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2024-07-18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精选8篇)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1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期刊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不仅要满足读者精神上的需要,更要提供专业化的资讯服务,因此,编辑工作的内容就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

一本高质量期刊的出版离不开优秀的策划,也只有通过一流的策划,将杂志定好位,把好方向,才能是符合读者需要的编辑产品,刊物才能真正得以发展。策划是通过对期刊的读者定位,期刊的栏目设置、封面设计、版式风格、作者队伍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出版服务。换句话说,期刊的策划就是将组成刊物的所有元素进行优化配置,统一系统地协调,从而使期刊在特色、定位、广度、深度上获得质的提高。可见,策划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统筹策划是编辑在遵循期刊出版规定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优化编辑出版的工作手段。它既体现办刊思想,又体现编辑的学术水平。策划能力是期刊编辑职业敏感度和学术功底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历年策划、选题策划、形式策划、组约稿策划、编辑策划、读者策划,等等[1]。

1)理念策划。它是对办刊宗旨和期刊思想的理想追求。每一种期刊都应建立自己的刊物风格,根据办刊方针,创造品牌,树立特色。编辑要把办刊理念与刊物宗旨相结合,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积极创新。

2)选题策划。它是创造性行为,要求有特色和新意。编辑人员应培养自身对选题的创新性和新视角,努力站在期刊发展的前沿。

3)组约稿策划。确定选题后,就要进行组约稿工作,及时捕捉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

4)编辑策划。编辑人员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文字功底,对稿件进行精心准确的加工取舍。

5)形式策划。它属于美学范畴,既是无声的载体广告,又是直观地欣赏形式,主要包括装帧设计、版式、用纸、印刷等方面。一本期刊拿到手,作者最先看到的是封面,只有在版式设计上要与时俱进,吸收新气息,增强新设计,才能吸引眼球。

6)读者策划。读者是期刊的服务对象,只有为期刊定位好明确的读者群,有的放矢地服务于读者,才能把他们变成期刊的忠实读者。

那么,一名优秀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策划能力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供大家交流。

第一,要培养敏锐的信息掌控力。编辑人员需要具备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及时搜集必要的信息,并善于鉴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从中发现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要经常地下去采风,接地气,保持与读者、作者的密切联系和必要地沟通,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获得信息。

第二,要培养优良的特色意识和创新精神。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特色就是灵魂。编辑学家邹韬奋说过:“没有个性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2]从形式到内容体现出来的特色就是刊物的整体风格,一本期刊要办出特色,必须明确办刊宗旨,在学术性上刊载的论文观点要新,理论要深,要有一定学术价值。与此同时,还要争取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变我新,你新我高”的水准,求同存异,以新视角研究问题,不断推出新成果。在内容上,要变过去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加强与读者、作者的交流沟通;在形式上,要注意刊物的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要体现杂志特色,无论点、线、面,还是色彩,应庄重朴实,简洁大方。版式安排要力求稳重,当文中需要配图时,应注意图片、图表的位置效果。简言之,无论是封面设计、栏目设置、插图选用、页眉页脚的美化,还是文章标题、字号、字体的选用,都要与内容相一致,做到整体性、稳定性、持久性三者的统一协调。

一本期刊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如何,与期刊编辑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编辑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注意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努力将看到的和已知的事物联系思考,结合其差异性和相似性,发现其本质和必然联系,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与此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因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优秀策划思路形成的关键。

第三,要培养较强的综合能力。策划能力是个人学识水平、思想水平、辨别取舍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注意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发挥好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高质量地完成编辑出版任务。

摘要:随着期刊传媒作用的日益强大,策划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现出来。一个优秀的策划方案敲定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一半。编辑在完成日常性常规工作的同时,需要培养一定的策划能力,提高之神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作者,实现刊物的科技进步。

关键词:编辑,策划,期刊

参考文献

[1]王庆勇.期刊编辑的系统策划意识[J].青年记者,2008,7.

[2]任山庆.高校学报的特色塑造[J].今传媒,2006,12.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2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报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很多工作的开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针对任何提高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和能力做出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

对于报社编辑而言,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工作岗位,必须要以绝对负责的态度来处理日常工作,同时还应该在自身的策划意识、能力方面快速的进步,针对各项工作有效的完成,减少固有的各项不足。

一、策划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

(一)升华报道主题,创新报道

报社编辑在日常工作当中,策划意识与能力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因此很多新闻的报道和文章的书写,都表现的过于平淡,同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这就促使报社的很多工作,都会在社会上饱受诟病,没有办法引起足够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通过在策划意识与能力上做出积极的提升,能够将报道的主题做出升华,从而达到创新报道的目的。首先,报社编辑在报道主题的拟定上,必须与各个新闻本身来达到匹配的目的,不能出现任何的夸大现象。从现有的一些新闻报道来看,很多新闻都表现为名不副实的问题,故意在主题上引起噱头,可是实际的内容却没有任何的看点,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反感,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其次,报社编辑在长久的工作当中,很容易在报道上按照平铺直叙的方法来完成,虽然这是一种较好的手段,但并不能频繁的应用,否则会导致报道本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强力挖掘新闻潜在价值,满足读者

报社编辑在策划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其比较重要的目的,在于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做出更好的挖掘,由此来保证在读者的满足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从当代的社会发展来看,各项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实时传递的特点。一般而言,当天发生的新闻或者是事件,在第二天就能够见报,同时在分析上会更加的透彻。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很多新闻都不能通过单一的方面来分析,而是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看待。报社编辑在策划意识、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必须对于新闻的阶段性报道做出更加深刻的分析,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社会共鸣,在价值观的引导上会更加的显着。例如,现如今的丢失儿童、寻找本家的新闻,往往能够引起大量读者的关注,读者不仅仅是关注是否能够找到本家,还会关注儿童在本家生活以后的状态等等,这些后续性的报道,都依赖于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提升,否则很难将新闻的潜在价值更好的挖掘出来。

(三)精心打造报刊独家报道,极品新闻

在报社编辑的工作当中,独家报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将影响到媒体行业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独家报道在加入到报社编辑的工作以后,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这与传统的报道有很大的不同。传统报道的新闻,具有共享的特点,各家报社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众的观点集中在观望层面上。而对于独家报道而言,是某一家报社的独有新闻,没有经过允许时,是绝对不能和擅自发布的,同时还享有后续的跟踪权利。独家报道在出现后,很容易对大众的价值观做出最直接的引领,促使大众的想法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发展下去。因此,报社编辑在今后的策划能力、意识提升过程中,独家报道必须不断的强化,同时在极品新闻的打造上也要更加的努力。

二、提高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对策

(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对于报社编辑而言,策划意识、能力的提升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虚假报道的现象,任何虚假信息的出现,都将给社会舆论压力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新闻报道的长期发展而言,也会产生很大的恶劣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在提高报社编辑策划意识、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将真实性做出进一步的巩固。首先,所有的报社编辑,都必须将新闻的真实性做出积极的考证,绝对不能凭借单一的新闻渠道来进行新闻的撰写、报道等。例如,现下的很多地方报社,都存在,并且对于新闻的来源也是五花八门的。当读者来电提供新闻以后,要求报社编辑迅速的赶往现场,观察新闻是否属实,积极的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能够对大众的心声正确的反应出来,减少固有的各项问题。其次,在开展真实性的审查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渠道来完成。报社编辑是一项大众化的职位,同时得到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其要将现代化的手段和传统的手段相互融合。例如,在日常的报道当中,应该开展社会调查、采访,同时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这样对于新闻的全面性就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加强创新能力

在报社编辑的工作当中,策划意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加强,是必要性的工作手段,也是将来的工作发展趋势。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直接进行照抄照搬的报道,并不能得到读者的欢迎,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讨论,这就导致很多新闻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对部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晨报晚报相互抄、晚报又抄日报,最终每一份报纸都有着严重的抄袭率,更有甚者,名字都没有更改,直接摘抄了过来进行使用,就这样大家都在抄袭,新闻报道千篇 一律,对于读者而言已经没有了可读性。综合上述一些事实可以发现,报社编辑创新策划能力的重要性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报社编辑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创新、策划的能力尤为重要,此外,报社编辑还需要在版面设计及新闻事件的内容之上进行创新,提高报社编辑的创新能力来提升报纸的竞争实力。

三、总结

本文对如何提高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能力展开讨论,现下的工作开展中,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的开展符合预期设定。日后,必须进行不断的巩固,提高报社编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铎.如何优化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及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221.

[2]赵桂荣.报社编辑的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提升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04):66+133.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3

一、科技类期刊编辑人员的特点

以《施工技术》杂志为例, 科技类期刊编辑人员一般都是没有经过编辑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或应届大学毕业生。杂志社新近招聘的编辑工作人员一共3人, 全部为建筑结构专业应届毕业生, 研究生学历。在很多高校教学工作中, 施工技术课程普遍不受重视, 有些学校甚至将其作为选修课对待。虽然在大学期间有现场实习, 但大多是走马观花, 对建筑施工过程没有完整的概念, 更谈不上对施工新技术的了解。基于这种现实情况, 新进来的编辑人员对建筑施工专业不是很熟悉, 对编辑工作更是从没有接触过。这就需要对新进职员从最基本的编辑加工能力进行培养。

二、新编辑上岗后容易存在的问题

新编辑上岗以后, 尽快地提高加工处理文稿的能力, 及早进入编辑角色, 是一件于编辑部和个人两全其美的事。在刚开始从事编辑工作时编辑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加以解决, 比如符号的正斜体、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应用等, 而且出现这些差错对新编辑来说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否则养成不良习惯将很难改正, 主要表现如下:

1.责任心不强, 对编辑工作认识有偏差。研究生虽然在学校期间阅读了大量文献, 也发表过一些文章, 但是普遍存在不细心的问题。加工稿件时速度很快, 工作热情很高, 但对编辑工作存在误区。曾经有新编辑说过:“建筑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如果出现一些小差错, 轻者会造成建筑施工返工, 重者很可能会引起建筑结构倒塌, 浪费金钱甚至是有生命危险。但是作为编辑人员出现一些差错, 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笔者认为存在这种心理, 是没有从根本上了解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小看了核心期刊的影响力。

2.胆大妄为, 任意删减。笔者所在单位招聘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著名高校的优秀学生, 具有很强的心理优越感。日常工作中发现这些新同志在加工稿件时经常大段删减, 问起原因, 自认为本段在文中的作用不大, 不管文章是否完整, 没有从总体考虑文章的完整性。

3.谨小慎微。在涉及文章完整性的问题上有胆大妄为、任意删减者;也有谨小慎微、不敢下手者。这两种情况的出现, 笔者认为均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件内容的后果。例如, 在编辑加工《某预应力曲线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处理》一文时, 文章内容比较紧凑, 条理清楚。美中不足的是本文通篇介绍的是曲线梁桥, 但是在结语中出现了曲线梁桥与直线梁桥受力特点的对比, 破坏了文章的紧凑感。同时, 结语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 是作者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深刻反映。但在结论中出现曲线梁桥和直线梁桥受力特点的对比, 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部分就应该与作者联系后大胆地删减。

4.依经验办事。在工作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新同志没有经验还依经验办事。比如, 在处理一篇有关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铝合金屋面施工的文章时, 文章第三部分为施工工艺, 基本上介绍的是常规施工方法, 介绍得比较详细;第四部分为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案。新编辑在加工这篇稿件时, 竟然把第四部分完全删除, 将文章的精华部分删掉了。问其原因竟然是认为这段没必要写。这让笔者联想到自己刚工作时曾经也发生过依经验改文章的事情, 当时主编让修改加工一篇专家写的关于科研课题的研究与进展情况的文章, 这种文章在上学期间很少接触, 更谈不上进行专门训练, 当时认为科研课题立项的背景不重要, 而且认为专家的思维逻辑与常规科技论文的思维逻辑完全不一致, 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和文章顺序的调整, 结果受到主编的批评。现在看起来, 这是由于在学校阅读文献和论文写作养成的思维定势造成的。

5.与作者交流和沟通时缺乏自信。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大学科, 尤其是最近几年, 《施工技术》突破了原有的房屋建筑施工的局限性, 将杂志内容重新定位为大土木, 既包括房屋建筑施工, 又包括道路桥梁施工、铁路隧道施工, 同时还包含建筑设备施工等内容。杂志社新进编辑均为房屋建筑结构专业, 对其他专业不熟悉, 这样在处理其他专业稿件时往往信心不足。这种情况就需要编辑校对时通过前后逻辑判断发现错误, 同时通过与作者的交流沟通, 共同对文章质量把关。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编辑在校对《隔音垫与现浇混凝土复合隔声楼面施工技术》一文中, 出现了下面这句话:“未作隔音处理的光裸楼板撞击声压级为Lpn, W=77d B, 低于国家民用住宅隔声规范的三级标准, 采用本隔音系统施工后的楼板标准计权撞击声压级下降到Lpn, W=54d B, 楼板撞击声改善量达到23d B, 符合国家规范一级住宅的要求。”在这句话中, Lpn, W应为一个变量, 且W应为下角。新编辑在与作者沟通时, 由于作者不熟悉编辑工作中上下角的不同含义会导致理解上有很大差别, 坚决认为自己写的正确。而新编辑由于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 也没有查到相关规范, 就没有作相应修改。稿件到了编辑部主任手中后, 主任与相关建筑学工程师拿到了相关规范, 查到了此变量的正确表达方法, 与作者进行了沟通, 最后做了正确的修改。

三、编辑加工能力的培养方法

新编辑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有些错误会随着业务工作的熟练而减少甚至消除, 比如文字校对工作。而有些错误则需要通过提高专业知识, 并且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 做到知识的博和杂从而减少。但是对于责任心的问题, 则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强化新编辑的责任心。

(一) 建立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施工技术》杂志从1971年创刊至今, 经历了30多年, 原先编辑人员较少, 整个编辑部只有4~5人, 没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2005年以后, 随着业务的发展, 杂志页码的增加, 《施工技术》杂志经历了较大的发展, 规章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主要规章制度如下:

1. 确定岗位责任目标。

为不断提升杂志的综合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正、客观地评价员工在各自岗位上的绩效表现, 单位实行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每年年末, 根据员工全年表现进行打分, 绩效考核结果按分值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对优秀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 对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者提出批评外, 还降低下一年度工资和奖金。

2. 施行责任编辑负责制。

每期制定一个报道重点, 报道重点由主编和所有成员共同制定。组稿、约稿工作由主编、责任编辑共同完成。责任编辑负责当期的编辑加工工作, 严格禁止文章中出现重大技术错误。

3. 校对时制定出允许差错率。

对于一般差错以页为单位, 每页不多于2处。同时按月进行错误统计, 通过具体数据观察错误数量, 从而判断新编辑是否有进步。

4. 每月开一次例会。

每次例会通报每个人的错误情况, 对于编辑校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 同时交流在编辑加工和校对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主编会根据每个人的表现综合打分, 与经济利益挂钩。

(二) 提高编辑加工能力

针对新编辑在加工稿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施工技术》杂志社重点从几方面提高编辑的加工能力:

1. 以老带新。

新编辑上岗之初, 由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老同志负责对新同志的培养。首先以《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和《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等为教程让新同志对编辑工作有个全面系统了解。然后介绍文稿的体裁, 一般有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以及短篇, 等等。新编辑上岗以后, 要争取在短期内尽快熟悉这些体裁文稿的标准化格式。最后, 通过让其修改具体稿件, 锻炼对文稿进行总体分析的能力。由老编辑对稿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做出具体指导和说明。

2. 编辑业务培训。

新编辑上岗后半年到一年时间, 安排参加“科技期刊主编 (编辑) 岗位培训班”一次, 通过参加专业编辑培训, 了解科技期刊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掌握编辑职责和编辑业务知识。

3. 参加学术会议。

《施工技术》杂志社在能按时完成每期的出版任务后, 积极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结识一些本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结合杂志特点组织一批在行业内广泛受关注的文章。

4. 参与课题研究。

科技期刊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是促进科技期刊编辑不断完善和充实专业知识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科技期刊编辑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及学术动态的有效措施。从2007年开始, 杂志社大胆尝试, 通过承接子课题完成了绿色施工企业的调查报告。通过参与此课题的研究, 了解到当前建筑企业在绿色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四、结语

通过笔者近些年的具体业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对新编辑从事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通过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 杂志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编辑人员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顾荣复.编辑加工十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4) .

[2]黄炜, 徐用吉, 安碧丽, 等.编辑加工中常见问题辨析[J].编辑学报, 2007 (1) .

[3]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4]陈灿华.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 2006 (1) .

[5]贾明.期刊编辑应正确行驶修改权[J].编辑学报, 2007 (4) .

[6]张振华.论编辑加工及其责任编辑的权力空间[J].理论观察, 2002 (2) .

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篇4

他们必须慎重考虑每一期刊物的策划和选题, 考虑刊物的读者群和刊物的具体定位, 考虑怎样的稿件才能成为这种定位的载体。他们的策划和选题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 能否在面世后既“抢眼”又“抢心”, 这就成为他们在编辑每一期刊物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 他们就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 就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而这样的眼光和能力, 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和具备, 它需要编辑对社会时事和行业动态保持长久的兴趣和关心, 需要编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认真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 并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有选择地为我所用, 成为他们策划选题的依据。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策划和选题, 才有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才有可能迎合和引导读者的阅读消费, 抢占市场先机。否则, 他们做出的选题和策划, 就会因为其平庸而徒然地浪费杂志的纸张和成本, 贻误杂志生存和发展的时机, 真正地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了好的策划和选题, 还必须很好地去落实。编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稿件的组织和选择。是否拥有一支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并且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作者队伍, 这是衡量一个编辑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 也是一个编辑能否做好稿件组织工作的基础。在编辑工作中, 常有选题好却因为物色不到合适的作者而导致选题夭折的情况。这就要求编辑要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要善于利用自己作为编辑所处的优势, 慧眼独具, 发现一大批作者, 并同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这样, 一旦选题确定, 就总会有人应邀交稿, 解你的燃眉之急。

稿件到手了, 编辑是不是就可以松口气了?我看未必。在我看来, 选择稿件, 这才是真正考验编辑水平的一件事。到手的稿件, 往往既有老作者的, 又有新作者的;既有名家的, 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既有熟人和朋友的, 也有素不相识的, 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稿件?是唯上, 唯熟, 还是唯实?这就要考验一个编辑的职业道德。对待来稿一视同仁, 这应该是编辑的职业操守, 但能不能落到实处, 这就要看编辑是否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作为编辑, 他必须要体谅作者写作的艰辛, 这样才可能对所有的作者都充满同情心, 也才能在选稿上做到公平和公正。不能一拿到稿件, 首先就看是不是熟人的和名人的, 不是的话, 连信封都不拆就扔进废纸篓里。因为多种原因, 现在很多编辑部都无法坚持退稿和回信, 这客观上也减弱了对编辑的督促力度。如果因此就放任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那么, 这样的编辑迟早也会被作者所唾弃, 最终会被清理出编辑队伍。

同样的一篇稿子, 在这个编辑手里可能上头条, 在另外一个编辑手里则可能被枪毙。这种情况时有耳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编辑在眼光和水平上出现的差异, 这就是对编辑基本素养的一种考验和测试。没有谁要求文学期刊编辑就必须是作家、诗人或者评论家, 但是, 作为文学期刊编辑, 他却必须达到或者超过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鉴赏水平。他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储备, 这样在面对稿件时, 他才可能一眼就看出作品的优劣, 并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试想, 一个连李白和莎士比亚都不熟悉和了解的编辑, 你怎么要求他在来稿中去发现艾青或者曹禺?

当然, 即使编辑很称职, 选出来的稿件也不见得每篇都是成品或精品, 都不需要编辑去动手笔。更多的时候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需要编辑去打磨。或者是稿件的立意不太鲜明, 结构布局方面存在问题;或者是一些地方存在文字上的错误, 或者是某些语法上的搭配还有偏颇;或者是局部地方的表达还有待商榷。这都需要编辑细细研读, 逐一向作者指出或者自己动手改过。这些都是很考验编辑基本功夫的事。它既需要编辑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而且还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思辨能力。否则, 就很难避免将稿件中对的地方改错, 错的地方却一字未动的情况出现。精益求精, 这应该是编辑对稿件的要求;画龙点睛, 这应该是编辑在处理稿件时的责任。

经历这么多的考验, 编辑选出来的稿件, 一般通过“三审”就没有多大的问题。稿件通过了“三审”, 发排了, 付印了, 面世了, 是不是编辑要接受的考验就结束了呢?还没有。他还要接受作者和读者的检验, 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时考验的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编辑的成果被作者接受了, 被读者认可了, 刊物在市场上畅销了, 这当然是每个编辑都想看到的事。但是, 现实却不见得会让每个编辑每次都能体会这样的欣喜。相反, 编辑成果得不到各方的认可, 这才是编辑经常面临的现实。出现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功和失败都要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了, 再接再厉;失败了, 要能够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 在紧接着的编辑工作中进行纠正和避免。

只有经受住了这些考验, 你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一名称职的编辑。但是, 作为职业编辑, 如果仅仅要求自己合格和称职, 那么这种要求未免显得低了些。一位优秀的职业编辑, 他应该追求自己的编辑风格, 有自己的编辑品位。他不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随大流者, 面对判断和抉择时, 更不能是一个无所适从的人。他应该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能随时代潮流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即使在风云突变的时候, 他也能够做到有胆有识有谋, 能够从容去面对, 从容去选择。面对刊物和稿件, 他有自己的眼光, 有自己的研判, 有自己的对策, 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他有自己的口味, 但他并不是一个“偏食者”。他能在各种风格各种手法各种体裁的作品中一眼就看出哪一件是最优秀的。读者和作者都清楚他的眼光和口味。读者不用看到他的名字都能看出哪一期刊物哪一些稿件是他编出来的。作者更是清楚自己的哪些稿件会被他选中, 哪些稿件会被他枪毙, 投稿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读者和作者都认可和喜欢他编辑的作品, 都觉得能够同他认识是一件神往已久的事。这时, 他作为一名编辑, 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已经在享受“星”级的待遇, 离“编辑家”的称誉已经为时不远了。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5

一、期刊编辑策划的重要性

1. 编辑策划是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构成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对期刊的选题策划、市场开拓、品牌塑造及创新发展等方面, 而编辑策划自始至终渗透其中。编辑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所进行的富有创新意识的策划, 对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期刊对优秀编辑, 或者说是名牌编辑的创新策划也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 这两者的相互作用, 才能使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2. 编辑策划是创立强势品牌期刊的需要。

期刊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需要有更与众不同的竞争策略、办刊思路, 而这些都要靠编辑在进行策划时更具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才能够实现。因此, 编辑在期刊策划时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新我精, 人精我全”, 力求另辟蹊径地传播新的思想, 阐释新的见解, 交流新的信息, 发布新的成果, 以求独树一帜, 标新立异。

二、期刊的编辑策划意识

1. 理念策划意识。

理念是期刊编辑出版中所体现的编辑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精神上的积淀和升华, 具体表现为期刊的思想和办刊方针。每种期刊都应根据自身的办刊宗旨, 建立自己的办刊风格, 树立自己的特色, 创造一种品牌, 甚至一种文化。编辑首先要从办刊理念上与期刊的宗旨、方针相一致, 在不背离宗旨的前提下, 广泛涉猎, 积极创新, 树立精品意识, 树立特色意识。

2. 读者定位和内容定位的策划意识。

做好读者定位工作, 即明确一本刊物是为哪些读者编辑制作的, 这是期刊编辑策划的首要工作。环顾国内期刊, 那些读者定位准确、明晰的期刊, 大都具备较强的生命力;而那些读者定位错误、模糊的期刊, 大都先天不足, 难以发育、生长。所以, 办刊人在办刊过程中只有密切关注期刊市场的变化, 特别是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期刊阅读期望的变化, 及时而又审慎地调整自己刊物的读者定位, 才可能使自己的刊物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

做好内容定位必须与做好读者定位双管齐下、并行不悖。缺少对刊物内容定位的高度重视和扎实过细的编辑加工, 再好的读者定位也不过是一种理想模式, 而不可能形成期刊的市场影响力。如《微型小说选刊》之所以在文学期刊不景气的今天, 能够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月发行量每年保持在二三十万份, 就是因为它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耐人寻味的微型小说, 满足了读者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对快餐文学的需求。

3. 栏目及栏目中选题、话题的策划意识。

栏目策划, 对于主编来说, 就是根据办刊宗旨和编辑人员的业务专长, 对刊物版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这其中选题策划和话题策划, 是编辑流程中的重中之重, 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所在, 是决定刊物成败的关键。当前, 不少刊物正在形成重选题、话题策划, 轻栏目策划的办刊流程, 这是一种着力探索期刊编辑运作规律的实践, 值得办刊人关注和重视。

选题策划的重点在于主编和编辑紧扣刊物的读者定位和内容定位, 确立统一的选稿标准, 共同体现出刊物的品位和风格。如《读者》选稿以轻松、睿智、深刻见长;《知音》以翔实、动情、独家报道见长;《时尚》以新锐、超前、精美见长。此外, 好的选题策划还要体现长短文、各种文体有机结合, 图文的恰当安排, 便于读者形成有快有慢、有浏览有细读的阅读节奏, 在愉悦中读刊、品刊。话题策划是选题策划的细化和深入, 是由对读者的呵护进入到心灵抚摸的通道。这是关乎读者心灵“痛”和“痒”的多侧面的对某一问题的探讨, 是使期刊引起读者参与兴趣的绝佳招数。话题选择 (也包括选题选择) 要坚持“三新三厌”的方略, 即“喜新而厌旧”、“喜精而厌粗”、“喜雅而厌俗”。

4. 形式策划意识。

期刊能否吸引读者, 引人入胜, 形式策划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期刊的形式包括装帧设计、版式、开本、封面、用纸、印刷等各方面, 它属于编辑美学范畴, 既是直观的欣赏形式, 又是无声的载体广告。读者最先接触的是期刊封面, 看到的是版式, 版面就是期刊的脸面, 第一印象常常决定了读者的选择。呆板、普通的面孔很难打动读者,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 版式策划要在“新”、“特”字上下工夫, 要走出去, 深入读者中征求意见, 倾听读者的反馈;同时也要开阔新思路, 加强新设计, 吸收新气息, 与时俱进, 赢得读者。

三、期刊策划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期刊编辑策划水平是编辑的办刊理念、学识、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等的综合反映。为提高策划水平, 编辑首先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其次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要有整体编辑策划的办刊思想。作为行业期刊的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才能胜任编辑策划工作:

1. 选题策划能力。

在期刊编辑出版整体策划中, 选题策划是基础, 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出版工作的一条轴线, 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很强的工作。首先, 从系统性角度看, 选题策划决不仅仅是选题设计、内容写作等要素的简单拼凑, 而是在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前提下, 预先进行一系列的策划设计, 使其不仅适合时代需求、符合期刊宏观选题规划方向, 还要有自己鲜明特色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各环节紧密衔接、动态调整完善的运作方案。其次, 从整体性角度看, 选题策划是整个出版工作的起点, 必须把其作为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部分, 用科学的方法, 对选题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进行整体策划, 既要找准选题切入点, 又要把握选题发表的最佳时机, 还要拓展选题内涵的深度。再次, 从联动性的角度看, 选题策划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不是唯一的环节, 没有组稿等其他环节的配合支持, 要取得编辑工作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要搞好期刊的选题策划, 必须加强选题策划的群体性, 调动除选题策划编辑之外的其他编辑人员的积极性, 让策划的意图得以贯彻落实, 让各个环节联动。

2. 组、约稿策划能力。

目前, 期刊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作者自由来稿, 二是编辑部主动约稿。对这两种稿件都有一个需要遴选、论证和策划的问题。在期刊编辑过程中发现, 对于自由来稿而内容又较好的选题, 论证遴选、策划包装等相对容易些, 但有时因选题重复, 稿子太多、太滥, 使得编辑根本无暇去仔细考虑策划选题, 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加工和审稿当中, 从而陷入了选题质量不高, 期刊质量不高的不良循环当中。这种等稿上门、选稿策划选题的办刊模式, 严重制约着期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创造性地办好高层优质的刊物, 凸显期刊的个性价值, 促进其生存和发展, 打造现代精品期刊, 必须变等稿上门、选稿策划为主动策划选题。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能做等来米下锅的“文字匠”, 要树立选题策划意识, 提高选题策划能力, 跳出常规的思维定式, 独辟蹊径想“新点子”, 围绕大众的兴奋点、敏感点主动策划选题。

参考文献

[1].王自立.实现编辑策划的主要途径.教育学术月刊, 2008.10

[2].李朝前.重视编辑策划办出精品科技期刊.江汉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12

[3].王新利.徐全正.学术期刊选题策划要诀.江汉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12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6

关键词:编辑,协调沟通,医学期刊,质量建设

编辑的工作能力对期刊质量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要求中往往偏重强调文字的审校和加工能力、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等, 而编辑的协调沟通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 期刊出版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要想提高期刊质量, 打造精品期刊, 编辑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 且在期刊质量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编辑协调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 编辑人员的工作相对单一纯粹, 只需负责对接收稿件的文字进行加工、把好政治观等工作, 往往不必考虑期刊的销售, 意识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久而久之, 变得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只是在编辑部等待好稿件从天而降, 没有更多好稿件的选择余地。然而, 随着出版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 我国期刊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编辑人员的工作范围不可避免地扩大起来, 要参与选题、组稿、审稿、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 编辑要与编委、专家、作者、读者、发行、印制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医学期刊的编辑拙于言辞, 对各种关系疏于打理, 必然会对期刊的发展产出不良的影响, 期刊的质量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 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一种期刊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 编辑协调沟通能力在期刊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沟通的目的是保障日常编辑活动承上启下、内接外渠道的畅通, 对期刊的质量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保证选题的准确性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选题已成为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选题的确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 初步了解到哪些专家、教授在从事什么研究, 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市场急需什么信息, 读者的兴趣点在哪里。编辑有时必须深入到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市场及实验室一线等实地考察, 直接与知名专家、教授、学者等进行沟通, 才可获取第一手信息。如参加专业会议, 与众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广泛接触与交流, 获取高质量信息, 与课题主持人保持密切联系, 组织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发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显然都离不开编辑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而这些信息的收集都需要编辑与编委、专家、作者、发行等各各方面做好协调和沟通, 编辑才能得准确的信息, 进而做出准备的判断, 策划和构思出合适的选题。

2.2 提高组稿约稿效率

作为医学期刊, 研究的热点层出不穷, 医学技术也日益更新, 这就要求编辑利用专业优势, 积极向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专家约稿和组稿, 从而获得更多优质的稿件, 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 进而为打造精品期刊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与编委、专家组稿和约稿的过程中, 编辑需要有的放矢地去与作者进行交流, 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作者, 作者也只有真正了解编辑的意图, 才能创作出贴近市场、贴近读者的好文章。在反复交流的过程中, 只有掌握过硬的沟通能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 才能高效地达成共识, 顺利实现组稿和约稿。

2.3 建立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编辑在收到作者投稿后, 首先需要从宏观上进行审查, 初审符合期刊要求后, 再送专家审阅。在专家审阅稿件通过后, 按照期刊投稿须知要求, 结合专家审稿意见, 编辑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对审稿通过的稿件, 编辑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告知作者, 让作者及时了解稿件状态;修改或退稿时, 要详细说明原因, 努力让作者对编辑意见心悦诚服。这一环节的高效运行, 是编辑良好沟通能力的体现。协调沟通能力强的编辑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作者的信任, 增强作者再次投稿的意愿, 从而建立良好的联系, 形成稳定的作者群, 保证了稿件来源。同时, 这些作者也会更有兴趣关注期刊的发展, 建立忠实的读者群。

2.4 扩大品牌效应

品牌的竖立对于一个期刊是很重要的。除了提供优质的信息内容, 还需要主动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辑需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 期刊交流等活动, 主动将期刊的品牌形象推广出去, 努力获取领域专家的认同, 加强专业人员对本期刊的认知, 进而提高被引率和影响因子, 打造品牌期刊。编辑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还要对作者、读者进行分类, 及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核心作者, 鼓励其把不断深入研究的科研成果发表在我刊, 从而使期刊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深入性, 也保证了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编辑要有敏锐和超前的洞察能力, 时时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如果作者投稿中有这方面的稿件, 应及时汇报给编辑部主任, 批准后进行优先发表和出版。编辑在与现有作者及潜在作者保持紧密联系与交流, 与同行专业人士交流, 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等过程中,

3 编辑在协调沟通过程中的技巧与体会

3.1 与编委、专家沟通时的技巧

编辑在编委、专家进行组稿约稿前, 要充分了解拟约稿专家的专业特长, 及时追踪其研究方向。对其经历、已经出版的著作、正在从事的学科领域等均应有比较准确地了解, 对其近年来的学术动态要了如指掌。这样, 在与专家交谈时, 才可以言之有物, 取得专家的信任[1]。

在约稿交流时, 首先态度要谦虚、诚恳, 对专家、教授卓越的贡献表示尊重和敬仰, 让专家、教授感受到约稿的诚意。同时, 对他们的表达的观点要认真聆听, 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积极去落实。

此外, 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着力强化沟通能力。一个合格的编辑, 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编辑技巧。编辑工作者良好的自身素养能博得编委、专家的认同, 更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 在与编委、学者沟通时, 编辑切忌卖弄学问, 与专家进行学术问题上的深入探讨, 这样会引起编委、专家的反感。

编辑与专家沟通时, 可以不必一味地探讨工作上的事情, 可以适当的跟专家聊些工作以外的话题, 这样更容易拉近与专家的关系, 给专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更方便日后约稿和组稿。

3.2 与作者、读者沟通时的技巧

审稿过程中如果出现退修或退稿时, 编辑要以谦虚的态度与这类作者沟通交流, 保持融洽的关系。要用探讨的口吻, 恳切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引导作者认真对待审稿结果, 正确对待名誉, 稿件录用或退稿都是正常现象, 并未损害作者形象[2]。

编辑要学会积极调整心态。在实际工作中, 每天经常会接到很多作者或读者的电话、邮件等形式的咨询, 如询问稿件的审稿进度、发票抬头的修改等事宜。而编辑本身的工作量也较大, 难免会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此时需要调整心态, 尊重作者和读者, 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们的咨询, 以最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和沟通, 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

刊物出版后, 通过电话、邮件、信函或面对面形式与作者、读者进行坦诚的沟通, 广泛征求读者对刊物栏目、内容和办刊方向的意见, 及时反馈和改进。尤其是把握好与临床医生联系的时间[1], 尽量做到不打扰作者的医疗工作, 让作者放心, 读者满意。如此方能与作者和读者交上朋友, 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主动将优质稿件投到本刊, 进而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 实现品牌效应和服务价值。

4 结语

期刊质量是医学期刊的生命线, 是医学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期刊质量的保证编辑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这在保证选题的准确性, 提高组稿约稿的效率, 建立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扩大期刊品牌效应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编辑需要时常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 才能使医学期刊的出版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和谐。

参考文献

[1]程欣, 朱德香.医学编辑约稿的技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 (2) :411-412.

[2]张末喜, 刘全义, 王业锋, 等.浅谈沟通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技巧[J].编辑学报, 2009, 21 (Sl) :188-190.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7

一、学术素养与编辑能力孰轻孰重

长期以来, 有观点认为“编辑无学”, 所谓的编辑工作无非是一种师徒相承的经验积累, 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修修补补, 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 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 编辑只要具备了基本的业务编辑能力就能做好编辑工作了。也有观点认为, 学术期刊有别于一般期刊, 其刊载的稿件探讨的都是学术问题, 因此, 从事学术期刊工作的编辑必须要有学术素养, 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这是学术期刊“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至于业务编辑能力, 是可以忽略的。还有观点认为, 学术素养与编辑能力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但学术素养更重要, 因为学术素养必须经过长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积累, 而编辑学的可操作性很强, 无非是标准化、规范化、格式化的内容, 可以在短时间内经过培训即可掌握。

显而易见, 上述三种观点实为偏颇之论!对于学术期刊而言, 首先, 它是“期刊”, 是公开出版物, 编辑的业务能力是基础, 必须把好文字关、语言关等;其次, 它是有关“学术”的期刊, 编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 能够审查和评判稿件的学术水准;最后, 不能以获取时间长短来区分二者在编辑工作中的地位, 再说, 编辑能力的培养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同样需要多年的训练和积累。因此, 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 可谓难分伯仲, 无论离开了谁, 学术期刊都难以生存, 更罔谈发展了!

二、学术素养是编辑从事学术期刊工作的前提

学术期刊不同于一般期刊, 其特色在于“学术性”。学术期刊刊发的稿件探讨、研究的都是学术问题, 这些问题的研究越有新意、越有水平、越有深度, 那么, 期刊的质量就会越高;反之, 期刊的质量就越低。而决定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是编辑, 因此, 编辑的学术素养对于期刊的学术性至关重要。所谓的学术素养, 指的是编辑的一种特殊的学术敏感性, 能够从选题、论证方法、结论等方面全面审视稿件, 慧眼识珠, 发现稿件的学术价值。编辑的学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稿件的学术质量。

首先, 可以更加明晰作者的政治立场、观点, 始终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有观点认为, 学术问题与政治无涉。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学术问题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政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因而, 学术问题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政治话语体系下展开讨论, 社会科学的学术问题尤其如此。良好的学术素养有助于编辑明辨稿件的政治立场、政治倾向以及政治观点, 有助于正确处理稿件中存在的政治问题。例如, 凡是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的观点、主张, 无论论述多么科学、全面、深入, 都必须坚决予以抛弃;对于一些尚无定论的问题, 要时刻注意与党和国家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 不乱说, 不妄议, 而需要争论、探讨的,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但不能越界, 不能违反原则①。

其次, 可以更好地判断稿件的学术质量。当前, 学术研究跨专业、跨学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如果学术期刊的编辑没有学科专业的学术积累, 那么其很难对相关研究做出科学的评判。而如果学术期刊编辑具备了良好的学术素养, 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 那么就可以掌握该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了解研究动态, 进而优化选题, 组织稿件;就可以避免学术理论差错, 辨识相关学术理论的运用是否科学、合理;就可以高效、准确地甄别稿件、发现稿件的优长和存在的短板。

最后, 可以根据作者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水平建立作者群。学术期刊主要是为读者服务的, 要做好服务工作, 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在高质量“产品”的提供上,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群体) 是关键。具备了良好的学术素养, 编辑就会对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 尤其是知名的、权威的专家学者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就可以通过约稿、征稿等形式和他们加强沟通交流, 逐渐建立起期刊发展所需的、稳定的作者队伍。具备了良好的学术素养, 编辑就会发现本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的有潜力的青年专家学者, 进而将其培养成为期刊发展所需的新生作者力量。前者的科研成果水平高、影响大, 可以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准、知名度, 后者的科研成果往往视角独特、学风清新,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②。这两种梯次的作者队伍对于期刊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辑能力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基础

一本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一般要经过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排版、印刷等流程。编辑具备专业的编辑出版知识, 熟悉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标准规定, 同时具备扎实的业务编辑能力, 能够对稿件进行由外到内、全方位的加工完善, 达到改正错误、去粗存精、突出创新的目的。业务编辑能力是一名合格的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 这是编辑的“根”, 不论何时都不能削弱, 而应持续不断地进行加强、提高。具体来说, 编辑的业务编辑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稿件的学术质量。

首先, 可以从众多良莠不齐的稿件中发现适合本刊的优秀稿件。稿件优秀与否, 其标准既是绝对的, 也是相对的。之所以说是绝对的, 是因为一篇优秀的稿件, 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之为优秀;而之所以说是相对的, 是因为对于一本期刊来说, 只有符合期刊本身的特点和特色, 做到“优上优”, 才能被刊发。出色的业务编辑能力能够帮助编辑发现适合本刊“相对”优秀的稿件。而且, 业务编辑能力还能够帮助编辑发现不是特别优秀的稿件中的闪光点、研究的新视角, 进而会寻找到一组类似的稿件, 策划成一个研究专题、系列, 使得一组貌似平平的稿件由于整体的编排而大放异彩。

其次, 可以进一步提升作者的表达水平。稿件内容再好, 如果表达不清楚, 不为读者所理解, 那么稿件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要想使稿件的内容清晰、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方便读者理解, 稿件内容的表达就需要有文采, 就需要进行修饰。编辑具备的业务能力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可以改正稿件中的文字错误、常识错误、逻辑错误③。编辑可以通过较高的语言文字加工水平, 对作者观点的表达方式、形式进行完善、提高, 更好地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作者、读者之间架起沟通、交流顺畅的桥梁。

最后, 可以更好地规范汉语的使用, 维护汉语文字的尊严和地位。在我国, 绝大部分学术期刊是用汉语编辑出版的, 面对的也主要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内读者。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规范地使用汉语、汉字, 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维护。编辑对学术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 其实就是对汉语、汉字的使用进行精雕细琢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帮助作者准确传达了学术观点的同时, 也保证了汉语、汉字的规范使用。当前, 很多学者的稿件中大量使用英语词汇, 这对汉语的正确使用提出了挑战, 而编辑通过编辑加工, 对这些英语词汇进行科学、规范、合理的处理, 进而杜绝、减少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维护了汉语文字的尊严和地位④。

四、编辑要加强学术素养、编辑能力的提高

以上分析充分表明,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 编辑必须要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和编辑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而且, 二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 二者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作中, 编辑必须时刻加强这两方面的学习和锻炼, 使自己二者兼备。

学术期刊编辑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除了要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外, 在日常工作中, 还要勤于精读国内外学者的学术文章、著作, 时刻关注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 提升自己对稿件选题的把握能力。在工作之余, 要亲自参与课题研究, 了解和熟悉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最终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文章。通过这一过程, 编辑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撰写学术文章的每一个细节, 这对于提升编辑的学术素养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此外, 编辑要广泛学习, 使自己具备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 以便在审阅稿件时有理有据, 对稿件做出准确、公允的评判。同时, 也可以避免因自己知识的陈旧与老化造成刊物出现谬误, 或出现原则性与概念性的错误。

学术期刊编辑要提高编辑能力, 首先要端正编辑态度。编辑工作是一件繁琐、细致的工作, 它需要编辑具有超强的耐心、细心, 任何浮躁的心态、敷衍了事的态度都不可能练就好的编辑能力。端正编辑态度只是提升编辑能力的基本条件, 其次还要努力学习编辑业务知识。有观点认为编辑无学, 只要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多练习就能提高编辑能力,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编辑也是一门科学, 有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 因此, 编辑必须夯实编辑理论知识, 用编辑理论指导实践。最后要勤于实践, 勤于向优秀的编辑、经验丰富的编辑请教, 在编辑加工的实际业务中不断积累经验。

结语

对于学术期刊的编辑来讲, 学术素养和业务编辑能力同等重要, 其犹如人的两条腿, 二者必须互相支撑, 谁也离开不了谁, 一旦离开了就会行动不便。所以,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编辑要充分重视学术素养和业务编辑能力的提高, 使二者互相助益, 共同提高编辑水平。此外, 对于编辑机构而言, 应时常加强编辑出版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 使编辑了解最新的编辑出版手段、方法、技术, 掌握编辑前沿动态;对于出版管理部门而言, 应经常开展和举办编辑人员的业务评比, 设立编辑奖项, 对优秀编辑给予奖励, 使优秀编辑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注释

11乔学杰.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素质刍议[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6) :124

22惠国勤.学术期刊编辑素质概论[J].理论探讨, 2002 (6) :102-104

33林丽芳.专业水平、实践智慧与期刊质量——对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思考[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5) :61-54

期刊编辑的策划能力 篇8

无论提出“互联网+”和“+互联网”,还是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无不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紧密融合。如同众多传统产业,在“+”的背后,出版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融合新兴媒体和新型出版模式,其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高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中的占比已达17.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期刊的收入在2006~2014年这8年间增加了近2倍。[1]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庞大的网民数量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和消费所作出的贡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2]期刊受众群体行为的变化势必影响期刊编辑的职业技能需求,期刊编辑若不能因受众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职业认识,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将无法适应数字媒介时代对编辑人才的要求。数字媒介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支撑,以信息数字化传播为手段,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技术的迅速提升,以及基于这些技术的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推广。[3]然而,目前期刊编辑的工作多围绕于稿件的评审、编辑、校对和纸质期刊发行等环节,编辑人才的能力也着重体现在对期刊选题方向的思考、对作者资源的积累以及对稿件内容质量的把控上,由于受到期刊编辑部规模、结构、资金和技术等限制,对数字出版技术、媒体技术和营销技能的运用还很欠缺,涉及的业务也不多,仅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具体的数字出版和发行工作则由掌握先进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的专业数字出版和营销部门来完成。[4]而反观那些拥有海量优质资源的大型学术出版企业,由于兼具数字版权与新型传播载体(数据库)的垄断优势,网络技术成为其扩大传播范围,实现差异化定价,进而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重要保障。[5]因此,在数字出版发展迅速和新媒体设备不断更新交替的时代,期刊编辑除具备优秀的编校知识和技能外,同样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字能力、媒介素养和网络营销素质,以扩宽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促进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

二、数字能力:数字出版时代的生存技能

目前,国民的数字能力发展已被置于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战略高度,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数字社会挑战的重要议题。[6,7]然而,对于与数字出版紧密相关的出版产业,在向数字化转型与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期刊编辑的数字能力亟待提升。2011年,欧盟数字能力框架报告指出,数字能力是指自信地、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工作、就业、学习、休闲娱乐、决策或社会参与等相关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5]21世纪的数字能力模型由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方面构成。[6]本文仅从数字能力模型的第一层次(工具性知识与技能)讨论期刊编辑数字能力的提升,掌握基础的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是期刊编辑在数字媒介时代应具有的基本的职业技能,能够体现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潜力,而且可为其后续掌握高级知识与技能以及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奠定基础。

计算机技术为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变革,加速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产业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支撑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和发行等整个出版流程,最终使编辑和印刷更为便捷,提高了出版和发行的质量和时效。出版产业与计算机技术愈发高度融合,而这对期刊编辑的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刊编辑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更加主要的能力反映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上,即体现在对Editorial Assistant助理编辑软件,Editorial Manager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Adobe内容管理系统,方正飞腾、In Design、Pagemaker等排版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 DRAW等图像设计软件,Adobe Dreamweaver、Adobe Flash、Adobe Fireworks等网页制作软件,Adobe Premiere Pro、Adobe Audition等音视频编辑软件等[8]的应用熟练程度,包括对文字、数据、图表、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上。同时,数字出版和全媒介环境与纸媒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阅读介质和发行方式的改变,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阅读终端成为数字产品发布的主要媒体平台,网站、数据库发布及微博、微信传播在期刊发行中的效力已远远超过纸质发行传播的效力,这也要求期刊编辑及时了解当下主要终端设备的产品发布模式、平台、应用程序和用户群体等信息,为期刊开辟更广的传播渠道。并且,期刊的发行方式由纸媒发行向网络发行和数字发行转变,对期刊编辑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论文图片、表格、版式、颜色等的设计,要求能够呈现出更高的视觉效果;对稿件编校的质量和速度要满足网络快速发布的需要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反应在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上,对期刊的数字出版和发行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网络技术改变了纸媒时代的单向传播,加强了读者、作者与出版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注重读者的用户体验,强调期刊的服务功能。网络服务的特点在于高度的集成性,它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和服务(如New、FTR、Mail、Telnet和Gopher等)的无缝链接,非常适用于广域网中信息的检索、组织与显示。[9]在数字媒介时代,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更应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发展趋势及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三、媒介素养:全媒介时代的核心素养

从纸张的普及到多种媒介的融合发展,从印刷术的发明到媒介技术的应用,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用文本技术、图像技术、音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动画技术等媒介技术,可以将纸媒所刊载的内容更生动地呈现在一种或多种新媒介上,不仅从纸媒中获取信息的单一方式逐步被多种媒介并存的综合信息获取方式[8]所取代,而且媒介的使用改变了出版模式,可为文本的多元化发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改变了发行方式,能为文本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基于各种媒介技术在出版发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多媒介融合发展对出版产业的影响,出版领域尤其是数字出版领域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媒介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应用上。因此,在如今多媒介并存的环境下,期刊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的要求。对于媒介素养,自提出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鲁宾指出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10]在能力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7]在知识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10]在理解模式层面,媒介素养是指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技术的诸多力量的强制作用。[10]本文从能力模式层面讨论期刊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其目标在于培养期刊编辑通过多种媒介选择信息、编辑信息、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

期刊编辑不仅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更是媒介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全媒介时代,除在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层面要求期刊编辑具备基础的媒介素养的知识结构,以及加强对媒介和媒介信息的理解外,更应强调期刊编辑在面对媒介时所具有的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分析能力、使用能力和评价能力。期刊编辑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三方面的能力:第一,获取、分析、保存、组织媒介信息的能力。例如,期刊编辑能够做到通过适宜的媒介,获取、分析和评价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网站、电子邮件、QQ、博客、微博、微信和数据库等了解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第二,使用和整合各种媒介的能力。期刊编辑应掌握不同类型媒介的特性以及利用媒介制作、编辑、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能,对文本、数据、图像、音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并且根据需要将各媒介功能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同时发挥媒介快速传播的特性,做到高效编排期刊内容、有效传播学术资源。例如,期刊编辑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发布期刊论文,根据期刊论文特点增设标签、添加关键词和标识符等。第三,利用媒介进行沟通反馈的能力。比如期刊编辑通过媒介将信息精准地投递给读者,并接收到读者对信息的反馈,在做到以内容为核心的同时,更要做到以用户为核心。

四、网络营销素质:用户时代的营销技巧

在网络普及以前,期刊的营销仅限于纸媒发行模式和邮发发行方式,主要通过机构订购期刊来获得较高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随着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手段的实现,网络发行成为期刊销售更为主要和宽广的途径。一方面,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创建“期刊介绍”“投稿指南”“联系我们”“期刊订阅”“广告服务”等栏目,以便更多的用户(包括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广告投放者等)通过网站这一窗口认识编辑部、联系编辑部,从而提高期刊的订阅量和广告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内和国际数据库对期刊的收录,实现期刊论文跨地域性地在线检索、下载和传播,获得由数据库根据期刊论文的下载量等指标支付给期刊编辑部的相应费用。此外,随着网络通讯平台和通讯软件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开始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设备及邮件、微博、微信等新媒介进行期刊论文的推广,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目前,网络作为期刊的主流传播手段,在期刊传播和发行中具有的优势已经毋庸置疑,而期刊编辑部的销售和发行工作通常由期刊编辑来完成。因此,在数字与媒介环境下,期刊编辑要做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网络营销素质,结合多种营销手段由被动订购向主动营销转变来扩展期刊的传播范围,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网络营销,是指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上为目标顾客制造、提供产品和服务,与目标顾客进行网上沟通的一系列战略管理过程,其已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发展成了最有影响力的营销手段。[11]期刊编辑在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基础上,还需加强网络营销理念和技能的学习,在传播期刊内容和信息的同时做到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期刊编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自身的网络营销技能:第一,借助网络互动平台。期刊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信息的传播能力,网络媒介的重要特点在于其互动性,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以消费者为主导,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是期刊编辑提升网络营销技能的关键。在指数增长的信息时代,随着用户对精准信息资源获取需求的不断增强,期刊编辑应更加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网站设置互动窗口、通过投稿系统建立作者库、通过QQ、微信建立用户群以及通过公众平台开展会议或相关活动,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寻找用户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这不仅有利于期刊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拉近受众人群与期刊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在互动和口碑中获得期刊的品牌价值。第二,借力网络推送功能。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编辑部通过邮箱、微博、微信等网络推送功能来完成期刊的网络营销。网络推送的内容可以是编辑部的重要信息,国际国内专业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前沿动态、研究进展,以及下载量或被引率较高的期刊全文或摘要等。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期待服务的调查显示,用户期待服务的次序为审稿进度查询、热点文章推荐、最新录用的论文题目、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档期目录/过刊目录、在线检索相关论文、资讯(期刊介绍、期刊动态、引用排行)等。[12]期刊编辑需要做到有效选择目标用户,根据其需求定时定向推送具有较强可读性、能够展示期刊学术特色和专业资源优势的内容,以及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推送的方式可以是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也可以是音频和视频的形式,以增强推送效果。

五、结语

上一篇:阿拉伯文学与西方文学下一篇:高等师范大学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