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负迁移论文

2024-10-14

语用负迁移论文(精选11篇)

语用负迁移论文 篇1

“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所产生影响的现象。语言迁移理论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指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交际时,由于不熟悉目的语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处理目的语信息的现象。语言迁移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时,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语言迁移不仅常见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而且还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外语学习的其他阶段。在外语学习的较高阶段主要集中在语用和篇章结构层面上,进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困难。这种困难恰恰使教师认识到语用失误的文化背景,从而改进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影响。

一、语用迁移的分类

语用迁移可以分为两种:语用语言负迁移和社交语用迁移。前者是指语学习者在实施某个言语行为时因为对目标语缺乏适当的表达方法而使用了母语知识,违反操作英语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后者指学习者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因为对目标语的文化缺乏了解而按照母语的文化习惯进行交际,从而使用了不符合目标语文化习惯的言语行为。

二、语用负迁移在交际中的常见表现

语用负迁移是已有的语用知识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和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起的干扰作用。语用负迁移可以说是英语学习与交际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方面。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用负迁移常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问候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语用负迁移的影响,一个中国学生很可能会对一位正要出门的外国朋友表示友好,问诸如“你上哪儿去?”和“你去干什么?”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类问候语的问候者并不期待详实的回答,听者的一句含糊其辞“出去有点事儿”也绝不会引起误解和不快。而外国朋友可能略感尴尬,但却会如实回答。因此,可以说由于语用失误,此例中的中国式问候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含蓄语。随着现代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际话题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如:中国人经常谈钱,但在有些时候很含蓄,而外国人一般不谈钱,但谈起来很直率。

自谦语。英美人把别人的赞美视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用句“谢谢”来表示欣然接受,简单而得体。而中国文化一向把谦虚视为传统美德,因此接受赞美的方式也让西方人难以理解,从而造成语用负迁移。

三、文化差异与语用迁移

众所周知,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但文化差异造成了各言语社团之间语言使用的巨大差距,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了不少困难。日常生活中,寒喧、问候、致谢、礼让、委婉、禁忌等都带有一定的受民族文化制约的固定模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将母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社会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认识,如不加比较,不加注意,以母语文化模式去套用,会引起误解。

四、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传统价值观和礼貌原则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借助母语文化的便利来回应目的语文化,这种倾向有时会恰恰违反交际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美国哲学家格拉斯认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交际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合作原则。

二语习得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母语和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负迁移较为突出,这就需要二语教学者和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言层面的差异,还要注意文化层面的差异,以便能够在跨文化交际时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实现运用外语交际工具的最高目标。

五、语用负迁移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词语的文化含义,同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在。

2.利用母语在外语地本土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激发习得者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热情。正如中国语言学家孙俪所言:“英语,一旦被世界上的某一地区所采用,不论其目的为何,必将在其自身和文化层面上经历一个再生过程”。英语在中国的推广也逐渐带上了中国特色,并且这些中国特色的英文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这种语言间的交汇融合也令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而自豪,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中英文学习热情。

3.要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教学内容,以克服干扰。消除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而不能孤立于语言教学之外。它是为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和更深刻准确理解英语服务的辅助手段。文化背景教学和语言教学共同服务于同一个教学目的,即真正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功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

4.语用负迁移带来的积极影响还包括增强二语习得者语言输出的动力。语用负迁移导致交际一次次失误时,习得者会从内心产生出一种对正确交际的渴望,也就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动力一直被认为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习得者也把交际当成一种需要时,“工具性动力”就转化为“融入性动力”。而有“融入性动力”的学习者喜欢并欣赏所学的语言以及与所学语言相联系的文化,他们希望自己更像目标语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并能为目标语社会所接受。因此习得者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从根本上改变,进而获得二语习得的进步。

摘要:语用迁移是二语学习者使用言语行为时的普遍现象,负迁移是导致语用功能失误的一个因素。导致语用负迁移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文化差异,进而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语用负迁移对英语教学有积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用负迁移,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s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戴炜栋.试论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1994(4).

[3]王银全.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研究,1999(4).

[4]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5]张卫族.Learn to Use Idiomatic English[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6]黄长.世界语言纵横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7]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8]察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语用负迁移论文 篇2

靖江市斜桥中学 周国平

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地理教学实践表明,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理解地理规律,只注意知识的共同要素,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因而造成了知识的负迁移。

一、知识负迁移的表现及成因 1. 相关联的地理概念之间的干扰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相关联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本质属性,学生如果不加以理解和准确把握,正确区别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就会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导致知识的负迁移。例如,以6月22日为例,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的区域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小的区域为赤道以南地区,而当问及6月22日全球昼长达全年最长的、最短的区域时,学生很容易受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昼长达全年最长的区域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导致判断的失误。实际上昼夜长短主要是以不同半球来说的,6月22日昼长达全年最长的区域应为赤道以北地区,昼长达全年最短的区域应为赤道以南地区。2. 无意识改变概念内涵外延所致

学生在理解或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时有时会不自觉地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内涵,导致概念外延发生变化,因而造成错误的结果。例如,临海型工业布局往往容易被理解成近海布局的工业类型,所以休斯顿、阿伯丁也被错误地认为是临海型工业布局,实际上临海型工业布局是像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兰托这一种依靠海运条件进口原料或燃料、出口产品的工业布局类型;临空型工业布局也容易被理解为仅凭现代化的航空运输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运输系统也是临空型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如日本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的临空型工业布局。3. 日常生活“经验”干扰所致

学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从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获得了不少有关地理方面的感性认识,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或认识有基本正确的,也有与地理学的科学理论不相符的。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远日点出现的时间时,学生往往认为冬季气温低,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夏季气温高,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忽视了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4. 解题“经验”的干扰

地理学习中若不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排除“经验”的干扰,在相似中求不同,解题时很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导致判断失误。例如,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水流会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一规律在较为平直的河道能正常适用,但是若是较为弯曲的河道,就不能一概而论之了,这时就不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要考虑弯曲河道水流对河岸的影响除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外,还要受到弯道离心力的作用,最后往往导致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二、防止知识负迁移的对策 1. 精心设计问题,杜绝负迁移

一般来说,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思考问题,解决学生的认知矛盾;应用问题,实现学生的认知迁移”为主线展开的。可见,问题构成了教学的骨架。因此,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设计的问题还要体现地理知识结构,提出系列化的关键问题以利于知识之间的衔接,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2. 运用对比分析,减少负迁移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比可抗干扰,加强对易混知识的比较。对比分析的方法有:相似对比法、新旧对比法,系统对比法,正误对比法,结果对比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交叉进行。如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气旋与反气旋,热岛效应、湖泊效应、温室效应等,他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相似。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辨析能力。3. 注重习题教学,克服负迁移

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来训练解题思路,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迁移的因素,促进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设计日照图判读、等值线图判读、气候类型判断、热点问题等专题练习,强化解题技能。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顺向的、逆向的、发散的、综合的来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知识的负迁移。

数学思维定势负迁移初探 篇3

一、数学思维定势负迁移表现形式及成因浅析

数学思维活动是由数学关系、心理关系、社会条件等诸方面整合成的一个关联系统,数学思维的运演就是整个关联系统的动态前进过程。思维的智力品质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思维的质量,因此,数学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形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与学生个体的思维智力品质和思维方式有关系。

(一) 思维混乱,张冠李戴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给孩子出了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多少岁?”许多学生答:“75-32=43岁。”这样的张冠李戴,真让人哭笑不得。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容易受到一种“痕迹性”的干扰。 这就是表面经验在得到几次强化后就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切实掌握知识,而引起思维混乱。

(二)思维狭隘,先入为主

韦特墨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学生用6根火柴搭成4个正三角形。许多学生的思维总停留在平面上,当然搭不成。如果学生能够从平面这个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便很容易搭成了。

(三)思维刻板,解题程式化

例如:一个池塘,水草的覆盖面积每天增长一倍,第8天长满了整个池塘。问第7天水草覆盖面积是池塘面积的多少?

在思维定势负迁移的作用下,学生总习惯于从第一天水草的覆盖面积开始计算。事实上,这道题只要反过来想一想,就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题目:第8天长满池塘,第7天不就应该是1 / 2吗?这种程式化的解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按某单一的、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和解答问题,缺少应变能力,导致思维呆板。

(四)盲目跟从,不敢质疑

对教师等权威的结论不敢质疑,甚至对一些平时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的结论也不敢质疑。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或是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非常模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思维批判性不强。

二、避免思维定势负迁移发生的教学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发生,有助于学生顺利学习。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一)揭示本质,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定理或公式时,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要让学生从理解知识出发,深入知识的本质。

1.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避免“痕迹性”的错误。

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学生受原有的思维干扰,或者是受新的思维干扰,容易出现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为“痕迹性”的错误。

如初学“分数加法”时,常有学生在解题时出现:2/9+2/9=4/18。在教学中,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复习一下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比较分析一下,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尽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思考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阻止了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发生。

3.安排判断和纠错的练习。

在学习了新知识后,采用判断和纠错的题型,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学生毕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人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大脑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常性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与分类,可以使知系统化;观察和实验,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演绎与归纳,使逻辑严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能使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简洁。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常忽视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造成计算错误。可以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用“恒等变换”的思想予以点拨,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小数除法法则。

(三)诱导思维定势的正迁移

当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发生作用时,其负迁移作用自然就消失了。

1.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坚持让学生按照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步骤来解答数学问题,让学生不再为解题而解题,在解题中思考,在解题中复习,使知识逐渐系统化,诱导学生数学思维定势发生正迁移的作用。

2.解题的技巧性训练。

进行解题的技巧性训练,能够有效地避免思维僵化,并能使思维定势向正迁移方向发生作用。因此,在实现用常规方法解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你能检验或论证这一结果吗?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这一结果吗?有没有更为简单和直观的方法?你能把这一结果或方法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吗?……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径,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消除负迁移作用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避免负迁移,作用的发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顺利,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

语用负迁移论文 篇4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的交际,在不同文化的交际中,人们常会借助于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这便产生了母语迁移。母语由于其与目的语的相似成分而对交际产生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反之,母语由于其与目的语的相异成分而对交际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则叫做负迁移。正是这种负迁移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二、语用失误及分类

Thomas认为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他把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具体表现形式。语言语用失误是指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没有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或者套用了母语思维使用了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引起交际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或忽视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

1. 母语语法负迁移下的语言语用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常常造成语言语用失误。在长期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以本民族文化和社会为基础的语用规则,因此各国语言及其使用规则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正确地运用了言语行为,却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手段,即在语言形式的使用上出现了偏差。语言语用失误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对语言规则 (确切地说是静态的语法形式规则) 用得不得体。例如,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交际中,母语的汉语其语法结构与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如汉语中名词没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这些缺损都很容易在交际时产生负迁移而导致语言语用失误。又如:由于受母语中文的影响,将“今天真是高兴”表达为“Today was very happy”,便是套用了中文的句法。

2. 母语文化负迁移下的社交语用失误

母语文化负迁移是指由于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下意识地用有别于目的语的母语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因而社交语用失误屡屡发生。例如,一位中国人在英国大街上拦住一辆出租车说:“Would you please send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这位司机觉得很奇怪。因为你坐车是要付钱的,司机为你服务这是他必须而且乐意做的,这时候你说得这么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你是没钱付车费而求人家。又比如与英语国家的人见面时,中国人由于受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常常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来询问对方的年龄、工作、婚姻、家庭等信息。在中国的文化中,这是一种增进了解、缓和气氛,从而使得交际顺利进行的方式。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

三、通过科学的语言学习减少母语负迁移影响

1. 加强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学习

既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通常是由母语负迁移的干扰造成。那么,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法”,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具体的比较,找出错误的根源。如单纯地站在母语或目的语方面去研究,是不能正确地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问题的。因为误解和冲突是由于参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而通过跨文化交际显露出来。

2. 充分认识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地位,重视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因此,要充分认识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牢记外语学习不应当仅仅是语言学习,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应把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当作一个整体。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 学生常把本国民族文化内容套用在外语交际中去

由于两种民族文化中诸多差异,套用的结果往往会严重地影响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或设置模拟情景,引导学生把自己既置于英语语言之中。

2. 要培养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

如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和演讲辩论会等活动;还可以开办各种讲座,介绍英美国家的概况、文化及习俗,特别是其中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英语节目直接感受地道的英文。

3. 应该重视真实语言环境的再现

很多教材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学生往往对一些语言机械模仿,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

4. 教学中处理好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的关系

教师往往过分地强调语法的精确性而忽略语用背景的教学,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的英语知识,但是有些表达在特定的环境仍显得不够得体。其实,语法错误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用失误则关系到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二者的关系同样重要。

五、结束语

在外语学习及教学中要把母语和外语进行具体的比较,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情景和文化结合起来,理解该语言的本族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习惯,并能在用该语言表达思想时,也符合其社会文化心理习惯,培养跨文化语用和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基于两种不同文化的交际, 而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语用失误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得体性, 而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因素导致的语用失误表现为母语语法负迁移下的语言语用失误和母语文化负迁移下的社交语用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学习, 通过科学的语言学习减少母语负迁移;另一方面, 充分认识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母语负迁移,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崔义平.语用负迁移视角的语用失误[J].山东外语教学, 2004, (3) .

[4]戴炜栋, 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 2000, (2) .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7]袁彩虹, 郎红琴.母语文化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8) .

浅谈如何减少“负迁移”的影响 篇5

首先,应加强英汉对比教学,排除母语干扰

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来减少负迁移,以促进英语学习。如:英语时态的学习,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时态的变化;因而在教学中,可将重点放在动词的训练上,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填空、汉译英练习,以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从而有效的减少母语负迁移,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其次,利用已有的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正迁移

英语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负迁移,主要是由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引起的。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以及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防止负迁移。如:学习“过去进行时”时,可先从复习“现在进行时”后句型结构及用法入手,引用两种时态的相似之处,引出过去进行时的句型结构及用法,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种时态的结构不同、用法不同。

再次,培养学生质疑、求异思维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求异;敢于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见解。如:“他比班上其他学生要聪明。”有多种译法,一般都用“He is clever then any of the student in his class .”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翻译:“He is clever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in his class.”或者“He is clever than the others in his class.”或者“He is clever ther than anyone else in his class.”或者“He is the cleverest student in his class.”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由于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西方文化,以汉语意识来进行交际,造成语用失误,形成交际的障碍。如:“问候老师”,许多学生说成:“Good morning, Teacher”。“Good afternoon,teacher.”弄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英语中,teacher是职业和身份,不在称呼口语之列,而用Mr、Mrs、Miss来称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视听材料、音像节目、教学光盘等手段来设置教学情景,进行跨文化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的参照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交际,减少负迁移。

同时,也鼓励学生广泛课外阅读,多渠道摄取文化养分,并注意其中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景与文化差异。

母语负迁移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篇6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0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着重强调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实用语言能力的人才对高职英语教学显得极为迫切。在写作教学中有效规避母语给学生造成的负迁移,是让学生写出地道英语文章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母语负迁移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表达方式和交际手段,英语写作在我国高职英语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听、说、读相比,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相对薄弱。汉语对英语写作造成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拼写错误:

根据James (2001:130) 的看法,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往往会犯大小写字母拼写错误和标点书写错误。由于汉语不区分大小写,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也时而忽略大小写字母的区分。例如:

dear leader:

I’m very happy to see that there is an open in your company.I think, I am qualified for it.the reason are below:…. (斜体为大小写错误)

或者把汉语写作中的标点符号应用到英语写作中,例如:

Our company is a middlelevel。There must have some shortcoming。We face money and funds problems。

2. 词汇使用错误:

学生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具体含义的差别理解不深,容易将汉语表达习惯套入英语写作中。例如:

(1) I show a deep apologize for you here! (应为make an apology)

(2) I’d like to join your company where provide us a stage to show ourselves. (应为display our talents)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词汇上的负迁移较多体现在词义和词的搭配两方面。有些学生以为任何一个母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这是错误的认识。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等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汇。此外,有些词义即使大体上对应,具体意思也有差别。比如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称“伯父”,“叔叔”,母亲的兄弟称“舅舅”,在英语中只有一个“uncle”与这三个词对应。这种差异表明,英语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遇到这类词汇时,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学习者往往会困惑,如果不进一步加以区分词义的话就会造成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误用。

此外,在词汇搭配上也会出现负迁移,比如在上述例句(1)中,“show adeepapologize”就是学生根据汉语的“表示深深的歉意”直接翻译而成,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makean apology”。任何两种语言,词义和词汇搭配都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对英汉词汇多进行词义和词汇搭配的比较。

3.句法错误。

例:My coursewas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ve written several articles that published on th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应为were published)

在高职英语写作中,学生的句式表达常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和英语按用途和功能都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英汉句法大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主、谓、宾、定、状、补,作用基本相同,但英汉两种语言又都有各自的特征。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即词性与词形无关,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易辨别,时态语态及语气包含在句子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此外,汉语强调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或主语不明显。还有,汉语词序比较固定,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

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外显性,词性可通过词形辨别,并且时态语态和语气都很明显。此外,英语句子强调句子结构,大多数句子不能缺少主语和谓语。还有,英语丰富的形态变化决定了其词序的灵活性。通过对这两种语法的对照、比较来了解英汉句式的特点,学习者对英语语法才会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在写作中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4.语篇结构问题。受汉语写作思维模式的负迁移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篇章结构大多为“圈形”—在表达作者观点之前往往先安排大量的相关陈述。然而地道的英语写作却应该是“线形”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地抛出作者的观点,之后的陈述都围绕这个观点进行。一般来讲,英语文章每段的开头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语篇的影响和我国高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Samovar和Porter的理解(2000:59),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历代发展承继下来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制度、宗教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历史积淀”。Fincchiaro (1964)认为,语言是一个无序的声音符号系统,人们有了语言就可以和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熟悉这种文化背景的外来者进行交流。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并非独立存在于真空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形式。美国学者Fries认为语言习得的程度高低依赖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文化教学必须成为语言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陈申,2001)。

二.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避免汉语负迁移

1.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英汉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中国学习者都是在汉语情景中学习英语的,他们无法完全回避汉语思维带来的负迁移。因此为学生比较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Byram (1997)认为,比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会帮助学习者对两种语言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2.鼓励学生直接用英语思考。

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大多不习惯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这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在英语写作练习中首先要避免汉语思维方式以及将汉语“草稿”翻译成英语的写作方式,应鼓励学生尽量以英语思维思考及写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对思维方式多加练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犯错误也不要紧。

3.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

关于语言发展,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互动学派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外界输入与内化过程的综合结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语言环境(刺激和反馈)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语言———通过信息的理解或者是接收可理解的信息输入。” (Krashen, 1985) 尽管对于语言输入的理论各派观点皆不同,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这种观点却被广泛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避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和发展英语写作中的英语思维模式。

4. 英语写作中的范例教学。

大部分学生对于英汉写作的不同其实多少有所察觉,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寻找文章体裁和文章内容相近的范文,和学生将要开始写作的题目进行对比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范文的特点,还有范文和形似体裁及内容的汉语写作明显不同的地方,这样跨文化知识就自然地加进了写作教学中,学生不仅对这种教学印象深刻而且能够逐渐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结语

母语负迁移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必然现象,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中拼写、词汇、句法、语篇乃至文化思维模式几个方面的比较进行深入了解,学习者便能很好地认识到英语写作的本质,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的消极影响,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Byram, Michael.1997.Teachingand Acc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Cohen, A.D.1998.Strategies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Language.New York:Longman.

Finocchiaro, Mary.1964.Englishas a Second Language:From Theo-ry to Practice.New York:Simon&Schuster.

James, C. (2001)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Error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 1985.

Samovar, L.A., R.E.Porterand L.A.Stefani.2000.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lmont,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2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篇7

1 语言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

迁移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后来这一术语被引用到二语习得领域。Ellis (1965) 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假设。”后来James (1980:11) 将Ellis的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成第一语言 (L1) 和第二语言 (L2) ”, 那就是语言迁移 (转引自俞理明, 2006:3) 。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有很多。但目前为二语习得领域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Odlin (1989) 下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用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转引自俞理明, 2006:4) 。他将语言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负迁移是指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产生错误。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时, 就会产生正迁移, 目的语的学习就会很容易;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大相径庭时, 学习者如果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 就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写作作为一种目的语输出方式, 会反映出母语对目的语的负迁移。

2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2.1 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以来, 人们对于语言迁移的说法很多。1989年Odlin在总结了二语习得领域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 给迁移下了一个广泛被接受和认可的定义。1976年Freeman研究指出日语中没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日本学生同母语中有冠词这一语法范畴的学习者相比在习得冠词的过程中无所参照, 就易犯错误。从而肯定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Bhela (1999) 对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影响进行了个案研究, 4个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者在写英语作文时使用了一些母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结构的个数说明母语负迁移对英语的产出的影响程度。Ellis (2000) 列举了1970年以来母语负迁移对不同学习者影响的调查研究。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年龄和掌握的英语水平方面都存在差异, 母语负迁移错误百分比各不相同 (俞理明, 2006:59) 。国外关于母语负迁移研究得出一致结果, 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的写作有影响。

国内关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范围比较宽泛, 如王文宇 (1999) 总结和回顾了1950-1990这五十年间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 讨论了语言迁移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和吸引更多研究者的兴趣。戴炜栋、王栋 (2002) 针对制约迁移研究的四个核心问题:迁移的定义、比较、预测和概括化进行讨论。唐承贤 (2003) 、彭曼君、沈迎辉 (2007) 将近半个世纪的语言迁移研究作一个述评, 给出一些建议来促进第二语言教学。吴小力 (2006) 、艾素萍 (2008) 等分析母语负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一些建议。由于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 较具体,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深入。

2.2 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综述

国外也有学者研究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 他们认为中国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是受中文句法和中国文化两方面制约。认为受中文句法句法制约的有Schachter (1979) 认为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在句法层面的负迁移是由于中文的话题突出式结构所决定的。Kaplan (1966) 认为中国学生的间接地英语写作方式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中有关文章的长度、组织和选题方面所规定的“八股”格式影响。而持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观点的有:Uzawa (1989) 研究发现二语习得者在他们作文写作中经常是用母语思维, 然后将他们译成目标语;Scollon (1991) 认为应当从中国文化中对自我价值认识与西方自我价值认识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采用间接方式的原因。中国人的自我价值观使其很难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表达他们的思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语学习者语料库相继建立起来。很多学者如Leech James通过语料来研究二语学习者在写作时受母语负迁移。

国内关于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起步较晚,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郭纯洁 (1997) 、王文宇 (2002) 都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对学生英语作文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蔡金婷 (1998) 研究发现汉语的主题突出特征对英语写作有影响。朱中都 (1999) 通过比较并结合实例论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有差异。刘东虹 (2002) 发现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多采用母语策略, 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与他们所处的特殊阶段 (初高级阶段) 有关。王立非 (2004) 认为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并且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着制约作用。俞理明 (2004) 、程彩容 (2007) 、张红梅 (2007) 、刘可 (2007) 、李莲 (2011) 对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 (大学非英语专业生, 高三生、彝族大学生、高一生) 的作文母语负迁移错误错误进行统计, 分析起原因, 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3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外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去思考。

3.1 国内研究起步晚, 发展缓慢, 成果较少

国外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 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上不多, 研究专著也是寥寥无几, 理论探究不够深入、透彻, 实践研究更是少见。所以, 今后的研究仍然任重道远。

3.2 研究对象多样性不够

国外关于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较多, 但是, 研究对象中多是母语与英语同属一个语系的二语学习者。而像母语为汉语等其他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那些与英语不属同一语系的二语学习者也应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中, 这样才可以避免研究的局限性, 达到最大限度地揭示母语负迁移, 有利于找出母语负迁移的普遍规律, 以促进人类语言的学习。国内虽有学者以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也有研究彝族大学生母语负迁移的, 但其他少数民族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具有同样的母语负迁移特征呢?这些都有待以后的研究加以证实。

3.3 研究范围不广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和词汇层面, 有关阅读、听力、语音等方面的研究数量真是凤毛麟角。而语言负迁移应当是全方位, 它不但能反映在词、句方面, 在篇章结构和衔接, 甚至与社会、文化等非语言方面也有所体现, 这些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

3.4 研究方法单一

调查研究成为了母语负迁移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 个案研究, 特别是实验性研究极少。今后的研究如能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 如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个案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采用访谈、问卷等多种手段, 可以避免空洞的纯理论探讨, 是研究更具说服力。

3.5 研究语料样本偏少

母语负迁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征。要确定语言负迁移的存在和发生规律, 必须进行长期的跟踪实验, 并要有足够的语料, 只有这样, 研究的结果才具有普遍性, 代表性, 才能真正的反映出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本质。今后的研究者是否可以直接研究目前已有的语料库, 或者考虑自建一个大型的语料库并以它作为研究样本。

4 结束语

作为语言输出手段的写作能反映二语习得者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错误。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都非常重视,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样定能促进语言的教学和学习。同时, 这些研究有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去探讨。笔者相信, 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必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摘要: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分析学生的英语作文可以发现母语是如何迁移到学生的二语或外语中去的。该研究对国内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做一述评, 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试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篇8

众多语言学者或语言学家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 不同的人对“迁移”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迁移”指的是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动地潜意识地利用已有知识的过程, 这一概念最早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之后语言学家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这一术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并产生重要影响就是“母语迁移”, 这种迁移现象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其中正迁移是指能够加强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负迁移指的是干扰或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是指学生在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下, 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在汉语的方法中找寻英语写作方法的对等物, 应用汉语的思维模式、表达模式对英语文章进行写作, 导致经常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出现众多错误, 文章没有相应的连贯性。

二、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在词汇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 搭配不当。运用汉语的词汇表达方式把一个词汇表达成英语, 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比如, “学习知识”这个词汇, 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这样用英语表述“learn more knowledge”, 但是这种表述方式是不准确的, 因为“learn”本身就具有“学习知识”的含义。正确的方式是用“gain/get more knowledge”来表达“学习知识”的含义。另外, 用“loose ourselves”来表达“自我放松”、用“solve a question”来表达“解决问题”等都是容易出现的此类错误, 正确且准确的表达方式是“relax ourselves”和“solve a problem”。

(2) 混淆词性。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既可以做动词, 也可以做名词, 比如“健康”“发展”。但是在英语中, 词性的变化需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经常意识不到这种区别, 进而写出错误的词汇及句子。比如, “With the develop of the society”是错误的,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即“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发展”一词应该是名词, 英语中名词形式是“development”, 而“develop”是英语中动词的表述形式。

(3) 望文生义。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重视文化内涵的理解, 只关注了字面的理解, 使得英语写作的表达中有对汉语意思的生搬硬套。比如, 错误的用“a black horse”来表达“黑马”, 用“as strong as a cow”来表达“强壮如牛”, 而正确的表述方式分别是“a dark horse”和“as strong as a horse”。

2.在语法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语法就是指句法结构, 通常在句法表达方面, 英语会有固定的几种结构方式, 相对来说汉语的句法表达就比较灵活, 一般是依据字词含义来组合句子。在句群关系方面, 汉语通常靠句子的语意来表示, 而英语通常用连接词、标点符号、时态等来表达。下面是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的在语法方面的错误:

(1) 主谓一致的结构性错误。与汉语有所不同的是, 英语中句子的表达要求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的形式, 即主语的人称及人数决定了谓语的人称和人数。在汉语不对谓语作区分的表达方式的影响下,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下述例子主谓表达方式不一致的错误。比如, “Playing sports regularl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这个句子中的主语“Playing sports regularly”是单数形式, 因此, 谓语动词用“is”才能满足主谓一致的原则,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Playing sports regularly is good for our health”。

(2) 最高级和比较级的表述错误。汉语在表述副词或形容词的比较级时通常用“比”“更”“最”“越……越……”等特殊形容词来修饰即可。但是在英语的表述中, 需要在内部结构中或利用词性来表现比较级及最高级。受到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错误的表达比较级及最高级的形式。比如, “Though our lives are more and more good, our bodies are more and more bad”, 这个句子的表述是错误的, 是典型的汉语结构形式, 在英语中“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 “bad”的比较级是“worse”, 因此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Though our lives are better and better, our bodies are worse and worse”。

(3) 定语从句的结构性错误。定语对中心词的主要作用是限定或修饰。在句法结构方面, 英语利用定语从句对复杂的层次关系进行体现, 然而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这一说法, 主要是用联合手段对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表达。在母语负迁移的情况下, 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定语从句误用的问题。比如, “As everyone knows it, exercising regularly is good for health”就是误用定语从句的病句, 从句谓语动词“knows”的宾语是关系代词“as”, 所以“it”是应该去掉的多余成分。正确的表述应该是“As everyone knows, exercisng regularly is good for health”。

3.在语篇方面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学者朱永生曾经指出, 英语对句子的显性连接非常重视, 对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视, 所以为了使文章有自然的连贯性, 英语语篇通常会使用较多的连接词对文章进行衔接;而汉语的关注点在隐性连接, 通常对功能、意义、逻辑事理顺序、以神统形等比较重视。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通常会不由自主地用其母语已有的语篇知识来指导其英语写作, 进而出现表达错误。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误用或少用连接词, 导致句子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缺乏自然的连贯性;第二, 写作习惯的问题。通常西方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思想, 并且表达较直接, 不会做太多铺垫, 但是中国学生在汉语写作方式的影响下, 过于铺陈背景, 表达观点的时候多为无用的套话。

三、小结

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写作通常是典型的薄弱环节, 究其根本原因, 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不足的语言输入及较少的语言知识积累。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英语写作的重视, 通过教学改革尽量降低母语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婷.跨文化背景下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3 (12) :74—75.

[2]夏恒霞.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9) :138—139.

语用负迁移论文 篇9

汉西翻译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选用词语按照汉语原文把词语译成句子, 最后用西语关联词或者是主从句搭配的方式将每个独立的句子整合形成译文。从这个意义上说, 译出的句子是译文的核心和关键, 同时也是西班牙语表达中本质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简单好译的句子, 常常是和西班牙语结构相似、句法成分相互对应的句式;繁杂棘手的语句, 往往是西语中缺少的句式或者是功能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句法成分。

在二语习得研究里, 我们把母语和目的语因相似而促进目的语习得的作用称为母语的正迁移;反之, 因两者明显差异而造成习得障碍的现象, 叫母语的负迁移。因此, 在汉西翻译过程中, 学生由于受汉语句式制约和中文思维习惯影响, 西班牙语译文或重或轻都有中文思维的烙印, 这是二语习得的中介语阶段。

二、汉西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具体表现

母语负迁移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和语体等各个方面, 笔者结合在汉西翻译教学中的例句, 从句法成分角度出发, 着重分析名词性短语中由于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典型错误。例句如下。

A.本奖学金有效期限仅限于2013-2014学年, 具体根据各大学的官方校历为准。学生应在该学年至少注册48个学分, 最多60个学分。

译文1:El tiempo de validez⑴de esta beca se limita⑵a 2013-2014, y varia⑶según los calendarios oficiales de cada universidad⑷.Los estudiantes deben registrarse⑸al menos de 48 créditos y hasta un máximo de 60.

译文2:Las becas tendrán efecto exclusivamente en el curso2013-2014, de acuerdo con el calendario de la universidad⑹.El estudiante debe matricularse por lo menos de 48 créditos, hasta un máximo de 60.

B.从短期看, 可以预见, 关税壁垒的实质性下调。从中期看, 服务业市场开放和迄今为止最受保护的那些行业的开放将致使国外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选自《中国:世贸组织的重要伙伴》)

译文1:En corto plazo, se puede prever que las barreras aduaneras van a reducirse sustancialmente.En medio plazo, la apertura en el mercado de los servicios y en los sectores más protegidos conducerá⑺a un considerable aumento de la inversión directa extranjera.

译文2:A corto plazo, se puede prever la disminución sustancial de las barreras arancelarias.A medio plazo, la apertura del mercado del sector servicios⑻y la de las industrias que han conseguido más protecciones⑼, hasta hoy día causaráun aumento sustancial en la inversión directa de los extranjeros⑽.

上述例句中名词性短语里包含以下错误。

1. 核心名词与修饰名词不搭配。

⑴有效期:El tiempo de validez.浅析:单词validez意思为“生效、有效”, 在句中自然生成“有效期”的含义;另外, 单词tiempo含义为“时光、时间等”, 二者在西班牙语中不搭配。

⑻服务业:sector servicios.浅析:西班牙语中确实存在名词直接修饰名词的例子, 如:palabras clave, 但是多数情况已成为固定表达, 译文中的表达不对。深析:⑴和⑻错误的本质原因相同, 都涉及汉语偏正关系名词短语中核心词的翻译问题。“有效期”中的汉字“期”和“服务业”中的汉字“业”, 在汉西翻译中一般作为范畴词不译, 译出后就是画蛇添足甚至会像本文一样造成表达错误。

冠词用法错误

⑹校历:el calendario de la universidad.浅析:定冠词la, 该处表示“特指或是指类”, 意思变成“那所大学的校历或者大学 (非中小学) 校历”。

⑽外国直接投资:inversión directa de los extranjeros.浅析:定冠词los赘用, 意思变为“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直接投资或是那些国家的直接投资”。深析:汉语语法中没有冠词, 通常用指示代词“这、那”等方式来表达“特指”。这是两种语言的明显区别, 也是学生翻译中最纠结的地方。

2. 名词单复数错误。

⑷各大学的官方校历:los calendarios oficiales de cada universidad.浅析:使用了名词复数后, 意思变为“各个大学的多份校历”。

⑼ (最受) 保护:más protecciones.浅析:西语动词相对应的名词, 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数名词, 所以此处不用复数。不可数名词可以有复数形式, 但是词义会发生细微的改变, 如:工作“trabajo”, 复数形式多指“作业、小论文”。深析:汉语屈折不是语, 名词在词形上没有性和数的变化。中国学生在翻译表达中, 遇到一个复数概念的名词短语修饰另外一个名词时, 很容易叠加数目而忽略了译文中仅仅是在表达一个概念。

以上粗浅的分析只涉及到句法成分里容易出错的一个层面, 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 它的作用可以渗透到很多句法成分中, 造成西语表达的错误或者是欠准确的“中式”西班牙语。

三、在西班牙语习得中克服汉语负迁移的建议

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该不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反复强调和大量练习语言知识;同时, 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跨文化语境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实现外语学习的长效机制, 形成对外语学习的内在需求和自我认同感的构建。

摘要:汉西翻译教学是高年级阶段西班牙语语言技能培养的重要教学实践课, 能直接反映出学生西班牙语的运用水平。通过半年的汉西翻译实践, 三年级的学生存在一些典型的句法问题, 这主要是汉语负迁移的作用造成的。笔者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初步解构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存在的必然性和由此而引起的某些典型错误, 以提高汉西翻译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汉西翻译,汉语负迁移,西班牙语习得

参考文献

[1] (俄) 科米萨诺夫著, 汪嘉斐等译.当代翻译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姬建国, 蒋楠著.应用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基于消除母语负迁移的教学探究 篇10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实践;交际

学生学习英语往往回受本族语言的逻辑思维、文化差异、语法运用等方面的影响,产生很多中国式英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让学生在不自觉运用过程中产生了错觉,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走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让学生真正能灵活自如学习和使用英语,利于他们在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便于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整体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一、辨意选词,防止“张冠李戴”

词汇是组成英语这座大厦的墙砖,是支撑语言运用的基本骨架。尽管词汇都是由一定字母构成,但表达的意思可谓千差万别。特别在一定的语境中,词汇表达的意思更是各不相同。词即使意义相同,其在词义、内涵、外延、搭配、用法也不尽相同。根据表达意思选择适当的词语,对防止张冠李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辨意选词,更能体现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如,在我国有个“老好人”,其实这不是“他是个好人”的意思,相反是指唯唯是诺的人,这样的翻译不能运用“a good man”来表示,而是“a yes-person”。再如,“兴奋”这个词语,词典上的解释就有excitement; exciting; be excited; [生理] excitation; agitation等。但在实际运用重要结合不同的语境才能准确表达相关的意思。我们都为旅游感到兴奋。We were all excited by travlling. 他兴奋得声音发颤。His voice trembled with excitement.这些词汇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不一样的语句意思进行表达,也才能原汁原味地体现其本质内涵。

根据意思选择词汇,让学生跳出母语思维束缚,从明确而具体的语境中挖掘值得运用的词汇对丰富学生认知视野思维起到一定指导意义。根据语句表达的整体内容,组织学生就其中的重要词汇运用不同方式予以表达,能使得他们在获得更多表达途径的过程中准确找到运用方式。

二、关注语法,拒绝“邯郸学步”

关注英语语法,并通过比较来掌握运用规则和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汉语表达与英语表达的最大区别在于彼此的逻辑思维上是直线型还螺旋式,特别在运用表达顺序上有着不一样的差异。抓住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异,鼓励学生从相关的语法要点中筛选出要点,能使得他们对语法认知有深刻的感知。

从语法运用中发现差异,对突破生吞活剥的表达运用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如,在学生在初学习be动词时,主要包括is、am、are、was 、were等。在了解了动词do时,主要是does、did等形式,出现了be与do动词的相互交叉混淆。像“昨天我和我的哥哥看了一场有趣的电影”,有些同学会翻译为“My brother and I were see an interesting film yesterday”。很显然,主要是动词运用上出现了偏差。再如,凯特到商店购物。有的同学则翻译成:Kate goes to buy some things.其实,该句应该翻译成:Kate goes shopping即可。因为英语中的go shopping就是表示购物的意思。

从中西方语法差异入手,突出彼此之间的异同,能帮助学生从中摘录更多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线索,让他们养成规范的意识。语法运用要想做到熟能生巧,应该在“反复练、练反复”的前提下,多让学生有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突出语法中的要点,引导学生主动识记运用,对深化理解感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三、鉴赏文化,改变“生搬硬套”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积淀丰富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从文化视角中审视英语表达运用,不仅能避免照搬汉语表达的问题,还能够使得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真正有所发现。离开了文化的鉴赏,所有的英语表达只能是形像而非神到。

割裂了文化对语言的支撑作用,定然使得学生茫然无知。如,在国外提及别人的年龄、收入是及不礼貌的,对方会认为你在刺探隐情,往往会以“I dont know”或者“Its a secret”来应答。而这又让询问着尴尬,所以在公共场合不能以“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别人的相关情况。同样,对于别人的夸奖,我们总要谦虚一番,但西方人则会以“Thank you”来回敬你。

重视从中西方文化角度来审视英语运用,应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际场合等各种要素的基础上,多给他们鉴别比较,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感知。鼓励学生反复运用表达,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理解,形成正确、流利的表达能力和语感能力。

总而言之,母语负迁移成了英语教学的“绊脚石”,成了学生不得不说的“隐痛”,但若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和合理引导,定会使得学生走出这样的困境,使得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知识。关注学生在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的学习认知需要,通过对比剖析、探究生成、训练引导等策略,定能利于学生在获得深刻感知印象的基础上积淀丰富文化知识,形成正确语言感知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母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作用 篇11

一、迁移理论及迁移产生条件

1.迁移。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即新知识的习得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影响到后一项学习任务的进行。无论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还是“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实质上都是迁移能力 (transfer) 的外在表现。母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 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 称为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或有益迁移;反之, 母语对英语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 称为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或有害迁移。英语学习中, 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 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 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同时, 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 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 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2.迁移产生条件。

正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两种语言存在相同或类似部分, 即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相同因素。我们应当看到, 英语阅读理解与汉语阅读理解所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一致, 都包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文章整体框架、知识结构的把握;注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强调根据不同文体, 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等。基于这些共同点的存在, 在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中将存在着大量的正迁移现象。与此迥然不同的是负迁移的产生条件, 即两种语言差异的存在, 并且最容易产生负迁移的情况是存在差异, 可是差异很小, 不易被察觉或关注。在英语写作训练中, 就存在着大量负迁移产生的条件, 在学习过程中, 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母语的负迁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母语汉语和英语从属于不同的语系, 在承认其共同点确实存在的基础之上, 人们更应该看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在承认其共同点的前提下, 注意到其内在的根本区别, 并运用掌握的相关汉语知识, 去掌控其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为形成正确的英语写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词汇方面的干扰:

词汇是句子中一个有意义的基本单位, 是语句的最小单位, 也是可以在说话时充当完整语句的最小语言单位, 因此,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以及写作训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词汇的选择:

词汇选择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语义的迁移, 而语义的迁移主要体现在逐字翻译以及假定的同义性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存在很多释义完全相同的单词, 但是他们的内涵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 也可能是天壤之别。例如:在一篇介绍信息时代到来的文章里, 作者要表达“个人电脑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这一含义, 可能会出现如下两个不同的句子:

Personal comput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dividual computer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根据朗文英汉双解字典的解释, individual 指的是 separate or particular;existing as an individual; suitable for each person or thing, but not necessarily for any others. 也就是说, 它强调个体独立存在性;而personal 却是强调其私人所有性, 非公有性。个人电脑强调的就是每个家庭私人所有的计算机, 因此句1是恰当的。可以将这两个词应用在如下的句子中, 但要注意二者的差异。

Personal computer has become a necessity almost in every family. In my family, we have altogether three personal computers, but individual computer is being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还有的单词指称意义非常相似, 但是蕴涵意义和感情色彩有一定差别。如在句子“农民有了大丰收”中有的学生把农民写为peasant。“农民”在汉语中是一个中性词, 而peasant在英语中具有贬义, 喻指举止粗鲁或无教养的人, 恰当的应是farmer。因此在初级英语介绍职业一节, 就存在这样一个例句:My father is a farmer.而不能说成My father is a peasant。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 被误用的单词词性是一样的。在写作过程中, 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同义不同性的词。例如, 我们反对专制。这里的“反对”是动词。有的学生有可能误写为:We against autarchy. 这里的against虽然是反对之义, 但是其作为介词是不能够充当谓语的。正确的句子应为 We fight against autarchy.

(2) 词汇的搭配:

词汇方面的干扰还可能存在于词汇搭配方面。搭配指的是与某个词经常共同出现的词项。汉语是比较灵活的语言, 同一个词汇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与不同的词汇组成正确的搭配。但是在英语中, 某些词的搭配确是固定搭配, 稍有不慎便会犯错。如:At college, we should (learn)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 so that we can be well prepared for our future career. (把learn 改为acquire) 。因为在英语中, 这个词汇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 knowledge 不能与learn 搭配, 可与acquire, absorb, accumulate, advance, broaden, obtain等词搭配使用。

2.句法方面的干扰

(1) 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 它主要利用语义来表明短语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 主要依靠语法手段 (即形式上的手段) 来表明其句子之间的关系, 有时态、语态、人称、数等多种形态变化。例如在“我喜欢读书”和“妈妈很爱我”两个句子中, “我”没有形态方面的改变, 而在英语中, 两个不同的词 (I 和me) 必须被分别用在两个句子中来表达“我”这一含义。在汉语中, 人们经常会说“你吃了吗?”并不用提及具体吃了什么东西, 但是在与之对应的英语句子中, 我们必须说“Have you eaten anything?”这里的宾语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这就是重形合的语言所要求的, 而在意合的汉语中却是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2) 一致性也是汉语对英语负面干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汉语句子“我喜欢唱歌”和“她喜欢唱歌”中, 唯一的区别就是人称的替换。把这一规则照搬到英语中, 人们既可以说“I like singing”也可以直接说“She like singing”。按照对等的原则, 这两个句子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但是事实上, 这里存在着主谓一致的错误, 在英语中,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也必须是单数形式, 即以-s或-es结尾。英语的一致性除了主谓一致以外, 还表现在从句中名词、代词与先行词的一致上。

(3) 词序方面的干扰。英语有固定的基本句型, 绝大多数句子都可以归类在主谓、主谓宾、主系表范围内。但是与之相反, 汉语句子比较灵活, 只要是句意清晰、表达明确就都是正确的句子。“你花浇的水够不够?”这句话在汉语中是完全讲得通的, 并且句意明确, 不存在歧义, 但是如果一个初学英语者将这句话完全照搬到英语中, 就会造出这样一个英国人很迷惑的句子“you flower water enough or not?”。也就是说, 来自于本族语的迁移使得学习者生成了母语中会出现但不会在目标语中出现的句子。语序方面的干扰还主要表现在疑问句和状语的位置方面, 这里不作过多的描述。

(4) 句法方面的干扰还表现在生成不足和过度迁移方面。汉语文章多是由简单句构成, 不用或基本不用复杂句, 因此初学英语者为了避免出现使用上的错误, 也大都避免使用从句等复杂句, 这样的文章没有大的语法错误, 却也很难成为地道的英文文章, 因为这有悖于英文文章的写作规则。再来看一个句子, “出门前, 妈妈为女儿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穿上鞋。”这里作者分别使用了三个动词, 但是在英语文章中, 如果要表达同样的含义, 作者只需使用一个动词“wear”即可, 否则会有啰嗦絮叨之嫌。 句法方面的干扰还存在于其他的一些方面,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语篇方面的干扰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在文章结构布局方面, 两种语言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民族重阳刚, 性格直率, 说话当面直述, 不拐弯抹角。而汉民族文化, 由于受儒、道、佛教的影响, 偏重含蓄。这种民族文化的对比明显地反映在两种语言的风格上。西方人的这种特有思维模式反映在写作上就是英语语篇中一段只有一个主题, 段中各扩展句紧紧围绕被明确表述的主题, 层层展开论述或支持主题句。而在汉语中, 中国学生习惯采用“螺旋型”段落发展结构,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 最后进入主题。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同时也是一项最难掌握的技能。就外语学习 (包括二语) 来说, 由于学习者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行为习惯,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 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就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 也就是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

关键词:二语,迁移,行为主义心理学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余南星, 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赵璞, 金宝.英语语言学导读与应试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5]张朵.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J].内部科技, 2008 (4) .

[6]丁岩.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南[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 (7) .

上一篇:盾构不过站下一篇:写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