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上市公司

2024-09-05

医药类上市公司(精选9篇)

医药类上市公司 篇1

财务指标能够客观地体现公司的财务绩效, 在财务指标的选取中尽可能地选取充分多的变量指标, 可以更好地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 分析公司处于类的何种位置, 以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的风险。但是, 各财务指标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关性, 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如果分析每个指标, 分析可能是孤立的, 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又会损失很多信息, 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而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运用少数几个因子, 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 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 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 以较少的因子有效地代表原有变量组, 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本文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1评价指标的选取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内容主要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常用的考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率。考察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利润率、非经常性损益比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考察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考察成长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本文就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资产管理能力, 成长能力四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具体的财务指标为:

(1)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公司偿付债务的能力, 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公司债权人、投资者、原材料供应单位等公司利益相关者通常都非常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选用流动比率 (X1) 、资产负债率 (X2) 两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表示上市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资产负债率又称财务杠杆系数,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总资产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重, 以及上市公司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2)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 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衡量公司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 (X3) 、每股收益 (X4) 和总资产利润率 (X5)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该指标通用性强, 适用范围广, 不受类局限;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盈利水平;总资产利润率表示上市公司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 是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3)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及利用资金的能力。通常来说, 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 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选用总资产周转率 (X6) 、存货周转率 (X7) 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X8)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率。资产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指标值的高低;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占用水平和销售实现的快慢;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 即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4) 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指标是对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通过成长能力指标的分析, 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公司的变化趋势, 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预测。

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X9)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长率 (X10) ,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一年净利润) /上一年净利润

2实证分析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9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的上述财务比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KMO检验为0.672>0.5, Bartlett检验等于0是显著的, 适于做因子分析。表1给出了因子特征值与贡献率。

依据表1中的实证结果显示, 第一列是各个因子的序号。第二列表示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第三列表示各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也就是各因子特征值占特征值总和的百分比;第四列表示自上至下各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的累积百分比。五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1.670%>90.000%, 即用五个因子代替原有的10个财务比率指标。为了对这五个因子进行解释, 就需要得到10个原始财务比率指标对这五个因子的旋转后因子载荷。可以看到这些因子正是显示公司财务绩效的的显著征兆,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利润率三个指标都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第二个因子由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决定, 总资产周转率由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计算得出,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第三个因子即由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决定, 从流动比率就可以知道这个指标直接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则体现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其为负数可能是源于该指标必须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才会有利于上市公司利润水平的增长, 该指标过低时, 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 上市公司不能享受到负债经营的益处。反之, 当该指标过高时, 则会削弱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同时, 过高的利息支出也会加重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 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第四个因子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决定,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 而这恰恰是上市公司偿还短期负债的主要源泉。第五个因子主要由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决定, 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企业的成长最终还是需要销售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为支持。因此, 该因子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得出因子1得分函数 (F1) , 因子2得分函数 (F2) , 因子3得分函数 (F3) 和因子4得分函数 (F4) , 因子4得分函数 (F5) 。

F1=-0.034X1+0.055X2-0.344X3+0.009X4+0.112X5-0.058X6-0.356X7-0.118X8+0.339X9+0.221X10

F2=0.311X1+0.235X2-0.126X3-0.2675X4+0.713X5+0.389X6+0.725X7-0.366X8+0.557X9+0.399X10

F3=0.688X1-0.910X2-0.256X3+0.006X4-0.057X5-0.225X6+0.289X8+0.753X9-0.567X10

F4=-0.630X1-0.218X2-0.103X3+0.189X4+0.137X5-0.531X6-0.812X7+0.901X8-0.683X9+0.368X10

F5=0.912X1+0.226X2-0.809X3+0.121X4+0.634X5-0.344X6+0.127X7+0.988X8-0536X9+0.255X10

依据表2中各个因子的贡献率就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0.3631F1+0.2355F2+0.13F3+0.1081F4+0.8001F5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因子, 它们分别是偿债能力因子, 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等因子。

3结果分析及建议

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分。表4给出了处于前四名和后四名的公司。

在此, 需要指出的是, 因子评分的计算是以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水平为基础的, 因子评分的负值并不表示该公司的经营效益呈现负数, 只是由于其经营效益低于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 则其因子评分就为负值。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医药类剔除ST公司后的90家上市公司所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明确了该类类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因子即资产管理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偿债能力因子。由此, 提出以下建议:医药上市公司需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并要从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及其变动来评价其资产管理能力。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 实施高效的内部管理, 回避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提高运营效率拓展公司的生存空间。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上, 真实、完整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直接决定绩效评价的效果。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不令人满意, 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 影响了财务危机预警的质量。因此, 上市公司财务基础工作的强化, 财务信息质量的保证是提高财务绩效评价效率的必要条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沪深股市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 为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财务绩效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逢谷.上市公司综合评价[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孔来.综合评价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3]易晓文.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实证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 2008, (12) .

医药类上市公司 篇2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与政府积极倡导自我医疗的保健新观念,“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房”已成为药品消费的普遍消费模式。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表现出理性而非冲动的购买行为。但由于药品的消费过程专业性较强,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药理知识和鉴别能力,在药品的消费过程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医生和店员的指导和推荐。但是非处方药又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不同于处方药的特点,所以购买决策过程相对简单,显示出与其它日常消费品类似的购买特征。因此除了医生意见和自身经验外,广告实际上成为人们了解药品的重要来源和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盘点一下近几年在电视上看过的医药类广告,发现大多数的医药广告都是以生活情境为衬托,来突出药品的功效,生活气息浓厚的医药类广告少有甚至几乎没有像电子产品饮料类广告那种很美的视觉感受。所以大多数的医药广告与美无缘。

这些广告一点都不美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的困扰,大病找医生,小病就要自己解决,所以就要买药。可是市面上那么多的感冒药到底应该选哪一种呢?这时候电视广告要发挥它的作用了。电视广告,作为受众面最广的媒体,曾经风靡一时,在以前,在电视上做广告几乎能决定整个企业的销量。现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广告的效用急剧下降,但是作用还在。

看看现在电视上的医药类广告,大多数的医药广告都是采用相同的模式。首先在广告中表现出药品要治疗的健康问题,如腰腿疼、孩子感冒发烧、头疼等,然后吃了**药,症状减轻,身体好了。同一模式下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第一种借助他人的症状表现。如有一则广告一开始就传来小孩的咳嗽声,妈妈很焦急的问,孩子感冒了,怎么办?然后推出护彤牌小儿感冒颗粒。这种广告简单易懂,相对的投资也小写,目的明确,药用功效也说的很清楚。第二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遇到的健康问题。记得有一个快克感冒颗粒的广告讲述的是上班族感冒了,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大家都没精打采的,后来吃了快克,感冒好了,精神好了,效率也上去了。我想看了这则广告上班族大部分都会选用快克了,因为这则广告最贴近他们的生活。第三种借助名人效应,这种情况又贯穿在前两种里面。如赵本山曾经拍过泻立停的广告,广告本身的创意很平常,本山大叔的加盟却使这则广告深入人心,这位搞笑大师让这则广告充满戏剧气氛,让人们在欢笑中记住了“泻立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还有孙红雷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广告,孙红雷是大家最喜欢的明星之一,他的加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白云山炎清颗粒的信任度。借助名人效应来增加广告的内涵,提高对药品和厂商的信任度也是现在医药广告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作为药品这种关系身家性命的东西来说,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药品时重要的考量目标。名人的加盟恰恰就增加了这种信任感。

借以各种生活片段,安灯泡的时候腰疼了,孩子厌食挑食了,老人上楼上不上去。。等等,从日常的生活到职场再到橄榄球场,生活中无处都会遇到疾病的困扰,通过这样一个个的生活片段,不仅明确的表达了药品的功效,也拉近了广告与人的距离,让人从广告中找到共鸣,在需要的时候去购买所需的药品。这些医药广告虽然不能给人那种美的享受,却很真实,很生活,对于医药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真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它不可能“美”。

不美的广告不一定没创意

医药广告虽然不能像其他广告那样有美丽的场景美丽的画面,但是除了那些单纯以生活片段诉说的药品广告,还是有很多有创意的医药广告。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斯达舒的“四大叔“篇,把药品名字与人名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它成功的让人记住了这个胃药品牌的名字——斯达舒。记住了名字,怎么记住它的功效呢,这就要看广告的作用了。其中有个广告借助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诉说“四大叔”的功效。过年大家要吃团圆饭,吃的太多,喝的太多,大家的胃就有可能出问题,春节期间的胃保健已经渐渐提上日程。新年、孩子嘴里不断重复的四大叔、团圆饭桌上四大叔带来的胃保健信息把“四大叔”成功的和好胃联系起来。可是我认为这个广告的效果不如另一个“四大叔”广告好些,那个广告说的是父亲的胃病犯了,妈妈很焦急,叫孩子去找“斯达舒”,可是孩子却把“四大叔”叫来了„„这则广告看完有种让人想笑的冲动,这也就达到了广告想要的效果,开始很紧急的状态到后来孩子一个无心的错误让人的神经从紧到松,这个广告很好的的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斯达舒可以是我们身边的“四大叔”,二是斯达舒的功能——胃药。我感觉这个广告简洁明了的传达了胃药“四大叔”这个讯息,而上个广告对功能的表述就有一些不明确,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除了“四大叔”篇,斯达舒还有一句经典的广告语“胃,你好吗?”将胃拟人化,简单好记,而且朗朗上口,把一句最常用的问候语与胃药联系起来,近似的联想创意在斯达舒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不加入美的元素,但是趣味性却可以大大提高广告的效应。就像易服芬的“螃蟹篇”。这个广告巧妙之处就是将螃蟹的红与发烧联系在了一起,还有那句经典的广告词“咋的啦,哥们,让人给煮啦?”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当中。一反以人为主的医药广告,巧妙的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动物的幽默与滑稽表演拉进人与产品的距离,使人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记住了产品以及产品的特性。又如“白加黑”推出的“雪村版广告”,借以曾经风靡一时的幽默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也是利用幽默元素让你在欢笑中记住白加黑。

还有一则广告,就是美女与豹子的那个急支糖浆的广告。这个广告争议颇多,大多是贬义的,因为它与主题的切合度很低,而且在这之前也有类似的广告。但是我认为这则广告却能使观众记住急支糖浆,尽管整个广告都与此无关。开始的紧张镜头和后来的无厘头的结局让人匪夷所思,不禁骂一骂这则广告,但是它却让人记住了这则广告,记住了急支糖浆。作为广告它很失败,但是又很成功。

医药广告的自身特点注定她与其他广告所具有的“美”无缘,但是她可以用创意趣味来吸引大家的眼球。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也很注重创意,避免落入俗套,从不同的方面去为药品做宣传。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医药广告一样可以很有观赏的价值。

不美的广告不代表没销量

如果从销售的角度去看医药广告的话,最成功的要数脑白金了。作为单一品种的保健品,脑白金以极短的时间迅速启动市场,在2~3年内创造了十几亿元的销售奇迹,成功绝非偶然。

首先,准确的“礼品”定位让脑白金比其他同类保健品更胜一筹。对药品来说再好也只能是生病的时候用,可是人不会总生病,保健品就比药品好些,因为没病的时候吃吃保健品可以强健身体,这也是好多制药厂也转向生产保健品的原因。而脑白金的“礼品”定位又让他的销量提升了一个等级。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送礼也正是时下的一种潮流。送脑白金,既送去了礼品又送去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脑白金的礼品定位足以让他超过同类商品在大众心理形成良好的印象。其次,就是它明确的功效诉求。脑白金的功效集中诉求为“润肠通便,改善睡眠”,并进而提出“年轻态,健康品”的概念。肠道和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难题,有资料统计,国内至少有70%妇女存在睡眠不足现象,90%的老年人经常睡不好觉,更何况哪个老人不希望延缓衰老,永远年轻呢。所以说脑白金功效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却正中下怀,比起把所有功效都放上去还不如只说最重要的,这样反而更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是它的广告本身。可是说脑白金的广告有一种让人吐血的感觉,就创意而言老头老太版都被人们认为很“土气”。可是就在这样一则“土气”的广告却大大的俘获了观众的心。“土气”从另一方面理解就是“大众化,生活化”。脑白金的广告虽然很“土”,但是却很现实,极富生活气息,符合了中国人的“礼”文化,表现了“家”的氛围。再加上脑白金广告的不断轰炸,即便不习惯的东西也会让你变得习惯起来。还有那句朗朗上口又有着明显语法错误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知道了有一种名叫“脑白金”的保健品,也饱受了“脑白金”广告的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视听摧残。

虽然脑白金的广告一点都不美,甚至被搬上了十大恶俗广告的榜首,可是准确的广告定位、明晰的功能诉求和“土气”的广告创意却让脑白金广告的销售额直线上升,让其他的保健品厂商望洋兴叹。

结束语

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篇3

一、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统计分析

(一)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或者加权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将会形成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期末价值, 进而对企业的纳税、现金流量造成直接影响。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用情况见表1:

根据表1, 不难发现,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比较单一, 约有90%的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 这是由于加权平均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 简化了企业的日常核算工作, 但这种方法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除了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也被少数企业所选用, 出发点是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能降低成本费用, 从而增加企业的当期利润;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最为准确的个别计价法, 很少有公司采用, 其原因是医药类上市公司存货品种较多, 采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工作量太繁重。

(二)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 成本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可以按照单项、类别和综合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选用见表2:

由于单项计提法高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会计准则提倡企业尽量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上表可以看出, 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采用单项计提法或按单项和类别综合使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另一方面, 需要关注的是, 未明确披露所选用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医药类上市公所占的比例高达37%左右。企业未明确披露, 可能是由于企业对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方法都适用, 还有种可能是会计准则并没有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 使医药类上市公司忽视了明确披露的重要性。

(三)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统计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一旦选定折旧方法, 不得随意变更。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见表3:

根据上表, 可以看出选择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占绝对比重, 三年均维持在96%左右, 其主要原因在于平均年限法简单易行。但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形式过于单一, 过于注重操作简便。实际上, 很多医药生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较快, 对于这些固定资产, 采用加速折旧法核算折旧费更为合适。

(四)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统计分析

众所周知, 赊销在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量的销售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应收帐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企业必须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 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合理估计各会计期间坏账准备。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用见表4:

账龄分析法下, 不同拖欠时间的应收帐款, 所采用的坏账率不一样。拖欠时间越长, 坏帐率越高。根据上表数据, 约有97%的医药类上市公司选用了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说明绝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视应收帐款的管理。同时约有2%左右的企业选用了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余额百分比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政策。

(五)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的统计分析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有两种方法, 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的选用见表5: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成本模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比较稳定, 除非进行资产处置, 一般情况不会创造利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对企业盈利的影响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当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时, 会增加企业利润。反之, 则会减少企业利润。根据上表数据, 以2011年为例, 在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10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中, 102家选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只有1家选用公允价值模式。这表明绝大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的政策选择遵循了谨慎性原则, 尽量避免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行业风险。

二、完善医药类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可以有效地减少会计政策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和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发生。改善医药类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环境,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完善董事会制度, 优化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广泛吸纳代表主债权人利益的银行董事、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职工董事以及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董事, 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2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监事会、内部审计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权, 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3健全管理层人才招聘和激励机制, 保证信息畅通, 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4优化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动态化的、长期的激励机制, 减少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 强化会计规范的建设

健全现行的会计规范, 适当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 主要做到:一是转变会计目标理念, 以决策有用观为第一会计目标, 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二是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1合法合规与独立性相结合原则;2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3权变原则;4成本效益原则;5决策有用性原则, 包括:公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致性原则。通过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来降低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应当披露以下会计政策选择信息:会计政策选择的决策者与文件依据;每项重大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理由及过程;重要会计政策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会计政策的执行者等。

(三) 改进外部监管

首先, 完善政府监管。享有立法权的政府机关应制定并完善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各项规章制度。财政部门应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检查, 既要对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并对其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又要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监督。政府监督应注意把握力度。其次, 加大证券部门监管力度。证监会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 明确界定违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监管意识, 培养实质重于形式的审核观念, 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等有效手段来提高监管效率, 重点监督重要的事实和数据。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 由证监会指派专员监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监查员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最后, 优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 遵循审计道德标准和统一的职业标准, 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 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 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和职业教育;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推进行业建设, 制定规范的执业收费政策, 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财政部等应完善审计规范体系, 制定严格的奖惩机制, 以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建立行业自律机构, 加强对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优化执业环境, 减少政府干预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以及审计意见的发表等情况, 确保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

(四)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掌握着会计政策选择权, 其素质的高低对会计政策选择权能否被充分利用以及能否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最新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注重会计实践, 在遵守会计规范的前提下, 结合主客观环境, 坚持谨慎性原则,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行为能力, 努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财政部、会计职业组织、上市公司等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有针对性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 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适应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 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黎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2

[2]李远堂.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其规范.财会通讯.2010

医药类求职信 篇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来信,相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我是重庆市医药高等专业学校医学检验系的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鉴于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出色的社会工作能力及较强的自学提高能力,我有信心自己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大学期间的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的实验课我多很认真,是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实现,也体现了我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做的更好。

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各阶段中,我曾任班长,学习委员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我相信有了这些工作经历,我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不仅学习课本的知识,同时也关心医学相关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在校期间我通过了计算机

一、能熟练掌握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并自学使用Office、photoshop、Foxpro等软件进行图文处理、表格设计、网页制作等工作,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从心理和能力等方面做好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我将以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为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谢谢!

此致

敬礼

医药类上市公司 篇5

本文以98家完成股改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其中中小企业板块6家, 主板市场92家。数据来源为巨潮数据库、新浪财经数据库和华西证券数据库。

首先采用数据分析法, 对样本公司的持股股改收益率进行分析。持股股改收益率是持股股改收益的相对数指标。

PE为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 (Possessing-stock Earnings of tradable shareholders in SSS Reform, PE) , TS1、TS0分别为股改前后流通股股东股票数量 (Tradable Shares) ;P1、P0分别为股改前后股票价格, 本文分别采用停牌前1日和复牌日的收盘价;CASH为流通股股东获得的现金对价。

PER为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 (the rate of PE) 。

其次, 采用统计分析法, 运用SPSS15.0软件对影响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择多元回归解释各因素对PER的影响。解释变量包括股本结构 (X1) 、股本规模 (X2) 、每股收益 (X3) 、每股净资产 (X4) 、对价价值 (X5) 、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 (X6) 和复牌前后日换手率弹性 (X7) 。多元回归模型为:

二、研究结果

其一, 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是指股改前后流通股股东的可获得的现金价值差额, 是从流通股股东角度衡量其持股股改的获利程度。股改前, 流通股股东可获得现金价值为股票市场价值;股改后, 流通股股东可获得的现金价值包括其股票市场价值和现金对价。对价价值是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股票上市流通权而付出的价格, 是从非流通股股东角度衡量其股改的代价。持股股改收益并不等于对价价值, 原因在于前者使用的是全流通后的预期股价, 后者所使用的是历史股价。表1为98家样本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 平均值为收益率为29.57%。其中77家 (78.57%) 的收益率为正值, 平均值为38.9%;21家 (21.43%) 的收益率为负值, 平均值为-4.5%。说明大部分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持股参加股改都能获取正收益。

其二, 统计结果。 (1) 相关性分析。通过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 除X6与X7外, 变量之间并无相关性。特别是对价价值X5与X6和X7不相关, 说明并未获得统计结果证明对价价值高低与复牌前后日投资收益率或是日交换率弹性存在相关性。这一结论说明, 对价价值高低并不影响该股票的市场交易。表2为对价价值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自变量X1~X7进行筛选。逐步回归法结合了前向回归法和向后回归法, 其从第一个变量开始, 按向前回归法的原则, 选择一个最好的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然后, 转用向后法的原则, 选择一个最不好的变量删除;以此类推, 直至模型外变量已经选不出可纳入者, 模型内也选不出可删除者为止。本文中逐步回归法选取与删除变量的判断标准分别为0.05和0.10。通过2次回归发现X1~X5的统计值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 不能被纳入方程, 不能说明X1~X5对因变量PER有影响。而X6与X7的P值小于0.05, 能够被纳入方程, 说明X6与X7对因变量PER有影响。表3是多元回归模型参数, 先后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是X6和X7, ∂6和∂7分别为0.005和0.001。则最优拟和回归方程为: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Coefficientsa

a.Dependent Vanable: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

表4和表5分别为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和拟和优度检验, F=21.525, P=0.000<0.01, 说明公式 (2) 有统计学意义;而方程校正决定系数R2=0.306, 说明拟合程度一般。

a.Predictors: (Constant) , 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b.Predictors: (Constant) , 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 前后日换手率弹性c.Dependent Vanable: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

a.Predictors: (Constant) , 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b.Predictors: (Constant) , 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 前后日换手率弹性

三、讨论与思考

其一, 98家样本公司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平均为29.57%, 其中78.57%家公司的收益率为正值, 说明大部分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持股参加股改都能获取正收益。

其二, 影响流通股股东持股股改收益率的因素是复牌前后投资收益率 (X6) 和复牌前后日换手率弹性 (X7) , 其中X6的显著性强于X7。

其三, 股权分置改革研究表明, 股改完成后, 市场交易活跃, 但公司复牌首日股价呈下降趋势。由于X5与X6和X7无相关性, 说明对价价值高低并不影响该股票的市场交易。这一结论说明, 支付对价不是股改后股价下跌的原因, 而流通股股东套现则很可能是出于其获取股改对价的获利动机;同时, 也解释公式 (2) 拟和度一般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吴超鹏、郑方镳等:《对价支付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浅析广播医药类节目的创新 篇6

一、明确专业化定位

医药类节目的非专业性往往成为听众诟病的重点和软肋。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直药间里答疑解惑的“专家”与其说是妙手神医更不如说是医药代表。而对于医药类节目而言, 如果不能保证专家的权威性和学术性, 即便口吐莲花, 也很难让消费者打开荷包, 反而会招致批评和反感, 这种明火执仗似的推销, 损失的是频率积累起来的听众忠实度, 因此因小失大。

医药类节目的定位应该是以导诊解惑为基础, 依托专业机构、专家学者提供专业帮助和建议, 为听众提供病情诊断与咨询, 变夸大的虚假宣传为真诚的嘘寒问暖, 引导听众树立健康的医疗观念, 而不是对某某神药的几近迷信式的吹捧。

制约节目向专业化方向转移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对眼前广告回报的短视追逐, 而这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从短期来看, 专业化的节目涉及到一系列的投入和运作, 同时还要有稳定的播出周期方能培育起固定的收听人群, 而这份回报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对于越发规范的医疗市场, 从严从紧的政策方向已经十分明晰, 早一步改变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先发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 回报和投入是成正比的。

二、定位收听人群

在节目形态的分类研究中, 医药类节目隶属于生活服务类的范畴, 如同汽车选购、家居装饰一样, 医药类节目也要明确自己的收听群体, 有的放矢, 以达到强化传播效果的目的。现在, 往往是将近一天精心编排构思制作的特色化栏目累积起来的频率, 其定位在傍晚时分就荡然无存, 周而复始, 美誉度何从谈起?

节目要做到定位准确又为受众所接受并不容易, 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 尤其要深入研究专业调查公司的收听率数据, 对本地区的各类频率、受众群体、文化背景、市场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进而瞄准特定人群展开服务。把握好节目的稳定收听群体就是把握住了市场, 如某些针对老年人的频率在医药类节目中侧重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淡化功利性, 赢得公信力

长期以来, 广播医药类讲座一直为社会所诟病, 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经营创收也有萎缩的趋势。医疗服务类节目应打出社会公益的鲜明旗帜, 以强化内容生产增强节目影响力为着力点, 坚决摒弃直接推销产品和言过其实的虚假宣传, 淡化功利性, 以公益化服务凝聚人心, 想百姓之所想, 适时地通过公益性活动解决听众的实际困难, 无异于最成功的形象公关。医药类节目也可以依托工商、医疗卫生等专业机构, 有目的地组织公益性的宣传咨询活动, 为听众提供一个能够与专业机构和专家经常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同时借助活动的影响推介节目。

四、节目选题新闻化

医药类节目与新闻节目共同策划、共同采访、相互策应, 可以丰富节目的内容, 延展服务类节目的广度和深度。

无论是医疗纠纷还是求医救人, 其中都蕴含着可供挖掘的新闻性。比如, 曾在哈尔滨市引起新闻大战的跨省营救孕妇“小娇”的事件, 笔者当时曾反思, 如若有一档专门的医药类节目在这个时候接手,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出发介入事件, 也许就不会招致是否过度透支了媒介资源的质疑了。目前, 本埠媒体倡导的爱心基金有相当的受助家庭群体受到求医看病的困扰, 单纯的捐款捐物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新闻线索和资源, 也能使爱心人士的帮扶产生最佳的社会效果, 同时提升媒介的公益形象。变“帮卖”为“帮办”, 节目的可听性增加了, 公信力也能够稳步提升, 由此带来的边际收益也会十分乐观。

五、打造专业化的主持人

医药类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建设长期得不到重视, 经常会出现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体育节目、情感节目的主持人“顶班”上医药类节目的情况, 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树立起节目的品牌, 而且会导致已经确立的主持人形象因为节目的粗制滥造、夸大其辞而功亏一篑, 实在是得不偿失。

结合省外媒体的一些优秀案例, 我们注意到, 凡是成熟的医药类节目无不是以打造具有专业化背景同时又兼具新闻主持人能力气质的明星主播为立足点, 强化主持人的准专业人士形象, 从而帮助节目将需要人群转变为固定听众。

医药类节目的创新和求变是个综合命题, 既是节目的策划和制作的问题, 也是创收和赢利的问题。相信, 随着听众辨别能力的提升, 单纯地帮忙吆喝型节目在未来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赢利空间也会被压缩, 早些考量、早做改变是不可能回避的话题。■

谈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 篇7

1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深化医药类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转变管理者和教师观念, 是搞好教材建设的基本保证。加强教材建设必须根据医药类中职教育特点,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创建与医药生产、经营、医疗等单位有效的“校企挂钩, 互惠互利”双赢机制, 从而全面提高师生操作能力, 为专业教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1 医药类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及目标定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1]。要正确理解这一定位必须把握以下基本特征: (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实用教育类型, 不应把“对口招生”升大专、本科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 (2) 医药类中职教育是直接为医药行业发展服务的, 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应围绕医药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岗位人才需求进行。 (3) 医药类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劳动者。因此,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 应转变观念。另外,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医药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 师资建设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 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1.2 医药类中职教育专业教材建设定位

从当今国内外职业教育大背景来看,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 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从中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向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从重视课堂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能力培养转变。因此,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在坚持“必需、够用”原则的同时, 要根据生源实际确定理论深度, 从而使专业教材更加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环节, 融入足够的实验实训内容, 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2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存在问题

2.1 跟不上国家中职教育发展步伐

多年来, 医药类中职学校教材大多来源于3方面:一是借用医药类大、中专教材。其弊端是内容偏多, 理论较深, 专业公式推导繁琐,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动手能力不强且易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二是延用医药类“本科压缩性”教材, 体现不出医药类中职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自编教材。不足之处是转抄内容偏多, 印数少、成本高, 编写质量不高, 印刷效果较差。

2.2 部分教材内容陈旧, 更新速度慢

有的章节内容属被淘汰的检验方法、实际设备等, 甚至还有一些是已被废除的医药法规。另有部分专业教材重复, 内容脱节, 如药剂与中成药教材的“药品调剂”内容, 医药商品学与药理学教材中的“药品储存养护”。

2.3 实践实训性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实训内容应占有重要比例。然而, 不少学校至今仍仅用一本实验讲义;其中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实训、第二课堂、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课缺乏操作大纲、说明书以及培训指导书。已出版的部分教材也存在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衔接、不对应, 专业课与基础课学时比例不当、前后内容错位等问题。

3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发展趋势

3.1 新颖性

好的教材应紧跟医药发展新动态, 在教材内容、形式结构、编写风格上不断创新。我校专业教师在编写《药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教材时, 常把案例及商家成功经验等以“任务引领的目标教学”模式编入教材;教材中融入大量模拟招聘、服饰展示、语言礼仪、化妆形象等与岗位接轨的实践实训内容, 颇受企业和学生欢迎。

3.2 实用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要针对教学实际, 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医药行业的新产品、新设备,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岗位操作和应用技能, 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医药信息, 成为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技能型实用人才。

3.3 多样性

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目标和教学内容, 编写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能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从而促进了教学改革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职业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另一趋势和特点是:在内容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将更多地向医药实训场所, 如社区门诊、模拟车间、医药超市等延伸, 使教材更加体现岗位职业性。

3.5 法制性

面对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类中职教育涉及很多医药法规、经济贸易、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因此, 近年来编写的各类教材, 将多种法与理、法与情、法与市场等理论与实际成功案例写入其中, 使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经济活动及药事活动时, 学法、执法、讲法、用法, 以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 加强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4.1 抓教学改革, 促教材建设

医药类中职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 要针对医药单位用人岗位需求进行意向调查或召开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学生与专业教师联合座谈会, 根据医药类职业教育特点进行专业教材改革。通过教研活动, 广泛讨论专业与基础课前后衔接及课时比例的合理性问题。挑选深资“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医药企事业单位高技能型人才联合编写系列实训技能型教材。

4.2 加强实践实训, 发挥“双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为更好地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学校每年派专业教师轮流到医药生产、经营、医院、药检等单位进行为期1~2个月的社会实践。在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同时, 部分教师还考取了执业药师、执业医师等资格证。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专业技术水平高, 理论功底扎实, 而且在专业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可操作性与新颖实用性为一体的教材深受师生欢迎。

4.3 重视校本自用教材开发建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有些专业特点强、学校急需而国内没有的培训教材,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编写, 力求做到教材具有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以致用。近年来, 我们除了组织教师编写部分培训大纲、实训指导与第二课堂操作说明外, 还编写了《实用中西药品500种》、《药膳基础知识》、《生活中的化学》等校本教材,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 教材编写应注重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和统一, 使实践教学中师资、专业、教材三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保证教材编写质量, 以促进学校专业特色建设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1) .

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研究 篇8

一、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职业市场动态信息与社交、礼仪等求职技巧,引导自我评价、自我定位,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单位的。德国强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也就是学生的 “自我负责”,学校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与系统技能培训。英国最早提出“就业力”概念,高校主要通过完善课程设计、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促进学生获取工作经验以及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来开发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力。日本逐渐形成了“国家主导型”的就业促进政策系统,即在政府统一管理下,由具体政府部门主管、大学就业指导部门为中心、 企业提供支持、就业考试予以保障、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就业援助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各国高校对就业指导都非常重视,并始终将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重要方向。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不断扩大就业也成为历年党与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重点。201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自1923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 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后,国内各高校也纷纷通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证充足经费、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二、目前我国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具有专业性更突出、就业市场相对狭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应用型要求更强烈的特点,而实际上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与综合性大学保持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针对专科性院校的特点作出适当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各专业就业率差参不齐

近几年医药类院校都纷纷建立起了不同于传统医药专业的其它专业,各专业的就业率也呈现高低不同的情况。根据2014年6月9日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护理学、信息工程、制药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中药学等这些医药类院校基本具备的专业位居全国2013届就业率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 而生物工程、这些医药类院校基本具备的专业位居就业率最低的10大本科专业。 可见,医药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各专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但就业率的高低与是否为传统医药专业无关。

(二)就业市场的维持与开拓仍局限在“医药”行业领域内

长久以来专业院校形成的固定就业市场给医药院校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但同时,也固化了市场开拓的思路, 忽略了对广大的其它领域的开拓,而无论是传统的医药专业或新兴的本科专业亟需更为广阔的非医非药行业市场。

(三)就业指导培训内容单一化、师资队伍零散化

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培训内容往往倾向于医药行业,容易忽略非医非药专业学生的指导诉求;师资队伍由专职老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上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承担就业指导教学的能力差参不齐, 容易影响就业指导培训的效果。

(四)创业教育是短板

传统的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多是在医院、医药企业从事医生、护士、检测员、研究员、实验员、医药代表等工作,多是与专业技术息息相关的工种,独立创业且成功的案例相对于综合大学来说较少。 无论是在新生的入学教育,还是接下来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相对较少, 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比较匮乏, 使创业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是一个较陌生的就业选择。

三、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

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需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就业指导创新机制。

(一)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的主要板块

1.主动出击,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机制。 此板块主要是针对医药类院校部分专业就业率较低而就业市场却仍局限在“医药”行业领域内的问题。掌握市场定单,承载“走出去”“、请进来”和“就业实习联动” 三个运行模式“,走出去”是指学校学院就业工作小组走出校门,开拓新的非医非药却能提供大量相关专业岗位的就业市场, 建设规模化实习就业基地,尤其是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重点进行学校学院及专业、 学生的宣传,通过各渠道建立与新的实习单位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请进来”指将企业有关人员请入学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授课内容为强调职业道德、社会技能等通识素养的培养转变,并要求学生完成与企业工作有关的作业,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就业实习联动”是指将学生实习与就业捆绑,抢先就业市场,以“双师型”培养模式加快学生社会角色转换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开拓就业力提升专项工程。主要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与培训内容较单一、师资队伍零散化的问题。就业力提升专业工程分三个项目运行:就业力课程植入项目、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提升项目。就业力课程植入是指将就业力整合到课程中,分阶段贯穿于本科教育始末,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就业指导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根据我国实际工作要求较高而毕业生水平相对较低的前10项就业力来进行重点培训, 主要包括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培训。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是指引入英国雷丁大学的CMS学习项目,成立专项小组,由点到面逐步向全体学生推开, 由学习专项小组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助学习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可根据学生的优势、弱势、岗位需求来调整具体的学习内容,更能体现指导的零活性。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提升项目是指将从事就业指导教学的老师进行集体专项学习、集体备课、 定期培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定期进行教学考核,予以适当奖惩。

3.开拓创业教育板块。主要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中创业教育是短板的问题。通过建设创业基地、组建学生创业团队、邀请知名创业人经验交流与指导等模块不断推进。建设创业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基地,引进知名企业创业者的创业指导、专业的融资咨询和指导,定制开发高品质、高实战型创业课程,通过在线自学、创业直播课堂学习及线下各种创业培训,让想创业的毕业生们可以享受线上线下的全面教育资源。组建学生创业团队是指通过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组织校内创业比赛集中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 由学校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专家指导、 项目资助来促使一批好的创业项目、好的创业团队投入实践,学校对实践过程进行监管,定期考核。

4.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力升级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各院再以1:1000的比例配备专业指导人员成立就业指导小组,确定小组职责为拓宽服务内容、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加强个性指导、构建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等。

(二)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的实践步骤

1.新生入学第一月开始启动“就业力植入课程”机制,大一新生的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发展技能,如谈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技能、时间管理能力等;大二集中开设与就业力有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与就业相关的资金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大三集中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考核评估;大四则侧重于研究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实践,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准备学位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同时强调就业技巧的培养与提高。从学生大一开始,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库,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社会实践、项目研究、实习过程,包括诚信档案,以企业进一步了解最需要的人才。

2.本科二年级开始启动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由在“挑战杯”与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同学负责,成立学习项目组,邀请与院校联系密切的企业成功人士担任专业资询老师,并定期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逐步地、由点到面地将项目向全体同学铺开。主要学习内容:自我意识、就业力评估与发展的技能; 合理定位的技能,包括职业意识、课程和其他发展机会、劳动力市场调查以及做决定等技能;有效应聘的技能,包括理解雇主招募和选才方式等技能。这些学习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就业意识、就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融合。

3.本科三年级第一期进入“请进来” 阶段:开始邀请知名企业来学校对即将进入毕业阶段的大三学生进行职场培训,优秀校友交流求职经验,并陆续展开招聘,邀请与接待各企业来学校集中招聘,举办各企业宣讲会与大型招聘会,拉开毕业生就业序幕。

4.本科三年级第二期进入“走出去” 阶段: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学校学院就业指导小组对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省内区域分批分阶段进行走访、调查,建立稳固联系、开拓新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与职位信息,建立企业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及为下一年毕业生“请进来”工作做好准备。

5. 本科四年级第一期对就业困难学生加强个性指导,加强老师推荐,并完善毕业生就业动态档案。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专科性突出的医药类院校如何在高就业压力下保证高就业率成为医药类院校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为医药类院校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提供现实指导谈了自己的看法。

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9

关键词:医药类毕业生,对策,分析,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学生、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 牡丹江医学院从2008年以来, 总体就业率不高[1,2], 因此, 极有必要分析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我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1.1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我国2012年高校共毕业680万应届毕业生, 其中118万人为医学院校毕业生, 毕业生总数的增长, 使得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1.2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才需求计划小, 基层医院条件较差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 黑龙江省的医疗卫生人员数量还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但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存在着人员饱和的现象, 每年招聘较少, 且希望学生为研究生以上学历, 若是本科生, 则要求必须获得计算机省二级证、英语国家四级证、学位证、毕业证四证。但与这些中大医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层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小医院都很需要医学生, 但由于收入较低、硬件条件相对较差, 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3]。

1.3 项目就业人数稳中有升

省委省政府、党中央近年来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先后推出了选调生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进村进社等一系列的就业项目鼓励、扶持毕业生到基层工作[4]。这些就业项目有利于促进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

2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自身条件和思想状态

2.1.1 竞争力较弱, 综合能力不强

综合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反应能力、个人特长、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易紧张的问题;竞争力弱主要是指我院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比例较低, 据统计, 2012届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中取得四证的学生比例只有30.4%。

2.1.2 就业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

据调查, 牡丹江医学院24.8%学生没有为就业做任何的准备, 只有22.6%学生做了充分准备, 38.7%学生对于就业相关政策有所了解。

2.2 学院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

学院很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只注重于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 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科研创新意识弱, 市场目前急需主动性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5]。

3 提高医药类本科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就业服务能力

为确保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就业信息网使用培训、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等活动, 并相继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 有效提高了其进行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与水平[6]。

3.2 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新形势、新政策, 及时更新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 并根据毕业生专业、层次的不同, 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讲述, 特别加强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择业心理、创业教育等内容的讲授,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还经常性的分层次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及促进就业的专题讲座活动, 教育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新观念, 通过邀请知名公务员考试命题专家进校举行公务员考试专场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才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举办单位选才标准专题讲座等活动, 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7]。2013年, 我校年均组织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150多场, 提供就业信息2800余条、就业岗位14000余个, 扩大了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3.3 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

要积极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使其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整个社会、国家的需要相互结合, 才能够顺利就业, 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要给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明白要脚踏实地地选择工作, 切忌好高骛远。学校还要发挥我校药学专业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优势, 组团出动, 促进毕业生就业, 取得良好效果。江苏恒瑞制药、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鲁南制药集团、江苏福瑞达集团、罗欣药业、齐鲁制药集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制药企业先后到校招聘, 其中齐鲁制药先后接收两个院系近80余人到企业就业, 有效的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蔡晓燕, 赵立凝, 刘晓玲.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9) .

[2]王建忠.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 .

[3]白玉, 秦蓓.当前医药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0) .

[4]杨帆, 张德志, 雷彤, 等.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研究[J].药学教育, 2007 (1) .

[5]黄小薇, 邱鸿钟, 曾冲.构建中医院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3) .

[6]焦淑清, 侯巍, 于莲, 等.高等药学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07 (5) .

上一篇:磁场电流下一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