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修养(共10篇)
知识修养 篇1
1思想观念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1 二者的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 由此导致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缺少政治辨别力、判断的兴趣;对公益不关心, 缺少同情心、正义感;急功近利倾向明显, 目光不够远大,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社会转型也使我国道德价值观日趋多样化, 悄然改变着学校德育, 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从而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快速发展,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是当前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 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德知并进, 全面发展。
1.2 二者的结合由本课程的特殊性决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 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课程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目标定位于有效指导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 既传授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各类知识, 更传达人生理念, 强调情感熏陶, 注重养成教育。因此, 本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寓思想观念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1.3 二者的结合符合道德教育的规律
完整的道德学习是认知、体验与践行相结合的过程。道德品质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 这就决定了道德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从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开始, 进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 磨砺人们的道德意志, 坚定人们的道德信念, 直到养成人们的道德习惯, 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完整的过程。传授道德知识, 正是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 使学生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 提高对道德的理性认识, 为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内化奠定基础, 为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提供平台, 然后用来指导其行为, 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 二者的结合是符合道德教育的规律的。
2寓思想观念教育于知识教育中的可行性
2.1 思想观念教育以知识教育为载体和开端
知识教育是思想观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思想道德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课程中的这些知识产品都凝聚了内涵丰富的教育意义, 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知识基础, 思想观念教育就失去了科学的依据;没有知识教育, 思想观念教育就缺乏逻辑论证, 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
同时, 知识教育也是思想观念教育的开始环节。只有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 才能进一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道德学习的首要步骤是进行道德认知, 获取道德知识, 掌握道德经验, 使教育对象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思想得到升华, 觉悟得到提高。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平台, 是引导受教育者做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人们很难接受一种社会政治理论;没有知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
2.2思想观念教育是知识教育的提升与内化, 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
本课程的教育目的本身并不在于引导大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发展知识, 它需要通过大学生掌握相应知识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 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化, 即把道德知识、法律知识等内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信念, 进而成为个体行动的指向, 因此, 知识教育是本门课的开端与基础, 思想观念教育是中间环节与核心, 是知识教育的提升, 是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而受教育者的行为则是本门课的最终目的与归宿, 也是教育的最终效果的体现。
2.3 知识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到思想观念教育的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知识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到思想观念教育的实效性。在传统的知识教育方式中, 教师过多强调概念、原则、规范的掌握, 却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过多强调知识的记忆、背诵、理解, 却没有把道德教育的主要环节——道德内化作为重点, 这种“灌输式”的知识教育方式, 使思想观念教育流于形式, 直接影响了思想观念教育的效果。因此, 本课程既不能作为纯粹的专业知识教育, 更不能停留在知识灌输的模式当中, 而是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变成他们自觉的信仰和行动。
3实现途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3.1 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思想道德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些知识的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师积累的科学知识越多, 拥有的思想越丰富, 他的思想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刻, 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 才能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宽广的视野开展知识教育, 并可以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 教师必须增加知识储备, 改善知识结构, 对相关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之中, 才能够从容应对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适应各种思想文化空前激荡、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
3.2 增加实践环节
本课程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 情感体验才是道德内化的开始, 亲身感受到的道德力量, 有助于学生形成由内而外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 最终指导学生的行为。目前, 本课程的教学大都以课堂灌输为主, 实践环节安排明显不足。因为“道德本质上是实践的”, 道德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学习一定道德知识与准则的课堂教育的基础上, 更多地通过对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认识和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及一些具体的活动中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使其亲身感受并体会道德知识背后的内涵;深入社区, 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感受帮助他人带来的愉悦感以及内心世界的充实;通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 了解目前社会的道德法律现状, 加强研究,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论证并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道德与法律教育从知识上向认识上, 从认识上向情感上、从情感上向行动上进行深化, 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治观念。
3.3 不断创新知识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知识教育是思想观念教育的载体与开端, 知识教育的内容与手段直接决定了思想观念教育的最终效果。首先, 要注重知识内容的科学性, 教师讲授的知识要呈体系化, 既有科学理论的支撑, 又具有逻辑性, 而不是生搬硬套, 这样的知识理论才具有说服力, 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然后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其次, 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 应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明白、讲清楚。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焦点、面临的困惑, 用鲜活的社会现实, 启发大学生的思考, 引导他们进行理论分析, 唤起大学生的共鸣, 增强其针对性、现实性及可行性;再次, 在教学手段上, 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 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影音设备等各种现代化媒体,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及说服力, 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后, 做好从知识教育到思想观念教育的衔接设计。从知识教育中实现思想观念教育, 是一种逻辑递进的关系, 要很好地实现这种逻辑关系及其要求, 必须把握结合点, 找准切入点, 掌握好这个衔接点, 努力实现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有机统一。
无论是道德反思、情境体验, 还是价值思辨、社会实践等形式, 教师都要设计好各个环节, 由浅入深, 逐层次递进, 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念。
因此, 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 在知识教育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知识的载体作用, 探索新形势下思想观念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新途径, 提高思想观念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3.4 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观念教育的评价标准较知识教育层次更高、操作更复杂、难度更大。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或理论的考核上, 仅能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却难以考察其知识的转化程度, 更不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和内化,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 并培养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素质。
因此, 应建立包括理论、实践、能力三个层次的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理论”层次检验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 实现考试的检验功能;“能力”层次加强学生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的学习, 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实现考试的促进功能;“实践”则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进行科学评估和考核, 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实现考试的行为导向功能。教师应充分挖掘社会活动中的教育资源, 并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把学生考核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变成学生调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能力和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顾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J].教育探索, 2010, (1) :120.
[2]杜旭宇.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论略[J].前沿, 2010, (3) :127.
[3]李雪飞, 秦著红.浅析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异同[J].南昌高专学报, 2001, (4) :36.
[4]孙进辉.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0, (4) :57.
知识修养 篇2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修养是在日常生活形成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留下个好的印象,这其中礼仪修养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事情都做的很好,唯独失了礼仪也是很难堪的事情,那么应该怎么样提高礼仪修养呢?
礼仪修养的基本常识
1. 仪表。重点是头部和手部:鼻毛不要过长、无异味、无异物;男性头发不要长于7厘米,做到前发不附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
2. 表情。三点要求:自然;友善;良性互动。
3. 举止。关注两点:举止文明,如不当众整理服饰;举止规范。
4. 服饰。最关键问题是选择搭配到位:符合身份,和谐美感。
5. 谈吐。涉及三点:压低音量;慎选内容;礼貌用语的使用。
6.待人接物。为综合性要素,有三点基本事项:诚信为本;遵纪守法;遵时守约。
礼仪的的“黄金原则”
1. 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 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
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 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 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礼仪修养的.作用
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2、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怎样提高礼仪修养
1、基本知识。
要提高礼仪修养,需要了解礼仪修养的基本常识。可以阅读《现代礼仪修养》《现代礼仪修养教程》等相关书籍,只有知道了应该注意什么才能够很好的去做。
2、注意练习。
按照基本礼仪的要求来进行锻炼,要求自己举手投足间都要有所改变,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给别人以美的感受。
3、持之以恒。
以开始要学习这么多的礼仪要点和注意事项,会觉得很辛苦,记住了面部表情,又忘记了手的动作,顾此失彼,让人很泄气。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哦。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有效果。
4、专业训练。
如果觉得自己对礼仪修养的认识和运用存在不足,不妨找专业的机构来进行学习训练,在辅导机构里面不光可以接受系统的训练,而且对每个动作的要求也会比较到位,学习出来会觉得专业的多。
5、学以致用。
知识修养 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律知识 教学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当前,国内各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开设法律基础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从2006年开始,全国各个高校统一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将《法律基础》并入原先的《思想道德修养》之中,合并成为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中取得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最好效果,是我们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一、法律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
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安排来看,法律基础知识至少占了1/3的课程量,由此可见,它是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授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培养法制观念等重要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之所以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是因为:(1)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需要培养法律修养和普及法治文化。(2)社会生活的调整和规范需要法律。有序的社会生活仅仅依靠个人德行的力量是难以调整和规范,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作用。(3)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需要法律。一是我国公民整体法律意识在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己权利和义务意识在不断增强;二是法律贴近社会生活,通过课堂中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们能够真切感触到来自现实社会的气息。基于以上原因,法律基础知识部分在我们的高校绝不是有时间讲就讲,没时间就不讲,懂法律的多讲,不懂法律的就少讲的课程,我们应该基于社会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积极组织法律教学活动。
二、当前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组成队伍复杂,教学方法僵化,授课效率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大多数法律教师都不是法学专业毕业的,未受过良好的专业法律教育,改革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面临课时短,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只能扩大教师队伍对来应付教学任务,让未受过良好法律专业教育的教师来授课,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任务的压迫下,任课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往往在课堂上对法律知识进行通读,在教学模式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思路,这种做法通常是以牺牲课堂授课质量来替代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基本无从谈起。
2.学生对枯燥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映对思想政治类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说法律基础课上起来枯燥无味,陷入“老师在课堂中怎么讲,我在下面就怎么听”,“老师讲得不好,我就不听,做自己想做的事。”进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课堂授课效果不好,学生在结束了法律基础课学习后,并没有将法律上升到自身日常行为准则的高度来要求自己。
三、加强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是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法律基础教学的效果:
(一)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教师队伍配置的要求,配齐专、兼职教师,要大力加强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学术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二)改进法律基础课内容的教学
1.转变新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达到教学目的
首先,教学环节适当分工。在教学中,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采取事先布置课堂任务方式要求学生自学,对于一些重要的和具有典型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性探讨,在课堂中解决,力争把代表性的重要问题讲深讲透,讲清难点、热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抓好课堂讲授主导环节。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避免单纯的法理说教,多组织学生开展法律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或演讲等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再次,加强法律案例教学,要选择对学生具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正反典型法律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辨清法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2.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法律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文字、声音、视频融为一体,单纯和枯燥的课堂讲授学生不太愿意接受,通过让学生观看诉讼法的教学录像、法治专栏和一些法制访谈类的节目,让学生对法制基础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亲身感受到中国法治发展的进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大家学习法律的兴趣。
(三)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现实感受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中的作用。第一,在校内开辟第二课堂,开拓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视野。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活动、参观法制展览、访问监狱等,还可以请司法部门的同志给学生作报告,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社会热点、典型案例介绍给他们,提高他们对社会法制现状的关注;第二,要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法学讲座,介绍社会法律热点问题,举行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四)由重视知识考核到重视素质考核
在学习中,平时作业应以案例分析为主,辅以法制热点分析、社会现象思考、法学伦理阐述等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法理的分析能力。期末考试以开卷为主,题型以少记忆多分析、轻客观重主观的题型为主,最终成绩要综合平时和期末成绩,分不同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的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思政课程,是切實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主渠道。要高质量实施新课程,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知识修养 篇4
而窥视当下中国教育, 却处于以考试为衡量准则的应试教育桎梏中:一味的追求升学率, 强调数理化、文史哲成绩, 却忽视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出现了学生普遍缺乏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诸多问题。尽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教育部门已大力呼吁素质教育, 并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而实际上在初、高中中落实素质教育可谓是步履艰难, 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长年来收效并不明显。再纵观当代高等教育, 虽然“90后”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较之以往大学生有明显提高, 但高校中艺术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90后”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仍有待提升。而时下的知识经济时代, 对于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不仅关乎着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 也影响着社会的风貌和国家的发展。
首先, 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种情操培养, 也是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 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从长远发展角度上说, 还可助推国家发展。20世纪初, 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及“美育救国”的思想, 可见近代教育家早已洞察到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冷战”时期, 在美苏宇航技术竞争上, 苏联的宇航技术一度领先于美国。处于下风的美国人开始反省, 他们发现, 苏联除了以工程师方式为主的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以外, 还非常强调对人文的、艺术的教育。自此, 美国人的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他们认识到了艺术、人文学科在培养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也意识到了艺术修养的培养对于国家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因而, 美国不仅建立了以艺术切入的综合素质教育方式, 还在高校中设立艺术学院。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新生入学后用两年时间学习文学人文、艺术人文、音乐人文和现代文明四门必修课程。而其中的艺术人文 (Art Humanities) 课程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及其他形式的艺术品, 放于其形成的历史框架中讲解, 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博物馆参观的方式,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性和直观性认识。同时, 该课程还教授学生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如何思考艺术问题, 如何批判性地看待视觉艺术。由此足以看出, 教育体制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 对学生艺术修养培养的重视可见一斑。
20世纪末, 由于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 中国高校尽管也涌现出设立艺术学院的风潮, 但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仍不健全, 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情况仍不理想, “90后”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仍亟待全面提升。而基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时代, 加强“90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 不仅可以开阔这些未来社会中流砥柱的视野, 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 进而对社会未来的进步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
其次, 知识经济时代下, 社会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以就读于名校或以学习成绩作为人才选拔尺度的时代, 一去不返。而综合素养则是在新时代下更被看中的, 关乎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其中艺术修养是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当代高等教育更多的强调专业教育, 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免培养出智商高而情商低的“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此类学生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 或是不善与人交流、彷徨不知所措, 或是身穿西装、脚蹬球鞋, 亦或有穿休闲服装接待客户的不适宜之举……如此种种, 不仅使他们深感怀才不遇、前途迷茫, 还影响了企业形象。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 未来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中, 社会只会青睐那些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而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最直接体现, 则表现在与穿衣打扮、欣赏品位、举止谈吐等相关的艺术修养问题上。往往通过上述的细微之处, 可以窥见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高低。例如, 国母彭丽媛每次出访时的优雅举止及简约大方的华服穿戴, 不仅展现了国母的艺术修养与风范, 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国家的精神面貌, 无形中更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今的信息时代下, 时间不足惜的时代去而不返, 辨别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往往就是从穿戴这样微乎其微的表面信息中传达的。又如, 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 衣着、谈吐、举止等个人形象是关乎面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 提升“90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对于“90后”于知识经济时代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杭间.创意时代艺术的教与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2 (03) .
[2]杭间.大学、艺术和艺术史.读书, 2007 (06) .
[3]王珺英、曹平平.浅析“90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现状.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4) .
知识修养 篇5
一、根据“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性。(30分)
二、根据所学关于教师劳动结果(“产品”)的特殊性的理论,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40分)
三、10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无数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强国富民的人才,献出了毕生精力。例如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始终“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从事教育工作70年,为国家培养了几代青年,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人民师表。在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给他的一封信中说:“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始终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坚强的老战士”。又如人民教育家吴玉章,以“一息尚存,绝不放松”的奉献精神,“一贯有利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建国以来,无数人民教师胸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辛勤耕耘,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请从上述典范的事迹并结合本人的体会,简述合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重要性。(30分)第二套:
一、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30分)
二、列举一、二个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的正、反方面的事例,说明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30分)
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毅然放弃高官不做,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农村,接近群众,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他在靠募捐的困难条件下,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晓庄师范等各类学校。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以及一贯身体力行,为人高尚的品质,光照后人。
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40分)第三套:
一、教师高尚人格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个体角度谈谈怎样塑造教师个人的高尚人格。(30分)
二、根据你个人在学生时期的体验,举例说明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30分)
三、1998年9月4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体罚学生事件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
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40分)第四套: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涵义,它是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的?(30分)
二、谈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意义。(30分)
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40分)第五套:
一、从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看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30分)
二、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30分)
三、简述教师言表风纪方面的道德要求。(40分)第六套:
一、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在职业选择上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30分)
二、一般说来,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教师与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教师应负主要责任。对此,你的看法如何?(30分)
三、孙老师为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某高校任教。先是因为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因未过三分之二多数票而被否决。孙老师非常气愤,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倍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中途回办公室休息。后又因心情不好,在家休息,只好请别的老师带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40分)第七套:
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分)
二、李某为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某高校任教,他的大部分同学均出国或到国内大公司任职。他原想去公司谋职,但因其身体矮小,谋职受挫,无奈进入高校。来校之初,情绪低落,勉强应付上那几节课,既不愿意当班主任,也不愿意做其他工作。后来,又与老同学联系,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校外兼职上去了。
用你学过的关于教师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的道理评价李某的行为。(30分)
三、浅论动机与效果在教师道德评价中的作用。(40分)第八套:
一、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对教育者有哪些重要要求?(30分)
二、大学教师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 修养?(40分)
三、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做何评价?(30分)
第九套:
一、简述教师与学生关系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规范?(40分)
二、你通过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哪些主要收获?(60分)
三、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年代,苏步青在日本荣获理学博士,与同学陈建功相约,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10多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2 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他与陈建功每人开四门课,外加辅导、改作业、编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资料,一个假期找回20万字。靠这种自觉的事业心和意志力,为社会培养人才。解放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就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来看,你从苏步青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30分)
附加套:
1、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谈谈你对“学术自由”的理解。参考答案:1)作为专业教师,需要有本专业工作范围内的自由。2)教师的劳动具有上层建筑性质,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人才,需要有限的,有主流价值方向的自由。3)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是发展中的青年,是价值观在不断建构的青年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自由学术,同时需要把握自由的分寸,拿捏好尺度。
2、谈谈对教师而言,“德福一致”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教师道德能够带来教师的个人幸福,德福一致才使得教师的自我道德约束和牺牲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2)德福一致,才能够有利于建构校园内的“伦理秩序”,益于构架健康、和谐社会。3)教师更有一定的内在目标为学生树立榜样,形成对社会的道德信心。
3、由于教师劳动带来的人际关系涉及到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社会)、专业职业等方面,谈谈由此带来的教师职业责任有哪些?
参考答案:包括对学生应负的责任,对家长应负的责任,对同事应负的专业责任,对学校、对社会应付的责任,对职业本身应付的责任(专业形象问题)。(参见教材124页到125页)
参 考 答 案 第一套:
一、法制与德治相结合是新时期治国的重大方略(5分)。法律与道德相互区别、联系(10分)。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7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8分)。
二、1、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重要特点。这种特殊的劳动“产品”,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或影响作用,带有持续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对其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对整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18分)。
2、概括出材料的实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3分)。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一,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3分);第二,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3分);第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3分)。
三、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10分);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10分);
3、严谨治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0分)。第二套:
一、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掌握师德的科学方法(5分)。第一、努力做到“慎独”(10分);第二、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10分);第三,要防微杜渐,积善成德(5分)。
二、(1)对目前高校师德状况的估计:少数教师师德状况不如人意(5分);(2)对目前 3 高校少数教师师德不如人意的原因的分析(15分);(3)简述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10分)。
三、所谓理想人格,是指一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一定道德所认定的各种善的集合,也是一定道德为人们树立的最高行为标准(10分)。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设想,应从以下各方面加以概括:第一,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5分);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分);第三,热爱教育,甘于奉献(5分);第四,教书育人,尽职尽责(5分);第五,严谨治学,德才兼备(5分);第六,以身立教,德识统一(5分)。第三套:
一、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1)做到自爱、自尊、自重(10分);(2)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用高尚的人格指导自己的言行(10分);(3)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入手,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10分)。
二、(1)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表率的原因(15分);(2)为人师表的主要内容(如思想品德方面,言表风纪方面,人格力量方面)(15分)。
三、1、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的(10分);
2、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0分);
3、加强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表现(20分)。第四套:
一、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职业良心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1)在教师选择行为前的指导作用(10分);(2)在教师行为过程中的监督作用(10分);(3)在教师行为后的评价作用(10分)。
二、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内容,更主要的是要把这些道德要求内化(或转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落实在行动上(5分)。具体地讲:(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需要(15分);(2)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5分);(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5分)。
三、(1)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许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际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有着各种特殊性(15分);(2)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10分);(3)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对个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乐群性”。乐群性即乐于与他人、与群众共同相处的性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甘为学生献身,而且离开了学生甚至会感到不适(15分)。第五套:
一、(1)教师劳动手段(或工具)的内容(15分);(2)教师劳动最主要的手段是自身所具有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劳动的手段与其自身是融为一体的(分);(3)为此,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15分)。
二、(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15分);(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10分);(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5分)。
四、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1)教师的语言要求(10分);(2)教师的仪表要求(10分);(3)教师的风度要求(10分);(4)教师的法纪要求(10分)。第六套:
一、(1)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是相互联系的(6分);(2)在教师职业选择上,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6分);(3)要正确处理教育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6分); 4(4)要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6分);(5)要正确对待教师的苦与乐(6分)。
二、(1)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与学生的道德关系是 育人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好与坏影响育人的效果(15 分);(2)在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
面。所以,一旦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一般来说教师应该首先从自我找原因(15分)。
三、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教师应正确的对待领导,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自己,冷静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15分);(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15分);(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10分)。第七套:
一、(1)一个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6分);(2)一个原则:以集体主义为原则(6分);(3)五个基本要求: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6分)(4)三个领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6分);(5)一个总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6分)。
二、此案例反映了一个年轻教师对教师工作的态度。(1)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对工作尽职尽责(20分);(2)如果不从思想和实践上解决对教育工作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责任问题,势必对个人前途和教育工作带来重大损失(10分)。
三、道德评价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与效果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根据(5分);动机与效果各执一端,这是错误的(15分);在教师道德评价中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20分)。第八套:
一、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育者全方位有成效地协调、处理好与教育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尊重和关心这些对象作为人的价值,并努力在教育过程中使这些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5分)。具体包括:(1)尊重作为教育对象的受教育者(10分);(2)努力理解受教育者(5分);(3)真正关心受教育者(10分)。
二、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大学教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0分)。为此,(1)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开拓重新观念、优胜劣汰观念、公正观念、自主观念等)(15分);(2)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贡献与索取、人生与金钱的关系(15分)。
三、(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做不好的(15分);(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10分);(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5分)。第九套:
一、调节师生道德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10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诲人不倦,关心他们的成长(30分)。
二、联系个人实际,列举2—3点主要收获:(1)对若干理论观点的认识有所提高(30分);(2)若干实践问题的初步解决(30分)。
三、1、象苏步青这样的优秀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不胜枚举(5分);
2、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5分);
3、教师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10分);
知识修养 篇6
真正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不是不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代表了声乐演唱者和声乐教育领域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 除了有娴熟的专业基础做后盾外, 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积累, 正是如此, 使得他们成为具有非凡气质和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成为中国声乐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 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
理论与研究
--------
物认知多少, 把握多少, 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 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 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从而变得深邃而深刻, 丰富而博大, 厚重而成熟, 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去显示自己的本质力量。
艺术修养就是艺术家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各自的艺术专业领域里展现出的艺术水平。它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 也包括对各个门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了解。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 能够主动的、充分的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协调起来, 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艺术修养对人的情感具有陶冶和净化作用, 可以培养人的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 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二、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属于表演艺术, 需要通过演奏、演唱, 才能为人们所感知。音乐表演是表演者在自身文化基础和音乐理解力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建构。音乐表演, 如同戏剧表演一样, 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这种创作不是机械地再现原作者的构想, 而是表演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的二度创作。表演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他的表演只能是干枯无味。我国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大意是:你要做一个钢琴家, 首先要做一个人, 之后是做艺术家, 最后才是钢琴家。以下我从演唱和演奏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 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声乐表演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 是作曲家个人生存状态、思想感情的外射, 是对现实世界与心灵生命相关联产生的情感表达, 是通过演唱者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因此, 声乐表演艺术是对演唱者技术、技能的表现, 是歌唱者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及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包含内容的表达。
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能使演唱者把握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音乐运动形态, 可以较好地运用其内心听觉, 也能在头脑中形成音响运动图像。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 良好的乐感尤其重要, 因为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内在感觉, 而且还会通过音乐表演体现为实际的音乐音响。音乐表演者在乐感上的任何缺欠都必然会在音乐表演中暴露无遗, 并对音乐表演造成损害。尽管乐感的形成受着先天条件的影响, 但是, 没有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难以完善。一位演唱者如果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那么其一定会在声乐表演中去追求并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演唱感觉。当演唱者进入演唱意境后, 就只能凭直觉去把握了, 这就是音乐表演的感觉。然而, 凭感觉的表演, 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 但其中却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闪烁着“修养”的火花。
歌唱者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可帮助演唱者轻而易举地进入忘我的“下意识”的境地。凡掌握“下意识”的演唱程度越高的演唱, 越有迸发情感意识的余地。歌唱者, 在自身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引导下, 既能充分调动自身平素的情感积累, 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 又能获得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情感。这种真实的投入已远远超出了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
(二) 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对器乐演奏的重要作用。
器乐演奏从根本上说是一次表现音乐内容, 反映演奏者文化修养的外在艺术表演行为, 它的一切技术表现手段都是为揭示音乐的内容为表现意念而服务。而所有意念及想象又必须通过技巧才能被清晰地传达出去, 而各种技巧的表现又不是机械的, 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内容的。辉煌的技术是演奏的前提, 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会使演奏放出更灿烂的艺术光芒。
知识修养 篇7
1937年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众多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纷纷奔向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的人数激增。不同阶层人员虽然成为了共产党员, 但他们的身上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作风、旧观念、旧习气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从而对革命事业的建设产生阻碍。同时, “大批的新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 很多新的组织还没有巩固, 他们同老党员和老组织之间, 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多的新党员因刚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欠缺革命经验, 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不了解。此外, 在国共合作建立后, 党内存在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以此为背景, 共产党员修养问题亟待解决。
二、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⑴社会革命斗争长期存在, 党员肩负提升自己和改造社会的重任。刘少奇在书中这样写道:“人类本身, 人类社会, 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 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也就是说, 无产阶级应该自觉地去经受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 并在这种斗争中改造社会, 改造自己。”在长期的社会革命斗争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肩负起改造社会提升自己的责任。肩负责任就需要付诸努力, 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以提高自己革命的能力和素质。
⑵党内存在腐化堕落的现象, 党员革命品质的保持受到威胁。在社会革命斗争的长河中, 要经历众多的失败和成功才能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然而, “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 在胜利中昏头昏脑, 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 以至于动摇、腐化和堕落, 完全失去原有的革命性。党内这种现象的存在, 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这表明在党内存在着使党员腐化堕落的潜在风险, 对党员革命性品质的保持以及党的纯洁性有着直接的威胁。
⑶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存在, 危及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的党员……他们都是来自中国旧社会的各部分”, 这就是党内存在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原因。就像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当他们一起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这一大家庭中, 自身所携带的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思想、行为、想法等等都会在党内表现出来, 这就会使得党内出现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而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不仅会影响自身, 而且也会影响其他还未被“染指”的党员, 危及到其他党员所具有的正确思想意识。
2. 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⑴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不仅是一个修养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抱以正确的态度, 那么, 何为正确态度?“是要像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那样, 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去解决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党员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论, 而且还应该学会运用。学习他们的思想以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的品质以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品质;学习他们的言行以提升党员的行为修养。
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其奋斗终生。在中共二大确立了最高纲领为共产主义时, 我们党就始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同时也是艰苦的事业,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 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那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实现人类自我解放的社会, 面对恶势力也会团结一致。其实简单来说, 就是高度发达“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的社会, 就是人类充分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然而, 成功路上总是布满荆棘,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每个党员为之奋斗。
⑶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党员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党的发展变革中, 党的利益难免会与党员的个人利益相冲突。这时, 作为党员就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除开无产阶级解放的利益以外, 共产党没有它自己特殊的利益。”既然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 那么党员个人的利益就应该服从党的利益。但是, 这并不是说要党员完全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 可以去拥有个人的利益。
3. 党性修养的途径
思想意识的党性修养、信仰观念的党性修养、行为规范的党性修养都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才能达到修养的目的。因而, 参与革命的实践, 注重主观努力, 在实践中进行修养和学习, 这便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途径。
共产党员参与社会革命的实践, 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探索, 总结经验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在实践中, “当然必须不间断地参加革命实践, 去增加感性认识, 积累经验。但是, 必须指出, 光有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 还是不够的”。而这一过程, 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进行党性的修养, 仅仅参与实践是不够的, 还需要党员自身思想意识的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党员不仅要投身于实践, 而且还要加强主观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 在参加革命实践的同时, 必须加紧学习。
4. 党性修养的目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明确提出了党性修养的目的, 即:“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 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党性修养不是盲目的修养, 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中, 认真对待和学习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严格约束自身的思想、行为、言论。
三、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当代价值
1. 加强党员拒腐防变意识的修养, 是新时期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
如今, 在新闻媒体上官员腐败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然而, 这些新闻事件的背后却反映出了我们党内现存的腐败现象。腐败发生的根源是个人的思想上滋生了腐败的想法和意识, 实质上就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缺失。这就需要在党内培养对各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
2. 加强党员关于党的思想和理论的学习, 是新时期做合格党员的需要
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康庄大道。然而, 随着党内具体实际和国情的变化, 一代代领导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地更新, 这就需要党员加强对党所提出的思想和理论学习, 掌握党的动向, 从而能够精准定位。
3. 明确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新时期维护党政治优势的需要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明确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党性的修养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 这也凸显了人民群众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员应该明确自身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这不仅是党员自身责任的需要, 而且还是党的建设的需要。
总之, 党员的党性修养在过去是有必要的, 在现在同样也是被需要的。作为党员需要在认真观察和分析党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实践和学习中进行党性修养;需要在坚定的信仰和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党性修养。
摘要: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是根据他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整理而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刘少奇深刻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问题会危及到党的发展和党员正确思想意识的确立, 因此, 向广大党员提出要增强党性修养的要求。同时, 他还阐述了为什么进行修养, 如何进行修养等问题。对于党员的修养、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就今天而言, 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探析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知识修养 篇8
1.1 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基础”中法律部分内容所涉及的层面多而细,知识点繁而杂,教材中罗列了上100部法律法规,其中较为详细的就有30余部,内容大而全。这也导致了教材中的分级标题多。从法理学到宪法、基本法、诉讼和仲裁以及调解制度等,把法律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很多知识点只能蜻蜓点水,结果是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教材以理论叙述为主,案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学生不易读下去,导致他们对本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如果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精选一些现实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结果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1.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期望与实际教学结果落差较大
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们行为层面的问题,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具体,所侧重的是对人们行为提出禁止或许可或允许的要求,对人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底线。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培育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拥有健全的用法能力,具备自觉的护法意识,对当代的高职生来说,既必要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现实中对法律问题或现象不懂或困惑的地方比较多,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很强烈。但他们实际拥有的法律知识不多,一方面痛恨社会上的侵权行为,另一方自己却出现了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出现认识与行为的分裂。他们内心有拥有强大的法律知识去维权或充当社会正义使者的渴望,因此,他们想通过“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学习来获得强大的法律知识来达到目的。可实际结果是自己的期望与教学实际效果出现很大的反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2 结合高职生实际,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单元目标研究的必要性
2.1 增强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要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了解法的产生、本质和历史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创制和实施、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会全面了解,对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去提高法制观念和树立法制意识等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完整的学习,会获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他们的法律素质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但实际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法律实践能力不高而变得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对部分法律概念有认识,但对于跳出理论范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远远不够。如学生对书写民事诉讼状等最起码的法律技能就不具备,这与我们教育目的是相背离的。这样的教学只是形式,没有实效性可言。
2.2 在总目标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法律素质是影响人们行动的选择与实施。开设“基础”课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课程法律部分的总目标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在宪法为指导基本框架下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主要内容,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在法律意识和控制观念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由于高职生的认知状况和身心发展有自身特点,他们的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对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重大的法律事件常常成为他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但受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喜欢就事论事,缺乏动态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很容易导致思想和言论偏激,行为易走极端。以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在课程的总目标框架内,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课程教学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理法律知识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法律技能。
2.3 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法治精神是课程的价值追求
自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基本方略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高职生来说,法治精神的培养注定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生活经验表明,一些具有丰富法律知识,甚至精通法律运作方式的专业人士也会贪腐枉法,并设法规避法律的制裁;历史已经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惩贪治腐,然效果甚微,往往是“弃市之尸未移,新犯大辟者即至,然则风俗之未能移易。”对法律的自觉服从依赖于公民的法治精神,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说“心理学研究已表明,要确保规则得到遵守,信任、公正、可靠、合群这类因素远比强制重要。恰恰是在法律得到信赖而无需强制性制裁的情况下,法律才行之有效;依法治世者就不必带着警察到处出现。”
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公平、正义精神的内化,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任何建立法治社会的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高职生对法治建设的认可度高,有参与法治建设的强烈要求。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等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深恶痛绝,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欲望也最为强烈。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至首位。这也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
总之,高职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用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基础”课程的教学正担有此重任,因此提高“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课程实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加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真正得提高,让他们也受益终身。
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对获得强大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水平和意识的渴望与实际教学实效性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课程总目标的框架下,实事求是地针对高职生的实际状况,加强对课程教学单元目标的研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特点,法律修养,课程单元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中华书局,1985.
[2][美]伯尔曼.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的复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编辑的自身修养 篇9
随着报业的发展、新闻编采队伍的不断扩大, 对编辑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但有些报人在组织稿件、选编稿件、设计版面、评论新闻等基本功上还不扎实, 对办报的规律也缺乏了解, 所以在选编稿件时常常把好新闻“枪毙”了, 有的人甚至缺乏政治上的判断力和敏感性, 所有这些都给加强报纸宣传效果、提高报纸质量带来困难。因而, 加强我国报纸编辑的自身建设, 提高编辑自身素质和修养便成了当务之急。
一、提高自身修养
报纸编辑应具备的修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政治修养、思想修养和新闻业务方面的修养。
1. 政治修养
政治修养要求报纸编辑在编选稿件时, 应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 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党的方针、政策, 体现时代主流, 能够引导群众前进的新鲜稿件, 以达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 具有政治上判断是非的能力。
2. 思想修养
思想是人行动的指南, 一个思想情操高尚的人, 就会大公无私、任劳任怨, 一心扑在事业上。因此, 报纸编辑要注意思想修养, 事业也要求他们具有甘做无名英雄的精神,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进行思想修养的锤炼。
3. 编辑业务方面的修养
加强编辑业务方面的修养, 就是要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有渊博的知识, 要熟悉行业, 掌握报纸生产的全过程, 对报纸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了如指掌, 同时还要熟悉社会生活, 要热爱社会生活, 要关心社会的发展和动态, 由此才能较好地把握社会生活的舆论导向。总之, 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才能得到提高, 才能达到自我完善的程度。
二、提高自身能力
报纸编辑不但要具备适宜多种活动要求的一般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等, 还应特别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业务能力。
1. 信息能力
编辑的信息能力是其传播活动的基础。在现代社会里, 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变化的频率也在加剧, 编辑必须时时刻刻追逐最新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有: (1) 社会信息, 这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 并构成报纸版面的主体。 (2) 行业信息, 即新闻出版行业的情报和消息, 这样可以对报纸策划、报道策划和编稿组版都产生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来自读者的信息。接受读者的信息可以通过阅读读者来信、接受读者来电、来访去获取, 也可以主动出击, 开展大规模的读者调查, 还可以上门调查等等。
信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编辑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新闻敏感, 它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当有心人, 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2. 鉴别能力
鉴别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迅速、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并把适合于读者的新闻信息筛选出来加以传播。这就要求编辑要有鉴别能力, 鉴别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原貌;鉴别新闻是否为读者所欲知;还要鉴别发布新闻的时机是否合适等等。
鉴别能力是编辑基本修养与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一般说来, 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越高的编辑, 对新闻信息的鉴别能力就越强。
3.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指的是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速度在加快, 广大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进入了多变的阶段, 陈旧的报纸形象和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新闻改革正在走向更深的层次。所以, 编辑的创造能力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4.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指的是报纸编辑在撰写、修改稿件中的文字运用能力。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 易字艰于代句。”修改好一篇文章往往难于写一篇文章, 何况新闻讲求时效性, 要求分秒必争。编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以及倚马可待的写作速度。写作能力的提高, 要靠平日勤学苦练, 编辑应该注意阅读各类优秀文章和名著, 注意当代新闻文体的变化发展, 多加揣摩和借鉴, 勇于创新。
5. 多种语言与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能力
现代编辑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开放, 他们需要运用国际互联网络获取资料, 需要与国外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 甚至需要把报纸办到境外去,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能够使用外语。此外, 编辑已经不再是单纯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 他们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 在许多报社, 采编工作并不严格分开, 逢有重大报道或紧急情况, 报纸编辑经常要奔赴社会第一线参加采访报道, 因此编辑与记者一样, 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 比如学会用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电脑, 懂得卫星传稿技术, 能够驾驶汽车等。
总之,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 编辑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有关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心系教育,提高修养 篇10
干一行, 爱一行。既然我们是人民教师, 我们就要处处渗透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教师崇高的职业以及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教师的职业岗位, 必须把它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和塑造“四有”新人的重大工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严谨治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为人师表。徐平辉同志是太白县太白中学生物教师, 教科室主任。他1996年延安大学毕业分配到太白县太白中学任教, 一干就是18年, 一直担任高三生物课教学, 十八年如一日, 以最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在教学业务上他严谨执教, 钻研教材, 改进教法, 先后荣获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二等奖、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优秀教师, 太白县第三批具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太白县“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我们要不断加强“身正”修养,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要千方百计地提升职业道德境界。俗话说:“良师出高徒”。“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事理。”我始终固执的人为:“我宁可累死在迈向成功的路上, 也不愿苟活在腐化堕落者的人群中。”我以我个人独特的方式为人处世, 就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特别敬仰教育界的优秀楷模, 例如:何志乾,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25年来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踏实勤奋工作, 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 连续6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奖。他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千方百计, 尽心尽力为学校发展服务, 为教育业做贡献。以学生为先, 以学生为重, 宁愿委屈自己, 也不让学生受委屈。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的情感和了解、教育幼儿的能力, 他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了“我与幼儿交朋友”活动, 取得良好效果。2013年被评为学院专业带头人, 2009年获得宝鸡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是院级精品课程《学前心理学》主持人, 是院级精品课程《教育学》骨干成员, 2008年被评为院级“教学能手”。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教学工作综合考评优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和奖励。多篇论文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上发表, 参加了全国学校德育研究年会, 论文在交流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他撰写的论文曾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年会论文评比中获奖。
当然,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表现在口头上, 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我们要以身作则、敢为人先、真抓实干, 把提高师德修养落到实处。检以养德, 明理修身。要不断地修正自己, 检讨自己, 提升自己, 让自己不断地提高与发展实在是一件艰难而刚毅的事情.要想做好这件事情, 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保持认真求实的修养态度。
所谓认真, 就是要求在修养中有严肃的态度, 严谨的作风, 坚决反对松松垮垮、敷衍了事;所谓求实, 就是要在理论学习和实际行动中不盲从、不马虎,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公正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判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锻炼上踏踏实实、全心全意、一丝不苟。不心浮气躁、不蜻蜓点水。要客观公正地正视自己、评价自己、修正自己。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学习,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逐步提高。
二是要精心培养勤奋刻苦的修养毅力。
“业精于勤, 荒于嬉。”教师的自我修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这个艰苦的修炼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 尤其是经常面对道德动机的尖锐冲突。师德修养的成效往往决定于教师克服困难、战胜自身惰性的坚强决心和毅力。刘念友从教28年甚至用挖煤资助贫困生好不含糊, 曹庭林受贿20万领刑十一年以儆效尤。贵州乡村残疾教师陆永康跪教36年, 用心血劝学生上学赤心不改……这些均是师德考验的正反例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更新观念, 坚持正确的从教作风, 严格要求, 自我加压, 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做人民满意, 家长放心, 学生信赖的好教师。
三是要坚持发扬虚心好学的修养风格。
学无止境, 教无定法。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都应该在理论学习上永不满足, 不断充电, 不断进取, 学他人的长处, 补自己的短处, 要精通职业;我们要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 要让自己的职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现人生的价值。要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要驾驭、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要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研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要以强硬的工作能力、游刃有余的工作实力和水平成就自己的职业, 要立足本质工作岗位, 实现人生价值, 对社会、对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成为自己业务领域的专家, 就要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综上所述, 心系教育, 无私奉献;提高修养, 精益求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只有不断进步, 不断努力, 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要保持认真求实的修养态度, 要精心培养勤奋刻苦的修养毅力, 要坚持发扬虚心好学的修养风格。
【知识修养】推荐阅读:
论秘书的知识修养06-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11-29
(道德修养集成)感悟与道德修养_谁最富有10-23
政治修养10-15
加强修养05-08
馆员修养05-13
品格修养06-01
护士修养06-16
个人修养07-10
读书修养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