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环境(精选7篇)
母语环境 篇1
于漪先生说:“母语是父母给的, 母语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 是一种有形无形、有声无息的存在。”他的话传递了三个信息:第一, 母语是其他任何语言无法超越的, 因为她根植于民族, 与文化骨肉相连;第二, 外语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和文化, 就只能是肤浅的记忆和练习;第三, 外语教学的主导空间是课堂, 可主要空间却在课外。
或许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母语教学法”在很多的双语学校中得以应用。其实在普通学校里, 也可以让“母语教学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 这需要英语老师具备更高的英语水平, 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英语——课堂第一语言
1.老师全英语教学。
老师在英语教学中, 应该全部使用英语, 而把母语作为辅助用语。老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语言加以提炼, 并与学生进行磨合, 让学生听得懂, 想表达。像“Readafterme”、“Lookattheblackboard”之类的课堂语言, 应该不断地被重复, 即使一年级也应该如此 (初次使用时当然需要用汉语说明) 。老师还应该善于用英语激励学生, “Great”、“Goodforyou”、“Righton”、“Fantastic”、“Excellent”、“Keepontrying”、“Tryagain”、“Don’tgiveup”、“I’mveryproudofyou”这样的句子, 说多了孩子自然就会明白。这些课堂常规语言的运用, 不但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语,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用英语对话。
把英语作为课堂第一用语, 这一要求不但是针对老师的, 也是针对学生的, 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我们要鼓励学生, 让学生有勇气把显得并不成熟的句子表达出来。为了使学生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合乎语法, 而反复地对学生进行纠正是不恰当的, 保护孩子的信心比教孩子一句话重要得多。
二、推行英语阅读, 延展课堂空间
英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并且扩大所学的词汇, 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但是, 在英语阅读的指导中, 也存在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1.主要的问题是:
课文过长, 生词过多, 或者英语素材枯燥, 让学生望而生畏。在没有开始之前, 就注定了阅读的失败, 更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为英语老师, 要帮助学生选择好阅读素材, 还可以把现成的素材进行修改, 使其适合于自己的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 可以把一些著名的童话、寓言进行改编, 让它看起来更精炼, 生词更少。名人名言由于非常短小, 又具有教育意义, 不妨介绍给我们的学生。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表达就可以了, 不必让学生记住每个单词的拼写。我们会发现, 学生非常乐于把自己积攒的“家底”秀出来, 甚至会把家长吓一跳。儿歌的阅读也适合于小学生, 网上有很多英语儿歌都是与我们的教材相关的。把这些现成的儿歌进行改编, 让学生在闲暇的时候唱一唱, 既有趣味性, 又能让学生记住一些难记的单词。此外, 一些著名的电影台词也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对象。如果学生会说一句《玩具总动员》、《小马王》、《狮子王》的台词, 可以想象他有多得意。比如《狮子王》台词:Everythingyouseeexiststogetherinadelicatebalance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无需让学生能写出单词, 能读就很不错了。
2.课外阅读忌讳让学生为了完全领会整篇文字素材而进行反复地阅读。
其实, 更多的时候, 哪怕没有读懂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句子, 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就课外阅读而言, 阅读量很重要。我们要指导学生,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 可以查一下它的读音或意思, 不一定要一次性就记住它。我们会在不同的素材和不同的语境里再次认识它, 这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记住单词, 形成语感。
三、营造生活化环境, 增强感官刺激
1.英语游戏。
女孩儿们喜欢跳皮筋, 不妨让她们边跳皮筋边说英语儿歌:Thisoldman, heplayedone.Heplayedknick-knackonmythumb……男孩子就让他们玩“ClapGame”:你拍一, 我拍一, 我爱我的family;你拍二, 我拍二, storybook有好故事……游戏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求知活动中去, 让学生“脱口而出”。
2.学唱英文歌。
教唱的英文歌曲要朗朗上口, 好听又便于记忆, 比如《YankeeDoodles》《doe, ray, me》, 都是世界著名的英文歌曲。唱英文歌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英语的水平, 更有利于学生接触欧美文化。还有一些英文歌曲能帮助强化记忆一些重要的日常单词, 如《Daysoftheweek》。
3.过欧美节日。
比如:FunWithEnglish5A《Halloween》这一单元, 可以安排在万圣节这一天。教师精心布置教室, 提前向学生介绍有关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在课上让学生学习教材, 课后让学生学唱童谣《Halloween》, 并互相赠送礼物或问好, 最后开一个化妆舞会, 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记住“Halloween”这个特别的节日, 更会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 激发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个时候, 趁热打铁, 跟进欧美节日的相关教学, 效果一定很好。
母语环境 篇2
就在上周,入侵者的铁蹄踏上了我们的小镇。战争已持续了三个月,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来说,毕竟是寡不敌众,我知道这一天的到来时迟早的事。战火蔓延,小镇往日的生气转瞬被死亡的气息取代,枪声、炮火声还有尖厉的喊声让本就有耳鸣的我头痛欲裂,陷入绝望。终于,在被折磨了一段时日后,我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经过几日的激战,小镇被入侵者占领。他们兴奋地在广场上庆祝,狰狞丑恶的笑让我不愿再看,我庆幸自己已听不到那更令人恶心的笑声。
在小镇被占领的第二天,入侵者们开始在街道上放肆地游行,我亲眼看到我的邻居对着一个士兵叫喊,然后被击毙,愤怒的表情被淹没在鲜血中。我听不到他究竟对那个士兵说了些什么,但我知道,那是我们的母语。我开始担心,开始心痛。
果然,我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入侵者猖狂地禁止我们再使用我们的母语,小镇里的学校必须教孩子们学习他们的语言。我流下了眼泪,我能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灭亡,我的心中只剩下耻辱。
每天走在小镇的街上,我看到人们之间只有沉默,他们不再像往日那样笑着打招呼,而是对视一眼后匆匆走向自己的目的地。路过学校,透过围栏内的窗户,我看见黑板上是些看不懂的字母图画,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晃着脑袋读着,老师在讲台上眉头紧锁。我收回目光快步向前走去,我庆幸我听不到那令人心碎的声音。
一周的时间,很短。但对于我来说,我的整个世界都不复存在了。
就在今天早晨,小镇上下起了雪,雪很厚,遮住了地面,遮住了房顶,遮住了枯死的草地。但就像我说的,有些东西,是遮不住的。
我睁开眼睛,从这几日不堪回首的回忆中走出,站起身来,想要给炉子里加几块炭,好让着冷意退去。我拿起几块炭,向炉子走去。路过窗子时,我看到两个孩子正被士兵追赶,瘦小的身躯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前进,眼看就要被追上了。这时,他们似乎是看见了站在窗子前的我,加快了速度向我的房子跑来。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明白我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庇护所。我将手中的炭扔进炉膛,向家门跑去。
我迅速地打开门,两个孩子跑进屋里来,身上还沾着雪。他们向我解释着什么,但我指指我的耳朵,对他们说我听不见。他们懂了,不再说话。我将门死死锁住,希望上帝保佑我们平安。
我们三个坐在炉子前,炉中的火因为加了炭的原因越烧越旺,像跳动着的红色精灵。我能看到房门在震动,那两个孩子也一定听到了房门被猛烈撞击的声音。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平静。我用焦虑的目光看着他们,他们却对我笑了,摆了摆手让我不要担心。我看到他们的嘴正在动,根据口型和他们涨红的脸,我知道他们在唱歌,在用母语唱着小镇里的人都会唱的那首歌――《快乐之歌》。突然间,我的绝望,我的无奈,我的耻辱都消失了,因为我知道了我们的母语还没有消失,还有人以它为荣,勇敢地唱出这美丽的声音,即使我听不到。我也唱起来,无声地唱起来。
面前的炉火越烧越旺,屋里早已不再寒冷。我看到门被撞开,士兵们冲进来,将枪对准我们,但我们依旧在唱歌,无所畏惧,我似乎看到了希望之火正在燃起。
母语环境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趣味教学;和谐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之一,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一方面是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的机会。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趣味性也是英语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影响小学英语质量的因素
1.学校重视程度。有的学校将开设英语课当作装点学校门面、吸引大众眼球的幌子,课时没有开足。即使是所谓的双语学校,也很大程度上把英语当成一门副科,教师手中只有课本,没有基本的教学配备,虽然平时的公开课看起来有模有样,但那也是让学生花了近半个学期通过反复练习才得来的,没有实际效果。
2.教材编写。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很大程度上还是按照传统方式去编写,以教师为中心,容量大,内容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一直不停地讲,学生听,旧的内容还没有被完全掌握,新的内容又接踵而来,学生一直处于难于消化的状态。有些教师的教学仍然受教材的限制,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缺乏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导致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
3.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很多学校虽然在开设英语课程上赶上了潮流,但是英语教师的素质问题上却远远达不到水平。很多学校不愿意多花钱去请专业的英语教师,而只是由原来的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兼任,他们的英语教学只是凭借自己以前读书时的基础,上课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这些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一辈子的。同时,繁重教学任务、巨大的工作量致使教师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语数两门课上,对于英语教学往往是有心无力。
二、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差异
1.外语学习者面临的各种困难大多源于母语。任何第二语言习得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人们长期以来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2.汉语的语音是一字一字,以单字为单位的。每个单字里都有一个韵母(相当于元音),声母(相当于辅音)不能出现在韵母之后,如不可能出现ad或it这样的情形。而对于英语语音来说,它的基本单位不是“字”而是“词”。在语调方面,英语里没有汉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概念,主要靠重音来体现词的语调变化。英语国家人士的认为语音语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浑然一体的东西,而学英语的中国人则往往被重音的位置搞得晕头转向。
3.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英语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些在语法,语义和搭配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英语学习要用外语进行思维,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了中文意思(汉语思维)再用英语的形式把其表示出来,这样的表达程序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汉语的痕迹。
4.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思维的载体。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学习者长期以来在汉语环境中所积累的汉语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它会以顽强的方式影响英语学习。
三、小学生学习英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克服语言障碍。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烦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的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汉语的影响和作用是贯穿在中国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汉语的作用和影响,把克服语言障碍作为学习的中心。尽量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手段,使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达到记忆的目的。
2.课堂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针对学生群体年龄小的特点,教师多采用与手势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达到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肢体动作的加入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特别是小学生刚学习英语音标的同时,又要同时学习汉语的拼音,这两种语言既有很多不同,但也存在发音器官、发音部位的相同之处。因此,针对英语教学所特有的教学手势的引入,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例如在学习英语短元音音标时,有时仅在口型方面给予规范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发第一个音“/e/”时将一根手指横放在齿间,而发“/a/”时把嘴张开得大一些。这样,既能够减小与汉语拼音学習或是英语音标间学习记忆不清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又增加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3.注重趣味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快乐地学习英语。小学生表述的清晰流畅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则主要依赖于教学方法的优劣。所以,我们要活用英语教学法,让小学生快乐学英语。
4.聘请英语专业教育人才作为英语专任教师。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参加过英语专业的系统学习,对英语有更深的了解,教育专业的老师更懂得学生的心理,更清楚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小学是一个基础形成的阶段,是兴趣培养的阶段。学生将来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跟年少时打下的基础有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在岗培训,让他们能学好英语、教好英语、钻研英语课堂,给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只有通过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育工具,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快乐地学习知识,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梨梨;;让英语学习更有效地延续——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J];成才之路;2010年36期.
[2] 哈尔滨市佳音英语学校 刘文静;如何培养少儿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N];今日信息报;2011年.
高中英语母语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篇4
一、非母语教学同母语教学的差别
从教学实践角度看,通常在非母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多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为学生布置单词识记任务等,作为学生习得英语知识的路径。然而,此种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而母语式教学法中,教师要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制造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环境,矫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英语说得更加自信。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节课的学习难度。这种母语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文学习思维模式,从而为其日后的英语语言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亦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母语思维对高中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现实影响
母语思维对高中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具有双重影响。
1. 积极作用
(1)英语教师通过母语教学法为学生进行英语知识讲解,能够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学习者的知识获取路径表现为:在其先前已经具备的基础上,形成对新知识的习得和掌握。同时,新旧知识二者之间通常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合。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也是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以母语为基础开展英语学习,就是一个认知能力的逐级提高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母语环境作为认知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英语语言知识的层面之上,对英语语言知识有更扎实的记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更为理想。
(2)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对母语环境的利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如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能依托母语环境,则易造成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感和畏惧感,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教师合理地依托母语进行教学,则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大大下降,让其较为轻松地实现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
(3)学生在母语环境下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增进其英语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4)从实践角度看,学生在母语环境下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这一过程中,依托听说互动的模式,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英语语言思维,进而提升其英语素养。
(5)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时,通过母语为其指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有意识地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正。
2. 消极作用
(1)汉语和英语为不同的语音体系,汉语乃是声调语音,英语则为语调语音。在母语环境下,学生易出现发音混淆的问题,即将汉语的发音方式应用于英语之中,造成其发音不准。
(2)受汉语环境的浸染,学生已经习惯了汉语语法的表达方式。因而,其易在学习中将汉语语法规则套入于英语之中。例如,在冠词问题上,由于汉语并不存在冠词一说,而在英语语法中,冠词较为常见,部分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常常会忽略冠词的使用。如“我喜欢听广播。”经常会说成“I like listening to ra⁃dio.”,漏掉了the;又如“你用钢笔吗?”学生常常说成“Do you need pen?”而漏掉了不定冠词a。这种直接把母语译成英语的状况就是受母语惯性思维影响的结果。
三、母语环境下推动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自主学习的策略
母语环境下推动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自主学习,需要充分利用母语的积极作用,规避母语的消极作用。
1. 充分利用母语的积极作用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使用英语,但这并非意味着不允许使用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要保证英语发音标准,时时纠正学生的不正规发音。同时,学生本身也应该多收听英语录音、背诵英语课文,做到勤说多练。通过一定时期的训练以及知识积累,学生必然对英语发音形成完整的认知,进而不再受到汉语发音的影响。
2. 规避母语的消极作用
母语作文300字 篇5
《父亲的爱》主要写“我”偷了一块糖果,爸爸很生气的叫我送坏去,并赔偿那个人;“我”跌断了脚,爸爸送“我”去医院。把车停在了急症室门口,和医院里的人吵架。这件事“我”认为爸爸关心“我”叫我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真伟大,我一定更孝敬父母。
《两只相距4、5厘米的蚂蚁》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有俩只小蚂蚁一只叫小白,一只叫小黑。小白在青岛,小黑在西宁。有一天,小白被大树的一滴眼泪粘住了脚。小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黑,小黑救出了小白。小黑和小白终于相距了。只要你努力了铁棒也能磨成针。努力啊。
《瓦洛加的爸爸》写了瓦洛加一开没有爸爸到没有爸爸他爸爸为了保护孩自己牺牲了。他的爸爸真是了不起啊。这篇文章讲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一定要顾全大局,否则,会付出代价。
母语教育的回归 篇6
谢绪友是省级骨干教师、黄冈名师,他先后主持了《小学生主体性培养与发展实践研究》《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生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8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分别在《湖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栏目主持人:姜楚华 E-mail:jchtougao@163.com
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语文学习本源性和质效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以课文为中心的“阅读范式”受到质疑,以学生读书为中心的主题阅读成为语文课改的一种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以“语文主题学习”课题实验为抓手,探索课内大量阅读的路径和方法,构建了新的“阅读范式”。
一、基本构想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研究的直接目标是实现“课内大量阅读”,终极目标指向母语教育的原点——让语文教育回归读书,回归言语实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推进课题实验的“143”基本构想。其中,“1”指“一个中心”,“4”指“四个改变”,“3”指“三个出发点”。
“一个中心”指以阅读为中心。
“四个改变”:一是改变阅读过分依赖于课外的做法,变“课外为主、课内为辅”为“课内为主、课外为辅”。二是改变随心所欲的“泛阅读”状况,采用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进行阅读规划,并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阅读书目的方法。三是改变阅读仅限于课本、读本的狭义阅读局面,将阅读的范围拓展到整本书。四是改变传统的“教课文”的教学思想,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三个出发点”:一是从课堂出发,改革课堂,重构课堂。重构的课堂,要求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教材,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阅读。当然,自主阅读要建立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不能放任自流。二是从语文学习出发,注重学,淡化讲。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而语文主题学习注重博览群书、感悟积累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三是从学生出发,建立母语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学习母语。
“143”构想既是语文主题学习的指导思想,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行动指南。
二、推进策略
语文主题学习是基于传统“阅读教学范式”的变革,是语文课堂的重构。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必须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提升教师重构课堂、驾驭课堂、有效指导学生读书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读书方法,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并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陶冶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一)提升教师的能力,让教师指导有方
运用主题学习教学方式,需要提升教师“大阅读”视野下的教学指导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主题提炼能力。语文主题学习是按主题单元整体阅读的。这个“主题”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可以是思想道德、人文情感方面的,还可以是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资源的价值,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提炼不同的主题。二是资源整合能力。语文主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和盘托出,而要根据主题阅读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或重新排列组合,或合理补充删减,让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目标调控能力。语文主题学习从单元整体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单元目标与“课文”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只是更加集中,突出单元的“共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目标的导向功能调控课堂,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读书,而不要面面俱到、舍本求末。四是模式运用能力。“1+X”(一篇带多篇)、“X+1”(反三归一)、“X+Y”(多篇带多篇)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基本模式。教师要熟悉各种模式的特点,把握其要义,灵活运用模式建构阅读课堂,让课堂更优化、更高效。五是课型选择能力。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丰富多样,如精读导学、读书汇报、阅读展示、读写结合、综合实践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选用不同的课型。例如,语言含义深刻、思想内涵丰富的文章适合“精读导学”,故事性强的文章适合“阅读展示”,而语言特点鲜明的文章适合“语言积累”或“读写结合”等。
如何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
其一,建立“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分区域成立了“合作团队”,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课型研讨、模式推进等工作。“合作团队”实行名师负责制,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问题研究为主要方式,深入探索实验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二,实行“单元集体备课制”。单元备课就是依据学段目标,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构建整体教学主线,寻求与主线相对应的教学要点,系统安排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阅读实践活动。集体备课按照“1人主备、2人辅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的方式落实,以“主题、目标、方法、课型、流程、评价”六个板块呈现,以“电子文件夹”的方式共享。每个单元一个文件夹,不仅有“主题阅读设计”,还包括“课件资源”“拓展材料”“评价资料”等。
其三,采取“八个一”任务驱动。“八个一”指每学期讲一节阅读指导课、精心编写一个单元阅读指导设计、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总结一个成功的案例、组织开展一次读书展示活动、作一场语文课改方面的专题报告、主持一次网络论坛、编辑一本学生读书成果集。
(二)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读书得法
推行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八字基本功”(读、划、摘、批、炼、说、评、写)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训练。
“读”包括朗读、诵读、默读、速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例如默读,要求中(低)年级每分钟不少于200字,高年级不少于300字,并要求教师通过专项训练、读书检测、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逐步达成目标。“划”就是在书中勾画圈点。“摘”指摘抄好词佳句。摘抄要与课堂阅读结合起来,要与背诵、运用相结合,不能为摘抄而摘抄。“批”就是批注。阅读过程中,要在书页的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处,及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以批语、注解的形式写下来。“炼”指提炼。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提炼的功夫,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把“一本书”读成“几句话”的能力。“说”指阅读之后的交流。读完一本书,要能把自己读懂的、理解的、体会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评”是阅读之后的评价与赏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个性,体验到言语表达的幸福和欢乐。
读书有法,贵在得法。“八字基本功”虽是老生常谈,但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建立起阅读的策略。
三、运作机制
语文主题学习实质是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型,是深层次的课程改革。我们主要通过专题探究、常态服务、课堂示范等途径推动模式的健康发展。
专题研究。近两年,工作室围绕“主题学习特征”“提炼阅读主题”“整合阅读目标”“精选阅读材料”“构建阅读模式”“选择阅读课型”“多元读书评价”“搭建展示平台”八个方面开展了专题研究。每个专题又分若干个小问题。如,“整合阅读目标”这个主题具体探讨4个方面的小问题:①课程标准中确立了怎样的阅读目标?在各个年段如何分布?提出了怎样的实施建议?②“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与“以读书为中心”的阅读目标有何关联?③怎样整合主题阅读教学目标?④如何围绕目标开展课内阅读活动?专题研究采取“半年一个专题,每月一个问题”“集中研讨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专题导引——问题交流——案例展示——专题总结”的模式,努力夯实研讨过程,让研究真正成为课改的助推器。
常态服务。为了解决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工作室依托骨干教师开通了“天天在线”主题学习网,为实验教师提供常态化研究服务。工作室还创办了《语文主题学习》专刊、开通了课题博客,为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材料。此外,工作室把每周二晚上7:30-9:00定为网络教研时间,组织实验教师利用QQ群,或开展话题研讨,或交流信息,或释疑解惑。
课堂示范。工作室每学期开展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反复磨课,打造精品课,推出示范课。工作室还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促进区域课改的整体推进。
(作者单位: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亲近母语,诵读国学经典 篇7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母语教育,崇尚汉语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语文教师学文学,教语文,通中文。熟练语言运用,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都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许多。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同时创新了阅读方式。
1.重视领读:因为学生文言语汇很少,语感不强,必要的领读不可少。老师还要在领读时注意把节奏,将内在的意蕴传递给学生,
2.不求甚解:经典诵读要避免古私塾式的死记硬背,但也不求字字明意,句句通晓,只求心领神会,知道大意。我常用的方法是游戏“猜猜猜”,比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这些内容,我说意思,让学生大胆来猜,并抢答说出相关的句子。我说“如果不是故意的,无心所做的、不对的事情叫‘错误’”,学生举手抢答“有心非,名为错”。“有心故意犯错,就是罪恶”,有更多的学生抢答“有心非,名为恶”。就在这样的抢答游戏中孩子们了解了弟子规的大意。
3.反复吟诵:“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体味经典的魅力,并内化于心,变为自身的营养。为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采取开火车读,轮读,赛读,拍掌读,变着节奏读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