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2024-10-11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共12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1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从业的灵魂, 是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 还影响到受教育学生的成长, 也是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职业道德修养是其从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般而言, 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三重身份:第一, 高校教师是教育提供者。高校教师一般承担了较为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 是与学生最紧密连接的群体;第二, 高校教师是管理者。据调查,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辅和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同时, 参与学校众多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三, 高校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高校之中,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是在职的高学历人员。以上三重身份的重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更加被关注。

鉴于此,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 , 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方面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做了方向性规划。在此, 笔者就以上六点提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理解。

1. 爱国守法是教师基本的政治立场

做爱国守法的支持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属性和应有之义。“爱国”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 是公民道德规范。高校教师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载体, 最受社会尊敬且肩负着国民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 爱国不能是一句口号, 教师必须自身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高校教师群体是一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承载者, 其表现形式以教书育人为主。在价值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态性的当前, 高校教师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都是热爱国家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对党和国家充满感情的前提下心系国家利益和学校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校园和谐建设。

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是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守法不仅是国家法律层面的要求, 而且是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为人生格言,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坚持学术操守, 不在课堂上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教师只有自身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大学生遵守国法、遵守校规, 只有自身自觉坚持和贯彻国家法律法规, 才能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教育他人。

2.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核心要求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在, 教师做到敬业爱生具有特殊意义。梁启超认为,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 如果只爱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他把爱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当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 而且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 教师必须回归教师本源, 践行育人天职。高校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真心关爱学生, 将党的教育事业定位为毕生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 要求教师敬业爱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又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

“敬业”要求教师对这一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的职业精神内化为一种道德自觉。教育工作的实质是成人之美, 如果没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职业劳动与远大理想统一起来, 立足于本职工作, 遵循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才能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爱生”体现的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名大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 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有些教学活动中, 个别教师没有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 没有及时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 总有学生对教师的施教过程要么“逆来顺受”, 要么“坚决反抗”, 使得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对立关系。这不仅影响了施教效果, 而且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同时蒙上了心理阴影:前者认为学生不受教, 后者责怪教师无师德。因此, 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 并在此前提下将学生的人格要求放在第一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 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举措。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 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首先要有育人意识。明确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 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目标, 也没有只育人不教书的行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一切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价值的基本体现。因此,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衡量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准。

高校教师应做到以德育人, 以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不仅影响着周围同事的人生观, 而且对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而言, 社会职能是培养有用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应定位在“教书育人”上。高校教师只有通过教书育人才能最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才能将自身的劳动成果———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 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4. 严谨治学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自我求知和传授知识与学问过程中一种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的科学态度, 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需要所决定的。严谨治学既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自身拥有厚实扎实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能教好书, 只有以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 才可能教育好人。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作作风。

好的治学态度、治学作风是保证其职业生涯获得成功、不被社会歪风邪气所影响的稳定基石。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 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从思想上明确, 教师的“严谨”应是对自我的严谨, 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论是在知识的充电上, 还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完善上, 教师都应严格自律。第二,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因为学生知识的递增和品行的进步是诸多教师接力完成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教师的影响作用巨大而深刻。第三, 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现代信息多元化、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多于教师、了解信息的时间早于教师或者某方面的能力高于教师的现象并不鲜见。虽然说“青胜于蓝”是教师之幸, 但倘若常常如此, 教师“学高为师”的基础地位必将动摇, 威望也必将减弱。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求。第四, 教师应坚持诚实守信、力戒学术浮躁。在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学术规则, 自觉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达到“板凳坐得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境界。

5. 服务社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之余, 主动去承担社会义务, 自觉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也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责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技发展是客观要求, 在当下要发展科技, 就要求高校教师以自己所学之专长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教师服务社会是无形知识向有形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也是实现教师自身知识增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相关产业部门的生产一线接受教育和培养, 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师通过服务社会有利于激发自身职业潜能, 通过服务社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社会大舞台的检验来对自身知识进行提纯达到知识促进生产, 生产提升知识的良性循环。

6. 为人师表是教师思行合一的表现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2], 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受教育的学生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露, 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会立马一落千丈, 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 教师必须做到“先正己, 再正人”, “先善己, 方善人”。中国自古就有“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行”[3]的说法。所以欲正人, 先正己, 欲正其身, 先正其心。在实际生活和日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为人师表”的真正内涵, 从一点一滴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4]。可见, 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做到“思行合一”, 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教师做到“思行合一”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作为与学生年龄和成长经历最为相仿的教师群体来说, 其生活环境和行为举止更加与学生接近, 也更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因此, 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 才具备了师德师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之, 教师必须用灵魂去塑造, 用情操去陶冶, 用品质去培养, 用人格去锤炼, 才能做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人[2011]11号) [Z].北京, 2011.

[2]黄晓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 :66-67.

[3]中国青年网.论语.子路[O/OL].2009-07-27[2012-03-28].http://wenhua.youth.cn/wx/gdwx/js/200907/t20090727_967318.htm.

[4]李东坡.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 2011 (3) :114-115.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2

通过学习专题讲座,使我提升了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们现在要面对新形势下新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认真学好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理论。学理论,就要抓住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逐步加深对“教育即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重要思想的理解,并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己的依法执教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打造优质的教育;师德与师风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风。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重要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以人为本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篇3

一、 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辩的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理顺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能通过自身的激励功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促进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当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与粉笔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决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于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也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自豪感,形成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师德修养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内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1鄙缁岬匚坏南肿炊越淌κΦ滤平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迷茫和困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仍然较差;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有时并未真正受社会的尊重。所有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指出: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还没有基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领导同志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较低的社会地位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性流失,特别是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大大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2背戮傻慕逃思想和观念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的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的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重,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无疑与我们的根本目背道而驰。有些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心于已有的成绩;或者骄傲自大,盲目蛮干,弄虚作假等等。教育者这些身心素质上的缺陷,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

目前,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德有较深刻地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1比劝祖国,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德的灵魂,也是师德修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的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畏名、不图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2笔Φ碌氖抵适俏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他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终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根本道德的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对象。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该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师德修养。

3笔Φ碌暮诵木褪前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会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从奉献开始,落实到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修养。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已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畅通。师生心理相通、情感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弊裱规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像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重复出现,更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的重复使用。

因此,教师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创造能力才会更加旺盛,我们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鲜活的生命力。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篇4

一、热爱学生, 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 学生是劳动对象, 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往, 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 而协调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 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 必须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 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要教育好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从实际出发, 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在的青少年虽然活泼、积极向上, 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造就了他们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性心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 缺乏辨别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因此表现在行动上许多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有的甚至于逃学、进网吧、喝酒、打架、偷同学钱物等不良行为。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 使他改掉不良习惯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除了掌握他们共同本质特征外, 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 了解每一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 了解他们的过去, 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只有了解这些情况, 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班里很多同学没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自由散漫, 懒惰涣散、不求上进。根据多年的经验我深知, 要教育好学生, 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 只有对学生感情深, 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我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 学习上耐心帮助, 纪律上严格要求, 生活上关怀体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重感化、轻惩罚, 始终以真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 用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经常找学生谈心, 分析, 讲道理, 一遍又一遍, 一次又一次, 终于使一大批“问题学生”明白是非, 知道了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该怎么做, 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 让学生有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 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 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 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 换个角度想一想, 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 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 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 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 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乐教勤业, 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量急剧增长, 这种形势在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成长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的青少年学生, 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视野开阔、思维敏锐, 探索精神异常强烈, 他们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勤奋学习, 严谨治学, 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 掌握博大精深的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同时, 努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勇于创新, 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完成自己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 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教师首先要站好讲台, 不能愧对学生。多年来扎扎实实搞好常规教学, 认真吸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钻教材、大纲及教辅资料。把握课文重点难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 做到“一课一得”。了解学生实际, 确定相应教法, 做到心中有学生, 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文与道的统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对差生不歧视、多关心、多辅导、多提问、多鼓励表扬,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了制作出一个理想课件, 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 不会的就翻书, 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终于成功了。第二天, 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 同学们欢欣鼓舞, 非常喜欢,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 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 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 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 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 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三、身正为范, 塑造人格魅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 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 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身为教师, 一定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为人师表, 作好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表率作用, 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学生模仿性强, 他们对于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 感受最深, 并时时模仿着。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学习榜样, 年龄越小越是这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 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 教师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 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 光要求学生, 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 反而胡作非为, 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 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教师一定要牢记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嘱托,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 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立德”, 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 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 做恪守“八荣八耻”的表率。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真正把“八荣八耻”溶入学生的内心, 并使之成为学生终生的信念、行为的标准和自觉的实践。

教师为人师表的内涵要求教师具备作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全面而优秀的素质, 其中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思维品质, 优秀的政治、道德素质,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研究相应层次的前沿水平,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较强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技能, 优秀的身心素质与审美素质, 并通过良好的职后教育,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 保持动态的持续的先进性, 成为现代社会的精英与表率。从本质意义上讲, 教师为人师表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实践蕴涵着一种不断汲取时代精神营养的师范精神。传统师范精神始终高扬“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旗帜;体现现代人类智慧精华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民主、科学、智慧和道德的崇尚, 对质量、发展、创新的追求。现代教师为人师表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师范精神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本精神、科学精神、文化精神、道德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5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

不久前,我参与了一次培训,一名老师在培训中举了个教学案例:她是一名语文老师,一次公开课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课上,突然一名学生提问,当时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射击呢?如果用火箭,那诸葛亮不就借不到箭了么?甚至有可能葬身大海!当这个问题提出后,这名老师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个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射击呢?最后讨论的结果有很多,这名老师又加以总结,顺利地完成了这节公开课并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我认为,一名老师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一时难以回答或根本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常用种种借口逃避,一个问题虽然逃避了,但是却深深地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选择。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敬职敬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是: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

四、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积极进取,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授课的精彩而喜欢科学。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为此,作为教师既要加强自身修养,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一、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深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要做到:

1.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人们的每一项客观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主观意识或者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道德行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不仅要将其传授给学生,自己也要潜心的研究和修炼,明细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选择。教师在学习、研究职业道德理论时,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艰涩难懂的理论,而应該紧密联系实际,重现现实生活当中的道德情景,深入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伦理道德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关心帮助他人,去自我锤炼提高。

2.实践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为人师者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必须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质的陶冶,因为在其举手投足间,教育影响学生的活动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一个高校教师处在多种关系网络和多个事务链条中,不同的角色和职责需要教师做出不同的道德行为选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掌握过硬本领,认真备课授课评课,将有关知识和技能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术,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不谎报科研基金项目、唯利是图,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做出可喜的项目成果。

(二)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本身也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来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实行岗位竞争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岗位竞争制,关键在于遵循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社会的目的,设置岗位竞争制的规则。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彻底分离,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学校和教师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顺应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通过实行岗位竞争达到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教学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2.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效果的评价,是否达到合格教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1)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2)评价内容主要是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具体说是教师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两方面。(3)评价的标准是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者的结合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道德激励机制是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的激励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评价的结果树立鼓励先进的导向,带动更多的人争取先进的;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来显示高校组织的特色与优势,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领导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制订本校的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师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际效果。师德教育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学习内容,高校教师要常学常新,不断学习,自觉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本职工作。每个教职工要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的变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虽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影响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高校教师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就必须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推陈出新,社会的进步,国际竞争的加剧,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就必须要树立竞争意识。但竞争并不是孤立的,要在劳动协作中产生。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新要求的人才,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任重道远。

(三)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校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更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引领社会精神文化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使命。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 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 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所以,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任重而道远。

二、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明确的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高校教师为人师表,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那么,高校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观。要树立开拓创新的价值观,要勤勤恳恳、勇于奉献,更要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事业的创造者。这样才能培养出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开拓的人才。同时,高校教师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利义统一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高校教师要认清当下经济形势,以身作则,坚持社会主义利义统一观。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要时刻以德立身,正直、诚实、言行统一,以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加强自身修养,多博他人所长 ,竞争与协作相统一。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树立协作意识,在竞争协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是对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新要求。坚持竞争与协作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应培养的一种道德观念。高校教师要加强与同行之间的协作竞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还要加强与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竞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竞争协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尊重知识,尊重高校教师,共建学习型社会。

首先,国家和社会为高校教师所提供的物质待遇、社会地位是制约师德水平整体提高的决定因素。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使高校教师这一人才的培养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受到尊重。其次,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会影响到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再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 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更是培育人才,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当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更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明确的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坚持竞争与协作的统一的道德观念,以完成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当代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更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大事。我们要时刻牢记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地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才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出发,从途径和方法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

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篇8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 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是非, 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 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 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 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 参加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习, 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2.1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 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 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 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2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 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 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取长补短,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 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2.3 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把教学当事业乐多, 把教学当职业苦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 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师的职业非常稳定, 可以是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 教师这一行, 可以感受哪些幸福呢?

首先, 是育人的幸福。

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学子,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勃发, 青春的活力和成长的魅力。我们在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看着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 诲人不倦, 学生一天天进步、成长, 象园丁看着初春的花朵一日艳于一日, 象农人听着初秋玉米的拔节声一夜强于一夜, 不亦乐乎?我们从学生成才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这是教师独有的一份幸福。我们从学生的一封封来信, 一张张节日贺卡, 一声声感激和祝福中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让我们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而伟大。

其次, 是研究的幸福。

当你投入工作, 倾心工作, 为提高效率而想方设法时, 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进而分析这些问题, 最后解决掉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调, 乏味的。只要你钻进去了, 你就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充实, 解决掉问题的成就, 提高了教育效果的绩效, 以及个人进步的收获。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育界的许多名师都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研究, 在幸福工作的过程中成长为名师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 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在提高自己工作成效的同时, 享受研究的幸福。

第三, 是发展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9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作为高校教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 确立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 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而言, 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作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 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 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 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 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 方法固然是重要的, 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 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 为了实现我国高校的教育目标, 作为高校教师, 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 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 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

(1) 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建设中, 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 才能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并得到考验和检验。

(2) 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 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其次, 实现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 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避免盲目性, 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2、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 首先必须树立教师的理论人格。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 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 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自我鼓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制度建设是高校师德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需要有一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 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 立足于推动工作, 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 合理确定评价标准, 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 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 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 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 完善聘任制度, 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 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 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 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 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 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量化的方式, 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 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 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 设立“师德信箱”, 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评价公布师德规范, 建立师德监督网站, 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 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 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 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4、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 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 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 要勇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谁都难免有过失。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仅可以洗刷思想上的灰尘, 还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 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 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是帮助别人认识和纠正错误, 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它们都是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手段, 相辅相成。

三、结束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再思考 篇10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甘当人梯, 具有奉献精神;爱生教生, 具有高度负责精神;团结协作,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严谨治学, 具有科学求实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总体来看, 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呈上升趋势,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责任心的增强。大多数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热爱高等教育, 兢兢业业地工作, 孜孜不倦地育人, 受到社会的好评。这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执教思想转移, 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收入远远高于自己, 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实现, 因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这种“人在校内, 心在校外”的人才“潜流”, 比起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更大。部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缺乏光荣感, 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没有全面履行教师职责,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个别教师把从事高教职业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一份“混碗饭吃”的苦差, 计较个人得失, 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于教师职业。

第二, 业务不够精深, 上课不够认真。少数教师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 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是墨守成规, 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 教学效果差。

第三, 只管教书, 育人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书匠”, 重在教书, 而忽视了育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对学生提的意见置之不理,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 任凭学生放任自流;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高校教师按照社会道德的普遍原则与教师职业规范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接受他律并经过内在良心调整达到自律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带有教育工作职业特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 有其渐进性和相对稳定性。教育工作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要从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出发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要求, 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品德形成的方法和途径。

1、努力学习道德理论, 树立高校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 道德认知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就启示我们,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知教育, 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让他们接受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并使之与自己的观点、信念融合, 从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 然后外化为个体的行为以作用于社会。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但由于受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组织学习, 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教师的道德理想。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道德中凝聚着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常以祟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的目标, 正确处理好理想信念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校教师。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 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 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体现;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也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就无从谈起。然而, 规章制度不是摆设, 要重在实施和落实。高校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工作纪律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如明确无故迟到、早退、缺旷如何处罚;挖苦辱骂学生, 体罚学生, 以不适当的方法处理学生而影响上课如何处罚等等。而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 让他们都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 哪些是与之相悖的,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营造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一个时期以来, 教师队伍中的少数人之所以职业道德水平下滑, 行为失范, 除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 个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以外,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承袭多年的人事、分配、考核评价制度, 缺乏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和约束, 客观上提供了不良现象继续存在的土壤。因此,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实际的人事、分配、考核、奖惩制度上, 真正做到在用人制度上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 实现优秀分子进得来、留得住, 不适合从教或者师德缺乏者出得去;在分配制度上改变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都一个样的做法, 实现多劳多得, 优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在考核评价制度上, 通过务实、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 营造“恪守师德光荣, 不讲师德可耻”的舆论氛围, 从而形成对教师行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是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乃至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完善的教师道德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它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又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 更是促进师德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就是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应当成为最直接的道德评价标准。其次, 学校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应成为评价依据。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 及时获得教师师德修养的有关信息, 可以使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教师工作的状况, 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这样便于教师经常调整工作的目标与进程, 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 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断得到完善、得到改进, 从而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目的。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评价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然而, 许多高校现有的自我评价仅限于一年一度年终考核时的工作总结, 且多侧重于教学总结。在这类评价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自我评价都是偏高的, 甚至少数人的自我评价有虚高的倾向。要想教师的自我评价尽可能客观、真实, 可以采用一些手段, 如制定比较客观、详细的自我评价表。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 才能为自己准确地定位, 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 从而获得成功。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评价教师, 教师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学生不能胜任对师德的评定。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 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本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 或者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专题信箱, 还可以设计师德修养调查问卷, 让学生通过答卷的形式, 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

(3)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 因此,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 在教师评价中, 对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 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依据这一特点, 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在一张评定表上记分或作书面的描述等等。

(4)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 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 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 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 指出存在的不足, 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 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 在一个学期中, 进行积累整合, 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领导、教师、学生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能有效提高学校和评价者的道德水平和评价水平, 保证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公正性。

总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配合、共同努力,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只有切实投身教育实践, 教师才能暴露出师德品质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通过努力克服和纠正, 使自己趋于完善。随着高校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教师个人认识的不断提高,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会符合社会的要求, 向正确的道路发展。

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永恒的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行列,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之增强。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论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修养 篇11

一、高校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人格修养的意义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这就充分说明了,高校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无论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或者对于教书育人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从大的方面来看,在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高校是否能够建设一支具有崇高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振兴。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和我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高校作用传承科学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奠基作用。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和更高的道德水平。这是古今中外,不论是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或者是国外先进的教育制度都证明了的,可说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与准则,我们应予以牢记,并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对待,力争有所成效。

二、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

一是“取法乎上”,即高处着眼。教师的道德人格是一般道德人格与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统一。作为教师,“他不仅应当教育自己,使自己达到理想的境地,而且还应当教育别人,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 因而,从人格的品位上来看,教师的道德人格水平无疑是较高的,教师的道德人格修养必须有较高的起点与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高起点与高要求集中体现在“信”、“情”、“知”、“意”、“行”四字上。“信”即忠于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信念;“情”即热爱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的美好情感;“知”即宽厚广博、专业精深的理论知识;“意”即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行”即为人师表、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惟此,为师者才能达到人格高尚、德艺双馨的境界。

二是求“师表”之美。所谓“师表”,是指在道德与学问上为人之榜样。在道德人格修养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道德与学问上的榜样,这也是师德建设的题中之意。教师既要注意外在形象之美,又要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并做到相互融通、表里如一。一般地,教师的外在形象包括作为普通人的言谈举止之“外表”和作为教师的讲台形象两个方面;教师的内在精神是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道”,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内在灵魂。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组合”就是教师个体的道德风格。對于某位教师来说,他的外在形象成分高于内在精神成分,则表明他是一个有人格缺陷的人,必须加紧内在精神的养成,并且时刻把握人格显现的“度”,过分“张扬”和“夸张”就会导致表与里脱节,成为人格低下的“小人”或地地到到的伪善者;他的内在精神成分高于外在形象成分,虽然说明他的人格具有“内在之美”,但如果走到了前者远远高于后者的极端地步,则教师的内在精神无从显现,于师于生都不啻是一个“悲剧”;他的外在形象成分与内在精神成分所占比例大体相当,教师的内在精神恰到好处地在其外在形象中显现出来,则表示他作为人师,其道德人格修养达到了“看上去很美”的理想境界。因而,教师在道德人格修养中要多留心自身内外“人格成分构成”的平衡,注重内心灵魂的铸就,同时不忽视外在形象的养成,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做人、为学的榜样。

三是强调自我修炼。教师所应具有的高尚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对社会文化和教师人格特征的认识,并按照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结果。具体说来,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的自我修炼应循着认真学习——培养情感——磨练意志——身体力行的轨迹持久进行。要想做好任何事情,必须首先对其具有深刻的认识,在认识充分的基础上才会慢慢产生感情,接着按照既定目标持久地坚持下去,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验证,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的自我修炼也不例外。教师每一种优秀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都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科学认识,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无私的爱,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长期的执着,离不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的实践。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必须明了提升自身道德人格修养的意义与作用,并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按照为人师表的价值标准,采取必要的科学手段方式,才能成为一个道德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学生的肯定,才能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中有所提高和收获。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环境也随之大为改观, 可以说, 经济大变革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位和高校教育机制改革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在这期间, 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和社会适应也面临着重要挑战,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能否适应高校教师本职工作的特色和要求, 成为提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十八大三中全会为解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同时, 也是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培养的指路牌, 为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出了积极的能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 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学者对师德修养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 笔者依据不同著述将之粗略分为学院派和经验派两个研究方向。学院派主要以经典的道德发展、职业理论为依据, 对教师这种职业的道德修养建设进行了分类论述, 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经验派倾向于以道德自觉和从教经验两方面为基础, 对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进行阐释, 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

当然, 笔者的粗略分类没有厚薄之分, 主要是为了说明师德修养建设中“知行合一”的问题———如何将高深的理论转化成高校教师自觉恪守道德的动力?如何让默默无闻而又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坚定地立有一席之地?其实, 道德不是别人约束我们的法宝, 也不是我们前行的羁绊, 道德应该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阶梯, 我们一步一步沿着道德规范的方向勉励前行, 最终才能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既现实又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因此, 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自动结合和相互促进, 这种结合的自发和自动性是本文将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建设进行了简单梳理, 并对调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能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帮助。

4 理论基础

4.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道德是指受社会习俗、群体心理影响下的, 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具有非强制性和非成文性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4.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 基本规范

从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规范上面考虑, 高校教师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知行合一、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尊知重教、为人师表。

4.2.2 工作规范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考虑, 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心热爱学生, 严格而科学的要求和爱护学生,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同时, 正确处理同领导的关系, 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学校领导也要更新观念、深入基层、率先垂范, 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4.2.3 长远规范

从教师作为正常社会人的功能角度考虑, 教师具有普通人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 参加普通社会人可以参加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正确处理在社会交往中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校内外平易近人, 以高尚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 在校内甘为人梯, 在校外也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为己任, 谦虚勤奋,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从教师的个人素养的道德要求方面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语言规范精炼、准确纯洁;仪表仪容亲和、衣着朴实整洁, 举止文明得体, 态度和蔼可亲, 行为稳重端庄, 文化知识渊博,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表风纪素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5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5.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

道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的规范, 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认知共同决定的。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依靠教师的个人觉悟和认识的提高。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规范。第一,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我评价机制, 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能反省自身, 在“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的环境中才能让高校教师不断地主动反思、精进。第二, 要创新师德教育方式, 将先进事迹、榜样带到基层, 带到每一个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普通高校教师向师德模范学习提供机会。第三, 要从全社会、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榜样、尊德重道的风气和文化氛围, 把学生和群众对师德的期待转化成对教师的舆论监督, 让教师在不自觉中发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自我要求、约束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觉悟。第四, 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发掘更深层次的教育素材, 激发高校教师中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自豪感、自信心, 把行善和积德的种子播撒到深厚肥沃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第五, 要从家庭这个小团体中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诉求, 只有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小家, 才能从中体悟到关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关心学生这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第六, 要从学生的感恩教育中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只有教师工作对象的理解和接纳, 才能为教师的德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健康的基础。

5.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道德是需要社会舆论支撑的行为规范,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依靠全社会和整个学校提供理性、包容、善意的环境。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便利。第一, 不轻易以道德为借口要求别人, 苛求他人, 而是尽量以身作则, 行为世范, 用自己的行为和口碑为他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教材。第二, 在非正式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无法对教师的德行进行有效约束的时候, 可以采取公认的、正式的机制制约相应当事人, 防止发生影响教师师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 “知未真, 毋轻传, 事未明, 毋轻信”, 不能为了博取同情或者哗众取宠等不端目的, 传播不实的负面消息, 影响师德建设工作。第四, 建立师德建设的危机应对机制, 把偶发的不良事件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不能受群众的猎奇心理或者“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规律的影响, 放任不良消息的无限制放大, 影响到公众对教师师德的信任。尤其是在“眼球经济”的影响下, 新闻媒体为争取受众眼球, 往往会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地故意挖掘一些负面信息, 迎合受众的胃口, 导致影响师德的负面消息被无限制地放大。第五, 建立主动公开、检讨的民主制度, 为师德建设提供一个公开的平台, 为教师的自我检讨和进步提供一个自觉、主动的平台, 将这种平台的沟通、交流功能变成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课堂, 为局外人提供了解师德的窗口, 也为当局者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和机缘。第六, 建立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最低底线标准, 明确高校教师所不能为、不当为的行为指标, 将简单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不良行为以明确的指标固定下来, 为教师的学习进步提供“日省”的指标, 相信会给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工具。

最后,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从教的新教师, 我们还有很长的学习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面还会有很多挑战, 其中师德修养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 自己对师德的认识和自我的觉悟还不够高, 但是, 我还是非常愿意向每一位教师前辈们学习, 学习学校已有的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不断的思考和行动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6 结论建议

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推陈出新,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让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共同推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只有高校教师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自己对道德素养的自我需求和觉悟认识,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提供积极、主动的条件;只要学校上下一心、社会舆论积极参与,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多奋勇前进的正能量。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市政污水管道下一篇:孕妇营养与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