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2024-10-11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精选9篇)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1

打造中国饮料研发平台-(中国)饮料研发技术论坛圆满落幕

12月2日,由苏州高田香料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食品工业>杂志支持的2007(中国)饮料研发技术论坛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圆满落幕.此次论坛是苏州高田香料有限公司针对我国饮料研发领域缺少横向的沟通交流,研发人员与同行业的人员接触匮乏,限制思维的活跃性,缺少产生灵感的源泉,同时对行业形势的了解和判断滞后,有时对新品的研发茫然这一状况而策划举办的,目的是为专业的.饮料研发交流搭建一个互动平台,并为饮料的研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作为此次论坛的官方合作媒体,全程参与了论坛的筹备与举办.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食品工业英文刊名:CHINA FOOD INDUSTRY年,卷(期):2007“”(12)分类号:关键词: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2

伴随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的实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完善,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创新药物研发的激励政策体系。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整体实力和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 但与社会的需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 医药行业在自主研发创新上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1.1 医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医药行业从整体上讲创新的深度和水平都比较低, 国内医药生产企业的发展路径大都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的仿制模式, 而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偏低, 在主导国际西药市场的药品中, 很难见到中国的专利产品。相关资料表明, 我国近年来生产的西药中97.4%为仿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相比国外同行业企业, 我国新药研发的周期长、成功率较低。我国每年取得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 平均转化率仅为20%, 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8%, 自主研发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医药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医药企业研发强度过低,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医药科技的研发投入与高回报往往是相互促进的, 世界发达国家和跨国制药企业非常重视医药的研发创新, 持续加大投入强度。但是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度很低, 一般在总销售额的1~2%, 只有个别企业能超过4%。而以创新专利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5%以上。我国医药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局限于低水平的价格战和营销手段的变化上, 每年用于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占到销售额的5~10%。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 我国医药制造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和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但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制约了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产品领域延伸, 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领域, 国内高端专利药市场主要被外资或合资产品占据。

1.3 药企没有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 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医药研发的主体仍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在大中型制药企业内部设置研发机构的比重仅占到50%左右, 超过一半的制药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实验室, 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尽管部分制药企业有时也采取与外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的研发模式, 但是因为彼此研发目标的不一致, 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制药企业科研人员大多从事技术改造工作, 还存在不少科研人才向经营领域分流的现象。

2 医药研发创新激励的障碍因素分析

医药研发激励政策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市场准入、价格调控和产权保护等法律手段, 从内部诱导和外部环境改善两个方面促进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我国医药研发激励政策在促进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障碍因素主要有:

2.1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 缺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我国医药生产领域的进入门槛偏低, 面对迅速增长的医药市场, 医药生产企业逐年增多, 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 医药企业的“小、散、乱”状况严重。由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导致资源分散使用、企业间过度乃至恶性竞争, 企业利润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 反过来制约了企业对于医药研发的投入。尽管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目众多, 但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缺少辐射和带动作用, 阻碍了企业间知识的共享和溢出效应的发挥, 加大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2 医保及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影响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逐步建立, 企业药品如果进入医保目录, 企业能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 药品销量也将大幅提高, 反之在临床上则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时几乎不可以在医院销售。因此, 企业创新一种药品即使获得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还不算成功, 只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才能获得较好回报。医药企业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公关”活动, 加重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制约了医药企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

目前广泛推行的药品招投标采购政策缺乏有效信息对医药企业做出甄别, 在药品的质量问题很难评判的情况下, 招标方往往依据价格来选择, 经常采用最低限价、相同品种最低价中标等方式。当企业可以通过牺牲产品的质量来降低价格时,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高效率的创新药品逐渐退出招标市场。

2.3 新药注册审批周期长、效率低, 且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我国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申报单位只有在完成全面的药学、药理、毒理的研究并且质量标准经审核后, 才决定是否准予开展临床研究。推迟新药进入临床研究的期限, 将会延长创新药物研发的周期。另外我国采用的是多次申报、二级审评的审批机制, 在省一级的初审和国家层面的终审不是同一批审评人员, 在审评工作中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 易产生审评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国内医药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依靠仿制药或者剂型改良药物, 对很多医药企业而言, 仿制他人药物的行为非常普遍, 导致在国内的医药行业中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国内专利保护机制不完备, 企业违法成本低, 使得药物研发的收益回报缺少保障。

2.4 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医药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 有助于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降低风险和节约资源。但我国医药产学研联盟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合作层次不高, 多是自发形成且“短、平、快”项目居多。由于各方的合作需求和动力有较大差异, 且缺少相应的利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 降低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另外因为缺少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参与, 合作形式较为松散, 缺乏有规模且持续的科技创新, 这些都影响到产业联盟向纵深发展, 难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3 促进政策激励作用有效发挥的对策与建议

3.1 以研发为中心提高产业集中度, 推动医药企业战略性重组

医药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创新生产力决定着医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医药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需要以创新药和仿制药的研发为核心, 提高其创新生产力,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应提高医药生产的准入门槛, 严格制药企业的准入条件、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 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医药企业以资产为纽带, 通过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 建立具有较强市场控制力和辐射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在立足本国市场的同时, 鼓励企业走国际化道路。

3.2 提高医保目录药品遴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严格招投标的准入标准

从激励制药企业研发新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角度出发, 应将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主要药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提高目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药价主管部门将根据药品创新程度, 对销售利润实行差别控制, 允许创新程度较高的药品在合理期限内保持较高销售利润率, 促进企业研制开发创新药品。对药品的招标采购应制定严格的准入规范和标准, 综合考虑药品的质量、价格、企业规模、研发能力等, 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分级, 强调优质优价。通过提高投标企业准入条件, 从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促进医药企业的优化整合,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医药企业品牌实力的提升将减少招标方的信息搜寻成本, 有助于对医药企业的择优选择。

3.3 规范药品的审评、注册程序,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科学、公平、公正地开展药品审评和注册工作, 扩大创新药物审评规模, 简化审评程序, 提高审评效率。为突出创新、鼓励创新, 应在安全、有效、科学、合理和不降低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药注册管理办法。改变长期以来“新药不新”的问题。对原始创新药和集成创新药则给予积极鼓励, 加快审批, 赋予其自主定价权, 并自动进入医保目录等;对纯仿制药实行递减定价办法, 缩小国产药与合资药、进口药的价差。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提高侵权赔偿额度, 鼓励形成自主技术、自主品牌, 创立行业标准, 依法维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3.4 推动产学研联盟向纵深发展, 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 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需求, 引导龙头、骨干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组建产学研联盟, 着力解决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和基础性前沿问题, 推动产学研联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实现由特定产品联盟向技术联盟和战略联盟的提升。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向生产领域和市场方向推进, 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长期合作, 各方所得的收益应与合作后的经济效益挂钩, 增强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际刚.中国医药体制改革与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11:190-192.

[2]中国投资咨询网.政策不利新药物研发, 医药成果转化率低[EB/OL].www.ocn.com.cn, 2013-8-02.

[3]刘国恩.2010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5) :70-71, 110-113.

[4]张化尧, 李德扬.我国医药制造业低创新能力原因分析[J].经济论坛, 2012, 499 (2) :115-117.

[5]丁锦希, 耿露, 孙晓东等.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的量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 (19) :102-107.

[6]余化刚, 张玉华, 杨宁等.加快推进生物医学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对策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1, 24 (5) :289-290, 308.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3

6月18日,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建设创新型医药企业论坛在事业部本部隆重举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黄彦正、上药集团总裁钱琎,上药集团副总裁、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吴建文,以及集团下属各事业部的领导和部分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出席。事业部相关条线总监级以上负责人作了专题演讲,包括麦肯锡咨询公司专家在内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事业部副总裁李建文主持论坛。

在上午的论坛中,事业部领导黄君勤、叶纪明、陈建华、沈凌云、张慈、朱玉华和赵晓燕分别发表专题演讲,演讲内容涵盖事业部规划、创新、生产、营销、发展和管理等各个领域。

规划投资部总监张慈总结事业部成立以来整合资源、扭转颓势、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经历,提出2008-2015年规划发展目标和思路——坚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的发展方向,综合利用抗生素技术平台的优势,促进创新剂型及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坚持关键技术投入,控制关键原料药,聚焦优势品牌产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建设,不断扩大规模并降低成本。建设以科研为主导的创新型医药企业。

事业部副总裁黄君勤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环境,指出品种结构调整方向,以抗感染药为主,拓展、丰富抗感染药物的领域 ,加大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开发力度,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比重。明确事业部发展思路和途径,坚持以仿制为主,提高首仿能力。以新剂型研究创新为突破口,形成核心技术。控制风险,适度介入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类药的研究。走国际化的道路,积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整合研发资源,加快推进研发平台的建设。

事业部副总裁叶纪明对国内外药品营销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事业部产品的市场定位,阐述营销的战略目标和设想。2008-2010年作为第一阶段,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销售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宏图。2011-2015年作为第二阶段,将在第一阶段稳定渠道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化并采取前向一体化,建立稳固的渠道成员,通过终端的促销来拉动整体销售,从而确立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地位,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事业部总裁助理陈建华作“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的主题演讲。根据上药集团关于建设创新型医药集团纲要中对国际化的要求,事业部将确定短、中、长期目标,大力推进国际认证和注册,积极开展国际OEM,拓展新一轮的国际合作和对外投资,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医药产业链。

事业部质量管理总监朱玉华分析了当前严峻的药品质量现状,对事业部近期质量工作进行回顾,并规划2008~2015年的质量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的生产管控能力,使产品质量、团队素质、制造标准达到国际水平,使质量保证体系(PQS)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事业部人力资源总监赵晓艳从“为创新营造组织、制度、文化环境”,“有所为,有所不为”,“降低不胜任带来的危害”,“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和“建立以公平、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五个方面详述管理转型的内涵。

事业部财务总监苏鸿解析了五洲药业公司现状,并对其发展定位和目标作了阐述。

在下午的专家论坛上,麦肯锡咨询公司张宏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胡苏云分别就国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医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作了发言。上药集团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办公室董平就《23条纲要》的深化细化作了论述。

上药集团副总裁、抗生素事业部总裁吴建文围绕《上药集团建设创新型医药集团发展纲要》精神,以《寻找跨越式发展新台阶》为题,作了论坛发言。吴总指出,我们必须寻找事业部发展的新契机,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搞好六大产品研发平台的建设,着眼于高端市场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和抗生素以外新领域(心血管、抗肿瘤、抗病毒等)的拓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吴总强调,通过国际合作使我们的生产、质量、市场运作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分、子公司嫁接国际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必将使我们的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吴总相信,先锋、新亚和四药三家企业的悠久历史是抗生素事业部发展的资本,其光荣传统也必将在抗生素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发扬光大。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黄彦正在其讲话中提到,希望抗生素事业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追求创新,抢抓机遇,立足自身,发挥潜质,承上启下,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医药企业。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4

中華民國97年1月23日中所資字第0970000247號

一、本所為有效管理及運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畫所獲得之智慧財產權或研發成果,依據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行政院院臺科字第 0950080312 號令修正「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中華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三日主管會報第415次會議核定「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發成果權益處理要點」,以促進研究發展、增進社會福祉,特訂定本要點。

二、研發成果之定義

本要點所稱研發成果,係指本所依法進用之人員因職務上研究發展所產生之知識、技術、著作、在所內製成之成品,因而取得之國內、外專利權、著作權、其他智慧財產權以及所有衍生之權利。

三、專利及技術移轉權益委員會之組成

本所為辦理本項業務應成立專利及技術移轉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權委員會),委員5至9人,由副所長、各組長組成,並得邀請相關專家,副所長擔任召集人。

四、專利權委員會之職掌如下

(一)審議智慧財產權申請或取得技術移轉及授權之有關事項。(二)審議專利、著作權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所得之分配事項。

(三)審議專利、著作權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所生權益之管理及運用事項。(四)其他有關專利、著作權及智慧財產權事項。

五、研發成果之歸屬

(一)研發成果中之著作權,除電腦硬體設計、電腦軟體及其手冊、說明、基因資料庫等衍生著作外,屬於著作人。

(二)本所人員於職務上所產生之研發成果,除前項之規定外,屬於本所。(三)本所人員於非職務上所產生之研發成果,在研究發展過程中未使用本所之資源,或已有之研發成果者,屬於發明人、創作人或著作人(以下簡稱研發人)。(四)本所人員擬使用本所之設備或已有之研發成果為非職務上之研究者,除第一項之規定外,應先取得本所之同意,並與本所訂立契約,約定研發成果所有權之歸屬及權益收入之分配。

六、研發成果之審查

(一)研發成果依第七點

(一)、(二)款規定申請專利者,應由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就其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或創作性)、市場性及交互授權之可能性評審推薦。

(二)由本所代辦申請專利時,計畫主持人、發明人及創作人,應無償提供必要之資料與說明,並協助承辦人員撰寫申請專利說明書及相關文件。

七、計畫主持人、發明人、創作人及著作人應負下列義務或責任:

(一)在提出申請專利前,不得公開其研發成果。對相關研發資料,應詳細記載,妥善保存。任何相關機密資訊,應負保密義務,並應採取必要之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利用,洩露或提供第三人使用。

(二)應保證其所完成之發明、創作或著作,絕無竊取他人營業秘密、抄襲或仿冒他人智慧財產權情事。

(三)對其研發成果不得就已取得之專利權或著作權(含未獲專利權委員會審定而自行申請者)之有效性,自行或唆使第三人提出任何異議或相反主張。(四)如有第三人針對研發成果所取得之專利權提出異議或撤銷程序時,應無條件協助本所進行任何必要防禦程序,以確保有關權益。

(五)專利權或著作權遭他人侵害時,應無條件協助本所進行專利權或著作權侵害可能性之鑑定分析,以確保本所及利害關係人之合法權益。

(六)如有故意欺瞞研發成果或申請專利情事,致使本所、相關專利權實施廠商或承製廠商遭受損失,或經第三人提起訴訟及請求賠償時,應連帶負責賠償本所及相關廠商之一切損失,及承擔一切法律責任。違反上述規定者,本所得視情節輕重加以適當處分。

八、智慧財產權之申請

(一)研發人得就其研究成果報請處理智慧財產權之申請相關事宜,填寫本所研究成果専利申請表(附件一),經由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先行評估該智慧財產之運用及商品化之可行性,並考量經費之負擔,作為提出申請與否之依據。(二)研發人亦可自費申請,並在取得權利後,由本所決定是否代管該項已登記之權利,若本所決定代管此項權利者,應對研發人等補償費用,包含申請維護及其他相關費用,其後之智慧財產權之維護適用本要點第十點之規定。

(三)研發人不提出申請,若產學合作或契約有事先約定者,得同意外界自然人、法人或廠商代為申請,並於取得智慧財產權之登記後,由本所依預先訂立之契約約定辦理申請費用之補償,給予優先授權或以無償或有償方式讓與該代申請人。前二項所定之代申請情形,應以本所之名義提出申請。

九、智慧財產權之申請及維護等相關費用

其申請費用、核駁申復(至多三次)費用、上訴費用、年證費用及其他必要費用,均由本所全額支付。但核駁案須經本所專利權委員會同意後,始得進行申復或提起上訴或不予答辯等程序。第四次以上之核駁申復費用,由發明人、創作人先行墊付,其取得專利權者,墊付費用由本所全額負擔。

十、智慧財產權之維護

智慧財產權依法應繳納年費或維持費者,如於取得專利公開後三年內未實施移轉或授權,本所經專利權委員會審議後得為下列其中一項之處置。(一)將權利以有償或無償方式讓與研發人或其他適當機構。(二)停止繳納年費或維持費。

(三)繼續繳納年費或維持費,並逐年審議。

十一、研發成果權益收入之分配

(一)屬於本所研發成果之權益收入。於扣除申請、維護及其他相關費用後,得以獎勵金方式提撥分配予研發人員或其研發團隊百分之八十,本所百分之二十。

(二)本所人員於職務上所完成之著作,本所得優先無償使用或出版。

十二、技術移轉之申請條件

研發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得申請技術移轉相關作業。(一)廠商以書面向本所表達技術移轉意願者。(二)計畫主持人書面申請者。(三)本所考量值得主動推廣者。

十三、技術移轉及授權

(一)本所就其管理之研發成果,得對其他政府機關、廠商、其他團體或個人為技術之移轉或使用之授權,以有償方式為之,並簽定本所技術授權契約(附件二),就其用途、授權地區、授權期間、再移轉或其他事項為適當之限制。(二)前項所稱有償方式,包括以簽約金、衍生利益金、技術作價、股本交互授權、技術合作或其他業界通用方式,作為技術移轉或授權之對價者。

3(三)技術移轉對象,得依我國法律設立之本國公司為原則。必要時由計畫主持人或發明人提出書面說明(附件三),經過專利權委員會審查後,得將研發成果委託或授權適當廠商或研究機構代為開發。

(四)技術移轉應以公開方式徵選廠商,除於本所所在地公告外,並應兼採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為之: 1、刊登日報。2、於本所網站公告。

3、函請相關產業公會轉知廠商。

公告徵求廠商之期間不得少於七日,廠商索取申請表件及本所受理廠商申請之截止日,應為公告日起算之第二十日。

(五)技術移轉公告後,有一家以上廠商申請時,專利權委員會即應召開廠商評選會,就廠商所提申請表件資料進行評選。必要時,並得邀請廠商代表備詢或赴工廠(公司)實地訪察。評定獲選廠商名單時,應徵廠商應行迴避。

十四、技術移轉廠商之資格

技術移轉徵選之廠商,至少應具備下列資格條件:(一)廠商業別。(二)應具備之專門技術。(三)應有之機具設備。

(四)應有之研究或技術人員人數。(五)與本所無片面毀約不良記錄者。

前項資格條件由計畫主持人或廠商提出,經專利權委員會同意後確定。

十五、技術移轉廠商之證明文件

申請技術移轉廠商應填妥本所技術移轉廠商申請表(附件四)及技術移轉廠商開發計劃書(附件五),並檢附公司相關證明文件影本,向本所申請。其公司證明文件應包括:(一)經濟部公司執照。

(二)工廠登記證或營利事業登記證。

(三)經會計師認證之最近三年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四)營業稅或營利事業所得稅最近一期之繳款收據聯。

前項

(三)、(四)款之文件,新設立廠商得經本所同意後,免繳或減繳。

十六、技術移轉廠商拋棄被授權之處理原則

獲選廠商於正式簽訂技術移轉合約前,書面聲明拋棄被授權權利時,本所得就前一次應徵廠商中再予評選或另行公告。

十七、本所委託其他單位執行計畫成果之技術移轉權利金之分配

技術移轉所得權利金及衍生利益金,由承接委託計畫主持人、本所人員參與人、發明人或創作人及本所依下列比率分配:

甲:執行研究計畫之單位為公、私立學校、公立研究機關(構)者

(一)委託計畫主持人及相關人員(如計畫主持人、本所參與人員、發明人或創作人為多人,則平均分配或自行訂定比率分配):百分之七十至七十五。(二)委託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百分之五至十。(三)本所:百分之二十。乙:其他研究發展之單位

(一)委託計畫主持人及相關人員(如計畫主持人、本所參與人員、發明人或創作人為多人,則平均分配或自行訂定比率分配):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二)委託計畫主持人服務單位:百分之五。

(三)本所: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如為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成果,由本所與合作廠商依出資比率分配)。

專利權遭受侵害,因進行司法救濟程序所需之費用,由接受技術移轉廠商先行墊 付,於分配利益金時,得將前述金額先行扣除,再以餘額依所訂比率分配。

十八、研發成果之推廣

研發成果之推廣及技術移轉業務,本所得委託或授權其他單位辦理,其相關作業及收入處理,依雙方之約定。

十九、研發成果之發行

研發成果之著作授權出版發行,準用第七點至第十八點之規定。

二十、委託或合作研究

(一)本所得接受其他自然人、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之委託進行研究,或共同進行合作研究。

(二)前項所定之委託或合作研究,應以契約約定研發成果之歸屬,及權益收入分配比例,涉及跨單位合作研究必須獲得本所同意,關於本所依契約約定得享有之簽約金、衍生利益及其他權益收入,適用第十一點第一項之規定。(三)第一項所訂之委託或合作研究,依委託單位契約書或本所合作研究契約書(詳附件六)時,均應事先會知會計室,並經所長同意後方可簽約。

二十一、本所人員參與外界計畫或擔任顧問

(一)本所人員經所長或上級主管機關許可參與非本所執行之研究計畫、或接受外界委託擔任顧問,凡涉及第五點、第七點及第八點所定者,應依本要點之規定處理,並告知邀約單位(自然人、法人、團體及政府機構),第十三點之規定適用之。

(二)本所人員將研發成果提供外界使用,並以入股或其他方式參與利益分配時,應先取得本所之同意,利益分配依第十一點執行之,第十三點規定適用之。

二十二、對違反本要點事項之調查及處置

(一)本所對於違反本要點規定之情事,得進行必要之調查,並於調查完成後,提請有關單位實施必要之處置。

(二)本要點應函轉各組室,凡本所人員未遵照本要點規定所引起之法律責任,自行負責。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5

改革难,不改革更难!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调低经济增长目标,专注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版,其实质便是提振和壮大中国实体经济实力,降低中国经济泡沫化程度,实现中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物流业作为实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反过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将直接决定着中国物流业整合重组和产业独立与升级的实现。

【畅行中国梦】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物流先行,然而,交通网络布局不完善、运输线路维护不及时、地区性关卡收费不合理、突发事故应急机制不健全、重点线路部分路段季节性区域性堵塞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物流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畅行中国梦迟迟难以实现,物流企业特备是中小物流企业因其“靠路吃路”自然属性背负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一边是快速发展的中国交通建设,一边是越来越堵中国物流实际,中国的交通运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畅通中国梦又将从何谈起?

【安全中国梦】

需求和供给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运输方式之间、安全管理中监管差失等我国交通运输固有的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道路是物流行业的生命线,安全、高效、快捷是每个物流人的梦想。交通在发展,物流在发展,意外事故也在发生,如何才能更好解决造成这些深层隐患,安全中国梦又是否能够从这经济发展的梦魇中突围呢?现。

【品牌中国梦】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永恒不变的法规。产业若想真正实现整合重组和升级转型必须以实现产业独立为前提,没有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产业业品牌的引领和开拓实现,产业独立便是一纸空言。

配套活动

2013中国物流经理人俱乐部

前景展望:我国物流行业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案例分享: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分析 盈利模式:我国物流行业盈利模式类型分析及探讨 合作共赢:中小物流企业兼并重组与强强联合之路 转型责任:实体经济的提振与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2013中国物流技术装备博览会

品牌专场: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品牌竞争力培育 装备前沿: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市场需求与装备研发 新品上市: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新营销模式探索 研发投入:策略选择—自主创新还是引进吸收 成本控制:我国物流业成本控制与物流效率提高

2013中国物流园区规划论坛

价值评估:我国新建物流园区开发评估与分级管理 融资渠道:中国物流园区融资来源与渠道拓宽 物流规划:物流企业(园区)再建设与新规划 专业发展:现代物流园区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建设 项目对接:中国物流园区的招商现状及对策

2013年中国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洽谈会

电商专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前景 物流专场:我国物流业的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 高峰对话:电商的快速发展与物流周转效率的提高 模式探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 合作发展:2013物流—电商北京行动宣言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6

邀 请 函

尊敬的,您好!

2018年是我国 “十三五”规划的深化之年、根基之年。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人才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必须抓紧科技创新,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国家创新发展的质量、效率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息息相关,始终离不开高端创新人才们思想的碰撞,为发挥博士(后)青年科学家群体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引领作用,充分释放高层次人才潜力,营造“创新、创业”精神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安徽大学、中合博士后智库科学研究院主办,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组委会承办,“2018第三届届博士(后)中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盛情邀请您的参与。会议主题:创新中国 绿色经济 人才先行 组委会将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丽的合肥为您搭建了一场思想学术盛会,大家在一起分享成果,切磋砥砺,探索创新,为国效力!

国家的经济繁荣离不开企业的创造力,离不开博士(后)青年科学家们的创造力,更需要我们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策群力,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现有关论坛事项函告如下: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29日下午报到

 签到:30日7:30-8:00  会议:30日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8:00 地点:安徽大学 合肥市政府会议中心

二、战略合作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

中合博士后智库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三、会议日程

见附件。

三、活动报名

1、参会名额以组委会确认为准,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2、请参会嘉宾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准时参会,签到时请出示个人名片。

3、组委会联系电话:187 5699 5688(张荣东博士)

2018首届博士(后)中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7

为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数字质检”、“智慧质检”的重大发展构想,促进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检测业务新的跨越,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生意宝检测通)承办的“2011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于12月15日-16日在杭州云栖海航度假酒店盛大开启。www.sepu.net(中国色谱网)作为协办方及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并在本次大会做报告。

“高端交流、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开拓共赢”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主要特色。论坛主办方盛情邀请了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浙江省质监局的相关领导嘉宾及与会对象;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范围内的国家中心和大型检测机构以及国家级、省级专家媒体与网站参与论坛。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副司长;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副司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副主任等领导也将会出席会议并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柯振权主持,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振华致开幕辞。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柯振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振华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三个专场:在检验检测相关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分析专场,来自国家认监委实验室检测与监管部李文龙处长作了题为《我国实验室管理制度与风险警示》的报告;来自国际检测机构BV高级经理高铭博士作了题为《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差异分析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处的顾文海处长作了题为《政府部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经验介绍》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傅丹萍院长作为题为《培育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创建技术竞争机构制高点》的专题大会报告。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检测与监管部李文龙处长

国际检测机构BV高级经理高铭博士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处的顾文海处长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傅丹萍院长

在经验交流与分享专场,来自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江先生作了题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化管理与发展”经验分享》的报告;来自国家机动车质检中心苍学俊副主任作作了题为《国家级检测中心国际化发展之路经验分享》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张挺副主任作了题为《政府检验检测机构服务产业、服务重点工程》的报告。

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江先生

国家机动车质检中心苍学俊副主任作

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张挺副主任

接下来的信息化在现代检验检测管理上的应用专场,来自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陈自力院长作了题为《标准资源在实验室信息管理上的应用》的报告;来自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小军先生作了题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助推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报告;来自中国色谱网总经理刘莹川女士作了题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在现代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上的应用》的报告。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陈自力院长

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小军先生

中国色谱网总经理刘莹川女士

中国医药研发创新论坛 篇8

暨房地产国际融资峰会

主办单位: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省政府城乡住房建设厅 广东省地产商会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时间: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地点: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白云大道南1039―1045号)

巨商云集 精英荟萃 群贤聚首 巅峰论道 2009年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盛会拉开帷幕

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

由广东省地产商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暨国际融资峰会年会,将于2009年12月18日在广州召开(地点:广州市白云大道南1039―1045号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会期一天,会议议题主要探讨国际金融后危机背景下,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开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等房地产金融创新课题。

此次峰会,是一次举政府、地产、金融三方强势之力,规格很高,规模庞大,集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著名的金融机构专家和各大房地产企业家的高端峰会。三方人杰将分别就当前国内金融背景下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和融资等问题作专题演讲,并与房地产企业、银行家、金融理论专家等同台展开六方对话。同时,峰会还邀请广东省政府主管金融工作的宋海副省长作重要演讲;邀请中国银监会、广东省银监局、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国土厅以及广东各大银行行长等相关部门领导亲临指导、对话。

这是广东地产界、金融界的高峰盛会。广东省地产商会各大地产商,包括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碧桂园地产、星河湾地产等及全国部分著名的地产企业的领军人物都将亲临,巨商云集,精英荟萃,巅峰论道。(会议议程请见《2009年中国(广东)房地产金融创新论坛暨国际融资峰会》方案)现诚邀高峰论坛赞助合作企业,具体赞助合作方案如下: 钻石协办 RMB50万元

二、白金协办,回报如下: 现场回报:

1、安排赞助企业作为嘉宾参加六方对话;

2、优先为赞助企业介绍认识目标客户负责人;

3、赞助企业2人免费参加半年内由商会主办的重大活动;

4、获得4个免费参会名额(包括会务费、餐费,可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

宣传回报:

1、赞助企业“协办”的身份、企业名称和LOGO将完整出现在本次会议现场背景板以及所有涉及到本次论坛的对外宣传资料上;

2、获准在论坛现场放置2个易拉宝,由赞助企业自行制作,组委会统一摆放;

3、赞助企业获准在广东省地产商会网站广告(5个界面)宣传半年;

4、赞助企业获得在本届论坛会刊上刊登2个整版广告;

5、赞助企业获得《地产界》杂志2P彩色广告及1P软文;

6、赞助企业负责人获得《地产界》杂志人物专访一期;

7、获准在论坛资料袋里夹带企业宣传资料400份。

三、普通协办,回报如下: 现场回报:

1、为赞助企业介绍认识目标客户负责人;

2、赞助企业2人免费参加半年内由商会主办的重大活动;

3、获得3个免费参会名额(包括会务费、餐费,可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

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处理探讨 篇9

疫苗的研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临床前研究,2、临床研究,3、申报注册。其中、临床研究通常分为1-4期,第4期是药品上市后的,一般不作为研发阶段。具体可以参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临床期间不能申请GMP认证,必须要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后才能申请GMP认证。在3期临床完成后才可以申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从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看,有些是从三期临床开始资本化,有些是从拿到新药证书(部分药品没有新药证书)开始资本化。

1)双鹭药业(002038)年报披露: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前期已计入损益的开发支出不在以后期间确认为资产。已资本化的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开发支出,自该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转为无形资产。

公司取得临床批文前所处阶段均界定为研究阶段,取得临床批文后至到获得生产批文为止所处的阶段均为开发阶段。

2)复星药业(600196)年报披露

属于仿制药的研发项目,在完成小试工作并形成《小试研究技术报告》之前(含取得《小试研究技术报告》之时点)所从事的工作为研究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形成《小试研究技术报告》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为开发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在符合上述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时予以资本化,否则其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应归属于《小试研究技术报告》之前或之后发生的支出,则将其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创新药的研发项目,在取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前(含取得《临床试验批件》之时点)所从事的工作为研究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取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为开发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支出在符合上述开发阶段资本化的条件时予以资本化,否则其所发生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应归属于取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前或之后发生的支出,则将其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安徽安科生物(招股说明书)

公司研制新药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划分本公司研制新药项目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具体标准为:研究阶段支出是指药品(含新药和原有药品剂型改变)研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前的所有开支;开发阶段支出是指药品(含新药和原有药品剂型改变)研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后的可直接归属的开支,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以有关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为准。研究阶段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安永曾认为资本化应从取得临床批文至取得新药证书止,GMP是生产条件的认证,和专利及技术不同,应费用化。我们指出GMP证书明确是具体的药品生产管理,与药品专利或生产技术不可分割,并且符合资本化的所有条件,于是GMP期间的成本费用也资本化了---几批生产下来该金额也很大,对利润影响大。

医药企业研发费用账务处理的讨论

我是一家医药企业的财务。我们公司的研发费用主要分为两种:自主研发、外购临床前的技术再与原研发单位合作研发或自主研发。发生的研发费用如何账务处理比较没把握,向各位请教了。

新药研发一般分三个阶段:临床前、临床试验、获得新药证书后的继续研发。

1、获得新药证书后:完成1-3期临床,国家就发新药证书,可上市销售,之后还需完成4期临床试验,以及后续的一些质量标准建立等试验。获得新药证书后的研发费用我们是资本化的,我们认为符合会计准则资本化的5个条件。

2、临床试验阶段(即取得临床批件后)研发费用能否资本化,实务中看到有些上市公司这部分费用是资本化的,如”冠昊生物“。理论上说:如果是全新的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阶段能否成功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国内也有很多做仿制药,仿制药相对来说成功率比新药高,因为有前人经验可循。因此我认为仿制药临床阶段的费用可以资本化。

3、临床前的研发费用一般说应该费用化的。

以上是自主研发的情况。对于外购临床前技术再与原研发单位合作研发或自主研发。我们的情况是我们在购买技术时,该技术一般都有获得专利证书。请教,可否将购买技术的费用作为购买专利权计入无形资产,在后续研发过程中再摊销进入研发费用,按以上原则费用化或资本化。还有的技术购买合同是从临床前一直到获得临床批件。如果有了临床批件,支付的这部分费用是不是可以计入无形资产?

1我们公司也是以取得临床批文时点之后作为资本化的起点,在上市申报以及证监局检查时并没有被提出质疑。虽然,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比较严格,但实务中确实如楼主所说的取得临床批文之后成功几率已经很高了。所以,这样处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但是,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药品批件已经拿到,但专利尚未申请下来,该药品需要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是作为特许权(药监局批准的生产和销售该药品的权利)入账然后开始摊销,还是等到专利拿到之后一并入账开始摊销? 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药品批件拿到之后,直接将应该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作为特许权入账,并按照批件规定的期限摊销;待拿到专利之后,将专利申请费用一次性费用化,不再根据准则要求资本化后摊销,因为金额实在是太小了,不具有重要性。

3贵公司取得临床批文后发生的研发费用开始资本化,制药类上市公司这样做的很少,这是我所了解情况。如果是全新的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还有很多风险,有的甚至完成临床三期,申报新药证书时有问题药监局不审批,也有二期完成后发现效果不佳难以继续临床试验的情况,这样如果部分研发费用资本化了,还得转损失。

如果是仿制药则成功的几率大一些,但也不好说,有的仿制药并不好做。不知贵公司是不是做新药研发。象冠昊生物好像是做医疗器械类的,它的研发风险我不太清楚。

如果已经拿到药品批件,但没拿到专利证书,则开发支出可作为一项专有技术进行摊销,特许权一般指你从其他单位获得的技术、商标等的使用权。用这个名称可能不太妥当。

4仿制药:从向省局申报注册开始资本化;新药研:不确定性大,应更谨慎。

5我有个疑问,大概跟楼主的问题关系不大。

听别人讲的,说药品研发有“国家规定”,自研的不能资本化,只能费用化,只有外购或者引进的药品才能形成无形资产。是不是这样?我在网上大概查了一下,没看到这样的说法啊。这种说法不符合新准则规定,但与原先的《企业会计制度》是相符的,估计你看到的是老制度下的相关说法

在建工程转成固定资产的标准:

上一篇: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葛安强07号下一篇:小学校际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