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管理

2024-09-23

传染病预防管理(共12篇)

传染病预防管理 篇1

基层医院是医疗服务的前沿[1],肩负着医疗、预防等重大工作,也是直接面向基层的医疗单位,特别是在传染病预防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探讨基层医院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及效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对基层医院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及效果阐述如下。

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院对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传染病的预防需要较多的经费,耗费较多的资金和人员,基层医院领导注重的是收入,关心的是职工的工资,忽视了预防工作,在人、财、物方面投入较少,多数是应付了事,甚至压缩了传染病相关人员的培训,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展。

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负责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中积极性不高,在预防和控制方面缺乏经验,面对重大传染病事件没有完整的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基层医院设施简陋,影响了传染病的预防效果:目前多数基层医院的设备较为简陋,有的设备也是上级医院淘汰多年的,勉强可以应用,不能为传染病的诊断提供精确的依据。

消毒工作不到位:基层医院多数存在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消毒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没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增加了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2,3]

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基层医院预防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传染病防治知识需要更新,工作不思进取、应付了事。对传染病的防治意义没有真正地了解。

对策

积极向领导宣传,争取领导的支持: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在领导看来是花钱的事情,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传染病预防和管理科室人员要积极向领导介绍传染病防治的重大意义,争取领导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支持。

建立、健全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体系:首先,基层医院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4]。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关键是疫情上报,严格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上报,要有严谨的上报程序,由防保科负责人签字,提交分管院长、院长,按照一定程序,每一环节均有签字,均能落实到人。建立督查机制,成立由分管院长为组长,疫情专管员、各科主任参与的疫情自查小组,并规范地开展每月疫情自查。院长、分管院长定期督查日常监测报告、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把日常工作与奖金挂钩,对漏报的人员进行相应批评和处理。基层医院防保科要根据每月疫情自查,每季度对本辖区进行传染病疫情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此同时,设定出疾病观测结果的管控计划,健全诊断体系、病室住入记录等。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意识:首先,医院领导要加强对传染病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医院可以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特别是感染科室的干部。对新上任的职责总结人员和学习人员要提高其就职前的工作效率,使每个医院的工作者都十分注重和清楚自己的任务[5]。组织上级专家进行讲座、提高传染病防治意识,特别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一旦发现传染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填写传染病报告卡[6],及时上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控制疾病的蔓延。并且进行定期的测验和评价。

完善基层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机制:疾控部门要定期检查基层医院消毒隔离的设施是否完备,及时检修、更换相关的消毒设备,检查紫外线灯使用情况,要定期监测[7],及时更换,对医疗废物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和运输要求处理,加大医院环境的卫生清洁力度,管理和控制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培训、指导,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限期整改。并且注重对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卫生宣教工作,提高全员的消毒隔离意识。

小结

基层乡镇卫生院是卫生服务网络的基层和枢纽,它承上启下,直接担负农村的预防保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在基层医院中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及消毒隔离措施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积极改正,提高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水平[8]。在基层医院疾病控制工作的开展及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实现目标工作,应该从整体上强化工作能力建设。一是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在具体的传染病控制工作中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与相关部门、上级部门多沟通、多请示、多汇报,不断争取地方政府在组织措施、经费保障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二是抓好基层卫生院的检查考核制度:基层卫生院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都是由相应指标来反映的,只有抓好检查考核工作,才能真正保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牟霞,曹华胜.浅谈基层医院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基本措施[J].武警医学,2013,14(7):439-440.

[2]Marmot M,Elliott P.Coronary Heart Disease Epidemiology,from etiology to public health[J].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10(1):100.

[3]王炜华.浅谈基层医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9(7):4-5.

[4]李万兰,郭晨霞.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5]周庆华.浅谈健康教育实施与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9(3):130.

[6]徐艳凤,邵士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7]姜晓梅.姜文海,于精红.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2005,25(9):36.

[8]徐德静,刘蓉.消毒隔离质控组在感染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60-1661.

传染病预防管理 篇2

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引起发病。因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流行,做好管理不仅对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学校领导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预防保健协调组织,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预防保健工作并有疫情报告人,具体防治制度如下:

一、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

二、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老鼠和蚊、蝇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四.有计划地改造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的管理。五.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监控与疫情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制定晨检制度,做好晨检查,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缺课情况,发现有疑似传染病及时报告给学校卫生室,学校疫情报告人逐级做好疫情报告并做好登记工作。疫情报告顺序为:学生、班主任、卫生室、学校领导、疾病防控中心、市教育局办公室、市保健所。六.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做到及时消毒、及时隔离,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等。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做到湿式清扫。

七.学生患传染病愈后,须持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及有关化验单,经学校确认后方可复课。

传染病预防管理 篇3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传染病预防管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从2010年1月起共收治合并传染病且持续治疗3个月以上病人340例, 其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阳性病人243例,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标志物阳性病人59例, 梅毒螺旋体阳性病人38例。血液净化中心共设4个透析治疗室, 26张床位, 分别为乙型肝炎治疗室15张床位、丙肝治疗室5张床位、梅毒治疗室5张床位、急诊透析治疗室1张床位。

2 护理管理

2.1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金钥匙。主要包括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质量检测、成立科室感控检测小组3个方面。

2.1.1 完善消毒隔离制度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对病人及家属、工作人员、血液透析室、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规范化及管理制度化[4,5]。

2.1.2 透析液质量监测要求

使用批准的透析液, 保证透析液质量, 透析液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 要求细菌<200cfu/mL, 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内毒素<2EU/mL[6]。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情况每年测定1次, 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每周检测1次, 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并对所有的监测资料建档保存。水处理系统及其管道要定期进行消毒, 定期抽查并检测水质等[7,8]。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1.3 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监测小组

由主任担任组长, 护士长任副组长, 1名医生及1名护士任组员。感染控制小组每月总结汇报科室感染控制质量检查情况, 包括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透析用水、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等感染控制数据监控情况, 分析感染控制监测数据, 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追踪措施执行情况, 监测整改效果。

2.2 环境设置始终贯穿控制传染源的理念

科室管理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Ⅲ类环境标准,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符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年版) 要求。配备通风设施及空气消毒装置, 并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光线充足[9], 每日治疗前开窗通风1h及治疗前后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1h, 治疗中使用空气净化器消毒。严格执行三区划分 (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 及三通道原则 (病人、工作人员和污物通道) , 并使用明确文字标识。透析室配备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包括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10]。

2.3 切断传播途径需重视透析物品的管理

在传染病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 透析用品、透析设备、医疗废物等易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所以重视透析物品的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必要措施。

2.3.1 透析物品标识清楚

透析所用耗材均为一次性使用, 对病人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有明显颜色标识。我院在乙型肝炎区使用蓝色标识、丙型肝炎区使用绿色标识、梅毒区使用粉色标识, 治疗车及病历颜色在厂家定做, 其他不能定做物品使用彩纸标记。透析管路预冲时由护士在预冲盐水袋上记录预冲时间, 如果病人不能及时上机治疗, 预冲大于4h要重新预冲。透析器及管路保证一次性使用,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传染病病人严格不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2.3.2 严格执行血液透析设备消毒

每次透析结束后均对透析机进行热化学消毒, 感染控制小组严格监督护士执行情况, 杜绝为了节省时间接台透析时简单执行冲洗程序。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 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 应立即用1∶2 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渍后, 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含氯消毒剂每日更换, 加盖保存。机器使用与消毒完整记录, 感染控制小组每月检查记录情况并且签名追踪。

2.3.3 监督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执行

设置医疗废物处理的规章制度, 透析室内产生的医疗废物 (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灌流器、血液滤器及穿刺针等) 及时处理, 固定废物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 并按照相关规定专门储存、专道运输、对用过的透析器专门收集, 穿刺针等锐器收入锐器盒内进行回收, 废弃物的处理严格执行分门别类、专道运输、及时清理、专人负责, 以确保废弃物的妥当处理, 避免因此产生的医疗感染[11,12]。所有废弃物品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 在袋子明显处注明科室、打包时间、打包者姓名。建立医疗垃圾登记本, 详细记录垃圾数量内容交者及接者签名确认, 便于追踪。

2.4 保护易感人群, 做好病人及医务人员的监控与管理

2.4.1 根据病人的传染性及病毒标识物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管理

首先对新入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人要进行HBV、HCV、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严格进行分区治疗。我科在治疗期间遇到同时合并多种传染病病人, 报告科室主任, 根据不同传染病传播途径进行隔离的同时, 病人分区分到相对传播性强且人群不具备普遍免疫力的区域。例如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的病人通常主张分到丙型肝炎区域, 且固定机器悬挂单独使用标识。对于长期透析的病人每6个月复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 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 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由于病人合并传染病, 机体抵抗力低下, 需加强病人及陪伴、探视人员的管理, 在治疗期间禁止家属探视, 且病人不得随意走动;穿刺部位要保证清洁、干燥[13,14]。病人来净化中心后需先进候诊室, 更换专用衣、裤、鞋, 并在病人通道进入血液净化治疗室内, 限制陪护人员进入, 枕套、床单、被套一人一用一更换一消毒。

2.4.2 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把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作为一项健康教育内容,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并用的原则, 结合实际操作, 使病人及其家属更容易掌握, 让病人了解其在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方面的重要性, 提高病人及其陪护人员的主动配合意识[15]。使病人了解治疗的理论依据, 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 注意休息, 防止过度疲劳等, 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 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并能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饮食要求[16]。

2.4.3 建立医务人员感染控制要求培训考核制度

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透析室工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上岗, 感染监控小组每月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相关感染知识, 每个季度对全科人员考核1次, 对新上岗人员重点考核, 要求人人达标。培训内容包括:进入透析室着装要求 (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换鞋) ,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操作完毕,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收集、整理与清洗污物时戴防护手套、加穿防水衣服和戴防护眼镜[17]等。

2.4.4 建立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如发生破损, 建议休息, 避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不得已需要为病人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锐器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直接用手折断和弯曲锐器, 也不能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穿刺针和透析器材在传递过程中要放在容器内, 避免手与手直接传递;丢弃的锐器放入特定的锐器盒内集中进行处置。发生职业暴露时, 立即进行处理和报告,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降低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害程度。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18]。被HBV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 在24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 阴性者于其后1个月~3个月再检查, 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进行主动免疫, 提高医务人员的抵抗力。

2.4.5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透析治疗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 且一人一用一更换;尽可能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9,20]。严格掌握手卫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措施之一。

3 结果

在5年间340例病人无医院感染发生, 且所有病人未发生阴性标识转阳现象。医护人员无感染发生。1名新入院护士被乙型肝炎病人穿刺针刺伤, 经过主动及被动免疫治疗, 1年内多次复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阴性且具有抗体。

4 讨论

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病人具有传染性, 血液透析室人员流动性大, 设备较多, 而且大部分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自身免疫力下降, 因此, 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血液透析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作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者,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5年中对340例病人进行护理管理, 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个环节的把控, 严格控制复用透析器环节、严密监测透析用水与透析液、加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和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是减少血液透析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措施, 切实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从环境物品的监控及管理、病人管理及医务人员的监控与防护等方面, 回顾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对传染病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340例在医院透析3个月以上的传染病病人无医院感染且无医护人员被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切实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把控, 监督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篇5

桦甸市白山学校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我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长:赵英波

正校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俊海

安全副校长

负责传染病安全管理

王秀娟

党支部书记

负责全面管理落实

员:

贾淑蕊:

校医

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传染病知识培训,传染病宣传教育。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张久玲:

食堂管理员

负责食堂管理及住校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

李秀彬: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刘智慧:

幼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2、充分利用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END

预防传染病 家庭怎样消毒 篇6

如何选择家用消毒剂

当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家的防病保健时,消毒剂自然成了家庭的必备品。但医学调查研究表明,人们在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还比较盲目,存在很多问题。至今一些家庭还沿用某些对肝炎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效果甚微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乙醇、来苏尔、新洁尔灭等。常用化学消毒剂按其杀灭微生物的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含氯或含碘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灭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泰和新洁尔灭等。据此,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家庭常用消毒剂的选择和应用亟需进行指导。

当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消毒剂仍以氯消毒剂为主,因为这些氯酸盐类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具有杀灭作用,特别是其余氯对人体无害,而且经济简便,宜于推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精)、“84”消毒液、优氯净、新消净、菌伏灵以及过氧乙酸等。对各种肝炎、流感、性病、红眼病、伤寒、痢疾等致病菌均有杀灭作用。但消毒液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对消毒剂的选择。处理直接接触损伤皮肤黏膜或经皮肤黏膜进入组织器官的物品,如饮用水、水果、蔬菜,应用高效消毒剂;若处理不进入组织器官或仅接触未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可用中效消毒剂。二是要根据被消毒物品所污染的微生物和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应用消毒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才能保证最佳的消毒效果。如以“84”消毒液为例,一般在使用中应注意:对于传染病人尤其是肝炎病人用过的物品、血液、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可用1∶200(1份消毒剂,200份水)~1∶50的浓度浸泡、喷洒、擦拭等,消毒时间为30分钟或更长一些;对于餐厅、厨房用具及餐具,可用1∶250的溶液进行浸泡、擦拭,时间为10分钟;对于生食的瓜果蔬菜,可用1∶300的溶液进行浸泡,时间为10分钟;对于白色衣物、被单等物品,可用1∶250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对于卫生间浴缸及厕所,可用1∶250的溶液进行刷洗,以达到消毒和除异味的目的。

臭氧消毒走入家庭

臭氧,不少人对它还很陌生,因为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极微,但我们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当人们走进郁郁葱葱的松林,感到空气倍加新鲜宜人,原因之一就是松林中含有微量的臭氧;雷雨后,当你漫步街头或田野,也会感到空气格外新鲜,这除了雨水将空气中的尘埃洗净以外,臭氧也起了相当的作用。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是目前已知可利用的最强氧化剂之一。臭氧对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在99%以上,并可杀灭肝炎病毒、感冒病毒等,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臭氧可对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进行杀灭、净化、去除异味,防止交叉感染。将臭氧溶解于水,便形成“臭氧水”,其杀菌速度比氯快300~1000倍,使用臭氧水洗涤果蔬及肉类,有杀菌消毒、防腐保鲜、降解其中残留农药的功能。用臭氧水洗脸可清洁皮肤、保养皮肤;洗头可以清除头发毛细孔里的污垢,减少掉发;用臭氧水洗泡更可防治皮肤病及由真菌引起的脚气类疾病。而且臭氧在使用后,剩余的部分可以很快自然还原为氧气,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还被誉为最清洁的氧化剂和消毒杀虫剂。

一般来说,科学地使用臭氧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不加节制地盲目滥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某些损害。首先是购买臭氧发生器一定要检查产品的安全检测证书及杀毒灭菌报告。用臭氧消毒饮用水大约需要60分钟,还要再经过15分钟的还原后方可饮用;用于空气净化时,人应离开净化的房间,停机几分钟待臭氧分解后再打开门窗通风;在室内不宜长时间使用产生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如果臭氧浓度高于1.5ppm以上时,人员必须离开现场。

物理消毒方法有利环保

家庭里使用化学消毒剂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它或多或少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残留的低毒性。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因为物理消毒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即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方法:

阳光消毒 利用阳光消毒是最简单的自然消毒方法,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细菌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细菌不能存活。阳光消毒效果的大小与光线强度和曝晒的时间有关。按季节来说,夏季光线最强,按气候来说,天气越晴朗,照射强度越大,曝晒时间越长,则杀菌的作用就越好。一般物品在阳光直射下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最好在一日中的9时至16时之间进行,而且要注意让物品各面均受到阳光照射,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适宜于阳光消毒的主要是被褥、毛毯、床垫、衣服等。

热力消毒 主要是利用蒸气和煮沸时的湿热力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利用锅、盆、蒸笼等各种工具进行。适用于碗筷、茶具、酒具、剩余饭菜及某些衣物、被单的消毒。蒸煮消毒前应先将物品清洗干净,然后进行消毒。蒸煮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5分钟。家中有微波炉的,对某些食品如牛奶因未及时放冰箱存放,食用前可放入微波炉加热3分钟,温度达到68~70℃即可。另外,一些餐具、茶具可使用电子消毒柜进行消毒。

传染病预防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为本社区56 781常住人口,35岁以上的居民共有25 746例,其中男性13 058人,女性12 688例,平均年龄(53.8±10.2)岁。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类型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器官哮喘、冠心病、肺气肿、恶性肿

2 结果

在25 746 例35 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中,高血压登记6078 例,患病率为23.61%;糖尿病人登记1 024例,患病率为3.97%;慢性支气管炎962 例,患病率为3.73%;支气管哮喘249 例,患病率为0.97%;冠心病298 例,患病率为1.16%;肺气肿184 例,患病率为0.71%;恶性肿瘤68 例,患病率为0.26%。

3 讨论

3.1改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世界银行在年度发展报告中曾明确指出,预防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卫生措施。作为公共卫生体系重要的部分,慢性病防治必须从战略上对其高度重视,并要求医务人员在社区防治过程中,需改变传统观念,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把握工作重点,将防与治有效结合起来。

3.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多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与日常习惯有关。因此,社区可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开展方法宣传健康知识,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如社区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不一,内容丰富多彩的医疗科普与保健知识,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开设慢性病专题讲座视频与健康咨询等活动,同时在社区宣传栏,墙报等部位通俗易懂地宣传各种慢性病预防知识[5、6]。医务人员应积极通过健康教育形式将慢性病预防知识融入到健康生活方式宣扬中,坚持将集中性宣传与经常性宣传方式有效结合,通过社区各渠道、各方式的健康教育,使居民对健康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其健康意识,纠正不当健康行为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促进全民健康。

3.4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慢性病防治成功经验指出,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综合性的慢性病预防干预是防治与控制慢性病的最佳手段。应以社区组织为载体,以健康人群为中心,切实有效地利用社区基层组织卫生服务人员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首先要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动员工作,调动社区各组织及全部居民共同积极参与到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来[7]。然后做好社区诊断工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再者就要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地分类指导,全面地开展综合干预。在干预过程中要将干预项目有意识地侧重在与慢性病发生密切相连的高危因素方面。如针对肥胖、酗酒、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应分别采取减肥活动、防治酗酒运动、控烟、合理膳食、减少蔗糖摄入量、优化营养、心理减压与缓解紧张等综合干预方法[8]。不仅如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先进医疗服务,如服务层面涵盖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服务内容囊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及促进等,服务范围可达个人、家庭及社区全体民众等,致力于将综合干预措施全面落实到慢性病防治各环节。

3.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篇8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导致个体发病, 并可在群体中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形成传播和流行的疾病。

2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接触性传播。

3 传染病的预防

3.1 平时的措施

3.1.1 各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

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指定专 (兼) 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 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登记本;学校设立卫生室, 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应急药品。

3.1.2 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一旦在校内发

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 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要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1.3 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 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 应及时报告。

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因病请假的学生, 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

3.1.4 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 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 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3.1.5 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 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 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 班级人数合理, 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 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1.6 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3.1.7 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 保证各种食品、饮

用水符合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 保证供水安全。

3.1.8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做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 包括消灭四害 (老鼠、臭虫、苍蝇、蚊子) 以及蟑螂等有害昆虫;

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无害化处理;不随便倒垃圾, 不随便堆放垃圾, 并对垃圾及时处理。

3.1.9 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校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卫生防病知识

宣传教育, 同时要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在校学生的计划免疫年龄组接种以及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接种工作。

3.2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3.2.1 早发现:

强化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 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3.2.2 早报告:

有关科室的医师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3.2.3 早诊断:协助卫生部门采样、调查, 使之能尽快做出诊断

3.2.4 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2.5 早治疗: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 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 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

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疾病监测、疾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监测方面, 要向卫生部门提供本学校的人口资料、发病资料;通过晨检等各项措施, 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做好疫情登记等工作。在卫生部门进行疾病流行因素调查时, 向卫生部门反应各种可疑线索, 提供卫生部门需要的各种资料, 协助采集各种可疑样品。

3.3 在疫情控制方面, 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3.3.1 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 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

3.3.2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 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3.3.3 协助在易感人群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3.3.4 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 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 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恐惧心理。

4 关于新发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 的预防工作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 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 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 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损伤, 导致死亡。

5 个人防护措施

5.1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 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2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5.3 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 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5.4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5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6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7 预防可采用中医药方:防甲型H1N1流感凉茶药方。

5.8 疾控中心建议, 出现染病症状后, 最好在48小时内服用流感病

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 这样可以使病情减轻、更快康复, 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童若雷, 周沭仁.金华市1416所学校食品卫生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2]张颖, 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3]陈武, 欧剑鸣, 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4]陆朝国, 高岚, 李学等.贵阳市学校及托幼 (园) 所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5]韩建康, 金玫华, 沈建勇等.湖州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990.

[7]卫生部, 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2006

春季生猪主要传染病的预防 篇9

一、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主要靠免疫预防。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 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仔猪可于20~25日龄首免, 50~60日龄二免, 也可采取超前免疫。在非疫区, 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

二、猪流行性感冒

该病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 多发生于春季, 往往突然发病, 迅速传播整个猪群。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本病, 应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气温突变前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素和抗应激的药物 (如复合多维、黄芪多糖等) , 以提高猪体抵抗力。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0日龄以下病猪死亡率达50%~100%。预防本病, 平常应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 注意防寒保暖, 同时做好免疫。免疫方法是在怀孕母猪产仔前一个月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或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 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

四、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 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仔猪断奶时应免疫接种猪肺疫弱毒苗1次, 隔30天左右加强1次;种猪应定期用猪肺疫弱毒菌苗或猪三联苗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进行免疫接种, 每年至少2次以上。

五、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 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在非疫区, 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疫区要对20~30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 间隔5~8天再免疫1次。气温突变、长途运输、转群、并群时, 可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抗菌素 (如氟苯尼考等) 和抗应激的药物 (如复合多维、葡萄糖等) 。

六、仔猪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仔猪黄痢的免疫是, 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0天, 肌肉注射2毫升仔猪黄痢油剂苗;仔猪白痢的免疫方法是, 让怀孕母猪于产前40天, 口服遗传工程活菌苗, 产前15天进行加强免疫;仔猪水肿病的免疫方法是, 对妊娠母猪注射采用本猪场病猪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灭活苗。

七、猪喘气病

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篇10

1加强兽医卫生措施

1.1严格门卫制度, 防止病原体传播

鸡场大门口, 生产区门口和各栋鸡舍的门口都应该设立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消毒洗手盆, 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建立喷雾消毒室、更衣室、沐浴室。鸡场的大门和生产区大门设立门卫, 严格实行隔离制度和消毒制度;谢绝参观, 不准闲杂人员、车辆、各种动物进场;经允许入场指定位置的车辆、人员, 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

1.2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制度

1.2.1要根据鸡舍条件, 制定鸡舍定期清扫、定期清粪和定期消毒的制度, 要指定专人负责。

1.2.2在鸡场或鸡舍发生传染性强的传染病时, 要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隔离或封锁, 并对鸡的活动场所、粪便, 采用2%~3%火碱或10%~20%热石灰乳随时进行消毒。采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

1.2.3老鸡舍进鸡前消毒程序:彻底清除鸡舍内一切物品→清扫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以及每个角落→用消毒液喷雾1次→将清洗消毒好的饲养管理用具、工作服、鞋移入鸡舍内→进鸡前4~7 d封闭鸡舍门窗, 采用高锰酸钾21 g/m3, 福尔马林42 mL/m3熏蒸24 h后, 通风2 d, 鸡只经过消毒液喷洒后在进入鸡舍。

1.3把好进鸡关

需要从外地引入种蛋和鸡苗时, 必须对种鸡场疫情、母源抗体状况和马立克氏病免疫, 进行实地考查, 不能从疫情复杂、卫生条件差、种鸡母源抗体水平及马立克氏病免疫接种不合格的种鸡场引进种蛋和鸡苗。

2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2.1制订或选择最佳免疫程序

制订最佳免疫程序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收到最理想的免疫效果, 以全面提高鸡群抗传染的免疫水平, 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

2.2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避免免疫失败

2.2.1选购合格厂家生产优质的疫苗, 不用过期、失效、保存不当和标签、说明书不全的疫苗。

2.2.2选择最佳的免疫时机。首次免疫过晚鸡体尚未产生免疫力病原已侵入, 如马立克氏病疫苗必须在雏鸡出壳后尽快接种;有些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若母源抗体佷高过早首次免疫接种时, 母源抗体会影响免疫效果;2次免疫接种间隔时间过长, 如雏鸡接种新城疫II系苗1个月以后, 鸡体的免疫力已下降到不足以抵抗强毒的感染, 仍迟迟不进行再次免疫;对雏鸡几种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 其中一部分疫苗的免疫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导致失败。

2.2.3选择正确的免疫方法。饮水免疫中不能使用含氯的自来水或酸碱度过高的水;使用金属饮水器在饮水器内不能有残留的消毒器;疫苗在饮水器内存放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超过半小时) , 以免造成疫苗效力下降。肌肉或皮下注射中稀释后的冻干苗在常温中不能存放的时间过长 (6 h) , 以保证疫苗活性;佐剂灭活苗用前必须摇均;注射剂量要准确。滴鼻、点眼、划痕时疫苗滴速不能过大或速度太快, 疫苗必须进入眼、鼻和划破了的皮肤内。

3药物防治

3.1应用范围

用于预防细菌病和原虫病的发生和蔓延, 采用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抗菌类增效剂和喹诺酮类药物, 预防和早期治疗各类细菌类病和原虫病。

3.2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物

3.2.1在正确的诊断和检测的基础上, 选择对症或针对某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可用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 花钱少、效果好。

3.2.2在防治效果近似的情况下选择毒性小, 副作用弱的药物用于防治更安全。在杀灭环境中病原体时应选择消毒效果好, 对人畜无害, 对设备、用具腐蚀性小的消毒剂。

3.2.3在防疫效果、安全性相近似的情况下, 应尽量选择价廉、货源广、便于保存和使用的药物以减少鸡场的开支。

3.2.4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一般情况下, 一个鸡群不能将作用相似的药物同时混用, 更不能将互相有拮抗作用的几种药同时用。选择最适合的投药方式, 确保用规定的稀释液, 稀释后短时间内, 定时、定量地使用, 使药物在每个鸡体内充分发挥作用。

4发生疫情的扑灭措施

对于传染病, 尤其急性烈性传染病, 发现早, 诊断及时准确, 又能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 便可有效地制止传染病的的蔓延。所以养鸡者必须要求饲养人员要经常仔细观察鸡群的活动及健康状况, 若发现有异常表现, 特别有互相传染的嫌疑, 应立即报告兽医或生产管理人员, 相关负责人必须立即赶到现场, 认为有必要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 疑似或确认为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鸡霍乱、及传染性鼻炎等急性支气管病时, 必须立即隔离病鸡, 尽可能缩小病鸡的活动范围, 对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场地, 都要用2%~3%火碱液进行喷射消毒。污染的垫草、粪便彻底清除, 予以烧毁或堆积发酵。被污染的用具、工作服、鞋, 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场门设立标牌, 禁止人、畜出入。另外, 对被诊断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的病鸡要进行捕杀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篇11

1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会很快因脱水、严重衰竭而死亡。

2菌痢(细菌性痢疾)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菌痢比较可怕的一种类型为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3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般1个月左右可恢复健康。

4感染性腹泻

从广义上讲,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导致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这种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分泌性腹泻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防病专家提醒:上述四种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均是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菌者,它们的传播途径相同,主要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的。因此,预防这些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要加热煮熟后再吃,生熟分开(尤其是海产品和肉类食品),防止苍蝇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把好病从口入关。

5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在潜伏期后期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强。甲肝病毒通常由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苍蝇等经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蛎、毛蚶等生食的水产品被严重污染,则可致暴发流行。本病秋冬发病较多。也可见春秋两季发病高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6周。临床上分急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可见畏寒、发热,体温常为39℃左右,有显著乏力、厌食,尤厌油腻,常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症状,黄疸可在1~2周内达顶点,病程为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病程较短。本病不转为慢性,预后良好,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防病专家提醒:应与患者隔离,注意饮食卫生。少年儿童(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经常外出就餐者应当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

6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杆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为主,可合并肺外多个系统受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排出的军团菌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成为传染源,其中以各种水源为主要传染源,空调系统带菌也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及长期吸烟者都是易感人群。军团菌病全年均可发生,而以6~10月份发病最多。这与其他的肺炎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区别。军团杆菌可以侵犯身体内许多器官,因此其临床表现常是多种多样,轻者就像得了一次感冒,重者则发生高烧和肺炎。

防病专家提醒,对家庭使用的空调机,应经常清洗空气滤网:家庭用的热水管道、淋浴器、加热器等有可能存留水体的地方,要注意进行定期清洗:室内空气一定要注意定期通风,绝不能窗户密闭: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7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猪是最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且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专家提醒,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防蚊、注射疫苗、对猪等动物妥善饲养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疗。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见于成人。

防病专家提醒:要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对病人采取隔离,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隔离期至少7~10日:“红眼病”患者应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9布病(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多汗;在急性期关节肌肉呈游走性痛,主要是在大关节。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传播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②经消化道传染;③经呼吸道传染;④其他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工作者、屠宰工、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 篇12

1 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多, 也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一些新的传染病也逐步凸显出来, 因此, 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有三大措施, 就是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预防易感人群[5]。在传染病流行中, 不正确的健康观念、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 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传染病的流行给社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教育指导人们健康的卫生理念和健康的卫生习惯, 可以预防传染病的感染, 减少病魔的折磨和经济的负担, 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成立传染病健康教育办公室

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统一部署, 形成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局面。

2.2 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实施

传染病健康教育办公室要根据当地和季节的具体情况, 有计划的对一些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可以通过讲座、培训、传染病救治演练等方式进行教育, 充分利用宣传画、滚动屏、广播、条幅、宣传栏、板报、讲座、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卫生习惯、卫生理念, 特别是卫生洗手, 多数人不会卫生洗手, 要把六步洗手法教会, 对于很多的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如结合平时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等实例, 进行有实用性的宣传, 讲解日常生活、工作、购物、旅游中必要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同时结合季节如春末夏初,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 如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甲肝、风疹等传染性疾病[6], 也大有流行趋势, 要让人们认识感觉到宣传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是非常实用的, 让居民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要提醒居民, 一旦有传染源存在, 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同时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如增强体质, 提高疾病的防御能力, 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 勤洗手, 不吸烟, 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生活中注意食品卫生, 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7]。另外, 教会传染病患者的各种痰液、体液、分泌物等消毒, 才能防止传染病患者传染给他人, 室内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对易感人群积极进行疫苗接种, 若没有研制出相应疫苗, 要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对知道的传染病人, 要尽量避开, 减少传播途径, 就减少感染的机会。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工作, 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7,8,9]。故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性工作, 通过加强预防传染病的宣教, 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10], 同时通过宣传, 可以提高居民的素质, 从而决定着未来辖区内预防传染病工作成败, 可以从各方面引导居民的群体意识及爱国卫生思想, 结合环境污染的状况, 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1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 如不对辖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宣传与健康教育, 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 将导致传染病的蔓延, 因此, 针对各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 对提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传染病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多, 也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一些新的传染病也逐步凸显出来, 因此, 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一提起传染病, 人们比较恐惧, 特别是近年来, 人们经历了SARS、人致病性禽流感、甲流感等, 对传染病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 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对防治传染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有关文献报道对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进行阐述。

上一篇:眼科白内障下一篇:经济贡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