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公共关系

2024-09-29

医药类公共关系(精选8篇)

医药类公共关系 篇1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医药企业作为社会营利性组织与公众健康事业关系密切,更是无法回避公共关系。随着人们对公共关系所具有的信息搜集、决策咨询、沟通协调、形象传播、教育引导等职能认识的逐步深入,公关已从简单的化解危机进入全面的组织战略管理的范畴。虽然国内医药企业对公共关系的态度冷热不均,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医药行业危机事件表明,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素质欠缺,公共关系意识淡薄,培养专业化的应用型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已刻不容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基地的医药类高职院校,进行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是满足这一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特殊性

公共关系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通常公共关系教学主要是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关技能,医药类高职院校同样也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如何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展公关教学?如何使医药类高职的公关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和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除了讲授普适的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关技能外,还应当进行具有医药行业特性的公共关系教学,即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突出医药企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医药公关教育,形成医药公关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构建系统、独立的医药公关教学体系。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公关教学的起点是责任公关教育

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大都面向医药行业,从事人类健康事业,关爱生命,济世救人,为公众的健康负责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面对医药类高职学生,公共关系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公关责任教育,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入医药公关教学,使其成为医药企业公关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医药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构筑起医药公关教学的基点。医药公关教学不同于普通公关教学之处,就在于必须树立并强化医药公关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医药公共关系的一切理念和活动都是在对公众健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的框架下展开的,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的公共关系,才是社会必需的。

(二)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应服务于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

医药类高职学生的公共关系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鲜明的服务行业特色,即要培养合格的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医药类高职公共关系教学应当使学生获得解决各类医药组织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应当包括:医药行业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医药企业内部公关能力、医药企业外部公关能力、医药公关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与公众的协调沟通能力,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写作能力等。围绕以上目标,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便与普通公关教学的内容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强调公关主体的特殊性医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各类医药企业,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具有差异性和共性。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主要是指专门从事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活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营利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按照医药企业的职能划分,医药企业整体上可分为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两大类。医药生产企业又可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卫生材料及医药包材生产企业等。医药流通企业又可分为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由此可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是多元化的,各类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性能和职能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公共关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医药企业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性和专业性,医药企业的产品直接与生命安全相关,医药企业既要实现商业利润,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商业利润更重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构成的这种特殊性是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也是公共关系教学中“医药公共关系构成要素”这一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医药公关主体构成差异性与共性的分析,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医药公关主体的特性,从而使其具备制定既符合医药企业共性,又满足医药企业差异性需求的公关策略的能力。

突出公关客体构成的特殊性虽然普通公关主体的公众分类原则同样适用于医药企业的公众分类,但是医药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消费者群体是与众不同的,它构成了医药公共关系客体的特殊性———多层重叠。医药企业终端服务对象是病人、患者,但是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及高风险性,病人和患者通常需要依赖医生的处方或者依据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选择和购买医药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因此,在医药企业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诞生了所谓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医院(医生)、药房(药店)被人们称为第二终端;患者、病人被称为第三终端。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其职能不同,一些医药企业只需面对第二终端或第三终端,而一些医药企业则要同时面对第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每一类终端服务对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利益需求。例如,第二终端主要是基于利益合作、品牌共享的服务公众,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则需要提供放心安全的医药产品和教育服务。此外,其他外部公众如政府公众和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也都具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的高关注性、政府公众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监管性,都构成了医药企业外部公众群体特殊性的内涵。

立足于医药健康教育与社会公益———医药公共关系传播内容的特殊性由于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医药产品的信息传播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一般公众特别是终端服务对象———患者对医药知识的普遍缺乏、对安全健康用药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就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共关系公关传播的两个特殊维度:一个维度确立了公关传播不能操作的边界,即直接的产品传播或以疗效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公关传播是行不通的;另一个维度则向我们展示了公关传播应当言说的内容,即立足于公众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知识的普及、服务于公众的社会公益,这才是医药公关传播的主要路径。要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建立在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目的的公关主题活动和企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中,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完成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同时,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以及医药企业要面对特殊的公众群体,例如,第二终端的医院、批发商等,医药企业公关活动也具有特殊的方式,例如,与第二终端进行专业沟通的药品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与原料供应商、产销合作者的联谊活动等,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关传播的多样性内容。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的特殊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步由于医药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相关,公众凭借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选择医药产品,因此,医药企业组织形象传播的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公众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医药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出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社区环境负责的高度真诚,才能够从根本上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在医药公共关系教学中,应明确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与公众信任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突出公共关系目标、公众信任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医药企业品牌建设要具有公共关系战略眼光,而公共关系战略目标的制定应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内容。

(三)教学方式上的特殊性——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公关能力

高职医药类公关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医药企业在组织形象传播、与公众沟通、构建企业内外和谐环境中所面临问题的实际公关能力。因此,在高职医药公关教学中,教学方式也有别于普通公关教学,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一方面,要围绕医药行业特点,针对医药企业现状,通过典型医药企业的公关案例和其他经典公关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药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依托校企联合资源,对医药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将当前医药企业信息和企业常见公关问题设计成工作项目植入教学过程中,创设模拟公关情境,通过分组讨论后,让学生组建模拟公共关系工作室,制定出公关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实际的公关工作技能。由于高职医药公关教学更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因此,高职医药公关教学的模式可设计为“三步曲”:医药企业案例教学——讲授公关基本理论和原则;医药企业问题教学和项目教学———明确医药公共关系面对的核心问题;小组讨论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实践公关知识,演练公关技能。

综上所述,医药类高职公关教学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关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热点事件,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建构自身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需要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真正完成医药高职公关教学的目标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薛玉华.浅析“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刘柯,乔海燕.关于高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思考[J].河南农业,2008,(24).

[3]刘冬枝.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魅力中国,2009,(10).

[4]陈丽清,李志平.《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学刊,2009,(1).

医药类公共关系 篇2

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认知

在神经系统内存在着各种氨基酸,其中有一些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根据其对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可以将这些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和抑制性氨基酸(inhibitory amino acids,IAAs)。还有一种含硫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主要是牛磺酸(taurine,Tau),既不属于EAAs也不属于IAAs。这些氨基酸不仅参与神经元通信、神经可塑性、神经营养、发育,而且还与认知活动过程有紧密的联系。

1.1 EAAs与认知

EAAs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以谷氨酸(glutamate,Glu)和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为主。Glu是脑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海马以及大脑皮质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其介导的兴奋性信号传导可以影响哺乳动物的脑功能,包括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Asp与各种神经元活动密切相关,包括视觉生理学、神经形成、学习记忆等过程。在动物大脑中,适量的Glu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但是如果胞外Glu浓度过高,使大量的离子型受体通道开放,导致持续性细胞内Ca2+水平增高,则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神经元损伤[1]。最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能够特异性地将胞质中的谷氨酸转运进突触囊泡,由于VGLUT作为囊泡谷氨酸填充的决定因素,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兴奋性毒性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药物靶点[2,3]。

EAAs的受体主要分为5型: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红藻氨酸(KA)受体、2-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1-氨基环戊烷-1,3-二羧酸(ACPD)受体和L-2-氨基-4-磷酸基戊酸(L-AP4)受体。NMDA受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受体之一,其与中枢神经系统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神经的营养发育、学习和记忆等复杂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NMDA受体活性可促进神经的保护作用,对抗细胞凋亡以及兴奋性损伤,因此,抑制NMDA受体活性可以导致神经元直接死亡或者使神经元易受二次创伤,而激活的NMDA受体主要由Ca2+介导,异常的Ca2+内流可以通过NMDA受体而引起神经元的减少或损伤以及某些神经病变性疾病[4]。另有研究发现,AMPA受体根据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不同其在突触部位的数量和组成也不同,并通过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突触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其与NMDA受体的协同作用对长时程增强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5]。

1.2 IAAs与认知

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丰富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大约30%的突触以GABA作为神经递质,其在大脑黑质中浓度最高。与GABA结合的受体主要包括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是由于大脑中无法得到足够的GABA,一项基础研究发现,短尾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视觉恶化,在注入GABA受体及GABAA受体激动剂后,视觉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已经衰老的细胞表现出年轻的特征[6]。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抗抑郁病药物舍曲林联合GABA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学习思维等各项认知功能都得到显著的改善,该研究还提示中枢GABA功能的缺陷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GABA系统能够增强五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其受体拮抗剂借助5-HT系统表现出类似抗抑郁的作用[7,8]。以往研究证实,GABA作为中枢介质,是神经系统潜在的营养因子,能够促进脑代谢,治疗各类脑病引起的记忆功能下降[9,10]。

1.3 Tau与认知

Tau是一种二氨基乙磺酸,在平衡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以往的研究发现,Tau能够增强海马依赖性学习以及记忆保留能力[12],但是这种学习能力提高的机制并不明确。最近的研究发现,Tau在体外能够增加成人脑室下区神经干/祖细胞的增殖[13],为此Gebara等[14]又做了深入的研究,发现Tau不仅可以促进衰老小鼠海马齿状回干细胞的增殖,同时对未成熟的神经元、小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干/祖细胞都有促进增殖的作用,提示Tau对类星形胶质细胞的强激活作用有利于认知功能的发挥,同时这也可能成为改善人类由于衰老而引起认知障碍的新疗法。另有研究发现,给予成年雄性豚鼠300 mg/kg的Tau之后,会出现神经损伤的情况[15],成年小鼠在慢性摄入Tau之后出现了运动性学习障碍[16],研究者猜测低剂量的Tau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而高剂量或长期摄入Tau则会产生毒性作用。因此能否通过补充Tau来促进大脑发育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如何补充、补充剂量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 中医药对认知障碍性疾病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作用

认知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认知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的状态。重者包括血管性痴呆、AD等,轻者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记忆能力减退等。许多中药通过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但是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根据中医治则中医药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填精补髓

脑为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脑萎髓空、神机失用是认知障碍的基本病机。中医一般采用益脑填髓的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高琳娜等[[17]通过研究淫羊藿苷对快速老化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发现,淫羊藿苷能够增加快速老化小鼠海马中Asp、Tau含量,减少Glu、GABA及谷氨酰胺含量,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调节EAAs与IAAs代谢平衡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陈志宏等[18,19]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天年饮能够降低衰老大鼠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升高GABA、甘氨酸(glycine,Gly)含量,促进IAAs的合成与代谢,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进一步证实了中药填精补髓,温阳益脑的功用。

2.2 健脾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意与思,健脾补肾可以改善认知障碍。范雯等[20]研究发现,补肾活血方能够通过降低海马组织内Glu含量、升高GABA以及Ach、5-HT含量从而改善大鼠的认知障碍,减轻神经元损伤。蛇床子作为温肾助阳的药物,对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蛇床子素能够降低脑缺血大鼠再灌后72 h内海马中Glu含量,而25.0 mg/kg剂量的蛇床子素对于GABA能够产生先降低后升高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21]。而葛根作为健脾类药物,近期有研究发现,其提取物3-甲氧基葛根素能够减少EAAs的神经毒性作用,调节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保护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元[22]。

2.3 益气活血化瘀涤痰

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往往凝血为瘀,熬津为痰。在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中,痰瘀互结往往贯穿疾病始终。以往研究发现,丹参能够明显降低实验性AD大鼠以及脑缺血沙鼠脑内Glu的含量,升高GABA、Gly的含量,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推测这可能是其防治AD以及脑缺血的机制之一[23,24]。另有研究已经发现,姜黄提取物、芍药苷等都可以通过降低脑内Glu的含量,抑制EAAs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25,26]。张新春等[27]选择常用益气活血中药黄芪、赤芍、川芎等的有效部位组成芎芪合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干预,发现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降低,谷氨酰胺、GABA的含量升高,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提高。大黄蛰虫丸作为活血祛瘀药,已有研究证明,其可通过降低EAAs的释放,调节脑内EAAs与IAAs的平衡,改善脑缺血引起的脑损伤[28]。

2.4 芳香开窍

“脑为元神之府”,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均为脑所主,清窍蒙蔽,则易呆滞、健忘。部分芳香开窍类药物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循环,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蒋玉凤等[29]采用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清开灵注射液的干预,发现大鼠海马区Glu、As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该药物起到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麝香酮能够减少氯胺酮麻醉导致的新生大鼠NMDA受体表达上调,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还可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但是并不能减轻氯胺酮对树突发育的毒性作用[30,31]。

2.5 宁脑安神

脑为神明之府,主管精神活动,一切精神刺激、七情所伤、五志不和,或年老体衰、起居不时均可上扰于脑,而致脑神紊乱郁蔽。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安神药有抗痴呆和脑保护、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32]。以往的研究发现,远志提取物可以通过减轻Glu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坏死以及凋亡,保护脑结构及其功能正常[33]。研究发现,酸枣仁汤能够明显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酸枣仁汤能够降低海马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升高GABA、5-HT活性有关[34,35],但是其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3 建议与展望

医药类个人简历 篇3

姓 名:詹小姐

性别:女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

户 籍:湖南

年龄:26

现所在地:广东—湛江

身高:1。64cm

联系电话:135********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

工作年限:2

职称:

期望薪资:面议

求职类型:全职

到岗时间:随时

个人实习经历

20xx。6—20xx。4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实习

20xx。4—20xx。5湖南省永州祁阳县人民医院见习

20xx。9—20xx。6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学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永州职业技术学校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日期:。07

所学专业:医药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外语水平: 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较差

在校获奖情况

20xx—20xx学年度 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xx—20xx学年度 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获临床学院表扬

20xx—20xx学年度 被评为“三好学生”

20xx—20xx年 担任班组织委员及宿舍长

20xx—20xx年 担任校园采编记者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初步掌握临床内外妇儿常见病预防措施、诊断常规及治疗原则: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骨折、血管瘤等。

2、掌握外科各种临床操作:如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心肺复苏、外科缝合、换药与包扎等。

3、掌握医疗系统流程,接诊病人及善于与病人沟通,为病人做心理辅导。

4、掌握临床护理常规操作,主动及时处理急病、重病患者。

5、语言能力: 通过大学英语A级考试,普通话二级乙等。

6、计算机能力: 熟练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

自我评价

工作负责,认真稳重;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崇尚医德,甘于奉献;苦练医术,精益求精。

我更加相信: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能用心的干,就会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论提高医药健康类报纸的报道质量 篇4

突出重点, 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多年来, 《医药卫生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报道, 以此作为增强报道效果, 扩大报社影响力的突破口, 做大做强。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 报社迅即行动, 先后派出5名记者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灾区, 他们冒着余震不断, 滚石纷飞的危险, 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 共发回报道300多篇幅, 包括消息、特色、通讯、言论、图片等多种新闻体裁, 被国内媒体刊载转载800多篇次。前方记者冒死采写报道, 后方编辑精心组织版面。报社在第一时间调整版面, 推出专版报道抗震救灾, 实行统一调配编辑、统一报道主题、统一安排版面的“三统一”, 对前方稿件“即写即传, 即传即发”。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报道, 产生出报道的规模效应。

去年春季, 阜阳突发手足口病疫情, 河南组派了医疗救治队赴安徽, 报社及时派出记者随队采访;北京奥运会期间, 河南派出卫生监督人员赴北京保障奥运, 报社选派记者随队现场报道;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 报社派出大批记者深入一线, 全面、准确、及时报道了筛查救治工作。

对突发事件卓有成效的报道, 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也受到了同行的尊重。一名记者因此荣获“河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 成为历年来河南近20家专业媒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记者;一名记者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报社曾荣获河南省反“法轮功”邪教组织、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关注热点, 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热点问题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作为专业媒体, 《医药卫生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医药卫生行业, 把群众关注的健康问题作为报道重点。近年来, 把认真搞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卫生机构建设、重大疾病防治、中医药发展、医院管理年、行风建设等报道放在重要的、突出的位置, 精心组织, 精心安排。

对热点问题、重点工作, 开辟专栏、专版, 采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 不遗余力地宣传报道。去年报社开辟专版, 举办了“辉煌三十年———河南卫生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活动, 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 组织版面80多个, 全面反映了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医疗卫生单位发生的新变化、新成效。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 开辟专栏, 及时宣传报道医药卫生系统开展情况,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对医院管理年的报道中, 开辟了“三优一满意”专栏, 采取系列报道的形式, 大力报道医院的新措施、新变化、新面貌, 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 还就医患关系、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农村卫生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 采写了《寻找医患和谐的创新点》、《居民健康档案有点儿难》、《还原公众的卫生监督权力》、《以“闹”维权得不偿失》等近百篇深度报道。这些报道角度新、立意深,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为弘扬先进典型, 近年来, 报社还推出了河南卫生系统十余个先进典型, 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典型, 绝大多数是我们首先发现的, 全部是我们率先报道的。像“人民健康好卫士”郭春园、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的“全国模范乡村医生”马文芳、受到李长春同志批示的“人民好医生”张菊新、受到吴仪同志接见的“坚守山村30年”的乡村医生郭广俊等, 抗非典英模魏保周, 还有疾控医生靳鸿建, 优秀护士孟玲玲, 优秀医师牛希华、刘恒亮等。

找准位点, 增强报道的凝聚力

专业媒体的优势在于专业。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 《医药卫生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把报纸的读者定位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 提出了“办医务人员喜欢的报纸”这一响亮口号。

按照“三贴近”要求, 我们不断对版面和栏目设置进行调整与重组, 增加了一批实用、可读的栏目, 减少会议及一般性工作报道, 强化解释性新闻和深度报道, 增强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入读者中征求意见, 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 下大力气抓版面设计, 在传统版式的基础上, 吸收、借鉴现代新潮报纸的整体观、条理感以及插图的协调、美化功能, 并以字形、字体、字号, 变化标题, 美化版面, 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知识的同时, 得到美的享受。

本着提高报纸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宗旨, 力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版面风格和栏目语言, 增强报道的凝聚力。医药卫生报社在创办《医药卫生报·文摘版》的基础上, 去年年底, 又对各个版面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重组:一、二版为要闻、综合新闻版;三版为深度报道, 每期一个主题;四版为“悬壶百味”副刊, 反映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 每周增设了“临床荟萃”、“乡村医生”两个专版, 在贴近读者, 发挥专业媒体优势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系列措施的推行, 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报道质量进一步提高, 版面设置进一步美化, 宣传内容进一步贴近, 受欢迎程度进一步提升, 《医药卫生报》跻身全国医药健康类报纸十佳行列。同时, 也进一步促进了报纸的发行和广告工作, 今年的发行数量和去年的广告收入均同比增长了20%, 报社步入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作者为医药卫生报社新闻部主任, 河南省“十佳新闻工作者”)

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篇5

1评价指标的选取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内容主要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常用的考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率。考察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利润率、非经常性损益比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考察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有存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考察成长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本文就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资产管理能力, 成长能力四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具体的财务指标为:

(1) 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公司偿付债务的能力, 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公司债权人、投资者、原材料供应单位等公司利益相关者通常都非常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选用流动比率 (X1) 、资产负债率 (X2) 两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表示上市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资产负债率又称财务杠杆系数, 该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总资产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重, 以及上市公司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2)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 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衡量公司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 (X3) 、每股收益 (X4) 和总资产利润率 (X5)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是反映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该指标通用性强, 适用范围广, 不受类局限;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盈利水平;总资产利润率表示上市公司总资产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 是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3) 资产管理能力指标。

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及利用资金的能力。通常来说, 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 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

选用总资产周转率 (X6) 、存货周转率 (X7) 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X8) 三个指标来考察上市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率。资产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指标值的高低;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占用水平和销售实现的快慢;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 即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

(4) 成长能力指标。

成长能力指标是对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往年相比的纵向分析。通过成长能力指标的分析, 我们能够大致判断公司的变化趋势, 从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预测。

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X9)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 /上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增长率 (X10) ,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一年净利润) /上一年净利润

2实证分析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9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中的上述财务比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KMO检验为0.672>0.5, Bartlett检验等于0是显著的, 适于做因子分析。表1给出了因子特征值与贡献率。

依据表1中的实证结果显示, 第一列是各个因子的序号。第二列表示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第三列表示各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也就是各因子特征值占特征值总和的百分比;第四列表示自上至下各因子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的累积百分比。五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91.670%>90.000%, 即用五个因子代替原有的10个财务比率指标。为了对这五个因子进行解释, 就需要得到10个原始财务比率指标对这五个因子的旋转后因子载荷。可以看到这些因子正是显示公司财务绩效的的显著征兆,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利润率三个指标都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第二个因子由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决定, 总资产周转率由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计算得出,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第三个因子即由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决定, 从流动比率就可以知道这个指标直接体现了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则体现了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其为负数可能是源于该指标必须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才会有利于上市公司利润水平的增长, 该指标过低时, 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 上市公司不能享受到负债经营的益处。反之, 当该指标过高时, 则会削弱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同时, 过高的利息支出也会加重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 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第四个因子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决定,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上市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 而这恰恰是上市公司偿还短期负债的主要源泉。第五个因子主要由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决定, 说明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公司的成长能力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而企业的成长最终还是需要销售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为支持。因此, 该因子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可以得出因子1得分函数 (F1) , 因子2得分函数 (F2) , 因子3得分函数 (F3) 和因子4得分函数 (F4) , 因子4得分函数 (F5) 。

F1=-0.034X1+0.055X2-0.344X3+0.009X4+0.112X5-0.058X6-0.356X7-0.118X8+0.339X9+0.221X10

F2=0.311X1+0.235X2-0.126X3-0.2675X4+0.713X5+0.389X6+0.725X7-0.366X8+0.557X9+0.399X10

F3=0.688X1-0.910X2-0.256X3+0.006X4-0.057X5-0.225X6+0.289X8+0.753X9-0.567X10

F4=-0.630X1-0.218X2-0.103X3+0.189X4+0.137X5-0.531X6-0.812X7+0.901X8-0.683X9+0.368X10

F5=0.912X1+0.226X2-0.809X3+0.121X4+0.634X5-0.344X6+0.127X7+0.988X8-0536X9+0.255X10

依据表2中各个因子的贡献率就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0.3631F1+0.2355F2+0.13F3+0.1081F4+0.8001F5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因子, 它们分别是偿债能力因子, 盈利能力资产管理等因子。

3结果分析及建议

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分。表4给出了处于前四名和后四名的公司。

在此, 需要指出的是, 因子评分的计算是以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水平为基础的, 因子评分的负值并不表示该公司的经营效益呈现负数, 只是由于其经营效益低于上市公司的平均经济效益, 则其因子评分就为负值。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医药类剔除ST公司后的90家上市公司所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明确了该类类中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因子即资产管理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偿债能力因子。由此, 提出以下建议:医药上市公司需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并要从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及其变动来评价其资产管理能力。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 实施高效的内部管理, 回避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提高运营效率拓展公司的生存空间。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上, 真实、完整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直接决定绩效评价的效果。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并不令人满意, 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 影响了财务危机预警的质量。因此, 上市公司财务基础工作的强化, 财务信息质量的保证是提高财务绩效评价效率的必要条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沪深股市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 为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因子分析,财务绩效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逢谷.上市公司综合评价[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孔来.综合评价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谈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 篇6

1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深化医药类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转变管理者和教师观念, 是搞好教材建设的基本保证。加强教材建设必须根据医药类中职教育特点,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创建与医药生产、经营、医疗等单位有效的“校企挂钩, 互惠互利”双赢机制, 从而全面提高师生操作能力, 为专业教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1 医药类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及目标定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1]。要正确理解这一定位必须把握以下基本特征: (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实用教育类型, 不应把“对口招生”升大专、本科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 (2) 医药类中职教育是直接为医药行业发展服务的, 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应围绕医药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岗位人才需求进行。 (3) 医药类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劳动者。因此,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 应转变观念。另外,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医药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 师资建设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 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1.2 医药类中职教育专业教材建设定位

从当今国内外职业教育大背景来看,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 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从中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向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从重视课堂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能力培养转变。因此,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在坚持“必需、够用”原则的同时, 要根据生源实际确定理论深度, 从而使专业教材更加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环节, 融入足够的实验实训内容, 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2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存在问题

2.1 跟不上国家中职教育发展步伐

多年来, 医药类中职学校教材大多来源于3方面:一是借用医药类大、中专教材。其弊端是内容偏多, 理论较深, 专业公式推导繁琐,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动手能力不强且易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二是延用医药类“本科压缩性”教材, 体现不出医药类中职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自编教材。不足之处是转抄内容偏多, 印数少、成本高, 编写质量不高, 印刷效果较差。

2.2 部分教材内容陈旧, 更新速度慢

有的章节内容属被淘汰的检验方法、实际设备等, 甚至还有一些是已被废除的医药法规。另有部分专业教材重复, 内容脱节, 如药剂与中成药教材的“药品调剂”内容, 医药商品学与药理学教材中的“药品储存养护”。

2.3 实践实训性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实训内容应占有重要比例。然而, 不少学校至今仍仅用一本实验讲义;其中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实训、第二课堂、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课缺乏操作大纲、说明书以及培训指导书。已出版的部分教材也存在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衔接、不对应, 专业课与基础课学时比例不当、前后内容错位等问题。

3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发展趋势

3.1 新颖性

好的教材应紧跟医药发展新动态, 在教材内容、形式结构、编写风格上不断创新。我校专业教师在编写《药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教材时, 常把案例及商家成功经验等以“任务引领的目标教学”模式编入教材;教材中融入大量模拟招聘、服饰展示、语言礼仪、化妆形象等与岗位接轨的实践实训内容, 颇受企业和学生欢迎。

3.2 实用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要针对教学实际, 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医药行业的新产品、新设备,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岗位操作和应用技能, 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医药信息, 成为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技能型实用人才。

3.3 多样性

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目标和教学内容, 编写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能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从而促进了教学改革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职业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另一趋势和特点是:在内容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将更多地向医药实训场所, 如社区门诊、模拟车间、医药超市等延伸, 使教材更加体现岗位职业性。

3.5 法制性

面对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类中职教育涉及很多医药法规、经济贸易、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因此, 近年来编写的各类教材, 将多种法与理、法与情、法与市场等理论与实际成功案例写入其中, 使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经济活动及药事活动时, 学法、执法、讲法、用法, 以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 加强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4.1 抓教学改革, 促教材建设

医药类中职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 要针对医药单位用人岗位需求进行意向调查或召开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学生与专业教师联合座谈会, 根据医药类职业教育特点进行专业教材改革。通过教研活动, 广泛讨论专业与基础课前后衔接及课时比例的合理性问题。挑选深资“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医药企事业单位高技能型人才联合编写系列实训技能型教材。

4.2 加强实践实训, 发挥“双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为更好地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学校每年派专业教师轮流到医药生产、经营、医院、药检等单位进行为期1~2个月的社会实践。在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同时, 部分教师还考取了执业药师、执业医师等资格证。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专业技术水平高, 理论功底扎实, 而且在专业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可操作性与新颖实用性为一体的教材深受师生欢迎。

4.3 重视校本自用教材开发建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有些专业特点强、学校急需而国内没有的培训教材,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编写, 力求做到教材具有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以致用。近年来, 我们除了组织教师编写部分培训大纲、实训指导与第二课堂操作说明外, 还编写了《实用中西药品500种》、《药膳基础知识》、《生活中的化学》等校本教材,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 教材编写应注重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和统一, 使实践教学中师资、专业、教材三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保证教材编写质量, 以促进学校专业特色建设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1) .

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研究 篇7

一、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开先河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职业市场动态信息与社交、礼仪等求职技巧,引导自我评价、自我定位,美国70%的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教授、导师、就业机构推荐就业单位的。德国强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也就是学生的 “自我负责”,学校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与系统技能培训。英国最早提出“就业力”概念,高校主要通过完善课程设计、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促进学生获取工作经验以及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来开发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学生就业力。日本逐渐形成了“国家主导型”的就业促进政策系统,即在政府统一管理下,由具体政府部门主管、大学就业指导部门为中心、 企业提供支持、就业考试予以保障、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就业援助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各国高校对就业指导都非常重视,并始终将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重要方向。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不断扩大就业也成为历年党与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重点。201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自1923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 拉开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后,国内各高校也纷纷通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证充足经费、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二、目前我国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具有专业性更突出、就业市场相对狭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应用型要求更强烈的特点,而实际上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与综合性大学保持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针对专科性院校的特点作出适当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各专业就业率差参不齐

近几年医药类院校都纷纷建立起了不同于传统医药专业的其它专业,各专业的就业率也呈现高低不同的情况。根据2014年6月9日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护理学、信息工程、制药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中药学等这些医药类院校基本具备的专业位居全国2013届就业率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 而生物工程、这些医药类院校基本具备的专业位居就业率最低的10大本科专业。 可见,医药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各专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但就业率的高低与是否为传统医药专业无关。

(二)就业市场的维持与开拓仍局限在“医药”行业领域内

长久以来专业院校形成的固定就业市场给医药院校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但同时,也固化了市场开拓的思路, 忽略了对广大的其它领域的开拓,而无论是传统的医药专业或新兴的本科专业亟需更为广阔的非医非药行业市场。

(三)就业指导培训内容单一化、师资队伍零散化

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培训内容往往倾向于医药行业,容易忽略非医非药专业学生的指导诉求;师资队伍由专职老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上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承担就业指导教学的能力差参不齐, 容易影响就业指导培训的效果。

(四)创业教育是短板

传统的医药类院校毕业生多是在医院、医药企业从事医生、护士、检测员、研究员、实验员、医药代表等工作,多是与专业技术息息相关的工种,独立创业且成功的案例相对于综合大学来说较少。 无论是在新生的入学教育,还是接下来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相对较少, 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比较匮乏, 使创业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是一个较陌生的就业选择。

三、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

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需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就业指导创新机制。

(一)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的主要板块

1.主动出击,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机制。 此板块主要是针对医药类院校部分专业就业率较低而就业市场却仍局限在“医药”行业领域内的问题。掌握市场定单,承载“走出去”“、请进来”和“就业实习联动” 三个运行模式“,走出去”是指学校学院就业工作小组走出校门,开拓新的非医非药却能提供大量相关专业岗位的就业市场, 建设规模化实习就业基地,尤其是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重点进行学校学院及专业、 学生的宣传,通过各渠道建立与新的实习单位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请进来”指将企业有关人员请入学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授课内容为强调职业道德、社会技能等通识素养的培养转变,并要求学生完成与企业工作有关的作业,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就业实习联动”是指将学生实习与就业捆绑,抢先就业市场,以“双师型”培养模式加快学生社会角色转换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开拓就业力提升专项工程。主要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与培训内容较单一、师资队伍零散化的问题。就业力提升专业工程分三个项目运行:就业力课程植入项目、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提升项目。就业力课程植入是指将就业力整合到课程中,分阶段贯穿于本科教育始末,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就业指导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是根据我国实际工作要求较高而毕业生水平相对较低的前10项就业力来进行重点培训, 主要包括谈判能力、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主动性、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培训。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是指引入英国雷丁大学的CMS学习项目,成立专项小组,由点到面逐步向全体学生推开, 由学习专项小组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助学习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可根据学生的优势、弱势、岗位需求来调整具体的学习内容,更能体现指导的零活性。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提升项目是指将从事就业指导教学的老师进行集体专项学习、集体备课、 定期培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定期进行教学考核,予以适当奖惩。

3.开拓创业教育板块。主要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中创业教育是短板的问题。通过建设创业基地、组建学生创业团队、邀请知名创业人经验交流与指导等模块不断推进。建设创业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基地,引进知名企业创业者的创业指导、专业的融资咨询和指导,定制开发高品质、高实战型创业课程,通过在线自学、创业直播课堂学习及线下各种创业培训,让想创业的毕业生们可以享受线上线下的全面教育资源。组建学生创业团队是指通过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组织校内创业比赛集中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 由学校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专家指导、 项目资助来促使一批好的创业项目、好的创业团队投入实践,学校对实践过程进行监管,定期考核。

4.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力升级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医药类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各院再以1:1000的比例配备专业指导人员成立就业指导小组,确定小组职责为拓宽服务内容、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加强个性指导、构建就业指导信息化平台等。

(二)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的实践步骤

1.新生入学第一月开始启动“就业力植入课程”机制,大一新生的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发展技能,如谈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技能、时间管理能力等;大二集中开设与就业力有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与就业相关的资金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大三集中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考核评估;大四则侧重于研究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实践,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准备学位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同时强调就业技巧的培养与提高。从学生大一开始,建立动态成长档案库,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社会实践、项目研究、实习过程,包括诚信档案,以企业进一步了解最需要的人才。

2.本科二年级开始启动职业管理技能学习项目,由在“挑战杯”与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同学负责,成立学习项目组,邀请与院校联系密切的企业成功人士担任专业资询老师,并定期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逐步地、由点到面地将项目向全体同学铺开。主要学习内容:自我意识、就业力评估与发展的技能; 合理定位的技能,包括职业意识、课程和其他发展机会、劳动力市场调查以及做决定等技能;有效应聘的技能,包括理解雇主招募和选才方式等技能。这些学习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就业意识、就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融合。

3.本科三年级第一期进入“请进来” 阶段:开始邀请知名企业来学校对即将进入毕业阶段的大三学生进行职场培训,优秀校友交流求职经验,并陆续展开招聘,邀请与接待各企业来学校集中招聘,举办各企业宣讲会与大型招聘会,拉开毕业生就业序幕。

4.本科三年级第二期进入“走出去” 阶段: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学校学院就业指导小组对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省内区域分批分阶段进行走访、调查,建立稳固联系、开拓新实习就业基地,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与职位信息,建立企业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及为下一年毕业生“请进来”工作做好准备。

5. 本科四年级第一期对就业困难学生加强个性指导,加强老师推荐,并完善毕业生就业动态档案。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专科性突出的医药类院校如何在高就业压力下保证高就业率成为医药类院校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目前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医药类院校就业指导创新机制,为医药类院校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提供现实指导谈了自己的看法。

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医药类毕业生,对策,分析,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学生、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 牡丹江医学院从2008年以来, 总体就业率不高[1,2], 因此, 极有必要分析我院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我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1.1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我国2012年高校共毕业680万应届毕业生, 其中118万人为医学院校毕业生, 毕业生总数的增长, 使得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1.2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才需求计划小, 基层医院条件较差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 黑龙江省的医疗卫生人员数量还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但县级以上医院普遍存在着人员饱和的现象, 每年招聘较少, 且希望学生为研究生以上学历, 若是本科生, 则要求必须获得计算机省二级证、英语国家四级证、学位证、毕业证四证。但与这些中大医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层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小医院都很需要医学生, 但由于收入较低、硬件条件相对较差, 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3]。

1.3 项目就业人数稳中有升

省委省政府、党中央近年来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先后推出了选调生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进村进社等一系列的就业项目鼓励、扶持毕业生到基层工作[4]。这些就业项目有利于促进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

2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自身条件和思想状态

2.1.1 竞争力较弱, 综合能力不强

综合能力主要指毕业生的反应能力、个人特长、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易紧张的问题;竞争力弱主要是指我院毕业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比例较低, 据统计, 2012届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中取得四证的学生比例只有30.4%。

2.1.2 就业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

据调查, 牡丹江医学院24.8%学生没有为就业做任何的准备, 只有22.6%学生做了充分准备, 38.7%学生对于就业相关政策有所了解。

2.2 学院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

学院很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只注重于给学生灌输基本知识, 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科研创新意识弱, 市场目前急需主动性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5]。

3 提高医药类本科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就业服务能力

为确保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牡丹江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就业信息网使用培训、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等活动, 并相继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 有效提高了其进行就业指导、服务的能力与水平[6]。

3.2 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新形势、新政策, 及时更新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 并根据毕业生专业、层次的不同, 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讲述, 特别加强了对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择业心理、创业教育等内容的讲授,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还经常性的分层次举办各类就业指导及促进就业的专题讲座活动, 教育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新观念, 通过邀请知名公务员考试命题专家进校举行公务员考试专场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才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举办单位选才标准专题讲座等活动, 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7]。2013年, 我校年均组织校内小型专场招聘会150多场, 提供就业信息2800余条、就业岗位14000余个, 扩大了毕业生的择业空间。

3.3 重视毕业生思想教育

要积极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使其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整个社会、国家的需要相互结合, 才能够顺利就业, 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要给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明白要脚踏实地地选择工作, 切忌好高骛远。学校还要发挥我校药学专业与市场营销相结合的优势, 组团出动, 促进毕业生就业, 取得良好效果。江苏恒瑞制药、连云港正大天晴药业、鲁南制药集团、江苏福瑞达集团、罗欣药业、齐鲁制药集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制药企业先后到校招聘, 其中齐鲁制药先后接收两个院系近80余人到企业就业, 有效的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蔡晓燕, 赵立凝, 刘晓玲.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9) .

[2]王建忠.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 .

[3]白玉, 秦蓓.当前医药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0) .

[4]杨帆, 张德志, 雷彤, 等.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研究[J].药学教育, 2007 (1) .

[5]黄小薇, 邱鸿钟, 曾冲.构建中医院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3) .

[6]焦淑清, 侯巍, 于莲, 等.高等药学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07 (5) .

上一篇:环境英语下一篇:负迁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