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2024-08-15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精选12篇)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1

由于翻译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言语行为的习惯, 因此在进行跨语言转换时, 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根据奥德林的解释, 迁移是由先前习得 (可能是错误习得) 的任何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别而引起的影响。先前习得的语言主要是指母语, 因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共性而引起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 即母语的语言习惯被正确地运用到目的语中。学习者把母语中的知识不恰当地运用到目的语中, 这叫“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 即母语干扰。将母语负迁移理论引入英汉翻译教学, 分析制约翻译学习者语言转换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 改革翻译教学方法, 是对提升翻译教学质量的一次新的尝试。

1 母语负迁移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1 词汇负迁移

词汇是具备形、音、义, 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关系上的差异, 翻译学习者往往立足母语的词汇特性处理英语词汇, 造成词汇翻译的失误。第一, 英语与汉语词义关系比较复杂, 大致有词义相符、词义相异、词义空缺三种情况。对于词义相异来说, 尽管两种语言共享统一指称意义, 但由于蕴含意义的差异, 翻译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比如, “狗仗人势”、“狗尾续貂”、“鸡鸣狗盗”等成语反映出“狗”在汉语中的带有贬义的蕴含意义。相反, 英语中, “ a lucky dog”, “love me, love my dog”则反映出西方国家对狗的喜爱。试想, 若将a lucky dog直译为幸运狗, 有多少中国人能够接受此类的赞扬。词义空缺, 是文化现象空缺的结果, 指独特文化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必然没有与之对应的指称。中国学生习惯将此类文化特有词汇粗暴化处理, 不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差异接受程度, 容易引起理解偏误。第二, 英汉词语搭配习惯的差异, 容易引起翻译学习者出现硬译。如, 汉语习惯将泛指一般动作的动词与一般事物的名词搭配使用, “做家务”就是个例子。对于具体工作的动词, 汉语则习惯使用表具体事物的名词与之搭配, 像“洗碗”、“扫地”、“修剪草坪”等。相反, 英语中泛指一般动作的动词通常也能与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搭配使用, 如do the floor, do the dishes, do the lawn。这样一来, 中国学生将上述英语短语分别译为“做地板”、“做碗”、“做草坪”也就不足为奇了。

1.2 句法负迁移

句法研究的是各个词如何构成短语和句子以及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与英语句子从概念上来说完全不同。汉语句子强调语义, 表示语义终止的标点符号根据句子语义和语气来确定, 具有突出的意合特征;相反, 英语句子强调形式与语法结构, 具有突出的形合特征。受到汉语句子意合特征的影响, 中国翻译学习者有意或无意间容易对英语中“句号”的使用造成失误。如,

ST1: 贵州具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矿产资源, 品质优良;生物资源, 种类繁多;旅游资源, 绚丽多姿。

TT1:Gui Zhou has plenty of mines and is rich in biologic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ts mineral deposit is of high quality, its biological species are various and its scenic spots are colorful.

从语义层面上来看, 上述英译确实较为忠实地传递了原文的意思。但是该英译本同时存在多套主语和谓语, 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究其原因, 该翻译学习者过分追求源语与目的语的对等,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概念差异, 错误地将汉语句子的意合特征植入英语翻译中。

再如, 对否定意义的处理方式, 汉英两种语言也完全不同。汉语是以表意为主的音节文字, 意义的生成性比较简单, 利用具有明显否定意义的标志词即可生成否定意义, 如“不”、“没有”、“未”等。而且汉语中的否定词能直接置放于谓语动词之前, 使整个句子带有否定意义。如“我喜欢春天”可改为“我不喜欢春天”的否定形式。但是英语的否定处理则要复杂得多, 有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否定谓语动词, 这给中国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理解障碍。如, “我认为他没有10 岁”。受到汉语否定结构处理的方式的影响, 有的同学将其以为“I think he is not 10 years old.”显然, 从英语语法规范上来看, 这一译文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需要进行否定前移, 译为I don’t think he is 10 years old.

1.3 语篇负迁移

汉语篇章的形式多种多样, 履行着交际的不同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词组、一首小诗, 也可以是一份产品说明、一部小说。在组织语篇时, 汉语倾向于意合, 即强调上下文的意义关联, 而不在乎句子间的形式衔接。所以, 尽管缺乏形式标记, 汉语使用者仍然能通过语境来明确说话人的意义。如, “做完了吗?做完了就交上来。”显然, 这句话中, 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明确话语所指代的对象, 了解其中的逻辑连贯关系。但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翻译学习者无意识地将它硬译为:Finished? Finished to hand in. 这样的译文既不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由于缺乏衔接词汇, 造成语义偏误。

此外, 语篇迁移和文化以及语言所在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汉语学习者由于对母语文化十分熟悉, 在处理汉语文化特有语境时, 想当然认为译文读者也对此了如指掌。因此,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 如, 文化空缺词, 成语、“假朋友”, 过于随意而不考虑到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往往翻译效果不尽如人意。

1.4 语用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并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 在翻译实践中, 翻译学习者容易受到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 误用母语的语用规则, 这就是语用负迁移。如, 中国人在见面时, 常问对方“你吃饭了吗”、“你干嘛去”来开启话题, 表现出对对方的关心。当然, 对于此类问题, 中国人并不一定真正地想知道确切答案。如果翻译学习者直接将此类寒暄语翻译成Did you have your dinn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容易引起西方受众的误会, 以为说话人打算邀请自己吃饭, 或是干涉他人的隐私。另外,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整体, 以谦虚、含蓄为美德;西方人强调个体, 鼓励个体应当主动展现个性。因此, 在对待他人的赞扬时, 中国人通常回复诸如“哪里哪里”、“不敢当”等来表现出自己的谦逊, 而西方人则直接回复“thank you”以感谢对方对自己的肯定。

2 基于母语负迁移的翻译教学策略

首先, 教师有必要引导翻译学习者正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翻译学习的干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是难以避免的。对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认识过程, 事实上也是一个不断内化自身知识结构, 逐步向目的语过渡的过程。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迁移现象可以看作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对所学外语的语言规则提出假设, 出现的错误和错误的纠正也可以看作学习者对假设不断验证, 对规则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错误的出现、分析和纠正到新的语言习惯形成或新的假设的成立这一过程, 可以视为是学习者建构过渡语知识的一种学习策略。其次, 加强对学生语言功底的训练。通过英汉语言对比,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法意识、惯用法意识和连贯意识, 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忠实、准确的转换。第三, 强化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 正是两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因此, 懂得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即因文化传统、审美习惯、思维模式的差异而造成语言在遣词行文上的差异, 自觉克服母语表达习惯对目的语行文的负面影响, 应成为评判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3 结束语

母语负迁移, 是中国学生进行外语学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二语的习得, 也干扰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词汇、句法、篇章、语用等层面分析母语负迁移对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 笔者希望引起教师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鼓励教师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 总结两种语言的异同, 认清双方的内在本质, 找出英汉间的转换对策, 在保证避免学生对于所犯错误过度注意以致产生负效应的情况下, 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英汉翻译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7.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 2002 (4) .

[3]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9) .

[4]许菊.母语迁移的认知理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1) .

[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杨连瑞, 尹洪山.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 2005 (4) .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2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减少选词不当、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等母语负迁移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作 者:李亚敏 武力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4)分类号:H315关键词:英语写作 母语 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3

迁移负迁移翻译

一、在词汇方面

由于所属的语系不同,也注定了汉英翻译中两种语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还有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语中的词汇和汉语中的词汇也不能完全对照。所以这种在词汇上的差异往往给我们的汉英翻译带来一些困难。而且在汉英词汇上,有词义相同,词义相异,还有词义缺失。词汇相同说的是有的词在英语中有,在汉语中也有,比如说,fish这个词,在英语中有鱼的意思,在汉语中也有鱼的意思。词义相异是有的时候我们汉语中的词的词义和英语中的词的词义不同。如jade一词,在汉语中它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高贵或者是富有,而在英语当中,它的意思则是用来形容放荡不羁的女性。词义的缺失,比如说,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是英语中没有的,以上这些造成了翻译上的障碍,尤其是词义相异,和词义缺失部分。

二、语法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也体现在汉英语法上的差异上。汉语是一门语法比较简单的语言,很多时态上的明显标志不如英语中的那么复杂,比如说,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的表达方式是:be+v.ing形式,例如:

SheiswatchingTVonthesofa,now.而汉语中多用一个“着”就可以表示现在进行,上句在汉语中的体现则为:现在,她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而且在英语当中的现在进行时,有时也可以表示一般将来时,这在汉语中表现就不如英语中明显。又如,过去时的表达:在英语中为动词的过去式,又有其相应的变化。例如:

ShewatchedTVonthesofa,yesterdaynight.而汉语中用“了”就可以表示,过去时态了。她昨天晚上看了电视。一个“了”就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在这个方面,汉英翻译时,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三、数字翻译上的迁移

众所周知,汉语中数字的进制词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而英语中的进制词只有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这在翻译中就容易产生翻译错误。还有在汉语有虚词的存在,比如说,三的倍数,有一句成语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在这里的“三日”并不是我们说的“threedays”,而是表示有一段时间——“aperiodoftime”的含义。又如,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话说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这里的“七十二”指的也不是“seventy-two”的意思,而是表示很多——somany之意。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负迁移现象对我们翻译过程的影响。

四、对策

以上提到的几个关于汉语对英语汉英翻译产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普遍的。对于这一点,我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翻译,离不开翻译理论的指导。这是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具备的基本条件。

加大知识的摄入量。多阅读些有关西方文化,地理,历史,文学,经济,政治等的书籍,在看中学。

培養自己对翻译的兴趣,只有对翻译的工作产生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掌握它。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负迁移现象给我们带来的障碍,也要广泛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翻译素质,努力克服这种文化负迁移给翻译者带来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陈斌.母语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

[2]丁铭,林欣达,金海英.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J].科教文汇,2007,(12):184.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

[4]赵丽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35).

母语负迁移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篇4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着重强调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实用语言能力的人才对高职英语教学显得极为迫切。在写作教学中有效规避母语给学生造成的负迁移,是让学生写出地道英语文章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母语负迁移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和交际手段,英语写作在我国高职英语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听、说、读相比,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相对薄弱。汉语对英语写作造成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拼写错误:

根据James (2001:130) 的看法,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往往会犯大小写字母拼写错误和标点书写错误。由于汉语不区分大小写,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也时而忽略大小写字母的区分。例如:

dear leader:

I’m very happy to see that there is an open in your company.I think, I am qualified for it.the reason are below:…. (斜体为大小写错误)

或者把汉语写作中的标点符号应用到英语写作中,例如:

Our company is a middlelevel。There must have some shortcoming。We face money and funds problems。

2. 词汇使用错误:

学生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具体含义的差别理解不深,容易将汉语表达习惯套入英语写作中。例如:

(1) I show a deep apologize for you here! (应为make an apology)

(2) I’d like to join your company where provide us a stage to show ourselves. (应为display our talents)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词汇上的负迁移较多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两方面。有些学生以为任何一个母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这是错误的认识。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等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汇。此外,有些词义即使大体上对应,具体意思也有差别。比如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称“伯父”,“叔叔”,母亲的兄弟称“舅舅”,在英语中只有一个“uncle”与这三个词对应。这种差异表明,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遇到这类词汇时,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学习者往往会困惑,如果不进一步加以区分词义的话就会造成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误用。

此外,在词汇搭配上也会出现负迁移,比如在上述例句(1)中,“show adeepapologize”就是学生根据汉语的“表示深深的歉意”直接翻译而成,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makean apology”。任何两种语言,词义和词汇搭配都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英汉词汇多进行词义和词汇搭配的比较。

3.句法错误。

例:My coursewas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ve written several articles that published on th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应为were published)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学生的句式表达常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和英语按用途和功能都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英汉句法大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主、谓、宾、定、状、补,作用基本相同,但英汉两种语言又都有各自的特征。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即词性与词形无关,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易辨别,时态语态及语气包含在句子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此外,汉语强调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或主语不明显。还有,汉语词序比较固定,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

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外显性,词性可通过词形辨别,并且时态语态和语气都很明显。此外,英语句子强调句子结构,大多数句子不能缺少主语和谓语。还有,英语丰富的形态变化决定了其词序的灵活性。通过对这两种语法的对照、比较来了解英汉句式的特点,学习者对英语语法才会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在写作中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4.语篇结构问题。受汉语写作思维模式的负迁移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篇章结构大多为“圈形”—在表达作者观点之前往往先安排大量的相关陈述。然而地道的英语写作却应该是“线形”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地抛出作者的观点,之后的陈述都围绕这个观点进行。一般来讲,英语文章每段的开头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语篇的影响和我国高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Samovar和Porter的理解(2000:59),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历代发展承继下来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制度、宗教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历史积淀”。Fincchiaro (1964)认为,语言是一个无序的声音符号系统,人们有了语言就可以和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熟悉这种文化背景的外来者进行交流。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并非独立存在于真空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形式。美国学者Fries认为语言习得的程度高低依赖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文化教学必须成为语言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陈申,2001)。

二.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避免汉语负迁移

1.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英汉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中国学习者都是在汉语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他们无法完全回避汉语思维带来的负迁移。因此为学生比较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Byram (1997)认为,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会帮助学习者对两种语言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2.鼓励学生直接用英语思考。

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大多不习惯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这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在英语写作练习中首先要避免汉语思维方式以及将汉语“草稿”翻译成英语的写作方式,应鼓励学生尽量以英语思维思考及写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对思维方式多加练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紧。

3.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

关于语言发展,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互动学派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外界输入与内化过程的综合结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语言环境(刺激和反馈)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语言———通过信息的理解或者是接收可理解的信息输入。” (Krashen, 1985) 尽管对于语言输入的理论各派观点皆不同,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这种观点却被广泛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和发展英语写作中的英语思维模式。

4. 英语写作中的范例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于英汉写作的不同其实多少有所察觉,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寻找文章体裁和文章内容相近的范文,和学生将要开始写作的题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范文的特点,还有范文和形似体裁及内容的汉语写作明显不同的地方,这样跨文化知识就自然地加进了写作教学中,学生不仅对这种教学印象深刻而且能够逐渐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结语

母语负迁移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必然现象,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中拼写、词汇、句法、语篇乃至文化思维模式几个方面的比较进行深入了解,学习者便能很好地认识到英语写作的本质,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Byram, Michael.1997.Teachingand Acc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Cohen, A.D.1998.Strategies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Language.New York:Longman.

Finocchiaro, Mary.1964.Englishas a Second Language:From Theo-ry to Practice.New York:Simon&Schuster.

James, C. (2001)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Error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1985.

Samovar, L.A., R.E.Porterand L.A.Stefani.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lmont,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22.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5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水平及各方面知识的综合体现,而母语在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说法不一,或积极或消极.要明确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负迁移现象,分析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巩固正迁移、转化负迁移,以利于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作 者:侯彤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刊 名:辽宁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写作   母语   正迁移   负迁移  

中介语石化与母语负迁移 篇6

一、石化现象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Selinker早期在研究中介语时就注意到外语学习中的一些易石化的语言现象: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目的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当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有所提高时,这些现象表面看似已消除,但还会常常出现在目的语的中介语中。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长期重复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即石化(fossilization)。这种石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一)石化现象的分类

石化现象从性质上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他们的外语知识不断积累,持续提高,出现高峰期现象(climax)。达到高峰期后,外语能力的提高就会趋于稳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中介语只是暂时的石化。如果学习者再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外语培训或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可以消除部分石化现象,使外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Selinker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语言迁移;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母语负迁移,即母语干扰,是语言石化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母语的语音、词汇等负迁移的多个方面,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探讨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二、母语负迁移与石化现象

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而消极的影响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称为负迁移或干扰。母语负迁移是石化的一个因素。长期的母语负迁移对外语的习得产生干扰,甚至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错误地运用于目的语,这些形式僵化下来,就形成了中介语的石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语音干扰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音系统,有各自的发音规则。尽管很多英语中的发音都能够在汉语普通话中找到近似音,但是部分音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就给中国学生完全掌握英语的发音造成了困难。很多学生在他们的发音里,sort与thought, sink与think没有区别。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声调。例如,用四种不同的声调来读同一组声音组合ma,就会得到不同的汉字和其相应的意义:mā(妈)、má(麻)、mǎ(马)和mà(骂)。声调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区分意义的功能。而英语是语调语言,同样的单词序列用不同的语调来读会体现不同的意思。同时,英语中单词中的重音有辨义的功能,而汉语单词依靠声调辨义。这种发音习惯迁移到英语中,常表现为读多音节单词时轻重不分,在交际中造成对方理解上的困难。

(二)词汇干扰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容易犯“中式英语”的错误,即在理解英语单词词义时,将其翻译成汉语,然后根据汉语的意义和习惯去理解,从而造成负迁移。词汇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项/缺项干扰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英汉语的词汇项目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英语中存在汉语中没有的词汇现象,对中国学生而言即是新项;同样汉语的某些词汇在英语中难以体现,對中国学生来说就是缺项。学生忽视母语和目的语的这种差异,就会导致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忽略英语中冠词的用法是常见的现象之一,因为汉语中没有冠词这个词汇项目,像I have brother这样的漏掉冠词的错误在翻译和写作中经常出现。

2.内涵不同干扰

很多学生以为每一个汉语词汇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单词,按照汉语语义套用英语。其实,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英汉词汇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对等。

在汉语中,单纯一个“看”字就可以表达“看电视”“看电影”“看书”等多个意思,但在英语中却不是这样。初学者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常写出这样的中式英语,如“see a newspaper”“look a book”等。殊不知汉语中的“看书”“看报”实际上是“读书读报”。词汇干扰在文化色彩浓厚的词汇方面尤其突出。如汉语中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总是和邪恶联系在一起,因此将“望子成龙” 翻译为“long to see him to become a dragon”是极不恰当的。

3.习语迁移

每种语言都有丰富多彩的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许多习语包含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底蕴。对于外语学习者,习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常常用母语知识理解目的语的习语,导致负迁移的发生。在汉语中,许多关于狗的习语都给人们不好的联想,如“狗眼看人低” “狗仗人势”等。但是狗对英国人来说,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以作为人的玩伴和爱物。所以英国人常用关于狗的习语来比喻人的生活和美好的事物,如用a lucky dog来形容幸运儿;a top dog来比喻重要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来说明凡人皆有得意时。忽视这种习语的差异,往往造成理解和交际偏差。

三、减少语言石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尽管语言的负迁移对石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途径,减少语言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的影响,最终促进外语的学习。从负迁移的角度来探讨减少语言石化,可以外语的输入、输出和文化的交流为出发点。

(一)课堂语言的输入

由于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对英汉进行比较,找到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要重点比较不同之处,提醒学生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发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适当增加输入量,让学生多读多听。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的语言训练水平时,可以适当提高目的语输入的难度和语言材料的多样性。同时,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语言的输出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7

一、语言错误

1. 语音干扰

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音位。大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或讲英语时都带着浓重的方言语调, 他们很少跟着原汁原味的英语磁带或录音来纠正自己的发音, 这样导致了“中国式英语口语”的产生。在进行单词记忆的时候, 如果学习者们记住的是单词的错误的或不标准的读音, 那么在不依靠任何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文时, 学习者们常会写出有拼写错误的单词或是写出音形相似的其他词。母语的语音和音系都对英语发音有很大的影响。譬如说, 英语中唇齿辅音在汉语中几乎没有, 所以, 中国学习者通常很难标准地讲出类似于“thank”、“this”之类含有唇齿辅音的单词。在中国学生的作文中, 语音迁移 (语音干扰) 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之一。例如:

(N) Despite the nasty whether, he had helped three kids.

(Y) Despite the nasty weather, he had helped three kids.

(N) The person who gave me good empression was very kind-hearted.

(Y) The person who gave me good impression was very kind-hearted.

中国地域辽阔,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中国南部的人很难发出/v/的音, 而是以/w/代替, 所以, 在作文中可能犯的错误就是将“prevailing”写成“prewailing”。长江流域地区的人通常将“night”发成“light”, 而江西人则是很难区分/r/和/l/。所有这些发音问题都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足够重视并不断克服的地方。

2. 词汇错误

词汇错误向来是学生英语作文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词汇作为人们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含义也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概念意义相同, 其内涵、联想意义也可能有差别。学生在英语写作中, 由于不了解英汉词汇的差异, 常常按要表达的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在英语中找一个“相当”的词汇, 从而造成各种措辞不当的错误。例如:

(N) I was thoughtful for that doctor.

(Y) I was grateful for that doctor.

(N) The man didn't have children, and he lived alone life.

(Y) The man didn't have children, and he lived a lonely life.

此外, 词汇选择还包括词语搭配。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搭配现象, 搭配即词与词之间或词与结构之间的习惯性共现。

3. 句法错误

汉语中的语法关系是由词序或是独立的助动词来体现的, 而不是通过添加前后缀或改变词的形式来完成的。对无法理解的英语语法结构, 英语学习者们通常依靠母语的句法结构来解释。这就导致部分英语学习者将母语的语法规则与目的语的词汇相结合来构建自己的英语语法。英语学习者在句法方面感到困难的主要有句法的一致性问题, 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语宾语的缺失以及无标点句子等。

(N) I got to a restaurant nearby and told the manager that Ineed a job.

(Y) I got to a restaurant nearby and told the manager that Ineeded a job.

(N) He always mark“good”on my homework.

(Y) He always marks“good”on my homework.

二、非语言错误

非语言错误主要是指语用错误。语言的语用意义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 (包括话语环境、文化语境等) , 语言超越它本身的抽象固定意义而具有的意义。受母语思维的影响, 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通常是按母语的语意和结构来套用目的语, 从而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在英语学习者的作文中, 语用错误经常表现为行文中母语文化思维的不断体现以及语篇衔接和连贯上的不足。

1. 文化因素

汉英两种文化各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受其影响, 汉英两大民族的人们形成了彼此不同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和偏见等。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 往往因忽视这一因素或缺乏对英语背景知识的足够了解, 常常出现因文化因素导致的交流障碍。例句:

To help anyone who needs help from now on.

If we can help each other, the world will b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useful to help others.

2. 话语干扰

母语的话语干扰主要表现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在英汉两个语系中, 语篇的逻辑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 英语和汉语在逻辑联系语的使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汉语是语义性语言, 其特点是注重语义表达, 表现形式多样。逻辑关系既可以借助关联词语, 也可以借助语言本身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而英语是语法性语言, 句子的逻辑关系需要有形态上的表示。英语中习惯使用长句, 而且每个句子之间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结构, 而汉语则是重在表义, 话语轨迹通常比较迂回曲折, 而且使用短句较多。这一语言习惯使用太多的短句, 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凑, 致使整个语篇的连贯性很差。例句如下:

(N) My parents were worried, () they took me to a small hospital…

(Y) My parents were worried, and they took me to a smallhospital…

(N) When I was 13, I started to know Mr.Wang, he is my uncle, a very kind man, who impressed me deeply.

(Y) When I was 13, I started to know a very kind man-my uncle Mr.Wang, who impressed me deeply.

通过以上的研究, 我们发现, 母语负迁移可概括为语言错误以及非语言错误两类。其导致的作文中的错误不仅表现在语音方面, 还大量地表现在词汇、句法以及其他非语言方面。

三、教学启示

首先,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加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 特别是要牢固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中国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时容易受母语迁移的影响, 部分原因是英语心理词汇有限甚至贫乏, 以至于不得不借助汉语心理词汇的帮助、确证, 从而出现“心译”的心理现象。而语法也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和巩固, 可以帮助学生罗列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 学会写符合语法的句子。

其次, 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 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词汇量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对英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都有比较深刻的掌握。只有足够的输入, 才能有更好的输出。广泛的阅读还能使学生获得关于各种体裁文章的语篇模式的知识, 了解英语国家的多方面文化知识, 从而可以使得英语作文语言更丰富, 行文更流畅。

最后, 加强学生的写作策略的训练。在写作前, 针对一个话题或一个给定的题目,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 从而使得学生有大量的心理素材可供写作参考, 这一阶段即brainstorming阶段;之后的drafting阶段要对所得的素材进行整理并拟稿, 写出初稿;然后学生自己完成对初稿进行编辑修改, 即revising and editing阶段, 之后完成终稿。如果是在作文课堂上, 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作文互评打分,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定中, 这样, 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以及他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待改进的地方。

总之, 大学生英语写作被认为是最复杂的技能, 它是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体现, 更是书面检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与学生的母语写作相比较而言, 英语写作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也需要学生懂得如何应用写作策略和技巧。英语写作的复杂性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经常受到错误的困扰,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 尽管用英文写出的作文, 但选词、造句乃至谋篇布局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而导致这些错误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便是母语的负迁移, 这种母语的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进而很难使学生在书面交际水平上得到发展。

摘要:通过错误分析去研究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手段。错误分析就是对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 即对学习者在习得和使用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以探索和研究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进而防止或减少语言错误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2) .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8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当母语与目标语存在较大的差异时, 语言习得者未能清楚认识到这些区别和不同, 一味依赖于母语的语言、语法、文化的习惯, 从而对二语习得产生误解与阻碍。它的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

1 语音方面

首先, 从生理学角度看, 英语是由肺部压缩空气向外送音, 听起来浑厚有力, 而汉语等东方语言则比较柔和。 (赵德梅, 1995)

其次, 从发音规则上看, 汉语习惯以元音结尾, 而英语除了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 还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这一区别往往会让一些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发音不准确, 甚至影响到听力训练。例如, work[wə:k]常常被误加一个元音, 读为worker[wə:kə], 这样一来, 单词的词性就改变了, 从而引起听者的误解。另外, 英语发音中的有些音素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如:[θ], [ð], [dz], [dr], [ts], [tr]等。对于这一类发音比较难的音素, 有些中国学习者往往会采用母语替代法来间接习得这些发音, 即用母语中的某些读音来替代这些不熟悉的音素, 这无疑会造成一些误读的现象。如:thank[θæŋk], 不少学习者都读成[sæŋk], that[ðæt]读成[dæt], 实际上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 会让听者不知所云, 影响谈话的质量。

此外, 汉语与英文在读音上还有一点不同之处, 就是汉语强调的是用声调来区别词性和词义, 而英语则强调的是用语调来区别。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英语发音中的重读原则上。如:export当读成[eksˋpɔ:t]时, 表示的是动词, 当发成[ˋekspɔ:t]的音时, 则是名词, 两者都可翻译成输出, 出口, 但词性改变了。

2 词汇方面

词汇不只具有表情传意的功能, 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 甚至可以说某些词语的涵义是随着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 历史背景而改变的。下面就以龙为例, 在汉语中有关于龙的成语有:龙的传人, 望子成龙, 乘龙快婿, 龙威虎震, 人中之龙等, 这些带有龙的意象的成语都有褒奖之意。在中国古代, 帝王也被拥戴为龙的象征。可见在中国, 无论是过去的古代还是如今的现代, 龙在汉语中都有褒义的色彩。但是在英语中, 则恰恰相反, 龙dragon在英语中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如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了解到这个区别的话, 想当然地认为在中文中褒义的词在英语中同样有表扬之意, 这就会造成词汇的负迁移, 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产生误解。

另外, 不同的语言在搭配和习惯表达方面也会有略有差异。例如, 中文说“这本书的价格很便宜。”如果拿中英文的词汇一一对应来翻译的话, 英文表达就变成“The price of this book is very cheap.”乍一看, 按中国式母语的理解方式看, 似乎这句话并无错误, 但实际上, 这种表达在外国人眼中是相当不地道的, 因为外国人的习惯表达是价格低, 而不是说价格便宜, 故正确的表达应是“The price of this book is very low.”又如, 中文中常说的:“他的身体很健康。”中国的学生容易翻译成“His body is very healthy.”这种表达也是不地道的, 正确的翻译应是“He is very healthy.”并不需要把”身体“直译出来, 这是外国人的习惯表达。从这两个简单的例句, 不难看出中英文的表达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差异的, 如果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 只是简单地套用母语的思维方式进行直译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固定搭配和表达。

3 语法方面

1) 英语有形态变化,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即英语通过词形变化, 改变词性, 用这些词灵活组句, 可以表达一个几乎相同的意思。而汉语没有词形变化, 就难以用这么多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 往往要改变词性, 转换词类, 才能通顺地表达原意。例如:要用英文表达出中文语句“他的进步速度让人惊讶。”的意思, 可翻译成:“His rapid progress astonished us.”

“His progress were astonishingly rapid.”或““The rapidity of his progress was astonishing.”等, 可见, 英文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多变, 可通过词性的转换, 变化成各种不同形式, 却表示相同的意思。

2) 英语在表达中有时态的变化, 而中文则没有这类的变化, 它多数隐含在上下文的表达中。英语中动词共有十六中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将来进行时;将来完成时;将来完成进行时;一般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进行时;过去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进行时。以现在完成进行时为例, E.g.I have been learning Eglish for ten years.按照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强调事情还要继续或刚刚停止。这句话可以翻译中文是“我已经学习英语有10年了。”根据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一时态的特点, 可知, 句中的意思是现在还在学, 并且还要继续学。

英语中的每一种时态都有各自的用法和特点。即便在句中缺少明确的时间状语, 说话者也可从句子所用的时态知道其中有关时间的具体信息。如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掌握好英语的时态, 或者在与外国友人的日常交往中没有注意到时态的使用, 就容易给外国朋友造成理解上的误会。E.g.We did it.倘若只是将单词逐一直译的话, 就翻译成:我们完成它。显然这样的翻译没有凸显出英语中的时态, 虽说是译成了中文, 但是也容易会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我们已经把它完成了。”还是“我们正在完成它。”又或是“我们将要完成它。”由此可见, 英语中的时态是蕴含了很多信息的,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应牢牢掌握好每一个时态的具体用法, 无论在英译汉, 还是在汉译英都应注意在翻译过程中将英语的时态凸显出来。否则容易造成母语的负迁移, 难以让交流的双方清楚且准确地了解他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3) 英语强调形合, 汉语强调意合。形合指的是分句之间用关联词 (或连接词) 连接起来, 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所谓的意合是指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 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E.g.You can pass the exam if you study hard.你努力学习的话会及格的。此句中用连词if来引导条件从句, 但是在汉语表达中, 不一定要将if (如果……) 直译出来, 只要逻辑上说得通就可以了。

4) 在中英的表达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英语表达中更倾向于用名词作为主要的表达手段, 而中文的名词表达比较多。E.g.I am so grateful to my father for his continuous encouragement during my childhood. (我非常感激父亲, 因为在我小时候他总是不断地鼓励我。) 目标语的原句中“鼓励”用的是它的名词形式encouragement, 翻译成中文后, 采用了中国人更熟悉, 喜欢的表达方式, 将名词转化成动词来翻译, 使得翻译更地道, 更符合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国家的语言使用者的习惯。

5) 英语多倾向于使用被动句, 而汉语则多用主动句。这与中英两国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关。中国人是形象思维者, 而外国人则更喜欢抽象思维。具体落实到语言上, 就表现为汉语的主语经常是有生命的名词, 句子为主动态;与之相反的是英语中的主语经常是一些无生命力的名词, 被动态居多。例如:墙上挂了一些画片。这符合中国人喜欢用主动句的习惯。如果翻译成:The wall hangs some pictures.显然在英文表达中这种翻译方式是相当不地道, 很生硬的。而将它转化为被动态的表达, Some pictures were hung on the wall。这样外国人听得来会感觉自然得多。

4 文化方面

自古以来, 中国文化深以儒家思想的影响, 以“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强调为人处事要谦虚谨慎, 以大局为重。而西方传统文化是以“天人相分”思想为核心, 崇尚个人主义。与中国人喜欢的“整齐划一”相比, 外国人更鼓励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培养。因而,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绝大多数中国人习惯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英美国家的人则更重视个人的隐私。例如, 在中国, 问别人“吃饭了吗?”“今年贵庚?”“收入怎么样”这一类问题时, 并不会显得很唐突, 有时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关心的问候, 但是如果在外国, 用这种方式与人寒暄则会显得没有礼貌, 让人感到相当地尴尬。如, 在面对他人的赞扬时, 中国人可能会谦虚地说:“哪里, 哪里。”而英美国家的人不会说“Where, where.”而是会很大方地接受他人的表扬说“Thank you.”又如, 当给予他人帮助, 别人表示感谢时, 中国人常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翻译成英文, 直译为“It is my duty.”按照外国人的思维会理解成:你是应为工作职责才这么做的, 并非心甘情愿所为。这样一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通常外国人面对他人的感谢时, 恰当的回答是:“It is my pleasure.”“Don’t mention it.”“You are welcome.”

另外, 中西方在某些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 这些也应引起二语习得者的注意。

例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中国人常用“某老”来表达内心的尊重之情, 如“老先生”、“老太太”、“老领导”等, 听者会有一种受人敬爱, 倚重的感觉。但是在国外, 英美人却很介意别人说自己老。就拿让座来说吧, 在中国, 如果在公车上遇到老年人时说“您年纪大, 您坐吧。”这是有礼貌, 有涵养的行为。但是在西方, 若说“You are so old.Please take a seat.”反而会引人不愉快。因为按照外国人的观念看来, “old”含有老了不中用的意味。因此在外国, 老年人, 不能说成old people, 而称为senior citizens.这些例子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 是一种提醒: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不仅要注意发音, 语法等是否使用正确外, 还应该注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语用情况。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绝大多数都从小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里, 因此在所难免地会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受到母语的影响。当目标语与母语存在较大的差异时, 若二语习得者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注意的话, 就容易对二语习得形成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中英对比分析, 有效地克服负迁移, 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试而学, 而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为目标, 在教授单词, 词组, 语法的同时, 也注重教授一些跨文化的知识, 让学生们学到真正能与外国人顺畅交流的英语, 而不是用中国人的思维说的中国式的英语。

参考文献

[1]Gass S, 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 tory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9

迁移是个心理学概念,最早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Lado(1957)提出,指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能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成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或干扰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Ellis说过:“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描写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常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干扰和阻碍,学生先用汉语思维思考再将之英译,写出的作文不中不洋,被称为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他爱发脾气。很多学生会说成He likes to lose temper。这就错了。其实,爱发脾气的爱不是表示爱好,而是表示“容易发生的动作”“倾向于”等,英语我们可以用to tend to,to be inclined to,to be apt to,to be liable to等等来表示。正确的翻译:He is inclined to lose temper。以上例子表明,母语负迁移会对英语写作造成很大干扰。

1 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句法,篇章中的种种表现

1.1 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层面的表现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如果第二语言与学习者的本族语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话,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就会很容易,如英语和法语,同属于印欧语系。而英语和汉语则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而且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也迥异,这导致了我国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的现象。

1.1.1 对单词的概念意义把握不准确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词汇都相当丰富,含义和用法也千变万化,有的还有没完全对等的翻译,如我们汉语中有姨,姑姑,婶婶,舅妈等,而英语中只有一个说法aunt。这是因为中国人家族观念比较重。同样的,有时候,汉语中只有一个词,但英语中有好多重表达方法,比如,校长。英语中有几个表达,headmaster(小学校长),principal(中学校长),president汉语(大学校长),学生往往提到校长只会用headmaster,看到president只想到总统。汉语模糊一词,可以表达光线模糊,说话意思模糊,模糊理论,英语中分别用dim,vague,fuzzy来表示。周末和同事一起玩,学生会用play这个词,play是小孩玩游戏,应该用have fun with。

1.1.2 单词搭配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

很多单词我们虽然知道意思,但在具体使用中还会出错,那是因为有的单词只能用在特定的句式中。例如convenient这个词,我们都知道意思是方便的,形容词,如果想表达,“当你方便的时候”,很多学生按照汉语思维,会用“when you are convenient”,但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用法是“when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或用它的名词形式“at your convenience”。网球场tennis court,足球场football field,court是室内,field是室外的球场。放洗澡水,不是put the water into the tub,而是run the bath或者fill in the bathtub。

1.2 母语负迁移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英语有一套完整的语法体系,话语结构呈直线型(linear),或者可以说是葡萄藤结构。汉语话语结构呈螺旋型(circular),也成竹子节。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ada)指出“就汉语和英语的句式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hypostasis)和意合(parataxis)的对比”“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不注意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所以中国学生在用汉语思维写句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语法问题,比如缺少主语,时态不一致等问题。

1.2.1 排列语序上不对应

从句子的结构分类,汉语句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英语主要有五类:主谓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宾补结构,和主谓间宾直宾结构。句法规则中句子成分的不对应极易造成汉语语法规则对英语的负迁移。汉民族受传统哲学的影响,强调整体性思想。因此,中国人对事物的空间认知心理感知模式是“先整体后部分”,从而影响到汉语的表达形式,体现在句法规则上是按照“由先到后,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对事物进行阐述,而不以谓语为核心。英美人注重细节多过于整体,他们强调分析原则。因此,英美人在事物空间认知过程中是“先部分后整体”。这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也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顺序。英美人在表达事物时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顺序特点。例如:大门前站着一个人。英语顺序是:There is a man before the gate。还有如:汉语的状语顺序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而在英语中,其状语顺序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

1.2.2 关联词语不对应

英语注重显性连接,注重句子形式与句子结构的完整。而汉语注重隐形连接,注重逻辑关系,意义上的联系,所以汉语中连接词用的比较少。比如想要表达:他告诉我们这件消息,他很兴奋。英语是When he told us the news he was very excited。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t others unless we are attacked。

1.3 母语负迁移在篇章层面的表现

卡普兰认为,英语段落先有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先有例证,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归纳与演绎型段落。但汉语讲究委婉,不习惯直接论证段落主题,先在外围团团转,比如铺陈,即反复说一件事,为后面的情节做好铺垫。学生在限制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作文中写出了这样一段话:Plastic bags were used widely.People went shopping with them.What’s more,they put foods into various plastic bags.But earth and caused white pollution.这是三段中的第二段,在第一段中已经提到了塑料袋的广泛使用和带来的方便,第二段本来直接说危害就行了,结果第二段的前三句又在描述塑料袋使用的广泛性,主题不明确,重复,重点不突出。其中还有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和句法的错误。

2 如何应对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写作造成的影响

要放弃汉语思维,首先要从输入上下手,就是多听多读,给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语言结构输入,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语感,了解英语思维方式。模仿和背颂英语文章也是锻炼学生英语思维的绝好的方式,比如新概念英语就是很地道的英美文章,背诵了之后经典的英语句式就会脱口而出。

2.1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举行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等。增加试听输入,拓宽活动空间。

2.2 多听多读,背诵经典文章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甚至背诵各种美文,名人演讲,新概念英语等文章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老师可利用课前class report让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

2.3 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意识。避免英汉互译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用英语的方式直接地思考。

3 结束语

该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表现和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目的是客服写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干扰。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写出更加地道连贯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邓鹂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4).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Joan Pinkham,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10

一、明辨是非:重视母语和二语语言相似处与相异点

1.观不同

纵观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 “中国味”十足, 存在很多的中式英语, 究其根本在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其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语言本身的差异, 英语的呈现是由字母拼接而成, 汉语则是象形字、会意字等多种形式。

(2) 语言的句型结构存在着差异, 英语关注于“形合”, 而我们的汉语更多的注意点在于“意合”。从语言表达上就可以看出两个不同语言民族的思维习惯, 英语表达更注重抽象和形式思维, 注重主、客之间的分别, 而我们汉语与英语相比更注重形象思维, 强调主客相互融合, 注重辩证的、和谐的统一。

(3) 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在英语存在, 而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如“it引导的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强调句”等。

2.察相似

尽管英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不过作为交际类语言学科, 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尤其在篇章和语法结构等宏观结构方面, 两者表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当多的表达, 词汇和语序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都有利于英语语言的表达。

二、客观待错:正确看待母语负迁移

学生由于身处汉语语言环境中, 因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难免因为母语负迁移导致表达上的错误, 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 发生了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与其埋怨学生出错, 不如思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怎样的思维模式, 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但不要急功近利, 一口吃不了一个饼, 现代教学观表明,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性错误进行研究不仅能够纠错,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 出现了母语负迁移是否是采用统一的模式来帮助学生纠错?笔者认为, 虽然母语迁移出现的错误具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我们也要辩证去处理, 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出现中式英语的原因, 反思其中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纠错, 不一概否定,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继而优化自己的表达。

三、合作学习:优化教学模式促成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合作学习模式深入人心, 对于英语写作教学也是如此, 合作学习,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能够发信平时被我们忽视的方方面面。

在材料分析和写作思路探讨过程中生生互动, 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写作资源, 在最后写作评价环节中采用生生互评、互纠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讨论, 肯定他人的长处, 客观地指出语言表述上的不足之处, 尊重他人的写作成果, 同时自己的表达能力也获得了提升。在评价他人成果的同时并将自己的写作成果作为资源展示出来给大家一起品析, 吸纳其他同学对自己写作技巧、表达技巧的建议,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接下来写作能力的提升搭好脚手架。

写作教学不可缺失了“展示与评价”环节, 由于课时的限制, 该环节很容易会被草率带过,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 学生对展示有所期待, 前面的学习过程都会因为这个环节的存在而表现得更为积极与专注,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 都希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 积极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进步, 认识到不足并及时做出调整。笔者建议对该环节应更加重视并将该环节设置更多样化以提升效果。笔者认为评价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量表的设计也应该多元化, 可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方面考虑, 使量表的设计多维化。

实践经验表明, 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互动性强, 学生合作意识强, 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堂学习中的人力资源, 信息渠道变得更宽广, 同时教师也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思考, 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和见地不一定比教师低, 师生互动正确认识写作的过程和教学的本质, 意识到英语写作是应用英语以书面表达的形式与他人交流, 传递信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课堂上与同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 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短处。

参考文献

[1]罗晓杰, 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 2003 (2) .

[2]乔小六.二语习得中的错误理论研究回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

母语负迁移与翻译教学 篇11

英语写作   母语   负迁移   教学启示

英语写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是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习英语时,中国学习者已经基本形成的汉语系统必然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和影响,如套用母语的语言规则,用汉语思维再翻译成英语等,因此母语负迁移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障碍。本文拟分析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写作中的母语干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一、母语负迁移

“迁移”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在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1]。在外语学习及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迁移指语言学习者将先前的知识及经验用于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过程。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2]。如果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正面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称作“正迁移”,若母语只产生消极的干扰和阻碍作用,则称为“负迁移”。母语迁移及写作问题受到了热切关注。研究结果表明,用母语思维越多,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就越多[3]。

二、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1.母语在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作为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在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时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由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汉英词汇在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对应或少部分对应的。如果学生在写作时按照汉语词汇的语言规则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就会出现错误。

第一,词义错误。“英语词与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它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4]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先用母语构思,再逐一译成英语。之所以会出现词义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或翻译的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寻、运用与汉语对应的英语单词,又不理解英语单词的内涵和外延,不知道其准确用法和感情色彩,结果导致词义的误用。如:把“进入房间(enter the room)”写为enter into the room,“把……忘在家里(leave sth. at home)”写成forget sth. at home,“借给某人钱(lend sb. money)”写成borrow sb. money,“照料生病的奶奶(look after my sick grandmother)”写为look after my ill grandmother等。

第二,搭配错误。汉英词汇的搭配方式各不相同,不少中国学生常忽略英语中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而按照汉语的搭配习惯进行英语词汇的再搭配,从而造成写作中的负迁移。如把“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写成white boiled water,把“大雨(heavy rain)”写成big rain,把“酒肉朋友(fine weather friends)”写成friends of wine and meat,把“红糖(brown sugar)”写成red sugar,把“吃药(take the medicine)”写成eat the medicine,把“在阳光下 (in the sun)”写成under the sun等。

第三,形态错误。“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5]”英语有冠词、名词单复数、性与格、非谓语动词等诸多变化,词性不同,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也会不同。而汉语是“意合性语言。……汉语的文字结构没有形态变化的条件,没有关系词……,介词数量也少,这样它只能靠实词的本身意义和语序,因而语言直接与意义挂钩[6]”。如“(因为)他不老实,我不能相信他”这句话中的“因为”常被省略,但在英语中,连接词“because”是绝不能省略的——“I can t trust him,because he is not honest.”汉语句子中,一个词可属于不同的词类,可以承担不同的句子成分。如:“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坚强”在此句中为形容词;“她的坚强让我佩服”,此处“坚强”作名词;“她很坚强”中的“坚强”作动词用。因此惯用汉语思维的学生往往只考虑词的意思、只考虑句子通顺与否而不注意词性,结果因母语负迁移而犯错。如:Im proud of your succeed(此处应为名词success).I m a outgoing girl(冠词错误,应改为an). Foreign languages is very interesting(名词复数做主语,应改为 are).I took she to have hers hair cut(此处代词属格错误,应为her).Our teacher gave us two advice(advice为不可数名称,此处应为two pieces of advice).I like help others(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动词“喜欢”后应接非谓语动词helping表示其他动作).

2.母语在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第一,主语缺失。英语句子的传统定义是:一个含有主语和谓语的语言单位。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的普遍形式,因此英语是主谓结构(subject-predicate)的语言[6],要求句中有明显的主语,且通常情况下(祈使句除外)主语不能省略,可用it或there来作形式主语,特殊情况下还可用被动语态。而大多数汉语句子是主题结构,正如赵元任先生所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6]。”汉语句子的主语大多数可被看作是话题,表示时间、地点、条件的短语、名词、动词甚至介词短语、形容词抑或句子等都可以放到主语的位置,放在主语位置上的是主题而不一定是主语,如“今天真难过”。但英语中,只有名词和动名词等具有名词性质的词或短语可充当主语。受汉语主题结构的影响,学生常把主题当作主语,从而产生错误。如:表达“今天真难过”时写为“Today was very sad”,想表达“我家离学校仅有步行五分钟的路程”时又会这样写:From my home to our school is only 5 minutes walk(此处应用it作形式主语表示“距离”).endprint

第二,时态、语态错误。英语的时态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时间意义,而没有时态变化的汉语动词需借助“着、了、过”“已经、就要、正在”等词或时间状语来表示。这种英汉时态运用方面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使得学生写文章时时态混乱,错误百出。如:Mr.Smith yesterday came to visit me.英语中还有主动、被动之分,其被动语态由“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而汉语被动句用得较少,其被动意义多用主动形式表示,这使得学生常在该用被动的地方不用被动,如:She called Tina(此处应改为She is called Tina).

第三,语序混乱。思维习惯的差异使得英汉民族在表达同一事件时常采用不同的顺序。汉语中定语一般在被修饰的名词前,状语通常也放在动词前,因此中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完全把英语中定语、状语的位置(定语在被修饰名词前后,动词之后通常是方式状语,频率副词作状语时常用于助动词、系动词等之后,行为动词之前)置之脑后,而写出“We very much like our classroom.”“I with my classmates go to skate.”等句子就不足为怪了。再者,英语中地点状语、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或only加状语放在句首时,要部分倒装。而汉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时会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所以学生常因汉语思维而出错,如:Only in this way you can pass the exam(此处应部分倒装,需将can置于主语you之前).

3.母语在语篇中的负迁移

英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使得英汉语篇模式有较大区别。中文语篇惯用“归纳型”逻辑,开头常围绕主题讨论,注重先因后果,先作说明后下结论,层层深入宛如剥笋,直至结尾才点明主旨,呈“螺旋形”;而英语篇章惯用主题导入方式,即在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再列举理由或论据,每段先有主题句、再展开、最后得出结论,其篇章结构是“直线”地围绕主题发展的。所以,受中文语篇“剥笋结构”影响的学生写作时,“表现为文章的开头是蜻蜓点水,一直在外面团团转,迟迟不肯进入主题[6],”待“旁敲侧击”之后,主题思想才逐渐明朗化。此外,在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方面,英语依靠语法手段、注重使用大量的过渡词来增加连贯性,而重意合的汉语语篇要依靠语义、语境、逻辑结构来实现语篇连贯。中国学生常常忽视英汉语篇的差异而导致母语负迁移,写出的作文是十足的中式英语,结构松散混乱。这种现象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三、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西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要减弱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需强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以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英语输入以扩大语言储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意识。

1.强化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以培养跨文化意识

母语负迁移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扰、令学生不知所措,是导致英语写作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学好英语写作,必须加强英语与母语的比较。英汉对比是避免母语负迁移的有效方法。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英汉语言文化的对比,注重英汉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及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了解英汉表达方式的异同,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教师要强调文章的交际功能,适当讲授相关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应多分析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英语习惯的词语搭配和惯用法,如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等,指导学生活学活用,运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书面交际。

2.加强语境创设、英语输入以扩大语言储备

充足的语言输入是创造性语言输出的前提。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正是由于语言输入不足、词汇、句型及固定搭配等储备有限、一知半解望文生义、词不达意引起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语境,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拓宽语言输入渠道,读英文名著、报刊,听英语歌曲,看原声电影、英语节目来增加语言输入、培养语感,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有效扩大语言储备。同时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范文,指导他们分析其体裁、结构、写作手法,讨论写作时可能涉及到的词汇、语句,进行仿写练习,做到听说读写结合、以听说读促写,从而使其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3.使用英语释义以培养英语思维的意识

词语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及文化信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在讲解词汇时,教师应尽量用英语释义而不是给出对应的汉语词义,要引导学生利用具体语境来推理词汇的内涵。还可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英语词汇解释新词,而不是机械记忆单词的汉语意思、词汇搭配等。英语释义可使学生清楚其确切含义;使其掌握同一意义的不同表达方法,扩大词汇量,温故而知新;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意识,减少由母语负迁移所引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

参考文献

[1] 朱贤智.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 李琳,吉哲民.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 邱述德.英汉词语意义非完全对应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1).

[5] 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 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8] 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10(1).

[9] 宋岩.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策研究.琼州学院学报,2010(1).

[作者:范晓迪(1972-),女,河南鲁山人,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篇12

1 语言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

迁移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后来这一术语被引用到二语习得领域。Ellis (1965) 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假设。”后来James (1980:11) 将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成第一语言 (L1) 和第二语言 (L2) ”, 那就是语言迁移 (转引自俞理明, 2006:3) 。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有很多。但目前为二语习得领域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Odlin (1989) 下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用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转引自俞理明, 2006:4) 。他将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负迁移是指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产生错误。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时, 就会产生正迁移, 目的语的学习就会很容易;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大相径庭时, 学习者如果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写作作为一种目的语输出方式, 会反映出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

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2.1 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语言迁移的说法很多。1989年Odlin在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 给迁移下了一个广泛被接受和认可的定义。1976年Freeman研究指出日语中没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日本学生同母语中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的学习者相比在习得冠词的过程中无所参照, 就易犯错误。从而肯定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Bhela (1999) 对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 4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者在写英语作文时使用了一些母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结构的个数说明母语负迁移对英语的产出的影响程度。Ellis (2000) 列举了1970年以来母语负迁移对不同学习者影响的调查研究。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年龄和掌握的英语水平方面都存在差异, 母语负迁移错误百分比各不相同 (俞理明, 2006:59)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研究得出一致结果, 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的写作有影响。

国内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范围比较宽泛, 如王文宇 (1999) 总结和回顾了1950-1990这五十年间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 讨论了语言迁移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和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兴趣。戴炜栋、王栋 (2002) 针对制约迁移研究的四个核心问题:迁移的定义、比较、预测和概括化进行讨论。唐承贤 (2003) 、彭曼君、沈迎辉 (2007) 将近半个世纪的语言迁移研究作一个述评, 给出一些建议来促进第二语言教学。吴小力 (2006) 、艾素萍 (2008) 等分析母语负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一些建议。由于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 较具体,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深入。

2.2 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也有学者研究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 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是受中文句法和中国文化两方面制约。认为受中文句法句法制约的有Schachter (1979) 认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在句法层面的负迁移是由于中文的话题突出式结构所决定的。Kaplan (1966) 认为中国学生的间接地英语写作方式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中有关文章的长度、组织和选题方面所规定的“八股”格式影响。而持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观点的有:Uzawa (1989) 研究发现二语习得者在他们作文写作中经常是用母语思维, 然后将他们译成目标语;Scollon (1991) 认为应当从中国文化中对自我价值认识与西方自我价值认识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采用间接方式的原因。中国人的自我价值观使其很难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表达他们的思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语学习者语料库相继建立起来。很多学者如Leech James通过语料来研究二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受母语负迁移。

国内关于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起步较晚,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郭纯洁 (1997) 、王文宇 (2002) 都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对学生英语作文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蔡金婷 (1998) 研究发现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对英语写作有影响。朱中都 (1999) 通过比较并结合实例论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有差异。刘东虹 (2002) 发现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多采用母语策略, 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与他们所处的特殊阶段 (初高级阶段) 有关。王立非 (2004) 认为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并且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着制约作用。俞理明 (2004) 、程彩容 (2007) 、张红梅 (2007) 、刘可 (2007) 、李莲 (2011) 对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 (大学非英语专业生, 高三生、彝族大学生、高一生) 的作文母语负迁移错误错误进行统计, 分析起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3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外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去思考。

3.1 国内研究起步晚, 发展缓慢, 成果较少

国外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 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上不多, 研究专著也是寥寥无几, 理论探究不够深入、透彻, 实践研究更是少见。所以, 今后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3.2 研究对象多样性不够

国外关于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较多, 但是, 研究对象中多是母语与英语同属一个语系的二语学习者。而像母语为汉语等其他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那些与英语不属同一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也应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中, 这样才可以避免研究的局限性, 达到最大限度地揭示母语负迁移, 有利于找出母语负迁移的普遍规律, 以促进人类语言的学习。国内虽有学者以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也有研究彝族大学生母语负迁移的, 但其他少数民族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具有同样的母语负迁移特征呢?这些都有待以后的研究加以证实。

3.3 研究范围不广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和词汇层面, 有关阅读、听力、语音等方面的研究数量真是凤毛麟角。而语言负迁移应当是全方位, 它不但能反映在词、句方面, 在篇章结构和衔接, 甚至与社会、文化等非语言方面也有所体现, 这些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

3.4 研究方法单一

调查研究成为了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 个案研究, 特别是实验性研究极少。今后的研究如能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 如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个案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采用访谈、问卷等多种手段, 可以避免空洞的纯理论探讨, 是研究更具说服力。

3.5 研究语料样本偏少

母语负迁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征。要确定语言负迁移的存在和发生规律, 必须进行长期的跟踪实验, 并要有足够的语料, 只有这样, 研究的结果才具有普遍性, 代表性, 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本质。今后的研究者是否可以直接研究目前已有的语料库, 或者考虑自建一个大型的语料库并以它作为研究样本。

4 结束语

作为语言输出手段的写作能反映二语习得者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都非常重视,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样定能促进语言的教学和学习。同时, 这些研究有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去探讨。笔者相信, 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必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学生的英语作文可以发现母语是如何迁移到学生的二语或外语中去的。该研究对国内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做一述评, 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上一篇:辩证法思想下一篇:东日本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