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

2024-10-21

职业道德修养(精选12篇)

职业道德修养 篇1

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 因而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 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认同感、凝聚力;另一方而, 也可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用来塑造本职业人员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职业道德对一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也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 更是从业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何在?笔者认为有学习、实践、内省、慎独等基本而又有效的途径。

学习是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树立职业道德信念的首要方法。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和事实学习, 职业道德的理解、服从和内化是实现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因素。学习也包括虚心向别人学习, 特别是向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先进人物学习。只有联系具体职业活动的实际而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激发敬业精神, 树立乐业态度, 落实勤业行为。脱离实际、闭门思过式的修养是没有用处的。

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一个人如果不把职业道德意识付诸实践, 他就难以在职业生活实践中表现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把所学的道德知识、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运用到自己的职业实践中, 去对照、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改正错误, 才能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人们职业道德的修养效果如何,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也是只有回到职业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 是一种自律心理, 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过程是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 不断进行自我批评, 尽回忆往事改善自我行为, 才能提升自我社会价值, 达到自我完善。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哪些言行是符合职业道德, 哪些言行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 除了有外在的监督评价外, 更需要反躬自问。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易产生错误动机的情境中, 坚持自觉地、谨慎地按照既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事。慎独的核心是强调自觉性。慎独从根本上夯实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根本点在于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道德理想、履行道德义务而自我要求、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慎独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的“隐”与“微”的地方下功夫, 在职业活动中不管有没有人监督, 不管是否引起遭受惩罚的后果, 都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做事。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达到慎独境界, 必须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 经过长期艰苦磨练的修养过程, 需要扎扎实实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感情, 在实践中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不断提高遵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自觉性。

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从自身的实际、行业的实际出发, 结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不懈、自觉修为, 经过一系列道德境界的逐步提高, 才能达到所追求的理想职业道德境界, 为自己的完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道德修养 篇2

2. 道德的深层次是利益问题。

3. 道德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第一道防线。

4. 道德终将代替法律。道德依靠社会舆论良心,教育感化来控制人们。法律是强制执行的。

5. 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有利于协调职工同事关系,职工和领导关系,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6. 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1)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2)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促进技术进步(4)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实现企业阶段性发展目标(5)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著名品牌

7. 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的要求,职业活动是人全面发展最重要条件。

8. 敬业层次分为功利的层次和道德层次。

9. 职业选择(1)有利于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较好结合(2)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3)有利于社会风气(4)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法律上承认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11. 职业理想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理想、自身素质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12. 职业责任有明确的规定性,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有法律及纪律的强制性,

13. 诚实守信要以对方是否诚实为前提(错)

14.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 ,公民道德宣传日 9.20 ,5月2日是美国诚实节

15.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1)忠诚所属企业(2)维护企业信誉(3)保守企业秘密

16. 办事公道是指按照一个标准办事,不是折中

17. 办事公道是(1)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2)企业赢得市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抵制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4)是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18. 勤劳节俭是(1)人生美德(2)有利于增产增效(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9. 遵纪守法是(1)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2)是从业的必要保证

20. 团结互助(1)营造人际和谐氛围(2)增强企业凝聚力

21. 如何开拓创新(1)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2)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2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是从业人员养成良好品质的必要条件(2)是个人成长的主要条件

23.平等尊重和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工作性质无关

24. 关于师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平等B.如父子C.师尊徒卑D.朋友 (AD)

25. 关于创新说法正确的是:A.杰出的人才能创新B.服务业也能创新C.个人可以创新D.创新需要标新立异(BCD)

26. 爱岗敬业:A.抓住择业机遇B.提高职业技能C.强化职业道德D.扩大职业范围 (BC)

27. 节俭的价值;A.有利于持家B.有利于安国C.维持人类需要D.发展根本动力 (ABC)

28. 遵纪守法,要依据需要,创立文化制度 (正确)

29. 诚信是企业形象的要求 (错误)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篇3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等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 基本职业道德 对策

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在进行会计活动中所形成的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和综合,在众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以更好地服务人民为目的是会计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如果会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会使会计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经济市场秩序也会被扰乱。

1 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十分重视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了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取得很大成绩,在其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精神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的制造了一些会计舞弊案,也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气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牵出了相关一些会计事务所,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积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现状。

2 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2.1 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业务能力较差,缺乏敬岗爱业的精神。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要有制度的对财务制度进行核算和监督。当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得做出违背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

2.2 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有待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多的漏洞。现行的《会计法》中虽然明确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当有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时候,出现责任主体方过多的时候,就会出现相互之间责任互推的局面,从而造成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使一些不法份子有机可乘。另外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完善,造成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缺失。

2.3 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之所以会建立内部监督,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各种压力,不得不设,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起不到该有的监督作用。目前在我国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被审计单位成了会计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被动迎合审计单位,出具虚假报告,偏离客观公正的轨道,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2.4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会计执业环境差。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其衣食住行以及工作都依赖于所在的单位。这些依赖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从属性。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一是贯彻负责人的意图,放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操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包装”;二是坚持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其结果势必会受到负责人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的黑暗、腐败,使得近年来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严重缺乏。

3 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来说,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不忘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培养不怕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会计事业中,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条例,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不迷失自身的情况下还要监督好不法行为的发生,抑制不正之风,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觉悟和修养。发挥积极向上的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准。

3.2 完善会计制度,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使会计人员不再依附于单位,要对会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敢于进行监督。同时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提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水平。

3.3 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为了避免会计人员钻法律的空子,防止贪污腐化,挪用公款等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的发生。需要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避免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会计人员遵守提高自身的修养。科学分工,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形成监督合力,督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

4 结束语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需要靠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经验总结中,加强会计行业的发展。只有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才会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会使“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深深刻在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心里,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蒋莉,崔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 2007(19).

[2]原秀峰.浅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科学之友(B版),2007(12).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篇4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二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上形成的举止、风貌、仪表、情操以及应达到的境界。因此,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是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和体验, 使会计人员形成稳定的、能区别职业行为中的善良与丑恶、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方面的内心信念, 并将内心信念运用于工作实践, 在实践中自觉调节个人的行为, 使之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无论在有人或无人监督的境况下, 都能自觉地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行事, 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2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也是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如果把全部道德现象看成一个网, 那么,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就是这个网上的纲和经纬线。而职业道德便是网上的纽结, 连结着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的要求。所以对会计人员来讲, 不仅要熟知网上的纲和经纬线, 还要守好网上的纽结, 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使之成为一名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工作人员。

2.1 职业义务

会计职业客观地要求会计人员承担起本职工作对所服务对象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使命与职责, 并在对道德使命和职责、任务的深刻和体验中, 产生一种职业义务感。会计职业道德义务和社会义务不同, 并不是所有社会义务都是道德义务, 只有被会计人员无私地、自愿地接受, 并同自己在工作中对社会、阶级、同志等的个人道德责任感有机地融合起来的社会义务, 才能真正成为会计职业道德义务。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就在于提高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社会责任的认识, 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 能做到没有社会舆论压力、没有他人监督、没有要求获得某种报酬的情况下, 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

2.2 职业荣誉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 个人荣誉的大小是由他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成绩决定的。这种荣誉是公正的、科学的、合理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增强职业荣誉感, 要使会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社会地位和真正的职业价值, 从而逐步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尊心、自爱心和廉耻感, 并使之逐渐发展成职业光荣感和自豪感, 以增强职业荣誉感。

3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每个会计人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经历、文化素质、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 其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途径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从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总要求来讲, 有其内在相同的地方。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正确认识自我

会计工作人员要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切身体会中去认识自己。如果每个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以最适合的工作方式去从事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 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认识自我要通过媒介, 以认识他人为中介, 把对他人的认识当作一面对比镜, 从中更好的认识自己, 努力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注意倾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虚心向同行学习, 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3.2 严格要求自己

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个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会计人员的重要特征。会计人员天天和钱物打交道, 管理钱物是会计人员的职责, 但不是会计人员的特权。会计人员只有管好单位财产的义务, 没有私用单位财产物资的权力,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习惯。作为会计人员, 要遵纪守法就必须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把握好是非的界限, 自觉地用各项法律法规和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从点滴做起, 从细微处着手, 划清是非界限, 时时严于律己, 不仅做到自己遵纪守法, 还能促进单位其他人员遵纪守法, 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3.3 学会自我约束

所谓自我约束, 就是对事物进行控制和管束, 使之不越出范围。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 就是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和管束, 使之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经济秩序的要求。自我约束包括思想、情绪、言语、行为诸方面, 其中思想上的自我约束决定着其它方面的自我约束。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会计人员在繁忙之余, 要重视自省、善于自省, 严格自律,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会计人员在守法、护法的同时, 要有理、有利、有节, 既要防止浅尝辄止应付差事, 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 又要防止过犹不及, 损害单位或个人的正当权益, 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能够平等待人, 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不要为浮名而一意孤行。同时告诫自己继续保持振奋向上的精神状态, 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3.4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方法。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古之成大器者, 无不慎独。”慎独, 意思是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在做了坏事也难以被发现时, 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事, 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 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慎独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以高度自觉性为前提, 要求人们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下, 也能够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行事。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对会计工作人员来讲是无止境的, 可以说生命不息, 道德修养不止。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一个真正懂得“修养”的人, 应该始终抱定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勇猛精神, 在工作中坚持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处着手,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

职业道德修养 篇5

第一个学生,每天一早第一个走进教室,每晚最后一个离开。他的笔记也是全班做得最全面、最工整的一个。老师非常喜欢他,让他做了学习委员。

星期天,他从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出去郊游、逛街,他认为那样对不起良心。为了多学点东西,也为了走向社会能找个好工作,课余学习,他选修了心理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之外的学科,一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他几乎获得了学校设定的每一项荣誉。每当他把这些写信告诉父母,父母心里也总是升起无限的安慰和满足,他们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而骄傲,他们认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个学生很让父母担心,有几次他们甚至想断了他的学业,因为他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不仅没考过一次好成绩,有一次还挂了红灯。更可气的是,军训一结束,他竟干了一件让父母丢脸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学生宿舍收购军训服,然后倒卖给小商小贩。这一次他虽然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是却让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学期。他们想,父母再穷,难道就缺你这几个钱吗?放假的时候,两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说:只要你能专心学习,考出成绩,我们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让两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竟写信来说,以后再不要他们的钱了。接信后两位老人的心简直都伤透了,这个孩子竟是这样不听话,以断绝和父母的经济往来来抗议父母的苦心劝告。最后得知儿子是因策划一种“高考文化衫”赚了钱,心里才稍稍安慰了些。不过他们已不再对他寄什么希望,他们想,他学不好,将来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学毕业那年许多学生都忙着寄求职信,参加人才市场竞争,只有他无动于衷,因为这时他已是两个公司的老板。最具戏剧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职的信中,竟有好几封是他同班同学的。其中包括那位学习最好的学生。

播下不同的种子,收获不同的希望。

两个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好的专业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现阶段的学校课堂无法教给你的,即使你当了老板,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实用知识。

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7

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第一, 高校教师是教育提供者。高校教师一般承担了较为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 是与学生最紧密连接的群体;第二, 高校教师是管理者。据调查,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辅和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参与学校众多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三, 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高校之中,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是在职的高学历人员。以上三重身份的重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被关注。

鉴于此,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 ,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了方向性规划。在此, 笔者就以上六点提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理解。

1. 爱国守法是教师基本的政治立场

做爱国守法的支持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是公民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 最受社会尊敬且肩负着国民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 爱国不能是一句口号, 教师必须自身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 其表现形式以教书育人为主。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态性的当前,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都是热爱国家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的前提下心系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校园和谐建设。

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守法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 而且是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人生格言,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操守, 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教师只有自身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大学生遵守国法、遵守校规, 只有自身自觉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2.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核心要求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 教师做到敬业爱生具有特殊意义。梁启超认为,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 如果只爱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把爱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当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 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回归教师本源, 践行育人天职。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真心关爱学生, 将党的教育事业定位为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 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又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敬业”要求教师对这一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成人之美, 如果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劳动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立足于本职工作, 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爱生”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名大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 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有些教学活动中, 个别教师没有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 没有及时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总有学生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要么“逆来顺受”, 要么“坚决反抗”, 使得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这不仅影响了施教效果,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蒙上了心理阴影:前者认为学生不受教, 后者责怪教师无师德。因此, 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 并在此前提下将学生的人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 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举措。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 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育人意识。明确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 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目标, 也没有只育人不教书的行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

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德育人, 以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影响着周围同事的人生观, 而且对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 社会职能是培养有用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应定位在“教书育人”上。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才能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才能将自身的劳动成果———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 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4. 严谨治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和传授知识与学问过程中一种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要所决定的。严谨治学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厚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教好书, 只有以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才可能教育好人。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好的治学态度、治学作风是保证其职业生涯获得成功、不被社会歪风邪气所影响的稳定基石。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 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从思想上明确, 教师的“严谨”应是对自我的严谨, 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电上, 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完善上, 教师都应严格自律。第二,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因为学生知识的递增和品行的进步是诸多教师接力完成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的影响作用巨大而深刻。第三,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了解信息的时间早于教师或者某方面的能力高于教师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说“青胜于蓝”是教师之幸, 但倘若常常如此, 教师“学高为师”的基础地位必将动摇, 威望也必将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第四, 教师应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则, 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达到“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境界。

5. 服务社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之余, 主动去承担社会义务, 自觉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责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发展是客观要求, 在当下要发展科技, 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自己所学之专长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是无形知识向有形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一线接受教育和培养, 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通过服务社会有利于激发自身职业潜能, 通过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社会大舞台的检验来对自身知识进行提纯达到知识促进生产, 生产提升知识的良性循环。

6. 为人师表是教师思行合一的表现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2], 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受教育的学生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露, 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立马一落千丈, 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先正己, 再正人”, “先善己, 方善人”。中国自古就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行”[3]的说法。所以欲正人, 先正己, 欲正其身, 先正其心。在实际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 从一点一滴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4]。可见, 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做到“思行合一”, 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教师做到“思行合一”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和成长经历最为相仿的教师群体来说, 其生活环境和行为举止更加与学生接近, 也更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才具备了师德师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之, 教师必须用灵魂去塑造, 用情操去陶冶, 用品质去培养, 用人格去锤炼, 才能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Z].北京, 2011.

[2]黄晓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66-67.

[3]中国青年网.论语.子路[O/OL].2009-07-27[2012-03-28].http://wenhua.youth.cn/wx/gdwx/js/200907/t20090727_967318.htm.

税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篇8

加强道德修养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是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壮举, 也是加强税务干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来, 为完成或超额完成税收任务提供新能量。

一、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忠于职守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之一。忠于职守就是要求职业人员在本职岗位上, 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爱岗敬业, 首先要树立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税官, 是党和人们赋予你权力, 让你在税收岗位上为国征税, 为民聚财, 你就应该有这个担当, 就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热爱本职工作, 就是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就是热爱人民群众。税务干部在职业活动中是否尽职尽责, 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利益, 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纳税人利益至上的思想, 把解决纳税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要始终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执法的宗旨, 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 摆正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不图虚名、不图虚功, 脚踏实地工作, 切实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这充分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诚实守信, 就是在本职岗位上坚持诚实活动, 做到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对人诚, 不欺人, 对己诚, 不自欺, 永远“仰不愧于天, 俯不愧于人”。

二、文明礼貌、团结协作

强调以礼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行为, 赋予礼以道德的品格。讲文明、懂礼貌是礼仪起码的要求, 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的表现。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当今现实“中国梦”的伟大时代, 提倡文明礼貌尤为重要, 尤其对税务干部来说更为重要。能否做到仪表端正、举止得体、语言规范、待人热情等等, 直接影响到税官的形象, 也影响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 必须建立团队精神, 其核心就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因此, 作为税官, 不能单枪匹马, 只能上下左右配合、加强协作、顾全大局、相互尊重、互相帮助,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合力, 发挥出正能量, 也使邪恶无缝可钻, 无隙可播。

三、遵纪守法、办事公道

遵规守法,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遵纪守法对于税官的职业道德修养更为重要。在当今现实生活中, 利益的驱使、权力的失控、地位的竞争、金钱的诱惑是影响国家干部特别是税官廉洁从政的主要因素。税官每天与钱打交道, 没有一个严格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 没有一个恪守宗旨、办事公道、纪律严格的执法队伍, 会被糖衣炮弹所击中、所腐蚀。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牢固树立征纳双方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公平、公开、公正是维护平等竞争的需要, 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公平公正执法是税务干部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要树立以纳税人为本的理念, 为纳税人提供简捷、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 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

“廉洁如水是立身之本, 秉公执法是生命之魂”。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秉公办事, 廉洁正道, 纳税人才能信任你、支持你、遵从你。

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多年来, 税务部门把为纳税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无上使命, 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抓, 积极研讨服务规律, 在落实服务项目、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足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不仅使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大大提高, 也使地税干部的服务不断向科学规范化、方式多样化、环境人性化、要求标准化方向发展, 更使地税干部职业道德修养向前推进了一步。

对纳税人不设卡、不拖延、不推诿, 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有难必帮;把纳税人关心的税款核定、税收政策、办税程序、服务承诺、举报电话等多项内容全面公开, 让纳税人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这是服务纳税人的基本要求。要牢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依法治税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 用心谋事、精心想事、专业干事、竭尽全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任务, 这是基本道德。

五、增强素质、完善自我

通过征求意见, 开展谈心谈话, 召开民主生活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 认真做好“六查六看”:即查政治纪律, 看是否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觉抑制歪风邪气;查思想素质, 看是否做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对党的基本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查宗旨观念, 看是否坚持走群众路线, 视群众为亲人, 为民尽责;查职业道德, 看是否做到遵守法规、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办事公正;查工作作风, 看是否做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查自身形象, 看是否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通过查看, 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 篇9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甘当人梯, 具有奉献精神;爱生教生, 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团结协作,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严谨治学, 具有科学求实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呈上升趋势,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责任心的增强。大多数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爱高等教育, 兢兢业业地工作, 孜孜不倦地育人, 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执教思想转移, 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自己, 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 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这种“人在校内, 心在校外”的人才“潜流”, 比起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缺乏光荣感, 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没有全面履行教师职责,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个别教师把从事高教职业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一份“混碗饭吃”的苦差, 计较个人得失, 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于教师职业。

第二, 业务不够精深, 上课不够认真。少数教师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 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是墨守成规, 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 教学效果差。

第三, 只管教书, 育人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书匠”, 重在教书, 而忽视了育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对学生提的意见置之不理,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 任凭学生放任自流;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 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 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学习道德理论, 树立高校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 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就启示我们,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 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信念融合, 从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 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以作用于社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但由于受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组织学习, 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道德中凝聚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常以祟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的目标, 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 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 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就无从谈起。然而, 规章制度不是摆设, 要重在实施和落实。高校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如明确无故迟到、早退、缺旷如何处罚;挖苦辱骂学生, 体罚学生, 以不适当的方法处理学生而影响上课如何处罚等等。而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 让他们都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 哪些是与之相悖的,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营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一个时期以来, 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之所以职业道德水平下滑, 行为失范, 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个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以外,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 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制度上, 真正做到在用人制度上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 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留得住, 不适合从教或者师德缺乏者出得去;在分配制度上改变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都一个样的做法, 实现多劳多得, 优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在考核评价制度上, 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 营造“恪守师德光荣, 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 从而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 更是促进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就是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当成为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其次, 学校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应成为评价依据。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 及时获得教师师德修养的有关信息, 可以使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教师工作的状况, 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这样便于教师经常调整工作的目标与进程, 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 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断得到完善、得到改进, 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目的。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评价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然而, 许多高校现有的自我评价仅限于一年一度年终考核时的工作总结, 且多侧重于教学总结。在这类评价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自我评价都是偏高的, 甚至少数人的自我评价有虚高的倾向。要想教师的自我评价尽可能客观、真实, 可以采用一些手段, 如制定比较客观、详细的自我评价表。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 才能为自己准确地定位, 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从而获得成功。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教师, 教师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学生不能胜任对师德的评定。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 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本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 或者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专题信箱, 还可以设计师德修养调查问卷, 让学生通过答卷的形式, 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

(3)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 因此,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 在教师评价中, 对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 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依据这一特点, 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在一张评定表上记分或作书面的描述等等。

(4)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 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 指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 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 在一个学期中, 进行积累整合, 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领导、教师、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能有效提高学校和评价者的道德水平和评价水平, 保证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总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只有切实投身教育实践, 教师才能暴露出师德品质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通过努力克服和纠正, 使自己趋于完善。随着高校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教师个人认识的不断提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会符合社会的要求, 向正确的道路发展。

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行列,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之增强。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10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学校生活的很多环节, 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 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 亦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2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起起校园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下滑感到担忧, 究竟在现阶段教师的道德水准情况如何建设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良好的师德, 高尚的情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弥足珍贵的, 这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盼, 党和政府也对教师的道德十分关心。2013年9月9日,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 其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因此,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3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事的道德准则,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变的现代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标准, 价值观可以说因人而异, 但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 对社会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义-利辩证统一”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 能够识别并且拒绝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守护良心正义。为社会, 为企业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而又正直诚信的优秀毕业生。高校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 因此, 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树立, 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 也是有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做好知识道德的模范带头人, 这应当是对高校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3.2 实践出真知

职业道德修养源于实际工作实践, 而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 发挥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检验和深化的舞台, 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 与学生互动沟通过程中, 教师的职业道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谐友爱, 独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老师深刻的领悟自身所处的精神高度, 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影响周围的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 掌握好新型的职业伦理操守, 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在现阶段, 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改革, 互联网信息教学发展越来越迅速, 这些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准则作为补充, 教育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教育精神要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3.3 学无止境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领域, 是没有最高止境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 努力汲取优秀模范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师自身也要率先垂范, 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精神道德品质方面, 注意加强学习, 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风尚道德活动,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的自身遵循的基本准则, 也是规范和提高校园文明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 知识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修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 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如今高校道德水准滑坡的情况下, 积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 不断地学习时代先进的道德理念, 用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 为学生开辟新的精神风貌, 从整体上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道德内涵, 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二者结合, 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延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对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发扬。新的历史时期, 教师应该敢于担负起历史的责任, 恪守教师职业操守, 做时代合格的智力传播者, 努力践行时代精神, 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 为社会培育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摘要:弘扬良好师德不仅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当前, 高校要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首先必须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鉴于此, 笔者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 2008.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杨林国.论教师道德:由“底线的道德”走向“提倡的道德”[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12) .

[4]彭承铸.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的思考[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些思考 篇11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38-01

近年来,在教师群体中出现的个别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且使得家长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产生了对教师的某种程度的不信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热爱教育事业,明确修养方向

教师在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道路上,首先要加强科学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从根本上明确师德修养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认真努力地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精神。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增强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家长

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要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民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有效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要在课下时间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力,努力使全体同学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全面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自卑时,我们就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我们应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渠道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有效地采取因人制宜的教学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他们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和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同等地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在课内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四、加强继续学习,完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的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既要“诲人不倦”,又要“学而不厌”;既要达到“温故”,又要时时“知新”。

浅论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篇12

教师作为人生的启蒙者、学生行为的诱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自身行为、品格的优劣与否, 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有识之士都及为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古人曾把师德作为正本清源、纯正社会风气的重大措施, 提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孔子在告诫他的弟子时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是有极其重要的示范力量的。为此, 作为教师, 应该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自我学习, 提高师德认识

提高教师自己的师德认识, 是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而要提高自己的师德认识, 就必须加强学习, 接受教育。所以, 进行自我修养的第一要旨是学习。

1、认真读书, 善于向书本学习

读书能让教师获取职业道德及其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 是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 获得真知灼见, 正确的把握自己, 就要善于学习。

2、虚心求教, 善于向他人学习

学习还包括实际知识的学习, 如听取他人传授、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向他人请教、观察他人言行等。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 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3、积极进取, 善于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教师, 是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的模范代表, 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是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作为自己的榜样, 立足现实, 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循序渐进, 不懈追求, 积极进取, 就会使自己有所作为, 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4、参加实践, 善于向社会学习

在加强师德修养过程中, 学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师德认识, 激发师德情感。为了使这种认识和情感进一步深化, 转化为教师的师德意志、师德信念和师德行为, 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质, 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是现成的, 也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或者一年半载中形成, 而是在长年的道德实践中逐渐磨练养成的。

二、自我激励, 发掘修养动力

缺乏师德修养的动力, 师德修养过程就无法启动。师德修养的动力来自于师德修养的需要, 而师德修养的需要是否产生, 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也就是说, 强化教师意识, 才能不断产生师德修养的需要, 继而产生师德修养的内驱力, 最后激发和维持师德修养的行为。

三、自我设计, 确立修养目标

有了师德修养的动力, 还需要明确修养的目标, 才能保证修养活动的有效。进过分析总结, 为自己设计一系列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师德修养目标, 当我们一步步接近或实现目标时, 成功的喜悦感受定会油然而生。

四、自我陶冶, 积累情感体验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说明感情不会凭空而降, 感情需要培养, 感情也可以培养。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教师从不情愿地走进师范生的行列, 无可奈何地扮演“孩子王”的角色, 到发现培育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这一工程的精彩, 再到着迷于执教讲坛, 走过一条培养、积累、发展对教育的热爱的路子。的确, 既然我们已身为一名教师, 应当是不甘平庸地度过一生, 而“干教育则爱教育”是我们事业有成的首要条件。有了对教育之爱, 我们可能因工作上的负荷而身体疲惫, 心里却会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可能会因一些调皮的学生而付出大量心血, 却会从他们的转变中获得巨大的乐趣和成功感;我们可能物质上并不富有, 但精神世界丰富充实, 以一身雅兴、两袖清风为荣。

五、磨炼践行, 培养意志品质

古人云:“积善成德。”说的是优秀品德的形成要经历知微见著、积小善为大德的过程。师德的形成也不例外, 只有长期坚持、刻苦磨砺, 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

在新世纪开放环境下, 教师主体内部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增多, 教师外部的各种诱惑也大量存在, 要做到排除干扰和诱惑, 严格进行自我要求、自我监督, 意志这一心理因素也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 如何做到自我磨炼、不断践行、增强意志、积善成德呢?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 加强自我反思

教师在自我修养中要重视反思, 即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通过反思, 发现长处, 看到不足, 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我修养中不断形成、深化、完善, 塑造“新的自我”。这样, 当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师德要求, 即使没有别人的指责的和舆论的压力, 也能从良心上受到“指责”, 纠正过失。

第二, 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是从美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中塑造和把握自己的, 他使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 他将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 施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以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第三, 巩固自身职业思想

必须看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 由于思想文化的冲击和有些单位师德教育的放松, 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 有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一边工作一边“下海”, 工作马虎, 消极应付, 把主要精神放在从事“第二职业”、“捞外快”上;有的利用自己教师身分与学生家长拉关系, 做生意等, 从中渔利;也有个别教师收受索取学生家长的礼物等等。所有这些, 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必须加以克服。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 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地都在“进攻”着我们。惟其这样, 我们更应该守住精神的家园, 甘于淡泊, 严于律己, 自觉抵御“诱惑”, 以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事实上, 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十几年来, 教师的工资和各方面的物质待遇在不断的提高, 而且, 可以预见到, 今后还将继续提高。可以这样说, 教师作为一项职业, 固然不可能发财, 但是, 也绝对不是贫穷的选择,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不安于位,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上一篇:电话交换平台下一篇:数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