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原因(精选11篇)
损耗原因 篇1
1 前言
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电炉炼钢所用的电极是能源转换工具, 价格大约30元/kg, 吨钢消耗1.0~1.8kg。该项成本偏差波动幅度达到在24元/吨钢, 按年产200万吨钢计算, 成本偏差总额接近4 800万元。如何全面优化电炉炼钢电极操作和维护, 降低生产成本, 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化学损耗和物理损耗两方面分析影响电极寿命的主要因素, 找出其中可控制部分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降低电极消耗。
2 冶炼过程被氧化损耗
原来, 电炉电极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14-15炉次/节, 造成电极消耗高的主要原因是电极表面氧化损毁严重。
2.1 原因分析
(1) 电炉侧壁氧枪的影响:
由于电炉炉内侧壁氧枪的长度和角度设计不合理, 吹出的氧气直接作用在电极上, 造成电极在高温下加速反应, 氧化损耗增加。
(2) 电炉炉门氧枪的影响:
由于电炉炉门氧枪流量控制在废钢料化清时期有增加流量的过程, 造成该过程氧气流量过大, 氧气的利用率低, 该区域氧化性气氛浓烈, 电极表面氧化严重。
2.2 改进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 针对性地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1) 24#炉役实现对1#侧壁氧枪角度的调整, 由原来偏15度调整为偏20 度。
(2) 优化炉门氧枪使用工艺, 调整炉门氧枪氧气流量, 最大流量控制在2 500m3/min。
3 物理断折造成的损耗
在电炉炼钢过程中发生电极断折是一种常见故障。电极断折一方面会直接产生电极损失和消耗增加, 增加冶炼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生产中断, 停炉误产造成生产损失。
3.1 原因分析
电极在冶炼过程总是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电磁力的大小与电极电流成正比, 与三相电极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电极之间的相吸或相斥作用, 对电极总体上表现为以电极夹持器为支点的力矩作用。同时, 电极的自重作用在电极夹持点有一个向下的拉力。由于电极要在电极调节器的控制下进行上下调节运动, 因此电极断折原因可以分为机械原因和控制原因两大类。
3.1.1 机械原因
机械故障比较常见和直观, 故障现象表现为偶发性和单次性。
(1) 熔池塌料砸断电极。
从理论上看, 电极夹持点受到的作用力矩最大, 因此, 发生该事故时电极夹持点折断的几率最大。
(2) 电极立柱振动折断电极。
电极在冶炼过程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是一定会产生振动的, 如果电极立柱发生的机械振动频率与电磁力振动频率接近或同步, 就会使电极发生共振作用, 容易导致电极疲劳折断。
(3) 电极本身机械强度不够造成断电极。
电极在电磁力矩、振动力矩或其他外力作用下, 其机械强度最薄弱的地方容易发生断裂。
(4) 电极夹持或驳接不良造成断电极。
电极夹持不良表现为电极与夹持器不垂直、电极存在附加水平分力作用和夹持面存在异物、使夹持点产生应力集中;电极驳接不良导致电极在驳接口的机械强度不能满足受力要求。上述不良操作容易造成电极在工作过程中折断。
3.1.2 控制原因
控制原因造成的故障现象通常表现为重复性和必然性。
(1) 炉内电极下方的顶部废钢有不导电物体。在电极自动下降过程中, 电极下端接触到废钢顶部的不导电物体后, 电极调节器不能判断电极已经下降到位, 于是电极调节器控制电极继续下降, 导致电极与废钢挤压折断。其故障特征是:
① 如果是第一相电极碰到废钢顶部的不导电物体, 不会起弧就直接断电极, 其原理与下面第2点相同 (电压不降低) 。
② 如果是第二相电极碰到不导电物体, 也不会起弧就直接断电极, 其原理与下面第3点相同 (检测不到电流) 。
③ 如果是第三相电极碰到不导电物体, 则第一、二相电极已经起弧, 但第三相电极不会起弧就直接断电极。
(2) 电炉二次短网侧测量电压的三相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与电炉炉底外壳的连接线断开或接触不良。
① 在高压送电后二次短网空载电压三相平衡正常。在电极自动下降过程中, 某相电极下端接触到炉内废钢时, 本来该相二次电压应该下降到空载电压的20%以下或更低, 但由于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与电炉炉底外壳的连接线断开后, 电极调节器检测不到该相对地电压的降低, 不能判断电极已经下降到位, 于是电极调节器控制电极继续下降, 导致电极与废钢挤压折断。这种故障表现为不起弧总是断第一根电极。第一相电极下降接触到废钢后, 该相电极二次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② 在电极自动下降过程中, 某相电极下端接触到炉内废钢时, 该相二次对地电压立即会下降到空载电压的20%以下, 于是该相电极立即停止下降, 等待第二相电极下降直至起弧。如果电极起弧后而电极调节器检测不到电弧电流, 或者电弧电流很小, 则电极调节器将控制第二相电极继续下降, 于是将导致第二相电极与废钢挤压折断。这种故障表现为电极起弧后总是断第二根或第三根电极。
(3) 电极调节器执行机构——液压驱动机构状况异常。在电极自动下降过程中, 当某一相电极下端接触到炉内废钢时, 该相电极应该立即停止下降。如果液压驱动机构的制动力变小或者系统的延时系数变大, 则会延迟电极执行机构的动作及时到位, 电极端头与废钢可能发生较大碰撞, 导致电极折断。这种断电极故障也具有随机性。当电极液压驱动机构状况异常时, 往往表现为在正常冶炼过程中, 三相电极负荷电流不平衡、不稳定和波动大。
3.2 防范措施与操作建议
3.2.1 机械故障防范措施
(1) 合理的布料结构:各种钢铁料在料篮中的布料以及加入炉内的状况要合理, 避免轻薄型钢铁料在炉子顶部结成一团难以下行, 避免大块废钢塌料砸断电极。
(2) 冶炼时特别是接近熔清时要仔细观察未熔炉料的分布情况, 如果已经生成架桥结构, 要先通过吹氧或物理摆动或摇动的办法, 让炉料在停电和电极已经提升高位的情况下塌落下来, 避免塌料砸断电极。
(3) 电极要采用适合工艺要求的强度。驳接电极要采用合适强度的螺母, 并清理干净, 用专用的夹持器具。在更换电极起吊之前必须对吊环进行紧固, 保证吊环与电极接触紧密。为保证接口的清洁, 要求保留新电极的护端帽直到安装好吊环。
(4) 电极夹持器应避免夹在电极驳接处之间的白线内。电极驳接处不能在电极夹持器的上方。电极夹持器不能夹在敞开的套头上或者留有吊环的套头上。
3.2.2 控制故障防范措施
电炉主控在电炉冶炼时 (前)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在高压送电后, 要观察二次短网空载电压三相是否平衡 (由三相短网对地绝缘电阻决定, 不平衡电压宜在10%以内) 。
(2) 在电极自动下降前, 确认电极正下方的废钢层没有不导电物体。
(3) 在第一相电极下降接触到废钢后, 观察该相电极二次电压是否立即下降。
(4) 在某相电极发生电弧时, 是否能看到该相电极的二次电流显示 (电流表指针有大摆动) 。
(5) 定期检测电极液压驱动机构的制动力和系统延时系数是否发生变化。
4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相关措施, 在24#炉役上线后, 电极的使用寿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延长, 由原来的平均14.7炉次/节延长到18.3炉次/节;吨钢电极消耗1.44kg, 比原来的1.76kg下降了0.32kg。氧气利用率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吨钢氧耗48.6m3, 比原来的50.3m3下降了1.7m3。
5 结论
(1) 造成电炉电极损耗的主要原因有:冶炼过程被氧化造成的化学损耗和电极断折造成的物理损耗。电炉炉内侧壁氧枪的长度和角度设计不合理以及废钢料化清时期炉门氧枪氧气流量过大是造成电极表面氧化严重、化学损耗增加的主要原因。
(2) 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电极的使用寿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延长, 氧气利用率也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损耗原因 篇2
培训目的:使防损员了解损耗的相关知识并如何加以控制 重点及难点:如何控制损耗
场地器材:白描笔、图影仪、黑板 所需时间:1课时
一、损耗是指账面金额与实际盘点金额的差
根据国内外有关零售企业统计的资料显示,在各类损耗中:88%是作业错误、员工偷窃、意外损失;7%是被偷窃;5%是厂商偷窃。
二、损耗的种类及原因
1.作业错误
(1)验收不当、不正确,会产生损耗
(2)退货处理不当的损耗:未及时处理以致过期,退货时未与财务单位结合,导致退货后无货款可扣或是退货款难以回收,结果导致坏帐;
(3)商品价格不当的损耗:新旧标签(条形码)同时存在,POP或价格卡与标签的价格不一致,促销后未恢复原来的价格,变价权限不严;
(4)销售退回的损耗:特价卖出、原售价退回、销售退回商品错输为进货退回商品,销售退回的商品未妥善保管;
(5)自用品领用损耗:领用未登记,使用不节制,商品标签管理不严;(6)兑换券、赠品管理不当的损耗(7)自行采购商品损耗(8)外卖、外送损耗(9)收银作业错误
(10)商品有效期管理不当的损耗
(11)顾客对商品的人为损坏造成的报损损耗。
2.窃损耗 3.意外损失
4.生鲜处理不当的损耗 5.其它损耗
三、损耗的控制
(一)小偷盗窃控制
1.盗窃的直接原因
A管理失误 B社会状态 C季节性盗窃 D法律盲区
2.小偷的种类
小偷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种是无购买能力的;一种是贪小便宜的、顺手牵羊;一种是寻求心理刺激;还有一种是以偷为职业的惯偷;
3.小偷偷窃商品的方法
一般小偷偷窃商品的常见方法有5种:更换包装法、物掩藏法、袋隐藏法、手包掩藏法、各种条码标签调换法。
(1)物掩藏法是用经过特殊改裁过的衣服掩藏较贵的商品,通常我们发现小偷将商品装入雨伞、裤子内(松紧裤)、衬衣内、胸罩、内裤、袜子、鞋子 1 里面或利用怀抱小孩、假扮孕妇掩藏商品,更有大胆的直接将商品装入专门用于盗窃的特制服装里
(2)袋隐藏法:利用购物袋隐藏商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偷窃方法,将事先准备好的购物袋带入商场,将看中的商品选好,拿到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将商品装入自己带进来的购物袋里,然后乘机走出收银台
(3)手包掩藏法(公文包、小坤包、小背包):小偷将看中的商品拿到手中,快速地将商品装入包内,再从容的离开商场,类似作案的比例占20%
但请注意:我们抓小偷时一定要重证据、人脏并获(小偷是未成年人和妇女,在处理问题时更要慎重),在处理过程中不得使用武力打、骂当事人,采取以教育为主,对惯偷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二)收货区的监督与控制
1.收货部退换货手续,要严格按公司的退换货制度执行,并由防损员监督、检查、签名;
2.收货部提取任何商品都必须符合有关手续; 3.收货部填写任何单据,都必须按程序进行; 4.无关人员不得在收货区、总台、票据办公室逗留;
5.收货区的防损员要密切监视、监控收货区的全部活动,关注进出内仓的人员; 6.储运部必须24小时防损员值班制,未经许可不得擅离岗位; 2. 对运出公司的垃圾,防损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
(三)重点区域时间段的控制
每一个部门都会发生失窃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同时智慧型的小偷会把这个区域的商品转移到另一个区域,所以对各个部门可能发生的行窃行为要时常保持警惕:仓库区(内盗)、收货部、拐角处、死角、试衣间、顾客较少的地方、高质商品区。商品被盗高峰期:开市一小时内;上午11:00—12:00;下午17:00—22:00;内盗多出现在上下交接班和商场收市前15分钟;
(四)采购部门的控制
1.采购部必须按审定的采购计划,选择供货渠道与供应商接洽,实施采购; 2.必须提供供应商的相关报价表,商品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3.采购必须进行市场行情调查与质量分析,择优采购;
损耗原因 篇3
技工学校电能损耗是指学校的电能在传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简称线损。线损率是反映用电企业电能损耗和电气工作人员技能水平的技术指标,它不仅是企业电能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论企业的用电量多少,电气工作人员都应该把电能损耗和节能管理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加强。
一、技工学校电能损耗的原因分析
技工学校的电能损耗受学校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负荷大小、安装方式和安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原因各异、问题存在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变压器损耗,包括铜损、铁损和空载损耗;学校的变压器在夜间几乎都处于空载或轻载运行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管理,其空载和轻载损耗是造成变压器线损的主要原因。
2.线路损耗,学校的输电线路是造成线损的又一原因,使用电导率差的铝芯导线或使用不合格输电产品,会增加线路损耗,也有学校在用电负荷增加时,输电线路不能及时更新换型,导线过细、线路老化、发热或者接头松动会加大电能在线路上的损耗。
3.使用高能耗用电设备,学校的用电设备应尽可能选择工艺先进、高新技术的节能产品,若使用老式变压器(S9以下的变压器),高能耗灯具或技术落后淘汰的电器产品,会增加电能损耗。
4.管理损耗,电气管理人员不注重电能损耗管理或管理不到位,一些过度使用的计量装置、互感器等电气设备,得不到定期校验、更新,会出现计量不准,增加电能损耗。其次是工作人员抄表不准、马虎,出现漏抄、估抄、错抄,电量计算错误、报表误差、抄表时间不统一、窃电等等都有可能造成电能管理损失。
二、治理和降低损耗的技术措施
1.主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电能损耗
学校并联运行的变压器,要优先考虑经济运行问题,经济运行的方式应以变压器损失的大小来确定;正常运行时,损失随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可以根据负荷把变压器分为夜间用变压器和白天用变压器,能否通过调整负荷接线,在夜间停用几台变压器,以减少投入变压器的容量、台数和运行时间,达到变压器运行最为经济的目的,是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有学校夜间照明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完全停用夜间变压器。
2.线路经济运行降低电能损耗
线路损失随电流和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学校的线路损失在于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导线,架设线路时要充分计算该条线路所带的负荷及以后的发展规划,考虑适当的增容量,已经运行的线路尽量避免线路上有接头,杜绝导线发热、接头松动等现象,工作人员加强对输电线路线路、瓷瓶的日常巡视工作,发现故障和隐患及时处理,对某些运行电流过大、故障较多、导线发热严重的线路应果断转移负荷,改变运行方式或更换导线等措施,确保线路安全、经济运行降低电能损耗。
3.加强照明用电管理降低电能损耗
学校离不开照明用电,而且照明用电的费用占学校合计电费比例较大,办公室、教室、食堂、灯光球场、路灯、甚至厕所等等到处都有照明。一所3000人左右的普通技工学校少说也有上千个灯泡,如果能做好照明用电的管理,对学校线损管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如何加强照明管理本人作如下阐述。
(1)选用高效节能灯。学校在购买或更换灯具时,尽量减少高能耗灯具,多使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灯、LED灯和辐射、反射效果好的灯具,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绿色、环保的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灯具。通过对比,一只40瓦的白炽灯泡售价1.5~3.5元,使用寿命1000小时。按照6小时的照明时间来计算,全年用电88度,以每度电0.45元计算所需电费为39.6元加上两个灯泡4元,全年的费用约为43.6元。如果使用优质节能灯,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售价10元,使用5000小时。全年用电只有18度,电费为8.1元,加上灯泡本身10元,全年的费用仅有18.1元,学校按照使用1000个灯泡计算,一年可节约电费25000元,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2)合理调整照明灯具数量,提高照明效率,通过重新评价和改进照明设计的照度标准,增加广度照明,减少局部照明,加大照明间隔,调整灯具位置、朝向和安装高度等措施,可以提高照明效果,达到减少灯具数量、降低损耗目的。
(3)科学设定照明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照明工作时间动态管理。根据环境和照明需求不同,科学选择光控、声控、时控、分装开关等措施。做到一灯一控,有灯必控的原则,实行“四不亮”管理即:人不到不亮,天不黑不亮,不需要不亮,不控不亮。
4.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及工艺产品,提高用电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产品不断涌现,并逐渐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广泛采用新的技术新型产品对线损管理很有帮助。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快掌握新技术,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广泛增加新工艺的尝试,如学校自动变频增压供水系统、PC机(可编程控制器)饮水机、计算机、路灯、广播等等智能断电系统,都能大大提高用电效率。具专家论证,学校的抽水设备,使用新型SJYT型电机与老式Y型异步电动机相比效率可提高2~8个百分点,厨房抽油烟机37KW8极稀土永磁电机代替Y系列55KW电机可年节电20%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5.合理设置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对于校区较大,用电设备较多的学校,如果出现电压过低、功率因数不足现象,可以考虑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对高低压进行补偿,补偿装置能有效提高功率因数,提高供电效率,大大降低电能损耗。
学校的线损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得到全体干部职工和领导的配合与支持,电气管理人员不但要经常检查用电设备和线路,防止人为损坏,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计量的准确性,还要积极宣传和推广节能节电知识,倡导全体干部职工节能节电,只有时时做到节能,处处做到节能,人人都在节能,电损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损管理者。
油品储存损耗原因及降耗措施分析 篇4
关键词:油品储存,耗损,降耗措施,研究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原油被送入储罐以后, 经过程中严格的沉降、脱水流程, 再送入到常减压设备中进行加工和炼制, 经催化裂化、加氢设备进入到罐区, 沉降、脱水后方可外发售。在此过程中, 油品经历了非常长的工艺管网、阀门以及相关装置, 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损耗。然油品的损耗现象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而且还会给油品经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 因此应当加强重视。
1 油品储存耗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 油品自身的质量存在着问题, 成份不稳定。当开发油田时, 原油中的含水量会逐渐的增加, 进而造成油品的质量严重下降, 其成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尤其是脱水工艺中的损耗相对较高一些。对于成品油来说, 油品损耗不仅表现在蒸发、泄漏以及计量误差等方面, 而且油品进罐使的含水量增大、温度变化等因素, 也可能会造成油品的严重的损耗。比如, 温度的影响就非常的大, 20摄氏度的温度差就会造成大约24%的油品出现容积损耗现象。当油品进罐以后, 其温度变化、气化蒸发, 都会造成损耗、以及计量误差等问题。油品质量及其成份的不稳定性, 可能会造成油品在脱水等工艺环节的操作难度加大, 因此损害也增加。
第二, 油品储存及相关工艺管网性能下降, 导致储存油品的大量耗损。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油品储存过程中的大量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裂缝, 比如原油储存过程中的浮顶油罐, 因长期的服役而出现严重的生锈病害, 出现了大量的浮盘漏损、管线穿孔以及阀门泄漏等问题, 甚至因此而导致储罐上的相关附件严重失灵, 价值维护不利, 因此造成油品储存严重耗损等问题。
第三, 油罐自身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般而言, 油罐中的存油量越少, 其出现蒸发与损耗的可能性就越大。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相同密封和温度条件下, 同种油品的装油量是油罐自身总容积的20%时, 所产生的蒸发量要比油量为95%时超出大约8倍左右。同时, 油品自身的蒸发损耗与其自身的密闭性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通常承压能力相对较低, 而且密封不够严实的油罐中的油气很可能会发生泄露现象;油罐中的压力如果降低, 也会出现严重的蒸发现象。据测算, 如果油罐自身的容量为5000立方米, 自然通风条件下一个月的损耗量大约为53吨, 若为原油, 其损失也在28吨左右。
第四, 计量操作过程中因误差而导
致油品的大量损耗。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检查油品用具, 油尺、密度计以及温度计和取样设备的精度时, 往往因缺乏责任心而利于形式, 因此对油品的储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 主要表现为油罐自身的标定期已过期限仍在继续使用;计量工具的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误差, 进而导致油品严重损耗;加之一些人为性的因素影响, 比如人工查表读数不准等问题, 都会造成油品的严重损耗。
2 加强油品储存管理, 降低损耗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油品储存现场的管理, 保证油品的储存质量
对于当前实践中存在着的原油含水量不断增大、质量下降等问题, 我们应当加大对油品储存现场的管理力度, 不断改进和完善原油的监管考核模式, 严格落实考核管理机制。同时, 还要不断地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 尤其要在原油满罐沉降时间的延长上多下功夫, 以保证油、水之间的有效分离, 防治脱水操作过程中的油品损耗。针对当前成品油罐中的油品含水量增大、液位较低可能会导致油品大量的挥发等问题, 实践中应当加强沟通协调, 尤其要注意控制生产车间中的成品油迸罐质量, 严格规范油品脱水工艺流程, 保证油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损耗。
2.2 适当降低油罐的自身温度, 安装合适的呼吸阀挡板
实践中, 对于那些大型的浮顶油罐应当做好温度控制工作, 并在罐体外部适当的位置安装降温水循环设备, 以保证对浮盘温度的有效控制。同时, 要注意夏季炎热天气使的储存油品浮盘, 避免因气温过高而导致油温升高, 这对于减少损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地面上的油罐而言, 可在罐顶适当位置安装一个环形的冷却喷淋水管, 加设自动控温设备。当罐体外部的温度升至一定的高度时, 所安装的淋水装置即自动开启, 向罐体上喷水使其冷却。该方法虽然效果非常的明显, 但也存在着缺点, 即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而且可能户对油罐的防腐层产生一定的损害。同时, 要在罐体上适当地涂上一些防腐材料, 一方面可以减少罐中的油品温度急剧变化, 另一方面也会因涂料的存在而减少外界光线对其产生的反射, 对于降低温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 还要适当地安装一些呼吸阀挡板,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油品因呼吸而产生的损耗, 因其投资比较少, 而且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所以在当前油品储存管理过程中比较常用。实践中可以看到, 呼吸阀挡板通过有效减少回逆呼出, 来有效而降低油品 (油气) 的再次呼吸浓度, 在安装好挡板设备以后, 可对油罐中的油气空间进行分层, 其中呼出的气体多为上层的油气, 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因蒸发而产生的油品损耗。据测算, 在相同条件应用挡板的前后差距很大, 一般可有效降低油品损耗量大约在20%至30%之间。
2.3 不断提升油品储存工艺管网质量及其性能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油罐浮盘故障问题, 笔者建议一定要坚持对油罐浮盘设备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 并及时修理和更换浮盘, 以保证其性能和质量。同时, 针对内浮盘中的蒸发损耗过大、油品数量降低等问题, 实践中应当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其行技术上的不断改进, 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新的自制采样开孔。通过对采样口进行改造, 可有效提高油罐的运行安全性, 降低油气储存空间的实际浓度, 这对于降低因蒸发而造成的损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油品储存工艺管线和阀门漏损等问题, 应当加强日常监测、维护和保养, 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更换, 以降低油品储存过程中的损耗, 提高其运行效率。
3 结语
油品损耗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不仅会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耗, 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 强化日常管理,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优化施工操作方式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油品的质量, 降低油品储存损耗。
参考文献
“端粒”如何“损耗” 篇5
然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医学家莱因哈德-施廷德尔最近提出的“端粒损耗”答案,却被科学界一致看好选中,在“地球10大危险”排行榜上,居然名列第2位,危险系数确定为8,应该说这个危险系数的级别是比较高的。问题是当今世界许多人,对“端粒”如何“损耗”问题形同陌路、了解甚少,对它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更是一头雾水。
但是近些年的研究揭示,人体染色体头部和尾部的DNA上存在的重复片断,即端粒,这直接关系人的生老病死。
原来,DNA上的“端粒”是一种护性盖子。正是在“端粒”保护性下,细胞才能稳定地复制出自己,才能按照生物钟的要求进行新陈代谢。由此可见,细胞染色体中若是缺少了“端粒”庇护,或是“端粒”出了问题,细胞分裂复制工作不仅受阻,下一代中,更容易出现种瓜得豆等乱套现象,还可能导致细胞早早死亡,不再分裂,以致影响人的寿命。因为人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细胞中的“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出现所谓“端粒损耗”现象。可见年轻细胞分裂次数少,端粒损耗也少,其长度也就长;年老的细胞损耗大,其端粒长度就要短些。所以,测量出端粒的长度,可确定细胞的分裂次数,能从分子水平确定一个人的生物学年龄。
科学家还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由于细胞分裂次数有限,所以“端粒”长度一旦缩短到“临界点”后,细胞不再分裂。这时,不管你是否进入老年期,都很容易患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
由此可见,“端粒损耗”的结果,是使我们提前进入老年期,提前出现未老先衰现象。
油品损耗原因浅析及相应降耗措施 篇6
一、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1、蒸发损耗
油罐储油时, 油品会蒸发出来, 在罐内油面以上的空间与空气混合, 若这种混合气体溢出油罐则会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蒸发损耗可以按照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大呼吸损耗。
(1) 自然通风损耗
储油容器上部有孔隙, 随着容器内部压力或外部压力的波动, 油气自孔隙被排出或空气被吸入, 会使容器内的油蒸气浓度降低, 使油品不断地蒸发, 形成自然通风损耗。
(2) 大呼吸损失
大呼吸损耗是指当油罐进油时, 液面不断上升, 罐内气体受到压缩, 压力升高, 当压力超过呼吸法控制压力时, 呼吸阀打开, 混合气体排出罐外造成损耗;当油罐发油时, 液位不断下降, 气体空间体积增大, 压力减小, 当压力下降到呼吸阀的控制值时, 呼吸阀打开, 油罐吸入空气, 油面上方的油品蒸气浓度下降, 促使油品进一步的蒸发, 造成原油损耗。
2、残漏损耗
残漏损耗与油品性质、设备状况以及操作是否不当有关。由于油品的粘滞性, 油液在容器内壁上的少量粘附造成油品的损失;储运设备的不完善, 如油罐或管道破损、输油泵阀门盘根填压得不严或连接不严、油罐加热盘管穿孔或管道腐蚀穿孔等, 会造成油品不可避免的微量渗漏及容器底部无法卸净的余油;操作不规范会造成残漏损耗, 计量工作不准确也造成油品的损失。
3、混油损耗
混油损失是指由于使一种油品混入另一种油品、倒错流程、管道的顺序输送、油品置换、混入影响油品质量的其他不良物质等原因造成油品经济价值损失的现象。
二、降低油品损耗的措施
1、降低蒸发损耗的措施
降低油罐油品的蒸发损耗的措施包括改变油品蒸发损耗的条件和采取有效的油气回收技术。
(1) 优化油罐操作和管理
(1) 加强油罐区收发油和储存管理, 尽量保持油罐在高液位储存, 减小气体空间和蒸发面积;
(2) 定期检查油罐的密封情况, 加强呼吸阀和液压安全阀的检查和维护;
(3) 适时收发作业。油罐早发晚收, 收油后不久发油以减少大呼吸损耗, 而装车应在白天进行, 减少蒸发损耗;
(2) 降低油罐内温差及其变化幅度
降低油罐内温差及其变化幅度对减少油品小呼吸损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常采取的措施有:
(1) 采用喷淋水冷却;
(2) 采取隔热措施, 即在油罐罐顶和罐壁安装隔热措施, 减少储罐热输入和热损失, 以降低罐内温度变化;
(3) 使用防腐涂料, 防腐涂料对降低蒸发损耗和保护储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好使用浅色的涂料, 减少吸收辐射热;
(3) 提高油罐承压能力
提高油罐承压能力对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作用是是十分明显的, 当油罐的压力提高到14.7KPa以上时, 可以基本消除小呼吸损耗, 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大呼吸损耗。一般从改进油罐结构设计入手, 以便在提该油罐承压能力的同时, 尽量减少钢材的耗量。广泛采用的是具有加强结构的立式圆柱形拱顶罐, 另外还可采用球形罐、滴状油罐等特殊形状的油罐以提高其受力水平。
(4) 减少储罐内油气空间
为减少储罐内油气空间, 常采用外浮顶罐或者内浮顶罐, 这两类油罐的灌顶随油面升降, 大大减少了蒸发自由表面和气体空间体积, 从而可以减小油罐的大小呼吸损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一种比重比油品小、流动性好、化学性能安全、使用寿命长的物质覆盖在油品上, 起到浮顶的作用, 减少油品蒸发损耗。
(5) 采用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
冷凝法
冷凝操作可以用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 (除去热量) 的方法来完成, 采用两级或三级机械制冷深度冷凝将大部分油气冷凝回收 (回收率达到99%) , 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 只适用于大浓度大排放量的场合才。
(2) 吸收法
a、常温常压吸收法, 这种方法是在常温常压下, 利用吸收剂使其与排放气体接触以去除油蒸气;
b、常压冷却吸收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冷冻机将吸收液冷却到低温, 然后送到吸收塔对混合气进行喷淋接触选择溶解吸收, 由于在温度与吸收剂性能间没有取得较好的平衡, 常压冷却吸收法在国内很少应用。
(3)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与吸附剂 (如活性炭) 之间结合力强弱不同, 将难吸附与易吸附组分分离的技术, 吸附剂再生利用, 吸附法的工艺流程已经非常成熟, 在国内外应用很广泛。
2、降低残漏损耗的措施
(1) 正确的储运操作
在进行储运作业时由于操作错误或不恰当是造成残漏损耗的主要原因, 因此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减少损耗, 如: (1) 油罐收油及装车装船时, 注意监控装油高度, 防止溢油; (2) 接卸车船时要将容器底部余油卸尽, 船卸完后具备冲舱条件的, 最好进行洗舱。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经常检查计量口、呼吸阀、泡沫室、与罐内相通的自动化装置及其他附件、油泵、阀门、鹤管、法兰、油嘴等,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减少残漏损失。
3、降低混油损耗的措施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油品储运管理, 降低油品损耗必须从提高油品经营管理水平人手, 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科学管理要求的制度。
(2) 减少设备原因引起的混油损耗
加强输储油设备的检查维修, 管线、阀门定期检查, 必要时进行压力检验, 防止渗漏引起混油。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引起油品蒸发损耗的因素众多, 要达到减少油品损耗的目的, 首先应对油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 才能提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降低油品的损耗,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媛、杨英、刘晓东:《油库中油品的蒸发危害及措施》,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7) 42-43。[1]许媛、杨英、刘晓东:《油库中油品的蒸发危害及措施》,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7) 42-43。
农产品物流损耗原因分析 篇7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损耗,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农产品在产后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是影响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生鲜农产品因其自身含水量高、保鲜期短的生物特性尤以为甚。据报道, 我国蔬菜和水果采摘后的平均损耗率高达25%-30%, 这种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 美国、日本仅有1%~3%[1]。农产品物流的损耗已经引起了各地农业部门的重视, 相关行业也开始更新完善技术。近年来, 在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下, 我国水果产业已经发展出品牌效益, 注重商业包装和物流运输的系统化, 使得损耗率大大降低。然而相比于水果产业较高的利润, 蔬菜产品单价较低, 批量大, 缺少初级的加工和包装工序, 在物流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损耗问题更不容乐观。
1 农产品物流损耗分析
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3年我国总计的蔬菜播种面积是20899.4千公顷, 同比增加了约2.7%;出口额11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2%。在市场需求和供给十分充足的情况下, 居高不下的农产品物流损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产品物流是为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价值将农业生产结束的农产品从田间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又称为农业销售物流, 涉及到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诸多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 田间采摘、产地初加工和基础的工业包装是保证农产品价值的基础, 它们决定了农产品在后续的物理运动过程中的自身保护能力。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 我国一些地区的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出现的机械损伤、微生物感染腐烂的情况较多, 这些质量控制水平从根源上取决于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程度。
在运输和仓储环节中, 很多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并不完善, 仍按传统方式由中间商自行组织运输。尤其是冷链系统发展滞后, 难以长时间保持合理的温湿度, 生鲜农产品失水失重问题严重, 部分水果糖分消耗巨大, 影响口感。相应的, 这些地区果蔬农产品的碰撞损耗、自然腐败情况也会远超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发达的地区。
农产品碰撞出现的物流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支持。每多增加一个流转层次, 就会出现多次的装卸搬运活动, 更会带来双倍碰撞损耗, 进而因为外观的问题影响农产品在零售环节的价值。不专业的物流装卸搬运人员, 密度低且需要多次短驳的交通运输网都会导致农产品的多次转运存储,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贯穿农产品物流全程的信息管理影响着农产品的流转速度、加工转化能力以及市场交易时间。落后匮乏的信息网络使得农产品滞销情况严重, 不对称的信息内容下的农产品也难以达到新型加工业的准入门槛, 难以达到农产品增值;运输不经济带来的物流过程时间延长也是损耗的一大原因。
2 农产品物流损耗原因分析体系建立
结合上文所述的农产品常见物流损耗情况, 从宏观角度分析农产品物流损耗原因如下: (1) 市场体制的不健全, 产业结构落后。我国有些省市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产业集群效应尚未产生, 对农产品的损耗问题几乎不重视, 产地初加工中包括的干燥、储藏、保鲜等诸多环节常常被忽视, 影响农产品品质;同时农户生产缺乏组织计划性, 盲目生产, 农产品因滞销所产生损耗非常大。 (2)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气调保鲜的今天,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生产及物流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使得生鲜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冷藏保存, 在长时间的运输和仓储中影响更为严重。 (3) 流通渠道复杂, 第三方发展缓慢。传统模式主要依托中间商和个体商户的短期交易, 农户生产批量少, 种类繁杂, 难以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流通模式的操作取决于农产品的市价水平, 因此难免出现农产品在库储存时间过长加重损耗。相比于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的效率非常高, 从业人员的数量充足且更为专业。但是人力资源不足, 交通的发展都将是制约第三方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低的直接结果是生产缺乏针对性, 农产品的产销不畅, 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 导致大量损耗, 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一个地区的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的活动量最能代表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2]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损耗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的复杂问题, 难以用少量、单一层面的数据来解释。结合实地考察中的经验, 根据科学性、目的性、可操作性、非重叠性等原则, 本文建立了农产品在产后流通环节中损耗的原因分析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依照上文分析的原因进行细分, 分别反映了大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物流的损耗量的影响、投资建设生产三个角度分析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产品损耗较多的装卸搬运和仓储等环节的劳动力水平、主要运输方式发展水平以及农业信息化水平。
为确保客观科学性, 以上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2014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选取年鉴内以省、直辖市分类收集的31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农产品物流损耗原因分析思想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中的一种降维分析方法, 它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 将原始变量分解, 寻找潜在公共的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原始变量重新分组, 使用一个公共的因子代表这一个组。这些重新划分后的因子之间没有相关性, 从而达到简化问题、全面分析的目的。农产品物流损耗不是单一层面可以解释的问题, 所选取变量虽然来自不同的角度, 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所反映的原因也会有着重复性, 所以可采用因子分析用于农产品物流损耗的原因分析对15个指标变量进行潜在的原因分析并重组。
(1) 假设有p维随机变量x= (x1, …, xp) ', 在n个样本中对p个随机变量的统计结果构成了一个nxp阶的原始数据矩阵。首先将X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消除原始数据的不同变量之间的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带来的不可比性。为简略表达, 设标准后的矩阵仍记为X。
(2) 初始因子模型。计算相关系数的矩阵为R=X'X, 及其非负特征值为λ1, λ2, …, λp和对应于特征值的正交特征矢量矩阵U。得到初始因子阵F=UX', 即
(3) 确定初始因子数。选择m (m<p) 个初始因子, 将U矩阵分为两部分, U=[U1, U2, …, Um, Um+1, …, Up]=[U (1) , U (2) ], 由式 (1) 可得, X=U' (1) F (1) +U' (2) F (2) =U' (1) F (1) +ε式中U' (1) 为因子载荷矩阵, F (1) 为因子变量, ε为特殊因子。
(4) 因子的旋转。令A= (αij) p×m=U' (1) , αij为因子载荷;则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解释为X=AF+ε。
(5) 因子得分。使用线性加权求和得到各个公因子的值,
dij为旋转后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使用得分公式计算出的各样本因子分析评价结果构成新矩阵Y。
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Q型聚类分析是选取统计量度量样本之间相似度的高低, 以此样本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过程。鉴于前面的因子分析已经得到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的矩阵Y, 而且矩阵中的m个因子正交, 数据的处理在这一步将大大简化, 结果也会更加清晰。Q型聚类也可以使选择的31个省和直辖市样本在聚类分析后对各个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损耗情况和原因有着明确、可量化的评价分析, 有助于后续有针对性的解决农产品物流损耗问题。
4 农产品物流损耗的因子分析
首先使用KMO测度值检验所选择的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测得KMO=0.719, P=0.000, 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符合检验要求, 根据Kaiser提供的KMO度量标准可知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为了减少信息的损失, 以及提供更为完整有效的数据进行下一部分的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方法在15个原变量中抽取了4个因子, 这四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方差的85.303%。表2是旋转后的最终因子解的特征值及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表3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后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显示每个因子有哪些变量提供信息。第一个因子:农业生产因子。包括农业生产总值、蔬菜产量、水电站数量和机械年末总动力, 这些都与农产品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也从基础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第二个因子:人力因子。主要与居民的消费水平、纯收入、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仓储业就业人数等因素正相关, 更多的反映了参与农产品物流的人力资源水平;第三个因子:信息化因子。包括有电子商务的企业数、电子商务销售额以及货物的年出口总额, 现代对外贸易对企业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 所以它们都综合反映了对信息化的共性;第四个因子:硬件设施因子。主要由农村设备、装卸搬运人员等因素构成, 说明了农产品物流中的硬件设施的影响。
根据回归法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结合公式 (2) 可以得到四个公因子的表达式, 即因子分析得分函数。将标准化的变量矩阵X代入下列公式后可得到标准化变量矩阵Y:
5 农产品物流损耗原因的聚类分析
应用因子分析中得到的四个公因子的变量对31个省和直辖市作为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因为在因子分析时已经进行了原始变量的标准化, 在聚类分析这一步我们将不再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利用上一步组成的样本矩阵Y31X4按照类间距离法对农产品物流损耗进行聚类分析, 并画出树状图, 如图一所示。
当取类间距离为12.5时, 分为6类较为合适。其中广东自成一类;浙江、江苏为一类;北京、上海、天津为一类;河南、河北、山东为一类;福建、重庆、安徽、湖北、湖南为一类;剩下的17个省为一类。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矩阵Y, 这六类有着不同的特点, 也有着各自在农产品物流损耗控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
第一类是广东省。广东省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 信息化水平非常的高, 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电子商务成交额使得农产品未动, 信息管理先行。广州自身也有着诸多海港和珠江的内陆港口, 进出口贸易繁荣, 对农产品物流运转速度要求较高;同时广东省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也以热带水果为主, 这类产品已经形成了专业的保鲜模式, 有着较少的损耗率。综合突出的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 广东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损耗相比其他区域控制较好。
第二类是浙江和江苏。浙江和江苏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较为完善, 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并且拥有着较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浙江、江苏依托着长三角快速的经济发展, 且有着不同于直辖市的广阔的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这些优势的作用下当地的农产品物流的损耗较少。相对于广东特别突出的信息化水平, 江苏和浙江属于产业结构均衡稳定, 资金、人力、技术全面发展的类型。
第三类是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个直辖市由于各自特殊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定位, 农产品生产规模不大, 在总额上农业投资较少, 但是人力资源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 不太存在本地生产农产品的损耗问题。值得提出的是, 考虑到辅助农产品高速流通、降低损耗, 这三个区域的电子商务规模即信息化水平虽高于平均线, 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类是河南、河北和山东。这三个省份作为我国华北地区的农业大省, 对农业和农产品的更为重视, 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巨大, 农业技术方面影响的农产品损耗较少。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欠缺较多, 与物流过程的硬件设施建设一并成为控制该地区农产品物流损耗的短板。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产后的农产品重视程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 发展第三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 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才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第五类是福建、重庆、安徽、湖北、湖南。这些省和直辖市受长江流域范围的影响, 都有内陆港口, 有着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发展水平较为平平, 没有明显的优势因子, 损耗程度略高于以上的省和直辖市。这五个地区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大, 需要全产业全方面的着手, 优化产业结构, 对农产品每一环节的质量严把关, 可以达到损耗大幅度的降低。
第六类是数量多达十七个的农产品物流损耗较大的省份。这些省份已不是由单一的因子控制农产品损耗, 基本都会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因子远低于均值。多个方面发展不足综合带来农产品物流损耗问题十分严重, 亟需全面的推动经济技术发展。对于这种情况, 该区域的农产品流通常常还处于传统模式, 政府和企业需要引入农超对接模式, 促进产业结构从出售原材料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进一步推广电子商务, 让各地的农产品走出去, 才能降低高居不下的农产品损耗, 从而控制住损耗问题, 达到农业增效的目的。
6 结语
农产品物流损耗, 尤其是蔬菜类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问题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最新统计年鉴数据对损耗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和重组, 定量数据具有说服力, 在此基础上使用Q型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农产品损耗情况进行分析, 为各地区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物流提供切实有针对性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军, 但斌.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问题及控制对策[J].管理现代化, 2008, (4) :19-21.
[2]王永静, 李善宏.新疆地区农产品产后高损耗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10) .
[3]高素英, 金浩.因子分析在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 32, (5) :43-47.DOI:10.3969/j.issn.1007-2373.2003.05.010.
[4]李玉民, 李旭宏, 毛海军, 等.主成分聚类分析在省域物流规划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4 (4) :549-552.DOI:10.3321/j.issn:1001-0505.2004.04.028.
[5]刘满芝, 周梅华, 吕雪晴.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复合模型的市场细分研究——以移动通信行业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9, 2, (2) :136-141.DOI:10.3969/j.issn.1674-1692.2009.02.008.
损耗原因 篇8
1 石油储运过程中发生损耗的具体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危险
1.1 造成石油损耗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烃类蒸发、设备故障以及储运过程中操作不当是最主要的原因。
(1) 首先, 由于石油中含有较多种类的烃类物质, 这类物质其易挥发, 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更容易蒸发, 这是因为温度越高是有储存罐内的压强越大, 罐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石油蒸发气就会排出, 从而造成大量的损失。当往石油储存罐内注入油时, 也是罐内压强逐渐变大的过程, 而罐内的呼吸阀有一定的临界值, 当压强超过这个临界值的时候, 就会“迫使”临界阀打开将气体排出, 从而造成了油气的损耗;而在取出油罐内石油的过程中, 内部压强变小, 小于大气压, 也会导致空气的渗入, 而石油储存罐中的空气含量越多, 石油就更易于蒸发, 随着油品的大量损耗, 油品的质量也就随之降低。 (2) 此外, 如果长时间使用某一储罐而不进行检查维修的话, 石油储存罐难免会出现损坏, 在冬天, 为防止被冻坏而将储存罐的油量孔和采光孔打开, 石油中易挥发的物质也会逸出, 造成损耗。 (3) 最后, 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 由于油品都有一定的粘性, 容器和管道壁上都会有一定量的油体粘附在上面, 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的不规范, 不进行定期的保养及检查, 这些原因都会造成石油的损耗。
1.2 石油储运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损耗也造成了很多的潜在危险。
首先就是人们的身体健康, 油品中很多蒸发的成分都会带有一定的毒性, 含有的硫化氢、苯和汽油煤油等烃类, 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 可能会引发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 甚至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癌症或者直接导致人员的死亡;其次, 就是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石油中的挥发分排入到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不仅会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 重者还有可能引发酸雨;最后, 就是石油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问题, 油品损耗越严重, 危险性就越大, 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名声有一定影响, 如果石油损耗很严重, 那么也会增加石油的成本, 这样企业就很难获得较高的利润;为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危害, 各个石油企业应该加大管理制度, 制定严谨的措施, 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损耗。
2 为减少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石油储运的规章制度。
首先要增加管理人员对石油储运工作的高度重视, 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专业的培训, 解决操作人员对储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责任心不够、不按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等问题, 让他们能够对石油储运作业能够正确的操作,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石油存储的队伍。此外, 还应该建立和健全油品运输的规章制度, 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油罐、阀门、管线、鹤管、机泵、装油罐嘴等设备或部件的操作要求, 并且能够按照标准进行管理, 进行操作, 从而消除因油品大量逸出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 还应该完善各个管理层的责任制度, 明确各个工作部门应该进行的工作, 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最好明确到每一工作小组, 为降低和减少石油损耗建立安全可靠地保障制度, 来督促降耗工作的完成。
2.2 督促维修人员对存储设备进行专业的检查和保养。
为及时发现存储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更为了及时的解决因储运设备出现空隙, 发生跑气和渗漏的现象所造成的损耗,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对石油储运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及设备检查, 要保证存储设备中各个零件的密闭性, 保证其不会漏气, 如果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维修;由此可知,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制定解决措施, 才能避免更大的油气损耗。
2.3 设立或增加石油中蒸发气体的回收系统
油品储运作业中很多油气的蒸发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为了满足国家环保的要求, 也为了降低损失, 我们可以设置油气回收系统对这类蒸发气进行及时的回收。油气回收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我国研发的常压常温吸收法回收系统是技术比较成熟, 在国内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该系统操作简单、综合性能较好、所用资金也比较少, 对国内一些大型石油企业而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受到许多企业的广泛欢迎。
2.4 降低储存罐的温度, 改进石油储存罐的性能
我们都知道, 石油储存罐内的压力越大, 油品越易于蒸发, 损耗的程度也就越大, 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储存罐的承受压力能力来减少因为石油气蒸发而产生的损耗, 一般来说, 采用球形、水滴形油罐要比其他形状的油罐抗压能力强, 立式圆柱形拱形顶罐具有较强的强度, 所以, 通过设计和改进石油储存罐的总体结构, 对提高罐内的承压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减少油气的损耗, 在物理学上, 温度越高, 压力越大, 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压强, 将降温水循环装置安装在罐体的外部, 由此控制浮盘的温度变化, 进而控制油气压力的变化, 在夏季高温天气储存油品的过程中, 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解决因阳光辐射和气温升高而造成的石油气温温升高的现象, 进而而降低由于石油蒸发而导致的油气损耗。可以再油罐的外罐壁涂上防腐涂料, 涂料一般选择白色或者银色,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油罐不被腐蚀, 而且还能减少热量的吸收降低油品的蒸发损耗;此外, 在人工脱水的过程中, 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耗, 为减少这些损耗, 可以在石油储存罐上安装一些脱水器, 这样不仅节省了脱水的繁琐过程, 而且还保证了石油的质量。
2.5 大力提倡散装运输, 并且科学的使用油罐
为减少因为频繁的装卸而导致的石油损耗, 我们应积极采用直发业务, 减少石油的中转, 并且控制泵的装卸环节中而造成的损耗, 更要减少石油的搬运过程, 由此, 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石油的损耗;此外, 还应该注意石油储存罐的科学使用, 首先要做好数量和质量的合理规划, 减少储存罐内的空隙, 从分利用储存罐内的容积, 也要保证一定的数量, 尽量减少因数量不够而导致的频繁倒换;同时, 也要注意控制输转次数, 而对于一些必须输转的作业流程, 也要合理的控制管内压力, 使罐内外的压力相差不大, 尽量保持平衡;而对于一些忙碌的石油储存库, 也要注意吞吐油罐的固定, 也应注意逐罐吞吐,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油罐的稳定, 同时更为了保证安全, 更应该注意石油储存罐的科学合理的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石油损耗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 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该现象, 我们应该科学的进行石油运输, 为石油的损耗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并且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把石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蜂.刍议储运系统油品损耗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16) .
[2]钮霞.实施油品储运作业的降耗措施管理[J].价值工程, 2012 (34) .
[3]周世昌, 杨子江, 孙鹏, 董红智.油品储运损耗与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08) .
[4]谢旭仁, 张力.石油原油储运损耗问题分析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01) .
[5]李阳, 古道金, 张徐莉.储油罐蒸发损耗成因及对策探讨[J].当代化工, 2011 (05) .
[6]王丽.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16)
损耗原因 篇9
1 油库油品损耗产生的原因
油品是特殊的液态商品, 它的挥发性较强、膨胀系数较大, 外界条件产生变化会引起混合气体状态参数改变, 混合气体从油品容器中排放进入大气, 这就造成了油品的自然损耗;油品在运输的过程中, 操作环节繁多, 并且受到工艺流程和操作人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这就造成了事故损耗。
1.1 自然损耗
自然损耗包括油品的蒸发损耗和残留损耗。蒸发损耗是它严重的损耗形式, 它产生在输、储油的整个过程中,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蒸发损耗已经占据整个油品储运过程中总耗损的70%~80%;其次就是残留损耗, 它是指油品从保管、运输、销售的作业中, 残存在容器里的油品不能被完全利用造成的损耗【1】。
1.1.1 蒸发损耗
我国的炼油厂到各大省市的中心油库都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需要通过管输、铁运、汽运等方式进入油库。在油品的装卸过程中, 采用的是敞开式作业, 因此蒸发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在运输的过程当中, 由于有温度和压力的客观存在, 油品的蒸发都必然的;在储存过程当中, 因为存在客观因素“大呼吸”和“小呼吸”, 蒸发损耗也是很难避免的。
1.1.2 残留损耗
在装、卸车的过程中, 无法将容器内部的油品全部清卸干净;油品的输转过程中, 即使输转完成后对管线进行吹扫, 管线的内部也会残留一些油品, 这样必然造成残留损耗。
1.2 事故损耗
伴随着企业管理逐步的精细化, 企业内部对如何控制油品损耗也越来越重视, 但在制度贯彻和落实上存在相应的问题, 因此便形成了事故损耗。
1.2.1 管理存在漏洞
企业在内控方面的措施不尽如人意, 制度只流于表面, 其本质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主要原因:一是内部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同部门之间, 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交流, 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造成了不能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二是内部奖惩体系不健全, 降低损耗虽然是员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但是体制的不完善造成某些员工自动自发降低油品损耗的意识极低。
1.2.2 硬件设备不完善
接卸油泵、阀门、管线等设备老化不可避免的微量渗漏和结构不合理造成槽罐车底部少量余油不能卸净。
1.2.3人为损耗、内部控制不到位
在油品整个输运作业中, 由于某些人为的操作失误, 如管线连接不好、容器各密封点密封不到位等产生油耗, 就是人为损耗。
部分承运方存在中途盗油的现象, 有些运输车容积表不准确, 将容积表值虚增, 改变铁路槽车油舱内部结构, 设暗仓或夹层, 使油库不能卸尽余油。
2 控制成品油损耗的方法
油品销售企业无论在自身体制因素、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哪一点上存在问题, 都会造成油品的损耗, 某些因素中油品损耗是客观存在不能被改变的, 只能考虑优化它, 从而控制油品的损耗。
2.1 降低蒸发损耗
存储和转运设备所蒸发排放出的油气是油品损耗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计划管理并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翻修, 并且严格控制操作手段, 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存储和转运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检查密封点;定期检查油罐呼吸阀是否呼吸正常;漏桶和不完整的槽车不装油;加大存储设备的使用频率, 尽可能减少储存设备的气体空间;深入推进油气回收系统的应用, 充分利用油气回收技术, 避免油气蒸发到大气中。
2.2 管理制度的完善
根据油库地理位置、环境因素、油品性质、操作流程、硬件设备等情况, 科学制定损耗管理办法, 建立分环节损耗管理体系。从一次运输、卸车、储存、输转、付出等分环节测算油品损耗, 核定损耗并建立登记台账;按岗位、分环节实行月度损耗分析制度, 定性、定量的编写《油库月度损耗分析报告》, 用数据进行分析, 确定各环节油品损耗标准, 产生的原因和控制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制定完善明细的奖惩制度, 岗位责任, 权责分明与奖惩相结合, 确保企业每个员工都明确知道其所承担的相应职责, 防止出现问题后互相推卸以及无法追究责任, 出现问题后立即处理并且问责到个人, 奖励对降低油品损耗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包括经济奖励、行政奖励、荣誉奖励等【2】。
2.3 硬件设备的优化与升级
安装自动计量系统, 不断提高油库计量自动化程度, 自动计量系统能提高油库收发油品的计量精度, 安装油罐液位自动计量系统是解决油库油品损耗问题的关键措施, 只有计量准确才能提升油品损溢管理水平。
2.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
定期为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并进行考核。加大抽查力度, 不定期随机抽查和考核员工专项操作技能, 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准确性;适当对员工进行岗位调换, 挖掘培养适合其岗位的优秀员工。
3 结语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不管是出于眼前还是未来考虑, 不管从企业利益还是自身利益出发, 我们都应该珍惜它。
摘要:很长时间以来, 油品损耗造成了石油销售企业的巨大损失, 石油企业把怎么有效降本增效作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油品产生损耗的原因出发, 研究提出了如何控制成品油损耗的方法。
关键词:油库,油品损耗,分析,措施
参考文献
[1]贺孝忠.油品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Z1期.
长期夜跑 损耗阳气 篇1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崇廉引用《黄帝内经》的“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来解释,意思是人在平静的状态下,皮肤的腠理闭合,即使大风吹来,也无法侵害身体。但人在跑步时,血液纷纷流向四肢,使其温度升高,腠理受热后张开,这时吹风,外部的风邪寒邪能轻易钻进,埋下疾病的隐患。
冯崇廉认为,汗出当风,如果体内阳气较足,就没什么大碍,但对于女性,体质本来就比较弱,长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跑步,会受到风邪入侵,阳气也将受到进一步的损耗,反而得不偿失。“可能当下还没见到害处,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冯崇廉特别提醒,在选择户外运动场地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大风处。且运动时最好带上擦汗毛巾,及时把身体表面的汗液擦干。
夜晚运动不利于阳气收敛
冯崇廉指出,大到四季轮回,小到人体的一天,都遵循着太极两仪图所表达的阴阳消长的循环规律。在一天之中,子夜(0时)阴气达到顶点,走向衰落,而阳气开始生发,经历整个上午直到正午(12时)到达极盛。此后整个下午,阳气逐渐衰落,入夜以后需要潜伏,为子夜后的重新生发做准备。中医认为,人的生命靠阳气支撑,因此起居作息都要顺应天时。跑步等运动会发散阳气,应该在阳气上升的白天进行,如果夜间很晚还运动,本该潜伏休养的阳气遭到过度耗损,第二天就会感到体乏神倦,长期下去体质也会渐渐变差。
如果夜跑,专家建议这样跑
运动最晚不超过晚上9点
对于许多要上班的市民来说,白天运动确实不太可行。为此,冯崇廉建议上班族在六七点刚下班时喝些能量饮料然后直接运动,休息好再吃晚饭。
如果一定要晚饭后运动,则进食至少1.5小时后才可以运动,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严重者还可能诱发阑尾炎。冯崇廉强调,运动最晚不要超过晚上9点,且锻炼时间越接近白天越好。因为晚上11点是中医养生观念中晚睡的极限,晚上9点运动完后还有2个小时调息,能避免运动带来的兴奋感妨碍入睡。
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损耗原因 篇11
1 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
原油及其产品,尤其是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轻柴油等,这几种油品密度较小、饱和蒸气压高、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温度升高时,油品表面的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很容易克服液体引力,变成蒸气分子离开液面扩散到油品上部空间,造成油品的蒸发损失,这就是蒸发损耗。因此,反映在不同油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油品蒸发损失也不同。
油品蒸发损耗的发生过程可以分为油品气化、储罐内油气气相传质和混合油气排逸三个阶段。
1.1 油品气化
油品在储存过程中气化的表现形式是蒸发。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气液两相共存体系中的液体表面气化现象,在任何温度、压力下,只要存在着气液接触的自由表面,而且气相中油品蒸气未达到饱和状态,都存在着蒸发现象(达到饱和状态,也存在着蒸发,只不过是蒸发与冷凝处于平衡状态)。油品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油品的温度、储罐内油品的自由表面积、气相中油品蒸气的浓度、气相空间的压力以及油品的性质。
1.2 储罐内油气气相传质
罐内气相传质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形式,即分子扩散、热扩散和强制对流。
(1)分子扩散。
储罐内各部分油气浓度分布不均匀,油气分子自发地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迁移。由于容器内是气液两相,液相是蒸发源而油气的密度又大于空气的密度,因而分子扩散的结果使容器内气体空间油气浓度形成梯度变化,越接近油面油气浓度越大。
(2)热扩散。
对于地上储罐随着大气温度的变化,罐内气体空间的温度分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罐内气相空间各部分气体的质量迁移,就是气相传质环节中的热力扩散。
(3)强制对流。
由于储罐内气体空间压强分布不均匀,在压差作用下高压区的油气会快速向低压区运动,比如环境温度骤变或发油作业而使油罐吸入空气,则会产生强制对流。
1.3 混合油气排逸
通常除储存高挥发性油品采用压力容器密闭储存外,大部分油品都是用常压罐储存。当储罐内混合油气压力达到油罐安全装置的控制压力时,罐内的混合油气就会向罐外排逸,造成油品蒸发损耗。
2 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别
以呼吸原因的不同可将蒸发损耗分为如下几种类别。
2.1 自然通风损耗
自然通风损耗是由于罐顶有孔眼或在两个孔眼间存在着高差情况下,因混合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致使罐内混合气从低处孔眼排入大气,外界空气从高处孔眼流入罐内,这种由于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气体自然对流所造成的损耗叫自然通风损耗。自然通风损耗多发生在罐顶、罐身腐蚀穿孔或焊缝有砂眼,消防系统泡沫室玻璃损坏,呼吸阀阀盘未盖严,液压阀未装油或油封不足,量油孔、透光孔未盖好等情况下。
由于自然通风损耗原因既有设备问题,也有管理问题,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好设备,自然通风损耗是可以避免的。
2.2 小呼吸损耗
罐内油品在没有收发作业静止储存情况下,随着外界气温、压力在一天内的升降周期变化,罐内气体空间温度、油品蒸发速度、油气浓度和蒸气压力也随之变化,这种排出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的油品损失叫“小呼吸”损耗,通常也叫油罐静止储存损耗。造成油罐“小呼吸”损耗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温度变化。
从清晨到午后2点左右,温度呈上升趋势,罐内油品温度也随之变化,油品体积增大、液位上升,油品蒸发速度加快,蒸气压变大、罐内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呼吸阀正压额定值时,呼吸阀的压力阀盘开启,罐内油气混合气通过呼吸阀排入大气。
从午后2点到翌日凌晨,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大气温度降低罐内油品温度也随之降低,油品体积变小、液位下降,蒸气压变小、罐内压力降低,当罐内压力低于呼吸阀控制的真空度时,呼吸阀的真空阀盘开启,外界空气通过开启的真空阀被吸入罐内。
吸入的空气破坏了罐内气相空间的浓度梯度,降低了油气分压,从而加快了气体的传质过程和油品蒸发,并随着第二天的呼气过程排入大气。油罐的“呼气”和“吸气”过程,每天都在有规律地周期变化着。油罐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是混合油气,所以产生了油品损耗。
2.3 大呼吸损耗
油罐在进行收发作业时,由于油面的升降变化引起油罐内气体空间变化,进而带来罐内气相压力的升降变化,使混合油气排出或外界空气吸入油罐,这个过程所造成的损耗叫油罐“大呼吸”损耗,也叫油罐动态损耗。
当油罐收油时,罐内油面上升气体空间体积缩小,油气被压缩,压力逐渐升高,当罐内混合气压力超过呼吸阀额定正压值时,呼吸阀的压力阀盘开启,混合油气排除罐外。而当油罐发油时,罐内油面逐渐降低,气体空间随之增大,罐内压力减小,当罐内气体空间压力低于呼吸阀额定真空度时,呼吸阀的真空阀盘自动打开,外界空气被吸入罐内。这种由于气体空间容积变化而引起的空气吸入和混合油气呼出的蒸发损耗就是大呼吸损耗。
2.4 回逆呼出损耗
油罐发油期间吸入的空气,破坏了原来已趋均匀的油气浓度分布,降低了油气浓度,油气分压低于其饱和蒸气压,从而加速了油气的蒸发和气相的传质过程。随着气体空间油气浓度的恢复,混合气中油气分压增大,气体总压力逐渐升高。因此在发油作业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常常会出现压力阀盘开启,呼出混合气现象,造成回逆呼出损耗。
3 影响油品蒸发损耗的因素
3.1 影响小呼吸损耗的因素
影响“小呼吸”损耗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昼夜温差变化。
昼夜温差变化愈大,“小呼吸”损耗愈大;反之,昼夜温差变化小,损耗也小。
(2)油罐所在地日照时间。
日照越长,“小呼吸”损耗越多;反之则损耗越少。
(3)储罐截面积。
储罐截面积面积越大,蒸发面积也越大,“小呼吸”损耗也越大;反之,储罐蒸发面积小,“小呼吸”损耗也小。
(4)大气压强。
大气压越低,“小呼吸”损耗越大;反之则损耗减少。
(5)油罐装满程度。
油罐装满程度越高,气体空间容积小,“小呼吸”损耗就少;空间容积大,损耗也大。
(6)
与油品性质如沸点、蒸气压、组分含量及油品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3.2 影响大呼吸损耗的因素
影响“大呼吸”损耗的因素也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油品性质。油品密度小,轻质馏分越多,蒸气压越高,损耗越大;反之,油品密度大,蒸气压低,损耗就小。
(2)收发油速度快慢。进油、出油速度越快,损耗越大;反之,进油、出油速度越慢,损耗越小。
(3)储罐耐压程度。储罐耐压程度越高,损耗越小。储罐耐压程度越低,损耗越大。
(4)与油罐周转次数有关,油罐收发越频繁,则“大呼吸”损耗越大。
(5)与油罐所处地理位置、大气温度、风向、风力、湿度及油品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4 降低油品蒸发损耗的措施
4.1 降低温差
(1)为油罐刷白色反光漆料,减少油罐接受阳光热量,降低罐内油温,从而减少油罐“小呼吸”蒸发损耗。
(2)淋水降温,在白天阳光强烈时为储罐淋水,可以有效控制温度升高,罐内油品昼夜温差变化也会大为缩小,油罐“小呼吸”损耗因而得以降低。
(3)给储罐加装厚隔热层或反射隔热板,使罐内油品温度变化降低,可明显降低油品蒸发损耗。
4.2 减少储罐的收发作业
在油品储运过程中,多一次收发作业就多一次大呼吸损耗。因此对炼油厂来说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原油进厂尽量减少中转次数;中间原料应由上游装置直供给下游装置,少进中间罐区;成品油调合应采用在线管道调合,调合组分不进组分罐,直接参与调合;油品出厂应直接装船或装车,少进中转罐区。
4.3 优化操作
(1)合理安排油罐使用率。
油罐尽量装满,以减少空间体积。资料表明油罐装满率为90%时,蒸发损失为0.3%左右;油罐装满率为70%时,则蒸发损失可达1%~1.5%。
(2)合理安排收发作业。
油罐小呼吸损耗随时都在发生,可以利用大呼吸损耗的吸气和排气过程来抵消小呼吸损耗。油罐发油作业安排在温度高,油罐要排气时进行,用付油来降低因温度升高而带来的高压力,就可少排或不排气,降低损耗。在温度降低油罐要吸气时安排收油作业,减少油罐吸入的空气量,也就减少了油品的蒸发量,降低损耗。在付油结束后应尽快安排收油并且收油速度快一些,让在发油过程中吸入的空气内的油蒸气还没达到饱和时就被排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回逆呼出损耗。另外在发油时速度要慢一些,也可减少发油后的回逆呼出损耗。
4.4 使用浮顶罐
浮顶罐内液面与浮盘紧密接触,气体空间很小,油品几乎没有蒸发,也几乎没有吸气、呼气过程,呼吸损耗极小。用浮顶罐储存油品是降低损耗的有力措施。
4.5 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
油罐的蒸发损耗都是伴随着呼吸阀的阀盘呼出混合油气、吸入空气来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来增大呼吸阀的压力控制范围,延迟呼吸阀的开启,并减少开启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蒸发损耗。
4.6 增加附属设备
(1)
对于较大的油库,或者收付油很频繁的油品罐区,可以用管线把一些承压相同,储存油品也相同的油罐的气体空间连接起来,使需要排气的油罐排出的油气通过管线进入压力降低需要吸气的油罐内,减少排出的油气和吸入的空气量。
(2)建立集气罐。
有条件的油库可以建立集气罐,收集温度高时油罐呼出的油气,以便油罐在吸气时送回油罐,集气罐可根据系统的压力自行调整其容积,为油罐排气、吸气起到调节平衡作用。这样油罐就不会吸入空气,排出油气,从而起到防止油品蒸发损耗的目的。
(3)安装呼吸阀挡板。
在油罐内气相压力降低吸入空气时会引起强制对流,是引起油气气相传质的主要原因。装设呼吸阀挡板可以改变吸入空气在气相空间的运动方向,避免对稳定的油气浓度分布造成直接冲击,使吸入的空气在气相空间顶部径向分散,减少上部空间油气的浓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发油后的回逆呼出损耗,在呼出油气时,首先将上层油气浓度较少的气体排出,减少蒸发损耗。资料表明,安装有呼吸阀挡板的油罐,油品蒸发损耗可减少20%~30%。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