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安全用电分析

2024-09-25

煤矿井下安全用电分析(共7篇)

煤矿井下安全用电分析 篇1

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分析

(1)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煤矿开采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了解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无法全面分析通风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井下的具体情况,只能盲目听从领导的安排,致使安全隐患的出现。

(2)井下环境变化大。煤矿开采人员所处的环境复杂,不可预测性与突发性相对较高,并且会随着煤矿开采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安装通风设备以及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例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瓦斯含量会随地层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这种环境的变化会增加开采难度,对井下工作的顺利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3)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在煤矿井下通风作业开展之前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并且由于每个煤矿井下的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设计人员结合井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当前我国煤矿井下通风系统设计工作缺乏标准性与规范性,这是因为我国缺乏足够的设计经验,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减轻工作量,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开始设计。如果通风系统设计不够合理与妥善,不仅会增加通风安全隐患与危险系数,还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降低,不利于开采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4)通风设备达不到规定要求。通风设备是确保煤矿井下通风工作正常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适合与良好的通风设备,则井下通风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将会有所降低。当前大部分煤矿井下通风设备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陈旧,在工作效率与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复杂的井下环境作业,使用效率不高。同时有些井下工作团队缺乏严格的管理,致使通风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损坏程度严重,易出现爆炸等事故,不利于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工作进度。

2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2.1 重要性

通风系统管理作为煤矿井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煤矿开采效率以及煤矿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加强煤矿井下通风显得尤为重要,能够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矿井下通风的安全管理设备及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或意外因素的影响,通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强,易出现安全隐患,从而影响煤矿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何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煤矿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对策

2.2.1 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即便井下通风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安全生产的意识,重视其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引导其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安全隐患随时存在,只有对生产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加以注意,严格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操作,强化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2.2.2 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

煤矿企业在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计划之前,需要先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安全可靠的井下通风系统,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合理化分配开采设备和人员,以此保证煤矿井下通风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在实际作业之前难以全面获知煤矿井下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定期观察与详细总结实时情况,有计划性与针对性改进通风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该计划的可行性,节省财力、物力和人才,实现煤矿企业的最大化效益。

2.2.3 加强系统安全检查

煤矿井下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在开展煤矿井下工作之前,煤矿企业需要让安全生产部门的人员提前检查矿井的情况,排除井下有害有毒气体的存在,保证井下环境的安全性。另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到井下指导工作或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检查过程中及时纠正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操作的人员,并予以适当的惩处,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得以提高。当然若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及时上报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给予其相应地奖励,有效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2.2.4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井下局部通风管理,严格按照计划要求断电,并将瓦斯传感器合理安装在局部通风机区域,以便实时了解与动态监控井下情况,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控制。如果通风机因意外情况而出现断电时,需要对备用电源加以启用,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如果井下出现瓦斯超限情况,没有将其有效排出之前不能开展生产工作,而应该设立专门管理人员来巡视检查井下的瓦斯。此外,煤矿企业应该定期评价通风系统,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结束语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当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井下环境变化大、通风设备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等,严重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不利于井下作业的顺利实施。基于这种情况,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计划,强化系统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从而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有序开展,实现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祥.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86-87+92.

[2]张桂平.浅议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与管理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2016,01:11-12.

[3]雷五洲.煤矿井下通风安全隐患的排查及管理建议[J].质量探索,2016,05:29-30.

煤矿井下安全用电分析 篇2

煤矿轨道运输是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主要用于运输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物料、设备、矸石、煤炭等。在井工矿, 由于煤炭工作面处在距地面数百米的地下, 运输线路中存在大量的斜巷运输通道。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的特点是工作空间狭隘、环境恶劣、运输量大、运输没有固定规律等, 《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在矿井斜巷中实现“斜井提升时, 严禁蹬钩、行人”, 对绞车启动控制回路实现电气闭锁。确定了现有运输系统实现“行车不行人, 行人不行车”功能方案, 一定程度下确保了人员的安全;斜巷运输工作是煤矿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七十条要求, “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 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挂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为了确保斜巷运输安全, 在运输斜巷轨道中至少设置三个阻车器, 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 失去连挂的车辆在斜巷中向下滑行事故的发生。

矿井安全工作中应对提升、运输设备进行重点维护, 经常检查调度绞车各连接装置、闸瓦、钢丝绳, 确保钢丝绳不少油, 无锈蚀。钢丝绳钩头处, 限定一次最大串车提升数, 加装头尾护绳等措施;消灭井上下各地点不规范轨道, 使轨道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完善安全设施, 使安全设施达到半自动化 (由手动改为气动) 。随着生产条件的完善安全设施应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 现有的几种煤矿井下斜巷轨道阻车器

煤矿生产环境决定了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装备的基本技术特点, 为杜绝轨道运输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业界人士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着力点主要集中在阻车器执行机构方面, 开发了机械、液压、电动、气动等多种执行方式的阻车器。如图1所示为电动和机械为一体的阻车机构[1]。

现有阻车器执行机构动作识别判定方式主要有:惯性力识别、操作工识别、速度识别、红外和雷达方式等, 但是识别上都存在可靠性差, 离散度高, 判定等级低等致命缺陷, 使得阻车器这一关键产品与生产环节控制管理要求严重脱节, 不能实现这一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工作, 斜巷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大大落后于现场要求, 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

3 现有阻车器存在的核心问题

新型智能阻车器以一种磁感应测控矿车运行状态的装置 (专利编号200710139428.4) 为基础, 通过实时数字化在线监控、自诊断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 实现矿用阻车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测控装置与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 组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系统, 提高矿车安全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级。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斜巷运输是整个矿井运输瓶颈和薄弱点, 现有阻车器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有系统以被动预防为主, 阻车器主要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 响应性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半自动系统的执行器部分, 依然需要人工操控;主要依靠经验管理和事后管理, 事件重复率高, 可追溯性差, 不利于事故分析和责任区分, 事故危害大的风险依然存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 仅凭操作工手感或简单的绞车振动等依据去判断和执行, 误操作和失误率高, 运输过程没有实现远程可视化或数字化。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关键过程和环节必须实现数字化和可视化, 有条件实现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目标差距较大。

矿车运行状态识别上存在的问题最突出, 测速数据的获取上单一而且采样数据偏少, 这样就不能连续获取矿车运行状态, 不能为数字化描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只能作为某一特殊状态的极限判别依据, 这样对管理的提高改善、对装备的可靠使用、对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方面面均没有有益的帮助。其制约了设备的升级换代和安全功效的发挥。

4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智能阻车器[2]

该系统其特点为:

1) 采用非接触测速装置, 适合于矿山条件恶劣环境;适应煤矿特殊运输环境湿度、泥水、灰尘、振动、空间狭窄等条件, 决定了系统的适应性强大;

2) 同一运行状态保证三次可靠采集, 动作和执行时间保证在3秒内实施;毫秒级动作判定执行:测量精度, 反应时间, 动态测量特征, 反映时间短, 有效测量次数多, 决定了系统可靠性;

3) 轨道运输作为一重要的生产节点和安全控制节点, 依靠技术实现了数字化, 既易于现场运行操作, 又易于实现管理和监控, 使得运输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适合事前、事后、事中管理;

4) 安全监控现场操作特性决定了安全维护性高, 感应损坏隐患的危险彻底克服, 系统可操作性强。

矿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的重要装置为矿车运行状态测速传感器, 其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 布置于轨道中心线一侧, 矿车运行通过时, 传感器以非接触方式采集信号, 在灰尘、水、振动等条件下传感器能可靠工作, 保证在极端恶劣条件下能系统稳定工作。根据传感器特殊的工作原理, 保证了系统能可靠地、连续地计算矿车运行状态, 这样就保证了矿车任一工作状态能在毫秒时段内可靠采集3次, 从而能保证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可靠采取阻车动作。

阻车器矿车运行状态测速传感器, 安装于轨道中间, 其动作响应性和矿车运行状态的感应效果最佳, 这样就保证了根据传感器信号和智能控制箱的处理结果可靠响应, 确保阻车工作的完成。

采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智能阻车器, 煤矿井下轨道斜巷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将过去分散的执行器件, 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实现连续的数据监测, 由单一的阻车方式变为矿车整个运行状态的监测, 基于各运行状态传感器采集的信号, 实现斜巷运输状态数字化的智能监测和控制, 实现生产过程远程可视化、自动化。系统响应和执行时间为秒级, 系统可靠性提高几个数量级, 以实时在线系统化管理的方式替代过去离散的、单一的监测飞车为目的的矿车安全管理机制。

5 结语

通过实时数字化在线监测、自诊断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 实现矿用阻车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矿车运行状态测控装置集成为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 提高了矿车安全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工业生产过程融合的优势,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保证。

摘要:通过对煤矿井下斜巷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现状分析, 指明现存在的核心问题为矿车运行状态的监测水平低, 阐述了非接触感应矿车测速传感器的技术特点, 提出了将离散的阻车器及磁感应矿车运行状态测控装置集成为智能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平台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的实施技术路线。

关键词:轨道运输安全监控装备,非接触感应矿车测速传感器,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白如镜.常闭式自动阻车器在矿井倾斜井巷的应用[J].河北煤炭, 2011 (6) :36-36.

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措施 篇3

1 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1 双回路供电

矿井供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两回路线路要求:第441条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 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442条规定对井下变电所 (含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 、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 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电所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1.2 及时更换淘汰设备

管理好相关的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维持正常供电非常重要, 淘汰设备已过使用年限, 不及时淘汰, 很可能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设备, 一旦出问题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果多台设备出现问题后果将更严重, 所以及时更换淘汰设备也是防止出现大的机电事故的基础。

2 电气设备管理要求

(1) 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等证标齐全、合格。

(2) 设备综合完好率95%以上, 防爆率100%, 电缆吊挂合格率95%以上, 小型电器合格率95%以上, 设备待修率不高于5%, 机电事故率不高于1%。

(3) 设备更新改造有计划, 并按计划执行, 坚持更换改造原则, 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 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旧设备, 进行报废更新。

(4) 有年度不少于12天的电气设备停产大修计划, 并按照计划执行。

(5) 电气设备完好, 继电保护设置齐全可靠。

(6) 电气工作票, 操作票填写使用规范。

3 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

我矿的机电组织结构是这样的, 矿井设机电总经理, 下设机电副总带领的机电部, 机电部与区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供电安全小组, 供电安全小组由机电部领导, 机电部负责供电设计, 供电核算, 设备管理, 职工年度培训, 培训专业化队伍。区队干部具体负责区队的各种事物, 保证好日常的工作。

团队建设是机电管理的核心, 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 组织有序的队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团队中的成员是得过且过的工作还是面对工作吃苦耐、刻苦钻研, 团队的水平就差很多了,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热爱本职工作, 能吃苦, 能钻研, 识大局的团队, 之间我们也组织职工进行理论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训职工的技能水平, 我们也非常注重班组长的任用,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人物, 班组长必须业务精通, 有大局意识, 有协调能力, 有吃苦在前的工作作风。一个有威信, 有技能的班组长能带动整个班组工作积极性。

4 特色亮点

通过机电系统带兵培训和加强班组团队建设, 矿井设备各有责任分工。每季度机电总工授课, 进行机电供电维修带兵培训, 班组长每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解决, 总结工作中维修重点, 对照电路图进行原理讲解, 不仅提高自身素质, 对工作问题总结, 还提升了班组员工技术技能。机电部对基层班组进行奖惩考核, 按照责任分工, 做到奖勤罚懒, 形成完善的矿井供电管理系统, 通过对矿井设备隐患排查, 各项评价指标得到巩固和提高, 通过合理的绩效评定, 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巩固了机电供电管理队伍, 保证了矿井安全供电。

5 工作实例

采区设备漏电故障查找。供9213工作面上出口机组不能正常工作, 中班工作不到一小时921泵房供9213工作面馈电开关漏电跳闸, 机电部接到汇报后, 派分管921采区的一名电工下井检查, 电工经过对泵房内馈电送电当时不显示漏电故障, 就先对馈电开关进行漏电实验, 开关漏电跳闸动作, 确认馈电开关保护完好, 初步判定故障在下一级开关上。就赶到泵房供下级配电点9214上出口, 上出口总馈电开关试验漏试动作, 对配电点设备进行排查, 发现上出口有一台潜水泵安装自动排水, 不连续工作, 对潜水泵开关停电, 摇测潜水泵绝缘值到零, 判断出潜水泵接地造成上出口机组电源停电, 更换了潜水泵面上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研究 篇4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点监控环节, 随着中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 加强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被提高到新的高度。目前, 国内煤矿产能大幅提高, 为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对矿井供电质量、可靠性的要求相应提高。随着矿井规模的扩大, 井下区域负荷随之增加, 相应变电所的容量也增加;同时加上井下防爆等电气技术的不成熟, 使许多井下供电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研究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煤矿井下供电

煤矿井下电网的经济性、科学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受到供电系统优劣的制约。特别是在煤矿井下采掘机械水平提高的影响下, 生产工作面持续地扩大和延伸, 这不利于煤矿井下安全性的提高。当今, 根据煤矿井下设计的供电技术要求, 经常见到的供电电压高压是6 k V与10 k V, 通常都使用6 k V, 在具备10k V变配电装置的情况下, 如果技术科学, 那么就能够使用10 k V的供电。其中, 经常使用的低压是380 V、660 V、1 140 V等, 对于高效高产的综采工作面来讲, 如果工作面的供电电源使用变电所6 000 V分段母线, 那么工作面就存在4个等级的电压, 各自是660V、1 140 V、3 300 V、6 000 V等。在日益扩大与延伸的煤矿井下工作面的影响下, 在末端持续地深入高压供电装置和电缆, 也不断地向前延伸低压系统。这样, 纵横交织的电网通过磁力启动器、高低压开关、变压器等连接, 而这一系列电缆与供电装置是否安全, 跟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性的联系[2]。煤矿井下有着特殊的环境, 在进行采掘时, 具备爆炸危险的煤尘和瓦斯等比较容易出现, 且因为电气装置一直处在较高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 较为广泛地在装置里面出现凝露情况, 也时常出现霉菌的情况。结合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 在煤矿煤尘和瓦斯爆炸的一系列事故当中, 电火花导致的事故占到了大概一半。鉴于此, 煤矿井下的科学、安全、稳定供电对于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非常有益。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应用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非常迫切和有必要。

2 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

2.1 保护接地技术

保护接地是指借助导线将埋在地下的接地极和电气装置的金属框架与外壳相连接的保护方法。

a) 保护接地网。由保护接地原理能够发现, 保护接地设备保护功能的稳定性, 主要看能不能降低其电阻值在一起的范围内。一般来讲, 会将单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叫做局部接地极。在安装的过程中, 应当实施一些策略, 以使接地极的电阻值降低。然而, 依旧难以降低到所要求的数值, 让其实现既定的需要[3]。为此, 为了稳定地避免煤尘、瓦斯的爆炸及人身触电情况, 对于煤矿井下电气装置而言, 创建保护接地网非常关键;

b) 保护接地。其功能是分流, 这样能够使产生电火花的能量与经过人体的电流减少, 进而防止出现煤尘、瓦斯爆炸的情况及人身触电的情况。

2.2 漏电保护技术

电网漏电可以划分为分散性漏电与集中性漏电。分散性漏电是因为整条线路或整个电网的绝缘能力下降, 而顺着整个电网或整条线路出现的漏电。集中性漏电指的是在变压器中性点跟地不相接的电网当中, 因为某个点或某个位置的绝缘毁坏而导致的漏电。漏电的危害是:导致电火灾的出现;导致电雷管的爆炸;导致煤尘和瓦斯爆炸的情况出现;可能发生人身触电的情况。漏电保护主要有漏电跳闸与漏电闭锁。一般来讲, 漏电跳闸保护是通过自动开关跟检漏保护设备相配合完成。漏电闭锁指的是使开关合闸前检测电网绝缘电阻, 倘若电网对地绝缘电阻值比所要求的漏电闭锁动作电阻值低, 那么就难以使开关合闸。通常被广泛地应用于保护电机的磁力启动器上[4]。

2.3 过电流保护技术

过电流也就是所谓的过流, 换言之, 通过电缆与电气装置的电流超出了额定电流。在过流出现在电缆与电气装置之后, 在严重的情况下, 会烧毁电缆与电气装置, 要么是导致煤尘、瓦斯的爆炸及电火灾。因此, 电缆与电气装置的过流属于异常情况, 其中, 煤矿井下的过流有断相、过负荷, 短路这几种:

a) 断相。断相也被叫做单相或者是缺相, 即三相绕组断一相或三相电源断一相[5];

b) 过负荷。过负荷不单单指的是电流超出了额定的数值, 还指持续过电流的时间超出了相应时间。在过流出现在电缆与电气装置之后, 增加了绝缘导体与绝缘绕组的电流密度, 导致急剧地发热。倘若持续过流的时间比较短, 没有超出相应的时间, 那么电缆与电气装置温度不会超出所允许的绝缘材料温度, 就不会烧坏绝缘材料, 这种现象叫做容许的过载。然而, 倘若持续的时间超出了相应时间, 那么电缆与电气装置的温度会升高到使绝缘材料毁坏。倘若不能够将电源及时地切除, 就会导致短路与漏电的情况, 为此需要强化保护与预防。导致电气装置与电缆装置过负荷的原因是错误操作生产机械和选用的电缆与电气装置容量比较小。除此之外, 在电机堵转或电压太低的情况下, 一个较大的启动电流会出现在电机, 进而构成最为严重的过负荷[6];

c) 短路。短路指的是电流没有通过负载, 而通过了很小电阻的导体而使回路形成, 电流过大是它的显著特性, 能够达到额定电流的很多倍。由于电流过大, 倘若不能够及时地切除, 不但会使电缆与电气装置烧坏, 而且还会导致煤尘和瓦斯的爆炸。过流故障的危害是:在较高过流倍数的情况下, 会烧坏电气装置, 或是导致煤尘、瓦斯的爆炸及火灾等, 在非常高的电流倍数情况下, 非常大的压降会出现在电网上, 这不利于电网的顺利工作;在较低过流倍数的情况下, 导致电缆与电气装置的温度超出了限制, 会使装置的应用年限缩短。过流保护务必合理、经济、稳定等[7]。

3 结语

在煤矿生产中,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为了排除这些隐患, 保证安全生产, 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 端正思想认识、完善培训体系、做好相应的供电规划, 并加强对供电安全系统的安检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中国煤炭需要量的增加, 安全高效矿井的大量涌现,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在煤矿的使用, 对提高煤矿自动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对煤矿电网带来了影响, 对井下供电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煤矿井下供电谈起, 重点论述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 对提高煤矿供电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铮, 沈俊.煤矿井下127 V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8) :102-103.

[2]杨清枝.煤矿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教创新, 2009 (4) :85-86.

[3]赵凯.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32) :45-46.

[4]李晓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 :62-63.

[5]康永玲.煤矿井下配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18) :78-79.

[6]李义.国外煤矿井下配电系统与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1.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 篇5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速,基础煤矿开发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进步不仅有效促进了整体项目产业的发展,也顺利助推了相应技术的市场革新。但是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井下机电安全问题越来越吸引社会各界的思考和关注。在煤矿项目运行过程中,井下作业难度系数非常高,不仅要求相应的工作环境,也要求相应人员具有基本的工作安全意识。科技的进步对于井下机电安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基础设备的操作要符合项目操作要求。

1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现状及问题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凸显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相应设备和要求比较多,就会在工程建立和推进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1.1 管理制度缺失

对于任何项目的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中国煤矿井下监管力度不是很到位,相关企业对基本的安全技术管理态度不认真,导致在实际工程建立过程中,相应的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缺失。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就不能更好地落实和促进制度的执行。相关企业和单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机构,保证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要建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煤矿井下的基础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中国目前的监管小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相应的监管职能也没有充分落实。另外,相对于机电操作人员的制度管理也很不完善,导致基本的项目不能按照规范化的原则推进,不能建立完整合理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1.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受煤矿井下作业安全系数和作业环境影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不能进行良好的素质提升,产生了工资收入底下,而人员素质降低的恶性循环。并且,相应的项目设备操作人员基本技术不高,企业对于基本的专业培训和提升重视程度低。再加上煤矿井下工作危险,不仅难招收相应专业能力对口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算是有经验的人员也很难长期留用。设备运作没有专业人员操作,必然会导致整体项目推迟和落后,这也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整体长远战略目标的达成[1]。

1.3 施工设备陈旧

在整体煤矿工作推进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除了使用设备的相关施工人员就是最为基础的设备资源,并且,这也成为多数企业应该集中力度监管的项目。但是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仅设备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设备更换频率也比较滞后,设备基础兼容性差。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过于强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愿承担相应的设备更换费用,导致了企业在整体项目建设中一直沿用陈旧设备。设备由于常年不换,会出现超负荷运转或陈旧运转的问题,给整体项目施工带来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不仅会提高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导致恶性的煤矿事件发生[2]。

1.4 施工设备管理不善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工程监管要求比较多,不仅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监管,还要对基本的工程建立和施工人员进行监管,这就需要充分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进行细致化的要点管理。首先基本井口的把关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但是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基本的管理制度约束,另外,在对基本机电设施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技术革新,由于基本方法过时,导致整体项目延迟和落后。此外,管理人员对于机电相应文件的管理也存在漏洞,有些基础资源文件产生丢失和破损,管理制度不善使整体项目质量下降。

2 提升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策略

2.1 优化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组织

在对煤矿工作进行推进的过程中,要保证对于基础项目进行集中优化,按照不同管理项目进行基本管理小组划分,并针对不同技术进行集中升级管理。相关技术单位要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电气管理小组,对基本的供电情况及供电系统图纸进行监管和绘制,并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和管理。要建立防爆检查组,对整体防爆设备进行集中监管,保证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提出基本的整改意见。要建立小型防爆电器管理组,对小型防爆电器进行集中试验和管理,并且及时维护基础电缆。要建立电缆管理组,检查基本电缆的质量和使用效能,并及时验收新换的电缆。只有保证基本管理健全,才能有效助力整体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顺利推进[3]。

2.2 强化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制度

在相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基本的三关政策,保证对于检修、验收及入井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护和监管,企业施工队伍要严格对这三关进行必要的监管和监控,保证及时监督和整改。

a)要严格管理相应的检修工作,对基础的防爆电器设备进行及时检修和整理,满足最基本的安全保护需要,并集中检修和整改防爆设备。另外,在整体检修过程中要强化防爆设备的防锈工作,避免由于基本作业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发现基本防爆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零部件更新和整改,促进整体检验作业顺利完成;

b)要严格管理相应的验收工作。相关负责人要对机电设备采取双验收的方式,通过技术人员和基本防爆检测员进行整体设备验收,保证基础设备符合相关要求,并且要与财务部和审计部进行实时交流和沟通,保证整体项目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c)要严格管理相应的入井问题。对于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运行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基本的入井操作,相应管理人员要对基础设备进行反复验收,保证通电试验符合相应的入井标准,并且对防爆合格标志和防爆电气设备验收单进行申报,只有相应文件落实才能开始基本的入井操作。在整体操作过程中,也要进行基础机电设备验收和检查,在获取合格证之后才能完善整体的机电设备的防爆功能。

2.3 提高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设计管理

对于基础项目的地理环境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保证整体项目顺利完成,有效建立更加健全的评价体系。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基本的自然条件进行因素考量,总工程师要同意设计结果,才能实现基本的设计操作。在整体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对基本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也要对非常规情况进行预案生成,保证整体采矿项目是在安全供电条件下建立的,并且要对基本的井下供电系统进行集中安全测试。另外,要在实际供电设计图纸中对相应设备和相关电缆进行细致化地标注,保证基本信息完整,并能进行信息升级。要绘制基本的机电设备示意图,并进行机电设备数据收集,保证实时监控的完成性及信息的及时有效性。相关工程的监管人员也要加强对基础继电器定值的计算和核查,保证整体数值的准确性。除此之外,相关工程人员要及时检查电缆,保证电缆符合国家规定。

2.4 升级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技术要点

相关工程负责人要优化供电技术,不仅要集中对基础设备进行检查,也要对基本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汇总,保证各项安全措施顺利推进。相关负责人要进行规范化检查,除了检查细致的要求,也要制定检查计划,保证检查结果随时记录和登记,以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复查。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充分考量影响整体机电安全的要素,保证进行技术优化革新,强化管理技术升级,从而实现井下安全作业。

3 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离不开企业的细致化工作流程,也需要相关企业的监管人员在实际项目进行中提高意识认知。不仅要提升整体项目的基础技术,也要保证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化升级,充分做好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各个部门的统一作业,才能顺利推动整体煤井下作业顺利发展。

摘要:对于目前中国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基本的升级措施,旨在更好地助力相关单位推进整体项目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

参考文献

[1]尹燕华.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研究机械管理开发[J].机械管理开发,2013,19(5):95-96.

[2]吴起华.浅析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9(18):2064-2065.

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现状及策略 篇6

作为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赵坡煤矿这一类建矿时间较长的煤矿企业,安全问题更不可忽视,在安全上应有更多的重视。这样就是对煤矿企业的负责,就是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负责,更是对国家安全的负责。其中针对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扎实的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将安全放在企业生产的第一位。

1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现状

1.1井下供电设备更新慢,电力线路老化

煤炭生产企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组成部分,对于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就是在于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安全标准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或者电力。但是由于生产时间比较久,煤矿井下的供电设备长期处于一个潮湿、低温的环境中,这样对于线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容易造成线路的老化和破损,一旦更新不及时,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由于供电设备是煤矿企业生产的重要动力,在需求上也是比较大的,对于井下的机器运转,通风散气,井下工作人员的照明、工作等都会有很大作用,这些足以看到供电设备的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煤矿井下的供电设备由于许多外界原因,在经历了很大影响以后,有的仍然超负荷运转,这样很容易造成煤矿事故的发生。在长期使用的煤矿供电设备中,由于出现的零件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对电力能源的极大损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在煤矿井下,存在着大量的有隐患的电力设备,这些设备在安全、性能等条件中没有很大的突破,设备比较老,有的可能已经使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久,几乎没有很好的更新换代,只是在使用中经常性的维修,由于时间之久,或多或少存在着维修难、耗能大的缺点,这样就会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一旦不能及时处置,就会发生严重的煤矿事故。

1.2井下输电线路导致的安全隐患

煤矿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就是利用大功率机器和人工进行一定的作业,为企业的煤炭产量打好基础。但是,企业在注重产量的同时,就会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出现纰漏。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因为需要铺设很长的输电线路,在这样的一个环节中,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对线路进行监管的时候,由于条件比较恶劣,对每一部分不能做到真正的监管,就会出现供电线路的的问题,并且为煤炭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其中包括瓦斯爆炸,输电线路出现漏电等情况,都是在矿井下对供电线路和设备的使用不当引起的。在矿井下,如果供电设备一直长期处于低压或者超长供电的情况的话,很容易造成供电设备的损坏等问题。保持好煤矿井下的供电线路安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问题必定要收到煤矿企业领带的重视,在煤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严加管理这些问题,保持好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对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处理,积极处理这类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2应对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隐患的对策

2.1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系统

通过对井下供电继电保护方案的补充和完善,不仅能够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系统,而且还能降低供电系统故障的发生率,保证煤矿井下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井下高压动力设备及高压控制设备等,都需要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短路、接地、过负荷和欠压释放等功能设置,从而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煤矿继电保护设备系统改进过程中,要与井下作业的保护等级、使用频率、用电负荷的类型、分布位置等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此外,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措施和设备装置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井下供电安全、可靠,从根本上降低供电事故的发生,确保井下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2.2配备电气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

电气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引用,不仅能够对井下供电设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而且还能及时发现设备的相关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在线监测系统的引用,不仅能够对电网的运行工况性能和电器设备进行检测,而且还能获得井下供电系统的相关参数,判断井下供电系统所出现故障的特征,并对故障的位置、区域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为检修人员提供参考,以确保事故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提高井下供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2.3提升机电设备安全保护性能

加强对井下供电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可以提高井下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优化其工作效率。要定期对井下供电设备进行检查,并根据安全保护装置功能的差异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检查力度,既可以选择定期检查,也可以选择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以便后期查询所用。

2.4加快技术进步的改进

井下供电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可以保证井下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快相关技术的改进进度,对已有的技术进行优化,从而有效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井下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3总结

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煤矿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种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改革,加强企业在供电设备上的管理,真正做到为了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断进行努力,这样的目标,做好供电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通过与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在技术层面上保证井下的供电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安全隐患的滋生,不断的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新要求,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兴玉山.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现状及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44):53-53.

[2]张伟.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3):46-46.

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现状及解决措施 篇7

2014年底, 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 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12.8%, 煤矿数量较多, 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偏低。我国中小煤矿数量仍然偏多, 由于受资金、技术和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小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严重, 具体表现在:安全生产保证条件差、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及局部区域内布置过多采掘工作面, 使得井下一个班工作人员过多, 增加了安全生产隐患。通常矿井的寿命多为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 矿井新建初期, 矿井的生产系统较好的。但是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及采掘范围的延伸扩展, 瓦斯涌出量增多, 危险程度急剧增长。煤矿井下安生技术落后, 科技含量低, 开矿主体多元化, 影响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原有矿井生产系统装备差, 抗灾能力差, 就难以适应现代化采煤技术的需求。煤矿井下工作人员流动量大、专业性技术人员数量少, 生产过程中违章作业严重, 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二、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解决措施

1、推进矿井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加大灾害治理力度, 根据井下瓦斯情况, 大力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强化“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瓦斯抽采。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的规定, 落实“三专”要求, 即“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专职队伍、采用专用设备”。加强火灾治理, 严禁非阻燃电缆及皮带入井, 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开采强度。严格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 组织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抽查。督促煤矿企业加强隐患排查工作,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督促煤矿企业加强生产、通风、安全监控的统一调度, 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 开展应急演练, 完善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 建设井下应急广播系统, 按有关规定配备自救互救器材、储备应急装备和物资。引进国外内先进的管理体制, 开展“6S运动”从本质上暴露井下设备及从业人员身上的安全隐患, 并进行可靠、专门治理, 从本质上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加大科技投入。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国家级的专业科技研发机构, 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危及井下安全生产的重大项目攻关, 提高我国煤矿开采的技术含量。深入各个多灾害矿井, 调研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技术条件合理立项, 与国内高校进行技术合作, 让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切实为安全生产服务, 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重点开展煤矿井下先进适用性的技术研究, 如煤矿瓦斯预测、煤尘瓦斯爆炸、人员定位系统、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估、火灾的早期预警与控制等。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行业专家库, 解决井下突发性危及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3、完善监管监察体制。

完善我国煤矿监管监察体制, 实行“政府机关监察、非政府机构协助、煤矿企业负责”的监管监察体制。完善法律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形式明确监管监察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职权和责任, 规范监管监察人员的行为, 为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提供法律依据。非政府机构协助监督, 赋予非政府性组织和行业协会相应的职权, 更好地发挥其协助和监督检查作用。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 将安全生产的理念根植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内心, 尤其加强对一线工人的警示教育工作, 使其在工作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严格的监管监察人员考试录用和定期培训制度。

4、严格煤矿准入。

开矿主体的多元化是引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煤矿准入条件, 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标准, 加快煤矿行业调整, 改变煤矿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加速整合技术改造和升级煤矿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的服务年限必须符合《煤炭产业政策》和设计规范要求, 生产布局和技术装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并实现正规开采, 具备相应的灾害治理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冲击地压煤矿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等灾害严重煤矿原则上不参加资源整合。

三、结束语

总之, 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 应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 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坚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并把它贯彻到各个煤矿企业中,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治理力度和先进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逐年好转, 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持续下降, 但危及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还没有彻底排除, 安全生产工作仍然是煤矿井下工作的重点。在分析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推进矿井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监管监察体制和严格煤矿准入等措施。

关键词:煤矿,管理,准入,科技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4年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要点.煤安监办〔2014〕3号;

[2]王玉宝, 姜永春.我国煤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及对策[J]矿山机械.2014 (12) 10-14.

[3]高宏, 高宪东.浅谈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厦相关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 2002 (6) :37;

上一篇:胆囊部分切除下一篇:电气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