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上市企业(共12篇)
医药上市企业 篇1
一、财务战略绩效保障机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本文构建的财务战略绩效保障机制虽然由很多不同的部分组成,但这些部分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整体的财务管理功能。所以,在构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保证整个机制的融合性与完整性。
(2)科学性原则。只有构建的机制科学合理,才能保证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出正面的保障作用,否则的话,很可能适得其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保证整个机制的各部分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要求。
(3)可行性原则。即使构建的机制再完美,但如果不具有可行性的话,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构建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保证整个机制符合企业运营实际对绩效管理的要求。
(二)构建思路
本文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财务战略以及绩效管理等理论,希望构建出符合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绩效保障机制。下文分别从企业外部以及企业内部两个角度研究了影响财务战略绩效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见图1:
通过图1可知:外部保障机制是由政府负责构建的,旨在为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其财务战略绩效;内部保障机制则是由企业负责构建的,旨在提升企业运营与财务战略之间的协调性。
二、财务战略绩效外部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创新引导机制
政府应建设创新引导机制,从而改善当前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效率低下的现状。除了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之外,政府还应采取更多的创新支持措施。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人才与智慧优势,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则有资源与资金优势,如果能够强强联合势必大大提升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创新水平,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这种联合创新模式的发展,为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二)政策完善机制
政府应建设政策完善机制,从而为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医药制造行业不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只有政府完善了行业管理政策机制,才能为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创造更加稳定、良性的发展环境。政府应鼓励这些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打造自有品牌,并为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操作提供政策优惠。此外,还应制定完善的药品销售管理政策,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将药品分成了处方药与OTC两类,处方药通过医院销售,OTC绝大部分在药店销售,所以政府应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方式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以保证销售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三)扶持完善机制
政府除了要完善政策机制之外,还应完善对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即使经营规模再大、业务范围再广,也始终只是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如果仅靠自身的力量有很多问题会很难解决,因此政府应完善对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扶持机制,帮他们扫清发展时遇到的障碍,从而提升他们的财务战略绩效,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具体的扶持方式有很多选择:可以在资金与政策方面扶持;可以在企业声誉方面扶持;可以在企业形象方面扶持。
三、财务战略绩效内部保障机制的构建
(一)环境适应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上市医药制造企业面对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运营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必须建设环境适应机制。
(1)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医药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需要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除了了解国家可能进行的行业政策调整之外,还应密切关注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以及行业的未来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最合理的经营战略,既保证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又保证投资获得预期收益。
(2)加强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受限于旧有的经济体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时间比发达国家晚了很多,在管理模式与技术水平方面与这些国家的企业尚有很大差距。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加强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多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与技术创新模式,提升自身的运营与发展效率,从而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3)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对于上市医药制造企业而言,重要的发展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将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方面,这样不但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还能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拉开与市场中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巩固市场优势地位。
(二)财务战略调控机制
(1)提升财务战略的柔韧性。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市医药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样。基于此,这类企业必须提升财务战略的柔韧性,只有这样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才可以自动调整财务战略,从而保证其与企业运营实际的贴合性,进而保持住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2)提升财务战略调控力度。财务战略并不是制定出来就一成不变的,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提升对财务战略的调控力度,实时监督财务战略的执行与实现情况,并在科学分析内外部环境之后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其有效性。这也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提升收益能力、提升发展持续性的最有效手段。
(三)其它保障机制
(1)能力层面。一是提升财务能力。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想要保证财务战略绩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财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财务工作开展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高效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营实际,而且发展战略与制定的财务目标也彼此不同,但作为营利性组织,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要最大化股东利益,因此,财务目标自然也就与提升经济收益能力直接相关。综合分析当前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运营状况之后,这类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财务能力:第一,盈利能力。上市医药制药企业应基于自身的运营实际与市场环境制定成本控制规划,具体的控制手段包括:严格采购与原料领用管理,在源头上控制成本;对那些投资数额巨大或者对企业发展影响具有深远影响的项目实施成本专项控制。另外,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想要提升盈利能力就必须强化主营业务的优势,提升生产与经营的专业化程度。第二,偿债能力。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运营目标合理设置负债规模与结构,同时做好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工作,具体的控制手段包括:将负债总额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短期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控制现金闲置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降低财务费用等。第三,运营与成长能力。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借助外来资金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提升经济收益的目标;其次,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与技术结合的协同效用,通过强强联合提升自身的运营与成长能力。第四,现金管理能力。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完善现金管理体系、提升现金管理效率。既要保证运营资金的充足性,又要保证闲置资金数量有限,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二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有优于其他企业之处,从而保证原有客户群、开发潜在客户群。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实体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再加上各类原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上市医药制造业企业面对的经营挑战越来越大。在这种大环境下,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想要实现盈利目标、优化财务战略绩效,只能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普及,各类资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效率越来越高,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也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摸清技术创新方向。综合分析当前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状况之后,这类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第一,培育核心市场。虽然很多企业都追求更广的市场范围,但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明智。市场范围广固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但同时也要考虑客户的质量,如果客户都是没有发展空间或者经济能力一般的企业,那么即使拥有再多这样的客户,也未必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在扩大客户群规模的同时,注重提升客户的质量,也就是培育核心市场。具体的培育途径有两种:提升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以及针对核心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产品。第二,掌握核心技术。现代医药制造企业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领域的,谁拥有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开发出更加优质高效的产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基于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通过以下途径掌握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拥有先进技术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经济能力,因此,在研发方面也投入了很多资源,当前的研发能力虽然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不过,我国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还比较低,很多企业都将大量资源投在市场开发与推广上,导致研发费用长期不足。基于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提升研发投入,自主研发或者与其它机构合作研发先进的原料工艺与生产技术,从而掌握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培养核心人才。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也不例外。随着行业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科研人才,可以说是企业发展重要的护航者。一个或者几个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即使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未必能获得同样收效。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培养核心人才,除了培养企业内部具有较高学习与发展潜力的人才之外,还应积极面向社会招聘那些行业内顶尖的技术人才,打造自己的核心人才队伍,借助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结构层面。一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借此提升运营效率。具体的手段包括: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人;对核心人才进行股权激励等。二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提升员工对企业治理的参与程度。员工是企业的基本组成单元,虽然几乎不拥有任何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权,但同样承担着很高的风险。所以,他们对企业的运营状况更加关心,希望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基于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升他们对企业治理的参与程度,提升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能提升对企业治理结构中各部门与岗位工作的监督力度,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此外,企业还应在进行财务绩效考评的时候将员工作为考评主体,由他们对直接领导或者部门经理的财务管理绩效打分,从而增强对管理层人员权力的制衡程度。
(3)文化层面。一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以诚信经营的思想为指引建设企业文化,并将其灌输给员工,从而在企业内部构建浓厚的健康经营氛围,让企业上下全员都以极高的商业道德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这样不但能够为企业在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还能提升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二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管理层应在关心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同时,也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虽然很多员工工作的最根本需求是要满足生活,但当累积了一定的经济资源之后,员工也会关心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因此,上市医药制造企业的管理层应多与员工交流,帮他们规划职业生涯,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重视。三是上市医药制造企业还应重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他们的忠诚度。由于市场中同类企业很多,因此企业想要生存下来并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稳定的客户群,而稳定的客户群来自于超高的客户满意度。上市医药制造企业应做好客户管理与客情维护工作,借此提升其满意度与忠诚度,为优化财务战略绩效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摘要:由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类型越来越多,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药企业的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以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构建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与思路,然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不同的角度构建绩效保障机制,以期对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提升绩效管理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医药制造企业,财务战略,绩效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光华、周小虎:《企业共生战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5期。
[2]黎精明:《企业财务能力管理研究述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马爱霞、邹子健、曹杨、余伯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医药上市企业 篇2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年医药行业会平稳增长,整体业绩会好于××年。对经济前景充满迷茫和疑虑的资本市场,在××年会更加关注医药类上市公司,这是由于医药行业偏于防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将会成为资金避险的工具。
今年医药经济的整体运行状况将是中性偏好。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政策调控力度将会减弱,药价趋于平稳,医药行业的冬天有望过去。××年医药行业会平稳增长,整体业绩会好于××年。同时,××年的医药经济将表现出以下特点:医药企业的两极分化将日益加剧,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并且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强的企业将会在××年继续保持高成长,重组并购继续进行;零售终端和医院用药更加活跃;医药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产品结构转型快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中药企业两极分化严重
中药产业在整个医药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扩大,销售利润逐年增加,但占整个医药工业利润的比重增加不明显。
在我国目前的家中药生产企业中,整体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影响了整个中药企业销售利润的提升。预计两极分化将会继续,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持续增加。
从药品价格指数变化看,西药的价格指数和中药的价格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中药并没有出现负增长,而西药在年以后就出现了负增长。从药品价格的稳定性上来讲,中药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明显超过了西药产品,中药受药品降价的影响比较小。
××年中药类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仍然向好,中药类上市公司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业绩增长。继续看好规模逐渐扩大的品牌中药生产企业,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等。
带金销售模式将遭挑战
我国从医院到零售药店对制剂药的需求将会保持旺盛的增长,这种状况未来年内不会改变,并且进口药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为我国的制剂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国家调控政策对制剂药的利润大幅压缩,本该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转嫁到制剂药企业,这为该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制剂药企业既往的销售模式将在××年遇到挑战,遵循固有的传统带金销售,即药品销售中的回扣,会由于政策的严厉和舆论压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年制剂药企业的投资热点在于新药品的推出。制剂药的灵魂是创新,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保健品企业期待走向成熟
保健品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保健品市场运作的逐渐规范,产品质量的提升,预计保健品行业的利润水平会在××年得到提高。当前美国股市对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许国内也应该改变既往的估值方式,对保健品行业给予更高的关注,预计保健品行业的投资价值将会在××年得到挖掘。
“白马股”值得关注
总体上,对医药行业各个子行业的评价是:看好以品牌中药企业为首的中药生产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有投资机会;对制剂药生产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给予中性的评价,但研发实力强大的制剂药和特色原料药企业将会有投资机会。业内继续看好恒瑞医药、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马应龙和华海药业等,它们将继续分享医药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医药行业的白马股,值得长期投资。
另外,像上海医药、国药股份、升华拜克、健特生物、江中药业、千金药业、昆明制药、山东药玻、吉林敖东、天药股份、丽珠集团等个股,虽然可能存在券商重仓持股、公司透明度欠佳、所处子行业增长潜力不足和即将再融资等问题,但我们认为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良好,从品牌、规模、增长潜力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价值可能被低估,它们或许能成为××年医药行业的亮点。文 章来源
亚盛医药:上市首选中国 篇3
2015年8月8日,亚盛医药宣布获得9600万元A轮融资。这家新药公司专注于靶向肿瘤治疗小分子药物研发,旨在让病人吃上更好、更便宜的抗癌药。
五年未融资的医药公司
“我们是被金融风暴的大浪拍回来的。”亚盛医药联合创始人郭明习惯这样调侃自己。
2003年,杨大俊与王少萌及Marc Lippman在美国创建了新药研发公司亚生药业(Ascenta Therapeutics),之后曾就职于辉瑞公司的科学家郭明加入。在杨大俊眼中,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成功创业,5年时间里获得5家著名风投近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公司没能再发展。但第一次创业,已经有两个项目推进至临床,开展了超过700多例病人的临床研究,同时一个项目在临床前以3.98亿美元成功转让给赛诺菲。
2009年,杨大俊、王少萌及郭明等三人将重心转向中国。2005年时,亚生医药曾在中国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当美国公司不再能够支持上海业务时,上海公司已有20多名员工。杨、王、郭等三人接手了中国公司,各出一百万元现金,创建了亚盛医药。
现在,杨大俊认为当时过于乐观,只觉得有团队,项目有前景,在中国就可以继续创业,而没有意识到后来在资本上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受2008年金融风暴影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变冷。2009年和2010年的美国JP摩根医疗大会上,风投们聊的不是投了多少家公司,而是关了多少家公司。二是中国融资环境同样也不顺畅。“2009年时的中国很少有风投真正投资生物医药产业,这个局面直到2012年前后才开始有明显转变。”
资金链一度断裂。最困难的时候,三位创始人没有领工资,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员工只领一半工资。直到2010年2月,亚盛获得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2000万元战略投资,才缓解困境。“这是雪中送炭的一笔钱。”杨大俊说。
沈阳三生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首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上市之后在积极拓展产品线。此前,杨大俊与三生总裁娄竞之间也曾有交往,业务的匹配加上互相信任,促成了这次合作。三生不只给亚盛带来了钱,其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对于亚盛在国内外申请资金以及寻求合作也起到了无形的帮助。
同年,亚盛开辟了新基地,转战到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这是一个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园区,正在渴望具有国际创新水准的技术及团队的到来。在这里,亚盛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很大支持。当地政府建设投资了很多公共服务平台,并将这些平台委托给亚盛维护和运营,为亚盛节约了很多建设资金。
之后五年,除来自于三生的天使投资及当地政府支持外,亚盛还申请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相关人才计划的支持。在项目等待期,亚盛也通过提供科研服务来获取一部分收入。“五年不融资走过来,也不容易,这是中国特殊环境下的成功案例。” 杨大俊说。
9600万元
自去年夏天起,亚盛医药开始筹备这一轮的融资。
历经五年的静默成长,亚盛首先完善了产品链。“生物医药是个高风险行业,单一产品的公司风险更高,创始人需要完善及平衡产品链。”杨大俊说。目前亚盛医药的研发管线包括一个同时在中国和美国进行二期临床试验的Bcl-2靶向药物;一个同时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已展开一期临床试验的针对新靶点IAP家族蛋白的靶向药物;一个等待国家新药审评中心(CDE)批准的靶向药物,以及两个预计今年将提交中国和美国临床申请的高度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亚盛正在开发和等待申报的项目均是创新靶点,填补国内空白的原创1.1类新药。
其次,在能力建设上,除GLP毒理外,与小分子药物开发相关的能力,亚盛已全部拥有。在上游专利及技术的获取上,则通过与另一联合创始人王少萌所在的实验室合作。王就职于密歇根大学,是Warner-Lambert/Parke-Davis荣誉冠名终身教授,因对癌症相关靶点的肿瘤抑制剂的研究而闻名,带领着一支拥有三个实验室、40多人的团队,有数十项发明与专利。
杨大俊与王少萌相识于密歇根,已经有二十年的交往与合作。王、杨、郭三人的合作也已经超过十年。“对团队的认可,也是我们成功融资的原因之一。”杨大俊说。
亚盛药业从事的是小分子抗癌药物的研发,而从年初起,免疫治疗受到热捧,一些投资人表示对小分子抗癌药已不感兴趣。对此,杨大俊表示,免疫治疗虽然很热,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未来联合治疗会是趋势。亚盛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项目也比较成熟,公司风险已经比较小,故而没有受到市场风潮的影响。
亚盛医药此次融资由元禾原点和元明资本领投,倚锋创投、元生创投和磐谷创投等基金跟投。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田源说:“我们非常看好亚盛医药出色的管理团队、在全球领先的竞争力和其在产品管线上雄厚的积累。”元明资本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中美跨境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北京和纽约设有办公室。
田源另一个更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国际期货公司董事长,中国第一位期货博士。田的朋友称田近年的兴趣转移到生物医药行业。这几年生物医药投资开始变热,多只专业基金兴起,吸引了很多外来者的关注。
亚盛医药计划用此轮融资重点开发已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升级和扩大公司现有的CMC设施和生产基础设施等工作也在计划中。
去年夏天启动融资计划时,亚盛的目标一度是纳斯达克。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亚盛将目的地变成了新三板。“新三板给未盈利新药研发企业开了绿灯,带来了机会。”
“以前中国没机会,现在有机会了,当然首选在中国。”杨大俊说。
医药上市企业 篇4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较早。亚当·斯密 (1776) 的产业分工论认为, 市场规模与分工程度决定着企业成长。 马歇尔 (1890) 是古典经济学中企业成长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他认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是决定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彭罗斯 (1959) 则把成长经济作为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 成长经济是对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 马里斯 (1964) 认为企业需求增长与供给增长决定着企业的成长。 安索夫 (1965) 是最早把企业的成长与企业战略联系到一起的学者, 他认为企业成长要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企业要具备协调能力, 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卡多佐 (2000) 认为有七种因素影响企业的成长, 分别是经营愿景、核心团队、 适当的经营规模、 时机选择、准确的成长预期、正确的市场以及有效的资源配置。
我国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起步很晚。蒋一苇 (1980) 认为, 企业是有生命的, 企业的成长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内部能动力, 他倡导政府对企业扩大权利, 这是政企分离的先声, 对以后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杜 (1996) 认为企业成长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经营资源的积累和扩张, 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决策流程的变革、创新过程, 是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相结合的过程。韩福荣、徐艳梅 (2002) 等人从仿生学的角度解释了企业成长动力, 认为企业只有保持成长, 才能延长企业的寿命。汤文灿、李攀峰 (2005) 认为, 企业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扩张、 知识积累和制度建设三者间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的过程。 刘林 (2007) 认为, 企业管理能力、环境变化中把握机遇能力、确定竞争优势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目前的文献大多是基于财务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 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成长性, 但是财务指标是一种静态的指标, 反映的是企业短期内的经营情况, 这可能误导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发展。 本文分析这些指标时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 计算各指标的几何平均数, 建立企业成长性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
本文选用医药制造业2010-2012年沪深两市124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然后剔除5 家*ST公司以及15家数据缺失的公司, 得到104 个研究样本。 选择上市公司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制度比较规范, 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本文采用SPSS17.0 软件和EXCL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 指标选取
本文根据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 以流动比率 (X1) 、速动比率 (X2) 、流动资产周转率 (X3) 、总资产周转率 (X4) 、资产负债率 (X5) 、资产报酬率 (X6) 、总资产净利率 (X7) 、净资产收益率 (X8) 、每股收益 (X9) 、现金流量比率 (X10) 、可持续增长率 (X11) 、资本积累率 (X12) 、总资产增长率 (X13) 、净利润增长率 (X14) 、营业收入增长率 (X15) 15 个财务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证分析
(一) 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可以从众多变量中提取共性因子, 能对多元因子进行降维, 可以挖掘变量中最基础的隐性因子。 因子分析通常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为基础。
1.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根据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KMO值为0.668, 说明因子分析是基本适合的;Bartlett检验的概率为0.000, 拒绝Bartlett检验的0 假设, 说明本文的指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数量的确定。 观察贡献率表, 为了确保质量, 选择特征值>1 的公共因子。通过因子分析, 共有5 个公共因子, 表明测量企业成长性的15 个变量可以载荷于6 个因子。 并且前6个公共因子对总体变量解释量达到82.957%, 解释程度较高。
3.因子类型。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 由旋转后的结果可知:F1在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可持续增长率有较高的载荷量, 因此F1为盈利因子, 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25.120%的信息;F2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上有较高的载荷量, 因此F2为偿债因子, 综合了整个指标的20.688%的信息;F3 在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上有较高的载荷量, 因此F3为发展因子, 综合了指标的16.704%的信息;F4在流动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上有较高的载荷量, 因此F4为营运因子, 综合了指标的13.269%的信息;F5在净利润增长率上有较高的载荷量, 因此F5为创新能力因子, 综合了7.175%的信息。
4.因子得分。 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1 所示。
根据主成分系数矩阵得出各个因子的函数为:
F1=-0.067X1-0.07X2-0.024X3+0.006X4-0.054X5+0.266X6+0.262X7+0.254X8+0.194X9+0.028X10+0.136X11-0.046X12-0.041X13-0.071X14+0.044X15
F2=0.331X1+0.333X2+0.045X3+0.082X4-0.181X5-0.006X6+0.027X7-0.059X8-0.016X9+0.320X10-0.077X11-0.009X12-0.037X13+0.103X14-0.131X15
F3=0.042X1+0.045X2+0.043X3+0.059X4+0.097X5-0.073X6-0.085X7-0.024X8+0.076X9-0.110X10+0.276X11+0.402X12+0.403X13-0.037X14+0X15
F4=0.102X1+0.106X2+0.473X3+0.505X4+0.144X5-0.025X6-0.042X7+0.024X8-0.026X9+0.105X10+0.054X11+0.053X12+0.030X13+0.093X14-0.268X15
F5=0.044X1+0.047X2+0.014X3+0.017X4+0.028X5-0.002X6-0.015X7+0.033X8-0.160X9+0.022X10+0.07X11-0.024X12-0.04X13+0.857X14+0.425X15
根据各因子的得分贡献率, 分别为25.120% 、20.688% 、16.704% 、13.269%、7.175%。 根据函数, 分别计算出5 个因子的得分, 然后计算综合得分:
F=25.120/82.957F1+20.688/82.957F2+16.704/82.957F3+13.269/82.957F4+
(二) 结果分析
计算出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 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名。 由表2 的排名可知:
1. 排名靠前的企业, 所有的因子不一定都得很高分, 排名最后的企业不一定所有因子都得很低的分, 企业成长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2. 盈利因子排名前五是: 海翔药业、云南白药、东北制药、片仔癀、丽珠集团, 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好并不一定成长性就好, 成长性好的企业盈利能力也可能不很好, 但是盈利能力好的企业有较好的盈利模式, 行业地位稳定, 企业的整个综合指标会很快提高。
3. 创新因子排名前五是: 三精制药、普洛药业、天目药业、北大医药、紫光古汉, 基本与综合指标保持一致。
4. 发展因子排名前五名是: 力生制药、康芝药业、誉衡药业、北陆药业、太安堂, 企业的综合排名和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能力是相符的。
5. 营运因子排名前五是: 三精制药、北陆药业、力生药业、誉衡药业、康芝药业, 企业的综合排名与企业的营运能力也是相符合的。
6. 偿债因子排名前五是: 北陆药业、力生药业、誉衡药业、康芝药业、奇正藏药, 企业的综合排名与偿债能力也是基本相符的。 上述排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是基本相符的。
四、结论
本文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企业的成长性评价问题, 并得出结论如下:
1.本文选取同一行业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 各个指标的差异不是很大, 可比性相对较强, 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时, 应该更加有效。
2.成长性综合排名是由不同的因子影响决定的, 每个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的弱项因子, 从自身的弱点入手, 增强企业的成长性。例如, 海翔药业虽然其盈利能力很强, 但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差, 所以成长性综合排名靠后。因此, 要提高企业的综合排名一定要综合提高各种能力。
3.成长性综合排名中, 盈利因子、偿债因子和发展因子的贡献率都很高, 想要增加企业的成长性, 企业不应该只看重短期的利益, 而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 不仅关注企业短期的成长或者盈利情况, 更应看重企业长期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
4. 增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占领市场地位。
由于资料、篇幅及数据获得的原因, 本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剔除了*ST和数据缺失的公司, 而且选取的是2010-2012 年三年的数据, 可能数据维度不够宽, 这些都可能导致实证结果与实际的结果有一定的出入;本文选择的都是上市公司的数据, 非上市公司的数据由于难以获得没有包含在内, 这可能与整个行业的实际有差异; 本文选取的指标都是最基本的指标, 可能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成长性。
摘要:本文以2010-2012年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成长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以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基本评价企业的成长性。同时, 本文提出了提高企业成长性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成长性,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 .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 .龚福和, 高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小制造企业成长性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3, (1) .
医药上市企业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对医药企业的相关要求也逐步提高。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对上市医药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伴随着医药行业整合大潮不断上演,不断出现的整合效应。随着国家扶持政策持续发展和医改政策,医药市场也呈现出逐步变暖的趋势,这就为上市医药行业的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上市医药行业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总体情况上来看,本文对2012-2015年发布的5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医药企业做了统计,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期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样本做统计并做出比较见表1。
表1显示,2012-2015年间,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医药企业仅占全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总数的4%到5%左右,虽然医药企业发布的数量,占的百分比从2012每年都有所增加,但由于医药上市公司占整体上市公司比例有限。比例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通过统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做到每年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对上一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阐述,对于企业是否履行杜会责任的情况利益相关者不能够系统的了解到,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医药上市企业 篇6
恒瑞医药的创新药逐步迈向收获季,数个十亿级产品陆续上市。阿帕替尼胃癌三期临床数据将于6月上报国家药监局,有望于13年底获批,作为胃癌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物,未来销售规模有望超过15亿;长效GCSF 是目前中国唯一紧跟世界前二十大畅销药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显示疗效显著好于麒麟制药的惠尔血,推测疗效优于 Amgen 的 Neulasta,有望于13年底 14 年初获批,预计未来销售规模将超过 15 亿。恒瑞致力于研发创新,在研产品梯队化,临床阶段(包括申报临床)创新药多达十二个,覆盖了肿瘤、糖尿病、麻醉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仿制药领域,恒瑞医药在研高端仿制药多达 60 个,十几个5亿级产品陆续上市。恒瑞在研(申报临床、临床中、申报上市)高端仿制药多达60个,其中半数以上产品有望首仿。从研发进度分析,分别有16个、12个、32 个产品分别处于待批生产、临床研究、申报临床阶段。预计13年将有 5~6个仿制药上市14 年起逐年增多,预计约 30 个产品将在 15 年前上市,其中半数以上产品销售规模将在5亿以上。在仿制药国际认证方面,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已分别通过 FDA 和欧盟认证,伊立替康已经在国外实现销售,公司其他品种如多西他赛也在申报海外认证,未来大部分高端产品都将积极参与国际认证,进入国际市场。
政策的不利影响在逐渐减弱。去年以来,公司肿瘤药主打产品先后遭遇发改委行政降价和各省的招标降价,目前此次行政降价已告一段落,预计在未来2-3 年都不会再次面临行政降价的压力。近期公司的肿瘤药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纳入新版基药目录。
医药上市企业 篇7
关键词:企业专利,专利资产,企业利润,知识产权管理,科技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加快,世界经济已经由工业时代逐步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含量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企业的发展也已经由以资本为核心向以技术、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专利资产,尤其是体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源泉。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申请专利、实施专利、乃至开展专利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谋求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企业经营相关的诸如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来自非主营业务的其他利润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诸如外部环境、管理者、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信息系统等等。但企业专利资产在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那些需要高额研究和开发投入,并不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
目前从经济数据上看,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初成果往往体现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和企业专利资产的增加,进而通过专利的实施和专利资产的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利润、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
1 企业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1.1 研究背景与假设
从已有文献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专利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已经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Griliehes通过对美国340家公司在1970—1980年期间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Austin对美国的20家生物技术公司的专利进行质量加权后,分析专利与公司市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授权专利数量对市场价值具有正相影响,关键专利对市场价值具有更强的影响(2);Holge Ernst充分考虑专利变量对业绩变量的滞后影响,通过对德国工具制造业50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当年专利申请量与滞后2到3年的公司业绩增长成正相关关系(3)。
国外学者大都采取了专利申请量这一指标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专利申请量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可以从各国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数据查询系统中得到精确的专利申请数据;另一方面,专利申请量数据是专利转化为专利资产的最原始反映,利用其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避免其他替代指标可能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干扰。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经营利润的关系。基于此,论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为:
H1: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后续利润呈显著正相关。
1.2 研究模型与数据来源
(1)研究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1,本文借用Ernst对德国工具制造业50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性分析所采取的方法,考虑到Ernst在研究中假定专利申请量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最大有4年的滞后效应,使用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其中,i表示公司,t=1,2,……,T,表示年度;n=0,1,2,3,4;OPINCit表示i公司t年年末的利润总额;PATENTit-n表示i公司在t-n年度专利申请量,当n=0,1,2,3,4时,分别表示i公司在当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ASSETit是i公司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制企业规模对利润的影响;β为常数项,εit为残差项。为避免企业经济规模的影响,笔者在取OPINCit的值时,让其除以t年初的总资产。
(2)数据来源
考虑到不同的行业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业创新的程度以及专利资产的拥有量,同时各行业之间的专利资产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可能也存在较大差异,故笔者在选取样本时排除了行业因素的影响,仅对一个有很大相似性的行业公司进行研究。
根据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4)显示,九大行业的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93%,医药制造业为1.74%,位居第二。考虑到医药制造行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专利技术对医药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笔者选取制造业中的医药制造业作为样本研究范围,并以t=2010年为基期,以2006—2010年为研究区间,因此初始样本共包括沪深上市公司医药制造行业的150家企业。
对样本进行筛选过程中,考虑到上市公司数据的易获取性,笔者只保留了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样本,剔除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在沪深两市已经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公司以及样本数据不全的公司,剔除了在2006—2010年期间未申请专利的公司,最终确定有效样本为74家企业。
本文样本中公司各年度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均手工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http://www.pss-system.gov.cn/sipopublicsearch/portal/index AC.do),其他相关财务数据则来自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和最股网(http://www.stockest.cn)。
1.3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相关性的模型中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以2010年为基期,可以看出从2006—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总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这样的情况令人堪忧。统计中我们发现,医药制造业行业各个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很不均衡,有的企业专利多(如600849上海医药468件专利),有的企业专利量很少,相差高达几百件。
(2)专利申请量与营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图1是对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年、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都与当年的营业利润正相关,而且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和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与当年的营业利润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且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与之相关系数最大。这说明,专利申请量对利润的影响确实有滞后的效果,而且滞后时效在2—4年之间。
(3)专利申请量与营业利润回归分析
图2显示了对专利申请量与企业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该模型的拟合优度(Adj R-Sq)值为0.5371,表明模型中的专利变量基本解释了营业利润变异的主要部分,57.52%的R-Square值保证了该模型的质量。
从回归系数来看,专利申请量对滞后4年的主营业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的回归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最高(0.39468),因此与其他专利变量相比,前四年的专利申请量对当年的营业利润有更强的影响。而的系数虽大,但是其显著性不明显,因而和其他年份的专利申请量一样,对当年的营业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
总之,上述相关性分析结果和回归结果基本上验证了之前所做的假设,即专利申请量对企业后续的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且滞后期为4年,与Holger Ernst 2001年的研究结果相吻合(5)。
2 上市公司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2.1 研究背景与假设
如果说专利申请量可以看作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标的话,那么企业的专利资产可以看作企业的创新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标志。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世纪,无形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受到学者的关注,而专利资产作为无形资产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不仅能够增加企业利润,而且能够创造出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而法律对于专利的保护也无形中为拥有这些专利资产的企业筑起了进入壁垒,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垄断地位。基于此,笔者有以下两方面假设:
H2:专利资产与企业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且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发挥效果;
H3:专利资产比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利润的增加的影响力更大。
2.2 研究模型与数据来源
(1)研究模型
参照Aboody等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时所采用的方法(6),还有薛云奎、王志台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所采用的方法(7),借用王化成、卢闯、李春玲对无形资产增量与企业未来业绩增量影响的实证方法(8),本文拟使用王化成等提出的研究模型,即使用模型a来检验专利资产对当年企业营业利润的作用,用模型b来检验当年的专利资产对随后1—3年企业利润的贡献(考虑到最股网中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只能获取最近三年的经济数据)。
模型a:
模型b:
其中,t表示年度;i表示公司;n=1,2,3;OPNICit为i公司t年年末的营业利润;PATENT为t年末的专利资产;OINTAN表示除专利资产之外的其他无形资产;MB为净资产倍率,以t年末的股票收盘价与每股净资产值比表示,控制企业的风险和成长性的潜在影响;ASSET表示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制企业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a0为常数项;εit为残差项。
由于专利资产与专利申请数量一样,对企业利润的获得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一定时间的滞后,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笔者只考虑了1—3年的滞后期。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2)数据选取
笔者依然将样本空间限定在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150个上市公司,同时,以2007年为基期,把2006—2010年作为考察样本营业利润的时间范围。参照专利数量与营业利润分析样本的筛选标准,笔者对发行B股的公司和已经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公司进行了剔除。但就目前而言,获取专利资产价值的可行途径只能来源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医药制造行业公司并未披露专利资产的价值,因而本文最终确定的有效样本(披露公司专利资产的上市公司)只有27个。
本研究的专利资产数据手工取自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和最股网(http://www.stockest.cn)公开披露的样本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附注中的无形资产明细信息,其他的相关财务数据均取自于各公司年报。
2.3 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发现27个样本中各个公司的专利资产价值相差十分悬殊,说明不同公司对专利战略的重视程度大相径庭。同时,专利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重较低,而且只有30%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了专利资产的价值。笔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专利资产的价值不容易确认和计量,或者企业出于对专利的保密和保护的考虑而不愿公开其专利资产。表3即为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图3是对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相关性模型各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年专利资产的增量与当年及随后两年的营业利润增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与随后第三年的营业利润增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此外,当年其他无形资产的增量与当年和随后三年的营业利润都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无形资产中只有专利资产对营业利润有影响,而其他无形资产则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不大。
从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假设3初步得到了验证,假设2中只验证了专利资产与企业3年之后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有一定的滞后效果。
(3)专利资产与营业利润的回归分析
图4—图7分别是当年专利资产与当年企业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二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和当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三年营业利润的回归结果。
如表4所示,从拟合优度(Adj R-Sq)检验来看,只有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三年的营业利润回归结果让人满意,其他各模型拟合度均偏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未令人满意,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但是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回归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也就是说专利资产与随后第一年的营业利润不显著相关,专利资产只与随后第三年营业利润在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因此,专利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有滞后的效果,而且滞后期为3年,回归效果与上述相关性分析效果相吻和。
此外,如果不考虑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当年专利资产与当年、随后第一年、随后第二年、随后第三年的回归系数呈递增趋势,勉强验证了假设2,即专利资产对企业营业利润的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步发挥效果。
3 结语
无论从专利申请量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还是从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上来看,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资产与企业的营业利润存在相关关系,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以及专利战略管理对企业后续的营业利润显著正相关,但其专利作用的发挥存在着至少3—4年的滞后期。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对企业利润有着明显的影响。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3年之后的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有一定的滞后效果。
医药上市企业 篇8
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产品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生产又对环境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尤为重要。2014年,南方周末以1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调研结果显示,仅34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不到样本的20%,行业总体的社会责任履行不乐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同样对该行业社会责任评分不及格。因此研究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鼓励其追求本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十分重要。
一、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学者谢尔顿(1923),其认为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基础和根本之一。ISO 26000(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26000)在2010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提出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这些行为包括:贡献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全面融入组织,并在其关系中得到实践。”[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先后出台的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及指引等文件均对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并且提出了量化指标的建议,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也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活动涉及员工、顾客、社会等多个利益,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各项资源密切相关。Wartrick和Cochran(1985)提出社会责任实质是解决社会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即履行社会契约。在社会责任原则和政策,及社会反应过程的共同影响下,履行社会契约才能保证企业长期有效发展。Freeman(1984)最早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成了所有权利益相关者,经济往来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利益相关者,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满足其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Barnnett(2000)同样支持该理论,他认为公司追求的不仅仅是股东利益,而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另外,结合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指出如果企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则会造成市场不满,公司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公司的财务绩效,即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能相互作用。
然而,从成本角度出发,权衡假说理论则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弱化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经济资源有限,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质是牺牲股东经济利益。事实上,国内外学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假说,同时发现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反应不敏感,甚至于有一定的排斥现象。另外,资金假说理论从另一方面解读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其认为,在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才有充分的资源实现社会责任。反之若处于财务绩效较低水平,企业为保存实力,往往缩减规模,减少支出,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也越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研究结论中认为呈正相关的比例较多。基于社会契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提升企业形象,有效提高企业社会认可度,保证企业资金来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稳定,同时良好的财务绩效水平能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作用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选取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至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为保证研究质量,剔除2家ST公司,13家上市不满1年的公司,和24家数据不全及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整理得到11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君安及同花顺数据库公布的企业年报。
(三)变量定义及模型建立
由于社会责任(CSR)的变量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学者对其量化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声誉法、社会责任会计方法及指数法。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证券交易所和国资委发布的各项指引,以政府、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六个方面作为评价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如表1),并计算企业社会责任评分。由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应负有同等责任,因此本文对表中六个分类赋予同等权重,为便于理解汇总,将总分设定为100分。并为更好的测算社会责任履行效果,本文对政府、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均设置两个评价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占该分类指标分数的50%。同时,为了数据标准化,本文将每个指标的原始值进行极值标准化处理,设定第n个企业在第i个评价指标Xi上的评分为:Xin评分=(Xin-min Xi)/(max Xi-min Xi)。通过处理,Xi将转化为0-1的数值,将其乘以他所占的比重,计算相应评分。例如:N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终评分为:
CSRn=((GOV1评分+GOV2评分)/2+EPS评分+CRE评分+(SUP1评分+SUP2评分)/2+(RDR评分+CL)/2+(EMP1评分+EMP2评分)/2)/6*100
表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财务绩效(CFP)的量化指标。上市公司的规模往往存在较大区别,规模越大,资源越丰富,经营能力就可能越强。另外,基于我国市场的特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企业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形成更好的经济成果。因此,对于假设1,本文将公司规模和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 TA)衡量企业的规模大小。同时为便于理解,对所有权性质(GY)采用虚拟变量的方法计算,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时取1,否则取0。将假设1整理,得到模型:
基于资金假说理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能力。同时,企业的股权结构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假设2设定资产负债率(LAR)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 TA)两个控制变量,得到假设2模型:
(四)实证研究
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采用SPSS17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表2。由表看出,2011年至2013年,医药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维持在11%-12%之间,相对比较稳定,且整体盈利水平较好。三年间,最大为49.05%,最小呈现亏损状况,即企业相互之间财务绩效水平差距较大。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最大为57.78,最小值为20.246,差距幅度相对也较大,且少有评分较高的企业,评分均值较低,因此该行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最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相对稳定,且比率较小,说明该行业整体资金压力较小,但行业最小为0.752%,最大为88.34%,标准差较高,说明其企业之间差距较大,一些企业财务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表2 描述统计量
2. 相关性检验
采用Oearson双尾显著性检验,如表3显示,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在1%或5%的水平上相关,相关性非常显著。然而,财务绩效(ROE)和社会责任(CSR),与企业性质(GY)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表3 相关性
注:*表示在0.05的水平(双侧)上显著,**表示在0.01的水平(双侧)上显著。
3. 回归分析
首先对假设1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4列示了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2011-2013年,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分别为0.304、0.353和0.377,T值值分别为3.482、4.158和4.479,sig值分别为0.001、0.000和0.000,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成立。同时,假设1中,企业规模(Ln TA)为有效控制变量,但企业性质(GY)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医药制造企业的财务绩效更多依赖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研发水平、产品质量等,因此企业控制权归属对其影响不大。
表4 假设1各年回归结果
其次,对假设2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5列示了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2011-2013年,企业财务绩效(ROE)回归系数分别为0.140、0.123和0.092,T值分别为2.692、2.255和1.676,sig值分别为0.008、0.026和0.097,表明企业财务绩效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作用成立。同时,假设2中,企业规模(Ln TA)和企业资产负债率(LAR)均为有效控制变量。其中,企业规模(Ln TA)与社会责任履行呈正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LAR)呈负相关。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越大,资源越丰富,比较容易有能力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相反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偿债压力越大,在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从成本角度出发,企业将缩减各类成本开支,社会责任履行效果就越差。
表5 假设2各年回归结果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计算其2011年至2013年的社会责任指数,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能产生积极影响和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积极影响均成立。因此,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能相互作用,并不产生矛盾。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越加重视,然而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成熟,对其接受程度低。通过本文研究证明承担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财务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不矛盾,因此,企业可根据其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责任认证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对履行情况评价较为困难,因此尽快明确社会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奖惩制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最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更有效的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的作用,监督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有效保护各方利益。
参考文献
[1]黎友焕,文志芳.国际标准ISO26000解读[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3]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务通讯(综合版),2011(7):23-25
[4]许岩,曾繁荣.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基于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的经聪数据[J].财务通讯(综合版),2011(6):16-17
[5]Bamett,M.L.Stakeholder.Influence Capac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Financial Retur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3):794-816
[6]Carroll,Archie 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7]Freeman,R.B.,&Medoff,J.L.What do unions do.Indus.&Lab.Rel.Rev.,1984,38,244
[8]Freedman,M.,&Stagliano,A.Differences in social-cost disclosures:a market test of investor reactions.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1,4(1)
[9]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Pitman,1923.Reprinted ed.,1930
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9
一、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统计分析
(一)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或者加权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将会形成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期末价值, 进而对企业的纳税、现金流量造成直接影响。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用情况见表1:
根据表1, 不难发现,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比较单一, 约有90%的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 这是由于加权平均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简化了企业的日常核算工作, 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除了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也被少数企业所选用, 出发点是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能降低成本费用, 从而增加企业的当期利润;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最为准确的个别计价法, 很少有公司采用, 其原因是医药类上市公司存货品种较多, 采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工作量太繁重。
(二)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 成本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按照单项、类别和综合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选用见表2:
由于单项计提法高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会计准则提倡企业尽量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上表可以看出, 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采用单项计提法或按单项和类别综合使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另一方面, 需要关注的是, 未明确披露所选用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医药类上市公所占的比例高达37%左右。企业未明确披露, 可能是由于企业对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方法都适用, 还有种可能是会计准则并没有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 使医药类上市公司忽视了明确披露的重要性。
(三)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一旦选定折旧方法, 不得随意变更。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见表3:
根据上表, 可以看出选择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占绝对比重, 三年均维持在96%左右, 其主要原因在于平均年限法简单易行。但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形式过于单一, 过于注重操作简便。实际上, 很多医药生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较快, 对于这些固定资产, 采用加速折旧法核算折旧费更为合适。
(四)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统计分析
众所周知, 赊销在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销售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应收帐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企业必须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 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合理估计各会计期间坏账准备。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用见表4:
账龄分析法下, 不同拖欠时间的应收帐款, 所采用的坏账率不一样。拖欠时间越长, 坏帐率越高。根据上表数据, 约有97%的医药类上市公司选用了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说明绝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视应收帐款的管理。同时约有2%左右的企业选用了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余额百分比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政策。
(五)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的统计分析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 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的选用见表5: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成本模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较稳定, 除非进行资产处置, 一般情况不会创造利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当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时, 会增加企业利润。反之, 则会减少企业利润。根据上表数据, 以2011年为例, 在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10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 102家选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只有1家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这表明绝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的政策选择遵循了谨慎性原则, 尽量避免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行业风险。
二、完善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政策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和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发生。改善医药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环境,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完善董事会制度, 优化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广泛吸纳代表主债权人利益的银行董事、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职工董事以及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董事, 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2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监事会、内部审计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 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3健全管理层人才招聘和激励机制, 保证信息畅通,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4优化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动态化的、长期的激励机制, 减少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 强化会计规范的建设
健全现行的会计规范, 适当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主要做到:一是转变会计目标理念, 以决策有用观为第一会计目标, 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二是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1合法合规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2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3权变原则;4成本效益原则;5决策有用性原则, 包括:公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致性原则。通过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来降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当披露以下会计政策选择信息:会计政策选择的决策者与文件依据;每项重大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理由及过程;重要会计政策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会计政策的执行者等。
(三) 改进外部监管
首先, 完善政府监管。享有立法权的政府机关应制定并完善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各项规章制度。财政部门应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检查, 既要对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并对其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又要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监督。政府监督应注意把握力度。其次, 加大证券部门监管力度。证监会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 明确界定违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监管意识, 培养实质重于形式的审核观念, 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等有效手段来提高监管效率, 重点监督重要的事实和数据。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 由证监会指派专员监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监查员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最后, 优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 遵循审计道德标准和统一的职业标准, 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 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 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和职业教育;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推进行业建设, 制定规范的执业收费政策, 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财政部等应完善审计规范体系, 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 以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建立行业自律机构, 加强对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优化执业环境, 减少政府干预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以及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情况, 确保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
(四)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掌握着会计政策选择权, 其素质的高低对会计政策选择权能否被充分利用以及能否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最新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注重会计实践, 在遵守会计规范的前提下, 结合主客观环境, 坚持谨慎性原则,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行为能力, 努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财政部、会计职业组织、上市公司等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有针对性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 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适应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 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黎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2
[2]李远堂.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其规范.财会通讯.2010
医药上市企业 篇10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研究
一、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方法选择
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周期长等特征的生物医药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 已成为各国提高本国科技竞争及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我国也已经列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加以重点扶持。但从实际情况看, 我国生物医药业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就各生物医药企业自身来看, 其生存和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笔者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就是缺乏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事实上,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显示,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加以反映。因此, 我们期冀通过本研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状况建立起相应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并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以达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制定相关对策, 从而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对所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关注及其相应的评价由来已久, 但至今由于现实情况的变化及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对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至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陈国宏[1]站在组合评估的角度, 提出了有效组合评价的系统思路;郭亚军[2]等阐述了基于整体差异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刘艳春]提出过循环修正的组合评价方法。周伟萍则将组合评价由系统层次引向属性层次;徐泽水提出采用多属性决策的组合赋权方法来解决组合评价中的权重问题;陈晓红等通过采用GRA方法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中小上市公司的确定性和影响性指标, 并建立回归模型以检验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本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之后, 结合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及股本扩张能力五个维度选择了14个具体指标对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二、评价方法
如前所述, 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相当多, 在评价方法上, 各专家、学者都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了认为合适的方法, 比如平衡计分卡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但此类方法的瓶颈在于主观赋权, 其结果可能会使得对某一因素估计估计过高或过低, 从而无法使企业实际情况得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因此,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学理论的推广, 在多目标决策中, 人们应用较多的就是熵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大小进行权重的确定, 因而相对其他方法而言, 该方法较为客观, 而且还能够反映指标之间相互比较的关系。因此, 本研究就选择熵权法作为经营业绩各项指标赋权的方法。
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熵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 主要是指在物质微观热运动时, 混乱程度的标志。后来由申农引入信息论, 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今天, 已经在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理为:若系统可能处于多种不同状态。而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 (i=1, 2, ……, m) 时, 则该系统的熵就定义为:
显然, 当Pi=1/m (i=1, 2, ……, m) 时, 即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相同时, 熵取得最大值, 为:emax=Lnm。现设有m个待评项目, n个评价指标, 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R= (rij) mxn对于某个指标rj, 有信息熵:
对于给定的指标项j, 当i值不同时, 各数据Pij的差异如果越小, 则ej越大。因此, 当Pij全部相等时, ej=emax=-k Lnm, 此时第j项指标就毫无作用。因此定义差异性系数gj=1-ej (j=1, 2, ……, m) 。ej越小, 则gj越大, 即越应重视第j项指标的作用。当i=1, 2, ……, m时, 若Pij全部相等, 也就是各项指标的作用都很小, 是均衡的, 则定义差异性系数为:gj=gmin=1-emax=0, 即emax=-k Lnm, 所以k=1/Lnm。
2.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 这种方法下, 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如下:
a、计算Pij (第j个指标下第i个企业指标值的比重)
b、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c、计算差异系数。
d、计算权重wj (第j个指标的权重)
e、加权综合评价
由于各指标都有各自的单位 (量纲) , 并且指标间数量差异较大, 使得不同指标间在量上不能进行比较。为此, 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yij是Pij的标准化数据, 是第j项指标值的均值, Sj第j项指标值的标准差。
各评价指标的加权综合的得分为:
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研究
1. 数据的选取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当前133家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选择15家作为样本, 对其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数据主要是根据所选样本公司的年报获取。结合本研究前述所建构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借助相关应用软件, 计算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分析。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2.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其综合得分
按熵权法的要求, 通过计算分别得到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权重进行单位化处理, 得到加权向量W。计算过程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四、综合分析
分析表4可知, 在15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上海医药、江苏恒瑞、哈药股份、江中医药、浙江医药等上市公司经营效果好, 风险小。再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看, 结论与实际基本符合, 结果客观。具体来看:上海医药排名第一, 该公司在综合能力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行情比较稳定。江苏恒瑞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方面较强, 海王生物综合排名靠后, 主要原因在于其营运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方面凸显其不足, 希望企业能够作相应改变。
总之,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理论来看, 熵值法对上市公司综合经营业绩评价具有积极作用。当我们运用此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 再通过系统分析, 使我们能够对上市公司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有一个客观、清楚的认识, 对企业下一步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国宏, 李美娟.基于方法集的综合评价方法集成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3 (12) :32-36
医药企业档案塑造企业文化 篇11
关键词:医药企业档案文化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管理、文明建设等方面形成的,能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是企业的发展之魂: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以各种载体真实记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和文化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支撑与保障。
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企业管理、企业品牌、企业市场竞争,与企业档案挖掘利用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关系。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档案
一个企业从它的创立之初就不断地积累着企业档案,企业的文化思想忠实可靠地记录在企业的全部档案之中,是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卷。所以,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合法权益,记录企业文化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医药企业档案中记载收录了企业从成立传承至今的厂训、厂律、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精神文化等,引导着企业不断地进行优化,激励着企业不断地前进,从而不断地发展与壮大。比如:“中华老字号”医药企业——德众药业,据档案记载,“德众”二字释义为“德在药中,药为大众”,这是德众药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始终秉承的经营宗旨:要求德众人精选上乘的道地药材,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现代化的中药生产工艺,按照GMP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造质优价廉的药品;从而造就了德众人以“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己任,造福大众百姓的朴实形象。德众药业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档案的形式将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精神文化等一代代地传承,同时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也时刻引领着企业更好地进行管理、更快地向前发展。又如:“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在陈李济企业档案中,一直记载着这样的厂训——同心济世,传承至今已四百年。风雨四百年,这个中华老字号药企,严格做到“药材不好不采用、技术不好不生产、质量不好不出品、疗效不好不上市”。企业档案不仅是陈李济企业的一部历史书,也是其经营管理的一部企业“法律法规”。而敬修堂黄岐生产基地的主道显要位置上,竖立着一块石牌,上面所刻录记载的严谨的管理意识正是钱氏家族经营敬修堂近两百年而毅然不倒的原因所在。
二、企业品牌与企业档案
品牌传达的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等,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就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凝聚了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精神和经营理念。企业档案详细地记录了企业品牌从最初的产品筛选、到产品品牌形象的宣传、再到建立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等一系列过程,如商标的由来、发明者的传奇故事、以及企业品牌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轶闻等。不仅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也为企业旧品牌的维护、新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如:一直秉承着“积功累德、良药济世”宗旨的潘高寿,企业档案收录记载了其在100多年发展的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许多曲折离奇事情及典故,成为“潘高寿”品牌的历史佐证。其中,最出名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潘高寿官司”事件,由于当时的潘高寿药厂在出口港澳、东南亚等地时,商标仍沿用“潘高寿”牌,而潘高寿在港后人在香港有关当局已经注册了“潘高寿”商标,故认为潘高寿药厂侵犯了商标权,并提出诉讼。周总理知悉后,从大局出发,以“羊城牌”作为广药中成药出口的注册商标,不仅解决了广药中成药出口商标问题的同时,也顺利地平息了这桩轰动一时的“潘高寿官司”。此外,档案中还记载,在2006年,潘高寿公司生产的老字号产品——无糖型川贝枇杷糖受到了中央首长的高度评价,中南海有关方面还特别委派通过北京宣内药品公司直接向其采购该产品。由于北京地区存货量不足,时间紧迫,但潘高寿公司以“特事特办”为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药品送达目的地,得到了中南海领导的一致好评。这些成长经历的故事,使得“潘高寿”品牌风靡全球。
又如敬修堂,取意“敬业修明”。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修明者,积极进取以精于其业也。“园田”是敬修堂的商标法,为创始人钱树田亲手设计,外形是枚古铜钱,圆圈之内连结着一个“田”字。它除了隐喻钱树田的名字之外,另有三重含意有:其一是方园大地,敬业修明,广施妙药。其二是“园田”与古钱币形象相似,隐含生意兴隆、财利滚滚的意思。其三是外圆代表与外界交往园融,道路通畅;内方表示内部井然有序,工作严谨,协调和谐。这些,在莫企业档案中,一一记载,广为流传。
三、企业市场竞争与企业档案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少成功的企业开发利用档案,为企业发展服务,使档案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们,往往把企业档案看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当作企业的唯一珍宝贮备起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赢得用户的信誉,将企业档案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应有地位予以重视。因为企业档案中所真实记载收录的企业资料,涵括了企业产品的相关知识产权、产品的技术优势、以及市场优势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潘高寿的企业档案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关于维护经典品牌产品“川贝枇杷露”知识产权的举措:解放前,由于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畅销,不少药铺、药行也纷纷仿制生产,在商业化社会的香港更是如此。为此,潘郁生在报章上撰文讽喻诚济堂的川贝露是冒牌货,然而,诚济堂的川贝枇杷露在香港政府中注册备了案,于是就到法院状告潘郁生,最终法院判潘郁生以影射他人冒牌而败诉。感受到了由于没有着意“专利”及“知识产权”的意识而吃了亏的切肤之痛,潘郁生遂在川贝枇把露每一瓶的外包装盒上除了印上潘高寿的创始人及作为川贝枇杷露创制人画像之外,并在两边以对联的形式印有“劝人莫冒潘高寿,留些善果子孙收”的字句以警醒世人。此举一出,仿冒潘高寿川贝枇杷露的事件就大大减少了。直到今天,在香港及境外行销的“潘高寿”川贝枇杷露仍然沿用这个包装。
“诚感天下”之陈李济,首创蜡壳蜜丸,迄今三百余年,其生产工艺独特:蜡壳是蜂蜡与木蜡混合浇铸而成的,先割成半球形,然后将丸药裹在其中,再用蜡密封,这样便能保存年久而不变质。陈李济人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利用与创新,又该工艺延用到大蜜丸生产,使蜜丸能够保持数十年不变质,引发了当时的中成药包装的革命。现在,陈李济药厂的主导品种中仍保留传统的蜡壳蜜丸剂型,如年产量最大的壮腰健肾丸(蜡壳蜜丸)便是该厂首创,并获得国家银质奖,市场覆盖全国,远销东南亚地区,总销量占同类品种的50%以上。
企业档案作为记录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全部资料,而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材料。它不仅仅是企业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企业文化储备的一种形式。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档案的作用,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企业档案工作,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为企业的腾飞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家勇,陈德伟.岭南中医药文库?产业系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2.黄禹康.论现代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1).
3.龙秀云.企业档案与文化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5).
4.李桦,赵伟英.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Ⅱ[J].机电兵船档案,2010(3).
5.孙惠玲,张承津.企业安全文化市场组合与档案情报源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1).
6.袁绪惠,王春燕.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5).
本文为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资助项目:科普图书《岭南医药文化》,项目编号:2009KP019。
医药上市企业 篇12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现行法律、 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其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以可利用的会计手段或构建真实交易为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控,目的是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归纳为: 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以及行业监管动机。 我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满足债务契约动机,为获得融资,最大程度地降低贷款提供者对所提供贷款的使用要求,企业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 (2)筹集资本的动因,如为IPO、增发股票、 配股等,满足证券市场监管要求,会利用盈余管理修饰财务报表,以获得高的股票定价,尽可能多的筹集资金。 (3)满足监管需求。 (4)通过调节会计利润达到偷漏税目的。 (5)管理者自身利益动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致,管理者很可能为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即企业管理层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方法和政策的选择,调节控制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的行为;二是真实盈余管理,即管理层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控制企业相关活动发生的时点,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行为。具体来说主要有:变更会计政策、应计项目管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改变交易时间、创造特殊交易(如关联交易或资产重组)等。
二、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一)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研究
本文对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进行实证研究时, 以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心极限定律,若研究样本是相互独立,则其分布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计算、分组,得到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统计表(见表1)。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公布的医药上市公司 2011-2013 年的 财务报表,下同;表 1 是经计算处理后的结果
根据表1, 利用Origin画图工具, 画出净资产收益率ROE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分布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直方图呈平滑的钟型曲线, 由下页图1、图2、 图3可以看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35%—35%区间上有多处断层出现,并没有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沪深两市主板上的医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平均在10%左右,整体盈利状况较好,三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大多数集中在0%—25%之间,2011年到2013年,在[25%,30%]区间上医药上市公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另外,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从区间[-5%,0]到[0,5%]有明显的凸起,并且在[5%,10%]区间上的医药上市公司较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以下两个解释:一是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 证券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连续为负值。(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被追溯重述后为负值等等。 若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 公司披露的财报或者经审计的财报仍然存在相关被退市风险警示问题的, 交易所会实行暂停上市的管制。 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在区间[-5%,0] 到[0,5%]有明显的凸起,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ROE保持在0% 以上,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为避免ST或 *ST而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或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6%。 从三个直方图可以看出,医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5%—10%区间的数量最多,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为达到证监会的增发股票资格标准或者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资格标准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医药上市公司配股权动机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医药上市公司存在为达到证监会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本文根据医药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直方图,按净资产收益率,把研究样本分为三组: 0%—5%,6%—12%和12%以上,并把净资产收益率在0%— 5%和12%以上的两组公司作为对比样本,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在6%—12%的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
研究盈余管理时,结合大多学者采用的总应计利润模型,必须确定操控性应计利润, 而确定操控性应计利润又必须确定应计利润的总额 (操控性应计利润与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之和),因而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参数检验法, 以总应计利润法中的Jones模型为基础,借鉴陆建桥(1999),陈小悦、肖星等(2000)的研究模型, 并依据医药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加入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这一解释变量作为本研究的实证模型。
变量解释:TAt是医药上市公司在t年的应计利润总额 (等于公司第t年的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 );At-1为公司在t-1年的总资产;△REVt为公司在第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PPEt为公司在第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IAt为公司在第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原值;YB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0%—5%之间时取值为1,否则为0;LJ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 —12%之间时取值为1,否则为0;JY为虚拟变量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2%时取值为1,否则为0;α、β1、β2、β3、 β4、β5、β6分别通过模型线性回归得出;ε 为残差项。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2回归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 在2011—2013年三年内,F值分别为8.414、3.722、211.356,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证明了本研究所使用模型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有着明显的线性关系,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设定较好;对于R2值,绝大多数学者运用琼斯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时,都显示在部分年份R2较小;表2中R2值在2011年和2012年时比较小, 主要原因在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构成均比较复杂,另外,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样本量大于30时,拟合优度R2值可以较低。
注:表 2 是经计算处理导入 SPSS 软件分析后的输出结果;该回归分析的 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0.05,t 值可反映解释变量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
从回归结果来看,2011年至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 △REVt的系数均为正,且在2012年和2013年该解释变量的t检验结果均显著,符合经济学意义。 解释变量固定资产原值PPEt、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原值IAt的系数均为负,同时两个解释变量的t检验结果均显著,符合经济学意义。 通过查看T分布表,虚拟变量YB和JY(即净资产收益率在0—5%区间和大于12%区间)在2012年和2013年的t值并未通过t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不显著的。 而虚拟变量LJ(即净资产收益率在6%—12%的公司)在2011—2013年间的t值分别为-3.378、-2.123、-1.988,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有力地证明了医药上市公司存在为达到证监会对净资产收益率6%的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