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论修养(共12篇)
道德理论修养 篇1
1 社会需要高职生“使人成为人”
无论什么层次和性质的大学都讲授两类学问,即“使人成为人”和“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高职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要把培养的对象造就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具有高技能的建设者。但不管怎样,应使培养的对象“使之成为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为“基础”)课是高职院校“使人成为人”的课程,肩负着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基础”课程本着“以人为本”理念,一切为学生的成长为着力点,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理论修养,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合格劳动者的历史重任。
然而,高职生所面临的第一位是就业和生存需要,客观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的定位宗旨放在学生的“高”和“职”上面,片面强调学生的技能培训,忽视了高职生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削弱了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实效性。由于片面强调学校或社会的需要,忽视了学生个人成人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与青年学生思想产生较大的距离,实际效果只能将真理变成了空话,事实变成了假话,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评价观的形成极为不利。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人格缺失,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基础”课程教学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然性
“基础”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然而,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开设的理论课程中,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知识的补充,使理论教学既显得不完整,又面临不少的困难。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的基本原理没有进行比较充分的讲解和阐述,对讲解社会主义领域中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法学观,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比较困难。这种理论的灌输只能是知识性的,很难把理论内化为学生日常实践的行动指南。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对教材知识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对教材的使用缺乏灵活性。由于所用的教材理论叙述过多,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样的理论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入不了学生的心、进不了学生的脑,更别指望能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学生的人生行为了。
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给“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尤其是对于解决高职生中存在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失、艰困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里素质脆弱、感恩不强、合同不会签、就业维权难等现实问题,将“基础”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用高职生所习惯和适用的语言转变成为他们容易接受的知识和信息以成为必要。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3 完成高职生道德修养理论提升向行为意识的转化
3.1 依据教材,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教师要根据高职生特点和社会的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将共性的内容转化为“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流程”,再转化为学生个性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的目的。
科学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关于社会存在的论述贯穿了马克思的整本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站在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理论基础上,我们才可能逻辑地阐明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才有可能在理论上说明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等现实问题,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应对各种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潮的挑战。
科学阐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基础”课程教学的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内容,是课程的主线。通过集体主义的阐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有了充实的理论内容。社会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原则、道德原则在逻辑上得到了很顺利的说明。一般来说,“基础”课程中,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三方面的内容单纯从理论结构上看,三者不在同一层面,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看,三者有共同基础。
3.2 在理论提升中,把学生作为道德的主体进行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灌输,把学生看成适应社会规范的造物。学生在道德修养课程中,成为被约束的对象。结果使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中有的出现了独立人格的弱化,有的产生了逆反心理。结果是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行为脱节,甚至适得其反,成为一些学生不满现实而产生的悖逆社会行为的推手。
把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培养,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道德需要,了解他们心灵深处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真诚的渴望。高职生正处在成年的关键期,是由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转变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奶期。他们需要为进入社会而储备人生修养和法律知识作准备。他们内心对这些知识非常渴望,而这些知识将会成为他们的行为指南和评判社会、他人行为的标尺。发现学生的道德需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在教学中结合,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使“基础”课程真正成为高职生内心热爱的课程,使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和法制观入学生的脑,进学生的心。
3.3 注重学生的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一致
学生的生活逻辑主要是学生生活的实践阅历和现实实践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和问题。所谓理论逻辑是“基础”课程所包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来看,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生活阅历对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与其生活阅历结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在这个结构基础上通过“顺应”和“同化”来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因此,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基础,在教育中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和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来帮助学生整理生活逻辑,将生活逻辑中零星的、不系统的各种感觉、感知系统化为具有感性认识基础的、对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但是,我们需要防止在教育中采用贴标签式的方式进行,而应尽量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用青年学生所习惯和适应的语言表达,以提高和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3.4 在知行统一中促进学生将“知”向“行”的转化
理论是为指导实践服务的,修养是靠行为展示的。为了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故事来启发和感动学生。如:我们选择全国道德模范原我校医学院学生谭之平的感人事迹,在全校展开学习。我们也邀请她在学生中作报告,给学生讲述她的人生成长历程。由于谭之平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打消了学生对榜样人物的神秘感。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实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到的是真情道德体验,所唤起的是真实的道德需要与情感。通过向谭之平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出了人生的伟大本来自日常平凡的生活和行为之中的道理。这种形式的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激励和规范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在教育中,我们选择典型案例(如:职业中的合同纠纷等),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行为实践结合;采用主题班会、课堂演讲、专题讨论、社会调查、新闻采编、周末沙龙等多种形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焊接”,真正做到使理论与学生实践对接。发掘学生身边题材,解决成长中关注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中提升理论修养,在做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撞击另一个灵魂。我们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抓住课内课外两条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理论提升中完成行为的自觉转化,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格真正健全的人。
项目名称: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职特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编号09JDSZK039)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为宗旨,全面提高他们的道德理论修养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但在实际的理论教学中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完成高职生道德修养理论提升向行为意识的转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将“知”向“行”的转化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职生,道德理论修养,行为转化
参考文献
[1]伍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探索(哲学),2009(2):14.
[2]高宝立,金东贤,许建争.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N].中国教育报,2010-01-19:4.
[3]顾建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3(1).
[4]杨怀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围绕价值目标提高实效性[J].社会纵横,2009.1(1).
道德理论修养 篇2
窦金焕
李嘉燕
段小艳
寇建宏(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30300)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15年校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Y2015-14)
摘要: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然而通过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的学情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课方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由于在价值观上多元化的取向,导致日常生活中道德失范,加上高职学生原有的心理问题复杂,学习基础薄弱等因素,都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通过根据思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设计符合教学目的的具体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师生课堂共同参与的任务教学法开展,旨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研教改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的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素质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的是注重技术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培养的重心偏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育部教社科司函[2013]98号文件,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本文通过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揭示了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法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使这门课程成为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务教学法对于增强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实效性和积极探索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任务教学的必要性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两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职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所以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的建设,这样的青年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国家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在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设置和安排的、教材编写都是统一的,但我们可以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情况,研究透教材内容,采用灵活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任务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要求
1、高职院校学情分析
通过对300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行为、心理因素、教师授课方式以及学校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可能影响高职阶段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与学生最后专业课成绩,素质能力的关系,得到影响学生学情的基本结论。通过此次调查,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并且大部分人都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专业的兴趣程度和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认同度不高。
2、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效性表现(1)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生动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通常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学生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互相沟通,共同协作,培养了学生互相沟通、尊重他人、说服他人、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教学为“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任务法实施前后效果如下所示。
表1:教学任务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2013年秋季学学期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35.9% 35.8% 28.3%
2014年春 季学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40.1%
39.3%
20.6%
2014年秋季学期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51.2%
39.2%
9.6%
(2)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任务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效果达到教学内容的有效,必须在实施任务教学法时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这就说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依靠教师、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实现,不是单方面的,所以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讲与听的互动过程中重视时间、方法、效率、结果和体验几个关键问题。时间——方法——效率是考量教师有效教的性的三个重要指标;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学的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
二、任务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困难
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诸如教材导向与教学内容的选取矛盾、测评体系不能量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任务之间不吻合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选取难
由于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都采用统一教材的现实,因此在实行任务教学法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内容的选取就显得尤为慎重。首先,内容的选取要符合 新方案的要求,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符合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其次,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任务的开展,要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内容的选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紧密结合职业性,结合专业特点,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融入专业素养培养的理念。第四,内容的选取还要结合社会实际,有时还要密切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展开,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测评体系设计难
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测评更具科学性,一直以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测评,长期以来是一卷定结果。因为众所周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隐含性,而这个是无法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中就能显现出来的,如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认定,就必须要有个量化的结果,即分数。如果按现在通用的百分制考核体系来说,如何更科学、合理、公正的设定各个考评分段的百分比就尤为重要。
(三)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关键还在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逐一的分析明白任务的各个细节,这就必须靠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主动联系老师的意识。同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本身对于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任务的完成也是仓促中准备,甚至偷工减料,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三、任务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困难解决措施
(一)授课内容紧密联系职业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必须和职业性密切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教育学生。而且还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根据不同的专业,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的教学。
(二)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必须改变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以一张考卷来验证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也不能只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既要卷面考试,又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核;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公德心、责任心、爱心、法律意识、竞争意识等。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完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劳动来实现。而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威力,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面貌。因此,要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炎平.论涂尔干的道德要素论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
[2] 王宛宜.主体间性:理解教学主体的新视角[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10)[3] 马万宾.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4] 晏玉荣.试论“主题合作式”教学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5] 杜建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6] 罗凌,林青.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视角下的交互性[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7] 惠保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3)
[8] 张艳,吴冬娜.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
[9] 于林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新模式——论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
[10] 李成海.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其现实意义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语文素质与道德修养 篇3
大凡学生,都知道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待人真诚。当今社会,大肆提倡素质教育,旨在挖掘我们的潜力,启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发展我们的非智力因素。而素质教育实施者,又是教师。课堂,是教师的实施平台。
社会在飞速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符合时代潮流。而我认为,素质教育,语文是我们的必修课。那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必修语文?如何获取高深的知识?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当然,这是专家对优秀教师的要求。不过,有优秀的语文教师,对我们成长大有裨益。然而我们学生要熟悉教材,甚至超过教材者,又有几人?这里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我们自身原因。
《中庸》不是说:“博学之,审视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博学”放在首位,可见博学之重要。如何才能博学?以我之愚见,应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不能说精读研读,但也要有所阅读。看过《红楼梦》的,就知道,它简直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书中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民风民俗,服饰等,蔚为大观。又如《红楼梦》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段:香菱想作诗却又一窍不通,黛玉先教她王维的五言律诗,以进入诗情画意。再教她杜甫的诗一两百首,领悟诗文,增加她的阅读量,提高她的鉴赏力,培养她的想象力。结果香菱在博览,揣摩和领悟中学会了作诗。
如果我们没有遇上像黛玉那样的老师,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因为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读书甚少,是个“二传手”,且不优秀该怎么办?
我曾经的初中语文教师,说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她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这两句诗,蕴含着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也许她是囫囵吞枣,照搬教参。当时我就纳闷,怎么就成了“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两句诗,明明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到沉船,更要看到千帆进发。就像我班有想学专业的,刚开始信心满满,等回家跟父母一说,邻居插嘴道:“你看某某某,本科专业毕业,现在还在待业,学专业有啥用?”这同学苦也,只好缄口。回校后,十有八九学不成。因为他家邻居看到了“沉舟”,却看不见千帆进发。换句话说,他们只看到病树,却看不见万木欣欣向荣(希望)。
碰上了“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这样的老师,从教参到课文,鹦鹉学舌,我们该怎么办?这就要我们认真思考,广泛涉猎,开阔人文视野。如何才能开阔人文视野?博学之,要高度自觉,有钻研之精神。教师不是杂家,样样精通,因此我们要博学众长,广泛涉猎。博是专的基础,专是博的深入。只博不专,犹如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因此,我们在博学中,要看得懂,理得透。据我看语文,阅读分析能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可在广泛“涉猎”中实践。写作是教我们智慧的创造,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化。在写作实践中,能把知识运用自如,那就是语文能力。有了语文能力,如没有良好修养,也是不行的。知识可让人有涵养,但不认真自修,那也会有害于社会。例如云南高校马生杀人案,复旦黄生投毒案,都是自身修养不够,以致于害人又害己。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饮食可以随心所欲,但穿着却得考虑他人的印象。”从穿着考虑别人感受,其实也是一种修养,说成文化,叫服饰文化,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如我们穿着端庄,有漂亮发型,就等于对他人礼貌与尊重。如果你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会引起身边人恶心。说得严重些,就是缺少知识和教养。
作为高中生,难免有些稚嫩,这更要我们加强语文学习,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除衣着文明外,说话言语也要得体。怎么才能做到言语得体?得体的语言,也是知识与涵养的体现。语言是一门艺术,切不可放弃一切学习机会。看新闻,可学播音主持的端庄,语速语音等。与老师交谈,可克服心理障碍。如果你反应迟钝,说话结结巴巴,甚至说了半天,拽不到主题,更谈不上随机应变精彩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能说普通话,吐词精准,简洁明了;注意言语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这样,才能做到在不同场合随机应变。
书写,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与修养。虽说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很多场合都是用电脑敲键盘。但我们高考,或今后工作中,还是要用书写,因此我们要讲求文字美。这不仅仅是让阅读者,看得真切易懂;也是给自身美的享受,心灵的陶冶。如板书布局完美,思路清晰,知识与修养便凸显出来。如果还注意色彩美和层次美,就更觉其不单调乏味。
总而言之,我们要与时俱进,赶上了“万众创业”的好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语文学习,不加强自身修养的磨砺。我们不仅要有广博高深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尊重个性发展,大胆创新,培养自学能力。胸中有了丘壑,下笔才有神。胸中装有锦绣文章,口纳千古名句,才能有很高的阅读和鉴赏力,才算真正达到语文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作者简介:
道德理论修养 篇4
一、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的论述
在我国古代, 道、德原本是两个概念, 最初是分开来说的。道, 有道路、规矩的意思, 借用来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原则。德字最初的写法, 上面是“直”字, 下面是“心”字, 意思就是把心放得端正, 思想、行为合乎规矩。道与德含义虽有所不同, 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联的。道, 既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又是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万事万物合于道, 人的认识和行为合于道, 就叫着德。简单地说, 道是规律、原则, 德是遵循规律、实行原则并有一定成就。[2]
后来, 道、德两字逐渐连用。例如《礼记》中说:“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又如《荀子·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可以笼统地说, 先秦诸子思想中的道德一词, 其含义同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含义基本一致。道德现在的含义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 以善恶标准评价的, 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说得再简捷些, 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作为社会性的人, 必然会涉及到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道德通过人的认识、实践、教育、宣传, 形成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如社会舆论、道义声势等) ,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从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还表现在, 它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为个人的人性人格发展提供真、善、美的标准, 使人树立内心信念, 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 从而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 更好地协调与社会的关系, 这当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加强自我修养
我们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 “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 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 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 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从道德发挥作用的机制来看, 社会对个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 通过教育的影响, 促使受教育者内心产生思想斗争, 从而逐渐形成内心信念, 固定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再外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对受教育者来说, 道德教育是“外在的”, 是外因。道德教育要发生作用, 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自我的道德修养才能表现出来。假使有人不愿意接受道德教育, 不遵守道德规范, 也不在乎社会舆论的批评, 更没有良心的谴责, 那么道德的调整作用在此人身上便无效果, 就只能靠纪律的处分或者法律的制裁来发挥作用了。
因此, 在外在的道德教育灌输的同时, 强调内在的自我修养, 做到“里应外合”, 才能真正形成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 表现为高尚的道德行为, 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那么, 什么是道德修养呢?人们对“修养”一词从词源上作了多方面的考证和解说。有人说, “修”是指“切磋琢磨”, 有整治、提高之意;“养”是指“涵养熏陶”, 有培育、长养之意。也有人说, “修”是指修正错误, “养”是指涵养性情。这些对我们理解什么叫做道德修养都很有帮助。现在我们的理解, 道德修养就是一定的社会成员, 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教育自己、改造自己, 铸造自己的道德品质, 提高自己道德境界的一种道德实践活动。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内容, 是因时代不同、修养的主体不同而有变化的。但不论何种性质的道德修养, 有一点是相同的, 这就是道德修养具有主动性, 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来实行。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他在这里强调, 要做到“仁”是靠自己努力, 不靠别人。他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他还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论语?里仁》) 他认为只要个人主观努力, 就可以做到仁的道德要求。[2]
儒家思想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说:“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 是求有益于得也, 求在我者也。”他认为, 仁义礼智的道德修养决定于自己, 即“求在我者也”, 求就会得到, 不求就会失掉。[2]
只有经过个人的主观努力, 加强自我修养, 才能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成为个人的内心信念, 自觉自愿地去实施道德行为, 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稳定特征的个人品德。因此有学者指出:“不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成型、自我鉴定的培养过程, 堆砌起来的品德也是不巩固的。堆塑的雪人是洁白的, 但它经不起气温的变迁而会崩塌;水泥石是坚固的, 因为它通过内部的化合作用改变了物质结构本身。只有通过道德培养的内化作用而筑起的品德大厦才是钢筋水泥、经久难垮的。”内化了的道德就是个人的品德, 它对行为的约束力主要表现为自制力 (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 使人建立起内心的信念而自觉遵守道德, 它“比起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 才更为深刻、更为强大”。[3] 而这种内化的根本途径就是道德修养。
三、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完善,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一) 道德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礼记·曲礼上》就说:“鹦鹉能言, 不离飞鸟;猩猩能言, 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 虽能言, 不亦禽兽之心乎?”这就是说, 如果人没有“礼”的道德, 就与禽兽没有区别。“是故圣人作, 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 知自别于禽兽。”道德教化使人知礼, 使人知道自己与禽兽的区别。《礼记·冠义》中说得更加明确:“凡人之所以为人者, 礼义也。”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 人具有双重属性, 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性应当是以社会属性为主, 自然属性为次。自然属性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而社会属性只为人所具有。社会属性包括物质 (经济) 关系和思想 (意识) 关系。人除了物质需要, 同时也有精神需要。而道德就是人类较早产生出来, 并一直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 道德修养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活, 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二) 道德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每个人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就必须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 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使有鲁滨逊式的个人, 也不能充分证明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立足于社会, 就必须协调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而道德就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中讲:“修身, 则道立”。《孟子》中讲:“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可见, 这是将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报负, 就要从个人道德修养做起。因此人们也就常说“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所以, 道德修养, 从小的方面来说, 它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个人道德品质以及升华个人道德境界的根本途径, 从大的方面来讲, 它是公民道德建设乃至于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
(三) 德可服人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 为人们提供了“应当”和“不应当”的模式和标准, 以此来规范、约束、协调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 使人们能相互理解, 化解矛盾, 增进团结。高尚的品德可以赢得朋友, 受人敬重, 可以树立无畏的正气。
儒家经典《论语》中说:“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德不孤, 必有邻”。成语“德高望重”, 也将个人的声望与高尚的品德相联系。换句话说, 品德就是力量,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现在中国每年都在进行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 正是用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 对普通人群进行感化, 然后能在不同程度上内化为他们自己的道德品质, 从而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
因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理论因其丰富的内容, 及合理内核, 对于今天中国的道德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现代价值, 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岱年.孔子与中国文化[A].孔子研究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7.
[2]姜法曾.中国伦理学史略[M].1版.北京:中华书局, 1991 (5) .
道德理论修养 篇5
一声巨响过后,班长站起身来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备教育这位小战士,回头一看,惊呆了:
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 篇6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做法
1.德育工作是无形的。首先,要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即敏锐的洞察力。会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启迪他们的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将教育要求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心理学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畏惧老师的倾向,对老师有防御心理,而一旦消除防御心理,其内心就如“广阔的草原”,没有任何屏障。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要注意换位思考。现在的中小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偏差。逆反心里强烈。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升学压力,使他们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心里压力巨大。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精神压力。
3.要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有的老师把训斥、斥责甚至打骂当成是管理学生的“武器”,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现代社会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要求跟班主任平等交流、商讨问题,自己能够心情舒畅,心服口服的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要求,并上升到道德认识表面的理解和接受。
4.打开通道、缩短心理距离。社会心里学指出,今天的学生选择求助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实践证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导,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乃至心灵的碰撞。没有这种交流、共鸣、碰撞,几乎无法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通道。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包括学生的不足和缺点。
5.为人师表,起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的模范意识相当强烈,如果老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模仿老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重视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1.孝心教育。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只知学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所求、理所应当、不知报恩的生活,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好攀比、要求高、嫌父母给钱少、吃穿不如别人,个别的还跟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对抗。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和父母一起劳动,体谅一下父母的劳动与艰辛,体味一下父母对家庭及社会的奉献,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的是人堂堂正正、不屈不挠的意志与脊梁。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们聆听重大科研项目成功的报告,看纪录片、看科技展、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艰辛和重大责任,从中受到启发。
3.挫折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应多组织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描写通过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究事业有成的著作,参观访问当地经过艰苦磨练而成功的典型,让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4.创新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
5.协作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心里,势必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我控制教育。自我控制是学生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欲望的学生,更稳重可靠,更能快速地适应环境,人际关系更融洽。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学生则显得固执、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压力易退缩,面对竞争易发慌。在社会中,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没有自我控制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所以,自我控制教育,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道德理论修养 篇7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思政课) 的教学实效性, 是指“在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的状态与程度, 它通常以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影响的深浅程度和所达到的客观效果作为评价标准。”[4]思政课程实效性体现在三个层面能否较好的满足:第一, 让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第二, 学生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能得出较科学的结论。第三, 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理想信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 课为例, 这门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目的是让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能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消除各种潜在的消极因素, 在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等方面具备基本的素质, 以顺利度过大学几年的学习生活, 并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门课对大学生起着“承上启下”和“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教革的深入, 高职各院校都在围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探索和实践, 但整体而言, 还未上改变实小性差的现实。以《基础》课为例, 学生出勤率很高, 但往往是出于考勤的压力, 课堂很安静, 但往往是很多学生都在各忙各的, 看电子书 (与本专业无关) , 玩游戏, 玩手机, 打瞌睡等, 形成了老师讲课与学生玩乐互不干涉的局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范围比较狭窄, 大多甚至仅限于课堂之内, 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认真落实, 仅停留在课堂实践或者校园实践层面, 而社会实践则也难付诸实施。
三、提高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但从根本上讲, 脱离学生实际是根本原因。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使思政课程真正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一门课。最重要的是理念更新, 、改革评价方式, 落到实践教学。
1. 理念更新
理念更新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领导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上。就教育理念更新而言, 教育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过程中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真实需求出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受教育者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就是实施开放式、互动式和参与式教学;体现在教师素质上就是尊重学生,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学宗旨上就是时刻牢记"以学习者为中心", 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领导理念更新, 应逐步实现从高层重视转向基层重视;抽象重视转向具体重视;决策重视转向落实重视;口头重视转向实际重视;从教学单位重视转向管理单位重视;软件重视转向硬件重视等。
管理理念更新, 主要是强调重视学生管理人员与"两课"教学人员的信息共享, 两者之间的纽带在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共同关注, 二者务必实现分工明确、信息共享和沟通顺畅。
2. 改革评价方式
改革评价的方式, 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即把学习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 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 发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个学习环节和活动中,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 其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发展, 主体意识、组织能力、责任感和创造性得到加强, 合作意识、交往技巧、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形成, 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等优良品格得以培养, 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3. 落实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极为重要。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设为必修课, 2个学分 (至少8天) , 在大学一至三年级时间内利用寒暑假亲身参与并提交相应的社会实践手册。手册包括实践日程、实践日记、实践成果、实践感想、实践评价、实践报告六项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学校组织和个人自主安排的方式。学校可以组织校级实践团队, 各院系可以组织以就业和专业考察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分队。自主安排的学生, 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选择实践内容。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 不断加强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才能确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目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同在、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并存、模式创新与脱离实践相涵的窘困。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以如何提高思想政课教学实效性为切入点, 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
[2]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前沿.2006.03.
[3]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 (2) .
道德理论修养 篇8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创新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因为学生在学校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如何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课堂教学除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视频多种方法以外, 还采用学生课前十分钟演讲的教学模式。具体作法是:在上本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 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根据课程的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拟主题制作PPT, 要求每组成员选一个主题, 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页PPT, 上台演讲自己制作的内容;演讲完毕教师请台下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 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如:课本涉及到爱国主义章节, 有的小组学生就选“大学生如何理性爱国”、“中国梦”为主题;涉及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 学生选“郭美美炫富事件”为主题;涉及法律内容学生可以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2014年的宪法日拟定主题等等。每组同学从选题开始到PPT制作及分工就要进行协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丰富了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演讲能力, 提升自己, 展现自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 相互配合, 分工明确, 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提高上课的积极性, 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想。
二、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 树立以课外实践为主的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 还要注重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本学期内对以下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 自行选择至少一项进行, 活动完毕写活动报告或提供图片资料:参加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义工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等;参加校园公益活动, 如清扫校内公共场所和教室的卫生, 进行植树、拔草等校园劳动;参观考察活动, 到学校周边农村、工厂、社区考察访问,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活动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开展课外主题演讲或竞赛活动, 以所在学院的班团组织为单位, 开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主题演讲或竞赛活动, 如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开展有关调研活动, 即依据课程一些重要的内容, 设计成调研性课题 (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 , 由学生进行调研, 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开展此项实践活动, 并提供调研报告;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学生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形式, 学生在一学期来都能按照要求认真完成, 而且形式多样化, 如:到“长乐特殊教育学校”帮扶、义务献血、勤工俭学、到敬老院帮扶以及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比赛等。学生通过实践体会颇多, 他们认为既丰富课余生活, 开阔眼界, 丰富大学生活, 劳逸结合, 融入社会, 同时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创新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如何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民办院校学生个性张扬、“90后”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 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思想政治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 每个专业的学生特点不同、课堂表现也不一致, 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不同专业形成的效果也不同。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女生, 上课认真, 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 而且积极配合;金融工程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上课需要更多的视频与讨论结合, 学生自己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能采取提问式, 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由于是同学们之间互相提问, 更加有针对性。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 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题活动就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要不拘一格。他们大多数喜欢讨论式、给他们展现的时间要求更多, 而且他们在实践这方面做得很好, 很用心。通过不同的要求, 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又调动她们的积极性。
四、继承传统与恪守公德相结合, 以理想信念、诚信公德教育为主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而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 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民办高校如何教育学生掌握道德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 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方面就是加强诚信教育, 提高道德可信度。有了大学生的诚信才会有整个社会的诚信和和谐发展。现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诚信公德教育要改变过去的说教式, 上课可结合视频, 如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系列教育片“当代大学生徐本禹、洪战辉的事迹”, 清华大学厨师张立勇以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学生徐丽珍在温州名欧咖啡店拾获一个装有总计超过1, 300万巨款的皮包, 及时归还失主, 并谢绝酬谢等等关于大学生最直接的事例, 结合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理想信念教育, 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角色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育人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角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具有完善学生道德人格的显著功能。心理训练是人格教育的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和良好的心理对于完成学业及将来的就业是极其重要的,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同学可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如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情感问题、对周围环境不适应、学习压力、经济困难、不适应大学生活、就业压力等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将如何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示范,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怎样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实际正确引导他们,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使他们正确处理学业的竞争及各种竞赛和合作, 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各类比赛, 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六、结语
总之, 民办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模式, 充实育人内涵, 拓展育人途径, 改进育人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一
摘要: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难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创新教育模式, 方能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实践十八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宗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 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 继承传统与恪守公德相结合, 以理想信念、诚信公德教育为主, 角色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13-12-24
道德理论修养 篇9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认知根基相当薄弱, 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较差。受应试教育影响, 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的习惯, 对学习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应付上课、作业、考试、分数层面上,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他们由表及里散发出一些自由 (散漫) 、自私、自信或自卑、自我气息。尽管如此, 他们内心深处仍有强烈渴望, 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只是有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内心的渴求而已。
二是教育教学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用高大上的空洞抽象说教语言、用生硬的命令式语气来表述教学性质和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 然后迷信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量使用灌输式案例教学法讲授这些空洞抽象的内容, 让学生感受教育教学似乎不是在服务满足自身探求世界的成长需要, 而是教师好像执行上传下达任务的传话筒, 或是高声叫卖知识的知识贩子, 于是就会以不信、不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
灌输式教学之所以不受欢迎, 是因为灌输者把自以为好的东西, 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别人。表面上看是不受尊重, 实质是因为被灌输者感觉没有被真心对待, 如果真心的话, 应该了解他们内心需要和渴求。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说明问题、警示、启示人, 但因为案例大多是讲别人的故事, 很少用心去体会和感受, 一番激动过后, 很少或不会在听众心中留下多少痕迹,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在从这个意义上讲, 案例教学也是灌输式教学。
当我们反思教育教学及其效果时, 往往简单地将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态度好坏和关注问题“口味”等表象上, 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是简单地、想当然地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去吸引乃至迎合学生, 试图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结果往往是, 一场盛宴过后, 留下的大多是杯盘狼藉。
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才能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来呢?
二、立足学生成长生活实际,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
立足学生自身成长生活实际、以服务学生成长探求世界需要为宗旨, 就是通过问题设计, 以作业方式, 让每个学生回顾、体会自身成长生活经历, 教师收集他们的故事及体会, 正确的、模糊的、片面的、错误的, 都一一记录下来, 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和素材, 对学生的特殊故事和体会, 课间课后个别交流。
具体明确表述章节教学目的要求, 就是用学生能理解和感受到课程教学是服务学生成长要、对自己有用的语言表述教学目的, 始终体现课程性质和价值。
当学生感觉教学是服务满足他们内心需要、感觉自己被关注受重视时, 就会慢慢地抬起头来, 信任地看着你, 紧随你的思路, 用心关注你讲授的问题。当引导他们从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中体会和感悟人生时, 他们因信任而慢慢打开心扉, 无论伤痛还是快乐, 会认真写下他们的故事和体会, 与你分享成长中的酸甜苦辣, 听你透析生活的哲理。
下面以讲授“理想信念概念”为例谈谈这一教学法。
第一步:立足学生成长经历实际设计问题。以作业方式, 要求每个学生都写。
问题思考一:我们都喜欢成功这个词, 经常会把它赠送给别人, 也会默默地送给自己。我们都渴望成功, 成功它到底承载了什么呢?有记忆以来, 你追逐过什么, 最后成功实现的有些什么?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回想起来, 这些追逐成功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问题思考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你认为周围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成功人士”?那么, 什么是成功?它和理想信念有关系呢?
课后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学生作业, 收集他们的故事及体会。
第二步:用学生能理解和感受到课程教学对自己有用的语言具体明确表述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本专题和大家谈理想, 既不想谈理想如何如何必要和重要, 不想谈别人的理想。只想从人性和心理学高度, 结合你们生活的感悟, 与你们一起去探求理想与我们每个人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 揭开“理想信念”这个老生常谈内容神秘的面纱, 从而让你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认识理解人、认识和理解我们的生活。
第三步:以学生的故事和体会作为教学案例和素材, 讲授“理想信念概念”, 与他们一起分享成长中散发出来的奶油味, 片面的、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在分析中一一得到澄清。
材料一:小时候, 我为了买一个喜欢的玩具, 节零食攒零花钱, 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如愿以偿;小学时, 为了得到老师表扬, 我拼命学习, 争取考试分数排名第一;后来, 为了竞选班干, 我每天早早去学校, 帮老师和同学做好事;为了考上一所理想大学, 我几个月不回家, 后来虽没有考上理想大学, 也不后悔, 感觉自己没那么差, 也可以和别人一样优秀。
材料二:小学时候, 我想长大当科学家, 像袁隆平一样。
材料三:记得小时候, 有一次妈妈问我长大做什么, 我脱口而出说“做大公司的经理”, 妈妈高兴得把我抱得紧紧的, 一个劲地夸我, 上小学后, 感觉梦想好遥远不切实际。
材料四:儿时追求每天有吃不完的零食、新鲜玩具, 小学开始一直追逐上名校, 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结果虽不尽人意, 但过程很美很享受。
材料五:我印象中都在追求做什么事把它做得最好, 它们会给我带来更多别人的追捧, 在人群中处于最显眼位置, 让我觉得非常自豪。
材料六: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是成功人士, 可惜我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
以上材料展示的是部分同学曾经的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对理想理解很深刻,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理想源于现实缺失性需要, 因此, 理想人人都会有, 只不过不同的人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一样, 追求的层次不一样, 并不是只有胸怀大志做大事的人才有理想, 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赚了多少钱, 做了多大的官, 有没有豪车大房子。 (2) 理想源于现实, 还包括我们追求的必须是现实中我们真正理解了的东西。小时候, 我们追求吃不完的零食和新鲜玩具, 很正常, 因为我们知道它们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而小时候说自己长大后要做大公司经理, 不一定是理想, 因为年纪那么小, 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大公司经理对自己对生活意味着什么。但是, 某同学写的“小学时候, 我想长大当科学家, 像袁隆平一样”, 这可以算是他的理想, 因为经过了解他当时的想法, 认为他已经理解了科学家的价值。 (3) 理想是具体的, 是和个人的生活相关、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成功的人不一定就是从小有远大志向者。 (4) 从作业中可以看出, 追逐期待的成功并不是成功本身, 而是实现了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诸如安全需要、爱和归宿的需要、自尊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 追逐过程中, 挫败感、失落感、退缩、成就感、自豪感都体验过, 酸甜苦辣都品尝过, 没有人后悔过。正因为这样, 有同学觉得“生活过得很充实的人是成功人士”, 发出“可惜我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的感叹。
由此可见,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它源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它是具体的、多方面、多类型。
通过这样讲授, 让“理想信念”走下神坛, 根植在学生可触摸感知的具体现实生活中, 让学生感到理想信念原来是溶入每个人生命中的具体鲜活的东西。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苦苦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 形成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立足学生自身成长生活实际, 具体明确阐述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 真正体现课程性质和价值。
道德理论修养 篇10
近年来, 各高校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对于大学生了解学校和社会的实际,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普遍存在操作不规范, 缺乏广泛性、持久性等问题, 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和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主干课程, 此外还有《形势与政策》课程, 个别院校开设有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选修课。其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 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方面, 较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任务是, 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 铸造优良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鉴于此, 本文以“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问题。
1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基础”课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凸显“问题意识”, 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点阐述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
“基础”课教材的内容有着严密的科学体系, 其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分别是人生观、价值观部分、道德观部分和法制观部分。在选择实践教学内容时, 应紧扣教材主要内容, 突出重点。
第一部分是人生观、价值观内容, 主要是教材第一、二、三章。
本部分实践教学应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个人的幸福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起来,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二是引导大学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引导大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是解决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价值取向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道德观内容, 主要是教材第四、五、六章。
本部分实践教学应以诚信教育为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觉遵守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法律规范, 将道德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 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 培养成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是法制观内容, 主要是教材第七、八章。
本部分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依法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 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其次, 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 必须坚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关注他们成人长成才的需要, 不断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创新。
例如, 在“绪论”部分, 可以围绕“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如通过入学教育、组织新老生交流、师生对话、走进名师等活动, 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为高职院校大学新生调整和确立新的成才目标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基本框架
“基础”课教学内容总共有九大章节, 可分为三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根据内容侧重点不同,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3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注意的问题
3.1 建立健全指导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涉及到高校多个部门的配合, 实施难度大。完成全校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任务, 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部门教师的努力, 是很难做到的。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育人效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应建立由学院领导牵头, 学院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组成相互配合和协调的领导机构, 加强对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的管理,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 确保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取得实际效果。
3.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的评估机制
建立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 依据一定的质和量的标准考核。或计上学分, 或作为操行评定的重要条件, 或作为毕业分配参考条件, 并视其成绩优劣给予奖惩。另外, 对社会实践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对指导老师、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学生的要求以及各级组织职责分工、经费来源等, 要作一些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应组织制定《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实践教学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含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 等相关实践教学管理文件。
3.3 构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 坚持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坚持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坚持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实践活动,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
例如, 很多高校在寒暑假都会组织一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青年志愿者服务, “三下乡”、勤工助学等, 为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就可以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综上所述,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 关注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上, 根据“基础”课的课程特点, 从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三个方面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建立“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制度机制更加完善、组织保障更加有力、方式方法更加灵活、教学评估更加科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 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 关注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上, 从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措施。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孙喜英,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8)
[2]宋鉴, 浅析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05. (5)
[3]张罡、朱建渠.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 (10)
道德理论修养 篇11
1984年2月,韩庚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自幼喜欢中国传统舞蹈。12岁时,他只身前往北京,就读中央民族大学,专攻民族舞蹈,还附加学习了芭蕾、武术。拥有出众才华的他,大学期间就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俄罗斯、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17岁那年,韩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韩国SM娱乐公司在中国举行的青少年选秀活动,结果,他当时展现出来的独特舞蹈魅力和俊美的容貌让在场的韩国评委团都感到惊叹,最终以3 000:1的比例在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随后,韩庚前往韩国加入SM公司,进行演唱、舞蹈、演技、声乐、语言等多方面的练习和培训,准备将来在全亚洲地区的演艺活动。练习生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简直就是魔鬼般的生活,韩庚和好几个男孩挤住在一个宿舍里,每天的学习训练经常会持续十二三个小时。而且韩庚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只得忍饥挨饿,更揪心的是,还要时刻背负随时被公司放弃的巨大压力。面对这一切,韩庚硬是凭着还算不错的身体挺了过来。
直到2005年11月,SM公司精心策划了面向亚洲娱乐市场的“Super Junior”13人组合,韩庚是其中唯一的中国成员,从此,他才正式踏上了他的演艺征途。虽然这一组合从一开始便引起各方关注,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然而,韩庚的演艺事业却充满坎坷。因为韩国法律对外国艺人的限制和签证问题,韩庚只能上两个电视台,出镜率低,而且出现长达8个月的空档期,这对一个艺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韩庚卻以顽强的毅力挺了下来,并且为了组合的整齐和他心爱的舞台,冒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戴着面具参加了多次演出。
终于,韩庚凭借他的坚强、隐忍、善良的品格以及出众的才华,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韩庚始终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自豪,在排外的韩国,他在每次获奖时都用中文发言,参加各种演艺节目也总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并经常表演民族舞和武术以宣传祖国的文化,以自己的努力影响着周围的韩国人,慢慢地擦掉了某些韩国人心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诸多错误看法,并不知不觉地给他们描绘出真正的美丽中国。终于他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韩国朋友和粉丝,也赢得了国内不少人的喜爱。
由于合约中明确规定除了演出需要外,韩庚不准离开韩国半步,行动自由完全被公司控制,但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韩庚多次要求回国演出。直到2006年4月24日,在离开祖国三年后,韩庚才得到SM公司的准允,当然SM公司也是老谋深算,批准韩庚中国行,也是为了检验韩庚在中国的人气。当这一天韩庚首次以歌手身份回到祖国的时候,在机场得到了数百名歌迷的热情迎接。一下飞机,激动的韩庚看到机场上空飘扬的国旗,便径直向国旗走去,用手机把自己和国旗照在了一起,他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大声喊道:“祖国最亲,国旗最漂亮!”他的真挚话语,令周围的人深受感染。
这次祖国行,韩庚不仅证实了自己在中国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人气,而且他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自信笑容,来自家人温馨的鼓励和祖国歌迷真诚的欢迎,是他在韩国无法被给予的,他渐渐开始勇于表现自己了,从此韩庚才真正踏上了成功之路。不久,他成了“Super Junior” 13人组合的队长,又多次带着队友回到中国演出,演艺事业终于走上了巅峰时期。
如今,在众多年轻人以及媒体记者心目中,韩庚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及非常好的口碑,他健康阳光、努力拼搏、不断追求、热爱祖国的形象和精神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韩庚身上所拥有的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得他荣登100新演员道德修养指数榜榜首。
道德修养指数榜发布后,举办单位和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说:“希望对演艺界艺人有所警醒:艺不离德,德影响艺,德艺双馨最重要。”“新出道的艺人往往会以为,靠技高一筹就能赢得公众赞许,在演艺圈一路走红,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指数榜单’给艺人们提了个醒:行走演艺界,自身道德修养不可或缺。不重视道德修养,往往会拉艺人影响力、商业价值等的后腿,会让艺术努力徒劳无功。”
但愿更多的年轻艺人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以韩庚为榜样,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指数”。
道德理论修养 篇1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实践教学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和法律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实践教学既是课程性质的体现,又有利于实现课程任务,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次,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实践教学中大学生是主体,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
最后,实践教学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既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又需要教师规划和引导。如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维持秩序,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又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实践活动结束后,还需要站在一定高度,联系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体制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包含四个基本环节:计划制订、活动执行、效果考核、反馈和修正,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以池州学院“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我们对前两个环节比较重视,对后两个环节的关注相对比较薄弱。而比较重视的两个环节缺乏制度支撑,如计划制订环节,虽然目前已经将实践教学列入了教学大纲中,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标准。导致很多教师在活动执行环节,觉得无从下手,加上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指导和训练,部分教师要么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要么就是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实践教学方式糊弄过去。在效果考核环节,出现实践教学考核目标不健全,量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信息反馈环节,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是大班教学,并且每门课程教授的学生往往只是一个学期,缺乏反馈制度,难以将学生的需求反馈给任课教师,不利于计划的修正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二,经费不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两大方面,一是校外实践,二是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主要是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或公益性活动、实践教学基地的参观考察等。为保证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撑,如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门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虽然,目前很多高校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经费,但是随着高校就读人数的不断增长,经费仍显不足,很多校外实践活动只能推选部分学生代表参加。校内实践主要是课内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聘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开展的次数最多,但是几乎没有经费,如在班级内开展爱国主义演讲、诗歌大赛等活动,评选出等级后,没有相应的物质鼓励,学生积极性相对较低。
第三,师资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合班、大班教学的方式,增加了教学难度。要引导一个一百五十人左右的班级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维持秩序,其难度比理论教学更大。不少高校对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出了要求,但是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部分教师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求,反而产生排斥和反感情绪。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实践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部分教学工作没有明确规定薪酬,难以调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笔者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感悟和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过程的完整性,在制订计划、活动执行、效果考察、反馈和修正这几个环节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形成制度,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实施,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的形成,单靠承教部门或院系的力量难以形成长效机制,难以发挥其实效性,还需要高校各部门的支撑与配合。因此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各高校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由学校领导主抓,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单位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教务处应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学分规定;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协调等,确保全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持续顺利进行。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与各二级学院是实践教学的协助单位,应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对实践教学交通工具、实践教学场地问题、实践教学食宿安排、学生人身安全等各方面都要提供有效保障。
其次,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其有效性,必然需要经费投入。应该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完善经费使用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在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校内实践教学特别是课堂实践教学的经费。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特别到兄弟院校进行考察,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向其他院校“取经”,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开设相应的培训班或讲座,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成立帮扶团队,让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打破实践教学教师“单打独斗”的窘境。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发放相应的薪金或补助,调动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最后,以笔者实践教学经验为例:(1)引入档案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针对班级人数众多难以管理的现状,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简历,包含个人的基本信息、照片、考勤、作业、实践教学表现等。开展实践教学时,结合档案管理和分组管理,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表现,不易出现学生脸和名字对不上号的情况。同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考试和学分挂钩,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2)强化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开展数量最多,频率最高,学生参与范围最广,主要引导者就是任课教师,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在完成基本实践教学任务之余,创设品牌实践活动,如“新闻播报”:每次上课之前每个班派出一名代表,进行5分钟左右的新闻播报和点评。一方面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给更多学生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当前信息繁杂、碎片化传播的背景下,搜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已成为一种急需培养的能力,“新闻播报”的活动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这方面能力。同时,对新闻进行点评,给出意见,既能促使他们关注时事,又能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进行过诸多尝试和探索,在此将学生反馈较好的两点做了简要介绍,希望以鄙薄之力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等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周志文.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09,(6).
【道德理论修养】推荐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分析11-08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任务教学法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01-14
道德领域理论06-04
道德发展理论08-30
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加强道德实践05-25
传统道德文化政治理论12-17
(道德修养集成)感悟与道德修养_谁最富有10-23
道德修养法09-23
信息道德修养11-10
道德修养讲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