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养

2024-12-04

英语修养(精选12篇)

英语修养 篇1

一、引言

一直以来, 我国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因为它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能影响教学计划。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一支庞大的队伍, 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因为根据我国的教学课程安排, 大学英语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无论是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英美文化的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师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还要有着良好的职业修养。良好的职业修养不仅可以有利于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获得同事的认可, 从而增强个人成就感, 继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热情,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承担教学重任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具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的教学方法, 还要具备优良的职业修养。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修养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修养对教学的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表现在教师与同事、与学生的关系上, 也表现在教师对待职业和科研学术的态度上。

(一) 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与民主的关系。

首先, 师生关系是教师工作当中的核心关系, 它和谐与否决定了教学计划的成败。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应当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且平等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其次, 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营造出相互信任尊重的健康氛围, 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心和安全感, 切忌挖苦与讽刺。再次,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语言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存在差距。教师应当承认和理解差距, 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因材施教, 既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 又能给起点较高的学生留下发展空间。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公正、及时的评估, 并依据评估有效地引导学生下一步的语言学习。目前的教学中, 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 即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年轻群体, 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与观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师生关系更加难以相处。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全面更新自身观念和方法, 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尽可能地减少“代沟”, 削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对英语教师的职业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教师之间应当遵循合作与尊重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当中,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会议, 充分利用和同事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机会。而且, 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各个方面都可以交流与合作, 比如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这种交流合作不仅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 拓宽思路, 提高自身水平, 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在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的同时, 教师应当尊重他人意见, 客观对待他人评价, 共同承担工作重任, 切忌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 说长道短。

(三) 教师对待学术研究应当做到“活到老, 学到老”。

在学校里, 并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 大学英语教师也必须不断地学习, 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和教学理念, 积极展开科研工作, 这既是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 又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 近些年高校都在进行扩招, 猛增的学生数量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教师上课的次数不得不大量增加以满足教学要求。而且, 各个高校都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标准, 这进一步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另外, 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了大量教学改革, 包括分级教学、推行自主学习、选教师上课等措施, 这又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重担。为了在各种压力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各种学习和进修机会给自己充电, 研修相关科目的知识, 并利用访问交流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 做到学无止境, “活到老, 学到老”。

(四) 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惧困难。

目前, 在教学任务学术含量低, 高频率重复授课、缺乏学科归属感的工作环境下, 大学英语教师成为上课机器并产生职业怠倦已是公认的事实。可以想象, 缺乏热情和方向, 教师们就不会有动力去继续努力。尽管如此, 职业怠倦不是大学英语教师才有的, 所以不能怨天尤人, 教师们应当克服困难, 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一环, 它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 更会影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们应当寻求正确的心理引导, 正视自己的工作, 积极进取, 克服困难, 勇于承担责任, 避免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积极进取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学热情就没有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不断完善发展自己,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因此, 承担着教学重任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职业, 不惧困难, 勇于探索和追求, 提高职业修养。

三、结语

随着教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变迁, 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任务。无论是从自身利益、学生利益、学校利益还是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 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职业修养都是极其关键的、必要的, 它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也是教学效果增强的重要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 .

[2]夏纪梅.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 2009 (4) .

[4]刘润清.一个英语老师的自述[J].外语界, 2006 (2) .

[5]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

英语修养 篇2

陆谷孙(1940-),浙江余姚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年复旦外文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至1985年曾任美国高级富布赖特学者。现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0年起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者之一。1976年起参加《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任该词典主编。他还是我国英语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著名学者,从1989年起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博能返约,杂能归粹——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容量》等莎剧研究论文。陆谷孙教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如《幼狮》,《钱商》(上海译文)等。

----------------------------------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我还希望中文系也能培养出一小撮精英来。

我希望各位把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学习。因为世界是多极化的,所以有人认为语言也是多极化的。英语在20世纪是强势语言,有人说在21世纪,英语要没落,会群雄并立,战国时代将要到来,我不太相信。有人引用拉丁语分裂成各种民族语言的历史,因此说英语也会如此,我认为不会。现在英语已经分成很多品类,过去We used to speak of one English.Today we speak of many Englishes.这里,英语变复数了,有澳洲英语,中国英语等等,但英语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词汇上有很大不一样,像中国英语中也有一些有趣的部分,被吸纳到英式英语。举个例子,long time no see,本来是洋泾浜英语,现在英美人都说,但这是极少的。所以,再变,也主要变词汇方面,很难说会发生在语法领域。还是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文法不变,所以我不相信英语会变出语法有根本差异的品类。

从现状来看,用英语的绝对人数达11亿,仅次于汉语,运用范围、广度则大于汉语很多。评教授时会问,你有没有在《Science》(美)或在《Nature》(英)上发表过文章。那样的学术杂志75%都用英语,所以你无法回避事实,你得承认它是强势,事实就放在眼前,这么多人使用,又有这么多用处,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科技领域、计算机、航空指令等等。另外英语有它的丰富性,从理论上可用词汇40万字多,而法语、德语,20万字左右。英语中同义字多,林语堂说过,英国人最会骂人了,英国人骂“说谎”,他统计过有125种讲法“you flirt with truth”(你玩弄真理),“you are guilty of terminological inexactitude”(你用语不确),不是因为我教英语,所以对英语情有独钟,英语就是如此。

英语教育,不准确地说,分为庙堂英语,我属庙堂教法;还有江湖英语,就是外面培训教法。21世纪是个很个性的时代,今后学语言,你要怎么学英语,完全是你个人的决定,很可能你会挑短训班,会挑新东方,疯狂英语,DIY,复读机,网络学院,远程教育。江湖英语教的是,就是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想法也不错,语言的本身是交际,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不是说要建研究型大学吗?我的体会就是要培养这

“一小撮”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精英。比如说复旦大学外文系每年要招48个学生,只要有个位数,2名或3名,对语言、文学感兴趣,出来以后不那么功利,比较形而上,喜欢学问本身。你为什么学英语?Well,I like English simply for English's own sake.我希望将来还能培养这样一小撮人。我的理解办研究型大学,实际上就是精英教育。

作为文化载体来说,英语很有学头,我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要学好英语:第一,从技术层面要提高素养,从语言本身,要不断与母语对比,因为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学生都不会用过去式,头三句还对,第四句就会出错,没有过去式的意识。就技术层面上的对比,英语强调形合(hypotaxis),汉语强调意合(parataxis),这是已故的王力先生所译。

我最近改了一份重要的翻译,头两句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新世纪激励我们付出更多才智去建设人类更美好的家园”,这是上海市申办世博会的头两句,气派很大吧,如果照翻的话,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The new century has in spired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land for mankind.但我觉得这不像英语,这么接近的地方两次用century,它是强调形合的,而不是意合的,所以我把这改成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inspiring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不用homeland,因为这个词比较罕用,美国不是新设一个本土防卫司令部吗,才用上它。for humankind,不用mankind,因为女权主义者不喜闻,把两句并成一句。

还可以从思维习惯上进行对比。比如说,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大到小,比如问你是何方人士,我就说我是浙江余姚人,先大后校写信的时候,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是由大到小,邯郸路,复旦大学。英语的习惯是由小到大的,与汉语有所不同。其次,中文习惯是今天晚上7点半,法国队对塞内加尔队,先给你的是一个已知的时间,而英文习惯往往相反,凸显重要的:A soccer match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ill take place at7:30 tonight.我们是从抽象的到具体的,他们是从具体的到抽象的,这是从思维层面上讲。

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主要讲三个例子。1965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毛主席的老朋友,他问毛主席很多问题,毛就说“我现在是和尚打伞,无发无天”,翻译说,I'm a solitary monk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a tattered umbrella.撑了顶破伞,在雨里,踽踽独行,结果西方就得到一个印象:毛主席正处于黄昏心态了,其实毛主席那时一点不黄昏,正确地说,他正准备发动文革,1965年嘛,他是最富于战斗力的时候。应该怎么翻?monk第一是无发的,The Buddhist monk is hairless and hairlessness in pronunciation is similar to lawlessness.第一个是“头发”的“发”,第二个是“法律”的“法”。第二是无天,because the umbrella separates my head from the sky,sky这里是指authority,就是我既不服从法律,也不服从任何一个权威。但这位翻译完全翻错了,这就体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是1965年的事情。

70年代初,尼克松来了,他想讨好毛主席,便想在演讲中引用毛主席诗词,找了许久,就找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中美关系也如此,加快我们的步伐,中美友好起来,他是这样讲的:Let's seize the day.seize,“抓妆;day,“日子”,孰不知,seize the day,这不是好翻译,这是从拉丁语一个phrase:carpe diem逐字译成英语,实意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许多享乐主义的老祖宗都讲这话,seize the day,成了文学艺术的母题之一。尼克松可能知道中国人这样翻译,所以他也那么说,但懂文学的人听了,就会觉得可笑。

还有一个例子,布什在对恐怖主义发表言论时,说“you may run,but you can never hide”,我的一个在外交部的学生译成“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十分得意,我说,你翻得不好,和尚、庙都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给中国人听着觉得挺好,但跟美国文化相差太大,这不是一个好翻译应采取的态度。换了我,就译成“你们可以逃亡,但躲是躲不掉的。”这是两种文化,语言转化之前应考虑这一点。

若干年以前有位首长对上海人有个评价,那时上海人不太争气,他说,上海人精明而不聪明。然后他自己翻译了:People of Shanghai are clever but not wise.我说你翻得很好,但我讲个更好的:People of Shanghai are penny wise but pound-foolish.就是说,上海人对分币的计算斤斤计较,而在大利益上就比较迟钝,这样的翻译就把文化内涵立刻传达到对方,要比clever,wise理解起来更到位。因为人家知道clever,wise都是褒义词,不那么注意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Clever,也不坏,wise更好一点。事实上,精明含贬义,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处太计较,大处太糊涂。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

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精魂”,本来是“精神”,我这样一改,觉得很满意,因为汉语是我们的魂,我们的魂已经失落得太久了。阿尔丰斯·都德,是个法国作家,写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想大多数人学过。普鲁士人来了,所有阿尔萨斯、洛林的法语学校都要改学德语,他要上最后一课,还在黑板上写上了“法兰西万岁”,他认为本国民族的语言是维持民族魂的纽带。只要法语还在,法国就不会灭亡。当然现在没有外敌入侵,我说这话言重了,但是汉语的精魂已经失落得够多了。比如汉语是很讲对仗的,以痛苦对快乐,现在偏要破坏这种对仗,标新立异,叫作“痛并快乐着”,因为是公众人物用过的,大家都抢着学样。新新人类已经让汉语失落了很多,那新新新人类会不会进一步让汉语失落得更多?我很担忧。

也有人叫我“遗老遗少”,他的年纪比我还要大,所以叫我“遗少”,你们应叫我“遗老”,因为我比你们大,为什么要这样叫,因为我喜欢写文章,刚刚主持人也讲到。我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个酸腐文人。我喜欢写点文章,玩弄点雕虫小技,文白相间,就传出去一个“遗老遗少”的恶名,而且还夹带些英文。

英语修养 篇3

一、语言、文化和文化修养

众所周知,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是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即通过精神活动体现的人类文化。通常包括:(1)人的意识形态;(2)语言文字及其他表意符号;(3)成文的、不成文的法律及其他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语言与文化;另一种是文化中的语言。按照前一种提法,语言和文化之间是并列关系;按照后一种提法,语言从属于文化。那么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有些语言学家提出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大文化包括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小文化就是指语言。总之,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不同民族的文化不仅反映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也反映在语言的内涵上。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跨文化交际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管是来自异国的还是同一国家不同亚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过程。语言教师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实施者,肩负着语言与文化的传播重任,必须通晓这些跨文化交际知识。

跨文化交际知识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文化修养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修养的含义较为广泛,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修养,一种精神资源和思想滋养。它包括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和领会,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操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文化修养的核心和集中表现是人文精神——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和追问,获得大视野、使命感、得失观。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是不同的,有修养的人必定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有文化知识不一定有修养。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1.词汇层面的文化知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一定要尽力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上英国航海事业十分发达,这方面的词汇比较丰富。

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很多词汇所指的是同一个事物,却有着各自的特定含义,这和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数字在中西文化中也存在不同的含义,6在中国是个颇受欢迎的数字,表示顺顺利利,但是在西方文化中6表示不吉利,666在《圣经》中是魔鬼的代号,肯尼迪遇刺的日期数之和为6,所以西方人很是忌讳。

2.语篇层面的文化知识

除了词汇、语法层面之外,语篇中更是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目的语的文化知识能促进语篇的理解,通过语篇的学习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英语教师对语篇中点滴的文化都要给学生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高中英语教材中题为Body Language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一个情景,来自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人和中国的接待人员,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会面时的表情和体态语各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这篇文章将不同民族的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的行为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文化差异会导致交际障碍,还明白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意识。另外,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傳统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社会心态、交际方式、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在学习相关的文章时,教师应该将这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修养

1.人文修养

人文修养指价值的关怀,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和追问,获得大视野、使命感、得失观。教师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注重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教师的思想情操、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等人文修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健康而积极的影响。

中小学英语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通晓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广泛地了解和吸纳有关英语发展历史知识、英语国家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引导学生从西方文化中汲取营养。比如: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在中小学英语教材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授这些节日的发展史以及过节礼仪时,应该告诉学生西方的节日,是无法代替我国传统的节日,不能盲目地崇拜西方节日,从而陶冶高尚情操,锤炼崇高人格,净化精神世界,培养本民族的自豪感。

2.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行为体现,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风貌等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应该首先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求知欲,而教师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做人方向和未来的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的思想素质不佳,学生的思想索质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随着英语的普及,西方文化也逐步进入我国,其中一些消极的东西也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中小学生辨别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辨别和思维方式无疑成了英语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教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跨文化交际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文化修养,不仅成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人格、品格、价值观的塑造者,真正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只有高素质、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参考文献:

[1]Shibata.A. 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cept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J].JALT Journal, 1998 (2):105.

[2]李雄.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22-123.

[3]吕进.小康社会与文化修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81-84.

[4]单伟红.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12):81-82.

[5]王国凤.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7(2):119-120.

[6]王怀民,段君丽.贺冬梅关于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4):56-57.

英语修养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阅读,阅读能力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非英语专业高职生的英语课可以说就是精读课, 兼顾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培养。英语课程的平均学时才二百左右, 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用传统的教学法来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要求有些不太现实。教师上课只能对教材进行筛选、课文不能不上, 那就只能把课文后面的阅读和写作部分练习舍去不讲, 让学生自己课后看。

2.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 但由于应试教学等原因, 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 以语法、词汇和单个句子的学习为侧重点, 对课文的阅读不提时间和速度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围绕着国家四、六级和A、B级考试的指挥棒, 按照固定教材的内容备课, 将每课中涉及到的语法、词组、短语的用法、习惯用法、写作技巧等知识灌输给学生, 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3. 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纵观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 认为阅读是一系列信息处理的过程, 是由低级的字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 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 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 不利于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 影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而无暇顾及别的东西, 破坏文章的整体性, 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有限的阅读, 即阅读量不够。

4.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 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 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 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 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 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 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 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 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 摆头, 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 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 阅读时间增长, 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是指一边阅读, 一边在心里翻译, 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 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增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用优美的语音、语调去感染学生,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启发学生, 选用实用、生动、有趣的例句,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 情景会话, 教唱英语歌曲, 做游戏, 英文短剧表演和组织英语竞赛等。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型表情达意, 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及创造的欲望, 使他们能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持续饱满的学习热情。

2. 扩大学生词汇量, 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决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很多, 人们普遍认为, 词汇量、文章的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的运用、母语阅读能力等都与英语阅读理解相关。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英语阅读理解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词汇, 词汇量越大, 理解得越快越好。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词汇, 就难以运用分析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原则, 从构词法, 一词多义, 一词多译等方面来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 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根、词缀等猜测词义, 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技能, 它在掌握一定量的词汇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高职学生掌握的语法并不全面,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特别是加强疑难句的分析与理解。而理解疑难句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的主干, 掌握各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最终抓住句子的核心意思。

3. 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 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提高与否, 关键要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 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地涉及日常生活, 包括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 应避免单一化, 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 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 接着略读课文, 验证预测情况, 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 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 再查读课文, 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 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 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

4. 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 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 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 以提高阅读速度。学生读完文章后, 由教师宣布答案并作好登记, 随时掌握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两方面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解决, 然后, 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难点, 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点拨和启发,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 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 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 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 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 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 2006 (35) .

[2]马国英.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太原科技, 2005 (5) .

[3]何青.高职英语阅读课语篇教学之探讨[J].职教论坛, 2005 (35) .

[4]龚兵.英语词汇知识广度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学修养 篇5

提要近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材,但是,由于种种 原因,中学英语(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仅局限于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造成这 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不高。

关键词 英语教师 文学修养 教学质量

* * *

我曾多次听高中英语教师授课,他们那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的教学态度,对教材内容的精辟分 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们对教科书中出现的文学作品的分析,却时常让我感到美中不足。课后我曾向 他们提出过如下问题:“您为什么对这些名篇名著只停留在句子翻译及分析句子成份上,怎么不在写作技法及 遣词造句方面作进一步的展开呢?”回答是:“《大纲》并没有要求我们这样做啊。”

翻开《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我们的确很难发现有关于对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在写作技法、遣词造句 方面的任何要求。然而,如果再仔细地分析,就不难看出:《大纲》其实己经包含了我们所忽视的问题。《大 纲》对高中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是这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要侧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和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对“阅读能力及自学能力”的提法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在部分教师中产 生了许多视而不见的问题,加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原因,从而造成教学要求、目标的偏差。虽然不少 教师也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但只满足于给数十篇短文,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然后回答问 题。但是,对所选文章的体裁,文章叙述的事实及细节、作者的意图、背景知识、文字形式的变化和深层隐含 的意义等文学手法,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结果,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阅读理解的“修炼”,大多数却未能 取得“正果”。请看1991年、1992年广西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的情况分析(见表一)。

表一 年 份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1991 20.37 38.5% 8% 1992 21.67 47.67%

13.99%

(注:该题占全卷分数的40%)

书面表达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面镜子。这“基础知识”理解当然地应包括“文学知识及 写作技巧等能力”的内容。同样地,大纲所要求的“自学能力”也应包括“具备对文学作品及写作技巧的自学 能力。”但由于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忽略,致使不少高中毕业生,学了六年英语后仍不能正确地用英语造句,更不能用英语写信、写通知、写便条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审题不慎,下笔走神,思路混乱,文理不通。只 好胡拼乱凑,画蛇添足,应付了事。从1991年和1992年的广西高考写作部分的情况分析(见表二)也同样可

以 说明我们对《大纲》的片面理解。

表二: 年份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1991 8.73 54.00% 28.00% 1992 7.92 46.19%

15.35%

(注:该题占全卷分数的1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四:

第一、教师忽略了文学知识和文学技法也属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范畴,在授课过程中不 能从文学的角度去讲解课文——文学作品。

第二、教师缺乏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东西,怎么能娓 娓道来,“口中生花”呢?学生对文学作品及写作技法的兴趣又怎么能有

所提高呢?

第三、教师缺乏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一件艺术品能被人们所接受并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流 传下来,决非只是由于幸运和偶然,而是有它的“客观性”。所谓“客观性”,非仅是指这一艺术品被人们所 接受的这一事实,而是指当我们对这一艺术品欣赏时,我们感到我们与它们之间是如此的相通,而毫无隔膜,使欣赏者与被欣赏对象之间达到一种美妙的和谐,并给人以启迪有着催人向上的力量。如高二册第14、15课的 《礼物》由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改编而成的:文中所描绘的那位可怜的丈夫卖掉他唯一值 钱的东西——一块金表,以便可以买一把镶嵌有宝石的纯龟甲的头梳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他的夫人。可是他的夫 人却在这时卖掉她那唯一珍贵的财富——一头瀑布般的棕发,以换取一条金表链,送给她的丈夫。这是一幅多 么美好的夫妻恩爱图。但最后的结局却不是他们所能预料的,甚至也不是所有读者希望看到的,这是一个急剧 的转变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这个故事决不是一种巧合,而成千上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真实写照。俗话说:会看 戏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如果没有一定的鉴赏力和分析能力,你怎么能窥见出作者对人生所作的嘲弄?怎 么能把作者这一创作意图告诉你的学生呢?又怎么能把文中所描写的那只在灰色的院子里的灰色的围墙上无精 打彩的灰色小猫与女主人翁忧郁的心情联系起来呢?你又怎么能把女主人翁德拉那一头棕色的秀发与她那棕色 的帽子、棕色的外套以及那套梦寐的纯金龟的梳子这样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展示给你的学生呢?

第四、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届高考英语题目对考生的要求只局限于语言知识,这对帮

助学生提高文学素 养无直接帮助。

第五、学生的文学知识的肤浅和贫乏。而这个原因还是由于上述四个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努力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对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自学能力,是广大高中英

语教师当务之急。

我们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一缸水。那么,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

文学修养的同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对文学的范畴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懂得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及写作技巧,要了解高中课本中所 选的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背景及其写作风格。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了解自 己,就是提高人的信心,激发追求真理的要求,就是和人们中间的鄙俗作斗争,并善于在人们中间寻找到好的 东西;就是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 的精神鼓舞

自己的生活。”

第二、弄清文学作品在高中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并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三、明确教师的文学修养水平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1.通过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既注意作品的整体结构,又注意故事的细节描 写,从而培养学生在逐步养成一个“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有序”的写作格局,并在阅读理解中逐步提高 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通过从文学的角度解释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遣词造 句,用英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反过来帮助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任何一件 艺术品必须是一件创造品,因为它通过了艺术家的想象。要丰富一个人

想象力,唯有对知识和经验的不断追求。

4.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课文,并不只是语文教师独有的专利,英语教师也同样义不容辞。

第四、对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应有必胜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当前,一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命题革命”已经展开,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意义重大的革命。我们的学生能否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在完成高中学业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文学素养,有待于广大英语 教师的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书目: [1]《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2]唐佐明主编《1993年高考英语科标准化考试原则指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许 峰等主编《文化园》,蓝天出版社出版。

[4]姚一苇著《艺术的奥妙》,漓江出版社出版。

英语修养 篇6

[关键词]高职特点 法律修养 课程单元目标

高校所使用的“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对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有效科学的整合,经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一本质量非常高的通用教材。但是,本教程没有进行本、专科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不同,加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使他们在“基础”课程(特别是法律部分)的学习中实效性比较差。在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对高职特点“基础”课程中的法律教学部分进行课程目标的单元研究意义重大。

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课程总目标要求存在较大落差

1. 教师在教學中的困惑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2.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期望与实际教学结果落差较大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二、结合高职生实际,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单元目标研究的必要性

1、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2、在总目标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3、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高职生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承载着更大的社会期望与责任。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英语修养 篇7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Freeman,S.A.What Constitutes a Well-train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J].MLJ,1941,25:293-305.

英语修养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就现在商英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分析,大家对西方文化的掌握情况并不是特别深入。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学映射了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精神面貌。英美文学是英语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考虑英美文学,或是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引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足够重视。很多学生将商务与英语进行割裂,单纯的学习英语和商务知识,认为英语只是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已,并没有注意到所有课程的综合学习,没有体会到“语言-文学-沟通”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缺少对根植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学生在日后的跨国交流中出现了众多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不足,进而也严重阻碍了经贸活动的开展。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 . 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的中国人眼界开阔了,很多人对出国旅游、探亲、留学、以及贸易有很大的热情,因此,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也越来越多,跨文化的交际自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先人一步的进入这个“地球村”中。在掌握正常的交流的同时,应该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英美文学中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精神面貌,充分的掌握英美文化,就能真正的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民。

2.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润滑剂。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各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多方的文化,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比如说,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很有可能造成语义上的误解;商务谈判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以技巧取胜,但是美国人的性格比较直接,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谈判中会讲究谈判的实质性效果,不喜欢那种漫长式的谈判过程。这都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关,这些文化很多都体现在文学中,同样我们可以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得商业广告的创意灵感。

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个时代高素质人才的突出特点,无论是你从事于外贸、外交、或在外企工作等,都离不开跨文化交流。再加上,当今社会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我们随时可以接触到外国友人、观看到外国电影或者阅读外国文学,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许多企业都很看重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这说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三、英美文学修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减小了沟通的障碍。不同的文化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政治格局、生活水平有关,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沟通的鸿沟,这个障碍必须铲除,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发觉这个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处事风格。当我们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学会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不同文化国度的人在交流的时候才能更加的顺畅,打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

2.有利于避免因文化冲突造成的误会。在商务谈判的时候,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屡见不鲜,很有可能因为一句话触碰到了对方的敏感点,造成整场谈判的失败。因此,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外贸谈判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在一些其他的商务往来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例如餐桌礼仪,送礼物或者是穿着方面,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贸易的商英专业同学,必须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有利于培养英语表达思维。中英的语言表达思维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商人注重“先大后小”并且很少锋芒毕露、形怒于色。但是美国人能够很快的将谈判进行到实质性的阶段,很少花时间在谦虚礼让方面。这些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往往会给谈判造成困扰,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四、如何加强商英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的了解。学校可以在学习英美文学之余,给学生延伸一些英语国家相关风俗习惯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也有利于对文学知识的深层理解。例如,在在课堂上放映相关的电影,比如说有《刮痧》、《推手》、《面纱》等,还可以放一些民俗特点浓厚的外语电影。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以专门聘请相关方面的学者,来学校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2.案例教学中融入文化分析。案例教学对商英同学来说是一本更加直接的教学材料书,通过这些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谈判经验,下面是一个谈判中关于时间问题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案例: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并在谈判中一直不依不饶,使得巴西的代表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以至于最后匆匆签约,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个日本公司的身上,因路上堵车,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迟到了,日本代表是这么应对的:“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所以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代理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教学过程中,在从经贸角度分析案例的同时,配以相关国度的文化剖析,从文学、文化的角度解析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培养跨文化意识。英语角、各种演讲比赛等二课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模拟国际贸易的谈判场景,利用不同的案例背景,然后自己想出更好的应对策略;组织中外学生交流会,促进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4.加强学术群体和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自引进跨文化交际学至今有十多年的历史,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相关专业的大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大学的领导应该鼓励教师们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以及给教师提供更多出过考察的机会。

五、小结

英语修养 篇9

1937年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众多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奔向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的人数激增。不同阶层人员虽然成为了共产党员, 但他们的身上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作风、旧观念、旧习气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从而对革命事业的建设产生阻碍。同时, “大批的新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 很多新的组织还没有巩固, 他们同老党员和老组织之间, 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多的新党员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欠缺革命经验, 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不了解。此外, 在国共合作建立后, 党内存在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以此为背景, 共产党员修养问题亟待解决。

二、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⑴社会革命斗争长期存在, 党员肩负提升自己和改造社会的重任。刘少奇在书中这样写道:“人类本身, 人类社会, 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 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也就是说, 无产阶级应该自觉地去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 并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 改造自己。”在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肩负起改造社会提升自己的责任。肩负责任就需要付诸努力, 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以提高自己革命的能力和素质。

⑵党内存在腐化堕落的现象, 党员革命品质的保持受到威胁。在社会革命斗争的长河中, 要经历众多的失败和成功才能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然而, “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 在胜利中昏头昏脑, 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 以至于动摇、腐化和堕落, 完全失去原有的革命性。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 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这表明在党内存在着使党员腐化堕落的潜在风险, 对党员革命性品质的保持以及党的纯洁性有着直接的威胁。

⑶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存在, 危及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党员……他们都是来自中国旧社会的各部分”, 这就是党内存在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原因。就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当他们一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一大家庭中, 自身所携带的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思想、行为、想法等等都会在党内表现出来, 这就会使得党内出现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而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不仅会影响自身, 而且也会影响其他还未被“染指”的党员, 危及到其他党员所具有的正确思想意识。

2. 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不仅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抱以正确的态度, 那么, 何为正确态度?“是要像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样, 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去解决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党员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论, 而且还应该学会运用。学习他们的思想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的品质以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品质;学习他们的言行以提升党员的行为修养。

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其奋斗终生。在中共二大确立了最高纲领为共产主义时, 我们党就始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同时也是艰苦的事业,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 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那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 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其实简单来说, 就是高度发达“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的社会, 就是人类充分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然而, 成功路上总是布满荆棘,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每个党员为之奋斗。

⑶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党员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党的发展变革中, 党的利益难免会与党员的个人利益相冲突。这时, 作为党员就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 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既然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 那么党员个人的利益就应该服从党的利益。但是, 这并不是说要党员完全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 可以去拥有个人的利益。

3. 党性修养的途径

思想意识的党性修养、信仰观念的党性修养、行为规范的党性修养都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因而, 参与革命的实践, 注重主观努力, 在实践中进行修养和学习, 这便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途径。

共产党员参与社会革命的实践, 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探索, 总结经验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在实践中, “当然必须不间断地参加革命实践, 去增加感性认识, 积累经验。但是, 必须指出, 光有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 还是不够的”。而这一过程, 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进行党性的修养, 仅仅参与实践是不够的, 还需要党员自身思想意识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党员不仅要投身于实践, 而且还要加强主观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 在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 必须加紧学习。

4. 党性修养的目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提出了党性修养的目的, 即:“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 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党性修养不是盲目的修养, 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中, 认真对待和学习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严格约束自身的思想、行为、言论。

三、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当代价值

1. 加强党员拒腐防变意识的修养, 是新时期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

如今, 在新闻媒体上官员腐败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然而, 这些新闻事件的背后却反映出了我们党内现存的腐败现象。腐败发生的根源是个人的思想上滋生了腐败的想法和意识, 实质上就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缺失。这就需要在党内培养对各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2. 加强党员关于党的思想和理论的学习, 是新时期做合格党员的需要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然而, 随着党内具体实际和国情的变化, 一代代领导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地更新, 这就需要党员加强对党所提出的思想和理论学习, 掌握党的动向, 从而能够精准定位。

3. 明确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新时期维护党政治优势的需要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明确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党性的修养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这也凸显了人民群众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员应该明确自身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不仅是党员自身责任的需要, 而且还是党的建设的需要。

总之, 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过去是有必要的, 在现在同样也是被需要的。作为党员需要在认真观察和分析党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实践和学习中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坚定的信仰和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党性修养。

摘要: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是根据他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整理而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刘少奇深刻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问题会危及到党的发展和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 因此, 向广大党员提出要增强党性修养的要求。同时, 他还阐述了为什么进行修养, 如何进行修养等问题。对于党员的修养、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就今天而言, 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探析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英语修养 篇10

一、培养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的重要性

(一) 落实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改进工作作风要求的有力举措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精简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 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无独有偶, 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 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 话不离题。”由此可见, 秘书人员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修养至关重要。看似平凡的秘书工作, 牵连着各方面的关系, 上至中央政府, 下至地方政府、部门, 处处都有秘书工作, 不仅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效率、领导的工作效率, 更关系到大局工作的开展、党的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 说话做事求真务实、简明扼要, 才能为落实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要求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 改善秘书队伍形象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 我国秘书队伍不断壮大, 秘书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秘书人员不仅要履行好职责, 更要树立起秘书行业的良好形象, 确保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首先要从作风修养抓起, 秘书人员作风端正、品性优良, 才能说正确的话, 做正确的事, 更好的投入到为领导、为部门、为群众的服务工作中去。凡事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反映各类问题正确判断, 时刻勤奋工作, 沉着冷静, 遇事妥善处理, 凭借高尚的人格力量和过硬的工作作风, 赢得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信赖, 令整个秘书行业在社会中提高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 提高秘书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古语云, 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秘书岗位, 而秘书人员就像螺丝钉, 把整架机器拼接而成, 一旦哪里有螺丝出问题, 整部机器都将停止运行。秘书岗位默默无闻却做着轰轰烈烈的事, 因此, 秘书人员必须作风良好, 勤勉尽责、忠于本职, 才能做事沉稳、扎实服务。秘书人员必须作风良好, 树立责任意识、求真务实, 才能说话经得起推敲, 办事经得起检验, 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掌握好待人处事的火候。秘书人员必须作风良好, 拿得起笔、抗得起肩、沉得住气, 不轻视小事、不忽略小事, 不因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影响工作质量和进度。

二、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具备优良的职业品性

(一) 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具有两项意识

1. 求实意识。

秘书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应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及时、中肯地向领导提供信息和提出建议, 汇报工作和落实工作要及时并实事求是, 起草文稿以事实依据为基础, 用词准确、务实, 不拖泥带水、不长篇大论, 避免因形象工作而降低效率、影响判断, 造成工作失误。

2. 服务意识。

秘书人员要具备“三服务”意识, 即“为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 为人民群众服务”。要有较强的工作主动性和较高的工作能力, 这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工作效率、大局工作的开展、党的事业的发展。如制订发布各项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等事宜, 在服务部门、服务群众的同时, 不仅要做好事务性工作, 更要通过对类似具体琐碎事务的处理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让领导取得更多的工作主动权, 同时可以进一步为部门、为群众谋福利。

(二) 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具有三个特点

1. 平凡而不平庸。

秘书人员始终在台下默默无闻地从事幕后工作, 永远无法走到台前, 没有鲜花, 没有掌声, 必须要有一颗淡定的平常心去看待得失, 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淡泊名利, 宁静以致远。甘于平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凡事都用平常心去对待, 在平静中积极进取, 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平衡、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而平庸却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从而无所作为、碌碌无为, 甘于平庸, 只能在平凡的境界里消沉、颓废, 谈不上积极, 更谈不上进取。

2. 追求而不索求。

秘书人员要有理想, 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工作热情和动力,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 才会有方向、有目标, 就能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就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式。秘书人员要有追求, 追求领导和群众的满意, 追求工作效率的提高, 追求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却不能索求, 不能为个人的名利得失而索要、索取, 否则会迷失工作、奋斗的方向, 走上歧途。

3. 比较而不计较。

秘书工作要有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缺失、发现差距、发现不足, 工作才能有进步。要有敢于比较、勇于比较的胸襟, 让比较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态, 为了总结提高而比较, 这样的比较越多越好, 但若是为了打击攀比而比较, 就变成了消极的计较, 只会妨碍工作, 阻碍进步, 这样的心态要不得。比较是为了提高, 而计较是为了得到, 秘书人员切不可有计较的心态。

(三) 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具有四种精神

1. 默默无闻、甘当绿叶的精神。

大多数秘书人员, 都是在台下幕后默默无闻、不吭不响埋头苦干的。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他们对工作有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有高尚的素养和作风修养, 抛开一些偏见, 顶住一些压力, 改变一些习惯, 甚至还牺牲个人的一些爱好及名利和地位。秘书人员要时刻保持平常心, 甘做绿叶, 甘当人梯, 切不可有任何牢骚和不满。

2.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

秘书工作具体而繁杂, 没有辉煌的成绩, 也没有丰硕的战果, 只有摆在面前似乎是永远干不完的活, 必须要像老黄牛一样, 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 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工作上面, 不要有任何投机取巧的私心, 才能在繁重的秘书工作中锻炼忍耐力、战斗力、持久力, 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工作者。

3. 甘于寂寞、乐于清贫的精神。

秘书工作需要的是一心一意干实事, 鲜花、掌声、赞美这些都不是秘书工作的元素, 在这个日渐浮夸的社会, 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脱离实际的主观愿望和引诱力极强的利益关系的干扰, 使之产生了各种错位现象, 秘书人员必须要经得起考验, 不为任何诱惑所动, 磨练坚强的意志, 铸就正确的价值取向, 树立坚定的工作信念。

4. 刻苦学习、永不言止的精神。

秘书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除了具有较高的办事能力, 也要做到站起来说得好, 坐下去写得快, 除具备基本政治、道德和业务素质外, 还应具备经济工作能力、分析能力、调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及一定的信息化技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秘书工作作风修养路径分析

(一) 充分发挥秘书协会的影响力, 创造良好的秘书工作环境

要高度重视秘书协会的行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协会在引导、协调、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秘书工作大环境。一是秘书协会应主动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 更好地教育、指导秘书人员的工作;二是作为秘书群体的代言人, 协会要充分保护秘书权益、维护秘书职能、规范秘书人员行为、培养秘书作风修养, 确保行业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充分发挥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 协会的工作与秘书人员贴近, 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秘书人员工作的苦乐难易, 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排忧解难, 消除了困难和隔阂, 能更有利于培养秘书人员的修为。

(二)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形成求真务实、简明扼要的工作习惯

秘书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理论学习, 始终保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 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素质水平和法律法治意识。学习模范、学习典型, 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具有良好修养的人, 取其精华, 学习他们的待人接物方法、人际交往技巧和辅助参谋的尺度, 在潜移默化中加强自身的修养。秘书人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讲求实际实效, 汇报工作言简意赅, 陈述情况简明扼要, 起草文件抓住重点, 凡事避免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假把式, 若是文章太长、讲话稿太长, 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影响效率, 文章要短, 讲话要精炼, 多做少说, 才能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秘书的工作节奏直接影响到领导及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务必养成凡事实事求是、简明扼要的工作习惯, 过滤无关紧要的事务和长篇累牍的材料, 汇报工作、陈述情况都要有的放矢、一语中的, 减少无谓的消耗, 节约领导和各部门环节之间的时间。

(三) 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调查研究, 搭好上层与基层之间的“桥梁”

秘书工作承上启下、沟通左右, 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 秘书的作风修养直接影响到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秘书人员要培养凡事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要加强走访基层、了解民情, 针对热点、难点、领导的关注点, 深入调查研究, 不能只停留在罗列现象或走马观花般的一般性调研, 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而应把面上的调研和蹲点调研结合起来, 深入基础, 解剖麻雀, 在个性问题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 求得最佳对策。秘书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处理问题既要敢于坚持原则, 又要耐心细致。要尊重他人, 勤奋努力, 虚心好学, 讲究效率, 多办实事, 以优良的工作作风, 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秘书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 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于改进会风、文风等工作作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此, 秘书人员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修养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秘书人员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修养的重要性及特点, 并规划了如何培养作风修养的理想路径, 着重阐述了如何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形成求真务实、简明扼要的工作习惯, 做到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调查研究, 搭好上层与基层之间的“桥梁”。

提升修养,有效“拿来” 篇11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现状;方法

有些教师对外国文学的教学颇为头痛,严格来说,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到外国文学背后的方方面面,是很难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这些外文作品的。因此,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之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结合文化背景,将外国文学读懂读透,否则只会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一知半解,只能理解到这些文章的表面意思,不能学习到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更深的文化与知识,这样就违背了教材编订者将外国文学作品放入语文教材的初衷。由此看来,仅占教材内容一小部分的外文作品,实际上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不得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让学生通过这些外文作品学习到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眼界。

一、外国文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发展

从外国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了,在这近百年中,教材中的外国文学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起初,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单一粗糙,而如今,外文作品正在向着多样化与细致化靠近;起初,学生通过教材,只能了解到外国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如今,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不仅能充分了解到各国的文化,更能在教材中的各国文化大杂烩中找到中国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教材中加入外国文化作品的意义正是存在于此,而教材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拓展依然正在进行中。

二、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多数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对外文作品有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在遇到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只是让学生自读自学,很少会真正抽出时间进行教学,也难免会不能物尽其用,白白浪费了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资源,这是值得教师们去反思的。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不能得到教师的正确教导,他们不能充分了解到教材中外文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因此不能充分体会到学习外文作品的乐趣。教师对外文作品尚且不够重视,学生又怎会知道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与其他内容同等重要呢?因此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自学仅仅限于通读文章,了解表面意思,而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会这些外国文学作品。所以说,初中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三、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树立起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充分发挥教材中外文作品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对外文作品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认识。

1.充分结合外国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

由于不同国家的地域及文化各具特色,外国文学作品的与中国文学作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如果教师单单以课文为全部教学内容,学生很难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准备有关文章的背景,尽量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的信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外文作品的理解。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是1870至1871的普法战争,当时法国战败,普鲁士士兵不仅占领了法国的土地,更想占领法国人民的思想,因此法语课被强行禁止,作者正是想借这篇文章来表达法国人民的愤慨及爱国之情。了解了这些背景,《最后一课》的教学难度骤然降低,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文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尽量掌握外国文学作品的作者信息

毫无疑问,每个作者都有自己不同于任何人的人生经历,因此不同的作者也拥有不同的性格及写作手法。想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作者,这对文章的理解及思考都是大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将作者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对文章作者具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才能读懂文章。

以泰戈尔的诗作为例,作为一个印度诗人,泰戈尔更是一位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他的诗中出现了较多、较深刻的宗教及哲学思想,这便是泰诗的难度所在。读泰诗,就像在洗涤心灵,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教师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泰诗的含义后,更应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泰老的诗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认识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读文章,实则是在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因此,想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得先充分认识作者,这是对教师,也是对全体学生在外国文学作品学习中的最基本要求。

3.适当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课堂

当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早已进入校园,如果不充分利用,岂不是白白浪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外国文学作品,都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有很多作品已经被拍成电影,在网络上不难找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对外文作品有个更加深刻的印象。而没有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找到相关视频。如《蓝蓝的威尼斯》一文,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威尼斯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那儿的风土人情,这比苍白的讲述要有效很多。

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对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会永远被限定在一个误区,永远不能发挥其作用,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想看到的。

【参考文献】

[1]何岳球.外国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3(2)

[2]黄华荣.文学解读的三重障碍[J].语文学习,2013(4)

编辑的自身修养 篇12

随着报业的发展、新闻编采队伍的不断扩大, 对编辑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但有些报人在组织稿件、选编稿件、设计版面、评论新闻等基本功上还不扎实, 对办报的规律也缺乏了解, 所以在选编稿件时常常把好新闻“枪毙”了, 有的人甚至缺乏政治上的判断力和敏感性, 所有这些都给加强报纸宣传效果、提高报纸质量带来困难。因而, 加强我国报纸编辑的自身建设, 提高编辑自身素质和修养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提高自身修养

报纸编辑应具备的修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政治修养、思想修养和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

1. 政治修养

政治修养要求报纸编辑在编选稿件时, 应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 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党的方针、政策, 体现时代主流, 能够引导群众前进的新鲜稿件, 以达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 具有政治上判断是非的能力。

2. 思想修养

思想是人行动的指南, 一个思想情操高尚的人, 就会大公无私、任劳任怨, 一心扑在事业上。因此, 报纸编辑要注意思想修养, 事业也要求他们具有甘做无名英雄的精神,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进行思想修养的锤炼。

3. 编辑业务方面的修养

加强编辑业务方面的修养, 就是要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有渊博的知识, 要熟悉行业, 掌握报纸生产的全过程, 对报纸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还要熟悉社会生活, 要热爱社会生活, 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动态, 由此才能较好地把握社会生活的舆论导向。总之, 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得到提高, 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程度。

二、提高自身能力

报纸编辑不但要具备适宜多种活动要求的一般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还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业务能力。

1. 信息能力

编辑的信息能力是其传播活动的基础。在现代社会里, 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变化的频率也在加剧, 编辑必须时时刻刻追逐最新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有: (1) 社会信息, 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 并构成报纸版面的主体。 (2) 行业信息, 即新闻出版行业的情报和消息, 这样可以对报纸策划、报道策划和编稿组版都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来自读者的信息。接受读者的信息可以通过阅读读者来信、接受读者来电、来访去获取, 也可以主动出击, 开展大规模的读者调查, 还可以上门调查等等。

信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新闻敏感, 它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当有心人, 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2. 鉴别能力

鉴别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迅速、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并把适合于读者的新闻信息筛选出来加以传播。这就要求编辑要有鉴别能力, 鉴别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原貌;鉴别新闻是否为读者所欲知;还要鉴别发布新闻的时机是否合适等等。

鉴别能力是编辑基本修养与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一般说来, 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越高的编辑, 对新闻信息的鉴别能力就越强。

3.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指的是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速度在加快, 广大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进入了多变的阶段, 陈旧的报纸形象和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新闻改革正在走向更深的层次。所以, 编辑的创造能力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4.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在撰写、修改稿件中的文字运用能力。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 易字艰于代句。”修改好一篇文章往往难于写一篇文章, 何况新闻讲求时效性, 要求分秒必争。编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以及倚马可待的写作速度。写作能力的提高, 要靠平日勤学苦练, 编辑应该注意阅读各类优秀文章和名著, 注意当代新闻文体的变化发展, 多加揣摩和借鉴, 勇于创新。

5. 多种语言与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能力

现代编辑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开放, 他们需要运用国际互联网络获取资料, 需要与国外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 甚至需要把报纸办到境外去,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使用外语。此外, 编辑已经不再是单纯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 他们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 在许多报社, 采编工作并不严格分开, 逢有重大报道或紧急情况, 报纸编辑经常要奔赴社会第一线参加采访报道, 因此编辑与记者一样, 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 比如学会用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电脑, 懂得卫星传稿技术, 能够驾驶汽车等。

总之,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 编辑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上一篇:AVO技术论文下一篇:戒毒康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