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苗圃

2024-09-23

国有苗圃(共8篇)

国有苗圃 篇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着力推动林业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变, 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首先要注意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 大力植树造林, 修复生态环境,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 国家就把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植树造林需要大量优质的苗木, 苗圃是生产苗木的基地, 是林业生产的第一车间, 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培育优质合格苗木, 服务工程建设。而国有苗圃则是育苗生产的骨干力量, 集苗木生产、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与一身。安徽省国有苗圃共有78家, 从业人员4000多人, 经营面积2800hm2左右, 2000年经营收入1500万元左右, 是全省苗木生产的骨干队伍。由于受国家政策调整和自身经营不足的影响, 使得山区国营苗圃的发展动力不足, 应对市场乏力, 经济效益难续。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起体现国有苗圃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依据国有苗圃经营目的、立地条件、资源状况, 界定分类管理标准, 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很有必要。笔者现对国有苗圃分类问题管理谈一点看法, 以供探讨。

1 对国有苗圃实行分类经营、分级管理

国有苗圃担负着培育、管理、提供苗木资源和服务社会、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结合国有苗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将国有苗圃划分为商品经营型、生态公益型和混合经营型3种类型。建立分类经营、分级管理的运管机制。

1.1 商品经营型苗圃

以培育商品苗木及花卉为主。结合开展综合加工利用和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商品经营型苗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苗圃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投入列入建设项目管理, 实行政策性投入, 收入分配实行工资总额与收益直接挂钩。

1.2 生态公益型苗圃

以培育名、优、特、奇苗木花卉为主, 以改善生态、保护物种、优化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生态公益型苗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按事权、财权划分原则, 苗圃的基础设施和保护等建设项目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 苗圃的事业性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1.3 混合经营型苗圃

兼有商品经营型和生态公益型苗圃两种作用, 为生产性事业单位。这类苗圃原有投入渠道不变, 其生态效益按规定给予补偿。

2 落实扶持政策, 改革经营体制

2.1 对国有苗圃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各级政府应对国有苗圃发展实行优惠政策, 苗圃事业经费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及当地财力情况适当安排。贫困苗圃可享受国家和省对贫困地区在资金、贷款、税收、项目安排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建议对生态公益型苗圃和混合经营型苗圃中的生态公益苗木、花卉收入免征农业特产税。鼓励国有苗圃发展多种经营项目, 增强自身活力。凡有条件的国有苗圃, 可大力发展园林旅游业, 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产品有市场、投资效益好的多种经营项目, 在资金安排上应给予扶持。

2.2 改革国有苗圃经营管理体制

加快调整国有苗圃的经营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苗圃相对集中的地方, 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 组建跨区的实体性质的国有苗圃联合体。各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经济实力强的苗圃, 形成国有苗圃的龙头和骨干。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在有利于资源保护管理,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有利于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国有苗圃所属的经营性资源、资产等, 可以实行承包、租赁、合资、合作、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有效经营形式, 优化配置苗圃资源, 提高经济基础效益。

界定国有苗圃分类管理类型, 对于我省国有苗圃尽快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实现国有苗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有苗圃 篇2

调 研 报 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2]58号、[2013]109号文件和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14]43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国有苗圃改革和保障性苗圃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苗木生产基地基本现状:

1、苗圃数量:**苗圃、**苗圃、福民苗圃三处。

2、**苗圃成立于1958年,面积114亩,可育面积93亩。年生产能力600万株。培育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白桦。向**圃成立于1953年,面积138亩,可育面积84亩。年生产能力500万株。培育树种有水曲柳、云杉、落叶松、樟子松。**苗圃成立于1975年,面积159亩,可育面积136亩,年生产能力300万株。培育树种有山槐、榶槭、文冠果、丁香白桦等绿化苗。

3、苗圃档案管理、资产情况、基础设施情况:档案室有专职人员管理,并对苗圃建立了详细的基本情况档案、苗圃土地利用档案、苗圃作业档案、育苗技术措施档案、气象观测档案、科学试验档案、苗木销售档案。**苗圃设施,办公室112平方米,种子催芽室15平方米、库房60平方米、晒水池一个(200立方米)、喷灌管道3190米、排水沟1680米。**苗圃设施,办公室140平方米,库 房100平方米、喷灌管道1200延长米、排水沟1000延长米、贮水池一处(1000立方米)。**苗圃设施,办公室120平方米,库房195平方米、种子催芽室20平方米、档案室30平方米、土渠1300延长米、贮水池一处。

二、国有苗圃职工情况

1、现有职工人数:**苗圃4人,主任1名、技术人员1名、档案员1名、更夫1名。**苗圃4人,主任1名、技术人员2名、更夫1名。**苗圃5人,主任1名、技术员3名、更夫1名。

2、职工参加社会保情况:匀参加了社会统筹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三、经营管理情况:

(一)积极对上争取,扩大国家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范围,加大国家对苗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苗圃的生产能力、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水平。

(二)认真落实营林局和林业局的工作部署,全面开展苗圃标准化和质量信得过苗圃达标竞赛活动。合理调整育苗树种比例,增加红松、山槐、紫椴、春榆、裂叶榆等短培育期树种苗木的培育比例,全面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使苗木总产量达到2000万株以上,其中可供上山成苗产量达到200万株以上,满足本局造林、绿化用苗。

(三)强化苗圃技术管理。严格各项作业标准,提高科学育苗技术水平。坚持适时早播、早换,全面提高出苗率、保苗率、成活率和成苗率。新播抓好催芽处理、苗床表层改土、配置覆土材料覆土、芽前化学除草、间苗和追肥等各关键技术环节的作业质量,使新播作业达到出苗全、匀、壮的要求;换床抓好区划、施足底肥、苗木剪根、分级换床、合理密度、适时浇水等各关键技术环节的作业质量,使换床作业达到三直、四不、一适实的要求。即根直、干直、行直;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不打辨;苗木栽植深浅适宜、栽后踏实不透风。

(四)推广应用废旧食用菌培养料转化有机肥再利用技术研究成果,全面改良苗圃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五)大力推广普及有害生物控制、化学除草、苗木化控、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的技术成果,全面提高科技对育苗生产的贡献率,保证苗木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1、山上人口近几年锐减,特别是青壮劳力减少,给苗圃作业造成劳力短缺,生产成本偏高。

2、办公室、仓库、苗木窖、种子窖等年久失修,对种子贮藏、机械存放有很大影响。由于建圃时间较长土质差,需加大改土力度。机械设备老化影响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在抵抗病虫害、日灼等自然灾害方面还需加大资金。

五、加强苗木生产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管理经验:经常开展技术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改善苗圃卫生条件,输通排水沟、对喷灌机组和管道设施长期维护保养。加植防护林,有效抵抗自然灾害。

2、对苗圃进行综合的合理区化,增设温室大棚、组培室、吸纳专业人才。把苗圃建设成为高效型、功能型,现代化苗圃。

3、由于劳力紧缺,组织生产难度大。为缓解这一问题,及需购置机械设备,如做床机、换床机、打药机、覆土机、起苗犁等设备。

4、加强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防控能力,重点作好常见病虫害防控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好则任制,制定好防控措施,力争治早,治小、治了。制定好灾害性天气防治预案,如洪水、冰雹、霜冻等灾害的防控措施。备好各种所需物资,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要充份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资金和技术管理,使生产和经营上质量、上水平、使之成为促进我局更好更快发展的原动力。

国有苗圃 篇3

关键词:国有苗圃;建设发展;困境和出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80-1

国有苗圃多数面积不大,一般在30hm2以下,且地址偏僻,较为分散。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对林业和种苗业的扶持,加大对重点苗圃的资金、项目投入,苗圃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的落后,已成为严重影响苗圃发展的主导因素。苗圃发展动力不足,应对市场乏力,经济效益难续,只能展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陕西省国有苗圃发展现状

陕西省最大国有苗圃272hm2,西安最大的国有苗圃占地117.3hm2。在我国所有的国有苗圃都是依托于国有企事业单位而建立,其中80%的国有苗圃都是以林业单位为挂靠主体,很有一小部分则属于煤炭系统、农业系统、农垦系统、城建园林系统等所主管的国有苗圃。国有苗圃大都是以苗木为主要经营手段,他们所培育的苗木,在满足了系统或单位内部用量之外,还有一部分将外销,国有苗圃建立的时间一般都较长,最短的也在20年以上,他们的实际占地都要超过6.6hm2,最小的面积也在2hm2以上,最大的也有超过267hm2规模的。这些苗圃目前亏损的占到了四成,略有盈利或基本持平的占六成,整整能够盈利的还占不到两成。

很多地区,所有制苗圃和私有苗圃都是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很多苗圃都是在1990年之后才建立的,像这样的苗圃陕西省将近有1O00多个。以西安周边、汉江以及渭河流域居多,这些后期所建立的苗圃在用人机制比较灵活,经营上也比较适应市场的变化,所以他们具有极强的市场生存力和竞争力。而国有苗圃由于时间长、人员多、机制陈旧、体制不完善,加上一些历史的原因,国有苗圃很难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很多都陷入举步维艰、赢利甚微的穷境。

2 陕西省种苗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分析

2.1 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

除落叶松、油松、刺槐、毛白杨等有限的几个树种之外,其余的都没有建立树种的良繁基地,所以应该把增加一些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作为发展和改观目前国有苗圃现状的关键所在。陕西省在树种新品种繁殖、推广、育种是完全脱节的,这种良种苗木的生产、供应、繁育滞后现象,直接影响着林业效益和建设质量的提高;加上原有国有苗圃基地单一的树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所以他是很难抵御现有市场经济的所有风险。

2.2 林木良种投入不足

近几年,每年国家拨给国有苗圃部门的林木良种建设资金有限,另外,省财政相关的配套资金的大量缩减,陕西省的国有苗圃只能维持在目前的生产水平,是没有机会和资金去提高和发展。

2.3 针叶树良种的推广难度大

通过对试验林测定和育苗对比试验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如果用普通的种子作为育苗资源,那么这样造出来的林木大约要60年才能成材,如果选用良种造林那么林木成材的年限就可以提前21年,不但质好而且形也不错。然而,因为所有良种的生产成本都比较高,加上那个林木的生长周期很漫长,所以推广起来难度就会很大。

2.4 依法治种的力度不够

除了国家制定现有的《森林法》以及国务陆军所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之外,陕西省对种苗方面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税务、工商以及林业主管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所以在种苗的流通渠道上还不是很顺畅,加上不规范的市场建设,种苗的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还未形成,缺乏行之有效的种苗约束手段与管理机制,社会上还存无证生产与经营的现象。

3 陕西省国有苗圃发展的探析

国有圃苗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利用多年来总结和实验出来的特色优势,在林木新品种的繁殖和推广上充当先锋,把經验和技术转化成第一生产力,从而才能让种苗产业逐步实现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3.1 完善独有的特殊品牌

因为国有苗圃建立的时间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加上在经营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技术队伍。举例来说,如在苗木的挖掘、采购、包装运输方面都有着优势,同一个苗木、同一种栽植方法,但是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做法其成活率也就不同。成活率是验证所有苗圃企业的最佳例证,只有不断提升成活率,才能在写就一页属于自己的特殊品牌。

3.2 合理搭配生产

国有苗圃在经营与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属于自己的长期规划,在生产上要突出层次,苗木品种上要有供造林用的小苗,还要培育一些绿化所用的大苗。在国家大力提倡退耕还林和调减公益林建设任务的新形势下,小苗造林的市场会逐步缩小,所以就更应增加培育一些大苗,从而一步步地扩大绿化用苗的培育比重。

3.3 加强体制改革

非生产人员多,劳动效率低是国有苗圃的通病。坚持以人为本,搞活用人机制,挖掘生产潜力这一课题,对国有苗圃来说大有文章可做,可以搞生产性短期承包,可以搞销售业绩挂钩,也可以委托生产代为销售等等。

(1)国有苗圃承担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育苗新技术推广以及生态工程用苗的培育等公益性职能。(2)苗圃现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单位。国有苗圃为生态公益型,主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但由于苗圃缺少财政支持,没有事业经费,苗圃的公益性质得不到发挥,这一类苗圃普遍出现了经济危困,社会矛盾加剧。

参考文献

[1] 宋雪莲,仉庆华.伊春试点:国有林权改革第一案[J].中国经济周刊,2006,37.

国有苗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思考 篇4

国有苗圃多数面积不大, 一般在30hm2以下, 且地址偏僻, 较为分散。近年来, 国家虽加大对林业和种苗业的扶持, 加大对重点苗圃的资金、项目投入, 苗圃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但技术力量薄弱, 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的落后, 已成为严重影响苗圃发展的主导因素。苗圃发展动力不足, 应对市场乏力, 经济效益难续, 只能展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衡量苗圃发展水平的主导要素

2.1 培育目的

定位准确, 突出特色是苗圃发展的关键。苗圃的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应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克服传统小而全、大众化的生产模式。即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为谁生产, 这一经济学上最直接的问题已成了当前中小型国有苗圃难以解决的问题, 同时苗圃对市场缺乏应变能力, 长期依赖政府, 为政府育苗的观念难以改变, 不向市场找出路, 造成苗圃生产培育目的不明确的格局, 成为影响苗圃发展的首要因素。

2.2 土地投入水平

土地大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 包括对土地直接投入和技术投入等内容。苗圃经过几十年苗木生产, 土培肥力已严重不足, 靠增施肥料, 不进行轮作, 不进行土壤改良, 造成土壤板结, 结构失衡。而技术投入只在较小的面积上应用, 大田苗木生产相对粗放, 浪费严重, 离现代化、科技化育苗阶段相差甚远。

2.3 成本核算意识

由于土地是无偿的, 机械设施属于私有财产, 劳动力也多靠自身。因此, 市场意识、成本核算意识相当缺乏, 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国家投入再多, 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4 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包括田间管理和营销能力。苗木生产管理手段落后, 缺少科技含量和现代管理意识。营销模式多数属于被动状态, 不能走出去, 更不能创新机制, 与大企业大公司合作、联合、加盟等新型苗圃的经营思路。

3 苗圃综合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林业种苗行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受天气、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难以形成持续、均衡的生产产品和经济价值。因此, 单一的效益评价指标难以准确评价苗木生产行业的发展状态, 难以揭示林业种苗木的经济活动规律与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能够把种苗行业的发展中定性问题定量化, 从而更准确科学地揭示其生存状态和发展水平。

3.1 指标设置

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 见表1。

3.2 赋值评价

基地建设是评价苗圃发展水平最重要指标之一, 是苗圃发展的基础和潜在动力。因此赋值30分。在4个二级指标中, 苗木生产品种结构和生产条件比重各占10分, 立地条件、场围形象各占5分。

3.3 苗木生长评价

苗木是苗圃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效益的实现,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赋值30分。二级指标中, 高生长、粗长生 (冠幅) 反映苗木生长的直接状况, 各占10分;病早害防治占5分;健康度、根系生长状况占5分。

3.4 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苗木生产, 影响苗圃的长期发展, 赋值20分。二级指标中, 团队建设、营销管理模式各占4分;技术投入、土地投入各占6分。

3.5 效益评价

赋值分三大效益中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占10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各占5分。

4 案例分析

4.1 实例分析

某苗圃是典型的国有苗圃, 处于城市边缘, 交通地理条件较好, 其苗木培育多为城乡观赏绿化苗木。同时是种苗工程建设单位, 在林业种苗行业中担负引导、示范、骨干作用。其基地建设布局合理, 条件优越, 已具有现代化苗圃雏形, 基地建设此项得分25分。

4.2 苗木生长评价

苗木生产不良, 生长优势不明显, 土壤板结, 田间管理粗放, 病虫害多有发生。土壤多年难以改良, 成为当前苗圃发展最严重的问题, 苗木生长评价此项得分仅为15分。由于该苗圃采用集体统一经营, 职工分田分段作业, 管理模式与分田承包制前集体大包干形式相似, 职工积极性不高, 平均分配缺少必要的奖惩机制, 虽拥有较有实力的团队, 但机制不活, 成为制约苗圃发展一瓶劲, 此项得分仅为10分。

4.3 效益评价

经济效益一般, 缺乏有效的苗木和相关业务收入;生态效益方面, 苗圃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其公益性、生态性具有突出的地位。由于苗木生长状况和机制原因, 经济效益也处于较低水平, 但此项得分仅为15分。因此, 该苗圃综合评价为65分。

从以上结论可知, 某苗圃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机制不活, 严重影响基地和苗木管理, 造成苗木生成状况不良的局面, 其他主面问题也可以从二级指标赋值中获得, 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 结语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通过定量分析作为经济发展中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手段, 用定量方式为林业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科学可靠、合理的解决问题途径, 能够较为明显地找出对策。指标的设置方面, 可根据苗圃性质与发展程度、不同地域有所增减。本文仅就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讨论, 三级指标的具体量比, 可依照单位具体情况发展水平具体设置。

参考文献

[1]胡永宏, 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武汉:科学出版社, 2001.

国有苗圃 篇5

浅析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森工苗圃发展的对策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彻底打破国有国营一统天下的封闭体制,实现林术、林地经营的产权多元化,做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森工苗圃如何摆脱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目前的经济困境,如何为实现“林子长起来、职工富起来、生态好起来、林区经济发展起来”的目标服好务;如何使有限的.苗圃资源释放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创新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近几年苗圃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作 者:吕守强 鲍淮 孙晓琴 韦庆和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中心苗圃,黑龙江,153033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 关键词:国有林区林权   制度改革   苗圃发展的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苗圃的资源整合 篇6

1 苗圃概况

沈阳铁路局林业总场现下设15个林场, 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共设有苗圃29个, 总面积达739.85公顷, 其中生产用地面积530.2公顷, 现存苗木2297.3万株, 品种有云杉、樟子松、杨柳、白榆、梓树、丁香、水腊、紫穗槐等。

2 圃地利用率和苗木利用率

苗圃可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是72%, 今年育苗面积占可耕地面积的比例是63%。从上述数据分析, 圃地利用率总体上偏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我场管辖的林场范围广, 土壤、气候和地理差异比较大, 导致土壤贫瘠的地区圃地利用率低;二是地区差异导致各苗圃培育的树种不同, 比如沈阳周边地区栽植的供线路造林的树种多, 所以圃地利用率高, 而偏远地区的圃地利用率就低;三是有的林场工程师具有多年的育苗经验, 在确保苗木成活率的基础上善于合理安排土地, 而经验不足的工程师相对比较就会降低圃地的利用率。

苗木利用率是指在绿化建设需要时, 符合造林绿化规格的苗木占圃地内栽植苗木的百分比。而我场现有的产苗量统计要远远大于符合造林绿化规格的苗木数量, 其原因是圃地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枯死、弱势或被压木, 这是导致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3 苗圃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为了以最低的生产成本, 培育出符合铁路绿化建设要求的优良苗木, 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查阅苗木台帐和实地调研, 我场部分苗圃圃地现有大量枯死、弱势或被压木, 这么大数量的废弃苗木不进行妥善处理, 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 同时也影响了圃地内优势木的生长。为实现苗圃可持续发展, 目前需要解决经营理念陈旧、苗木结构不尽合理和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科学规划确保苗圃可持续发展, 一是对调查出来的枯死、弱势和被压苗木进行报废清理, 记录好苗木台帐的减少原因;二是对整理出来的优势苗木进行移植归类, 将分散的同一规格的树种移植到同一地块, 既促进苗木的管理, 又整合了苗圃内的闲置土地, 为接下来的苗木种植工作奠定了基础。苗圃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圃地和苗木的利用率, 而且在苗圃区划上也更加科学、美观。

4 苗圃资源整合的效益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的原则是强调生态环境是基础, 经济发展是条件, 社会进步是目的。强调高效节约地利用能源和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以优化整合资源, 减少管理成本, 提高规模效益。

科学技术是推动苗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实现苗圃的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创新力度, 对现有苗圃在建设设计、苗圃管理、育苗技术、优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经过科学规划的苗圃既能培育出符合建设需要的优质苗木, 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建设开支, 而且苗圃地本身拥有的乔、灌等又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 兼有苗木种植和观光的双重功效。

5 先进林场经验介绍

锦州林场所处地区气候条件较差, 下辖的女儿河苗圃是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苗圃, 占地1300亩, 作业方法和设施设备都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锦州林场总结多年育苗生产的播种、扦插、移植工作经验, 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规划了圃地, 改变了传统作业方法中不适合现代育苗生产的做法, 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

5.1 在提高圃地利用率方面, 林场对圃地苗木台账进行了系统的统计, 对调查出来的枯废弃苗木进行了清理, 将分散的同一规格的树种移植到同一地块, 科学地划分了乔木区、灌木区和播种作业区, 无论在感观上还是在生产管理方面都比较方便, 现有的圃地内树种分区整齐, 苗木生长旺盛, 员工作业区段整齐规范, 新规划的苗圃现已初见成效。

5.2 在提高苗木成活率方面, 播种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细致的工作, 林场改变了从建圃以来沿用的下床育苗方式, 改为高床育苗, 注重种子的采收、储藏及催芽处理各个环节, 成功掌握了播种育苗技术。另外, 草荒是育苗生产作业的大敌, 也是林业生产中最棘手的事情, 锦州林场充分发挥了机械设备在除草方面的作用, 对苗木间距较大的地块和地头使用拖拉机施耕, 既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又加快了圃地除草作业进度, 做到了圃地内垄沟垄台干净无杂草, 苗木生长茂盛。

作为适应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林业人, 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良好的生产设施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苗圃的内在潜力, 努力建成一个适应铁路发展的、不断焕发出新生机的苗圃。为实现国有企业苗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铁路沿线绿化美化工作提供更多的优质苗木。

参考文献

[1] (TG/GW110-2008) , 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

国有苗圃 篇7

国有林场苗圃会计核算始于20世纪50年代。基于对我国育林基金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财政部1994年11月颁布了《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 (暂行) 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暂行) , 这是我国国有林场苗圃会计核算制度上的一个突破。但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的颁布与实施, 以及国有林场苗圃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显然1994年颁发执行的《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 (暂行)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制订新的《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一、基于国有林场苗圃性质的思考

国有林场苗圃是国家培育森林资源和优良苗木的基地, 长期以来, 国家将国有林场苗圃定位于生产性事业单位。按照生产性事业单位的定位, 国有林场与苗圃应该按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的、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那么, 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核算的目标就应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国有林场与苗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其财务会计报告应反映国有林场与苗圃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应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应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 资产负债表; (2)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 (3)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就意味着国有林场与苗圃没有利润、成本、现金流量等概念, 也没有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就导致国有林场与苗圃主要的经济业务即森林资源资产的生产经营无法得到全面的核算, 也不能全面反映其经营情况和经营业绩。而国有林场与苗圃中占其份额少又非主要经济业务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反倒成为会计核算和披露的主要对象。即使把森林资源资产的生产经营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来反映和核算, 也有悖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应规定。该《准则》中规定“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活动显然是国有林场与苗圃的专业业务活动, 并不是“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 列入“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核算不合适, 列入“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更不合适。言下之意, 如果国有林场与国圃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国有林场与苗圃的主要经济业务将无法得到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事实上, 国有林场可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商品经营型林场和混合型林场。生态公益性国有林场与苗圃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 财政支持力度较大, 财政资金相对较多, 但也不是林场的主要部分, 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商品经营型和混合型国有林场与苗圃主要是生产经营资金为主, 财政资金相对较少。国有林场与苗圃分属中央、地方管辖, 由于地方财政情况各不相同, 财政预算拨款与国有林场苗圃经营所需资金程度各地差异巨大。据调查绝大多数国有林场苗圃所得到的财政预算拨款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因此, 国有林场苗圃完全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不科学也不合理。

二、基于国有林场苗圃特殊业务的思考

国有林场与苗圃是从事培育森林资源和优良苗木的生产性事业单位, 实行企业化管理。据上所述, 既然完全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不可取, 那么能否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附则中第四十七条所规定的“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呢?据我们的研究认为,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更能满足国有林场与苗圃的经济核算, 更能体现国有林场与苗圃的生产性特征和企业化管理要求, 但在体现国有林场与苗圃的事业单位性质部分略逊, 特别是生态性公益型国有林场与苗圃的经济核算尚有不足。最理想的是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为设计主体, 制订新的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核算办法 (即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更符合其实际。其理由是:

(一) 符合国有林场苗圃生产性事业单位定位, 满足不同类型林场经济核算需要。

国有林场苗圃是培育森林资源和从事优良苗木的生产性事业单位, 兼具事业单位性质与企业特性。国有林场中既有涉及国土安全、生态保护等功能定位的生态公益林, 也有专门用于生产经营供市场销售的商品林。从国有林场苗圃的类型分又可分为生态公益型、商品型和兼有型林场, 其受托责任和经营管理目标虽有差别, 其核算内容主要是预算资金和生产资金。因此, 基于事业单位性质, 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分不同性质的国有林场业务, 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设置相关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法, 形成一个有机的符合现代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 才能改变原来林业四套会计核算制度并存, 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的现状。

(二) 充分体现国有林场苗圃的专业业务活动

国有林场苗圃的专业业务活动是培育森林资源和从事优良苗木的生产经营活动。整个专业业务活动包括规划设计、造林、抚育、采伐和销售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过程。每个生产过程短的需要几年、长的可达几十年, 与企业生产产品和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区别甚大。其会计核算和披露也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林木资产、林木资本、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根据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原则, 对林木资产 (属企业会计准则中生物资产) 应分类核算, 并正确计算林木资产成本、采伐林木成本以及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林木资产和林木资本损失。林木资产作为国有林场的一项资产, 是有形资产, 是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活立木, 生长周期长, 自然增值与劳动增值并存。与其他资产一样, 由于市场的因素或经营的好坏, 也有升值或减值的可能。国有林场苗圃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林木资产进行检查, 当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 应当计提林木资产减值准备。林木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特性, 应作相应的会计核算和反映。林地也是国有林场苗圃的重要资产, 理应纳入无形资产核算。

2. 营林生产成本 (费用) 核算特殊性

国有林场与苗圃的营林成本核算有自身的特点。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概念, 只有费用和支出, 完全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执行不能正确反映生产成本,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产品成本管理的要求,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按照林木类生物资产的品种、成长期、批别、种植面积、与林业生活相关的劳务作业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具体可以采用林种 (品种) 法、小班法、林班法、林木蓄积量法等进行成本核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种子和种苗、饲料、肥料、农药、燃料和动力、修理用材料和零件、原材料、其他材料等材料支出, 以及从事林业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林业机械作业费、畜力作业费、运输费、灌溉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保养修理费等支出, 应当计入产品成本。

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核算特殊性

正确理解和区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与政府补助和事业单位经费拨款的区别和联系, 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核算, 以改变目前缺乏同一科目、多种核算方法并存以及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的局面。

4. 财务报告 (会计报表) 及相关披露的特殊性

国有林场苗圃的财务报告不仅仅要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 还需要反映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诸如以森林蓄积、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产等指标来反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国有林场苗圃会计报表的设计应区分生态公益性与经济性目标, 以改进原有国有林场苗圃会计报表或现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报表的不足。虽具备林场苗圃生产经营的特色, 但对比企业会计报表, 业外人士特别在银行贷款审查上存在不好理解的缺点, 这对林坊苗圃信用等级测评有害无益。诸如应删除资产负债表中的“营林”、“事业费支出”类别及明细项目, 并入“其他长期资产”类别, 分设“营林支出”、“事业费支出”明细项目;删除资产负债表中的“拨入事业费”、“育林基金”明细项目, 另设附表反映具体收支, 余额填入“资本公积”项目;增加经营收支填报项目。现行林场苗圃会计制度设定的“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仅可填报主营业务, 未能全面地反映林场苗圃的经营收支, 致使银行贷款审查时搜集林场苗圃经营收支数据不完整不全面, 对林场苗圃经营发展能力评估不准确。多年来, 国有林场苗圃以林为主,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仅以木材销售为主的主营项目收支在报表中反映是不够全面的。应将“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变更为“国有林场苗圃经营收支明细表”, 其收支项目应包括林业种养、林产品加工、非林经营的第三产业、对外投资等所有的林场苗圃经营项目。林场苗圃在对外汇总编报经营收支明细表时, 应将内部交易而虚增收支和盈亏作抵销等。

三、结论和建议

国有苗圃 篇8

浉河区苗圃场位于浉河南岸, 五星办事处琵琶山村, 距107国道2 km, 距312国道3 km, 交通便利, 立地条件良好,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 苗圃场占地总面积13.33 hm2, 实际育苗面积12 hm2, 现有在职职工26人, 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 专业技术工人18人。离退休人员10人, 场圃生产能力强, 年出圃优质苗木可达70万株以上, 场圃采用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 立足现有场圃育苗土地, 承租周边农户土地, 扩大育苗面积, 目前场圃经营状况良好, 职工生产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场圃一向注重生产管理, 特别是苗木的田间管理, 积极使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近5年来, 连续为浉河区生态建设提供优质苗木300余万株。

1苗圃经营现状

2000年以前, 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是实行职工承包自负盈亏经营模式, 生产和经营由主管部门安排, 苗木由局统一调拨销售, 职工生产经营苗木积极性强, 收入有保障。但是2000年以后, 由于受到生产、经营全面放开, 全部推向市场的影响, 社会育苗大量拥入, 社会育苗缺乏专业育苗知识和行业许可, 致使苗木优质化降低, 出现了“人情苗”“关系苗”等问题, 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时也给国有场圃的苗木生产经营带来消极影响, 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 这种生产经营及管理监督方式亟需改变。

2苗圃经营存在的问题

(1) 由于苗圃场属于差额供给 (30%) 事业单位, 财政经费只能维持离退休人员生活, 人员经费压力较大, 严重影响场圃的发展。

(2) 随着近年来生态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社会育苗普遍, 无证种苗生产经营泛滥, 造成苗木质量得不到保障, 造林质量不高, 同时也影响场圃苗木销售, 造成苗木销售滞销[2]。

(3) 苗木生产经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致使资金周转缓慢, 仅仅依靠财政差额补贴, 经费远远不足, 缺口较大。

(4) 种苗生产经营调运执法不严, 对制售假、劣种苗和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打击不力。

3发展对策

(1) 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把国有苗圃列入“低产田改造”项目 (向农业口) 。由项目资金作支撑, 可以使瘠薄土壤得以改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苗圃使用和产出率。

(2) 国有苗圃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及社会效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级政府应把国有苗圃列入全额供给单位, 这样才能解决苗圃职工的后顾之忧。

(3) 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林木良种壮苗是科技密集型产品, 科技含量高, 良种繁育基地是良种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 重点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 提高种苗对林业的贡献率[3]。按照“盯住市场, 以优取胜”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繁殖和推广力度。

(4)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力推进经部、省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系。坚持从宣传、示范入手,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 建立激励机制, 实行优质优价, 调动广大群众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要加强组织协调, 结合种苗调剂、优先安排使用良种, 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 尤其是要与工程造林相结合, 才能使种苗生产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5) 除了上述措施以外, 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苗圃生产经营必须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 走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精细化道路;二是加大育苗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提高育苗理论水平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三是组织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走出苗圃, 到育苗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搞好经验交流;四是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苗木交易会, 掌握市场信息, 开阔视野, 拓宽苗木销售市场;五是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疫、标签、档案等管理制度, 杜绝劣质苗木进入市场, 以次充好, 维护市场秩序, 营造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耿立文, 曹洪成, 臧晶莹.谈森工国有苗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2) :57.

[2]关学敏, 刘继元, 程春光, 等.黑龙江森工苗圃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 2008 (3) :27-28.

[3]李呈杰, 郭仁德, 房堃, 等.山东省国有苗圃深化改革及加快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 2012 (3) :54-55, 59.

上一篇:作文评改之育人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