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2024-06-27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共12篇)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1

随着90后进入大学,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很多新特点, 而从就业单位调研看,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 普遍认为学生的社会道德素质重于技能素质。这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也让人看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社会道德素质仍有很高的要求。社会道德素质指一个人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行为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评价标准。大学生要学会做事, 首先要学会做人, 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大学生生活、职业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修养的重要性

目前, 高等教育让人感到悲哀之处, 在于还要教大学生做人最基本的文明礼仪。高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却没有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一个人要能在社会上生存发展, 必须加强各方面的修养, 其中社会道德修养是核心内容。学会“做人”,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 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

1. 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才能适应社会。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 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 必须勇敢面对和善于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有些大学生听到谈道德就避而远之, 觉得大而空,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之所以能根据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判断、评价其道德品质高低, 是因为人们心内心都有一个道德准则, 即“人人心中都有道德”。有些大学生认为, 现代社会谈利益的多, 谈道德的少, 其实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所调整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没有规距不成方园, 社会和谐需要人们遵守一定的规则, 而道德就是人们在社会中所应遵守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准则。道德实实在在地与人们如影随形, 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上, 也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 只有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道德要求, 自觉加强个人的社会道德修养, 提高道德素质, 才能适应当今和未来时代的要求。

2. 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道德素质, 是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高, 文化素养好, 其道德修养也应与其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相对应。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中, 良好的道德素质帮助和强化大学生个体的成才动机,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虚怀若谷的胸怀;激励大学生认真学好技能, 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成才立业的决心。著名香港实业家、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被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常青树”。他的成功法则就是“勤俭诚信+智慧=成功”, 其中:勤, 就是勤奋、勤劳;俭, 就是节俭、节约;诚, 就是以诚待人, 这是广交朋友的秘诀;信, 就是言出必行。中国有句谚语:“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也有人说, “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素质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素质主流较好, 但不足之处也很多, 主要表现在:

1. 自我意识强, 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欠缺。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是家里的中心, 将自我看得非常重要, 但由于兄弟姐妹少, 邻里现在来往也不多, 在家时玩伴少, 课余时间多与电脑电视为伍, 特殊的家庭氛围使得部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重, 自尊心强, 但缺少与人合作的意识, 喜欢独来独往, 在与同学出现小的矛盾时不愿意忍让, 集体意识也有些淡薄。在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中, 稍受主管批评就觉得不尊重自己, 而忽略了对同学同事、上级、长者的尊重。

2. 自信心强, 但抗挫折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多在家长呵护下长大, 现代家长为鼓励孩子的积极性, 对孩子多以表扬、赞美为主, 批评少, 使得部分当代大学生非常有自信, 自视过高,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但由于很少受批评, 慢慢变得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 心里承受力差, 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 就由自信到灰心失望, 甚至出现大学生因为受了老师批评或生活、恋爱不顺而寻短见的现象。

3. 自我奋斗意识强, 但较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已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激烈, 优胜劣汰, 创业成功人士年龄趋年轻化。就业的压力使大学生感到拼搏奋斗的紧迫性, 而创业者尤其是年轻创业者的成功事迹激励了大学生创业。许多大学生认为, 当代社会必然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但也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奋斗,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4. 讲究生活品质, 但文明礼仪有待加强。

当代大学生对生活要求高, 消费观念有很大改变, “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有所淡化, 喜欢“小资”生活, 讲究生活品味。但待人接物基本礼仪和社会公德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当代大学生加强社会道德素质修养的途径

道德高尚的人受人敬仰。例如“感动中国”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徐本禹, 背着父亲上大学的黄来女, 从映秀镇徒步回家、路途救人的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范玉文等。当代大学生要培养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高度责任感, 培养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公正无私的思想作风, 敢于同周围的一些不良风气作斗争;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模范遵守道德规范, 成为受人尊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有:

1.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养成性训练。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明确道德规范上的不足,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和教师的就业指导, 熟悉学校和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校期间, 制订计划, 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道德规范养成性训练, 如礼仪和社会公德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等, 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道德素质。

2. 在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中提高社会道德素质。

学校师生与同学关系较单纯, 大学生有时没意识到道德素质对人的重要性。走入社会后, 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更复杂。在学校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和调研中, 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道德素质远胜于专业技能, 普遍认为技能可以在实践中再学习和提高, 但道德品质不好、缺少诚信的学生所有单位都不愿意接受, 怕苦不虚心学习的学生很难有所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社会实践, 服从学校顶岗实习安排, 克服困难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实习实践, 提高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更易取得事业的成功。大学生要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了解社会发展趋势, 坚定爱国爱企的信念, 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提高到对教育、文化、道德、理想等精神利益的追求。兼顾物质与精神, 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利益观。

参考文献

[1]潘春丽.论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J].当代经理人 (中旬刊) , 2006, (21) .

[2]杨爱华, 王晖.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2) .

[3]常春元.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 1980, (9) .

[4]陈志波.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十个结合”[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12) .

[5]冯惠民, 赵杰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 (3) .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2

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达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处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放宽到这样一个认知框架下来谈道德修养,目的在于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之传统方式的道德修养置于一个恰当的社会语境进行讨论,以给予其道德社会学的重新关注,而不是褊狭地将其嵌套在某种既定话语下进行传统式的个体道德解读。由此看来,道德修养与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伦理学问题。任何企图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修养,无异于自我放逐和自我边缘化。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原本植根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体系已欠活力,顺应现代社会异质化与公共化的转型之势,从封闭走向开放,以构建一种合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语境中的道德修养理论,乃是笔者想要言说的重要理论旨趣。

一、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中的道德修养

从社会的性质和形态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要可分为两类:同质性社会与异质性社会。同质性社会通常表现为社会民众归属于共同的政治共同体,并拥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认同、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异质性社会中的民众虽然在信仰、价值和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依然能够谋求其基本的价值共识和文化理解。“家国”一体的制度安排和封建的自然经济构筑了中国传统的同质性社会形态,即:维系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宗法血缘关系,不仅加固着君权与族权的联盟,而且也构筑着君主意志转变为社会意志的基本通道,从而使多地域、多民族的中国华夏大地形成了基本雷同的社会结构、伦理纲常及其可沟通的行为方式。这种同质性社会形态成就了以“成德、成性”为境界的中国传统道德修养观念:既有西周的“敬德配天”、“修德配命”之说;先秦儒家的“存心养性”、“反身自省”的“内在功夫”;宋明理学家的“居敬穷理”和“省察克治”的“向内求索”;还有老子的“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释家的“觉悟”、“渐悟”、“顿悟”;等等。无论是儒家主张的内省自身、格物致知以成圣贤,道家坚守的致虚极、守静笃以返璞归真,抑或是释家力行的净心觉悟以求“修炼成佛”,都在向世人澄明这样一种镜像: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修养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其“推己及人”的社会价值旨向,但终因其片面推崇“诵读经书”、“颂经参禅”、“坐而论道”、“三省其身”,以实现道德个体心性觉解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修养过程,就已然将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方式的道德修养仅仅视为一种可以远离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以内省、自责、内修、悟道为主要方式的私人生活领域的心性求索。这种与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同质化结构相适应的传统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内向性和精英性的文化特质。

语文素质与道德修养 篇3

大凡学生,都知道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待人真诚。当今社会,大肆提倡素质教育,旨在挖掘我们的潜力,启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发展我们的非智力因素。而素质教育实施者,又是教师。课堂,是教师的实施平台。

社会在飞速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符合时代潮流。而我认为,素质教育,语文是我们的必修课。那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必修语文?如何获取高深的知识?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当然,这是专家对优秀教师的要求。不过,有优秀的语文教师,对我们成长大有裨益。然而我们学生要熟悉教材,甚至超过教材者,又有几人?这里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我们自身原因。

《中庸》不是说:“博学之,审视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博学”放在首位,可见博学之重要。如何才能博学?以我之愚见,应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不能说精读研读,但也要有所阅读。看过《红楼梦》的,就知道,它简直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书中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民风民俗,服饰等,蔚为大观。又如《红楼梦》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段:香菱想作诗却又一窍不通,黛玉先教她王维的五言律诗,以进入诗情画意。再教她杜甫的诗一两百首,领悟诗文,增加她的阅读量,提高她的鉴赏力,培养她的想象力。结果香菱在博览,揣摩和领悟中学会了作诗。

如果我们没有遇上像黛玉那样的老师,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因为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读书甚少,是个“二传手”,且不优秀该怎么办?

我曾经的初中语文教师,说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她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这两句诗,蕴含着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也许她是囫囵吞枣,照搬教参。当时我就纳闷,怎么就成了“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两句诗,明明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到沉船,更要看到千帆进发。就像我班有想学专业的,刚开始信心满满,等回家跟父母一说,邻居插嘴道:“你看某某某,本科专业毕业,现在还在待业,学专业有啥用?”这同学苦也,只好缄口。回校后,十有八九学不成。因为他家邻居看到了“沉舟”,却看不见千帆进发。换句话说,他们只看到病树,却看不见万木欣欣向荣(希望)。

碰上了“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这样的老师,从教参到课文,鹦鹉学舌,我们该怎么办?这就要我们认真思考,广泛涉猎,开阔人文视野。如何才能开阔人文视野?博学之,要高度自觉,有钻研之精神。教师不是杂家,样样精通,因此我们要博学众长,广泛涉猎。博是专的基础,专是博的深入。只博不专,犹如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因此,我们在博学中,要看得懂,理得透。据我看语文,阅读分析能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可在广泛“涉猎”中实践。写作是教我们智慧的创造,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化。在写作实践中,能把知识运用自如,那就是语文能力。有了语文能力,如没有良好修养,也是不行的。知识可让人有涵养,但不认真自修,那也会有害于社会。例如云南高校马生杀人案,复旦黄生投毒案,都是自身修养不够,以致于害人又害己。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饮食可以随心所欲,但穿着却得考虑他人的印象。”从穿着考虑别人感受,其实也是一种修养,说成文化,叫服饰文化,文学作品比比皆是。如我们穿着端庄,有漂亮发型,就等于对他人礼貌与尊重。如果你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会引起身边人恶心。说得严重些,就是缺少知识和教养。

作为高中生,难免有些稚嫩,这更要我们加强语文学习,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除衣着文明外,说话言语也要得体。怎么才能做到言语得体?得体的语言,也是知识与涵养的体现。语言是一门艺术,切不可放弃一切学习机会。看新闻,可学播音主持的端庄,语速语音等。与老师交谈,可克服心理障碍。如果你反应迟钝,说话结结巴巴,甚至说了半天,拽不到主题,更谈不上随机应变精彩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能说普通话,吐词精准,简洁明了;注意言语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这样,才能做到在不同场合随机应变。

书写,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知识与修养。虽说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很多场合都是用电脑敲键盘。但我们高考,或今后工作中,还是要用书写,因此我们要讲求文字美。这不仅仅是让阅读者,看得真切易懂;也是给自身美的享受,心灵的陶冶。如板书布局完美,思路清晰,知识与修养便凸显出来。如果还注意色彩美和层次美,就更觉其不单调乏味。

总而言之,我们要与时俱进,赶上了“万众创业”的好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强语文学习,不加强自身修养的磨砺。我们不仅要有广博高深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尊重个性发展,大胆创新,培养自学能力。胸中有了丘壑,下笔才有神。胸中装有锦绣文章,口纳千古名句,才能有很高的阅读和鉴赏力,才算真正达到语文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作者简介: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4

一、逐步培养高校教师的创新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开拓创新的观念。培养开拓创新的理念就要求解放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发展中大国,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 因此要求更加深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而言, 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 剔除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思想。破除陈腐思想观念和作风, 摒弃家长式的专制作风, 要善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对待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人、新事物, 按照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情况, 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开拓创新的理念就要求敢于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对人才的需求, 有力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教育体制跟不上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 对于原有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都要做到合理的优化和调整。教师育人的对象——学生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以此来适应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审美观念等。这些发展的新情况, 都对高校教师得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 高校教师必须抱着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坚持积极革新, 培养创新精神, 关心和理解学生, 对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二、培养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利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处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 高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人们口中的“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 都忽略了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历史的发展, 要求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统一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 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里所讲到的“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国家人民利益;这里所讲的“利”主要是指合法正当的个人物质利益和单位、地区的利益。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 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 又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继承。因此, 作为高校的教育者, 广大高校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 努力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统一。

三、坚持竞争与协作相统一

坚持竞争与协作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积极培养的一种道德观念。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竞争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后果, 但是它始终都没有改变社会发展加速器的作用。旧社会的发展而言, 只有竞争, 人类文明的发展才可能到达今天的高度。就个人而言, 竞争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培养了人的坚韧性和创新意识。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无法取消竞争, 而且普遍存在竞争。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仍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协作同样是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 个人的作用和贡献总是有限的, 真正的力量在于集体, 任何人要真正施展才干总是离不开协作。竞争和协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竞争, 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又要加强合作, 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协作, 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不能因为竞争关系而排斥协作, 逐步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公平, 作为道德范畴, 同正义、公道、公正等含义相近、一般说来, 公平着重指待人处事中合乎人的正当感情和道义之理, 他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 是分配社会权利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效率则是指劳动、工作中所耗费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 有时也可以指人力和物力的使用效率。公平和效率是紧密相连的, 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育领域,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现代人对教育所持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 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正、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以一部分享受教育而牺牲另一部分任的基本教育机会, 是对教育目标的最大歪曲, 或者说是一种不平等、不公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不平等。我国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拨款有限, 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地方上的扶持。然而城市与城市之间, 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农村与农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师资和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形成一定的差距。对此, 高校的教师应该予以重视;另一方面, 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对教育公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环境条件、个人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也使得大学生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教育机会是不同的, 这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是自然的, 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对那些天资高和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固然应该进行强化教育, 因势利导, 使其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达到最大限度。对于那些天资平平者同样应当给予恰当的教育。对于那些有各种缺陷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道主义的同情, 而且还要设计必要的补救教育方法, 增加他们发展的可能性, 减少他们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最为高校的园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尽量促使学生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我们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 而且也是怎样教育学生的重要表现, 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高校教师得职业道德修养, 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上开展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1.

[2]蓝静.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5

一、阅读书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林语堂著:《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炎林著:《生命的真谛》,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版。

6、陈法根、汪堂家著:《人生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道德观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焦国成主编:《公民道德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3、《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4、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李菡著:《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7、蒋月主编:《新婚姻法导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93、1999、2004年修正案

20、梁簌铭:《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21、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

22、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23、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中信出版社,2012年

24、华姿:《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

25、王恒伦:《草根:人生智慧书》,团结出版社,2008年

26、黄系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视频资料:

1、太行山上

2、东京审判

3、云水谣

4、美丽人生

5、建国大业

6、“艳照门”事件是不是道德危机?

7、人肉通缉令:这是不是网络暴力?

8、解读新劳动合同

9、建党伟业

10、钱学森

11、那人那山那狗

12、秋菊打官司

13、十二怒汉

14、马背上的法庭

15、刮痧

16、周恩来外交风云

17、尼克·胡哲

18、推荐观看凤凰卫视《社会正能量》节目

三、实践调研题目

第一部分大学生活篇

1、大学生对公共政治课课的看法及态度情况调研

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大学生活规划情况调研

4、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

5、大学贫困生情况调研

6、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状况调研

7、当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调研

8、大学生学习状况调研

9、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研

10、大学生寝室文化调研

11、大学生环保意识调研

12、新时期学校社团活动现状调研

13、大学生职业定位及准备情况调研

14、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研

15、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研

16、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调查

17、电力学院图书馆占位情况调研

18、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第二部分爱国篇

1、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研

2、大学生爱国主义情况调研

3、大学生价值观调研

4、爱国主义影视(书籍、教育基地)作用调研

5、家乡(城市、生活等)六十年变迁调研

6、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研

第三部分道德篇

1、大学生道德现状调研

2、大学生诚信状况调研

3、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调研

4、大学生社会公德遵守情况调研

5、社会上主要不文明行为调研

6、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情况调研

7、大学生网络生活道德调研

8、大学生婚恋观调研

9、大学生对“啃老族”现象的看法调研

1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11、当前社会上子女赡养老人状况调研

12、当前社会上(某一行业)职业道德践行状况调研

13、大学生人生观调研

第四部分法律篇

1、大学生法律意识调研

2、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状况调研

3、大学生维权状况调研

4、大学生就业法规认知现状调研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 篇6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做法

1.德育工作是无形的。首先,要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即敏锐的洞察力。会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启迪他们的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将教育要求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心理学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有畏惧老师的倾向,对老师有防御心理,而一旦消除防御心理,其内心就如“广阔的草原”,没有任何屏障。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要注意换位思考。现在的中小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偏差。逆反心里强烈。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升学压力,使他们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心里压力巨大。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精神压力。

3.要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有的老师把训斥、斥责甚至打骂当成是管理学生的“武器”,从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现代社会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要求跟班主任平等交流、商讨问题,自己能够心情舒畅,心服口服的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要求,并上升到道德认识表面的理解和接受。

4.打开通道、缩短心理距离。社会心里学指出,今天的学生选择求助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实践证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导,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乃至心灵的碰撞。没有这种交流、共鸣、碰撞,几乎无法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通道。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包括学生的不足和缺点。

5.为人师表,起好学生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学生的模范意识相当强烈,如果老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模仿老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重视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

1.孝心教育。多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只知学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所求、理所应当、不知报恩的生活,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加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好攀比、要求高、嫌父母给钱少、吃穿不如别人,个别的还跟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对抗。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和父母一起劳动,体谅一下父母的劳动与艰辛,体味一下父母对家庭及社会的奉献,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去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2.责任教育。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责任,撑起的是人堂堂正正、不屈不挠的意志与脊梁。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们聆听重大科研项目成功的报告,看纪录片、看科技展、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艰辛和重大责任,从中受到启发。

3.挫折教育。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因此,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应多组织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今中外描写通过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究事业有成的著作,参观访问当地经过艰苦磨练而成功的典型,让其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4.创新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

5.协作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心里,势必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竞争必须依靠全民族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自我控制教育。自我控制是学生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克制自己欲望的学生,更稳重可靠,更能快速地适应环境,人际关系更融洽。而那些克制力差的学生则显得固执、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压力易退缩,面对竞争易发慌。在社会中,只有适应者才能生存,没有自我控制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所以,自我控制教育,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7

一, 爱国主义与国家概念紧密相连。“国家”概念的产生与西周的封建制密切相关。在西周封建制下, 贵族形成三个主要的政治层级:天子、诸侯和卿大夫阶层。“天子”字面的意思是天的儿子, 代表上天统治人间, 既然如此, 天子统治的范围即天所覆盖的土地, 是为天下, 故古人谓“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所以在理论层面上, 天子的辖域没有明确的边界。天子分封给诸侯的土地叫“国”, 天子和诸侯赏赐给卿大夫的采邑叫“家”。“国”和“家”除都来自上层的分封外, 有如下共同点:都有一定的疆域和范围, 都有一定的人口, 都拥有对封地的治理权。由这样的“国”和“家”构成我们今天的国家概念, 国家即一定疆域、人口、政治权力的统一体。

与爱国密切相关的还有祖国一词。祖国指列祖列宗共同生活的地方, 即祖宗所在的国度。祖国一词中祖在国前, 寓意尊亲为大, 这反映出传统中国人核心的宗教信仰观念:宗法血缘信仰, 即以家族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信仰系统。这一信仰往上追溯乃祖先崇拜, 往下延伸是传宗接代。所以这一信仰体系贯通神人, 接续古今。祖国乃父母祖宗之邦, 正折射出宗法血缘的信仰。国家与祖国的区别即在于国家是一个中性词, 是一个政治概念, 祖国则带有信仰、情感色彩, 成为文学诗歌常用语。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爱国主义的传统, 但内涵和特点各有不同。在中国宗法文化的背景下, 中国爱国主义传统的精神本质和精髓乃是家国情怀, 而其基础则是古人深厚的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观念下, 家和国的本质是一样的, 家国密不可分, 家是浓缩的国, 国是放大的家。在这里, 我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来揭示这种观念。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 即天的儿子, 那么天对于皇帝而言就是父, 即天父。在古人的宇宙观中, 天是父, 地是母,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天地所生, 因此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家族。这种宇宙大家族观是宗法血缘信仰在宇宙观上的表现。在此观念下, 天人关系被描述为父子关系。皇帝在天的面前称子, 尊天为父, 在大臣那里则被尊为君父, 古人自小读书时就被灌输一个理念:事君如事父。既然尊君为父, 大臣自然也就成为臣子, 即大臣对于君父应尽子道。君臣的政治关系被转化为父子关系。大臣到了地方官的任上被百姓称为父母官, 百姓也就相应成为子民。这样, 官民这一政治关系也被转化为父子关系。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就是以法治天下, 因而西方有强烈的法治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以德治天下, 因而特重内在德性的修养。在所有的德性中, 百善孝为先, 历代皇帝都标榜以孝治天下, 而孝道同样源于家族关系之中。综上可见, 古代治国的根本原则和理念都转化自家庭家族层面, 这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根本表现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大学》中“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说, 古人认为齐家必定能够治国, 甚至可以平定天下, 正是基于家国同构的观念。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观念也可以通过许多包含“家”“国”的成语表现出来, 如保家卫国, 国破家亡, 败国亡家, 国仇家恨, 爱国如家,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忧国忘家, 天下为家, 毁家纾国, 国尔忘家, 天下一家, 于家为国, 黼国黻家, 开国承家, 齐家治国等。

二, 在宗法血缘信仰下, 中国人特重自己的小家, 每个中国人都对自己的小家充满、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情感和关爱。中国人的奋斗不是个人主义式的, 而是家族本位主义, 即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由于普通百姓没有受到正规教育, 胸怀和境界往往局限于小家的范围难以推扩出去, 这导致我们民族一个根本弊病, 即公私分明。中国人在家族内部往往德性较好, 孝父慈子, 兄友弟恭, 而一旦越出家族范围, 置身公共域场, 就会感觉周围的人事环境与己无关, 因而公德观念淡漠, 公德素养偏低。林语堂曾专门论述过中国人公共精神的缺失:“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 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 此种只顾效忠家族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1]在西方人看来, 恰恰社会公德体现真正的国民素养, 因而感觉中国人缺乏教养, 国民素质低下。究其原因, 就是中国人的德性有私德和公德之分。正因为普通百姓往往限于私域 (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 , 因而古人特重公私之辩, 希望藉此引导人们由私达公。最具代表性的即《礼记·礼运》篇对理想社会 (大同之世) 的描写:“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方式则是“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即要把自己在小家中的行为感受推扩出去, 做到推己及人。儒家强调家族亲情是人伦道德的始源和根基, 即《孝经》中“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 但人又不能仅限于这一层面, 而应延伸、超越之。这种精神与《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心章句上》中“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论语》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

普通百姓精神的超越性不足, 对小家的感受很深, 但对宏观公共层面 (国、社会) 体察不足 (这同样不能一概而论) , 难以贯通家国, 但由于他们缺乏正式教育, 不能代表中国爱国主义的正统和主流, 真正代表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是儒家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他们从小饱读圣贤之书, 胸怀开阔, 境界高远, 眼界宽广, 具有强烈的道德自觉和担当精神, 能够主动将家、国联系在一起, 形成深沉的家国情怀, 而这正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和本质。所谓家国情怀, 即将家、国融为一体, 把国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看待。在宗法文化背景下, 中国人最爱自己的小家,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爱国如爱家, 就能将国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这是仁民爱民的思想基石;当一个人可以爱国如家的时候, 就会将国家、国土、朝廷、君王当作父母一样, 为保卫他们不惜舍弃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当一个人爱国如家, 就会将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视为家史族谱一样珍视和保全。

这种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 这种精神可以通过许多名人名言来领略, 这些名言之所以能流传千古, 不是语句优美, 而是因为发自肺腑。如岳飞“以身许国, 何事不敢为?”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 而殉国家之急。” (《报任少卿书》)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曹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李希仲“当须徇忠义, 身死报国恩。” (《蓟北行二首》)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日知录·正始》)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种源于内心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应学习和继承的。

三, 课堂最后的结论是, 爱国并不空洞, 爱国从爱家开始, 爱家从修身做起。一个有修养的人才懂得怎样用正确的方式真正去爱自己的祖国。上述内容学生深感兴趣, 自觉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学秩序良好, 课堂气氛活跃。通过上述内容的讲解, 学生深受感染和启发, 对爱国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了解到爱国主义并不空洞, 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去落实爱国主义, 所有这些都是以往的教学内容所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漫谈道德修养与读书 篇8

“道”:从辵chuò (辶) , 从首, 辵谓长行, 首谓面之所向, 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途, 此途即道。其含义有道路、道理、道德、天道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 是儒释道等各家学说、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传统信仰认为, 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 又回归于道, 其宗旨均是按照宇宙规律去做, 即人道必须符合天道, 人心合天心, 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德”, 左边从“彳” (chì) , “ㄔ”在原始文字里三笔划分别是大腿 (股) 、小腿 (胫) 、足脚, 是一只完整的人的腿脚的形象, 象征人的步伐、行为, 这左半部是象征有形空间。右半部“十目一心”就体现出是无形空间的景象。“一”之上的“十目”是指天上, 之下的“心”意指地上的人心。“十”字的原始含意是“十方世界概念”, 有具足、完整、全方位的意思。因此“十目”指十方之眼, 是全体众神的眼睛。故, “德”的意思是:人的心念符合“神的旨意”、遵循“道的特性”下的行为就叫“德”, 体现在世间就是人的真诚品性与善良的行为。

“道”与“德”两字是紧密相连的, 就是“遵从天道, 在心为德, 施之为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又反过来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代表社会正面价值取向, 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即对事物负责, 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道德的内容

中华之复兴, 君子当自强不息!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小德治家, 中德治人, 大德治国, 君子厚德方能承载万物。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 常言道,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要把经济搞上去, 粗腰三五十年时间。如果道德沦丧了, 就需要上百年或几百年时间才能恢复。德包含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1.孝:孝字半老一子。言亲已老, 半入土矣。儿子就是手足, 以奉扶持。

孔子的弟子问, 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 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 可是犬马也能养, 如果没有敬, 何以别乎?孝的精神内核其实是敬。“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 更是人的自性庄严。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 不是宗教, 但有信仰。

孝的表现形式是回报, 先回报自己的父母, 然后再回报自己的国家, 这是人性之本。德之本, 孝为先, “鸦有反乳之孝, 羊有跪乳之恩。”自然界中的生灵都如此讲孝道, 我们人再不如它们, 这个“人”字就徒有其名, 就不配做人。社会在交替发展, 传统在岁月荏苒中被赋予新的含义, 有的不被遵循, 甚至被摒弃, 但无论怎样创新, 孝道是改变不了的, 它是做人之本, 做人的基石。尽孝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与金钱物质无关。作为大学生要用优秀的成绩报告单回报父母, 作为公民要遵纪守法、勤奋工作、爱己爱民、不做傻事, 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2.弟:弟字先点为兄, 后点为弟, 弓身一手一足, 亲爱为悌。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解读:普天下的人都亲如一家兄弟。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讲究平等, 没有贵、富、贫、贱之分。

我们在很多案例中看到的却并非如此:在中学中, 常发生群殴案例;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出现戴绿领巾学生;重庆司法局副局长文强让下属给他下跪等, 都说明人与人之间没有讲究平等。

2012年3月14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记者问时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指经济的发达, 还应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国家的基础是正义, 这种正义只能凭借法律来体现。如果国家丧失了正义, 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法律, 国家也就丧失了真正的特征, 与强盗无异。

3.忠:从中, 从心。古以不懈于心为敬, 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

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 忠为正直之德, 故从中声。我们在工作中要忠于职守。再完善的管理制度都存在漏洞, 但只要忠于职守, 不去投机, 就是忠。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忠者, 尽心无欺之谓。凡人伦所在, 如下之事上, 等辈之交友, 处事接物, 皆当有之。

4.信:人言而成, 非常人之言, 乃立人之言也。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依赖的品德。孔子曰:车无辕不行, 人无信不立。

信任早已成为人格中的重要品德而进入习俗, 而习俗不仅在成长期塑造着人格, 并且在其后, 靠着对违约和失信者施加的社会压力, 约束人们的行为。

5.礼:禮字示豆在地上, 曲身拾之为禮。何为拾, 手合也, 一手五指, 两手为拾, 手合即礼, 此礼之始也。

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

6.义:義会意:从我, 从羊。“我”是兵器, 又表仪仗, 而仪仗是高举的旗帜, “羊”表祭牲。合起来的意思是为了我信仰的旗帜而不惜牺牲。

义的观念是关于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在孔子看来, 一个人的行为应当以行为的正当性为基本标准。人之为人, 并不在于人有知觉、有生命, 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该不该做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义。

如果有一个人身处危难之中, “仁”者会不加思考、亳不犹疑地去拯救那人。但“义”者会先作出理性的分析及判断才施以援手。“仁”可能是盲目的“义”, “义”不会是错误的“仁”。

7.廉:头立周正, 身披半乡, 双足齐地, 两手垂肩, 三经二纬, 似井似田, 左衣右末, 不歪不偏, 贵在身情, 不在衣冠, 清白吾体, 洁净守清, 贫不滥贪, 天子访贤, 选举孝廉, 财不动心, 物不爱贪, 安贫乐此, 为之廉也。

包拯《乞不用脏史》:“廉者, 民之表也;贪者, 民之贼也。”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近年来, 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 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 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

8.恥:恥字心与耳也, 不因耳听邪声染其心者, 谨守规矩, 是知恥也。心耳最灵之物也。听声报于神知觉也。知觉者性也, 性本善而无恶、神本灵而不昧。只因耳听邪声染其心、心生私欲蔽于性。性不明而不知羞、神不灵不知耻。若人不说邪言、不听邪声、谨守规矩, 是知耻也。

三、道德修养与读书的关系

据《辞海》:“修养乃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也。修以求其粹养, 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 养犹涵育熏陶也。”这里“修养”指的是一个人为适应社会需要, 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养成一定素质, 达到一定水平所进行的学习和实践。从静态角度看, 是指一个人修为程度;从动态角度说, 又是一个人不断进取的无止境过程。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许多人认为, 读书是为了促进专业发展, 似乎与道德修养关系不大。其实, 读书可以修德。所谓德, 是一种品行, 是一种素养, 是一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可见修身和读书关系之大。修身, 实际上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 怎样做事, 如何做人。对这方面的修养, 人非生而知之, 而是赖于学而知之和生活的磨砺。

古人云:“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就修身而言要内外兼修, 品性要讲仁义礼智信, 对人要温良恭俭让。“修德忘名、读书深心”。读书使人明理明德、明荣知耻。读书是修德律己的有效手段、方法和途径, 读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修炼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无论是明君贤臣, 还是圣人先哲, 无不倡导为人修身立德, 正人先正己, 做官先做人。书籍的重要性中外贤者都作过大量论述。

西方谚语云:“人是什么?半是野兽, 半是天使。”不断读书学习, 通过修身养性, 可净化灵魂, 强化人性中的“善”的一面, 抵制“恶”的一面, 从而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读书, 就是人的生命与精神的升华、文明的历程。“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有三宝精气神, 书有三宝气骨韵”。人的“精气神”怎么来?书的“气骨韵”如何为我所用?都需要有长期读书的好习惯来实现。“胸无城府人如玉,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世不能太世俗, 多读书的人修养高了, 他就会像玉一样美, 气质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我信其然, 故是三更有梦书当枕, 梦醒时分书自出。

不喜欢读书、不勤于读书的人, 则必然学识浅薄, 知识陈旧, 很难脱去俗浮之气。作为人, 消除职业倦怠和生命活力衰微的有效方法, 就是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求, 营造圆融的精神世界。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精神的第一需要, 这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自觉追求。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 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

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称:“一年不学习, 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更有资料显示, 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 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 指导我们学与习相结合, 从而达到“温故知新”。在解答为什么要学习时, 孔子指出“学则不固”, 告诉我们:学习以后就不会自以为是。学习能增加自己的知识, 使自己充实起来, 从而认清自己。学习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又因为想去弥补不足, 不断地努力学习。好学:子夏告诉我们“日知其所亡,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之乐, 乐在开阔眼界。眼界有多大, 世界就有多大。有的书像陈年佳酿, 百读不厌;有的书像品评香茗, 先苦后甜。烦恼时读书, 清新的墨香伴着花草的芬芳滋润你的心田;失意时读书, 忘怀的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感叹。桌上打开的是人生, 窗外流逝的是岁月, 灯下独坐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动人婉转的曲赋, 意境优美的诗词, 惊心动魄的小说, 形神兼备的散文, 都使人如醉如痴;发人深省的教育理论, 精彩绝伦的教学案例, 顿然醒悟的教育叙事, 充满智慧的教学随笔, 筑成了个人专业成长的一步步阶梯。

摘要: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准则与规范。道德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又反过来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本文从古人崇尚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谈起, 论述了通过读书增强道德修养、陶冶个人性情、构筑精神家园、舒展自我心灵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篇9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也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 更是从业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何在?笔者认为有学习、实践、内省、慎独等基本而又有效的途径。

学习是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树立职业道德信念的首要方法。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和事实学习, 职业道德的理解、服从和内化是实现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因素。学习也包括虚心向别人学习, 特别是向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先进人物学习。只有联系具体职业活动的实际而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激发敬业精神, 树立乐业态度, 落实勤业行为。脱离实际、闭门思过式的修养是没有用处的。

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一个人如果不把职业道德意识付诸实践, 他就难以在职业生活实践中表现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把所学的道德知识、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运用到自己的职业实践中, 去对照、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改正错误, 才能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人们职业道德的修养效果如何,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也是只有回到职业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 是一种自律心理, 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过程是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 不断进行自我批评, 尽回忆往事改善自我行为, 才能提升自我社会价值, 达到自我完善。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哪些言行是符合职业道德, 哪些言行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 除了有外在的监督评价外, 更需要反躬自问。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易产生错误动机的情境中, 坚持自觉地、谨慎地按照既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事。慎独的核心是强调自觉性。慎独从根本上夯实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根本点在于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道德理想、履行道德义务而自我要求、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慎独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的“隐”与“微”的地方下功夫, 在职业活动中不管有没有人监督, 不管是否引起遭受惩罚的后果, 都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做事。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达到慎独境界, 必须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 经过长期艰苦磨练的修养过程, 需要扎扎实实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感情, 在实践中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不断提高遵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自觉性。

如何让学生重视道德修养课 篇10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都知道, 国家教育部之所以在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开设公共课, 是因为公共课是所有大学生必学的科目, 其中的知识, 是作为社会人必须懂得的知识, 对每个人的将来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牌人员的时候, 一方面看对方的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更看重这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而且现在大有重品德大过重专业。

面对道德修养课对学生的将来很重要, 而学生们又不重视的现状, 给从事道德修养课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进而喜欢上这门课, 主动学习这门课, 以便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以下是我从事道德修养课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首先,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必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

因大学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 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是很长的,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着, 学校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此,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寻找案例, 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 引起学生的共鸣的, 所以, 在讲授新课的第一次课, 我组织学生走出了教室, 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 注意观察。然后让学生们从教学楼整洁的楼梯下来, 教学楼里十分安静, 同学们中有走路声音大的, 有因为好奇互相说话的, 噪音很清晰, 这时就有同学注意到了, 提醒身边的同学要安静……走到美丽洁净的校园塑胶操场。大家在操场边上观看在操场内上体育课的学生们, 还有锻炼身体的同学们, 还有远动累的或坐或躺在操场草坪上的同学,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大家羡慕那些在操场上运动的人们, 我组织大家到操场去看一看, 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分配到操场草坪的四个角落, 注意观察, 留待课上学习用。学生们分开去观察, 看的很仔细……接着,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北食堂, 食堂是橘黄色的桌子和橘黄色的椅子, 我们来的时候, 正见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给公共餐具消毒, 我组织同学们还是分成四组, 分别观察食堂的四个方位的情况……

回去后, 我组织大家谈谈在室外的观察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是遵守道德的现象?有哪些是不遵守道德的现象?你经过这次有针对性的观察有什么样的感触?有的同学说, “我下楼的时候, 很兴奋, 不自觉的就和身边的同学说话了, 这是有其他同学提醒我, 我还觉得不舒服, 但是当我不说话的时候, 才发现教学楼里很安静, 我无意的行为, 已经影响到别人了。”有的同学说, “操场看上去很美, 可是当我们小组走进草坪的时候, 才发现远远看着很美的草坪里, 有一些小垃圾, 像瓜子皮、碎纸块了, 很脏, 那样大家坐下或躺下休息的时候, 不小心粘到, 太不卫生了。”有的同学说, “在草坪上, 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坐下的时候, 就开始有一下没一下的扯草坪上的人造草。”有的同学说, “在食堂, 我发现很多公共餐具都是工作人员从各个餐桌上拾过来的, 食堂早就倡议就餐的同学要自觉的将公共餐具放到消毒柜旁的餐桌上的。”有的同学说, “我还发现食堂上的椅子上, 有很多鞋印, 那是吃饭是脚踩在椅子上留下的。”……同学们你一言, 我一语, 说了很多, 有的说到不好的现象的时候, 情绪激动, 义愤填膺。最后, 不用我总结, 大家就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不遵守道德的行为太不可取了, 加强每一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对人对己都太重要了。

其次,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还要从学生的未来的工作着手

告诉学生们,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是每个人内在的宝贵的东西。当同学们喜欢一个人、欣赏一个人、敬佩一个人的时候, 当领导认可一个人的时候, 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像乐于助人、诚实可靠、勤劳苦干等, 而很少是因为其相貌如何出色, 即使是因为外表出色一下子惹人关注, 但其只是暂时的,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内在的道德魅力。

在当今的社会上, 用人单位从招聘的时候, 就重视道德超过了外表, 甚至是超过了专业素养。很多用人单位认为, 专业技能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逐步的提升, 可以进行培训。但是道德修养如没有在大学得到很好的培养, 那么就很难提升了。给学生讲一个应聘的例子:有一个软件公司应聘网络开发员, 待遇丰厚, 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考核, 应配者由开始的300多人, 最后只剩下了3个人, 公司最后只能留下一个, 3个人应该都是专业的佼佼者了, 最后的考核是一次面试。三个人在面试的当天早早的就到了面试的地点。面试的地点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 有六个办公桌, 办公桌上放着很多横七竖八的文件, 看样子好像是临时让出来的, 办公室的一侧放了三把椅子。3个人到了后, 先是规矩的坐在侧面的椅子上, 等着面试。当约定的面试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3个人都有点着急, 当和约定的时间, 已经过去20分钟的时候, 有两个人已经坐不住了, 便起来在办公室里走动, 无聊的翻翻办公桌上的文件, 打发时间, 只有一个人还是坐在侧面的椅子上耐心的等候着, 这是, 公司的总经理从门口走进来, 说, 面试已经结束了, 那个坐在椅子上没有动的人为录用了。其他两个人不服气, 总经理耐心的解释说, 从你们来的时候, 我就站在办公室侧面的单面玻璃后了, 我一直在隔壁的房间看着你们的表现, 未经他人允许而乱翻看别人的东西, 是不尊重别人隐私的行为, 不懂的尊重别人的人, 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 所以不能被本公司录用。

听完这个小例子, 我告诉同学们, 道德修养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小细节上, 从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中养成, 如细雨润物一样悄然无声, 但却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影响我们的一生。

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篇11

1984年2月,韩庚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少数民族家庭,自幼喜欢中国传统舞蹈。12岁时,他只身前往北京,就读中央民族大学,专攻民族舞蹈,还附加学习了芭蕾、武术。拥有出众才华的他,大学期间就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俄罗斯、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17岁那年,韩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韩国SM娱乐公司在中国举行的青少年选秀活动,结果,他当时展现出来的独特舞蹈魅力和俊美的容貌让在场的韩国评委团都感到惊叹,最终以3 000:1的比例在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随后,韩庚前往韩国加入SM公司,进行演唱、舞蹈、演技、声乐、语言等多方面的练习和培训,准备将来在全亚洲地区的演艺活动。练习生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简直就是魔鬼般的生活,韩庚和好几个男孩挤住在一个宿舍里,每天的学习训练经常会持续十二三个小时。而且韩庚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只得忍饥挨饿,更揪心的是,还要时刻背负随时被公司放弃的巨大压力。面对这一切,韩庚硬是凭着还算不错的身体挺了过来。

直到2005年11月,SM公司精心策划了面向亚洲娱乐市场的“Super Junior”13人组合,韩庚是其中唯一的中国成员,从此,他才正式踏上了他的演艺征途。虽然这一组合从一开始便引起各方关注,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然而,韩庚的演艺事业却充满坎坷。因为韩国法律对外国艺人的限制和签证问题,韩庚只能上两个电视台,出镜率低,而且出现长达8个月的空档期,这对一个艺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韩庚卻以顽强的毅力挺了下来,并且为了组合的整齐和他心爱的舞台,冒着被驱逐出境的危险戴着面具参加了多次演出。

终于,韩庚凭借他的坚强、隐忍、善良的品格以及出众的才华,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韩庚始终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自豪,在排外的韩国,他在每次获奖时都用中文发言,参加各种演艺节目也总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并经常表演民族舞和武术以宣传祖国的文化,以自己的努力影响着周围的韩国人,慢慢地擦掉了某些韩国人心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诸多错误看法,并不知不觉地给他们描绘出真正的美丽中国。终于他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韩国朋友和粉丝,也赢得了国内不少人的喜爱。

由于合约中明确规定除了演出需要外,韩庚不准离开韩国半步,行动自由完全被公司控制,但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韩庚多次要求回国演出。直到2006年4月24日,在离开祖国三年后,韩庚才得到SM公司的准允,当然SM公司也是老谋深算,批准韩庚中国行,也是为了检验韩庚在中国的人气。当这一天韩庚首次以歌手身份回到祖国的时候,在机场得到了数百名歌迷的热情迎接。一下飞机,激动的韩庚看到机场上空飘扬的国旗,便径直向国旗走去,用手机把自己和国旗照在了一起,他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大声喊道:“祖国最亲,国旗最漂亮!”他的真挚话语,令周围的人深受感染。

这次祖国行,韩庚不仅证实了自己在中国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人气,而且他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自信笑容,来自家人温馨的鼓励和祖国歌迷真诚的欢迎,是他在韩国无法被给予的,他渐渐开始勇于表现自己了,从此韩庚才真正踏上了成功之路。不久,他成了“Super Junior” 13人组合的队长,又多次带着队友回到中国演出,演艺事业终于走上了巅峰时期。

如今,在众多年轻人以及媒体记者心目中,韩庚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及非常好的口碑,他健康阳光、努力拼搏、不断追求、热爱祖国的形象和精神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韩庚身上所拥有的这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得他荣登100新演员道德修养指数榜榜首。

道德修养指数榜发布后,举办单位和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说:“希望对演艺界艺人有所警醒:艺不离德,德影响艺,德艺双馨最重要。”“新出道的艺人往往会以为,靠技高一筹就能赢得公众赞许,在演艺圈一路走红,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指数榜单’给艺人们提了个醒:行走演艺界,自身道德修养不可或缺。不重视道德修养,往往会拉艺人影响力、商业价值等的后腿,会让艺术努力徒劳无功。”

但愿更多的年轻艺人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道理,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以韩庚为榜样,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指数”。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篇12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二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上形成的举止、风貌、仪表、情操以及应达到的境界。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是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和体验, 使会计人员形成稳定的、能区别职业行为中的善良与丑恶、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方面的内心信念, 并将内心信念运用于工作实践, 在实践中自觉调节个人的行为, 使之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无论在有人或无人监督的境况下, 都能自觉地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行事, 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2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也是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如果把全部道德现象看成一个网, 那么,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就是这个网上的纲和经纬线。而职业道德便是网上的纽结, 连结着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的要求。所以对会计人员来讲, 不仅要熟知网上的纲和经纬线, 还要守好网上的纽结, 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使之成为一名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工作人员。

2.1 职业义务

会计职业客观地要求会计人员承担起本职工作对所服务对象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使命与职责, 并在对道德使命和职责、任务的深刻和体验中, 产生一种职业义务感。会计职业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不同, 并不是所有社会义务都是道德义务, 只有被会计人员无私地、自愿地接受, 并同自己在工作中对社会、阶级、同志等的个人道德责任感有机地融合起来的社会义务, 才能真正成为会计职业道德义务。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就在于提高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社会责任的认识, 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 能做到没有社会舆论压力、没有他人监督、没有要求获得某种报酬的情况下, 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

2.2 职业荣誉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 个人荣誉的大小是由他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成绩决定的。这种荣誉是公正的、科学的、合理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增强职业荣誉感, 要使会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社会地位和真正的职业价值, 从而逐步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尊心、自爱心和廉耻感, 并使之逐渐发展成职业光荣感和自豪感, 以增强职业荣誉感。

3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每个会计人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 其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途径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从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总要求来讲, 有其内在相同的地方。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正确认识自我

会计工作人员要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切身体会中去认识自己。如果每个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最适合的工作方式去从事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 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认识自我要通过媒介, 以认识他人为中介, 把对他人的认识当作一面对比镜, 从中更好的认识自己, 努力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注意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虚心向同行学习, 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3.2 严格要求自己

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个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会计人员的重要特征。会计人员天天和钱物打交道, 管理钱物是会计人员的职责, 但不是会计人员的特权。会计人员只有管好单位财产的义务, 没有私用单位财产物资的权力,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作为会计人员, 要遵纪守法就必须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把握好是非的界限, 自觉地用各项法律法规和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从点滴做起, 从细微处着手, 划清是非界限, 时时严于律己, 不仅做到自己遵纪守法, 还能促进单位其他人员遵纪守法, 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3.3 学会自我约束

所谓自我约束, 就是对事物进行控制和管束, 使之不越出范围。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 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管束, 使之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经济秩序的要求。自我约束包括思想、情绪、言语、行为诸方面, 其中思想上的自我约束决定着其它方面的自我约束。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会计人员在繁忙之余, 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 严格自律,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会计人员在守法、护法的同时, 要有理、有利、有节, 既要防止浅尝辄止应付差事, 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 又要防止过犹不及, 损害单位或个人的正当权益, 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能够平等待人,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不要为浮名而一意孤行。同时告诫自己继续保持振奋向上的精神状态, 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3.4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方法。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古之成大器者, 无不慎独。”慎独, 意思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在做了坏事也难以被发现时, 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 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 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独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 要求人们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 也能够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事。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对会计工作人员来讲是无止境的, 可以说生命不息, 道德修养不止。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一个真正懂得“修养”的人, 应该始终抱定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勇猛精神, 在工作中坚持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处着手,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

上一篇:颈3/4椎间盘突出症下一篇:高校群体档案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