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精选11篇)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1
摘要:语言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 因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就出现了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性地用汉语进行构思和写作的母语迁移现象。本文首先对母语迁移现象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而后阐述了如何发挥母语在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和消除其中的负迁移的策略和技巧, 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母语迁移,大学英语写作,原因分析,消除策略
1. 前言
母语迁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中。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体现在二语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和二语输出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而且对学生的二语习得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早在19世纪,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对母语迁移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探讨。
2. 母语迁移的界定和分类
2.1 母语迁移的界定。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借助母语来学习第二语言而出现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界对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盛行起来;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母语迁移的概念都进行过界定,如James, H.Ellis, Dechert等。但这其中,笔者认为,Odlin (1989:27)对母语迁移的诠释则更为全面、准确。他认为,迁移就是指目的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2.2 母语迁移的分类。
语言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行为主义认为,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养成的习惯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帮助或妨碍作用。换言之,当母语的模式与第二语言的模式相一致或相似时,就会出现语言的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即“正迁移”,它是有利于目的语学习的迁移,通常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反之,当母语的模式与目的语的模式不一样,这时借助于母语模式来学习目标语就会产生语言学习中的负向转移现象,即“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3. 母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
德国著名英语教学法教授Wolfgang Butzkamm认为,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郭铭华,2002, (2):24-27)。因此,对于汉语母语的迁移现象,学习者既要意识到它对英语写作产生负迁移的必然性,又不可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应积极对待、充分利用,以此来帮助自己进行英语写作。语言学家Stern在其著作《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中提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常常把早已熟知的L1的知识作为参照物。据此,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教师应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新的L2系统(Stern, 1992:284)。”因此,中国大学生的汉语能力的高低对英语写作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汉语词汇、语篇能力及写作水平对英语写作正迁移性最为显著。
虽然二语写作在策略上、修辞上、语言上与母语写作有重大区别(Silva, T.,1993:657)。但是,新行为主义者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经过模仿(imitation)、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实践(practice)后养成习惯的结果。所以,只要学生能准确把握汉语与英语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对汉语语言规则和思维方式的模仿,就可以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促进英语写作。笔者认为,就写作而言,母语在英语写作中的正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
3.1 词汇正迁移。
从语义层面上来看,英汉词汇存在正迁移现象。首先,汉语中存在着一词多义现象,英语当中的类似情况也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灿烂”汉语中意为“华丽、绚丽”,“形容事情或事业辉煌、美好”或“形容人面部表情好”。英语中的“brilliant”意为“极为明亮的”、“光辉灿烂的”或“令人钦佩或赞赏的”(张芳杰,1984:678)。再者,从上面的示例中也可看出,汉语“灿烂”与单词“brilliant”的语义是相同的,因此母语中的绝大多数词汇在语义上均可以在英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单词,即词汇正迁移。
3.2 语法正迁移。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认为,“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东西寥寥无几;但没有词汇,人们则根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Wilkins, 1972:111)。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是构成语句的重要纽带。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汉语与英语语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英语中的一些基本句型结构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汉语中的五种基本的句型结构英语中也有。如汉语中的“主+谓+宾”结构,英语中也有“S+V+O”等。
3.3 修辞正迁移。
汉语母语和英语在修辞类型法及其效果上有许多共性。在修辞类型中都有如比喻、拟人、借代、拟声、夸张、委婉语、矛盾等修辞手法。其次,修辞效果也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以及帮助作者更为清楚、准确地表达自我,英汉文章和写作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对汉语母语修辞的掌握对英语修辞的习得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4. 母语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因受母语的干扰,往往用汉语思维和组织文章,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大量的汉语负迁移的痕迹,造成许多错误。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三方面在英语写作中尤为突出,其具体表现如下:
4.1 词汇负迁移。
4.1.1 词语搭配不当
有许多在汉语中搭配恰当的词或词组,但是英语中不一定适用。如“学知识”,学生会译成“learn knowledge”。“knowledge”意为“a process of learning(学习过程)”,显然,“learn”(学习)不能与“学习过程”搭配。而应译为“get/obtain/acquire knowledge”。再如:“He don’t good at sports.”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汉语中“擅长”是动词,而忽略了在英语中该词的对应表达有两个。一个是静态的“be good at”,另一个是动态的“do well in”。他们常常将二者混淆,故有以上错误。
4.1.2 词语误用
在母语和英语中都有一词多义现象。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表意有很大差异。而学生习惯性地从母语的角度思考,把内容直译出来。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a call”,而正确的表达应为“answer a call”。
4.1.3 词语的色彩混淆
学生在学习单词时,一般只停留在对单词词义的记忆,缺乏对英语词汇语体色彩的认识和把握,从而造成了用词失误。如“政治家”可以译为“politician”和“statesman”,但两者的语体色彩明显不同。“politician”含贬义,多指“政客”;而“statesman”意为“政治家”,是褒义词。又如“影响”在英语中可译为“affect”和“influence”。但前者为贬义词,而后者是中性或褒义词。
4.2 句型结构负迁移。
虽然英汉句型中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基本句型结构,如“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等,但因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上语序的不同,往往会造成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痕迹,尤其是状语在汉语与英语中的位置差异明显。具体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汉语中的状语放在句首,而英语中却将其置于动词之后或句末。(2)汉语中,如果句中同时出现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则时间状语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中如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同时出现时,二者都放在句末,且地点状语放在时间状语之前。(3)对于时间状语而言,汉语中表述顺序分别是年、月、日、星期、时、分、秒;但英语中的顺序是时、分、秒、星期、日、月、年。(4)对于地点状语而言,汉语中大地名在前,小地名在后,而英语中与之恰恰相反。例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在作文中学生会表述成:“In 2008, May 12th, in our country’s Sichuan Province, Wenchuan County, happened a big earthquake, measuring 7.9 on the Richter scale.”而根据上述规则,其正确的表达为:“At 14:28 on 12 May, 2008, a massive earthquake struck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而学生因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直接把汉语的语序移植到英语当中,忽视了英汉习惯表达方式。
4.3 文化负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和二语习得中常常会出现文化负迁移现象。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明显。学生如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极有可能造交际失误。如汉语谚语中说“爱屋及乌”,英语中却表达为“Love me, love my dog.”。再如:汉语中的“亚洲四小龙”,在英语中不能译为“four Asian dragons”。虽然“龙”在中国是权贵和吉祥、成功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凶残可怕的恶兽,它是灾难的象征,含贬义。因此,这样的表达会使西方人对“四小龙”产生误解。“亚洲四小龙”在英文里的正确表达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或“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虎)”。因此,忽视了英汉文化差异就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准确传递信息。
5. 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的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母语迁移现象,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质量,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母语迁移,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5.1 积极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根据许多国内外有关母语迁移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完全摒弃母语来进行英语写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作为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参照物,是无法将它完全抛开的。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母语,帮助学生掌握母语正迁移与英语表达的同一性,充分发挥母语在词汇和语法及修辞方面的正迁移作用。不仅如此,还应突出母语正迁移因素,反复操练,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正迁移规律。
5.2 充分利用精读教材,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较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课堂精读教学及其材料,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尤其是积极词汇和短语进行示例讲解,力求使学生对其能举一反三,熟练运用。如课后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以写日记或作文的方式恰当地运用于文章当中。这样,不仅对其起到巩固作用,而且通过此种写作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3 鼓励学生发现英语句型,操练英语句型。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精读课文寻找典型的句子,并进行句式结构分析。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教材Unit 2中的Section A,通过认真学习,学生共发现了三个典型句型。如:“It is a relief to know that life/fate eventually/at last gave sb.sth.it had earlier denied him/her.(令人宽慰的是,生活/命运最终把某人先前没能得到的东西给了他/她)”通过学习,教师可让学生举例来掌握此表达方式。通过此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提高其英语句式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5.4 强化仿写,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仿写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要使英语文章写得成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就必须模仿。但应注意的是,既使是模仿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也应对文章的内容、语篇结构、写作技巧进行系统分析,以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思路、文章结构、上下文衔接等技巧,为学生写作提供技能和方法。
5.5 强化中西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每种文化都有其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的了解,往往会造成理解错误。因此,强化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对减少和避免表达失误具有积极意义。强化文化背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书面文化背景知识材料,或在课前播放相关的背景知识影像,或在网络上进行搜集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他们的文化常识,为准确表达自我及写作目的做好铺垫。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母语迁移情况的分析,对母语迁移与英语写作之间以及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策略的论述,进一步来帮助学生了解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在英语写作中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极力抑制或消除母语的负迁移,进而为全面其英语写作水平提供借鉴,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Terence Odlin.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24-27.
[3]Stern, 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284.
[4]Silva, T.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writing[J].TESOL Quarterly, 1993, (27) :657.
[5]张芳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M].1984:678, (修订版第3版) .
[6]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72.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2
谈谈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本文从迁移理论入手,从词汇,句式和文章衔接三方面探讨了汉语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所造成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避免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作 者:欧阳芳 林莹 OuYangfang LinYing 作者单位: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系,江西,新余,338031刊 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英文刊名: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年,卷(期):4(9)分类号:H319.3关键词:负迁移 母语 中式英语 英语写作
正确处理母语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篇3
关键词:母语 英语教学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母语水平,达到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则认为母语和英语是两门截然不同的语言,无论是从两种语言学习的年龄起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还是动机状态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若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完全摈弃已有的母语知识。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孰是孰非,我们不能武断地妄下定论,而应该看到母语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
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所提出的:“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对于任何一个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来说,母语对英语习得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1.母语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
任何一门语言的习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母语知识,他们在初学英语时需要以母语为媒介,以实现对该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往往初学者在进行自我表达时,会先用母语来思考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心译转化成英语表达出来。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和思维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借助母语这个桥梁,不断进行反复性训练,当英语知识和技能累积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才能脱离母语,实现英语和思维的直接联系。
2.母语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今的课堂教学一般要求教师采取全英语的教学模式,以便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英语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母语依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首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很生僻的词语,也许是某些领域的专业术语,或是介绍某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如果教师仍然坚持用英语解释,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单词真正的含义。其次,母语的必要性还体现在语法的讲解中。每个语法专题都含有大量的语法术语,用英文讲解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会听得一头雾水。这时可以借助于母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母语对英语教学的消极作用
尽管母语对英语教学有着诸多的促进作用,但这两种语言毕竟还存在很大的差异,使用不当,则会对英语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1.文化差异的干扰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语言是各自文化的体现。在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众多因素中,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性格特征,风俗习惯,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等的差异都在各自的语言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以及很多的常见表达方法上都有体现。例如中国人聊天的时候可以相互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甚至婚姻情况,这些问题即使是不熟悉的人之间也可以问,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现,可以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在英语交际中则恰恰相反,类似于“How old are you?”, “Do you have a wife/husband?”这样的问题在英语交际中是不会出现的,他们认为这样的问题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会让他们很反感。中文里的“爱屋及乌”,翻译成英语则为“love me, love my dog”;“绿茶”翻译成英语为“green tea”,但是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红茶”就是“red tea”, “black tea”才是指红茶。
2.母语发音的干扰
母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语音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母语属于汉藏语系,每一个音节都以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义,而且以单音节词居多;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音节没有声调,只有重音、次重音之分,而且很多都是多音节的词。由于受到母语发音的干扰,很多英语的初学者在拼读英语单词时都会刻意对应母语中类似的发音,往往无法准确的拼读英语单词。这种干扰一旦形成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的话,我们所读出来的英语就成了Chinglish,而没有半点英语的韵味了。
3.语法差异的干扰
汉语中的句子结构比较灵活,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可以灵活的进行添加或者省略,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表达方法;而英语的句子结构要求非常严格,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间有特定的顺序。汉语的动词使用很简单,没有人称、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变化,而在英语中,动词的用法则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称、时态、语态等多方面的变化。汉语中没有所谓的冠词,但是在英语里面,每种冠词都有自己特定的用法,繁多且复杂,几乎每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对冠词用法的考查。
四、如何正确处理母语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Each coin has two sides. 母语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它有利于英语教学;使用不当,则会阻碍学生的英语学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坚持适度性原则
我们在处理母语和英语教学的关系时,首先必须意识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和水平,母语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所以母语的使用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由于他们本身英语基础比较薄弱,需要适当借助于母语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随着他们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技能的不断提高,教师应当逐步减少母语的使用,直至实现全英语教学的模式。
2.坚持目的性原则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本堂课的教学目的,英语课堂包含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技能的训练。“如果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那就要避免使用母语, 多给学生提供地道的目的语输入。如果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那就可酌情使用母语,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母语较为普遍,主要用来构思文章内容和安排篇章结构。如果教学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那就更少不了对母语的使用,学生必须对这两种语言都能熟练运用。”
3.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避免母语干扰
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1964)一书中指出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以往的教学都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各种资源向学生展示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等,让学生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从而避免可能的误会和干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讲,母语或多或少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意识到它的这种双重影响,学会正确处理好母语和英语教学的关系,一方面适当利用母语,有意识地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提高英语教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滥用母语,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其干扰。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http://www.zhlzw.com/qx/wxlw/207417_2.html《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作者:如文 来源:中华励志网 更新:2010-6-22
母语负迁移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篇4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着重强调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实用语言能力的人才对高职英语教学显得极为迫切。在写作教学中有效规避母语给学生造成的负迁移,是让学生写出地道英语文章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母语负迁移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和交际手段,英语写作在我国高职英语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听、说、读相比,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相对薄弱。汉语对英语写作造成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拼写错误:
根据James (2001:130) 的看法,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往往会犯大小写字母拼写错误和标点书写错误。由于汉语不区分大小写,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也时而忽略大小写字母的区分。例如:
dear leader:
I’m very happy to see that there is an open in your company.I think, I am qualified for it.the reason are below:…. (斜体为大小写错误)
或者把汉语写作中的标点符号应用到英语写作中,例如:
Our company is a middlelevel。There must have some shortcoming。We face money and funds problems。
2. 词汇使用错误:
学生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具体含义的差别理解不深,容易将汉语表达习惯套入英语写作中。例如:
(1) I show a deep apologize for you here! (应为make an apology)
(2) I’d like to join your company where provide us a stage to show ourselves. (应为display our talents)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词汇上的负迁移较多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两方面。有些学生以为任何一个母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这是错误的认识。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等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汇。此外,有些词义即使大体上对应,具体意思也有差别。比如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称“伯父”,“叔叔”,母亲的兄弟称“舅舅”,在英语中只有一个“uncle”与这三个词对应。这种差异表明,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遇到这类词汇时,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学习者往往会困惑,如果不进一步加以区分词义的话就会造成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误用。
此外,在词汇搭配上也会出现负迁移,比如在上述例句(1)中,“show adeepapologize”就是学生根据汉语的“表示深深的歉意”直接翻译而成,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makean apology”。任何两种语言,词义和词汇搭配都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英汉词汇多进行词义和词汇搭配的比较。
3.句法错误。
例:My coursewas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ve written several articles that published on th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应为were published)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学生的句式表达常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和英语按用途和功能都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英汉句法大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主、谓、宾、定、状、补,作用基本相同,但英汉两种语言又都有各自的特征。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即词性与词形无关,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易辨别,时态语态及语气包含在句子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此外,汉语强调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或主语不明显。还有,汉语词序比较固定,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
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外显性,词性可通过词形辨别,并且时态语态和语气都很明显。此外,英语句子强调句子结构,大多数句子不能缺少主语和谓语。还有,英语丰富的形态变化决定了其词序的灵活性。通过对这两种语法的对照、比较来了解英汉句式的特点,学习者对英语语法才会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在写作中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4.语篇结构问题。受汉语写作思维模式的负迁移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篇章结构大多为“圈形”—在表达作者观点之前往往先安排大量的相关陈述。然而地道的英语写作却应该是“线形”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地抛出作者的观点,之后的陈述都围绕这个观点进行。一般来讲,英语文章每段的开头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语篇的影响和我国高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Samovar和Porter的理解(2000:59),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历代发展承继下来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制度、宗教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历史积淀”。Fincchiaro (1964)认为,语言是一个无序的声音符号系统,人们有了语言就可以和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熟悉这种文化背景的外来者进行交流。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并非独立存在于真空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形式。美国学者Fries认为语言习得的程度高低依赖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文化教学必须成为语言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陈申,2001)。
二.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避免汉语负迁移
1.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英汉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中国学习者都是在汉语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他们无法完全回避汉语思维带来的负迁移。因此为学生比较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Byram (1997)认为,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会帮助学习者对两种语言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2.鼓励学生直接用英语思考。
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大多不习惯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这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在英语写作练习中首先要避免汉语思维方式以及将汉语“草稿”翻译成英语的写作方式,应鼓励学生尽量以英语思维思考及写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对思维方式多加练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紧。
3.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
关于语言发展,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互动学派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外界输入与内化过程的综合结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语言环境(刺激和反馈)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语言———通过信息的理解或者是接收可理解的信息输入。” (Krashen, 1985) 尽管对于语言输入的理论各派观点皆不同,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这种观点却被广泛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和发展英语写作中的英语思维模式。
4. 英语写作中的范例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于英汉写作的不同其实多少有所察觉,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寻找文章体裁和文章内容相近的范文,和学生将要开始写作的题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范文的特点,还有范文和形似体裁及内容的汉语写作明显不同的地方,这样跨文化知识就自然地加进了写作教学中,学生不仅对这种教学印象深刻而且能够逐渐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结语
母语负迁移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必然现象,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中拼写、词汇、句法、语篇乃至文化思维模式几个方面的比较进行深入了解,学习者便能很好地认识到英语写作的本质,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Byram, Michael.1997.Teachingand Acc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Cohen, A.D.1998.Strategies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Language.New York:Longman.
Finocchiaro, Mary.1964.Englishas a Second Language:From Theo-ry to Practice.New York:Simon&Schuster.
James, C. (2001)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Error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1985.
Samovar, L.A., R.E.Porterand L.A.Stefani.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lmont,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22.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5
关键词:超音段特征 母语负迁移 重音 节奏 对策
一切语言都是有声的,要学好一种语言,掌握其正确的语音十分重要。随着现代交际的发展,英语非本族语者更多地希望能够用英语与不同母语背景者进行交流。因此语音的流畅性、可交流性和可相互理解性就尤为重要。然而我们却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尽管许多学生可以把英语48个单独的音素发得很好,一旦讲起英文来,在英语本族语者的耳中就觉得轻重不分、意义不明,“中国味”浓厚,造成交际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教学中对英语语音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超音段特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差异较大,学生不自觉地被母语规则的负迁移现象所影响。本文拟从超音段特征中的重音、节奏方面对汉语规则负迁移带来的问题进行浅显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对策。
1 超音段特征与母语负迁移现象
超音段音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大于一个音位的语音单位。其表现出的声音在连续话语中的音强、音高等变化即超音段特征,英语中主要表现为重音、节奏、语调、停顿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发音规律,学习者每每遇到英汉语音规则相悖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把母语规则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危害更多地体现在超音段音位层面。
2 母语负迁移作用对超音段特征影响的分析
在语音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汉腔汉调”的超音位音段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找不准词重音、节奏把握不好、朗读时平淡无起伏等等。其中,重音和节奏受汉语的影响最大,成为了讲地道英语语音最大的绊脚石。
2.1 母语负迁移对重音的影响
重音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是节奏的基础。汉语对英语重音的负迁移主要表现为:①词重音感知不敏感。英语单词重音位置是确定的,不可任意改变,否则可能会造成表达失误。汉语词语中却并不存在重音辨义的问题,声韵母相同的词义区别依赖于声调的变化(如:汤、糖、躺、烫),这就造成了学生重音意识淡薄,说出的单词重音位置常常不对。如:INStitute误读为insTItute;fanTAStic误读作FANtastic。②“字正腔圆”的习惯违背“强弱对比”的原则。汉语的发音机制力使我们力求“吐字清晰”。受其影响,学生说单词时不理解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别,每个音节发力都几乎一样重,都像汉语里的字音一样清楚,违背了英语的规律,给听者一种僵化的感觉。③对汉英语句子重音的重要性区分不明。英语根据表达的需要,说话者会对句中重要的词加以强调和凸显,重读某个部分,而将其他部分相应变轻弱化。而汉语句子中每个词的力度几乎是平均分配的,强读弱读的概念就不明显。学生在朗读英语句子时就会按母语习惯把句中的每个词都同样重、同样清晰地念出来,这就成为了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句子重音的一大难点。
2.2 母语负迁移对节奏的影响
英语单词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英语句子又有重读的词和非重读的词,所以英语说起来应该如同过山车一样,有轻重起伏和抑扬顿挫。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常反映视频音频中native speaker的语速太快,基本只能听懂一句话里最后一两个单词;在学唱歌曲“The Day You Went Away”时,“to still be suffering is stupid after all of this time”一句成为了他们的瓶颈,“跟不上音乐的节奏”、“原唱都唱完这句了我们才只唱出前面五六个单词”是他们反映的最普遍的问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英语特有的节奏规律。
英语就如同音乐般跌宕起伏,而汉语却更像钟表滴答规律有力。英语句子中重读和非重读音节的交替出现产生了英语句子的节奏美。对于native speaker 而言,句中该重读的词就需要重读,不该重读的词一带而过,几乎听不到。这种轻重音节搭配构成了若干节拍群,形成了英语的节奏变化。而汉语句子中一字即一个音节,其所占时间大致相等,所以节奏的长短就取决于句中字数的长短。如:“咱们去逛街吧”包含了5拍,而“妈妈,咱们现在去逛街吧”则包含了10拍。因此后者所需的时间明显要长于前者。母语的这种负迁移现象会使学生说英文时不自觉地把中文 “铿锵有力”的习惯带入英语,让听者不得要领。
3 语音教学中减少母语负迁移对重音和节奏影响的对策
在语音教学中,学生对重音和节奏的把握难度要远远大于音素和音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并鼓励学生保持对重音和节奏的接受性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意识才有可能发生成功的产出,才能把接受性意识和产出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Gerald Kelly,2011)。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
3.1 把握英语单词的重音变化,读准主重音(primary stress)。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中通过“夸张重读”的方式来掌握要点。笔者尝试采用了“皮筋法”、“伸展运动法”以及“敲打法”来帮助学生掌握重音的要领。
以学生熟悉的简单词语teacher一词为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发音时的几个现象:
①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发音比其他音节中的更长(long in duration)即: “teeeeeeeee cher”
tea
cher
②重读音节音调更高(higher in pitch)即:
③重读音节中元音清晰度非常好(louder in volume),即:TEAcher。
掌握了原理之后,再以多音节词为例(如:ex/pla/NA/
tion)。采用夸张要重读的音节的方法,配以皮筋的拉伸变化来体会重音的所在。学生把皮筋套在两个大拇指上,当读到ex-pla-NA-tion的“NA”这一重读音节时,用手指将皮筋用力抻长,同时大声读出这一音节,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重读音节特点的意识。同理也可用“伸展运动法”,当读到主重音所在音节时,学生起立并伸展双臂。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手在桌上敲击出重音的模式,像唱歌一样唱出重音模式(如:explanation的模式为da da DA da或la la LA la)。利用这种妙趣横生的练习方法,学生就可以比较好地掌握主重音的位置。当学生掌握了要点,再回到不夸张的单词上去。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正确读出如affirmative,affiliation,meteorological等多音节词的读音。
3.2 甩掉“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母语习惯,把握英语节奏
汉语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言,只是汉语以音节计时,一字一顿;而英语以轻重音节交替出现的组合搭配来展现节奏。重读音节之间,不论相隔几个轻读音节,每个节奏单元发音时间都是几乎等同的,说话者要通过调整重音单元的速度来实现节奏。我们可以用打拍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节奏。
以下三个词分别作为三个音节:GO//STORE//NOW,那么这个句子 “Can we GO to //the STORE //NOW?”看起来虽然比上面的三个词长了很多,但它仍然包含三个重读音节。因此不论是这三个单独的词还是完整的一句话,都要用基本等长的时间读出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重读音节出现的地方用手拍出一个节拍。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的英文歌词,如:HOW I(拍手一次) WONder(拍手一次)WHAT you(拍手一次)ARE(拍手一次)。一边打拍子一边读,每个拍子中包含的非重读部分要相应缩减、轻化和略读来保证固定的一拍节奏中所有的词都读出来。经常不断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训练,对他们掌握正确的英语句子节奏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4 结语
尽管英汉两种语音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两个语音系统间毕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超音段特征方面英语语音很多规则与汉语差别很大。通过在教学中帮学生树立对两种语音系统中重音和节奏差异的接受性意识,再运用启发式教学,提供可模仿的重音节奏模式,帮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训练,就一定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阻碍,早日在实际语流中摆脱“中国味儿”的英语语音。
参考文献:
[1]王悦.标准英语发音[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
[2]王群,单胜江.英语语音水平测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7.
[3]Gerald Kelly.朗文如何教发音[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8.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6
迁移是个心理学概念,最早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Lado(1957)提出,指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能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成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或干扰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Ellis说过:“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描写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常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干扰和阻碍,学生先用汉语思维思考再将之英译,写出的作文不中不洋,被称为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他爱发脾气。很多学生会说成He likes to lose temper。这就错了。其实,爱发脾气的爱不是表示爱好,而是表示“容易发生的动作”“倾向于”等,英语我们可以用to tend to,to be inclined to,to be apt to,to be liable to等等来表示。正确的翻译:He is inclined to lose temper。以上例子表明,母语负迁移会对英语写作造成很大干扰。
1 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句法,篇章中的种种表现
1.1 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层面的表现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如果第二语言与学习者的本族语在词汇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话,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就会很容易,如英语和法语,同属于印欧语系。而英语和汉语则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而且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也迥异,这导致了我国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产生了母语负迁移的现象。
1.1.1 对单词的概念意义把握不准确
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词汇都相当丰富,含义和用法也千变万化,有的还有没完全对等的翻译,如我们汉语中有姨,姑姑,婶婶,舅妈等,而英语中只有一个说法aunt。这是因为中国人家族观念比较重。同样的,有时候,汉语中只有一个词,但英语中有好多重表达方法,比如,校长。英语中有几个表达,headmaster(小学校长),principal(中学校长),president汉语(大学校长),学生往往提到校长只会用headmaster,看到president只想到总统。汉语模糊一词,可以表达光线模糊,说话意思模糊,模糊理论,英语中分别用dim,vague,fuzzy来表示。周末和同事一起玩,学生会用play这个词,play是小孩玩游戏,应该用have fun with。
1.1.2 单词搭配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
很多单词我们虽然知道意思,但在具体使用中还会出错,那是因为有的单词只能用在特定的句式中。例如convenient这个词,我们都知道意思是方便的,形容词,如果想表达,“当你方便的时候”,很多学生按照汉语思维,会用“when you are convenient”,但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用法是“when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或用它的名词形式“at your convenience”。网球场tennis court,足球场football field,court是室内,field是室外的球场。放洗澡水,不是put the water into the tub,而是run the bath或者fill in the bathtub。
1.2 母语负迁移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英语有一套完整的语法体系,话语结构呈直线型(linear),或者可以说是葡萄藤结构。汉语话语结构呈螺旋型(circular),也成竹子节。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ada)指出“就汉语和英语的句式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hypostasis)和意合(parataxis)的对比”“英语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并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不注意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动词的作用没有英语那么突出,重意合,轻分析。”所以中国学生在用汉语思维写句子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语法问题,比如缺少主语,时态不一致等问题。
1.2.1 排列语序上不对应
从句子的结构分类,汉语句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英语主要有五类:主谓结构,主系表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宾补结构,和主谓间宾直宾结构。句法规则中句子成分的不对应极易造成汉语语法规则对英语的负迁移。汉民族受传统哲学的影响,强调整体性思想。因此,中国人对事物的空间认知心理感知模式是“先整体后部分”,从而影响到汉语的表达形式,体现在句法规则上是按照“由先到后,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对事物进行阐述,而不以谓语为核心。英美人注重细节多过于整体,他们强调分析原则。因此,英美人在事物空间认知过程中是“先部分后整体”。这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也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表达顺序。英美人在表达事物时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顺序特点。例如:大门前站着一个人。英语顺序是:There is a man before the gate。还有如:汉语的状语顺序为: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而在英语中,其状语顺序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
1.2.2 关联词语不对应
英语注重显性连接,注重句子形式与句子结构的完整。而汉语注重隐形连接,注重逻辑关系,意义上的联系,所以汉语中连接词用的比较少。比如想要表达:他告诉我们这件消息,他很兴奋。英语是When he told us the news he was very excited。又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We will not attact others unless we are attacked。
1.3 母语负迁移在篇章层面的表现
卡普兰认为,英语段落先有主题句,后接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先有例证,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归纳与演绎型段落。但汉语讲究委婉,不习惯直接论证段落主题,先在外围团团转,比如铺陈,即反复说一件事,为后面的情节做好铺垫。学生在限制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作文中写出了这样一段话:Plastic bags were used widely.People went shopping with them.What’s more,they put foods into various plastic bags.But earth and caused white pollution.这是三段中的第二段,在第一段中已经提到了塑料袋的广泛使用和带来的方便,第二段本来直接说危害就行了,结果第二段的前三句又在描述塑料袋使用的广泛性,主题不明确,重复,重点不突出。其中还有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和句法的错误。
2 如何应对母语负迁移对学生写作造成的影响
要放弃汉语思维,首先要从输入上下手,就是多听多读,给学生提供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语言结构输入,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语感,了解英语思维方式。模仿和背颂英语文章也是锻炼学生英语思维的绝好的方式,比如新概念英语就是很地道的英美文章,背诵了之后经典的英语句式就会脱口而出。
2.1 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
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角色扮演,举行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等。增加试听输入,拓宽活动空间。
2.2 多听多读,背诵经典文章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甚至背诵各种美文,名人演讲,新概念英语等文章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老师可利用课前class report让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
2.3 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的意识。避免英汉互译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用英语的方式直接地思考。
3 结束语
该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表现和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目的是客服写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干扰。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运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写出更加地道连贯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A].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邓鹂鸣.注重背诵输入,克服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J].外语教学,2001(4).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Joan Pinkham,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7
一、表层迁移
这一层次的迁移仅仅表现在语言本身, 是语言习得过程中基础层面的体现母语的干扰的方面, 具体作用于语音、语调、语义及语法等。
(一) 语音。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不同的语系必然带来了中英文语音间的巨大的差距。汉语没有英语中那样复杂的辅音群,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 浊辅音只有m、l、r, 没有复辅音, 此外声母中存在着韵母, 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部分学生发音过程中的困难, 同时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在英语习得中发音也各有特点, 总体说来, 主要存在发音过程中拖音、吞音、双元音发音不完全及不完全爆破音发音不到位等现象。
(二) 语调。汉语表述较为平缓, 通常语调不能过多地反映说话者的情绪, 而英语的表达则相对而言较为丰富, 语调升降转折变化大。因而, 如何处理好语音语调也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困扰很多学习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英语学习处于初期阶段的学生, 更多的是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 单词分不清音节, 单句分不清重读和弱读部分, 段落分不出重点与非重点, 通常都是一降到底, 体现不出语言升降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美感。
(三) 语义。语义的差异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典型地表现在词汇的运用中。中英文大量的词汇内涵和外延并非完全等同, 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摆脱母语词汇的干扰, 正确使用。如“receipt”和“invoice”, 中文分别对应“收据”和“发票”, 但实际上这两个词汇在英语中的理解并不与中文相同, “receipt”指正式的发票。这类词汇学生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比较加以区别。
(四) 语法。语法的差异是在表层迁移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由于中英文不同语言体系的原因, 有些英语中的语法现象学习者不太容易理解。如“过去完成时”这一时态仅仅被简单描述为“过去的过去”, 就很难被学习者接受。另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文中存在大量的无主句, 而英语中除了祈使句这一特殊的默认主语为第二人称“you”的句型外, 无主句现象比较少。这一语言习惯上的差别就造成了很多学习者在翻译或是语言表达过程中面对此类句型不知所措, 无法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碰到学生用中式英语来表达思想, 尽管这种表达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交流基本的目的, 但是听来非常别扭, 不符合英语的惯用法。
二、深层迁移
事实上, 关于表层迁移的方方面面, 归根结底都是受汉语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是深层迁移的具体表现。深层迁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及由此带来的有关人们观念和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这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克服的, 也是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最难以把握的。以中英文间的称谓为例, 在中国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不会有学生对老师当面直呼其名, 通常采用“王老师”或是“王教授”这样的称呼, 体现的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而在英语文化里, 对于老师为了体现师生间的亲切的关系更多是直呼其名, 表达一种平等的观念。这就是两种文化中不同“阶级”观念的具体反映。深层迁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迁移, 它渗透到经过人的主观意志改造的包括社会各项制度、人际关系、习惯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及宗教观念等各方面。
三、母语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客观存在, 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现象的积极影响克服不利因素, 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性不断实践和探索。
(一) 提高语言输入的数量与质量。Krashen在其输入理论 (即1+1理论) 中提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 其必备的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以理解的, 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按照这一理论假设, 学习者在运用新习得的语言时, 需置身于可理解语言信息输入和反馈的学习环境之中。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能否做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关键。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侧重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多少词汇, 更应是让学生尽量置身于听说读的英语语言表达环境中, 增加他们语言的输入量。当然仅有这样的输入量而不能保证输入效率又是不妥当的, 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 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水平, 选择恰当的听、说、读、写的材料, 采用恰当的输入方法, 给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又具有反馈效果的输入, 才能达到相对满意的语言习得效果。
(二) 丰富课堂, 加深文化理解。高职英语教育的对象是具备良好的母语基础和一定英语表达基础的成年人, 因此对于他们第二语言习得的授课方式显然需要与儿童阶段区别开。这一过程的教学对于语音、语调、语义和语法所要进行的工作是纠正他们原有英语表达基础中的不恰当的部分。就这一角度而言, 大学英语教学难于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一方面, 学生的母语根深蒂固, 消除其母语的负迁移比较困难。另一方面, 英语习得初期的一些不良习惯或是固有模式也会阻碍该阶段学习者的英语语言知识结构体系的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一定要结合其原有的英语学习基础耐心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充分各种途径,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 引入电影教学、表演等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达到语言的有效输入。与此同时, 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语言习得中文化的差异, 进而关注到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具体影响。
四、结语
母语迁移及第二语言习得都是较为复杂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影响第二语言习的诸多因素, 充分利用好积极因素,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此基础上, 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语言学习的效果才比较突出。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母语迁移不可避免地作用于语言习得的各个方面, 表层迁移是深层迁移的具体表现, 深层迁移是表层迁移的根本所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如何组织课程, 充分利用母语迁移的影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母语迁移,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2].喻兰, 黄景.二语习得与研究[J].考试周刊, 2009
[3].曹桂花.第二语言习得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8
一、在听的训练中培养写的能力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听力是掌握语言的基础。
壮母语学生提高英语听力需要克服三方面的障碍:一是心理上的障碍:许多壮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还相对比较缓慢和滞后,壮母语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外国人并与之交谈。所以,他们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心理障碍,存在着听英语时精神高度紧张,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子、每个细节,并感到被动、无把握。如此,本来可以听懂的东西也变得听不懂了;二是语音上的障碍:壮母语学生生活在壮族聚居区,长期受到壮语的耳濡目染,同时自己说的也是壮话,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当所听的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或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读、失去爆破、弱读、重音移动等语音现象而使语句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听的困难;三是内容上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提升听力水平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常常会感觉到只听懂了单词,却不能听懂其所表达的内容。壮族作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习惯,包括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等,壮母语学生往往因为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贫乏而出现听力障碍,例如,英语中教师和学生打招呼时,父亲和儿子讲话时,常常直呼其名。这时,壮母语学生的思维就无法转过弯来理解,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当然更别提谁是父亲,谁是儿子了。
这三方面是壮母语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关键之处,同时也是他们在培养写作能力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消除了心理障碍,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克服了语音、语调问题,可以促进单词的记忆和英语语感的形成;解决了内容上的困难,有助于熟悉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壮母语学生的的词汇量得到了扩大,英语语感不断增强,背景知识日益积累,思维能力逐渐提高,自信心得以加强,从而也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借助英语会话训练,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口语在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能力中,是“说”的技能,它在英语课堂教与学之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口语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好英语的自信和态度;同时,大多数社会生活活动依赖于说和听。在当今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学生们与外国的朋友、学生需要用英语交谈和聆听。他们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需要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才能得以提高、培养和发展。口语正是他们参与这些活动必备的一项技能。
壮母语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壮母语学生的英语口语往往发音不准,他们长期生活在壮语地区,和伙伴、同学、甚至教师之间的交流都是用壮语进行,所以其英语的语音、语调都夹带壮语的发音痕迹,主要表现为:(1)壮语中没有送气音(清辅音),所以壮母语学生在说英语时便习惯性地常把清辅音发成浊辅音,如把[t]发成[d],把[f]发生[v],从而把They laughed till tears came。说成近似于They loved till dears came。类似的母语负向迁移情况还有不少, 这都直接影响他们英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轻则造成交际对方理解上的障碍或产生少许误解, 重则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 甚至挫伤其继续用英语交际的积极性或自信心;(2)壮语中没有卷舌的习惯,因此壮族学生容易把“r”读成“l”,所以当表达“All right”时,经过壮族学生的口舌后就变成了“All light”; (3)各个壮母语学生普遍都有漏发末音位的现象,如壮语中的入声词bit(鸭子)、mak(果子)等,这种发音习惯自然而然地迁移到英语上来;(4)在壮语中没有音和调的变化。壮语的声调多为平调,且节奏感和重音、轻音的区别不大,但在英语中,单词有重读、弱读,句子有降调和升调之分。其次,壮语的思维表达方式与英语中的区别较明显。例如,壮语有修饰成分 (定语) 后置于中心名词的特点,汉语和英语(从句除外)则恰好相反。如,壮语:他买毛衣红件一。汉语:他买了一件红毛衣。英语:He bought a red sweater。这种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性使壮母语学生在进行英语思维、表达及理解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李强,1998)。正是由于这种壮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壮族学生的英语说得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再则,运用英语的场合不恰当。在日常生活中,壮母语学生习惯用壮语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与老师、同学和伙伴打招呼:“吃过晚饭了吗?”“你去哪里啊?”于是他们在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中仍然沿用了类似的思维表达形式。最后,说话方面的困难还表现在壮母语学生由于接触面较小、词汇量较少,造成了其常常有话说不出的现象。
以上几点是壮母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涉及到语音和思维两大问题。这两个难题其实也是其他很多民族学生学习外语时的共同障碍,只是对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壮母语学生来说,它们的表现更为突出。如前所述,语音和思维问题也是壮母语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两个障碍。因此,解决他们口语学习中的这两个困难,实际上也同时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消除了相应的障碍。
三、通过扩大阅读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人文活动,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受先天的影响,但更多地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心理状态和语言基础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壮母语地区经济落后,资金短缺,师资缺乏,设施简陋。这些客观条件使壮族子弟启蒙晚,入学迟,智力开发滞后。他们多数是学前教育空白,小学学汉语,进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起步很晚。这些不利因素造成了他们英语阅读水平的滞后状况。但阅读水平可以通过扩大阅读量逐渐提高,阅读训练实际上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过程。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好方法,有利于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阅读能够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同样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阅读的水平。其次,如果我们同意词汇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阅读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正如许多语言研究专家都认为的那样,词汇和拼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是来自阅读。此外,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者的背景知识和写作的逻辑性,这对于写作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就写作者而言,熟悉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 阅读对于了解不同体裁的写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结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句、写作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法;(2)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推敲优秀的文章来学会写作方法和选词、用词,通过大量的泛读来吸取信息量,扩大词汇量;(3)要扩大阅读量。阅读的材料,涉及面要广,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适应各种题材的写作。
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壮母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从他们的民族特点出发,坚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课本到课外、从慢到快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激发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壮母语地区的英语教师,要从语篇水平上考虑谋篇布局,进行内容表达、语法修辞等诸方面的训练,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壮母语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摘要:以壮语为母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困难和障碍, 壮母语学生在英语听、说、读训练中的某些困难和障碍也是他们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这些困难和障碍的解决和克服, 也是英语写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听、说、读训练,壮母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强.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 (3) .
[2]王晓.关于壮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商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7, (1) .
[3]韦合.逻辑性思维与英文写作[J].河池师专学报, 2003, (4) .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9
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较高,但语言整体运用能力水平较低,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迫于压力。具体现状总结如下:1. 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不流利、不连贯、无话可说,驾驭语言能力差;[1]2. 学生写作水平低,语法错误、词不达意现象严重,语感薄弱;3. 学生惧怕阅读,见到长难句云里雾里,丧失英语学习信心;4. 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深,中式英语现象严重;5. 部分学生专业英语学习吃力;6. 英语学习中恐惧、焦虑现象较多;7. 教师课堂教学重视语音、拼写、语法及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僵化,不注重设计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8.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与形式不能紧跟时代与现实,不能很好地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服务。以上问题也是制约其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流利领先法与母语迁移的关系
流利领先法(FFA)倡导整体语言教学观,主张流利(fluency)优先,然后是清晰(clarity)与正确(correctness)。 学生在说写读译等语言实践中即使不清晰、不准确也不作打断,尽量减少打击、增加信心。那么,这种“流利”输出必然包含大量从母语到目标语的迁移情况。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有益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为负迁移,会阻碍学习者掌握运用外语,正负迁移共存。教师在运用流利领先法时,应突出母语正迁移,遏制来自母语的干扰。
三、基于“流利领先法”的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流利领先法新颖、独具优势,教学实践证明将其引入通用英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按照难易梯度地选取可理解性的学习材料。 Krashen坚持二语习得的动因为传达意向而非甄选错误,学习者应该输入大量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达,而非刻板、虚拟地围绕语法进行造句操练。教师要按照难易梯度地选取语言材料。材料内容依据学生专业而定,比如新闻专业的通用英语学习材料要以最新的新闻报刊为主,文史类以经典文学、剧本为主,理工类专业以专业相关的科技类文章为主等。以近似于本专业内容的英语语言材料为流利阅读文本,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又初步掌握了本专业英语知识,二者互为推力,相得益彰。[2]
(二)构建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生态课堂模式。实施流利法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引导人。学生在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如内容复述、主题阐释、小组辩论、角色剧表演等。 教师通过给出学习材料(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设定任务(口头、笔头、集体、单独等),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资源,团结协作来得到学习要领,通过激发其兴趣、潜能与信心,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自由,流利优先,然后进行教师评价及同伴互评。大学英语口语、写作及阅读、翻译教学中都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写作为例:教师让学生表达心中所想, 无需在意语言形式(拼写、语法错误等),然后抽取部分手稿进行教师评价,部分进行同伴互评,这是一个纠错提升的过程。学生在具有相当的二语运用能力之前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试图寻找、归纳二语规则的过渡语时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使用目标语,鼓励他们犯下语言错误并容忍,同时对深层次上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促使母语负迁移向正迁移转变。课堂实践结果显示:实施“流利领先法”的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课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也有一定比例的提升。
四、结束语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母语迁移 正迁移 负迁移
一、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正迁移
1.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正向迁移
任何语言的习得均是以扎实的词汇量掌握为基础。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通常而言,学生对英语词汇的习得一般均由发音着手,在掌握词汇正确发音后,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词汇释义以及词汇用法讲解。按照对多数语言词汇的同质性分析能够看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母语的正向迁移效用能够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识记水平。如英语中的一些音译外来词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迁移而来的:Coke即为汉语中的“可口可乐”,chocolate即为“巧克力”,而vitamin为汉语中的“维他命”,montage则为汉语中的“蒙太奇”等。在对前述英语词汇进行识记的过程中,考虑到汉语发音同词汇的英语发音近似,因此教师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发音中的正向迁移实现对这些词汇的识记,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词汇记忆效率有效提升。
2.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的正向迁移
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内容看,英语语法同汉语语法具备一定近似之处,因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借助对英语语法规律同汉语语法规律的对比,并藉由二者的近似之处带领学生实现正向迁移,进而使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从日常英语教学角度看,此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领会与认知,使学生提升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在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上,汉语中的“单句”和“复句”对应着英语中的“分句”和“句子”,两者在语言结构的组成上有极大的相同之处。如英语句子:The good news made Mr. Green excited.这一句子的结构即和汉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的句子结构大致相同。有鉴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句型翻译练习时,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词汇含义与正确用法的情况下,借助其所掌握的汉语句式结构加以推导,进而使其英语句型翻译的信度提升。
二、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
同汉语相比,英语在句型、时态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区别。有鉴于此,作为汉语为母语背景的初中生而言,其难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影响。
1.母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
尽管经过系统性的英语知识学习,使初中生能够较为流利的进行简单英语对话,然而其发言、语调等方面同期在使用汉语时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即是作为母语的汉语发音负迁移影响所造成的现象,诸如在汉语发音中只有平仄之分,并无清辅音和浊辅音的区别,但英语中有清浊之分,如[k]、[t]、[p]、[f]等,很多学生在说到以清辅音结尾的单词时,就会在其后加上(e)音,如:book-book(e),map-map(e)等。
2.母语词汇的负迁移现象
初中学生在学校英语词汇知识过程当中,因为在词汇构成方面,汉语同英语出入较大,因此一些学生在学校英语词汇时,经常会不自觉得使用汉语词汇结构对英语词汇搭配进行套用,因此出现舛误。如不可数名词的表达,如:一张纸a piece paper,一碗米饭a bowl rice。再比如:看报纸,会表达成:see a newspaper.
3.母语句法的负迁移现象
从句法构成看,汉语同英语相比而言,汉语不具备形态标记,而英语的语序较为灵活,注重人称与数的匹配,可以说,二者一个为“形合”,一个为“意合”。受此种情形的影响,学生极易在英语句法、句型学习过程中受汉语负迁移的直接影响。
4.文化差异负迁移现象
文化的异质性是阻碍学生习得英语知识的又一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极易在进行英语表述时运用了汉语的表意方式,因而造成误解。同时受语言背景文化的差异影响,同样的语义在汉语语系人群和英语语系人群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如若不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对学生讲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则将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出现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
三、初中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应对
1.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现象
对于母语负迁移现象,初中英语教师应当辩证对待,即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指明母语负迁移现象对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的影响,同时合理的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学生学英语,要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如词形、词义、句子结构)上,让他们通过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面对学生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指出错误,更应使学生了解产生错误的源头所在。
2.规避母语干扰,养成英语思维
任何语言的学习不能离开对此种语言特定文化背景的了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帮助学生规避母语干扰,应当通过英语文化的讲授,使学生逐渐在学习中养成英语思维,从而提升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梅.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2004(08).
[2] 吴明军. 词语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3] 王晓蓉. 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J]. 温州大学学报,2003 (04).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 篇11
1、两国标准英语与非标准英语之争
据社会语言学家Kachru (1985) 的三个同心圈理论描述, 新加坡是处于外圈的国家, 也就是英语不是母语但作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 新加坡开始出现一种主要由本土出生人士所使用的非正式英语变体, 这些人大都英语水平比较低, 所使用英语混合了大量华语与马来语词汇以及句法语法。但由于此种变体贴近日常, 逐渐在民众中广为流传, 至80年代初已逐渐被承认。直至一批以此种非正式变体为特色的电视节目不断涌现, 这才激起了社会各界的担忧。此后新加坡大举改革, 采取许多措施重新树立标准英语的地位, 包括规定电视节目不得使用Singlish, 对全国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以及由政府发起每年以不同主题举办的“讲正确英语运动”。
中国在Kachru的理论中属于处在延伸圈的国家, 英语作为外语, 主要通过长期的学校教育习得。在中国, 除了标准的英语使用以外, 还存在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争。前者指表述中国特色事物所使用的英语, 后者指中国人所使用的不符合英语民族规范的英语。对于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学界一直争论很大, 有学者认为中式英语是将外语学习中的错误继续流传、应该摒弃的;而同时, 也有人认为中式英语就是中国英语的一个过渡形式;另一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种语言, 如果它能在接收者有着中文语言背景的情况下产生共鸣、激活相关语义语境的反应, 那么它对于传播思想就是积极的, 是应该被纳入正式的中国英语体系的。对于这些争论, 在此不做深究。从本文关注的主题来说, 两种英语变体中, 非正式变体更多地受到了母语干扰的影响, 而且表现形式也更加明显, 以下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对中、新两国英语使用进行的对比多是以各自非正式变体为语料进行采集的。
2、语音方面
中国英语: (1) 汉语的单韵母不分长短, 所以使用英语时往往忽略长短音的区别; (2) 汉语中没有/æ/这个音, 有些人在使用时发成/a:/或/æn/; (3) 汉语音系中没有/θ/和/δ/这两个音, 人们大多用/s/和/z/去替代; (4) 汉语中没有/v/这个音, 有人常发成/w/, 如将very发成/weri/; (5) 南方有些地方方言没有/l/音, 常发作/n/; (6) 汉语中有四声为字定调, 人们常将此加诸于英语发音中。
新加坡英语: (1) 在发/r/音时不卷舌或常以/l/替代; (2) 受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发音影响, 其英语发音也有音节节奏; (3) 重音常被忽略, 以拉场词末音节代替; (4) 词末的辅音常被吞掉或只读词尾第一个辅音, 词末的辅音连缀也常被被减省; (5) 发双元音/ei/、/әu、/εә/时变成单元音/e/、/o/、/ε/; (6) 词末的辅音清浊难辨。
3、语法方面
中国英语: (1) 汉语没有冠词, 故人们使用英语时总是倾向于少用冠词, 特别是定冠词; (2) 混淆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 (3) 汉语句子中动词不随主语的人称和数变化, 所以我们使用英语时常忽略这一规则; (4) 英语主要靠调整动词的时和体来表示事物之间相对的时间关系, 汉语主要借助副词, 因此中国因与使用者易造出时和体不协调的句子; (5) 尽量避免使用被动态; (6) 很多人从不用反义疑问句; (7) 该用而不用虚拟语气。
新加坡英语: (1) 在句子表达时, 常夹杂汉语语助词"lah"、"liao"等以抒发感情, 如"Just jogged with you for 2000 meters liao, now you asking me to swim some more!Cannot lah!"; (2) 名词复数形式常被忽略, 如"I have three pen."; (3)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常被忽略, 如"She come from Chinese."; (4) 倾向于用"already"代替完成体形式, 如"Three years I come here already."; (5) 该用冠词处省掉冠词, 如"Do you have_paper?";
4、词汇方面
中国英语方面, 源于中国的事物如丝绸、瓷器、茶叶而派生出的各种表达回流入世界英语, 而在谈论中国民族特色事物时又必须创造出新词如"all-rou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大包干) , "the other half of the sky (半边天) 。
新加坡英语: (1) 来自马来语、闽南语的借词, 如"buay tahan" (吃不消) , "ang pow" (红包) "p'ai se" (歹势, 相当于“不好意思”, “对不起”) 等; (2) 从其他语言音译借入的感叹词, 如“ay yaah!"、"ay yer!"、"che!"等; (3) 部分英语词汇转义而得, "Action" (炫耀、卖弄) .
5、结语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对于英语教育的投入方面可谓是倾尽全力, 甚至已有学者意识到由于对英语的过度重视到了本末倒置的程度, 令正常学业的完成受到了很大干扰, 却仍旧培养出的是大批的应试型选手。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05年“讲正确英语运动”的开幕式上所说的“We are no less Singaporean by speaking good English” (“讲正确的英语, 我们仍然是新加坡人”) , 而摒弃非正统变体又必然意味着它所承载的文化也失去了延续性, 取而代之的将是被同化的语言和文化, 这样的未来是任何一个尊重语言尊重文化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中国与新加坡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Kachru, B.B.1992.“Teaching world English”, in B.B.Kachru (ed.) .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s.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Koike, I.&H.Tanaka.1995.“English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olicy in Japan:Toward the 21 century”, world Englishes, Vol.14, No.1
[3]Singlish_joyapple.2012.《网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0b4de0100x6hg.html) 》
[4]Stanlaw, J.1992.“English in Japanese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in B.B Kachru (ed.) 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s.Urbana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5]孙骊, 1989, “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 《外国语》, 第二期。
[6]薛小杰, 2007, “新加坡英语管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论文】推荐阅读:
母语影响英语学习07-24
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08-05
兴趣与英语学习动力论文06-21
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10-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09-11
非母语英语教学10-10
学习《大学之道与中国人的修养》有感10-11
英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05-13
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