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及修养

2024-05-31

意识及修养(共6篇)

意识及修养 篇1

0 前言

安全行车, 预防事故, 是目前我们每个驾驶员最重要的责任, 也是每个驾驶员共同的愿望。为此一定要对全体驾驶员加强交通法律意识教育和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法律意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职业道德: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 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 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1 当前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的基本现状

机动车驾驶员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又带危险的特殊性行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继加入到驾驶行列, 驾驶员队伍越来越庞大, 驾驶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驾驶员已不再是专业性质, 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员。目前驾驶员队伍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非专职与专职驾驶员人数的大量增加, 驾驶员进入了各个领域, 各行各业。他们之间年龄跨度极大、文化素质、专业技能、道德修养良莠不齐, 对交通法规及各种规章的理解掌握程度差之甚远, 思想道德水准自然差距很大。

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就必须全面提高驾驶员队伍的全体素质, 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行为规范。驾驶员法制观念及职业道德观念的加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显得非常重要, 刻不容缓。

那么怎样才能开好安全车, 预防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人近四十年的经验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2 驾驶员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差与行车安全

在行车过程中要求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道路交通管理法规, 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而在现实生活中, 很难要求每个驾驶员都能自觉自律, 时有违法乱纪不道德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的事件司空见惯, 常见有以下几种:

2.1 法律意识方面不良行为

2.1.1 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可以说是驾驶员的普遍现象, 开快车、争取时间早点到目的地, 也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特点。只是有一部分驾驶员,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想充分发挥汽车的快速特性, 开英雄车、开霸道车, 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 风驰电掣般地在公路上行驶, 以速度快而引以自豪。这样的车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

2.1.2 酒后驾车。

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 严禁酒后驾驶车辆。酒后驾车是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 哪怕是非驾驶人员都懂得这个道理, 可是有些驾驶员就是喜欢明知故犯, 借酒力开快车, 喝酒不论喝多少, 都与交通法规的规定不相符的, 都是严重的错误, 不能存有饶幸的心理, 酒后开车往往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2.1.3 不维修开病车。

没有出车前检查车辆的习惯, 又忽视对车辆关键部位的检查, 比如方向制动等。对所驾驶车辆的技术状况心中无数, 有时明知车辆有故障而不及时修理, 抱着凑合一次的心理。

2.1.4 严重超载。

有些驾驶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车辆严重超载, 客运大客车装载乘客, 大大超出限额人数, 视他人生命于不顾。货车更有其甚者, 超出核实吨位的一倍以上比比皆是。

2.1.5 疲劳驾驶。

人一旦进入疲劳, 神情恍惚, 注意力涣散, 视觉不清晰, 辨认交通标志和识别能力大幅度下降、视线引起错觉, 特别是在夜间驾驶, 把河道看成公路, 无路视为有路, 这种现象不足为奇。严重疲劳就会导致驾驶员在行车中出现短暂睡眠现象。这时驾驶员由于处在睡眠状态, 无法接收来自车内外一切信息, 对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很容易把车开入峡谷、桥下, 或撞在岩壁上以及追尾与来车相撞, 酿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2.1.6 肇事逃逸。

有极少数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 不是积极主动抢救伤员、尽最大的努力最短的时间把伤员送进医院, 而是目空一切置伤亡者于不顾, 存有侥幸心理驾车逃跑。更忍无可忍的是, 有的驾驶员无法无天将伤者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抛弃, 致使事故受伤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延误时机导致人为死亡。

2.2 职业道德方面不良行为

2.2.1 欲超车前车不让, 在行驶过程中, 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 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顿时产生报复心理, 强行超车, 超车后故意减慢速度, 阻止被超车正常行驶。

2.2.2 夜间不文明行车, 夜间车辆交会不关闭远光灯, 无视其它车辆及行人的生命安全。车辆交会使用远光灯, 会造成对方车辆及骑车人行人眩目, 眼前一片漆黑, 什么都看不见, 容易发生车辆与骑车人和行人碰撞事故。

2.2.3 下雨天行车, 遇到路边行人不减速慢行, 反而加快速度, 道路上的污泥积水溅的行人一身, 以此取乐,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2.4 带病驾车。通常人们把带病坚持工作作为先进事迹宣传, 但是对于驾驶员来说, 是不可以带病开车的必须禁止。驾驶员患病期间, 体力下降身体虚弱, 精神萎靡无精打采, 容易产生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 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2.5 不讲社会公德, 有些驾驶员缺乏社会公德意识, 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没有救死扶伤之美德, 在行驶途中遇到交通事故, 路人或伤者求救, 不理不睬, 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扬长而去。

3 提高法律意识及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法是以规为本, 德是以人为本。严格的法律意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驾驶员在工作、生活中会起着重要积极作用, 它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对驾驶员所有职业行为具有约束力。驾驶员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 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3.1 加强驾驶员的守法意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章是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3.2 努力提高驾驶员的公德意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 是社会公德在各行各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和补充, 一个驾驶员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就不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全面提高驾驶员队伍的素质, 就要实施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全程教育。

3.3 加强自身修养:驾驶员要加强自身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修养, “一日三省吾身”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3.4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奖罚分明, 努力营造人人遵纪守法讲道德的良好氛围, 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路面管理和交通监控, 有效遏制交通违章行为, 对偶尔违章驾驶员, 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其进行法律安全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3.5 大力表彰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典型。每个驾驶员都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要发扬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 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要进行大力宣扬, 对那些缺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者给予社会曝光, 做反面教材警示他人。

4 结束语

驾驶员严格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安全行车的前提, 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基础, 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让驾驶员清楚的认识到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技能意识以及公德意识的重要性。要想达到驾驶员素质建设的预期效果, 法律道德教育是提高驾驶员素质有效途径, 还需要广大驾驶员加强内在的自身修养。总之, 要有严格的法律意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 文明高尚的情操, 豁达开朗的胸怀, 礼让三先, 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法规[Z].

[2]浙江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 编.驾驶员交通安全教材[Z].

[3]浙江省公安厅巡警总队, 编.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读本[Z].

意识及修养 篇2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中心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员学习月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本人严格按照中心统一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要求,切实参加了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学习了胡锦涛同志有关科学发展观和反腐倡廉的论述,以及上级的各项文件精神。

在党员学习月活动中,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收获较大,主要心得体会有:

一、增强党性观念,推进科学发展。

通过近阶段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要使我们党能够始终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就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而党的先进性最终是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因为党员是党的细胞,只有广大党员具备先进性,才能体现我们整个党的先进性。而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必须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同时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用先进的思想、过硬的本领、良好的口碑去体现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推进科学发展。党性观念要从自觉维护党员的形象做起,每一位党员要有强烈的身份意识,时时处处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自己做起,注意在各方面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如果说,党员的形象是外在的形,那么党员先进性就是内在的魂。

也就是说党员的形象一定是通过其内在素质来体现的。每个党员都生活在社会里、老百姓中间,是否具有良好形象,就要看其与群众相比,是否能够做到“工作表现好一点、遇到好处让一点、困难工作抢一点、群众所需想一点”,“平素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难之中能够豁出来”。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一点点,做起来并不容易,而如果你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刻意去做并且努力去做好,就一定对得起自己作为党员的身份,就一定能够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除了不断增强党性观念以外,我感到还必须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具体身份。初步感到有这样三种能力:

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时刻用学习的观念来鞭策自己。只有学习才不致落后,只有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党开展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目的就是如此,我们每一位党员更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提高学习能力,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增长新知识,不断增加和拓宽新的知识面,二是增强业务水平,以很好的业务水平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险工作。

二是强化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出思路,而且要把思路和方法付诸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是培养创新能力。共产党员本身就应当做改革的“先行者”,要敢于开风气的先河。在当今改革不断深化的年代,特别需要有众多的探索者、开拓者,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就应当扮演这样的角色,不断培养新的思维、观念、方式和方法,用于业务以及队伍管理中。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党员学习月活动中,我们共产党员要提倡有益于社会、家庭和工作环境的风气,并身体力行,做群众的楷模。

共产党员只有努力去提高自己,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克服不良风气,改进工作作风。

党员作风教育一再被重视强调,乃至成为全党的优良传统,实在是因为它事关全党的生死存亡,是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深刻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要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解决“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等问题。既要重视事后惩处,又要重视事前教育、事中监督,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为了更好地加强自身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我们必须抓住作风建设的根本点,也就是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的“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字。做到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固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做到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清廉,就是要坚持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权力,保持清正廉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谨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问题,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要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一要淡泊名利,强化奉献意识。奉献精神是每个共产党员必备的品质。只有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愿意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也才有希望把工作干出色。二要关爱群众,强化群众意识。要把群众的意愿变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三要求真务实,强化实践意识。要为群众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就要在具体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始终立足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教条主义,不搞本本主义,不搞经验主义。

第二、要扎实工作。干好工作必须扎实认真,真抓实干,一干到底,干出实效。一要爱岗敬业主动工作。要视岗

位为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有一分热献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安份守己,踏实干事。二要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恪尽职守”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忘我工作”是工作的一种境界。前者是前提、是保证,后者是目标、是追求。三要紧跟形势创造性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个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该更新的内容一定要及时更新,该改进的办法一定要大胆改进。同时要超前思考,积极探索,努力为做好本职工作积累新的经验。

第三、要廉洁自律。能否廉洁自律说到底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早思考早清醒,多思考多清醒,筑牢思想防线,严阵以待。第一,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规则办事,勤衔接,多沟通,以良好的个人作风推动形成良好的部门作风;第二,必须谨慎。注意工作细节,谦虚做事、谨慎做人。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守住自己的防线,在不正当行为上坚决杜绝“第一次”;第三,必须知足。如果不“知足”,一方面会给一些有目的的人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一定难以自律;第四,必须修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生活的细节上,行为的一举一动中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人品日臻完善,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离不开水电、笔墨、纸张。因此,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都可能成为单位降低成本,节约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节约应该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如电灯、电话、电脑、空调、饮水机、复印机等的使用。节约不是要我们去刻意的做作,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习惯。随手关灯、关电脑、关空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更能体现出一种良好的节约心态。一个单位的节能降耗,不单关系到成本效益,更关系到这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单位管理人员,要倡导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我们每位职工都是浪花里的一滴水,只有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才会形成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作为单位的一分子,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结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意识及修养 篇3

电视宣传者要有大气而无骄气, 要当文化人, 办文明事;要善于积累, 力戒浮躁, 厚积薄发, 厚德载物;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而不能夜郎自大, 盛气凌人, 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不尊群众、不尊重事实, 成为人见人防的所谓“狗仔队员”。要自觉抵制一些行业不正之风, 做到每日三省吾身;电视宣传工作者的人品比才能更重要, 宁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余, 把职务和工作岗位当成更好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渠道, 绝不能把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要怀人民之心, 行奉献之举;要耐得住清苦, 耐得住寂寞, 在宣传中, 不能随意捕风捉影, 添枝加叶, 切忌无中生有, 弄虚作假, 盲目炒作;要眼睛向下, 重视调查研究;对待工作要扎实, 对待上级要诚实, 报告成绩要真实。老老实实做人, 清清白白做事。

要切实做到依法守纪。遵守法律是思想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电视从业者法制观念的教育培养, 不断提高依法守法的自觉性,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很多电视工作者在努力工作的时候, 为了便于采访报道, 往往忽视了一些法律规定的程序或制度, 甚至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获取相关资料, 这些虽然主观为了促进社会进步, 但方式方法是不可取的。电视宣传工作者应通过“自律”和“他律”, 规范手中的权力, 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使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

电视工作者还要作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上活动, 除了工作上必须的方便条件之外, 要有平常心, 不可以“无冕之王”自居, 必须遵守社会的各种准则和法规, 不能自视“特殊”, 放纵自己行为。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 反奢侈浪费。坚持讲政治、讲大局,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把电视宣传工作任务完成好。

三、要提高业务文化修养

电视工作者活动性强, 接触面广, 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善于学习, 是电视工作者一个基本的业务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 电视工作者要弘扬先进文化, 就要做学习型表率, 要发扬学而不厌的文化传统, 不断为自己“充电”。注重知行结合, 既要博览群书, 向书本学习, 又要深入群众, 向实践学习。

要有创新意识。搞电视宣传应该积极运用头脑, 既要以我为主, 大力强化宣传意识;又要引人入胜, 避免通篇做报告口气。提倡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不能老是“照葫芦画瓢”, 要避免“千人一面, 千口一声”, 反对克隆模仿, 低级无聊。

要有典型意识。要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发现闪光点;报道典型不能走形, 刻意夸大、缺少说服力, 群众不认帐, 就会引起对电视报道权威性的质疑。要善于发现新闻典型, 不能扎一个堆, 看一点亮, 往一处飞。

要有精品意识。提高电视宣传独特的文化氛围、艺术底蕴;要多掌握拍摄技巧、表现手法, 要有完美流畅的镜头感觉, 使电视画面符合人们审美规律和认知规律, 要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 发挥各自特色, 做到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让作品既叫好又叫座, 既拿奖杯, 又树口碑。

电视宣传是一门综合艺术, 采访、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 形成一个环环相扣文化体系, 除了要提高人文素养之外, 还需要一支专业性很强的队伍提供技术保障。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已成为宣传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各种敌对势力也利用高科技来争夺阵地, 进行各种破坏和捣乱。技术出问题, 就是安全出问题, 就是政治出问题, 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提高电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确保宣传安全、播出安全的关键。

四、要提高纪律作风修养

电视新闻工作者是党的耳目和喉舌, 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和喉舌, 上下左右, 几乎无所不至, 四面八方, 内容无所不包, 堪称为“社会活动家”, 但他们的这种活动, 却是有着准绳的, 要受一定的思想和纪律制约, 不是为所欲为的。

电视宣传工作者头脑比较活跃, 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这是很积极的因素, 但一定要掌握原则, 时刻不忘使命。艺术表现可以标新立异, 政治立场绝不能“做秀”, 绝不能随意扮演“民主代言人”、“自由撰稿人”的角色。搞宣传, 要做到事实准确, 结论正确, 出于公心, 有利工作, 绝不能把个人的私心杂念掺和进去, 更不能打着电视的旗号招摇撞骗, 影响电视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当前新闻界开展了一系列“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狠刹不正之风”的活动, 就是要抓好行业作风、行业纪律的改进, 提高新闻宣传者遵纪守法意识。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 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焦点, 坚持查实情, 说实话, 讲实际, 重实效, 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浮夸的歪风。对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要认真调研, 广泛采访, 客观报道。

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和行业治理工作, 杜绝采访中的“吃拿卡要”行为。要在电视宣传人员中提倡自警、自醒、自励、自强, 对电视工作者要做到“信任不放任, 宽容不纵容, 放手不撒手, 爱护不袒护”, 要教育广大电视工作者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自觉地将个人利益融入人民利益之中, 坚决反对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更不可为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而损害电视行业形象和群众利益。电视宣传是直面亿万观众的, 接受全国或者一个区域人民群众的监督, 所以, 要像重视生命那样来重视行业作风、行业纪律, 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电视宣传队伍。

强化党员意识 增强党性修养 篇4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观念,党性修养锻炼。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管方向的,始终左右着你前进的目标与行动。不同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理想信念的动摇肯定会导致前进方向的迷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多少年来,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信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勇往直前,不断加强自我的党性修养锻炼,提高自我的意识水平。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我必须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地把树立远大理想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促进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强化党的宗旨观念,爱岗敬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生命所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更是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纵观中外历史,大大小小政党无数,但绝大部分最终没能站住脚,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原因当然是

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这些政党没能很好地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得不到人民群众的长久支持和响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自始至终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老百姓谋求利益和幸福的历史。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变质、垮台的严酷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自己的主管愿望,而取决于人心向背,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臵,一句话,就是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并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要坚持做到三点:一是坚持贴近群众,爱岗敬业。要经常地、主动地带着深厚感情,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他们谈心交流,沟通感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增强自身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二是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爱岗敬业。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永远做人民的好公仆作为毕生的追求,进一步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履行好自身职责。在各项实际工作中,都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贯穿于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满意。三是带头做好群众工作,爱岗敬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切实把服务群众与提高群众结合起来,既理直气壮地讲道理,又坚持以情感人,努力使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为加快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三是强化艰苦奋斗观念。艰苦奋斗、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更迭兴衰,无不验证了“成由勤俭破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骄”亡“奢”败的名言。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艰苦奋斗发展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艰苦奋斗的思想,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才一步步壮大起来,最后取得了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以其清醒和睿智,再次强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也强调,全党同志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重温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可见,加强“两个务必”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需要。对于我们这个政党来说,强化艰苦奋斗观念,是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居安思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法宝;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能源消耗大国来说,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锤炼自身、克己奉公的有力思想武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还要做到勤俭办事业,把艰苦奋斗的观念,贯穿于一点一滴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之中,争当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模范,在实际工作中创先争优,争当人民好公仆、好干部。

意识及修养 篇5

一、新媒体实质及影响

(一)新媒体的实质研究。新兴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QQ、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已融入到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作为新技术改变了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统媒体区别而出的“新媒体”,甚至有人对“中国传媒大学”有了是否为“中国传统媒体大学”的意思?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是因为网络环境的随意性、广阔性、不确定性,所以造就了“多元—开放”两大特点,“大数据”“大信息”相互交融,带动很多产业发展。

(二)产生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加大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增加学习、工作、生活的更多资源;促进交流的优势以及较高效率;通过媒介获取典型案例、先进理论与工作方法;将新媒体作为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线上”解决思想问题。“网上”的丰富,大学生出现虚拟生活的丰富、现实生活的惨淡,相互之间的差距影响心理健康;大量信息同时涌入,质量参差、内容良莠,既包含正能量十足的消息,也带有虚假、谣传等不良信息,致使误入歧途;改变学习、思考的一贯思维,出现理论“断层”,没有系统、思考的空间。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修养意识的具体途径

(一)高校网络修养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网络修养的首要,是摸清教育的本质。网络道德教育包括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育,如文明、安全、诚信、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在网络中都不能忽视。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礼仪,既要正面引导学生保护自己、学会处理安全类问题,又要提出约束自己、预防犯罪或不故意犯罪,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与肩负社会的责任感等。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修养意识的途径。一是提高网络媒体工作的素养。辅导员在新媒体纵横的时代,需要学会加强自身熟悉、掌握、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以青年学生的关注点为突破口,营造思想共鸣,搭建“新媒体—工作”之间的对接渠道,善于运用网络关注,解决、引导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工作的关注度与吸引力。二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升修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网络虽然属于虚拟生活,“线上”的双方不用面对面交流,但仍要正视道德观,长此以往,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会形成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生活、工作;树立观念,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净化网络道德的行为、提高网络道德修养的意识;反复在日常网络行为中加强网络行为的监管,通过训练增加经验,养成自觉传播正能量的内动力。三是家庭与学校联动。学生受教育的平台分家庭、学校与社会,这就要求家长同样要重视学生的网络修养。家庭中家长同样要学会改变教育思路与观念,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生活,学会引导传统美德的同时引入网络道德观念,营造和睦家庭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家风”,通过环境影响孩子的道德标准,特别是网络道德观;学校可以引入网络道德观的相关课程,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源,设立丰富的正向资源,同时以网络道德教育为主题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结合。

新媒体的推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不仅为学工队伍的队伍建设提出方向,同时更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拓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航者,更要在网络修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壮大,其传播速度快、传递途径多,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多影响。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更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今大学生在网络修养暴露的新问题,是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邵晓芝.浅谈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J].技术与市场,2013(01):130-131.

[2]陈国强,蒋秀萍.Web2.0时代网络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44-45.

[3]龚时喜.新媒体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时代农机,2015(05):108-109.

[4]杨茂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亚太教育,2015(26):48-49.

意识及修养 篇6

一、民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法治意识是一种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行为, 是一种对法治的认知、法治的归属感, 更是一种崇高的法治价值观。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

当前,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高校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 作为青年大学生, 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要认知法治, 以法律规范作为个人社会行为的指南, 以法治精神作为个人社会活动的底线, 增强自身厉行法治的主动性, 做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倡导者,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同时, 高等学校也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把法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体系和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

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法治精神, 就是要加强法治实践育人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要在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中, 形成青年大学生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增强大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需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培育校园法治文化等。

3. 高等学校推进依法治校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校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需要。推进依法治校, 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 需要高等学校积极转变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德法兼修, 用良好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加强和改善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

4.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育民族学生的法治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培育青年大学生法治精神, 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能力为要、促进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把法治精神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之一。

二、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中法治观念的现状

《基础》课程教学承担着法治意识的培养、法律知识的传授等多重重大责任。目前, 《基础》课在民族院校的民族生法治意识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层面, 法治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

目前, 我国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法制教育课程设置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统一并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名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在课程实施上, 却基本上统一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来讲解法律, 对民族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不利。

2. 教师层面, 一弱、三单一。

(1) 师资力量薄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严重不足。受到体制的影响, 民族院校引进教师受到相关行管部门的层层牵制。学校无法按照本体实际情况引进适合于学校教学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某一民族职业学院为例, 在校学生近一万三千多人, 在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共五名, 其中一名老教师将在半年后退休。繁重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 主要有五名教师挑重担, 另安排四名相近专业的行政人员兼任。在十分缺人手的时候, 向校外招聘一名临聘人员兼任。行政人员因本身行政工作限制, 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教学无法投入过多精力, 部分老师应付搪塞课堂教学。 (2) 课堂教学“三单一”。教学内容、形式、评价单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认为《基础》课中的七章内容就是教学内容, 把这七章内容讲完就属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实际上不然。因为目前民族院校法治教育大多流于课堂讲授形式, 一定程度上缺少灵活多样的培养民族学生懂法、信法和守法等法律素养的方式方法, 大家缺少了解法律知识的渠道。

3. 学生层面, 部分民族学生法治意识淡薄。

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来看, 我国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观念淡薄, 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民族学生的法治意识也相当薄弱, 加强民族学生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人思想教育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民族院校《基础》课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的路径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要充分发挥《基础》课在民族生的法治意识培养重要作用的前提是要提高对《基础》课的认识, 转变对民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观念。学校及主管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 《基础》课任课教师要充分将法治意识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在2013年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治校”, 并寄予希望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这一重要理念。

2. 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基础》课教师队伍, 需做到以下三点。第一, 认真做好选聘配备工作, 严格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入口关。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 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按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严格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不断充实教师队伍[3]。第二, 大力加强培养培训,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 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 健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制度,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教育。第三,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职务评聘体系,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制度, 加大投入力度, 确保所需经费。

3. 改进法治教育实施方式。

(1) 大力推动课改。北京物资学院的《基础》课进行重大改革, 将课程部分内容排练成戏剧的形式, 用戏剧将中国梦“化”为学生内在信念[4]。现在提倡的翻转课堂和MOCCS都可以诠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法律知识, 加上民族学生的民族特色, 有利于对民族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 (2) 加大实践活动。因该课程教学枯燥乏味, 部分民族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徐红霞教授在上该课程时, 利用其个人关系在当地的社会福利机构、相应农场、法院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实践和实习, 对学生触动很大, 效果显著。 (3) 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担任《基础》课教学前, 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做好授课计划, 在备课时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1) 法律小故事。采用课堂前五分钟, 每位同学将准备的法律小故事上台讲给同学们听, 当然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需要的小故事。课堂教学就围绕本节课的法律小故事来学习、探讨。 (2) 绘制法律宣传报。将班上同学以5~6人一组, 每组同学可以通过手绘或电脑制作出法律知识报, 然后对各组报纸进行公正评比, 评比的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3) 制作手工艺品。部分同学通过制作有法律宣传意义的手工艺品互相馈赠礼物。这些活动中, 民族学生若能积极体现民族特色, 将在期末考核时做着重加分考虑。

4.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建设和谐校园。

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基础》课做出课堂公约的处罚规定:学生迟到每次1元, 旷课每次2元, 不交作业每次1元, 打架骂人每次5元, 吸烟、吃东西、饮酒每次10元, 损坏玻璃20元, 损坏课桌椅30元, 损坏门窗50元。这显然是一个以罚治教的案例。研读我国教育类法规, 应当明确认识到:规章制度不是法律, 只对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 属于本校人员的行为规范, 制定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基础》课任课教师更要知法、守法。

有位法律教授说得好:“法律不是不让我们爱学生, 而是让我们会爱, 让我们爱得更理智更深刻啊!”依法治教, 使教育管理更公正有序, 教育教学秩序更有条不紊。依法治校为我们的校园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氛围, 确保了有序、平安, 坚持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相结合, 对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民族院校的学生法治意识问题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重要部署。本文就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如何将法治意识培养贯穿于《基础》课教学做了研究。

关键词:民族生,法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10-23.

[2]宗河.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狠抓落实形成全面依法治教的新局面[J].中国教育报, 2014, (11) .

[3]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Z].2008-10-13.

上一篇:写字习惯教学小学语文下一篇:课程教学改革机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