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2024-09-23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共12篇)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1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 电力企业务必改变以住从变电所的关口开始到电费收缴完为止的抄、核、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电力企业的现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模式。

1 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特点

电力市场包括发电市场、输配电市场、用电市场三部分。在这里主要讨论用电市场, 即直接面向用户的市场。该市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中国的电力市场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电力公司是国有企业, 电价由国家控制, 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仅规定了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 而且直接关系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 国家颁布关于限制和鼓励某些产品的法令, 将会有相应的电价政策, 从而影响了电量的供需关系。电力企业是国企, 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国有属性;电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 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公益属性。电力公司的市场化运营, 又决定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属性。由于电力客户大多数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而电力公司由于性质所限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致使双方地位不对等, 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需求, 导致开拓市场步履维艰。

2 当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现状

2.1 市场营销管理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 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 成为制约电力销售的主要因素, 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形成了电能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因此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管理为主的转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将电力营销工作的发展方向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2 营销管理方法机制落后陈旧与信息化

不相适应电力营销管理方法落后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 行政干预多, 责权利不明确抄表收费到农村变压器的总表, 以上部分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电价, 但由于农村用电管理薄弱, 一些地方“人情电”、“关系电”现象十分严重, 致使供电企业应有的经营自主权遭受损害, 严重妨碍了供电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用电业务流程都是在传统用电营销体制下制定的, 程序复杂, 环节太多, 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也就无法符合信息化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达不到信息处理标准化、统一化的要求。

3 建立有效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

结合电力市场的特点, 以及电力营销的现状, 电力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有效的营销管理模式。

3.1 确立供电企业市场化经营理念

3.1.1 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 勇于开拓市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 电力供需状况在不断的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电力发展要从过去的以供给导向为主转变为以需求导向为主, 面向客户, 主动开拓市场, 随着短缺经济方式的转变, 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 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摆正与客户的关系, 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 同时熟悉法律法规政策, 注意市场研究, 精通市场规则, 树立竞争意识, 勇于进攻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

3.1.2 电力营销的开展应坚持“电网是基础, 技术是支持,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 当前从总体上讲电力供需日趋平衡, 但是供电网络的“瓶颈”仍未解决。要加强“两网”改造的力度, 解决供配电网络的“瓶颈”, 以充足的供电容量, 坚强的输配电网络, 满足广大客户的用电需求。

其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 采用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 包括运用先进的通信, 网络, 计算机技术作支持, 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最后, 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 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 建立起一个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充满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3.2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具体方法

电力营销要以经济发展为依托, 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需求预测管理为手段,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中心。以工业、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 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 积极开拓其他可替代能源市场, 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比例为目标, 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同步提高。

3.2.1 通过广告等各种宣传手段促销, 实

施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方略。通过宣传, 使人们认识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现行的能源政策, 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清洁、高效、快捷是电能的优势, 使用电能符合环保能源政策, 受到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城区,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应用越来越重视, 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 在宣传和推广上打出环保能源的品牌, 从而取得良好的促销宣传效果。

3.2.2 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工作, 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 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 积极引导广大客户对电力的消费, 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扶持潜在的买主, 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发展前景、适销对路、有赢利的项目加以扶持。主动了解政策、把握信息, 注重市场调查, 寻找新的工业电量增长点。随着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市场巨大,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3.2.3 改善电能质量, 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

电力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保证, 通过改善电网结构, 提高供电可靠性。大力开展需求管理工作, 借助经济、媒体宣传等手段, 引导客户合理用电, 提高用电效率, 提高负荷率。积极推广有利于环保、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开拓电力市场。

3.2.4 实施全方位优质服务方略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供电企业在服务市场上赢得并捍卫一席之地, 意味着在多层面上与他人竞争。因此, 必须把不高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的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 并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使每一个部门, 每员工都为企业的社会形象负责, 真正树立全员营销的意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建立营销理念。搞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实行服务承诺制。

3.2.5 实施电力市场的扩张方略

能源市场的扩张, 搞好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 以电代气的工作。现阶段开拓电力市场的对象应以潜力很大的工业、商业、居民为重点。建立电气化示范小区, 并组织各部门参观电气化示范小区。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 增加可靠性, 增强人们渴望生活电气化的欲望, 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 进而推动电力消费。能源替代重点在替代煤、气, 目前燃煤炉、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很多, 能源替代潜力很大。以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目标, 完成电力营销目标, 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的营销观念以及管理方法也要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相适用。在分析电力市场营销特点以及现状的基础上, 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论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J].广东科技, 2009 (6) .

[2]李新华.浅谈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之“服务”[J].电力技术经济, 2006 (6) .

[3]陈维军, 张森.电力营销管理制度研究-以东营供电公司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9) .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2

罗峰 《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03日 03 版)

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中国成就了一大批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如果要做到基业常青,创新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法宝。

演化经济学将企业的决策看成是由惯例决定的,管理就是企业内实施的较好的活动模式。由于要使得企业职员改变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是一件“不自然”的行为,所以企业很少改变他们的惯例。但坚持根据一种固定不变的管理决策来应对当今世界所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企业是不能幸存下来的。因而,企业需要着手于不断地找到能改进现有惯例的方式。这种动态能力就是企业维持基础竞争优势的能力。

创新管理与企业家的精神密不可分,但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创新管理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要使创新管理真正行之有效,必须认清创新管理实质是沉没成本效应、替换效应、效率效应三力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沉没成本效应:可以解释那些有着成功管理团队的企业并非在管理中出现盲点或是缺乏远见,而无视创新管理。恰恰是这些企业,在历经自身的成长发展中,在知识、管理经验“惯例”上投资的这种沉没成本的大量存在,成为了管理创新的障碍。替换效应:对于成功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来说,其内部人士相对稳定,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内部高官层的稳定,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管理机制创新的动力。通过创新,一个潜在外来新进入者能够取代原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企业内原高管人员却只能替换自己。由于沉没成本效应和替换效应的因素,使得企业不进行创新的做法是理性的,因此寻找抵消这两种效应的因素,便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管理动机。效率效应:当把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岗位的人员设为可替代的时候,一个原有的高层管理者由于另外一个新入者的进入导致的损失会多于进入者而获得的利益。这时,效率效应就使得在位高层具有更强烈的创新动机了。可见,沉没成本效应、替换效应和效率效应将会同时发挥作用。因此,成功的创新管理不应局限于管理的某一方面,而应将技术、市场、组织三方面的变革整合起来。整合技术、市场的组织变革的管理,从企业战略和运作层面进行管理创新,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和组织效率。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创新管理的途径有几个方面:

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整合管理活动。我国企业应从各部门体系的小利益范围中摆脱出来,管理活动前向、后向延伸与整合,提升组织和业务的整体性。这种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延伸与整合发展所呈现的趋势是:朝着集中计划与分散执行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即基于事件反应时间、集成高新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供应链组织,使得供应链更为紧凑和简约;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终端消费品市场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从而解决部门的边际矛盾,降低沉没成本效应的作用。

以业务营运为核心的战略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求企业更关注核心能力发展和资源沉淀,必须从全国甚至全球、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以核心能力为龙头,在资金、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要求企业成为产业新标准或规则的制订者,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领先,由市场份额、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转向对商业机会的竞合;要求企业不必过多考虑战略目标是否与企业资源相匹配,而是根据业务的战略规划创造性地通过各种途径来整合资源,从而为顾客创造价值。

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让管理简单化、柔性化。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管理由部门战术层次转向企业整体策略层次,强调企业组织为流程而定,突破部门职能分工界限,按照企业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把全部业务流程当做整体,将有关部门管理职能进行集成和组合,强调全流程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实现全过程、连续性的管理和服务。这种管理方式弱化中间主管层次的领导作用,缩短过长的管理路线,建立管理中心下移的体制;实行业务流程的“顺序服从”关系,讲求的是流程上下环节的服从,流程内的成员互相合作和配合,流程各环节从对上级负责转换为追求下一流程环节的满意,组织单元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顺序及规则进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控制、协调机构;注重流程过程时间的短和快,对流程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的定义和筛选,增强增值性活动设置,消除流程瓶颈。

企业文化管理走向量化。企业竞争的硬性成本基本趋同,关键的影响因素变成了软成本,即企业文化成本——员工的情绪、投入、敬业精神、忠诚度等。企业文化管理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但不应仅仅局限在片面数据化,而是要做到具体化和精细化。一方面,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所表现出来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量化,包括定序、定比、定量、定距等。另一方面,对照差距找到文化管理的短板,实施具体化和精细化管理策略。

以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的管理创新趋势。国内真正具有应用集成示范效果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大多数CIO认为,集成应用是信息管理的主流方向,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在理念方面,面向企业管理需求,解决集成与随需应变、领域专业应用与全面集成的矛盾,在分步应用与全面集成之间找到平衡;在应用实施方面,主要是实现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消灭信息孤岛,部分信息管理先进的企业可能实现系统应用集成,使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调用信息,通过流程把所有应用、数据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于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

加强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途径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管理;有效途径

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格局日趋多元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只有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能力,发扬他们的协作精神,从整体上落实建设管理,才能实现创新,打造管理新途径。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政工工作还较为单一,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对策不科学,与创新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我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实际,简单阐述一下如何完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做到创新发展,实现管理与现代化建设的同步前进。

一、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项目最为基础的内容,它与党组织活动联系的最为紧密,是指导企业行动和完善思想建设的基础。在精神文明建设愈加重要的背景下,完善政工管理效力,创新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建设的基础。众所周知,我企业是采油企业,它不仅对职工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对团队凝聚力,协同作用的要求严格。创新是政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和团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其主要意义如下:

第一,企业政工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如今,我国采油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世界能源短缺的前提条件下,企业的建设管理和创新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好政工创新管理,就要求企业不断开阔进取,解放员工的思想,并优化政工组织的结构,搞活管理机制。也只有这样,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将实际工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采油企业建设的客观实际保持一致,为企业的再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企业政工创新管理有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政工管理是企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工作,以往的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形式枯燥,无法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管理,变单一样式为多样化管控,并充分研究管理对策,以多样的形式引起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第三,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符合采油行业的实际。采油企业相较于一般的企业工作而言,较为单一枯燥,员工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劳动大,对他们的技术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企业政工创新管理能够帮助他们消除疲劳,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实现创新,从而符合采油企业的实际特点。

二、加强企业政工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企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在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体系,坚持工作机制的创新。具体而言,企业政工管理人员要结合采油企业的自身实际,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科学的工作机制,突出职工的责任意识。以积极的鼓励政策激励员工从思想上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道德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二)创新保障制度

企业政工工作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基础,与思想建设和企业的凝聚力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想要创新企业政工管理方法,就要完善相应的基础,从基础上予以创新。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引起全体职工对政工工作的认识水平,树立企业管理的新方法;其次,企业在创新政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协调沟通,建立连贯的工作规范,并将管理工作与员工的薪资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逐步摆脱旧有的政工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将采油企业的工作精神与管理相结合,切实提升政工工作的管理创新性。

(三)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表现出来的最具竞争能力的软实力,企业政工创新管理不仅与管理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也与企业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也与政工管理工作相关联,它能够通过政工工作表现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完善管理工作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应该适时的坚持发展,创新文化内涵和文化核心,树立企业的服务思想,然后通过文化建设彰显创新管理的新方法,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管理方法

管理方式是企业政工工作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内容,过去的政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对此,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一定要坚持创新,与采油行业的实际相适应,与职工的诉求保持一致,创新管理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创新管理,真正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以创新的方法实现高效管理,为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愈加严峻。我国企业,尤其是采油企业的工作强度大,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严格,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凝聚力的集体。对此,企业一定要坚持创新管理,将政工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制度、保证体系、企业文化以及管理方法上实施全面创新,结合采油行业的发展实际,充分调研职工的需要,并结合企业实际,真正落实创新,为企业政工工作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茂进.对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02:27-28.

[2]吴越.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创新及干部队伍建设思路创新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9:46.

[3]李建新.企业政工工作与安保管理工作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3:43-44.

[4]王成文.论企业政治工作体系创新[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0,03:10-13.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途径的分析 篇4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沟通系统

企业财务控制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对于提升其整体财管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 现如今我国的财务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体系正在逐步的变化发展, 企业加强自身内部财务控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从而对自身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进行妥善解决, 以此帮助有效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意义

1. 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过程中, 内部财务控制占据了极为关键的地位。另外, 内部财务控制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也与企业的各生产环节息息相关, 因此, 能够对企业起到一定的调节、监督以及管理的作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财务资源优化配置, 将各方面的独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促使企业人员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工作。通过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的实施, 能够促进企业提高资金使用率、直观体现现金流量, 从而保证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资料等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与此同时,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的交易成本状态进行熟悉掌握, 避免出现违规、舞弊等不良行为, 以此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实现企业顺利经营的保障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制定的各项财务计划能够有效实施, 而且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也是由监管、调节等手段体现的。在这种状况下, 利用财务内部控制计划便实现对财务工作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整完善, 在确保财务计划科学正确性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各项财务工作。缺少了内部财务控制的财务活动是无法顺利进行并实现相关目标的, 因此,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现如今,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财务数据、财务报告失真以及经营状况堪忧等。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未加强自身的内部财务控制, 各类监督工作也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相关的处理操作措施在执行方面也极不到位。同时在一些企业当中, 财务内部控制不健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 其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 未正确认识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 对其重视度严重不足。在进行管理工作时, 也未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进行及时的树立, 将主要的关注点放置在了人际关系的交往上, 并未对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 也没有对各项费用的节约、成本的控制进行有效掌控。

(2) 在企业财务环境方面, 有部分企业领导的主观意见会对财务控制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致使其失去相应的支撑基础。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方式手段较为陈旧落后, 致使企业在其经营发展管理过程中, 整体结构失去科学合理性, 因此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造成了阻碍。

(3) 在控制程序和方法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 程序和方法本身是客观的, 而对它们的运用却是主观的。现如今,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着,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方式手段也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联着。大部分企业自身管理结构存在着诸多缺陷, 致使其整体性的财务内控环境失去了必要的依靠基础。

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途径

1.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环境建设

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活动的各要素中, 内部财务控制环境占据了重要且关键的地位。内部财务控制环境是确保其余各要素发挥最大化作用的基础前提, 同时也是企业内部财控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保障。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环境建设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文化方面, 加强其宣传建设。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在重视相关制度管理的同时还应对软件的管理也进行着重加强, 也就是文化内容的建设。第二, 应尽快将企业的相关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科学的改进完善。所谓法人治理结构即是指对企业中与利益有所相关的人员如股东、经理等, 对其相关的权力、义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使每一个人都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从而进行认真的执行, 真正贯彻落实好内部财务控制。

2. 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系统

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整体大环境进行一个科学的优化整合, 因此不得不对优良的信息沟通系统进行科学的建立完善, 以此实现信息来往的科学有效。确保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财务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大的方向及自身职责进行明确掌握, 为其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握企业的动态、所处的阶段, 及时有效的采取方针, 将风险化于无形, 或者对错误进行纠正, 以保证企业的每一项内部管理措施都能够有效执行。一个科学正确的信息沟通系统对于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执行而言, 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因此, 应加强对信息沟通系统的重视, 积极建立完善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系统。

3. 加强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

(1)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也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能够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在其执行过程中对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及时发现, 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 同时还可确保企业内部财控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对比可以发现, 内部审计具有更多的优势作用。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中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及管理手段更为熟悉了解, 在这一点上是远远超过了社会上的外部审计。因此, 企业应尽快在其内部建立起一个专属性的内部审计部门。

(2) 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既可以将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作为一个专题性质的项目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可将财务控制中的各环节作为一个个审计对象, 由此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过程中, 应加强对相关薄弱环节的重视管理以及对各个失控点的明确, 进而对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审核, 确保各环节在进行控制过程中的顺利性, 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在进行时不断的改进完善, 使其控制工作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4. 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内部控制

现如今, 财务工作已正式进入会计电算化的时代, 企业也应加强对财务相关信息系统方面的控制管理工作。财务相关信息系统方面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这么几点:

(1) 对财务信息系统中大量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进行一个科学正确的评价.同时, 还应对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有效加强。

(2) 对财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明确重视, 对信息系统中的各项操作处理行为的标准规范性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任何薄弱环节, 则必须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措施, 将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 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相应非法功能的明确改进。利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科学正确的测试评估, 对所找出的非法性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并根据其产生的原因, 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 妥善解决相关非法性问题。

社会经济在其逐步的发展过程中, 使得人们越发重视起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尽可能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从而有效促进企业在今后的良好发展, 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峰.基于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途径分析[J].财会研究, 2010, (8) :40-41.

商业企业创新营销途径分析论文 篇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烟草业的格局和走向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脱离真正市场经济砺练而保守封闭的中国烟草产业,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必将给中国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做为市场营销主体的烟草商业企业,要逐步适应市场,提高烟草核心竞争力,营销创新是关键,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中国烟草行业在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的创新途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营销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

1.营销创新的内涵

所谓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

2.商业企业营销创新的重要性

(1)构建“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目标与任务决定了营销创新的重要性。在国家局提出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目标与任务的指导下,截至年底,烟草工业公司从的180多家精简到30多家,卷烟品牌从1000多个整合到100个左右,但从目前市场卷烟品牌规格数目来看,同档次同规格的产品依然较多,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挑选余地仍然很大,能与国际卷烟品牌抗衡、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大品牌、强品牌尚未形成。这就需要商业企业加强品牌营销的创新工作,在原有细分目标市场、引导卷烟消费、宣传促销等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引入营销创新元素,培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卷烟大品牌。

(2)掌控销售渠道决定了营销创新的重要性。从国内国际烟草业的发展要求和市场形势分析,无论是立足于当前还是立足于长远,卷烟销售渠道都是中国烟草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所在。零售客户做为卷烟销售终端,其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商业企业要树立“客户至上,服务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流程,搞好服务营销创新的整体策划,积极为客户做好服务,让其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以此增进批零友谊,加深理解,充分提高他们对中国烟草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依赖度。

二、营销创新的四大要素

美国管理大师熊彼特曾提出企业创新的五个有形要素,而营销创新属于无形要素范畴。事实上无论有形要素,还是无形要素的创新都需要一种思想或力量上的支撑。从目前商业企业营销实践来看,虽然在借鉴优秀企业营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了服务营销和工商协同营销等新理念,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受到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烟草商业企业要适应国际化竞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营销方式上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的思想和行为,在营销创新过程中切实把握好观念、思维、精神、制度四要素,才能有效发挥营销创新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所谓创新观念,就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不破则不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已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随着烟草行业改革逐步走向深化,商业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对于行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身践力行,在全国烟草行业开展了以“自主创新,支撑发展”为主题的“创新年”活动。然而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只有正确的创新观念指挥支配着创新形成的全过程,商业企业的营销创新才不会流于空泛,夭折于市场竞争中。

对于具有垄断独特性质的商业企业来说,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首先要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要彻底摒弃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保守落后的观念和陈旧僵化的思维模式,在学习国际先进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升烟草营销的实践经验,促使商业企业站在增强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高度来思考烟草营销发展的方向,制定适应中国烟草市场的营销发展战略。

2.培养正确的营销思维

企业要做好营销活动就必须使营销人员具备正确的营销思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营销思维的培养就是要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营销意识也即工作状态。客户经理做为商业企业市场营销的“神经末梢”,一是要熟练掌握营销的理论知识,严格区分营销工作与推销工作、营销观念与销售观念的本质差异;二是要明确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能,要从过去以销售为中心的访销员逐渐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经理,客户的喜好、需求、满意应作为客户经理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做营销工作中的细心人,要善于观察市场上的卷烟走势、观察周围的事物“消费者”行为,深度挖掘营销创新的.切入点。

3.具备坚韧不拨的精神

面对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营销创新的风险无时不在。营销创新极容易受挫,或是被束之高阁,或是不敢执行,这样就打击了营销创新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所以,必须要有坚韧不拨的精神做支撑,才能确保创新的大厦不倒。当然营销创新不一定成功,但是坚韧不拨却是营销创新所必须具备的精神。

4.制定缜密的营销制度

只有使营销创新制度化,才能使创新观念、思维和精神有了根本保障,从而充分的调动营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有的放矢的进行营销活动,适应变化。

三、商业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1.树立知识营销观念

知识营销是指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使企业的广告、宣传、公关、产品注入一定的知识含量与文化内蕴,帮助消费者增加与商品相关并实用的信息与知识,提高他们的消费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树立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目的。知识营销观念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观念,它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主张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烟草行业所强调赋予营销以更高的知识含量,更注重的是与零售客户和消费者建立起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使营销过程更加知识化。因此,商业企业应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改革改制、自主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真正融入国际化竞争大格局,彻底实现政企分离,深入挖掘知识营销的潜在价值,变无形资本为有形资本,为烟草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2.建立健全营销创新组织与营销创新机制

随着烟草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商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由于多方面原因,还没有实现有效创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没有建立高效的创新组织。商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营销创新发展战略,以实现创新的稳定发展为目标,对营销创新组织结构进行总体的规划,为整个营销创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笔者认为商业企业应在确立创新方向并准确把握营销创新战略的基础上,借鉴采用“金字塔”型的创新组织结构,包括设立决策管理层面上的综合机构;成立不同专业的专家委员会,从社会吸纳资深专家担任委员;按照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设立相应的分中心和课题组,比如在营销中心下设营销策划决策组、市场信息研究小组、营销创新课题组等。

在建立创新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确保创新组织的有

效运转。一是要建立营销创新效益控制机制。创新项目的开展离不开项目资金作保障,一方面商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参考国内外同行业的投入水平,确定自己的创新费用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营销创新的效益控制机制,加强创新资金的管理,保持营销创新成本的合理性、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营销组织的合理性。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营销创新管理机制。要制定各项基本制度,落实各部门的职能;要同步改革现行的人事、用工及分配制度,形成“全员营销,人人参与”的氛围;要制定创新管理程序,使创新工作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三是要建立健全与营销创新配套的风险控制机制。针对营销创新组织机构、人事用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应制定更为严密的营销创新管理办法及各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防范和化解营销创新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3.营销人员管理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创新,也就是用一种效率和效益更高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各种创新的前提,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的其他创新不会有效也不会持久,特别是在当今烟草行业买方市场时期及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商业企业在经历了“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后,必须适时转向“创新管理型”,而这其中尤其是要对营销人员进行管理创新。因为只有拥有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营销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市场营销的成功。然而当前商业企业的营销人员要么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经济形势的营销工作;要么就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薪酬体制和用人机制的激励作用很低。这一切都是导致商业企业市场营销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使营销人员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尽快予以革新。

商业企业必须改革现有的用人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既要建立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激励机制,也要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商业企业必须树立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长期发展思想,培养选拔优秀的烟草营销人员。在今天这个正告别短缺步入过剩、告别资源经济面临知识经济的时代,营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补充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商业企业一直提倡建立“学习型企业”并坚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然而学习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能否将知识学以致用的问题。在目前烟草行业改革过程中,商业企业要走出营销困境,就必须加强营销人员的学习培训,并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建议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管理型、经营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二是要让优秀人才优先享受公司的再教育、培训以及深造、考察的机会。并根据发展需要,开展外聘专家、自办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三是鼓励营销人员在实际营销过程中总结创新营销方式,并对学术带头人和业绩突出的人才给予相当的奖励,并在工资、职称晋升和干部选拔方面优先考虑。

4.明确营销创新目标

营销创新要有明确的目标,而营销创新目标建立在商业企业对卷烟市场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要确保营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使营销创新工作真正推动卷烟经营和市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商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标,对目前中国烟草所处的市场环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诊断,找出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需要进行完善的重点环节,从而确定营销创新的目标。笔者结合烟草行业目前的营销态势,认为商业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营销创新目标:一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与创新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综合效率;二是加强品牌培育,提高名优品牌集中度;三是加强服务营销工作,提高零售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依赖度。

5.建立营销创新评价体系

创新评价体系是创新行为的指挥棒,对营销创新的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商业企业应建立起能充分体现营销人员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评估内容、方法和标准,形成能客观准确地评估营销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借助营销创新评价体系,对企业的营销创新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创新目标能否实现做出全面的、准确的结论,以利于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推动企业的营销创新活动。创新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主要对创新目标、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整体影响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二是对营销创新项目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以定量为主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支晓晔顾力刚:《国有燃气企业创新的途径和原则》

[2]刘文新:《企业营销的四大创新法则》

[3]赵弘等:《知识经济呼唤中国》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分析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途径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始终处于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位置。一个全面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我国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与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符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但是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其一,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企业进行内部的优化调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各项财务活动,对于企业内部自由的优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更好的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其二,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可以将独立的职务进行合理分管,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够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让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可以相互监督,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制约机制,保证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其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可以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财务问题,保证企业资产时刻处于安全的状态下;其四,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规范,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和严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违法问题的出现。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首先,应该保证不相容制度之间的分离,例如说在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时,不但要填制一些单据,同时还要通过相关人员进行再次审核之后上报财务主管审批,而在现金流转业务过程中,现金收支、審批和相关的印鉴保管,这些都必须分开进行管理,从而让它们能够相互制度;其次,对一些关键的财务物件要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做到万无一失,比如说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形成的一些发票、收据等,这些物品要避免只由一名人员管理,另外还要贯彻落实企业所规定的实物验收制度;最后,企业在任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时必须要慎重考虑,严格挑选,尽可能的选择既具备较高专业财务知识水平,同时又具有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企业还应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展开培训活动,确保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领导者与企业员工都应该意识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单单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事,同时也是企业中所有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共同的责任。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尽可能的让企业中的每一份子都能够参与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去,而不是过去那种听命令被动式的执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要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制定相关的约束机制,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督体系;二是要设置事后监督体系,当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在常规核算之后再对会计信息展开定期检查或者日常复查;三是应该在审计监督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再成立独立的财务审计委员会,委员会对企业董事会直接负责,通过各种监督预防手段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推动企业稳步发展。

(三)增强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必须要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财务风险的判断与防范。首先,企业要努力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企业管理者应该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努力树立全员防范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渠道来宣传财务风险防范理念,尽可能让企业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中来;其次,必须要努力提高财务风险评估人员的工作水平,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讲座培训以及学习交流研讨会,不断增强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寻求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对于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科学设置评估模型,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再按照财务风险的类别、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进行排序,最后再研究相关解决对策。

三、结语

总之,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要充分意识到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保护企业资产、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该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要保证该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不管是企业领导者或者普通员工,都应该明确自身职责,如此一来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从而充分发挥出财务信息对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琴波.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分析[J].会计师.2013(09):34.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7

1 造船企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的造船业与过去相比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技术上和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在世界范围内, 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是一枚新星并在今年来逐步稳固了自己的制造业地位。其中有几点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现在将一一地进行阐述。

1.1 自身因素

管理水平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到位是制约造船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管理落后势必会导致生产水平低, 生产效率不到位。试想如果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够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那么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必然是盲目的, 无法预料未来可能的困难, 既是预料到了问题, 在解决措施上做得也是很不到位的。因此, 管理水平这一自身的因素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1.2 技术不够创新

目前在国内设计和制造阶段都过于循规蹈矩, 缺少创新的灵活, 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这样反而耽误了生产进度, 影响了信誉, 导致企业的产品无法推广, 这是第二个制约因素。

1.3 后备力量培养不到位

造船企业的效益跟不上去, 员工们的待遇也随之成正比, 那么很多优秀的员工都会由于施展才华的平台受到了限制而选择离开。企业又没有办法去吸引优秀的人才, 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在这样的循环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是目前企业最需要做的。

2 提高造船企业工程管理效率的建议措施

2.1 生产的精细化

在各个环节都要注意质量的把控, 无论是大量的生产还是小量的制造, 都要一丝不苟严格把控生产环节的质量。很多成功的企业也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例如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企业, 他们的理念就是精益化生产, 数量多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优势, 但是从长远来看, 质量环节把控得不好势必会成为一定的劣势。要想成功, 一定要做精细。

2.2 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创新

企业如何能够在同行业中立足, 那就是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是凝聚了公司上上下下智慧的产品, 因此企业还应该注重拥有自己特色的产品, 一边提高声誉, 当然效益也会不断地提高。因为对于一个高精尖的制造业, 品牌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每一个生产细节上都应该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做好研发和设计几个环节。流程上力求精细, 还要尽可能地省去不必要的环节, 精细不是要面面俱到, 而是要进行合适的取舍, 在整个生产的流程上来提高效率, 优化生产流程。研发人员要多领悟实际用途, 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 以合理便捷为立足点, 进行产品的创新和完善。在进行创新时, 如果遇到了瓶颈, 那么就需要回归理论,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并且用理论指导实践, 最后进行产品验收时, 还能用实践检验相应的理论。

2.3 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水平是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因素, 近几年由于需求的突然增长, 便对工人进行了大批量的扩招, 扩招同时降低了招收的标准, 导致工人的工作技能不如从前。因此企业要针对这样的现状对工人从思想和技能上进行培训和考核,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同时, 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 而是大家的企业, 要积极调动公司的人员献计献策, 尤其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 他们的建议往往是最朴实也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由此, 公司可以建立多层的管理机制, 保障各个职能部门都有提建议的权利, 都能参与到公司的建设中去。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 从领导到各人, 逐级排查, 逐级落实。落实了各自的责任, 大家在工作时目标也就会更加的明确, 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职责的界线并不是很明确, 而是存在交叉的工作,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 还要制定好评价的准则, 既能保证公平, 还能真正地落实考评, 而不是只作为一种口号。在班组内部, 应该形成自己小组的工作理念, 班组之间有竞争还有合作, 有助于任务的交接和落实, 同时竞争也能够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 为自己的考评加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造船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也有应该提高和注意的方面。在经验上, 我们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 并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目前的情况, 进行相应的调整。最主要的是要提高管理的水平, 可以从管理制度的建立、考评制度的确立以及班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等方面入手, 充分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技术上还要加强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摘要:造船企业的环境面临着工程管理混乱的问题, 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成为当下研究重点。文章阐述了当下造船企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并具体的给出了提高造船企业工程管理效率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造船企业,工程管理,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程庆和, 王衡元, 施渭滨.中国造船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适用研究[J].中国造船, 2000, 04:7-14.

[2]陈亮亮, 周成荫.以建模为抓手促进造船企业降本增效[J].造船技术, 2010, 01:1-3+42.

[3]李铮.金融危机下船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10, 04:44-47.

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分析 篇8

一、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现状

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在企业民主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新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工会在参与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第一, 很多企业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任务, 却忽视了民主建设, 将工会工作看成是例行程序;第二,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劳动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有了相应的调整, 企业内部员工关系也日益复杂化, 从而导致劳资纠纷事件层出不穷, 由于劳资双方关系的复杂性导致工会无法有效的开展协调工作;第三, 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加, 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从而将收入分配的重点向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科技技术人员倾斜, 从而导致收入分配差异显著的情况, 但是工会组织并没有有效的进行协调处理。

二、工会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工会在重视职工技能教育以及综合教育的基础上, 也逐渐关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其根本利益以及本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 提升职工的团队精神、思想觉悟能力、核心凝聚力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目标, 让职工的创造力以及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够让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2.有效引导并促进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

企业工会因其具有优秀并且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工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例如在公司改革转型之际, 工会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 根据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背景, 来引导职工适应公司的转变, 以促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第二,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工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凝聚性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改制过程中, 工会均能够对企业职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工会小组要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状况以及文化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 并根据企业文化价值观来与职工进行心灵沟通, 通过凝聚职工来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第三,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工会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阵地, 能够对职工各方面合理的需求进行更好的满足, 并通过争取来的资源来进行人才支撑以及提供文化设施。

3.在和谐企业构建中的桥梁性作用

在和谐企业构建过程中, 企业工会具有重要的纽带性以及桥梁性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和谐企业的构建过程中, 企业工会可以通过维权职能的履行来为期提供基础性的作用, 能够有效保证职工的基本权益, 能够使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均得到贯彻落实, 在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工作时间、职工劳动报酬、安全生产等多种方面的合法权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公司内部的和谐稳定发展。第二, 在和谐企业的构建过程中, 企业工会能够为其提供基础性人才储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企业工会可以通过组织职工活动来丰富职工的生活, 并且能够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能够对职工的创作潜力充分的挖掘, 通过良好的人才储备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第三, 在和谐企业的构建过程中, 企业工会可以提供充分的保思想障。工会组织不仅仅能够对职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 同时还能够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劳资双方的利益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提供充分的思想政治保障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4.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在当年竞争激励的背景下,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就是实行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管理, 这样能够在以人文本的基础下, 使企业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均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会在对职工进行稳定性和可塑性引导的时候应该注意从职工的内心本质出发, 使职工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疏导, 真正站在职工的角度上进行服务, 从而进行一步实现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工会可以结合企业核心文化价值体系来组织各项活动, 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 并激励职工发挥自己的潜能来不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使员工具备共同文化价值观, 使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

1.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

在企业管理中,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基本也是重要的制度, 是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更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第一, 要在坚持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符合职工代表大会的基础和前提下来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议案进行确定, 要对企业职工详细说明本企业近期的发展规划、职工福利计划、经济运行方案等情况, 如果是企业重要事项的决定应该交给职工代表大会来进行审议。第二, 企业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来让职工代表对议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要征求并积极听取职工代表的建议和意见, 工会应该根据职工代表的看法来监督企业处理, 使议案的质量得到真正保证。第三, 投票表决、鼓掌表决、举手表决等是目前职工代表大会最常用的议案表决方式, 但是一般情况下真正能够反映出职工意愿的方式应该是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 工会要积极采用这种方式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提高厂务公开工作质量

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是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一大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而言, 厂务公开方面还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深度不够、监督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因此要想提高厂务公开工作质量就要实现三个深化:第一, 对公开内容进行深化:应该将企业活动的难点以及职工关心的问题作为公开内容的重点, 主要包括投资项目运作情况、聘用干部的条件、工资分配制度、各种保险办法等, 通过深化公开内容来让职工了解想要了解的事情。第二, 对公开工作管理进行深化:来对公开内容制度建立健全并进行定期的更换, 对其工作制度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 对公开质量制度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 并且要在业绩考核中加入公开工作的内容。第三, 对公开形式进行深化:要通过对公开栏、会议、网络、电子屏幕等多种手段结合使用来不断深化公开形式。

3.搭建劳资对话平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一, 应该充分发挥工会的源头参与作用, 无论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还是在进行重组时, 工会应该在其方案的制定到实施过程中从头到尾的参与, 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企业职工的利益。第二, 要不断对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通过搭建劳资对话平台, 来使劳资双方均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第三, 要对劳动调解机制进行完善, 对劳动关系进行依法协调, 对弱势职工群体利益进行重点维护, 充分发挥工会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第四, 使职工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使公司一线职工的待遇和工资收入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并且保证职工的收入要随着企业经济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4.提高群众性民主管理活动质量

群众性民主管理活动质量的提高是工会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保证以及重要途径。因此, 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活动, 要重视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对企业中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等难题要进行攻关, 使职工的创造力以及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 工会要与行政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 提供给职工参与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和物力, 对活动过程要进行跟踪管理, 并对活动经验等进行认真的总结;最后, 要对先进职工进行鼓励, 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以及奖项来使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 对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就新时期而言, 工会组织在参与企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工会力量的发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工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不断进行深化改革, 对工会组织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真正有效的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张庆民.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N].经理日报, 2011, 15 (1) :103-104.

[2]江巴吉才.充分发挥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N].云南日报, 2011, 20 (5) :13006-13007.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9

关键词:新形势,茶企业,财务管理,途径

1 新形势下茶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当下中国茶企业在财务是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所表现的形式不同,笔者将之分为五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着许多资产管理脱节的状况,而这就间接导致了物资管理使用部门通常会与财务部门产生一定的制约,同时也使其衔接变得愈加模糊。

其次,是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处置有着过于明显的随意性。在我国的许多茶企业中,对于如何处理财务工作过于大意,资产处理部门往往不能够明确其责任所在,从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使得资产流失的风险扩大,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为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环境。

第三,企业预算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预算管理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如果预算管理没有为企业开展出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战略环境,那么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则更加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与长期目标不相符合的状况,这也就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企业资金难以实现其价值,最终导致预算毫无效果的结局。比如说,有的茶企业没有一个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产品,企业主管为了能够让其业务成绩有所提升,选择将产品的股份或者优质资产出手等方式从而获得利润,这样的方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虽然会实现短期利润,然而最终会导致企业资产运作受阻,无法与长期战略相适应。

第四,是企业对于自身无形资产核算与披露不够明确。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许多茶企业在核算自身无形资产之时,范围过于狭隘,并且企业自身通常无法准确地确定自身的无形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揭示也略显不足,一些非上市的企业对此的披露甚至几乎为零,这也是导致企业资产管理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最后,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许多时候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能力,会计对于企业资产管理的作用无法体现,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 新形势下茶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管理意识过于缺乏

在我国,茶企业并不像国有企业抑或是大型的外资企业一般,有着现代化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相反,许多茶企业的管理机制是极度缺乏的。这些企业的投资人通常没有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企业的财务人事管理,到企业资产运用都没能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体制,通常会导致企业内部资金运转不够流畅。同时,我国有一个特有现象“关系”,这在现代茶企业中也有所体现,很多茶企业都选择让关系户抑或是亲属在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样的情况最容易导致相关职责不明确,比如很多企业中财务和出纳不分,都是由一个人负责,这就降低了企业资金运转的效率。同时,茶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其领导者的主观思想具有着绝对地位,因此其个人决策往往容易出现失误,同时也不易为公司招揽更多的相关人才。这些问题对企业长久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许多茶企业在中期发展之时体现的更加明显。

2.2 财务管理过于片面

许多茶企业更多的选择重视扩大销售对于企业获得利润的帮助,而忽视了对与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成本的控制,单纯的注重销售额,从而放宽对成本管理方面的计算。许多茶企业的年终考核也更多地注重产销量,以及对于缴款项完成度的计算,而收益与成本之间的联系,许多茶企业没能重视起来,调整成本也是人为的,不经过市场考察,从而使得成本无法真实地对企业当前资金消耗有所反映,进而更容易让企业出现资金管理决策的失误。此外,许多茶企业并不重视其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在企业制定好一个生产计划之后,企业将计划具体的费用交由各个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全权由其对资金进行管控,这也就更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资金中可控费用与不可控费用,也经常出现被挪用的现象。

2.3 金融政策未重视中小企业

就当前状况来说,大部分民营茶企业都不能够从银行体系中融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企业能够从银行融资,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许多民间融资手段融资运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与中小企业合作,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到大型企业中,主要还是出于一些安全的考虑。这种大形势也就直接导致了中小型茶企业资金不足,最终这些中小型茶企业无法偿还其债务,并且弥补自身亏损,而其也没法像国有企业那样,有国家财政支持,只得走向自身的消亡。

3 如何改善茶企业财务管理

3.1 财务管理机制改革

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长期发展战略,那么有一个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便认真的对其自身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进行了分析与调查,并以此为根基对其长期发展制定了一个合理的目标,同时制定了完整的各发展时期预算编制,让各发展周期从资金到流程都能够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也有效的避免了预算不足或是盲目预算的情况发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企业应当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长短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并且作为企业战略发展为核心。在企业有了自身战略之后,企业也应当适时对自身进行年度规划,制定年度战略目标,以此来建立一个合理的年度预算。在年终之时,应当及时总结本年度企业所实现的与未实现的战略目标,回顾资金运用,并且针对当下形势,预测下年度的市场,根据这些市场因素与企业自身资源进行调整,制定来年的预算指标,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减少企业预算的盲目性,增加其收益性,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来年的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3.2 合理利用内部资源

公司也对内部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了定期的核查,建立起合格的稽查制度以及岗位轮换制度,同样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避免企业发展走弯路。针对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采取一定的审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避免企业走上独断专行的独木桥,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盲目投资的状况,这一点是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其次,在企业部门管理方面,采用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让企业各部门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模式,彼此牵制也就避免了企业内部部门由于某些利益,集体采用舞弊的手法,最终走向腐败,同时也减少了部分部门由于权力过大而对企业的决策进行干涉的可能。之后公司也对内部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了定期的核查,建立起合格的稽查制度以及岗位轮换制度,同样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的资源,避免企业发展走弯路。与此同时,企业投资的准确性也能够让企业规避风险,回报利润。

3.3 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于中小型茶企业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些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财务人才,同时也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并且应当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创新研讨,并且学习相关财经法律,不仅要让其业务更加熟练,同时也要使其拥有法律意识。培养这些人才相关的企业管理思想,理财思想,并且让这类人员拥有一定的决断能力,预测企业发展方向与前景,使其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去,提高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掌控了企业年终核是否准确。为了让企业内控与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进行落实,因此,企业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并委派专门的人员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执行内控状况监督,并且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考核评审的结果及时向上层汇报,及时做出奖惩回应,以此来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后,企业也应当建立一个长效激励机制,激励企业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和发展,让人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促进企业人员发挥其作用,最终让企业得到一个长远的发展。

3.4 寻找更多的融资途径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的选择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引一个合理的道路,所谓市场定位指的就是将企业自身产品以及服务定位在市场环境中的固定位置上,明确自身产品与服务在其所投入的市场中有着怎样的竞争地位,以及其消费者心中的位置。在选择了合理的市场后,企业也应当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股份制改造,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同时让企业内部行为得到规范,这样企业符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也让企业的投资有了一个合理的方向,不再盲目。政府也应当为中小型企业制定合理的股份制改造计划,并且为其提供合理的融资政策,让企业能够从复杂的金融市场获得资金,从而得到长效发展。

4 结束语

茶企业对于我国茶叶文化的保留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下的状况而言,中小型的茶企业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便有着诸多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根据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学习,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茶企业才能够在全球经济化的竞争中,长久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昊.中国茶文化[M].外文出版社.2010.

[2]宋英雷.中国茶馆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李慧.探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14):69,71.

[4]章登余.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11):46-48.

[5]李小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创新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10

1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相对缺乏

由于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或者外资大型企业, 大多数不具备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投资人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无论在财务人事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面, 都缺乏合理有效的实施体制。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安排亲属掌管相关部门, 这样容易造成管理职责混乱, 如财务出纳由一人承担等现象。而且由于民营企业领导者主观性占主要地位, 这样的随意性容易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误以及难以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的加入, 如此恶性循环, 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样的现象在企业发展到中期时尤其明显。

1.2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正确引导

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的走向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据统计, 中国每年破产中的大中小型民营企业有70%左右都是由于决策失误导致资金链混乱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国有企业或者外资大型企业那样的科学的管理, 缺乏正确合理的数据分析以及风险预测, 而是有很大的主观意识, 表现出很强的轻率性。这样的决策方式潜在的风险可能在竞争不大的市场中体现不出, 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 往往容易在市场中被淘汰, 最常见的风险如资金分散、资产流失、资金波动大等。

1.3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缺乏多元化

虽然企业的融资方式很多, 但是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局限性, 限制了其融资途径。不能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往往会通过民间高利贷款的形式, 不仅数额小、成本高, 而且缺乏第三方合理的监管, 往往在企业决策失误导致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 难以二次融资, 最终导致破产。再者, 虽然证券市场往往是企业的救命草, 但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进入证券市场的门槛高, 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苛刻, 诸如这些原因, 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被处于“市”外。由于融资的受阻, 导致企业的运营资金不足, 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4 民营企业缺乏强大的后盾支持

民营企业区别于国有企业的或者外资企业的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其缺乏强大的后盾支持。国有企业有国家的财政扶持, 外资企业有如商会等机构支持, 而民营企业除少部分有明确的国家政策支持外, 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家个人起家, 不仅资金筹集难, 而且从用地、人力等成本上花费较多, 并且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 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后续的外界的资金的补给, 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夭折。

1.5 民营企业财务体制不完善

民营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 往往从节约运营成本的角度看, 不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 而委托会计事务所代理或者非专业人员兼职。如果是非专业人员管理财务的话, 往往会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这样容易导致企业的核算结算不清晰, 财务不透明。这样容易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黑洞增大, 资金走向不明, 或者浪费严重。更甚至严重影响企业在银行中的形象, 最终导致企业被认为是风险企业。而且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 容易造成黑账坏账的形成。另外,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多数重要职务都是亲属担任, 混乱的财务制度容易导致企业分配到每个员工的收益不均衡, 很难留住人才。企业没有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 很难维持企业的良好发展。

2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民营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决策机制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从用人机制来看, 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式管理方式, 很难使高技术及管理人才进入真正的管理层, 而且由于亲属的参与, 很多制度措施很难公平或者真正实施。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往往因为这些原因而离开企业, 最终导致企业无法留住或者吸引来人才。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从决策机制来看, 民营企业的公司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持有者的主观意识, 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局限性, 这样容易形成决策风险, 严重的制约了企业良性的发展。

2.2 财务方面的成本管理具有片面性

一些民营企业忽视了生产、经营、技术的成本管理, 而看重扩大销售对提高利润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方面计算宽泛、随意。一些企业考核偏重于产销量和上交款项的完成程度, 忽视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人为地调整成本, 使成本不能真正地反映企业耗费水平,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而且民营企业在日常成本管理中, 没有对成本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制定计划后, 企业应将具体费用落实到各个相关管理部门或个人, 由其负责控制。最终导致成本中的可控费用与非可控费用互相挪用这些不好的现象。

2.3 金融政策在民营企业层面相对淡漠

各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 还是普遍把精力放在大客户身上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 导致中小企业贷款不足, 资金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或者缺乏担保和经营的不稳定性, 这些因素也造成民营企业的融资的阻力。

2.4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乐观

目前民营企业除了一些能够从银行体系融资的企业外,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依靠民间融资的方式运行。很多民营企业在无法偿还巨额的亏损的情况下, 不能像国有企业一样, 有财政的支持而获得重生。我国的资本市场形势注定了私人的民营企业很难成功上市, 因此导致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3 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3.1 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首先, 民营企业应在产权制度、责权分配和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 实行科学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其次, 企业要提高风险评估能力, 积极开展风险评估活动。以免在遇到风险时, 企业不能冷静的面对。再次, 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 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减少盲目投资的冲动, 建立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

3.2 提高民营财务人员的专业化

企业需要人才, 民营企业更是如此。民营企业应引进使用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强化财会人员的法纪观念。在实际工作中, 依法设置账簿,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财务人员依法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开展业务研讨和创新, 组织学习最新的财经法规, 培养和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理财意识, 增强财务人员参与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提高核算的准确性。

3.3 民营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途径

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不仅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优化, 规范企业行为, 提高管理水平, 而且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自觉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发展方向, 克服盲目性投资倾向。政府要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创造条件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从证券市场筹资提供便利。

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其自身规模较小、可控资源短缺等弱点,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的风险往往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大得多。要保证民营企业的健稳发展, 加强财务管理是一个强有利的手段。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只有经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 适应市场的需求, 我国的民营企业才能在当今日益竞争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探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 2009 (7) .

[2]章登余.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09 (11) .

[3]刘娟.也谈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2) .

[4]王玲.浅谈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10) .

[5]李小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与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9.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管理;有效途径

一、引言

企业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确定的依据,尤其是当前社会,大多企业都存在资金问题,有的是缺乏资金,有的是资金不能合理利用,有的是不知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金,对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缺乏科学的管理,而合理的进行现金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解析

1.现金流

现金流是指企业某一段时期内通过开展一定经济活动而实现现金流入的数值和现金流出的数值,例如企业进行商品销售、为其他企业提供劳务服务、出售企业的固定资产、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等都会产生现金流入;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进行生产原料的购买、支付工人报酬、购进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债务偿还等都要支付现金,产生现金流出。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计算方式和具体反映的情况把现金流分成净现金流量和总现金流量,根据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可以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投资行为所产生的现金流。

2.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具体内容

企业现金流管理是一个内容涵盖较广的系统,包括与现金预算过程所需要建立的所有分工组织体系的全部制度,这个过程中程序的具体安排和实施步骤,还包括企业的收账、付账和调度等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以及企业的母系统和各分子系统运行状况的报告系统以及对现金流管理系统的掌控、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现金流自身情况的分析与评价体系。概括地说,企业现金流管理涵盖了现金流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规划、现金流使用情况的预测和过程中管控以及现金流使用情况的评价等方面。

(1)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规划内容:实现科学有效的现金流管理规划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用于经营性的现金流额度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达到最大数值,企业整体现金流额度达到最大数值,现金流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2)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预测和管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短期和长期的现金使用预算、提升企业现金流平时管控力度、尽量缩短现金回收周期等,现金流预测时要根据企业长期现金使用计划进行,例如企业投资行为所产生的现金流情况,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情况,以及企业自身日常经营管理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的预测与控制等。

(3)企业现金流评价内容:一般通过三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方面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现金比率,流动资产质量,接近债务偿还期时的本息比,现金流量比,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的比值;二是通过对企业日常现金使用是否充分和财务弹性指标的分析来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现金流的充足率与适当率;三是通过对企业收益指标的分析来进行评价,包括现金营运指数和现金收益比率。

3.现金流管理意义和作用

(1)现金流管理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现金流计算时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数额进行计量,确保现金流与实际的资金流动情况相符。这样企业现金流所展示的信息就可以对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资金周转现状、债务偿还能力给予真实的反应,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具有实效性。

(2)科学的管理企业现金流能够提升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通过有效地利用企业累积的现金流量,能有效的减轻企业自身的债务压力,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优化企业经营方案,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3)科学的现金流管理可以使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提升。企业现金净增量的充足性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目标。保持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良好,可以增加债权人和投资人的信心,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三、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问题

1.企业对现金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只重利润,对现金流管理偏弱,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还处于“流水账”阶段,缺乏现金流管理的概念,更谈不上怎样利用现金流管理做合理的发展规划,有些规模较大的公司虽然已经对现金流管理提高了重视,也有了相应的管理手段,但是管理方法依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

2.企业投融资管理不科学,给企业现金流带来风险

在当前融资难的环境下,有些企业为了实现融资目的,对融资渠道和方向并不是很了解,盲目融资使企业积累大量资金,加重了融资利息等负担。还有些企业为了处理过剩资金,进行盲目投资,致使投资结构不合理,使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受到影响,严重的会产生资金链断裂。

3.缺乏科学的现金流预算管理机制

现金流预算管理要求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对企业这一过程中经营规划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流量预测,然后给对资金流动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企业现金使用率得到提升,为企业增加效益提供了支持,然而,大多数企业现金流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只注重短期现金流入以及流出控制,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和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没有对企业现金流状态进行及时掌控,致使财务人员对资金动向预测不准确,分析不合理,降低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科学性。

4.缺乏现金流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督

为适应经济发展,我国对企业现金流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很多企业为了利益,没有有效落实现金流管理规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现金流情况没有进行合理的管控与监督。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对现金流管理,缺少科学的动态管理,使企业难以掌握资金的实际动向,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四、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有效途径

1.现金流管理与利润流管理相结合,信用与合同相结合

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固有思维模式,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变,用盈余管理辅助现金流管理。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依据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合作关系的确立,例如客户的口碑、资金实力、付款周期等等,结合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保障企业现金流安全运转,循环畅通。

2.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组织架构

建立与企业组织架构相匹配的现金流管理架构。管理岗位要按照现金流转路径进行设定,还要完善相应的业务与报表。企业内部财务体系要健全,还要有业务处理流程、具体责任划分和考核制度。在现金流量组织结构的管控下,保证经济业务按照事先申请、过程审核、现金支付、财务记录、结果核查等程序进行,保证现金流量的组织结构做到权责分明,重视现金流量表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以及资产负债表三位一体,从而对企业净利润的质量进行准确解析。以企业效益为目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流出数额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管理。建立适应企业发展和科学的,全面的现金流信息管理体系,使企业现金流管理的信息化逐渐提升。

3.提升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

做好现金流入预算与流出预算,现金流入预算制定时以企业经营收入为主,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数量的预测与销售部门进行沟通,进行合理分析,还要考虑市场动态的影响,综合计算经营收入,作为现金流入预算的编制依据。现金流出预算主要就是控制企业资金的支出,对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精细管理。要对预算支出进行严格审批,尤其是一些金额较大的支出和一些重大项目的经费支出,要实行集体决议,而且要多方考察,不能一次定案。将现金流预算细化到年、月、季、周,分层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在这个过程要严格执行预算,统筹兼顾。

4.建立完善的企业现金流监督机制

监督的落实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做起,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企业要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实现现金流管理科学合理的理念输导,加强对现金流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选择合适的监督人员,要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综合考虑,明确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具体内容,明确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在监督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绝不徇私。

5.将企业现金流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针对现金流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现金流实际运行情况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在现金流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工作人员给预奖励,用绩效考评去促进企业现金流管理。

五、结束语

现金流管理对企业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财务制度的优劣,更是企业发展战略高度的体现,所以现代化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必须对现金流进行科学管理,保证资金链的完整与顺畅,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林.企业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4(11).29-30.

[2]戴诗永.企业战略性现金流管理方式分析[J].财务管理,2015(12).48-50.

[3]刘圻.杨惠元.企业现金流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与金融,2014(3).42-46.

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 篇12

一、现代化发展下的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顾名思义,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 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步步科学合理的管控行为的统称, 它主要包括成本的规划、成本的计算、成本的控制、业绩的评价四个关键部分。其中, 成本的规划是企业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 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和本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所提出的战略等综合情况而制定的, 企业成本规划为成本管理指明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使后续管理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成本的计算为成本管理提供确切的信息和数据:成本的控制是在成本计算出来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 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来达到减少支出、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的最终目的;业绩评价是对前一环节, 即成本控制效果做出评价, 从而促进成本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公司员工提供了约束。企业成本管理这四个组成部分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要想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也必须考虑到这四个方面。

二、当下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体现在各种方面。例如, 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现有对审批监督体系的管理范围十分狭小, 导致成本在核算、决策等过程当中工作出现脱节, 效率很低, 不能合理地运转, 从而拉低了整个成本管理的进程。诸如此类因制度不完善导致的问题在成本管理中比比皆是, 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标制度不完善。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相关指标已慢慢落实到了具体单位和个人的身上, 然而在落实过程中, 对单位或个人的考核奖罚等制度却不够健全, 致使成本的考核不能付诸实际, 只存在于形式当中, 使得成本管理很难落实。

2. 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财务部门的职能不被重视, 在整个管理工作当中, 其监督作用被忽视, 很多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进行都是由企业领导阶层单方面决定。在这样一种缺乏监督的环境下, 企业成本管理进程更是无法受到良好的约束。

3. 相关审批、费用分析等制度不完善。

当下我国很多企业对费用支出的审批制度都不够完善, 一些擅用职权、虚假报账的现象层出不穷, 致使管理秩序混乱, 无法有序进行。

(二) 企业的管理意识片面。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 很多企业只是片面地考虑自身短期利益, 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味地去压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事实上, 成本管理不应当仅仅只针对生产过程, 它还包括了产品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销售阶段的成本管理。所谓产品设计阶段, 即产品的初期研发阶段, 有些企业研发人员在设计产品时, 为了达到产品性能的完美大量投入资金, 导致成品的成本过高, 无法适应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在采购阶段, 只关注物料的质量而不重视系列产品的质量, 缺乏综合考虑的意识, 在物流、存储等环节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销售产品时, 在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下盲目宣传, 又在无形中加大了资金的支出。导致这些环节中的成本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就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意识片面。

(三) 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落后。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 国外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就已经有了高度的重视, 在出现了分批、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后又慢慢有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提出, 大约到九十年代, 目标成本管理概念才传入中国。虽然国内的很多学者都在对成本管理进行积极的研究, 但是, 同世界相比, 我国目前的管理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出于观念的落后, 很多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无法及时作出科学的决策, 从而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

三、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一) 健全当前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

1.对于指标制度的不完善, 我们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相关的指标以及考核制度。企业可以对指标、考核进行不定期地突击检查, 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 对工作完成效果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从而提高其的积极性;同时, 对于完成不好或工作违纪违规的单位、人员也要做出相应的惩罚。2.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切实将成本管理工作当中的监督权利交还给财会部门, 明令禁止管理层的干预, 为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的约束, 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3.完善审批、费用分析等相关制度, 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二) 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增强自身的成本观念, 并落实到全员的成本管理中, 加强对成本管理意识的宣传, 树立全体人员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 而成本的正确有效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因此, 企业应当把效益观念作为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在产品的研发、采购、销售等过程中, 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市场, 做出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决策, 从而在保证产品销售的同时将成本降低到最小。

(三) 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式。

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再适合当今企业发展的需求,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应当了解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结合当下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情况, 制度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切实抓好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规划、计算、控制、和业绩评价这四个重要环节, 提高资金的整体运作水平。同时, 积极响应现代化发展下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从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开源节流, 以增收节支, 另外要对企业资金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 合理记录与管理企业资金的每一次调度和使用, 明确资金的具体流向。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来来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发展的当下, 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相关体系可以为成本的决策的合理化、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都提供有效的保证, 同时, 做好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 也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经验能够更加完善, 这对企业的综合与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当今, 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才能保证自身站稳脚步并不断发展强大, 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在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成本的管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基于现代化发展, 企业的成本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通过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加以整理并进行分析, 从而探讨适合企业成本管理的更好途径, 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市场竞争,企业经营,成本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林毅勇.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激励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上一篇:国有苗圃下一篇:催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