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迁移作用

2024-09-29

负迁移作用(精选10篇)

负迁移作用 篇1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及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 英语作为国与国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 其重要性日益显著。在国家政策及社会需要的双重推动下, 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极为高涨, 英语也成为国内各个高校争相开设的重要专业。但是在很多高校, 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中, 英语学习者包括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不是很乐观。辛辛苦苦学了好几年, 但是有的人英语水平依旧平平。本文试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 并期望得出一些建设性成果。

一、迁移理论及迁移产生条件

1.迁移。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即新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影响到后一项学习任务的进行。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 (transfer) 的外在表现。母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 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 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或有益迁移;反之, 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 称为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或有害迁移。英语学习中, 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 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 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同时, 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 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 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2.迁移产生条件。

正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两种语言存在相同或类似部分, 即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相同因素。我们应当看到, 英语阅读理解与汉语阅读理解所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一致, 都包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文章整体框架、知识结构的把握;注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强调根据不同文体, 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等。基于这些共同点的存在, 在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中将存在着大量的正迁移现象。与此迥然不同的是负迁移的产生条件, 即两种语言差异的存在, 并且最容易产生负迁移的情况是存在差异, 可是差异很小, 不易被察觉或关注。在英语写作训练中, 就存在着大量负迁移产生的条件, 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母语的负迁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母语汉语和英语从属于不同的语系, 在承认其共同点确实存在的基础之上, 人们更应该看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在承认其共同点的前提下, 注意到其内在的根本区别, 并运用掌握的相关汉语知识, 去掌控其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为形成正确的英语写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词汇方面的干扰:

词汇是句子中一个有意义的基本单位, 是语句的最小单位, 也是可以在说话时充当完整语句的最小语言单位, 因此,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以及写作训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词汇的选择:

词汇选择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语义的迁移, 而语义的迁移主要体现在逐字翻译以及假定的同义性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存在很多释义完全相同的单词, 但是他们的内涵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 也可能是天壤之别。例如:在一篇介绍信息时代到来的文章里, 作者要表达“个人电脑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这一含义, 可能会出现如下两个不同的句子:

Personal comput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dividual comput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根据朗文英汉双解字典的解释, individual 指的是 separate or particular;existing as an individual; suitable for each person or thing, but not necessarily for any others. 也就是说, 它强调个体独立存在性;而personal 却是强调其私人所有性, 非公有性。个人电脑强调的就是每个家庭私人所有的计算机, 因此句1是恰当的。可以将这两个词应用在如下的句子中, 但要注意二者的差异。

Personal computer has become a necessity almost in every family. In my family, we have altogether three personal computers, but individual computer is being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还有的单词指称意义非常相似, 但是蕴涵意义和感情色彩有一定差别。如在句子“农民有了大丰收”中有的学生把农民写为peasant。“农民”在汉语中是一个中性词, 而peasant在英语中具有贬义, 喻指举止粗鲁或无教养的人, 恰当的应是farmer。因此在初级英语介绍职业一节, 就存在这样一个例句:My father is a farmer.而不能说成My father is a peasant。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 被误用的单词词性是一样的。在写作过程中, 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同义不同性的词。例如, 我们反对专制。这里的“反对”是动词。有的学生有可能误写为:We against autarchy. 这里的against虽然是反对之义, 但是其作为介词是不能够充当谓语的。正确的句子应为 We fight against autarchy.

(2) 词汇的搭配:

词汇方面的干扰还可能存在于词汇搭配方面。搭配指的是与某个词经常共同出现的词项。汉语是比较灵活的语言, 同一个词汇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与不同的词汇组成正确的搭配。但是在英语中, 某些词的搭配确是固定搭配, 稍有不慎便会犯错。如:At college, we should (learn)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 so that we can be well prepared for our future career. (把learn 改为acquire) 。因为在英语中, 这个词汇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 knowledge 不能与learn 搭配, 可与acquire, absorb, accumulate, advance, broaden, obtain等词搭配使用。

2.句法方面的干扰

(1) 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 它主要利用语义来表明短语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 主要依靠语法手段 (即形式上的手段) 来表明其句子之间的关系, 有时态、语态、人称、数等多种形态变化。例如在“我喜欢读书”和“妈妈很爱我”两个句子中, “我”没有形态方面的改变, 而在英语中, 两个不同的词 (I 和me) 必须被分别用在两个句子中来表达“我”这一含义。在汉语中, 人们经常会说“你吃了吗?”并不用提及具体吃了什么东西, 但是在与之对应的英语句子中, 我们必须说“Have you eaten anything?”这里的宾语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这就是重形合的语言所要求的, 而在意合的汉语中却是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2) 一致性也是汉语对英语负面干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汉语句子“我喜欢唱歌”和“她喜欢唱歌”中, 唯一的区别就是人称的替换。把这一规则照搬到英语中, 人们既可以说“I like singing”也可以直接说“She like singing”。按照对等的原则, 这两个句子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但是事实上, 这里存在着主谓一致的错误, 在英语中,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也必须是单数形式, 即以-s或-es结尾。英语的一致性除了主谓一致以外, 还表现在从句中名词、代词与先行词的一致上。

(3) 词序方面的干扰。英语有固定的基本句型, 绝大多数句子都可以归类在主谓、主谓宾、主系表范围内。但是与之相反, 汉语句子比较灵活, 只要是句意清晰、表达明确就都是正确的句子。“你花浇的水够不够?”这句话在汉语中是完全讲得通的, 并且句意明确, 不存在歧义, 但是如果一个初学英语者将这句话完全照搬到英语中, 就会造出这样一个英国人很迷惑的句子“you flower water enough or not?”。也就是说, 来自于本族语的迁移使得学习者生成了母语中会出现但不会在目标语中出现的句子。语序方面的干扰还主要表现在疑问句和状语的位置方面, 这里不作过多的描述。

(4) 句法方面的干扰还表现在生成不足和过度迁移方面。汉语文章多是由简单句构成, 不用或基本不用复杂句, 因此初学英语者为了避免出现使用上的错误, 也大都避免使用从句等复杂句, 这样的文章没有大的语法错误, 却也很难成为地道的英文文章, 因为这有悖于英文文章的写作规则。再来看一个句子, “出门前, 妈妈为女儿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穿上鞋。”这里作者分别使用了三个动词, 但是在英语文章中, 如果要表达同样的含义, 作者只需使用一个动词“wear”即可, 否则会有啰嗦絮叨之嫌。 句法方面的干扰还存在于其他的一些方面,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语篇方面的干扰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在文章结构布局方面, 两种语言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民族重阳刚, 性格直率, 说话当面直述, 不拐弯抹角。而汉民族文化, 由于受儒、道、佛教的影响, 偏重含蓄。这种民族文化的对比明显地反映在两种语言的风格上。西方人的这种特有思维模式反映在写作上就是英语语篇中一段只有一个主题, 段中各扩展句紧紧围绕被明确表述的主题, 层层展开论述或支持主题句。而在汉语中, 中国学生习惯采用“螺旋型”段落发展结构,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 最后进入主题。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同时也是一项最难掌握的技能。就外语学习 (包括二语) 来说, 由于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行为习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也就是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

关键词:二语,迁移,行为主义心理学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余南星, 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赵璞, 金宝.英语语言学导读与应试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5]张朵.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J].内部科技, 2008 (4) .

[6]丁岩.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南[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 (7) .

[7]杨雯.如何解决乡音对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

负迁移作用 篇2

摘 要:语言迁移理论长久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对粤方言与英语发音规律的对比研究,分析了粤方言在英语辅音、元音、重音和语调方面的干扰,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言迁移;负迁移;粤方言;辅音;元音;重音;语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116-3

Abstract: The hypothesis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ie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English language differs from Yue Dialect in phonetics, which results in difficulty for the native speakers of Yue Dialect in acquisition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By contrasting of phonetics between English and Yue Dialect, the paper reveals the standard phonemes, thus minimizes negative transfer 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acquisition on Cantonese English learners.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Yue Dialect, consonants, vowels, stress, intonation, 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交流的工具,交际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许多英语学习者具备深厚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英语知识,但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却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不同的语言具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汉语拼音系统与英语44个音标系统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在发音上的差别是中国学生学英语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各不相同,语音学习上必然存在普通话和方言的干扰,因此有必要讨论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标准,就广东地区为例分析粤方言环境下母语对英语基本语音(辅音和元音)、重音、语调的干扰,以提高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效性。

2. 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研究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Odlin, 2001: 3)。从发展背景上看,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较早行为主义实证研究的杰出代表是文瑞克(1953: 135-150),他在研究美国移民双语现象中发现双语环境下的语言接触可以产生L1与L2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相互迁移与干扰。对比分析理论是语言迁移行为主义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障碍是母语干扰,迁移就是母语影响。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迁移和母语等同起来;60年代末到70 年代,乔姆斯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行为主义认识论发起了挑战,提出了心智主义(mentalism)的认识论思想,在认知科学研究和语言科学研究领域中引起了一场革命。他认为语言是后天经验作用于人脑遗传属性的结果,是先天属性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Chomsky, 1959: 26-58)。70年代末80年代初,迁移在语言教学领域被视为语言学习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重要策略和认知过程,语言学家们设法从语言、心理、认知、社会等各个方面解释母语迁移的作用。Odlin(2001: 3)认为语言迁移是学习者以前所学的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目的语与已习得(或未完全习得)语言之间不能完全雷同也不至于绝对相异,因而迁移有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的划分。学习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傅小平,2003);起反作用或者干扰、破坏作用的便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罗立胜等,2002)。

3. 粤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3.1 粤方言的语音特点

粤语,又叫广东话,本地人称白话。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之一,是一种最有特色的方言。很多人误把粤语称作广州话,广东境内还有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等方言,但只有广州话即白话才能代表粤语。粤方言是大部分广东人、香港人、澳门人和部分海外华人的母语,使用人数高达8000万,是普通话以外最具影响力的汉语地方方言。

广州方言来源于古汉语并发展至今。广州话在语音即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语音痕迹。声母方面,普通话的舌面音在广州话里发舌根音。韵母方面,广州话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韵尾。声调方面,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广州话则多达九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阳入、中入)(詹伯慧,2004:120-135)。由于声调和音位的不同,受粤语方言的影响,广东学生的英语学习会遇到特殊的困难。

3.2 粤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3.2.1 粤方言对英语辅音的负迁移

英语辅音和汉语声母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英语的一些辅音在汉语中根本没有,如/v/、/F/、/T/、/W/等。在学习这类英语辅音音素时,学生往往为在汉语语音中找不到类似的音而苦恼,许多操粤方言的学生误拿粤语中的音素替代。

(1)/n/和/l/混淆

粤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导致zh、ch、sh与平舌音z、c、s不分;舌尖后音r与舌尖中音l混同,很多学生分不清鼻腔音/n/和汉语拼音声母l的读音,因为粤语种把“你”[nei]念成[lei],从而影响了英语[n]与[l]的发音。

(2)粤语方言音素中没有/r/、/F/和/V/、/T/和/W/

由于粤方言中没有/r/的音素,很多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容易用相似的音代替,比如在“rose”、“sorry”等诸多单词中,学生会把/r/误读为/l/。

粤语方言中没有/F/和/V/这一组发音,因此学生习惯用/s/来代替/z/。

英语辅音/T/、/W/是广东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上的难点。这一对音素是齿间摩擦音,如果用/s/、/z/来代替,说出来的英语就会有明显的口音。

(3)/v/音的误读

粤方言中可以找到以/w/为声母的字,却没有以/v/为声母的字,因此学生容易把/v/读成/w/。而在发/f/时,一些学习者用/f/代替/v/,如在“survive”中把/v/错发为/f/。

(4)尾音不读

粤语只包含/p/、/t/、/k/、/n/、/m/、/N/六种韵尾,/m/、/n/、/N/在词尾发得很清晰、响亮,而/p/、/t/、/k/只有轻微爆破。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遇到以/m/、/n/、/N/后边再加上/p/、/t/、/k/结尾的词时,很容易把后边的音完全忽略,例如在发英语单词比如“student”、“think”时,学生经常忘记发尾音。

3.2.2 粤方言对英语元音的负迁移作用

在元音方面,粤方言的负迁移作用相对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单元音的长短上。英语的元音是松紧和长短成对的,如/u:/和/u/。在粤方言中,除了/B/有长短之外,其余都没有长短松紧之别,都发得较长、较紧,这使一些英语学习者往往倾向于把英语的短元音发长,较明显的有把 /i/ 发成/i:/。

3.2.3 粤方言对英语重音的负迁移作用

重音是英语节奏的标记和灵魂,英语节奏主要体现在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的交替变化中,元音在重音的指派下具有明显的强/弱对立、长/短对立和清晰/模糊对立(许曦明,2007)。粤方言的节奏特征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变化上。粤语方言的环境下,母语的干扰表现在学生习惯把每个词都重读,没有强读、弱读和连读的语调特征,造成了英语弱读音节读得偏重,对于首音节弱读,重音靠后的单词更难以掌握,导致重音指派出错或全部重读(罗立胜等,2002)。这些负迁移都会严重影响讲英语的语调,破坏英语语句节奏和韵律美感。

3.2.4 粤方言的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影响

在声调上,粤方言有一套复杂的声调体系,共有9个声调。英语靠最后一个重读音节的升或降来决定句子的语调,有升调、降调和升降调。语调在表达话语的思想感情和意图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受方言的干扰,英语语调平淡无味。方言中受每个字的声调限制,句末的升降幅度不大。受方言影响的学生在读英语时出现语调升降不自然,且习惯用降调的现象。

(2)英语的音调一般是平调开始,呈梯级音高模式由高到低依次下降。很多英语学习者受粤方言阴平调的影响,往往用高平调念英文段落,给人情绪激动的感觉,听上去别扭、不自然,带有明显的方言痕迹。

4. 英语教学对策

语音是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语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发音器官的产物。必须理解自己发音器官的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及如何起作用,才能在日常学习中理性地进行模范训练。训练过程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对于一些简单模仿就能够正确发出的那些音位(如元音),学生可以直接模仿;对一些较难掌握的音来说,尤其是粤方言中没有的或学生容易混淆和误读的音素,教师有必要分析它们的发音特点和发音器官的动作,让学生理解发音的部位和有关特点后再进行模仿,必要时还可进行适当的比较。英语的语音学习并不是独立的,在教学中应巧妙地把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开始注意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联系,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注意所输入语言的特征,并且注意所输入语言和输出语言间的差距。在了解粤方言负迁移的基本机制和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加强语言的实践原则,尽量将方言的负迁移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Chomsky, N. Review of verbal behavior by B. F. Skinner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57)[J]. Language, 1959(35): 26-58.

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Weinreich, U. 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 New York: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1953: 135-150.

傅小平. 论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 课程·教材·教法,2003(2).

罗立胜、张莱湘. 英语语音教学的回议[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负迁移作用 篇3

在英语学习中, 语音迁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方言区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掌握英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汉语或地方方言的影响。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学英语受到其方言的影响, 他的方言越重, 英语语音存在的问题就越多、越明显。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音素不准、元音发音不饱满、短音不够有力、词没有重音、语调不正确等。因此, 本研究从方言的角度分析解决学生英语语音问题,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意识, 改善不良的语音习惯, 提高英语听说水平。

一、理论支持

由于英语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对于欲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者来说, 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缺乏系统的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以及方言的影响, 这是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把方言的一些习惯迁移到第二种语言中去, 从某种程度来说, 方言的影响已成为学习者正确掌握英语语音以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障碍。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可以发现, 母语对英语语音的学习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当母语的习惯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时形成正迁移;反之则成为负迁移。依据上述迁移理论, 本文具体研究和分析方言对英语语音辅音、元音及语调的负迁移影响及找到适合的对策,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音与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二、辅音的负迁移分析

由于方言中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一般来说, 学生发[b][p][d][t][k][g][s][f][t蘩][d廾][m][n]与[耷]音素时没有太大问题。此时, 汉语拼音起着正迁移作用。但有的方言发音习惯对英语语音学习起着消极的负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平翘舌音混淆

汉语方言中比较明显的是一些方言区平、翘舌音不分, 混淆zh ch sh与z c s。在南方的一些方言区, 人们习惯用翘舌音代替平舌音。而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些县市, 人们则习惯用平舌音代替翘舌音, 于是, 在英语学习中, 此发言区的学生习惯地把[s蘩]读作[s]。如此方言区大部分学生把shop读做[s蘅p], ship读成[sip]等错误, 而[t蘩]与[d廾]发音错误的比例相对少些。

2. 形似辅音的发音影响

英语中有些汉音和方言音看似相似, 但有天壤之别, 这些形似相同的音往往为学生所利用, 用自己方言音发音习惯去套读, 因此, 读出的英语带有明显的地方音味道。诸如此类典型的音有[r]和[z]。大部分学生把英语的[r]读成“日”, 小部分学生则把[z]读成“自”。如把road读作‘肉的’等作物, zero读作‘自i藜肉’这样的错误。对于辅音[w], 有的同学直接用汉语拼音去读, 嘴型不够圆, 发音就不够准确, 不到位。

3. 英语发音中特色因素的影响

英语中还有不少音是英语特有的, 在方言甚至普通话中找不到对应的音, 如唇齿音[v]与摩擦音[θ]和[奁]。大部分同学就本能地借助汉语拼音把英语中的[v]读成w, 把[θ]读作[s], 把[奁]读作[z]。于是, 有的学生把van读成[v覸n], vampire念成['v覸mpa Ir]等诸如此类的错误。原因在于学生牙齿没咬嘴唇, 正确的发音[f及[v]唇齿音时, 应该把牙齿咬住嘴唇, 若学生不太习惯的话, 咬住嘴唇内侧即可, 使气流通过, 要有摩擦的过程, 教师在教这个发音的时候可打一下节拍, 要延伸为两个节拍。在发[θ]与[奁]时摩擦音时, 大部分学生发次音没有意识更不不习惯牙齿咬住舌头, 因此, 把[θ]读作s, 把[奁]读作z。例如, think读为[s I耷k]。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此组音素的练习, 以提高学生发此音的意识, 可提醒学生发此音时养成把舌尖轻放在上下牙齿之间的习惯, 从口腔向外送气。

4. 边音因素

边音[l]是学生发错较多的一个音素。当边音[l]位于单词开始时, 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地读出来, 但当此字母位于词中尤其是词尾时, 有的学生习惯加上卷舌音[r]读作[rl], 如goal读作[g藜url], trouble读作[tr蘧brl]。有的学生则略去不读, bulb读[b蘧b], school读作[sku]。原因是中部地区儿化音太重, 如人们习惯于把花读作花儿, 小手读作小手儿, 因此, 方言区的学生读英语时学生会不自觉地把儿化音迁移其中。

三、元音的负迁移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发英语元音时, 下意识就用熟悉的方言中的汉语拼音的韵母音去读。但是, 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 却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拼音韵母音声调变化, 却没有英语元音中的轻重、长短音之分, 这就导致学生在读元音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长短元音不分, 元音不够长, 短音不够短促有力, 双元音不够饱满等。

1. 发音不到位

在方言中, 有复韵母ai却没有[e]和[覸], 在发此音素时学生就不能有效地掌握口形大小, 容易把韵母ai负迁移在英语[e]和[覸]中。例如, 有的同学发[e]时嘴型过大, 发成[覸], 或嘴型介于[覸]和[ai]之间, 把[覸]发成[ai], 例如把steady读为['st覸d I], fat读为[fait]等这样的错误。但是在发[ai]时语音又不饱满, 把[ai]发为[覸], 有的同学把fire读为[f覸r];在教英语的[ai]及别的双元音时, 重点应放在“滑动”上, 第一个音往第二个音的滑动, 而这一点在汉语的复韵母中是不明显的。因此, 在教学中, 尽可能让学生体会那种“滑动”的感觉, 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

2. 长短音不分

此类音素有[i]与[i:]、[藜]与[藜:]、[蘅]与[蘅:]、[u]与[u:]。其中比较典型的[i]与[i:], 在方言中此音素存在, 于是有的同学直接用汉语拼音i读法读英语音标[i]。事实上这两个音有着明显的区别, 英语音标中舌位抬起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汉语中的, 口型变化也较大, 舌头肌肉较紧张。而发汉语时舌位较低, 肌肉松弛。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发长音时, 要尽可能的长, 要有感情, 像潺潺溪水在流动;而发短音时, 则要短促有力, 不得拖音。

3. 错误增加[w]音

在一些方言中, 学生习惯把e读成wo。此方言习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被直接负迁移到元音[藜]中, 许多学生也常常会在[藜]前加一个滑音[w], 如会出现把aboard读成[w藜'b蘅:d]这样的错误。而在英语中, 只有当一个以元音结尾的单词紧邻着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单词时, 中间可以有一个滑音[w]或[y], 如Go away中间可自然增加[w], 读成Go (w) away, 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增音。

四、对策研究

1. 系统开设英语语音课

经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语音教学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学生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并熟练运用语音知识, 而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发音要领、辅音音素、元音音素、词重音、连读、弱读、句子的重读及语调等理论知识, 来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音知识, 而在目前的英语教材中, 缺乏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的讲解,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语音知识了解不足,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有必要开设系统的语音课。

2. 纠正易犯的语音错误

对于一些经常犯的语音错误, 老师有必要加以纠正, 但是需要采取委婉的方式, 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打击其学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此外, 教师还应注意了解每个地区学生的具体情况, 找出其发音错误的根源, 有针对性地从音素的特征、发音器官及正确发音方式入手, 对学生进行方言的纠正, 同时可鼓励学生练习讲普通话, 这对纠正经常犯的英语语音错误也有一定的帮助。

3. 强调方言中的缺失音素

对于一些方言中所没有的音素, 发音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 老师需要对发音部位以及正确的发音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要求学生模仿, 老师再加以指导直到学生自己能发对音为止。

4. 加强模仿

语音模仿是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手段, 听音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语音能力的方法。教师应告诉学生在听音时应结合语音理论, 从学会正确发音开始直至学会正确处理语流、语调, 这期间都要揣摩口形、舌位、唇位等, 领会后再大声地模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强调学生模仿他们喜欢的一些角色, 并向学生布置模仿任务, 以激发其练习听力的欲望, 满足其成就感, 这样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音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问题是多方面的, 直接影响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 这对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对教师来说, 寻找发音错误的根源及纠正方法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 语音课讲解的重点可放在了解汉语和英语语音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两种语音之间的差异上, 应正确把握好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规律, 尽可能促进方言的正迁移, 避免语音的负迁移作用。

参考文献

[1]Marianne Celec-Murcia.Teaching pronunciation.London:Cambrida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2]傅晓燕.大学新生英语语音学习的障碍解析.益阳师专学报, 2000 (1) .

[3]刘润之, 李树通.普通话与河北方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母语负迁移与英语语法教学 篇4

【关键词】母语 ; 负迁移 ; 英語语法 ; 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15-01

汉语和英语是我国学生需要学习的两门语言,在进行英语学习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汉语语言系统,即母语语言系统。这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受到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我们将两种语言的正面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则叫做负迁移。本文主要介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即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的不利于其学习的因素,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1.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负迁移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套用其母语中常用的语言规则,从而得到错误的英语语言格式,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母语负迁移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所以语言学习专家建议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

英语语言中有关名词、代词、动词和连词的用法跟汉语有很大的区别,这些词汇在语言中的顺序也各不相同,英语中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时态动词,但是汉语中只用时间状语来区分事件发生的时间。另外在英语中通常将表示时间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的末尾,而汉语则常将其放在句子的开始。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者一味的套用其母语,就会得到汉语式英语,影响人们的理解。因此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是非常大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母语在英语语法学习中负迁移的体现

(1)时态错误

时态是语句中用来表示事件发生的主要形式,英语中采用时态动词,汉语则采用时间副词。受汉语语法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时常将汉语的语言习惯直接套用在英语语言上,导致学生在时态的应用和学习中受到较大的负迁移影响。如:Do you spend your holiday in Shanghai next week?此句中根据next week应该用一般将来时,而学生却用了一般现在时。

He has died for ten years.该句中的for ten years为一段时间,属于现在完成时态,不可以用瞬间动词died应改为:been dead.

(2)语序错误

汉语中将用来起定语作用的词汇放置在句子的前面,而英语却将这些词汇后置处理。同样表示频率的词汇,如经常,有时,偶尔等词在汉语中放置在动词后面,而英语中要根据其谓语动词的不同而放置位置不同。因此学生在英语语序的学习中常常受到母语较大的负迁移影响。如:She often is the first to go work.中的often应放于系动词is之后。

(3)连词错误

汉语中的连词是成对出现的,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但是英语中确不存在成对的连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受母语的影响,用了Because后,还要再使用So。如:Because I was ill,so I did not go to school that day.

(4)动词错误

动词是英语语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类词汇,也是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词汇。动词跟不同的介词搭配在一起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且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动词进行表达。如法庭上用的“指控”一词,可以使用accuse、charge和indict表达,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三个词的搭配方式不同。使用accuse的话,其语句结构为 accuse sb. of;使用charge的话,其语句结构为charge sb. with;使用indict的话,其语句结构为indict sb. for。汉语中不存在这种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这些搭配非常头疼,因此英语语法的学习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较为突出。

(5)代词错误

汉语中对人的称谓只有你我他她它,但是在英语中不同的人称代词有不同的“格”分类,如主格、宾格和所有格,学生由于受母语影响在英语人称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错误:I see he coming或者Him father is a teacher。

3.英语语法教学的对策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在语言表达中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导致英语语法学习效果较差。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对策:

(1)用英语释义词汇,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

在进行词汇讲解时,教师要尽量采用英语进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其在英语中的含义,降低学生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英语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脱离汉语学习环境的影响。

(2)增加学生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教师可适当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避免学生写作过程中采用母语构思,然后再将其翻译成英语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广泛阅读英语文章,对文章中的词汇、句式和相应的表达习惯进行精确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观看或阅读英语原版作品,体会英语语言文化的韵律和用法,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使用时不假思索的说出或者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3)加强英汉对比,降低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语言中存在的差异较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增加英汉对比,让学生明白两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差距,给学生清楚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总结,找到英语语法中的一般规律,并且将其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强化。

英语语法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只有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的结构才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之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母语语言系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容易受母语语言结构的影响,产生负迁移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英语语感能力,并且加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对比,降低母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屏,孙晓明.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俞理明,常辉,姜孟.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晓蓉.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J].温州大学学报,2003(4).

负迁移作用 篇5

一、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研究

北方方言具有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汉语语音体系必然会对英语发音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而这种影响就称作迁移, 而迁移也分为负迁移与正迁移, 当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产生差异与冲突时, 会严重干扰英语发音的学习, 学生会把汉语发音规则迁移到英语中, 此时, 汉语不利于英语的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负迁移。

由于英语知识中很多发音是汉语体系中所不包含的, 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汉语发音的干扰或影响, 特别是北方方言在韵母方面辅音韵尾较少, 通过对英语元音和汉语拼音韵母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英语比汉语区分得详细, 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发音。因此,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汉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 不知不觉就把汉语的发音习惯带到英语中。在有些方言中, 使用者分不清[n]、[l], 把“牛奶”错误地读成“流来”, 那“留下”错误地读成“扭下”这些方言若用之英语就会构成音位错误, 使单词产生歧义。如学生会分不清nin和line, slow和snow等。在英语发音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会影响英语知识的顺利学习与掌握, 导致英语发音辨音不准, 形成较为严重的方言腔英语。

二、改善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负迁移的对策

1.加强英语朗读训练。为有效改善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加强英语朗读训练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对英语课文或对话的反复朗读, 多次训练, 掌握英语发音规律和准则, 有意识的改善汉语北方方言发音习惯。英语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学生的准确发音, 以此为基础, 让学生通顺、流畅的朗读英语课文。在英语朗读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 教师应该对学生在朗读单词时的连接性进行重点指导, 加强对英语发音的基本训练, 重点练习单词中的重音发音, 为提升英语朗读的准确性, 在朗读训练中, 教师可以使用诗歌进行专业训练, 提升学生参与英语朗读的动力与热情。

2.强化普通话的训练。虽然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 但是与真正的普通话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普通话作为汉语发音的基本, 也是矫正汉语发音的关键。英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英语发音, 缓解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应该强化学生的普通话训练, 让他们养成一个将普通话的良好习惯, 对英语发音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完善汉语发音。例如, 英文字母A的发音/ /与汉语a的发音几乎一样;英文字母I的发音/i:/与汉语i的发音也比较类似。以此不断探究英语发音的规律与特点, 从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发音经验, 努力学习正确的英语发音, 在英语交际中可以讲出标准而流利的英语。

3.营造英语原音环境。为有效改善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过程中, 应该为他们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原音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消除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欧美国家的英语外教, 或者是组织本校英语教师去英国学习考察, 接触真正的英语原音。同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英语原音电影, 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英语原音歌曲等,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英语原音材料, 在不知不觉中改善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 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矫正学生的英语发音, 逐步缓解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在我国的方言中素有南蛮北侉之说, 北方方言是我国普通话的基础, 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分为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 并没有清声与浊声之分。本文主要针对汉语北方方言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进行研究, 同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汉语北方方言,英语发音,负迁移作用,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羽.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的影响[D].齐齐哈尔大学, 2013.

[2]尹来莹, 李宗阳.黑龙江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36:132-133.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6

1 母语负迁移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1 词汇负迁移

词汇是具备形、音、义, 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关系上的差异, 翻译学习者往往立足母语的词汇特性处理英语词汇, 造成词汇翻译的失误。第一, 英语与汉语词义关系比较复杂, 大致有词义相符、词义相异、词义空缺三种情况。对于词义相异来说, 尽管两种语言共享统一指称意义, 但由于蕴含意义的差异, 翻译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比如, “狗仗人势”、“狗尾续貂”、“鸡鸣狗盗”等成语反映出“狗”在汉语中的带有贬义的蕴含意义。相反, 英语中, “ a lucky dog”, “love me, love my dog”则反映出西方国家对狗的喜爱。试想, 若将a lucky dog直译为幸运狗, 有多少中国人能够接受此类的赞扬。词义空缺, 是文化现象空缺的结果, 指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必然没有与之对应的指称。中国学生习惯将此类文化特有词汇粗暴化处理, 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差异接受程度, 容易引起理解偏误。第二, 英汉词语搭配习惯的差异, 容易引起翻译学习者出现硬译。如, 汉语习惯将泛指一般动作的动词与一般事物的名词搭配使用, “做家务”就是个例子。对于具体工作的动词, 汉语则习惯使用表具体事物的名词与之搭配, 像“洗碗”、“扫地”、“修剪草坪”等。相反, 英语中泛指一般动作的动词通常也能与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搭配使用, 如do the floor, do the dishes, do the lawn。这样一来, 中国学生将上述英语短语分别译为“做地板”、“做碗”、“做草坪”也就不足为奇了。

1.2 句法负迁移

句法研究的是各个词如何构成短语和句子以及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与英语句子从概念上来说完全不同。汉语句子强调语义, 表示语义终止的标点符号根据句子语义和语气来确定, 具有突出的意合特征;相反, 英语句子强调形式与语法结构, 具有突出的形合特征。受到汉语句子意合特征的影响, 中国翻译学习者有意或无意间容易对英语中“句号”的使用造成失误。如,

ST1: 贵州具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矿产资源, 品质优良;生物资源, 种类繁多;旅游资源, 绚丽多姿。

TT1:Gui Zhou has plenty of mines and is rich in biologic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ts mineral deposit is of high quality, its biological species are various and its scenic spots are colorful.

从语义层面上来看, 上述英译确实较为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意思。但是该英译本同时存在多套主语和谓语, 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究其原因, 该翻译学习者过分追求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概念差异, 错误地将汉语句子的意合特征植入英语翻译中。

再如, 对否定意义的处理方式, 汉英两种语言也完全不同。汉语是以表意为主的音节文字, 意义的生成性比较简单, 利用具有明显否定意义的标志词即可生成否定意义, 如“不”、“没有”、“未”等。而且汉语中的否定词能直接置放于谓语动词之前, 使整个句子带有否定意义。如“我喜欢春天”可改为“我不喜欢春天”的否定形式。但是英语的否定处理则要复杂得多, 有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否定谓语动词, 这给中国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障碍。如, “我认为他没有10 岁”。受到汉语否定结构处理的方式的影响, 有的同学将其以为“I think he is not 10 years old.”显然, 从英语语法规范上来看, 这一译文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需要进行否定前移, 译为I don’t think he is 10 years old.

1.3 语篇负迁移

汉语篇章的形式多种多样, 履行着交际的不同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词组、一首小诗, 也可以是一份产品说明、一部小说。在组织语篇时, 汉语倾向于意合, 即强调上下文的意义关联, 而不在乎句子间的形式衔接。所以, 尽管缺乏形式标记, 汉语使用者仍然能通过语境来明确说话人的意义。如, “做完了吗?做完了就交上来。”显然, 这句话中, 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明确话语所指代的对象, 了解其中的逻辑连贯关系。但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翻译学习者无意识地将它硬译为:Finished? Finished to hand in. 这样的译文既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由于缺乏衔接词汇, 造成语义偏误。

此外, 语篇迁移和文化以及语言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汉语学习者由于对母语文化十分熟悉, 在处理汉语文化特有语境时, 想当然认为译文读者也对此了如指掌。因此,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如, 文化空缺词, 成语、“假朋友”, 过于随意而不考虑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往往翻译效果不尽如人意。

1.4 语用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并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 在翻译实践中, 翻译学习者容易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 误用母语的语用规则, 这就是语用负迁移。如, 中国人在见面时, 常问对方“你吃饭了吗”、“你干嘛去”来开启话题, 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当然, 对于此类问题, 中国人并不一定真正地想知道确切答案。如果翻译学习者直接将此类寒暄语翻译成Did you have your din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容易引起西方受众的误会, 以为说话人打算邀请自己吃饭, 或是干涉他人的隐私。另外,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整体, 以谦虚、含蓄为美德;西方人强调个体, 鼓励个体应当主动展现个性。因此, 在对待他人的赞扬时, 中国人通常回复诸如“哪里哪里”、“不敢当”等来表现出自己的谦逊, 而西方人则直接回复“thank you”以感谢对方对自己的肯定。

2 基于母语负迁移的翻译教学策略

首先, 教师有必要引导翻译学习者正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翻译学习的干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是难以避免的。对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认识过程, 事实上也是一个不断内化自身知识结构, 逐步向目的语过渡的过程。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可以看作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对所学外语的语言规则提出假设, 出现的错误和错误的纠正也可以看作学习者对假设不断验证, 对规则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错误的出现、分析和纠正到新的语言习惯形成或新的假设的成立这一过程, 可以视为是学习者建构过渡语知识的一种学习策略。其次, 加强对学生语言功底的训练。通过英汉语言对比,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法意识、惯用法意识和连贯意识, 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忠实、准确的转换。第三, 强化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 正是两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因此, 懂得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即因文化传统、审美习惯、思维模式的差异而造成语言在遣词行文上的差异, 自觉克服母语表达习惯对目的语行文的负面影响, 应成为评判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3 结束语

母语负迁移, 是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学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二语的习得, 也干扰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等层面分析母语负迁移对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 笔者希望引起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鼓励教师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 总结两种语言的异同, 认清双方的内在本质, 找出英汉间的转换对策, 在保证避免学生对于所犯错误过度注意以致产生负效应的情况下, 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英汉翻译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7.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 2002 (4) .

[3]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9) .

[4]许菊.母语迁移的认知理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1) .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篇7

1 语言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

迁移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后来这一术语被引用到二语习得领域。Ellis (1965) 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假设。”后来James (1980:11) 将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成第一语言 (L1) 和第二语言 (L2) ”, 那就是语言迁移 (转引自俞理明, 2006:3) 。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有很多。但目前为二语习得领域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Odlin (1989) 下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用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转引自俞理明, 2006:4) 。他将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负迁移是指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产生错误。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时, 就会产生正迁移, 目的语的学习就会很容易;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大相径庭时, 学习者如果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写作作为一种目的语输出方式, 会反映出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

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2.1 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语言迁移的说法很多。1989年Odlin在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 给迁移下了一个广泛被接受和认可的定义。1976年Freeman研究指出日语中没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日本学生同母语中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的学习者相比在习得冠词的过程中无所参照, 就易犯错误。从而肯定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Bhela (1999) 对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 4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者在写英语作文时使用了一些母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结构的个数说明母语负迁移对英语的产出的影响程度。Ellis (2000) 列举了1970年以来母语负迁移对不同学习者影响的调查研究。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年龄和掌握的英语水平方面都存在差异, 母语负迁移错误百分比各不相同 (俞理明, 2006:59)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研究得出一致结果, 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的写作有影响。

国内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范围比较宽泛, 如王文宇 (1999) 总结和回顾了1950-1990这五十年间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 讨论了语言迁移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和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兴趣。戴炜栋、王栋 (2002) 针对制约迁移研究的四个核心问题:迁移的定义、比较、预测和概括化进行讨论。唐承贤 (2003) 、彭曼君、沈迎辉 (2007) 将近半个世纪的语言迁移研究作一个述评, 给出一些建议来促进第二语言教学。吴小力 (2006) 、艾素萍 (2008) 等分析母语负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一些建议。由于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 较具体,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深入。

2.2 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也有学者研究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 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是受中文句法和中国文化两方面制约。认为受中文句法句法制约的有Schachter (1979) 认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在句法层面的负迁移是由于中文的话题突出式结构所决定的。Kaplan (1966) 认为中国学生的间接地英语写作方式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中有关文章的长度、组织和选题方面所规定的“八股”格式影响。而持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观点的有:Uzawa (1989) 研究发现二语习得者在他们作文写作中经常是用母语思维, 然后将他们译成目标语;Scollon (1991) 认为应当从中国文化中对自我价值认识与西方自我价值认识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采用间接方式的原因。中国人的自我价值观使其很难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表达他们的思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语学习者语料库相继建立起来。很多学者如Leech James通过语料来研究二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受母语负迁移。

国内关于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起步较晚,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郭纯洁 (1997) 、王文宇 (2002) 都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对学生英语作文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蔡金婷 (1998) 研究发现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对英语写作有影响。朱中都 (1999) 通过比较并结合实例论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有差异。刘东虹 (2002) 发现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多采用母语策略, 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与他们所处的特殊阶段 (初高级阶段) 有关。王立非 (2004) 认为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并且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着制约作用。俞理明 (2004) 、程彩容 (2007) 、张红梅 (2007) 、刘可 (2007) 、李莲 (2011) 对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 (大学非英语专业生, 高三生、彝族大学生、高一生) 的作文母语负迁移错误错误进行统计, 分析起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3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外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去思考。

3.1 国内研究起步晚, 发展缓慢, 成果较少

国外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 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上不多, 研究专著也是寥寥无几, 理论探究不够深入、透彻, 实践研究更是少见。所以, 今后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3.2 研究对象多样性不够

国外关于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较多, 但是, 研究对象中多是母语与英语同属一个语系的二语学习者。而像母语为汉语等其他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那些与英语不属同一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也应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中, 这样才可以避免研究的局限性, 达到最大限度地揭示母语负迁移, 有利于找出母语负迁移的普遍规律, 以促进人类语言的学习。国内虽有学者以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也有研究彝族大学生母语负迁移的, 但其他少数民族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具有同样的母语负迁移特征呢?这些都有待以后的研究加以证实。

3.3 研究范围不广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和词汇层面, 有关阅读、听力、语音等方面的研究数量真是凤毛麟角。而语言负迁移应当是全方位, 它不但能反映在词、句方面, 在篇章结构和衔接, 甚至与社会、文化等非语言方面也有所体现, 这些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

3.4 研究方法单一

调查研究成为了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 个案研究, 特别是实验性研究极少。今后的研究如能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 如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个案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采用访谈、问卷等多种手段, 可以避免空洞的纯理论探讨, 是研究更具说服力。

3.5 研究语料样本偏少

母语负迁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征。要确定语言负迁移的存在和发生规律, 必须进行长期的跟踪实验, 并要有足够的语料, 只有这样, 研究的结果才具有普遍性, 代表性, 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本质。今后的研究者是否可以直接研究目前已有的语料库, 或者考虑自建一个大型的语料库并以它作为研究样本。

4 结束语

作为语言输出手段的写作能反映二语习得者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都非常重视,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样定能促进语言的教学和学习。同时, 这些研究有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去探讨。笔者相信, 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必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学生的英语作文可以发现母语是如何迁移到学生的二语或外语中去的。该研究对国内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做一述评, 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试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篇8

众多语言学者或语言学家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 不同的人对“迁移”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迁移”指的是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动地潜意识地利用已有知识的过程, 这一概念最早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之后语言学家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这一术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并产生重要影响就是“母语迁移”, 这种迁移现象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其中正迁移是指能够加强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负迁移指的是干扰或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是指学生在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下, 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在汉语的方法中找寻英语写作方法的对等物, 应用汉语的思维模式、表达模式对英语文章进行写作, 导致经常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出现众多错误, 文章没有相应的连贯性。

二、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在词汇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 搭配不当。运用汉语的词汇表达方式把一个词汇表达成英语, 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比如, “学习知识”这个词汇, 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这样用英语表述“learn more knowledge”, 但是这种表述方式是不准确的, 因为“learn”本身就具有“学习知识”的含义。正确的方式是用“gain/get more knowledge”来表达“学习知识”的含义。另外, 用“loose ourselves”来表达“自我放松”、用“solve a question”来表达“解决问题”等都是容易出现的此类错误, 正确且准确的表达方式是“relax ourselves”和“solve a problem”。

(2) 混淆词性。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既可以做动词, 也可以做名词, 比如“健康”“发展”。但是在英语中, 词性的变化需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经常意识不到这种区别, 进而写出错误的词汇及句子。比如, “With the develop of the society”是错误的,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即“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发展”一词应该是名词, 英语中名词形式是“development”, 而“develop”是英语中动词的表述形式。

(3) 望文生义。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重视文化内涵的理解, 只关注了字面的理解, 使得英语写作的表达中有对汉语意思的生搬硬套。比如, 错误的用“a black horse”来表达“黑马”, 用“as strong as a cow”来表达“强壮如牛”, 而正确的表述方式分别是“a dark horse”和“as strong as a horse”。

2.在语法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语法就是指句法结构, 通常在句法表达方面, 英语会有固定的几种结构方式, 相对来说汉语的句法表达就比较灵活, 一般是依据字词含义来组合句子。在句群关系方面, 汉语通常靠句子的语意来表示, 而英语通常用连接词、标点符号、时态等来表达。下面是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的在语法方面的错误:

(1) 主谓一致的结构性错误。与汉语有所不同的是, 英语中句子的表达要求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的形式, 即主语的人称及人数决定了谓语的人称和人数。在汉语不对谓语作区分的表达方式的影响下,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下述例子主谓表达方式不一致的错误。比如, “Playing sports regularl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Playing sports regularly”是单数形式, 因此, 谓语动词用“is”才能满足主谓一致的原则,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Playing sports regularly is good for our health”。

(2) 最高级和比较级的表述错误。汉语在表述副词或形容词的比较级时通常用“比”“更”“最”“越……越……”等特殊形容词来修饰即可。但是在英语的表述中, 需要在内部结构中或利用词性来表现比较级及最高级。受到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错误的表达比较级及最高级的形式。比如, “Though our lives are more and more good, our bodies are more and more bad”, 这个句子的表述是错误的, 是典型的汉语结构形式, 在英语中“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 “bad”的比较级是“worse”, 因此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Though our lives are better and better, our bodies are worse and worse”。

(3) 定语从句的结构性错误。定语对中心词的主要作用是限定或修饰。在句法结构方面, 英语利用定语从句对复杂的层次关系进行体现, 然而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这一说法, 主要是用联合手段对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表达。在母语负迁移的情况下, 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定语从句误用的问题。比如, “As everyone knows it, exercising regularly is good for health”就是误用定语从句的病句, 从句谓语动词“knows”的宾语是关系代词“as”, 所以“it”是应该去掉的多余成分。正确的表述应该是“As everyone knows, exercisng regularly is good for health”。

3.在语篇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学者朱永生曾经指出, 英语对句子的显性连接非常重视, 对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视, 所以为了使文章有自然的连贯性, 英语语篇通常会使用较多的连接词对文章进行衔接;而汉语的关注点在隐性连接, 通常对功能、意义、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等比较重视。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通常会不由自主地用其母语已有的语篇知识来指导其英语写作, 进而出现表达错误。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误用或少用连接词, 导致句子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缺乏自然的连贯性;第二, 写作习惯的问题。通常西方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思想, 并且表达较直接, 不会做太多铺垫, 但是中国学生在汉语写作方式的影响下, 过于铺陈背景, 表达观点的时候多为无用的套话。

三、小结

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写作通常是典型的薄弱环节, 究其根本原因, 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不足的语言输入及较少的语言知识积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英语写作的重视, 通过教学改革尽量降低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婷.跨文化背景下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3 (12) :74—75.

[2]夏恒霞.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9) :138—139.

母语汉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篇9

(1)表达结构不同;

(2)语序不同;

(3)问法、答法与说法不同。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1、今天下午将有一场重要的会议。

学生的译文:There is going to have an important meeting this afternoon,

正确的译文:There is going to be an important meeting this afternoon,

这里学生完全是用中国式的英语,用“have”来对应句中的“有”,而不懂英语的“there be"结构表示“有”的固定搭配。

2、十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

学生的译文: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正确的译文: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tenyears.

这里学生也是纯粹用汉语的思维,逐词翻译,把“家乡”当句子的主语,把“变化”当宾语,却不知发生“take place”在英语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翻译成英语时,语序上要作相应的调整。

3、——难道你不是个学生吗?——不,我是。我在(1)班。

学生的译文:一Aren't you a student?

—No.I am.I'm in Class One.

正确的译文:—Aren't you a student?

—Yes.I am.I'm in Class One.

英语中对否定疑问句的回答与汉语的很不一样,事实上“是”就用“Yes”其汉语意思是“不”,后面要跟“I am”。如果事实上“不是”,就用“No,I am not.”其汉语意思是“是的,我不是。”

4、虽然下着雪,但并不很冷。

学生的译文:Mthough it was snowing,but it was not very cold.

正确的译文:Mthough it was snowing,it was not very cold.

这一句正确的译文只是比错误的译文少了一个“but”,这是因为英语中用了“although”表“尽管、虽然”,就不可以再用“but”,它自然会生成“但是”之意。而“Be-cause”和“so”的用法也是同理,二者不能同时用上。这一点也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很不相同。

对策:要克服汉语句法方面的干扰,首先要引导学生模仿背诵英语经典句子、经典文章。

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其次体现在词汇的用法上。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的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是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仅仅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未能兼顾到其使用场合及语气上的不同。下面是一些典型错误的例子:

1、上个月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

学生的译文:She married with a rich man last month.

正确的译文:She married a rich man last month.

学生还是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想当然地认为要用“with”表示“和”,却不知“mar-ry”可做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上结婚的对象做宾语,无须加介词“with”。这句还可表达成“She got married to a rich man last month.”

2、信中写到她很想念我们。

学生的译文:The letter writes that she misses us very much.

正确的译文:The letter reads/says that she misses us very much.

在这里学生受汉语的影响,直接用“write”替代句中的“写”,没能理解“write”的逻辑主语应是“人”而不是“信”,只有“人”才会写信,而书信本身是不会写字的。英语中当句子主语为信件或便条时,经常用“read”或“say”作谓语动词,表示信中要传达的信息。

像这种望文生义,用汉语思维来逐一对应,译出不地道、不准确,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在英译汉或汉译英中也比比皆是。如将“我非常喜欢红茶。”翻译为“I like red tea very much.”(应为black tea):“大风把他的帽子吹走了。”翻译为“Abig wind blew his hat off.”(应为strong);“He was good and tired.”译成“他很好又很累。”(正确译法:“他非常累。”);“All people are not here.”译成“所有的人都不在这儿。”(正确译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这儿。”)

大学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探究 篇10

一、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探究现状

美国学者于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就是以拉多(Robert Lado)和费里斯(C•C Fries)为代表所提出的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及对比分析研究(Comparative Analysis)。拉多曾在《跨越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提出著名的理论学说,并成为语音负迁移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说。在此书中拉多指出:“学习外语的难易,关键在于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比较”。

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语言迁移研究重新得到发展。认知理论为语言迁移开拓了新领域,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语言迁移。Faerch和Kasper(1983)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学习者通过激发其母语知识去使用中介语,这个过程会产生学习中的迁移。研究者们还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运用了一些认知策略,可能选择性地迁移某种母语现象,而回避另一些现象。

直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实证研究不断发展,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受到很大重视。

国内对语音迁移理论的研究要晚于国外。赵元任(1933年),发表过英汉语调对比的论文《英语语调(含美语)和汉语语调研究初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相继在母语迁移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这一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比较少。中南民族大学吕万英;新疆师范大学的全鸿翎和田茂松等人,他们主要从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英语语音为研究的嵌入点,深入探究大学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为这方面的探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二、英语语音学习中受汉语语音负迁移影响所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1. 汉语声调、节奏负迁移。

在汉语学习中我们经常讲究声调,声调不同,说出来的语言所表达的态度和情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经常把汉语语言说成是声调语言。而英语却不同,英语是一门语调语言,且语调和节奏不同于汉语。这就导致一些中国学生的语音语调平淡,或带有地域特征,说出来很不自然,中国味明显,严重受汉语语音负迁移干扰。

2. 汉语区域方言的负迁移。

中国有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通俗,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方言众多,有一些来自重庆或者贵州的学生们由于母语的方言中没有n的音,所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n的音都是用l来代替。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让人迷惑不解:

A:I haven’t seen Rene for a long time,how about her?

B:Work all day.She needs(leads)a busy life.

A:???……

三、对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的解决方案

1. 听音、辨音能力的培养。

举个例子来说,在幼儿开口说母语前,都经历了一个长时间感知他人言语声音形式的过程。其实那就是在一个孩子的语音辨识能力,并在练习中能够让孩子学会这一门语言,形成自己正确言语声音形式。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一种方法,多找机会对英文原始音进行感知,比如平时多听英文广播或英语电影,多多体会他们的语言环境。在足够的语音输入后,系统地做一些口语和听力练习,特别是应针对一些与汉语音位系统中易混淆的词或短语。

2. 增加英语口语重视度。

英语分“听、说、读、写”四大部分,其中应用到嘴巴的部分就占据了两个,可见其重要性。各高校应给予语音课足够的重视,不只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语音课,而是面向相应学段的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语音。英语教师也应多考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语音学习造成的困难,并对此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参与中都能逐步改变自己的语音面貌,也让每个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在生活中也能常用英语进行交流。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它严重阻碍了学生们的英语语音日常学习,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选择正确的英语教学方法,把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吴蓉.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周晓婷.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医药类公共关系下一篇:简单几何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