前牙牙周

2024-08-03

前牙牙周(精选7篇)

前牙牙周 篇1

牙周炎是一种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会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 微生物及其产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环境、精神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引发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牙周炎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特别是3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 在50~60岁达到高峰, 发病后患者有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及牙齿松动等表现, 严重时甚至需要拔除牙齿或牙齿自行脱落[1], 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也损害了患者整体形象, 临床治疗上时间长, 并需要患者长期维持治疗, 该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6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旨在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6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选患者均有牙松动、移位、倾斜、牙间隙增快及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 无精神障碍和全身性疾病患者。100颗唇向移位的上前牙中20颗牙无牙周袋, 70颗牙的牙周袋<3 mm, 10例患者的牙周袋在3~5 mm间。100例患者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3~53岁, 其中17例患者的年龄23~30岁, 30例患者的年龄31~40岁, 13例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 平均年龄 (36±2.9) 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分别对所选患者进行牙周检查, 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情况及牙齿松动程度, 拍摄分析患者整体牙和个别牙情况, 清楚把握患者牙槽骨损害和治疗前后的情况。

1.2.2 治疗方法

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 首先进行基础治疗, 即保持口腔洁净, 龈上洁治, 龈下刮治, 对根面进行整平治疗, 冲洗牙周袋, 药物治疗局部组织, 去除致病因子, 消除炎症。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灌输口腔卫生对于前牙扇形移位治疗的重要性, 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牙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 注意正畸治疗需要在完全控制牙周炎症、牙齿松动减轻、X线检查中牙槽骨吸收呈静止状态后进行, 注意维持口腔卫生,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正畸方法, 本次治疗中均选择治疗效果较好的方丝弓矫治器, 对后牙松动患者进行托槽连续结扎, 保持牙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先用镍钛圆丝初步排齐, 用不锈钢丝压低伸长的前牙后用链状橡皮圈内收, 关闭散在间隙, 4周左右复诊1次, 如患者牙齿松动严重可适当加力调整, 保持口腔卫生, 随时进行牙周护理, 定期检查牙槽骨重建情况, 正畸治疗持续8个月左右,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1年左右。牙周正畸治疗结束后为保持牙体整齐, 拆除矫治器后保持舌侧保持器维持治疗, 定期检查, 后续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无法耐受矫治器的不适感觉放弃治疗, 其余57例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 40岁以下的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牙槽骨吸收情况有明显改善, 6例患者因口腔卫生差, 牙周有红肿的不良反应, 1例患者过早摘除保持器, 牙周炎唇向变形, 发生移动, 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拔除, 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袋及牙槽骨吸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 随着炎症的加重, 牙齿有松落现象出现, 牙槽骨大部分吸收, 牙周组织的支持力量大为减弱, 对患者的生活及整体形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临床上常用的固定矫治器装置复杂, 无法保持牙周及口腔的清洁, 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对此该院对所选患者进行了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在改善牙周组织健康后进行正畸治疗, 提高了治疗有效率[2]。由于患者病情不同, 矫正器的力度要适当,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力度和咬合关系, 防止牙齿移位或松动, 治疗结束后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维持治疗, 有利于提高牙齿修复效果及患者的整体形象, 该组研究中治疗前后患者的牙槽骨吸收及牙周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术后患者牙齿恢复良好[3]。通过治疗结果发现, 40岁以上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患者需尽早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6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无法耐受矫治器的不适感觉放弃治疗, 其余57例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 40岁以下的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 牙槽骨吸收情况有明显改善, 6例患者因口腔卫生差, 牙周有红肿的不良反应, 1例患者过早摘除保持器, 牙周炎唇向变形, 发生移动, 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拔除。结论 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应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术后患者牙齿恢复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40岁以上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尽早治疗。

关键词:牙周炎,前牙扇形移位,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北兰.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J].上海口腔医学, 2005, 14 (4) :431-433.

[2]王凤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30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 (2) :163-165.

[3]万永明.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移位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23) :1776-1777.

前牙牙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54例, 其中男22例, 女32例;年龄20~68 (38.6±5.1) 岁。经牙X线片检查显示, 54例患者中共116颗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此外, 所有患牙均存在牙齿移位、松动、伸长倾斜、间隙变宽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本组无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牙周基础治疗:

结合患者患牙具体情况进行牙龈对症治疗及根面平整术等, 使用派丽奥局部清洗患牙。控制牙周炎性反应、去除炎性因素, 必要者可行牙周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口腔卫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牙线使用方法等。告知患者后续正畸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 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2 正畸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4个月后, 待牙周炎病情控制后进行正畸治疗。首先取研究模型, 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正畸治疗以消除病理牙颌并保证面部美观为原则。应选择结构简单、实用的矫治器, 磨牙颊面管代替带环, 细丝结扎代替橡圈结扎[1]。本组病例全部选择直丝矫治器, 黏托槽, 进行矫正时, 将托槽连续扎在一起, 以通过整体效应来增强支抗。用0.014镍钛丝将前移的患牙与周围正常牙齿排齐, 其后用0.4mm不锈钢丝压低患牙, 再用橡皮圈内收前牙。每3周后入院复诊1次, 每次均需详细检查患者的牙周恢复情况, 恢复效果不理想者可继续进行牙周治疗, 并不断调整牙颌, 直至充分消除牙颌创伤。

1.2.3 后期治疗:

经复查, 患牙排列恢复正常, 不影响咀嚼功能且不碍美观后可拆除矫治器, 但需继续进行牙周维护和治疗, 用活动压膜保持器或者舌侧保持器继续保持, 每3个月复诊一次, 共持续1~2年左右。

2 结果

54例患者治疗时间1~2年, 临床疗效随访结果为, 49例 (109牙) 患者牙齿排列整齐, 无任何牙颌损伤, 上下牙列间隙关闭, 牙周无红肿或溢脓现象, 牙槽骨停止吸收, 牙周袋均<3mm。余5例 (7牙) 因不注重口腔卫生和牙周维护, 前牙扇形移位症状基本消失, 但牙周炎症状仍存在。治疗后54例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传统的龈下刮治、龈上洁治、牙周手术等牙周基础疗法在牙周炎的治疗上效果显著, 能有效去除牙周炎性反应, 控制疾病进展, 但对牙列畸形却无明显效果。正畸治疗则能将扭转、散开、变形的前牙排列整齐并内收, 并能通过正畸效果的实现来重建牙周膜组织和牙槽骨, 从而有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控制。因此, 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要同时进行牙周炎对症治疗和正畸治疗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进行正式正畸治疗前, 必须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这是因为, 一方面, 牙周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能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的口腔环境, 且能避免正畸术对口腔组织的损伤[2]。另一方面, 通过口腔宣教和正畸教育, 能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保证正畸效果, 否则会加重牙周组织的损伤程度。

受牙周炎性反应等因素影响, 患者的患牙不能承受正常的牙颌力, 对矫正器的承受力也较低, 因此正畸时矫治器的选择应科学, 正畸操作时应精细、动作应轻柔, 避免进一步损伤患牙及其周围组织。复诊时应重点关注牙周及咬合关系, 及时清除牙颌创伤, 力争用简单的装置、较短的时间帮助患者达到正畸效果, 恢复正常牙齿咀嚼功能[3]。正畸后摇尽量长时间佩戴固定保持器, 以巩固正畸效果。

本组中, 治疗1~2年后, 49例 (109牙) 患者达到了牙周炎有效控制、牙齿排列整齐, 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不影响美观的理想效果。其余5例 (7牙) 基本达到正畸效果但牙周炎未被有效控制, 随访中发现, 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日常生活中未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所致, 由此可见, 牙周—正畸效果的好坏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总之, 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 不仅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性反应, 还能排齐牙列, 消除牙颌创伤,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重视。

摘要:目的 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近年收治的54例患者 (116牙) 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具体为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后续治疗, 治疗周期1~2年, 总结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程度等。结果 49例 (109牙) 患者牙周炎消失, 牙齿排列良好, 无牙颌损伤。治疗后54例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引起的前牙扇形移位, 能有效控制牙周炎性反应, 排齐牙列, 消除牙颌创伤, 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牙周—正畸,牙周炎,前牙扇形移位

参考文献

[1] 葛振林.牙周病患者移位前牙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1, 12 (6) :19.

[2] 施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牙周联合治疗的CT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9 (6) :89.

前牙牙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56例(108颗)为观察对象,均有前牙伸长、移位、牙间隙增宽伴深覆牙合;均经X线检查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排除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男24例,女32例;年龄28~60岁,平均(46.5±8.2)岁;牙齿松动I度81颗(75.0%),Ⅱ度27颗(25.0%);牙齿扇形移位59颗(54.6%),咀嚼功能下降34颗(31.5%),牙龈萎缩31颗(28.7%);伴有牙齿稀疏18例(32.1%),牙周组织萎缩9例(16.1%),口臭8例(14.3%)。

1.2 方法

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嘱患者每天早晚及餐后刷牙,保持口腔卫生;进行牙周洁治和刮治,去除不良修复体,平整牙齿根面;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每周1次,持续治疗3~4个月。待牙周症状明显改善后开始正畸治疗: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托槽靠近切方黏结,不使用带环;对尖牙连续向后结扎,使用钛镍圆丝对结扎牙齿初步排列整齐,澳丝摇椅弓压低上、下移位牙尖,连续结扎其后方。采用60~120g的滑动轻力手法将前牙内收,向中央靠拢。最后根据患者牙周支持组织能力及适应情况,调整正畸力大小。正畸治疗6~11个月,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牙周洁治及X线全景片复查。主动矫正结束后采用改良式的Hawley保持器,并定期接受复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下列指标:①牙周袋探诊深度(PD):利用牙周探针探测自牙周袋底至龈缘的距离;②探诊后出血(BOP):使用压力控制探针探诊后,龈沟内有出血为BOP阳性;③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使用X线机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自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间的距离;④前牙覆牙合:测量每颗患牙的覆牙合,计算平均值;⑤前牙覆盖:对每个前牙的覆盖进行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1.4疗效评估标准治疗后1年评估疗效。正畸成功: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继发性咬合创伤,牙周病症状消失,牙齿松动明显减轻(1年内无牙齿松动脱落),牙槽骨吸引情况明显缓解,牙齿外观整齐度明显提高。正畸失败:牙周病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牙齿外观整齐度、牙齿咀嚼功能及牙齿松动未改善甚至加重,牙槽骨继续发生吸收,出现继发性咬合创伤。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正畸成功,成功率为100%。治疗后PD、BOP阳性率、前牙覆牙合与前牙覆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前牙间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牙周病多是细菌感染引起,牙周炎导致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受损,使前牙出现移位,最终会引起前牙松动,甚至脱落,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易导致咬合创伤,加重牙周组织损伤[1]。牙周炎主要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包括保持口腔卫生、牙周洁治和根面平整、抗生素的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改善牙周病症状,促进牙周组织愈合。但牙周基础治疗仅能控制炎症,炎症消退后移位的前牙并不能恢复原位。研究[2]表明,在没有控制炎症的情况下对牙齿进行正畸治疗,会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加重牙周附着的丧失。

口腔正畸技术通过正畸内收并压入散开的患牙,矫正前牙区的咬合,促使其覆盖关系恢复正常,直丝弓矫治技术带自锁托槽,钛镍圆丝在托槽内可自由移动,利于牙齿的快速排齐。摇椅弓可轻力矫治,能起到压低前牙、升高后牙的作用,对整平牙列非常有效,从而恢复前牙的正常位置,达到正畸疗效[3]。本组患者治疗1年后正畸成功率为100%。治疗后PD、BOP阳性率、前牙覆牙合与前牙覆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前牙间牙槽骨高度接近,说明治疗后保持与固定很重要。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症状。需注意的是,正畸治疗前必须严格控制牙周炎症,治疗结束后要保持与固定牙齿。

参考文献

[1]杨瑾.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72.

[2]杨颖,张艽.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83.

前牙牙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牙周病引发的前牙松动Ⅰ~Ⅲ度患者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6~75 (平均56.5±2.5) 岁。治疗使用的材料为直径0.3mm的正畸结扎丝以及光固化复合树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首先对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措施控制牙周炎症, 随后固定松动牙齿。以患牙两侧1~2颗稳定的牙齿为基牙, 选择牙齿舌隆突之切方, 牙齿接触点的龈方开沟, 唇侧牙面水平开沟, 并采取脱敏措施, 基牙与患牙用结扎丝“8”字结扎, 将结扎丝固定在沟内;对牙齿进行冲洗、酸蚀以及吹干等处理;将粘合剂涂抹在牙齿表面, 并覆盖光固化复合树脂, 牙齿之间缝隙钢丝交叉处用探针充填;之后对牙齿外形进行修整、光照固化、磨光、抛光以及调合。

全口牙的牙周基础治疗, 主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龈上洁治, 龈下刮治, 消除牙石、菌斑, 控制牙龈炎症, 有牙周袋的患者可在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复方碘液或抗菌药物等。牙周症状得到良好控制, 并观察一段时间, 才能进行夹板修复。采用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夹板治疗, 用0.3mm正畸结扎丝连续“8”字结扎松动患牙, 每穿过一个牙间隙就根据牙间隙的宽窄绞结, 止于患牙两侧1~2颗健康邻牙。观察1周后, 对已结扎的牙齿进行酸处理, 清水冲洗, 吹干后敷上黏合剂, 在所有被固定牙齿的唇舌面及牙间隙表面铺上光敏复合树脂, 或采用粘接式牙周夹板治疗, 树脂粘结桥制作, 常规取模型, 在口腔内试戴合适后, 用牙釉质粘合剂将夹板粘固在牙齿上。术后继续进行牙保护措施, 对发现问题的牙齿及时进行修复。

1.2.2 分析方法

对患者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固定措施后, 分别从牙齿与夹板粘合程度、患牙固定程度以及牙槽骨吸收等方面评定治疗效果。随访6~1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和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牙齿松动度检查根据《口腔修复学》所规定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 即0、Ⅰ、Ⅱ、Ⅲ度分类法。临床疗效分为:⑴显效:牙龈无炎症, 能咬硬东西, 牙周袋深度≤2, X线片示牙槽骨硬板变清晰, 骨质再生或致密, 无复发性松动。⑵有效:牙龈无明显充血肿胀, 能咬中等硬度食物, 牙周袋深度2~4, X线片示牙槽骨无变化, 无明显的复发松动。⑶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治疗效果:优: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患牙粘合效果好, 患者处于稳固状态并可正常使用, 未发现牙周炎症状, X线结果显示牙髓骨停止吸收或已经出现好转。良: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患牙粘合较牢, 患牙可以正常使用, 但牙龈处有轻微的发炎症状, X线结果显示牙槽骨停止吸收。差:夹板与牙齿分离或出现夹板脱离现象, 患牙有松动迹象, 不能正常使用, 出现牙周炎, X线显示牙槽骨存在松收现象。优、良属于成功, 差为失败。

2 结果

治疗后1~3年随访结果表明, 此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成功率较高。详见附表。

附表显示, 治疗后1年, 疗效评定为优者43例, 良16例, 成功率为98.33%;治疗2年后, 优、良分别有30、26例, 成功率为96.55%;治疗3年后, 成功率为89.29%。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局部病原菌感染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其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 发病越晚、年龄越大, 问题就越严重。我国牙周病的成人发病率在75%以上。牙周病若不及时治疗, 会形成牙周袋和牙齿支持组织丧失, 导致牙齿脱落, 甚至全口失牙[2]。因此, 加强对牙周病的治疗十分重要。牙周夹板固定是将健康牙与患牙或多个单根牙和接一个“多根巨牙”, 组成一个新的咀嚼单位, 这样在夹板中每个牙的牙周膜也能得到充分的生理刺激, 且能减轻个别牙的负担, 并利用夹板的稳定性, 抵御侧向外力, 将牙松动控制在生理范围内[3]。钢丝结扎并使用复合树脂夹板对有松动迹象的患牙进行固定, 可使患牙与周围正常牙齿连成一体, 组建成一个咀嚼单位, 对咬合力进行再分配, 正常牙齿可以承担一部分患牙的负担, 患牙负担减轻对于牙周组织愈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患牙受到侧向合力, 也不会使牙根出现倾斜, 可以对病理性松动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 牙周病引发的前牙松动固定夹板有多种选择, 本院所使用的是开沟、钢丝、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固定方案。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周夹板能够根据固定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重塑牙齿的形态, 不仅能够在视觉效果上将牙齿排齐, 而且能够遮蔽用于牙齿固定的钢丝, 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本组治疗结果显示, 此种治疗方案操作简单, 治疗后不影响美观, 患者不会有异物感, 且治疗费用远低于牙周手术, 患者经济压力较小。但使用此方法时为了保证夹板的合力传递和稳定性, 应选取结扎区内无牙齿缺失的患者进行治疗。

本法是立足于牙周羁绊固定治疗的具体要求确定相应的治疗技术, 确定稳固的末端基牙可以将牙龈刺激降低到最低, 清洗较为方便, 不影响患者牙齿外观以及正常的咬合, 无异物感, 传力效果较好, 可以很好实现治疗牙周夹板的效果。临床表明, 与实施牙周病松动手术相比, 本治疗方案经济实惠, 效果满意, 特别是当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时, 实施牙周病前牙松动复合树脂夹板固定治疗措施, 不但能很好地控制牙周病, 而且还能延长牙齿寿命, 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堃, 王勤涛, 张琳琳, 等.两类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病松动前牙的疗效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7, 17 (4) :219-222.

[2]李春阳, 李容林, 汪跃平, 等.三种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治疗牙周病临床效果回顾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2009.165-189.

前牙牙周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2 月-2015 年5 月收治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60 例, 所有患者都符合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5 例, 女25 例, 年龄25 ~ 56 岁, 平均 (35.1±2.9) 岁。对所有患者实施口腔X射线检查, 最终结果显示患者的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了水平吸收的现象, 患者的前牙前突现象相对显著, 患者的口腔有异味以及牙龈组织出现明显的萎缩。

治疗方法:对所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在正畸修复治疗之前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 指导患者每天饮食之后必须要漱口以及刷牙, 并积极治疗患者的龋齿, 首先完成患者牙齿根面的平整处理工作以及患者牙周洁治的处理。尽量消除患者的牙周病理改变以及牙髓病理改变, 并清除患者的不良修复体, 给予患者实施全身性药物应用,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性反应的最终目的。在正畸修复治疗过程中, 给予所有患者采取方丝弓矫正的技术, 磨牙黏结颊面管, 而且不使用带环, 将患者前牙稍靠近龈处的位置粘结方托槽, 利用钛- 镍圆丝进行排齐, 并使用澳丝或者是多曲唇弓压低患者的上下前牙。然后向后连续结扎患者的尖牙, 有效增强支撑, 在患者的尖牙之间挂上橡皮链, 并内收前牙, 有效调整正畸力的实际大小。正畸修复治疗持续6 ~ 10 个月, 在治疗期间, 需要建议患者每隔3 个月拍1 次全景片, 密切观察患者牙槽骨的实际重建情况。

观察项目与指标:①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3]。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的角度差值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与对比、比较。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 采用t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情况、探诊出血率情况、牙槽骨的高度情况以及前牙覆盖情况上的对比: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上的对比:经治疗后, 患者的前牙得到内收, 且患者的口唇倾斜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矫正,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2。

讨论

牙周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患者患侧的牙龈组织会出现异常萎缩现象, 且表现为患者的牙槽骨明显吸收以及前牙唇向散开, 患者的牙周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 从而造成牙齿松动以及移位, 也可以称之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起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正畸内收以及压入散开患牙的操作来有效矫正患者前牙区的畸形咬合情况, 保证其覆盖关系处在正常状态下[5]。并经过正畸舌侧科学化固定处理之后, 使咬合关系更加稳定, 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不断增加, 降低患者牙齿的松动度, 最终避免被拔除。在正畸修复治疗压入患牙之前, 需要对患者进行牙龈环切处理, 确保患者的牙齿在正常咬合情况下, 明显增加牙槽骨高度, 从而起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以及改善患者牙齿美观的作用, 有助于保持患者牙周支持组织在生理学功能上的稳定性。

本研究中, 经治疗后, 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情况明显低于治疗前, 患者的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与治疗前相比, 已经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患者治疗后的牙槽骨高度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说明对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正畸修复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牙周袋深度、探诊出血率以及前牙覆盖, 使患者中颌骨间以及牙间角度差值得到改善,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9) :10-12.

[2]汪骏.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27) :505-505.

[3]马静.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 2013, 34 (2) :286.

[4]龚雪芬.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605-607.

前牙牙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2例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 其中男12例, 女20例, 年龄24~62 (平均42.6) 岁。所有患牙均符合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为前牙移位伴不同程度的松动、伸长, 咀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部分患者伴有口腔异味。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经过系统的牙周病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 早晚各刷牙一次, 每次刷牙时间≥3min;戒烟;对口腔内的所有龋齿进行治疗, 去除口腔内不良修复体, 行牙周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以上整个疗程为2~4个月[2]。待患者牙周病得到控制, 牙周情况恢复后再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 整个治疗过程为6~10个月, 每3个月行1次口腔全景片检查, 以观察牙槽骨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做进一步治疗[3]。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

1.3疗效评价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等。治疗成功:即患者经过治疗前牙功能恢复正常, 前牙位置恢复至原位, 且牙周炎的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牙槽骨得到控制.牙齿松动明显减弱, 或以牢固定位, 3年内患者未出现牙齿脱落;治疗失败:即不能对患者牙周炎进行有效控制, 前牙位移未出现好转或继续加重, 牙齿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牙周炎继续吸收患者牙槽骨, 修复3年内即出现牙齿脱落或结扎丝断裂等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导致牙周炎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 牙周组织遭到破坏, 牙龈出血萎缩, 牙槽骨逐渐被吸收, 使患者的前牙出现松动、伸长、移位等现象, 严重者甚至出现脱落[5]。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牙周炎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正畸治疗方法, 牙齿位置均得到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 且治疗前后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炎所致前牙移位患者的前牙美观, 临床疗效稳定、持久, 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5]。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32例牙周病所致的前牙移位患者, 在系统的牙周病治疗基础上应用正畸治疗, 并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 治疗后移位牙齿位置均得以恢复、前牙排列整齐、牙周膜间隙恢复正常、患牙松动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咬合关系得以改善, 治疗前后前牙的覆颌与覆盖、牙周袋深度改善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牙周的局部环境, 使患者的牙列、牙周、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玮.2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35) :46-47.

[2]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2010, 31 (3) :389-390.

[3]徐连本, 常立军.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6, 18 (1) :7-8.

[4]姚如升, 王贞丽, 李国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l7 (34) :101-102.

前牙牙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21-50岁,年龄平均(35.34±2.29)岁。经口腔X射线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出现水平吸收现象,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前牙移位、伸长,牙间隙松动、增宽,伴随深覆盖等,有显著前牙前突现象,部分患者伴随牙龈组织明显萎缩、口腔异味、牙周组织轻度萎缩、牙齿扇形改变、排列稀疏等,生理学咀嚼功能显著降低。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正畸治疗,给予患者口腔卫生宣教,嘱其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一次性完成牙周洁治和根面平整,对龋齿进行治疗,将不良修复体去除,对牙周-牙髓病变进行处理,将局部致病因子去除,辅以全身用药,以更好控制亚洲炎症,必要时给予牙周手术。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若症状明显改善,则可开始正畸治疗。以直丝弓矫正技术,磨牙粘结颊面管,不适用带环,在前牙稍靠近切缘处粘结直丝弓托槽,以钛-镍圆丝进行初步排齐,以澳丝将上下前牙压低,向后连续对尖牙进行结扎,增强支撑,尖牙之间挂橡皮链,内收前牙,对正畸力大小进行调整,加力应轻,共治疗6-10个月,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检查1次,并根据牙槽骨重建情况每3个月给予1次牙周洁治。正畸矫正后,以改良舌侧固定保持器进行固定[3]。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结果分析

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而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相似,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牙周病为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患牙牙龈萎缩,使得牙槽骨吸收和前牙唇向散开,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导致牙齿松动移位[4]。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导致面部美观度受严重影响,多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不愿张口说话,也导致其正常社交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研究显示,在炎症未控制的情况下,若对牙齿进行正畸治疗,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加速,且牙周附着丧失加重,因此在正畸治疗之前,需先进行牙周炎治疗。一般来说,牙周治疗有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夹板固定等,需在有效消除炎症基础上再进行牙齿正畸和修复[5,6]。

经正畸处理,可内收压入散开患牙,对前牙区畸形咬合进行矫正,使其恢复正常覆盖关系,且经正畸舌侧固定,可稳定保持其咬合关系,增加牙周支持组织,降低牙齿松动度,避免牙齿拔除。在正畸处理前先进行牙龈环切处理,可有效维持牙齿正常咬合关系,增加牙槽骨高度和新附着,更好保护牙周组织,改善牙齿外观,维持牙周组织生理学功能。正畸治疗的过程用力应轻微、间断,且最好4周加力1次,避免导致前牙移位复发。另外,因中老年人牙槽骨再生能力比青少年差,因而需随时对牵引力度进行调整,避免因用力过大而导致邻近牙槽骨、牙周膜坏死而出现牙齿松动和脱落。另外,治疗期间需注意牙周组织感染的预防,强化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彻底清除牙周组织菌斑[7,8]。

本研究中,所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正畸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说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取正畸治疗近期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牙列整齐,复位移动牙齿,维持良好咬合关系,有利于维持牙齿美观度,提升患者整体形象。

在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牙合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且所有患者治疗成功,牙周情况明显改善,移位完全矫正,说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可整体改善牙周情况,保持患者牙齿健康水平[9,10]。

综上所述,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确切,经正畸治疗后,可有效纠正移位,改善患者牙齿外观,提升整体形象;另外,正畸治疗还可有效控制牙周炎,促进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维持口腔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10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采取正畸治疗,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的差异,并对治疗成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移位牙齿得到良好复位,牙齿整齐排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牙周膜间隙正常,松动度降低,牙周美观度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跟治疗前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而治疗结束和治疗后2年复查,患者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盖、探诊出血、前牙覆相似,P>0.05。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及疗效确切,经正畸治疗后,可有效纠正移位,改善患者牙齿外观,提升整体形象;另外,正畸治疗还可有效控制牙周炎,促进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维持口腔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正畸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葛振林,卢嘉静,祁涛,等.牙周、正畸联合法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4):229-231.

[2]邓昊,周立辉,鲜文,等.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9):1732-1734,1743.

[3]郭俊英,何爱敏,郭玲丽,等.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4]Hsing-Chung Cheng,Wan-Tin Lin,Yung-Kang Shen et al.Analysis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orthodontic power chain by nanoimprinting process[J].Journal of polymer engineering,2014,34(3):209-217.

[5]张静.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医疗美容,2016,6(2):78-79.

[6]张群慧,李彩风,刘伶伶,等.中年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固定矫治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2):97.

[7]施捷,周彦恒,傅民魁,等.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5):399-402.

[8]孙雷.固定矫治器在恒前牙外伤移位固定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4):376-376,381.

[9]李含薇,王占义.烤瓷牙周夹板修复老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434-1435.

上一篇:高标准农田水利下一篇:城镇化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