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能力

2024-10-24

编辑工作能力(共12篇)

编辑工作能力 篇1

1 沟通能力

编辑工作离不开组织活动, 需要各环节通力合作、配合, 在组织活动中, 有效沟通是保证组织间高效运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编辑工作离不开沟通。

首先, 要做好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作者不仅是编辑实现图书选题策划的源泉, 好的作者还能够帮助图书进行宣传与推广, 帮助出版社顺利实施出版计划。其次, 要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因为图书的装帧设计对图书销售影响很大, 而编辑对图书的内容很了解, 为了将书的内容、思想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需要编辑与设计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目的是使图书在上市后, 能够通过图书的整体设计, 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再次, 要做好与营销人员的沟通。图书出版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一本书想要到达读者手中, 一定要经过营销渠道, 编辑有必要配合营销人员对图书进行宣传, 并且在定价、出版数量、出版周期、成本控制过程中, 与相关人员沟通, 以便确定图书的市场定位。

2 选题策划能力

图书选题策划贯穿于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及发行各个环节。而编辑是图书选题策划的主要提出者、执行者和实现者, 因此, 选题策划能力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编辑要能够制定出书规划, 包括图书对应的读者对象、其内容的编排结构、作者的选择及对其写作上的要求、图书的装祯设计思想、营销宣传方案等。编辑工作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成功的选题策划会给图书带来活力, 体现编辑和出版社的风格, 突出图书整体思想, 提升图书质量和水准。如果只有作者的劳动而没有编辑的构思, 编辑工作就成了只是技术性的加工整理工作, 在今天图书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是很难生存的。

编辑要实现选题策划能力, 首先, 应该培养精品意识。图书的出版一定要有精品意识, 要出就出有份量的。其次, 培养品牌意识。图书的双效益始终是出版社追求的不变目标。在注意力稀缺和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 一定要坚持走品牌化道路。再次, 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图书选题策划的灵魂。选题策划的创新不仅是内容的创新, 还是功能的创新、载体的创新、流程的创新。

3 信息采集能力

编辑的工作始于选题的策划, 而选题的策划工作又往往始于信息的采集。通过对读者需求、市场前景、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考量, 加上编辑的工作经验, 在对采集信息的分类整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编辑工作迈出了第一步。信息采集包括: (1) 对读者信息的采集。 (2) 对国内外图书出版物市场有关信息的采集。 (3) 对其他出版社相关图书选题、出版信息的采集。 (4) 对各学科、专业、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采集。 (5) 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信息、重大活动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信息的采集。 (6) 对作者队伍信息的采集。 (7) 对发行信息的采集。

编辑应具备信息采集的能力, 对于编辑来说, 信息是选题之源, 是编辑工作的第一步。编辑在图书选题策划之初, 就应该认真整理分析和选题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以达到编辑工作顺利开展之目的。

4 审稿能力

编辑加工能力是一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复杂工作, 是每个编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职能包括完成对书稿的审读评价, 提出完整的书稿修改方案, 确认书稿质量并收定稿, 撰写审读报告;进而对书稿做文字加工和技术处理, 使之达到出版要求、保证出版质量, 进行交排版制作, 并负责统改校样。

编辑加工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文字内容为主, 以文带图, 正文中有少量插图, 已经进化到以图带文, 图文并茂的时代。图书形式的进化也更新了编辑加工的概念。从只进行文字加工、版式设计, 扩展到包含书稿的文字、插图处理, 图文的版式处理等书稿后期处理的各个环节。而且编辑更肩负着对书稿内容的把关、导向的把关、学术的把关等更高层次的使命。

5 营销策划能力

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图书内容价值的实现和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实现, 都要通过其市场价值的实现来体现。编辑应该培养图书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应该加强服务意识, 负起推广、传播的职责。图书营销意识应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全过程, 这是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必须要做的工作。

编辑工作和营销工作一体化是出版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出版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编辑营销可以采取送样书、座谈、调研、开首发式等活动。营销策划的主要内容, 是在进行科学、严谨的市场分析和论证的前提下, 预测选题方案实施的成功率, 疏通各种销售渠道, 收集各渠道的反馈信息, 从而确定图书市场的容量与空间, 落实图书印量, 并对销售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 制定规避风险的方案。

6 宣传能力

由于编辑对图书内容和装帧的了解远胜于发行人员, 所以肩负图书的宣传工作义不容辞。宣传包括对经销商的宣传、对读者的宣传、对本社发行人员的指导、网上宣传、书评等等。根据不同的对象, 宣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经销商关心图书定位、特色、亮点、渠道等方面的信息;而读者更关注图书内容、涵盖信息、知识的容量等方面的信息。书评需要针对不同的读者, 提纲挈领, 充分展示图书亮点。

编辑可以通过新书发布会、新书预告、作者签名售书、撰写图书评论、提供赠品、制定折扣等方式帮助发行人员促销。

7 知识储备能力

编辑一切工作的完成均要建立在自身专而博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技术性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应该专而博, 专是指编辑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出版行业的发展规律、出版政策, 对出版专业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以及相关代表性学术研究人员有较深入地了解, 对出版物产品的未来热点、热销走向有较准确的预测, 对选题操作的全过程有全面的考虑和统筹安排;博是指对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要有所涉猎, 要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现代汉语知识、古汉语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美学知识等。

这些专而博的知识储备要靠编辑持之以恒的学习获得。活到老, 学到老, 编辑要培养学习研究意识, 一方面, 出版一个领域学习一个领域, 学习一个领域掌握一个领域, 通过出版实践储备知识;另一方面, 要多读书、多看报、向作者读者学习, 关注时事热点、向国内外同行业学习。编辑知识的储备可以为以后的选题策划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8 主题出版能力

编辑工作要有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前提。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定编辑方针、制定出版计划、审核稿件、组织作者完成写作方案, 保证公益性图书、主题出版物的出版, 是编辑职责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出版产业化时期, 国家对主流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望越来越大, 出版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问题也越来越多。编辑往往表现出责任意识不强, 监督、把关作用发挥得不够, 这是当前出版社编辑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编辑要深知自己的责任, 做到于工作琐碎中思想不陷于琐碎, 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成为出版一线工作中的把关者和引路人。

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和培养的能力还有很多, 比如竞争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需要每个编辑在工作中细细体会, 此不赘述。

编辑工作能力 篇2

一、网络编辑是否只是复制粘贴的工作?很多网络编辑做了一段时间,认为网络编辑就是复制粘贴,掐头去尾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新意,只要每天完成一个量就可以了,不知道去动太多的头脑。当然,我是从一个网络编辑做的,一开始也是每天去这家复制,那家复制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个初级的挑选工作,这个工作是看每个人对新闻的把握能力和选择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网络编辑们,一定要在这时多多积累经验才行。

二、网络编辑是否只要求文笔好?很多来面试网络编辑的朋友都认为,网络编辑是不是要文笔好,那么,如果我的文笔很差的话,是不是就不可以做网络编辑了?其实不是的,对于一个网络编辑来讲,不仅仅要关注起文笔是否好,还需要关注其策划能力(针对一个新闻或热点话题的整体策划能力)、排版能力(对一个页面的设计能力)、文字能力(撰写文字的能力)、外联能力(对外找相关人约见的能力)、采访能力(自己采访的能力)等等。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网络编辑来讲,不要用单纯的眼光去看待,要懂得去分析一个职位才行。

三、网络编辑是否要懂技术?看了好多的面试简历,大多都是一些说自己会PS,会计算机啊,打字速度快之类的相关介绍,一般都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但是孙琛想说明的一点是,如果你不喜欢文字,即使学计算机没有任何作用,因为计算机,打字之类的都是可以练习的,而对文字的热爱是学不来的。像是很多朋友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清晰的,是不适合做网络编辑的。

四、网络编辑是否有前途?很多朋友抱怨做了一段时间网络编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做好,或者有一些朋友认为网络编辑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前途的,除了写文章还是写文章,还是一些复制粘贴的,没有质量可言,其实不是的。孙琛告诉大家,如果你想做网络编辑,你一定是可以做好的,像是很多门户网站来说,很多主编都是从小编做起来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随着职位的增长,你所有的权限也越大,薪水也越高。

五、网络编辑是否要专业?很多朋友觉得做一个网络编辑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要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事实上,做一个网络编辑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尤其是医疗网络编辑来讲,如果你不熟悉疾病,是不可能写出专业的文章的,所以说,你在做医疗网编的时候,必须要懂得你要了解你所负责的病种才行,这样才能做一名称职的网络编辑。

六、网络编辑是否要具备能力?很多公司都希望一个网络编辑除了能写站内文章,又可以做媒体报道,新闻新闻之类的,但是,事实上,对于一个网络编辑来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是最好的。像是一些大型的门户,一般对每个栏目的编辑分类是很清晰的,使得每个栏目编辑各司其职。

最后说一句,编辑永远需要梦想,如果一个没有梦想的网络编辑,你每天只是为了混日子,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想要把网络编辑做好,你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更好。

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形成 篇3

1.策划往往始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

许多人在考虑策划的时候,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而无法自拔:认为策划应源于社会热点问题。其实,成功的策划往往始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苏联教育著作。其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时期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该书中译本出版后,畅销七八年,发行量愈百万册。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西方教育思想一统天下,苏联教育思想逐渐淡出人们视野。1996年,刚到教育科学出版社时,教育专业的敏锐性,让我发现了这个出版机遇。经过分析论证,我认为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苏联教育的失败,况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出自其多年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解决的是基础教育教学中常常令教师困惑的诸多实际问题,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佐证,非常有价值。因此,内容不仅没有问题,而且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必备的用书。凭借教育专业视角以及对项目判断的敏感性,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审读,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代表的《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于1998年成功问世。十余年来,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把《给教师的建议》列为中小学教师必读书目,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典力作。

2.策划有层级,绝大多数编辑都要有策划意识

策划就其内涵来讲,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因此,策划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只要有策划意识,编辑都会渐渐培养起自己的策划能力。简单的策划包括开本的选择,封面与扉页的设计、版式的风格、纸张的选择、定价的策略,以及内容的呈现形式,包括字体、字号的选择。复杂的策划不仅包括形式上的策划,还包括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什么时间做完,达到什么目标。

以《给教师的建议》为例,我把它定位为经典教育图书,并认为该书有它的唯一性。为此,我选择了具有苏联文化元素的典雅设计风格(花边、作者头像),采用880开本,封面200克铜版亚光膜,内文60克胶版纸(当时一般为850开本,封面为128克铜版纸,内文为55克书写纸),并确定了高定价策略(1.8元/印张,当时普遍定价1.1元/印张)。

3.策划需要职业敏感性,要具有发现价值选题的意识和能力

《神秘的克隆》是由职业敏感性产生的成功策划案例之一。1996年,英国成功研制出克隆羊——多利,全世界哗然,人们担心、恐惧、害怕,不知什么时间科学家“复制”出一个自己。作为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我认为有责任澄清科学的真相。为此,我第一时间联系到中科院生物发育研究所的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版了《神秘的克隆》一书,消除了当时人们的种种误解。该书作为唯一的科普图书入闱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4.策划需要有深度挖掘选题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当策划一个成功选题之后,要善于挖掘潜藏于选题之后的相关选题,以此形成“点→线→面”的关系。在操作《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的时候,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该套书是再版多次的大型教育理论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苏联销售高达10万套,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对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在成功推出《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后,经过努力,2001年8月推出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该套书由于是经典力作,成规模,编辑加工严谨,不仅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还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

5.策划选题的人要有较强的执行力

前些年,许多出版社都意识到了策划的重要性,于是把编辑分成了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前者重在策划,后者重在编辑加工文字。由于割裂了策划与编辑之间天然的内在关系,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好的选题策划人如同电影、电视剧的制片人一样,不仅要拿出方案,更要统筹策划,操纵项目进展的全过程。

6.选题策划人要有甄别、选择选题与作者的能力

选题策划人是项目产生的原动力,其策划的选题在决定某个项目的同时,可能也丢失了另外项目的出版机会。所以,在面临选题的时候,有“值与不值”“值大与值小”的问题;同样,在选择作者的时候,也有“合作与不合作”“长期合作与短期合作”的问题。对此,要求选题策划人必须善于分析、甄别、把握,有智慧地作出判断。在选择作者上切忌只看权威性,忽略实际参与项目程度、项目操作经验以及合作成本。

7.选题策划人要积累自己的作者资源,善于借势

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是选题策划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选题策划人应该广泛结交专业人士尤其是专家,有意识地积累相关人才资源,保证项目得以有效实施。在这方面,我们有切身的体会。2003年,我们曾接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组织编写完成40本地方教材的任务。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敢接受这个任务。但我们也深知:机会稍纵即逝;我们愿拼搏一试。最终我们在人们不可思议的眼神中顺利通过审定,直至今日还在大量使用。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大程度上与手中掌握各种大量的高端务实的作者资源有关。

8.选题策划人要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较广博的知识面

许多人都认同,编辑是杂家,但我认为编辑在成为杂家之前,首先应该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知识群。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才会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编辑特点,也才能在专业图书的加工过程中独具慧眼,发现和识别书稿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有理有据,占据主导地位,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最终编辑加工出优质图书。专业优势是成就个人事业的基础条件,往往专业功底越好,越能够在专业书籍的策划和把握上得心应手,但出版的领域又是宽泛的,所以在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视野。编辑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不断充电的职业。

9.选题策划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确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图书策划来说,创新也是策划人不可或缺的素质。

创新主要是内容上的创新,但形式上的创新也非同寻常,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最好的范例。形式上,由个人主编变为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气势上先声夺人。内容上,不仅达到国外同类教材水准,而且在编写风格(由纯文字变为文字、照片、图表、专栏相得益彰)、编写体例上大胆尝新(附设了内容摘要、学习目标、关键词、主要结论与应用、学习评价、学术动态、参考文献)。结果:先后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 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两本书的发行量愈百万册。

总之,编辑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有轨迹的,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形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编辑职业生涯发展的顺利与否,编辑选题策划能力形成的快与慢,除了与个人的素质、主观努力有直接关系外,出版社的企业文化更是编辑个人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中,编辑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编辑工作能力 篇4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基本能力

1 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超前的新闻意识

新闻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是及时性。新闻工作者具有超前意识的体现是在同行中占得先机的必要条件。电视新闻编辑为保证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新鲜感, 必须及时快速地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当下, 受体制机制的影响, 媒体新闻编辑人员的危机意识差, 缺乏对生存发展的担扰, 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市场中, 对实时事件缺乏敏感度, 总体素质不高。

1.2 新闻内容空泛, 形式老套单一

当前, 大部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存在空泛和单一的问题。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播报形式老套, 话语缺乏亮点, 表情单一, 让人感到枯燥无味。这种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符合观众需求的新闻, 自然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还削弱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

1.3 模仿多于创新

在当今信息社会的电视新闻环境下, 新闻编辑工作者为满足观众要求需要不断引进新的节目形式。然而, 现在的情况是, 大部分电视台缺乏对内容的合理分析, 不考虑当地观众的接受能力, 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节目制作形式, 有时候反倒会引起观众反感, 降低收视率。

2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

2.1 优秀的组织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优秀的组织能力, 不但要编辑稿件, 还要能进行采访工作, 而且要对摄影师进行任务安排。编辑人员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注意抓住事件的中心, 摸透事件本质。在进行新闻编排时, 合理安排相关工作人员, 默契高效地完成工作;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要突出主观思想, 注意运用方式方法。对新闻报道做一个最合理的编排, 这就需要编辑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能够协调各岗位的工作。

2.2 较强的策划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编辑除要编排新闻稿件外, 还要组织策划新闻稿件。为了使策划的新闻主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创新新闻内容播出形式和方法, 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 电视编辑必须要有较强的策划速度和应变能力, 尤其是在策划报道重大事件、突发性事件时。

2.3 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电视新闻的播报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电视新闻编辑要严格把关新闻内容, 如果一些观点过于片面、或是与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合, 新闻一旦播出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不但影响国家政策的实施, 还会误导广大观众, 造成负面影响。

2.4 较强的知识积累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才能启发人的思维、开阔视野。由于现在的电视新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范围十分广泛, 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对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多积累、多储备这些知识, 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学习并掌握各方面知识都很方便。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多学知识, 并把所学知识及时运用于工作中。

2.5 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灵魂。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必须要适应观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尽快转变自己僵化的思维和老套的工作模式, 将经验和总结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在日常工作环节中发挥优势, 努力实现创新。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电视新闻编辑应不断地自我超越, 大胆突破思维定式, 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 使电视新闻满足观众的心理要求, 进而吸引观众, 提高收视率。总而言之, 在新时代要求和观众需求下, 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脚踏实地、注重平时经验积累和升华、端正思想、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

3 结语

目前,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传媒渠道和平台,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仍是人民群众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主要方式。因此, 电视新闻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具备以上新闻编辑的基本工作能力, 才能制作出有深度、有内涵、有思路、有层次的优质新闻节目, 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益君.电视摄影教程[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编辑工作能力 篇5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报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针对任何提高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和能力做出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

对于报社编辑而言,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工作岗位,必须要以绝对负责的态度来处理日常工作,同时还应该在自身的策划意识、能力方面快速的进步,针对各项工作有效的完成,减少固有的各项不足。

一、策划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

(一)升华报道主题,创新报道

报社编辑在日常工作当中,策划意识与能力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很多新闻的报道和文章的书写,都表现的过于平淡,同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促使报社的很多工作,都会在社会上饱受诟病,没有办法引起足够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通过在策划意识与能力上做出积极的提升,能够将报道的主题做出升华,从而达到创新报道的目的。首先,报社编辑在报道主题的拟定上,必须与各个新闻本身来达到匹配的目的,不能出现任何的夸大现象。从现有的一些新闻报道来看,很多新闻都表现为名不副实的问题,故意在主题上引起噱头,可是实际的内容却没有任何的看点,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反感,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其次,报社编辑在长久的工作当中,很容易在报道上按照平铺直叙的方法来完成,虽然这是一种较好的手段,但并不能频繁的应用,否则会导致报道本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强力挖掘新闻潜在价值,满足读者

报社编辑在策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其比较重要的目的,在于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做出更好的挖掘,由此来保证在读者的满足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从当代的社会发展来看,各项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实时传递的特点。一般而言,当天发生的新闻或者是事件,在第二天就能够见报,同时在分析上会更加的透彻。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很多新闻都不能通过单一的方面来分析,而是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看待。报社编辑在策划意识、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必须对于新闻的阶段性报道做出更加深刻的分析,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社会共鸣,在价值观的引导上会更加的显着。例如,现如今的丢失儿童、寻找本家的新闻,往往能够引起大量读者的关注,读者不仅仅是关注是否能够找到本家,还会关注儿童在本家生活以后的状态等等,这些后续性的报道,都依赖于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提升,否则很难将新闻的潜在价值更好的挖掘出来。

(三)精心打造报刊独家报道,极品新闻

在报社编辑的工作当中,独家报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将影响到媒体行业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独家报道在加入到报社编辑的工作以后,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这与传统的报道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报道的新闻,具有共享的特点,各家报社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众的观点集中在观望层面上。而对于独家报道而言,是某一家报社的独有新闻,没有经过允许时,是绝对不能和擅自发布的,同时还享有后续的跟踪权利。独家报道在出现后,很容易对大众的价值观做出最直接的引领,促使大众的想法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发展下去。因此,报社编辑在今后的策划能力、意识提升过程中,独家报道必须不断的强化,同时在极品新闻的打造上也要更加的努力。

二、提高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对策

(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对于报社编辑而言,策划意识、能力的提升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虚假报道的现象,任何虚假信息的出现,都将给社会舆论压力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新闻报道的长期发展而言,也会产生很大的恶劣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提高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将真实性做出进一步的巩固。首先,所有的报社编辑,都必须将新闻的真实性做出积极的考证,绝对不能凭借单一的新闻渠道来进行新闻的撰写、报道等。例如,现下的很多地方报社,都存在,并且对于新闻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的。当读者来电提供新闻以后,要求报社编辑迅速的赶往现场,观察新闻是否属实,积极的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能够对大众的心声正确的反应出来,减少固有的各项问题。其次,在开展真实性的审查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渠道来完成。报社编辑是一项大众化的职位,同时得到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其要将现代化的手段和传统的手段相互融合。例如,在日常的报道当中,应该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同时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这样对于新闻的全面性就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加强创新能力

在报社编辑的工作当中,策划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加强,是必要性的工作手段,也是将来的工作发展趋势。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直接进行照抄照搬的报道,并不能得到读者的欢迎,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讨论,这就导致很多新闻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对部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晨报晚报相互抄、晚报又抄日报,最终每一份报纸都有着严重的抄袭率,更有甚者,名字都没有更改,直接摘抄了过来进行使用,就这样大家都在抄袭,新闻报道千篇 一律,对于读者而言已经没有了可读性。综合上述一些事实可以发现,报社编辑创新策划能力的重要性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报社编辑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创新、策划的能力尤为重要,此外,报社编辑还需要在版面设计及新闻事件的内容之上进行创新,提高报社编辑的创新能力来提升报纸的竞争实力。

三、总结

本文对如何提高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能力展开讨论,现下的工作开展中,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预期设定。日后,必须进行不断的巩固,提高报社编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铎.如何优化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及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221.

[2]赵桂荣.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提升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04):66+133.

如何提升教育编辑的创新能力 篇6

事实上,教育编辑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和工作技巧,也有其自身的创新点与创新实践,只是不像纯市场书编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已。当然,如何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抽身而出,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是教育编辑应当加强修炼的一门功课。教育编辑到底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将近十年的教育编辑经验来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未雨绸缪,提高效率,为创新节约出思考的时间

众所周知,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教辅出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周期短、时间紧、发稿集中。一般情况下,教育编辑的工作集中在6个月,分别是每年的6—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正好是秋季和春季两学期开学前的3个月。一年的工作集中在这6个月中来做,可想而知编辑的任务有多重,而教材教辅开学前到书的红线就摆在那里,对编辑而言完全是利用时间倒推机制来完成任务,发稿的节点定了时间,根本不管作者的交稿时间,因此加班加点就成为常态。教育编辑在这6个月中,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奔跑,精疲力竭,还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这几个月之外,编辑们往往迫切需要休息,心理上容易出现过度放松的状况,时间就浑浑噩噩过去了。如此这般,年复一年,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的编辑就彻底沦为了案头编辑加工匠。

我的经验则是早入手,提前了解教学大纲的变动情况、教材修订情况和考试改革情况,提前与作者沟通选题思路,确定原有选题的修订重点并明确时间,然后根据手头产品到货时间的要求排好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做毕业班的(六年级、九年级、高三用教材教辅),接着做纯市场零售的(先到货先销售,对零售市场影响较大),最后是系统发行的(如上目教材、教辅)。这样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给自己节约出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有心思去思考如何创新。

二、关注教育政策,提高市场敏感度,为创新提供大方向

有了思考如何创新的时间,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想出创新的高招,更不代表创新出的选题符合时代教育政策,契合市场需求。创新不是盲目的,不是无的放矢的,而应该是有方向、有目标的。教育出版编辑应该时刻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提高市场敏感度,为自己的选题创新提供大方向。

教育政策既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又包括地方教育政策,比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动向、专题教育纲要的发布、考试政策的变化等,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会通过文件或公告的形式公布,里面往往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教育编辑应该收藏教育部网站、省教育厅网站和省内有望开展业务的地市教育局的网站,关注教育最新动态,了解最新教育形势,把握教育大政方针。只有做到这样,教育编辑才能胸有成竹,把教育万象包藏心中,沉淀、酝酿,终会生发出创新选题的萌芽。

2009年起,山东省教育厅开始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吹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号角。作为教育出版编辑,我们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顺势策划、推出了《素质教育读本》丛书,从德育、科普、安全、美学等不同角度向孩子们传递素质教育理念。本丛书一经推出,深受市场欢迎,并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丛书年发行量超过10万套(90万册),可以说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提高社交能力,学会整合资源,由点及面地深入挖潜

教育编辑经常与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打交道,每个学科一定都有几个核心教育专家、教研员和核心作者。教育编辑不能只是走过场式地开会、约稿、审稿、出版、支付稿费,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事实上,任何工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即使是公事,具体到办一件事,也是和具体的人在打交道。因此,编辑社交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作者的创新能力。编辑应该本着真诚的服务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作者沟通交流,把作者当作朋友来交,不仅仅关心工作,还要关心生活乃至家庭,寻找共同的爱好,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这些作者掌握着大量的教育一手信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旦为编辑所用,稍加整合,就可能是一套非常不错的选题。

以一家民营文化公司为例:该公司2008年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经营上捉襟见肘的文化公司,从2009年起进入教辅出版领域,利用与一名生物教研员的良好关系开发了生物、地理两科中考类试卷,当年就获得了巨大成功。该公司立刻整合资源,充分挖潜,由点及面,迅速组织出版了全科中考试卷,后来还陆续出版了全科的中考辅导图书,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已经成为中考市场上响当当的品牌,经济收益自然颇为可观。

四、苦练基本功,提倡专业化,营造业务探讨的良好氛围

教育出版涉及多个学科,编辑应该提倡专业化。例如:化学编辑就应该有化学背景,数学编辑就应该是数学专业毕业,如此业务对口才能使编辑对学科知识更加了解,也能使编辑和专家、作者交流时有共同语言。在专业化的基础上,编辑应该苦练基本功,包括学科知识、编辑知识,既要做一个学科专家,又要做一名编辑专家。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对学科选题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判断力,才能从编辑角度引导作者适应市场,适应读者需求。

另外,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编辑应该有自己的小圈子——业务探讨的小圈子,可以有同事,也可以有作者,经常凑到一起聊一聊学科动态、选题思路或者市场需求。这种平常随意碰撞擦出的火花,往往经得住时间的磨砺,最终被市场证明。当然,这种业务探讨可以是务虚会,只交流灵感和创意,或者说进行头脑风暴,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出版单位尤其是教育出版单位,更应该有这样的业务探讨氛围。即使单位没有,我们编辑自己也要想办法建立起来。

五、细化方案,落实执行,把工作由虚转实

创新不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需要落实到行动中。出版更是如此。如果不付诸实施,任何选题创意都只是空中楼阁。作为教育编辑,如果我们把上述几件事做好,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优秀的选题创意喷涌而出并初步具备可操作性。如此,就需要编辑细化方案,落实执行,把工作由虚转实。

一个选题,从最初的选题创意到最终的落实,有很多环节,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一般情况下,一个选题提出来,编辑要调研市场上同类选题的数量、销量、优劣点,要考虑作者的选定、出版周期、成本控制、排版设计,还要考虑销售渠道,甚至要考虑到退货的风险等。这个过程,才显出编辑的真实功力,也考验编辑的协调能力。

2012年,结合教育部出台的《书法指导纲要》和当前教育行业一直重点推崇的“诵读经典”,我们策划出版了一套《诵读与写字》教材,同时配套出版了一张光盘,打包销售。光盘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聘请播音员录制的范读音频,配乐播放,解决了部分教师及学生普通话不标准,学生无从学习规范读音的问题;一部分是聘请书法名家录制的书法演示视频,每个范字从起笔到收笔,既有视频演示又有评论讲解,解决了现在书法课师资力量薄弱、师资不均的难题。基于这两点,本套教材一经出版就受到很多学校师生的欢迎,当年发行量就超过了1万套。这套教材策划之初,我们也曾畏难于音频、视频的录制,一度曾想放弃,但经过仔细推敲、细化方案、认真落实,最终拿出了可行的方案,并顺利出版。

综上,教育编辑不应该满足于做一个案头编辑加工匠,而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教育出版尽管受政策、渠道的影响很大,各种限制条件繁多,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处处留心,多加揣摩,教育编辑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并一定能通过创新把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论编辑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篇7

一、不断学习,持续优化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于既能满足专业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培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知识结构的改善做起。在工作中,编辑人员首先要结合自身条件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创造条件不断开阔自身眼界,丰富自身学识。学习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编辑主体才能有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编辑人员只有在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总的来说,编辑主体人员的学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书本中学到的,一是从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主体不仅要学习现有的知识经验,还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做到躬身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编辑人员只有积极投身鲜活的社会实践才是提高个人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编辑人员才最有可能突破思维定式,尝试新的方式与思路,更好地培养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激活智力,释放强大的创新能量

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更高级体现,是知识和技能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智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相当密切,具体来说,智力水平孕育着创新能力。尽管不同人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们智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如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都是一样的,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发展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观察力,做个有心人,以内行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颗,理解事物的变化,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身智力构成中的基本要素能力。例如,要学会加强自己的注意力与集中力,对事物保持好奇的热情,积极探究的兴趣等,从而为后来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开发基础。另外,还要学会不断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通过对记忆力这一基本要素的刻意提高与培养来激活和开发自己的潜能。通过记忆力的提高能够在创新时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更好地开发思维力,放飞想象力,不断为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不断发展也已经融入编辑工作的内容之中,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编辑与网络出版等都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强大的挑战与影响。明显的是传统的编辑手段和方式,甚至观念等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编辑环境,现代编辑活动需要不断改善自身以适应新形势下网络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要想更好地培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就需要编辑主体对现代化的编辑方式和手段有很好的掌握,利用网络平台,在广泛吸收信息的前提下,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更加有效迅速地完成编辑工作中的各项编辑任务。换句话说,现代化的编辑手段由于具有准确、快捷及高效等特点,因此编辑主体必须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掌握和接收大量的有效信息,要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具备信息收集的强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当前的学术动态,掌握必要的新信息和资料。另外,编辑主体还应该对信息的分类、标引和存储规范进行很好的了解与把握,特别是与之相应的数据库知识。这样编辑主体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识别出各种有益的信息,并在收集、处理及利用信息时,通过发散性思维来激发自身创新潜力,并通过创新思维找到新颖的好选题,促进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建立合理科学的创新能力激励机制

一般来说,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这两个类型。因此,对编辑工作中人员创新能力的激励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编辑部门的年终评审中设立相关的创新荣誉奖等奖项。通过奖项设立的激励来引导编辑人员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第二,对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员工,为他们提供出国学习、交流与培训的机会等,并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提升创新能力。第三,对有创新意义的选题进行鼓励,针对那些能够给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项目进行物质奖励和年度嘉奖。第四,为员工创新创设保障机制,为编辑工作中人员的创新承担必要的风险。工作中的创新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有尝试和创新就有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出版社或编辑部门等要为人员的创新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让他们在创新的努力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

五、结语

编辑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社会的文化发展与繁荣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编辑主体的创造思维的发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做好人的工作,编辑工作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编辑工作的整体质量才会有质的提升与飞跃,才会在不断创新中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英桂.浅论编辑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16(03):55.

[2]马俊.编辑出版技术手段现代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尹佳琪.加强编辑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编辑出版创新发展研究[J].新闻传播,2015(23):62+64.

编辑工作能力 篇8

1 熟练掌握技术设备

广播是一种电子媒体, 它是由声音和画面构成信息来对外传播的。作为一名广播编辑, 必须熟练使用录音、摄像设备, 如摄像机、灯光和其他影像设备, 还要学会后期编辑。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同时新闻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强大的压力, 必须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才会立于不败之地。除会使用这些设备之外, 如果懂得一些维修常识会更好, 这样可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2 掌握广播采编技巧

广播不同于报纸、电视和网络, 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 这就对广播编辑工作有了具体要求。如采访时要拍摄和录制有意义的画面和声音, 写稿时要按照广播有声语言的要求, 编辑时要考虑到广播的线性传播规律。在后期制作时, 广播编辑还要掌握蒙太奇式的思维方式, 这样在剪辑声音和画面时可以更好地进行组合, 最大程度地发挥传播效果。

3 较强的改稿功底

广播新闻又被称为音响新闻, 因为支持广播信息最基本的表现符号就是声音, 这就要求广播编辑熟悉声音符号, 并能够驾驭自如。广播稿主要靠声音传播, 所以广播编辑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能力。稿件中最好不要出现文言或半文言的词, 全都改成白话, 方言也要适度使用, 考虑到听众的接受能力, 多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少用单音词。尽量少使用简称, 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少使用代词等。还要注意稿子文字的简练, 少用空话、套话, 尽量用事实说话, 不要多余的解释和评论, 也尽量不要有冗繁的抒情, 只要把新闻事实说清楚就好了, 不要过多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而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收。

4 要有强烈的听众意识

在信息浪潮席卷全球之际, 受众面对的信息接收方式日益多了起来, 多媒体增加了受众的选择, 受众前所未有地有多重选择权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播媒体也呈现出新特点, 如栏目个性化、频率的专业化等, 因此听众的地位更重要。不管是国家级的电台, 还是地方级的电台, 都应该时刻树立“为听众服务”的意识, 千方百计地琢磨听众的喜好, 努力服务好听众, 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取胜。首先, 要适当安排提要的条数, 尽量精要, 以方便生活节奏快的受众收听。其次在节目编排上, 要尽量做到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以加深听众的印象, 使他们养成长期收听的习惯。另外, 广播主要靠声音传递信息, 要最大程度地吸引听众, 就要在声音上下功夫。具体做法就是, 不要居高临下, 要与听众平等交流的意识, 要简短不要冗长, 语气要亲切让人愿意亲近。

5 选稿件时要全面考虑

作为一名广播编辑, 要负责稿件的统筹工作。在选取稿件方面, 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要求。在选择稿件时, 尤其是新闻节目, 不管是整点新闻、滚动新闻等, 都要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 及时配合好党委政府的工作。其次, 要考虑到稿件内容的贴近性和影响的广泛性, 选取同本地有关的新闻放到显要位置, 在编排时也要注意新闻事件影响的大小, 影响力大的稿件放在更能吸引人们注意的位置。

6 做好新闻素材的“再加工”工作

一篇稿件, 在编辑眼里都只是半成品或原料, 还需要进行润色和再加工。广播编辑在加工处理稿件时, 要保留原稿的风格, 还要尊重作者的原意, 在这个基础上, 努力提高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延伸新闻的意义, 更好地体现报道的新颖性、典型性等。

7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有一定的审美鉴别能力

新闻作品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作品, 从美学角度看, 编辑完成的作品水平, 取决于新闻编辑本人的美学修养水平。新闻编辑就像一个“检验师”, 其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挑选素材、加工素材、美化素材的过程。所以, 新闻编辑应经常汲取摄影、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门类的艺术营养, 提高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坚持科学精神, 完善自身素质。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 不断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修养;更新知识结构, 丰富自身素质;要优化思维方式, 加强自身素质,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电视新闻。

新闻编辑要适应知识时代的挑战, 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 不断探求未知、寻求新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在工作中开拓思路、活跃思维, 注意发现和捕捉新亮点和新情况, 敢抓选题、善抓选题, 利用新理论和新技术, 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重点加强整合, 博采众长, 从多维面、多角度、多层次加工再创造。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并将其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 才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7 结论

总之, 要做好一名广播新闻编辑, 既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 时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为听众的衣食住行做好服务工作。广播编辑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 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精心做好编辑的每个环节, 善于将政府的指示精神与基层群众的实际结合起来, 既完成舆论宣传任务, 又做好了百姓生活的指导工作。广播稿要口语化、短平快, 富有亲切感, 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摘要:广播作为传统大众媒体之一, 有着自身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在近乎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 广播有着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如若想立于不败之地, 广播从业人员就要充分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 广播新闻编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自身应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关键词:广播,编辑,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喻中山.广电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活力, 2011 (18) :110.

[2]蔺婧, 王莹.也谈广播新闻编辑必备的能力[J].神州, 2011 (11) :220.

[3]刘晓莉.浅谈广播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发展, 2011 (6) :107.

[4]周洁.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职业能力[J].省略, 2012 (6) :239.

编辑工作能力 篇9

1 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 对电视新闻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但是我国的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水平有限, 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1.1 没有超前的新闻意识

及时性作为新闻最基本特点之一, 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快速地对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以保证观众的新鲜感, 在同行中占得先机, 这对新闻工作者的超前意识提出了很大要求。而现实中我国的电视台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 它们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市场中来, 导致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差, 缺乏对生存发展的担扰, 对实时事件的敏感度不足, 总体素质较低。

1.2 节目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

在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存在着节目内容枯燥的情况, 许多节目的编排只是简单地把新闻事件进行罗列, 由主持人呆板地播报, 严重影响了新闻节目的水平, 不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 制约了电视新闻的发展。由于观众水平的提高, 对电视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如果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靠主观意识进行节目编排, 会让观众对节目甚至是电视新闻失去信心。

1.3 模仿多于创新

新的电视新闻环境要求工作者要不断引进新的节目形式, 以满足观众要求。然而在学习外国经验时, 有很多电视台没有经过合理的分析, 不考虑当地观众的接受能力, 将一些节目制作形式生硬地引进, 导致观众不能接受节目的口味, 反而降低了收视率。

2 电视新闻编辑需提高的能力

2.1 强大的组织能力

编辑的组织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工作任务的安排上。在日常工作中, 编辑除了要编辑稿件外, 还要能进行采访工作, 并且对摄影师进行任务安排。编辑在进行新闻编排时, 一定要注意抓住事件的中心, 能在最短时间内摸透事件的本质, 并合理安排人员进行资源整合, 默契高效地完成工作。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运用, 在报道时要突出主观的思想。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能够协调各岗位的工作, 并对新闻报道做一个最合理的编排。

2.2 高超的策划能力

获得大量的信息是编辑策划的前提。编辑要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 就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获得全面的信息, 才能做好受众定位、报道选题等方面工作。因此, 编辑要不断地搜集各种信息, 包括来自社会、行业、观众等方面。在报道题材的选择时, 编辑也要有相应的策划能力, 要先确定报道的中心内容, 再组织人员进行报道, 并采用多种报道手法, 合理地进行宣传, 达到理想效果。

2.3 对标题进行润色的能力

标题作为新闻的画龙点睛之处, 是新闻中心内容的精练表达。电视新闻在播出时都有明显的标题, 编辑在进行标题的确定时要下足功夫, 做到言简意赅, 突出中心, 用词合理, 吸引眼球。对于不合理的标题要进行及时的修改, 确保准确性。比如在一篇报道中, 记者的最初标题是《法国队主场大胜乌克兰, 逆转晋级2014巴西世界杯》, 编辑在审核时觉得标题太长, 不利于群众阅读, 要进行压缩, 在经过讨论和研究后, 最终把题目定为《法国逆转进军世界杯》, 虽然字数少了, 但是表达的意思没有变化, 使观众更容易接受。

2.4 采写准确简练的新闻提要和顺畅的串联词的能力

新闻提要能够吸引观众收视、简介重点新闻事件, 合理正确的使用新闻提要, 能体现新闻的重点, 帮助观众了解本次新闻的整体内容组成。新闻提要的要求十分严格, 首先是要精炼, 提要要求用最简短的语句表达, 不能有累赘词语出现。其次是要精准, 提要要能提纲挈领, 表达新闻大意。再次要朗朗上口, 要用简单的句子表达, 不能使用过于拗口的词汇。最后还要容易理解, 要考虑到大多数电视观众的感受, 不要用过于专业的词汇。

串联词是在新闻报道中, 连接上下两个内容的话语, 它能让整个新闻报道平滑, 避免生硬的衔接。电视报道不同于报纸, 网页, 不同的信息之间要有一定的承上启下语句来联接, 其特点是生动活泼, 有吸引力。

编辑必须要能够熟练地编写新闻提要, 并能在不同的新闻之间用合理的串词相连接, 以提高整个新闻报道的整体效果。

2.5 准确的编写新闻评价的能力

电视新闻报道不能只是简单地新闻罗列, 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融入进去, 发表一些看法、见解, 使人们对于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编辑一定要有撰写高水平评论的能力。比如:最近央视在报道了各地出现大规模雾霾天气后, 又加以评论, 从低碳出行, 减少污染方面做了大幅度地评价, 从而让观众认识到, 雾霾天气的出现不是正常的气象状况, 而是大气污染的表现, 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效果。

2.6优秀文字处理的能力

文字处理作为一个编辑的基本功, 要求编辑有很深的文字功底, 能准确的编写修改新闻稿件。电视新闻的稿件和报纸稿件的要求还有所不同, 它要配合图像画面进行报道, 不但要包涵新闻事件内容, 还要有新闻的背景资料等方面的内容。编辑在处理电视新闻稿件时, 一定要与画面内容相结合, 更好的表达新闻内容。

2.7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能力

编辑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由于地域的不同, 电视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的喜爱也有不同, 但是都比较容易接受身边发生的事。新闻中如果带有当地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 能更好的吸引观众。在媒体的竞争中, 编辑要注意把本地群众作为重点对象, 用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来提高收视率, 比如济南电视台的《有么说么》就是一档很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节目, 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将济南当地的新闻串联起来, 以风趣幽默地讲解表述出来,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3结论

电视新闻现在仍是我国主要的传媒平台, 是人民群众了解世界动态的主要方式。电视新闻编辑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 学习新的知识, 用先进的科学武装自己, 来应对网络化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新兴的网络技术和数字科学的深入应用, 传媒业的格局有了巨大变化, 电视新闻工作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要让电视新闻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提高编辑个人的基本能力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化平.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才智, 2011 (11) .

[2]严广.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J].新闻爱好者, 2007 (14) .

编辑工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能力提升,新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 广播电视台在发展方面有了新的机遇。但由于在新时期, 媒体日益的多元化, 这同时也给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广播电视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提高广播电视台的编辑能力, 从而保证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更加地吸引观众的眼球, 最终使广播电视台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广播电视台在编辑工作方面的现状

编辑工作在广播电视台的诸多工作中处于新闻工作最关键的部分, 在性质上属于内勤工作, 在工作层次上可以划分为总编辑、主任编辑以及电台的编辑和栏目组的编辑①。广播电视台的各项工作都很重要, 但编辑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台内容的质量。由于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存在各种主客观问题, 导致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在现实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内容过于天马行空, 没有理性的分析, 致使收视率低下。其次, 广播电视台在编辑的内容方面缺乏新颖性, 没有创新, 一直在模仿其他的已经出现的热点, 难以调动观众观看的兴趣, 而且也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在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形象。最后, 新闻的编辑内容过于平常话, 没有话题度, 难以调动观众的兴趣②。

二、制约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编辑能力提升的因素

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不是简单的对资料的整合, 它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诸多技能和知识, 像知识的储备、智力的开发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等。

首先, 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人员在知识的储备方面, 不能只有专业的编辑知识, 必须在工作的过程中, 形成系统综合的知识体系③。在实际编辑工作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锻炼, 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其次, 由于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不是单纯的写文章, 需要编辑工作人员具备多种技能, 像采访、审稿等, 这种技能的提升, 只有通过深入的实践工作才能锻炼, 单靠书本的学习是无法提高编辑技能的。最后, 编辑工作的好坏与编辑人员的智力也有很大的关系。编辑工作对人的分析、观察、思考、判断以及想象等能力的要求非常的高, 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单靠后天的努力和学习是不一定能改变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天生适合做编辑, 而又有些人即使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 也做不好编辑工作的主要原因所在了。

三、提高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编辑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 加强学习

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内容非常的丰富, 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的社会生活, 要保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广播电视台的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一定要丰富, 否则将难以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人心的解读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促成了各种新名词的出现, 如果编辑人员不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可知,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 必须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量, 从而保证电视台节目内容的丰富性。

(二) 提高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 就必须提高节目内容的创新性, 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具有很高的创新意识, 而不是在对内容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一味的进行模仿。由此可知, 编辑人员要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 从观众的需求着手, 在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变革⑤。

(三) 完善人才激励措施

广播电视台的优秀电视节目的制作, 离不开广播电视台的优秀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因此, 人才对保证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电视台没有好的措施留住人才, 无法使工作人员对电视台的工作产生归属感, 那么就很难保证电视台的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知, 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方面体现了电视台对单位员工工作能力的认可, 使员工对单位产生归属感;另一方面也使员工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台的编辑工作对整个电视台的影响巨大, 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台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时代获得主动权, 实现更好的发展, 而要实现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编辑能力的提升, 就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技能, 保证编辑人员在不断的工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

注释

1李秀华.新时期广播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传播, 2015, 02:31-32.

2李文宇.新时期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视听, 2015, 03:100-101.

3陈立.新时期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科技传播, 2015, 16:133-134.

4刘海峰.论新时期广播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J].传播与版权, 2014, 01:23-24.

图书编辑应具备的5种能力 篇11

关键词:竞争;变革;发展;能力

全国的出版系统改革已初见成效,出版社已经由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市场份额的竞争、文化产品的竞争对出版企业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建立和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品德好的编辑队伍,成为当下出版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对于图书编辑而言,面对企业的新变化,新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具备他人无可替代的能力,契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出版企业和自我的共同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才能无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么作为图书编辑,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呢,现列举5种,与广大出版界同仁共同研究。

1 选题的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第一环节,也是打造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选题策划的主体,图书编辑拥有成熟而优秀的选题策划能力是出版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图书编辑的策划能力包括市场观察能力,调研能力、信息分析能力、选题整体设计能力等,这要求编辑本身要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长期关注该类图书的市场动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跨領域跨学科收集各类信息,并能在众多信息中抽离出有价值的部分,根据现有出版资源,形成自己的“创意”。编辑可以采用进行同类书比对,与作者和读者深入沟通,利用各图书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实地卖场和网络卖场的调研等活动,检验自己的“创意”。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消费心理,购买能力,对图书的内容、体例、装帧、定价等方面进行策划,整体设计。通过不断地积累出版经验,图书编辑需要养成分析每本书所蕴含的深层次因素的习惯,力争从某些征兆和细节变化中找出未来出版市场的发展走势,不断地形成自己的职业敏感。此外,一名优秀的编辑还需要有图书整合与开发能力,当策划一个成功选题之后,善于挖掘潜藏于选题之后的相关选题,以此形成“点—线—面”的关系[1],以达到对图书整体开发和深度挖掘,实现选题策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对书稿的把关能力

具有对书稿的把关能力是图书编辑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保证图书质量和水准的必备能力。这就要求编辑,第一,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阵地意识,熟知各项出版政策及制度,能够正确的把握出版导向,辨别书稿是否存在禁止出版,不宜出版的内容或词句,具有对稿件修改变通的能力。第二,应该具备“杂家”型的知识体系,包括扎实的编辑业务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图书编辑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起自己对不同学科的兴趣,随时注意收集各种自然科学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充实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淀起较厚实的百科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对稿件的判断力和对不同作者的鉴别力[2]。第三,要具有较高的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学修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对稿件中的字词,语法,修辞,语言逻辑等进行修改的能力。第四,要熟知出版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能够发现书稿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判定是否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肖像权、隐私权的情况。

3 营销策划能力

随着出版体制改制的完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经营性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意识到图书营销的重要性,要求编辑具有营销策划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编辑要彻底摒弃文化人情节,转变思想,要视己为“生意人”。一切围绕图书进行的选题、编辑、发行工作都要以市场为准绳,用实际销售为最终目标[3]。图书编辑要具有深入解读作品的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整合能力,营销方式的设计能力,在策划、编辑图书的过程中,要提前考虑到营销的需要,向营销或发行部门提出具体营销建议,以达有的放矢,精准营销的目的,服务于图书的销售工作。

4 良好的沟通能力

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活动的过程体现了编辑的纽带作用[4]。在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沟通无处不在。对外,编辑需要与作者沟通,与读者沟通,与专家沟通,对内,编辑要与领导沟通,与校对人员沟通,与技术编辑和发行人员沟通。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编辑围绕着图书出版的需要,收集到真实的意见和需求,同时展现出自己的学识和品德,赢得作者的信任和尊重,为进一步开发选题以及巩固和扩展作者群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编辑准确表达编辑意图,协调不同部门的不同意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更好的实现选题策划的预期。

5 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

在当前出版行业深刻变革下,图书编辑以往对出版过程中参与作用正在逐渐过渡为主导作用。有部分出版社已在探索出版社科学管理、加强出版全流程控制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在编辑工作制度上实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具有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是未来的图书编辑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更为综合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编辑要对每一个细节如图书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促销方式都了然于胸,同时对每个流程都有深刻理解,了解每一流程的耗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如何预防,如何补救,如何提高效率。在宏观上能够把握图书的编辑,印装,营销与发行的进度和效果。可以说,图书编辑对出版流程的统筹能力将是高效,高质、适时地出版图书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体制的深刻转变,书业格局的剧烈变化,图书编辑需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事实就是”,既练内家功,又练外家功,成为一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实现出版社与自身的共同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晶.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形成[M].出版参考,2011.

[2] 王春丽.谈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出版发行研究,2007(5).

[3] 王东华.浅论图书编辑的营销策划能力[J].出版广角,2005(7).

编辑工作能力 篇12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编辑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水平、职业道德和务实作风, 而且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编辑工作效率的提高。

1.政治思想素质。编辑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编辑工作者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所编辑作品的质量和品格。编辑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深入研究和掌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将政治意识贯穿于出版物的选题、创意和编审过程,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树立为社会进步、为人民服务的编辑理念, 建立对读者负责的职业道德, 及时发现和防止政治倾向错误的内容出现在出版物中。努力使自己编辑的出版物紧跟现代主旋律, 有益于人们思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专业素质。编辑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是在编辑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素养, 其突出表现是一丝不苟的求是作风。编辑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容不得半点浮躁和粗枝大叶。首先, 编辑工作者要加强对现代编辑理论、选题策划知识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学习, 学会独立思考, 拒绝人云亦云和想当然, 无论是选题审稿、加工整理还是读校样, 都要在严格执行编辑工作纪律的基础上开动脑筋, 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二, 要关注社会发展, 把握时代脉搏, 对自己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文化事件保持灵敏的嗅觉, 在海量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发掘符合潮流、紧跟时代、适合大众阅读品味的选题。第三, 要具有坚定的人生信念, 热爱编辑工作, 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编辑实践, 以诚恳平等的态度为读者服务, 保证出版物在思想、文字、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标准和规范。

3.文化素质。编辑工作是文化工作, 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是胜任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编辑工作者常常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者, 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加强学习,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习惯, 有效拓展知识范围, 做到既博又专、博中求专、以专促博, 实现博与专的辩证统一。不仅表现较高的理论修养、深厚的语言功底, 还应寻觅新的文化讯息、了解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成为文化知识丰富的“博学家”, 才能增强自己的文化适应性, 慎思社会文化结构与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才能赢得作者和读者的青睐, 成为文化创造与文化接受的核心枢纽。

4.创新素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在李克强总理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 创新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践行的方向与趋势。编辑工作充满挑战性, 是一种在创造性思维支配下的脑力劳动。创新素质是新时期对编辑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确定选题、内容策划还是组织稿件、稿件加工、装帧设计, 都需要编辑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当前行业内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 捕捉新变化、新趋势、新动向, 找准切入点和市场定位。编辑工作者更要增强对新事物的鉴别力, 积极利用新理论和新技术, 从多维面、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和解决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博采众长中表现出版物别出心裁的独特风格。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编辑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编辑工作者从事具体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决定于其职业能力的高低。职业能力既是编辑人员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又是个体业务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由于编辑业务是多方面的, 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也应是多方面的。

1.语言文字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是编辑业务需要的最基本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 “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社会正确使用祖国文字做出榜样。”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从政治高度认识提高自己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性, 注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把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追求, 以贴切通俗的文字、规范严谨的表达保证出版物的语言文字应用质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编辑工作者的语言文字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语言文字的规范能力。编辑必须比一般作者掌握更多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 更熟悉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 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更正文稿中的语言文字应用差错。②语言文字的加工能力。面对作者的文稿, 编辑应该在体会作者表达意图、尊重作者创作风格的前提下, 进行审读和修缮, 在语言文字方面锦上添花。③写作能力。尽管编辑的主业不是写作, 但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就难以使编辑后的文稿文辞新锐、言简意赅, 当然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文稿的审读加工工作。

2.选题策划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编辑出版工作新动态, 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成为编辑工作者表现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内在动力。编辑工作者只有潜心选题策划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才能成长为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精神产品设计师, 才能奉献出让受众耳目一新的精美“嫁衣”。要提高选题策划能力, 编辑工作者首先要深入社会和生活, 从中激发选题策划灵感, 寻找选题策划的线索, 在预测和把握选题出版趋势和方向的基础上, 策划、确立既符合国家大政方针, 又满足市场需求的好选题。第二, 籍助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其传播的即时性、立体性和交互性, 分析选题的可行性与发展方向,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人特我新”, 使选题作品成为精品和名品, 从而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第三, 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机智灵活、不卑不亢、良好娴熟的社会交际中捕捉选题信息、设计选题角度、掌握读者阅读欣赏品位、发现优秀的作者和稿件、推动出版物的营销发行。

3.多媒介编辑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渗透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 相应地带来了编辑理念和编辑方式的历史性变革。编辑工作者应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及网络技术, 迅速适应时代和技术的要求, 提高自己的多媒介编辑能力。①编辑工作者应掌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内容存储传输等新媒体技术技能, 善于利用网络进行编辑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以及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交流。②在选题策划阶段, 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交流信息、开拓视野, 从海量的信息中甄选、提炼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 分析总结选题。充分考虑出版物的形式多元化问题, 特别要考虑所选主题是否适合多媒体数字出版。③在编辑实践中以在机编辑代替在纸编辑, 利用网络组稿扩大稿源, 利用电子邮件缩短稿件流程, 通过网络交流抓住核心作者资源、聚集重点作者, 通过网络文献检索核对参考文献, 在加快稿件处理的同时保证书刊质量。④关注BBS论坛、SNS社交媒体、博客、微信、飞信、播客等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 强化多种媒介传播的融合, 努力使纸质出版物转化为互动图书、3D图书、有声图书等数字形式, 适合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终端的阅读。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编辑工作者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途径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是一对共生共存的“孪生兄弟”, 职业素质是内在的品格, 职业能力是外在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有效提升编辑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 新闻出版机构要建立规范的学习与研讨制度, 通过有计划的业务培训, 引导编辑工作者学习新的编辑理论和知识, 特别要学习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工作技能、技巧, 定期就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研讨, 加强现代编辑工作的实践操作训练。第二, 结合《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组织编辑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在完成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目标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 提高学习者的编辑业务水平。第三, 为编辑工作者创造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选派有意向、有潜质的编辑到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学习、实践, 促进先进编辑理念和编辑技能的普及。第四, 鼓励编辑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 为编辑工作者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提供必要的经济与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慧江.论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对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J].企业文化 (中旬刊) , 2012, (05) .

[2]王凤林, 张健.论新形势下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提高[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5) .

[3]赵燕杰.论新时期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采写编, 2013, (04) .

[4]田树君.信息时代对编辑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5) .

[5]徐音飞.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编辑人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图书情报知识, 2014, (11) .

上一篇:民建工程下一篇:模糊模型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