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

2024-06-22

《和同为一家》(通用3篇)

《和同为一家》 篇1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 (吐蕃人对王的称呼)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生于617年, 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 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暴的野牛, 驯服飞奔的烈马, 表现出不凡的武功。他为人真诚恳直, 性格刚毅, 处事深谋远虑, 运筹帷幄。松赞干布13岁时, 父王被属下毒死, 他在部落动乱中继位。他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 团结各方力量, 很快平息了内乱, 稳定了局势。不久, 迁到逻些 (今拉萨) 。

他在逻些布达拉山修筑碉堡式的布达拉宫, 训练了一支健壮剽悍、骁勇善战的军队。短短数年间, 他便以武力征服了强大的苏毗、羊同等部, 统一了西藏高原, 在雪山环绕的高原上, 建立起历史上显赫的吐蕃王朝。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 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 制定了官制、兵制和法律。他任用贤明的大臣, 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 发展农牧业生产, 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同时, 他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即今天的藏文, 改变了吐蕃人刻木结绳记事的习俗, 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 派吐蕃使臣访问长安, 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 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自幼熟读诗书的才女文成公主入藏, 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雪域高原, 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保存着他俩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 传说也是公主亲手所栽。这些无不说明汉藏人民建立起了亲如一家的关系。

松赞干布逝世后, 另一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后来, 唐蕃正式结盟, 其会盟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和同为一家》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往来的史实,并能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突厥、回鹘、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突厥语唐朝的关系和文成公主入藏。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友好互助是各族关系的主流,各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的历史现象。另外本课头绪繁多,有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教师提问: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没有突厥这个民族?他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天可汗先介绍突厥的兴起和强大,这里要讲清突厥与唐的关系,知道最后突厥臣服的最终结果,要求学生掌握两点:

一是唐朝在那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二是要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开明政策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开展的。

出示想一想的问题:唐太宗为什么得到少数民族的尊敬和拥护?

指出,唐太宗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民族的拥护,他被尊称为“天可汗”即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可用一些小资料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现在的民族政策,同时说明,各民族共同发展才是国家兴旺的源泉。

文成公主入藏出示《步辇图》向学生介绍这幅图画的内容正是吐蕃使者来大唐求亲的情景,并指出结果就是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影响:促进了吐蕃的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

还应指出,在古代社会,各民族的政治关系往往通过联姻来促进和加强。

应当补充,后来唐朝还曾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这里应引导学生思考,文成公主入藏和汉朝时的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

回鹘衣装回鹘马这里着重介绍回纥人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服装上与唐朝的相互影响,说明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洽关系。这里可出示一些图片说明。

可解释唐诗“回鹘衣装回鹘马”的意思,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更深的了解。

点苍山会盟可从我们现在的白族和彝族讲起,让学生知道南诏就是这两个民族的祖先。

出示大理寺三塔图,指出这就是南诏归附唐朝的见证。需向学生指出,我国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同为一家》 篇3

1.教学目标

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自己所属民族有关资料。

查一查: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

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

编一编: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历史短剧(有关文成公主入藏)。导入新课——每课一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的创新,以大家熟悉歌曲《爱我中华》先声夺人,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引入新课。教学相长——教与学

其次是教与学的创新,在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一则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短剧,“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历史剧的编写,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之间主流”中,我设计“问题与活动导学”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在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中,你最欣赏哪一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由唐太宗与东突厥吉利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预习,自我提高(学生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展示预习成果。)课余研究——知识延伸

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搜集有关班内所属民族情况。议一议——面对其他国内、国外的民族,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画一画——通过对现在各个民族服饰理解,试着设计一套反映民族融合的服饰。教学评价及反思——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问题的回答,体现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后习题

1、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期称作_________,他们生活在__________一带。以_____和______为生。2、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他仰慕中原文化,向唐朝求婚,_______把__________嫁给他。3、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上一篇:工作绩效评估机制下一篇:土坡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