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上市公司(通用12篇)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1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初成果往往体现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和企业专利资产的增加,进而通过专利的实施和专利资产的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增加企业利润。本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以我国医药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利润、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专利对企业利润增加存在相关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果。
关键词:企业专利,专利资产,企业利润,知识产权管理,科技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加快,世界经济已经由工业时代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含量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企业的发展也已经由以资本为核心向以技术、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专利资产,尤其是体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源泉。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申请专利、实施专利、乃至开展专利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谋求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企业经营相关的诸如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来自非主营业务的其他利润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诸如外部环境、管理者、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信息系统等等。但企业专利资产在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那些需要高额研究和开发投入,并不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
目前从经济数据上看,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初成果往往体现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和企业专利资产的增加,进而通过专利的实施和专利资产的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利润、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
1 企业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1.1 研究背景与假设
从已有文献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专利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已经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Griliehes通过对美国340家公司在1970—1980年期间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Austin对美国的20家生物技术公司的专利进行质量加权后,分析专利与公司市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授权专利数量对市场价值具有正相影响,关键专利对市场价值具有更强的影响(2);Holge Ernst充分考虑专利变量对业绩变量的滞后影响,通过对德国工具制造业50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当年专利申请量与滞后2到3年的公司业绩增长成正相关关系(3)。
国外学者大都采取了专利申请量这一指标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专利申请量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可以从各国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数据查询系统中得到精确的专利申请数据;另一方面,专利申请量数据是专利转化为专利资产的最原始反映,利用其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避免其他替代指标可能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经营利润的关系。基于此,论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为:
H1: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后续利润呈显著正相关。
1.2 研究模型与数据来源
(1)研究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1,本文借用Ernst对德国工具制造业50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性分析所采取的方法,考虑到Ernst在研究中假定专利申请量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最大有4年的滞后效应,使用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其中,i表示公司,t=1,2,……,T,表示年度;n=0,1,2,3,4;OPINCit表示i公司t年年末的利润总额;PATENTit-n表示i公司在t-n年度专利申请量,当n=0,1,2,3,4时,分别表示i公司在当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ASSETit是i公司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制企业规模对利润的影响;β为常数项,εit为残差项。为避免企业经济规模的影响,笔者在取OPINCit的值时,让其除以t年初的总资产。
(2)数据来源
考虑到不同的行业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业创新的程度以及专利资产的拥有量,同时各行业之间的专利资产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可能也存在较大差异,故笔者在选取样本时排除了行业因素的影响,仅对一个有很大相似性的行业公司进行研究。
根据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4)显示,九大行业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93%,医药制造业为1.74%,位居第二。考虑到医药制造行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专利技术对医药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笔者选取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业作为样本研究范围,并以t=2010年为基期,以2006—2010年为研究区间,因此初始样本共包括沪深上市公司医药制造行业的150家企业。
对样本进行筛选过程中,考虑到上市公司数据的易获取性,笔者只保留了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样本,剔除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已经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公司以及样本数据不全的公司,剔除了在2006—2010年期间未申请专利的公司,最终确定有效样本为74家企业。
本文样本中公司各年度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均手工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http://www.pss-system.gov.cn/sipopublicsearch/portal/index AC.do),其他相关财务数据则来自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和最股网(http://www.stockest.cn)。
1.3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相关性的模型中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以2010年为基期,可以看出从2006—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总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这样的情况令人堪忧。统计中我们发现,医药制造业行业各个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很不均衡,有的企业专利多(如600849上海医药468件专利),有的企业专利量很少,相差高达几百件。
(2)专利申请量与营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图1是对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都与当年的营业利润正相关,而且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与当年的营业利润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且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与之相关系数最大。这说明,专利申请量对利润的影响确实有滞后的效果,而且滞后时效在2—4年之间。
(3)专利申请量与营业利润回归分析
图2显示了对专利申请量与企业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该模型的拟合优度(Adj R-Sq)值为0.5371,表明模型中的专利变量基本解释了营业利润变异的主要部分,57.52%的R-Square值保证了该模型的质量。
从回归系数来看,专利申请量对滞后4年的主营业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最高(0.39468),因此与其他专利变量相比,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对当年的营业利润有更强的影响。而的系数虽大,但是其显著性不明显,因而和其他年份的专利申请量一样,对当年的营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总之,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和回归结果基本上验证了之前所做的假设,即专利申请量对企业后续的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且滞后期为4年,与Holger Ernst 2001年的研究结果相吻合(5)。
2 上市公司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2.1 研究背景与假设
如果说专利申请量可以看作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标的话,那么企业的专利资产可以看作企业的创新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标志。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世纪,无形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受到学者的关注,而专利资产作为无形资产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不仅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而且能够创造出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而法律对于专利的保护也无形中为拥有这些专利资产的企业筑起了进入壁垒,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垄断地位。基于此,笔者有以下两方面假设:
H2:专利资产与企业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发挥效果;
H3:专利资产比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利润的增加的影响力更大。
2.2 研究模型与数据来源
(1)研究模型
参照Aboody等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时所采用的方法(6),还有薛云奎、王志台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所采用的方法(7),借用王化成、卢闯、李春玲对无形资产增量与企业未来业绩增量影响的实证方法(8),本文拟使用王化成等提出的研究模型,即使用模型a来检验专利资产对当年企业营业利润的作用,用模型b来检验当年的专利资产对随后1—3年企业利润的贡献(考虑到最股网中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只能获取最近三年的经济数据)。
模型a:
模型b:
其中,t表示年度;i表示公司;n=1,2,3;OPNICit为i公司t年年末的营业利润;PATENT为t年末的专利资产;OINTAN表示除专利资产之外的其他无形资产;MB为净资产倍率,以t年末的股票收盘价与每股净资产值比表示,控制企业的风险和成长性的潜在影响;ASSET表示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制企业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a0为常数项;εit为残差项。
由于专利资产与专利申请数量一样,对企业利润的获得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一定时间的滞后,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笔者只考虑了1—3年的滞后期。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2)数据选取
笔者依然将样本空间限定在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150个上市公司,同时,以2007年为基期,把2006—2010年作为考察样本营业利润的时间范围。参照专利数量与营业利润分析样本的筛选标准,笔者对发行B股的公司和已经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公司进行了剔除。但就目前而言,获取专利资产价值的可行途径只能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医药制造行业公司并未披露专利资产的价值,因而本文最终确定的有效样本(披露公司专利资产的上市公司)只有27个。
本研究的专利资产数据手工取自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和最股网(http://www.stockest.cn)公开披露的样本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附注中的无形资产明细信息,其他的相关财务数据均取自于各公司年报。
2.3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发现27个样本中各个公司的专利资产价值相差十分悬殊,说明不同公司对专利战略的重视程度大相径庭。同时,专利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重较低,而且只有30%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了专利资产的价值。笔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专利资产的价值不容易确认和计量,或者企业出于对专利的保密和保护的考虑而不愿公开其专利资产。表3即为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图3是对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年专利资产的增量与当年及随后两年的营业利润增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与随后第三年的营业利润增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外,当年其他无形资产的增量与当年和随后三年的营业利润都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无形资产中只有专利资产对营业利润有影响,而其他无形资产则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不大。
从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假设3初步得到了验证,假设2中只验证了专利资产与企业3年之后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有一定的滞后效果。
(3)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的回归分析
图4—图7分别是当年专利资产与当年企业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二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和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三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
如表4所示,从拟合优度(Adj R-Sq)检验来看,只有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三年的营业利润回归结果让人满意,其他各模型拟合度均偏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未令人满意,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但是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回归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也就是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的营业利润不显著相关,专利资产只与随后第三年营业利润在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因此,专利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有滞后的效果,而且滞后期为3年,回归效果与上述相关性分析效果相吻和。
此外,如果不考虑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当年专利资产与当年、随后第一年、随后第二年、随后第三年的回归系数呈递增趋势,勉强验证了假设2,即专利资产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步发挥效果。
3 结语
无论从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还是从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上来看,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资产与企业的营业利润存在相关关系,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以及专利战略管理对企业后续的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但其专利作用的发挥存在着至少3—4年的滞后期。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对企业利润有着明显的影响。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3年之后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有一定的滞后效果。
以上分析结果提示我们,企业专利战略管理、企业的专利申请与实施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我国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资源投入,推进专利战略的实施,并耐心等待专利战略实施效果的显现。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2
今年医药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将是中性偏好。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政策调控力度将会减弱,药价趋于平稳,医药行业的冬天有望过去。××年医药行业会平稳增长,整体业绩会好于××年。同时,××年的医药经济将表现出以下特点:医药企业的两极分化将日益加剧,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并且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强的企业将会在××年继续保持高成长,重组并购继续进行;零售终端和医院用药更加活跃;医药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产品结构转型快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中药企业两极分化严重
中药产业在整个医药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扩大,销售利润逐年增加,但占整个医药工业利润的比重增加不明显。
在我国目前的家中药生产企业中,整体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影响了整个中药企业销售利润的提升。预计两极分化将会继续,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增加。
从药品价格指数变化看,西药的价格指数和中药的价格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中药并没有出现负增长,而西药在年以后就出现了负增长。从药品价格的稳定性上来讲,中药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明显超过了西药产品,中药受药品降价的影响比较小。
××年中药类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仍然向好,中药类上市公司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增长。继续看好规模逐渐扩大的品牌中药生产企业,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
带金销售模式将遭挑战
我国从医院到零售药店对制剂药的需求将会保持旺盛的增长,这种状况未来年内不会改变,并且进口药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为我国的制剂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国家调控政策对制剂药的利润大幅压缩,本该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转嫁到制剂药企业,这为该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制剂药企业既往的销售模式将在××年遇到挑战,遵循固有的传统带金销售,即药品销售中的回扣,会由于政策的严厉和舆论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年制剂药企业的投资热点在于新药品的推出。制剂药的灵魂是创新,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保健品企业期待走向成熟
保健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保健品市场运作的逐渐规范,产品质量的提升,预计保健品行业的利润水平会在××年得到提高。当前美国股市对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许国内也应该改变既往的估值方式,对保健品行业给予更高的关注,预计保健品行业的投资价值将会在××年得到挖掘。
“白马股”值得关注
总体上,对医药行业各个子行业的评价是:看好以品牌中药企业为首的中药生产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有投资机会;对制剂药生产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给予中性的评价,但研发实力强大的制剂药和特色原料药企业将会有投资机会。业内继续看好恒瑞医药、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和华海药业等,它们将继续分享医药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医药行业的白马股,值得长期投资。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3
摘 要:
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角度,分析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年度专利获批数量、专利拥有数量四个方面的状况。了解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医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0602
2012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医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医药企业需要转变固有的发展观念,培育自主创新的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掌握科学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学者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尚未达成一致。崔静(2007)将企业创新能力分为技術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类进行综合研究。邹林全(2008)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技术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七个方面的指标。陈力田(2012)创新过程是一个知识的搜寻、选择、获取、内化、集成、原创、应用的过程。本文从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角度,选取文献中常用的评价指标研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数量、专利数量对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1 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产业。医药技术创新活动周期漫长,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这是保证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1.1 研发经费投入现状
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经费金额最大值为535百万元。2010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经费平均研发投入经费为13.47百万元,2014年已经达到46.58百万元,相当于2010年的3.5倍。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2010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81%,在2011年时显著增大,为5.55%,2012-2014年这一数字都在4%左右。通过图1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金额逐年增长,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波动,在2011年处最大,之后相对平稳。可见,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地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然较低,目前在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医药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5%-20%。此外,表1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之间的研发投入经费也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1.2 研发人员投入现状
由图2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投入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38名增加到2014年的527名。同时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也是显著增加,2010年的研发人员强度为13.83%,而2014年研发人员强度则为19.10%。由此可见医药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研发人员的投入。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的医药研发人员的比重在30%左右,我国上市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仍然相对较低。
2 创新产出现状
2.1 年度专利获批数量
图3显示了2010年-2014年各年份内医药上市公司专利的批准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发明专利的批准数量显著减少,2014年医药上市公司获批的发明专利仅有26个,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的上下波动较大,而外观设计专利的数量波动较小。
图3 2010年-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专利获批数量
2.2 专利拥有数量
医药产业对专利依赖程度很大,企业常通过获取专利保护来提升竞争能力,获得巨额收益,因此专利策略是医药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分析医药上市公司当前专利状况,就可了解当前创新产出状况。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专利拥有数量共计7368件,其中发明专利3079件,约占总量的42%,实用新型专利1265件,约占总量的17%,外观设计专利3024件,约占总量的41%。见图4。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是外观设计专利,这些外观设计专利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创造性,不能代表真正意思上的技术进步。
图4 2014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拥有专利类型分布
3 建议和对策
通过从上述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企业不断地增加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但是,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仍然没有摆脱投入少,技术低的局面,即研发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少,专利成果技术含量低。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3.1 企业层面的建议
3.1.1 树立自主创新意识,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当前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立足,就要突破生产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或者仿制药的窘境。企业首先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私募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3.1.2 实施人才储备战略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医药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企业应该建立长期的人才储备计划,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体制和激励制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制定培养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不仅要注重研发技术型人才的培育还应该注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活动是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高级管理人才进行协调和配置企业资源。
3.1.3 优化技术创新模式
企业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不能仅仅依靠内部的研发力量,要努力寻求外部资源,进行战略合作,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吸收再创造,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政府层面的建议
3.2.1 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传统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并完善关于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对风险投资的医药创新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此外,由于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大,风险高,一旦失败将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可鼓励保险公司进入风险投资,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投资资金主体,不仅有利企业的融资,也有利风险的分摊。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不仅涉及前期的研发投入还关系到后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引入也将推动技术成功商业化,从而创造丰厚的利润。
3.2.2 加大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当前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设立了不少关于技术创新的奖项,然而这些补助资金只能缓解企业的一时之需,对于周期漫长的技术创新活动犹如杯水车薪。政府的补助政策应该主要用来扶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对于这些企业要重点培养,增加政府补助资金,而对于非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应该通过市场力量筹集资金。除了直接的资金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金融、财政等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政府不但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还有注重人才的吸引,通过制定人才战略计划吸引高技术人才。
3.2.3 建立完善创新合作平台
国家一直鼓励“官、产、学、研”之间紧密合作,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创新合作平台有两种,一种是依靠产业集聚,同一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促进技术交流。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都积极将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政府部门提供行政服务和实施政策支持,创造更便利的环境。另一种创新合作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现代化、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向各个主体提供从政策咨询到技术研发支持再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方位服务的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崔静.企业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2]邹林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8,(08):184186.
[3]陳力田,赵晓庆,魏致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154160.
[4]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2022,49.
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篇4
1评价指标的选取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内容主要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常用的考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率。考察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利润率、非经常性损益比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考察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考察成长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本文就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资产管理能力, 成长能力四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具体的财务指标为:
(1)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公司偿付债务的能力, 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公司债权人、投资者、原材料供应单位等公司利益相关者通常都非常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选用流动比率 (X1) 、资产负债率 (X2) 两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表示上市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资产负债率又称财务杠杆系数,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总资产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重, 以及上市公司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2)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 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衡量公司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 (X3) 、每股收益 (X4) 和总资产利润率 (X5)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该指标通用性强, 适用范围广, 不受类局限;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盈利水平;总资产利润率表示上市公司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 是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3)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及利用资金的能力。通常来说, 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 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选用总资产周转率 (X6) 、存货周转率 (X7) 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X8)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率。资产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指标值的高低;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占用水平和销售实现的快慢;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 即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4) 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指标是对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通过成长能力指标的分析, 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公司的变化趋势, 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预测。
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X9)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长率 (X10) ,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一年净利润) /上一年净利润
2实证分析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9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的上述财务比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KMO检验为0.672>0.5, Bartlett检验等于0是显著的, 适于做因子分析。表1给出了因子特征值与贡献率。
依据表1中的实证结果显示, 第一列是各个因子的序号。第二列表示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第三列表示各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也就是各因子特征值占特征值总和的百分比;第四列表示自上至下各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的累积百分比。五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1.670%>90.000%, 即用五个因子代替原有的10个财务比率指标。为了对这五个因子进行解释, 就需要得到10个原始财务比率指标对这五个因子的旋转后因子载荷。可以看到这些因子正是显示公司财务绩效的的显著征兆,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利润率三个指标都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第二个因子由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决定, 总资产周转率由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计算得出,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第三个因子即由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决定, 从流动比率就可以知道这个指标直接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则体现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其为负数可能是源于该指标必须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才会有利于上市公司利润水平的增长, 该指标过低时, 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 上市公司不能享受到负债经营的益处。反之, 当该指标过高时, 则会削弱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同时, 过高的利息支出也会加重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 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第四个因子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决定,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 而这恰恰是上市公司偿还短期负债的主要源泉。第五个因子主要由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决定, 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企业的成长最终还是需要销售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为支持。因此, 该因子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得出因子1得分函数 (F1) , 因子2得分函数 (F2) , 因子3得分函数 (F3) 和因子4得分函数 (F4) , 因子4得分函数 (F5) 。
F1=-0.034X1+0.055X2-0.344X3+0.009X4+0.112X5-0.058X6-0.356X7-0.118X8+0.339X9+0.221X10
F2=0.311X1+0.235X2-0.126X3-0.2675X4+0.713X5+0.389X6+0.725X7-0.366X8+0.557X9+0.399X10
F3=0.688X1-0.910X2-0.256X3+0.006X4-0.057X5-0.225X6+0.289X8+0.753X9-0.567X10
F4=-0.630X1-0.218X2-0.103X3+0.189X4+0.137X5-0.531X6-0.812X7+0.901X8-0.683X9+0.368X10
F5=0.912X1+0.226X2-0.809X3+0.121X4+0.634X5-0.344X6+0.127X7+0.988X8-0536X9+0.255X10
依据表2中各个因子的贡献率就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0.3631F1+0.2355F2+0.13F3+0.1081F4+0.8001F5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因子, 它们分别是偿债能力因子, 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等因子。
3结果分析及建议
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分。表4给出了处于前四名和后四名的公司。
在此, 需要指出的是, 因子评分的计算是以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水平为基础的, 因子评分的负值并不表示该公司的经营效益呈现负数, 只是由于其经营效益低于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 则其因子评分就为负值。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医药类剔除ST公司后的90家上市公司所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明确了该类类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因子即资产管理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偿债能力因子。由此, 提出以下建议:医药上市公司需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并要从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及其变动来评价其资产管理能力。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 实施高效的内部管理, 回避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提高运营效率拓展公司的生存空间。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上, 真实、完整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直接决定绩效评价的效果。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不令人满意, 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 影响了财务危机预警的质量。因此, 上市公司财务基础工作的强化, 财务信息质量的保证是提高财务绩效评价效率的必要条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沪深股市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 为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财务绩效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逢谷.上市公司综合评价[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孔来.综合评价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打造医药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篇5
在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50强榜单上,大象终究还是大象,重组完毕的上海医药以38.4的分值(注:理想分值为100分)位列头筹,复星医药以31.6的分值紧追其后,健康元以30.5的分值位居第三,红日药业以27.8的分值排名第四,第五名双鹭药业分值为24.6。 该榜单显示,上海医药的四维分项评价指标中,规模指标以100的分值独占鳌头。从规模指标分值的4项因子来看,上海医药的年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人数与市值在医药类上市公司中都达到了最高值,这也是它可以位列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排行榜冠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红日药业和双鹭药业的规模指标分值仅为2.5与2.4,却能跻身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榜单前五行列,这恰恰得益于其在其他分项指标上的突出优势:去年成功登陆创业板的红日药业凭借效益指标分值32.6、成长性指标分值11.5、创新力指标分值17.4的优势跻身第四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主导产品包括血必净注射液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二者均为全国独家产品,20两者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5.8%和13.6%,毛利率分别为82.04%和91.76%,保持在高位,在分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各自所在细分市场潜力较大,成长迅速。红日药业两大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正是红日药业效益高的最重要的砝码。而双鹭药业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力指标分值高达100。
很明显,这样的企业上榜理由就是其核心竞争力非常突出。
对于成长中的众多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及融资环境,特别是已经上市的100多家医药生物企业,没有在50强内,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还有多大的差距?以及准备上市的众多行业同道,是否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就如何更好的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和效益,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开一些思考。
那么,医药企业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到底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我国医药生物企业往往把专利、品牌和技术,算作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把质量、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等算作核心竞争力,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凡是能够让客户取得满意的行为和方法都是核心竞争力,
其实,核心竞争力就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
因此,构成医药生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上分为三大要素。
一、 创新前瞻能力
从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50强来看,尽管双鹭药业的规模指标分值仅有2.4,但其创新力指标却力压群雄,以100的分值位列50强榜首。来,双鹭药业研究开发并投放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只一类新药和8只二类新药。同时,尚有近20只独立承担的一、二类新药正处于实验室到临床试验等不同研究开发或申报生产阶段,未来两年,公司将有数十只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先后四次作为企业独立申请并获国家"863"计划基金资助,两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创新基金资助。2009年,双鹭药业的芙蓉杏灵滴丸、环孢素软胶囊和一类新药阿德福韦酯3只品种获得生产批件。
同样,在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50强中,天士力作为创新力分值最高的中成药企业也应值得关注。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天士力正依靠独具特色的“现代中药”的发展之路,通过自研、合作和转让的方式,开发出了以滴丸和粉针为主要剂型的现代中药产品体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部分中药企业还处于传统中药时期,天士力就预见到中药产业要想获得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认可,需要实现中药现代化。于是,天士力在现代中药生产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现代中药的概念,在国内还没有药材种植标准的情况下,就参照欧洲植物药种植管理规范,建立起GAP标准的药材基地,确保药材高品质、无污染,有效成分含量高,达到集约化、规范化的药材种植生产。天士力的陕西商洛丹参基地于第一家通过国家GAP认证。在世界上还没有与中药提取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下,天士力率先提出建立现代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标准,在中药材有效成分萃取、浓缩、干燥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控制流程和控制标准,并解决毒性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纯化处理问题。GEP的提出使过去单纯为制剂配属的提取车间成为一个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非洲医药期待中国元素 篇6
非洲医药工业落后,进口需求旺盛
非洲地区人口众多,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2%,但每年的药品消费只有100多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球的1/100。正是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费用低、卫生条件差等原因,非洲一直受到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困扰。艾滋病、肺结核、疟疾成为非洲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有统计数据表明,非洲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超过2600万,每年新发240万结核病例,因结核死亡的人数达54万,全球疟疾病例中90%位于非洲,每年用于疟疾的支出超过100亿美元。
此外,该地区也是HIV、寄生虫病等高发区,同时由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孕产期疾病与营养疾病,脊髓灰质炎和生殖健康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非洲致死率最高的疾病。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不足导致非洲本土医药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所能生产品种有限,进口依存度高。
据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37%的国家拥有自己的医药制造业,但除南非外,多数只能生产少数制剂产品。其中,有25个国家仅能从事成药包装与贴标签等简单生产,本土生产药品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0%~30%,且只限于不复杂而量大的基本药物,如基础止痛药、简单的抗生素、抗疟药物和维生素等,医疗用品与设备则90%以上依赖进口。
而在整个东非地区,仅有34家制药企业,只有1家通过了WHO的PQ认证,多数制药企业依旧是手工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极少数企业采用了现代化的自动生产线,且生产剂型以片剂、胶囊和液体制剂为主,仅有4家企业可以生产简单的注射剂产品。由于医疗卫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该地区75%的药品和95%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印度、中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是其主要的进口来源地。
医改巨大蛋糕,鼓励制药业发展
非洲国家正在通过联合自强的“合力”作用,努力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宏伟蓝图,争取在2015~2016年之间实现涵盖全非的自由贸易区。当前,以南非为首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尼日利亚为首的西非共同体和肯尼亚为首的东非共同体,都将医疗保健改革和制药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行业,以提升地区竞争力。
南非作为非洲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最高的国家,仅有15%的公民拥有医疗保险,加上私营医疗收费昂贵,公立医院外彻夜排队看病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让全民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福利,南非于2010年9月正式提出建立全民健康保险系统NHI,并于2012年3月开始在全国最落后地区的10个试点尝试进行惠及全民的医疗改革。
南非卫生部长Aaron Motsoaledi和财政部长高德翰表示,政府计划通过国库财政、捐款和其他集资渠道完成全民健康保险的资金筹备,并计划将这些资金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私营医院的升级。该计划倡导的医疗消费模式及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将使医疗需求远远大于医疗资源的供给。而南非本土制药业9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医疗改革鼓励仿制药使用、降低用药成本等都为我国制药业带来了机遇。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的药品市场,对非洲各国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该国2005年6月开始实施国家医疗保险规划(简称NHIS规划),目的是建立以健康维护组织(HMO)负责医疗保健分配的模式,最终实现全民医保。截至目前,已有7000个医疗保健中心、1524家药房、32家HMO、15家银行、5家保险公司和3家保险经纪人加入了NHIS规划。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利亚药监局(NAFDAC)也已经开始了药品分销中心系统(ZDDCs)计划,通过在六个政治区域建立ZDDCs,设立药品批发店并配备药师的方式,确保药品安全和质量,加强对药品供应链的控制。同时,以加强对进口药品核查,征收高昂注册费用,在公共采购中优先选择本土生产药品的方式鼓励国内制药业发展。尽管如此,在2010年NAFDA颁发的1870个药品注册批号中,我国医药企业依旧取得了347个。
东非共同体作为东非五国的联盟,于2011年制订了 “东非共同体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规划(2012~2016)”,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质量有保证的基本药物,包括治疗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疟疾、肺结核和热带病(NTDs)等多种严重传染病的药物,以及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药物。
当前,肯尼亚已经设定了制药业对GDP的贡献每年增长10%,乌干达和卢旺达每年增长25%和26.5%的目标。东非地区的药品销售渠道以公共采购为主,私营渠道相对混乱,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半自治的政府机构负责统一采购药品、诊疗用品、医疗设备与仪器等,并配送到公立医院,如肯尼亚药品供应局(KEMSA)和坦桑尼亚的药品储备部(MSD)。以肯尼亚为例,KEMSA每年约有3亿美元的公共卫生预算,而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为5亿美元,处方药占68.7%左右,肯尼亚本土生产商仅能满足当地30%的市场需求,70%药品依靠进口,而原料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非医药合作风生水起
中非医药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8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85亿美元,非洲已成我国医药产品贸易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是中国医药企业重点关注和努力开拓的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监管趋严且市场萎缩,中非医药领域双边往来日益深入,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1~4月,中非医药贸易额为7.1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5.55%,高于同期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整体增速约3个百分点,中非医药贸易已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nlc202309012325
2012年,我国对非出口2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1%,比2001年增长了11倍。2013年前4个月,我国对非出口额更是高达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非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幅第二大的地区市场。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加纳、安哥拉和肯尼亚是我国对非前六大医药市场,占对非医药出口总额的63%,且前4个月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的增长。除此之外,1~4月,我国对苏丹、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多哥和几内亚等几大市场的医药出口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增幅高达34%以上,出口产品主要为青蒿素药品、抗生素类药品和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已经成为我国本土医药企业制剂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制剂出口总额的13.92%,其中尼日利亚和民主刚果为最主要的出口地区。此外,随着注射器、纱布、绷带及一些医院诊断设备对非出口和援助的增加,医疗器械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对非出口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占我国医药对非出口总额的45%左右。
开拓非洲医药市场勿急躁
从新一届领导人率先访问坦桑尼亚和南非,到5月初“第四届中非卫生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博茨瓦纳的成功召开,中非医药界精英、WHO、全球基金等国际组织齐聚一堂,探讨中非医药合作的新模式,无不彰显非洲机遇的存在。正如博茨瓦纳卫生部部长席克古辛所描述的,希望中国医药企业能够帮助非洲人民解决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一系列困扰非洲的问题,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相关监管机构,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当地市场。
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处于跨越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刻,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优秀企业快速成长,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愿望日趋强烈。非洲作为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医药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对中国质优价廉药品需求旺盛,已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特别是西药制剂和医疗器械企业重点开拓和关注的市场。一些优秀的医药企业,如浙江医保、天士力、华方科泰、桂林南药、昆明制药、石药中诺、国药国际等都已在非洲小负盛名,或进入国家采购体系,或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树立了产品品牌,或设立了分公司。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非洲国家政治局势和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50多个国家自然禀赋、经济发展进程、产业结构和外贸政策不尽相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较差,市场不成熟,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完善,都会给我医药企业带来风险。同时,由于中非距离远,运输周期长,成本高,信息渠道不通畅,沟通不便利,对市场了解不深入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都加剧了我国医药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风险。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慎重一点未必会损失时间、机会,却可避开不必要的风险。这一点,在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都得到了证实。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在进入非洲前,必须先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增进对目的国的市场需求、技术法规、注册程序及税收金融政策的了解,先做贸易,再进行投资。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行业和国际组织的力量,增进对当地市场环境的了解;提高警惕,加大对合作伙伴资质的审核;增强企业责任,规避市场风险,严防个别媒体抓住机会,恶意丑化中国医药形象,遏制中国企业在非经济活动情况的发生。
(作者单位: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7
医疗药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在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角色的行业来说, 了解其市场运行情况, 对其财务状况进行详实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 我国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发展迅速”、“大而不强”和“整体素质差, 创新能力弱”。具体而言, 我国医药行业一方面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发展很快, 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 连续十几年都是两位数增长, 但是盈利能力十分微弱;一方面在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企业数量多, 整体规模小, 面临着不合理、经营方式落后等的问题。但问题的反方向便是解决问题, 既然角色重要且问题突出, 那么发展的潜力还是巨大的。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对该行业的成长性进行深入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分析出当前医药行业市场各个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状况, 并做出合理评价及总结。
二、指标选取
为能准确全面反映出各家垃圾发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选取了能综合绩效评价的11个财务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 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 使因子具有一定的命名解释性的多元统计方法。
(一) 数据检验。
根据SPSS检验结果显示, Bartlet检验的Sig值为0.00, 小于显著水平0.05, 即拒绝原假设, 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 同时, KMO值为0.81, 接近1.0, 说明选取的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 提取因子。
对11个财务指标的初始值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最终选取了3个公共因子, 得出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206%, 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 因此提取三个因子便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释。
(三) 因子命名。
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 指标经过旋转后各指标都只在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 在其余的公共因子上载荷都较小, 实现了对公因子更好解释。由旋转后的公共因子载荷矩阵, 可将各公共因子命名如下:
F1盈利因子: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
F1偿还因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F3成长因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四) 因子得分。
设公司总得分为F, 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最终得到各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
(五) 探讨与分析。
根据各公司的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就可以对各公司业绩
进行排名、评价, 从而得到以下结论:
1.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总体绩效不稳定。
以“0”为基准分, 在选取的15家医药企业上市公司中, 仅有6家因子总得分大于0, 9家因子总得分小于0。这说明了主要原因:一是竞争激烈, 医药行业如履薄冰;二是国家政策连续多年打压国内药品价格;三是药用原辅料价格暴涨;四是人力成本、工资、保险等大幅增加;五是绝大多数国产药品是仿制药、同质化严重, 附加值低;六是第一次GMP和GSP认证10余年, 还没有缓过神来, 紧接着GMP和MSP升级版认证皆准而来, 并且确定了最后时间大限。上述这些原因很明显就造成了医药行业总体绩效不稳定的主原因。但是, 随着新医药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推动, 该行业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2. 属于中药类药材的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较高效益源
于被认定为国家新药研究产业化示范企业, 一方面享受国家新药大平台的一切优惠待遇、另一方面享受省财政对新药大平台的匹配支持等培育措施。其盈利因子得分最高, 因子总得分也拔得头筹。
3. 因子总得分在0以下的, 像普洛药业、中牧股份等, 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
一方面可能是技术和政策的支持的规模效应不大、资金不充足;另一方面可能是制药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现象越来越突出, 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未来前景仍是明朗的。
4. 医药行业与其他各行业相比, 尽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还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虽然我们和2013年度, 甚至和上两个年度相比, 增长幅度在下降。但是我们总体还是增长的。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还是表现较好的行业之一。今后还有两个方面的动力, 一方面是新医改中政府的巨大资金投入带来了医药产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 外资大量投入也将影响医药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我国医药行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发展很快, 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 但是盈利能力十分微弱。但反过来说, 医药行业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其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本文选取了同仁堂、中国医药等15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采用12个财务指标对上述公司进行因子分析, 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医药行业的市场运行情况, 对医药行业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财务指标,因子分析,因子得分,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8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现行法律、 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其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以可利用的会计手段或构建真实交易为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控,目的是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归纳为: 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以及行业监管动机。 我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满足债务契约动机,为获得融资,最大程度地降低贷款提供者对所提供贷款的使用要求,企业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 (2)筹集资本的动因,如为IPO、增发股票、 配股等,满足证券市场监管要求,会利用盈余管理修饰财务报表,以获得高的股票定价,尽可能多的筹集资金。 (3)满足监管需求。 (4)通过调节会计利润达到偷漏税目的。 (5)管理者自身利益动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管理者很可能为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即企业管理层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方法和政策的选择,调节控制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行为;二是真实盈余管理,即管理层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企业相关活动发生的时点,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行为。具体来说主要有:变更会计政策、应计项目管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改变交易时间、创造特殊交易(如关联交易或资产重组)等。
二、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一)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研究
本文对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进行实证研究时, 以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极限定律,若研究样本是相互独立,则其分布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计算、分组,得到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统计表(见表1)。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医药上市公司 2011-2013 年的 财务报表,下同;表 1 是经计算处理后的结果
根据表1, 利用Origin画图工具, 画出净资产收益率ROE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分布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直方图呈平滑的钟型曲线, 由下页图1、图2、 图3可以看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35%—35%区间上有多处断层出现,并没有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沪深两市主板上的医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平均在10%左右,整体盈利状况较好,三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大多数集中在0%—25%之间,2011年到2013年,在[25%,30%]区间上医药上市公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另外,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从区间[-5%,0]到[0,5%]有明显的凸起,并且在[5%,10%]区间上的医药上市公司较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两个解释:一是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 证券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等等。 若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 公司披露的财报或者经审计的财报仍然存在相关被退市风险警示问题的, 交易所会实行暂停上市的管制。 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在区间[-5%,0] 到[0,5%]有明显的凸起,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ROE保持在0% 以上,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为避免ST或 *ST而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或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6%。 从三个直方图可以看出,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5%—10%区间的数量最多,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为达到证监会的增发股票资格标准或者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标准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医药上市公司配股权动机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医药上市公司存在为达到证监会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本文根据医药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直方图,按净资产收益率,把研究样本分为三组: 0%—5%,6%—12%和12%以上,并把净资产收益率在0%— 5%和12%以上的两组公司作为对比样本,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在6%—12%的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
研究盈余管理时,结合大多学者采用的总应计利润模型,必须确定操控性应计利润, 而确定操控性应计利润又必须确定应计利润的总额 (操控性应计利润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和),因而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参数检验法, 以总应计利润法中的Jones模型为基础,借鉴陆建桥(1999),陈小悦、肖星等(2000)的研究模型, 并依据医药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加入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这一解释变量作为本研究的实证模型。
变量解释:TAt是医药上市公司在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 (等于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 );At-1为公司在t-1年的总资产;△REVt为公司在第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PPEt为公司在第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IAt为公司在第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原值;YB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0%—5%之间时取值为1,否则为0;LJ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 —12%之间时取值为1,否则为0;JY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2%时取值为1,否则为0;α、β1、β2、β3、 β4、β5、β6分别通过模型线性回归得出;ε 为残差项。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2回归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 在2011—2013年三年内,F值分别为8.414、3.722、211.356,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证明了本研究所使用模型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定较好;对于R2值,绝大多数学者运用琼斯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时,都显示在部分年份R2较小;表2中R2值在2011年和2012年时比较小, 主要原因在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构成均比较复杂,另外,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样本量大于30时,拟合优度R2值可以较低。
注:表 2 是经计算处理导入 SPSS 软件分析后的输出结果;该回归分析的 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0.05,t 值可反映解释变量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回归结果来看,2011年至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 △REVt的系数均为正,且在2012年和2013年该解释变量的t检验结果均显著,符合经济学意义。 解释变量固定资产原值PPEt、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原值IAt的系数均为负,同时两个解释变量的t检验结果均显著,符合经济学意义。 通过查看T分布表,虚拟变量YB和JY(即净资产收益率在0—5%区间和大于12%区间)在2012年和2013年的t值并未通过t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不显著的。 而虚拟变量LJ(即净资产收益率在6%—12%的公司)在2011—2013年间的t值分别为-3.378、-2.123、-1.988,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有力地证明了医药上市公司存在为达到证监会对净资产收益率6%的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9
关键词: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对策
偿债能力,是指公司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该能力的强或弱关系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公司的偿债能力如何,不但公司本身很重视,各方利益相关者也十分关心。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成分,因此,对其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文章主要选取了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合医药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管理实践经验,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一些优化对策。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公司的支付能力,通过利用公司的流动资产变现来归还短期的到期债务。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用于衡量公司在短期债务需归还时点上,可以变现来归还债务的实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为最佳。
根据表1由新浪财经统计而来的数据可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流动比率最大的为3.8443,最低为0.9389。2014年最大为5.0599,最低为0.7807。2015年最大为2.2569,最小为0.5531。由此可看出各公司的偿债能力相差甚大。另外,通过计算得出2013年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为1.7494,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为3.44(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下同)。2014年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为2.0275,全国同行业为3.124。2015年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为1.4368,全国同行业为2.524。据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近三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且总体水平较全国偏低。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公司对资产质量管理的不重视,如大幅度的增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公司举债的不合理,使得公司的流动比率下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公司的速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间的比值,它能表明公司流动资产中可以迅速变现以归还债务的实力。相比流动比率,该指标更直观、可信。
根据表2的数据可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中,2013年速动比率最大的为3.0866,最低为0.4884。2014年最大为4.6654,最低为0.4855。2015年最大为1.6858,最小为0.1937。由此可看出各公司的偿债能力还是相差甚大。另外,通过计算得出2013年-2015年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速动比率分别为1.3035、1.5566和1.0144。而全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2015年平均速动比率分别为2.872、2.527和2.023。据此可以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速动比率总体水平较全国偏低,整体短期的偿债能力较弱。经过分析各公司的财务报表,可知一些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占比较大,这是导致速动比率较小的一项重要原因。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公司保证到期长期债务能及时归还的可靠程度。用于反映归还借款与支付借款利息能力的大小。主要选择了利息保障倍数和资产负债率。
(1)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的公司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反映公司偿还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比值越大,意味着公司支付利息费用能力越强。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2013年利息保障倍数最大的为2407.8608,最低为-5361.4865。2014年最大为3224.1503,最低为-52584.8142。2015年最大为789.7777,最小为-40277.9925。2013年-2015年各年的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216.5222、-5577.0231和-6361.2368。一般来说,公司想要维持正常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该大于1。但从上述数据可知,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数呈现越来越小的情况,并趋之为负,该情况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上表还可得,该指标呈现负数的只是少数公司,并且有两家公司只是在2015年出现了负数,该情况是由于公司不合理举债引起。总体来看,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并不是很强。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除以资产总额的比值。对于债权人而言,该指标越小,公司归还债务的实力越厉害。但该指标过低也不利于实现投资者财富最大化与公司价值。
由表4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2013年-2015年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2049%、40.7447%和45.7383%。全国同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0.937%、41.544%和40.287%。从中可看出,2013年和2015年浙江省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较全国偏低。从变化趋势分析,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另外,浙江省医药行业八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布不均匀,从其分布的状态看,主要呈现向两侧集中的状态,2013年-2015年资产负债率在40-50%的分别有2家、1家和0家。八家上市的医药公司中该值最大可达到77.6176%多,最小则在12%-15%左右,过高和过低的状态,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3.经营现金流量指标
判断一个公司偿债能力的强或弱,仅靠分析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缺乏全面性。因为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己所需的目的,可能在公布报表时带有一些主观因素,这时这些指标反映出来的就不是真实的情况了,所以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还应结合其经营现金流量的状况。现金流量指标是公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量和债务之间的体现,所以可以更加明确可靠的反映上市公司偿债的强弱能力。
(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现金的净流量除以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它能从现金流量方面体现出公司短期的偿债能力。
由上表分析可得,2013年-2015年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平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分别为31.0044%、35.6808%和14.3538%,并且三年中只有1家公司在2014年该指标超过了1。一般情况下,该比值小于1,意味着公司要采取其他资金变现的形式来偿还到期债务,公司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保障度较小。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不是十分强。
(2)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是公司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现金的净流量总额与总债务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公司承受债务的实力,可以用来评判公司中、长期偿债的能力。比值越高,表明公司承受债务的实力越强。
一般来说,公司设置的标准值为0.25。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现金债务总额比2013年最高可达0.6088,最低则为0.0546。2014年最高为1.3522,最低则为0.0033。2015年最高为0.2981,最小为-0.0067。2013年-2015年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平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分别为0.2537、0.3056和0.1188。近三年该指标的平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这一情况的发生并不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减少,而是由于负债的增加,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从中反映了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偿债能力在下降,偿债能力不强。
二、提高浙江省医药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浙江省医药行业8家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浙江省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如何提高医药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了以下对策。
1.重视提高资产的质量
首先,公司应该加强存货日常监督管理,合理安排好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库存过多会占用一定的资金,这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所以要控制原材料的库存量,减少积压情况的发生。
其次,公司应该对应收账款加强重视。在日常经营中,公司应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加快账款的回收速度,减少烂帐、坏账的产生。同时,公司也要时刻关注新老客户的信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收账制度。
最后,公司在进行各项投资时,要仔细的分析该项目的投资风险及未来收益。在购买资产时,要做到充分利用资产的生产产能和效益,避免资产的闲置。总而言之,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将各类资产的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为公司偿债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科学合理的举债
现如今资本市场举债的方式众多,每种方式都有一定的条件。不同的举债方式对公司资本的结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此,公司在举债时,应该进行合理的筹划。公司可以将各种筹款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再通过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选择最合适自己,并且风险最小的筹款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小公司的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
3.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
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该提前制定合理科学的偿债计划以保证按时偿还债务。公司可以根据相关借款合同,依次地列出各债务具体到期日、金额和利息等。结合公司实际的经营情况和资金收入,使有限的资金经过合理的计划分配后,能满足日常经营和每个债务到期点的需要。
4.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提高公司的效益是增强公司偿债能力的关键和经济基础。公司发展靠效益,只有公司的效益提高了,公司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公司要依靠科技谋求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盈利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偿债能力的关系,促使公司奔上高效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总结
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措施。不仅能让公司充分熟知自己的偿债能力是强还是弱,也能使公司利益相关者能对其权益的保障程度有一定的把握。当然,对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指标,还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分析方式。对于存在较弱偿债能力的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促使医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微,蔡伟.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分析与评价[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
[2]陈笑笑.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以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4.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10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经营绩效,数据包络分析法
引言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由于立法的严重滞后和资产评估与交易信息披露的极不规范,MBO实施过程在国内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随后,监管部门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但中小型国企可以探索管理层收购,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措施。随后,康缘药业披露其管理层收购方案得到了批复。因此,为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医药行业并购重组实践,为监管当局提供一些决策依据,本文拟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计算中长期MBO后我国医药企业总体并购绩效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论。
一、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大部分对MBO实证分析都表明,MBO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提高,可为股东创造溢价收益,而且这种收益的持续性很强。
Steven N.Kaplan和A.J.Smith (1989)通过对48家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边际利润,企业的资本支出及净经营现金流的比较,研究发现持股权对经营绩效具有激励效应。他们发现在MBO之后,公司绩效显著上升,公司绩效改进原因是持股权增进了经理人员创造财富的动机[1]。
A.J.Smith和Abbie (1990)的实证研究表明,LBO (MBO作为LBO的一种方式)后企业的边际利润大多是上升的[2]。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实施MBO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
益智(2003)对中国上市公司的MBO,从方式、定价、资金来源、财富效应以及公司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全样本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MBO并未提高公司绩效,股东财富效应也不显著,从而得出慎行上市公司MBO的结论。[3]
张卫国、纪杰和葛春辉(2004)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97年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MBO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MBO是一种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4]。
二、样本的选取和方法设计
1、样本的选取
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选择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116家上市公司,选取了1997年至2004年1所发生的管理层收购活动进行实证检验。全部样本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公告, 上市公司年报, 以及CSMAR数据库。
取样的标准是: (1) 必须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转移, 且转移给公司的高管层自然人或他们成立的公司、职工持股会。 (2) 剔出清洁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样本。 (3) 清洁期内财务数据均可得。经过挑选得到符合要求的4个样本。
2、实证方法的说明
对于上市公司长期并购绩效的研究,国外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或财务指标分析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处于转型经济背景下,市场上内幕交易和二级市场操纵严重。因此,本文不使用事件研究法。另外,传统的财务指标法选取的指标都是总量性的,而且难以给出基于单个公司的并购前后管理绩效的变化。因此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方法度量公司并购的中长期价值效应,它很好的解决了财务指标分析法的不足。
数据包络分析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m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多指标评价方法,根据一组同类决策单元 (DMU) 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判断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由于DEA评价方法可以同时对不同上市公司在不同时期的收益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具有更好的参照性和客观性。
DEA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如下:
从经济学上解释就是,如果把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资源配置上有效率的公司应该是那些以尽量少的资源产出尽量多收入的公司,而管理经营上有效率的公司则能够以最少的成本和费用得到尽量多的收入,从而利润达到最大。
3、模型指标的选取
在选择输入输出指标的时候,结合其他学者的总结归纳,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
输出指标:y1:主营业务收入;y2:利润总额
输入指标:x1:资产总计;x2:成本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各项费用)
其中,各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十财务费用。
4、数据处理方法
在研究中,本文以单个上市公司为对象,将其纵向的6个观察年份 (-2一+3) 的财务数据当成决策单元 (DMU) 。在确定了输入输出指标后,对于单个公司,用前面建立的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可以计算出该公司每年的,其中,j表示公司的年份。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并购前后每一年的效率状况。
对于每一个公司i,计算出该公司在并购前各年的平均值, 以及并购后各年 (包括并购年) 的平均值, 这样通过比较和就可以判断该公司
并购前后的总体绩效状况。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并购绩效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见表2和图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体上中国上市公司在并购事件发生前两年公司绩效出现上升趋势,在并购的前一年和并购当年出现下降,在并购后的第二、三年,并购相关上市公司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
表3是4家样本公司并购前绩效平均值和并购后绩效平均值对比,并购后绩效增加和减少的公司个数相等,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并购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无论并购前后,这4家样本公司的经营效率均很高,并购前后较为稳定。
对并购前后平均绩效平均值进行t检验,如下表4
对总体样本的并购前后的绩效平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的显著性 (双尾) 概率大于0.05,这说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并购前后各年上市公司并购总体绩效均值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绩效在并购前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四、结论
本文通过DEA方法对MBO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就总体而言并购发生前三年(含并购当年)与并购后三年公司绩效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其次,由于这4家样本公司在并购前绩效都很高,对于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从绩效的变化趋势看,在并购发生的前后一年绩效发生了下降,而并购后第二年绩效开始迅速上升,并在第三年达到最高点。因此,尽管前后三年的绩效对比没有显著性,但是并购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举措,不排除随着时间的发展,并购绩效逐年会体现出来。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对人力资本依赖性大于其他行业。人力资本在医药企业发展所占的地位,至少达到了与物力资本对等的地位。因此,在加强对实施MBO的上市公司的监管的前提上,可以继续探索医药上市公司的MBO,为MBO在中国顺利地发展,作出有意义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Kaplan, Smith.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Buyout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9, 24:217-254.
[2]J.Smith, Abbie.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The Case of Management Buyou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 :143-164.
[3]益智.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 2003, (5) :45-51.
《中国医药科学》欢迎投稿 篇11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 11-6006/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现为半月刊,每期定价20元。本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发文章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本刊网站全文上网。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组建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出任主任委员,50多位国家和省级医药卫生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及70多位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出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的顾问委员会,同时本刊还建立了由2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专家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审队伍,并聘任胡大一等近20位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兼任本刊栏目主编。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始终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的办刊方针,以“报道医药研究进展、反映医药发展动态、推广医药创新成果、普及医药适用技术、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探讨医药工作热点、服务医药科研人员、促进医药科学发展”为宗旨。本刊参照学科分类开设了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医药教育、基础医学、生物医学、药物研究、中医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医学、妇产医学、儿科医学、肿瘤医学、五官医学、神经疾病研究、临床药物应用、护理研究、检验医学、麻醉与疼痛、放射与影像、微生物与感染、卫生统计与流行病、调查研究、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科研管理、医疗管理、药事管理、护理管理、器械设备、药业论坛等近40个栏目,涵盖了医药科学门类的所有二级学科和部分三级学科。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科研、教育、医护和经营管理人员,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科研进展和业界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报道内容不仅涵盖医学、药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各个学科,还涉及医疗器械、医疗和药品管理与经营、医药政策与法规等。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自2011年1月创刊以来,建立了30余人的专职编采与经营管理团队,导入了先进的期刊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制订了系统、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编采流程,坚持以质取稿的原则,严把稿源、审稿和编校质量关,保证了杂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显示,该网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收录医药卫生类论文244万多篇,本刊所发论文的网络下载阅读量和被引用量多数表现良好,其中有2篇论文的下载阅读量排名100位内、被引用量排名200位内;另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公司联合编制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本刊总被引频次为4087、影响因子为0.739,在其收录的129种医药卫生综合期刊中,排名均在前三分之一之内。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稿件要求6000~10000字符(含空格),参考文献不低于15条。稿件请发送至本刊投稿信箱,或通过本刊网站网上投稿平台投稿。来稿中须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办公电话、手机、电子信箱,通讯作者需在名字右上角用“▲”标注。属于基金项目、科研课题赞助的论文须在首页末左下角标明基金项目和编号,并同时发送证明文件扫描件,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种请标示出来。本刊来稿必复,自收稿之日起10~15个工作日内发给作者稿件处理通知,凡投稿超过20个自然日未接到本刊任何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本刊联系。委托他人向本刊投稿的,另须注明被委托人姓名、单位、电话、手机、电子信箱及与作者关系。不得委托论文中介性质的单位或个人投稿。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 篇12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研究
一、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方法选择
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周期长等特征的生物医药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 已成为各国提高本国科技竞争及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国也已经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加以重点扶持。但从实际情况看, 我国生物医药业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就各生物医药企业自身来看, 其生存和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笔者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就是缺乏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事实上,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显示,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加以反映。因此, 我们期冀通过本研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状况建立起相应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并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以达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制定相关对策, 从而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对所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关注及其相应的评价由来已久, 但至今由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及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至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陈国宏[1]站在组合评估的角度, 提出了有效组合评价的系统思路;郭亚军[2]等阐述了基于整体差异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刘艳春]提出过循环修正的组合评价方法。周伟萍则将组合评价由系统层次引向属性层次;徐泽水提出采用多属性决策的组合赋权方法来解决组合评价中的权重问题;陈晓红等通过采用GRA方法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中小上市公司的确定性和影响性指标, 并建立回归模型以检验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之后, 结合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及股本扩张能力五个维度选择了14个具体指标对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
如前所述, 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相当多, 在评价方法上, 各专家、学者都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了认为合适的方法, 比如平衡计分卡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但此类方法的瓶颈在于主观赋权, 其结果可能会使得对某一因素估计估计过高或过低, 从而无法使企业实际情况得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因此,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学理论的推广, 在多目标决策中, 人们应用较多的就是熵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进行权重的确定, 因而相对其他方法而言, 该方法较为客观, 而且还能够反映指标之间相互比较的关系。因此, 本研究就选择熵权法作为经营业绩各项指标赋权的方法。
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熵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 主要是指在物质微观热运动时, 混乱程度的标志。后来由申农引入信息论, 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今天, 已经在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理为:若系统可能处于多种不同状态。而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 (i=1, 2, ……, m) 时, 则该系统的熵就定义为:
显然, 当Pi=1/m (i=1, 2, ……, m) 时, 即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相同时, 熵取得最大值, 为:emax=Lnm。现设有m个待评项目, n个评价指标, 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R= (rij) mxn对于某个指标rj, 有信息熵:
对于给定的指标项j, 当i值不同时, 各数据Pij的差异如果越小, 则ej越大。因此, 当Pij全部相等时, ej=emax=-k Lnm, 此时第j项指标就毫无作用。因此定义差异性系数gj=1-ej (j=1, 2, ……, m) 。ej越小, 则gj越大, 即越应重视第j项指标的作用。当i=1, 2, ……, m时, 若Pij全部相等, 也就是各项指标的作用都很小, 是均衡的, 则定义差异性系数为:gj=gmin=1-emax=0, 即emax=-k Lnm, 所以k=1/Lnm。
2.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这种方法下, 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如下:
a、计算Pij (第j个指标下第i个企业指标值的比重)
b、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c、计算差异系数。
d、计算权重wj (第j个指标的权重)
e、加权综合评价
由于各指标都有各自的单位 (量纲) , 并且指标间数量差异较大, 使得不同指标间在量上不能进行比较。为此, 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yij是Pij的标准化数据, 是第j项指标值的均值, Sj第j项指标值的标准差。
各评价指标的加权综合的得分为:
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研究
1. 数据的选取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当前133家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选择15家作为样本, 对其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数据主要是根据所选样本公司的年报获取。结合本研究前述所建构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借助相关应用软件, 计算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分析。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其综合得分
按熵权法的要求, 通过计算分别得到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权重进行单位化处理, 得到加权向量W。计算过程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四、综合分析
分析表4可知, 在15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上海医药、江苏恒瑞、哈药股份、江中医药、浙江医药等上市公司经营效果好, 风险小。再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看, 结论与实际基本符合, 结果客观。具体来看:上海医药排名第一, 该公司在综合能力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行情比较稳定。江苏恒瑞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方面较强, 海王生物综合排名靠后, 主要原因在于其营运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方面凸显其不足, 希望企业能够作相应改变。
总之,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理论来看, 熵值法对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评价具有积极作用。当我们运用此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 再通过系统分析, 使我们能够对上市公司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有一个客观、清楚的认识, 对企业下一步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国宏, 李美娟.基于方法集的综合评价方法集成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3 (12) :32-36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医药10-28
中国医药 国企改革09-02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10-11
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09-29
中国传统医药的国际化07-10
2024年中国医药电商未来发展趋势09-05
中国医药大学口腔卫生学系实习报告内容参考08-30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09-03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原始点疗法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06-03
医药类上市公司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