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基础

2024-07-28

汽车技术基础(精选12篇)

汽车技术基础 篇1

3.诊断标准

为了定量评价汽车及总成的技术状况, 仅有诊断参数还不够, 还必须有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是从技术-经济观点出发, 在汽车正常运行时输出的各种状态参数变化范围的允许值。诊断标准有两种分类方法, 按标准的来源划分, 可分为国家标准、制造厂制定的标准和使用单位制定的标准;按标准的性质划分, 可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类比标准。

1) 按标准来源划分

△国家标准:是国家法规规定的汽车运行中与安全环境保护有关的标准值, 如制动距离、侧滑量、噪音标准、废气中有害物含量等, 它是根据人、车、路等具体情况, 通过大量试验或根据经验确定的, 各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进行。

△制造厂标准:是取决于制造上结构参数的工艺误差, 或考虑汽车工作时的最佳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规定的技术参数允许值, 这类标准通常在设计阶段确定, 最终经样机台架试验或使用试验进行修正。产品说明书上规定的是结构参数, 它们可以通过与状态参数的函数关系进行换算, 直接用状态参数允许值代替诊断标准值。

△使用单位制定的标准:是根据车辆的具体使用情况, 由运输部门确定的。这类标准多而复杂, 需要经过大量试验、统计分析, 并在实际使用中反复修正后才能确定。

2) 按标准性质划分

△绝对诊断标准:它是在确定了诊断对象和诊断方法后制定的标准。在现场测试中, 最好使用绝对标准, 因为它能根据实测诊断参数直接反映结构参数的变化。在采用绝对诊断标准时, 必须十分清楚地理解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诊断参数的影响才能采用。

△相对诊断标准:该标准是在对某正常部件进行测试后确定的一个基准值, 通常以正常值乘以一个系数作为某零部件的使用极限, 现实中许多情况都采用此类标准。

由于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限制, 一个产品投入使用后, 不可能对一些渐变故障的破坏特征有十分清楚的了解, 为了能对一些重要部件进行监测与诊断, 可以采用相对标准。

△类比诊断标准:该标准是使数台同样规格的设备在相同条件运行, 通过对同一部件进行测量和相互比较来掌握异常程度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些为数不多的设备可以采用此类标准。

在上述两种分类方法中, 用第一种方法分类的三种标准可能包含第二种方法分类的三种标准。事实上, 用第一种方法分类的三种标准是一种结果, 而用第二种方法分类的标准是一种方法, 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三、电控系统故障自诊断

发动机运转时, 电子控制单元 (ECU) 能对各传感器、有关执行器以及本身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鉴别, 如果发现某个传感器传送来的信号超出了规定范围, ECU就会认为此传感器有故障。当ECU诊断出故障后, 一方面会立即起动故障应急程序, 使发动机维持继续运转;另一方面会将故障信息以代码的形式存入存储器中, 以方便车辆检修时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类别和范围。

1.设定故障码的方法

电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ECU一般用以下方法设定故障码:

△值域判定法:当电脑的输入信号超出规定的数值范围时, 自诊断系统就确认该输入信号出现故障。

△时域判定法:当电脑检测到某一输出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没有达到程序规定的次数时, 自诊断系统就确认该信号出现故障。

△功能判定法:当电脑给执行器发出驱动信号后, 检测相应传感器或反馈信号的输出参数变化, 若输出信号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的趋势变化, 自诊断系统就确认该执行器或其电路出现故障。

△逻辑判定法:当电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互联系的传感器进行数据比较时, 若发现两个传感器信号间的逻辑关系违反程序设定的条件, 自诊断系统就断定其一出现故障或两者均有故障。

2.故障码诊断法

故障码诊断法是在读取故障码的基础上, 结合其它检测结果对故障码进行比较、分析, 从而进行故障判断的方法。

1) 故障与故障现象及故障码间的关系

有故障码存在时, 大多数情况下是确有故障, 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故障症状。例如, 空气流量计 (MAF) 是电控系统的重要传感器之一, 当出现空气流量计的故障码时, 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故障现象, 如发动机加速不良、动力下降、排放超标等。但有些故障码的故障症状并不明显, 如出现空气温度传感器的故障码时, 表示空气温度传感器信号可能有短路或断路故障发生, 但这个故障带来的影响往往单凭驾驶感觉不一定能发现。

而在某些情况下, 有故障码存在却不一定真有故障, 这主要是因为外界各种干扰源的干扰、检测人员的误操作、相关故障的影响、虚假故障码等。

当有故障症状出现时一定是有故障, 但不一定出现故障码, 因为故障码是由控制电脑的自诊断系统定义的, 凡不受控制电脑约束的故障点均无法定义故障码。例如, 未被控制系统监测的机械性故障, 或参数数值漂移但又未超出设定条件的, 自诊断系统就无法识别, 但发动机会表现出工作不良的故障症状。

另外, 一个控制系统在出厂时, 设计人员只能按照设计要求, 根据传感器和执行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试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对故障进行标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包含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故障。所以, 有故障码出现时不一定有故障, 没有故障码出现时不一定没有故障。

2) 故障码诊断的步骤

进行故障码诊断的步骤为:记录所有的故障码;清除所有的故障码;确认已清除所有的故障码;模拟故障产生时的条件进行试车, 以使故障重现;再次记录此时的故障码;区分间歇性 (软) 故障码和当前 (硬) 故障码;区分与故障现象相关故障码和无关的故障码;区分诸多故障码或相关故障码中的主要故障码 (它可能是产生其它故障码的原因) ;检测与故障码对应的传感器、执行器或电脑及其相关电路, 以确认故障点。

四、数据流诊断分析

汽车电脑通过诊断接口的数据通讯线将电脑内部的实时数据以串行方式输出, 利用专用诊断仪或扫描仪读取这些数据流, 不仅可以对汽车电脑的运行参数进行分析, 还可以观察汽车电脑的动态控制过程。数据流分析法是从汽车电脑内部分析电脑控制过程的故障诊断方法。

1.数据流分析的方法

数据流分析的方法有数值分析法、时间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关联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数值分析法:即对数据的数值变化规律和变化范围进行分析, 如转速、车速等数值的变化, 电脑读值与实际值的差异等。在控制系统运行时, 电脑将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接收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并向各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 对某些执行器的工作状态还可根据相应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再加以修正, 我们可通过诊断仪器读取这些信号参数的数值加以分析。

△时间分析法:即对数据变化的频率和变化周期进行分析。电脑在分析某些数据参数时, 不仅要考虑传感器的数值, 而且要判断其响应的速率, 以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因果分析法:即对相互联系的数据间的响应情况和相应速度进行分析。在各个系统的控制中, 许多参数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如电脑得到一个输入, 就要根据此输入给出一个输出, 在认为某个过程有问题时, 可以将这些参数连贯起来观察, 以判断故障出现在何处。

△关联分析法:即对互为关联的数据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指几个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电脑有时对故障的判断是根据几个相关传感器信号的比较, 当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合理时, 便会给出一个或几个故障码, 或指出某个信号不合理。此时, 一定不要轻易地断定就是该传感器不良, 而要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检测, 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比较分析法:即对相同车种及系统在相同条件下的相同数据组进行对比分析。在没有足够的技术资料和详尽的标准数据时, 可与同类车型或同类系统的数据进行比较, 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2.数据流分析的步骤

(1) 在进行故障码分析并确认有故障码存在时, 应根据故障码设定的条件分析产生故障码的原因, 对数据的数值及波形进行分析, 找到故障点。

(2) 在进行故障码分析并确认无故障码存在时, 应从故障现象入手, 根据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推断相关数据, 将不同工况下数据的数值及波形与标准值比较, 经过全面分析后, 得出准确的判断。

五、汽车故障诊断的系统分析

1.汽车系统的特征

从汽车的结构来看, 零件是最小的单元 (如弹簧、油封等) ;部件由若干个零件组成 (如车窗等) ;组件由几个部件组成;系统由几个功能上相互作用的组件综合而成, 其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 (如汽车电子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等) ;集成系统由一个或几个分系统、组件或部件组成。

一般来说,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例如自动变速器由电控系统、液压系统、齿轮机构等构成, 其功能是可以随行驶工况的变化自动变换速比。

一般的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两个以上的部件 (元素) 组成;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 保持某种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某种目的。

2.系统分析在自动变速器诊断中的应用 (手动档试验法)

系统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 首先区分故障点是在电控系统, 还是在液压机械系统, 即动力传递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电控系统的检测包括传感器检测、执行器检测和控制器检测;液压机械系统的检测包括失速试验、动力流分析、液压系统分析。

手动档试验是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区分故障点是在电控系统或是在自动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机械系统。

(1) 确定诊断系统:例如, 对于不能自动换档的故障, 可把自动变速器作为诊断系统, 不考虑发动机等其它因素。

(2) 确定诊断参数:换档时机、最高车速等是数据化诊断参数;不能自动换档、换档冲击、不能起步等是可描述诊断参数。

(3) 系统隔离:将自动变速器的电控系统进行分离, 自动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机械系统为剩余自动变速器系统, 自动变速器的电控系统为分离系统。

(4) 手动操纵试验:断开自动变速器的全部换档控制电磁阀的插接器, 将操纵杆置于P、R、N、D、3、2、L等各位置进行行驶试验, 将实际速比与该自动变速器的标准速比进行比较。若结果异常, 则故障点在自动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机械系统, 但不能确定电控系统正常, 必须通过手动电磁阀试验进行判断;若结果正常, 不能确定液压机械系统完全正常, 应继续进行手动电磁阀试验。

(5) 手动电磁阀试验:使操纵杆在P、R、N、D、3、2、L各位置按照电脑程序控制的各换档电磁阀状态人工对应控制各换档电磁阀的通电或断电, 实现各速比油路的转换进行行驶试验。若结果异常, 则故障点在自动变速器内部的液压机械系统;若结果正常, 则故障点在电控系统。

3.系统分析法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断缸试验法)

断缸试验是发动机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区分故障点是影响全部气缸的因素, 还是仅在个别气缸。

(1) 确定诊断系统:例如, 对于尾气超标的故障, 可把发动机作为诊断系统, 不考虑变速器等其它因素。

(2) 确定诊断参数:尾气指标、油耗、功率等是数据化诊断参数;怠速不稳、加速无力、不能起动等是可描述诊断参数。

(3) 系统隔离:将发动机的某个单缸进行分离, 断开该缸的高压线或喷油器的导线, 使该缸停止工作。分离的单缸为分离系统。

(4) 断缸试验:停止发动机某个气缸作功, 进行运转试验, 将实际的性能指标与性能参数进行比较。

(5) 单缸喷油器试验:按照电脑程序控制的单缸喷油器脉冲 (使用可调脉冲宽度的驱动器) 对应控制该喷油器动作, 使发动机运转, 测试尾气指标。若结果异常, 则故障点在断开的发动机的某个气缸;若结果正常, 则故障点是影响全部气缸的因素。

4.系统分析法在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信号隔离法)

信号隔离法是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区分故障点是电控系统中的哪个元件。

(1) 确定诊断系统:例如, 根据对故障信息和故障现象的分析, 可把某个或某几个电控系统作为诊断系统。

(2) 确定诊断参数:电喷系统的喷油脉宽、电喷发动机的尾气指标、怠速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特征值等是数据化诊断参数;不能起动、无高压火、不能起步、防抱死制动失效等是可描述诊断参数。

(3) 系统隔离:将电控系统的某个元件 (传感器、执行器等) 进行分离, 分离的元件为分离系统, 隔离分离系统后为剩余电控系统。如发动机电控系统分离水温传感器后, 水温传感器为分离系统, 无水温传感器的发动机电控系统为剩余发动机电控系统。

(4) 对剩余电控系统进行运行实验, 将实际检测的数据与性能参数进行比较。

(5) 信号模拟试验:按照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或电脑程序控制的各执行器信号, 对应控制系统进行运行试验。

(全文完)

汽车技术基础 篇2

基础知识及技术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业及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加之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汽车惠民政策:诸如汽车下乡补贴、老旧车辆报废补贴、车购税减税优惠等,使全国汽车拥有量增长很快,为车购税征收提供了广阔的税源。就武威市国税局车购税征管分局2005---2009年征收数据而言,5年累计征收各类车辆17427台,组织入库车购税16247.2万元,应税车辆数年平均增长58%,实征税款年平均增长42%,车购税收入大幅攀升,车购税征管工作不断科学化、精细化,征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逐年提升,车购税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但是,随着目前车辆类型的日益繁多,车购税征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车购税管理人员掌握的业务知识已经不能适应车购税征收管理的需求。从车购税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征管人员只注重税收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的掌握,在一些业务处理上常常表现的不知所措,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车购税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车购税征管工作多年的人员,深感学习和掌握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对车购税征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掌握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是车购税征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和必修课。

车购税征管工作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好车购税征收管理工作,1

做到车购税应收尽收,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车辆的品牌、型号、装置和配置等技术参数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计税价格,即同一型号的车辆销售价格随发动机、底盘和选装件配置等不同,税款征收也随之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纳税人是否借此偷逃国家税款,只有对应税车辆进行技术鉴定才能认定。而我们现有车购税征管人员中有好大一部分人缺乏车辆的有关技术知识,对应税车辆的技术认定有一定困难。它实际上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工作,这必须要求车购税征管人员在熟练掌握税收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汽车基本知识及技术的学习。

针对我国汽车种类、厂牌型号日益纷繁多样的实际情况,首先,车购税征管人员要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掌握好汽车产品型号规则、特征参数代号及车辆识别代码(VIN)。只有通过这些数字和字母,征管人员才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应税车辆的生产国家、制造商、品牌名称、车辆类型、车辆大小、发动机型号、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安全防护装置型号、用途特征及结构形式等,这不但会成为汽车产业和税收征管工作之间的联系纽带,还会极大地方便和帮助征管人员在征税中对计税价格的准确核定。比如2009年元月国家出台的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暂按5%的税率征收,如果征管人员不懂车辆类别、排量及载质量等汽车重要参数知识,车购税征收工作就会变得有难度,就有可能错征税款,国家的汽车惠民政策就不会完全落到实处。

其次,车购税征管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好汽车信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微电子等车辆技术,以提高识别车辆标示和准确判定车

辆装配置情况的能力。比如做到能识别以下一些标示和装置的能力:汽车蓝牙、ABS(刹车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OBD(车载诊断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TCS(驱动防滑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GPS(导航系统)......等。因为一些纳税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往往以隐瞒车辆配置,千方百计偷逃国家税款,征管人员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税收工作中“火眼金睛”,做到准确计税,堵塞征管漏洞,我们的实地验车、税收稽查等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才能为增加税收收入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习掌握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是车购税征管业务的指引和补充。

车购税纳税申报、税票开具及税款征收都是以税收知识为基础,以《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这与其他税种的征收管理没有两样。但车购税又有其独自的特点,它的征收对象是纳税车辆,因此弄清搞懂纳税车辆的分类、型号、配置及一些编制规则等是征好车购税的前提,反之,车购税征管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纳税争议就会经常发生,征管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例如,如果征管人员不具备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就不能准确识别纳税车辆的一些装配置情况,对同一型号多种配置的车辆,就不能“对号征税”,准确计税就会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具体税款的核定上可能会高配低选,低配高选,多征或少征税款的违法行为就会发生;如果征收人员没有搞清楚车辆制造商的分布情况,不懂得“同类型”这个概念,就会在新车型计税价

格申请中张冠李戴,造成征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混乱。上述种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损坏国家或纳税人的利益,因此车购税征管人员必需及时学习和掌握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将其作为车购税征管业务的指引和补充,才能切实有效的落实好车购税的各项政策。

三、学习掌握汽车基础知识及技术是促进车购税征收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条件,有利于税收工作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汽车技术基础 篇3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随着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生产制造与检测维修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创建一种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一种培养教育模式。《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汽车专业的针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特点,避免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通过对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与时代接轨、与需求接轨的目的。

一、课程教材的改革

课程改革首先应该是教材的改革,在编制教材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等,依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目前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将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稍作修改而成的,缺乏对汽车专业知识的实际针对性。但随着汽车领域电子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上电子装置也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早已从单一的机械维修转向机电一体化的有机结合,电子技术已成为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首先,要化繁为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立足于汽车专业,而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对汽车专业要求不高且又关系不大,以及一些复杂的理论公式推导和计算,在编写教材时尽量删减,以减少学生的课程负担。例如:基尔霍夫电压回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一些较复杂的定理,在汽车专业中应用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略去。其次,将电工电子技术与汽车专业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如在磁路和电磁器件部分引入汽车点火线圈,在半导体器件中引入汽车三相整流电路、电子调压器电路等。这样既避免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又增加了课程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更具有目的性,最后,结合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适当增加一些新内容,如增加汽车自动空调装置、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气囊、汽车全球定位系统等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实在在感受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为基本方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适用人才。传统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书本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职技校学校的学生一般在初中学习成绩就比较差,而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知识与其他课程相比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难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听不懂的情况,会很容易出现厌学、畏难的现象,甚至产生中途退学的想法。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合理制定教学计划,适当改进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考虑多安排汽车电工电子实验,让学生真正能亲手去接触汽车电子系统,在每次的拆装汽车电子线路后,清楚汽车电气线路的连接方式,以及各部分电路的位置和作用,从而真正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确立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理念

根据专业岗位需求设置必要的学习情境,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各个内容与汽车这个实际载体联系起来,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汽车上所有涉及电工电子的配件,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性更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不断深化专业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改变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难以描述的内容利用图片的方式,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教学有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应当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是采用“黑板+粉笔”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致使课堂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老师在上边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教师要敢于尝试其它教学方法,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讨论法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利用直观演示法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相对其它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属于汽车类和电子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但由于同时具备擅长两个专业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因此很多学校只是让电工电子专业的老师去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这样涉及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一般电工教师就感觉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求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过教师业务素质,以保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要求教师在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外,还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对汽车电子的发展有所了解,掌握汽车电子线路的分析能力,这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跨学科学习。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进行改进,摒弃无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当今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器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维护与检测人员应当向着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为适应这种大环境的需要,教师要重新审视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符合实践教学规律与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建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7.

[2]姚玉梅,牛超.浅谈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J].科教导刊,2012年第12 期.

[3]石晓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浅谈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 篇4

1.教学内容理论化,学生难以理解

上该门课程的教师,往往都是电子类的教师,缺乏汽车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这门课时较多地单纯讲理论知识,缺乏联系实际汽车上应用的电子设备。因此,学生对这些生硬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甚至感觉学了用处也不大。

2.教学内容难度偏高,学生难以接受

教师在上这门课时,往往按照以往教电子专业学生的模式讲课,重点讲解相应电子元件的原理、内部结构组成等,而忽视了对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的讲解。其次,中职学生底子薄,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过难,难以接受。

3.教学方法老套,学习效果较差。

上课的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中的改革

1. 改革备课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备课难度。

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的任务是培育学生具有汽车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分析基础电子电路的能力、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及有关电子电路的能力,并具有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及维修的基本能力。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知识的深度和难度,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回避了繁琐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电子元器件在典型电路的应用,利用方框图,着重介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不讲内部的结构。如在讲图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构成时,笔者考虑实际情况,只需要跟学生讲清楚基本的原理就行,没必要讲内部结构组成。于是用图2进行讲解,学生容易了解。

(2)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备课内容。

对于电子元件的原理,若按传统方式由教师“照本宣科”,因为看不到结构和工作情况,学生感觉就会像听“天书”,听不懂。特别是如在讲解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时,若单纯地按照课本讲解集射极之间的电压UCE一定时,发射结电压UBE与基极电流IB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学生较难理解;但是通过用flash画出动画示意图,然后改变UBE的大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基极电流IB的变化,并得知三极管是处于截止状态还是导通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要懂得利用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把枯燥的内容讲活,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改革讲课方法

(1)先讲结果,后讲过程。

传统的教学思维都是先把基本知识点讲完,然后讲用途。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往往在教师还没讲完知识点时,已经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了。笔者的做法是在讲每一个知识点时,先讲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到光敏二极管时,笔者会先问学生:有些高档的汽车为什么会在夜晚来临时或者白天光线不好时,会自动打开汽车的车头大灯?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原来是光敏二极管的作用,从而再讲光敏二极管的特性,这样学生就比较有学习的兴趣了。总的原则是让学生感觉教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2)学生是主体,教师重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甚至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做法,首先是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其次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好。特别是中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更难达到学习的目标。因此要改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是主体、教师重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启发提问、学生的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结合起来。如在讲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时,笔者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自学:一是运算放大器工作的两条重要的规律是什么;二是什么叫反相和同相输入;三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区别;四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原理分析。整堂课教学,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适时作出引导和解释,这样的自主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3. 改革评价方法

(1)以动手实操代替作业。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教师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来完成。这种做法确实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也只能说明学生学习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课关键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因此,笔者根据教学要求把课本的内容分成: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电路、自励振荡器、数字电路基础等几大模块。每个知识点学完后,交给学生一个比较简单的制作项目。如讲解二极管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制作汽车试电笔;讲晶体管时,布置学生制作汽车玻璃窗洗涤液液位过低报警器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行画出电路图,购买电子元器件制作调试。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操,让学生学以致用。

(2)以调查报告代替考试。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来说,要是出试卷进行考试的话,只要学生把知识点背出来,那么考试就不是大问题。笔者认为这样做意义不大。笔者采用的是开放式的考试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完毕后,笔者会交给学生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调查报告,主题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查阅书籍完成,时间为一个星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汽车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学生能适应21世纪汽车电子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需要,并且提高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为实现此目的,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融合新的理念、新的元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上装用的电子装置成本占汽车整车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将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是汽修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将直接影响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程非常重要。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问题,改革

参考文献

[1]祝常红.实用汽车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汽车机械基础期中试卷 篇5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期终试卷

《汽车机械基础》试题

本试卷供10汽修(1)、(2)使用共3张每张印90份

命题常建国

审定冯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判断题(1×20)(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液压系统中控制液流方向的阀为方向控制阀。

()

2、汽车起重机的支腿的液压系统中用的单向阀为液控单向阀。

()

3、单向阀为方向阀。

()

4、换向阀根据运动方式不同有转阀式和滑阀式。

()

5、换向阀的示意符号用矩形方框表示,方框的个数为表示位数。

()

6、液压系统中调整泵出口压力的阀为溢流阀。

()

7、溢流阀是并联与系统的一种压力控制阀。

()

8、滤油器是保持液压系统的洁净,是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9、油箱中的隔板作用是阻挡沉淀物与泡沫进入吸油口。

()

10、液压系统中的蓄能器主要是用于储存系统中的部分压力能,在需要的时候重新释放,使能量使用更合理。

()

11、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只会发生塑性变形。

()

12、零件的硬度通常用洛氏硬度表示,即HBS。

()

13、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是衡量韧性的指标。

()

14、金属的导热性是金属材料的工艺工性能。

()

15、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性能是金属的化学性能。

()

16、碳钢中的硫与铁的化合物易使钢材脆性增大。

()

17、碳钢中的含碳量不大于 6.69%。

()18、30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03%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

19、强度是衡量材料热处理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20、工业生产中的量具通常采用硬铝合金。

()

二、选择题(80)

1、液压系统中的调速阀是由减压阀与()而成的。

A、节流阀

B、溢流阀

C、单向阀

D、顺序阀

2、液压系统中溢流阀是并联在()处。A、液压缸的进油口

B、液压泵的出口

C、液压泵的进口

D、油箱出油口

3、减压阀在液压系统中的作用是()。

A、保证液压泵出口处压力保持不变

B、系统过载时起安全保护作用 C、保证进入液压缸的压力保持不变

D、调整系统运动速度

共六页第一页

4、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能实现系统卸何且液压缸进回油口封闭的是()。A、H型三位四通换向阀

B、U型三位四通换向阀 C、K型三位四通换向阀

D、M型三位四通换向阀

5、调压回路中是并联了()而实现系统压力的调定。A、溢流阀

B、减压阀

C、顺序阀

D、节流阀

6、增压回路是在系统中运用()来实现的。

A、换向阀

B、增压缸

C、调速阀

D、液压锁

7、换向阀卸荷回路是运用H型或K型或()三位四通换向阀实现的。A、O型

B、U型

C、M型

D、Y型

8、节流阀调速回路中节流阀联接在系统的方式有()。A、串联于进油路中

B、串联于回油路中

C、并联在泵的出油口

D、以上都是

9、实际生产中节流调速回路是用()实现的。

A、换向阀

B、单向阀

C、溢流阀

D、减压阀

10、换向回路除用换向阀实现外,还可以用()调速。A、单向阀

B、容积

C、变量泵

D、变量液压马达

11、高碳钢中的含碳量为()。

A、<0.25%

B、0.25%~0.6%

C、0.6%~1.3% D、>1.3%

12、Q235——A•F中235表示()。

A、最低抗拉强度为235MPa

B、最低抗剪强度为235MPa C、疲劳强度为235MPa

D、屈服点强度为235MPa

13、在医疗行业中,其手术用具的材料都是采用()。A、不锈钢

B、合金刀具钢

C、合金模具钢

D、耐热钢

14、金属材料的调质处理是淬火后进行()。A、低温回火

B、高温回火

C、中温回火

D、正火

15、金属材料的表面热处理目的是为了()。

A、零件表面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

B、零件心部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C、A与B都是

D、以上都不是

16、钢的化学热处理过程是()。

A、吸收

B、分解

C、分解→吸收

D、分解→吸收→扩散

17、工业生产中的氰化处理是()。

A、碳氮共渗 B、渗碳 C、渗氮 D、渗合金元素

18、为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可以在切削加工前对钢进行()。A、A、回火 B、磷化处理 C、淬火 D、表面热处理

19、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使钢的力学性能提高或获得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特意加入含理在一定范围的一种或多种()而形成的一类钢。A、金属 B、非金属 C、元素 D、碳 20、()要求工作部分具有高硬度、高耐耐性和高的尺寸稳定性及足够的韧性。A、合金刀具钢 B、不锈钢 C、耐热钢 D、合金量具钢

共六页第二页

21、工业生产中含碳量为()为铸铁。

A、2.11%~6.69% B、>6.69% C、<2.11% D、<0.77%

22、铸铁中的碳是以()存在。

A、金钢石 B、石墨 C、二氧化碳 D、碳渣

23、铸铁断面颜色为()的为灰口铸铁。

A、黄褐色

B、银白色

C、暗灰色

D、橙色

24、铸铁断面颜色为()的为白口铸铁。

A、黄褐色

B、橙色

C、暗灰色

D、银白色

25、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存在的形状是()。

A、片状

B、团絮状

C、球状

D、蠕虫状

26、铸铁中以团絮状石墨存在的是()。

A、球墨铸铁

B、可锻铸铁

C、灰口铸铁

D、蠕墨铸铁

27、球墨铸铁中的石墨是以()形状存在的。A、片状

B、团絮状

C、球状

D、蠕虫状

28、工业生产中的玛钢其实就是()。

A、灰口铸铁

B、球墨铸铁

C、合金铸铁

D、可锻铸铁

29、合金钢60Si2Mn牌号中2表示()。

A、Si的平均含量为2%

B、C的平均含量为2% C、Si的平均含量为0.2%

D、Mn的平均含量为2% 30、HT150中的150表示()。

A、灰口铸铁中的平均含C量为1.5%

B、灰口铸铁的最低抗拉强度为150MPa C、灰口铸铁中的平均含C量为1.5%

D、灰口铸铁的屈服强度为150MPa

31、LY表示()。

A、防锈铝合金

B、超硬铝合金

C、硬铝合金

D、锻造铝合金

32、生活中的电路中用的导线通常都是()。A、黄铜

B、青铜

C、白铜

D、纯铜

33、工业生产中制造滑动轴承的材料通常是()。

A、轴承合金

B、模具钢

C、不锈钢

D、合金铸铁

34、锡基巴氏合金是()。

A、锡青铜

B、锡基轴承合金

C、铅基轴承合金

D、铜基轴承合金

35、汽车用的燃料通常是()。

A、煤气

B、天然气

C、汽油和轻柴油

D、齿轮油

36、汽油挥性高,使汽车易起动,但太高易产生()现象。A、爆燃提前

B、起动困难

C、耗油增加

D、气阻

37、油品在正规条件下蒸馏,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是()。A、馏程

B、挥发性

C、抗爆性

D、安定性

38、汽油的抗爆性的衡量指标用()表示。

A、甲烷值

B、辛烷值

C、乙烷值

D、丁烷值

39、一般汽车使用的汽油都应按()选用。A、汽油的安定性

B、汽油的挥发性

共六页第三页 C、说明书中推荐的汽油

D、馏程 40、柴油的发火性是指()。

A、火花塞点火燃烧的能力

B、火柴点燃的难易程度

C、能点燃烧的最低温度

D、自燃能力

41、柴油的发火性的衡量指标用()表示。

A、十六烷值

B、辛烷值

C、乙烷值

D、丁烷值

42、柴油的粘度是指柴油在()时的粘度。A、30°C

B、20°C

C、25 ° C

D、10°C

43、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之为()。A、分散性

B、安定性

C、粘温性

D、挥发性

44、日常生活中机器具有()特征。

A、人为的实物组合体

B、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C、能实现能量转换

D、以上都是

45、机械中的最小单元是()。

A、零件

B、构件

C、机构

D、机器

46、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构成()。

A、转动副

B、高副

C、移动副

D、螺旋副

47、汽车发动机内活塞与汽缸构成()。

A、转动副

B、高副

C、移动副

D、螺旋副

48、台虎钳的活动钳的移动是由()实现的。A、转动副

B、高副

C、移动副

D、螺旋副

49、单缸内燃机中活塞、连杆、曲轴及机架构成()机构。A、曲柄滑块

B、双曲柄

C、双摇杆

D、曲柄摇杆 50、骑自行时,人的大小腿与自行车踏脚构成()。A、曲柄滑块

B、曲柄摇杆

C、双摇杆

D、双曲柄

51、下列机件属于构件的有()。

A、螺母

B、活塞

C、曲轴

D、摩擦片

52、下列机件属于零件的有()。

A、曲轴

B、连杆

C、自行车踏脚

D、齿轮

53、机车车轮联动机构属于()机构。

A、双曲柄

B、曲柄摇杆

C、双摇杆

D、曲柄滑块

54、汽车车门的开关机构属于()机构。

A、双曲柄

B、双摇杆

C、曲柄摇杆

D、曲柄滑块

55、双摇杆机构具有()。

A、死点

B、无急回特性

C、急回特性

D、以上都不对

56、曲柄滑块机构中若以滑块为主动件,曲柄为从动件时,机构具有(A、平稳性

B、无急回特性

C、急回特性

D、死点

57、柴油机的机构中存在的死点是通过()来突破的。A、飞轮

B、柴油燃烧

C、人推

D、以上都不对

58、平面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最短杆为机架,则此机构为()。A、双曲柄机构

B、双摇杆机构

共六页第四页。)C、曲柄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59、平面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则此机构为()。A、双曲柄机构

B、双摇杆机构

C、曲柄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60、平面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则此机构为()。A、曲柄滑块机构

B、双摇杆机构

C、曲柄摇杆机构

D、双曲柄机构

61、特轮机构可以实现以凸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连续的或间隙的()。A、往复移动或摆动

B、移动

C、摆动

D、圆周运动 62、日常生活中电动机的端盖与机座是通过()联接的。A、铆钉

B、螺纹

C、销

D、键

63、机械设备中螺纹联接通常在螺母与机件间加上弹簧垫圈,目的是为了()。A、防止碰伤螺纹

B、防止螺纹的旋合长度不够

C、防松

D、防止螺母比联接件上的孔小 64、家用拖车轴两端的固定轮毂的螺母是()。

A、翼形螺母

B、蝶形螺母

C、圆螺母

D、槽形螺母 65、摩托车上链轮与轮毂的螺纹联接是用()防松的。A、单耳止动垫圈

B、弹簧垫圈

C、平垫圈

D、开口销

66、键主要用于联接轴与轴上的旋转件或摆动件之间的周向固定,并传递扭矩,除此之外,还有()作用。

A、转换能量

B、导向

C、传递信息

D、改变运动方式 67、带传动主要是靠带与带轮间的()来传递动力。A、拉力

B、正压力

C、摩擦力

D、剪力

68、带传动中由于带具有弹力,因而在工作中具有()作用。A、打滑

B、传动比不恒定

C、传动平稳

D、过载保护 69、V带在传递动力时,带与带接触面为()。

A、两侧面

B、外面

C、内面

D、两侧面与内面 70、V带传递动力时,主要由()承受张紧力。A、包布层

B、强力层

C、伸张层

D、压缩层 71、汽车车轮主要由轮缘、轮毂与()组成。A、外胎

B、内胎

轮辐

D、轮轴

72、V带传递动力时,两带轮的旋转方向()。A、反向

B、空间垂直

C、空间倾斜

D、同向 73、V带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应安装在()。A、靠近大带轮的外侧

B、靠近大带轮的内侧 C、靠近小带轮的内侧

D、靠近小带轮的外侧

74、平带传送动力时,两轮除可实现同向旋转外,还能实现()。A、空间垂直

B、反向

C、空间倾斜

D、同向 75、平带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应安装在()。A、靠近大带轮的外侧

B、靠近小带轮的外侧 C、靠近小带轮的内侧

D、靠近大带轮的内侧

共6页第五页 76、链传动机构中,当链条节数为奇数时,链条过渡接头采用()。A、开口销

B、过渡链节

C、弹簧卡

D、以上都可以

77、链传动机构中,当链条节数为偶数时,链条过渡接头采用()。A、开口销

B、弹簧卡

C、A和B

D、过渡链节

78、液压系统中若由一个液压供油而要实现多缸先后运动,可在系统中安装()。

A、节流阀

B、调压阀

C、顺序阀

D、溢流阀 79、液压锁是由两个()组成。

A、溢流阀

B、减压阀

C、液控单向阀

D、节流阀

80、碳素钢中的硫的含量过高后,易使碳素钢在热压加工时出现(A、冷脆

B、硫化

C、热脆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篇6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93-01

当前,随着我国交通业的发展,汽车行业成为国内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相应地,随着汽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汽车维修及管理水平的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汽车机械基础》作为交通类汽车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良好掌握。按照当前社会对汽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教育教学更应强调综合性、针对性、实用性,重点反映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要求,及时反映汽车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标准的应用,因此,传统的系统性的、概念化的学科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引进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体现出专科院校以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特色,值得我们关注探讨。

1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教学内容看,汽车机械基础由《机械原理与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液压传动》等课程优化整合而成,囊括了传统教学的多门课程,具有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跨度大、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等特点,与高中课程差异性强,使得学生在初步解除该课程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手段及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课程教学不利。此外,现代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而有些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对现代信息和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变速箱为例,内容中很少涉及现代使用较广的无极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而仅限于手动变速箱及自动变速箱。其次,从课时方面看,汽车机械基础往往课时较少且学时分散严重。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总课时仅70学课,且教学任务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54学课,每周4节课,第二学期16学课,每周2节课,但另一方面,教学任务较重,重难点较多,因此教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深。最后,从实训环节看,部分学校对实训教学环节抓得不紧,学生接触工程实际少,导致对运动过程、对零部件等缺乏直观体验,加大了学习难度,教学效果不佳。在如上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学习潜能及创造能力难以发挥,造成学生综合能力较差,毕业生质量不高。因此,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尤为必要。

2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如前所述,传统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汽车行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笔者提出如下教改思路:(1)教改原则:坚持基础为先,突出能力本位,增强实践技能,办出职专特色。(2)教改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如下目标:一是促进具有高职高专汽车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体系的形成;二是形成一套科学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在掌握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促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出的学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3.1 教学内容方面——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如前所述,《汽车机械基础》囊括了多门传统学科,内容多且繁杂,因此,要加强调研工作,分析研究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工作中可能会用到哪些问题,在注重突出汽车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精简,给学生适当减压。对此,笔者提出如下改革意见:首先,适当删减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以及一些不必要且抽象性较强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专业院校教育目标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没有必要像培养研究型人才一般,过分强调公式、定理、方法等的来龙去脉,因此,可压缩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及精力掌握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其次,现代汽车技术更新快,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同步,应在删除过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汽车专业发展需要和最新行业动态,通过编写新教材等途径,逐步完善当前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适当增加实践应用性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2 教学手段及方法方面—— 灵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时效性。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授已成趋势。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当前专科院校普遍强调实践性,精减基础课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缺乏充足的训练及教师辅导,对此,教师可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辅导,如,可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以及训练习题、辅导等存储到校园网上,既补充与拓展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又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一举两得。二是强调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发挥参与者、引导者与评价者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偏重教师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灌输”,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具体如下:(1)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2)将大量直观具体的具有职业活动导向特色的案例、实物(测量仪器设备、维修通用工具等)、多媒体、幻灯等资源引入课堂,进行直观教学,在新任务中反复训练学生能力,在引导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3 实践教学方面—— 增强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汽车专业学生若缺少实践活动,就难以对所学知识掌握透彻,根据当前专科院校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认为还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一是增加动手机会。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参与实验项目的机会较少,更多地以观众身份参与,因此,无法直观全面地体会实验的要求、内容及方式、方法,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二是开设既合乎课程要求学生又熟悉的实验项目。为实验而实验的项目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因此,应在注重基础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开设实验项目。三是强调实验时间的弹性化。第一,无须在固定时间进行实验,学习时间也无须限制太紧;第二,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改动完成实验的学时,如有必要一个实验可增至4学时而不一定只用2学时,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明柱,金明.汽车机械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刘永川.简论汽车机械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J].2011(2):81-82.

汽车技术基础 篇7

一辆汽车上, 只要是使用金属材料的关键部件和需要金属外观的非金属件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与汽车整车防腐密切相关的表面处理技术有涂装、磷化、热浸镀、抛丸和喷丸等, 与汽车零部件防腐相关的有电镀、转化膜和锌铝特种涂层等。欧美日等国家在汽车防腐方面有严格标准和质量测试与保证体系。以汽车紧固件为例, 瑞典一家为沃尔沃配套的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紧固件生产企业, 配备有检测和试验设备先进齐全的测试中心, 可对从螺栓到汽车电子系统用到的精密紧固件进行各种仿真测试, 包括严格的表面防腐蚀性能测试。

腐蚀不仅影响整车的外观, 还会使产品寿命缩短、性能下降, 引发安全事故。据资料显示, 如果车身锈蚀1%, 其强度就会降低5%~10%。

防腐工艺需要提高

如何提高汽车产品抗腐蚀能力?汽车防腐蚀技术涉及材料、产品结构、包装运输、涂装工艺、性能评价等环节, 贯穿在产品开发、生产、使用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 是一个复杂的管控体系。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外资品牌在防腐工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表面工程学会清洁生产指导委员会主任樊景星说:“每年我国汽车因腐蚀损失达1000亿元。国内汽车的防护设计、防腐蚀技术应用和工艺水平相对偏低。一些国产汽车油漆层的丰满度、平整度和光泽度及附着力偏低, 镀层、转化膜质量欠佳, 尤其是重腐蚀环境中 (酸雾、高湿等) 零部件的耐腐蚀能力差。”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宁

“设计经验不足是国内大多数汽车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杨红新表示, “虽然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建立了整车防腐蚀控制体系、零部件表面防护标准, 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大范围使用镀锌板、代钢塑料等比较高端的防腐材料, 引进高科技涂装装备及新型涂装材料, 但是汽车腐蚀设计的关键技术如同整车开发一样,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高抗腐蚀技术和材料成本高

樊景星介绍说, 目前, 从提高耐腐蚀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 最好的涂层仍是锌。锌镀层可对钢铁提供电化学保护, 其防护寿命几乎与厚度成正比关系。例如, 10μm的锌镀层在自然环境下每年减少2μm, 防护能力可维持五年。

锌镍合金涂层根据镍含量的变化, 其防穿透腐蚀能力在某些环境下是纯镀锌层的6~10倍, 但这类合金镀层成本高, 工艺较为复杂。他建议, 汽车和零部件企业不应该只考虑成本问题, 有必要对关键零部件选用高防腐能力的镀层。

目前, 我国生产的车身用镀锌钢板主要使用低档普通镀锌板, 高档镀锌板供应不足, 主要依赖从日本和欧美进口。

来自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援经理崔廷昌在论坛上对锌可特TM技术进行了介绍。根据资料显示, 该技术无铬、不含有害化学品和重金属, 可应用在含锌的金属层表面, 以提高产品抗腐蚀能力, 主要应用于汽车紧固件产品。由于这种技术会提高产品成本, 在我国汽车行业应用并不广泛。崔廷昌表示, 在国内有进口汽车品牌零部件供应商采用该技术, 希望国内自主品牌也能使用该技术以提高产品抗腐蚀能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兼材料工程部部长孙卫健认为, 对于新的防腐蚀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要考虑防腐效果和系统成本两个方面。新技术、新材料应该尽快在全行业推广和使用, 这样可以降低行业成本, 逐步减轻企业负担, 促进汽车防腐工艺的全面进步。

环保带来高要求

“新的环保要求对汽车防腐技术带来新的挑战。”安美特 (中国) 化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OEM经理罗恩洲在论坛上说。他表示, 两个法律文件给汽车紧固件防腐技术带来挑战, 一是《汽车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办法》, 即中国的ELV法即将颁布和实施, 该法规明确了对铅、汞、镉、六价铬的使用限制;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淘汰落后生产技术, 比如氰化物电镀技术。

罗恩洲表示, 符合两个新环保法律的技术和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除锌镍合金镀层技术外, 非电镀的锌铝涂层技术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锌铝涂层技术没有电流和酸洗, 特别适合高和超高强度钢, 尤其是在紧固件领域的应用, 并且成本低、无废水排放。

汽车防腐技术除了电镀还有涂装。10多年来, 汽车涂料在其耐候性、耐石击性、外观装饰性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但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一直存在。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球汽车工业释放的VOC每年高达30万t以上。VOC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涂装行业的V O C排放治理是今后汽车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行业的发展要适应国家环保政策。”樊景星说, “将VOC排放降到很低乃至排放为零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以及高固份涂料, 将逐步替代传统的溶剂型中涂、面漆涂料, 成为现代环保型汽车涂料主流。”

结语

江淮汽车“生锈门”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到汽车光鲜表面下的内部结构, 更让汽车工业从业人员更加重视汽车防腐蚀技术。而汽车整体防腐蚀能力的提高不是单个企业的事, 也不在一朝一夕, 需要整车和零部件厂商提高对表面处理的质量要求, 同时保证质量需求所需的必要成本。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由大做强的历史使命, 从零部件抓起, 从基础工艺抓起, 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携手, 共同研究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联系上下游, 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提高, 才是正确的汽车强国路。

汽车技术基础 篇8

一、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重点研究各种机构的运动特点和机构在汽车中的应用。因此,常规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准确地描述上述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汽车各部分的组成,展示各机构的运动情况。现有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充足,内容也相对滞后,示图是静态的,难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此外,学生对汽车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增加深入理解的难度。故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是必然的选择。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能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教育实践也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的最重要因素。《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用挂图、模型演示为主,学生通过有限的视图感官去获取感性认识进而再转变为理性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就会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有利于对新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如在新课程导入时,一个非常逼真的汽车模型呈现在面前,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的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描述汽车的动力从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差动器最后传递到车轮的过程。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有了强烈学习的欲望,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增大教学信息量。

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就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原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自己服务的企业里有一番作为,希望自己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品牌运作做出一定贡献。为此,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文化气质,使他们将市场与设计有机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优秀的传统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巨大源泉。对于服装的文化内涵更要继承民族传统,寻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寻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逐步积淀自己的文化,才能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理是比较抽象的,不易透彻理解,此时多媒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在区分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概念时,以内燃机为例,通过画面的演示,首先将单个零件组成构件,连杆、滑块和曲柄,接着构件装配成机构,然后由机构装配成内燃机,最后教师简单概括各个概念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机构的运动,用动画的形式进行了演示,再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机构的运动特点,为机构在汽车中应用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再借助汽车平面结构的实物图片,如汽车转向、车门启闭等机构,进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和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顺利地解决了重点、难点的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是共享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课件,复习相关内容,预习授课的重点、要点。多媒体课件的可修改性强,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学生参与课件的修改,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

在校园网平台上实施网络多媒体教学方面作了尝试。课件上传到学校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学生可在校园网上去浏览电子教案的具体内容,建立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鉴于学生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肯定,正设想在校园网上建立《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网站,逐步建立、完善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件中重点、难点如何突出的问题。

在考虑将教学内容使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去呈现时,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课件设计时要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合理呈现出来,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同时,在设计上要注意文字醒目,画面简洁清晰、和谐、自然,注意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题。

(二)教学内容整体性、系统性如何体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分段式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轮系的教学中采用分段式课件,首先演示定轴轮系的动画,针对演示板书定轴轮系的运动特点和传动比计算;接着演示了周转轮系的动画,板书了周转轮系组成、特点和传动比的计算。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和板书的整体性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魅力。

(三)大信息量和学生接受能力如何兼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理念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1-114.

[4]卞向阳.国际服装品牌备忘录[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4.

[5]黄小玲,王林.中国服装用文化开门[Z].商界名家,

从多元智力理论谈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

摘要: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由此演绎出多元创造力的观点,丰富了对创造力内涵的认识,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基于此,全文试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简单阐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创造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为了能在激烈的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都在致力于教育改革。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旋律,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自然成为人们的主流话题了。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对培养与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性、可行性、方法、原则等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多元智力理论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由此演绎出多元创造力的观点,丰富了对创造力内涵的认识,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1.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内容及特点

1.1多元智力的内涵。

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智力理论,试图揭示人类智力的本质和结构。传统的智力理论通常把智力定义为那些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1]。这种智力观强调的是数理逻辑或语言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在人类和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同样重要的其他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重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该定义一方面特别强调了智力离不开具体的实际生活背景,必须而且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来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智力与创造是分不开的,智力的最高表现就是能为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提供创造和服务。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也就是说,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这些智力每一部分都分别占据了大脑的一个独立单元[2]。

1.2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九种智力,它们分别是:(1)言语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信息量明显增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学的节奏,学生对问题思考不充分、理解不透彻,会造成学习困难、兴趣下降的现象。因此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小专题讨论、例题训练与讲解等。

四、结语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

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节奏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7)自我反省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9)存在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加德纳认为,这几种智力只是大致分类,每一种智力还可以再细分,彼此之间的顺序也可以重新排列。他还指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3]。

1.3多元智力理论的特点。

1.3.1多元性。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这九种智力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重视某几种智力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

1.3.2文化性。加德纳认为,人类是有文化的生命体,要重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他指出,智力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智力实质上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

1.3.3差异性。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要素,而这九种智力要素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地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1.3.4实践性。加德纳把智力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智力理论发展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他强调智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的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实践,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进行的一种改革和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其中的不足之处有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和改进。

摘要:本文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兴趣,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晓春.汽车机械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宝来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基础 篇9

一宝来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

宝来轿车的空调系统由通风装置、暖风装置、制冷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和控制操纵五大基本部分组成。宝来汽车空调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膨胀阀、节流管、储液干燥器、集液器、冷凝器、冷却风扇、蒸发器和鼓风机等主要部件[1]。

汽车空调系统出现故障的部位及原因主要集中在电气线路故障、制冷系统和取暖系统故障等, 空调的冷气系统是一个全密闭的循环系统, 不能对其部件随意拆卸, 这样, 对故障部位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尤为重要。

二宝来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基础

在进行空调维修时, 为了准确判断出故障部位、高质量地排除故障, 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故障诊断排除, 实践证明, “先分析, 后进行;先简单, 后复杂;先外部, 后内部;先电器, 后机械”的步骤是比较科学的。

(一) 问

接车后, 维修人员要向驾驶人详细了解汽车空调的故障现象, 因为驾驶人对车的空调功能最敏感, 感受最深。当然, 他们不清楚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 说的只是一些现象, 诸如“不如以前凉了”、“压缩机噪声大”等。除此之外, 还要仔细询问待修空调的“病史”, 如上次充氟在什么时候, 上次充氟后的使用情况, 以及冷度是逐步不足还是突然不冷的, 是否经过别的修理店修理过。维修人员要善于询问和倾听, 从而可缩小故障判断范围、清楚故障性质。如驾驶人说空调今年不太凉了, 就要询问去年空调使用如何, 前年又如何?如果前年空调使用挺好, 去年也可以, 今年空调制冷差了, 就可基本判断是自然泄露问题, 那么测测漏, 补充一些制冷剂就可以了。

如果听说去年春天充的制冷剂, 当时冷度挺好, 立秋前后就差了, 当时也没再充氟, 那就要考虑是否有需要排除泄露部位。如果听说出风口时冷时“热” (自然风) , 就要询问驾驶人压缩机是否断续工作 (驾驶人应当有感觉) , 如频繁开停就要考虑系统是否有堵的地方、冷凝器是否过脏、保护开关在不断地保护或控制电路有故障就要考虑系统是否有堵的地方、冷凝器是否过脏、保护开关在不断地保护或控制电路有故障等[2]。如果听说空调根本不冷, 且压缩机亦不工作, 可用鱼嘴钳扭开系统注入阀的防尘帽, 用手指或其他适合的工具轻轻按一下注入阀气门芯 (注意不要喷在身上、脸上) , 如无气体喷出或很微弱, 说明系统已无制冷剂, 压缩机不可能工作;如制冷剂气体相当足, 则可能是电路系统出故障。

(二) 看

用眼睛来观察整个空调系统。首先, 仔细查看空调系统的冷凝器是否完好, 内部有没有其他杂物;用于散热的翅片是否有变形现象。若有此现象将影响流过冷凝器的冷却空气流量, 导致冷凝器冷凝效果变差, 冷凝效果差又会导致制冷剂温度升高, 从而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效果。这时应将冷凝器清扫干净, 将变形的散热翅片修正。其次, 察看系统中各部件与管路连接是否可靠密封, 是否有微量的泄漏。若有泄漏, 在制冷剂泄漏的过程中常夹有冷冻油一起泄出, 故在泄漏处有潮湿痕迹, 并依稀可见黏附上的一些灰尘。此时应将该处的连接螺母拧紧, 或重做管路喇叭口并加装密封橡胶圈, 以杜绝慢性泄露, 防止系统内制冷剂的减少。

(三) 听

用耳朵听运转中的汽车空调系统有无异常声音。通常空调出现异常声音时, 车主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知识, 只当是噪音较大很难对其加以分辨。首先, 打开空调后, 听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在运转的过程中是否有比较刺耳的噪音, 如果没有则略过此步, 进行下一步检查;如果有刺耳的噪音, 就先检查电磁离合器磁力线圈是否出现老化现象, 如果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不足则是磁力线圈老化。接下来检查离合器片的间隙大小, 如果过大会导致离合器打滑。其次听压缩机在运转中是否有液击声, 若有此声, 则多为系统内制冷剂过多或膨胀阀开度过大, 导致制冷剂在未被完全汽化的情况下吸入压缩机。此现象对压缩机的危害很大, 有可能会损坏压缩机内部零件, 应缓慢释放制冷剂至适量, 及时排除故障[3]。

(四) 摸

空调系统在正常工作时, 其低压管路应该是低温状态, 高压管路应该是高温状态, 利用这个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用手触摸空调系统管路及各部件来加以检查, 触摸管路时要格外小心, 避免烫伤。

高压区:从压缩机出口→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进口处, 这一部分是制冷系统的高压区, 这部分部件应该先烫后热, 温度是很高的, 手摸时应特别小心, 戴上手套避免被烫伤。如果在其中某一部分 (例如在冷凝器表面) 发现有特殊热的地方, 则说明此部分有问题, 散热不好[4]。如果某一部位 (如膨胀阀入口处) 特别凉或者结霜, 也说明此部分有问题, 可能是堵塞。储液干燥器进出口之间若有明显温差, 则说明此处有堵塞, 或者制冷剂量不正常。

低压区:从膨胀阀出口→蒸发器→压缩机进口处, 这部分低压区部件表面应该是冰凉的, 但膨胀阀处不应发生霜冻现象。

压缩机高低压侧:高低压侧之间应该有明显温差, 若没有则说明几乎没有制冷剂, 系统有明显泄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空调故障进行诊断的基础, 就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汽车空调故障现象经过问 (向驾驶人询问故障情况) 、看 (察看系统各设备的表面现象) 、听 (听机器运转声音) 、摸 (用手触摸设备各部位的温度) 等过程, 了解和掌握故障现象特点, 对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准确判断, 找出故障部位的诊断方法。如果应用以上方法不能确定空调的具体故障, 就要借助相关仪器来进行测试检查, 并最终确定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张俊霞.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06)

汽车技术基础 篇10

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教材采用模块式, 内容和学时都能根据不同学制、不同学时、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调整。机械基础课程知识面涵盖太广, 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多数理论知识点过于抽象, 学生们无法想象。但各个部分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很广泛, 所以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既要保证掌握牢固基础知识, 又要对一些实际中用的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就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 就业方向大多是进入汽修行业, 或是销售行业, 这就要求学生对机器要有了解。在教学内容上, 机械工程材料,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等这些都要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在汽车上运用的较多。比如汽车材料的运用对汽车轻量化有很大的影响;汽车变速箱内用到的齿轮传动;汽车差速器运用的行星轮系等等, 这些都是在教材中要重点学习的。这几年, 液压系统也越来越受到汽车专业的重视, 这部分内容的学时也有增加, 学生对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要有清楚的认识。由于学时的减少, 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课时要相对减少, 比如材料的弯扭组合变形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难以掌握, 可以不涉及, 重点放在材料的四种基本变形上。而对于课程当中涉及到一些理论推导过程和繁琐的计算过程, 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一笔带过。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从学生出发, 培养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 究其原因, 学生认为自身的知识缺乏, 对学习新知识没有自信, 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再者, 这门课程理论性强, 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多, 学生就更没有自信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口, 动脑, 不批评, 多鼓励, 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更轻松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 课下与学生多交流, 多沟通,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下轻松的交流不仅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查漏补缺,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的比较模糊的知识后, 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 既能提高学习兴趣, 还能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再者, 学习本课程的时候, 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平面四杆机构时, 可以引入大量的实例, 雷达天线机构、车门的启闭、翻斗车、飞机起落架等等都能让学生更形象的去感知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书上枯燥的介绍更能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2.2 从教师出发,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授课形式是教材加板书, 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但是机械基础这门课用这样的方式很难使课程内容形象具体, 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讲解得不清楚, 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起来也不费力。例如, 在学习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的时候, 利用动画将两种方式都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能让学生一下就能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再去讲解产生弹性滑动和产生打滑的原因, 以及哪一种可以避免, 哪一种无法避免, 学生自己都可以判断出来, 老师再进行总结, 这个知识点学起来就容易的多。所以, 我们教师在课下不仅要把课备好, 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在大学里的教育, 应该以启发式教育为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综合性较强, 实际运用非常广泛, 对汽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这些都要仔细讲解, 力求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和记忆, 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 解决启发式问题时, 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在课堂上, 要多对学生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归纳、总结,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对于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分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 不仅使学生互相促进, 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机械基础课程除了上课有大量的例题讲解, 课下还有很多习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课下作业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是有负担, 有压力的, 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会养成相互抄袭的恶习。这样完全违背了布置作业的目的, 因此“给学生减负”就很有必要了。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人一题的方式, 每个学生做的习题都不一样, 或是把一个班分成几组, 每组做的习题不同, 小组成员做一样的题。在习题课上, 同学之间把自己的习题拿出来互相讨论, 老师从旁指导,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探讨出最佳解题方案。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课后作业量, 节省了时间, 又能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把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中去,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正契合了高职高专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诉求。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通过做实验进行实践教学。例如, 学习了轴和轴承之后, 学生对轴的结构有了模糊的认识, 再进行减速器拆装实验。拆装的过程中, 为学生讲解拆分下来的各个零部件及其作用, 学生再对照教材归纳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一些难懂的内容, 也能直观的看到一些无法想象的复杂结构,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重视实验教学, 还要重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里面去参观学习, 让学生能接触到实际的事物, 能让学生亲自操作更好, 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 学生完成了金工实习之后, 再对他们讲解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就比较容易。学生在实习中已经认识了这些设备, 实际也操作过, 教师稍加点拨总结理论知识, 学生就能掌握。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汽车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要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考核, 通过课程的考核去促进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传统的笔试考试通常采用闭卷形式, 学生考前大量的背诵原理、公式、定理这些基础知识,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缺乏。我认为笔试可以开卷, 主观题要多于客观题,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将更多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一出校门就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 要把考记忆力变成考实践能力, 考综合素质, 这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考核内容不能忽视实践成绩。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 更看重实际运用和动手能力, 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 以及学生的口头阐述, 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 又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为将来就业铺垫了基础。总之,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了以往学生为了毕业而考试的心态, 激发了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究的热情。

《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要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汽车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岗位需要, 适当增删授课内容;还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师, 要及时总结、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培养出行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代礼前, 李东和.机械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3.

[2]牟玉波.怎样培养职校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J].吉林教育, 2010, (1) .

汽车技术基础 篇11

一、任务引领

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教材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教学活动也围绕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这一中心进行,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教学“项目”。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不强求教材的系统性。以教材中的机械制图部分为例,该部分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识读常用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与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制图相比较,对学生的制图能力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该删除就删除。例如对点线面的投影、轴测图等相关内容就可以省略不讲。教学也以识图为重点内容。这样,机械制图部分总共40学时就可以完成。而机械制造专业的制图需要两学期。这样既解决了时间问题,又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些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对汽修专业《汽车机械基础》的教材处理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认为这样处理教学根本无法进行。在此,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要认识到汽修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与以招工和对口高考为目的的教学是不一样的。

二、突出实践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应该突出实践的主体地位。以蜗杆传动部分为例,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基础》只是简单介绍了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类型、基本参数、涡轮蜗杆的材料和结构等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必然不能满足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汽车机械基础》里的教学中,除了讲授蜗杆的基本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蜗杆式的汽车装置和维修用的发动机翻转架。如前所述,以此为任务来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实践,可以安排两次教学活动。一是蜗杆蜗轮的旋向和转动方向的判定,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蜗杆传动机构的组成、蜗杆的类型、蜗杆传动机构的应用、蜗轮蜗杆转向判定,在理论教学之后就安排相同课时的实践课,可以使用蜗轮蜗杆教学模型让学生判定蜗轮蜗杆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二是蜗杆式发动机翻转架的使用,教学内容围绕这一任务,主要讲授蜗杆传动的特点,用一节课完成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就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学生使用蜗杆式发动机翻转架,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蜗杆传动的自锁性。这样以完成工作任务安排教学过程,学生有紧迫感,并且因为接触到的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实物,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完成教学任务,最好由具备很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任教;二,尽量采用现场教学,以任务为核心,以便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三、专业特色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都要体现汽车专业的特色。例如上面所举的蜗杆传动机构,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应该多举汽车中的例子,例如蜗杆传动在转向器中的应用。技能训练也是以发动机翻转架为训练器材。再比如,在讲轮系时可以举汽车手动变速器为例,在讲凸轮机构时可以讲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另外,教学中所用的挂图、课件、模型等也应尽量采用汽车中的零件和机构,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汽修”的氛围,而且在教学中所举例子就是后续课程中将遇到的,这也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在机械制造专业《机械基础》里,这样的例子是很少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增强了成就感,端正了学习态度,最终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汽车技术基础 篇12

关键词:汽车机械基础,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一门重要的通用技术课, 是后续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后续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使用与维护》等, 前期课程《高中物理》等。所以本课程是承上启下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如图一所示。

1 进行教改的原因

1.1 内容多并且自成一体。

如图二。课程包含了传统教学的多门课程的学科知识, 由《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静力学》、《材料力学》、《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课程组合而成。学生因刚接触专业基础课, 与以前所接触到的高中课程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本课程的教学。

1.2 课程课时少学时分散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本课程分两学期完成教学任务。第一学期是54学课, 每周4节课, 第二学期是16学课, 每周2节课, 总课时是70学课, 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 缺少实训环节。

课程教学过程中现在已经不安排实训环节, 学生对零部件、对运动过程都缺乏感性认识, 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很抽象, 不好学。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 为职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项目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项目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有目的地选定一些活动项目, 以“项目”为导向, 围绕“项目”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用具体项目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汽车专业具体知识需求设计为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轴系零部件四个大项目, 整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每个大项目根据具体要求细分为一些子项目。下面以带传动这个大项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三所示, 这个大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

项目一:制作小水车。设计目的:通过本项目的制作, 学生基本了解带传动、机器的组成、简单的受力分析、材料的选用等知识。这个项目设计的比较简单, 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完成, 通过动手做, 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又能为学生完成后续项目打下了基础。

项目二:确定汽车里V带、同步带等多根带的组合。设计目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带传动知识识, , 也也应应用用了了材材料料、、力力学学的的知知识识, , 能能力力目目标标有有所所提升。以实训中心内的实训用汽车为例, 用一根V带联系电动机和曲轴, 一根同步带联系压缩机和电动机。这部分的内容与本专业有关, 又与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实训项目相结合,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三:多系统 (一根带) , 以汽车减速器为主。设计目的:了解带传动的新产品、新工艺等内容。现代汽车由于对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使得整个发动机室结构复杂、紧凑, 一些高级轿车已经用一根多楔带完成电动机、曲轴、压缩机、张紧轮等的联接。通过简单的力学计算判定出张紧轮的合理位置, 考虑选用不同的材料所表现出的性能。要求学生采用上网等多方法多渠道进行调查, 收集资料, 分组合作完成项目所给出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新产品、新流程、新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等。

通过这三个小项目就把带传动、汽车材料、力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 项目教学内容的实施

3.1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使理论、实践有机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所以项目改革的目标是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为后面打好专业基础。侧重于对汽车零件的认知, 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理解。注重学习过程与适合岗位要求, 提高学生的角色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采用了多元化, 课堂形式灵活多样,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教学、网络、教具等教学手段, 注重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注意扩展课堂信息量, 注意联系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之采用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轻松合理的掌握本课程中基础知识, 并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图四所示。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很多通识教育强调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项目实施中都有所体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动机、职业道德等, 都被有序地的安排在项目中, 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原有课程基础上, 相关项目拓展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结合, 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项目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开阔学习者思路, 启发深度思维,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课程整体水平。

项目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方法, 在我国的部分学校也进行了试行。在我校汽车专业的《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等课程已经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推广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流发展趋势, 在高校教育中引进并推广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旭星.汽车机械基础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版.

[2]魏良模, 王跃进.高职汽车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初探 (J) .职业技术教育报, 2010年第5期.

上一篇:免疫相关性肠病下一篇:中国医药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