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天文

2025-01-29

美丽的天文(精选3篇)

美丽的天文 篇1

在每天冲向地球的大量陨石中 (当然绝大部分都会燃烧汽化消失, 很少有机会落到地面) , 有一类铁镍陨石有着惊人的美丽外观:铁镍金属构成的网络结构中, 嵌有橄榄绿色的半透明晶体, 迎光一照, 发出诱人的琥珀光芒。这种陨石, 被称作橄榄陨铁, 这些陨铁被人们唤作“太空宝石”, 在200多年前人们断定这些东西来自外太空之后, 科学家们就一直对它充满浓厚的兴趣。

1772年, 德国自然学家帕拉斯 (Pallas) 对早前俄国西伯利亚山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附近发现一块奇妙的岩石——这块岩石总重达680千克。经过研究, 帕拉斯在1776年对这块陨石的描述, 后来被用作证明宇宙陨石坠落地球的重要证据——而在那个时候, 大多数科学家对这一学说还当作是童话, 也正因如此, 这种陨石便被以帕拉斯的名字命名为“帕拉塞特” (palasite) , 在天文学上它被称作橄榄陨铁。橄榄陨铁在所有陨石中仅占2%, 属于比较珍稀的陨石。现如今, 在陨石交易市场上, 一片长3英寸, 宽2英寸 (1英寸=2.54厘米) 的薄薄一片橄榄陨铁, 就能卖到1 000美元的高价。

橄榄陨铁的故事对于人类, 绝不仅仅是收藏与金钱。它能告诉我们许多宇宙过去经历的故事。最近罗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组织的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组通过利用二氧化碳激光、磁场和精密记录仪器, 对橄榄陨铁进行深入研究, 得到了有趣的新发现:橄榄陨铁的形成远比过去人们认为的更加有趣, 它们很有可能是小行星之间相互撞击形成的美丽副产品。这一发现颠覆了原来对橄榄陨铁形成原因的猜测, 让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这些形成于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美丽物质。

鉴于橄榄陨铁含有铁镍金属以及宝石状半透明橄榄石矿物, 过去许多科学家猜测它们是在这两类物质以特定方式相遇形成的, 在小行星或其他行星体的铁质内核与岩质外层的边界层, 最有可能具备这种形成条件。起初人们认为是小行星铁核中的铁镍金属被挤压到含有橄榄石的岩石层, 从而形成了橄榄陨铁。但现在科学家们借助试验方法发现橄榄石中存在的微小铁镍金属颗粒, 这些颗粒在各个方向都具有磁性, 这让他们认识到橄榄陨铁一定是在远离铁核的地方形成的。

如果橄榄石晶体中的金属颗粒要被磁化, 需要有搅动状态的熔融铁质金属来产生磁场, 但金属颗粒的周边温度不能过高, 而小行星体铁核和岩石外壳边界层区域温度通常接近930℃——这样的温度过高, 磁化过程无法实现。这意味着橄榄陨铁的形成位置, 是在温度较低的岩石外壳浅层。

科学家们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加热橄榄石中的金属颗粒, 使其温度超过居里点 (Curie temperature) ——这一温度上金属将失去磁性。然后让这些金属颗粒在磁场中冷却, 使其重新磁化, 这一过程中使用高度灵敏的检测仪器来记录颗粒磁性强度。利用这种方式, 研究小组就能准确获知这些金属颗粒被磁化时的外界磁场强度, 并确定其冷却速度。

研究人员发现, 小行星尺寸越大, 橄榄陨铁形成后的冷却时间越长, 通过结合计算机模型和实际测量手段, 人们发现橄榄陨铁形成的母体行星体半径大约为200千米, 差不多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30。

既然橄榄陨铁是形成于小行星的岩层浅表, 那意味着这种美丽陨石的形成只有一种可能, 即来自小行星之间的碰撞。这种情况下, 小行星铁核在熔融状态以撞击方式注入更大的行星体的岩石表层, 产生了独特的橄榄陨铁纹路。

橄榄石陨铁的故事还远不止于此。研究发现, 原始彗星中的橄榄石中通常不含铁或含量极少, 但镁元素较为丰富, 而富含铁元素的橄榄石, 则存在于较大的具备加热条件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63光年, 1 200万年历史的年轻绘架座β星系 (Beta Pictoris) 恒星系周围的尘埃和碎片星尘环带中, 科学家们发现了富含镁的橄榄石。发现橄榄石的位置, 距离中央恒星大约15~45天文单位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 约合1.5亿千米) , 那里的温度大约为零下190℃, 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中, 橄榄石是无法形成的。通常只有在距离中央恒星1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橄榄石才能结晶。现在这些遥远寒冷的尘埃环带上发现橄榄石, 告诉天文学家两个重要线索。其一, 这些橄榄石晶体可能是彗星之间相互撞击形成的;其二, 它们是从距离中央恒星较近的诞生地被各种外力“搬运”至此的, 因为在尘埃环带中的低温环境无法形成橄榄石。

美丽的天文 篇2

但是,在我们现今的基础教育中,天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1世纪将是人类着眼太空的时代,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开始开发宇宙太空。

地球的能源在不断地耗尽,新的能源也许要向太空寻找,太阳能当然是最直接的。

当地球上的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时,新的居住地肯定也只能是其他的星球。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为了适应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普及天文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文理分开的大学教育中,文科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的识了解得不够全面。

同时,由于人们对天文发现的广泛兴趣,天文学在教育和科普领域也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同时天文学的发展对人类也有巨大的意义。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摇篮,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随着人们对日月经天、斗转星移、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等自然现象观测和认识的逐渐深化,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希腊等文明古国,天文学便开始萌芽、发展了。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已相当发达。

中国在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早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有着世界上历时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丰富的天象记录,有不断革新的精确历法,有见地深刻的宇宙论,还有融合高水平机械技术的天文仪器。

所有这些,都是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在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的今天,天文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望远镜为人类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重大天文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能力。

回顾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意义是适时和恰当的,也是对即将落幕的国际天文年的最好总结和纪念。

天文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文观测对重大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和进行正确性检验;另一方面在对地球、生命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过程中,新的天文观测发现逐渐地、不断地深刻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

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并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这种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必将为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无穷的益处。

天文学研究的意义[2]

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都是天文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

其中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天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天文学家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且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所在的位置。

从而根据它们的位置来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对他们身体上所存在的物质进行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演化规律的研究,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人类文明史诞生以来,天文学也就随之诞生。

谈到天文学研究的意义,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天文学的研究对我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天文学研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自然观,就拿古代的天文学家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来说,这些观测帮助人们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些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当中,天文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在史前都是非常著名的天文观测地点,到现在仍然是闻名海外的天文学观测遗址。

许多天文学家可能正是意识到了天文学研究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才出现了像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等等一系列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奠定了之后的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观测以及研究,而且还推动了近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提前到来。

牛顿力学,核能的发现也是天文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成果。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现代天文学研究当中,天文学家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的研究包括有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其实天文学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往往要经历观测,理论,再到观测的三个必经的发展途径,通过这三个途径把我们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最深处。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从太阳系发展到太阳系以外的整个宇宙,同时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这三大分支学科构成了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而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这几个分支学科则成为了天文学观测的必要手段,如果要对天文学研究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那必定离不开天文学研究的各个对象层次,包括有行星层次和恒星层次,星系层次等等。

美丽的天文 篇3

智利, 这个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被称为是南美洲的“裙边”,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为种植葡萄的理想场所, 那里出产的红酒有着让世界红酒爱好者流连忘返的魅力。但智利绝不仅如此, 这一方纯净的土地给人们提供最合适的氛围去仰望星空。

气候制造的最完美天文观测地

纵跨38个纬度的智利, 从北部的沙漠地带到南端的冰川极地型地带, 各地的风光、气候都千差万别。智利多样的气候条件, 提供给了科学家和游客更多选择。

智利的北部地区终年没有雨水, 这里干燥的气候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灰尘和水蒸气对观测天象的影响。比如智利北部的查南托高原, 是地球上气候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同时5059米的高海拔也有利于毫米波天文观测。若旅行到终年没有雨水的这里, 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 比如保湿工作就是其中之一。智利的南部邻近海洋, 拥有各种迷人的海边景色, 躺在柔软的沙滩上, 享受着夜色和星光的抚摸, 整个人都能满足起来。类似地中海气候的中部地区有着智利最为肥沃的土地, 这里也是最受游客们欢迎的地区, 加上温暖的气候和谷地地形, 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和葡萄酒酿造, 饮着美酒赏星光, 完成这么浪漫的事在智利不是奢望。智利的东部和东南部是高山苔原以及冰川气候, 这里虽然气温低, 却有温暖地区所不能见的凛冽星光。不论在什么的样气候条件下, 智利都拥有最美丽的星空。正因为智利有这样的优势条件, 尤其是它的北部有干燥、人烟稀少的高原、沙漠, 许多天文台择址在这里。

拉西拉天文台是欧洲南方天文台 (ESO) 在智利使用的第一个天文台, 也是南半球最大的一个天文台。它位于智利郊区的阿塔卡马沙漠, 号称“比撒哈拉更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好像火星表面般, 气候严酷, 寸草不生, 是世界上最干燥和孤独的地区之一。又因其远离光污染, 是地球上夜空最黑暗的地点之一。拉西拉始终是天文学的最前线, 每年大约有300篇左右的论文来自于这个天文台的工作。

帕拉纳尔天文观测台坐落在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以南约130公里的帕拉纳尔山山顶, 帕拉纳尔山的高海拔和极端的干燥环境造就了最完美的天文观测条件。加上没有灯光干扰, 全年中晴夜数量多于340个, 帕拉纳尔天文台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地之一。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此建设了一台世界上单一透镜直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绝大望远镜 (VLT) ”, 将人类的观测能力推向更加深远的宇宙边缘。

徜徉在观星酒店

为了让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科学家有个舒适的环境, ESO酒店应运而生。这座旅馆是建筑和地形地貌的完美结合。红色的混凝土墙围出一个类似修道院的氛围, 所有的房间整齐排列, 只留下天堂般的景色在窗边夸耀。现代社会的摩天高楼努力使人们被人世间的欲望束缚得更紧, 不断渴望索取和花费, 周而复始。ESO酒店这种纯真、朴素的建筑虽不能被定义为“五星级”或“七星级”, 但却告诉我们需要将这一切终止, 才能摘得最亮的那颗星。

如果你来的智利中北部的Elqui山谷, 每晚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独立的白色球形建筑坐落在山腰, 颇似一个个小型天文馆。当夜幕降临、灯光点亮, 这些圆顶小屋就化身为一盏盏白色大灯笼, 散落在空旷的山谷间。如果你对这现象很好奇, 当地人就会告诉你, 这就是传说中的Elqui Domos观星酒店。Elqui Domos的诞生和所有设计, 似乎就是为了圆一个最美丽的梦想:躺下来, 静静地享受安第斯山脉的繁星点点。

在这家闻名遐迩观星酒店里, 围绕这个主题的设计无处不在。酒店仅有6间圆顶小屋和4间木质小屋。6间圆顶小屋都是半球形的, 看上去像是天文台的屋顶, 内部都是两层的结构。小屋内由一张木质高架床分割成上下两层区域, 较低的一层, 是一个小客厅和浴室;二楼则是卧室, 开放式的屋顶就在床的正上方, 床架的高度可以让客人感到与天空无限接近, 整夜欣赏星空之美。

最绝的是, 屋子的房顶是可以拆卸的。在这几个白色圆顶小屋里, 屋顶是由7个网格拼接而成, 并且每个网格都能独立打开。客人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开口,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安第斯山区的美丽星空。

另外的4间小木屋由当地的木材材制成, 设计延续了圆顶小屋那种失重感, 高跷般的房基几乎不触及地面。充分利用了山谷的地形变化, 让房间静静地悬于巨大的山谷植被和崎岖干燥的山峰之间。客人们只要躺在床上, 透过玻璃屋顶, 就能尽览漫天星空。

屋顶露台是小木屋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 白天可以享受日光浴, 一览山谷风光, 或自助烧烤, 因为酒店早就为你配备了烤架以及全套餐具;晚上, 在皎洁的月光下, 你一样可以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

每个房间除了有常规的睡床、厕所、浴室、冰箱、咖啡壶等设施外, 还配备有一架专业的天文望远镜, 书架上摆满各类和天文星象有关的书籍, 酒店还会定期为游客们举办天文学讲座。

如果你想获得更加专业的观星体验, 可以去酒店不远处的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 (CTIO) 。这里有南半球首屈一指的4米口径的布兰科望远镜和4.1米口径的SOAR望远镜, 游客们可以借此感受科学家眼中的星空。

由于房间数量有限, 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常常要提前好几个月预约。不过, 能享受到这样的星空天堂, 对于天文爱好者而言, 再大的努力, 都是值得的。

守望星空的复活节岛

来到智利, 除了去天文酒店看最纯净的星空外, 不容错过的当然还有神秘的复活节岛。这座传奇的岛屿充满着生命力。

复活节岛上, 有数百个被称为“moai”的巨型石像。北部的阿纳凯海滩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一片白色的沙滩又长又宽, 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 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 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 令人心旷神怡;一排威武的“moai”巨人石像是海滩的守望者, 仰望苍穹, 保卫着宁静的岛屿。这些石像的建造者似乎拥有丰富的天文知识, 在春分或秋分日落时间石像会凝视着海洋的地平线, 仿佛在等待着远航的朋友归来。

拉诺·拉拉库采石场 (R a n o Raraku) 是复活节岛的著名象征和生产巨人石像 (moai) 的工厂。巨大的雕像散乱在火山内侧及外侧的斜坡上, 还有很多被认为是处于不同制造过程中被废弃的石像。有的石料上凿痕犹在, 连着山体岩石保持直立的姿势, 有的躺倒在通向石砌平台的路上。

上一篇:手术操作要点下一篇:电动汽车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