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翻译(精选2篇)
副词翻译 篇1
摘要:“不”和“没有”是现代汉语中两个最重要的否定副词, 都可以用在形容词/动词前面,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 出现的频率都极高。本文试从“不”和“没有”的用法和句式上分析“不”和“没有”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不,没有,否定
一、否定动词
1. 凡属主观上不愿意做或不准做的事, 即否定表示主观意愿、安排的动词, 包括心理感觉动词 ( 状态类心理动词) 和主观评价性动词, 一般都用“不”, 不用“没有”。
We shall not always expect to find them supporting our views. (肯尼迪就职演说)
我们并不期望这些国家总是支持我们的观点。
显然只能用“不”, 用“没有”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
2.对表示“情理上需要或能力上可以做到”这类意义能愿动词如:应该、应当、可以、能等的否定, 只能用“不”, 不能用“没有”。“不”可以放在所有的能愿动词前, “没有”只限于放在“能、能够、要”等少数几个能愿动词前。
The King’s English is a model——a rich and instructive one——but it ought not to be an ultimatum. (高级英语)
译文:标准英语是一种典范——一种丰富而有指导作用的典范——但并不应当是一种最高的典表示的是一种社会规则或是为人处世的法则, 同样不能用“没有”。
3. 属性、判断、关系类动词如:等于、是、符合、姓、在、包含、具有、相等……一般用“不”, 不用“没有”。例:
China does not meet any of those criteria.
中国不符合这些标准中的任何一项。
总结性或者判断性地指出中国不符合这些标准中的一项, 按照汉语使用习惯, 只能用“不”。
4.“没有”表示未然, 主要用来修饰即将发生或尚未发生的动作行为。“不”表示已然, 主要用来修饰已经完成或经历的动作行为。比较:
He didn’t come, because he didn’t get the ticket.
译:他 (还) 没来, 因为没买到票。
He didn’t come because of the traffic jam and he would be here soon.
译:他 ( 还) 没来, 不过马上就到, 路上堵车。
上述句子中“没来”表明的是一种与相“来了”对应的事实。“没来”相对于是说话人说话时刻的一种状态, 即在说话人说话时他没来, 因此是一个未然事件。此种语境下句中“没来”后面的成分用于解释客观原因, 或是对说话时刻的“没来”的事实进行补充、修正。
二、否定形容词
5. 对表示事物内在性质及状态的发生的否定以及这类形容词的否定, 一般用“不”, 而否定事物外部性质及“没有”, 如呆板、矮、暖昧、安静、安宁、安全、敞亮、畅通、潮湿、沉、沉痛、沉重、沉着、充分、纯正、聪明、粗鲁……
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
生活对于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
“不容易”表明生活艰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处, 是一种普遍性质;在时间结构上表现出均质的特征, 无内在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否定副词“没 ( 有) ”具有很强的排斥性。
三、“不”和“没有”的常见句型
6.“动词/ 形容词+ 了+ 没有”表示疑问的句式, 句末用“没有”, 不用“不”
英语中, 表示疑问的句式中常常并不出现no或者not之类的否定词, 按照汉语习惯, 翻译过来就需要在句末加上“没有”。例: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yet? 你吃饭了没有?
7. 双重否定的结构用“不”, 不用“没有”
英语中, 常用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种双重否定结构通常是“not + 含否定意义的词”但是有时使用正反译法或是反正译法翻译时, 我们将一些不含否定词的词或词组, 如用have to表示“不得不”。
Walking through the alleys of this venerable water town, one cannot fail to appreciate its pristine and intoxicating atmosphere.
走过这个古老的水乡古镇的小巷, 人们不能不欣赏它的质朴, 令人陶醉的气氛。
8. 在肯定否定相迭表示疑问的句式里只能用“不”而不用“没有”
英译汉时, 英语中的疑问句常被译成肯定否定相迭的汉语疑问句。
Would you mind if I take the seat next to you?
我坐你旁边, 你介意不介意?
四、“不”和“没有”的共性
9. 在有些情境中, 既能用“不”否定又能用“没有”否定。可以看出, “不”用于否定句子, “没有”用于否定动词。
It was Tim not Jim who came to the seminar.
Jim, 不, 是Tim来了。
10. 否定“把”字句和“被”字句时位置相同
“不”和“没有”都可以否定“把”字句和“被”字句, 否定时, “不”和“没”都放在“把”字和“被”字前面。如:不把话说完——没把话说完, 不被世人承认——没被世人承认。
Li Bai wasn’t give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urt.
李白在朝廷不被重用/李白在朝廷没被重用。
参考文献
[1]陈垂民.说“不”和“没有”及其相关句式[J].暨南学报, 1988, (1) .
[2]李铁根.“不”、“没 (有) ”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J].汉语学习, 2003.
[3]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 2001, (1) .
[4]史锡尧.“不”的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兼谈“不”、副词“没”的语用区别[J], 汉语学习, 1995, (1) .
[5]王环宇.谈谈“不”和“没有”的语用区别及“不”和“没有”的位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6]张孝忠.“不”和“没 (有) ”用法举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 (4) .
副词翻译 篇2
1 用语规范,符合语法,无语病
不论原文,还是译文,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中都是符合语法的正确语句。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有很多不同之处,这里只提时态和谓语动词两个方面的差异。汉语中,只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而英语中的时态竟多达16种。汉语的一个句子中可以有多个动词而英语的一个句子里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正确处理时态和谓语动词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下文对例一的分析)。
2 词语搭配正确,地道自然
词语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习惯性连用和共现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词语搭配(collocation),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在一定长度的语言单位(短者为一词组,长者则达篇章)上,以较高的频率共现的。[3]例如中文一般说“开支票”,而不说“写支票”,“开”和“支票”之间的连用习以为常。英语亦如是。例如change one'smind的意义就等于change(改变)加上mind(心意)。如果把change one's mind改成alter one's mind,虽然alter与change字义类似,但是不符合语言使用的习惯,属于不适用的词语搭配。[4]因此,正确使用词语搭配是实现语言通顺的一个重要前提。结合上文提到的时态问题来分析例一,从具体译例中,看译者是怎样处理时态问题和正确使用词语搭配的。
例一[5]
我们谈到,…
We kept chatting until the party
例一中,“夜阑才散”意为:(1)在“夜阑”之前,“我们”一直在聊天,也就是聊天的动作一直在持续;(2)到“夜阑”的时候,“我们”散了,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另外,原文中用了两个谓语动词,“谈”和“散”。在这一个例子中,同时出现了时态和谓语动词的矛盾。译者用了主从复合句,在主句用了过去进行时,在由“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用了过去时。同时,把原文中的动词“谈”,放在主句中,用了“kept chatting”,把“散”放在从句中,用了短语“broke up”。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时态的问题,同时还化解了由动词个数引起的矛盾,真是一举两得。
再看词语搭配问题。在这个例句中,动词“break”和副词“up”的搭配使用。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break up”(P194)的释义有6种,本文采用的释义为“to go awa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break”(P192)作为动词的释义有21种,与“break up”短语意义相近的释义为“to be damaged and separated into two or more parts,as a result of force;to damage sth.in this way”;“up”(P1944)作为副词的释义有12种,与“break up”短语意义相近的释义为“into pieces or parts”。[6]这刚好印证了上文的观点,即词语在结成词语搭配关系后的语义不完全是其成分意义之和,而是基于语义的总和上稍微起变化。当然,动词“break”也可以和其它的副词搭配,构成其它的短语比如“break in”、“break away”和“break out”等等。然而,本句中只有“break up”,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3 句式结构协调,音韵和谐
句式结构一致主要指句子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在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上下句字数的一致性。语言表达中,句式十分丰富,既有长短句,也有整散句等,句式统一,能前呼后应,保持语脉的贯通,语势的畅达。[7]
看例二,分析译者是如何做到句式结构一致的。
例二[8]
燕子去了,有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开的时候。
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If willows wither,they will turn green .If peach blossoms fade,they will flower .
这个例子的汉语原文是包含了三个分句的一句话。形式上,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结构一致,而且都用了两个谓语动词。内容上,每个分句都隐含着条件关系,即“如果……就……”,同时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该例句译文中,译者使用了断句分译方法,把一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处理成三个独立的句子,且都使用了“if”引导的条件句式,把原文分句的前一个谓语动词放在从句中,把后一个谓语动词放在主句中。这样不仅把原文隐含的条件关系显现出来,而且解决了上文提到的谓语动词的矛盾。
4 衔接自然,语义连贯,不突兀。
译文要通顺,语义就要连贯,而语义的连贯是通过衔接来实现的。语篇中的连接概念专指相邻句子(群)之间的连接关系。[9]看例三,来分析译者是怎样使用副词做到衔接自然,语义连贯的。
例三[10]
我虽爱买书,而对于书却不甚爱惜。读书的时候,常在书上把我认为要紧的处所标出。线装书大概用笔加圈,洋装书竟用红笔划粗粗的线。经我看过的书,统体干净的很少。
Much as I love books,I take little care of them.In doing my reading,I often mark out what I regard as important in a book.If it is a thread-bound Chinese book,I use a writing brush to draw small circles as markings.,I use a red pencil to draw heavy underlines.,the books I have read are rarely clean.
在这个例子的汉语原文中,四句话构成一个自然段。从语篇连贯来说,第一句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前文的爱买书到下文的不爱惜书,有转折意义。第二句话紧接着写自己如何不爱惜书。第三句话进一步写自己不爱惜书的具体表现。另外,两个分句之间也形成一种对比,即看线装书时如何,而看洋装书时又如何;每个分句之内又隐含着条件关系,即如果是线装书就怎么看,如果是洋装书就怎么看。最后一句话写不爱惜书的结果。因为读书时不爱惜,所以统体干净的很少,这里隐含了一个因果关系,其中第二、三句构成原因,第四句是结果。
译文的翻译方法:第一句运用了正反译法。第二句巧妙地调整了语序。第三句使用了断句分译方法,把两个分句处理成两个句子。在对应的第一个句子中,使用“if”条件从句把原文隐含的条件关系显现出来。在处理原文两个分句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对应的第二个句子时,译者增加了副词“Otherwise”,而且原文的“洋装书”不见了。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中“Otherwise”(P1218)的解释有三种:1、used to state what the result would be if sth.did not happen or if the situation were different;2、apart from that;3、in a different way to the way mentioned;differently.[11]很显然,译者选用了第二种解释,即除了线装书外,其它书都是用红笔划线的。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洋装书”。洋装书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从这个释义可以知道,正因为译者对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才选择使用“otherwise”一词,把“洋装书”省略了。译者把第四句的两个分句用定语从句的形式处理成一个句子,但是之前加了“Consequently”一词,不仅把原文内隐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而且在形式上起到了衔接的作用。
通过对以上译例的分析,可看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把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原文的客观因素很好地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更好地应用翻译的通顺原则。
摘要: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中副词的翻译为例,分析译者是怎样遵从通顺的原则来处理和使用副词的。在汉英对照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发现通顺原则在译文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而这些又都能在副词的处理和使用上得以体现。
关键词:翻译标准,通顺原则,张培基,汉英散文翻译,副词翻译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5.
[2]马丹.浅谈翻译之基本标准——忠实通顺[J].科技信息.
[3]韩卫春.词汇搭配和词汇意义[J].考试周刊,2009,下卷,(35):31-32.
[4]王博.汉英翻译中的词语搭配[J].英国教育,2009,(3):80-85.
[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3-15.
[6]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2005.北京:商务印书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7]陈秀菊.浅谈句子衔接[J].阅读与欣赏.学术版:79-80.
[8]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3-75.
[9]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2.
[10]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5-37.
【副词翻译】推荐阅读:
张培基副词翻译05-12
副词体系05-21
常用副词08-26
副词11-29
汉语副词“再”08-03
副词及其基本用法10-01
一般的副词英文10-20
careful 的副词形式05-10
care的副词形式05-16
admit的副词形式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