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芽技术

2024-09-23

催芽技术(精选11篇)

催芽技术 篇1

水稻种子发芽率是衡量水稻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农业生产中诱发种子质量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稻发芽质量纠纷现场鉴定实践中,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即种子在实验室检测中发芽率单项指标全部合格, 但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催不出芽。由此造成的纠纷不仅干扰了种子公司的正常工作, 而且也容易成为农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诱因。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种子生产和种子质量纠纷现场鉴定中发现, 这种情况大多和种子本身的发芽特性以及农民所采取的浸种催芽方法不当有关。

1 影响种子发芽的内外部条件

1.1 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种子发芽是种子内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种子的发芽因素主要有种子质量 (亦即种子本身的发芽能力和浸种催芽时的温度、水分和氧气。体现在生产实践中, 就是种子本身的发芽能力、浸种时间、催芽方法 (温度) 。就环境因素而言, 浸种时间和催芽方法是最主要的两个要素。

1.2 种子质量对发芽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种子质量是指种子的内在发芽能力。其主要指标为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 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发芽势决定着出苗的整齐程度, 发芽势高表示种子生活力强, 出苗整齐, 籽苗生长一致, 反之籽苗参差不齐。发芽率是指种子在规定时间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粒数的百分率, 是用以判断田间出苗率的指标。

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 国家对主要农作物种子发芽指标都有强制性标准, 低于国家强制执行标准的种子一般情况下不能在生产上应用 (特殊情况需报批)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发生质量纠纷的水稻种子多数是经过种子企业检验质量合格的种子;种子管理部门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接受委托检验或仲裁检验中, 其发芽率单项指标也大多合格, 由此可以基本排除种子质量本身的原因。但不管是企业自检还是种子管理部门的抽检, 很少看到对种子发芽势的评判指标。而实际生产中, 不同品种间和同品种不同种子批其发芽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有必要在以后的种子质量检验中重视和加强对种子发芽势的研究。

1.3 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水稻种子发芽所需的最低吸水量, 籼稻一般为其种子重量的15%, 粳稻为18%, 即约相当于种子饱和吸水量的60%。但在这种情况下发芽慢且不整齐, 要使发芽良好, 必须使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程度, 即约相当种子重量的25% (籼) 和30% (粳) 左右。达到这个含水量所需浸种的时间因水温而异:水温30℃时约需35 h, 水温20℃时约需60 h以上, 10℃时则需80 h以上。农业生产中不同播种时期因气温高低不同, 达到饱和吸水程度所需的浸种时间长短也不相同。

在同类型水稻的不同品种间, 种子的吸水速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农民喜欢以习惯行事。以粳稻种子为例, 本地农民习惯的浸种时间约为48~50 h, 很少有根据气温的实际情况 (或播种期的早迟) 而调整相应的浸种时间的情况。

另外, 在催芽过程中, 水分过高或过低不仅影响到水稻种子发芽的整齐度和速率, 也会造成水稻种子根芽生长的不协调。平常所讲的干长根、湿长芽就是对水稻种子发芽时水分过高或过低影响的总结。

1.4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一般在10~12℃, 在此范围内籼稻发芽要求的温度偏高, 粳稻偏低。稻种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 最高温度为40℃左右。长时间温度高达42℃时, 则种芽细胞质停止流动, 以至种芽烧焦。发芽期间的温度不仅影响到发芽的快慢, 对发芽的整齐度也有很大影响。在同类型水稻的不同品种间, 对种子发芽的温度要求不尽相同。笔者的调查发现, 这一点正是造成大多数种子发芽率纠纷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国现有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方式的水稻生产栽培中, 小型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多数在7.5亩左右, 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时往往有几个品种在同时进行。如果这些品种在吸水速率和对发芽温度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发芽速度偏慢的品种种子农民一般会采取一些催芽的措施 (如加温和加水等) 。而采用催芽措施不当往往易造成种子的发芽不良, 严重的会引起烧芽。

2 种子浸种催芽技术

2.1 播前晒种

浸种催芽前将种子翻晒一二天, 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性, 增进酶的活性, 有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这对农民习惯于在早春购种, 种子在购回后因贮藏保管不善而易吸湿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另外, 晒种或浸种还可降低种子内的发芽抑制物质如谷壳内脂A、谷壳内脂B、离层酸和香草酸等的浓度, 因而有促进提早发芽的作用。又因晒种能使种子干燥一致, 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 故浸种后吸水均匀, 催芽时发芽整齐。同时, 由于太阳光谱中的短波如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 因而晒种也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2.2 药剂浸种

浸种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水稻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 使全部种子均匀地吸足水分, 催芽时发芽迅速而整齐。水稻种子浸种的时间, 粳稻种子一般在60 h左右, 温度低时浸种时间可适当延长, 温度高时浸种时间可略为缩短。杂交水稻种子采用日浸夜露法, 即白天浸种10~12 h, 晚上沥起的方法。

水稻的某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 采用药剂浸种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一些病害如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采用药剂浸种是唯一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用的浸种药剂有线菌清、菌虫清、恶线灵、使百克等。采用何种药剂应听取植保部门的意见。

2.3 保湿催芽

保湿保温是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最主要的技术环节, 也是农民朋友在种子浸种催芽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种子在经过规定时间的浸种后, 一般认为吸取的水分已足够种子正常发芽所需, 因而在种子催芽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另外添水。我县部分水稻种子的浸种催芽时间集中在5月上旬, 此时正是历年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 一些农户在气温低时习惯于采用给种子加水的方法来催芽, 而这正是造成种子烧芽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种子在浸种后把种子沥干, 用保湿性较好的塑料袋扎好, 在气温较低时种子袋用少量的覆盖物盖好保温。在催芽过程中注意经常检查种子温度, 防止因温度过高而烧芽。忌加冷水或温水。

需要指出的是, 温度控制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最不易做好的事。许多种子不发芽或发芽不良的情况均出现在温度控制这个环节。温度过高易造成烧芽, 过低发芽速度慢, 一些农民又会采取一些不当的催芽方法。为此, 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做好对农民浸种催芽技术的指导工作, 对一些发芽温度要求高的品种, 可以根据当地农业气象条件选择提早或延后播种的方法, 避开不良天气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2.4 摊晾炼芽

种子在催芽后, 为了增强谷芽播种后对自然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催芽后还应摊晾炼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放晾芽一定时间 (半天以上) 再播种。如果谷芽催好后因寒潮侵袭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播种, 也可用摊放晾芽方法降温降湿, 控制根芽生长, 待天气好转再播种。

催芽技术 篇2

1.吊井法:种子用新提出的井水(15℃左右)或冷水浸种5-6小时,搓洗2-3次,去掉黏液杂质,捞出后稍晾干,用湿布袋包上,吊于距井水面10-30厘米处,温度保持在15℃左右,每天用井水淘洗1-2次,3-4天出芽。

2.冷藏法: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搓洗干净,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内,在3℃-5℃温度下冷藏24小时,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种子发芽缓慢进行。当幼芽露白时,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冷通风处,并注意喷水,保湿、防干。2-3天后,当胚芽现出淡绿色时,就可播种。催芽、炼芽后,出苗整齐,抗逆性强。

3.拌沙法:将种子浸泡1-2小时后与湿润细沙混合,放在防空洞或水缸边,保持冷凉湿润的条件,3-4天即可发芽。

4.灌水覆盖法:苗床经烤晒后,整平整细,撒播干籽,其上覆盖一层较厚的稻草,然后,用竹竿或砖块压住稻草。每天傍晚把苗床灌水湿透,2-3天种子逐渐发芽。

台湾相思浸种催芽育苗技术 篇3

关键词:台湾相思;种子繁殖;浸种催芽;试验

中图分类号 S7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95-02

台湾相思(Acacia richiiA. Gray)别名相思树、相思子、台湾柳,属含羞草科,为常绿乔木,生长迅速,耐干旱贫瘠,根系发达,具有根瘤菌,为南亚热带、热带沿海地区封山育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1]。实践证明,台湾相思在闽南沿海地区瘠薄的微碱性或酸性粗骨质土和砂质土里均能生长,且可与木麻黄、马尾松、湿地松等树种混交造林,是沿海海岸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造林的优良树种。长期以来,台湾相思的育苗多采用大田育苗且种子采用温水浸种处理,其种子发芽率、造林成活率不是很理想,为培育优质壮苗,提高造林质量,开展台湾相思种子不同方式浸种处理并容器育苗试验,摸索较佳的种子育苗繁殖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圃地的选择准备 圃地选择在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便于灌溉,排水良好,日照较短,有利于台湾相思苗木生长,便于苗木运输的地方。圃地,床高10cm左右,床宽1m左右,床间距30cm,床长根据育苗地形而定,床面要求平整,用木板压实无积水,让阳光照射床面杀菌,可减少床面虫害发生。

1.2 基质土配制 基质土以火烧土、木屑、牛大便、谷糠、泥炭土为主要原料,按火烧土∶木屑∶泥炭土∶谷糠:牛大便:骨粉=25∶30∶15∶15∶10∶5比例配制而成。基质土配制后,经过15d的发酵、腐熟后搅拌均匀过筛成较轻的基质营养土。

1.3 装袋与搭棚 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规格为14cm×10cm,距袋底2~6cm处,有6个小孔。播种前5d装好营养土,然后把装好的基质网袋逐个整齐地排放好,之后喷水以使营养土保温又保湿。床面基质网袋全部排好后,再搭简易拱棚,用塑料薄膜和75%遮光率的遮阴网覆盖。

1.4 种子处理与播种

1.4.1 种子处理 台湾相思种子小,深褐色,椭圆状卵圆型,外皮被蜡质有光泽,不易透水,因此播种前需进行浸种催芽。试验设3种催芽处理:(1)用90℃左右的热水浸种。让种子外皮被蜡质层软化,至自然冷却24h后取出种子。放箩筐里在背光、阴凉、透气的地方催芽,每天早晚用30℃左右的温水喷洒2次,把箩筐轻轻摇动,使种子能均匀湿透吸收水分。当60%以上的种子露出白色的胚芽时,即可播种;(2)用激素处理。将种子用50×10-6吲哚丁酸浸种4h,然后捞在箩筐沥干播种;(3)用150×10-6ABT 3号生根粉液浸种12h进行催芽,然后捞在箩筐沥干播种。

1.4.2 播种 基本上1个基质网袋点播1粒,个别基质网袋可点播2粒,预防苗木萌芽出土之后,有的基质网袋种子没有萌芽缺少苗木,可移植补苗,使每个容器网袋都有苗木,长苗整齐。

1.5 苗木管理 (1)水分管理。种子播种后,为了促进种子及时生根萌芽出土,保持床面具有一定的湿度,每天早晚要喷洒2~4次,到8~10d,种子就开始萌芽,15d左右种子基本萌芽出齐。(2)除草。当基质网袋内长出幼草时,要及时拔除。除草前,袋子要保持湿润,避免拔草时松动苗木影响生长。除草后,再用清水喷透基质网袋,使松动的苗木根系与基质网袋营养土蘸在一起,使幼苗正常生长,可减少幼苗死亡,提高苗木成活率。(3)施肥。台湾相思幼苗生长较慢,出整齐后,25d左右才长出真叶。为此,为了促进幼苗的迅速生长,进行根外施肥,苗木可喷洒0.5%的熟人尿水或0.5%的尿素水。肥水喷洒后,再用清水喷洗幼苗叶面,以防肥水伤灼真叶。每隔7~10d施肥1次,随着苗木的生长,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渐增加,促进苗木生长。(4)间苗。为培育壮苗,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使每个轻型基质网袋的袋子都有苗木,当苗木生长到3~5cm,基质网袋内多株的就要移植,补植没有苗木的基质网袋。补植前,要用清水喷洒袋子湿透,补植后,再用清水喷洒袋子,使苗木与基质营养土蘸在一起,让补植的苗木能基本成活。(5)撤网。苗木生长35d之后,根据天气而定,在阴天或傍晚可撤去网袋,让苗木接触外界自然环境生长。

1.6 调查 经过15d的管理,种子基本萌芽出土,苗木生长整齐。按不同种子浸种催芽处理,每个处理取100个基质网袋进行观察,调查项目有出芽率、苗高、地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浸种处理出芽率对比分析 不同处理出芽率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看出,温水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达89%,吲哚丁酸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达97%,ABT3号生根粉浸种种子平均发芽率达100%。ABT3号生根粉处理种子催芽,比吲哚丁酸和温水处理种子催芽,发芽率平均分别提高8%和11%。

2.2 不同浸种苗木生长分析 台湾相思不同的浸种育苗,苗木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苗木经过90d的的经营管理,苗木生长良好(见表1)。ABT3号生根粉处理浸种的苗木生长最好,其次为吲哚丁酸处理的,分别比温水处理浸种的苗木苗高平均提高28%和12%,径粗分别提高7.7%和3.8%。

3 小结

台湾相思种子采用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应用激素ABT3号生根粉和吲哚丁酸对种子进行处理催芽,比应用90℃温水处理催芽的效果好,能有效地提高种子呼吸作用与酶的活性,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发育。ABT3号生根粉和吲哚丁酸处理种子与温水处理种子相比,种子发芽率平均分别提高11%和8%,苗木高度平均分别提高28%和12%,苗木地径平均分别增粗7.7%和3.8%。

台湾相思喜酸性土壤,轻型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一年四季均可育苗,苗木生长良好,运输轻便。应用ABT3号生根粉和吲哚丁酸浸种催芽繁殖育苗,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苗木的生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玉米浸种催芽机械播种技术 篇4

1 浸种催芽增产原理

a.种子在浸泡和催芽过程中, 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种子在淀粉酶的作用下, 淀粉水解转变成糖, 糖的冰点低, 种子播下后, 即使遇到低温 (倒春寒) 天气, 不马上出苗也不易粉种和坏子, 有效地防止了粉籽、烂种, 增强了种子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b.玉米经过催芽, 减少了在土壤中的吸水过程, 争得积温100℃左右, 可以使玉米营养生长期向前延伸, 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满足子粒灌浆的需要, 可以促进早熟, 保证子粒灌浆阶段有足够的积温, 有利于子粒充实饱满。

c.经过催芽后的种子, 在晾晒过程中, 结合翻动可进行几次选种, 把不出芽的坏种子挑出, 可以大幅度提高种子出苗率。

d.种子催芽长1~3mm左右, 通过晾晒使其萎蔫, 叫断根处理。断根处理可促进初生根的生长, 每粒种子在幼苗期可增加3~5条须根, 提高了苗期抗逆能力, 使其生长旺盛。

e.浸种催芽能刺激种子, 增强新陈代谢作用, 促进萌发, 完成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开始了旺盛的生命活动, 使播种至出苗时间缩短, 减少了种子能量的消耗和土壤有害生物的浸染, 利于壮苗。

2 浸种催芽关键技术措施

2.1 选种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清选, 除掉杂质、小粒、不完善粒。

2.2 晒种

晒种可以促进酶的活性, 增强种子的生命活力和发芽率。选择晴暖天气, 连续晒种2~3d, 晒种过程要经常翻动, 使之受热均匀, 昼晒夜收, 防止受潮, 受冻。

2.3 分级

将种子按大中小粒进行分级, 分级后选择透水透气性较好的编织袋包装种子, 网袋效果最佳, 装袋不可过满, 以1/2为宜。

2.4 浸种

按种子与水比例1∶2左右进行浸种, 一般情况水面要控制在种子上方5~10cm, 不足及时补填, 水温控制在10~15℃左右恒温浸种, 每隔1~2h翻动一次, 使种子受热均匀, 浸种时间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 浸泡时间一般为10~20h, 以种子没有硬心为宜。特别注意, 包衣的种子若要催芽, 需在浸种前用35~45℃温水, 清洗2遍, 再浸种, 浸种时种子与水的比例要加大。

2.5 人工催芽

捞出浸好的种子, 堆放在塑料布或草垫子上, 种子厚度以15cm左右为宜。上面覆盖湿麻袋或草袋, 放在火炕上加温, 温度在20~25℃为宜, 种子温度不能超过30℃, 催芽时每隔1~2h翻动一次, 使种子受热均匀, 发芽整齐, 10~20h种子胚根就可突破种皮, 当胚根长到1~3mm时, 即停止催芽。

2.6 机械催芽

将种子捞出, 控水, 放在催芽箱内, 保湿70%~80%, 温度保持在20~25℃, 使种子受热均匀, 经过30h左右大部分种子胚根开始发芽, 当长到1~3mm时, 即停止催芽。

2.7 挑芽和低温炼芽

把催好芽的种子放在5~7℃的冷凉处低温炼芽10~20h左右, 以其提高抗寒能力。未出芽的种子, 用温水湿润后, 可继续催芽。

2.8 晾晒

将低温炼芽的种子进行晾晒, 待种子表面不发黏性, 呈散落状态时, 即可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然后等待播种。机械播种, 一般芽种水分25%~26%, 不会影响机械播种效果。

2.9 玉米催芽机械播种技术

应以催小芽为主 (指胚根刚露头) , 一旦催芽过长, 可进行断根处理, 但不能断胚芽。简单的办法是用筛子筛动, 把根断掉, 并清除残根。

2.10 包衣

玉米催芽包衣的安全性关键在于催芽的长度和种衣剂的剂量。以胚根长1~3mm, 胚芽露出未破胸时晾干包衣最为安全。干芽种包衣比例因品种不同而异, 一般1∶ (75~100) 比例包衣比较安全。

2.11 统一播种

种子催芽包衣后, 要做到及时采用进口格兰、满胜等播种机统一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时, 可将发芽的种子放在2~4℃的地方, 以控制种子幼芽生长, 但日期不可过长。

3 浸种催芽注意事项

a.浸种的水以凉水为主, 水温不宜过高, 否则催芽时胚根胚芽双向生长, 包衣易产生药害。

b.浸种时间要灵活掌握。子粒饱满, 硬粒型种子, 浸种时间要适当长一些, 子粒秕、马齿型种子, 浸种时间要短一些。

c.浸种时间不可过长, 以免造成缺氧呼吸, 降低种子的活力。

d.催芽时温度不宜过高, 否则催芽时胚根胚芽双向生长, 包衣易产生药害。

e.种子催芽后, 表面发黏, 影响充填性, 产生空穴, 为增加种子的流动性, 不要采取清水漂洗的办法, 这样会清洗掉糖化保护层, 应采取增加晾晒时间, 使种子表面干燥。

f.刚催芽的种子勿晒、勿堆放、勿装塑料袋, 晾干后方可药剂拌种。

g.种子催芽后必须将种子在阴凉处晾干, 才能播种或进行药剂拌种, 否则会导致药害。

h.催芽种子最好选用气吸或气吹式播种机播种, 采用窝眼轮式排种器, 要特别注意芽种和窝眼匹配, 防止“嗑种“现象。

i.播种时要采用测深施肥技术, 种子和肥料要分开, 不得同层同位, 防止烧种。

j.催芽播种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 因此, 要注意土壤保墒, 防止种子落干。播后要及时镇压, 防止产生“芽干”或出苗后“吊死”现象, 最好播在秋起垄地号。

催芽技术 篇5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在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喷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在此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两次,持续7~10天,直至耳芽成绿豆大小。

9.耳片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此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量,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要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进行间歇喷水,5月后一般在下午5点至次日7点之前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40分钟,停水15~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阳网、掀开棚四周的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10.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5厘米,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成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中旬至下旬即可采收第1潮黑木耳,在5月上旬采收第2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1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克,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2潮耳管理方法与第一潮耳大致相同,高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每袋产干耳40~60克。

11.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转化,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字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浇30分钟,这样每袋还可以采干耳10~15克。(全文结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王延锋 邮编:157041)

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技术 篇6

关键词:水稻,浸种,催芽

发芽率是衡量水稻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过低往往会引发种子质量纠纷。有的时候, 种子质量经检验各项指标均合格, 但是农民购买之后却发芽率过低。经过笔者的了解,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所采取的浸种催芽方式不恰当。因此, 采取正确的浸种催芽技术, 是保障种子发芽率的重要因素。

1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因素

1.1种子质量

这里所说的种子质量单指种子本身的发芽能力。这种发芽能力主要通过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评判。种子的发芽势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 正常发芽的种子占播种种子数的百分比。发芽势决定了种子发芽的整齐程度。发芽率是指能发芽的种子全部发芽之后, 发芽种子数占播种总种子数的百分率。在发生种子质量纠纷时, 多数是由于不同批次之间的种子发芽势存在一定的区别, 而种子的发芽率在合格的范围之内。因此, 有必要对种子的发芽势制定一定的评判标准, 减少争议的发生。

1.2种子吸水量

种子发芽时对吸水量存在着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 籼稻种子发芽的最低吸水量为15%左右, 而粳稻则为18%左右。如果水稻种子的吸水量低于最低值, 则种子将不能发芽。种子的发芽率随着种子吸水量的增加而提高。种子吸水达到饱和后, 发芽率达到最高。 而种子达到吸水饱和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着重要关系, 环境温度越高, 种子达到饱和吸水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1.3温度

任何种子的发芽对于环境温度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水稻而言, 种子对于发芽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水稻种子的最佳发芽温度为28~32℃。而最低发芽温度为10~12℃。相对来说, 粳稻种子比籼稻种子更能适应在低温下发芽。在最高达到40℃的条件下, 水稻种子仍能正常发芽。如果环境温度长期高于42℃, 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 要保持水稻种子较高的发芽率, 需要对种子的发芽温度进行一定的控制, 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2水稻浸种催芽技术

2.1播前晒种

在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催芽之前, 将种子进行翻晒一两天。翻晒后的种子, 表皮的通透性增加, 种子内酶的活性增强, 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种子在储存过程中, 会生成一定的发芽抑制物。这些物质在种子储存过程中是有利的, 但是在催芽过程中却会带来不利影响。而通过晒种、浸种, 将能有效降低这些发芽抑制物的浓度, 促进种子发芽。另外, 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存放位置不同, 吸水能力不同, 从而导致种子中水份含量存在区别。通过晒种后, 使种子中水份含量保持一直, 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份含量均匀, 催芽后种子发芽整齐。

2.2药剂浸种

浸种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种子充分而均匀地吸收水份, 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而且可以使种子发芽更加整齐。水稻浸种时间与环境温度有较大关系, 20℃左右时, 粳稻种子的浸种时间约为60h左右, 浸种时间随温度是提高而缩短。

水稻的许多病虫害都是通过种子来传播的。而且, 水稻种子在存放过程中, 许多有害病菌会寄生于种子表面, 如果不经过处理就播种, 则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因此, 在浸种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药剂, 可以有效灭杀寄生于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 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2.3保湿催芽

保湿保温是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最主要的技术环节, 也是农民朋友在种子浸种催芽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种子在经过规定时间的浸种后, 一般认为吸取的水分已足够种子正常发芽所需。因而在种子催芽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另外添水。水稻种子的浸种催芽时间气温变化较大, 一些农户在气温低时习惯于采用给种子加水的方法来催芽, 而这正是造成种子烧芽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方法是, 种子在浸种后把种子沥干, 用保湿性较好的塑料袋扎好, 在气温较低时种子袋用少量的覆盖物盖好保温。在催芽过程中注意经常检查种子温度, 防止因温度过高而烧芽, 忌加冷水或温水。

需要指出的是, 温度控制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最不易做好的事。许多种子不发芽或发芽不良的情况均出现在温度控制这个环节。温度过高易造成烧芽, 过低发芽速度慢。一些农民又会采取一些不当的催芽方法。为此, 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做好对农民浸种催芽技术的指导工作, 对一些发芽温度要求高的品种, 可以根据当地农业气象条件选择提早或延后播种的方法, 避开不良天气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2.4摊晾炼芽

在完成催芽过程后, 为了让种子能够适应低温环境, 在催芽后应对种子进行摊晾炼芽。即将种子在室温下放置半天以上再播种。 经过摊晾炼芽后的种子, 具有更好的低温环境适应性, 从而具有更高的发芽率。

3结论

玉米催芽断根技术研究示范 篇7

关键词:玉米,催芽断根,示范

玉米种子浸种催芽断根技术, 是一项抢农时、抗低温、促壮根、保增产的措施之一, 近年来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研究玉米浸种催芽断根技术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玉米浸种催芽断根大面积生产示范, 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落实

2013年示范落实在八五四分公司第13作业站, 示范地面积173.3hm2, 常规对照区面积6.67hm2。供试玉米品种为龙单39号, 公顷保苗6.75万株, 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10kg、尿素240kg、钾肥75kg。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化学除草, 出苗后根据田间杂草情况, 进行局部苗后化学灭草。生育期内机械中耕3次,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田间喷杀虫剂灭虫1次, 从整个田间观察看, 田间管理良好。

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装入网袋, 放入浸种催芽箱, 用18℃的清水浸泡18h, 浸好的标准是用刀片将玉米种子沿胚纵切, 胚部完全浸透, 但不浸透乳角质。用水温控制浸好的玉米种子在28℃进行破胸催芽, 催芽时间约10h, 以胚芽破胸露白为标准, 玉米催芽长0.2~0.3cm, 达到80℃左右出箱, 出箱前用清水对芽种进行一次降温。倒出催芽的种子放入温度为15℃的室内摊开阴干, 摊时要薄一些, 勤翻动, 通过晾晒使芽萎蔫, 叫做断根处理, 阴干至水分24%~25%, 然后把种子放到低温处盖好, 勤翻动。播种机械选用进口“十方”机械播种, 精量点播。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催芽断根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玉米生育期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1播种期5月4日, 出苗期5月16日, 成熟期9月13日, 生育日数120d, 活动积温2397.0℃;处理2播种期5月4日, 出苗期5月19日, 成熟期9月17日, 生育日数121d, 活动积温2404.9℃。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同期播种情况下, 浸种催芽断根处理出苗早, 与常规对照区相比提早4d, 而且出苗整齐度好于常规对照, 幼苗生长健壮, 生产速度明显比对照区快。催芽断根处理于9月13日成熟, 常规对照区9月17日成熟, 浸种催芽断根比常规栽培提前4d成熟。

2.2 催芽断根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如下, 处理1株高268.7cm, 空秆率2.8%, 穗长19.8cm, 穗粗5.0cm, 秃尖0.4cm, 穗行数15.2行, 行粒数39.7个, 百粒重37.2g, 产量11151kg/hm2;处理2株高230.0cm, 空秆率4.6%, 穗长18.9cm, 穗粗4.7cm, 秃尖0.9cm, 穗行数14.0行, 行粒数37.0个, 百粒重36.8g, 产量10455kg/hm2。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 催芽断根处理株高比常规对照区增加38.7cm, 空秆率减少1.8个百分点, 穗长增加0.9cm, 穗粗增加0.3cm, 秃尖长度降低0.5cm, 穗粗增加0.3cm, 行粒数增加2.7个, 穗行数增加1.2行, 差异比较明显。催芽断根处理公顷产量11151kg, 常规对照公顷产量10455kg, 催芽断根处理比常规对照公顷增产696kg, 增产率为6.7%。由此说明, 玉米浸种催芽断根技术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 小结

春种马铃薯的催芽技术 篇8

1筛选种薯

选未受冻害和热害、无病斑、无虫害、无腐烂、种皮较光滑、芽眼多、薯形正常的块茎。每亩用种薯150kg左右。

2晒种薯

催芽前晒种利于早发芽、发壮芽。于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把筛选好的薯种放在棚架或草苫或草席上, 让太阳光直接照射, 晒2~3次。有条件的可在大棚或温室内, 温度保持在15~20℃, 单层摆放晒种2~3天。

3切薯块

切块在催芽前1~2天进行, 每块至少要有1个芽眼, 块重25g左右。切时一般从薯块的尾部开始, 按芽眼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 每块切带1~2个芽眼, 最后把顶芽一分为二。尾部有乳黄色环状或枯褐变黑等状时, 应丢弃该种薯, 并用1%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或800倍50%多菌灵或70%酒精液擦涂刀体, 或用水冲洗刀体, 避免刀体污染其它种薯。

4浸种消毒

切块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0.0 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10min, 捞出晾干, 后放入草木灰中滚动一下, 使其均匀沾一层草木灰, 稍晾即可催芽。

5催芽

在播种前20~30天 (一般在元月中旬前后) 催芽。催芽可在阳畦、地窖、室内、冬暖大棚内进行。阳畦催芽应选避风向阳处, 东西两边各建一斜墙, 床底铺一层酿热物, 以麦帮、牛粪为主, 加适量水, 含水量在80%左右 (以手捏有水而不滴为宜) , 厚度0.2m左右, 然后在酿热物上铺一层厚为0.1m左右细碎熟土。畦呈龟背形, 背高、于底平面0.1m。苗床面积依据催芽薯块的多少来确定, 每平米可催600~800个薯块 (催3~4层) 。摆种时将薯块切面向下排列, 块与块之间留点空隙, 摆满后在薯块上均匀覆盖一层厚为2cm的湿润细碎熟土, 以利保墒。摆好种薯后, 在熟土上摊一层地膜, 然后在床上覆盖拱形农膜, 四周拉紧压实, 以利保温, 温度控制在12~14℃。若温度高, 则揭膜通风。

浅谈红松种子低温催芽技术 篇9

1 种子采集

红松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树种, 花期在6月中下旬, 自开花至球果成熟历时15个月, 红松采种期可长达4个月, 前期可以从树上采摘或打落球果, 后期可从雪地上拾取球果。球果采集后摊开晾晒或阴干数日, 鳞片稍张开时可人工棒打调制。天然林球果的出种率13%-14%, 人工林球果出种率可达30%, 千粒重520克。在采种工作中应注意球果的选择, 在种子调制过程中要筛去小粒种子, 以保证种子质量和苗木的优质高产。种子要经过晾晒使其含水量降到10%时方可储藏。

我们选在阿城区林业局亚沟林场红松母树林内进行采种。采种时间:为每年的9月15日-10月5日。将采集后的红松球果及时在空房中堆积, 开窗通风, 20天后, 进行脱粒。晾晒4-8天, 风选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种子。

2 种子检验

我们对得到的红松种子采取随机抽取样, 进行种子品质检验, 并保留样种。检验结果如下:净度97.4%, 千粒重560g, 种子生活力80%, 含水量13.1%, 种胚长度占胚腔长度三分之二的占63%, 四分之三的占35%, 不足二分之一的占2%, 种子生活力使用靛蓝染色法测定。

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 首先要净种, 红松种粒大, 单位面积播种量高, 一般一级种子每平方米播种0.5公斤。经研究证实, 红松种子的种皮对透水透气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自然成熟的红松种子种胚已分化完全, 但大小只占胚腔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尚未充分发育成熟, 以及抑制物质的存在, 使红松种子难以萌发, 所以种子需要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

3.1 水浸净种混沙消毒

一般是用清水浸种, 除掉浮起的种子, 留用沉底的种子。11月中旬开始, 分三批将红松种子放入水温16℃的水池中, 不断搅拌2小时, 浸种48小时后将空粒种子和杂质捞出。其次种子消毒, 红松种子催芽时间长, 如不进行消毒, 易引起种子霉腐, 在消毒前先进行浸种, 然后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3小时, 用清水洗净, , 捞出种子控干, 准备混沙催芽, 混沙比例为:种子:河流砂=1:3。

3.2 种子催芽

红松种子休眠期长, 不经过充分催芽处理, 春季播种当年不出苗或出不齐。将混沙的种子全部放入可控温度的房屋内, 前期中温、高湿, 每天翻动二次, 贮藏时间7日;中期低温高湿, 每天翻动一次, 贮藏时间10日;后期低温低湿, 每三天翻动一次, 贮藏时间30日。温度由供热系统控制, 湿度由人为浇水翻动控制。经过约45天将种子放入自然温度的冷库内, 进行堆积冷藏盖雪处理9周。

红松种子在层积催芽过程中, 种皮软化, 透性增加, 种子内部有适宜的水分和氧气, 能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化。在低温条件下, 种子内的氧溶解度增大, 从而保证了种胚呼吸时所需的氧气, 在低温高湿条件下, 使种子内部的抑制物质显著减少, 同时促进物质 (如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A等) 增加。经15周的低温高湿处理, 种胚已基本长满胚腔, 胚乳在各种酶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可溶性氨基酸、酰胺等, 使还原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 为种子的萌发积累了必要条件。再经过两个月的低温冷藏, 有利于抑制物进一步降解, 使内源激素达到平衡, 有利于种子萌发。

3.3 晾晒消毒播种

至来年的5月初, 将封冻的种砂取出, 在自然条件下自用阳光直射增温催芽。并经常翻动浇水, 当有30%催芽种子“裂嘴”时, 用敌克松消毒后开始播种, 每亩播种量342公斤, 于5月中旬开始出苗, 6月初红松幼苗出齐, 平均1060株/m2。

4 结论

榛子浸种催芽及播种试验 篇10

摘要:为了提高榛树种子的发芽率,以平棒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浸泡吸水和沙藏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浸种24 h,带壳榛子和榛壳的吸水量即可占总吸水量的50%以上;常规沙藏处理3个月能明显提高榛子的出苗率,可达到30%。

关键词:榛子;吸水;出苗率;沙藏榛子是桦木科榛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1,2]。在我国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但目前大部分尚处于野生状态,因其营养丰富、风味清香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国内外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树种之一[3]。

榛子种子繁殖技术为榛子选种与栽培试验所必需[4],但由于榛种发芽率低造成苗木培育困难,远远不能满足育种工作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平榛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榛子浸种催芽及播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所用平榛种子是2012年8月购自辽宁熊岳,均为头年秋季采集的新鲜种子,属当地野生类型。

1.2试验方法

1.2.1吸水试验取适量风干带壳榛子(20 g)、榛子种仁(5 g)、榛子种壳(10 g),分别浸泡于100mL蒸馏水中,于1、2、6、8、12、24、48、72、96、120、144 h时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重,计算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和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比。试验重复3次。

1.2.2播种试验2012年12月15日,将榛子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每处理50粒,重复3次。A,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不浸种催芽;B,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浸种催芽;C,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D,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E,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F,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时,将种子置于5倍体积的自来水中,浸泡24 h,每6~8 h换水1次。2013年3月14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于平整好的试验田,行距30 cm,株距10 cm,沟深5 cm,覆土厚度2~3 cm。5月11日统计幼苗数。

2结果与分析

2.1榛子的吸水特性

图1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

可以看出,在最初的6 h内,榛壳吸水量>种仁>带壳榛子;在8~72 h之间,种仁吸水量>榛壳>带壳榛子;72 h后,种仁吸水量>带壳榛子>榛壳。这是由于刚开始时,3个处理均以物理吸水为主,榛壳的吸水能力强,6 h后,榛仁生理吸水加强,吸水量迅速上升。带壳榛子的种仁开始吸水需要水分透过榛壳后才能进行,故带壳榛子吸水量上升要慢一些,到72 h时才超过榛壳。由于榛壳只有物理吸水过程,虽然开始吸水量大,但吸水能力有限,最后吸水量最少。最终计算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壳的吸水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0%、57.5%、33.4%。由此可见,在榛子播种前采取各种措施使榛壳裂开有利于种仁吸水,可促进其生理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4)1生化变化,提早萌发。

从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数来看(图2),在最初的1 h,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

2.2榛子播种出苗率

3讨论

试验中带壳榛子24 h吸水量为21.8%,占总吸水量的55.8%,浸种24 h后吸水速率减慢,在生产中播种前浸种24 h即可。

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榛子出苗率变化很大,一般认为由于平榛外壳厚且坚硬,种子出苗很困难。纪淑芳等[5]用常规方法层积处理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在播前10 d分别将层积后平榛种子用温水(40 ℃)浸泡2 h,然后分别用约50%的最大持水量的沙子混合好堆积在窗户下边水泥板上,上覆麻袋片1周后使榛壳裂开,在这样的处理下,出苗率仅为1%。邓贵义[6]等以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结合催芽进行层积处理,出芽率达到80%~92%。本试验采用野生平榛进行浸种催芽加沙藏处理榛子出苗率也只有30%,推测平榛出苗率低于平欧杂交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榛空壳率高于平欧杂交榛。

现在还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有效选择。对干种子进行水选时有部分漂浮的种子发芽能力也高,不容易使种子分离。建议在种子层积处理后进行水选,种胚发育不良的吸水较少,种子漂浮在水面;种胚发育良好的种子吸水量大,种子沉在水下。这样可以剔除部分空壳的种子,但不能达到100%。如何进一步提高平榛种子的发芽率,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梁维坚,董德芬.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杨青珍,王锋,季兰.榛子的繁殖技术[J].山西果树,2006(3):1416.

[3]杨青珍,王锋,季兰.浓H2SO4和GA3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3919392.

[4]戚继忠,纪国峰,黄立君.榛子种子的贮藏与繁殖技术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9,10(5):17.

[5]纪淑芳,吴玉美.不同处理方法对榛种出苗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7980.

[6]邓贵义,李美华,李成新,等.平欧杂交榛层积处理试验[J].河北果树,2002(6):5455.

摘要:为了提高榛树种子的发芽率,以平棒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浸泡吸水和沙藏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浸种24 h,带壳榛子和榛壳的吸水量即可占总吸水量的50%以上;常规沙藏处理3个月能明显提高榛子的出苗率,可达到30%。

关键词:榛子;吸水;出苗率;沙藏榛子是桦木科榛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1,2]。在我国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但目前大部分尚处于野生状态,因其营养丰富、风味清香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国内外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树种之一[3]。

榛子种子繁殖技术为榛子选种与栽培试验所必需[4],但由于榛种发芽率低造成苗木培育困难,远远不能满足育种工作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平榛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榛子浸种催芽及播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所用平榛种子是2012年8月购自辽宁熊岳,均为头年秋季采集的新鲜种子,属当地野生类型。

1.2试验方法

1.2.1吸水试验取适量风干带壳榛子(20 g)、榛子种仁(5 g)、榛子种壳(10 g),分别浸泡于100mL蒸馏水中,于1、2、6、8、12、24、48、72、96、120、144 h时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重,计算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和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比。试验重复3次。

1.2.2播种试验2012年12月15日,将榛子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每处理50粒,重复3次。A,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不浸种催芽;B,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浸种催芽;C,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D,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E,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F,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时,将种子置于5倍体积的自来水中,浸泡24 h,每6~8 h换水1次。2013年3月14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于平整好的试验田,行距30 cm,株距10 cm,沟深5 cm,覆土厚度2~3 cm。5月11日统计幼苗数。

2结果与分析

2.1榛子的吸水特性

图1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

可以看出,在最初的6 h内,榛壳吸水量>种仁>带壳榛子;在8~72 h之间,种仁吸水量>榛壳>带壳榛子;72 h后,种仁吸水量>带壳榛子>榛壳。这是由于刚开始时,3个处理均以物理吸水为主,榛壳的吸水能力强,6 h后,榛仁生理吸水加强,吸水量迅速上升。带壳榛子的种仁开始吸水需要水分透过榛壳后才能进行,故带壳榛子吸水量上升要慢一些,到72 h时才超过榛壳。由于榛壳只有物理吸水过程,虽然开始吸水量大,但吸水能力有限,最后吸水量最少。最终计算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壳的吸水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0%、57.5%、33.4%。由此可见,在榛子播种前采取各种措施使榛壳裂开有利于种仁吸水,可促进其生理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4)1生化变化,提早萌发。

从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数来看(图2),在最初的1 h,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

2.2榛子播种出苗率

3讨论

试验中带壳榛子24 h吸水量为21.8%,占总吸水量的55.8%,浸种24 h后吸水速率减慢,在生产中播种前浸种24 h即可。

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榛子出苗率变化很大,一般认为由于平榛外壳厚且坚硬,种子出苗很困难。纪淑芳等[5]用常规方法层积处理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在播前10 d分别将层积后平榛种子用温水(40 ℃)浸泡2 h,然后分别用约50%的最大持水量的沙子混合好堆积在窗户下边水泥板上,上覆麻袋片1周后使榛壳裂开,在这样的处理下,出苗率仅为1%。邓贵义[6]等以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结合催芽进行层积处理,出芽率达到80%~92%。本试验采用野生平榛进行浸种催芽加沙藏处理榛子出苗率也只有30%,推测平榛出苗率低于平欧杂交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榛空壳率高于平欧杂交榛。

现在还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有效选择。对干种子进行水选时有部分漂浮的种子发芽能力也高,不容易使种子分离。建议在种子层积处理后进行水选,种胚发育不良的吸水较少,种子漂浮在水面;种胚发育良好的种子吸水量大,种子沉在水下。这样可以剔除部分空壳的种子,但不能达到100%。如何进一步提高平榛种子的发芽率,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梁维坚,董德芬.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杨青珍,王锋,季兰.榛子的繁殖技术[J].山西果树,2006(3):1416.

[3]杨青珍,王锋,季兰.浓H2SO4和GA3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3919392.

[4]戚继忠,纪国峰,黄立君.榛子种子的贮藏与繁殖技术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9,10(5):17.

[5]纪淑芳,吴玉美.不同处理方法对榛种出苗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7980.

[6]邓贵义,李美华,李成新,等.平欧杂交榛层积处理试验[J].河北果树,2002(6):5455.

摘要:为了提高榛树种子的发芽率,以平棒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浸泡吸水和沙藏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浸种24 h,带壳榛子和榛壳的吸水量即可占总吸水量的50%以上;常规沙藏处理3个月能明显提高榛子的出苗率,可达到30%。

关键词:榛子;吸水;出苗率;沙藏榛子是桦木科榛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1,2]。在我国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但目前大部分尚处于野生状态,因其营养丰富、风味清香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国内外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树种之一[3]。

榛子种子繁殖技术为榛子选种与栽培试验所必需[4],但由于榛种发芽率低造成苗木培育困难,远远不能满足育种工作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平榛种子为试材,进行了榛子浸种催芽及播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所用平榛种子是2012年8月购自辽宁熊岳,均为头年秋季采集的新鲜种子,属当地野生类型。

1.2试验方法

1.2.1吸水试验取适量风干带壳榛子(20 g)、榛子种仁(5 g)、榛子种壳(10 g),分别浸泡于100mL蒸馏水中,于1、2、6、8、12、24、48、72、96、120、144 h时取出,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重,计算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和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比。试验重复3次。

1.2.2播种试验2012年12月15日,将榛子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每处理50粒,重复3次。A,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不浸种催芽;B,低温常规沙藏处理,榛子︰沙=3︰1,沙子含水量60%,播种前浸种催芽;C,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D,4 ℃冰箱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E,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不浸种催芽;F,常温干藏处理,播种前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时,将种子置于5倍体积的自来水中,浸泡24 h,每6~8 h换水1次。2013年3月14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于平整好的试验田,行距30 cm,株距10 cm,沟深5 cm,覆土厚度2~3 cm。5月11日统计幼苗数。

2结果与分析

2.1榛子的吸水特性

图1吸水量占干重的百分比

可以看出,在最初的6 h内,榛壳吸水量>种仁>带壳榛子;在8~72 h之间,种仁吸水量>榛壳>带壳榛子;72 h后,种仁吸水量>带壳榛子>榛壳。这是由于刚开始时,3个处理均以物理吸水为主,榛壳的吸水能力强,6 h后,榛仁生理吸水加强,吸水量迅速上升。带壳榛子的种仁开始吸水需要水分透过榛壳后才能进行,故带壳榛子吸水量上升要慢一些,到72 h时才超过榛壳。由于榛壳只有物理吸水过程,虽然开始吸水量大,但吸水能力有限,最后吸水量最少。最终计算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壳的吸水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0%、57.5%、33.4%。由此可见,在榛子播种前采取各种措施使榛壳裂开有利于种仁吸水,可促进其生理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4)1生化变化,提早萌发。

从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百分数来看(图2),在最初的1 h,带壳榛子、榛子种仁、榛子种

2.2榛子播种出苗率

3讨论

试验中带壳榛子24 h吸水量为21.8%,占总吸水量的55.8%,浸种24 h后吸水速率减慢,在生产中播种前浸种24 h即可。

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榛子出苗率变化很大,一般认为由于平榛外壳厚且坚硬,种子出苗很困难。纪淑芳等[5]用常规方法层积处理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在播前10 d分别将层积后平榛种子用温水(40 ℃)浸泡2 h,然后分别用约50%的最大持水量的沙子混合好堆积在窗户下边水泥板上,上覆麻袋片1周后使榛壳裂开,在这样的处理下,出苗率仅为1%。邓贵义[6]等以平欧杂交榛为试材,结合催芽进行层积处理,出芽率达到80%~92%。本试验采用野生平榛进行浸种催芽加沙藏处理榛子出苗率也只有30%,推测平榛出苗率低于平欧杂交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榛空壳率高于平欧杂交榛。

现在还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有效选择。对干种子进行水选时有部分漂浮的种子发芽能力也高,不容易使种子分离。建议在种子层积处理后进行水选,种胚发育不良的吸水较少,种子漂浮在水面;种胚发育良好的种子吸水量大,种子沉在水下。这样可以剔除部分空壳的种子,但不能达到100%。如何进一步提高平榛种子的发芽率,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梁维坚,董德芬.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杨青珍,王锋,季兰.榛子的繁殖技术[J].山西果树,2006(3):1416.

[3]杨青珍,王锋,季兰.浓H2SO4和GA3对榛种子萌发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3919392.

[4]戚继忠,纪国峰,黄立君.榛子种子的贮藏与繁殖技术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9,10(5):17.

[5]纪淑芳,吴玉美.不同处理方法对榛种出苗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7980.

谈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 篇11

水稻计算机程序控制催芽技术, 实现了催芽工艺温、湿度自动控制, 给水量控制全程自动化设定, 保证了种子浸种催芽的必要条件, 根据水稻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为了改变传统水稻浸种催芽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程序不规范等状况,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计算机程控催芽设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催芽设备, 能够根据种子浸种催芽所需温湿度进行自动调控, 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管理。种子受热均匀, 杀菌消毒效果好, 出芽率达到98%以上, 芽势整齐一致, 为培育壮苗奠定了良好基础。设备采用多箱结构, 种子不必换箱即可完成浸种催芽两道工艺, 也就是当某箱完成浸种时, 改变参数后将其转换为催芽箱, 减轻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

1 主要结构特点

产品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加热炉、热水蓄水箱、冷水蓄水箱、冷水泵、热水泵、程控温度调节室、混水箱、浸种箱、连接管路、阀门、温控器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见示意图) , 主要特点如下:

1.1 计算机程序控制

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浸种催芽生产过程控制, 全面实现自动化。采用主分控制结合技术, 种箱内可以实现浸种、催芽。主控系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1.2 增氧衡温

采用喷淋给水技术, 实现了增氧及温度均衡, 解决了静水浸种温度不均、种子缺氧等问题, 而且满足包衣种子的浸种要求。催芽时箱内所有种子都能接触到恒温水, 对于所有种子的热交换都是均匀的。同时, 喷淋装置向箱壁喷恒温水, 边缘温度均匀, 使箱体周边温度补偿, 保证箱内温度均匀。

1.3 温度控制精准

每箱多点温度测量, 使用温度控制器, 全面控制各箱内温度, 实现控制温度进一步接近真实数值, 克服了传感器误差及系统误差。温度及最大误差双向指标设置, 误差在设置范围之内。

1.4 能耗低

催芽加热后热水箱中的热水可再次催芽利用, 箱数越多能耗越低, 这样使能耗降低, 再有使用高效率燃油锅炉能耗成本较电炉低20%。

1.5 劳动强度小, 生产成本低

所有种箱可以实现浸种催芽过程的静态转换, 省去了浸种结束催芽开始时的种子二次搬运和装箱, 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用喷淋注水工艺催芽, 循环注水补偿边缘局部温度, 使箱内温度均衡, 不需要翻动种子, 减少了人工费支出, 降低生产成本。

1.6 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整个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都在计算机设定的范围之内, 可以手动自动两种控制。计算机系统具有运行状态记忆功能, 意外停电重新来电时, 可自动恢复工作状态, 并配有故障报警装置。解决了大型浸种催芽设备只能由人工操作, 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难题。

2 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主要工艺过程

2.1 装箱

将袋装种子按品种装箱, 同一品种应装入同一箱内, 不同品种应注意区分。种袋建议码成井字垛, 垛和箱四周要留有10 cm的距离, 种垛上部要平整, 低于箱上口20~30 cm, 并按照要求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温控器探头, 用来测试浸种温度。

2.2 浸种和消毒

将11~13 ℃浸种消毒药水注入浸种箱内, 水层没过种子20 cm, 按浸种标准水温要求, 调整控制系统使浸种箱水温控制在11 ℃, 温度设定上限值12 ℃, 下限值10 ℃。当水温高于12 ℃时加温停止, 当水温低于10 ℃时加温系统自动开始加温。

2.3 浸种效果检查

浸种消毒后, 每日须进行浸种期种子状态检查, 人工检测达到;折断无白芯, 指碾成粉末, 即达到浸种消毒标准, 浸种消毒完毕后, 利用循环水泵排除浸种箱里的药水。

2.4 清洗药剂加注清水

浸种药后, 加入清水清洗2~3遍, 洗去浸种时附着在种子表面的药剂。向已清洗的浸种箱中加入35 ℃清水, 水温降低, 种温提高, 当水温恒定时排水。箱底应保留水面高度为15 cm。

2.5 循环加热高温破胸

对加入的清水利用催芽系统的加温装置加热, 通过外循环水路循环, 在水温升高到32 ℃后, 将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调整为上限值33 ℃, 下限值31 ℃, 使催芽系统进入正常催芽喷淋工作状态时间10~12 h, 促使种子破胸。

2.6 适温催芽

种子破胸以后, 将温度控制为25~28 ℃进行催芽, 保证催芽时期的温度要求, 同时也起到控制种箱内种子自身升温的作用, 采取温水喷淋, 保证种箱温度一致, 防止烧种, 时间10~12 h, 芽根长度不超过2 mm为宜。这里介绍的为不包衣种子的催芽工艺, 若为包衣种子催芽时, 取消消毒过程即可。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可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 水稻计算机程序控制催芽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催芽方式, 实现了由一家一户催芽到工厂化生产的转变;小区化大棚育秧则实现了分散育秧到集中育秧, 由小棚到大棚全面突破, 提升了水稻栽培水平, 使水稻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据测算, 大棚育秧较小棚育秧平均增产10%~15%, 这项技术亩增产百斤粮, 增收200元。因此, 推进水稻计算机程序控制催芽技术育秧, 能够抢抓农时, 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

3.2 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可节本增效

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能够保证催芽期温、湿度科学可控, 有效缩短催芽时间, 从浸种到催芽完成仅用10天, 比家庭催芽少用2~3天时间, 而且芽匀、芽齐、芽壮。大棚育秧具有早育秧、育壮秧、降成本、促增产等多重优点, 播种期普遍比小棚提前10天以上, 可争抢积温150 ℃左右;成苗率比中棚高10%, 边苗利用率达到100%, 秧本田比例可达1:100~1:120, 较小棚育秧节省秧田面积30%。

3.3 水稻计算机程控催芽技术是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途径分析下一篇:影视消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