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共11篇)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 篇1
1983年国庆节前夕,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 “三个面向”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才。面向现代化就要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面向世界就要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并能走上国际舞台的各种人才;面向未来就要培养有社会主义信念并且能适应未来科技高速发展情况下的快节奏、多元化生活的人才。在现实生活当中, 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是和崇高的教师道德密切相关的。在21世纪的今天, 面对社会的期待, 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 所谓“师德滑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都提出了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 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 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 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 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很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率先垂范, 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 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一、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安, 则学校安;教师优, 则学校优;教师强, 则学校强。”由此可见,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和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师凭借自身的品格、知识、智慧、才能、精神和魅力, 通过举手投足, 一言一行, 课前课后, 影响、熏陶和教育学生, 成为学生做人、求知的楷模, 思想行为的表率。
韩愈曾在《师说》中提出:“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 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 明确教师的职业理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正所谓“师者为师亦为范”,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一种精神体现, 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 让学生佩服, 从而仿效。“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 我认为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 发扬优良师风, 弘扬崇高师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师德修养的基本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他们学历较高、知识面广、业务性强、思想活跃, 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 由于受社会环境、自身素养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 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机制上的影响。目前, 在我国各大高校里, 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还处于一个很不完善的状态, 使很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能得到发挥, 潜力不能得到挖掘, 能量不能得到释放, 当然师德标兵的模范行动也不能外化为示范力量。
其次是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理论到理论, 从说教到说教, 空对空, 失去了德育工作内在的生命力, 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再次是个别老师重物质, 轻道德, 精力投入不够,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过分向往和追求金钱利益, 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工作中情绪低迷、精神不振;对事业缺乏热情, 对教育缺乏激情;应付差事, 得过且过。
综上所述, 在高校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义不容辞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向广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 师德师风怎样, 人格魅力怎样, 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 并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因此, 针对实际情况,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已刻不容缓。我认为要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教学水平
社会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知识容量在扩大。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 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2、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 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 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感染出来的。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 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 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 而不是行政手段, 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 教师的人格力量。
3、加强师生交流, 关爱学生发展
心中要有学生,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 爱每一个学生,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 母亲式温柔, 朋友式的平等。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 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 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能善于体察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将爱的雨露酒向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摆脱困境, 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自古以来, 教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担负人类进步文明、承前启后的特殊任务。师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不论在古代、近代还是现代, 它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师者, 所以正礼也”;“师也者, 所以学为君也”。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否认过师德的作用, 只是是否重视而已。现从目前我们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情况和形势看, 高校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伟任,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 为育新人先做新人, 把师德建设提高到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安云凤.高校师德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傅维利.师德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唐凯麟, 刘铁芳.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刘德群.论新时期教师教育中的师德培养[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 (02) .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 篇2
一、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一)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第二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三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师德手册》中介绍的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三)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
二、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一)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小心谨慎的不做任何坏事,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它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教师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三)心理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是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有自振法、自警法和自宽法等。
加强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教师 师德 修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师德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优秀的人品、过硬的素质、磊落的言行、坚定的信念、一贯的践行、执着的引领等品行。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决定了学校统一的、明确的价值观,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决定了学校育人职能的成败。本文主要对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进行以下分析。
一、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现状
(一)过于注重教学,忽略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一些教师,片面理解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在课堂上极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甚至有个别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在课堂上标新立异,信口开河,宣讲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观点;有些教师,经常用一种不科学、不规范的方法去接触、了解学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热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任课教师不尊重理解学生,这主要集中表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够公正地对待学生,拘私情,讲私利,甚至有个别教师以学生赠礼的价值多少来评判一个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三)受环境的影响,趋于功利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历来是我们对教师精神的描述,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尽管在主观态度上,绝大多数的教师对此观点仍持认同态度,但表现在具体事例上,则掺杂了一些功利主义色彩。
二、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愛国主义。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传统,它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鼓舞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在师德修养中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使人们认识到,在今天的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的历史选择,建国以来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一度遭受曲折,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强之路。
(二)为人民服务。今天的时代已不同于封建时代,师德的核心已不再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修、齐、治、平,而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核心,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有“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会关心”,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弱者,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爱学生、爱老师、热爱公益、助人为乐。
(三)科学道德。科学道德的建设就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师德修养的永恒主题,它是教师时时处处都会遇到的、并渗透在工作与生活的许多方面。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有如攀登峻凌的山峰,既祟高又艰难,科学的大门有时又会像地狱的大门,还会有牺牲,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小学教师是培养创造未来科学无畏战士的,所以要使学生不仅掌握广博扎实的各类知识,掌握开启新的科学大门的方法论与科学思维论,同时还要使学生受到人格精神和信念意志方面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对科学事实、实验结果的诚实和对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实验现象细节的严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这些品格是学生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科学遗产时,在向老师学习,与老师切磋研讨学问、共同从事理想思考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三、加强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策略
(一)设置专题性的课程。系统地、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课,应该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形式。由于继续教育的课程不同于学历达标课程,所开设的课程应该是针对性很强的专题课。所以培训学校要针对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的目标、内容,结合继续教育的不同层次、系统地开设德育课,列人培养方案。这样做,不仅为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了保证,而且也扩大了广大教师适应现代政治生活的知识和本领,增长了教书育人,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才干。
(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要积极发挥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群体作用,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的目标,交给每一位继续教育任课教师,要求他们结合各科教学,从不同角度来共同完成。这样做,对学员来说,是形成齐抓共管的群体教育力量;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也是教书育人业绩的考核评估。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鉴于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大都是在职小学教师,大都是业余学习,他们在培训学校的时间不长,而且组织生活、政治学习都在原校,所以提高广大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的目标,必须由培训学校与学员所在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单靠培训学校一方无法完成的。培训学校要主动将目标、内容、成绩考核办法等,介绍给教师原单位,请原单位积极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这样做,既落实了对学员的目标管理,又促进了原单位对教师的管理工作。
(四)加强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员来讲,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为此,培训学校要保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继续教育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依靠社会力量对学员进行生动活泼的实例教育。
通过对小学教师师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采取有效的策略,一定能够强化教师的师资力量,使教师的师德修养逐渐提高,从而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同善.小学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之我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加强师德修养的思考 篇4
一、高尚、无瑕的道德品质
根据国家颁布的《师德规范》的规定, 教师的道德包括:
1、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于同学生关系的道德;3、对于同行关系上的道德;4、对于家长关系上的道德;5、对于同社会关系上的道德;6、对自身的道德要求等。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诲人不倦是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教育是爱的共鸣, 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 是心与心交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教育好, 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对这些关系若不能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原因, 模仿能力强, 老师这种高尚、无瑕的道德品质, 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这样就能达到先成人, 后成材的教育目的。
二、端庄、大方的风度、仪表
风度、仪表虽然是一种外在的表现, 其实质是内在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 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平上必须要高于社会的其他人群。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职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是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才能、情感、理想抱负和人格尊严, 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的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的端庄、大方的仪表, 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直观印象, 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 特别是青年一代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本人必须先要做得到。否则只要求学生做到, 而老师不身体作则, 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而无信、不可信赖”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个人素质;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胜任人民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三、更新知识、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保持终身具有求知欲, 既要认真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通专业的知识, 又要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 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 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是学生可靠的领路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 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就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接近, 以至于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以德立教, 以身示教, 与时代同步, 树立时代的榜样。
四、平衡、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 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最终要由教师来完成。作为一名教师要该热爱本职工作, 忠诚与党的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的信念。我认为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处理的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就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师生关系, 但处理不好, 会产生对立情绪, 造成教师不愿教, 学生不愿学的场面。老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去因材施教, 去处理问题,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应对和处理学生的办法才会更好, 处理问题才会更慎重,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 教育学生工作、思想工作才会比较顺利。教师的心理素质要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事要荣辱不惊, 对人要不卑不亢;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要有耐心, 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师生间的感情, 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这样终将影响学生的学习。
五、饱满, 认真的工作热情
教师的工作热情要饱满, 我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捧着一棵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它会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感染给学生, 对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起促进作用。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向学生传授的是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校园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 则会成为学生的笑谈, 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 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更是莘莘学子们思想道德的传递者。因此, 教师的师德形象, 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一种深厚次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 更需要每位教师自身的修养, 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 展现在世人面前, 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蔚蓝的天空吧!
加强师德修养传承优秀品质 篇5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操守和道德情操。在教学工作中学校处于讲解知识,传授技能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吸收知识,学习技能的从属地位,因此良好的师德就成为学生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在传授和吸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对立,学生能力有高有低,吸收就会有快有慢,如何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过硬的行为规范感染学生,最大程度减少学生抵触情绪,让他们将外部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永恒课题。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恰到好处地引导,将教和学有机统一,采取循序渐进,迂回纵深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学会待人,学会做人,更容易的接受知识和技能,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而在我国当代教育工作中,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授课的,每个班级中自然都会有班主任,由于责任使然,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自然更大一些。对于班主任来说,将师德的精髓发扬光大,意义尤为重要,发扬师德必备的品质就是“爱生”,爱学生才能爱事业,爱事业才能得到学生们的真心爱戴,只有将师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中,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才能感染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才能为中华民话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才会使祖国的未来蒸蒸日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每个教师都要用慈母般的爱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用一言一行告诉他們做人要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在他们细小的心灵埋下一颗正义担当的种子。社会复杂多样,形形色色,学生判断力较差,不易分清是非曲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教师承担了“授其法,晓其理”的责任,这都需要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用自己纯洁善良的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方能去伪存真,抽丝剥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能涤荡灵魂,清醒头脑,包容一切,用挚爱,用真心,用率先垂范,用人格魅力来教育、唤醒每一位学生心中美好的未来,才是教师工作的理想与追求。
教书育人。遵循教学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现代教育中,严格要求是教师的责任,但严格的标准应该遵循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的有道的原则。凭教师在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股勤劲,面对困难、疑惑不屈不挠的韧劲,在业务上的肯于钻研,勤于学习,再加上我们的博爱胸怀,必定可以为学生树立一面不断前进的旗帜。学生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分数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只关心他们的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完善的人格,不屈的精神,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才是我们教学工作应该追寻的真谛。而我们为他们指明在学海中航行的方向,为他们的人生旅途点亮一盏明灯,当好领路人,把好方向盘,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的。
历史的长河无数优秀先辈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师道尊严,历史的列车也承载着先辈重重的嘱托和希望,感慨历史,放眼未来,我们内心感慨万千,叹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叹服历代教育先辈的优秀品格。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行为规范的领路人和传授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是身体力行的标准和规范。师德需要培养,需要传承,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光辉的品行,园丁的精神共同撑起素质教育的一片蓝天!
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篇6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强化师德修养, 意义深远。
1、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 是师德修养的思想基础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 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 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 就该对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无论何时, 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 投身教育事业, 我终生无悔。
2、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育人的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是难以培育适应新世纪、面向现代化、把把握未来的合格人才。当然, 严要得法, 严要有度, 不能按部队的训练来要求。慈,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使学生全面发展。
3、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 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 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人民教师, 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为人师表的水平, 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 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4、传授知识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课程标准》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 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 上至宇宙太空, 下至海洋生物, 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知道, 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教师应珍惜它, 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 和学生打成一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所以, 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 不断开拓, 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 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 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塑造人格是师德的宗旨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 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以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师德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师德建设的前提。胡锦涛同志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 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学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按照党中央的精神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教师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 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
2、不断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
制度是社会组织存在和壮大的必要条件, 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和制约, 就无法正常运行。搞好制度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建设的重要课题。良好师德风范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教师的自身修养, 但也需要纪律的约束, 这是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质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 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3、加强考核与监督
在有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后, 还要进行科学的考评。加强对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考评和舆论监督, 是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如何, 会在有意无意间接受群众的鉴定和评判, 因此,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4、发挥榜样的力量, 正确引导
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做到学有榜样;而对于工作敷衍、追逐金钱名利、贻误工作、造成失误等不良行为则要坚决惩戒, 以鞭策后进。
对于广大师生举报的教学事故、恶性事件和严重违背师德的人和事, 决不能姑息迁就, 对于个别严重违法乱纪、违反师德规范的害群之马, 要坚决地毫不留情地清除出教师队伍, 只有加强管理, 有效地利用教育惩戒手段或法律手段, 才能促进师德建设的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师德修养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7
一、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任何职业最重要的前提, 离开责任心, 任何工作将无从谈起。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更具有它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从长远看来, 与祖国的富强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因此,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热爱人民, 热爱教育事业, 有崇高的责任感。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奉献, 勇于奉献、乐于奉献是我国广大教师的光荣传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还应该做到工作第一、不计名利、忠于职守, 从而体会这一平凡而普通工作的崇高和伟大, 以“为师从教”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一位荣誉桂冠众多而生活上很艰难的农村中学教师说得好:“钱固然重要, 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更重要;改变个人的贫困固然很迫切, 但通过培养人才使国家繁荣富强更迫切。”这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勇气,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习和弘扬的。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没有对学生的热爱, 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才能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 产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对事业热爱, 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要热爱学生, 就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高度负责, 一视同仁。不能偏好或厌弃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困难或品德有缺陷的学生更应当热爱、关心、精心培养, 不应该有任何的歧视。
(2)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就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是平等、团结、和谐、互助、合作、民主的关系。和学生的相互尊重、信任, 是不断改善师生关系的基础。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首先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分清鼓励、批评和侮辱人格尊严的界限, 要让学生从感受被人尊重、进而学会尊重别人, 这也是一个人格培养和熏陶的过程。在教学中, 尽量运用激励语言来鼓励学生, 如“你最好……, 你是最棒的、我希望……, 为什么你不……, 你可以……”等等。这样, 学生感觉自己不是被命令的对象, 充分得到教师的尊重, 从而自觉地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3)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 既有顺序性, 又有阶段性, 还有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 丝毫不能有倦怠之意。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正面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 利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 师生关系就是塑造者和被塑造者的关系,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往往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因此, 教师在学生面前, 要既重“言教”, 更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绝对不做。比如:在培养学生纪律方面, 教师首先做到提前五分钟进课堂, 准时安排课间休息, 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轻易调课。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上, 教师要首先做到认真备课, 讲课有条有理, 板书工整, 批改作业认真仔细, 给学生答疑耐心细致, 做到循循善诱。在品格和情操方面, 教师应该无私无畏, 诚实正直,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光明磊落, 富有正义感。在文明习惯方面, 教师应该做到语言文明、待人热情、举止端庄、从容稳重, 并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师要勤奋学习、精于业务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 教师不仅要有熟悉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做好教师工作的良好愿望, 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 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教师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辩证唯物地观察和分析教育实际情况, 遵循教学规律, 科学施教。要认认真真对待教学, 一丝不苟, 求真求善。在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要求自己, 谦虚谨慎, 团结互助, 对每个解答力求准确无误, 对每一个定义力求逻辑严谨, 对每个标点符号力求使用恰当。这样, 也就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给学生树立了严谨求实的榜样。正所谓“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另外, 教师还要好学不倦, 勤奋刻苦, 时刻不忘吸收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故步自封。在学校, 每个学生都喜欢知识渊博、语言风趣、平易近人、勤思明辨的老师, 而不会去喜欢一个对工作漠然处之、古板僵化、不求甚解的教师。
总之, 加强师德修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再认识, 规范自己的行为。要随着时代的前进, 不断地更新自我,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真正做到寓德于教, 为人师表。
摘要:教师的师德修养, 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 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勇气;要热爱学生, 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 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以身作则, 精于业务, 真正做到寓德于教, 为人师表。
关键词:教师,职责,师德,学生
参考文献
[1]吴金昌, 赵文辉.教师职业导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加强师德修养,重塑教师形象 篇8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 篇9
一、爱岗敬业, 构建和谐教育
爱岗敬业, 对学生负责, 爱护学生, 无私奉献, 教师从选择从教的那天起, 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 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老师要上好每节课,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带好每个班, 常给学生微笑和赞语, 多一些鼓励, 让班级充满阳光;教好每个学生, 对学生发生的行为偏差给予耐心的指导, 关心了解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以心换心;尊重学生, 平等相处,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做事先学会做人, 做到宽容、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爱戴。教师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等等, 每天如此, 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不断地循环, 可以说是非常的平凡, 平凡中能见伟大。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 却又永远是幕后的英雄。
二、热爱教育, 无私奉献
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 恪守师德, 乐教勤业, 抗拒不良诱惑, 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 以育人为乐, 以奉献为乐, 才能增强定力, 捍卫尊严, 守卫操守, 体验幸福。当教师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中的时候, 教师就不仅仅在奉献, 他也在汲取新鲜的营养, 获得精神的升华。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中华崛起, 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地为教育献身,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教师用自己坚强的道德意志去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陈至立在师德报告会上说过:教师被人们誉为手执金钥匙的人, 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结合使教师在开启学生智慧, 陶冶学生情操, 净化学生心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也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可见, 教师的自身形象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因素。好的榜样给学生正确的导向, 不良的榜样则会给学生以误导。我们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才能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影响。
人民教师不但要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 还要勇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扬甘为人梯甘当陪衬的奉献精神。必须有蜡烛一样的无私奉献精神, 有独善其身的师德标准, 方能不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三、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社会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培养出合格人才, 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旧观念的束缚,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软件”建设, 是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 也是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保证。在教学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改变过去陈旧的学生观, 树立现代学生观,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是要承认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这是教师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承认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 并努力去探索发现。三是要承认学生是具有主体地位的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四是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步伐,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及应用。对所教专业, 要常教常学, 加强同行间的信息交流, 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科研成果, 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站在时代的前列, 面对新形势, 探究新课题, 寻找新规律, 选择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成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还要坚持学习, 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 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要高度重视科技知识的发展, 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知识, 使自己尽快具备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创新型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学生, 创新型的人才。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 篇10
关键词:自我教育法;反思;慎独
我们知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师德修养,已经不是个人心愿、个人行为,而是社会的要求,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学生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学生,事事先为学生着想的思维习惯,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师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道德素养和敬
业奉献精神。
人民教师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任务及其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品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职业品质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如何加强师德修养呢?我认为,自我教育法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自我教育法的概念
伦理学认为,所谓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思想教育工作者认为,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工作的思想工作方法。
二、自我教育法的分类
一般来说,自我教育法有两种类型,即个体自我教育法和群体自我教育法。
个体自我教育法的特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同一对象。这种教育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思想教育活动,自觉接受先进的思想和
理论;通过自我批评,自觉地克服错误的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思想品行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群体自我教育法是通过群体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相批评而
达到的自我教育目的的方法。
三、自我教育法的形式
自我教育法的实现形式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形式和群体自我教育形式。
個体自我教育形式主要包括自我鉴定、自我总结和自我批评。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极为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劳动,甚至有时还要做出某些牺牲,而且会遇到来自外界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整个过程既有成绩也会有不足,那么在自我鉴定、自我总结时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不能只谈成绩,不谈问题,也不能谈成绩长篇大论,谈不足只言片语;自我批评要直面自身,透彻入骨。自觉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所具有的一个法宝和武器,作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这样做,这样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群体自我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集体讨论、辩论、参观调查、民主生活会、开展竞争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坚持正确的师德导向,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充分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从点滴做起,并不断发展提高。要使群体自我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每组织一次教育活动,都要提出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要求,从而提高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克服自发性和盲目性;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
四、自我教育的要求
采用自我教育、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做到“反思”“慎独”。
“反思”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修养方法。反思对教师尤为重要。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伟大杰出的人物也不可能处处伟大、样样杰出。教师虽然是教育者,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还存在自我完善的问题。正确和完美是在改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实现的。改正错误和克服缺点要有反思精神。所谓反思精神,就是在实践中经常地、冷静地寻找自身和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精神。反思精神不仅表现了谦虚和冷静,而且表现了聪明才智。愚者愿意夸耀其成绩,而智者愿意发现其不足。
从古至今,反思精神一直被有识之士所称道。孔子主张:吾日三省吾身;毛泽东主张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弱点、缺点和不足;现代的日本企业搞缺点列举发明法等等,都是反思精神的杰作。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教师,也应具有反思精神,对同志,应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对学生,应以身立教,教学相长。只有时时处处剖析自己、常常修正自己,才能堪为师表。
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师的行为发生刻意的改变,可以
使教师改变自身实践中的无效能行为。教师的有些行为是错误的,但往往自己不知道。通过反思,显然是有利于教师的行为改进。反思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的自我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在不断尝试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自觉的意识,对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反思实践有赖于教师的监控力,反过来,教师的监控力在思想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慎独”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来为杰出的思想家所称颂。慎独最早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最隐蔽的行为,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行为,最能显出人的灵魂。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慎独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人的高风亮节往往是从慎独培养起来的,而腐化堕落也往往是从不能慎独开场的。所以,真正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总是十分谨慎和警惕的,能够自觉地不做坏事。
慎独要求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人前人后、公开和私下完全一样。所以“慎独”也是教师培养良好的思想修养、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做到没有;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做到没有,做到在无人知道的私下空间里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会使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
慎独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它标志着道德修养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当一个人处于即使做了某些坏事而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不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情况下,能够完全靠内心信念的力量约束自己,不做坏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高尚纯洁的人,有道德的人。
慎独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它靠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去磨砺人的品行,调动个人修养的自觉性,锻炼了道德意志,因而能够在人的内心筑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长城。教师的教育劳动是教师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每个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既具有重大的职责与义务,又拥有独立而自由的选择教育行为方式的权力。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具有独立性,他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不暴露在其他同行、学生、家长面前的,没有了这些外界的监督,做错的地方不会被人们立刻察觉。例如,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是认认真真还是应付了事,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实事求是还是偏袒一方,单独与学生及家长交往中是能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还是放松了自己做了不道德的事。这些情况下,要求教师用教师道德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养成“慎独”的品质。所以教师讲道德修养,一定要“慎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也就无所谓道德
修养。
总之,教师应当自觉地采用自我教育法练师德、修师德、铸师魂,逐步达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新时期加强党员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篇11
1. 加强理论学习
刘少奇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之一。他认为:“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 都必须努力地学习, 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 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作为一名党员, 不努力学习就会落后, 就会逐渐丧失党员的先进性。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强调, “不学习, 不坚持学习, 不刻苦学习, 势必会落伍, 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因此, 加强党员干部修养, 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尤其是不断地深入学习政治思想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正确理论。共产党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 用它们武装自己的头脑,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透过现象看本质, 做一个清醒而坚定的自觉战士, 才能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才不会在思想上困惑, 政治上摇摆。江泽民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立党立国的基础指导思想,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刻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 一个根本原因, 就在于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因此, 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 把党的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
同时, 要把掌握的党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当今时代,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加强对党的知识的理论学习, 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提升精神境界, 增强工作能力。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理想和信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观的核心。确立什么样的理想, 是新时期道德修养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汇集了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精神追求。只有在深入学习人类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升华自己的崇高信仰, 才能从理性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而奠定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 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背弃理想信念, 思想蜕化变质, 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 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 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必须坚定立场, 要有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道德的人, 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增强悟性, 促进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引导人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事物所蕴含的道理中, 加深对世界、自然的认识, 提高领悟能力, 进一步理解整个人类、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的根本规律, 不断增强是非辨别能力。
3. 加强品格修养
思想品格是说明一个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党员的思想品格是在行为和道德方面, 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去约束和规范自己。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 人格价值和社会道德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执政者能否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能否重视德化教育, 对于教化百姓、敦厚社会风气、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 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无与伦比的执政地位将使得这种道德示范作用变得尤为巨大、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公民道德修养、突出党员修养的丰富教材。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 把“八荣八耻”作为辨别是非、分清善恶、鉴定美丑的界限,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践行“八荣”, 远离“八耻”, 是提高党员修养的有效途径。
4. 在实践中加强锻炼
道德作为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强调知行合一, 强调道德实践的至上意义。党员党性修养和内化的效果如何,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实践是使党性修养内化由弱及强的最直接方法。所以, 要为学生党员创造有利条件, 使其参与实践。社会实践必须改变党员培训过去那种“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理论培训模式, “走出去”学习, 解决了党员视野不宽、见识不广的问题。例如, 可以通过参观、考察革命圣地、纪念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 这些实实在在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育, 让党员亲身感受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党性, 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进一步教育党员对党的深层次的认识, 必能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的修养。也可以参观城市、农村新貌, 让党员进一步认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 我们也要警惕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的做法。过去往往出现党员每到一处, 先拉开旗子合影留念, 之后就是走马观花地走个形式, 忽视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实质。我们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本身, 从党组织领导到组织者都要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不能走过场。
摘要:党性修养是指一个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从思想、道德、作风等方面来锻炼和改造自己,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期加强党员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加强品格修养, 在实践中加强锻炼。
关键词: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推荐阅读:
怎样加强师德修养05-24
如何加强师德修养08-13
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12-0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07-24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05-18
加强师德建设11-17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08-23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12-01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