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2024-06-01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共11篇)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明确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因此,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心理问题的成因, 研究相应的对策, 指导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 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 国内对医学类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研究的较少。医学院校的学生, 走向社会后, 将成为心理活动复杂的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护者,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仅对自身是重要的, 而且将直接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关爱程度。本调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医学类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贵州黔南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450份, 获得有效问卷40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89%。其中男生170人, 女生231人;一年级173人, 二年级228人。

2. 测量工具。

(1) 自信问卷采用毕重增、黄希庭编制的青年学生自信问卷。该量表由33个项目组成, 包含成就自信、才智自信、应对自信、品质自信和人际自信5个因子;采用5点记分, 与自己情况完全符合的记5分, 完全不符合记1分。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总量表信系数0.92, 重测信度0.82。 (2) 成就动机量表采用叶仁敏修订的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量表有30个项目, 1~15题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 (Ms) ;16~30题测定避免失败的动机 (Maf) ;量表采用4点记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 (P<0.01) , 效度为0.58 (P<0.01) 。

3. 施测过程采用团体施测方法, 指导老师主持每次测查过程, 统一指导语。

用SSPS 15.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1. 医学生自信在年级上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医学生自信的年级差异, 结果 (见表1) 。

注: (2—tails) *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表1表明, 医学生在才智自信、应对自信、品质自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且一年级学生均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

2. 医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自信各因子与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动机作Person分析, 结果 (见下页表2) 。

下页表2表明, 医学生自信各因子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P<0.01) ;而与避免失败动机的相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

3. 自信各因子对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考察自信各因子在预测成就动机中的表现, 以医学生自信的各因子作为解释变量, 以追求成功动机作为目标变量, 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见表3) 。

表3表明, 医学生四个自信因子在预测成就动机中, 才智自信、品质自信进入了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方程, 且回归方程显著 (F=54.416, P<0.001) 。才智自信、品质自信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二者联合起来可解释变异量的22%。

三、讨论

经调查研究发现, 医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显著相关连。自信各维度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避免失败动机的相关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表明个体追求成功动机的倾向越强, 就越会从成功角度出发去认识和体验事物, 从而使自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有相似之处, 比如车丽萍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自信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经调查研究发现, 自信对医学生的成就动机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对自信各因子在成就动机中的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才智自信、品质自信进入了追求成功动机回归方程, 才智自信、品质自信对追求成功动机的预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二者联合起来可解释变异量的22%, 说明个体在对自身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和品质水平等方面越自信, 其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就越强, 尤其是研究结果中才智自信对医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预测作用和影响力显著, 可解释变异量的20%。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已有的一些研究有相似之处, 比如车丽萍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学业自信和整体自信对其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明显的预测力。

经调查研究发现, 医学生的自信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医学生在才智自信、应对自信、品质自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且一年级学生均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这个结果与国内的一些研究有不同之处, 例如赵宏认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自信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年级。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生涯, 面对一个新的环境,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交往, 都有一个转变、适应的过程, 从而与二年级学生相比较, 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 应当更为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水平,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Atkinson J, Bitch D.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M].New York:Van Nostrand, 1964.

[3]陈俊, 张积家.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1) :107-110.

[4]Erwin T D, Kelly K.Changes in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in College[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s’Personnel, 1985, (26) :395-400.

[5]车丽萍.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4) .

[6]Reddy M S.Study of Self-confidence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Relation to Academic Achievement[J].Journal of PsychologyResearch, 1983, (27) :87-91.

[7]毕重增, 黄希庭.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2) :224-229.

[8]毕重增, 黄希庭.青年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报, 2009, (5) :444-453.

[9]孙熠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10]赵宏, 赵芳.大学生自信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43-44.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xxxxx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缘自哪里?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内涵及缘由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xxx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2010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三、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夯实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材料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材料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材料度自信,务必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并继续推进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蕴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自信心 家庭教养方式

1 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阐释

1.1 自信(self-confident)的定义 ①国外学者对自信的定义。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尊重的需要,自尊的定义和自信有相同之处,“自尊是个体由肯定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当代自信疗法之父纳撒尼尔-布兰登认为“自信是相信自己和尊重自己的结合”。美国心理学家Shrauger认为“自信是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觉,是对自己能否及时的解决问题、适应不同环境的主观评价”。②国内学者对自信的定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有“吾心信其诚,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的言论;车文博认为“自信是个体相信自己的精力和能力的一种自我意向”;陈帼眉认为“自信心是指个人在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力量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估之后而产生的信心”。

综上所述,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接受挑战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

1.2 家庭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的定义与类型 ①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家Nancy Darling和Sternberg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行为对儿童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态度的集合体”。深受家庭系统理论、生态学、社会学习理论影响的鲍姆林德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定义包含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以及父母对儿童所作要求的数量和种类”。我国学者对家庭教养方式有不同的观点。曾琦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抚养、教育子女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包含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两部分内容”。台湾学者吴新华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则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他把“家庭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行为,以及在这个过程所体现出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和他们的人格特点”。②家庭教养方式的分类。美国女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是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学者。她系统地研究了儿童发展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家庭教养特征的不同,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权威性三种类型。鲍姆林德通过研究发现,一般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其言行往往由管束、亲子沟通、养育、成熟要求管理四个方面。而不同父母在这四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其中,管束指的是父母给孩子制定的行为规范以及违规处理办法;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儿童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养育指父母对儿童付出的关心与爱护;成熟要求是指父母对孩子期望。此外,马丁(Martin)和马克比(Maccoby)在鲍姆林德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忽视型四种基本类型。

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就是父母教养孩子所采取的独特的方式。

1.3 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现状 有的学者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初中生进行了自信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验,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自信心与来自其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或显著的负相关。王丽,傅金芝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信心发展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信心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2 不同类型家庭教养方式中子女的自信程度分析

2.1 权威型 ①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采用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认可孩子的独特性,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孩子充足的关心与爱护,鼓励孩子纠正自身的错误,发展自己的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挑战,指导他们发现奉献的意义,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②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自信的表现。这种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由于和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受到父母的尊重,能够和父母及时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获得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融洽,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的和父母、老师沟通,有积极的进取心,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有较强的独立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充满自信的,他们的自信源于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尊重与关爱。

2.2 溺爱型 ①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采用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积极为其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过分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脾气和一时冲动,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②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自信的表现。这种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失去了正常的成长环境,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永远是对的世界中,不懂得尊重别人,也没有学会迁就别人,难以独立自主的去处理事情。他们一旦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无从适应。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心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自信心,情绪波动较大,当其面临的学校环境与其家庭环境出现较大差异时,他们就会因缺乏信心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

2.3 专制型 ①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采取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通常采用简单粗暴,急于求成,以势压人的态度,过分严厉的对待子女。这种教养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这类家长一般认为教育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打,一打解千结,不打不成“才”,父母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的指使和提醒孩子,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对孩子的爱好兴趣不予以支持。②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自信的表现。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野蛮、粗暴、不讲理;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畏畏缩缩,胆小怕事;机灵一点的孩子则用撒谎、欺骗的手段来对付父母的训斥,进而避免受到父母的打骂,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变得虚伪,不诚实。这种教育方式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产生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异常性格,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4 忽视型 ①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采取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采取不闻不问、忽视的态度。父母通常由于工作忙、时间少,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顺其自然发展。②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自信的表现。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出的中学生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己的存在就是多余的,没有归属感,没有认同感,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由于父母的长期忽视,使得孩子的思想、行为、道德等都缺乏规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偏离正常的成长方向,放任自我,消沉堕落。

3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培养子女的自信心的方法

3.1 权威型——做好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最开始的自信来源于父母,父母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朋友,更是其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孩子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明确是非观念。

3.2 溺爱型——让孩子独立去体验生活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永远站在他们的身后,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与自由,引导和鼓励其独立体验生活,用一种冷静、沉着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训练孩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3 专制型——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不应该粗暴专制的对待孩子,有知识有修养的父母都应该知道,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父母应打破唯我独尊的封建家长制观念,营造和谐家庭关系,尊重和爱护子女,积极地正面引导,减少限制与惩罚。

3.4 忽视型——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多一些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家长期望的目标发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对于其优点与长处,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父母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找到一种最为有效的鼓励方法,以有效提升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林崇德.中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21(6):489-493.

[2]钱铭怡,肖广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4

资本结构是公司财务的基础, 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自MM定理产生以来资本结构一直备受关注, 很多学者在研究资本结构的同时引入了行为公司财务, 进而更加完善了资本结构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为公司财务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也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赵蒲, 孙爱英, 2003) 。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以有效市场和理性人假设为基础, 却忽视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模式的研究, 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背离。实际上, 公司存在非理性的管理者,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 也在影响着公司绩效。随着行为公司财务的产生, 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非理性管理者的分析框架假定市场是理性的, 公司管理者是非理性的, 同时假设, 公司治理机制在约束管理者非理性方面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这种非理性行为融入资本结构中的特征, 来为公司消除不利影响。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 管理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甚至有些管理者的决策决定着公司的成败, 因此必须要关注管理者的心理行为活动, 尤其是过度自信行为, 这里将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定义为过度自信, 对于过度自信行为到底是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决策与企业绩效的,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本文将管理者的这种非理性行为与资本结构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 以新疆上市公司为例, 来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一个相关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

关于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与资本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下面分别从资本结构融资、决策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研究及评述如下: (1) 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资本结构融资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若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于公司项目的收益持过度乐观的态度, 其就会选择高风险而实际收益率低的项目, 导致两种非理性的融资行为:内部融资和债务融资, 使公司融资呈现优序融资偏好。Malmendier和Tate (2005) 发现在进行融资时, 与较理性的管理者相比,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至少会使用15%的债务融资, 而且至少会多使用10%的内部资金。这一研究是从融资优序角度考虑的, 也就是说非理性的管理者在进行融资时, 会有一个选择的顺序, 因此对这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2) 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与资本结构决策选择方面国内外也纷纷对其进行了研究。目前, 资本结构问题普遍存在于企业中, 不管是债务过高还是股权过于集中, 都会影响企业的运转, 在这里从资本结构的负债率以及期限结构方面进行阐述。第一, 国外研究中, Oliver (2005) 以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Campbell (2007)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较高负债比例的资本结构, 尤其偏好短期负债。说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与资本结构确实存在相关关系, 而且这里又引入了一个债务期限结构。Ben David等 (2007) 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项目的前景, 因而选择长期债务资金。若管理者高估自己的盈利能力, 就会借入较多的短期债务, 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还需进一步研究。第二, 国内学者余明桂、夏新平和邹振松 (2006) 以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 与债务期限结构也显著正相关。汪静 (2008) 通过实证检验, 发现公司总经理过度自信和董事长过度自信从总体而言会提高负债率, 且倾向于长期负债。总之, 在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负债这一角度, 国内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国外研究是一致的, 但是至于倾向于短期或是长期还是存在质疑。由此可见, 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与资本结构之间是存在相关关系的, 关于两者的研究比较多, 而且角度也不同, 本文认为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更多的表现为过度自信, 因此本文将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定义为管理者过度自信, 在此基础上验证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之间的关系, 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二) 资本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从1958年MM理论的提出开始的, 之后形成了各种经典资本结构的主流理论。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纷纷进行研究, 并没有达成一致, 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负债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Yang Chau-Chen等 (2010) 应用MIMIC模式进行重新检验, 且采用多方程估计方法, 研究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反向变动。国内研究中, 吕长江、韩慧博 (2001) 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资产利润率和每股收益都呈现负相关。金永红和何鹏 (2009) 以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选取的变量稍有不同, 但都得出负相关关系, 这类研究还是比较多的。 (2) 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Masulis (1980) 和Ronald W. (1983) 证实, 企业绩效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洪锡熙和沈艺峰 (2000) 采用列联表行列独立性的卡方检验得出企业盈利能力和规模均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 (3)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无确定关系。宋力、张兵兵 (2010) 以辽宁省国有控股公司为样本, 分析了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得出当资产负债率处于 (0, 40%) 时,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大于40%时, 会呈现负相关关系。对于这类研究, 得出的结论更为复杂, 既有正相关的关系也有负相关关系, 还应进一步探讨。以上根据不同结论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可以发现由于选取样本范围的不同, 指标的选取以及研究方法等的不同, 学者们对这一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研究都为本文在研究该问题的方法、思路上提供了基础。

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少, 不过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致的,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如下: (1) 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提升企业绩效。杨扬、马元驹和朱小平 (2011) 以沪、深股市2005年至2009年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发现企业经营绩效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存在正相关关系。饶育蕾等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在CEO过度自信的前提下, 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2)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造成负的企业业绩。黄莲琴等 (2009) 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的债务政策呈现激进倾向, 并且会导致公司绩效下降。姜付秀等发现, 管理者过度自信和投资水平、内部扩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实施扩张战略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以上关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但也是很值得去探索和创新的。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Heaton提出了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产生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行为模型, 如果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市场低估了企业的价值, 那么可能会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同样, 他们也会高估投资项目的实际价值, 愿意投资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当过度自信的总经理低估项目的风险时, 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当企业不能用自有资金满足其需要时, 常常会通过激进的债务融资达到其融资目的, 从而导致过高的债务水平。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假设:

假设1: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企业资产负债水平正相关

Hackbarth (2004) 通过建立以随机现金流为基础的公司价值模型, 指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债务融资, 并且债务的期限较短。因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投资项目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大, 低估风险, 对前景持乐观态度, 这种情况下, 会倾向于选择短期负债, 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短期负债

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Hall、Hutchin son和Michaela在2000年以英国中小企业为样本, 分别研究了长期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资产负债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结果发现短期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国内张兆国、何威风、梁志钢 (2007) 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实证分析发现, 资产负债率与全部样本公司绩效负相关。因此, 过多的负债会导致企业的资金运转被动, 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从而降低企业绩效。因此, 根据上述理论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3: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对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 而且结论也是不一致的。根据前面文献的回顾, 我们了解到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即过度自信行为是基于管理者的心理趋向产生的。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状态, 对未来盈利状况的持乐观态度, 促使管理者努力经营公司, 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得到提高, 那么企业的业绩会相应有所提升。杨扬、马元驹、朱小平 (2011) 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能够得到业绩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是与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的, 当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有一个乐观的业绩预测时, 企业的经营业绩显著提高。所以, 基于以上理论以及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象, 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能够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二)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9年至2011年的新疆上市公司。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 剔除了以下公司:金融类公司1个;*ST、ST公司3个;缺少相应年度数据或者数据不全的公司5个。最后得到共29个样本观测值。样本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 变量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 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 构建四个数量经济模型, 涉及的变量依次是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企业绩效, 并且还有控制变量, 所以选取的替代变量如下:

(1) 过度自信变量。过度自信的衡量方式有多种, 这里沿用我国学者姜付秀、张敏等 (2009) 的思路, 借用相对薪酬比例来对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加以验证。相对薪酬比例是我国学者姜付秀、张敏等 (2009) 针对具体情况对指标进行改进, 即以薪酬水平中前三名高管薪酬与薪酬总额的比例来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 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前三名高管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重要程度, 并且其数据容易获得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为合适。

(2) 资本结构变量。本文用资产负债率 (D/A) 来表示资本结构这一变量, 为了验证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偏好于短期负债, 则又涉及到债务期限结构的变量, 这里用短期负债/长期负债来表示。

(3) 企业绩效变量。对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 大多数学者选用的是托宾 (Tobin) 值, 有的研究选用总资产主营业利润率, 这里采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来表示, 指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公司年末股东权益,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所获投资报酬的大小, 同时是衡量公司盈利性的一个指标。因此, 这里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

(4) 控制变量。为了反映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 将以下几个重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公司规模 (Size) :一般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成长性 (Growth) :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表示企业成长机会;资产的有形性 (Tangibility) :企业的有形资产越多, 当企业破产时, 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公司获利能力 (Profitability) , 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变量一览表如表 (1) 所示。

(四) 模型建立根据以上假设以及设定的变量, 构建以下四个模型, 其中β0代表常数项, β1~β5代表系数。模型中分别引入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从而构建以下模型:

(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模型: ;

(2) 债务期限结构模型: (Matu) t=β0+β1 (Conf) t+β2 (Grow) t+β3 (Size) t+β4 (TA) t+β5 (ROE) t+ε;

(3)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 ;

(4)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模型:

四、实证检验

(一) 描述性统计

表 (1) 列出了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新疆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比率较高, 达到55%左右, 其中短期负债占比却达到76%左右, 可以看出新疆上市公司倾向于短期负债。相对薪酬比例达到37%左右, 也就是说前三名高管的薪酬占总薪酬的37%, 可以看出管理者整体上是过度自信的。对于净资产收益率是比较低的才4.9%左右, 对于其他指标的标准差都较小, 说明观测值正常。

(二) 相关性分析

本文将2009年至2011年的数据综合分析, 分别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做对比, 以此来考察指标之间是否会存在多元共线问题, 同时判断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选择以及企业绩效这三个指标是否有线性相关关系。相应的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可以看出:变量资产负债率分别与变量净资产收益率、有形资产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成长性) 、总资产对数 (公司规模) 之间显著相关;尤其是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07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这与假设3是相符的;还可以看出流动负债比率与相对薪酬比例的相关系数为0.254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正好符合假设2。对于控制变量企业资产的有形性、公司规模分别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 资产的有形性越大, 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公司规模越大, 企业会获取更多的资源, 因此负债就越多。虽然相对薪酬比例与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得相关系数发生偏差, 这只是初步的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简单的做了一下分析, 要想得出结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 所以下面将其做相应的回归, 以更深入地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注:以上t值的显著水平为0.05

(三) 回归分析

基于模型的全样本回归分析如下: (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的回归检验, 结果见表 (3) 。可以发现:第一, 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关系的模型来看, 管理者过度自信系数为-0.038, 为负相关, 但是t值为-0.498, sig为0.620大于0.05的显著水平, 并没有很好的验证假设1。而企业的获利能力、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因此得出获利能力强的企业具有较少的负债, 与上面相关性的分析正好相符。第二, 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模型来看, 管理者过度自信系数为0.206, 并且通过显著水平0.05的t检验, 从而验证了假设2, 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与短期负债正相关。而与获利能力、资产的有形性没有显著的关系, 不过与公司的成长性、公司规模在显著水平0.05下显著。对于以上两个模型的R2分别为0.542、0.270, 说明该模型拟合度比较高, 解释变量很好地解释了被解释变量, F为19.145、5.995在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 (2) 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回归检验, 结果见表 (4) 。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模型来看,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系数为0.022, 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是并不显著, sig为0.814没有通过t检验, 虽然验证了假设4但是并不显著, 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模型来看, 资产负债率的系数为-0.630, t值-5.522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 从而验证了假设3。而表中还可以看出公司规模对企业绩效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意味着公司规模越大, 企业的绩效会随之提高。

注:以上t值的显著水平为0.05

综上所述, 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以及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验证, 可以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不会采用更多的负债进行融资, 但是会倾向于短期负债;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会提高企业绩效, 通过短期负债进行融资在短期内会提高绩效, 但是这一现象并不明显。回归结果证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企业负债越多越会降低企业绩效, 这就涉及到长期负债的问题了, 所以对于本文研究中, 变量之间依然存在相关关系。

五、结论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的新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1)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确实存在于企业中, 这种非理性行为也影响着资本结构的选择, 在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中, 虽然过度自信行为与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是能够证明这种非理性行为与短期负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短期负债, 从而验证了假设2。但是对于假设1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 这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还需进一步进行分析。 (2)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的选择确实影响企业绩效, 虽然验证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并不显著。而不论是在相关性分析还是回归分析中, 资本结构的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有力验证了假设3, 说明采用更多的负债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 在以后做资本结构的决策时要注意利用负债来融资的行为, 避免绩效的下降。此外,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倾向于短期负债, 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企业绩效, 但如果采用过多的负债会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 这样更能说明, 为何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而更多的负债能够降低企业绩效了。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取的样本数有些少, 对于验证假设的数据不够多;而且本文综合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把每一年的数据分别进行验证, 更具说服力;同时还可以在选取资本结构的变量时加入长期负债率, 这样与短期对比更具说服力。综上所述, 资本结构作为财务研究的热点, 不仅影响企业绩效, 而且还受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 所以本文的研究也为以后管理者选择资本结构提供的一个参考依据, 并且丰富了资本市场的运作。

摘要:资本结构是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并且至今是财务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新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资本结构域企业绩效的关系, 结果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与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但与短期负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提高企业绩效, 但并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关键词:资本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陈超、饶育蕾:《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企业特征与绩效》, 《管理工程学报》2003年第1期。

[2]郝颖、刘星、林朝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3]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

[4]李义超、蒋振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5]闵丹、韩立岩:《市场结构、行业周期与资本结构—基于战略公司财务理论分析》, 《管理世界》2008年第2期。

[6]肖作平:《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和双向效应动态模型》,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7]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性行为、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综述》, 《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8]朱武祥:《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发展及实践意义》, 《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5期。

[9]Heaton.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fi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 2002.

自信与成功英语作文 篇5

自信心就是坚定地认为你能够做好某事。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应当对于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一些人常常抱怨说,他们的任务多么地艰巨,自己又是多么地无法胜任。他们经常拒绝尝试,因为根本就没有机会克服困难,提高自己。很明显,这说明他们缺乏自信。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people feel frustrated or discouraged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Firstly, they underestimate themselves. Second, they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difficulties. Third,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or getting failures.

为什么人们在困难面前会感到沮丧和泄气呢?首先,他们低估了自己。其次,他们往往高估了困难。最后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

It is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to build up self-confidence. As a proverb goes,” 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we should make sufficient preparations and encourage ourselves before setting about doing anyt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 which may help us gain self-confidence. We should have a right attitude toward our ability and should never look down upon ourselves. In addition, we don’t have to be afraid of mistakes or failures, for we can learn from mistakes and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浅析声乐学习中自信与放松的协调 篇6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自信才能有放松的声音,有了放松的声音,在舞台上才会显得更加自信。因此,声乐学习中的自信与放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信和心理放松,演唱水平就高;缺乏自信,心理就紧张,演唱水平就得不到相应的体现。

一、自信与放松在声乐演唱中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只有自信了才可能有放松的声音,有了放松的声音,在舞台上才能显得更加自信。因此,声乐演唱中的自信与放松是相辅相成的,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在声乐演唱中,有的人单纯的认为技术是重要的,他们忽略了扎实的基本功,导致演唱状态不稳定,缺乏自信,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所以,我们要增强自信心,用自己最舒服、最轻松的声音来演唱,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的目的。

自信与放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我们是在课堂上学习声乐还是在舞台上演唱声乐作品,都要有积极的心态,内心应充满自信,不被演唱方法所吓倒,相信其实很简单,而且自己能唱好,这样整个人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声乐演唱就在这种自信轻松的状态下会有很大的进步。

二、自信与放松在声乐演唱中和谐统一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自信,才能真正领会到声乐学习中的放松。我们平时所说的肌肉收缩、不放松,都会影响演唱的表现,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肌肉群是困难的。所以,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坦然的心态,保持愉悦的状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才会显得更加自信,有了这种良好的状态,在舞台上,才能轻松地去表达歌曲的内涵。

放松对于自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声乐中所说的放松是心理、心态的放松,即要有一个舒畅的心情,一种美好的歌唱欲望,在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必须建立这样一个良好的心态,而有关的歌唱器官,有关的肌肉、肌肉群,则应当是积极有弹性,要合理的紧张度,从生理学上说,只有肌肉末端有弹性地轮流交替收索活动,有关的肌肉、肌肉群才可能放松;而处于缩短的、缺少弹性的状态的肌肉,就会引起紧张,无法放松。

三、以四个途径协调好自信与放松

1.勤于实践,大胆参与

在平时的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沉着自制的性格,多接触与声乐艺术有关的事物,尽可能多参加舞台实践,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个性上的缺憾。

有些人刚刚接触声乐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练声时的声音难听,就放弃练习,由于性格的原因,所以也不向其他同学学习,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因此在声乐方面一直没有发展,每次去上课都会觉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自己不能把一首歌完整的表达出来,更不用说表达歌曲的感情了,看着其他同学在声乐方面都在进步,而自己却停滞不前,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更使自己的信心受挫。这些,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信,顾虑的太多。

2.以身示范,热情鼓励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包括脸部表清、语言表达、手势比喻、示范演唱等一系列的情绪表现,对于学生的情绪控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对于如何通过教师积极的、形象化的表象诱导,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每个学生的情绪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3.师生互动,放松心情

在学习声乐的时候,上课之前声乐老师会让做伸展运动或是讲一些笑话,调节一下情绪,在欢快的氛围中开始上课,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上课效率是最好的。这样心理没了压力,就能够更放松地去表现音乐。

当练声时发现声音不对,老师用实物表达比较抽象的语言,然后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予学生以自信,这样,在课堂上更加的放松,带着自信轻松的感觉去练习,也是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4.情感调动,产生共鸣

人在同一时刻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我们还可以从感情投入这个方面来学会自信与放松。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情投入的演唱歌曲中来,无形中就会削弱歌唱心理与歌唱机能的紧张状态。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投入的演唱歌曲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努力。首先,作为教师自己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及专业理论知识,要有准确把握歌曲情感和驾驭情感的能力。其次是如何启发学生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其完全沉浸于对歌曲的演唱与表现之中。教师可先对学生讲述关于所学唱的歌曲时代背景及歌词内容,也可让学生先说教师再进行补充。对于学生依然不能够理解和把握的地方,教师可通过范唱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感染,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对歌曲深刻的理解。当然,学生的生活阅历与感受力的丰富与提高也是获得良好歌唱情感的基础,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歌曲的感情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做类似的情感引导与启发。总之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全神贯注于对歌曲的演唱与情感表达之中,忘却心理紧张与某些发声器官的僵硬状态,放松歌唱。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7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和特点

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团体辅导有四大特点,分别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这四大特点说明团体辅导是比较适用于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方式。

二、团体辅导的实施

(一)活动方案

活动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共四次,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第一阶段:相互认识,介绍自己。第二阶段:学习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第三阶段: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赞扬。第四阶段:学会倾听和宽容。

(二)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

1. 成员的选择

团体辅导的目的是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和交往技巧。参加者是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募、自愿来心理咨询工作室报名,要求解答人际交往方面问题的中职生。经过筛选,有20名学生入选本次团体辅导。

2. 活动准备

地点选在我校“馨语”名师工作室的团辅活动室,该活动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椅子等设备,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整体布置幽雅、温暖,令人感到轻松、愉悦。

本次辅导的指导者共有三位教师,除了本人,还有两位工作室的教师担当助手。

3.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首次活动,为了减少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的拘谨心理,活跃团体气氛,首先进行“暖身”活动,即在团体指导者的带领下围成一圈,边走边做自由的放松运动。指导者喊停后,停下互相捶背敲肩,这种非语言的身体放松及相互的身体接触,是首次活动很好的选择。正式活动开始时,作为指导者,本人先简单介绍活动主题、步骤、时间及注意事项(如保密原则,真诚地表现自己,无条件接纳他人)等。本次活动的目的一是让大家相互认识,创建良好的团体气氛;二是练习首次交往时的技巧与方法。

第二阶段:经过上次活动,成员之间已基本认识,大家相互打完招呼,就可以开始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形式是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和二十个“我是谁”。通过对自我深入地分析和评价,通过向其他成员的倾诉,自然地将内心的苦闷、疑惑等负面情绪暴露出来,从而更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本次活动形式不多,但指导者要注意引导成员深入探索自我,积极分享感受。

第三阶段: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赞扬。活动形式是一种行为训练,成员两人一组,互相赞美与批评,内容是对对方在活动期间的表现给予坦率的评价。通过和多人的练习,学会愉快地接受他人的赞美,诚恳地接受正确、善意的批评。

第四阶段:这是本次团辅的最后一次活动,采取的活动形式是热座,即每位成员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最困惑、最烦恼的问题,全体成员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彼此进一步沟通,能加深学生对人际交往中正面效应的感受,并学习到如何理解、宽容他人。

三、团体辅导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两周,对参加者进行问卷调查,发出20份,收回20份,结果如下:从参加目的看,18人抱着提高交往能力、消除交际困难的目的,2人只是出于好奇。从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看,10人很满意,8人较满意,2人不满意。从是否想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看,16人非常想,3人比较想,1人不想。还想继续参加的学生占95%,说明团体辅导活动的确是中职学生自我开发、增进人际交往兴趣、学习掌握交往技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本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由于受到一些条件限制,活动次数少,团体成员在巩固学习效果方面尚不足,如果活动计划10次左右,成员交流时间会更充分,效果可能更明显。

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针对有相同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开放内心世界的环境,让学生在团体气氛中处理个人问题,运用团体经验,来解决个人困惑,很多高校进行团体辅导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中职生是较早踏入社会的一个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有数据显示,大约20%的中职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紧张等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学生,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陈顺利.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8

以前的财务理论如MM理论、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都认为管理者是理性的、同质的, 不会影响公司的各种决策。然而“理性人”的假设越来越不能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鉴于此, 行为财务理论便应运而生, 认为人们在判断和决策时会受到自身知识、情感、偏好的约束, 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 从而非理性特征得以表现。

大量研究表明董事会治理会影响公司的盈余质量。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对经营管理者提供建议和对其进行监督的基本职责。董事会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负主要责任, 也对盈余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又会受到董事会自身的一些特征如董事会的独立性而有所约束。代理理论认为, 董事会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越高, 其监管性越强, 这种独立性又通常取决于独立董事的比例。 (Beasley, 1996) [1]、Klein (2002) [2]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然而这些研究较少考虑到管理者的行为特征方面, 在现实中, 管理者存在着非理性的过度自信行为, 而且对公司的盈余管理也有影响。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

目前盈余管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Schipper (1989) 、Healy和Walen (1999) [3]、等都对盈余管理进行过界定, 虽然定义不相同, 但是都强调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 他们是在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允许的前提下为了获得自己的私人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定义盈余管理为: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期望的盈余水平并满足自己的利益,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的机会主义行为。

过度自信在心理学中是一种非常稳健的非理性行为, 是过于相信自己能力能够带来成功的一种认知偏差[4]。同时情感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自我归因偏差是过度自信表现的动因。管理者由于系统偏差会产生过度自信的非理性行为, 从而会对公司的财务决策如投资、融资、并购等政策产生错误的判断, 造成自己的利益无法实现或者公司盈利出现状况。管理者出于激励、避免亏损等动因就会通过选择会计手段来对财务报告进行盈余管理, 以扭转不利局面, 它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刘文秀将过度自信分为短期和长期, 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王阳研究了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下的盈余管理, 虽然研究的背景不同, 但得出的结论都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易进行盈余管理, 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即管理者越过度自信, 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

1.2 董事会治理视角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独立董事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监督是其主要职能。如果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过低, 就会降低其监督管理层的效率, 其设置就形同虚设, 无法对管理者作出的经营决策提出评判, 使权利出现失衡局面。随着独立董事比例增加, 他们不受公司管理者的影响, 处于监督管理层的有利位置, 调节着内部管理者和剩余索取权人之间的矛盾, 最终约束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 保护股东的利益。刘立国、杜莹 (2003) 研究表明, 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能够减少财务舞弊行为, 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张国华、陈方正 (2006) [5]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独立性越高, 盈余管理概率越低。同样, Cornett (2009) [6]的研究认为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的利润正相关, 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可见董事会的高独立性可以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约束着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 提高公司的利润。所以本文提出:

假设:与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相比, 较高独立性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能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诱发的盈余管理水平。

2 研究设计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由大股东控制, 股权相对集中, 由此使作为控股股东代表的董事长具有更高的权利, 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 其代表股东利益, 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权威不可动摇。因此, 本文认为董事长的过度自信或许能更好地解释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非理性行为。

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特征, 无法直接观察和度量, 一般是通过人们的行为特征来间接推断的。本文借鉴姜付秀[7]等的高管薪酬的相对比例来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由于本文的管理者特指董事长, 因此我们用“董事长的薪酬/所有高管的薪酬之和”的比例来表示, 然后用该比例的中位数作为标准, 如果样本公司董事长相对薪酬比例大于该中位数, 则说明董事长过度自信, 用1表示, 反之取0。

2.2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目前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应用。夏立军 (2003) 、黄梅和夏新平 (2009) 以及Stubben (2010) 等的研究都支持使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因此, 本文采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来度量盈余管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将 (1) 式中的各变量算出来后进行回归, 得出系数值, 带入 (2) 式求得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最后带入 (3) 式, 即求得DAt, 本文以DA的绝对值来度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其中TAt是第t期总的应计利润, 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At-1是第t-1期的期末总资产;△REVt是第t期和第t-1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RECt是第t期和第t-1期的应收账款差额;PPEt是第t期的固定资产原值;NDAt为第t期的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t为第t期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2.3 模型设计

为检验假设, 建立如下模型:

OC表示过度自信、SIZE表示公司规模、LEV表示资产负债率、ROA表示盈利能力、Growth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CF表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总资产比值以及Own表示公司股权集中度, 同时还加了年度哑变量和行业哑变量, 行业哑变量分为制造业行业和非制造业行业。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F值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 说明本文的模型设定总体上是有效的,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不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下,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 模型的调整R2为0.220;加入控制变量后,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仍然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 模型的调整R2也有所提高, 为0.249, 表明管理者越过度自信, 其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证明了假设1。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3.2 董事会治理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董事会独立性比例平均值为35.725%, 中位数为33.330%, 最小值为8.7%, 最大值为71.4%, 标准差为8.2503%。为了检验假设2, 我们将样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从低到高排序, 将前33.3%的样本作为低独立性组即董事会治理不完善组, 将后33.3%样本作为高独立性组即董事会治理完善组。分组回归结果检验如表2显示, 在董事会治理不完善组,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在董事会治理完善组,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为正关系但是不显著。这说明与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相比, 较高独立性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能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诱发的盈余管理水平。假设2得到了验证。

***、**、*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4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了董事会治理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间关系的变化。主要的研究结论有: (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管理者越过度自信, 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2) 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结构会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即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越能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诱发的盈余管理水平。

摘要:基于行为财务理论,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A股市场作为研究样本, 在董事会治理的视角下, 考虑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董事会治理,管理者过度自信,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Beasley, M.S.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6, 31 (3) :337-355.

[2]Klein, A.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2, 33 (5) :375-400.

[3]Healy, P.M., Wahlen, J.M..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13 (14) :365-383.

[4]饶育蕾, 张轮.行为金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06-107.

[5]张国华, 陈方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2) :42-44.

[6]Cornett, M., McNutt, J., and Tehranian, H..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t Large U.S.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9, 7 (2) :1-19.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9

关键词:焦虑,自信心,语言水平

一、焦虑和自信的理论研究

焦虑是个体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 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出现的焦虑情绪。Horwitz等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非凡的心理活动”。把与语言焦虑概念相关的三种焦虑作了描述, 即交际焦虑、测试焦虑与负评价恐惧。研究发现焦虑与外语学习之间呈明显的中度负相关。上世纪80年代, McCros ke y、Fa ye r&Ric hmond等学者研究发现, 焦虑状况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具有显著性。自信心就是一种相信自己经历和能力的自我意识倾向, 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常与自尊、自重、自我形象联系在一起。由于焦虑度和自信心与语言的习得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这两方面的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 以及师生共同努力克服语言学习中的障碍性因素的必要性。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长江大学2008级32名学生, 所学专业涉及石油工程和通信工程。所有调查对象皆随机任意取样。其平均语言水平接近英语四级。学生语言水平的评估主要来源于四级模拟考试成绩。

(2)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有三个: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 ty Sc a le、The Be lie fs Ab out La ng ua g e Le a rning Inve ntory和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考试试卷。①课堂焦虑调查问卷采用莱特五级量表 (1~5 Likert-Scale) 。题项共36道, 剔除掉不相关的题项剩下26道, 分列如下:交际焦虑 (1、3、4、9、13、15、20、27、29、31、33、34、35) 、测试焦虑 (6、10、12、16、17、21、25、26、30、36) 、负评价焦虑 (7、19、23) 。②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表也采用莱特五级量表 (1~5Like rt-Sc a le) 。采用第一部分对学习者观念进行调查, 题项共16道, 第二部分对学习策略进行调查, 题项为18道。分列为:记忆策略 (1-3) , 认知策略 (4-7) , 辅助策略 (8、9) 元认知策略 (10-13) , 情感策略 (14、15) , 社会交际策略 (16-18) 。③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考试试卷。该卷由北京市教委命题, 用以测量学生的语言能力。

(3) 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进行四级模考两周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0份, 剔除无效问卷 (如空白卷, 问卷中漏选题项太多, 未填四级模考成绩等) , 共回收61份有效试卷, 试卷有效率接近87%。使用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问题1采用描述性统计。问题2采用回归, a=0.01、005, 被定为显著值。

三、研究结果

1. 焦虑与语言水平呈负相关

(1) 焦虑因素分析 (表一) 。从表一的统计结果来看, 焦虑是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焦虑的严重程度而言, 其表现形式依次为交际焦虑 (均值39.2295) 、测试焦虑 (均值28.5246) 和负评价焦虑 (均值8.3934) 。学生学习外语的焦虑因素主要是交际焦虑 (均值39.2295) , 负评价焦虑的均值仅为8.3934。在所有焦虑题项中, 题项29 (在课堂学习中, 当被点到用英语回答问题时, 我的心会怦怦直跳) 的平均值最高, 为3.3770。

(2) 焦虑各分值与语言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略) 。结论结果说明:从表中可得到变量交际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288,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24<0.05, 故变量交际焦虑与期末成绩之间显著相关;变量测试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536,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00<0.01, 故变量测试焦虑与期末成绩之间显著相关;变量负评价恐惧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418,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01<0.01, 故变量测试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显著相关。

(3) 焦虑总值与语言水平的相关性 (表二、三) 。结果说明:从表中可得到变量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436,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0<0.01, 故变量交际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之间显著相关。

(4) 回归分析。以四级模拟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 焦虑作为自变量, 笔者运用线性回归检测了焦虑对四级模考考成绩的预测力 (见表三) 。

表三**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a.因变量:四级模考成绩

结果说明:表中显示了回归分析中的系数, 常数项 (Constant) =82.209。焦虑度的系数即回归系数 (B) =-0.373,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 (Std.Error) =0.100, 标准化回归系数 (Ba te) =-0.436, 回归系数t经验的t值=-3.723。P=0.000<0.01, 则拒绝H0:B=0, 接受H1:B≠0, 即可认为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可得直线回归方程为:期末成绩=82.209-0.373×焦虑度。故焦虑度与四级模考成绩负相关。

2. 自信与语言水平成正相关

(1) 自信各分项分析 (表四) 。从统计结果来看, 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主要是来自对学习外语的学习策略 (均值52.6885) , 学习态度的均值为50.7869。

(2) 自信各分值与语言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略) 。结果说明:从表

表五*.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中可得到变量学习态度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020, 双尾检验概率P值=0.877>0.05, 故变量学习态度与期末成绩之间不相关;但是变量学习策略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347,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06<0.01, 故变量学习态度与四级模考成绩之间显著相关。

(3)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与语言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五) 。结果说明:从表中可得到变量认知策略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300,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19<0.05, 故变量认知策略与四级模考成绩之间显著相关。

(4) 自信总值与语言水平的相关分析 (表六) 。结果说明:从表中可得到变量自信与四级模考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305, 双尾检验概率P值=0.017<0.05, 故变量交际焦虑与四级模考成绩之间显著相关。

表六*.在0.05水平 (双侧) 显著相关a.因变量:四级模考成绩

(5) 回归分析。以四级模拟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 自信作为自变量, 笔者运用回归检测了自信诸因素对四级模考成绩的预测力 (见表六) 。结果说明:表中显示了回归分析中的系数, 常数项 (Constant) =13.864, 自信心的系数即回归系数 (B) =0.386, 回归系数的标准误 (Std.Error) =0.157, 标准化回归系数 (Ba te) =0.305, 回归系数t经验的t值=2.464, P=0.017<0.05则拒绝H0:B=0, 接受H1:B≠0, 即可认为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可得直线回归方程为:期末成绩=13.864+0.386×自信心。故自信心与四级模考成绩正相关。

四、结论

焦虑、自信等情感因素与成绩相关程度的相关系数各为-0.325和0.305;表示成绩的全部变异中可以由焦虑和自信等因素的变异来解释, 可以认为被引入的两类情感因素与四级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 与语言水平呈负相关的焦虑因素依次是交际焦虑、测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焦虑对学习成绩有较强的预测力, Kra s he n&.Te rre ll的情感过滤假说对焦虑在学习中的作用做了较合理的解释。该理论把学习者的焦虑程度比做知识输入 (input) 与摄入 (inta ke) 之间的过滤器。焦虑越低, 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愈多, 学习效率也愈高。与语言水平呈正相关的因素是由词汇学习策略、听说学习策略、阅读策略 (如跳读、略读、推理、词义猜测等) 、写作策略以及语法学习策略等认知策略为主要构成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态度相比, 学习策略的运用尤其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运用, 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水平, 优化学习方式, 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凯, 黄淑琴.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王燕.论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7 (3) .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情感,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众所周知, 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但要把数学知识详细、透彻地教给学生, 还要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和自信心, 以此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课程构建就要求我们要真正地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持之以恒的自信心.下面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现情感目标的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情感态度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导入新课, 也可以用一些简笔画来导入.

2. 可以运用时事热点或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比如小组讨论, 多人表演, 才艺展示等, 这样可以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中去, 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总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合作意识, 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 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疏于听讲, 懒于写作业, 这样的学生能学好数学吗?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一个学生如果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 就会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 像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一样, 用数学为人类造福, 培养其积极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发自内心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低头,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长大成为数学精英.

2. 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想在某项工作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一定要对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充满兴趣.学习也是一样, 学生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 才会以学数学为乐,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一项行动.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读数学方面书籍的好习惯.通过读书, 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史;通过读书, 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通过读书, 拓展自己的视野.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 只要教师善于启发诱导, 学生一定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意志, 一定会自觉地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新挑战.那么, 如果一个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认为, 首先, 我们要让学生客观地面对这些困难.有困难是正常的, 我们要冷静对待, 把困难克服掉就是成功.其次, 要重视自我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 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再次要善于求助他人.遇到困难, 我们可以请教任课教师、学习好的同学, 相信他们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总之, 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和端正的学生态度, 这样教学质量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教师要转变角色,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 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放下架子, 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的课堂, 我们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与学生一起交流, 一起合作, 一起去探索和实践,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常言道:“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不可否认, 每一个学生都各有所长, 教师要因材施教.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 但其语文成绩却不错.所以, 我就用一些语文的语法来讲解.比如, 代数也是一种语言, 其字母就是数字和字母, “词”就是表达式, 句字就是关系式 (如等式、不等式) , 语法就是各种符号演算的法则和规定等, 只有熟悉并掌握了代数这种语言的语法后才能利用代数语言进行推理、计算、交流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打比方的方式, 我让语文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来理解数学上的概念、定理、法则, 使他们逐步接受数学、掌握数学.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势,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然, 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碰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也需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攻克一道难题又一道难题的过程, 学生因此极易产生挫败感, 认为自己一次赶不上, 就再也学不好了.这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这种心理, 要告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针对其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 并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个别辅导, 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一些他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 增强其自信心.如果学生有一点点进步, 也要及时地加以肯定, 鼓励其进取.笔者认为:数学教学首先是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养成的教学不可取.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 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的自信心.

3.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自信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篇11

一、测查分析幼儿自信心水平

我对中班36名幼儿自信心水平进行了测查,结果如:(如表1)

由此表可看出:经常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新闻、带头游戏、召开小组活动或其他任务的有3人,占全班人数的8%,经常参加新活动或对学习新知识、技能充满兴趣的有4人占全班人数的11%,积极讨论问题的有6人占全班人数的16%,喜欢做有难度的事或没做过的事的(如每周国旗下英语展示)有3人占全班人数的8%,通过以上四项测查数据,明显说明我们班的孩子稍遇困难就退缩,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愿望,怯于与周围人交往,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认知和探索事物,而且胆小、懦弱,依赖性强。所以我觉得要改变孩子的现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实践结果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英语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以兴趣带动英语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兴趣成为幼儿一切活动的准则,只要有兴趣,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乐意参加,反之则不然。因此,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必须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

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在教孩子学英语时,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模仿小动物、敲榔头、敲门、开火车、击鼓传花、听故事、表演等来愉悦幼儿学习的过程,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幼儿只有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得以发展他们自身的语言。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地面上都贴上英语标签,给幼儿创设了无意识记的条件和机会,增添了趣味英语教学的气氛。教室里的墙壁、空间等,我们都作了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幅富有童趣、含有两种语言的故事图画和情景图画,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夸张、充满稚气,贴近儿童生活。还布置了一些与幼儿学习内容有关的区角,如植物区、动物区、表演游戏区、角色区、科学探究区及手工操作区等,让幼儿在这些区角环境中充分地练习视听和说英语的机会。幼儿活动室里还粘贴了一些标有双语的图片,摆放一些标有双语的玩具和实物模型,让幼儿时时感受到这种视觉刺激,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然、自主地进行口语交流,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只有在这良好的环境中,幼儿才会有自信地想说,愿说。

2.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幼儿的一日生活由多个活动组成,除了专门的英语活动,还有早上来园、点心活动、卫生活动等。根据幼儿的各种不同活动,我们整理出了不同的英语材料,如晨操英语、卫生英语、用餐英语等,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幼节中。晨间来园,在班级英语角与各个来园幼儿用英语打招呼问好,如“Hello ,How are you?”等,不仅让幼儿一来园就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也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英语学习情况,在家也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点心活动也是运用英语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每次的点心都不一样,所以每一次都可以教幼儿不同食物的英语名称,幼儿一边吃一边嘴里说着食物的英语名称,并可以运用一些句型,如“Here you are,thank you,I like …”等,幼儿的英语口语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反复运用,幼儿对一些单词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学会简单的应用,幼儿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3. 通过有趣的游戏,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性

幼儿喜欢有趣的游戏,因此我们将简单的儿歌、歌曲,在室内和室外活动中创编成律动、角色表演等有趣的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们将节奏感强的歌曲、童谣改编成有趣的律动,如“follow me,what is this,table song”等,幼儿非常喜欢跟随着儿歌、歌曲边唱边跳,用身体语言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加深了对英语歌词的理解。幼儿最喜欢小动物,因此在掌握了几个动物单词后,我们在户外玩儿“老狼老狼几点了(或老虎、狮子等等)”的游戏。幼儿用英语进行报数,带头的幼儿用英语问,玩儿得很兴奋。同样以动物为主要内容,我们还玩过“What is this?follow me.”等游戏,通过多种形式,使幼儿熟悉动物的名称。又如用英文单词夹杂在其中的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例:耳朵ear像扇子,大腿leg像柱子,鼻子nose像管子。当老师念完这个谜语的时候,幼儿的好奇心便开始动了,他们会想什么是ear?什么是leg?什么是nose?他们会提出很多为什么,会主动的去追寻答案。又如给幼儿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小羊和狼》。故事中小羊一直用“sheep”来称呼,狼一直用“wolf”来代替,到最后幼儿自然联想到小羊和狼是“sheep”和“wolf”这两个单词。 如学习了各种水果、日用品后,将枯燥的学习变成“超级市场”,让幼儿在体验售货员角色的同时,牢记这些单词。还进行了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看病等游戏,分成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男女等多种形式,每当幼儿进入角色,成功的做了某一件事,他们便会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一些胆小的幼儿也逐渐能加入到游戏中来,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得到充分培养。

(二)运用鼓励式评价方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学习英语会遇到诸如单词发音不易、词汇量大、句子复杂等学习障碍,这时,鼓励和表扬是激发幼儿上进心,增强其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必要手段。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Good!Well-done! Wonderful!Cool! ”等富有鼓励性的语句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他们的成就感。其次,对待每一位表现出色的幼儿和只要有一点点进步的幼儿都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幼儿出现错误,也尽量不批评、不埋怨、不责备,以调动积极性为主,振奋其学习精神。比如,在刚刚接触英语时,个别幼儿胆小,不敢在大家面前发音,通过教师的鼓励,有的孩子能张嘴发音了,尽管发音还不准确,教师也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评价。每学期一次的英语特色演出,“元旦”编排的英语节目,英语表演游戏等,都面向全体幼儿,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地参加,使幼儿在活动的开展中得到锻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教师充满肯定、鼓励的目光,可以使孩子一次比一次进步,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孩子们就在成人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

(三)因人施教,善于挖掘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其水平的要求和任务,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达到目标,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活动中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儿进步也应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幼儿有了这种心理优势,活动中就敢于积极发言,从而英语活动氛围也变得更加浓了。

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要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位幼儿都有问题回答。对一些胆小、基础差的幼儿,还可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的回答有一点点是对的就要肯定,他感到自己在进步,就会增强自信心,也维护了他的尊严。

集体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小组展示与幼儿个别展示相结合,增加幼儿单独展示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就感,提高了幼儿回答问题的兴趣。我班个别幼儿比较胆怯,不敢在大家面前说英语。因此,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先请幼儿进行小组展示,再推出单独的表演。在个别幼儿的展示中,有时是那些能力较强、爱表现的幼儿,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激发他们更加强烈的说英语的兴趣,同时给其他幼儿做出示范。而对于那些在集体表演中没有说的幼儿,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注意力不集中、能力较弱的幼儿更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我们对这部分幼儿有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表演,有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我们班中开始不爱说话的幼儿,现在也能够与大家一起高兴地唱英文歌、念儿歌了,他们对说英语的兴趣不断在提高,自信心也与日俱增。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师鼓励、表扬,家长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 “幼儿第一位教师”作用,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

1.通过家长座谈会、亲子互动,宣传趣味英语教学的理念,使家长了解幼儿趣味英语学习与发展幼儿自信心的关系。

2.通过幼儿成长档案、网络家园交流平台等途径,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3.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与家长一起讨论,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制定利用趣味英语学习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研究计划。

通过一年趣味英语教学的活动,我班孩子在自信心上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新闻、带头游戏、召开小组活动或其他任务的有29人占全班人数的81%,经常做事喜欢请求被人帮助的有5人占全班人数的14%,经常参加新活动或学习新知识、技能充满兴趣的有25人占全班人数的69%,积极讨论问题的有22人占全班人数的61%,经常上课需要教师提醒发言或需鼓励的有3人占全班人数的8%,喜欢做有难度的事或没做过的事的(如国旗下英语展示)有31人占全班人数的86%,说明孩子产生了积极生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问题,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够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实验前相比,自信心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树立了自我挑战的勇气。

上一篇:人本化下一篇:制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