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2024-05-12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精选12篇)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1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企业发展逐渐正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创造了条件, 财务分析的意义就更加深远, 作用就更加重大。企业财务分析不仅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 对外部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它对于管理者正确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评价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 财务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

财务分析通过对实际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地说明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 指出企业的成绩和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对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十分有益, 对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行为也能产生正确的影响。

(二) 财务分析可全面反映企业现状。

财务分析根据不同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 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可得出反映企业在该方向现状的指标, 如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企业权益结构的指标、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营运状况的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等, 通过这种分析对于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现状有重要作用。

(三) 财务分析可充分揭示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产生于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财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潜力的分析与企业风险有着密切联系。企业潜力包括产品潜力、成本潜力等。潜力分析的准确性越高, 企业风险越小;反之, 则越大。

二、我国现阶段财务分析和信息披露状况

目前, 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资产状况、获得利润的情况以及所承受的风险三个方面。因此, 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也自然而然的落在了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营运能力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上。然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利润指标体系存在着一些重大甚至致命的缺陷, 容易受到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也易于被企业管理层以其它目的而进行虚假或恶意篡改, 造成信息反映的重大失真, 从而蒙蔽了有关利益相关者, 给他们造成损失。

三、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

(一)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一是投资者财富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挂钩。因为投资者的直接利益来源于所投资净资产的增值程度, 并且收益通常是证券价值变动的唯一重要决定因素。为此, 投资者要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稳定持久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量和预计收益是投资者的重要任务。二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影响债权人的债务安全。因为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是利息和本金的偿付来源, 为此,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本期的获利能力及盈利情况下的现金支付能力以及企业是否有稳定持久的获利能力基础。三是企业的获利能力直接反映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通常用利润作为业绩的衡量标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获取利润, 所以, 企业管理部门所做出的经营决策都是以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盈利的稳定持久性、盈利潜力分析为前提。四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有关的市场及政府管理部门则要通过企业的盈利数额多少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对市场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取得财政收入;利润还是企业职工取得劳动收入、福利保障, 取得深造和发展机会的资金来源。

(二)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 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它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取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通常用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收入与经营活动资产的比例来反映。

(三)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 因此企业偿债能力也可具体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否维持, 关系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及时收回并获得利息, 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投资人的收益。可以说企业偿债能力是各方面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四、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一) 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意义和特点。

财务分析是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状况进行的分析, 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但这种从某一角度来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很难对企业财务总体状况和业绩的关联性及水平得出综合结论。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综合分析具有如下作用:第一,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明确企业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第二,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与位置。第三, 财务综合分析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经营者奖惩、资信评估等。

(二)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亦称杜邦财务分析法, 是指根据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由于该指标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的, 故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反映公司投资报酬和财务状况的指标按照贡献因素分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分别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盈利能力和负债经营状况。这样分解之后, 可以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升降的原因具体化, 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 就是通过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 获得必要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 将企业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的差距和经营薄弱环节, 为及时校正企业经营方向、企业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企业财力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预防失败;对投资者来说, 则可以在发现企业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对现有的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或减少对该企业的投资, 或全部处理掉对其的投资, 避免更大的损失;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一些债权人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测的结果, 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对贷款进行必要的控制;对其他一些相关企业来说, 可以根据这种预测信号做出信用决策, 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对一些外部诸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说, 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审计程序并判断该企业的前景。

五、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财务分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经营者, 还是相关政府监管部门都需要运用财务分析, 对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 得出有助于决策的信息, 因此这就对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结出以下几点:第一, 财务比率分析仅是现行财务分析的一种工具, 这种工具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局限, 机械运用难免导致错误的结论。为了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应与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相结合。第二, 灵活而合理运用各项财务比率, 对于企业内外的相关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财务比率分析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各方面的业务活动都是相互联系, 彼此制约的不能将各项比率孤立起来加以理解, 而有必要综合运用各项比率,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在迅速发展, 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企业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不断提高, 从而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生存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就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重点是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价,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场体系日臻健全,被全面推向市场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行为要求日趋规范、科学,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见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和常见的流(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以及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但存在不足。本文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完善的指标和方法,与大家探讨,求教大家。

一、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赝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比如用于信贷和拟投资项目的评价等),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显然,不太合理,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即资不抵债,按我国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

这个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但是,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

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全面的非计量指标体系,每项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比如:“领导班子基本素质”评议指标的差(E)级的标准是“企业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主要领导不得力,或以权谋私,决策失误较多,企业效益滑坡,员工怨声很大”等。

当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具备差(E)级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即投资报酬率)为核;已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我们知道,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

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

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

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

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

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防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注意以下表外重大事项的分析,如下表:(略)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是国有资本金的效绩评价,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监督。国有资本金管理及财务监督、领导班子考核、经营者收入分配等,体现的是国家所有者的职能。马克思曾说过:“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

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两种权力派生出两种不同的职能,即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企业效绩评价体现的正是这种财产权力和国家的所有者职能,它为政治权力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服务,并通过其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企业效绩评价对控股和全资子公司的评价的适应条件和环境要好些,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些,而对于参股投资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就要差些,发挥的作用也要小些,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二、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流(速)动比率局限性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1.局限性的原因

①这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常常被扭曲。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由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部分契约关系人便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进行利润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信息经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代理人总是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当这种信息是会计信息时,代理人便有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因此,存在通过某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来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可能,即所谓粉饰效应。用于美化企业财务指标的这些会计处理和交易活动,也将导致计算流(速)动比率的数据被扭曲。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笔者曾以被CPA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被CPA出具有说明意见的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为切入点,对A股公司的利润操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有利润操纵的现象不少,其中通过虚列应收帐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或将下一年度赊销提前列帐,少转销售成本增加存款金额等操纵利润方式为最多,其结果都将是导致计算流(速)比率的数据被扭曲,最终导致流(速)动比率的计算值被扭曲。

②流(速)动比率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的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

流(速)动比率是通过流(速)动资产规模与流动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流(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是来自会计报表,有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报表的数据反映出来,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有的甚至影响比较大。

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信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增加企业短期债务的因素:

记录的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这些或有负债并不作为负债登记入帐,也不在报表中反映。只有已办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附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下端,其他的或有负债,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需赔偿等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这些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动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如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担保,为他人购物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担保等。这种担保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增加偿债负担。

2.改进方法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①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十短期证券十应收票据十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略)

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②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③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其公式为:

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

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吁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如果该比率超过100%,意味着在保证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支付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资产负债率评价偿债能力的认识误区和评价标准

1、认识误区

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其值越低表明企业债务越少,自有资金越雄厚,财务状况越稳定,其偿债能力越强。其实,适当举债经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些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通过举债,取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报酬率高的项目,从长远看对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是十分有利的。相反,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可能很低,但并不能说明其偿债能力强。因此,对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不光要看资产负债率,还要考察资产报酬率的大小。若其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强,则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是允许的。但并非所有的项目一经投资就会立即有回报,尤其是报酬率高同时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其获得的利润不能在当期得到反映,这便使资产报酬率也无法修正资产负债率所反映的情况。

2、评价标准

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多大时,才算是合理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价值的大小。企业价值高一方面表明企业盈利水平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偿债资金多,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的信誉就高、获取银行的贷款可能性大、偿债能力强。

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企业价值等于不负债经营企业的价值加节税收益的现值减财务危机成本。如下图:(略)

债务利息支出是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企业的债息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优惠,其节税额的价值等于债务额乘所得税税率。

财务危机成本是由于企业增加债务比例而引起财务困难产生的成本。当企业负债增加时贷方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加大,而往往要求很高的债息做为补偿,这种高息便成为一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在极端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有可能完全拒绝给予贷款,这样企业就不得不放弃那些本来应当接受的利润较高的项目,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另外,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还可能对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失去信心,则是财务危机成本的又一种形式。再有,如果企业在现金流动方面或者是清偿能力方面遇到问题,则会因为企业在财务上采取一些措施而发生一些法律费用或者会计费用。最后,如果企业被迫进行最终的清算,企业的资产将可能以低于市价的水平出售,这种损失也是财务危机成本的一种形式。

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与其自身的负债比例虽然并不呈线性关系,但是实践证明,在负债达到一定比例后,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发牛的概率加大,相应地,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也便提高了。如图,在A1点的右段,财务危机成本随着负债量的增加急剧增加。

下面我们讨论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为多少时,企业价值最大。设节税额和财务危机成本表示为资产负债率D的函数分别是F(D)和G(D),t为所得税税率。则由微积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由下式:(略)

也就是:G’(D)=t,确定的资产负债率D,企业价值最大。G’(D)是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所以根据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等于所得税税率确定的资产负债率最佳。

三、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1.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的A股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如:的年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未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未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未净资产,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公式为:(略)

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计算公式为:(略)

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即债务人)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即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足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十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改进后的计算公式为:(略)

考虑到其计算指标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非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重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

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其计算公式为:(略)

3、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营业利润÷成本费用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笔者曾选择年报和中报两期A股公司会计报告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现金流入滞后盈利确认的约占样本总量的67%,约有一半的公司滞后量超过盈利量确认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选用。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公式是: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19,沪深两市A股公司该指标平均值为3.24%。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其公式是: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刮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19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为84.12%。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其公式是: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年度,沪深两市A股公司的该指标平均值是2.22%。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颁布的关于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文件

2、财政部统计评价司.1998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上、下册)

3、中国证券报》《L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

4、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简述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极其复杂。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经济的波动,政府政策的推行,信息等的收集速度等等一系列都将会导致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风险与压力。商场如战场,风险既是机会也是危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例子在企业中很常见. 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这个有着152年历史的企业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因财务问题而倒闭。同样的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也让我们看到财务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资金的充足性有效性关乎一个企业的兴衰,故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只有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知道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危机,才能更快更好地使企业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其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例如金融危机、政府政策调整等)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因财务运行而遭受到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主要将财务风险分为四类。

第一,筹资风险,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如韩国曾经的第二大企业大宇集团正是因为对筹资风险把握不足,不合适的债务融资使得该企业以破产的命运而结束。

第二,投资风险,对未来透支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做得好,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可以加强与其他行业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携程网;相反,做不好,不仅投资收不回,也可能使投资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破产,如香港的明珠兴业集团。

第三,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和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过程中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如美国次贷危机。

第四,收益分配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处在这一系列的风险之中,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企业在面对这些风险时候稍有不慎就会走入困境之中,严重影响公司发展。所以,企业在做每一步的决定时,必须对所作出的决定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及资产、负债、收益之间的关系,从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中挖掘企业内在的财务关系。

1.单变量分析模型判定法

单变量分析法是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最早的方法,该方法是用单一的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三率”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这种方法是Beaver运用统计方法提出的,之前没有较精确的来评价财务风险的指标,该方法的提出是财务分析的一大进步。很明显,虽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的评价财务中出现的风险,但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单变量分析法不再适合和评价在复杂多变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2.多元线性评价法

在基于单变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不断努力与研究,提出了多元线性评价法来评价财务风险。在现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中常用这种评价方法。其线性计算公式如下:Z= 1.2(营运资金/ 资产总额)+1.4(留存收益/ 资产总额)+3.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0.6(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 负债账面价值总额)+0.999(销售收入/ 资产总额)。然后通过Z的取值范围来判定该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企业是否有破产的倾向等。多元线性模型相比于单变量模型更趋近于综合,把企业财务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在内,从该模型可以看出,该评价方法更加注重企业的利润获得对财务的影响。但是,该模型假定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没有考虑变量之间互相影响等因素,并且把财务风险概括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大局限性。这二者都不符合实际。

3.综合评价法

该方法是基于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评价财务风险的方法,不仅可以评价财务运营中分别产生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收等一系列风险,还可以整体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该方法中首先根据全面性和低相关性的原则选取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然后根据企业自己的目标确定相应的标准值。其次是确定各指标所占的比重,该评价法中评价主要内容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比重值为5:3:2。而盈利能力中,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2:2:1;偿债能力中,自有资金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1;发展能力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1。最后根据以上比重,对企业财务进行综合评分,之后与行业平均水平做比较,从而度量出企业财务所面临风险的程度的高低。该方法虽然考虑到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更综合了企业财务运营中的风险因素等,但是,该方法需要较长时间证明与实践,并且里面的指标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企业管理者作出决定,主观性太强。

4.其他的评价方法

在现今财务分析中,除了上述三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比较少用的,例如概率模型法、神经网络分析模型法。概率模型法是利用二元 Logistic 函数,将相应的财务指标带入该函数中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该模型的理论依据不强,虽然在财务分析评价中也曾被证明在财务预警时效果很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神经网络分析法,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处理方法,它实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动态化分析与评价,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需要用合适的网络模型,计算方法,将企业中相关的财务指标输入,便可得到相应的企业财务的风险的大小。但是该模型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适用性能差,只适用个别类公司。

四、对现存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评价

现存的这些评价中,多多少少在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每个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很多缺陷,缺陷不及时弥补和改进,将会在给企业带来益处的时候带来危机。

综合来看现存的方法首先都具有片面性,虽然综合分析法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些仍未考虑到,例如现金流方面都没有考虑到。同样该评价方法只能改进企业内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未全不考虑。其次是定量化带来的差异,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是一个定性的问题,现存方法都采用指标定量化,虽然分析的结果是精确性,但是定量得出的结果与现实相差很大。最后是客观性,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对该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时,在进行企业财务的评价中的指标选择时,多少会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的素质等都是非定量因素,如果人为地忽略一些财务活动中影响因素,其定量指标不全不充分,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评价方法的结果。

五、结论

在这个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家的竞争日益激烈,稍有不慎,企业就会陷入危机。要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企业家们需要时时刻刻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而面临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新的方法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针对这些现存方法的缺陷,有许多的经济学研究者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储飞飞提出了基于现金流而提出的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通过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这三方面提出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但这仅仅基于现金流基础上提出的,弥补的只是财务风险评价中的一方面的缺陷。

财务风险的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要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化,需要进一步地更深地努力去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龚丽华.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集体经,2013(17)

企业财务分析评价的探讨 篇4

1 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 因此, 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 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例如, 按照企业效绩评价的有关规定:当净资产为负值时, 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积累率两项指标和初步评价得分均按0分计算;资产保值增值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单项修正系数均按1计算。这样由于系数和其它指标值的影响,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值仍可能较高。如果将这一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和拟投资企业的评价, 显然, 不太合理, 因为净资产出现负值, 即资不抵债, 按我国企业破产的有关规定, 这种企业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清算。这个例子, 一方面告诉我们: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 它虽然弥补了单纯财务指标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 但是, 从企业效绩评价“标识”上, 看不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 因此, 我们在应用评价结果时, 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 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 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此外, 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非财务指标常见的有安全生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 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就是其临界值。非计量指标有各种定义方法, 企业效绩评价的八项非计量评议指标是较为全面的非计量指标体系, 每项指标的 (E) 级的标准值是其临界值。

1.2 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 以净资产收益率 (即投资报酬率) 为核心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 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我们知道, 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 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2.1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 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 因此, 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 应做进一步的分析。1.2.2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 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 缺乏可比性, 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 也就缺乏可比性。1.2.3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 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 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 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 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1.2.4关联交易。通过对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分析, 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 判断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 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 就应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 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 将利润“包装注入”企业。1.2.5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 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1.2.6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 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2 常见偿债能力分析评价指标的改进和完善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5

[摘 要]做好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不仅是财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对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现状进行论述,提出企业对财务风险与控制应高度重视,企业要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企业财务能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评价与控制。虽然很多企业都能意识到财务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使财务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财务对风险评估不到位,企业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和控制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述

1.1 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中面临众多风险中的一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企业财务活动就是在风险前提下进行的。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变动和突发事件。财务风险是企业最为常见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偏差,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发展。

1.2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现金收入低于支出而产生的还款期内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属于企业个别风险,也属于支付风险,对企业长期发展影响并不大,对企业盈利情况也没有直接影响。收支性风险是指当企业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将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减少,在企业负债的情况下,企业亏损越大,企业的还债能力将会越低,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越来越差,最终造成企业整体风险,使企业整个债务偿还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2.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已被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现状仍不乐观,如审计评价工作的执行力度严重缺乏,评价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原则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不能明确划分财务和会计的工作职能,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评级,因此,无法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无法保障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无法保障财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也直接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决策性和科学性。还有很多企业属于家族性企业,整个财务理念发生偏移而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不当,也给财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带来不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严重缺乏,内部也缺乏财务监管人员,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往往都是风险之后的管理工作,缺乏财务风险预防意识,这些都是我国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也是中小企业很难做大做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起初发展都非常迅速,但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企业财务风险表现

3.1 筹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就需要筹措资金,而资金来源不同,这就造成了相应的成本和风险不同。根据筹资标准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根据权益性质的不同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公司负债率越高,股本的收益也会越高,相应的风险也会越大。企业负债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来制订科学的筹资计划,财务部门需要对流动负债进行管理,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率。

3.2 投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收益会进行投资,投资可选择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即可通过投资项目获利增加企业的变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但如果获利不足,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非流动资产包括债券和固定资产等,其投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时间长,存在的风险大,但投资项目正确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3.3 资金运营环节

根据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动资产、存货占的比例较大,这样大量的存货压货,导致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且企业还需要对这批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存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损耗,市场变动导致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企业亏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盲目赊销,在没有了解客户的情况下就直接赊给顾客,导致应收账款过大,很多账款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3.4 利润分配环节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对企业盈利进行自由分配,这要求企业分配盈利需要满足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需要预留一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和企业的扩展,预留一定的资金作为财务风险应急资金。企业利润分配不周也是常见的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很多股东在挣钱之后,只在乎眼前分配的利益多少,很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企业只有了解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才能有效进行控制和处理。

4.1 外部原因

企业外部不确定性直接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等。外部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不可预料和难以控制的。

4.2 内部原因

虽然外部原因会给财务带来风险,但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内部原因。企业基本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原因,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有些企业负债规模大,导致企业风险大,财务负担沉重,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决策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之一,投资决策对企业长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一旦出现决策性失误,将会使投资的项目收益减少,造成公司出现资金短缺,给财务带来风险。

4.3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活动和风险是并存的,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候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企业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计划,细化财务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发展时将会需要扩展,需要投资项目,如果财务不能做出正确的计划和风险评估,将会给企业财务带来很大风险。

4.4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措施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受到报表自身的局限性约束。因此,很多时候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将以上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以便于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避免出现因为报表分析存在问题导致企业的整体经营和业绩都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财务报表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

一、现阶段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资料的局限性

现代财务报表资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容易对最终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对企业的决策者进行决策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无法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过程中,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也为我们进行分析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方式,同时还需要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会计政策作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如在对企业的存货进行计价的过程中,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方法进行选择和确定,以此来确定企业中存货的实际成本。由于会计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得到的会计数据也不一定会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对会计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货币计量的局限性和财务数据的虚假情况的存在,因此对分析的质量也造成负面影响。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变现能力比率的局限性。在企业的发展中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反映变现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而速动比率是1,但是在这两个指标的作用下,我们还需要从行业、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按照传统的经验进行分析。如很多大量采用现金销售的企业,速动比率就很可能小于1,因此不具有准确性。

2.营运能力比率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报表的使用者在对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季节性生产的变化、企业的特征和存货的结构都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加精准的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实际周转情况,因此一旦收账的周转期比较慢,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措施

1.提升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种分析方式,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加强对相关分析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提升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地进行实践,在实践经验中得到更多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理念,逐渐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地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科学、真实的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动态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和资料中,尤其是财务的报表资料一般主要都是静态的,是对过去情况的一种真实的反映。因此我们在对动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对过去的情况研究透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当前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和作用。

3.充分的利用好电子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今后在对企业财务的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在互联网的使用和帮助下,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才能得到更为有效地解决。

四、结束语

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但是经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更先进和合理的措施,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能力,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更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永亮.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考试周刊,2014,23(97):196-196.

[2] 刘琳.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及局限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4,18(9):76-77.

[3] 吕茗.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策略[J].时代经贸(学术版),2011,26(26):153.

企业财务评价的局限性分析 篇7

可见,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绝对准确, 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 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 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 其具体表现为:

(一) 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 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 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坏帐的处理方法, 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 外币报表折算汇率, 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 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 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水平都有不同的影响。

(二) 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 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采用备抵法核销坏帐, 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金, 计入管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3%~5%, 低于3%或高于5%由企业自主决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无形资产与开办费的摊销期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 在不同的企业可能会导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差异。

(三) 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 而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之一。而现实的情况是, 通货膨胀普遍存在, 币值稳定假设受到严峻的挑战, 正如美国通货膨胀会计学家所言:“会计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货币的真实性, 但货币是一个说谎者, 它所说的和其实际含义是不相同的”。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对货币性资产而言, 实际购买力降低, 报表中列示的货币资金与其所体现的实际购买力不符;而实物资产由于受历史成本原则的限制, 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其现时价值高出原账面价值, 往往越是长时期存放的资产, 低估程度越严重。从负债角度看, 货币性负债会由于物价的上涨给企业带来利益, 而非货币性负债则会使企业造成损失, 同时, 实收资本等所有者权益项目也是以历史成本核算予以反映的。因此,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资产负债表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影响是必然的, 从而影响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由于受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假设及原则的影响, 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 一方面收入是现时的, 而成本则是历史的,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资产低估导致成本偏低, 因此会使收益虚增。

(四) 企业往往采用窗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

一般而言, 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 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如:企业为表现良好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可以在报表日前放宽信用条件, 扩大销售, 增加销售收入;抛售短期有价证券;提前办理大额增资并偿还部分流动负债;期末压缩或延缓进货等。

(五) 有时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并不全面, 即有表外因素存在, 主要表现在

第一, 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除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附注反映外, 其他或有负债, 如:可能的质量事故赔偿、未决诉讼及经济纠纷等在报表中均无反映, 而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 如企业败诉, 其债务负担必然加大。

第二, 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企业有权以自己所拥有的资产, 为其他主体提供担保, 这种担保也是企业潜在的负债。

第三, 经营租赁带来的影响。从现行会计制度来看, 经营租赁的资产不在资产的负债表中反映;因此,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若某企业大量依靠经营租赁开展生产经营, 则资产总额相对于销售收入来说偏低, 而使这类企业资产周转率被高估。

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目前应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以及财务分析指标的主要局限性表现为:

1)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 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 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 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 可谓时过境迁, 因此, 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 往往不切实际。

2) 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 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 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 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 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 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 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 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 定期分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 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 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然而, 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 抽样误差较大, 缺乏一定的代表性, 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 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轻“质”, 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 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综上所述, 财务分析非常重要, 它可以为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 但我们绝不能以一种不假思索的态度来看待财务分析所得的各类指标, 只能谨慎地使用财务分析, 不可将其绝对化。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 以利正确决策。

摘要:财务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 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为改进企业财务工作和优化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财务评价,报表数据,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先治, 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宋永春.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探析[J].经济师, 2004.

物流企业的风险评价分析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物流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型行业, 其行业特点、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业比一般行业的风险种类更多、影响更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物流企业风险进行评估,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 可为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物流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预测, 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 根据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风险对应的收益进行取舍, 可以为物流企业及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1,2]。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 可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事实上, 在物流企业风险评估的实践中, 有许多事件的风险程度是不可能被精确描述的。比如, 某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泄漏战略机密的可能性有多大;物流业务外包到底多大程度上削弱了客户关系, 往往无法简单地用高或低去描述, 也难以准确地用数字表述出来。对于这些模糊事件的综合评价, 完全可以依据模糊数学的原理来进行。在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 由于多数指标具有模糊性, 而且指标可以按不同的属性分层, 所以, 对其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3,4]。

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物流企业风险评价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 并设置权重系数区别各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推算出风险水平的各种可能性程度, 其中可能性程度值高者为固有风险水平的最终确定值。其具体步骤是: (1) 选定评价指标, 构成评价因素集; (2) 确定指标权重; (3) 建立评语集; (4) 对各风险要素进行独立评价,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5)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计算出评价结果; (6) 对计算结果归一化, 确定风险水平。

一、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 物流企业风险的AHP评价方法

在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 将影响物流企业的风险因素分为三层, 第一层物流企业风险评价为目标层, 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准则层 (因素层) 和子准则层 (子因素层) 。因素集是由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 由图1可见, 物流企业的各项风险因素被分成两级, 第一级因素集A={C1, C2, C3, C4}={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 第二级因素从属于第一级因素, 其因素集分别为C1={P11, P12, P13, P14}={成本风险, 质量风险, 时间风险, 信息传递风险}, C2={P21, P22, P23, P24, P25}={沟通风险, 信用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 业务失控风险, 内部资源整合风险}, C3={P31, P32, P33, P34}={资金回收风险, 偿债能力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 投融资风险}, C4={P41, P42, P43, P44}={价格风险, 经济金融风险, 文化差异风险, 法律法规风险}, 进行风险评价时先要对二级因素集分别构造判断矩阵进行计算, 然后再对上层因素进行相应的计算。

不同考评对象的考评指标侧重点不一样, 指标权重也不一样。本文采用AHP法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 首先总结出递阶层次结构图 (见图1) ,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进而用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个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二) 构造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三) 经专家咨询, 分别构造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四) 确定各指标权重

(五) 进行一致性检验

2. 由表6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当CR<0.1时, 表明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否则, 应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步骤 (3) 、 (4) , 得到各指标权重系数, 同时, 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CR<0.1, 见表7) , 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1-表5中所示。

二、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 确定评估指标集和评价等级

确定评估指标集A={C1, C2, C3, C4}={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

确定评估指标子集Ci={Pij} (i=1-4, j=第i个子集中指标的个数) , 例如C1={P11, P12, P13, P14} (指标含义见图1) 。

给出评语集V={v1, v2, v3}={风险高, 风险中等, 风险低}, 评价等级分为3级, 其中90-100分为风险高, 60-89分为风险中等, 0-59分为风险低。将评语集的等级归一化, 得到评价等级向量H= (1 0.8 0.3) 。

(二) 确定权重系数矩阵W, 进行单因素评价

应用AHP法得出的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 即:W1={0.58, 0.24, 0.13, 0.05) , W2={0.46, 0.26, 0.14, 0.07, 0.07}, W3={0.58, 0.24, 0.12, 0.06}, W4={0.56, 0.26, 0.12, 0.06}, W={0.19, 0.25, 0.06, 0.50}。

1.首先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Ri={rij}。由于指标Pij的模糊性, 可以通过德尔斐法得到Pij隶属于第j个评语vj的程度, 据此构造评判矩阵。为了统计上的方便, 隶属度rij用专家赞同该因素的比例为某个评估等级的方法来表示。将专家组填写的评语进行数学处理, 可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2.单因素评价Bi=Wi·Ri (i=1, 2, …, 4) 。

(三) 多因素综合评价

由Bi构成更高一级的矩阵R, 最后求得综合评价矩阵B, B为综合评价的结果, 即:

最后, 计算综合评价值:E=B·HT。E的大小, 反映了评估指标的优劣, 从而为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应用实例

本文以某物流有限公司为例, 采用文中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系数,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估。

1.通过专家组评语, 并进行数学处理, 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2.进行单因素评价BI=Wi·Ri (i-1, 2, …, 4) , 得到:

3.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 得出最终评价结果B。

最后, 计算综合评价值:E=B·HT, E反映了该物流有限公司的风险水平。

因此, 该物流有限公司的风险水平值为0.92, 风险水平高。这说明该公司目前的风险环境亟需改善, 应对各风险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联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评价[J].物流技术, 2005 (9) :107-118.

[2]魏众.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 :55-58.

[3]Saaty, T.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McGraw-Hill Company, 1980.

[4]王莲芬, 许树柏.层次分析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电力企业的经营模式评价分析 篇9

1.1 概念认识不清

全面预算管理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 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 电力企业集团作为传统的垄断行业,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相对比较弱, 企业的生产大多主要考虑安全生产, 并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放在心上, 即使有企业采用这种模式, 也仅仅关注企业内部经营和预算, 使预算目标很容易脱离实际而需要不断地修正或者无法执行。

1.2 组织机构设置不到位

目前全国很多电力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存在组织机构设置混乱的问题特别是预算管理委员的建立和推广仍处于萌芽状态, 这就使得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 董事会无法对每个层次部门 (包括总经理) 的权责利进行有效控制, 消弱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集团的整合作用、资源配置作用及控制作用。

1.3 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

部分电力企业集团中的预算负责机构反映在不同部门预算并在编制中发挥作用, 在执行过程中作用不大, 预算有时对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未发挥引导和控制作用尤其是预算的执行差异分析与控制往往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很少顾及。每年只进行一次差异分析, 这种分析最多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 事中控制作用较差。至于对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 都无法真正做到。

1.4 预算应变能力不足

按企业业务类别划分的预算项目, 因业务性质不同, 其可控性也有较大差异, 对所有预算项目都按预算指标实现刚性控制, 在某些方面预算控制就会成为业务发展的障碍, 背离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违背了企业选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本意。又要坚持预算的刚性, 又要赋予其一定灵活性, 成为目前电力企业集团难以两全的问题。

1.5 预算的激励作用不够

企业集团全面预算执行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认识到位和执行的力度, 还在于最终的考核和激励手段, 考评和激励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在大多数电力企业集团中, 很多职工对预算的执行或者调整漠不关心, 没有调动起职工积极性, 很多企业集团预算执行的奖励惩罚机制不完善、约束不严, 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的问题, 对于完成指标与获得奖惩的认识不明确。这样就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2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正确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电力企业集团的决策者应该放远目光, 将眼光盯住市场, 真正做到根据市场来对企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防范市场的风险。通过市场中的计划导向与计划中的市场导向相互结合,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集团内部, 要真正树立和贯彻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 由于电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 而这些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工作是企业集团不同部门和个人分担的。因此集团要让全面预算的理念深入人心, 让每一名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去知晓和了解, 动员全体员工都要积极地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才是最有效的。

2.2 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针对上文所述, 部分电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混乱, 预算执行没有力度、形同虚设。重要的原因就在理企业集团缺乏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远远没有达到现在企业企业要求的“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 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无法将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制衡。针对这种情形, 电力集团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相互制约的权利制衡制度, 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有效保证。

2.3 推广和吸收先进的预算管理技术

针对电力企业集团管理水平和预算编制技术相对滞后的状况, 电力企业集团要居安思危, 应该积极探索增强企业预算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措施, 例如企业集团可以多与研究机构、科研院校进行合作, 以合作办学或者校企联合的方式, 不断从社会上汲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为我所用。另外还可以与同行业预算管理做的成功的兄弟企业那里取经, 加大交流力度, 互相介绍和学习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经验。

2.4 注意员工素质的培养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离不开人因此电力企业集团要想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就必须培养、引进、选拔高素质的人才。企业集团要定期的开展培训活动, 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培训人员可以是其他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会计师, 也可以是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 从预算理念、经验、前言的东西到预算的具体技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使各级人员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还可以从社会上请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的财务人员加盟企业, 开展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工作, 当然一定的激励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电力企业集团要建立起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 激励每一位员工为实现企业集团的预算目标而努力奋斗。电力企业集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而且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彼此尊重与信赖的有利于预算管理开展的环境, 让员工切实感到自己执行的预算是“我们自己的预算, 而不是领导强加给我们的”。

3 结语

电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要刚柔相济。预算的硬约束好比螺丝钉, 人本管理好比润滑油, 二者相互结合, 使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高效运行, 真正做到人尽其事、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时尽其效、货畅其流、人得其安, 方能促使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部分, 实践证明, 全面预算管理将有效地组织起电力企业集团内部各项资源, 来对付外竞争激烈外部市场, 这一点对电力企业集团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它可以在电力企业集团内部凝聚成强大的聚合力, 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竞争优势来构建核心竞争力。鉴于此, 本文对电力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电力企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雄胜, 等.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M].会计研究, 2007.

[2]黄之骏.企业集团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苏武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关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思考 篇10

绩效评价是指在既定的目标下,依据一定的评价方法去考察和分析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以对目标的完成程度做出一定的评价。因此,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并且,可以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激励,增加企业的价值,减少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财务绩效评价是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转化为财务信息,并据此对企业所占有、使用及管理的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越高的企业拥有更强的发展生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已经迫切地摆在了企业的发展道路上。

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对于财务绩效评价来说是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要素之一,而这一标准就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当企业的绩效评价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绩效评价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并正确的衡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效果。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将企业的经营活动量化成不同的财务绩效定量指标来考核不同部门的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财务绩效评价,但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各部门的经营活动以财务考核指标的变化为导向脱离企业的经营目标,否定一些对整个企业发展有帮助但损害考核指标的项目,比如对于一些以经济增加值等盈利能力指标为考核指标的收入中心来说,往往并不愿意进行新业务拓展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但预期盈利低于自身盈利水平的项目。

(二)财务绩效评价内容不完善

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为主要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但财务信息提供的是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计量后的结果,是一种静态的信息,而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动态变化的活动,它需要对企业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分析,并且对目前和未来的企业绩效综合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因此,利用财务数据进行绩效评价只是对目前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极易加深企业经营决策的短期化倾向,造成企业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变化不能及时预见和应对,加大了企业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同时,会计财务信息在计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会计估计,因此,利用财务指标对管理层进行评价往往很容易引起操纵财务数据的行为,这可能导致财务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三)不注重对经营过程的考核

财务绩效评价主要的内容是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财务管理定性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而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主要考核的是企业的经营结果,财务管理定性评价衡量的是经营过程,因此,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过程与结果统一,是财务绩效考核能否真实反映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一环,但在实际财务绩效考核中,由于量化问题导致财务绩效考核中定性评价所占比重不大,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考核部分较少导致定量指标与定性分析相互脱离等情况出现。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更多的侧重于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源,而财务报表往往不能反映或者不能真实反映这部分的价值,因此,现行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忽略了这部分的考核,造成企业内部不重视对人才和部分无形资产的投资管理。

三、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建议

(一)重视经营目标的统筹作用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是以相关的财务考核定量指标和定性分析为考核标准的,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的一项管理活动,而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应该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基础,因此,也可以说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的最高标准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利用企业的经营目标来统筹整个财务绩效考核活动,避免出现各部门的财务绩效考核脱离经营目标的现象,为此,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重视企业经营目标的统筹作用,以经营目标为导向进行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站在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角度进行财务绩效考核;第二,对各部门出现的以财务考核指标为重的短期经营行为进行教育,对仅有利于财务考核指标而有损于企业经营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建立各部门的全局思维,避免出现追逐考核指标的短期行为。

(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是指在企业的经营预算目标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因此,财务绩效评价也可以说成是对企业经营预算的执行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活动,虽然财务绩效评价包括一定的定性分析,但财务信息是一种静态的、短期的信息,而企业的经营财务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为了克服传统财务信息的缺陷,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必须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结合,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而非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资源和一些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增加财务绩效评价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见性。同时,利用非财务指标对于一些不能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财务指标改善行为进行检查,杜绝这种行为带来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下降。

事实上,企业通过预算工具贯穿企业运营的方方方面,既注重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也要重视预算工作的执行结果,在过程和结果有效配合的同时,将绩效评价纳入其中,使这三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三)重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考核

企业对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经营管理活动的资源配置效率,寻找这一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善。因此,财务绩效考核不应该只包括对经营结果的考核,只有将经营过程和结果共同结合,财务绩效才能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考核,因此,财务绩效评价必须重视对于经营过程与经营结果之间的相互结合与共同考核,实现财务层面和财务定性层面的紧密结合,为此,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财务定量指标与定性分析之间的联系,将财务定性分析作为财务定量指标考核的重要补充,增加财务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第二,加强对于财务定性分析的量化学习,在结合自身经营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定性考核分析经验的学习以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在财务定性分析方法上鼓励创新,增加财务定性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同时,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累积的一些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反映或者不能真实反映的特殊无形资源,由于这些资源往往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这些资源的考核,鼓励企业对于这些资源的培养与考核。

四、结语

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的重要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全面、综合、客观的衡量企业各项组织活动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程度、评价企业真实价值的管理活动,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绩效评价,并以此作为管理企业经营的重要工具,增加企业的价值。

摘要: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价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绩效更好的企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我国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时间比较晚,对于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导致财务绩效评价提高企业效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探讨改进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务信息,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肖迪.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师,2015(03).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11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企业业绩评价都是学者、咨询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于2002年2月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和《企业效绩评议指标参考标准(修订)》,该业绩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评价。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由于财务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财务指标,具有规范的标准,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易于作为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各国广泛采用。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企业进入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阶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知识和信息日趋重要的新经济时期,企业已全面进入战略经营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长期、综合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放在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由原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来把握市场规律。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综合内外部信息,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的决策支持作用。显然,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面临严峻的挑战,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所以,改革传统财务评价体系,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如: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一)财务会计报表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隘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不完整,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准确,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例如资产的定义,1989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资产解释为:“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在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同时,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使得一些资产成为表外事项,尤其是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这就使得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从而导致财务评价的过去性。

2.收益的非全面性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传统收益观,导致收益的不全面,以至于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

传统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真实可靠。同时,传统收益表是以已确认和已实现的收益为基础编制的,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排斥或忽视了其它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未能提供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用的全部信息。价值增值在产生之时不予报告,而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以报告,这会导致收益确定存在潜在的时间误差(timing errors),即价值增值发生在某一会计期间而收益呈报却在另一个会计期间。严重损害了收益报告的及时性,降低了收益信息的品质,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者对业绩信息的要求。

3.定性评价的欠缺性

现行财务报告中相关的质量性因素不足,导致定性评价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反映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被排除在外。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财务信息报告手段的财务报表,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由于市场交易项目日益复杂,企业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很难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一方面行业转换、技术进步、政府行为和需求的改变以及竞争对手的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层价值观与能力等相关质量性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充分地考虑财务报告数量性资料以外的相关质量性因素,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不完整所导致的问题

1. 财务评价的短期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缺少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短期性。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相适应,没有考虑战略因素,只注重对过去业绩的评价,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缺乏前瞻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导致评价结果的过去性和短期性,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未来预测的非准确性

由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严重不足,某些指标计算公式不合理,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和报酬无法准确预测。

目前,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一方面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着诸如折旧方法选择、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润的年份企业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在当今“现金至尊”的时代,使用这些指标无法预见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偿债能力,并未反映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在流动资产中,包含大量的应收账款等债权资产以及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如果这些资产的质量不高,难以如期变现,势必造成所有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计算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比率口径不一致,导致计算的结果不准确,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增加反映企业未来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

1.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价指标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精诚合作,是企业获取核心能力的关键。财务资本在本质上属于消极资本,若缺乏人力资本的参与,财务资本要么只能够靠自然缓慢增值,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增值甚至会出现贬值;而人力资本则属于一种积极的资本,若能动地参与到财务资本的运营中,并实现和财务资本的精诚合作,那么往往会促进财务资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与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与智力等无形资产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乏对知识与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的确,把知识与智力资本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中,人力资源投入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有利于衡量企业未来的、长期的发展潜力。

2.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飘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加大研究开发成本的投入而实现的)。当今,涌现出一批注重技术创新、更能适应市场需要变化的公司。如麦当劳通过允许其他企业经营他的快餐而收取技术费,不劳而获,只靠无形资产赚钱等。这说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对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占比例日趋上升,甚至出现专靠无形资产进行经营的公司。因此,需要建立反映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价指标。

3.建立反映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企业只有注意环境保护,才能谋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应该看到,企业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向大自然排放“三废”,污染环境,这就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生产经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只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理财环境,所以,增加废物再利用和污染控制的增长率等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和改进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1.以未来经济利益观定义资产

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最基本的标准,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不再是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资产的定义是对资产本质的揭示与表述,因此,对资产的定义必须突出资产的实质:“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表述资产的本质特征更为合理。因此,可将资产解释为:特定企业所实际控制的、具有创造能力的资源。这就使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以确认。

2.采用恰当的计量属性

对于那些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

3.推进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面收益报告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透明、有一定预测价值的会计信息而成为国际上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一个亮点。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3 )《企业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因此,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又分为股东收回投资与利润分配)之外的权益(净资产)的一切变动都应包括在全面收益报告中。

(三)强化现金流量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企业的业绩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够更清楚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从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其它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分析的评价 篇12

模糊评价法把待考察对象及反映模糊概念作为一定的模糊集合, 建立适当的隶属函数, 通过模糊集合的有关运算和变换, 对模糊对象进行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须经过一下步骤:确定指标集, 即把能反映企业财务质量的主要财务比率构成一个集合;建立权重集, 由于指标集中, 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 所以要对各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 具体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确定评语集;找出评判矩阵, 通过确定财务指标对各等级的隶属度来得到评判矩阵的各元素;求得模糊综合评判集, 并根据评判集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一、评价指标集确定

财务质量综合分析体系, 是由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不同属性指标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集合。本文借鉴传统财务分析体系, 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指标, 力图建立系统、全面的三层结构指标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企业财务质量为总测评目标, 即目标层。其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有4个, 即为处于中间层的主准则层, 故可得因素集U={U1, U2, U3, U4};分准则层表示为各方面能力评价的具体指标, 考虑到相关指标的代表性和常用性, 本文用于综合趋势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

U1={U11, U12, U13, U14}={速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现金比率}

U2={U21, U22, U23, U24}={销售净利率, 营业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

U3={U31, U32, U33, U34}={存货周转率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U4={U41, U42, U43, U44, U4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资本累积率}

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确定指标权重有多种方法, 如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德尔菲法依据专家打分存在一定主观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首先, 建立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后, 通过对各层元素的两两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 并计算各层元素的相对权重。构造判断矩阵时, 我们通常采用的标准准则为1~9比例标度, 具体见表1。

其次, 对每一个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式中, CR为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 具体指标值见表2。

本文借助AHP软件来计算各层因素集的指标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 在企业财务质量评级体系中, 主准则层4个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偿债能力权重0.1213;盈利能力权重0.4203;营运能力权重0.2685;发展能力权重0.1899。且CR为0.0265, 小于0.1, 通过一致性检验;分准则层判断矩阵所对应的随机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 也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三、评价指标多因素层次模糊评判

分层次的多极模糊评判的基本思想是:先按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然后再按上一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逐层向上进行, 直到最后的一个层次 (最高层次) , 得出最后的综合评判结果。最低层次的评判称为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若共有n层次, 则最高层次的综合评判称为第n级模糊综合评判。本文设置两个层次, 故共有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一)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按第二层次各个因素进行, 该层次内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中的元素即隶属度, 其确定方式采用线性差值法。具体过程为:取得各年实际指标值, 确定最低点 (或偏差最大值) 和最高点 (或偏差最小值) , 并分别将最低点 (或偏差最大值) 和最高点 (或偏差最小值) 设定为“0”和“1”, 再通过差值公式μ= (X-X1) / (X2-X1) , 求得各项指标在[0, 1]区间上的映射值, 该映射值即为各因素的隶属度。其中, X为实际指标值, X1为最低点 (或偏差最大值) , X2为最高点 (或偏差最小值) 。

本文取中国船舶1996~2006年11年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各年的财务数据及指标在因素集中的权重如表4所示。

上述指标中, 除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为适度指标外, 其他指标均为正指标。故以适度指标的适度值作为标准值, 其中, 各指标适度值分别取为60%、2和1, 把实际指标与其偏差的最大值确定为“0”, 偏差的最小值确定为“1”;对于正指标, 取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0”, 再以此计算各项指标的隶属度。如表5所示。

从上表得出隶属矩阵R1、R2、R3和R4, 再依据表3中的权数矩阵A1、A2、A3和A4, 则第二层的模糊综合评价集分别为:

(二)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中, 每个下级评判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相邻上级的单因素评判。故二级单因素评判矩阵, 应为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在此基础上, 已知主准则层四个因素占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权重矩阵A=60.1213, 0.4203, 0.2685, 0.18998, 则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即该上市公司1996~2006年财务质量综合评价能力指数分别为54、59、63、17、22、33、37、53、62、65和86。据此对其进行趋势分析:该公司除1999年综合财务质量处于发展低谷外, 其余年份均呈现稳步增长势态, 尤其到了2006年, 综合能力指数达到了86, 较上年增加了32.31%。再结合1999年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分析发现, 该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日元、韩元贬值的影响, 造成公司铸钢出口件订单大幅下降, 已生产的出口件也因客户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而无法按时出口, 致使销售收入和利润大幅减少。另外, 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外部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 对公司的冲击和带来的困难也构成了企业财务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

基于层次模糊评价的企业财务质量趋势分析, 不仅能有效的反映企业综合的财务状况, 而且以动态的思维审视企业的发展趋向, 弥补了静态分析的不足。另外, 本文采用的层次模糊评价法, 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的理论确定分级, 既全面反映专家和决策者的主观意见, 又不失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然而, 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财务质量的趋势分析, 计算较为复杂, 必须借助AHP软件和excel工具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黄金菊、罗洪儿:《对财务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江西煤炭科技》2004年第4期。

[2]周晶晗、马兰萍、邱长溶:《基于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的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级》,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上一篇:机架改进下一篇:地震科学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