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报告

2024-06-20

自愿报告(共9篇)

自愿报告 篇1

0 引言

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 (Sino Confidential 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简称SCASS) 是收集、管理、分析和共享民航安全信息并提供航空安全告警服务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 由它收集的报告即为航空安全自愿报告, 其主要是民航从业人员包括飞行员, 管制员、乘务员、机务维修人员、保安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针对涉及到航空器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或者当前航空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及潜在的矛盾和不足之处自愿提交的不安全事件或安全隐患报告。其收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 及早发现事故隐患或危险状况, 防止严重的不安全事件或航空事故发生, 并为“人为因素”的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1,2]。

人为因素一直是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 改善人为因素已成为进一步降低航空事故率、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主要途径。自愿报告信息中往往蕴含着潜在的安全风险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对大量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 则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发展态势或规律。本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深入分析挖掘蕴含在这些信息中宝贵的人为因素信息, 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自愿报告信息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可以有效识别同类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为局方和民航企事业单位及时管理和控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咨询和建议, 对实施预警、防范航空灾难具有重要意义。

1 典型人为因素分析模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1.1 典型人为因素分析模型

近年来,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分析发展较快, 常用的人为因素分析方法有SHEL模型[3]、REASON模型[4]、HFACS模型[5,6]、故障树 (FTA) 模型[7]、EC-CAIRS分类法[8]、基元事件分析法 (EEAM模型) [9,10,11]等。根据具体分析的需要, 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

1.2 模型适用性分析

本文对上述模型或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点进行了综合比较, 并指出用其分析自愿报告的不适用性。如表1所示。

自愿报告信息以报告人的描述为主, 主要侧重于报告人个人的人为因素方面的原因或揭露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等隐患信息。自愿报告系统一般不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 与能形成较为完整事件链的事故或事故征候相比, 往往只是单个事件或某一方面信息的详细描述。因此, 上述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笔者在借鉴这些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自愿报告内容的特点, 建立了针对自愿报告信息的分析模型, 以期为人为因素分析提供一条新途径。

2 自愿报告信息分析模型研究

2.1 研究思路

常用的SHEL模型、REASON模型、HFACS事故事件分类分析方法, 从本质上都属于经验式的实用主义上行分类方法, 是由基本事件归类到事件的方法;而ECCAIRS属于演绎的逻辑下行分类方法, 是由事件按规则逻辑演绎到基本事件的方法。前三种方法分类不够全面、细致;ECCAIRS分类过于详细, 但缺乏组织影响方面的分析。笔者在综合上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将上行分类方法和下行分类方法结合起来, 提出了自愿报告信息分析模型 (Confidential Report Information Analysis Model, CRIAM) 。

2.2 模型建立

该模型在事件分析时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分类参考SHEL模型, 分为个体、群体、环境和管理四个模块。再参考ECCAIRS分类法对报告进行第二层细分类, 将个体分为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 群体分为人人界面和人机界面, 环境分为工作环境和技术环境, 管理分为组织影响和监督不充分, 共八个项目, 这是初始建模过程, 属于下行分类, 即先分后判读, 先依据一定的原则划分好事件类别, 再将报告内容填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利用现有的分类结果对航空自愿报告进行分析, 发现某一类别里的自愿报告数量较多, 为了对报告信息做详细的分析, 笔者根据每类报告的特点对报告进行第三层分类 (共24项) 。最后再根据每份报告内容进行反馈式的验证, 并将其归类到第三层中的某一项, 得到最终模型, 这属于上行分类, 即先判读后综合, 依据报告反映的问题, 提取涉及的问题类别, 再汇总, 分类。最终分类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列举了自愿报告反映出的若干问题。

3 实例应用

通过对自愿报告系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笔者选取我国SCASS的170条自愿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每份报告及专家分析结果的内容, 逐条对照图1中的信息分析模型的第三层项目进行分析, 存在该项目的问题计数1次, 不存在则计为0。由于一份报告可能涉及24个项目中的若干个方面, 因此, 所有项目的计数总和大于总信息条数。所有项目统计计数结果除以总信息条数, 得到该项目占总数的百分比。比较各项目占总数百分比, 可以判断信息所反映的安全隐患重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然后针对问题较多的项目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1 自愿报告信息分类统计

依据上述统计方法, 按照报告涉及各个项目的数量进行排序,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执行不力、经验及情景意识缺乏、违规、运行计划或组织过程、压力与应激和组织决策排在前5位, 纵观表中前10名的项目, 其所属上层项目大多都是个人能力、组织影响和监督不充分。为了更明确地揭示报告内容反映的问题类型, 现针对模型第二层的8个项目进行归类统计, 结果如图2所示。

综合表2和图2的统计数据, 个人能力、组织影响和监督不充分三个方面的报告数量较多, 特别是监督不充分中的执行不力, 个人能力中的经验及情景意识缺乏、违规还有组织影响中的运行计划或组织过程、组织决策, 值得充分重视。

注:表2中第五列数字是涉及该项目的百分比。由于一份报告可能涉及24个项目中的若干个方面, 所以其比例之和并不等于100%。

通过对170条自愿报告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 得出了以下安全隐患:

(1) 任务执行不力, 其主要表现为航空公司未按照民航法规要求进行定期安全检查、驾驶舱吸烟未禁止、托运行李管理不当、机坪飞机的武警监管交接存在漏洞、库房工具管理不规范等;

(2) 经验及情景意识缺乏, 主要表现为机组忘记关闭雷达、对飞行程序不熟悉、管制员注意力分配不当造成的漏、忘等;

(3) 违反规章程序, 主要表现为机组忽视或未严格执行规章、标准化意识弱;

(4) 安检工作不到位、飞机放行权混乱等问题;

(5) 航空公司对未取得适航认证零部件、除冰液、停机位的不安全使用, 飞机结构腐蚀的不当处理等。

隐患既涉及执行层的不安全行为, 又反映出组织管理层、监督层的管理漏洞, 对航空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2 改进建议

由于报告主要涉及模型中个体和管理两个模块, 笔者分别从个体和组织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对于个体方面, 要提高个体工作技能, 增强个体可靠性。例如, 对于飞行员, 应着重开展标准用语、飞行性能、突发情况的处理、人为因素知识、情景意识和应急撤离演练等有针对性的项目培训, 且要通过体能和心理训练使得飞行员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于管制员, 在岗培训必须落到实处, 既要重视模拟机培训等技术技能的强化, 也要注重个人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机务人员, 要重视对其进行维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建立规范的培训机构, 严格执行复训的制度[12]。综合采用这些措施后, 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民航从业者的工作技能, 增强其可靠性, 减少人为差错, 提高飞行安全水平。此外, 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建立对民航关键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过程监控和跟踪反馈, 提高培训的实效[13]。

对于组织管理方面, 要抓好关键环节, 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障飞行安全, 有赖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各负其责, 协调配合, 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在管理层中引进资质认证制度, 保证相关领导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不断的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管理层的安全观念。

(2) 关注长效机制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飞行流程、用制度保证有关飞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把飞行安全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

(3) 加强组织资源管理, 包括组织机构对资产分配的决策和对人才、资金和仪表设备合理配置和使用[14]。尤其要增强机组资源管理, 提高飞行人员之间的交流、交叉检查和机组配合等综合素质。

(4) 营造健康的组织氛围, 管理层要鼓励各层次的信息自由而公开地交流、支持新观点, 关注下属需求、能够及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 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和满意度, 进而提高其绩效水平。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形成群体安全意识。民航人员作为一个团队, 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是保持团队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民航从业者要考虑到整个民航的需要, 并不遗余力地为保证持续的民航安全共同努力。

(6) 加强对飞机零配件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管, 杜绝因管理不到位或配件质量原因造成的事故或事故症候。

(7) 安检人员除了履行日常的工作外, 还应加强对机组、安检人员的检查, 所涉及人员也应全力配合, 共同维护飞行安全。

(8) 加强机场控制区管理, 杜绝跑道入侵, 减少地面车辆、设施、客梯车与飞机擦碰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针对自愿报告信息的分析模型, 得到如下结论:

(1) 该模型既能充分考虑信息交叉性, 各类别不会相互包含, 层次比较清楚, 判读错误小, 又能避免分类过细, 类别内容为空, 不益于后续合并等问题, 使得新模型在分析自愿报告信息方面更加全面和准确。

(2) 针对自愿报告中安全隐患重点集中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使结果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事故预防活动, 突出了报告分析的实用性, 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安全。

(3) 该分类模型不仅可用于国家层面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 也可用于民航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主动报告信息收集系统, 可以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分析主动报告信息提供支持。

自愿报告 篇2

院(系、部)

年级、班级

联系电话

成绩

指导老师

农村医疗自愿者 ——我深刻的体会 XX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医疗自愿者

火辣辣的七月,我告别了学校既紧张又安逸的生活,回到了我一直热爱着的养育了我的家乡。一下车,浓浓的汽油味随大巴车走远了,迎面而来的是熟悉的家乡泥土味和田野飘来的草香味,渗透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顿然让人神清气爽。

2011年7月18号,正是我放假回家的第五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有幸加入了城乡医疗服务队,似乎还摆脱不了一点点嗜睡的习惯,懒在床上不愿起来,忽然,一个电话把我从梦中叫醒:“医疗服务队成员八点钟准时镇医院集合”。挂掉电话,我特别高兴,从床上跳起来,准备就绪,立即起身前往。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摇摇晃晃的坐了30多分钟的车,到了一个叫水洞村的农村山区。时间是早晨8:15分,山上的雾刚刚散去,又是一个大晴天。

水洞村是一个拥有1200多人口的美丽祥和的小乡村,六旬以上的老人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全村就只有一个卫生室,在卫生室里面摆有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个血压测量仪、几只体温计和一个药箱。据村长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医院退休的老爷爷利用他的空余的时间为村民测测体温,开一些感冒药的地方。后来由于老爷爷身体不适让这个给予村民一线希望的卫生室关门了近一年多的时间。

今天村里似乎异常的平静,原来,当我们到达村小学的时候,村长早已通知全村老人早早就在那里集合等候了„„

在队长的安排下我们一队20个人分成5个小组,有登记处、咨询处、测血压处、测体温处、测视力处5个小组。此次义诊活动由我们镇医院的杨院长坐诊。我被分到了咨询处,荣幸成了院长的助手。

一、轻松愉快的工作

作为院长的助手,我即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有机会在院长身边学习和接触到前来看病的村民们,心里害怕的是自己第一次亲身实践,很不熟悉,如果犯错了可怎么办啊,越想越有些手忙脚乱,更是有些紧张了。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因为这次是义诊,每一个人都很高兴,脸上挂着微笑,也很热情,有的还会和我们热心的聊几句,夸奖我们呢,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乐滋滋的,2 XX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心情竟然慢慢放松了下来,不那么紧张了,在院长旁边认认真真的学习和工作起来了,同时心里也在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心,好好工作!

二、我的工作任务

1、如实填写好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必要时还应注明职业,因为不少疾病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院长说这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点参考。

2、如果不是患者本人咨询,最好说明咨询者与患者的关系,这样可帮助医生判断陈述内容的可靠程度。

3、认真听取病人所描述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发生这些症状的时间、原因或诱因,后来的变化情况等,并要详细地记录下来。

4、对于有些病人,需要问清楚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具体到哪一级医院进行过检查和治疗,主要检查结果、诊断是什么及主要治疗措施有哪些,以及病情恢复情况。还有就是问问病人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比如在医院做过的照片以及病历等等。

5、询问他们希望想得到什么帮助,或是我们还应该提供怎么样的帮助。

6、尽我们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相关的方面的医学知识更多的告诉他们。

天气慢慢变得越来越热了,但还是挡不住前来向杨院长咨询和问诊的村民们的热情。杨院长依旧认真地为前来问诊和咨询的病人进行诊断和解答,并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向他们提出了一些养生建议。同学们也热情耐心地为前来问诊的村民进行测量血压、日常养生咨询问答、量体温、测视力和推拿按摩等服务。时间很快的在轻松和忙碌中过去了,短短一天,在杨院长和同学们的热情服务下,累计为120多位村民进行了义诊,深受村民欢迎。看着每一位村民回去的背影,我心里深深的祝福,希望他们的病赶快好起来,生活越来越好!

三、工作中的自我总结

通过参与这次义诊的整个经过,让我明白了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让人民放心的医生,让老百姓放心的医生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正确把握好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于如何如正确把握好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对于作为医疗服务队的成员,作为一个医学生的我来说很重要的,同时这也是一门很大

XX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的学问,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面对来会诊的人我们要用适当的礼貌的称呼,比如“叔叔”“阿姨”“大伯”“大妈”.....其次,.我们不要用粗犷、自大高傲的语气对待病人,我们更不要以异样眼光、歧视的眼光去看待某一个人,要用一种祥和的目光努力做到给人一种亲切感。再次,我们要学会用简便、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和病人交流,努力做到让病人听得明白,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重复地给病人讲解。

(二)给予患者忠诚的建议

面对一个前来向自己问诊的病人,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病人把希望寄予我们,我们就不能让病人失望,不要用恐吓的语言或是夸大的语言和他们说话,就算是知道不好的结果,也要从精神上去鼓励。话说“身体健康不算健康,只有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在农村农忙季节要注意避免不要因劳成疾,告诉他们要适当休息,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不能每顿都清汤寡水的。像发霉的食品(发霉花生、葵花籽、黄豆、腊肉等),陌生或不熟悉的野生食物(蘑菇、野果等)就不要吃了。此外,很多疾病都让你没有办法去预测,像发烧、疼痛、头晕、嗜睡也许就是疾病的警报,千万不要勿略了这些小病,更加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托,以致到后面情况更糟难于医治。建议他们每一年做一次常规检查,必要的时候做个全面检查,可以预防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农村,由于子女外出空巢老人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所以他们在精神方面存在疾病的还是占大多数,他们有些因为遇到什么事手无举措的时候一下子变得压力过大,又无人述说而有些精神失常,面对这一方面的问题要努力积极地与他们沟通。

(三)做好医疗知识普及

就信息方面而言,农村不及城市,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是相对落后的。为此,我认为在医学信息这一方面做一些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一些流行病的传播,怎样传播,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或是遇到某些突发的疾病该怎么样去着手处理等等。可以的话我们应该要定期的给村民们放些医学视频,发些小册子,或者上上课为他们做讲解。

四、收获——来源于不懈努力

在这之前我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却让我们一行的二十多个人明白了不少东西。比如在登记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内容,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要保密,根据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血压在哪一个值得范围内属于正常等等,虽然我们能做的只是那么一点点,但这一点也正反应了我们政府对于医疗服务农村的打大力支持,并逐渐趋于完善。也从很大一方面体现了我们老百姓对能看病和能治病的渴望。

XX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短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然还有好多人在期待着,眼看村民那期待的眼神心中不由悄然泪下。回想起过去的那落后的局面,再看看今天的转变,让我们都情不自禁的感叹。是啊!是我们国力在逐渐的强大,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老百姓看病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艰难了,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农村医保,帮助农民减少了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用,现在的医疗也越来越发达了,很多疾病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棘手了,很多的疾病也可以预防了,对小孩子来说,他们从一出生就可以免费打预防针,减少了后患。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了,也越来越健康了!

据媒体报道,“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之上。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有乡镇卫生院4 万多所,村卫生室61 万多个,县乡村卫生人员354 万多人。近年来国家实施《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推动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央和地方投入217 亿元累计改造和新建了1.88 万所乡镇卫生院、786 所县医院、285 所县中医院和534 所县妇幼保健院,为1.1 万所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基本医疗设备。同时,国家还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培训工作”,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卫生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管也在逐步加强。”①

当然今天我们这一小小举动和一个体系趋向于完善比起来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相信总会有着那么一天,在经济大力发展,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各种设施在不断健全的今天,实现医疗服务农村,医疗服务百姓的愿望将会是指日可待。

五、心灵感悟

(一)实践觅真知

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在这之前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这一次让我感触很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很多道理并不只是像书上所说的那样简单,因为有着很多可变的因素,我们只有深入社会去了解,这样我们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同时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不同阶层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社会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我们的必修课。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们不仅能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了解各个领域、行业的基本情

XX医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况。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对国情考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及发展状况、了解我国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现状、了解我国农村的有关情况、了解我国企业的有关情况等。此外我们还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见习活动,以及能够学以致用,检验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准。

(二)将爱存心,感恩他人

通过这次的医疗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医学甚至医学有关方面之外的知识。我知道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健康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学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学会去感恩。如果没有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基础,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那没有钱看病、有钱不知道去哪看病的落后的局面。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学会去珍惜。“冰冻三尺而非一日之寒”,回顾过去,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是历史告诉了我们,今天取得的进步是来之不易的,对于我们来说,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学生努力去学习、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治病救人向来就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我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感到万分的荣幸,更让我高兴的是,不久的将来我将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那时候我就可以为人民服务,回报我们的社会了。一想起那天在水洞村的义诊,想起村民们的淳朴笑脸,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祝愿他们长寿平安幸福!在成长的路上,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慢慢的去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问心无愧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三)把握今天

今天的我很健康,也很满足,虽然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社会主义给了我们自由的思想与平等的权力,我们不像以前有压迫和剥削,温饱也基本解决了。我可以健健康康,安心的学习了。因此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天,不虚度年华,脚踏实地,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让我们伸出智慧的双手,为社会、为人民、为我们老百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医疗服务社会,医疗服务农村这一朵美丽之花在中国的热土上激情开放!

报告人:XX

自愿报告 篇3

1 自愿报告系统与航空安全

为了提高民用航空系统的安全性,尽量减少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需要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并改正系统存在的缺陷。而已发生的差错和不安全事件恰好暴露了系统的缺陷,因此搜集已发生的不安全信息并对其进行研究就很有意义。

目前民航安全信息收集渠道有多种形式,如安全检查、安全审计、事故调查报告,强制性报告和自愿报告等(见图1)。但是,多数渠道收集到的不安全信息主要为事故、事故征候、严重差错等。这些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是所有安全信息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自愿报告系统主要负责收集隐藏在事故下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差错事件,根据海恩法则,底端事件数量远远大于事故和事故征候数量。

自愿报告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航空安全信息收集渠道,是其它航空安全事件报告系统不可替代的重要补充。2001年7月第九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2],建议各成员国建立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各自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如美国的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英国的CHIRP(Confidential Human Factors Incident Reporting Programme)、澳大利亚航空事件保密报告系统CAIR(Confidential Aviation Incident Reporting)等,为改善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2 系统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民航大国,改善民航安全是完成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重要保证。建立完善的保密自愿报告系统,多渠道收集真实的航空安全信息,完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到目前为止,许多民航单位已建立了各自的系统。但资料显示,我国航空自愿报告系统收受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很大,运行效果和作用发挥并不明显。笔者拟结合国外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发展,分别从系统运行模式、运行程序、系统设计及信息的处理分析等环节进行分析。

(1)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自愿报告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自愿、保密和非处罚。其中,非处罚性和保密性是自愿报告系统的“敏感带”,也是其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所在,是报告者自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ASRP在建立之初由美国联邦航空局作为执行机构,并未获得成功。随后美国联邦航空局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签订了备忘录,由其作为联邦航空局与航空业的中间人主持系统的工作,系统才获得成功。在英国,民航当局提供资金给中立机构主持CHIRP,运行也很成功[3]。在我国,很多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受理者是主管当局或公司自身。由于报告中会涉及许多敏感的人或事,如果主管当局涉身其中就很难保证保密性和公平公正性,而且会引起一些报告人的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ASRS的前身ASRP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以失败告终。系统主持机构的非中立性是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运行不利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中立机构”运行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虽然中立机构不受当局约束,没有管理权力,能够做到“保密”和“不处罚”。但中立机构不具备处罚权的同时也不具备豁免权,失去了“豁免权”,“不处罚”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效力。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是系统运行成功的一个重要问题。

(2)系统运行程序分析

综合比较国内外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运行程序,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环节或细节的处理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报告归类和信息处理分析方法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ASRS、CHIRP、SCASS(Sino Confidential 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System)、XSCRS(Xiamen Safety Confidential Reporting System)等众多系统运行程序的比较分析,可将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运行程序归纳为图2所示。流程涵盖上报、分析、反馈及提高等环节,其中,外环表示自愿报告系统的主要运行流程,内环总结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步骤。整个系统运行程序即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循环过程。

(3)系统设计分析

民航业带有较强的国际化色彩,目前我国民航有相当数量的外籍从业人员。但从调研的结果发现,中国现有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几乎全为中文版,单一的平台语言无形中剥夺了一部分人的上报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化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也不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协作与信息共享,为系统实施带来很大弊端。

此外,为了方便报告表的填写,防止信息在上报时发生遗漏,自愿报告系统往往会针对不同类别的从业人员(如机组人员、空管员、机务和一般人员等)设计不同格式的报告表。在我国现有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中,很多系统的报告表单设计仅面向与航空飞行直接相关的三类人员,而未涉及航空运行过程中的其他人员,这与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是背道而驰的。报告表的收集应涵盖与运行相关的所有人员,而不应仅仅面向部分群体。无论哪个领域,所有危害航空安全的信息都应在我们的关注范围之内。此外,在多渠道收集信息的同时,在报告表单提交方式的界定上,也应注意对上报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数据库是自愿报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各国各地区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中,仅有部分数据库是开放式的,如ASRS的数据库查询。读者可以键入关键词,进行查询和统计,为大家的工作、学习提供方便,进而扩大系统使用人群范围,提升系统知名度,这为让更多人向系统上报信息打下基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通过调研发现,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数据库开放度不高,由于查询的信息量和信息表述方式的限制,其信息量相比开放式数据库大打折扣。

(4)报告的处理分析

对报告的处理分析主要包括报告分类和信息分析等部分。目前报告内容的归类一般有以下几种:根据报告涉及的隐患性质进行详细分类。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曾根据隐患性质将报告信息中的危险(隐患)分为3大类29小类。厦门空管自愿报告系统在进行报告归类时,根据报告涉及的隐患性质将不安全信息直接分为陆空对话、班组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建议、管制协调与移交、绕飞雷雨、设备故障、地面滑行、不明升空物体等18类。根据信息类别进行归类,这种方法对不安全信息的归类处理没有上述方法那么细致,而是首先根据信息类别分为几大类,如飞行操作类、机械类和运行保障类3类安全信息存入数据库,之后根据类别不同分别转发给有关科室进行分析。如飞行操纵类转发QAR室,机械类转发工程部等。根据Reason模式进行分类。基于Reason模型的HFACS(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框架[4]是基于美国海军大量飞行事故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至今已成功运行到军事飞行、民用航空及通航领域。各系统间信息分类方式的不统一,将大大影响自愿报告系统间信息共享。

在信息分析方面,决大多数的自愿报告系统都还停留在数据收集、录入、统计等低层次的应用上,缺少深层次的信息分析。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挖掘和分析,才能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和规律,充分利用收到的信息。

3 对策措施

(1)采取“立法支持的中立运行机构”,加强行业安全文化建设

如文中系统运行模式分析中所述,为了打消上报者的疑虑,在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构建中,必须协调运行机构与运行准则的关系。通过对国外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发展历程的分析,“立法支持的中立运行机构”是目前较好的解决途径之一,即借助当局的权力颁发相关法律、规章,外在的赋予中立机构以豁免权。

美国的ASRS就有豁免权立法依据,但其豁免条件是非常严格和明确的。从全球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运行来看,具有立法支持豁免权的系统收受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好。为了促进中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实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曾于2004年下发了《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管理文件[5],文件规定保密性和非惩罚性是SCASS的基本原则,但管理文件并不能满足提供法律保障的要求。中南空管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也就豁免权作了相关承诺和规定,但未见正式的法律文件和管理文件对此予以说明。

鉴于这种情况应尽快补充完善与自愿报告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局方、企事业单位和民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执行机构等多方的工作职责和权利,明确报告人的义务和保护措施。此外还应注意加强行业安全文化建设,从员工思想上加以改善。

(2)人性化的系统平台

专业在于细节。在构建系统平台时,除完善系统各项功能外,应注意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如考虑到我国民航为数众多的外籍工作人员及民航的国际化色彩,构建多语言版自愿报告系统,使之更符合21世纪中国民航的特点,也更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协作与信息共享。人性化的报告表设计,除面向对象应全面外,表单的设计亦要简单明了,使报告者一目了然,对号入座。为方便报告人填写,更为方便后期的报告处理,应尽量的将报告内容格式化。

既然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信息利用,建议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数据库查询,进而大大丰富、提升信息利用价值,同时吸引更多的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研究者的关注。此外,醒目的提交方式、与民航网站的链接等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3)规范的信息归类存储

为避免在对报告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时出现信息丢失,更为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便利,必须将信息存储结构规范化。针对信息归类方式不统一,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曾开发专门软件INDICATE用于信息分类。首先按照工作性质不同,分为机组、维修人员和地面运行3大类,具体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个子项。航空安全报告的所有项目基本都包括在各子类别中。此外,欧洲航空事故征候报告系统协调中心(ECCAIRS)就事故的分类方法和数据的存储格式也做了研究,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建设可以借鉴其中的成果。

在归类方法使用上,借助聚类分析对自愿报告系统进行分类,结果比较合理。聚类分析是对探测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的一个工具,根据所测得的或所感知的相似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应用于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中的聚类分析,其结果还可以用来分类新报告、测试报告中的同类型数据等。

(4)全面而深入的信息分析

将报告中的信息分类存储到数据库后,接下来就要对信息进行相关分析。以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Reason模型作为不安全事件分析的指导原理,采用人为差错分析与预防综合框架(HFACS)作为数据库分析模型,全面、彻底地分析和查找航空组织中各层次的安全隐患是合理的[6]。也可基于故障树分析法[7]并结合SHEL和Reason模型,对各部分行为风险发展取向进行分析,这种风险预警方式是借用树型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规则对风险进行纵向式的评估和分析,然后将纵深评估结果再进行综合比较,从中找出风险演化的本质和内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充分开发数据信息,目前还较少用到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分析中[8]。但国内的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大多还停留在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较低层次的应用上,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关系和规律。只有对信息的分析和挖掘方法进行改进,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收到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孙瑞山.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J].中国民用航空安全,2002,(8):42~44

[2]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2001

[3]孙瑞山,刘俊杰.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和展望[J].空中交通管理,2007,(1):4~7

[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人为因素课题组.民用航空人的因素培训手册[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5]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Z].2004.11

[6]道格拉斯A.维格曼,斯科特A.夏佩尔,马锐译.飞行事故人的失误分析——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

[7]周海京,遇今.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与故障树分析[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入党自愿书 篇4

尊敬的党组织:

我叫,今年29 岁,籍贯湖北省,我199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2009年7月毕业于,进入,先后在工作过,在轮的四年期间,曾任团支部书记和一职,现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我的家在,每年都会有洪涝肆掠,这给我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记得1996年第一次长江发洪水。党领导解放军驻扎长江沿岸,为我们保卫家园,我还不足十岁,对党的认识却很模糊,只知道党是一个很伟大,很优秀的组织,是让新中国取得胜利的集体,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渐渐地,我通过身边种种事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洪水过后,党政府给我们盖房子,修路。我当时就立志要加入共产党,成为他们的一员。在读中学的日子里,我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团员,明白了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助手和后备军,要以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要以党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进入大学后,参加了学院里的党培训,这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接触了党,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只有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党永远都是伟大的,是神圣而不可取代的。现在我又作为了国有企业的新生军,也离这个组织越来越近。

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2014年,中国走过了93年的风风雨雨,但她依然年青,风采依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斯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断的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坚决抵制不良的思想侵蚀党,危害党。如今党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在我的心中,已树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它给予了我灵魂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将伴随我一生。

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分子。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会按时交纳党费,认真参加三会一课,我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要解决形式上入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几年来,我一直都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下面,我向党组织汇报几年来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一、思想上,我认真全面的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党章;在争先创优活动中,我作为一名电机员,以前对做好本职工作与公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把自身业务处理好就可以了,没有站在公司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面对公司发展带来的新形势,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要用与时俱进的素养去提高自己,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且懂得了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稳固的理论基石。

二、工作上,我时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克服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大胆负责,脏活、累活干在前面,遇到困难挺身而出,要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不是一段时间的工作,也不是一个阶段的任务。我要清楚的看到持续发展对我们素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应该进一步提高学习进步的紧迫感,自觉、主动、持续地开展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生活中:我认为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可以体现在大事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平常的一些细节上,我们不能不屑于做小事而在家里坐等大事,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日常的生活中,我一直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团结同事,热心助人,主动帮助其他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担任新海豹团支部书记一职,船上团员青年比较多,他们朝气蓬勃,踏实肯干,但年纪青,实际经验不足。我利用团支部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学经验技术交流会,使他们很快成长起来,适应岗位需求,能够独当一面完成工作。并且还有多人在技术比武中获得名次。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鞭策自己,对工作加倍认真负责,进一步加强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努力向先进党员同志看齐,不断完善自己,注重日常生活作风的养成,自觉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自己成为一名坚持不懈、实事求是、自信乐观、意志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请党组织考虑我的转正申请,如果因为我自身的原因不能如期成为共产党员,我也绝不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办事能力,勤勤恳恳地干好本职工作,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请党组织不断考验我,并用高标准严格要求我!我将欣然接受批评和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能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以上是我的入党自愿书,请党组织审查。不足之处请组织上批评指正。

自愿报告 篇5

任何事物都有某种客观需要,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演进的, 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亦是如此。审计动因是指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主要的审计动因理论包括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委托责任理论、保险理论、冲突理论。其中, 保险理论认为审计动因是风险的分担;代理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者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并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信息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 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决策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从代理理论假说、保险理论假说、信息理论假说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因。

一、代理理论假说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 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 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 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利益冲突。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所有者能够用以监督管理人履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或途径, 而管理者则有责任和义务是如实地向所有者反映行为责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由此可见, 信息披露制度是缓解管理者和所有者冲突的有效的制度设计之一, 也说明了代理理论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言, 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合理完整有效, 保证公司的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 从而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利于管理者证明其工作并检验其对公司的诚信;所有者不仅仅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更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了解公司的业务运转情况和财务信息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合理有效的缓解了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利益最大化。

二、保险理论假说

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信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一方面各方报表使用者可以理智的获取信息,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规避风险, 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并做出正确的披露, 给信息使用者一个透明的信息。但在一些列虚假财务报表曝光使信息使用者对其上市公司丧失信心的时候, 上市公司开始注意到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是远远不够的, 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为了重塑披露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各大上市公司开始寻求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和披露, 从而降低信息使用者的风险, 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但目前, 有人认为保险理论在中国并不能做到, 由于证券体制的不健全和使用者取证难的现实状况, 保险理论在中国难以实现。

三、信息理论假说

自愿审计动机与信号假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审计是一项有成本的行为, 在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强制审计要求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之所以愿意负担审计成本, 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其动机很可能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发送信号。事实上, 上市公司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信号, 意在向外界表明自己提供的财务信息可靠, 增加信息的可信性。

1. 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相关性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由于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寻找并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控控制鉴证, 首先, 避免了企业内部审计师作为公司员工的关系, 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有所隐瞒, 或者碍于内部管理人员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愿按原则披露;其次, 内部审计师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不如外部注册会计师了解该行业及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全面, 外部注册会计师更加熟悉和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及有效合理性;最后, 注册会计师较企业内部审计师更加注重其在审计市场中自身的声誉,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更加严谨, 以便提供给报告使用者以清晰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任何一个企业有序高效的运作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就如同水与过滤系统的关系, 水在经过各各过滤环节都会有效的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水, 如果某一过滤环节出现问题最终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纯净水。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它设计的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都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并不能让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 只有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才可以让使用者了解企业, 达到信息披露的目的。

可见, 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鉴证,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2. 上市公司的筹融资动机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对于有新发行证券再融资的公司来说, 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要求借贷款企业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最近的中期报告, 并对企业年度报告进行审计要求,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没有要求但中国近几年也要求一些金融企业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其他企业没有相关规定;并且, 在筹融资的过程中, 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 另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诸如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资金流向监管, 而它则需要上市公司有着有效的内部控制做保证, 从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势在必行。

3. 审计声誉和审计质量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声誉常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 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则可以认为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既然审计质量可以理解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 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想要获得高质量审计的声誉, 他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比如发现并且报告更多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对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监管并且对一些违规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 说明中国政府为力求塑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市场不断努力;上市公司也力求四大会计事务所和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相信中国审计市场的良好声誉渐渐形成。对于投资者来说, 会偏重相信那有良好声誉的审计师所做的鉴证报告, 这就促使上市公司寻求具有良好声誉和良好审计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 期望通过审计师的审计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内部控制进一步的改善, 并提供给投资者透明的信息, 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融筹资的机会。可见, 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还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都倾向于相信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 从而上市公司会自愿寻求审计声誉良好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内部控制鉴证。

4. 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大部分上市公司其涉足的领域较多, 例如原本以房地产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 由于企规模的扩大不断涉足其他行业比如食品加工、外贸等行业, 这就造成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怀疑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运作状况。上市公司渐渐意识到在资本市场上筹融资的重要性, 让投资者更加对企业有信心就有必要提供给投资者更加可信和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 使其相信企业具有良好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机制, 确保给投资者以更大的回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便成为信息使用者较为可信的信息来源, 这就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且, 最近财务丑闻不断出现, 企业信誉也成为考量企业的一把尺子, 财务报表的披露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信息使用者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更加重要, 更为可靠。上市公司同样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良好运转的形象, 并有助于企业改善内部控制使其健康发展。可见, 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通过从代理理论、保险理论、信息理论的研究分析, 可见, 在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大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不断意识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 也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少华.自愿审计动机与质量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8.

自愿报告 篇6

关键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患者安全是医疗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医疗安全近年来倍受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的关注, 是世界各国医疗机构共同面临的问题。国际上早就开始出现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 避免医疗损伤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一个更安全的保健系统, 分析影响护理人员自愿报告不良事件的不利因素, 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 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畅通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增强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报道, 减少医疗错误、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

在我国, 患者安全现状也不容乐观, 我国的患者安全现况确实令人担忧。为了及时识别、分析医疗系统中存在的失误, 有效避免医疗缺陷, 避免医疗损伤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的收集差错和不良事件信息, 我国不良事件报告现状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 成为现阶段各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应深思熟虑的重要议题。调查几十所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以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试点, 分析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 建立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自愿报告系统, 为我国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是客观世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系统科学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体系中一门重要的新兴科学, 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内容。它从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去研究宏观世界, 系统一词是目前现代科学一切领域都离不开的概念。探求宏观世界中系统、控制、信息的规律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不同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能够转化为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实践领域, 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

报告系统可分为强制性报告系统和自愿报告系统, 一个成功的报告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非处罚性、保密性、独立性、专家分析、及时性、针对系统性和响应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是以强制性的报告系统为主。所以, 报告系统是一个让人描述在何种情况下会导致医疗错误发生的重要工具。

差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导致或有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错误;医疗差错是指医疗过程中的任何错误;不良事件是指与医疗相关的损伤;近似错失是不经意或及时的介入行动使原本可能发生的事件情况并没有真正发生。我国的护理差错及相关定义有以下几个:医疗 (护理) 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相关医疗卫生内容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等对病人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的差错;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一般差错对病人有轻度影响, 严重差错是指护理人员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护理缺点表现在临床工作中, 有某一环节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 并未发生在病人身上的称为护理缺点。

“安全”在希腊文之中是“完整”意思, 各类权威的辞书中都有比较成熟的定义, 《韦伯国际词典》中认为安全为一种没有危险、恐惧、不确定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安全是没有危险;《安全科学技术词典》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或死亡。总之, 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 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能力, 安全是动态的, 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感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安全将危险或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患者安全, 至今尚未有一个世界性公认的标准定义。国外患者安全概念是保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避免各种伤害的一种状态。国内尚未报道有研究机构提出患者安全的概念界定, 医疗安全的概念与本研究患者安全的概念具有密切联系。

在我国对影响医疗安全因素的研究很多, 个人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因素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管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物质因素表现为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 形成护理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环境安全;患者因素是指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力。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是单因素所致, 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研究对象是30所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研究工具包括调查表的设计过程 (文献查阅阶段、专家咨询阶段、制表阶段、修订完善阶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效度检验) ,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质量控制包括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数据录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以护理人员对差错和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得分为因变量, 对护理人员认知状况得分进行分析。是否管理人员、不同科室, 是影响护理人员对常见不良事件及相关原因认知状况的重要因素, 报告系统有效的调动了护理人员报告积极性。

自愿报告系统确保患者安全对策。组织差错和不良事件知识讲座, 对护理人员定期实施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转变处罚性管理模式, 使护理管理部门迅速、全面、有效, 构建和谐的护理安全文化。建立完善的压疮管理制度, 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的护理人员进行鼓励, 提高对压疮的关注程度。注重沟通技巧与方法的培训, 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沟通意识及沟通能力, 有效的沟通可以获取患者完整的资料, 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风险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提高全员抗风险能力, 构建一个畅通、有效的报告系统, 加强应急、抗风险能力的专业训练, 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洪香水:《院内通报系统之建置一以南部某医院为例》, 国力中正大学管理学院, 资讯管理研究所, 2005:8。

[2]李明子:《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保病人安全》, 《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3]刘义兰, 张亮, 王桂兰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自愿报告 篇7

美国医疗器械监管的主要机构是FDA (食品药品管理局) 的“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 (Center for device and radiological health, CDRH) ”, CDRH除了对医疗器械本身的监管外, 同时在该中心下的“执法办公室 (Office of compliance, OC) ”与FDA监管事务办公室 (ORA) 合作, 执行医疗器械制造商的现场检查, 而现场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的检查。

通常, 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现场检查由“监管事务办公室 (Office of regulatory affair (ORA) ”执行, 检查的基本依据是合规性指南 (COMPLIANCE PROGRAM, CP) 7382.845“医疗器械制造商的检查 (INSPECTION OF 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ES) ”和“质量体系检查技术 (QUALITY SYSTEM INSPECTION TECHNIQUE, QSIT) ”。

2.背景介绍

2012年3月19日, FDA正式发布指南性文件《医疗器械ISO13485:2003自愿性审核报告提交程序》 (Medical device ISO13485:2003Voluntary audit report submission pilot program) , 允许医疗器械制造商自愿提交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ISO13485审核报告, 并结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和评价的结果, 可以降低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现场检查的频度。

《医疗器械ISO13485:2003自愿性审核报告提交程序》的法规基础是依据2007年食品和药品管理修订法案 (FDAAA) 中的“基于风险的检查优先度, 秘书处应接受自愿提交的ISO组织制定的适当的质量体系标准审核报告”的规定, 但法规也要求, 医疗器械制造商应提交两年内的所有的审核报告, 以便FDA对该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进行总体的评价。FDA将于2012年6月5日开始启动该项目并评价该项目的有效性。

FDA在不同的场合, 应用由认可的第三方或其他法规机构实施体系检查, 在2002年的《医疗器械用户收费和现代化法》 (MDUFMA) 中早有规定, 通常这样的第三方被称为“被认可人员 (Accredited Person, PA) ”, 选择认可人员进行检查是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制造商选项之一。

2006年9月, FDA和加拿大卫生部 (Health Canada, HC) 发布通告, 加拿大卫生部接受被FDA培训/确认的第三方审核组织, 可参与“加拿大医疗器械符合性评价系统 (Canadian medical device conformity assessment system, CMDCAS) ”要求下的审核, 在该认可项目下, 第三方审核组织应同时评价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21 CFR Part 820和CAN/CSA ISO 13485:2003标准, 以及是否符合FDA和HC的其他适用医疗器械法规要求, 如FDA的医疗器械报告 (medical device report 21 CFR Part 803) 、HC的上市后报告 (post market reporting) 等法规要求。

这样的互认项目, 可以为医疗器械法规的适用性比较带来便利和益处, 同时, 可减少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检查时间, 降低审核对医疗器械制造商日常运作的干扰。从医疗器械监管者的角度, 可以更好地控制法规检查时间和计划安排, 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 医疗器械的监管资源都是有限的。

FDA和加拿大卫生部 (HC) 正不断努力, 希望推行这样的“单一审核项目 (single audit program) ”可以扩展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等。

3.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体系的检查的大致分类

根据FDA的医疗器械合规程序——《医疗器械制造商的检查》 (7382.845) , 并结合《质量体系检查技术》 (QUALITY SYSTEM INSPECTION TECHNIQUE, QSIT) , 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体系的检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a) 水平1检查 (Level 1 inspection)

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体系的水平1检查, 是一种简化检查 (Abbreviated inspection) , 根据《质量体系检查技术》QSIT, 主要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 (CAPA) 加上生产和过程控制系统 (P&PC) 或者是加上设计控制系统 (Design control) , 可用于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初始检查。

b) 水平2检查 (Level 2 inspection)

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体系的水平2检查, 称为综合检查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 根据检查指南《质量体系检查技术》QSIT, 综合检查将覆盖子质量体系的四个主要子系统, 即管理控制系统 (Management control) 、生产和过程控制系统 (Production&Process Control) 、设计控制系统 (Design control) , 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 (CAPA) 。水平2检查是为了全面评审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的法规符合情况。

c) 水平3检查 (Level 3 inspection)

FDA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体系的水平3检查, 称为合规性跟踪检查 (Compliance Followup Inspection) , 针对的是前一次检查中, 发现的质量体系缺陷可能给医疗器械带来安全性问题或者是可能将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放行到市场上的体系缺陷, 并有指示需要采取法规行动 (Official Action Indicated, OAI) 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的跟踪检查。同时, FDA根据前一次对医疗器械制造商实施的是水平1的检查还是水平2的检查, 在水平3检查中有不同的检查要求。

d) 寻找原因检查 (For cause inspection)

寻找原因检查这一类型的检查针对的是FDA在收到关于某些医疗器械出现问题的信息后, 对该医疗器械制造商的检查, 这些问题包括医疗器械样品分析结果、以前检查的发现、产品召回、严重投诉和不良反应等。此类检查通常根据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 (CDRH) 或监管事务办公室 (ORA) 的指示而启动。

e) 国外检查 (Foreign inspection)

所有的国外检查必须按水平2即综合检查执行, 在检查过程中, 同时检查国外医疗器械制造商的公司注册 (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 和产品列表 (Product listing) 的合规情况。

4.符合ISO13485审核报告自愿提交条件的医疗器械制造商

根据《医疗器械ISO13485:2003自愿性审核报告提交程序》,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器械制造商, 应首先符合联邦法规21 CFR Part 820质量体系法规 (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 的要求, 同时, 还应符合下述条件:

a) 在最近一次的ISO13485:2003审核的90天内提交审核报告;

b) 审核是按照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medical device-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 for regulatory purpose) 实施的;

c) 基于FDA 18年与全球协调工作组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成员共同工作的经验, FDA有信心接受全球协调工作组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成员法规系统认可的审核员实施ISO13485:2003标准的审核;

d) FDA的“被认可人员 (Accredited Person, PA) ”项目下, 按照ISO13485:2003标准实施的审核。

5.FDA自愿提交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的目的和原则性要求

如前所述, 不是所有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都是符合FDA的自愿提交项目的。FDA对医疗器械的监管资源也是有限的, 设置这样的提交程序, 目的是通过对提交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的评价, 结合FDA的医疗器械风险评价原则, 确定该医疗器械制造商是否可以从上次ISO13485:2003审核之日起1年内, 从FDA的例行检查工作计划中移除, 从而推迟对该医疗器械制造商两年一次的检查。即能符合法规的要求, 又能通过借用社会资源的介入, 平衡监管资源不足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样地, 为确保提交程序的有效性, FDA也设定了原则性规定, 主要包括:

a) 该提交程序适用于所有国内和国外的医疗器械制造商;

b) 医疗器械ISO13485:2003自愿性审核报告提交程序, 是医疗器械制造商完全自愿的;

c) 适用于“例行检查 (Routine inspection) ”, 但不适用于“原因调查检查”和“合规性跟踪检查”;

d) 不适用于高风险产品的上市批准 (Premarket Approval, PMA) 和上市后监督检查 (Post Approval inspection) ;

e) 提交程序不是对医疗器械制造商是否符合21 CFR Part 820质量体系法规的评价。

6.自愿提交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应符合的条件

FDA除了对提交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的医疗器械制造商提出要求, 对提交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本身也有要求, 主要包括;

a) ISO13485:2003审核过程和审核报告应满足全球协调工作组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的指南文件——《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审核》。该指南的前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通用要求”, 第二部分为“法规审核策略”, 第三部分为“法规审核报告”, 这三个部分均需要符合;

b) ISO13485:2003审核报告还应该符合FDA和加拿大卫生部 (HC) 共同发布和认可的HC GD 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内容的指南》。该指南的基础是全球协调工作组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的指南文件——《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审核》的第三部分“法规审核报告”;

c) 医疗器械制造商应在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审核前作出安排, 以确保ISO13485:2003的审核过程、审核安排和审核报告符合FDA自愿提交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程序的要求;

d) 在FDA自愿提交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程序要求下, 所有的提交信息均应以英文的形式进行提交。如果初始审核报告为非英文版本, 医疗器械制造商应确保英文翻译版本和一份初始审核报告的拷贝件同时提交。

7.ISO13485:2003审核报告的提交程序

FDA对怎样提交ISO13485:2003审核报告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在最近一次的ISO13485:2003审核的90天内提交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可以是对医疗器械制造商完整体系 (即包含ISO13485:2003标准的所有适用条款) 的审核, 也可以是监督审核 (包含ISO13485:2003标准的部分条款) 的审核;

b) ISO13485:2003审核报告提交时, 应同时提交医疗器械制造商审核发现项 (Audit Finding) 的纠正/纠正措施, 以及和审核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提交审核报告时, 应标明该医疗器械制造商在FDA的注册信息, 如注册号、公司名称、地址等信息;

c) 最近一次的ISO13485:2003审核前两年内的所有审核报告, 以及ISO13485:2003认证证书应一起提交;

d) 所有提交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 纠正/纠正措施、医疗器械制造商和审核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ISO13485:2003认证证书等资料均应采用“pdf”的格式, 并通过FDA的电子提交系统 (FDA e Submitter System) 进行提交。

e) FDA通过对医疗器械制造商所有的提交资料进行全面地评审, 并结合FDA的医疗器械风险评价原则, 作为法规符合性程序的一部分, FDA将确定该医疗器械制造商是否可以从上次ISO13485:2003审核之日起1年内, 从FDA的例行检查工作计划中移除, 从而推迟对该医疗器械制造商两年一次的例行检查。这样的决定, FDA将通知制造商和相应的FDA的地区办公室。

8.思考

在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法规中, 对认可由第三方实施的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审核、审核报告, 均有规定。根据欧盟三个医疗器械指令和“新方法指令”, 欧盟直接将医疗器械上市前的评审和体系审核交给了认可的第三方, 即公告机构 (Notified body) , 由其承担医疗器械上市前的主要评审和监管职责。相关政府部门 (主管当局Competent Authority) 则主要实施对上市后的医疗器械的监管和对公告机构 (Notified body) 的监管。

加拿大卫生部和日本厚生省, 同样认可大部分医疗器械的第三方的ISO13485:2003审核报告和认证证书, 规定中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在注册时, 必须提交ISO13485:2003认证证书。甚至, 规定了较高风险类别的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必须带有器械的设计开发, 不允许删减等关于FDA CFR 21 PART 820和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

医疗器械的门类繁多, 监管过程复杂,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医疗器械的监管资源都是很有限的, 因此, 均提出了对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的要求, 将重要的监管资源配置在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监管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对医疗器械的管理, 正是对这一资源的很好的一种补充方式, 利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 对医疗器械进行专业的管理, 不失为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

全球协调工作组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的成员国, 在这方面均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我国, 医疗器械的监管还主要依靠政府部门, 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既承担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监管, 也承担对医疗器械产品本身的监管, 既负责医疗器械上市前的检查和评审, 也负责医疗器械上市后的监管。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的不断拓展, 检查和评审人员的专业水准、技术水平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器械发展需求。因此, 寻求社会资源加入医疗器械上市前和上市后的监管过程, 采用认可的方式对机构、人员进行专业鉴定, 在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 部分地采用这些经认可的机构的ISO13485:2003 (或YY/T0287-2003) 审核报告和认证证书, 可以有效地节约社会资源, 也可以降低审核工作对医疗器械制造商正常营运的干扰, 使得制造商有更多的资源、精力加强对所生产的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还可以看到, FDA在启动ISO13485:2003审核报告自愿提交程序时是十分的慎重和严密的, 对提交报告的形式、内容, 提交的程序、方式等各方面均进行了限制;既能通过所提交的第三方的审核报告、资料, 评价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情况, 也从未松懈自己的监管职责;既能合理地利用第三方审核的信息, 又能有效起到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监管作用。

参考文献

[1]Medical device ISO13485:2003 Voluntary Audit Report Submission Pilot Program

[2]CP 7382.845 Inspection of 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e

[3]Quality system inspection technical (QSIT)

自愿报告 篇8

随着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执行,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低碳试点省市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部分行业尝试推行自愿性的低碳认证与行业碳排放标准,国内碳市场趋向初步成型。作为公开低碳经济战略与节能减排状况的信号传递方式,碳信息披露开始引起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事实上,碳信息披露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理念,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 从2002 年起就面向全球500 强企业开展自愿性碳信息披露,从2008 年起面向中国100 家市值最大的上市企业发出碳信息披露请求,采用标准化的CDP调查问卷格式披露低碳战略、碳减排核算、碳减排管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等相关信息。2013 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体现了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的指导精神。在强制性碳信息披露规范尚未出台的背景下,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主要以自愿性披露为主,即基于投资者关系、公司声誉、环境保护等动机主动披露的相关信息。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采用的非强制性回复问卷本质上也是邀请企业参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企业回复方式包括填写问卷、提供信息、没有回复和拒绝回复四种结果。2008—2013 年中国受邀参与CDP调查的公司共计600 家,对CDP问卷的回应率为32. 33% ,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见图1 所示:

图1 CDP中国报告2008—2013回复情况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背景,立足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前置因素,尝试从公共压力视角解释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形成动因,提供股东、债权人、政府以及社会压力对于企业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影响程度的经验证据,促进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合作共赢。

2 文献回顾

国外碳信息披露研究源自英国贸工部2003 年发布的 《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的能源白皮书,主要围绕碳信息披露内容与影响因素展开。( 1) 碳信息披露内容研究。Hassel等提出公司应该披露气候变化风险对财务状况的影响[1],Hesse指出CDP报告披露的碳信息无法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2],Bebbingtona和Gonzálezb强调全球气候变化( GCC) 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带来了对碳排放非财务性信息披露的需求[3],Kiernan认为自愿性碳交易信息披露缺乏严格的审核与鉴证,可靠程度有限[4]。( 2) 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以标准普尔500 为样本,Stanny和Ely实证检验了公司规模、所有权结构、财务杠杆、经营收益等公司特征因素对于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5]。以参与CDP报告的公司为样本,Burr研究了碳信息披露目标与市场反应[6]。Prakash等的研究发现产业特征、公司规模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负债水平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程度负相关[7]。

国内碳信息披露研究相对滞后,主要集中于碳信息披露内涵、碳信息披露质量与影响因素等层面。( 1) 碳信息披露内涵研究。基于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内容的介绍与评价,谭德明和邹树梁构建了初步的碳信息披露框架[8]。陈华等梳理了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基本内容,提出了碳信息披露指数构建思路[9]。 ( 2)碳信息披露质量研究。以CDP全球500 强公司为样本,贺建刚检验了碳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管理绩效[10],方健和徐丽群研究了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及碳排放量与碳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11]。 ( 3) 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王仲兵和靳晓超、王君彩和牛晓叶、何玉等分别从企业价值、回应动机、资本成本等角度研究了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2,13,14]。

与信息披露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相比,碳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国内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碳信息披露方式与内容、碳信息披露与公司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公共压力的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显著不足,这也佐证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在强制性信息披露之外提供的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前瞻性预测信息等,旨在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合法性理论( Legitimacy theory) 认为隐性社会契约客观存在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应对隐性契约带来外部压力的一种行为方式; 合法性理论是解释管理当局披露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的可能动机之一,也是化解企业社会压力和政治压力的调节器( Cho和Patten)[15]。

在制度背景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企业要接受由内而外的公共压力,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股东和债权人,外部压力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共同影响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程度,公共压力表现形式如表1 所示:

3. 1 政府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有效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资金来源与经营效率问题,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也衍生了国有控股这一政治关联问题。据统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0 余家,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过半。一般认为,政府对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相对较强,政策贯彻程度相对通畅,对企业的行政压力相对较大。倡导企业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是政府实施低碳经济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的柔性举措,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障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在低碳经济转型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义务披露碳信息,从而发挥示范效应。Cormier和Gordon的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年报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对于公司管理当局而言,响应政府部门引导,实现政治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完成,具备自愿披露碳信息的主动意识。由此,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1a: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根据合法性理论,不同的行业由于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所面临的合法性压力不同,所受的政治监管和社会监督也不同。早在2010 年,环境保护部出台了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 征求意见稿) ,明确提出采掘业、水电煤业、石化塑胶业等16 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发布年度环境报告,按时披露环境管理、环境守法、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环境信息。显而易见,重污染行业普遍面临环境保护的公共压力,具备碳信息披露意愿,满足监管要求。由此,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1b: 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3. 2 社会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依据企业合法性理论,合法性可以看作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判,而舆论在社会公众了解和评判企业、形成对企业的合法性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5]。社会压力主要源自媒体,媒体在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于信息披露、搜集与传播( Becker和Murphy) 。随着舆论监督与传播机制的建立,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增加,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日益突出。而大多数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媒体关注数量能够改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媒体负面报道数量越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越充分( Brown和Deegan) 。本研究认为,随着雾霾治理与环境保护理念的社会常态化,媒体针对环境保护曝光程度以及媒体关注倾向性会给企业带来较强的环境合法性压力,企业具备自愿披露碳信息,获取良好媒体关注的内在动力。由此,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2a: 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假设2b: 媒体倾向性较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3. 3 股东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股东作为公司决策的参与者,能够显著影响管理决策,在公司治理领域中发挥着控制与引导作用,外资投资者实质上是一种有效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机制。外资股股东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高,代理问题尤为突出,对于信息披露充分程度的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外资股股东普遍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在低碳经济转型期,能够引导和促进企业实施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也能够发挥吸引外资注入的信号传递功能。由此,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3a: 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参与公司治理是成为负责任、有作为、积极型机构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公司重要的外部股东,机构投资者能够影响信息披露决策。机构投资者愿意在信息搜集与处理环节支出较多的时间和成本( Shill和Pound) ,随着机构投资者数量和持股比例的提高,公司社会责任绩效显著提升( Grave) 。谭劲松的研究证实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透明度正相关。在节能减排与雾霾治理的公共压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关注碳信息披露传递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3b: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控股股东行为能够对管理层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认为控股股东倾向于提高信息披露充分度,进而发挥良性的信号传递作用。当控股股东控制权较强时,其影响管理层决策的能力越突出。旨在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环境问题的关注,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控股股东能够向管理层施加改善碳信息披露充分程度的内部压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假设3c: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3. 4 债权人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股东、债权人与管理当局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大,代理成本越高,迫于债权人的压力,因此需要披露更多的信息。Orlitzky和Benjamin的研究结果证实高财务杠杆的企业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往往也会在社会责任报告当中涉及。债权人主要包括以商业信用为代表的企业债权人以及以贷款为代表的银行债权人,后者是企业负债的主要来源。随着2012 年中国银监会 《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要求商业银行发挥信贷杠杆作用促进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可见,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积极倡导企业实施自愿性碳信息披露,避免环境成本与行政处罚可能产生的或有负债,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由此,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4: 银行贷款率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披露碳信息。

4 研究设计

4. 1 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样本主要来自于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 CDP) ,邀请全球多家大型企业参加碳信息披露调查,采用标准化的投资者CDP调查问卷来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使用情况。从2008 年起,CDP开始向中国100 家市值最大的企业发出碳信息披露调查问卷,认可的回复方式包括填写问卷和提供信息两种,其中提供信息包括企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企业环境报告等。见表2 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CDP中国报告整理。

资料来源: 根据CDP中国报告整理。

根据CDP的调查结果,碳信息披露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高排放和低排放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和积极程度明显不同。2008—2013 年中国受邀参与CDP调查的公司共计600 家,对CDP问卷的回应率为32. 33% ( 填写问卷94 家,信息提供100 家) ;为了保证研究样本可比性,剔除了信息缺失以及港股上市公司93 家,得到的有效样本为508 家。本文数据主要源自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所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6. 0。

4. 2 研究变量

4. 2.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定义为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 Voluntary Carbo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Level,VCIDL ) ,CDP的碳信息披露调查结果分为填写问卷、提供信息、没有回复以及拒绝回复四种,实质上体现了自愿参与碳信息披露程度的差异。结合信息披露研究领域常用的 “内容分析法”量化思路,将以填写问卷方式参与碳信息披露赋值为3 分,以提供信息方式参与碳信息披露赋值为2 分。此外,考虑到部分企业缺乏调查问卷回复积极性,而是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传递碳排放信息,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CDP报告的替代手段,但是存在针对性程度相对不足的缺陷,而且社会责任范畴相对宽泛。因此,对于没有回复和拒绝回复,但是发布了有关碳信息的社会责任报告,赋值为1 分; 对于既没有回复和拒绝回复,又没有发布有关碳信息的社会责任报告,赋值为0 分。

4. 2. 2 解释变量。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围绕政府压力、社会压力、股东压力与债权人压力展开,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如表3 所示:

其中,选择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倾向性作为社会压力的替代变量。首先,以中国知网( CNKI) 中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收录的2008 年至2013 年五年间关于样本公司环境表现的报道篇数计量媒体关注度。随后,将其分为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 正面报道传递了企业良好的环境表现信息,如节能减排措施等,负面报道揭示了企业环境负面消息,如污染气体排放等,中性报道介于中间的状态; 将正面报道赋值为1,负面报道赋值为- 1,中性报道赋值为0。最后,采用国外研究中通行的Janis - Fadner系数( J - F) 来衡量媒体报道的倾向性。Clarkson、Aerts和Cormier、沈洪涛都运用该方法评价媒介监督给企业施加的合法性压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4. 2. 3 控制变量。旨在其他因素对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可能影响,考虑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等作为控制变量,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如表4 所示:

4. 3 研究模型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实施了DW检验: 模型的DW值为1. 502935,接近2,可以认为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随后,将研究公共压力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实证模型设定为:

其中,α 为常数项,β 代表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ε 为随机扰动项。

5 实证分析

5. 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首先,实施对模型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5 所示:

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 VCIDL) 平均值为1. 343284,均值与最佳披露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上市公司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意愿不足。2008—2013 年CDP中国报告调查结果同样显示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数据等关键碳信息披露内容存在缺失,见表6 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CDP中国报告整理。

其次,实施对模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较小,说明存

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性较低,见表7 所示:

5. 2 多变量回归检验

多变量回归检验结果见表8 所示:

从外部压力变量来看,政府压力中的控股股东性质变量在5%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检验,但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相反; 行业属性变量在5%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检验,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社会压力中的媒体关注度变量在10%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检验,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 媒体倾向性变量在5%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检验,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从内部压力变量来看,股东压力中外资持股比例在5%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符号为负,与预期相反; 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检验结果符号为负,同时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相反;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5% 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期相符; 债权人压力中的银行贷款率检验结果符号为负,同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相反。

5. 3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CDP调查问卷的回复情况,将样本公司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填写问卷和提供信息的公司,即实施了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另一类是没有回复和拒绝回复的公司,即不愿意实施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因此,将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设置为二元虚拟变量,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股股东性质在模型1、模型2 中的系数分别为-1. 482024、 - 3. 924227,显著性水平均在1% 以上。行业属性比例系数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分别为-0. 520376、 - 1. 469245,显著性水平为10% 。媒体倾向性的系数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均在10% 水平上显著为正。除此之外,在控制变量中,独立董事比例的系数在模型1 和模型2 中在10% 水平上显著为正。上述结果显示研究变量的LOGISTIC回归结果与OLS回归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研究结果稳健性较好。

6 研究结论

论文以2008—2013 年CDP中国报告涉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共压力对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程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上市公司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偏低,缺乏主动披露动机,碳信息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数据等关键披露内容存在缺失。( 2) 政府压力中的行业属性和股东压力中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两个变量显著正向影响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重污染行业普遍面临环境保护的公共压力,具备碳信息披露意愿,从而满足监管要求; 控股股东能够向管理层施加改善碳信息披露充分程度的内部压力,进而发挥良性的信号传递作用。 ( 3) 社会压力中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倾向性显著影响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在信息化传播时代,舆论监督和传播机制给企业带来了较强的环境合法性压力,企业也具备自愿披露碳信息,获取良好媒体关注的内在动力。( 4) 控股股东性质与外资持股比例虽然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说明在低碳经济转型初期,控股股东与外资股股东仍然以经济效益为重心,针对碳排放、节能减排等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关注程度有限,未能向管理层施加有效的环境保护压力。 ( 5) 银行贷款率和机构持股者持股比例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有限,对于碳信息披露重视不足; 尽管银行业积极倡导绿色信贷,但仍然没有向企业施加足够的外部压力,进而改善碳信息披露水平。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得到以下启示:第一,媒介关注度与倾向性所体现的社会压力能够有效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舆论产生的环境合法性压力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机制。在低碳经济转型期,引导媒介合理监督企业环境表现,能够促进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共赢。第二,国有控股企业应该积极倡导碳信息披露,发挥社会责任履行表率,促进碳信息披露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随着节能减排与雾霾治理公共压力常态化,外资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银行应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发挥股东压力与绿色信贷导向压力,倡导管理层碳信息披露意愿,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摘要:以2008—2013年CDP中国报告涉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共压力对于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偏低,碳信息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节能减排目标与碳排放数据等关键披露内容存在缺失;(2)政府压力中的行业属性和股东压力中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社会压力中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倾向性能够显著促进自愿性碳信息披露水平;(3)控股股东性质与外资持股比例虽然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银行贷款率和机构持股者持股比例对自愿性碳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

自愿报告 篇9

近年来, 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 企业内部控制日益受到重视, 而外部鉴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加上资本市场的高风险以及投资者的经验不足, 也使得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日益受到关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发展初期源于监管部门的需求。我国也不例外,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证监会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需求将是长期稳定且呈扩大趋势。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 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内容是否达到相关的鉴证标准所提供的专业意见。从内部控制鉴证演进过程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鉴证经历了从无到有、审核到审计、自愿性鉴证到强制性鉴证的演进过程。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 我国对未界定清晰而理论界存在争议的概念进一步厘清, 对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操作提出了更详尽、规范的要求。由此,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开始由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转变, 它的最终目标是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信息。

二、文献回顾

2002年以前,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属于自愿披露, 2002年之后属于强制披露。自愿披露阶段, 学术界关注的是自愿性内部控制披露的动机挖掘、因素影响及效用发挥 (Gibbins 1990, Tanner 1992, Hermanson 2000, Healy2001, Bronson 2006) , 强制阶段则更加关注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信息含量 (AShbaugh—SKAife 2006, Doyle2007) 。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市场反应的研究, 主要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如Benjamin P.Foster等 (2005、2009) 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中局限性表述的重要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发现这一表述可能降低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认同度。Beneish, Bilingsand Davis Hodder (2007) 和Hermanson (2000) 等人从信息含量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 认为强制性要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能够改善公司财务状况。Thomas J.Lopez等 (2009) 立足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 分析了内控审计意见类型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影响, 研究发现, 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始于2001年, 之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分布非常零散, 且上市公司并没有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处于自愿披露阶段, 而且披露的内容缺少信息含量;同时, 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着重于某年、某个特殊行业, 缺少考虑内控信息披露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如周勤业、王啸 (2005) 认为, 管理当局的内部控制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证, 以增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同时, 对内控鉴证也不会过分增加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和成本。陈汉文 (2010) 收集截至2009年4月的上市公司公开资料, 从全样本看, 约有34.4%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总体来看, 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出具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深证市迪博公司2008-2011连续四年的研究均表明, 沪深两市披露了内控自我评估报告和出具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上市公司整体内控水平优于未披露的上市公司。一般而言, 现有研究者大都认为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执行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信心, 提升了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 有利于投资者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行为和自身的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两市三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使所调查的资料最大限度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整体状况, 确保样本数据的完整性, 对沪深两市公司作出了如下筛选: (1) 剔除金融保险业公司。因金融保险业公司有其特殊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政策, 该行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定实施时间较长, 披露行为趋于规范, 与其他行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没有可比性。 (2) 剔除ST、PT公司, 这类公司财务状况异常, 不适合作为研究对象。 (3) 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公司, 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使分析结论可靠性差。最后选取了3 16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取自沪深证券交易所及巨潮资讯网。经过调查发现, 近三年我国内控鉴证呈现以下特点:

(一) 鉴证报告披露比例大幅度提高, 内控水平逐年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升的趋势, 2010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与2009年相比提升了22.40%, 与2008年相比提升了28.57%。自愿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数量由2008年的212家增长到2010年的377家, 披露比例由2008年的20.58%上升到2010年的34.21%, 表明具备且愿意进行内控鉴证的公司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二) 鉴证报告披露质量呈现行业和地区差异

2008年沪深两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处于行业前二位;北京地区的上市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居于全国首位。2009年与2010年鉴证报告披露情况见表1和表2。

(三) 内控鉴证报告披露的持续性有待加强

在“鼓励自愿”的政策指导下, 内部控制的鉴证报告不像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 其是否出具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没有成为上市公司的“习惯性选择”, 每年仅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如深市2008-2010年间连续两年出具内部控制鉴证的行业:房地产, 占比14.29%;机械设备, 占比12.36%;建筑业, 占比8.33%。

(四) 上市公司外部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不足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外界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如果外界对内控的需求不足, 则导致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不足, 披露的信息也流于形式。目前, 内控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是监管机构、债权人、机构投资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正处于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向以机构为主体的市场转变的过渡时期, 机构投资者受其自身规模和外部环境的限制, 其整体规模还非常小, 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也较为有限。从债权人来说, 目前, 我国公司债券不发达, 缺乏债权人信息需求, 内控信息披露的融资成本效益无法体现, 也使公司缺乏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

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披露的思路

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一系列相关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行为, 但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仍层出不穷, 内部控制鉴证由自愿向强制性过渡的声音日益增强。虽然上市公司已逐渐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和评价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内控信息也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但是内控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内控信息分布比较零散, 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捕捉和比较,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随意性强, 缺乏持续性。这有待新的监管法规来约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以避免流于形式。

(一) 内控鉴证报告披露要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 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贯穿于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 能够为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遵照合理的授权使用和处置公司资产、按照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 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内控鉴证制度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公司管理当局披露的内控信息进行鉴证, 保证了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公允、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 受到越来越多利益相关者的重视。

(二) 内控鉴证报告披露要考虑社会成本

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对披露主体的约束类似于法律和道德对人的约束, 其区别在于:强制性规定是基本的要求, 是“底线”。自愿性披露属于“较高”层次的要求。规范制定者在两者间做出选择时, 通常需要考虑披露制度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较。如果证券市场大样本中强制性披露的成本大于由此产生的效益, 则应采取鼓励性披露的办法。因为, 基于大样本考虑和基于上市公司个案考虑进行成本与效益比较的结果具有差异性, 对于具有信息供给基础的上市公司而言, 在鼓励性制度的指引下进行自愿披露将是最佳选择。

(三) 加强内控建设, 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投资资本回报率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综合指标。依据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2008、2009、2010年的《中国上市公司2011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的研究结论, 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 建议上市公司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控制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

(四) 财务造假不断, 提升注册会计师相关职业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拥有2 000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千万投资者。然而近年来, 我国资本市场频繁发生大股东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信息披露违规误导等现象。随着内控报告鉴证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和完善, 注册会计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进行内控报告鉴证工作,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审核评价, 其实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一种社会监督, 是政府监督的一种有力补充, 是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一种有力保障, 注册会计师应深化对内控报告鉴证业务的执业内容及评价标准的掌握, 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勤业, 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 2005, (02) .

[2].杨有红, 汪薇.2006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 2008, (03) .

[3].于忠泊, 田高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的有用吗——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视角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0) .

[4].黄寿昌, 李芸达, 陈圣飞.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市场效应——基于股票交易量及股票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10, (04) .

[5].宋蔚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路径与现状研究[J].山东经济, 2011, (09) .

[7].朱翠华.内部控制质量对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自愿披露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

上一篇:趣味、快乐学习论文下一篇:新兴经济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