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评估

2024-09-18

定量化评估(精选12篇)

定量化评估 篇1

0 引言

海洋资源正在成为未来各国资源竞争的焦点之一, 目前海洋平台静设备的普遍设计寿命为20年, 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很多技术领先的国家都将海洋平台延期使用, 并已有延长到40年的成功案例, 同时为了保障平台的生产安全这些国家也为这些海洋工程系统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1,2]。另外, RBI技术作为一项静设备定量风险评估技术近年来正成为我国石化行业研究的热点, 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陆上压力设备和设施[3], 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在海上平台静设备评估方面相对滞后, 仍然采用传统的全面检测技术, 并不具备安全风险定量评价和检测周期合理化制定等功能。因此, 本文根据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的运行和环境特点, 将RBI技术引入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安全评估领域, 研究RBI技术的在该类设施上的适用性, 并验证该评估技术与检测策略的可靠性, 以初步形成海洋平台静设备评估技术, 以探索提高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安全的运行可靠性, 保证海上油田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方法。

1 基于RBI技术的海上平台静设备评估技术方法

从理论上说, 如果可以对静设备进行足够频繁且全面的检验检测, 则设备的安全问题就可以得到保障,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检验成本的原因这种做法将极大的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不可能实现。企业需要的是一种集经济性和安全性于一体的设备安全维护方式, 基于风险的检测 (RBI) 就是一种追求系统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 它是在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薄弱环节, 以最大程度上确保设备本质安全并减少检维修费用为目标优化检验策略[4,5]。目前RBI技术正被国内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深入研究和应用, 主要应用于陆地化学工艺处理装置系统, 尤其是压力设备检验和维修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6], 已有标准主要为API581和API580。考虑到海洋平台静设备也多属于压力容器和工艺管线, 与RBI技术应用范畴相同, 因此本方法基于API581和API580的要求, 根据装置的工艺特点及分析相应的潜在损伤机理, 借助专用软件提供的失效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各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和风险指标等, 且据此给出了装置的维护和检验策略, 最终实现平台静设备的定量风险评估[7]。

1.1 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

RBI的基本理论认为设备在设计之初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但在使用中由于损伤而导致这种安全性不断下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并且还认为设备系统内部的损伤以及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而是服从“20/80”理论, 仅仅集中于少数重点设备单元中, 即系统的薄弱环节中, 只要对这些设备单元进行足够详细的检测以全面获取其损伤的全面信息, 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设备安全。另外, 延期服役通常情况下意味着设备要带缺陷运行,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国际上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例如石油行业的FFS (适用性评价) , 但是无一例外的所有评价标准中都要求获得尽量详细的损伤状态信息, 然而越详细的损伤信息往往意味着更加高昂的检验成本, 因此在执行适用性分析之前必须进行一次检验成本优化, 而RBI技术恰恰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基于以上两点理由, 以RBI技术为核心建立海上平台静设备适用性评价体系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1.2 评估方法的基本流程

根据延期服役平台具有井口压力高、物流运行不稳定、改造维修次数、设备腐蚀和冲蚀严重且程度不一等特点, 结合RBI技术的分析原理, 本方法首先确定设备的腐蚀机理[8,9], 并根据不同设备的腐蚀机理建立适合的数学腐蚀模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各设备单元的失效概率和后果严重性, 再综合维修、管理情况得出设备单元的风险等级, 接着结合设备早期的检测结果、服役时间、设备损伤水平和风险等级来确定检验周期, 并针对高风险设备进行详细而周密的在线检验检测,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后续的适用性评价和维修计划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这样以实现检验信息与现实安全状态、检验结论与维修策略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 实现平台设备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双重优化目标。根据这个原理, 具体的实施流程如见图1。主要评估步骤包括:评估设备、设施选择;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及录入;根据节点工艺状况、介质组分确定设备单元损伤机理和物流回路;确定设备风险矩阵和分析风险危害;FFS (适用性评价) 和维护方案;确定最终维护计划以及维修计划的再评估等。

2 工程实例分析及验证

2.1 评估对象的特点

以某位于渤海湾南部海域的典型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为评估分析的研究对象, 验证RBI技术在延期服役平台安全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该平台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初, 设计使用寿命20年。自投产到现在, 平台静设备一直连续使用, 目前已进入延期服役阶段。共有静设备84套容器和582条管线, 其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显著特点为: (1) 平台的地质油藏储量丰富, 井口采油压力高, 生产状态变化大, 物流运行不稳定, 属于连续且非稳定状态作业流体过程, 且流体冲蚀参数不同于陆地石化设备; (2) 平台工艺流程、物流成份、生产设备几经变化, 与原设计条件相差大, 因此设备与介质之间的匹配程度难以确定; (3) 平台设备经历维护改造次数多, 设备资料、数据凌乱, 评估数据缺乏严重; (4) 受海上盐雾、风浪及海冰的影响, 其外部腐蚀环境远远恶劣于陆上设备, 因此设备腐蚀、老化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条件适当修正。

2.2 物流回路和损伤机理的划分

(1) 物流回路的划分。根据物流回路的定义, 即当任何管道或容器失效泄露时, 只有此回路中的物料会泄露, 其他的回路中的物料不会随之泄漏, 且泄漏时的最大物料量为该条回路中所储存物料的总和[10]。平台上的容器和相关管道 (包括采油树原油入口到油气水输出之间的容器和管道) , 被分为5个单独的物流回路, 分别是C-1油气分离计量物流回路、C-2闭排系统物流回路、C-3开排系统物流回路、C-4海水系统物流回路、C-5药剂系统物流回路。

(2) 损伤机理的划分。根据平台的环境特点和不同容器、管线的工艺特点、介质成份, 平台静设备的损伤机理主要分为外部损伤 (大气腐蚀、保温层下腐蚀和氯化物开裂) 、CO2腐蚀、细菌腐蚀、疲劳开裂、冲蚀、其它减薄损伤机理、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及其它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等8种 (详细损伤机理分布情况见表1) 。

2.3 RBI风险评估结果及统计分析

针对延期服役平台的84套静设备压力容器和582条介质传输管线进行了定量RBI风险评估, 静设备风险评估结果以风险矩阵形式给出。矩阵中的风险分级是以美国石油工程协会标准API及世界先进国家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矩阵横向1-5为失效发生概率, 纵向1-5为失效后果程度, 根据发生概率与后果程度叠加后分为:高、中高、中以及低等4个风险等级。图1中表明了所有参与评估84套容器的风险等级分布, 中高风险5套, 中风险41套, 低风险38套。图2为延期服役平台上582条生产管线的风险等级分布, 其中中高风险50条, 中风险257条, 低风险275条。

整体来看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中风险设备占44.8%, 因此整体处于风险等级处于中风险。设备风险分布见表2。从设计资料得出油气生产处理设备、设施的设计壁厚都在8mm以上, 并且内涂防腐层, 因此整体风险等级属于中等, 且损伤严重多出在采油树出口弯管、油气水混合口、三通、焊接处等部位。中高风险设备占总量的8.26%, 在中高风险设备中海水系统设备中占44.6%, 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管道海水速度快, 绝大多数海水管线铺设在平台的边沿, 保温层下腐蚀和冲蚀严重, 失效可能性大, 但是海水无危害, 失效后果等级低。而油气生产物流回路中的中高设备设备约占29.1%, 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油气设备、设施失效性低, 但油气属于可燃性、易爆性物质, 在油气中可能含有其他有毒性物质, 其失效后果严重 (属于3级和4级) 。

2.4 较高风险设备的损伤机理

评估对象中的中高风险、中风险设备的腐蚀类型主要外部损伤、CO2腐蚀、减薄、细菌腐蚀、硫化物应力开裂腐蚀。

2.4.1 外部损伤

海上平台属处环境的温度高、湿度大、空气环境中盐含量高, 潮湿含盐的雾气从破坏的保温层下侵入, 同时也会造成保温层吸水溶解出高浓度含氯介质, 使得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不易看见的含盐湿气膜, 造成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盐酸腐蚀, 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的氯化物开裂。另外, 平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海水管线铺设在平台外边沿, 保温层遭到破坏, 在钢材表面形成电化学腐蚀所需要的电解液膜, 腐蚀后形成疏松型腐蚀产物-氧化铁。腐蚀产物增大锈层的内应力, 使得层面间的间距增大, 随着锈层间裂纹和缝隙增大, 腐蚀介质更容易侵入, 导致锈层内部和基体腐蚀加速。

2.4.2 CO2腐蚀

油气生产中伴随中CO2气体, 当CO2和H2O共存条件下, 易对设备材料发生腐蚀。尤其在油气水分离器、段塞流捕集器、加热器中、闭排系统管线, CO2对碳钢的腐蚀一般表现为局部减薄和/或点蚀, 通常发生在湍流和冲击区, 有时在管线焊缝的根部, 形成局部点蚀和沟槽。

2.4.3 细菌腐蚀

细菌腐蚀主要发生在开排系统设备和药剂添加系统设备中, 主要由于开排系统药剂系统设备含有大量的静止污水。油田一般存在的硫酸盐还原菌SRB, 属于厌氧菌, 可氧化含碳有机化合物或氢、还原硫酸盐产生H2S, 成群的细菌落附着在管壁上, 对金属表面产生去极化作用, 通过氢化酶的作用, 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和初生态氧[O], 而[O]与[H]去极化生成H2O, 靠它的去极化作用加速对管道和设备的腐蚀, 同时腐蚀产物Fe S又可以堵塞管道、设备进出口等。

2.4.4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原油、天气生产、处理设备中含有水和H2S, 在拉伸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行程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SSCC) 。H2S-H2O型腐蚀过程中产生原子氢[11], 当氢原子渗透入设备钢材后在晶体结构中聚集, 在氢深度饱和阶段, 由于存在细微的氢气泡, 造成晶格上发生应变, 结果使结构变脆。在这种情况下, 当受到拉应力作用时, 金属结构就发生断裂。

2.5 检测策略的制定及验证

2.5.1 检验策略的制定

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RBI评估核心内容就是为制定设备检测周期、维护策略和检测方法, 其中检测策略的制定除了数据库推荐的因素外还综合了以下几个因素:平台设备服役时间、工艺参数的变化、历史改造与维护记录、流体介质成分变化趋势。表3为延期服役平台经过RBI预评估后推荐的部分检测计划。

2.5.2 方法适用性验证

表3中设备是通过RBI技术预评估分析得出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周期, 为了验证检测策略的适用性, 采用现场设备对照检测。通过现场检验、检测延期服役平台静设备发现:

其一, 大部分设备腐蚀严重, 尤其是无遮拦容器外表已经腐蚀、锈化严重, 经过超声测厚和超声波探伤发现海水管线、生产管汇、换热器管程出现了严重的管壁减薄, 外表腐蚀、锈化严重脱落;

其二, 闭排罐、段塞流捕集器底部出现了严重的蚀点和细菌腐蚀物, 容器壁减薄速度大。

检测的结果证明, RBI的损伤分析结论与推荐的检测策略与现场的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且RBI评估后推荐的检测计划和检测比例对于海上平台静设备检验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既能实现对平台静设备安全风险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又避免了静设备“过检”浪费。

3 结论

(1) 本文提出的基于RBI技术的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定量化安全评估技术, 建立了安全评估流程, 提出了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检测策略, 能够有效地解决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的安全评估问题, 针对性强、适用性好。

(2) 实例分析表明, 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安全评估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非常吻合, 制定的检测策略能够有效的指导海上平台静设备的检测, 基于RBI技术的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定量化安全评估技术,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3) 我国海上平台延期服役静设备工艺参数、设备材料与国外的相差大, 应不断收集符合自身评估的数据和资料, 建立适合我国海洋平台的风险评估数据库, 以便为后续的RBI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Risk based Inspection API580, First Edition, 2002.5

[2]Jens P.Tronsker and Zhang Li.DNV Technology Severices Asia&Pacific, Risk Based Inspection and Effective Mechanical Integrity Management, Rofter-dam, 2003.7

[3]牟善军.海上石油工程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4]陈学东, 王冰, 杨铁成, 等.基于风险的检测 (RBI) 在中国石化企业的实践及若干问题讨论[J].压力容器, 2004, 21 (8) :174-175CHEN Xue-dong, WANG Bing, YANG Tie-cheng, et al.Practice of RBI in Chines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and discussion about Its several questions[J].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2004, 21 (8) :174-175

[5]章湘武, 梁国华.风险检验技术 (RBI) 在茂名石化的应用[J].中外能源, 2010, (15) :82-87ZHANG Xiang-wu, LIANG Guo-hua.The application of RBI in SINOPEC Maoming company[J].Sino-Global Energy, 2010, (15) :82-87

[6]王勇, 陈平, 季华建, 等.石化装置开展RBI技术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石油化工设备, 2010, 39 (1) :75-78WANG Yong, CHEN Ping, JI Hua-jian, et al.Discussion on crucial points of RBI technology in petrochemical plant[J].Petro-Chemical Equipment, 2010, 39 (1) :75-78

[7]陈庆娟, 王三明.RBI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与改进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6) :192-197CHEN Qing-juan, WANG San-ming.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RBI technology in Chinese enterpri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6) :192-197

[8]王伟华.基于腐蚀的常压储罐定量RBI方法[J].化工装备技术, 2011, 32 (3) :21-25WANG Wei-hua.Method of quantitative RBI based on corrosion in atmospheric storage tanks[J].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2011, 32 (3) :21-25

[9]邵松伟.RBI技术在电站锅炉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09

[10]郭冰.大型常压储罐群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 2010

[11]王伟华, 矫永涛.RBI在炼油公用管道系统中的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 2011, 32 (6) :56-58WANG Wei-hua, QIAO Yong-tao.RBI application in refinery public pipe system[J].Chemical Equipment Technology, 2011, 32 (6) :56-58

定量化评估 篇2

就业效益指标:是指项目建成后给社会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按照项目投资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劳动就业效益指标主要有:

1、总就业效益:就是建设这个项目后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总效果与该项目直接投资和相关项目间接投资之和的总投资之比。

新增总就业人数(人/万元)定额指标 项目总投资总就业人数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数熟练就业人数非熟练就业人数总就业效益

2、直接就业效益指标,即拟建项目本身直接投资所能提供直接就业机会。

直接就业效益新增直接就业人数

项目直接投资

3、间接就业效果指标:就是与投资项目有关联的配套或相关项目,以及项目所在地区和部门所增加的附加投资(即间接投资)而创造的间接就业人数。如为旅游旅馆项目服务的交通运输、商业、房地产、工艺美术服务和当地的生活福利、市政设施等部门报需的附加投资(即间接投资)与新增加的间接就业人数之比。

间接就业效益新增间接就业人数

项目间接投资

收入分配效益指标:这里包括社会机构的分配效益;地区的分配效益和国内外的分配效益。

1、社会机构的分配效益。它表示项目国民收入净增值在社会各阶层、集团机构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效益情况,一般用分配指数来表示。分配指数有以下四种: 职工分配指数=

正常生产年份的工资收入福利100% 1)

年国民净增值年利润折旧其它收益100% 2)

年国民净增值企业部门分配指数=国家分配指数,是指政府或国家在正常生产年份的国家税金、利润、折旧、利息、股息和保险费等收益在项目年度国民收入净增值的比重,即

国家(含地区)分配指数=3)

未分配增值指数=

年扩建基金年后备基金社会福利基金100% 4)

年国民净增值年税金年利润年折旧保险费用等100%

年国民净增值1)+2)+3)+4)=1

2、地区分配效益,是指项目所得的国民收入净增值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情况,也就是项目的净增值能分配给项目所在地区的增值效益,可用地区分配指数来表示。

地区分配指数=

年工资年利润年税金年福利100%

年国民净增值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是否公平的重要问题,包括贫富分配之间、地区分配之间是否公平的问题。我国项目社会评估方法设置了“贫困地区分配效益指标”。以促进国家经济在地区间合理布局,并促进国家扶贫目标的实现。贫困地区收益分配效益指标、按下列两步计算: 第一步:贫困地区收益分配系数Di()m

第二步 贫困地区收入分配效益=(CICO)tDi(1i)t

Di为贫困地区(某省、市、自治区)的收入分配系数,G为项目评估时的全国人均国民收入,而G为同时期当地人均国民收入,m为国家规定的扶贫参数,m取值介于1——1.5 _GG_

3、国内外分配效益,主要用于评估技术引进和中外合资等涉外投资项目。对于涉外投资项目,应检验建设项目所获得的国内净增值在国内和国外之间的分配比重,要考虑国外投资者的分配效果与项目在国内所得的国民净增值分配指数之间应达到合理的分配比例,可用下述两种分配指标表示。国内分配指数=

项目国民净增值100% 国内净增值=国民净增值+

项目国内净增值汇出国外付款 1)国外分配指数=

项目汇出国外付款100% 2)

项目国内净增值汇出国外付款=国外贷款本息+国外贷款利润+外籍人员工资+其他国外付款。

以上国内和国外分配指数的总和应等于1,同时国内分配指数要大于国外分配指数,才能有利于提高国内经济建设的投资效果。实际评估时,具体判别标应遵循下述原则:

当政府的分配目标意在提高职工的收入,以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时,则应取职工分配指数高的项目或方案;如意在增加国家的收入,则应选择国家分配指数高的项目或方案。

当政府的分配目标意在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全民族的生活水平时,则应选择国内分配指数高的项目与方案;而如果国外付款的分配指数过高,必然会降低国民净增值,则比采取措施,减少国外贷款,使用国内物资以代替国外进口,或者重新考虑投资的集资方式。环境保护效益指标

1、环境保护措施方案的选择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其计算公式是:

Bmin(1i)t1 K0Kt(1i)Cti(1i)t1t1tnn式中:B——项目环保措施费用;K0——项目初始环保投资;Kt——第t年的追加环保投资;Ct——第t年的环保经常费;n——项目环保措施的服务年限。

2、环境质量指数:

简易计算法,此法对各项环境污染治理的指数的算术平均数,即:环境质量指数=第i种污染物质排放量/n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第i种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排放量i1nn——项目排出的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如废气、废渣、废水、噪声、放射物等。

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课堂 教学 质量 量化 评估

在学校工作中,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普遍的工作。通过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人才,同时实现教育目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教学质量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评估教学质量,为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对于教学质量评估,传统方式是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观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摆脱。

1 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的意义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学校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同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也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通常情况下,通过量化评估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阶段性评价。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通过开展相应的评估考核,同时将评估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晋级、评优等提供参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有效的评估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导向和激励,进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教学工作充满能动性,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和提高,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所谓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学习活动的合理性、恰当性,以及对学生的特征是否进行考虑,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因素涉及的比较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反映,并且一定程度受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影响和制约。

通常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课堂教学质量量化工作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前提。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在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2.1 本质属性原则 遵循教学规律,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众多因素中,紧紧抓住教学的本质属性,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同时将该关键因子作为评估指标。

2.2 客观性原则 按照客观性原则,设置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评价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时具有可比性。

2.3 可测性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作为一项评价准则,主观臆断的成分在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中要少,为了提高评价效果,评估指标要易于操作和测量。

2.4 导向性原则 在设置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指标的过程中,确保评估指标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引导。

3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

3.1 教学态度指标 “态度决定质量”,好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好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前提,并且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反之,就一定不会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包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备课充分,讲解认真,熟练准确;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耐心细致;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打电话等。

3.2 教学内容指标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指标包括:体现大纲要求,目的要求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抓住关键;内容精练、反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恰当。

3.3 教学方法指标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总称。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需要借助教学方法,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教学方法为手段,进行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便于教师发出信息,同时便于学生接受信息,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方面,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指标包括:启发诱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指导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多样,恰当运用多媒体和教具;板书工整;语言简明、生动、普通话标准;教学中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讲授准确。

3.4 教学效果指标 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是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教学效果指标包括: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能掌握讲解内容,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明显提升。

4 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量化计算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这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接受者和体验者,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有着深刻的感受,并且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方面最有发言权。因此,上述指标是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评分。

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四个指标中,将每一项指标按照A、B、C、D划分为四个等级,同时赋予每个等级一个合理的数值,通过抽取部分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对各科任课教师进行评分。

课堂教学质量综合分= ∑(某指标质量分*某指标重要性系数)

按照上述方法,将每位学生对某位老师的评分,通过简单的算术求和,然后求平均值,就可以计算出这位教师的评分值。

由于一个学校有若干班级,每个班级对教师的评价尺度掌握的不完全相同,为使其在全校范围内保持平衡,消除各班学生的评价尺度的差异,需要对各班计算一个相对分系数,设为α

α-相对分系数,L-某班教师平均评分值,i-第i个教学班,N-全校班级总数。

每个教师的相对学生评教分值,通常情况下通过某班级每个教师的学生评分值乘以该班的相对分系数αi便可得出。

若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则该教师的相对教学质量评分为这多个班级的相对教学质量评分的算术平均数作为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分值。

参考文献:

[1]许桂玲,张桂珍.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人教网,2008.

[2]余林.课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人教网,2008年6月.

行车调度工作负荷的量化评估 篇4

通过对北京京沪高铁调度所的调研, 掌握了大量的调研数据,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来定量分析调度工作负荷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所谓回归分析法, 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 (称回归方程式)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 叫做多元回归分析。由于影响调度工作负荷值的因素不唯一, 因此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1. 确定因变量

调度工作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越大, 处理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即时间占有率越高, 行车调度员工作负荷越高。因此选取负荷值为因变量, 以1小时为评估单位确定负荷值。

2. 确定自变量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管辖区段内的列车数量、列车运行计划的调整、调度区段长度、执行调度任务时与车站和司机的沟通、管辖区段内车站数量成为了五个主要的信息量来源。

其中列车数量、列车运行计划的调整和调度区段长度为行车调度信息量来源的三个主要因素。行车调度需要处理的信息量随着这三项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但是具体的数值对应关系尚不明确。由于列车运行计划的调整此项指标较难量化, 故选取列车数量和调度区段长度这两项指标作为行车调度信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确定回归范围

为了更好的分析工作负荷与列车数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列车运营阶段7:00-23:00时段为回归数据采集的起止时间, 以此确定评估范围。

4. 回归方式的选取

本文需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通过数学分析才能确定最终采用线性回归亦或非线性回归。

5. 回归方程的建立

根据第四步中选取的回归分析方法, 采用SPSS软件,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建立回归方程, 可得两个自变量的重要性程度, 并为后文中进行人员配置和调度区段划分奠定基础。

二、回归方式的选取

在图1中, 为了研究列车数量与工作负荷之间的关系, 区段长度选取固定值316KM。在图2中, 为了研究区段长度与工作负荷之间的关系, 列车数量选取固定值15列。对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 分别绘制了列车数量与工作负荷的散点图、区段长度与工作负荷的散点图, 如图1、图2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列车数量、区段长度与工作负荷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列车数量增加, 工作负荷增加;随着区段长度的增加工作负荷增加。因此, 通过上述散点图得知, 列车数量与区段长度满足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条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本文中自变量为两个, 因此可建立如下模型:

式中, b0、b1和b2为回归系数, W为工作负荷, n为列车数量, L为区段长度。

三、回归分析结果

1. 回归拟合

上述中已经确定了回归方程W=b0+b1n+b2L来描述工作负荷、列车数量和区段长度之间的关系。本次回归分析采用了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和石太客专三个调度台7:00-23:00点间的500组数据作为回归样本, 并依托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拟合。

经过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后可得相应的回归系数值, 其中b0=.0012, b1=.0020, b2=.0001。将得到的回归系数值带入原回归方程中得到

其中, n表示列车数目, L表示区段长度

2. 回归检验

(1) 在输出结果中, 可用多重可决系数R2来判定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 本次回归中R2=0.901, 可见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的工作负荷变化。

(2) 在方差分析表中, 可用F检验来判断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整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本次回归中F值为76.945, 显著性概率为0.000, 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关系。

(3) 在回归系数表中, 可用t检验来判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显著性影响, 常量与两个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43、0.000和0.010, 均小于0.05, 说明各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都有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

四、结论

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回归模型所得工作负荷值和调研得出的信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列车数量与区段长度分别都与工作负荷值存在线性关系, 采用SPSS得到了工作负荷值、列车数量和区段长度三者的回归方程。从回归检验中进一步说明求出的回归方程的正确性。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回归模型所得工作负荷值和调研得出的信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采用SPSS得到了工作负荷值、列车数量和区段长度三者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法,工作负荷值,列车数量,区段长度

参考文献

[1]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2]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吴晓峰.基于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文, 2009

[4]明士军.驾驶负荷与交通信息整合系统探讨[J].人类工效学, 2007, 13 (4) :39-40

流域洪水风险分析与定量评估 篇5

我国的洪涝灾害从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到造成的损失都是世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在过去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的有史料可查的重大洪水灾害就达1600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治理,全国江河流域的防洪形势有了重大改观。但是,由于洪水的影响因素众多和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局限性,目前尚无法从确定性的角度预知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洪水发生的确切时间和真实过程,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洪水灾害目前还难以彻底防范或根本消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洪涝损失具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建立洪水风险的概念,使人们经常认识到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洪灾的后果,将有助于机构和个人更好地防范洪水灾害。

洪水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引起灾害性后果洪水发生的概率或频率,洪水风险图则是对洪水风险及后果定量化和图形化的体现。一般,洪水风险图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组合:

(1)流域洪水发生的频率;

(2)流域类洪水的淹水区域分布及有关说明;

(3)洪水灾害可能造成的各类损失。

洪水风险图可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到灾难性洪水发生后可能的水文后果和灾害损失概况,及时做好防御洪水的准备,以防患于未然。防洪决策人员可以对于流域重大的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可能后果做到胸中有数,在灾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迅速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和采取正确抢险救灾措施,将洪灾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2 分析流域洪水淹没状况的方法

2.1 实际洪水法

实际洪水法的基本假定是流域自然地理特征保持基本不变条件下,洪水具有重现性。因此流域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大洪水实际淹没实况,可以作为现在和未来同类洪水重现时的淹没状态。分析历史洪水淹没实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对于近期发生的洪水,利用流域实测水文资料和灾情资料可以较为可靠地分析洪水特性及相应的淹没范围、淹没深度和淹没时间。

(2)对于缺乏资料或年代较为久远的洪水,可以通过调查考证的途径[1]分析洪水发生时的淹没情况。调查考证的内容包括对沿洪水路径洪痕调查,查阅有关洪涝灾情的历史文献记载,走访洪泛区居民等。

(3)洪水径流是塑造地貌的重要外力,洪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洪水地貌包括废河道、天然冲积堤、冲积扇(洪积平原)、河漫滩(冲积平原)、沼泽地、三角洲等[2]。通过对洪水地貌分析,可以大致上分析出洪水径流的强度、范围和水深,作为分析淹没实况的依据。

(4)对于河流早已改道远古时代发生的大洪水,可以通过水文地质地貌分析并结合水力学方法估计古洪水的水位和流量,近似推算古洪水重现时的淹没情况。

实际洪水分析途径主要适合于天然流域,一般不能估计流域城市化、防洪工程和防洪措施的效应。

2.2 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

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是根据流域现状或规划条件下土地利用特征和工程条件,采用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分析推求流域洪水泛滥后的淹没状况。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和模型众多,采用何种方法和模型应该针对流域水文地理特征、工程调度方式、资料条件以及计算精度来选择应用。

(1)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或设计洪水过程线可以采用水文学方法,如推理方法、径流系数折算法、先损后损法、下渗曲线法、降雨径流相关图法、蓄满产流模型、超渗产流模型[5]等。

(2)由设计洪峰推求河道洪水位,可采用水面曲线法、回水曲线法、经验公式等。位于河道洪水位以下的区域可作为可能的洪水淹没区域作进一步分析。

(3)由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水位过程线,常用的水文学方法包括单位线法、等流时线法、抵偿河长法、马斯京根法、调蓄演算法[3]等。

(4)对于河网汇流或坡面漫流计算采用水力学方法比较合适,如一维非恒定流和二维非恒定流方法[4],以及它们的简化形式等。采用水力学方法可以根据分析要求推求河道或流域水深、流量、蓄水量的时空分布。

水文学和水力学方法计算结果频率概念明确,可以分析和模拟土地利用、工程建设、调度方式、边界条件变化情况下的洪水状态,在洪水风险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3 洪灾损失统计评估

3.1流域社会和经济特征统计

对流域的社会和经济数据应分门别类进行统计或估算。各种资料来源应尽可能,可以采用当年或上本地区社会和经济统计年鉴。在有条件情况下,应该直接去当地收集最新和更详细的资料,以满足洪灾损失估算的要求。需统计的基本资料包括:

(1)城镇和村乡人口、土地利用情况、耕地面积;

(2)各工矿企业固定资产和工业产值;

(3)农、林、牧、副、渔业产值及固定资产;

(4)单位和居民固定资产;

(5)服务和社会性行业产值和固定资产;

(6)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气等各类生命线的分布;

(7)参加洪水保险的企业、居民数和保险金额。

3.2洪灾损失评估

一般,洪灾损失评估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范围用面积或区域表示;灾害强度定性为若干级,如特大、重大、大、中、小等;

(2)造成的经济损失。按工业损失、农业损失、商业损失、居民损失、其它行业损失等分类统计,也可以分地区统计;

(3)生命线受害统计。所谓生命线系指交通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供气系统、邮电系统等,一般可按系统中断时间计;

(4)人员伤亡数目;

(5)环境污染及疾病传播情况;

(6)社会影响。

经济损失评估是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但人员伤亡、水源污染、疾病流行、社会不安定、生命线受损影响等是无法用货币表示的无形损失,在评估过程中须单列考虑。

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是由于洪水直接淹没所造成的集体及个人财产损失;间接损失指由于洪水期交通、电力中断,厂房、设备受损等造成的产品成本增加及停产、误工损失,以及合同无法按期完成的违约损失等,还包括防洪抢险、灾民撤离、疾病防治、灾后恢复等费用。由于对间接损失的详细分析和精确估计是很困难的,一般是根据典型实例的调查结果或经验估计得出间接损失占直接损失的百分数来作为间接洪灾损失估算的依据。

对于不同灾区,由于地形地貌、经济状况、季节、淹没程度、抢救措施的差别,洪灾损失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地区,洪灾损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淹没程度。如果资料充足,能够分区分类建立洪灾损失与淹没水深、淹没历时之间的相关系,则灾情损失评估结果更为方便和可靠。洪水风险图绘制

针对某一风险的洪水,根据分析和计算洪水淹没的范围、深度及相应的经济损失,按一定的规格描绘和标明在流域地形图上,便得出洪水风险图。

洪水风险图采用大比例尺地形素图勾绘而成,比例尺大小可根据流域面积、洪水频率、淹没范围、资料条件以及精度要求而定。在勾绘洪水淹没范围的边界时,要考虑洪水的可能路径,结合地形情况,由比较熟悉当地地形且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绘制,最好在实地查勘后进行。对可能淹没区域,应设置彩色编码区,其颜色及深浅可以表示淹没深度的变化。风险图上应标注重要部门和单位,如政府机关、大型厂矿企业、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居民区、村镇,以及重要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通讯线路等。另外,图上应明确标明紧急情况下人员转移、疏散的路线及地点。图的下方有专门说明框,简要说明洪水风险图的基本特性,包括暴雨洪水频率、淹没区域、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流域社会经济主要特征值、淹没区经济损失评估结果等。另外还需说明风险图上各种标记、代号的含义。

洪水风险图绘制完成后,应出具一份编制说明,内容主要包括:

(1)流域水文、气象和地理特征,排水系统和水利工程概况,历史上典型洪涝灾害特点及后果;

(2)流域社会经济特征统计;

(3)分区域阐述风险图上洪水灾害的特点和性质,灾害后果和经济损失;

(4)洪水风险图的制作依据、方法和存在问题;

(5)洪水风险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6)洪水风险图的应用范畴;

(7)其它说明事项。

结语

流域洪水风险图可以定量和直观地描绘遭受洪水淹没风险的区域和洪灾造成的损失,属流域非工程防洪措施之一。通过洪水风险图提高了全民防洪意识,为各级政府指挥抗洪提供了决策依据,具有现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简要论述和分析了适合于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的一些方法,侧重讨论了推求洪水淹没状态的若干途径以及洪灾损失统计评估的内容。虽然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出发点是希望有助于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将在洪水风险分析领域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 简介: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是极其复杂的多目标风险评价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含义,从水库调度风险分析的特点、范围、对象和规模上对其在国内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进而对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字:水库,调度,防洪,风险分析 

由于洪水设计计算、洪水预报、水库调度等诸方面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汛限水位抬高后,有可能导致水库防洪运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为了实现兴利效益与防洪目标的最佳结合,需对不同汛限水位相应的防洪风险进行分析,为防汛限制水位的正确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含义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风险意味着出现了损失,或者是未实现预期的目标值。二是指这种损失出现与否是一种不确定性现象,它可用概率表示出现的可能程度,而不能对出现与否做出确定性判断。

2.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的含义

有关水库防洪调度风险的定义较多,概括起来,泛指在特定时空环境条件下,水库防洪调度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非期望事件。

3.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含义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是指对水库防洪调度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作出风险决策。

二、水库调度风险分析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水库运用风险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重视,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根据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特点、范围、对象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1.水库来水预报风险分析

宋榜科等以柴河水库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水库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首次将“重现期法”“安全系数法”引进到水库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风险分析中。徐玉英等将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应用于水库洪水预报子系统的风险分析中,对水库洪水预报子系统的风险做了定义和描述,并对风险率进行了定量计算。王本德等将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应用到水库洪水标准的风险分析中,并以柴河水库为例说明水库洪水标准的风险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2.水库调度风险分析

田峰巍等结合黄河干流水库调度,对实施运用中的径流用水预报值、误差修正、风险决策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冯平等根据风险决策理论,通过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的实际防洪能力,然后与水库的设计防洪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水库提高汛限水位的可能性,并通过风险效益的分析定量给出合理的汛限水位。黄强等针对水库调度风险问题,着重探讨了定量风险分析方法中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法、模拟分析法、马尔柯夫过程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分析法,引入了不同的风险决策方法。傅湘等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汛期限制水位的风险分析模型,帮助决策者作出符合科学原则的风险决策。

3.水库防洪泄洪能力风险分析

徐祖信等提出了开敞式溢洪道水力设计中风险的计算模式,将JC法用于泄洪风险。郑管平等综合考虑了水文和水工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对溢流坝泄洪能力的影响。姜树海用JC方法进行了泄水构件免空化概率极限设计的计算和分析。金明系统研究了水力不确定性在防洪泄洪系统风险分析中的作用。储祥元以FOSM法进行参数估计,以MC法结合拟优选择的办法求得泄流能力的最佳概率模型。姜树海推导了调洪演算Ito方程,求解了与泄洪风险率紧密相关的库水位过程的概率密度分布。朱元牲等就水库安全设计与垮坝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设计标准应因地而异和因时而异。杨白银等研究了单一和梯级水库两种泄洪风险分析模式,将JC法引入水库泄洪风险分析计算中。王长新等对泄洪消能风险计算的JC法和MC法进行了对比。姜树海建立了漫坝失事的随机模糊风险分析模型。熊明提出了大坝防洪安全风险计算的原则、方法及适用条件等。

4.水库多目标风险分析

王本德等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1991年,国内专家选用某水利工程防洪、发电、航运、建设投资和移民费用等作为该水利枢纽经济风险分析的基本风险变量,采用三角形分布求得基本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然后用蒙特卡洛法推求该工程总体经济效益的概率分布。1995年,针对期望值方法的不足,将分区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应用到防洪系统的最优规模决策之中,充分考虑了防洪安全、经济发展和洪灾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正确优选防洪体系和相应的规模。1998年结合水电工程的实际,建立了经济评价多目标风险分析模型,提出利用风险概念,结合改进后的ELECTRE-2方法,同时利用随机优选法结合线性分配法来求解上述模型,然后再用集结技术进行方案的最后排序,以利于好中取优。

三、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由于水库调度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无论在理论、方法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尚未达到完善的地步。

1.对多目标、多因素重视和研究不够

目前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只考虑单目标或单因素,造成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的结果缺少客观实用性。因此,今后在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中,应综合考虑多目标、多风险因素下对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使风险分析的结果更好的指导水库的实际运用。

2.未充分考虑主观人为因素

在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中,只重视客观因素,未充分考虑主观的人为因素,造成分析结果不合理,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在众多风险因素中,主观人为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今后应充分研究主观人为因素在风险分析中的概率分布,使主观估计的量化更贴近实际,从而使风险分析更加全面、合理。

3.新的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应用不多

定量化评估 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 量化评估 校正系数 评估软件

岗位任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与中学教育、学历教育差异较大,教学质量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估办法。目前很多岗位任职院校都采用量化的办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对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教师晋级、评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相反,如果制定的办法不科学合理,必将挫伤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失去教学质量量化评估本来的意义。

一、现行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常见的问题

笔者参考国内几所岗位任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发现它们大多是先分层次(主要包括学生、专家)给教师打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统计与计算方法得出教师授课的最终得分,再进行全单位大排名,最后依照一定比例评出教师的优秀、良好、一般等级别。这种办法的总体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实际运行当中就会发现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现归纳如下:

(一)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学生给教师的评估分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量化分值中一般占有较大的比例,现行办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直接把各班级的教学评估分数计入总分。例如:甲班给任该班课的所有教师的平均分是96分;乙班给任该班课的所有教师的平均分是93分。大家知道,在对全单位教师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分数进行大排名时,前一名和后一名可能只有零点几分的差距。如果简单地把各班级对一名教师的评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分再进行排序,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果强硬按这种办法执行,给教师安排教学任务时就会产生挑班现象,给乙班上课的教师一般会很不情愿,上课时一般也会有一定的情绪。

2.把班级所有学生的评估分数计入总分。在实践中,各别学生很有可能因教学以外的原因,对一个教师打了极端高或者极端低的分数,如果把这样的分数纳入统计范围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专家对教师的评估

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是必要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专家一般教学经验丰富,能看出教师授课的症结所在,打出的分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践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1.专家分组不合理。

有的院校出现了几个专家听所有教师上课的现象。这就势必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家工作量太大,成天为了听课疲于奔命,而且只听一两课,难免以偏概全;其次是专业不通,专家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明白,也就无法给部分教师以有效的指导,打出的分数也不具有权威性。

2.专家组评分标准不同。

专家分组后也会出现如前所述评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即使提前开会统一标准,因专家组成员不同,每个人的把握标准的尺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组标准的偏差。但就一个组而言,评出的分数应该是有可比性的。

(三)其它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执行量化办法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量化办法的科学合理性。

1.评估分值中只有“质”没有“量”

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不仅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因素所代表的“质”,还应该包括教学课时“量”的成分。这在岗位任职院校中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课时量较少的教师,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备课,可以让一节课精益求精,比较完美,容易获得较高的学生和专家评估分数。如果在教学评估量化分值中只涉及了学生和专家评估所体现的“质”的因素,没有“量”的因素,显然对课时量较多的教师是不公平的。

2.教学质量量化评估统计手段落后。有的单位仍然使用人工填表、人工统计方法,或者采用手动输入电子表格再进行的计算的方法,这些手段的效率显然是比较低的,而且由于工作量比较大,统计人员也难免出错。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量化办法的建议

(一)采用校正系数减少不同班级或专家组评分的误差

就同一个班级而言,学生对教师的评分是比较公平的,具有可比性。在评价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各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评分的平均数应近似相等,但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同,实际评分的结果是不相等的,因此,应进行校正。

校正公式如下:

校正系数r=X/xn,公式中x为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数(总体平均数),xn为某班级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数(个体平均数)。

校正后某教師得分=校正前的某教师得分x校正系数

校正后,打分偏高的班级根据偏高的比例得到合理的降低,打分偏低的班级评估分数也得到合理的提高。校正后的全单位教师的平均分还应该和校正前相同,这个结果很容易验证和证明,这里不再赘述。

专家组也应采用和上面类似的校正公式,这里不再重复。

(二)统计中去掉班级和专家中偏高和偏低的分数

和一些大赛统分规则一样,应该去掉一部分最高分和最低分,比较符合实际。一般班级人数较多,可以采用去掉10%的最高分和10%的最低分的办法进行,专家组人数较少,根据实际情况,应去掉到一个或两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三)专家合理分组,听课后当天进行评估和指导

专家分组后,一是减轻了专家听课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方便专家按专业听课,更加符合实际要求。听课后应当天就进行评估和指导,比较科学合理。

(四)评估中“质”、“量”兼顾,合理设置权重

怎样在评估成绩体现量的因素呢?这是一个值的商榷的问题。笔者以为,课时量分数应占教师评估总分的0.5%左右,以全院的最高课时量为基准,课时量最高的就可以拿到0.5分,如果某一个教师课时量只有最高课时量的50%,就得到课时量分值的0.25分,依此类推。课时量所占分值不宜太高,如果太高,课少的教师就很难得到优秀,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定量化评估 篇7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工作的现状以及缺陷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入党工作, 抓好基础工作, 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工作以及出现了良好的局势, 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入党, 院校内学生党员数量正在大幅度上升。可是, 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 却暴露了一些缺陷, 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党员评价机制不健全、党员发展随意化以及党员工作质量不断下降等等。现如今高职院校毕业生也日益增多, 有很多不成熟甚至不合格的党员走入了社会, 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及缺陷逐渐显露出来, 这给高职院校的党员学生塑造了不好的形象。

二、构建量化评价体系

要在“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的前提下, 构建一套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体系, 要继承和发展过去学生党员的工作经验, 这是一种全新且符合现实情况的, 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员工作模式, 这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估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一) 创建量化评估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班级中由老师、辅导员和党支部教师提出选拔名单, 上报党支部确定重点培养入党对象, 再由介绍人帮助进行考察、培训, 最后根据最终的定性评价以及认定, 选出入党学生, 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循环的一个固定模式。在讨论和研究是否对该学生进行入党发展的过程中, 介绍人起着主要作用。这种固定的选拔模式在过去的确为高职院校学生入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挥了巨大作用。可随着现如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要求入党的学生越来越多, 单凭那么几个人承担繁杂的学生入党工作, 根本无法兼顾考察, 更别说评价内容的深度以及广度了, 何况, 很难做到评价机制的准确和全面, 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工作的发展质量标准。如果将这种学生党员评价体系逐渐量化, 则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评价体制的主体一元化、评价方式单一化以及评价内容模糊等缺陷, 从而让学生入党量化评估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准确不断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 高度重视高职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 把优秀的学生纳入到党的队伍中来这一观点在《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被明确指出。可是怎样才算优秀?这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 难免会与那些不正之风混为一坛, 增加实际工作中的难度。在高职院校中, 有特殊的学生层次定位, 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喜欢通过入党能够为今后的就业以及发展增加政治砝码, 所以不少学生和家长都通过托人情、找关系、请客送礼等不正道渠道找党组织说情, 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而个别的领导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 为这些学生“开绿灯”, 形成了人情党员以及金钱党员, 从而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大打折扣。如果将学生党员评估体系进行量化, 则可以有效遏制这种不正之风的蔓延。传统的高职院校党员评价体系很难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和日常作风进行一个客观、真实的反应, 严重缺乏教育以及制约作用, 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体系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目标, 在这种正确的政治目标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内在潜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 还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建设。

(二) 学生党员量化的基本评价内容

除了党章所规定的内容之外, 评价体系内容中还应当包括政治思想、学习成绩以及道德作风、群众基础、日常表现等等。

1. 在评价体系中, 应当把政治思想放在第一位

学生应当有入党愿望, 在实际行动中要不断纠正入党动机, 积极参与党支部或者党员干部所组织的培训班, 熟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每个季度要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政治思想。

2. 以学习成绩为中心

在日常的学习中刻苦努力, 能独立完成党支部的作业, 学习成绩中等, 在考试中没有作弊行为;在年度考察中要有一次或两次校级奖励;同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学校的各项考试。

3. 要有良好的道德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具有奉献精神, 视党和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校内没有违纪现象, 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法律;能够团结同学、尊进师长, 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有自我批评精神, 在实际生活中联系群众, 乐于助人, 遵守社会公德。

4. 将工作能力作为参考标准

在评价党员学生工作能力的同时, 应当和所在班级的学习、工作以及纪律等结合起来, 在考察期间应该至少有一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干部;在对高职院校普通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 要看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中, 是否能为党政工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同学之间是否具备一定威信, 同时还应当有优秀学生或者团员的称号。

(三) 关于量化评价体系的途径

1. 要处理好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量化评价体系具备质量之后, 数量才会有意义, 当具备一定数量之后, 质量才可以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学生党员量化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 则是要处理好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改善内部结构、保证最终质量。这种数量并不是命令性的, 至于能够发展多少、进步多少, 完全要看学生对党建工作的努力以及奋斗程度, 要看其是否具有党建条件。与此同时, 对于那些在“计划外”的积极分子也应该被重点纳入培养对象中, 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

2. 建立一个入党考察场景

这种动机并不是口头上的, 它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场景考验出来的。可是对于目前的入党动机考察而言, 基本上都是通过领导问话、上报思想工作等方式完成的, 严重缺少现实工作中的考核机制。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入党情景考核场景, 让那些有入党意愿的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从实践中考察以及检验入党动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使入党分子和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 让老党员组织党支部生活等。

3.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当明确了责任制以及跟踪制之后, 高职院校还应该重点强抓责任追求制。对于那些没有向党支部如实汇报入党学生真实工作情况, 使入党工作出现失误的, 要追求个人责任。预备党员未起到模范作用的, 如果出现严重错误, 要追求党支部以及个人责任。

三、在构建量化评价体系时, 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 将导向性和规范性相结合

在量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要尽力做到规范化, 能够很直观的看出学生的表现情况, 实事求是的反映出党章的各项要求, 在量化体系时, 同时还应当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 量化指标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并在从中不断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进而提升自身素质。

(二) 在量化体系时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在构建量化评价体系的同时, 不管是推荐优秀学生, 还是申请上报到重点培训, 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以及公开, 要按规章程序办事, 从根本上做到公平公正, 要杜绝一切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

(三) 将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相结合

要想彻底看出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便要使评价体系、指标以及整个过程赋予科学性以及可行性。整体的评价体系应该尽量做到简单、科学, 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学生的各项表现, 同时也方便分析判断以及量化处理。

参考文献

[1]余华凌.龙咏.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项目化管理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 2013.4.152-153.

[2]温森.推行党员量化考核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有色金属报, 2012.6.1.004.225-226.

PPP项目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篇8

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公私合伙制) 项目融资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融资模式的总称, 包括BOT、DBFO等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政府授予私人部门在一定特许经营期内进行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 同时取得投资回报, 特许经营期满再无偿交还给政府部门, 是缓解我国单一政府投资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压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 由于PPP项目往往投资额巨大、参与方众多、建设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多变, 不仅造成PPP项目融资前期谈判时间旷日持久和费用较高, 同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善导致最终失败的项目也不乏其例, 如印度大博电厂项目、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等, 而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的选取不当导致对项目的风险损失值估计不当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PPP项目的风险定量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风险分析方法, 计算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 并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得出项目的总体风险大小, 从而为后续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下面将介绍比较目前较流行的几种定量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二、风险定量评估方法介绍

(一) 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是指在构造项目风险变量 (如建造成本、收入等) 关于目标变量 (如NPV等经济效益指标) 的数学模型基础上, 假定在保持其他风险变量不变的前提下, 分析其中一个风险变量变化一定范围时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 计算各个风险变量对于目标变量的敏感系数和临界点并据以排序, 从而找出敏感因子并作为重点风险管理对象。它是一种应用广泛、成熟的风险分析方法, 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二) 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决策树将不同的风险因素分解开来, 以目标变量 (如NPV指标) 为决策点出发, 逐项计算方案枝即各风险因子所有概率组合下的目标变量的期望值, 并画出概率分布图, 从而进行项目风险的评估和方案比选。这种方法以足够有效的数据作支撑, 计算量随风险变量个数及不同概率取值呈指数变化, 较适用于风险变量较少且变化不多的情况, 否则工作量将较大。

(三) 模糊综合评价法。

PPP项目涉及众多风险因素, 如政局不稳定、建设成本超支等, 各风险的影响因素本身就具有模糊性, 难以量化, 因此学术界积极地将模糊数学应用到PPP项目融资的风险评估中, 代表学者有:张星、陈敬武等。归纳起来,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某些事物类属标准不明确, 而不能确切归类的模糊现象的假设, 利用隶属度及模糊推理的概念对风险事件进行排序, 以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 采用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构建风险因素递阶层次结构并据其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 同时综合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影响程度进行打分评价, 然后从计算最末级层次的模糊评判结果开始, 根据最初确定的风险因素递阶层次结构进行逐级模糊运算, 如此反复直至计算出总目标层的模糊评判结果, 最终可获得项目各个层级风险的大小以及整体风险水平。它是一种能将难以量化的诸如政局稳定性、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定量化分析的有效方法, 而这正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四) 蒙特卡洛模拟法 (Mont e-Car l o Si mul at i on) 。

蒙特卡洛模拟法 (M–C法) 由法国数学家John.ron.neuman创立并推广到科学研究中, 由于该方法与轮盘掷色子等赌博原理类同, 所以采用欧洲著名的赌城摩纳哥首都Monte Carlo命名, 是一种以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为原理, 以输入变量 (随机变量) 和输出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基础, 借助计算机辅助按照给定输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产生大量的随机数, 通过足够多次数的模型运算, 进而获取大量的输出变量的数据及其分布函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实际应用中可用EXCEL或Crystal Ball软件操作 (水晶球软件) 。国内不少学者对其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孙建平 (2005) 、林君晓 (2006) 等。

在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 当被用于描述工程项目风险发生概率或风险损失的数学公式或方程包含一些非初等的分布函数时, 往往问题变得较为复杂, 因而难以得到解析解。应用MC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只要能正确用数学式描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 原则上说总可找到解, 当在计算机上做多次试验后, 其解将会取得满意的精度, 是实务中一种常用的风险量化方法。

(五) VAR方法。

VAR (Value at risk, 在险价值法) 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 给定置信水平 (也即可靠度, 取决于评价者风险偏好) 下某一持有期间内某个投资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可表示为Prob (△P>Va R) =1-c。其中:△P为投资组合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 Va R值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也就是说, 如果某项投资在99%的置信水平下的Va R值为5万美元, 那么可理解为能以99%的概率保证该投资最大损失不会超过5万美元。

VAR方法作为广泛应用的金融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之一, 实际应用中又分为三种具体方法:一种是基于投资组合服从某个给定分布 (如正态分布) 假设而求解的方差-协方差法;一种是基于历史数据分析而求解的历史模拟法以及Monte-Carlo模拟法,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采取了Monte-Carlo计算机仿真模拟随机取数的方法。

采用VAR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 通过VAR值的计算, 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某项投资在给定置信度下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给我们评估PPP项目金融风险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 比如实际中应用方差-协方差法常假设投资组合服从正态分布, 不同分布假设必然会带来评价结果上的偏差;二是无论使用历史模拟法还是Monte-Carlo模拟法时都蕴含着一个假设“历史会重演”, 据以历史数据推断未来某时的VAR值, 当市场风险波动剧烈时, VAR值失效;三是将其应用于PPP项目风险评估中时只能针对项目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 (如汇率、利率等) 而其他风险评估则需要其他方法的配合, 同时在我国应用还很不成熟。

三、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比较

结合前述介绍可知, 敏感性分析、决策树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是实务中广泛使用的项目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从风险二维评价来看, 其中敏感性分析只能获取项目风险评价结果不能估计其发生概率;决策树法能获取项目损失发生值及概率, 但风险因子复杂多变时工作繁琐;蒙特卡洛模拟法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随机抽样同样能获取项目风险损失及发生概率, 且结果准确度较高, 排除了人为干扰。而模糊评价法借助于模糊数学语言能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子实现量化分析, 能综合评估项目风险大小, 这正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VAR方法能有效评估金融市场风险, 可作为其他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的补充。 (表1)

四、结语

综上, 几种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各有千秋, 实务中应遵循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客观数据可获取性等原则灵活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应用, 比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应用敏感性分析、决策树等方法进行初步风险评估, 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灵活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以及VAR法等进行详细深入的风险评估, 从而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风险定量评估是实施PPP项目全寿命期动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总结比较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风险评价方法, 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PPP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VAR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灏.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04.5.

[2]冯燕.PPP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及量化研究[D].重庆大学, 2007.10.

[3]张星, 孙建平, 李胜.BOT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上海经济研究, 2004.1.

[4]陈敬武等.PPP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5.

[5]冯文滔.基于Excel的随机决策模型:蒙特卡洛模拟[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1.

[6]孙建平, 李胜.蒙特卡洛模拟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 2005.2.

[7]林君晓等.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在污水处理项目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6.12.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量化评估 篇9

1 几种常用关节计数RA临床评估方法

1.1 ACR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50, 70响应标准

(Response Criteria) .20世纪90年代初期, ACR委员会为了对RA患者的疾病活动和预后的评估建立了一个ACR响应标准, 广泛运用于临床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试验中。具体包括: (1) 压痛关节数 (tender joint count TJC) ; (2) 肿胀关节数 (swollen joint count SJC) ; (3) 对失能的评定 (如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 ; (4) 患者的全面评估; (5) 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6) 患者对疼痛的评估; (7) 急性期反应物 (acute phase response, APR) , 如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和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每一个项目在两个时间点测量, 并计算改变百分比。与基线相比, 如果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的改善程度至少在20%以上, 或者剩下5个项目中至少有三个项目改善程度超过20%, 那就达到了"ACR20"标准[1], ACR50, ACR70的分数计算相似。由于ACR响应标准不能对一个时间点进行评估, 只将RA患者分为改善和没有改善, 无法区分RA的恶化和稳定, 对于严重关节损害患者, 风湿活动性小的或者病情稳定的患者, 由于没有显著的临床改变, ACR标准几乎没有应用价值。同时对患者功能状态不能作出定性评价, 如两个改善都超过20%患者, 他们的功能状态相差很大, 这些因素都限制了ACR的临床应用和临床。

1.2 疾病活动指数 (Disease Activity Score)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Van Riel, Van Heijde等[2]制定了DAS指数。DAS包括TJC, SWJ, ESR, 和患者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general health GH) 。关节计数标准使用Ritchie关节指数 (Ritchie Articular Index, RAI) 。Fuchs[3]在此基础上进修订并发展为DAS28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 。DAS和DAS28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试验和临床诊疗中。DAS是从一个复杂的公式中计算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DAS (3) 、DAS (4) DAS3 (-CRP) 和DAS4 (-CRP) , DAS28同样也是如此 (详见http://www.das-score.nl/www.das-score.nl/index.html.) 。DAS=0.54*sqrt (RAI) +0.065* (swollen44) +0.33*Ln (ESR) +0.0072*GH。DAS28= (0.56*sqrt (t28) +0.28*sqrt (sw28) +0.70*Ln (ESR) +0.014*GH。 (RAI=number of painfull joints calculated with the Ritchie Articular Index, RAI疼痛关节计数;swollen44=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from 44 joints, 44关节肿胀计数, t28=number of painfull joints from 28 joints, 28关节疼痛计数, sw28=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from 28 joints, 28关节肿胀计数;sqrt=square root, 平方根) 。DAS分数少于1.6认为缓解, 小于2.4提示轻度活动, 大于3.7提示高度活动。DAS28分数小于2.6提示缓解, 小于3.2提示轻度活动, 大于5.1提示高度活动。但是如果临床医生对评分不熟悉的话, DAS也就没意义。

1.3 简化疾病活动指数 (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

由于DAS计算复杂, 并且需要专门的计算工具, 为此为了简化计算, 在DAS的基础上, 发展为SDAI。因其简单的实用性和敏感性, 所以认为在临床占有优势。与DAS和DAS28相比, 患者的综合评估 (GH) 在SDAI中取代为患者的综合评估[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PGA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0-10cm], 同时采用了医师的整体评价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MDGA VAS0-10cm) 。急性期反应物由CRP取代ESR, 这是由于目前认为CRP是一个更加可靠的反应急性炎症变化和组织损害的指标[4], 并与ESR相比, CRP更直接反应急性炎症变化, 同时减少了混杂因素[4]。这使得SDAI与DAS及DAS28在疾病活动度上显示有显著差异, 对于SDAI应该慎用以避免误解和对疾病活动度的错误解释[5]。

SDAI=SJC+TJC+PGA (VAS in cm) +MDGA (VAS in cm) +CRP (in mg/dl)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分, 小于或等于3.3提示缓解, 3.3~20为轻度活动, 20~40为中度活动, 大于40为高度活动。

1.4 临床疾病活动指数 (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

DAS, DAS28和SDAI计算公式里都有变量急性期反应物 (APR) .但是在CDAI公式中剔除了APR (如CRP或ESR) 。首先, 对于随访的患者来说, 患者复诊时经常未做实验室检查这使得计算得分延后, 有些内科医生甚至使用上次APR的结果计算疾病活动情况, 造成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临床诊疗中, 删除APR有利于医生和患者交流, 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可对疾病活动进行快速评估, 这样就不会延误诊疗方案。其次与其他公式的几个变量相比, APR就不是那么的重要[5,6]。最后, 跟ACR响应标准一样, 并不一定需要APR的改善, APR只是五个衡量指标的一个, 有三个以上的指标改善20%以上就可以称之为"ACR20"。ACR响应标准同样显示了准确有效.在一项SDAI剔除CRP的CDAI早期研究中发现, 尽管与SDAI的其他的几个变量相比, 没有显示显著的共线性, 但是依然有15%CDAI无法解释。

CDAI=SJC+TJC+PGA (in cm) +EGA (in cm)

(EGA=evaluator's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检查者对疾病活动的整体评估)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分, 小于或等于2.8提示缓解, 2.8~10为轻度活动, 10~22为中度活动, 大于22为高度活动。

1.5 关节评估的局限性

上述几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Sokka[7]在一篇文章报道了有关关节计数的局限性。首先关节计数的可重复性差, 在后续复诊时有需要同一个医生观察而排除了其他医生的可能;在安慰剂对照治疗的比较中, 关节计数测量与其他5个RA核心数据集相比改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临床实验中发现与患者总体健康资料相比, 关节计数效果相似甚至不如;即使关节计数改善超过5a以上而关节破坏和致残仍可能发生;关节计数在监测炎症活动可能还不如超声检查敏感。Pincus[8]亦提出类似观点。Wolfe[9]等还认为DAS不适用于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RA的临床评估。最后, 关节计数在临床实践中既费时又乏味。

2 常用自我报告与观察性评估

2.1 SF-36健康调查量表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的概念自70年代引入国外医学界以来, 产生了许多生命质量测评量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10]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SF236量表评价HRQoL的8个方面, 即生理功能 (physical functioning, PF) 、生理职能 (role2physical, RP) 、躯体疼痛 (bodily pain, BP) 、总体健康 (general health, GH) 、活力 (vitality, VT) 、社会功能 (social functioning, SF) 、情感职能 (role2emotional, RE) 、精神健康 (mental health, MH) 。另外还有健康变化 (health transition, HT) , 用于评价过去1 a内健康改变。从而得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总体评分。是最常用的一般健康状况调查表。目前已有中文版的SF-36[11]。

2.2关节炎影响指数 (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AIMS) AIMS是一个评价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综合性指数[12], 是风湿病学中最常用的功能评估量表之一。AIMS是一个有78个项目的问卷, 评估躯体, 社会和情感的健康状况。它可有患者自己完成, 过程大约需要20min。还有一个简短实用的AMIS, 它只涉及28个问题, 只要8min就能完成目。前认为AIMS是可用于评价患者功能状态的一种可靠和敏感的方法。

2.3健康评估问卷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 HAQ评分是一个最常用的评估机体功能的指标[13~15], 它通过细化八方面 (卫生、穿衣打扮、起立、吃饭、行走、探物、握力和户外活动) 的20个问题来评估机体的功能。HAQ评分从0~3分;高分值代表失能程度更高, 分值0.22是判断临床意义的重要临界点。常用的版本包括2个视觉模拟评分 (VAS) , 一个针对疼痛, 一个针对整体健康 (GH) 和HAQ失能指数 (HAQ-disability index, HAQ-DI) 。VAS整体健康评分不仅与关节结构破坏、畸残程度相关, 也与疾病活动、疼痛、焦虑和沮丧有关。目前HAQ有多个版本。多向度HAQ (Multidimensional HAQ, MDHAQ) 是根据重要的功能受限程度来认定患者的健康状况, 而不只是凭借高分值HAQ。而改良HAQ (Modified HAQ, MHAQ) 保留了少部分原工具中的评价内容, 增加了有关患者满意度及对于健康能力方面的自我感觉的问题。MHAQ用于评价疾病活动及预后与DAS28几乎一致, 可认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方法并且预测致残的一个重要指标。

定量化评估 篇10

随着电网规模、电网运行技术的快速发展, 未来电网的安全运行将更多地取决于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1]。如何准确地评价继电保护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同时根据设备状态开展及时地校验维护, 都对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 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仍以定性为主, 量化评估应用得并不多。定性法对设备投运前的图纸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等定性描述的参量, 应采用专家调查的形式, 给出评价状态参量的依据和标准, 制作调查表, 由专家确定各个状态参量的劣化度。同时可考虑专家意见以及电网决策和运行人员经验, 将状态参量信息的优劣等级量化为0~1中的4个数值[2]。

由于在状态评价中, 不同的评价参量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别。比如, 定性评价参量和定量评价参量的评价方式就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定量评价参量具有各自的量纲和数量级等, 同时各参量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因此, 设备的各类参量信息难以得出直接影响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本文在构建继电保护装置状态评价参量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劣化度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参量信息进行统一的量化处理和整合,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量化评估方法, 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

1 继电保护装置状态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选择表征设备状态信息的参量、制定表征参量的评价标准并设计量化方法、整合各参量量化值并计算评估结果等。本文依据以上任务要求, 研究并设计了继电保护装置状态量化评估方法, 如图1所示。

按照全过程、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特点, 主要从投产验收、设备配置、缺陷情况、故障情况、检修记录、试验记录等信息中[3,4,5], 选取能够全面、合理反映装置运行状态的特征参量, 建立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模型, 如图2所示。

由上文可知, 建立状态参量模型是设备状态量化评估的核心内容。准确地建立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模型, 才能有效地开展状态参量的量化评估和权重计算等设备量化评估步骤。

2 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的量化评估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参量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类。本文提出利用劣化度计算方法对各类状态参量进行统一量化评估, 使得各参量的信息直观可比。

2.1 状态参量的量化评估

相对劣化度是反映设备状态由良好向故障转化程度的指标, 数值介于[0, 1]之间。0表示设备处于完全良好状态;1表示设备处于劣化较为严重的状态。

如果状态参量i的良好值为C0, Cm (Cmax或Cmin) 为注意值, Ci为实测值, 则状态量的相对劣化度定义为:

其中:Ii为状态参量i的相对劣化度, F为劣化函数[6]。

(1) 对于数值越小越优型参量如装置缺陷率、装置运行时间等, 使用公式:

式 (2) 中k为参量变化对设备状态的影响程度, 为方便计算可取为1。

(2) 对于数值越大越优型参量, 如装置正确工作率、家族无故障时间等, 使用公式:

具体计算与越小越优型相同。

2.2 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劣化度计算模型

在建立状态参量模型并提出参量劣化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根据电网二次设备的实际运行考核标准, 确定各状态参量的正常值和注意值, 从而固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劣化度计算模型, 如表1所示。

3 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的权重计算

设备各参量在评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应根据各自的重要程度客观、准确地分别赋予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对各参量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计算, 得出参量的权重值[7]。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 定义模型最高层为继电保护装置状态评价结果, 中间层为投运前状况等5类参量类型, 最低层为参量模型中的各状态参量。

(2) 构造判断矩阵

其次, 利用1-9标度法对 (1) 中确定的同一层元素zn进行两两比较评分, 即计算两者比例zij, 并建立判断矩阵:

(3) 求取特征向量

利用和积法或方根法, 求取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即为该层元素的权重值。式 (6) 中wi为所求特征向量的近似解:

(4) 一致性检验

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需要检验判断矩阵元素的一致性, 判断方法如下所示:

如果CI值越大表明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 需重复第2步, 重新进行比较评分, 直至通过一致性检验。

4 实例分析

应用上述方法, 以某220 k V变电站南瑞继保RCS-931BM线路保护装置2011年的运行状态信息为依据, 开展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量化评估工作。该装置2011年度的运行状态信息主要包括:发生1次一般缺陷、2次家族性缺陷、1次通道异常和1次人为改动。

根据表1所示继保装置状态参量劣化度计算模型中的正常值、注意值, 对该装置各状态参量的实际运行信息进行量化评估, 确定参量的劣化度;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继保装置各层元素的权重;最终加权确定装置的总劣化度, 即装置状态量化评估结果。

该装置2011年度的运行状态信息、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参量权重以及各参量的劣化度计算值, 如表2所示。

由评估结果可以发现该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 总劣化度为0.071, 接近0。依此推断, 该继保装置处于非常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表2可以发现包括装置正确动作率在内的大部分参量劣化度均为0, 运行状态很好。

(2) 该装置的缺陷情况、家族缺陷情况、通道运行情况和人为改动因素的劣化度较大, 说明装置有劣化倾向, 需引起注意。

通过咨询相关实际运行人员, 本次量化评估结果与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基本符合。

5 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参量模型、状态参量劣化度计算模型, 以及状态参量的权重计算模型, 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量化评估模型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操作性均得到了提升, 量化评估结果与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符合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继电保护装置等二次设备的状态量化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评价方法中参数的确定存在着很多人为因素, 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实际运行条件进行调整, 使得评估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高翔.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廖瑞金, 王谦, 骆思佳, 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3) :70-75.

[3]曾克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指标探讨[J].电网技术, 2004, 28 (14) :83-85.

[4]吴文传, 吕颖, 张伯明.继电保护隐患的运行风险在线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7) :78-83.

[5]Tang W H, Spurgeon K, Wu Q H.An evidential reason ing approach to transformer condition assessments[J].Power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ume19, Is sue4:2004.

[6]王有元.基于可靠性和风险评估的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定量化评估 篇11

关键词: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因子指数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19

Abstract: Eco-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Rapid economic growth improv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bring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of city and rural,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ecological factor index were selected as indexes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District of Su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zhong were 0.273 4~0.104 4 hm2, which appeared to be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bviously. In 2005—2012,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deficit decreased by 62%, 48% and 46%, respectively. However, in the term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rrying capacity, the ecological deficit was still serious. (2) In 2000—2013, the average vegetation NPP of Wuzhong decreased by 0.12 g·m-2 (C), and the total carbon sequestration storage decreased by 0.8 × 109 g·a-1(C), which implies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ecosystems in Wuzhong have been declining. (3) In 2000—2013, 406.41 km2 of land cover changed, 139.53 km2 of lands changed into artificial land, which are mainly from farmland, vegetation and paddy lands with 76.16, 30.01 and 24.25 km2, respectively. (4) Natural ecological green area was increasing, but the vegetation thickness,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decreased, which showed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In conclusio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zhong have been becoming worse in 2000—2013.

Key words: Suzhou Wuzhong City;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ecological factors index; vegetation NPP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是指与人类有关的自然资源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优劣程度,它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2个部分[1]。自然环境质量是指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质量,而社会环境质量则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环境质量[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社会及人文等学科的许多领域,是资源开发利用、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2]。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如新疆、贵州省、江苏省和广州市等[3-7],并从政府管理、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倡导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走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道路。

苏州市吴中区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近10年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促使经济迅猛发展。但进入21世纪以后,吴中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能源消耗较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增多,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8]。部分学者对苏州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8-12],沈钰峰对苏州市吴中区的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吴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13]。郑燚则利用层次矢量分析法研究苏州市经济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认为2000—2009年间,苏州市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处于强载状态,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后,将有所改善[11]。马育军等借助DEA模型对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1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良好[14]。

本研究基于年鉴数据和遥感数据,通过分析人均生态承载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估,以期为吴中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吴中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南部(东经119°55'~120°54'、北纬30°56'~31°21'),北与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接壤,南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图1)。全区陆地面积745 km2,太湖水域面积1 486 km2,占太湖水域的61.28%。下辖1个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园区、7个镇、8个街道和穹隆山风景管理区。20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5万人。当地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温度为16.9 ℃,总降水量911 mm,总日照数为1 773.1 h,相对湿度为70%。

1.2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

1.2.1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表示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计算时引入“产量因子”,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的产量因子参考江苏省数据:耕地为1.79,建筑用地为1.66,林地为0.91,草地为1.90,水域为1.00[15],计算公式如下[16]:

式中,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1);ai为人均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hm2·人-1);Ai为各地区的第i类土地现状面积(hm2);yi为产量因子;N、γi含义同上。计算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建议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7]。

1.2.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利用遥感资料和光能利用率CASA模型估算2000年和2013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18]。

1.2.3 生态因子指数 生态因子计算主要是将植被指数(NDVI)、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3个指标通过归一化,将各项指标范围界定在-1~1之间。生态环境越好,生态因子指数越高,反之则值较小(水域除外),其计算公式如式(2)和(3)所示。

1.3 土地利用与遥感数据来源及加工

本文所用遥感数据是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 影像数据,波段按 4、3、2 波段合成,最适合用于植被分类,几何纠正模型采用 polynmmial 模型。

本研究的其他数据来源于《吴中统计年鉴》、苏州市吴中区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地面现场实际调查与观测。

全文数据处理使用Excel2007;全文图表绘制使用Arcgis 10.1和Origin8.0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与分析

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的计算以2005、2010和2012年为研究对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其值远小于生态足迹,表现为明显的生态赤字。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2%,48%,46%。虽然生态足迹下降使生态赤字状况得到一定的缓和,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二者的比值已由2005年的9倍增加为2012年的12倍,因此,吴中区的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生态赤字组分中,能源用地、耕地和水域的赤字比重较大。由于吴中区能源的承载力为0,导致能源的严重生态赤字。近年来,苏州市企业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型,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逐渐降低,能源赤字状况逐步缓解。2005—2010年,耕地生态赤字从0.533 5增加至0.848 1 hm2·人-1,主要是由于吴中区耕地面积减少了35%,直接导致承载力的下降,而生态赤字骤然增加;到2010—2012年间,农业生产采用部分集约化,粮食单位产量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降低,生态赤字有所缓解。

2.2 生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定量评估与分析

从表2和表3可见,吴中区2000年至2013年植被NPP平均值减少了0.12 g·m-2(C);农田NPP平均值减少了-5.29 g·m-2(C);水田NPP平均值增加了3.4 g·m-2(C);湿地NPP平均值增加了3.1 g·m-2(C);固碳总量减少了0.8 × 109 g·a-1(C),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生产量、生物量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态势。总之,研究结果表明,吴中地区经13年后,其生物生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呈下降态势。

2.3 2000—2013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评估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表4)。转化面积大小依次为,农田转人工表面面积76.16 km2,转化强度18.74%;水田转为水体面积47.84 km2,转化强度11.77%;水体转湿地面积43.85 km2,转化强度10.79%;农田转植被面积37.70 km2,转化强度9.28%;人工表面转植被面积30.32 km2,转化强度7.46%;水田转人工表面面积24.25 km2,转化强度5.97%;水田转湿地面积16.47 km2,转化强度4.05%;水田转农田面积14.70 km2,转化强度3.62%;人工表面转农田面积9.21 km2,转化强度2.27%;其余面积转化均小于9 km2。总之,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

2.4 2013年生态因子指数定量评价与分析

生态因子指数是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值越高,说明该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生物固碳和净化能力越强,生态服务功能也越强,生态价值也越高。利用综合生态因子指数计算出2013年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结果(图2、表5)。结果显示,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平均每年按1.09%速度下降,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其生态环境质量越好的地方多分布在吴中的西部原始森林植被和东山西山岛,也是一类、二类保护区重要的生态重点保护单元,其中一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5.97 km2,占总面积的1.09%,二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8.91 km2,占总面积的1.63%,三类保护区的生态因子指数面积为18.80 km2,占总面积的3.43%。

从表6可见,苏州市吴中区2013年不同土地类型平均生态因子由大到小为:植被(0.189) > 农田(0.053) > 湿地(0.047) > 水田(0.023) > 城镇(0.009)。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因子指数的均值分析可见,各种植被的生态利用价值和生态质量最高,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再次为湿地和水田,最低的为城镇生态系统,因此,重点生态保护区应主要设在生态植被分布区、农田生态系统区、湿地生态系统和太湖水源区;其生态保护价值应是植被(0.189) > 农田(0.053) > 湿地(0.047) > 水田(0.023) > 城镇(0.009),所以,一、二类重点生态保护区应设置在吴中地区的山地与丘陵植被地带、农田、湿地与取水口重要水域等地带。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吴中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处于落后状态,离生态化还有较大的距离。粗放经营,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大,生产效率低下,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量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土地使用效率低。大气污染造成酸雨出现,对生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农田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也构成一定威胁。在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吴中区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吴中区河流湖泊众多,农田往往与之镶嵌在一起,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影响和人们生产活动加快的影响,吴中区自然保护区内各种森林生态系统、湿地和湖泊生态系统都呈退化态势,尤其是濒危物种和有益碳汇物种大量减少,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明显。虽然近年来吴中区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但研究结果表明,吴中区自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人们的生态足迹在加强、生态赤字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的矛盾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速度赶不上人们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矛盾加剧,尤其是表现在社会经济增长与人文生态保护及广大市民心态失衡和生活幸福感下降等方面。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经济建设单纯强调发展的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生态预留空间未得到足够重视,生态资源储备和生态环境安全尚未提上日程[19-21]。

4 结 论

(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为较明显的生态赤字。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62%,48%和46%,生态足迹的大幅下降使得生态赤字状况得到一定的缓和。但是,单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

(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减少了0.12 g·m-2(C),其中农田NPP平均值减少了-5.29 g·m-2(C),水田NPP平均值增加了3.4 g·m-2(C),湿地NPP平均值增加了3.1 g·m-2(C),固碳总量减少了0.8 × 109 g·a-1(C),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生产量、生物量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态势。

(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 km2和24.25 km2。

(4)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平均每年按1.09%速度下降,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近10年该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有扩大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晓秀. 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 自然资源,1997(5): 31-35.

[2] 徐燕,周华荣.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干旱区地理,2003, 26(2): 166-172.

[3] 马荣华,胡孟春,庞志书,等. 海南岛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J]. 农村生态环境,2000, 16(4): 11-14.

[4] 周华荣,潘伯荣.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1, 24(1): 23-29.

[5] 屠玉麟,何谋军.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 19(3): 7-10.

[6] 郑宗清.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5, 23: 134-137.

[7] 杨秀春,朱晓华.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 25(2): 25-29.

[8] 朱焱,杨金彪,朱莲芳. 苏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候变化关系研究[J]. 气象科学,2012, 32(3): 317-324.

[9] 周婧,王远,陈洁. 基于能值分析的苏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J]. 四川环境, 2010, 29(4): 72-77.

[10] 沈益婷,李新,朱贤婷. 苏南河网地区乡镇产业结构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为例[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4): 21-24.

[11] 郑燚. 苏州市经济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 2011.

[12] 成国兴,王亚超.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绿色科技,2013(6): 207-209.

[13] 沈钰峰. 苏州市吴江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J]. 绿色科技,2014(3): 125-126.

[14] 马育军,黄贤金,肖思思,等.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16(6): 769-774.

[15] 梅艳,何蓓蓓,刘友兆,等.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8, 36(5): 47-50.

[16] 杨开忠,杨咏,陈洁.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2000, 15(6): 630-636.

[17] 张志强,徐中民.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 生态经济,2000(10): 8-10.

[18]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利用 CASA 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J]. 植物生态学报,2001, 25(5): 603-608.

[19] 李建龙,刚成诚,李辉,等. 城市生态红线划分的原理、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57-67.

[20] 李辉,李建龙,杨悦,等. 苏州地区近10年城市生态安全度的系统定量分析与管控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2):68-75.

定量化评估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10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加, 投入规模从2000年的575.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900亿元, 年均投入增长21.5%。大量科技经费的投入引起社会各界对投入产出绩效问题的高度关注。开展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是规范科技项目管理, 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活动在国外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最早是以同行评议的形式展开。随着评估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方法被引入科技评估中, 极大地发展了这项技术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应用的范围随之扩大, 丰富了评估信息[1]。但是, 研究人员对于这些定量方法在科技评估中应用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较少。本文通过对常用定量评估方法的介绍和比较, 进一步分析这些定量方法的特点和它们在科技评估中的适用情况, 以期为评估工作者开展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二、定量评估方法概述

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模糊数学”在精确的经典数学与充满了模糊性的现实世界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评估活动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产生了特别适合于处理评估对象及分类不确定等情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确定隶属度, 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

针对多个评估指标在综合时信息出现重复交叠的情况, 研究人员提出运用主成因分析和因子分析法, 这类方法根据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除此之外, 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也为综合评估提供了较好的定量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初, 由美国运筹学家, 匹斯堡大学T.L.Saaty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 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提供了一种多目标决策的分析方法。功效系数法是建立在多目标规划原理的基础上, 根据评估对象的复杂性, 从不同侧面对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自1978年, 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提出第一个数据包络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模型以后, 30多年来, DEA已经形成了一个数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交叉研究的新领域。在评估过程中, DEA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复杂系统, 其在效率评估方面应用十分活跃[2]。

1982年, 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次提出灰色系统的概念[3], 并创立一门新兴学科。目前, 在综合评价中应用较多的灰色系统方法有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聚类方法。其中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它主要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 利用灰色关联来描述因素间关系强弱、大小和次序。

现今, 国内外建立的综合评估方法有数十种之多, 各有其特点, 根据其确定权重的方式, 大致可分为两类: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前者多采用综合咨询评分的定性方式, 根据专业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得到权数, 如AHP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后者的数据来源于实际数据, 根据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重, 如主成因分析、因子分析法、DEA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等。

三、单个定量评估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1. AHP分析法

AHP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能很好地评价多层次性问题, 将复杂、庞大的问题系统简化成明确的元素层级系统。它将评价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评价指标, 并按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和隶属关系, 将指标以不同层次进行聚集组合, 形成一个多层次条理化的评价结构模型。相对比常用的经验估值法和专家调查法, AHP分析法通过对评估专家主观判断的数学处理, 极大地避免了赋权中可能存在的失误, 提高了指标赋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我国, AHP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发展战略规划、产业结构研究、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测等领域, 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较多的研究成果。

AHP分析法运用广泛, 计算较为简单, 但需要注意:一方面要合理确定评估指标及相互关系, 在构造指标层的过程中, 应充分理解指标层与评价层的内在关系, 构造的层次应纵向关联性高, 指标横向关联性低, 则AHP分析成功率高, 反之, 容易导致AHP分析失败;另一方面, 在同一层次指标数较多 (>9个) 时, 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组归类, 以保证进行指标两两判断时更为准确。

陆建芳、戴炳鑫[4]应用AHP分析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设计了浙江省科技产出指数和科技活动产出效率评价方案。文中提到指标体系法的缺点是难以进行综合评估, 但运用AHP分析法可以计算出各项产出指标的合成权重, 进而利用合成权重向量及相应的指标体系数量形成综合评估方案。

金红霞、王瑞红[5]建立基于AHP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估方法, 并以河北省保定市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对各指标进行排序, 排序结果反映了指标的重要性, 帮助找出影响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关键指标, 使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估方法更加客观、公正、科学。

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属于定量分析的一种, 主要是借助模糊数学原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定量地分析技术预见的实施效果。采用模糊评价理论, 将评价者的分散信息处理成一个加权处理的权向量, 在此基础上, 对其采用单值化处理, 得到被评者的综合值, 实现被评者的排序优选。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隶属函数和模糊统计方法为定性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方法, 实现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有效集合;而且, 所得到评价结果为一向量, 即评语集在其论域上的子集, 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结果单一性的缺陷, 结果包含的信息量丰富。模糊评价的缺陷在于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互造成评价信息重复的问题。

梁吉业[6]等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照科技项目合同任务书的预定目标, 提出一种评判科技项目完成情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研究认为,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 比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 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性等, 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解, 符合现代管理中“柔性管理”的思想。

王亚伟、韩珂[7]依据模糊数学理论, 构造了一种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建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改进后的模型其权重仅依靠单因素评判矩阵来确定,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重难确定的问题, 同时也简化了评判方法。

3. DEA评价法

DEA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 可用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由于DEA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 在避免主观因素、简化运算及减少误差方面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在科技评估领域, DEA评价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的评价, 因此选用DEA方法对科技项目的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具有突出优势。

洪亮[8]根据黑龙江省2000-2008年科技投入与产出实际数据, 应用DEA模型, 对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研究。徐晨、邵云飞[9]选择DEA法, 对我国30多个区域的科技投入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展开研究, 并且探讨了对评价对象所处的位置和某些区域评价对象非有效的原因。陈旭红、张梅[10]通过构建我国30个省区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DEA分析方法, 将30个省区分为三类, 对每一类省区自主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了评价。

在DEA评价法的应用中,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应该避免评价指标过多, 但评价对象 (DMU) 过少的情况。根据经验, 被评价的DMU的数目至少应为评价指标个数的2倍。

4.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是灰色关联度理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 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既可以用于因素间关联度的分析, 又可以用来对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所描述的总体的优劣程度做出判断。

财政投入科技计划项目的诸多特点正好符合灰色系统的适用范围, 因而被研究人员广泛应用。一方面, 科技活动的复杂和不可预测性, 使得财政投入的资金在科技活动的流动过程中无法参照其他生产活动, 将生产要素逐一分析出各自的作用效果, 这就形成了“投入-产出”结构“灰箱”;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日新月异以及科研活动的创新性和多变性, 在统计分析上过长的时间序列, 其趋势分析优势基本丧失, 因此五年左右的时间序列跨度较为合适, 而灰色系统适用于这种时间序列跨度较短且数据波动的系统。

张青、王桂强[11]利用灰色关联方法, 构建了地方政府层面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原理、体系、方法。文中提到关联分析的适用面较广, 在对研究结构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计算评价, 在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和不同系统之间, 可以进行交叉的关联分析, 从而得出相对全视角的评价结论。

童纪新[12]等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 根据江苏科技统计年鉴, 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 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作者认为国内学者对科技创新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DEA法等, 这些方法要求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巨大的信息量才能得到较好的分析效果, 运用对纵向数据要求较低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更适合进行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以上介绍了四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代表性研究, 下面将几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归纳于表1。

四、多种定量评估方法的组合应用

用于科技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鉴于科技活动本身的特点, 如技术不确定性、效益难预测性、项目类别多样等, 再加上各种评估方法的出发点不同,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 优缺点各异等因素, 使得单纯运用一种评估方法, 难以克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主观赋权评价法, 以人的主观判断作为赋权基础不尽完全合理。客观赋权评价法, 由于未考虑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 且指标权数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权数依赖样本, 评估结果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无论是选用主观赋权评价法, 还是采用客观赋权评价法, 都有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

因此, 研究人员逐渐开始尝试运用两种方法做优势互补, 期望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已有的“组合评价法”研究表明, 对单一评估方法的组合, 可针对单一评估方法的权数进行组合, 也可对单一评估方法的评估排序结果进行组合, 即“权数系数的组合”和“评价结果的组合”两种。下面就以上提到的四种方法进行组合评价, 探讨组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1. AHP分析法和DEA评价法组合

AHP分析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主观赋权分析法, DEA评价法是典型的客观赋权分析法, 组合评价法优势在于利用AHP反映评价者主观偏好的能力, 弥补了DEA评价结果经常出现的现实可行性不足的缺陷, 另一方面又通过DEA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 弥补了AHP分析法的客观严密性不足的缺陷。

目前, 其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通过AHP分析法以理清脉络, 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模块式的划分, 分别对各模块进行权重的分配, 随后应用DEA方法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效率评价, 最终用数学方法将模块权重值与模块效率值进行统合, 这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模块化的处理方法。王祖和、孙秀明[13]在进行多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时, 将DEA方法的客观性特点和AHP的主观性特点相结合, 以DEA为中心模型, AHP为辅助模型, 两者相互补充, 从而使评价结果既体现出评价者主观倾向, 又不失科学严密性。

还有一种结合的方式, 是将所有的决策单元两两分成一组, 分别运用DEA进行比较, 构造一个由客观数据实际计算出来的两两效率值比较判断矩阵, 接着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出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此时AHP只有一层, 所以排列在第j位的特征向量也就反映了第j个决策单元的优先次序, 得到决策单元的完全优先排序。常丹、王金银[14]提出了改进AHP主观性的DEA/AHP新模型, 并实现了DEA评价法中决策单元的完全排序。

2. AHP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组合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一种量化工具, 但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对人或事的评估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各个评估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将AHP分析法引入该方法中, 形成灰色层次分析法, 这两个问题变迎刃而解了。具体来说就是, 模型中AHP用于合理确定评估对象的层次结构及指标权重, 而指标的量化和比较则是运用灰数和白化权函数取得的。

秦亮[15]介绍了层次评价法在科技计划评估中的应用, 并通过评价模型应用实例分析科技计划的实施情况。作者认为层次灰色评价法具有评估客观, 精确度高, 运算简单等优点, 因此可作为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科技计划评估与决策的一种有效且易行的方法。侯景亮等[16]运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法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不仅能够对单个工程项目进行综合价值评价, 还能对多个项目进行机会排序。尽管灰色多层次评价法在确定指标的权重上有一定人为因素, 但这也是通过量化的标度法来给出的判断矩阵, 因此可以把主观评价降到最低限度, 而且该方法更多的是进行定量分析来计算和评价, 因此灰色多层次评价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

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DEA评价法组合

DEA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相对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广的评价法。DEA评价法是一种纯定量分析, 能对投入因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不能对整体效益进行评价;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大量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能对整体效益进行评价, 不能对投入因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可见两者有明显的互补性。

周瑞超、邝雨[17]提出在用DEA模型对各投入因素对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时, 首先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整体效益进行评价, 然后将这个评价结果作为总输出对各输入因素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样就能很好的实现定性、定量相辅相成, 互为犄角。

DEA方法引入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 解决了指标体系中量化数据的处理问题。复杂的评价系统其指标体系必然包含量化及非量化因素, 非量化的定性指标使用传统的模糊综合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对于量化的定量指标, 使用DEA方法处理显然比模糊化后使用模糊综合方法更加合理.两者结合的综合方法可以适应于更广泛的混杂指标体系的评价对象。柳顺、杜树新[18]提出对于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量化指标,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相对效率, 再对相对效率进行模糊化计算, 最后与非量化指标一起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对于既有客观数据, 又有主观因素的复杂系统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在综合评价中, 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对于评价指标数据过分精确化的描述有可能造成对系统认识的失真, 运用模糊手段将会使评价结果更合理。关忠诚[19]等利用模糊方法分别对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进行模糊化分级处理, 将处理后的值作为DEA模型的输入输出指标值, 实现对科研机构效率的评价。

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组合

在实际中, 往往会遇到一个信息不全面的评价问题中存在一些模糊因素, 或是具有模糊因素的评价问题且不具备完全充分的信息, 也就是说, 在一个问题中既存在模糊性又带有灰色性, 此时就不得不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 区别在于:模糊评价的研究对象具有“内涵明确, 外延不明确”的特点, 单纯采用模糊方法会造成信息丢失;灰色评价着重研究“外延明确, 内涵不明确”的问题, 仅采用灰色理论, 则不能充分利用评价规则的模糊性等特点。鉴于两种方法都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 研究人员尝试将灰色理论和模糊评价相结合, 建立基于模糊灰色的综合评价方法。

李立新[20]等提出建立一种基于模糊灰色的综合方法, 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 为专家建立的指标赋予权重系数;再根据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 建立白化权函数, 通过灰色聚类理论得到综合聚类系数矩阵, 构造出模糊隶属度矩阵;最后利用模糊算法进行评价。王成[21]运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 提出了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等级及评价样本矩阵, 再根据评价等级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 然后通过灰色评价权值构成单因素模糊权矩阵, 最后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和模糊权矩阵确定综合评价结果。该方法可处理同时具有灰色性和模糊性的综合评价问题, 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有效性。

5. 组合评估法的特点分析

(1) 主观赋权评价法的评估结果和客观赋权评价法的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组合评价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两者综合在一起, 在吸收两类方法优点的同时, 又克服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缺陷, 这样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就具有更强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其结果也就更加合理、科学。

(2) 通过各种方法的组合, 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评价对象的属性, 一种方法只是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 提供事物的一部分信息。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 这样得到的信息就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和原貌。

(3) 采用一定的组合方法可以进行动态综合评估, 开拓了综合评估的新领域,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评估的局限性。利用组合评估法进行组合前后可进行事前事后检验, 从理论上说, 组合评估法使综合评估更趋于完善,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4) 组合评估法并不能完全取代单一综合评估法。尽管组合评估法有诸多优势, 但不能说组合评估法一定优于单一评估法。比如说, 在利用组合评估法进行综合评估时, 步骤比较繁琐, 且要做各种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 计算量较大, 如果被评估项目对评估的准确性要求并不是特别精确, 且时间精力均有限的状况下, 选择合适的单一评估法会更加简单易行, 符合实际需求。

(5) 在采用组合评估法进行评价时, 要注意各个方法组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根据评估主体的特点, 评估体系的构建, 以及评估结果的要求等方面选择适合的方法, 单一评估方法并不能随意组合, 要注重各种评估方法的属性和优劣势, 尽量取长补短, 互为犄角。只有在几种单一评估法所赋的权数或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时, 才能进行组合;或者说, 只有当选择的原始方法具有一致性时, 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组合评估法才是有效的。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 组合评估法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随机性偏差, 从而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由于有众多的单一评估方法可供组合, 而在组合时又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所有这些都会使采用组合评估法进行评估时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

五、定量方法在科技评估中应用的局限性

上一篇:稿件排版模板下一篇:学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