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途径

2024-11-11

修养途径(精选12篇)

修养途径 篇1

职业道德鲜明地表达了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 因而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 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认同感、凝聚力;另一方而, 也可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用来塑造本职业人员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职业道德对一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也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促进行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 更是从业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价值的必要前提。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何在?笔者认为有学习、实践、内省、慎独等基本而又有效的途径。

学习是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树立职业道德信念的首要方法。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和事实学习, 职业道德的理解、服从和内化是实现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因素。学习也包括虚心向别人学习, 特别是向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先进人物学习。只有联系具体职业活动的实际而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激发敬业精神, 树立乐业态度, 落实勤业行为。脱离实际、闭门思过式的修养是没有用处的。

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一个人如果不把职业道德意识付诸实践, 他就难以在职业生活实践中表现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把所学的道德知识、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等运用到自己的职业实践中, 去对照、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改正错误, 才能逐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人们职业道德的修养效果如何,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也是只有回到职业生活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 是一种自律心理, 也是一种自我反省的精神。“吾日三省吾身”, 内省过程是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待人接物的种种表现, 不断进行自我批评, 尽回忆往事改善自我行为, 才能提升自我社会价值, 达到自我完善。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哪些言行是符合职业道德, 哪些言行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 除了有外在的监督评价外, 更需要反躬自问。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易产生错误动机的情境中, 坚持自觉地、谨慎地按照既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事。慎独的核心是强调自觉性。慎独从根本上夯实一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根本点在于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道德理想、履行道德义务而自我要求、自我克制、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慎独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的“隐”与“微”的地方下功夫, 在职业活动中不管有没有人监督, 不管是否引起遭受惩罚的后果, 都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做事。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达到慎独境界, 必须经过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 经过长期艰苦磨练的修养过程, 需要扎扎实实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感情, 在实践中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不断提高遵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自觉性。

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从自身的实际、行业的实际出发, 结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不懈、自觉修为, 经过一系列道德境界的逐步提高, 才能达到所追求的理想职业道德境界, 为自己的完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修养途径 篇2

进行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总之,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浅论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培养途径 篇3

关键词: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培养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对未来社会公民进行体育文化素质修养进行培养的话,而社会现实中对普通民众进行体育文化教育就是直接提升社会大众现有的体育文化素质。这两者都很重要,其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双管齐下,然后通过欣赏、了解、参与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效果非常乐观。

1 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和现实体育文化教育两个渠道双管齐下

1.1 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文化教育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有体育课,在很多学生的心中,体育课直接锻炼就行了,对于体育文化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其实,真正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内外兼修,体育文化和体育训练两者并重的。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不仅仅有着大量的职业运动员,而且体育文化宣传,体育赛事解说,体育文化运营等方面,也都是人才济济,大量的高素质的体育文化人才能使国际上体育文化产业兴旺发达。

要想真正使得我国体育文化事业获得真正的发展,学校还必须重视体育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加体育文化课的时间和师资配置,二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重视的意识。

1.2 大力促进现实体育文化教育

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学校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教育系统,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中现实的体育文化教育。比如说,在北京奥运的时候,针对北京市民开展的奥运知识和文化的培训和宣传,就是很好的现实体育文化教育,渗透了奥运体育精神。我国各大城市之所以都非常重视各种运动会的举办,因为这就是一个提升城市体育文化形象和品位,提高市民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好机会。

现实中宣传和了解体育文化的方式很多,手段也很丰富,各种媒体是主要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也是有效途径。

2 从“欣赏——了解——参与”步步为营提升体育文化修养素质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既有传承,也有内涵,只有真正学会欣赏,用心了解,主动参与,才能一步步达到提升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目的。

2.1 学会欣赏,让人对体育文化产生兴趣

欣赏,是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提升体育文化素质修养,首先就得学会欣赏,让自己对体育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体育展示的是一种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对于这种美,欣赏起来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也不需要多少精力,反而能给精神带来一种愉悦的享受。

现代体育运动类型丰富,比较国际化的有足球、篮球、高尔夫球、赛车等,这些运动比赛职业化程度高,宣传普及程度高,拥有大量的观众和爱好者。当然,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小众的项目,比如说赛马、皮划艇、斯诺克等,也是民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既然喜欢,就会产生主动欣赏的兴趣。比如说斯诺克,这本身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不过这个项目在中国,却拥有大批的粉丝,就是因为出现了丁俊晖这个斯诺克神童,很多国人都是因为丁俊晖才会斯诺克这项运动产生兴趣的。这种兴趣的产生是自发的,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欣赏和观看这些项目,随后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因此,有了这些观众基础,电视台也增加了斯诺克这项运动的转播时间,这就相当于兴趣带动了需求,然后增加的体育文化产品供给又反过来促进了兴趣传播与巩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2.2 深入了解,真正领悟体育文化之魅力

欣赏固然能够产生兴趣,但是要想让兴趣持久,并且真正转化为体育文化素质方面的修养,那还得是深入了解。对体育文化真正的爱,源自于深刻的了解。在学校体育运动教育课程中,增加体育文化科目内容是有必要的。

现代社会了解一项体育运动的途径很多很丰富,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电视解说、体育报纸杂志、网络知识等几个方面,一些爱好体育的人,可能会准时收看某些体育赛事,不仅观看体育赛事本身,而且还会专门去看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分析,除此之外,甚至还会定期购买一些专业的体育报刊杂志,自己主动上网去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文化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赛事了解逐步深入,最终将这种兴趣变成一种持续的了解,最终深入内化成为一种个人文化修养。比如说有些英超球迷,对于自己喜欢的球队,不仅了解这个球队的发展历史,而且对于这个球队取得的荣誉、历史上的球星和著名教练、球队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球队文化理念等等,都非常熟悉,一旦聊起来,甚至可能比电视机里面的解说员还要熟悉和了解。到了这种地步,才算是真正地深入进去了,这种深入,是对体育文化魅力的一种深层次的领悟。

2.3 积极参与,主动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

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实力高居世界第一,在背后支撑其的就是普通民众大量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一种体育文化氛围。大量民众参与乒乓球这项运动,不仅有利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普及,而且为国家队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可选之材。这就跟巴西是排名世界前列的足球王国一样,他们的足球文化相当发达,几乎是全民參与的运动,大街上、公园里、沙滩上……到处都是踢球的小孩。踢足球是他们的乐趣,踢足球也是他们的梦想,还是能够改变他们现实生活的手段,每一个踢球的小孩,都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足球明星甚至巨星,而这些来自平民群体的巴西踢球小孩成为明星之后,就会反过来支持巴西足球事业,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投入巨额的资金来扶持足球事业,形成良性的反哺,比如说大罗小罗,都是如此。正是基于这种全民积极主动参与的足球体育文化氛围,才真正奠定了足球王国的基础。

随着我国朝着建设全民体育强国的方向努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参与就是一种了解,参与就是一种支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会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还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强健。体育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每一个人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提升,参与本身就是对体育文化建设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3 结语

对个人和社会而言,体育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个人健康和文化修养提高的。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可以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渠道并进,从欣赏——了解——参与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欣赏主要是为了培养兴趣,了解则是深入领悟体育文化魅力,参与则就直接成为了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不管是在学校里的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还是社会现实体育文化发展中,按照这种的途径,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国民整体体育文化素质与修养。

参考文献:

[1]王亚飞. 21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

[2]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

[3]孙国民,周学兵,王峥.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4]谷茂恒,姜俊.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培养的理性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篇4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途径,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 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 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 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 才能辨别善恶、是非, 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 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 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 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 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 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 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 鼓励自己, 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 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 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 参加社会实践, 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 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 从教师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 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 才能辨别善与恶习, 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 脱离实践去修养, 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2.1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 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 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 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2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

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 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 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 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取长补短, 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 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 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2.3 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

把教学当事业乐多, 把教学当职业苦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 教师的地位空前提高。教师的职业非常稳定, 可以是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那么, 教师这一行, 可以感受哪些幸福呢?

首先, 是育人的幸福。

古人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不亦乐乎?”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学子,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勃发, 青春的活力和成长的魅力。我们在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看着通过我们的辛勤工作, 诲人不倦, 学生一天天进步、成长, 象园丁看着初春的花朵一日艳于一日, 象农人听着初秋玉米的拔节声一夜强于一夜, 不亦乐乎?我们从学生成才中可以感受到我们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这是教师独有的一份幸福。我们从学生的一封封来信, 一张张节日贺卡, 一声声感激和祝福中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幸福。让我们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光荣而伟大。

其次, 是研究的幸福。

当你投入工作, 倾心工作, 为提高效率而想方设法时, 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进而分析这些问题, 最后解决掉这些问题, 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单调, 乏味的。只要你钻进去了, 你就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充实, 解决掉问题的成就, 提高了教育效果的绩效, 以及个人进步的收获。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育界的许多名师都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思考、研究, 在幸福工作的过程中成长为名师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家都是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汹涌澎湃, 校本教研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在提高自己工作成效的同时, 享受研究的幸福。

第三, 是发展的幸福。

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篇5

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功夫.一种道德能否真正掌握社会,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转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道德修养.

作 者:赵红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第一中学,河南,许昌,461000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 关键词:道德修养   途径   方法  

修养途径 篇6

【关键词】阅读;经典美文;道德;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引入,西方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带入了我国。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挑战,同时新的道德观念没有建立起来。据调查显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青年学生中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不强,我行我素,道德滑坡严重;部分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差,基本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学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际社会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的道德思想也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这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一时难以适应,许多青年学生感到信仰缺失,思想茫然,道德无所向。有的青年学生终日沉迷于聊天或网络小说,严重影响健康道德思想的培养;有的青年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中不辨真伪,不分优劣,凭兴趣览阅,沉溺于戏玩,也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提高。

一、青年学生肩负着社会新道德建设的神圣使命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青年正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扭转社会风气、建设新时期社会道德的重担历史地落在青年学生肩上。因此,首先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转变社会风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首先要明确青年学生的使命,让青年学生懂得建设社会道德的重任,增强青年学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只有懂得了这一光荣使命,他们才能懂得加强自身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加强培养自己的德行,并为他们的行动提供动力和力量源泉,这样也才能教有所指,学有所向。

二、学习经典美文对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意义

古今中外有大量的经典美文,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圣贤们,如老子、孔子、孟子、毛泽东、鲁迅、荀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等等,他们不仅是高尚人格的典范,而且是大智慧、大学问的化身,他们的著作是美文中的精品,是人类进步的灯塔和行动的指南。阅读这些经典美文不仅能使我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生活,学习古今中外名人处事方式,提高智慧,受到美的熏陶等,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语文课上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风格美、语言美。”(《学校德育工作全书》)古今中外的美文灿若星河,有许多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我们阅读《论语》就应该理解汲取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阅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楚归晋知罃》等历史散文,就应该从中汲取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学习《岳阳楼记》就应该汲取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道德思想;学习冰心的散文《寄小读者》等,就应该汲取“爱”的情感;学习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就应该汲取雨果坚守人道正义的思想道德,等等。这些作品及作者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青年学生道德思想水准的途径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结合经典美文读写,对德育建设进行了一些尝试。

1.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要把文章讲彻、讲透、讲出意趣,深入挖掘作品的道德因子,营造浓厚的思想道德氛围,让学生受到道德力量的震撼,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比如讲《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围绕课文,我在深入挖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坚韧顽强的吃苦精神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近百年来遭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和中华人民不断抗争遭受血腥镇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讲述白求恩、爱德华等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体会国际大爱。围绕道德思想,从深度挖掘到广度拓展,并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思想道德的培养。

2.组织课外美文阅读,语文课堂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光靠语文课堂学美文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从去年开始,在校团委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课外成立了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修养道德、陶冶情操、涵养品性为宗旨的“明德经典美文读写社”。活动内容包括经典美文主题讲座,读写辅导,观看近年来“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经典美文朗诵赛等。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兴趣很高,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有明显作用。

3.转变传统阅读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阅读法主要有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边解释边朗读等,这些朗读法有其优点,但日久学生必然产生厌烦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电脑、多媒体、手机、MP3、MP4等媒体多种多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进行经典美文朗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包括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有学生配音,有学生形象、表情、动作等课件,做到图文并茂,声、光、电、形结合,从而更直观、形象,便于记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育效果大不相同。

4.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文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都表现欲望很强,喜欢张扬自我。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要在班内、学校、校外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开展美文朗诵赛。教师预先布置好朗诵任务,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多选择爱祖国、爱家乡、坚持正义和真理、讲诚信等题材的美文,并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分初赛、决赛进行。其他活动形式还有说、唱、改编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5.将实践、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懒惰,怕吃苦,功课压力大,学习语文劲头不足,生活题材狭窄,懒于写作。将实践、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实践和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和方法;写作又促使学生不断实践,不断阅读,不断积累;实践为阅读提供感性的理解,能使理解进一步加深。

结合经典美文阅读,我们首先鼓励学生多从事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从事家务,“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等;另外,我们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摄取道德片段进行写作积累,如看到公共场所有废纸、塑料瓶等垃圾,学生主动拾起并心有所感,就可以写出道德片段文章;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也可写成道德片段文章等。积累多了,自然有写的题材了。创办写作园地和刊物,多发表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创建道德博客、道德QQ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媒体积极写作。在实践中体验德行,在经典美文阅读中体会道德思想,在写作中巩固道德品质,形成“道德实践体验”——“道德文章熏陶”——“道德写作巩固”的模式,如此循环,从而最终实现“道德行为养成”的目的。

谈加强党性修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篇7

一、加强学习, 打好理论基础

理论学习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是党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举措。在形势下, 党员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理论, 克服缺点, 增长才干。主要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学文化专业知识为内容,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政为民的思想。

共产党员要锻造自己的思想品德、政治品质、道德操行和提高业务能力, 必须刻苦学习, 克服重实干、轻理论的想法,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开阔政治视野。要达到牢固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同时掌握各方面实践技能的目的。共产党员必须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 这是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求真务实, 参加实践

共产党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党性修养, 使自己的党性得到锻炼和提高, 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

实践是第一性的, 是认识的基础。党员的党性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务真求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 就是我们加强党性修养, 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导。共产党员必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努力实践, 积极探索新情况、新问题, 锤炼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观念。共产党员只有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前列, 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推进改革和建设事业共同奋斗, 牢固树立和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参与伟大实践活动, 才能使我们每个党员的品质得到切实的卓有成效的锻炼和改造, 也只有在这个实践中, 共产党员才能把践的过程, 作为强化党性锻炼与修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自我揭露和剖析,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的方法。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个人加强自我修养与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 是使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作风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坚持这个好作风。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毫无顾虑地承认和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通过参加党内生活加强党性锻炼, 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勇于承认, 党性修养需要党员个人时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时时自我反思, 坚持这个好作风, 也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四、全面加强党员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 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作风状况如何, 关系着党的形象, 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我们党已经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新形势下, 我们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的作风建设是很重要的, 一是在全党可以树立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的思想。二是促进改革和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三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四是加强惩治腐败、廉洁从政的力度。所以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改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改善方案

职业道德修养, 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 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靠他自律, 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 以老师讲授为主, 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 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的内容, 但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职业道德课的实际教学中, 也出现了学生课堂睡觉、教师讲课依旧的现象。在教育管理方法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也不能充分参与, 时时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为了能够改善这现状, 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 中职生大都文化基础差, 底子薄, 往往不爱学习, 在初中时常常被遗忘, 也不是班主任老师关注的对象。甚至有些学生, 因自身缺乏纪律性, 而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学生并不是因为天生的品行不好, 而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因此。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中职生的教育, 首先应该从行为习惯上着手。

1) 从课堂、课间、自修、实训、活动等细微处入手, 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反思自己。

2) 从点滴的小事方面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 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 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 这是职业素养养成的前提。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企业要求员工的职业心态是学会忽略对方的缺点, 去寻求别人的优点。对中职生而言, 企业的职业心态就是在校期间需要培养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自我激励能力、意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同时, 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互助合作的能力, 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可以采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 或者是通过加强挫折教育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3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技能, 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它标志着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 就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产品质量, 提供优质服务, 这就是讲职业道德的一种行为表现。

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 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原理,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绘图制图的原理, 那么, 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从何谈起呢?因此, 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不仅仅是技能的问题, 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

所以, 在职校学习生活中, 每位学生都要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 培养多元化的职业精神

据调查, 关于职业精神, 企业最希望学生具有敬业、诚信、创新、奉献和合作等精神。这些职业精神从何而来?就在日常的教育中培养起来。有人说:教师无小节, 处处为楷模。做好一名教师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表率。自己衣着自然、大方、得体, 然后再去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精心设计每节课, 上好每节课,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板书规范, 你再去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 学生才会信服你, 按你的要求去做。学习上关心学生, 生活上关爱学生, 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赢得学生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逐渐养成了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同时, 教师那种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5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道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职业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多实践, 那么在职道德教育中也要如此。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和起点, 到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 再到职业道德意志和信念的锻炼, 再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自发性的, 它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学生的自觉努力, 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 才能逐渐养成。在此过程中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培养就需要在德育课堂中运用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正视社会现象, 做出善恶判断, 表明褒贬态度, 为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情感基础。把深受学生欢迎的几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 如案例分析法、快乐体验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感激励法、游戏互动法等。

6 加强校企合作, 共同育人, 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入校教育, 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感受, 校园活动中深入职业活动, 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竞争压力, 所以, 在实习阶段, 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工作技能, 提高自己实力, 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每天身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他们都会在内心中作一个比较, 相互印证, 以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阶段, 他们思想变化最大, 成长最快。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 和企业多多互动, 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 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确定教育方法。这样, 双管齐下, 校企合作, 共同教育, 最终能够确保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 提升就业层次。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在学校生活中, 中职生要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坚持参加各种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王育仁.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邓玉平.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02.

[3]廖斌.对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几点认识[J].职教论坛, 2002 (7) .

[4]徐宗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 2003-12-22.

修养途径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环境也随之大为改观, 可以说, 经济大变革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位和高校教育机制改革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在这期间, 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和社会适应也面临着重要挑战,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能否适应高校教师本职工作的特色和要求, 成为提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十八大三中全会为解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同时, 也是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培养的指路牌, 为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出了积极的能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 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学者对师德修养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 笔者依据不同著述将之粗略分为学院派和经验派两个研究方向。学院派主要以经典的道德发展、职业理论为依据, 对教师这种职业的道德修养建设进行了分类论述, 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经验派倾向于以道德自觉和从教经验两方面为基础, 对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进行阐释, 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

当然, 笔者的粗略分类没有厚薄之分, 主要是为了说明师德修养建设中“知行合一”的问题———如何将高深的理论转化成高校教师自觉恪守道德的动力?如何让默默无闻而又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坚定地立有一席之地?其实, 道德不是别人约束我们的法宝, 也不是我们前行的羁绊, 道德应该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阶梯, 我们一步一步沿着道德规范的方向勉励前行, 最终才能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既现实又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因此, 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自动结合和相互促进, 这种结合的自发和自动性是本文将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建设进行了简单梳理, 并对调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能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帮助。

4 理论基础

4.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道德是指受社会习俗、群体心理影响下的, 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具有非强制性和非成文性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4.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 基本规范

从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规范上面考虑, 高校教师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知行合一、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尊知重教、为人师表。

4.2.2 工作规范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考虑, 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心热爱学生, 严格而科学的要求和爱护学生,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同时, 正确处理同领导的关系, 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学校领导也要更新观念、深入基层、率先垂范, 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4.2.3 长远规范

从教师作为正常社会人的功能角度考虑, 教师具有普通人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 参加普通社会人可以参加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正确处理在社会交往中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校内外平易近人, 以高尚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 在校内甘为人梯, 在校外也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为己任, 谦虚勤奋,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从教师的个人素养的道德要求方面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语言规范精炼、准确纯洁;仪表仪容亲和、衣着朴实整洁, 举止文明得体, 态度和蔼可亲, 行为稳重端庄, 文化知识渊博,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表风纪素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5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5.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

道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的规范, 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认知共同决定的。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依靠教师的个人觉悟和认识的提高。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规范。第一,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我评价机制, 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能反省自身, 在“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的环境中才能让高校教师不断地主动反思、精进。第二, 要创新师德教育方式, 将先进事迹、榜样带到基层, 带到每一个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普通高校教师向师德模范学习提供机会。第三, 要从全社会、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榜样、尊德重道的风气和文化氛围, 把学生和群众对师德的期待转化成对教师的舆论监督, 让教师在不自觉中发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自我要求、约束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觉悟。第四, 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发掘更深层次的教育素材, 激发高校教师中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自豪感、自信心, 把行善和积德的种子播撒到深厚肥沃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第五, 要从家庭这个小团体中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诉求, 只有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小家, 才能从中体悟到关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关心学生这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第六, 要从学生的感恩教育中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只有教师工作对象的理解和接纳, 才能为教师的德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健康的基础。

5.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道德是需要社会舆论支撑的行为规范,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依靠全社会和整个学校提供理性、包容、善意的环境。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便利。第一, 不轻易以道德为借口要求别人, 苛求他人, 而是尽量以身作则, 行为世范, 用自己的行为和口碑为他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教材。第二, 在非正式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无法对教师的德行进行有效约束的时候, 可以采取公认的、正式的机制制约相应当事人, 防止发生影响教师师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 “知未真, 毋轻传, 事未明, 毋轻信”, 不能为了博取同情或者哗众取宠等不端目的, 传播不实的负面消息, 影响师德建设工作。第四, 建立师德建设的危机应对机制, 把偶发的不良事件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不能受群众的猎奇心理或者“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规律的影响, 放任不良消息的无限制放大, 影响到公众对教师师德的信任。尤其是在“眼球经济”的影响下, 新闻媒体为争取受众眼球, 往往会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地故意挖掘一些负面信息, 迎合受众的胃口, 导致影响师德的负面消息被无限制地放大。第五, 建立主动公开、检讨的民主制度, 为师德建设提供一个公开的平台, 为教师的自我检讨和进步提供一个自觉、主动的平台, 将这种平台的沟通、交流功能变成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课堂, 为局外人提供了解师德的窗口, 也为当局者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和机缘。第六, 建立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最低底线标准, 明确高校教师所不能为、不当为的行为指标, 将简单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不良行为以明确的指标固定下来, 为教师的学习进步提供“日省”的指标, 相信会给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工具。

最后,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从教的新教师, 我们还有很长的学习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面还会有很多挑战, 其中师德修养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 自己对师德的认识和自我的觉悟还不够高, 但是, 我还是非常愿意向每一位教师前辈们学习, 学习学校已有的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不断的思考和行动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6 结论建议

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推陈出新,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让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共同推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只有高校教师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自己对道德素养的自我需求和觉悟认识,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提供积极、主动的条件;只要学校上下一心、社会舆论积极参与,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多奋勇前进的正能量。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新时期加强党员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篇10

1. 加强理论学习

刘少奇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之一。他认为:“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 都必须努力地学习, 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 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作为一名党员, 不努力学习就会落后, 就会逐渐丧失党员的先进性。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 “不学习, 不坚持学习, 不刻苦学习, 势必会落伍, 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 加强党员干部修养, 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尤其是不断地深入学习政治思想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正确理论。共产党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 用它们武装自己的头脑,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透过现象看本质, 做一个清醒而坚定的自觉战士, 才能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才不会在思想上困惑, 政治上摇摆。江泽民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立党立国的基础指导思想,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刻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 一个根本原因, 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因此, 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 把党的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

同时, 要把掌握的党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当今时代,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加强对党的知识的理论学习, 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提升精神境界, 增强工作能力。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理想和信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观的核心。确立什么样的理想, 是新时期道德修养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汇集了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精神追求。只有在深入学习人类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升华自己的崇高信仰, 才能从理性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而奠定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 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背弃理想信念, 思想蜕化变质, 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 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必须坚定立场, 要有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道德的人, 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悟性, 促进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引导人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事物所蕴含的道理中, 加深对世界、自然的认识, 提高领悟能力, 进一步理解整个人类、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的根本规律, 不断增强是非辨别能力。

3. 加强品格修养

思想品格是说明一个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党员的思想品格是在行为和道德方面, 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去约束和规范自己。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 人格价值和社会道德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执政者能否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能否重视德化教育, 对于教化百姓、敦厚社会风气、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 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无与伦比的执政地位将使得这种道德示范作用变得尤为巨大、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公民道德修养、突出党员修养的丰富教材。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 把“八荣八耻”作为辨别是非、分清善恶、鉴定美丑的界限,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践行“八荣”, 远离“八耻”, 是提高党员修养的有效途径。

4. 在实践中加强锻炼

道德作为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强调知行合一, 强调道德实践的至上意义。党员党性修养和内化的效果如何,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实践是使党性修养内化由弱及强的最直接方法。所以, 要为学生党员创造有利条件, 使其参与实践。社会实践必须改变党员培训过去那种“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理论培训模式, “走出去”学习, 解决了党员视野不宽、见识不广的问题。例如, 可以通过参观、考察革命圣地、纪念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 这些实实在在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育, 让党员亲身感受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党性, 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进一步教育党员对党的深层次的认识, 必能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的修养。也可以参观城市、农村新貌, 让党员进一步认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 我们也要警惕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的做法。过去往往出现党员每到一处, 先拉开旗子合影留念, 之后就是走马观花地走个形式, 忽视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实质。我们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本身, 从党组织领导到组织者都要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不能走过场。

摘要:党性修养是指一个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从思想、道德、作风等方面来锻炼和改造自己,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期加强党员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加强品格修养, 在实践中加强锻炼。

关键词: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修养途径 篇11

摘 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提升方法

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效果的好坏。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劳动质量;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但是仅仅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又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既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工作,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因此,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真正要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真正当好乃至出色的教师,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对本职工作的深厚感情。试想,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怎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提升?一个不喜欢教师行业的人,怎么能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一个不想当老师的人,怎么能在教育事业中甘为人梯,终生不渝地献身?

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能力低点是残品,没有能力是废品,思想坏了就是危险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但是,必须想到,“想立人,先立己”。自身不立,何以立人?教师只有自身思想素质过硬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觉悟的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尤其需要高度的负责精神。教育上的失误往往给教育对象以长久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在其一生中留下印记。

要想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对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据此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人才是多层次的,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观。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就是调整教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的道德要求。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提高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炼,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3.加强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对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总之,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修养途径 篇12

一、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

1. 礼仪素质滑坡

高职院校的学生, 一般属于高招最后一个批次, 成绩偏低。多数带有“失败者”的心态步入学校, 一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我们经常能在校园中看到:“迟到、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乱扔垃圾、课堂上吃早餐、睡觉、听歌、玩游戏而不与老师配合、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等现象”。除此之外,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不善于礼让他人, 不善于控制个人的情绪波动;盲目追求“个性”, 把行为不羁、言语粗俗、穿戴奇特, 视为有“个性”的体现;甚至蔑视传统美德, 把传统思想视为“守旧”、“落后”、“古板”的代名词, 把追求时尚与继承传统完全对立起来的现象。由此可见, 礼仪修养滑坡, 会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2. 礼仪知识相对匮乏

大学生礼仪知识掌握的程度是养成礼仪习惯和提高礼仪修养的基础。为此, 笔者2011年对4所职业院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认知现状展开了调查, 调查按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随机抽样的原则, 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78份, 有效问卷338份。在调查中被问到“你对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时, 回答非常了解的有12.2%;回答一般了解的有72%;回答不了解的有14.3%, 没听说过的有1.5%。可见, 由于礼仪知识的相对匮乏, 直接导致了对礼仪知识的“无知”。

3. 基本的交往礼仪常识欠缺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是步入社会的“通行证”, 走向成功的桥梁。

从高职大学生交往礼仪知识调查显示:在被问及“介绍与他人相识, 正确的顺序”时, 有210人 (62%) 表示“先介绍上级”, 有81人 (24%) 表示“先介绍下级”, 有47人 (14%) 表示“随便”。问及“同等地位, 年纪相仿的男女见面握手, 谁先伸手”时, 有135人 (40%) 认为“女士先伸手”, 有193人 (57%) 认为“男士先伸手”, 有10人 (3%) 认为“谁先伸手无所谓”。问及“接受名片, 要用右手, 然后装进上衣袋”时, 有88人 (61%) 认为“正确”, 有206人 (26%) 认为“错误”, 有44人 (13%) “不知正误”。由此推论, 由于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礼仪教育, 不知道看似简单的介绍、握手、递接名片等日常交际礼仪的基本常识, 就更谈不上对礼仪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的原因

1. 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 由于家庭环境过于“优越”, 潜移默化中使其养成了不良礼仪习惯。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 父母亲对孩子过分骄惯, 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供养, 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当这种爱心一旦缺乏正确的导向乃至泛滥成“溺爱”的时候, 往往会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主”、“惟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这与礼仪文化的核心是背道而驰的。同时, 社会环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道理。由于各方面原因, 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 不知礼、不守礼的人大有人在, 不懂礼、不行礼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 在社会化的进程中, 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 使得他们的礼仪素质出现滑坡。

2. 应试教育体制的误导

多年来, 应试教育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对礼仪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虽然喊得轰轰烈烈, 但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不是看礼仪素质高低, 而是看考试分数高低。这几乎成了人们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 因而即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学, 但是他们缺少着内在修养与外在素质。

3. 传统礼仪教育的片面性

回顾传统的礼仪教育, 更多地表现出: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 只注重德育为主而忽视五育皆备, 只注重严格要求学生而忽视教师的示范效应, 只注重传统规范翻版而忽视现代文明的创新。这种美德袋式的教育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道德需求, 没有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需求相结合, 致使高职大学生知行不一, 在学校学的和在社会上用的背道而驰, 这是造成礼仪修养欠佳的事实。

4. 高校教育管理的滞后

当一个高中生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即开始进入“断奶期”和“轻松期”。他们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 不再像中学那样由老师“看管”。同时, 他们刚从高考桎梏中挣脱出来, 新的学习压力相对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大, 从而感到一种从来未有过的轻松。此时的他们开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读和封闭的校园生活, 他们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而此时高校的教育管理对礼仪教育又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措施, 自然而然在社会的大环境和学校的小环境的双重影响下, 他们身上就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礼仪缺失问题。

5. 学生对礼仪情感淡漠

高职大学生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 表现为不知礼, 不守礼, 不行礼。首先, 表现在他们总把自己放在涉世不深的角色上, 觉得不懂个人礼仪有情可原。其次, 当他们不守礼仪或违反礼仪时会找借口, 并没有认为知礼、守礼、行礼是重要的。第三, 追求个性, 在追求个性中表现出绝对“自我”, 把礼仪规范看做对个人自由的束缚;在与人交往时, 以自我为中心较严重, 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知尊重别人。第四, 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 表现得冷漠、自私;在公共场合缺少自我约束, 把不文明, 不礼貌, 甚至丑陋、粗俗的东西当成“新潮”、“潇洒”。

6. 个人礼仪践行能力欠佳

礼仪的修养在于内外兼修。很多人内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 如遇人不知如何打招呼, 会因与人交谈时找不到话题而尴尬, 这就是“知礼”而不会“行礼”, 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和谐, 即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这就表现为个人有强烈的守礼仪愿望, 但是缺乏了解与践行的有效渠道。

三、高职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养成途径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可见, 礼仪与国家的长治久安、事业的蒸蒸日上、个人的安身立命息息相关。礼仪修养是当代高职大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只有找准高职大学生礼仪素质欠缺的“症结”, 才能开“良方”加以治疗。这个良方就是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 潜移默化到学生的举手投足间, 才会真正让学生内外兼修, 成为表里如一、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 加强教师礼仪修养, 发挥示范作用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学校以教学为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礼仪也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 一个好老师, 一本好教材, 一种好的教育方式都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明白什么叫“礼仪”。因此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提高礼仪教学水平, 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 有效地进行礼仪教育。

2. 开设礼仪必修课, 激发情感意识

现在高校普遍把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 那么, 礼仪则为第二门必修课。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 把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 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作为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合理安排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提高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有效时机。

3. 改革礼仪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

《说文解字》对“礼”的解释是:“礼者, 履也”。言下之意是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需要依靠礼仪的践行。为了提高学生礼仪的运用能力, 应充分重视礼仪课堂的实践性、示范性是增强礼仪运用本领的必由之路。我们提倡把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训练、课堂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 通过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或学生表演展示, 师生共评, 学生互评, 增强实训感, 以有限的课堂为平台, 把静态的礼仪知识变动态的实用知识, 使大学生乐学、善学。另外,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 从而提高礼仪修养, 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锻炼社会交际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不断强化礼仪意识、提升自身礼仪运用的能力。

4. 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 促进礼仪习惯养成

高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 提高迅速, 但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 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 言行又逐渐回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 营造学习礼仪、讲究礼仪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在环境方面可给学生提供充分详细的礼仪学习资料。如美化校园, 提供完善公共设施。在校园内征集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宣传标语, 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贴标语警示, 同时讲究美观。学校应举行礼仪知识大赛、和谐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制服, 在重要的仪式场合教师要身体力行, 符合仪式礼仪, 体现对礼仪的重视。在教学大楼进出关键处安放镜子, 让学生整理仪容仪表。物业、食堂、行政服务等窗口单位带头讲究仪表仪容, 礼仪礼貌服务。

5. 营造家庭育人环境, 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个文明礼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礼仪内涵中的“仁、孝”。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长的人文感情、知识水平、家教水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等形成的家教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代替的, 成为了学校隐性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大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交流会、座谈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通过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对家长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引导, 提升家庭教育质量。老师与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定期交流, 了解家庭教育状况, 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光谊.现代实用社交礼仪.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2]胡翔环.从礼仪需求现状探索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职业教育研究, 2009.1

[3]高巧利.从首因效应谈对大学生的个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华章, 2010.13

上一篇:中职课堂如何吸引学生下一篇:孝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