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

2024-07-25

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精选12篇)

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 篇1

一、绿色财务管理概述

(一) 绿色财务管理的涵义。

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对资金的筹措、投放、使用以及利润分配等过程中导入资源、环境等因素, 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统一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管理活动。它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相互统一;在经济活动中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自然再生产与社会经济活动再生产的协调统一。

(二) 绿色财务管理的原则。

第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财务管理应利于企业、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二, 利益兼顾原则。绿色财务管理应全面有效地兼顾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并努力使每一主体的利益能够最大化。第三, 可靠计量原则。绿色财务管理的各项指标能够可靠确切计量, 且具有可操作性。第四, 有效控制原则。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实现, 并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三) 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

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企业绿色财务增加值最大化, 该目标可以通过绿色经济增加值率来进行计量和反映。绿色经济增加值率是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绿色投入资本之比, 它反映了企业通过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 采取最优化的财务管理政策, 并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报酬以及对周围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 一定时间内单位绿色投入资本所创造的绿色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绿色经济增加值率=绿色经济增加值/绿色投入资本, 绿色经济增加值= (资本收益率-绿色加权资本成本) ×绿色投入资本。

(四) 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一, 绿色筹资。指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去吸引和筹集用于绿色投资项目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主要有绿色股票筹资和绿色负债筹资等。第二, 绿色投资。企业绿色投资的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有效利用现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二是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构建低碳经济社会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等。第三, 绿色营运管理。指企业为合理调配资金和保障绿色营运资金的动态平衡,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等。第四, 绿色利润分配。指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绿色投资风险,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利润分配政策并逐步增加绿色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和额度, 以广泛吸引社会公众投入绿色项目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绿色基金体系, 使企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 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获得市场竞争地位和永远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应积极采取绿色财务管理政策, 并通过绿色经营活动进行绿色产品生产从而获取绿色经济利润, 这样才能得以长期生存与发展。因此, 实施绿色财务管理, 能够促使企业产品“绿色化”, 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这是一种长久有效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战略。

(二) 绿色财务管理可使企业获得政府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如今法治日益健全的大环境下,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要想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 除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外, 还要获得法律的允许与认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 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又是环境资源的消耗者与破坏者, 其对环境资源的节约和治理保护理应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因此, 推行绿色财务管理能促使企业变革现有传统的经济模式, 并获得政府、社会公众、法律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与认可, 从而有助于实现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目标。

(三) 绿色财务管理是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相统一的。

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在兼顾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 又要统筹整个经济社会未来长远发展规划。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要获取盈利, 而绿色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盈利, 但这种盈利不是单纯指某个短时期内某一企业获利, 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共同盈利。当然, 这种盈利具有全局性和社会性, 它将惠及到每一个企业发展, 即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是相统一的。因此, 企业在充分考虑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 须统筹考虑社会生态文明进步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问题。

三、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困境

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 在现阶段还只是一种比较新的观念, 其理论和实务的成熟与完善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 企业在当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市场经济是讲求利益主体和行为自立的, 而生态环境资源存在着产权难以划分和界定等现象, 这使得生态环境资源的社会性同企业经济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此条件下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 无疑是增加了其生产运营成本, 消减了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的利润空间。市场价值规律可以说对当前产权模糊的公共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和有效利用上的调节作用有限, 且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

(二) 环境计量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计量不同于其他经济效益计量指标, 它不能够完全统一量化到货币计量方式上, 且各量化指标之间不直接具有相关性与可比性。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现有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完全准确、科学地对某种环境资源效益进行全面、可靠的计量, 由此导致绿色财务管理综合效益的量化工作较为困难。对此, 关于企业涉及到有关环境问题的业务该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 如何进行绿色会计信息资料的披露与报告以及怎样利用绿色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综合效益评价等, 至今还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三) 责任意识具有淡薄性和缺位性。

目前, 大多数企业发展观念依然陈旧, 存在着以追求当前经济利润快速增长为重, 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等问题, 即缺乏一种长效的发展机制与战略观念, 其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感明显缺位。当前,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仅依靠政府根据环境资源信息来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和出台有关优惠措施进行鼓励和推动, 并不能完全形成企业自发或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环境资源的强大动力与合力。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会标准, 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 导致了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看,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一是建立绿色税制。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 绿色税制是环境成本内部化和解决市场机制失灵的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征收差别环境税、碳税和特定资源税等做法, 建立专门的绿色税种, 以扩大其征税范围和完善有关计税标准及依据等。二是加强绿色法制建设。要明确绿色立法的目的和原则, 建立健全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不断强化各种执法力度与监督职能, 使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绿色法律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三是实施绿色项目支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和贷款资助来鼓励企业投资绿色项目建设, 以引导企业从事绿色财务管理活动, 并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和开展绿色审计等工作来不断规范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 最终使绿色财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持续化发展之路。

(二) 行业层面。

从行业协会层面来看,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一是积极开展绿色经济业务的宣传和培训, 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提供指导与帮助;二是参与制订和完善有关绿色产品标准及认证体系, 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三是制定行业内绿色项目投资发展规划, 积极引导、吸引和扶持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并进行有效监督。

(三) 企业层面。

从企业层面来看,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转变发展观念。企业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将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发展目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绿色财务管理观。二是创新理财理念。在当今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推行绿色财务管理才是企业真正的理财理念与目标。三是强化绿色会计核算。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活动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 需要在原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绿色会计要素并加强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四) 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来看, 全社会应广泛进行绿色环保理念宣传, 培植全民绿色文化意识与氛围, 树立全面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新思维、新风尚和新行动, 不断促进企业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和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以形成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项目编号:11XJY011;西藏民族学院 (2012年) 重大项目培育计划)

参考文献

[1].郭复初, 郑光亚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2].吴金波.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 2007, (2) .

[3].胡蕾.现代企业新选择:绿色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2) .

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 篇2

【文章摘要】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走向绿色管理,企业的绿色管理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企业绿色管理运用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绿色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机构;

绿色设计与制造等等。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运用

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绿色经济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和趋势。在人与社会需协调发展的新时期,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步伐,并逐渐运用与各个领域。这种绿色经济的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绿色经营理念迅速传播开来,绿色经营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也逐渐被大多数企业认同,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的意义

绿色管理是新世纪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管理进步的一大体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取得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掌握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保证取胜的致关重要的一点,而绿色管理的理念正是迎合了这种现实的迫切需求,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绿色管理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绿色管理的理念要求企业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利用最少的能量消耗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绿色管理将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完全交给了企业自身,这就保证了企业有被动的受管理转为主动的约束自身,从而实现有消极被动的角色转向积极主动的角色,提高了企业自身管理的自觉性,实现了源头管理的目标。在绿色管理理念的作用下,企业的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将自身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转变了员工的心态、价值观的转变。

2、绿色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品的质量与安全,环保产品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这就要求企业要顺应这种需求,生产出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高的绿色产品。那些环境污染重、粗放型管理的企业在竞争中必定会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被社会所淘汰。对于企业来讲,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必定会消耗更多的资源,这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效益的减少。所以只有坚持绿色管理的理念才能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进步,经济效益才会实现更大化。

二、企业绿色管理运用的主要内容

1、建立绿色管理模式。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从全局的眼光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顾全大局,建立绿色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每名员工积极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而消极的企业文化氛围则会导致企业内部勾心斗角,致使企业内部混乱、不团结,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绿色文化包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等等,在企业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关键,在企业发展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企业的绿色文化,首先要塑造企业正确的价值观,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这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

其次,要制定绿色的经营理念。所谓的`绿色经营理念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在促进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体现,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企业长远目标的坚实动力。只有坚持绿色的经营理念才能保证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绿色经营理念的传输与贯彻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给予关注。让企业的每名员工都真正理解其科学的内涵,用绿色经营的理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促进绿色经营理念的发展。

2、要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机构。在企业中,树立绿色的经营理念是实现绿色管理的前提,而设立专门的绿色经营管理的部门则是保证绿色管理理念实施的保障。

在企业中不仅要求每名员工都要有绿色管理的意识,还要求他们有绿色管理的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来进行监督和帮助其顺利进行。这些具体的部门大致包括绿色环保规划处、绿色产品研发、绿色市场开发等等方面,这些是保证绿色经营理念在企业中真正贯彻的实体部门,意义重大。

3、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生产是企业的根本,也是绿色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生产的过程贯穿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提高、生产手段的改善等等。在这种生产环节中,要以节省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生产提供保障。

在生产过程中,绿色生产很大的一方面是要求对“三废”的处理,工业生产出的废物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生产的一部分,绿色采购、绿色技术、清洁工作等等都是渗透在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到全方位的把握。

三、小结

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绿色营销 绿色管理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产生的绿色营销也正逐渐成为国际营销的新潮流。所谓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求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现在需要的经营与销售活动。有远见的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①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②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③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④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⑤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企业形象。

1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1.1 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甚明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采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模式──绿色管理,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2 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从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重要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步形成,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商品。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环境行为,实施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3 绿色管理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荒漠化公约等的履行增强了国际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政府的环境管制下,企业必须顺应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对已有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实施绿色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

1.4 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即“绿色回合”。预计WTO在近一两年内出台一大批环保公约。由于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因此,绿色壁垒将必然存在,而且会成为最重要的“变相贸易壁垒”。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1.5 实施绿色管理,提高自身利益 企业自身利益也驱使着企业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管理,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既节约了材料利用成本,又可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不仅要负担沉重的治污费用,甚至是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罚款,更严重者还遭受关门停业的风险。而且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2.1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 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这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咨询公司收集各种绿色信息,调整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绿色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

2.2 建立绿色组织,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由企业的高层推动。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组织来推进企业的绿色管理,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加强绿色管理理念及战略的宣传与教育,弘扬绿色企业文化。这种“绿色”教育培训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绿色革命”。

2.3 致力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绿色技术 绿色产品设计,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防污措施纳入产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和技术研发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并行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是研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环节。

2.4 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取得ISO14000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的到外部的认可,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以此来树立消费者青睐绿色形象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由于实施ISO14000标准,企业进一步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各分厂物耗总额下降34.8%,折合单台冰箱物耗下降82%。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连年翻番,成为亚洲向欧盟出口冰箱最多的企业。

3 结语

企业在绿色营销趋势下实行绿色管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只有将其传统的只顾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基于自身生存而谋求于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竞争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1).

[2]沈根宝.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

[3]刘承伟.绿色管理.21世纪企业管理研究的新领域[J].齐鲁学刊.2001(4).

企业中的绿色财务管理 篇4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定义

绿色财务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时导入生态环境因素, 将环境思想融入日常财务管理之中, 目的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继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 而绿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

二、低碳再生资源企业引入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在低碳再生资源中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其目的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思想, 兼顾企业、社会及相关者的利益, 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推动企业长久、稳步发展, 实现企业增值。

1.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低碳再生资源发展新趋势的需要

在低碳环保浪潮和自然资源短缺的社会环境推动下, 低碳再生资源已被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 为此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了国内企业发展所遵循的发展路线和所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 对再生资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而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升级为绿色财务管理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

2.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严重不符, 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因此企业必须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制定企业长远规划, 统筹兼顾企业自身和社会环境利益。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力促再生资源产业长远发展。

3.规范企业平衡资源、环境、发展三者关系的需要

绿色财务管理的引入, 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 导入生态环保思想, 使企业发展、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完美结合, 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4.规避企业未来风险的需要

传统的财务管理只注重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忽视了企业发展对资源及环境的破坏, 加大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绿色财务管理的引入,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植入环保, 再生思想, 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规避企业在发展时造成的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带来的风险性。

5.配合绿色会计的需要

绿色会计兼顾资源耗用, 低碳环保,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拓展了其社会生态环保业务, 而财务管理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会计决策, 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正是在其发展的要求下适应了其发展的要求。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及与利益关联方的关系

1.绿色筹融资

绿色筹融资要求再生资源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并相应的增加绿色成本支出, 传统的筹融资是股票筹资和负债筹资, 因此绿色筹融资可以引入绿色股票、绿色负债在特定的金融市场筹集所需的绿色资金 (国家的支持、 法律的保护, 绿色借款的筹集和归还都有更为宽松的条件) 降低筹资成本, 增加效益。

2.绿色投资

再生资源企业本身便是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所以其在投资的环节中考虑的因素比一般投资对环境的要求更高, 这些因素贯穿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不仅来自企业投资本身的投入和产出, 更多的考虑来自于投资项目对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投资项目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是否违背再生资源和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项目的绿色投资是否得到国家政策支持进而减少必要的成本支出。

3.绿色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后的一个周期内对企业的总利润进行分配, 绿色分配是企业在股利分配之前, 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绿色资金, 以备后期的绿色筹资和投资资金不足之需。在绿色分配环节遵循循环再造经济的“3R”原则;在分配利润的时候提取绿色公积金吸引股东加入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同时增加对企业环保做出重大贡献者的分配, 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无形中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再造体系, 推动绿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利益关联方的关系

四、绿色财务管理在低碳再生资源企业中建立的途径

绿色财务管理在低碳再生资源企业中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行业及企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方可形成。

1.政府层面

①国家及政府应根据经济的发展, 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的标准来迫使企业遵守, 同时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对污染企业重罚的同时对绿色再生企业进行照顾性的奖励 (税收、信贷等方面给绿色再生企业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也可以在产品出口、出口关税等方面给予照顾。) 让企业享受一定的甚至是远远超过其付出的绿色成本费用的 “绿色收益”。

②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实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 将企业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里, 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再生资源企业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行业层面

①组织开展绿色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行业协会必须积极配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推动绿色财务管理在再生资源企业中的发展。

②经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 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对行业内重大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3.企业层面

①建立绿色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在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日常控制和考核分析中都要充分考虑相关的环境支出, 即成本中包含直接相关的环境支出, 对再生之后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产品, 不仅从环境角度要做出停止生产的决策, 而且也必须能从经济和财务的角度做出淘汰出局的决策。

②建立环境保护的评价体系:

为保证绿色财务管理在再生资源企业中广泛应用, 企业必须建立能够对绿色财务管理执行效率进行评价的评价系统, 并把其作为考核高层管理者经营业绩的标准, 使绿色财务管理真正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去。

③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维持, 只有员工都有绿色 的思想, 绿色的企业、绿色的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建立, 所以对员工们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必不可少。

五、概述

综上所述 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 尤其是低碳时代的来临,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财务管理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也会对再生资源企业的经济活动,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夏顺忠, 杨蛊珍.开展绿色经营提高竞争能力[J].经济论坛, 1999, (18) .

[2]王建明, 鲍金刚.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 .

[3]胡蕾.现代企业新选择:绿色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12) .

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研究 篇5

[摘要]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物流市场将不断地成熟未来的物流市场将大大压缩物流成本,化解国际经贸中绿色壁垒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流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关键词]绿色壁垒;管理方案;绿色物流;中国企业。

绿色壁垒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或市场准入壁垒。绿色战略既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又符合市场目标和消费时尚,绿色经营方式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与传统不同,现代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实现自身利益,根据消费者意愿和偏好进行生产经营,实现企业目

标,另一方面又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代企业的特征,又是中国国情下国内企业的历史使命。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成因和基本特征①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市场准入。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威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成为世界性议题,这也是WTO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关税在保护贸易中的外贸易过程中遭受冲击,利用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在环境和生态问题上实施贸易保护。再次,节能减排的需要。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能源短缺和三废的处理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和冲动,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重 新审视绿色营销策略。

(三)绿色壁垒的特征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出发点,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

2.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3.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生产者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4.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有些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他地)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

二、绿色物流内涵分析②

(一)集约资源

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

(二)绿色运输

毫无疑问,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规划城市物流系统。

现阶段城市物流中出现的货物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及对流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城市物流网络布局的不合理而引起的,特别是物流结点布局的不合理最为关键。为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和运输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应合理地规划物流中心的结点布局。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物流结点的规划布局应同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当物流设施布局距离城市公路网与铁路车站都比较近时,该物流设施就具有良好的货物集散作用和转运功能。因此,在具体的物流设施选址时,应尽量以此作为设置与布局的具体标准。考虑到物流节点布局设计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实际运作中,应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与运筹学方法来建立物流网络中心的设施选址模型并求得最佳的物流节点布局。

2.通过多式联运以降低汽车运输量的比例。

考虑到汽车运输本身所具有的利弊特点,实践中,更多地利用污染少的铁路运输与水土运输,应是现阶段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之一。实践中为了实践多式联运的无缝连接,还需要有高效率的转运技术和联运组织方式来与之配合,尤其是在联运的组织建设上,应大力发展可跨越多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业并积极简化中间环节。同时,也应重视各运输部门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具体方法是通过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以及资本间的相互渗透策略,真正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

3.大力推进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③。

考虑到城市物流信息在合理配置城市物流资源、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因而实践中应重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为了真正发挥信息与智能化管理在现代物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建立并完善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系统十分必要。因为这种信息系统在不改变和不影响原有各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地安排运输、仓储、货物跟踪与查询等业务,并最终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将GIS和GPS技术应用于城市配送系统中,不仅能帮助配送企业优化车辆配置和人员调度,最合理地安排人、财、物资源,而且还可在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利用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配送区域与配送线路并最终实现配送服务的最优化。

(三)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

(四)绿色包装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策略有以下四点。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目前不少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仍然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保护上,而对环保问题却很少考虑。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应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进一步认清绿色包装在国际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充分利用可回收容器。

物流包装中应广泛采用可回收容器。可回收容器一直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大多数可再利用的包装品为钢质或塑料包装等。不过,有一种趋势是,对于许多小物品及零件,如调料,也使用可回收保障材料运输于各厂之间以及仓库和零售商店之间。可回收包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均有一个完整的标记系统以控制容器的流传。在可回收包

装系统中,各方必须明确地使用这种标记以达到容器的最大化使用。否则,容器会丢失、误放或被遗忘。

3.工业物流成组化。

工业包装,通常将个别商品和零部件箱、包、盒和桶来成组化以提高操作管理的效率。这些容器用来使零散商品成组化,组成MCS,当MCS成组为更大的单元时,就称作集装化或成组化。成组化基本方法包括刚性容器形成单位载荷的成组化方法和承载工具的成组化方法。集装化包括了从将两个MCS捆在一起的成组化到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成组化的所有形式。所有类型的集装化都有一个基本目的,那就是提高材料搬运的效率,并能节省包装能源、防止产品泄露和污染环境,从而达到绿色包装的目的。

4.加强绿色包装的设计研究。

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和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开发。我国纸的成本高于塑料,使包装的环保要求与企业利益发生矛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加大科技含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塑料、橡胶等工业发展很快,新生原材料一直在降价,而再生企业回收利用技术落后,加之收集运输费用居高不下,使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应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上,加快改进回收利用技术,降低再生原料成本,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以便更有力地占领市场。

(五)逆向物流④

逆向物流是指产品退回、资源回收、废弃物处理、物品替代、物品再循环、再利用、维修和再制造等物流活动。根据不同产业形态,逆向物流又被分为投诉退货、维修返回、商品返回、包装返回、终端使用返回、生产报废与衍生副产品六种类型。逆向物流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特殊环节,人们掌控与计划逆向物流过程的难度相比于正向物流要大。目前,一般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少有对逆向物流的处理与管理功能方面的内容。随着政府立法的完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它能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与增强供应链中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保护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商品流通领域中,最常见的逆向物流主要有两类:产品的召回与退货。产品召回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自愿召回,也称为主动召回。是指制造商经自行判断认为其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而自愿地采取产品召回措施。另一种是强制召回,也称为指令召回。是指主管部门发现并认定某种产品存在危险性,经过一定的程序,向制造商发布命令,要求制造商必须采取召回措施⑤。退货的物流方向相同,所以召回与退货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和相似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召回和退货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二,产品召回中存在着退货,而同一产品退货原因、数量出现某种规律和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可能引起产品召回,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

第三,产品回流到制造商后的处理过程类似。同时,产品召回与退货之间在事件处理的法律依据、处理对象、处理范围和事件解决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在整个召回和退货过程中,制造商对逆向物流的处理是关键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公开化、透明化。制造商首先要对召回和退货的回流产品进行检验分类,然后再进行处理。对于一些整体状态好的回流产品,通过再加工后可以返还给顾客或进行再次销售。如回流产品经过再加工后无法正常销售的,则可将其转化为投入二手市场出售的产品。对于无法进行再加工的回流产品,可分解成零部件,部分状态良好的零部件循环再利用。而那些没有办法处理的回流产品,制造商就必须进行报废处置。另外,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危险品和普通产品要分开处理。对于回流产品的处理,总的原则就是循环再利用,加强回流产品的综合利用,物尽其用,变废为宝。⑥

三、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

(一)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包装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过程中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流通过程中实施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而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品、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的作业,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梯级利用。即包装多次、反复使用,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3.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即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是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开展共同配送⑦。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看,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等问题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

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多式联合运输方式。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它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

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其优势还表现在:一方面,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上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

3.第三方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角度考虑,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

(三)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特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散进行的加工利用率低,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气物等污染周边环境,甚至形成二次污染。针对这些问题,绿色流通加工也是对环境保护有较大作为的环节。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专业化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二是流通加工废料集中处理,与废气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气物污染及废气物物流过程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进行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四)绿色仓储管理

仓储本身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泄漏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迂回。所谓绿色仓储管理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

1.仓库布局要合理。过于密集,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绿色仓储化。

2.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

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对于易燃、易爆商品不应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资仓库不应安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等。

参考文献:

① 李本辉《绿色壁垒下国内企业永续经营战略研究》,载于《北方经济》,2008年8月(上)第75至77页。

②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载于《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3期第8页。

③单宝《解读绿色物流》,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第6期第20至23页。

④⑤David J.Bloomberg,StephenLe May,Joe B,Hanna(美)《综合物流管理入门》,雷震甲、杨纳让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

⑥陈柳钦《构建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载于《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第4期第9至10页。

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绿色管理

石油行业是我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石油行业在开采、储运与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噪声等,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既能减少石油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增加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称为石油企业考虑的重要议题。因此,探讨石油企业如何实施绿色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石油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一、绿色管理的内涵

绿色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追求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把环境保护观念和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绿色管理强调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主要思想是企业把环境保护纳入其经营理念之中,使企业行为既获得合理的利润,又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在产出最优的情况下,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石油企业在石油的勘探、开采、运输、炼化及其消费等过程中是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了石油资源短缺、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这反过来也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绿色管理是石油企业的必然选择。

2.法律法规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的环境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了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各种专利性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管理机构和机构组织法规,以及处理环境纠纷的程序法规,地方环境法规六个方面。在此形势下,石油企业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不受法律惩罚,就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实行绿色管理。

三、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措施

1.树立绿色管理理念,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管理是一项战略决策,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为绿色发展观,提高其环保意识。管理者是管理理念的塑造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他们的绿色管理理念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要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另外,企业职工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环境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从研发、勘探、开采、炼化和销售等方面减少或消除污染,从而在整个石油企业内部形成节约的浪潮,减少污染,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石油企业应该不断向职工宣传绿色理念、绿色价值观,鼓励职工的环保行为,加大绿色管理投入,从而形成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使它不仅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第一层次上,如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哲学等,而且还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第二层次上,如员工潜意识中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等。这是石油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管理的基础。

2.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实施绿色生产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是解决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办法,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是建设绿色石油企业的关键。绿色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式和措施。因此,石油企业应注重开发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在石油开采和炼化等生产过程中实施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消耗最少,污染最小,产出最优。同时,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从而使石油企业真正实现生产绿色化。

3.积极申请绿色认证,建立绿色评估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上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取得ISO14000认证证书,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因此,石油企业应积极申请这一认证,并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仅可以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直接效益。

石油企业要实现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环境污染最小,必须对多个环节和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合理的测算与评估,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有利于石油企业掌握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产品的绿色属性,所以建立完善的绿色评估体系是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4.积极开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应将绿色管理思想贯穿于石油开采、炼化、运输、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营销环节。石油企业的绿色营销主要包括收集绿色信息、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提供绿色服务等方面。

5.实施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制度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计量和记录企业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和费用,以评估企业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绿色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查,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监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的实施,是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改变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和方式的重要杠杆。

参考文献:

[1]薄金锋:浅析企业绿色管理[J].北方经贸,2006(7).

[2]杨帆:绿色管理——企业管理的新趋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浅谈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篇7

20世纪50年代, 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 生态农业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 在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思潮, 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绿色管理思想已经慢慢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 必然也在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入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在改进中得以全面发展。会计界人士也在积极探索会计与环境的结合, 提出了绿色会计 (又称环境会计) 的概念。很多会计界有志人士加入到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上来, 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在会计假设、要素、计量、披露以及审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使绿色会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越来越具有操作性。对绿色会计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披露, 归根到底是要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 特别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信息。有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前期基础, 为了满足绿色会计条件下企业正确筹资、投资决策, 绿色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2 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及引入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 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主要有:

2.1 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下, 企业只是单纯地考虑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 而未考虑尚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的影响。通常只有在接到环保部门的罚款单时才引起重视, 没有或较低地计算了企业对环境影响应负担的费用, 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从而使利润指标的计算产生偏差。

2.2 不利于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

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环境污染的处罚, 加剧了企业生存和经营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却只考虑排污费、罚款支出等简单因素, 未能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引起的环保负债, 从而使企业承受潜在的财务风险。

2.3 不利于全面考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

标下,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只注重企业利润, 提高企业价值,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很少考虑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等不能以货币计量的因素。而且, 由于经营者的素质差异, 有的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有的则对此置之不顾, 不利于全面考核经营者的业绩。

2.4 不利于准确制定、执行财务决策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的

影响, 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很有可能投入污染严重但回报率比较丰厚的企业 (如化工、电力、造纸、石化等行业) , 从而加剧环境污染和破坏, 不可避免地造成宏观经济恶性循环, 企业将承担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倒闭、被取缔或被责令停产的风险。

3 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绿色筹融资由于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

考虑到资源环境问题, 因此就必须有特定的资金以应付绿色成本的支出。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中, 可以增加绿色股筹资和绿色负债筹资两种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搞资源环境建设以及各投资方案中的特定绿色成本支出。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传统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全人类日益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的今天, 企业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 (为投资环境建设和绿色成本支出准备的资金) 一方面能够解决绿色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绿色股的发行, 提高了企业的声望, 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看好, 股票市价上升, 必然带来企业价值升值, 从而实现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

3.2 绿色投资较之于一般项目投资, 绿色投资在项目投资时

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这些因素不仅来自于项目本身的投入和产出, 还来自于项目外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所产生的付出 (也可能有奖励收入) 。这些因素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实施以及项目结束之后的全过程。这些因素有: (1) 项目是否破坏环境、是否与国家的环境立法相违背。要保证项目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 否则项目将不能获批准, 这是绿色投资的前提。 (2) 考虑因为项目采取环保措施而增加的支出以及如不采取环保措施的罚款等支出。 (3) 考虑项目能否因为进行了绿色投资将得到国家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减少的成本支出。 (4) 考虑因投资于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于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 (5) 考虑由于采取了环保措施, 在项目结束后对废弃物的回收成本和收入。 (6) 考虑项目结束后 (也许是数年) 可能的环境影响的或有成本。也就是说, 在考虑项目投资风险、确定投资贴现率时要考虑或有成本, 重新计算贴现率。

3.3 绿色分配绿色财务管理在股利分配方面基本继承了传统

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容, 所不同的是:在支付股利前须按一定的比例提取用来应付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股利。绿色公益金的提取相当于内部融资, 是从内部筹集绿色支出不足部分的资金。提取过程与企业提取公益金相似, 比例视企业的情况而定, 它不仅要求在企业有盈利, 而且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余额。提取顺序是在提取公益金之后,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前。绿色公益金不得挪作他用, 只能作为绿色资金不足部分的支出。绿色股股利的支付程序与普通股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如果企业无盈利而且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后, 所余盈余公积金不足以支付股利, 在绿色公益金有一定数量余额的情况下, 可用绿色公益金支付一定数量的绿色股股利, 而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借以维护企业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声望。

4 采用绿色财务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全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理论, 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为使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能尽快应用于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4.1 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时, 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

问题, 现今市场, 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 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朝着绿色商品迈进, 并且日渐强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以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 尽量开展绿色经营, 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 应充分认

识到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对全人类的重要影响, 增强资源环境意识, 加快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向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转变的步伐, 以全新的姿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4.3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要求会计方面要有一些变化, 以与之

相适应 (1) 需新增一些会计科目, 如绿色成本、绿色公益金、绿色股本等, 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时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 (2) 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可以设置一些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对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做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以便使企业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加强和改进工作。综上所述, 在我国,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概念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随着世界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和世界大趋势的作用, 这一理论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并将在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绿色财务管理是当今财务管理的必由之路, 对于企业、国家甚至全年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和当今财务管理有着不少冲突, 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冲突,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绿色分配

参考文献

[1]阎晓红.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3. (4) .

[2]吴向东, 崔宏福.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北方经贸.2004. (7) .

[3]潘家华.环境问题的经济理论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4. (9) .

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篇8

一、绿色管理的含义

绿色管理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 这种管理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环境问题为推进点, 把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使二者紧密结合, 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特征是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除了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外, 还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力求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绿色管理要求企业树立绿色经营观念, 研究和采用绿色环保技术、开展绿色营销。绿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1. 管理目标方面。

传统的企业管理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管理目标, 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只要能够实现多赚钱的目标, 往往不择手段, 有时甚至不惜通过损害环境的方式实现经济利益, 例如, 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 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生态环境,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转变管理目标,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 还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把管理的最高目标确定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2. 资源使用方面。

绿色管理要求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减少资源浪费。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对资源的管理往往比较粗放, 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 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消耗很大, 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资源的枯竭,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引进绿色管理, 改变资源利用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环境污染方面。

以往的管理模式往往走的是“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先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考虑环境破坏, 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 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 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科学, 因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有的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恢复原状。而且, 环境问题一旦形成, 治理起来难度大, 成本高。绿色管理强调源头治理, 即在污染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以防范于未然, 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不可避免的环境破坏, 做到预防与治理并举, 从而把环境破坏降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4. 生产成本方面。

传统的企业管理对资源的使用方式是一次性的, 而绿色管理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绿色管理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1. 绿色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绿色管理起步较晚, 再加上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 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再加上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监管制度存在漏洞等等, 使得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单纯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视环境影响, 绿色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从而影响了绿色管理的具体实施。

2. 绿色管理人才方面。

绿色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在我国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这就造成了绿色管理人才短缺, 难以满足企业绿色管理的需求, 阻碍了绿色管理的实施。

3. 资金投入方面。

绿色管理需要高科技的支撑, 尤其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机器的支撑, 这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往往历时长、投资大、风险高, 单个企业难以承担基础科学研究的重任, 需要依靠国家大力支持, 但是受制于我国发展水平的限制, 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了绿色管理的发展。

4. 绿色生产方面。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开发绿色产品的实力。目前, 在我国只有食品加工方面较多进行绿色生产, 而多数企业的生产模式与绿色生产的要求相去甚远, 同时, 绿色技术的应用、绿色产品的开发等都进展十分缓慢。

5. 理论研究方面。

自绿色管理理念诞生以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 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 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 域外研究往往针对外国经验和情况, 对与我国具体情况还不完全适应, 不能照搬照抄。继续把国外先进理论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推进绿色发展理论本土化。然而, 由于我国绿色管理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再加上宏观环境的制约, 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使得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落后, 难以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四、绿色管理实施措施

1.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要想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制定绿色发展战略, 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严格遵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 在确保当前生产发展要求的同时, 把目光放的更加长远, 兼顾今后的发展需求。要明确当前发展不能损害后世发展的大原则, 把生态环境效益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评范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认真分析, 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然后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 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战略。

2. 采用绿色生产技术。

绿色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形式, 传统的生产加工技术不考虑环境影响。在绿色管理之下,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 需要对传统的生产技术进行淘汰或者升级, 采用新的绿色生产技术。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又能反过来促进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通过绿色管理的实施和绿色技术的使用, 可以有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并进。

3. 实施绿色设计。

绿色管理的实施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的, 即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 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环境效益。绿色管理要求实施绿色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要时时考虑到环保, 从材料的选择到加工制造, 从加工制造再到实际使用, 最后报废, 这一整个过程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 在选择材料时, 要尽量选择环保材料, 最好是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同时, 应尽量减少产品包装, 避免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 包装最好选择易降解的材料。通过绿色设计, 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推行绿色生产。

生产过程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重要环节。企业生产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涉及到诸多环节, 实施绿色管理的难度较大, 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绿色生产的目标和责任, 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生产岗位上。其次, 要组建专门的绿色管理团队, 制定绿色生产的规章制度, 把绿色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当中。同时, 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使各项绿色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对生产中存在的不符合绿色生产要求的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实施绿色管理的关键因素, 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绿色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促进绿色管理的顺利实施, 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 为绿色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保证。其次, 广大高校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 聘请专业人士开设绿色管理课程, 培养高素质的绿色管理人才。第三, 企业也要顺应形势发展,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同时着力培养绿色管理人才, 做好人才发展工作。

6. 树立绿色管理观念。

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尤其是需要加强对我国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促使他们转变传统观念, 树立绿色管理的观念。

7. 进行绿色管理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 做好理论研究是促进绿色管理的前提条件, 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为研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 也需要研究者不断努力, 刻苦钻研, 锐意进取, 不断推动绿色管理理论本土化, 为我国企业践行绿色管理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

8.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推进绿色管理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这些法律都是比较基本的法律, 对绿色管理的实施只能起到原则上的指导作用, 不利于绿色管理的顺利实施。因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促使企业走上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摘要:绿色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管理理念应运而生, 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绿色管理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然后提出了实施绿色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管理,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2010, 13 (1) :10-12.

[2]刘彦平.绿色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上海管理科学, 2010, (3) :17-18.

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战略选择 篇9

一、传统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困境

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 更多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尤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环境困境。

(一) 经济发展的困境。

金融危机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良性发展, 它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粗放式、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转型。如何科学的向自然资源投资,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 将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 生态文明的困境。

我国的生态环境处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期, 尽管已经实现了较高的人类发展水平, 但是却是以自然资源被破坏、环境质量降低和高温室气体排放为代价。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 企业必须在资本配置上向节能减排、保护能源、提高效率方向发展, 这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二困境。

(三) 技术创新的困境。

随着国家政府导向的技术创新的悄然推进, 我国的研发投入将从2006年占GDP的1.5%增长到2020年的2.5%, 且要降低30%的国外技术的依赖。科研技术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绿色技术的发展, 使企业在技术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如何利用国家技术创新投入的政策、资金推动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三困境。

(四) 社会和谐的困境。

企业环境恶化、员工利益损害、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件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信息民主化的社会背景下, 企业的隐私空间越来越小, 企业如何重新面对经营环境, 资金如何配置, 顺应时代潮流, 实现环境、劳动者、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共赢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第四困境。

二、新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

传统财务模式产生于物质资本稀缺的时代, 依存于特定的制度背景, 在传统财务模式所依托的制度背景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其缺失将不可避免。

(一) 财务目标狭隘。

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现实发展来看, 尽管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 成本约束被弱化、虚化和狭隘化, 资源耗竭、生态恶化, 从而在根本上削弱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 财务资源观狭窄。

传统财务模式中的财务资源即是物质资源, 物质资源的获取、利用、分配等构成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受资源观的限制, 传统资源的配置所关注的效率只是短期效率, 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角度来配置资源, 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考虑了财务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而忽略了人力资本、顾客等软资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囿于物质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源配置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维持。

(三) 价值功能弱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中的价值是从属物质资本逻辑下的价值, 在新的环境下的价值地位为资本所掩盖。实际上, 价值创造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还要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迈克尔·波特在《创造共享价值》一文中指出:创造共享价值可以重新建立战略定位, 满足新需求、供应新产品、找到新顾客, 通过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而更关键的是, 波特教授指出:“由创造共享价值带来的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将远超过传统的成本降低和质量改进模式”。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缺失, 20世纪50年代, 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 生态农业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 在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思潮, 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我国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数量来看, 截止到2012年6月, 共有92篇文章对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绿色财务在我国应用的意义、概念、目标、内容和体系设计等基础理论。主要观点有:

(一) 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涵义方面。

(1) 绿色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 (阎晓红, 2001;吴向东、崔宏福, 2003;鲁务顺, 2005;杨士儒、田万林, 2006) 。 (2) 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对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活动管理过程中, 导入环境因素, 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 (张梅琳, 1997;徐怡红, 1998;孙佳、翟文军, 2003) 。

(二) 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方面。

(1) 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会增加绿色成本而加重筹资负担, 建议增加绿色负债和绿色股两种筹资方式且以这两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绿色成本支出。还可考虑用绿色借款 (尚秀芬, 2005;杨士儒、田万林, 2006;王建明、鲍金刚, 2003;鲁务顺, 2005) 。 (2) 投产时要尽量利用废弃物;在对投资风险分析时, 要考虑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 (阎晓红, 2001;吴向东、崔宏福, 2003;尚秀芬, 2005;王建明、鲍金刚, 2003;鲁务顺, 2005) 。

(三) 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理念及外部环境方面。

(1)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财务管理目标 (孙佳、翟文军, 2003;尚秀芬, 2005) 。 (2) 绿色财务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及多元化目标观念 (刘淑华, 2005) 。

综上所述, 绿色财务管理应是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的效益性、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 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把“绿色”增长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标准, 强调企业、生态、社会的和谐共存。它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差别就在于, 企业在创造利润和经济价值时, 是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还是增加了社会的成本。如果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给生态、社会创造了持续破坏影响或者无法修复的影响, 其利润应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 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新理论, 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

四、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 制定绿色战略目标。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 兼顾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在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回收及分配全过程中,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 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管理环节重视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收益, 通过开展绿色经营, 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实施绿色会计核算。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 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反映企业是否进行绿色经营活动的信息。因此, 确立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之进行计量和确认、编制绿色财务报告并对绿色信息进行披露是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

(三) 加强绿色管理手段。

通过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进行筹资。大力开展绿色投资,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财务评价体系, 促进绿色管理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降低绿色成本。

总之, 在企业追求绿色利润的目标价值下, 企业将在实现自身发展, 以及为股东、员工、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实现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战略选择。J

参考文献

[1].Molina-Azorin J F, Clave-Comes E, Lopez-Gamero M D, Green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literature review ManagementDecision, 2009, (47) .

[2].Chan CH, Welford R.Assessing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isk inChina:An evaluation of reporting activities of Hong Kong listed enterpris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5, (12) .

[3].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 (2011)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4].刘浩等.完善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1) .

浅谈企业绿色管理 篇10

早在19世纪, 恩格斯就根据美索不达米亚的教训警告人类:对大自然不恰当索取将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自全球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 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许多企业为了寻求自身发展, 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破坏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三者无法达到统一。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制造者, 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负担相应的责任。在此背景下, 绿色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 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理念。

所谓绿色管理, 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 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绿色管理要求企业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 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 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优化。

二、绿色管理实施必然性

(一) 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制定并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l世纪议程》, 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们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到企业管理领域, 就是要求企业实施绿色管理, 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 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 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消费观念的逐步形成, 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代价, 呼唤无污染的健康绿色商品。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 企业应实施绿色管理, 开发绿色产品, 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三) 绿色管理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就我国而言, 先后制定和颁布实施了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件》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而这必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 企业必须顺应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 对已有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 实施绿色管理,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

三、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一)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实施绿色管理是一项长期战略决策, 因此, 经营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企业须认识到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强化企业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 将实现企业、顾客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为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的, 具有本企业特色的, 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可以使环保变成企业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 使领导和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绿色管理。

(二) 研发绿色技术, 推行绿色生产

绿色技术是指能够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利用现代化科技全部潜力的生产技术。与传统设计相比较, 绿色设计在设计构思阶段, 除了考虑产品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等因素外, 还充分考虑产品的可装配性、可拆卸性、可循环利用性和环境自净性等因素, 努力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把产品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绿色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式和措施。它要求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材料, 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中间产品;采用先进的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损耗量;采用少废无废的绿色工艺, 对废料进行末端治理, 使最终排放的污染最少化, 逐渐向“零排放”方向发展。

(三) 进行绿色财务管理,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绿色财务管理是指将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的效益性, 环境的保护性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 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绿色财务管理的衡量目标是绿色财务增加值, 控制和计量指标是绿色财务增加值率, 最优目标是实现绿色增加值率最大化。公式如下:

绿色经济增加值= (资本收益率-绿色加权资本成本率) ×绿色投入资本

绿色经济增加值率=绿色经济增加值/绿色加权资本成本

绿色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因此, 企业应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 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综合绿色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 从而实现绿色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球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的绿色意识开始觉醒, 促使企业必须实施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引导的绿色管理。本文结合企业绿色管理的最新理论, 对企业绿色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企业发展,绿色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颖.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12第一期

[2]曹书豪.中国企业绿色管理理念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1, (15)

[3]王军红.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内江科技, 2011年第1期

[4]颜秉姝.企业绿色管理趋势运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第30期

[5]汪洪涛.制度创新:中国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的基本命题及实施赶超型战略的基础性社会变革要求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2年第2期

浅议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篇11

摘要:在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唯一选择。那么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碰到的难题,是摆在众多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 环保

1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这个概念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是生态环保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国内外对它的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目前,在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没有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动力和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的大型化和小型化、集中化和分散化已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并行不悖的运行规律。综观世界所有国家,就企业规模而言,一方面一批企业通过扩张形成规模巨大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虽然大企业有其明显的规模经营优势,但中小企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生存空间,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因为它们在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而且因为其提供了半数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社会财富。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其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是目前重要的课题。下面对中小企业在全球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分析。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动力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全球经济背景下,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管理潮流。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带来环境的改善、节约资源等诸多好处,中小企业将从中获得发展动力。

2.1.1 制度约束 世界各国各国都已经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纳入到了议事日程中来,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约束生产流通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如美国CAA(the Clean Air Act),CWA(Clean Water Act),中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圆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环保组织也先后制定了150多个多边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其中有17个条款涉及生产、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这些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为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2.1.2 市场竞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据调查显示,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多支付I7%一20%的价格。另据不完全统计,环保技术和绿色产品的全球市场在1992年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21世纪初可望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占1/3,这无疑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块巨大的蛋糕。同时对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尽管从成本效益分析就近选择供应商是其最佳选择,但是就国内企业来说,很少有达到其环境要求的,致使大多数外资企业仍然千里迢迢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中小企业进行绿色管理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进行整合。而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一个链条中的节点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并实行环境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成为供应链中的一员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在选择供应商时也将供应商的环境绩效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不再局限于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交货时间。对于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来讲,企业的绿色形象和信誉至关重要。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

2.2.1 制度缺陷 虽然中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标准,但是对于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还远远不够。限塑令颁发就是一个例子,国家三令五申要求限制彩色劣质塑料袋的使用,但是市场仍然没有多大的改观。由此形成的生产成本极度不平衡,一些企业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换的所谓的竞争力,却仍能够生存。所以制度的完善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必要手段。

2.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企业绿色文化的形成是其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绿色文化方面的成效远远不够,所以,这也是在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一大障碍。

2.2.3 信息共享 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而且能够节约资源,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受到技术、资金、人员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困难重重。这无疑又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造成了阻碍。

2.2.4 绿色技术 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要实现绿色管理。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仅仅注意到这些还不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引入绿色理念,从全局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全程绿色管理的产品。

2.2.5 绿色绩效评价 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效果如何,对于改善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说至关重要。不完善、不准确的评价机制是制约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又一难题。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在面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小企业应牢固树立环境意识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无论在产品设计、采购、制造、包装、还是在营销和反向物流过程中都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索,注重与核心企业的紧密配合,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广阔.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案构想——国际环保指令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8.5(333):29-31.

[2]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研究 篇12

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4,5]。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忽略对环境的影响的传统竞争模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继质量、成本、实效、服务等四大竞争要素之后,与企业竞争力关系密切的第五大竞争要素。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几乎已经成为占据主导型的企业管理方式之一的全面质量管理,面对全球绿色意识的不断高涨,必须将环境友好和增进健康的绿色观念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中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和过程改进[6]。

一、绿色质量管理形成机理

(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Recyclc Economy或者Circular E-conomy)是以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技术为先导,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传统的经济流程从开环型转向闭环型、循环型,以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利用高效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并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7]。

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必须通过构建政策与法规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号转换成市场的自发信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建立宏观的激励经济政策,建立利于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国家环保法,把循环经济上升为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国策,明确循环经济理念。

通过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环境行为,为企业实施绿色化管理和生产提供支持,并进行相应的约束。

(二)环境伦理观

西方环境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始人是法国学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Schweiter)和美国学者利奥波德(Aldo Leopold),作为反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们指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造成当今环境危机的根源,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伦理思想是不充分的,并且不可能在此基础上真正解决环境问题[8,9]。

环境伦理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包括:(1)企业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学是对建立在一定环境价值观基础上的人类道德行为规范的研究,建立企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即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和谐发展观,既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也重视自然应被保护的道德地位,进而在伦理上扩大了道德共同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伦理观就要建立尊重自然观、代内代际公平观和系统利益共赢观[10]。(2)尊重自然观。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要统一起来,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警戒人类在拥有向自然索取的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起补偿、调整的义务以达到新的和谐。

基于上述环境伦理观,企业应建立绿色质量文化,对环境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绿色技术创新

事实证明,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强大动力。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种,一般把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分为绿色管理创新、绿色工艺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三大类。绿色技术创新工艺、产品或管理方式的产生使环境保护成为可能,譬如企业通过材料创新,可以开发和利用量多价廉的普通材料代替量少价高的稀缺材料,降低由于使用不可恢复资源而增加的成本

由于开展了技术创新,赋予了产品更完善的使用功能,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间接消化了环境保护所增加的成本。

(四)面向国际绿色壁垒的绿色竞争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武器,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逐渐构建起来。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竞争存在以下几种形式的绿色壁垒。(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人。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罚款、限制和禁止,有时甚至采取贸易制裁。(2)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发达国家通常以保护环境,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名制定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海关将超过环境卫生标准,尤其是超过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进口物品予以退货。(3)绿色环保标志。绿色环保标志是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厂商颁发的、并印于产品或包装上的一种标志。(4)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由于技术水平高,往往利用保护环境之名,要求进口的产品必须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目前,常见的标准有IS0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和ISO 14000系列环保标准。(5)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制度要求进口产品的包装具有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可以再生利用、易分解、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成为企业外部竞争的压力,我国企业要尽力冲破这道障碍,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就必须走绿色化发展道路。企业应确保实施绿色质量管理策略,才能争取在国际市场的绿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绿色质量管理

(一)绿色质量管理的涵义

绿色质量,实际上就是在传统全面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注入节约、和谐和环保的“绿色”观念,在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使消费者的满意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方面的满意协调起来。具体地说,绿色质量应考虑产品从市场定位、设计开发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包装、运输、销售和回收的整个过程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期望,是否符合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是企业将节约、和谐和环保的“绿色”观念融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之中,将绿色质量作为质量战略目标,在传统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管理,全员共同参与,承担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责任,它在追求超越传统企业组织范围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大系统的平衡的同时,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同时,获得自身可持续的发展。

(二)绿色质量管理的研究内容

1. 质量环境与质量演化。

质量环境是相对于质量系统的界定而存在的,是一切影响着质量系统内部结构和系统功能特性的外在因素的总和。质量环境属性的变迁,影响着质量观念的变化,质量的概念经历了从“符合性质量”到“适用性质量”再到“顾客及相关方满意”这样一个主见的演化过程。从中可以发现,质量概念随着质量环境向着复杂化、多样化并且越来越不稳定的方向变迁,有具体的、孤立的、客观的和解析式的概念逐渐发展成为抽象的、系统的、主观的和综合式的概念。与质量概念的演化历程相似,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也是与质量环境密切相关的演化过程。

2.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复杂系统,其范畴已经超出了传统质量管理的组织系统,发展成为超越企业组织边界的立体网络型复杂系统。而复杂系统因其内部众多的组成元素或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外在属性表现出绿色和谐特征。在绿色管理视角审视下,质量系统的优化发展前景应是成为具有同一命运的绿色质量系统,其生存和发展具有统一的利益基础,共同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

3. 绿色质量集成管理与控制。

绿色质量管理应该是一个集成化的管理过程,其中,对与质量管理相关的物料流、工作流与信息流的管理需要实现在质量管理中的全方位集成。与现代制造系统模式相适应的绿色质量管理应该能够实现企业管理层次的纵向集成管理,又能够实现覆盖产品全过程的横向集成管理。集成的实现可以有效地保证质量系统能够与企业整体环境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将在传统管理评审的定性评价基础之上,基于网络评价原理,对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网络评价。此种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直观的信息,及时发现体系中的不足以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的测量分析方法,实现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5. 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ISO9000:2000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法,基于过程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思想———PD-CA循环思想。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本身蕴涵着和谐、环保的发展思想,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在这种集成思想的指导下,企业环境管理效果的改进要较单独环境管理系统下的持续改进好的多。绿色思想在节约资源、治理污染获得改进效果的基础上,反过来会更加促进企业总体利益的提高。

(三)绿色质量管理的特征

1. 超越传统的全面质量,追求广义的绿色质量。

传统的全面质量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满意的产品性能质量之外,还包括交货时间、使用效率、寿命周期、可维修性和质量成本等,缺乏对资源与环境因素的考虑,质量涉及的范围相对工业生态系统是狭隘的。广义的质量应是企业绿色质量,即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含义基础上融入节约、和谐、环保的绿色的观念;

2. 质量要求导向的延伸。

随着经济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也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质量要求就是产品质量要求,即产品的适用性,质量要求进一步发展到除了产品之外,还要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再进一步发展到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绿色质量管理下的质量要求会继续延伸,在更大的工业生态系统范围内产生影响,即满足包括环境市场在内的扩大的市场要求,产品———服务———消费者———市场———扩大的市场。

3. 质量管理范围的扩大。

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发展到产品形成的过程,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过程网络,即企业的整个组织,但面对可持续发展,它的范围仍然是有限的,它忽略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忽略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产品进入消费领域之后到最终寿命结束时对环境的影响,绿色质量管理下的质量管理范围将是越企业组织的范围,即产品———过程———企业组织———超越企业组织的。

4. 绿色质量管理战略思想与方法的统一。

传统的企业环境质量管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ISO14000认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及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等方法,多数属于方法和手段,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缺少相应的质量文化。企业推行绿色质量管理,首先建立绿色质量战略,指导思想在先,技术方法跟进,建立绿色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将各种绿色技术、方法再有效的结合,使思想与方法统一起来。

5. 内部质量与外部质量的统一。

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组织内部的质量,组织外部质量,产品消费过程中以及消费终止时的处置仍然可能会污染环境,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产品质量的设计与形成过程中,因此,绿色质量管理要求承担终身责任,将企业外部质量内部化,内外的协调统一,有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绿化。

三、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

绿色质量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在传统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注重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由于都围绕产品、过程或体系而开展的活动,所以存在很多共同之处。

(一)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共同之处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绿色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活动的最终输出结果都是产品或服务,所以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企业组织首要考虑的。制定与顾客需求一致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保持与顾客的沟通;测量顾客的满意度;真正为顾客着想,生产健康产品。

2. 领导作用。

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绿色质量管理,管理思想的建立、管理活动的执行中,领导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要制定适宜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且要创造和提供一个良好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创造性的工作,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3. 团队的作用。

两种管理思想的执行都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各级人员都是企业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共同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组织带来收益。质量活动的展开要确定各部门、各层次的质量目标,明确各类员工的质量职责,进一步提高组织的绩效。

4. 持续改进。

对已确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是企业组织的永恒目标,持续改进符合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PDCD循环,PDCD分别代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上升。质量管理与一切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有一个不断适应更新的过程,质量的改进是无止境的。

(二)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同之处

目前的全面质量管理由于环境方面,没能达到真正的“全面”,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里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而质量的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不仅仅只是持久性地满足传统意义上的顾客需求的满意,而应该是能够保持和谐友好、更高层次的满意价值的,而且应该是在生产过程中和最终的产品处理上对自然环境没有害的。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同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见表1。

四、绿色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一)超越满足顾客绿色需求,追求使所有相关方满意

企业应关注、识别、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绿色需求和期望,包括当前的、潜在的和未来的需求,确保使所有各相关方均能获益。这不仅是指各种各样的顾客,还指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内的员工、企业外的供方、合作伙伴、有关团体、社会和生态环境。

(二)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绿色质量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倡导,将绿色质量作为企业质量目标,积极发挥员工的合作精神和主人翁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同关注企业的发展,并努力使员工满意;同时,加强全员的绿色质量文化的教育、培训,在重视员工自我完善的同时,鼓励学习交流,提高员工素质。

(三)全过程绿色质量管理

包括从研究市场、开发产品开始,经设计、制造、交付、售后服务、消费过程到寿命结束的处置的所有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运用绿色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对有关质量的开发、产生、形成、实现、营销和维护的所有因素实施基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以预防为主的控制,将外部过程质量内部化,使可能的质量问题消除在形成之前或形成之中。

(四)承担终身质量责任

绿色质量管理追求基于企业、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系统的综合满意,注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进入消费领域直至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置的外部质量对环境的影响,直接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包装等过程有关,外部质量应该内部化,企业承担终身责任。

(五)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质量决策和绿色技术质量方法

为了成功地实现绿色质量管理,必须始终以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质量决策来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正确进行质量定位。在绿色质量战略下,企业制定质量发展的方针、目标;同时,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坚持用有效的绿色技术质量方法来分析,促进节约能源、环境保护,进一步解决质量问题。

(六)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长期的成功,需要寻求不断的改进、提高的机会,从资源、技术、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分析,不仅在原有基础上寻求改进,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追求卓越的业绩。

(七)与供方、环境共利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利益与其他物种乃至地球的利益已休戚相关地相互交织在一起,要求人们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去考虑人与自然的利益和谐,要求人类要认识到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人类利益的选择被自然界整体动态结构的极限所束缚,建立与供方、环境共利的关系,保持在自然系统价值的限度内实现共赢。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绿色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满足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在绿色质量战略的节约、和谐、环保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努力做到零污染,最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缺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以及提高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提出了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含义,分析其形成机理和特征。针对绿色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其异同之处,进一步指出企业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Chialin Chen.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A Quality-Based Model for Green Product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2001,47(2):250-263.

[2]刘丽.论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质量管理[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6(1):33-36.

[3]Richard Reed,David J.Lemak,Neal P.Mero.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Quality Management,2000(5):5-26.

[4]Christian N.Madu.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Quality and Environmenttal Management[J].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2004,Winter:59-76.

[5]Brian P.Mathews,Akiko Ueno,Tauno Kekale,Mikko Repka,Zulema Lopez Pereira&Graca Silva.Quality Ttrainng:Needs and Evaluation-Findings From a European Survey[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1(4):483-490.

[6]Chin,K.S E.,Pun,K.F.&Hua,H.M.Consolidation of China’s Quality Transformation Efforts: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1(8):836-853.

[7]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2.

[8]胡军.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16-23.

[9]徐嵩龄.环境伦理学研究论纲[J].学术研究,1999(4):3-7.

上一篇:动画设计的意图模式下一篇:建设国际一流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