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家庭论文

2024-07-27

迁移家庭论文(精选4篇)

迁移家庭论文 篇1

0 引言

河南省x高校青年教师住宅小区共有144户,家庭的核心成员至少一个是该校25岁到40岁的在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其中,有130户的青年教师来自农村,比重达到90%,115户家庭中长期有农村老人居住。本文的结论均基于该青年教师住宅小区的走访调查。农村老人,孩子或者去城市打工,或者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工作,他们就成了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在会几近暮年时选择向城市迁移。

1 农村老人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1 年老体衰,不能自我料理生活起居

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普及中国的大部分农村,但农村老人只会用于治病而不是防病更不会用于保健,具体表现为他们一辈子都不会主动去医院体检一次,更别说定期去检查身体。因此农村老人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大多数情况下会被诊断为大病或者已是癌症晚期。这些生病的农村老人,失去了继续在庄稼地里“刨食”的能力,唯有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在主要靠家庭养老的前提下,投奔孩子工作的地方接受儿孙的照顾而向城市迁移。在这次走访调查的144户家庭中,5户家庭的来自农村的老人卧病在床。

1.2 照顾孙辈

父母年过半百,孩子成家立业。老人盼着能早些抱上孙子,农村老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随着孙辈的出生,另一个问题就会提上日程。谁来照顾孩子?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让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来照顾孩子,既不用担心孩子会被虐待甚或丢失,又省去了一笔开销。在各种压力之下,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一些农村老人就被邀请或被要求向城市迁移。在这次走访调查的144户家庭中,104户家庭的老人都是出自照顾孙辈的目的移居城市的。

1.3 儿孙为尽孝道要求老人离开农村

现在已然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农业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很多劳动力在农村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些相对过剩的劳动力奔向城市做了农民工。还有部分农家子弟大学毕业留在了城市做了打工一族,他们都在辛苦工作养家。城市对他们或许不怎么宽容,但他们仍然会在条件允许时把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带到城市,让农村老人感受一下城市的公共资源,赡养父母以尽孝道。

2 向城市迁移过程中农村老人的态度

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与自身情况的差别使农村老人在对待向城市迁移的态度上有很大区别。

2.1 拒绝

有些农村老人舍不得庄稼地舍不得宅基地,也有出于担心婆媳关系不容易相处的考虑,会选择拒绝向城市迁移,在调查对象中,这部分比例占到10%。对他们来讲,舍弃生活了几十年的宅院,就意味着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重新去适应原来他们不曾设想的城市节奏,选择拒绝也在情理之中。

2.2 被迫接受

可怜天下父母心,帮忙照顾孙辈也被他们自己认定为不可推卸的义务。如果女儿或儿子反复提及宝宝即将到来而自己没有时间也没有经验照顾,一再要求,老人最终还是会被动或不情愿地移居城市,去照料孙辈。农村老人刚开始会不习惯城市的防盗门,可孙辈的依依呀呀会填补他们失落的感情空缺。在笔者所调查的144户家庭中,被迫接受迁移城市的农村老人有108个,占到全部人数的75%。

2.3 主动要求

一项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调查显示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鳏寡孤独和被疾病困扰的老人会主动要求离开农村,移居城市跟孩子住在一起。越是接近晚年,老人愈加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所在。就医方便、有家人陪伴都是他们主动要求向城市移居的理由。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主动要求来城市居住的农村老人比例很低。

3 农村老人向城市迁移的影响

大量的农村老人移居城市,影响到家庭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

3.1 消极影响———家庭矛盾增加,不和谐因素增多

住进了楼房,这仅仅是城市迁入,对于农村老人来说,还有城市适应和城市融合很长一段路要走。老人在农村住了几十年,他们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却经过了大学和工作这几年的城市历练,在努力向城市行为进军。这就会造成家庭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多。老人心理负担会加重,担心自己做出的饭菜太过粗糙,也有对孙辈照顾不周会让儿媳妇不满的忧虑等。如果说出生在城市的80后或90后的孩子用父母的钱买房子是啃老的话,那么农村父母为照顾孙辈在晚年背井离乡做起了“老漂”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被啃老。

3.2 积极影响———减少农村留守人口的数量,年轻人在城市更能安居乐业

我国目前农村留守老人达4000万。据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留守儿童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农村老人移居城市后,摆脱了原来独自守家没人照顾而倍感孤独的境地,空巢老人的数量得以减少。

农村老人移居城市后,相应也带动留守儿童数量的减少。有老人照看,年轻人会选择把孩子留在身边,而不是无奈的把孩子送回农村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农村老人移居城市,会让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享受他们快乐无忧的童年。如此,年轻人在城市工作更加努力,更能安居乐业。

摘要:出于不能自我料理生活起居、照顾孙辈等原因,农村老人会在几近暮年时向城市迁移。对向城市迁移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老人有拒绝、被迫接受和主动要求三种不同态度。一旦移居城市,老人的不适应会使家庭矛盾会增加,心理负担加重,这是年轻人啃老的另一种形式。但同时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年轻人在城市更能安居乐业。

关键词:农村老人,城市迁移

参考文献

[1]石智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适应与融入2007-12-24中国人口报第003版.

[2]潘振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心理问题多维性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02).

[3]李宗华.转型期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8,(7).

迁移家庭论文 篇2

随着目前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日益重要。很多企业的应用系统已经运行数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中石油大庆油田公司A2施工总结数据”。数据迁移是将这些旧应用系统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而有些旧系统还会继续运行,还会产生新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迫切需要找到将历史数据实时合理地迁移到新系统中去的一种新方法.

2 介绍传统数据的迁移方法

四种传统的迁移方法有:先迁后录[1]、先录后迁、分次迁、一次性迁。

先迁后录是指:在系统单轨运行前通过市场用的迁移工具或自行开发的程序,将老系统数据转入到新系统模型中,再利用新系统功能,也可自行开发配套程序,把迁移到新系统中的老数据,再根据需要生成原有的结果数据。这种方法大大减少迁移量。

先录后迁是指:在系统单轨前,首先把部分数据输到新系统中,系统单轨时再把以前的老数据导入新系统数据库中。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新老系统数据结构差别很大情况,不能将重要的历史数据导入到新系统中。这些必须的重要数据在应用新系统前通过手工录入到新系统中。

分次迁移是指:利用市场用的迁移工具或自行开发的程序,把老数据库中的重要的历史数据分几次做迁移。这种方法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避免了数据量大和宕机时间短之间的相矛盾的发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数据多次合并导致了出错的概率升高,同时为了保持整体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方法要求把先导入的数据进行同步,由此使导入数据的难度增加。

一次迁移是指:利用市场用的迁移工具或自行开发的程序,把老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这种方法一次性全部导入到新数据库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过程用时短,与分次迁移相比较,问题涉及的较少,风险较低,其缺点是:迁移过程不太受控,而且劳动强度大。

而这些迁移策略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数据及时迁移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历史数据迁移、实时数据迁移、手动数据迁移多种策略,这些策略满足了数据进入新系统的及时性要求,目前此系统已经在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数据中心中投入使用。

3 数据迁移策略框架体系模型设计

图1为基于多种迁移策略的迁移体系结构模型。对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给予不同的迁移策略,实现了多种形式数据的迁移。

3.1 数据模型映射

数据模型映射[2]通过多种迁移方法来实现。什么是数据模型映射?它是通过一个映射规则,建立起一个目标模型和源模型之间的关系。在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描述已存在的情况下开始映射。模型映射即是数据映射。

一些数据映射关系的基本概念如下:

映射属性和映射实体。反映源系统与目标系统在概念模型上的对应关系[3]是用户可以见到的较高视图的映射实体。也是映射关系的最底层,属于规则处理的最小单位。表格与实体的对应,说明了引用和实体的完整性,属性映射是实现映射实体和映射属性的基础。不论引用完整性和实体完整性,都需要属性来实现。映射实体可分为目标映射实体和源映射实体;映射属性又可分为:分为目标映射属性和源映射属性。

映射关系

映射关系是指:目标实体和源实体属性之间的关系。有向线段和映射模式(MM)构成映射关系。映射源映射实体的映射属性就是映射关联起始节点,映射的目标实体的映射属性就是映射关联的目标节点。

三种形式 的映射模 式分别为 为 :语义映射 模式(SE-MA_MM)[4]、数据映射模式和算数映射模式。语义映射模式用于解决属性概念的语义计算。数据映射模式表示常量数值。算数映射用于表示属性间的加减等算数操作运算。

什么是数据映射关系

数据映射关系是:如M<STM,R>就是一个三元组,映射关系名称用M表示,映射关联集合用R表示,映射算子集合用MO表示。映射关系语法的表示方法可用BNF范式表示,术语符号用”...”:表示;尖括号表示必须选择项;定义为用::=表示;中括号用业表示可选项;大括号表示可重复无限次;左右两边的任意选择项用|:表示;分组用于(...)表示:;参数用斜体字表示。描述映射关系规则如下:映射关系的语法描述如下。

3.2 元数据设计

根据以上对映射关系描述,映射模式又可分类为:从源映射实体到目标映射实体间的映射关系,对每一类映射关系又可定义为一类映射模式。但是,每一类映射模式又是一类数据转换规则;通过对油田A2数据模型的研究,由映射模式的三大类,被细分为16种映射模式。由支撑元数据可定制映射模式元数据。对应数据库间对应字段的映射模式是映射模式元数据的核心,它定义了数据表结构的转换以及处理方式,这些信息集中存储在元模型中。映射元数据模型见图2映射元数据模型图。

3.3多策略数据迁移系统工具框架结构图

工具的总体设计思想是:由于迁移的数据量很大,首先对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数据迁移;对于各个应用系统产生的实时数据,通过定时迁移模块进行定时触发迁移;还提供了手动触发迁移模式,在手动触发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表及其父表、选择实体(井、施工事件)实现实时数据迁移的触发。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在迁移的过程中产生的迁移日志存入相应的文件中(图3多策略数据迁移系统工具框架结构图)

4 工具实现与应用

4.1手动迁移模块的具体实现

手动迁移模块中提供了两种对象间的对应关系:实体对应关系;表格对应关系。

表格对应关系的实现:

定义表集合

单继承表:

筛选重复表:

在A2施工总结迁移工具中,不仅提供单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提供单表及其父表的对应关系。当用户在选择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多个表的父表重复的情况。如果对每一个被选择的表及其父表都进行迁移必然会增加系统负担,降低执行效率,因此需要对用户选择的所有表进行遍历,形成一个有序的集合进行迁移。

有两种基本机构:在初始化的过程中,把A2施工总结中所有的表组成一个顺序线性链表[5],每张表相当于树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存储着表代码(code)、确认标志(sign)、节点路径(path)三种节点信息。而树的继承关系由表的父子关系来描述的。(如图4表组成的有序树与节点所示)

步骤1:初始化树节点

当选择表格以后,首先对树的节点进行初始化,所有节点形成一个顺序线性链表。节点的顺序使用各个表所在的父子关系来描述。在映射表顺序信息中每个表的继承顺序采用目录方式进行存储,实现的SQL语句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sequ_t t where t.sequence is not null order bylength(t.sequence),t.sequence

步骤2:得到被选择的一个表的顺序表

对于选择的第个节点使用递归方式找出其所有的父表,得到一个顺序表:。使用Li代表节点Ti的路径的目录数,prev()是获得上一级节点的函数,那么得到节点Ti根节点递归表达式为:

步骤3:修改顺序线性链表

然后与初始化得到的顺序数进行比对并修改确认标志。

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最后一个被选择的节点操作完毕。操作过程如图5筛选重复表流程

4.2实现历史迁移模块的过程

4.2.1、实时获取迁移信息

由于历史数据迁移量较大,客户端向服务器的请求时间很长,所以出现了页面失效的问题。故采用Ajax[7]异步方式使迁移模块在服务器后台运行来实现历史数据的迁移,并把迁移过程中产生的日志信息存入日志文件中。为了读取所产生的日志信息,采用Jquery[6]定时器定时以同步方式从服务器取回迁移信息,并在客户端进行显示,使用Jquery框架能够很好的实现前台与后台的交互。如图6同步获取迁移信息的流程

5 结束语

该文描述了一个基于多种迁移策略的数据迁移的架构,构建了元数据模型,点讨论了映射规则和具体的实现,解决了各个应用系统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迁移。以上提到的迁移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被采用,顺利的实现的源系统与目标系统数据的迁移,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转。

摘要:该文从迁移策略上介绍了包括历史数据迁移、实时数据迁移、手动数据迁移多种策略。从迁移的形式上介绍了包括了从增量迁移和全量迁移;实际中采用了元数据驱动技术,构建从旧系统到新系统的映射元模型并制定了映射规则;技术上使用了优秀的Java Script框架——Jquery和SQL语句完成了数据库数据的迁移。目前该系统已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得到应用。

迁移家庭论文 篇3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 前后呼应, 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 我做了如下规划。首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 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其次, 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 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再次, 是知识的内化阶段, 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 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紧接着, 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 并积累经验。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 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 后面学习SO2、Si 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 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 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 帮助学生理解

长久以来, 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 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 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 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对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 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 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 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 问什么一定有剩余, 什么一定没有剩余, 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 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其实, 只要我们将其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 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知识串联, 实现横向迁移

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知识、技能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多方整合才能加以实现, 其效果也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等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入门阶段的化学教学, 枯燥的概念及抽象的原理教学不可避免。因此, 教师在教学化学概念与原理时, 一定要加强和前面知识的横向联系与迁移, 将零散的知识逐渐在学生脑海里串成一个整体。

如金属活动顺序表是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的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 越容易失去电子, 与酸反应越强烈。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学生第一学期里学过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 以此来帮助学生分析金属与酸、盐等反应的实质。学生容易理解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时, 能失去电子, 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 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失去电子给氢离子。同理, 与盐溶液反应时, 排在前面的金属因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进而被溶解, 而排在后面的金属因为得到电子成为原子, 进而从溶液中析出。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有了一个更本质的认识。

四总结

总之, 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 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使知识与经验不断整合、改造, 进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或生活中去, 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这是迁移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入门, 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进而实现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这一问题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笔者针对西藏地区的教育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学生,化学教学,迁移能力,整体规划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迁移家庭论文 篇4

1、艺术体操和啦啦操的分析

1.1、艺术体操和啦啦操的概念分析

啦啦操是一项融合体操、健美操、舞蹈、音乐等各种形式的表演动作于一体的一种体育运动,它主要是为主场上的队员加油助威,起到鼓舞士气,渲染比赛的气氛这样的作用,通常在一场比赛休息时会有啦啦操的表演。一般的啦啦操表演常见于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中。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就有正式的啦啦操比赛了,但是十几年前啦啦操才正式传入我国。而艺术体操主要是运动员在一些器械或者道具的辅助下,进行活动,有音乐的伴奏,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艺术体操开始流行于我国的各个体育院校。至今,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我国民间流传开来,不论老少男女都对这样的体育活动比较热心。

1.2、不同点分析

首先要说的就是两者在运动内容上的异同。啦啦操可以分为舞蹈为主的啦啦操表演和技巧性的啦啦操表演。而且啦啦操表演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通过队形的变换来给人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舞蹈啦啦操主要是展示舞蹈动作的,伴有各种形式的舞蹈音乐,主要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而技巧性的拉拉操除了有舞蹈动作外,还要讲究表演中的技巧性,它比舞蹈啦啦操动作难度更大,主要分为不同的组进行表演,对于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

然后要提到的是两者在运动技术特点方面的异同。这两种体操表演都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来进行,都主要是肢体动作。啦啦操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相对于艺术体操来讲,它的动作比较随意,而且花样和手臂的动作也比较多,是的啦啦操看起来比较生动活泼,吸引人的眼球,富有感染力。而艺术体操常常需要借助不同的器械来完成动作。通过借助这些器械,使运动员的肢体表演更具有张力,动作更加饱满,身体和器械相互结合,才能给人美的享受。

1.3、相同点分析

艺术体操和啦啦操都具有舞蹈的美和动作的美,而且,有些动作两者可以相互借鉴融合。比如,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在基本的身体姿态,手型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有舞蹈动作的融入,但又不仅仅拘泥于舞蹈动作。在协调性上,两者都要求运动员身体很强的协调性,好的协调性可以使运动员在控制身体上可以更加自如和轻松,作出的动作不会因为生硬而缺少美感。而且两者都需要音乐的伴奏。音乐是它们各个动作的灵魂,只有依靠音乐运动员们才能使动作的衔接更加自然和准确。而且音乐的选择都要适合两者的表演。

2、运动迁移技能的概念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以前所获得的一些动作的相关经验,对于学习新动作时是起到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具体来讲,在学习的新动作与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动作比较相似,或者说具有可借鉴的地方,那么学习新动作就会比较熟练地掌握,以前学到的动作对新动作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就是运动正迁移。相反,以前学到的动作不利于现在新动作的学习,以前的动作对现在新行动的学习起到阻碍作用,那这样就是运动负迁移。

3、艺术体操和啦啦操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原因分析

前边我们已经粗略地比较过艺术体操和啦啦操之间的相同点。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3.1、两项运动的动作结构比较相似

艺术体操和啦啦操都是我国比较流行的体育形式,都属于体操的范围,而且它们的表演都需要音乐的伴奏。同时,两者的表演目的都是要强身健体,另外还有一定的竞技成分在其中,都要借助运动员的身体来完成各种动作,从而进行表演。比如,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在表演动作上,都有手臂、双腿等身体各部分的运用,将动作、表演、姿态等都融合到一起来进行表演,它们是两种动作结构比较相似的体育项目,一种运动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所以它们之间会产生运动正迁移。

3.2、两项活动的技术特点比较相似

上边已经简单提到过,啦啦操可以分为舞蹈形式为主的啦啦操和技巧性的啦啦操,而艺术体操本身的技巧性、竞技成分就比较强。啦啦操以体操表演、舞蹈表演等为主要形式,再辅以各种衔接性的花样动作来完成。艺术体操也讲究舞蹈动作的作用,都是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都讲究动作要富有创造力,体现竞技性,从而达到强健体魄的效果。

3.3、使用器械方面的相似性

说到使用器械道具方面,最常见的要数艺术体操了。艺术体操在表演过程中,运动员一般都要手拿一些比较轻便的器械,比如绳、环、球、带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动作的可看性和观赏性。而且,这些器械道具的运用可以给运动员的表演加分,成为表演的亮点。对于啦啦操来讲,它也有使用道具的表演。比如我们平时在观看篮球比赛时,有的啦啦操队员手拿花束进行表演,有的运动员手拿花球进行表演,还有的啦啦操运动员会直接拿篮球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还会为主场队员加油打气。啦啦操在器械道具使用方面,虽然与艺术体操就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的道具比较单一,一般我们常见的就是花球表演,所以,啦啦操表演如果能够借鉴艺术体操的器械道具表演,那会使艺术体和啦啦操之间的正迁移更加明显。

3.4、两项运动的体能要求方面比较相似

体能对于运动员来讲,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任何运动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体能,那么这项运动都不会成功或者说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对于艺术体操和啦啦操这两项运动也不例外。体能促进包括身体机能,还包括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等内容。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在表演中都需要良好的体能。因为这两项运动都是属于竞技类的项目,动作表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所以这两项运动都需要运动员具有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自己的力量方面、协调方面等都要跟上动作的编排和表演。

3.5、两项运动在力量上的要求比较相似

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力量做支撑,有些动作是根本就完不成的,因为身体的根本就不能支撑你做那些高难度高强度的动作。而艺术体操和啦啦操都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比较高。因为艺术体操和啦啦操的表演动作比较复杂,有时甚至会打破一般人的极限去完成一项动作。即使没有那些高难度的动作,整套啦啦操表演下来,对运动员的力量都是一个考验。只有运动员的力量练习更够保证动作的完成才行。啦啦操中,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托举动作,就需要比较强大的力量做支撑。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对于人体的腿部、臂部、腰部等部位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在完成这些动作时,需要运动员弹跳力好,腰腹肌的能力较强,而且,有时候还需要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还要保持对自己姿势的控制力,这就对运动员腿部力量要求较高。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对于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要求相当高。这有利于两者之间运动的正迁移。

3.6、两项运动在柔韧素质的要求上具有正迁移

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好坏对于艺术体操和啦啦操的表演能否顺利进行起到关键作用。运动员柔韧素质比较好,对于有些动作就能够做的比较美观,使动作更加舒展和规范化,有效地提高动作的表演和完成质量。而相反,如果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比较差,有些动作就会完成的比较生硬,动作的灵活性就会下降,完成的动作观赏性也会下降,而且质量也不高。运动员要想增加自己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度,可以通过身体各个环节部位的训练来达到。身体的柔韧性增加,动作的完成度就会响应提高,而且质量也比较好,让人们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因此,艺术体操和啦啦操运动员的柔韧度之间具有正迁移作用。

3.7、两项运动在协调素质上的要求比较相似

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对于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所谓协调性,就是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动作与音乐的伴奏之间的配合等等这些方面。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在表演过程中都要求运动员能够通过动作的节奏、力度、衔接度等方面表现动作的美。动作的变化要跟上音乐节奏的变化,合理适当的调节自己身体的松紧程度。

综合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艺术体操和啦啦操在体能、使用道具、基本形态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多共通和相似的因素。根据运动技能的迁移原理,艺术体操和啦啦操之间可以产生正迁移。所以,为了促进艺术体操和啦啦操更好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啦啦操水平能够跟国际接轨,啦啦操的训练就要向艺术体操进行借鉴,根据两者的相似的要求,通过借鉴艺术体操,不断的提高我国啦啦操的表演水平,从而使我国啦啦操的水平可以跟艺术体操一样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让啦啦操领域出现更多我国的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赵静.技巧与技巧啦啦操运动特征的相似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梁纪娜,于长菊.艺术体操与啦啦操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

[3]李春喜,张庆宝.竞技艺术体操与技巧啦啦操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

[4]马建群,艾维.论竞技健美操与啦啦队运动之间的运动技术迁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上一篇:学校管理工作的新定位下一篇:品牌成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