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效益

2024-07-06

医院经济效益(精选12篇)

医院经济效益 篇1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如何使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笔者从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经济效益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医院文化建设同医院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同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关系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等。

关键词:医院文化,文化建设,经济效益

目前, 市场经济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不可避免地也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 以便其生存和发展。但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 还要完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特殊社会使命。在某些情况下, 上述两方面需求是相互矛盾的, 如何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笔者认为医院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 提高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达到双盈的效果;同时, 只有以医院经济效益为经济基础, 才能使医院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因此, 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同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一样, 已引起广大医院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 医院文化建设

(一) 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医院一份宝贵的无形资产。从广义上讲,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 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 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1]医院文化是指医院经营管理中居于最高层次、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主要是指医院精神、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文化包括医院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服务品牌、经营战略、规章制度、管理理念、价值观、社会形象、质量体系、人文气息等多种元素。医院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有机结合, 是医院在服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 反映本单位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医院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如一家医院的文化品位, 医院的文化氛围, 医疗服务的技术含量、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 以及广大职工的文化素养等等。[2]

(二) 医院文化建设。

从目前的文化领域所定义的概念来看, 医院文化建设概括起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医院物质文化建设、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医院精神文化建设。医院的物质文化是指由医务人员创造的医疗服务和各种物质设施所构成, 如医疗设备、医院环境、院容院貌等。它从外在、直观的角度集中表现了一个现代医院在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它为患者提供了清新的医疗环境, 也能为医院职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 医院的物质文化是医院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 它能折射出医院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等。医院的制度文化是指医院文化中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它包括医院制度、规章、管理设施和组织机构等。医院建立的这些规章制度要有权威性、约束性, 能够使全院职工自觉遵守、自觉维护, 使医院的职工能够明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该干什么, 不该干什么, 有章可循, 各司其职;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要公平、公正, 做到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即为职工的发展和施展其才能提供了有效的机制平台。医院的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的核心, 是医院文化的灵魂, 其实质就是从业人员和整个医院的理念。它是在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及经营中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 能够激励职工积极性和增强医院活力的一种群体意识和文化观念。这种群体意识和文化观念具体体现在医院的经营原则、行为准则、医院的价值观、经营目标等, 能够体现大多数医院职工的根本意愿和利益, 可以说是一家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支柱。

二、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下, 医院为了提高其竞争力, 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必须的。

(一) 医院文化是医院经济发展的牵引机。

“知识经济”的说法大家都应听说过, 这种说法恰恰反映了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 文化是上层建筑。对于医院这个小社会群体而言, 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互融合的。日常生活中, 大家也能感受到, 人们的某种消费, 其背后蕴涵着某种文化。例如, 现在全民的保健意识提高了, 人们都非常注重体检, 相应就带动了体检业的发展, 很多医院及社会上随后就成立了不少的体检中心。再例, 现在的旅游业很是繁荣, 说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提高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些都说明, 文化的提高, 相应的经济就会跟着发展。医院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例外。笔者所在的医院作为一所省级三级甲等医院, 有较深的医院文化底蕴和完善的医院文化建设, 拥有特有的医院经营理念。例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抓住市场时机, 医院前几年成立了体检中心, 专为体检需求服务。一方面由体检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优质的体检服务和较高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的声誉, 进而医院的知名度得到了无形的宣传, 慕名来医院就医的病人大大提高, 给医院带来了又一领域经济上的效益, 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又如, 医院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和业务, 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医学界较先进的医疗科研和医疗技术, 在医院都会得到人、财、物的全力支持, 比如目前医学界较前沿的介入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方法等, 在医院各相关临床、医技科室正稳步开展, 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又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 成熟的医院文化建设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平台。

首先,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医院为了实现其经济效益, 就要制订相应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并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财务手段来实施这些制度。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制度文化的建设, 就是医院从制度上将外部的竞争压力传递给每位员工, 使每位员工都树立主人翁精神, 将医院作为一个家来对待。医院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制订属于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而属于医院文化建设的范畴。这样看来, 医院文化建设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 医院要想有好的经济效益, 就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这就需要医院有专业的优秀拔尖人才和全院职工的高素质, 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实质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体现。进一步分析, 一方面, 医院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能够吸引高尖人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医院的特有文化, 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够使每位人才有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能够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其特长的舞台, 即为他们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支持他们创业, 这样使院内的优秀人才留得住, 外面的人才引进来, 院内潜在的人才快速成长。另一方面, 全院职工的整体文化素养, 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也是医院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医院职工的整体文化素养高, 在职工与职工间、医院部门之间、职工与患者间打交道时, 关系处理融洽, 减少了相互间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 提高了办事效率, 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进而提升了医院内部竞争力。

(三) 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只有医院的经济效益好, 才能促进医院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首先, 医院的经济效益好, 医院才有能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材, 才有能力改善医疗就医环境, 这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以我院为例, 近几年经济效益蒸蒸日上, 所以在省内首家购买了PET-CT等先进医疗设备, 提高了医疗水平;修整了医院环境, 走进医院就像走进了花园, 使患者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其次, 医院的经济效益好, 医院才有精力向职工的科研、专业业务水平——学业深造、业务进修、出国研修、职工业余生活、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投入。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 医院每年选派到北京、上海等大型医院进修的人员有三、四十人;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院讲座、授课每年有约二十人次;对于职工有学业深造要求的, 医院都全力支持。目前, 医院在国外研修的人员有将近三十人。以上举措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员工的整体素质、医院的知名度等。再次, 医院的经济效益好, 医院管理层为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更上一个台阶, 就会很重视医院的管理, 那么制度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制度管理则属于医院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的范畴。

三、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

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看, 医院文化建设同医院经济效益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两者缺一不可。因此, 作为医院高层管理者, 在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时, 要两者兼顾, 不能只抓一方。如果医院只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不考虑医院的经济效益, 那医院文化建设的发展也会停滞, 因为没有医院的经济支持, 许多有关文化建设的工作和活动是启动不了的。如果医院只注重医院的经济效益, 也许能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 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看, 没有完善的医院文化建设支撑, 医院的经济效益不会有持续性、发展性。因此, 在医院工作的实际操作中, 需要寻找一个切合点, 来权衡两者, 使其齐头并进, 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邹颉.浅议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J].现代医院管理, 2007, 6:73

[2].叶煋荣.论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核心竞争力[J].现代医院管理, 2004, 9:1~5

医院经济效益 篇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许多行业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但大多数公立医院计划经济的模式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观[1]。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医疗服务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2],劳务服务性质决定它具备了在商品流通中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三要素[3]。因此,医院的经济管理必须面对医疗机构间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大胆借鉴和吸收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引进先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从单纯的重内部管理转向面向市场的经济管理[4]。

经济管理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的学科也十分广泛。对医院管理者而言,更为重要的基本理念是:是否用经营的理念来经营医院、经营科室。经济是以市场为舞台的,经营是市场运作的必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卫生经济管理也赋予了新的涵义。卫生经济管理的职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算算奖金、管管价表,而应该是对财务、信息、统计、医保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考核并对其进行管理控制,为院领导进行经济决策和综合管理提供数据资料。经济管理工作的思路要有利于调动全院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医保病人就医及对其统筹基金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医院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1. 全面评估重点发展

1.1 经济管理必须从医院宏观经济效益考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各部门、各科室、各层次纵横交错的经济关系进行整合评估,对效益好的科室要重点支持,对发展前景好的科室要重点扶持,对小科室,要在医院总控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适当放开,给科室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其经济效益最大限度提高的目的。

1.2发展特色专业,提高医院知名度

再大的医院,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科室均衡发展。医院要针对自身的情况,对各科室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一次客观的评价,对病人来源多、技术基础好的项目,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投资,尽快形成规模和创出品牌,以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3 正确处理药品收入与治疗收入的关系

药品收入带给医院的利润仅是进销差价,随着药品招标的规范和价格政策导向的影响,这个空间将会逐步地缩小。靠药品收入的提高来实现医院整体收入的增加,这种思路将会把医院带入死胡同。治疗收入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治疗收入的增加体现的是医院的整体技术水平,医疗技术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给医院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1.4 重视参加基本保险医疗的就医群体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便是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思想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90年代中期,基本医疗保险在我国各省市逐步实行;就重庆市而言,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仅10万人左右,覆盖面也仅仅限于主城六区,到7月,参保人数已达到155万,基本覆盖全市范围,参保人员也从最初的事业机关、公务员扩大到企业、灵活就业等人员,并且,农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在各省市也程度不同的处于运作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不久的将来,基本医疗保险将会是主要的就医方式。因此,在抓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完善加强基本医疗的检查手段、治疗项目和及时补充进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品种,为参保病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就医条件,吸引更多的医保病人到医院就医,以规模经营的.方式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目的,同时,也带给医院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注重管理创新

医院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管理模式,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横向发展。积极倡导引资投放,联合办院方针,实现“你投资、我发展”战略,以双赢的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增强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2. 医院经济管理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加强成本管理意识,突出医院内部核算的重点

成本决定价格的理论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是天经地义的,而市场经济时代的成本是竞争出来的[5],我的成本低,我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生存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医院的成本管理方法要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医院核算应按照全成本核算的要求,规范地计算医院的收支结余;科级核算应该根据军队医院的具体情况,以控制管理变动成本为主,不要过份强调全成本核算。

对提高专科医院经济效益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专科医院;经济效益;思考 1.医院经济效益的内涵

所谓医院经济效益,是在医院经济活动中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服务,它是指医疗服务的技术经济效果与医疗服务劳动耗费之间的对比关系。通俗地讲即指少花钱、多看病、看好病。因此,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绝不是一切向钱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卫生事业的性质、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决定了卫生事业的非经营性的主体地位,医疗机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2.医院应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

办医院首先要讲社会效益,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医院的基本职能是救死扶伤,为人民防病治病。所谓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技术上看,医疗服务要能够解除病人的疾病痛苦,把病治好,满足病人的医疗保健需要。二是从经济上看,在医疗服务中要尽力节约劳动耗费,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医院社会效益要求医院能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良的服务质量为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多治病,治好病,这就是医院存在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是医院的根本目的。

但办医院不能不讲经济效益,医院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讲求经济效益,这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则。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是要求医院行业不关心经济效益,而是应以社会效益为主,力争较好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看,医院经济效益的内容本身就体现了社会效益的要求,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因此,医院抛开社会效益就无法谈经济效益,但如果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成了无源之水。

3.提高专科医院经济效益的几项措施

在改革中,既要加强质量管理,又要讲究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专科医院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靠国家有限的拨款显然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在扩大服务范围,改进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总所周知,一个企业没有特色产品,难以占领市场,同理,一个医院没有医疗特色,难以吸引病人。特色医疗是医家的优势所在,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院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特色医疗是市场永远不变的追求,医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调整服务结构,扩大和延伸服务领域。下面就提高专科医院经济效益,提几点浅见。

3.1专科医院要做强“大专科、小综合”,在充分发挥专科医院本身特点和前提下,扩大服务范围

所谓“大专科、小综合”办院模式,是指在专科为主的基础上,开设专科边缘科目和其他综合性临床科目。由于我国卫生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专科医院在“吃不饱”的前提下办“小综合”,可以让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看病难的矛盾。例如:我院是一所市级专科医院,对病人并发其他疾病的诊断难、处理难、转院难,以及医护人员的技术潜力和医技设备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开始创办“小综合”,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设立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老年病科等,由单纯的药物治疗向心理、音乐、行为、物理等多种疗法的辅助治疗过度。近两年来,我院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掀起了科技兴院热潮,2009年我院通过了省卫生厅专科医院“三级”医院的评审。此外,我院近两年共投入了几百万元,陆续添置了CT、X光机、生物反馈仪、全自动洗板机、洗片机、血球计数仪、B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用电脑心理测评等等新设备。并加强了检验科生化、细菌、遗传免疫室等业务建设。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全民医保、基本药物、药品零加成等福利性政策陆续出台,我院门诊人次、住院病人有所增加,从而使医院经济效益取得明显成效,“大专科、小综合”模式经过我院几年来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3.2专科医院可以与综合性医院建立医疗协作联合体

医疗协作联合体是医院结构的外延,是完善医院结构,有效发挥医院功能的补充。医院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细胞,社会经济环境制约着医院经济效益,它除不向国家纳税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和企业一样必须按经济规律发生关系。从医院来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原则来进行的。自九十年代起,我院先后与二家综合医院开办了医疗协作联合体,这些年来,我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鲜为人知到有一定知名度的专科医院。可见,开办联合体是发挥现有卫生资源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它能发挥各自优势,对专科医院来说,其好处更为明显,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3.3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

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并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措施。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目标是要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即要对劳动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物资管理、后勤部门的管理等进行合理安排,协调解决。我院这个专科医院通过以上一系列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医院经济效益 篇4

一、树立医院风险意识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为医院一些无法控制或者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医院财务方面出现经济损失。 我国传统国有医院事业经费一般都是有政府拨款,并由国家包办,医院资金供应者主要是财政,所以没有市场经营风险,而且倒闭关门的问题也不存在,这就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具有非常淡薄的风险意识。 而目前,医院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 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具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而且医院也逐渐产生负债经营的情况。 所以,医院财务管理者一定要增强其风险意识,对医院财务调节功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运用,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予以建立健全,以此进行有效的医院风险预测、控制、处理以及评价等工作,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性预测与分析,尽量将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全面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

因为医院为医疗服务产业范畴,有产出必定就会有投入,所以成本的形成也就是大势所趋, 但是成本管理属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新时期的医院价格竞争,其实是属于成本竞争。 使医院经济效益得以提高的关键途径就是降低医院成本, 医院成本核算不完整对一些自然消耗成本造成忽视,最终造成不完整的医院财务统计结果。 而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不仅能够保证医疗对财务进行全过程及全方位控制,并为医院单病种成本核算与项目成本核算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而且确保医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有效手段是全面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这对医院财务组织结构的重新构建非常有利,制定有效的医院成本管理及成本核算措施,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医院成本。

三、提高医院投资决策及分析能力

在医院中, 医疗服务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就是医院重大医疗设备与医疗基础设施,而这也是对医疗单位技术装备能力进行衡量的关键, 所以引起很多医院的关注,并不约而同的对新项目进行投资上马,使其医疗投资效益很难充分发挥,加重医院经济负担。 所以,加强分析医院投资决策, 以实现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医院在投资前, 一定要可行性论证投资项目, 包括医院投资项目发展前景与业务量、项目投资成本与项目回收期、测算投入与产出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抗风险能力,对项目手续进行严格审批。 此外,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同类产品价格与性能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尽量以少投资的方式对高性能医院医疗设备进行购买, 以达到投资费用降低的目的。 而且在对医疗设备使用时,一定要加强对设备财务收支成本利润核算及专项统计分析,对合理、科学的折旧年限予以确定,保证医院所投入的资金可以实现按期折旧收回。

四、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预算

管理医院财务的重中之重就是医院财务预算, 是依照医院任务与发展计划而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 这是医院在今后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管理医院财务的重要依据。 此外,医院财务预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像财务预算编制缺乏有效依据,随意性强;财务预算程序与措施不科学、不规范等。 为使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得到有效增强,医院财务部门与管理者必须注重财务预算的关键性作用,以自下而上方式组织工作人员对医院财务预算进行编制, 先全面分析上年预算情况,对基本数字进行核实,对年度收支进行预测预算,然后根据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及力求节约要求,对合理、科学医院预算编制计划予以构建。

五、结束语

作为经济实体之一,医院若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各环节与各领域中相互渗透, 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大力加强,改进医院财务管理方式,使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降低医院管理及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快医院资金周转速度,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运用,降低医院劳动耗损,以此提高医院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医院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贵荣.对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08

[2]张玉强.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梁灵.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会计师,2010

[4]谢宝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07

医院经济管理 篇5

一、目前医院经济管理的现状

1.在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1)以看病为主,积极引进高端医学人才,这样就造成医院的经济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医院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纷纷建立这方面专职科室,比如市场策划科等。

但这些科室的工作人员专业并不是经济管理方向,也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系统培训,所以经济管理专业水平还不高,缺乏经济管理基本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医院,不能有效地将经济管理与医疗服务和科技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不少医院认为经济管理就是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收入,对经济总量、业务收入的增长非常重视,这样的认识无可厚非,但对伴随着这种增长所产生的医疗成本的提高却关注不多,有时甚至形成收入提高、但结余却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2.管理方法落后。

现在很多医院的经济管理多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随着医院形式的发展而形成一套全新的系统的管理模式,盲目投入,滥用资源。

相互攀比,盲目做大、做强,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进行负债经营,从而带来财务风险。

3.没有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核算技术落后。

实施成本核算和进行成本管理需要相应技术人员的配合和操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案本身的局限性,核算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核算人员素质的不一致性,实施的效果不尽相同。

4.没有统一的经济管理基础信息平台,同一家医院几套系统共存,相互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系统提供的信息互有偏差,缺乏规范、统一的全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不能为领导者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使经济管理成为“无源之水”,控制能力薄弱。

5.没有建立社会化服务的体制。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后勤的深层次改革,也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医疗,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使医院增强了竞争能力,实现了医院产业经济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现在一些医院没有加强内部约束机制,没有强化内部管理更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如何建立规范,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医院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通过编制预算的过程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各科室床位,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预算算各科支出,通过预算强化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的意识深入到医院每一个经济事项预算。

预算要做到数据准确,可操作性强,预算流程规范,已达到提高医院两个效益的目的。

2.建立医院成本管理制度。

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从国家的角度讲,政府发挥整体规划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另外要增强成本意识,建立成本控制机制,降低病人费用,提高成本效益,同时要进行财务控制。

降低成本,开源节流。

加强管理,加强约束。

3.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引进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由过去国家垄断慢慢发展为市场竞争,医疗工作的`性质也悄然由过去计划体制引入市场机制。

医疗服务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

因此,医院经济管理需要高端人才。

他们不但要懂得国家卫生管理和改革政策,还要懂得医院的经营管理。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这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

医院划分各责任中心,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全面分析、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对其完成工作的好坏给予相应的奖罚,以调动各责任中心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发展医院特色,建立医院品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医院治疗专科特色。

医院要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各科室技术的发展水平作一次客观的评价,对病人来源多、技术基础好的项目,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投资,尽快形成规模和创出品牌,以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6.建立经营质量保证机制。

医院领导班子应明确质量保证机制的指导思想,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完善院内经营体制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形成和完善质量保证机制。

7.引入竞争机制。

由于医疗市场具有特殊性,应认识到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同一般商品市场自由竞争的区别,还要在医院内部各部门、科室之间,在质量保证、技术进步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形成必要的经营竞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经济管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医院经济效益 篇6

关键词:外墙保温;经济效益;病房楼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22-02

1 病房楼的建筑概况

2 积极广泛调研,充分掌握保温材料第一手资料

EPS、XPS、PU都属于有机保温材料,它们所体现出的最大优点就是保温、隔热性好、质轻。但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防火性能差,易燃,缺乏一定的安全性,燃烧时会产生毒性较大的浓烟,对居住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且耐久性能不好,使用年限远不如无机保温材料,容易老化。以上三种保温材料,EPS、XPS在80℃就会产生熔融变形而滴落,耐火性极差。据笔者调查,EPS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由于防火安全性能较差,已经在国外建筑领域被限用,甚至是禁用。

在我国高层建筑中,以前较多的采用的是EIFS外墙保温装饰系统,该保温系统通常情况下采用三种保温材料,其中最为普遍的是EPS,依次是XPS和聚氨酯板PU。这三种材料在未经阻燃加工的时为易燃体。经过阻燃加工后,可成为难燃体,但最终还是无法成为不燃体。因此,由这三种保温材料所组成的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为复合型墙体。EPS板、XPS板、PU板为墙体构件,依据我国建筑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相关要求,三级以上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构件墙体燃烧性能应为不燃性。但诸多事实表明,没有达到三级以上耐火等级"不燃体"规定的易燃外墙外保温材料(特别是EPS泡沫)所引发的火灾事故比比皆是。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对外墙保温材料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65%标准越来越广泛地推行,单一墙体材料,如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等由于导热系数较大已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更多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墙体材料。因此,目前经过技术专家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力学性能设计、热工性能设计和外型设计等科学整合,一种叫复合自保温砌块的高效能外墙保温材料应运而生。该自保温砌块是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自重轻、强度高、防水、抗渗、收缩率低、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优良特性的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T 50176-1993)中建筑节能65%的要求。

3 针对材料特性,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4 综合效益分析,确定适合医院客观需求的实施方案

通过上述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组织相关专家、院领导班子和基建领导小组成员,认真讨论按照“节能防火、绿色环保、经济实用”原则,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医院目前建设资金较为紧张的实际状况,同时基于以下因素考虑,我们最终确定选用性价比明显突出的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施工方案,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4.1 节能保温,阻燃防火

该自保温砌块是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自重轻、强度高、防水、收缩率低、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等优良特性的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以《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和《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 15229-2002)为主要依据的企业规范《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相关要求,同时能有效消除热桥,防止建筑物后期裂缝,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院病房楼建筑设计总体节能65%的现实要求。

4.2 破解难题,绿色环保

针对现有外墙外保温体系存在的缺陷,自保温砌块有效地解决了墙体保温、冷热桥处理、耐久性不足、施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此产品可替代大量的实心粘土砖,为国家消耗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利于保护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对于加快我院绿色医院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节省资金,效益明显

使用自保温砌块,既可符合上级主管部门节能最高标准的要求,又可为医院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根据上述分析表,我们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初步概算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我院优选的自保温砌块外墙自保温系统比其它两个方案节省大量资金,取得节能、节约双重成效。

参考文献:

医院经济效益浅析 篇7

医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医院的经济效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 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 内部因素。

包括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政策和医疗环境四个方面。 (1)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包括医疗水平、护理水平、医技水平等, 这些因素的高低可以通过治愈率、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病死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入院3日确诊率、临床与超声诊断符合率、临床与放射诊断符合率等统计指标中反映出来。 (2) 服务质量。随着目前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包括工作人员素质、文明礼貌程度、工作效率、便民措施等。 (3) 管理政策。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只有应用恰当事宜的管理策略, 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医院的声誉, 提供医院的经济效益。 (4) 医疗环境。先进高级的医疗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 优雅整洁的院容院貌能够为患者就医、医生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医疗设备如CT、MRI、彩超、胃镜、B超、生化等, 设施用具如病房设施、室内用具、冷气、暖气等生活供应都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设备。

2. 外部环境。

包括政府政策、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环境, 这些大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 政府政策。政府如果能够发挥经济调控者和社会监管者的作用, 出台有利于医院发展和医疗进步的政策, 对医院医疗质量、发展规模、医疗成本等实行有力的干预, 必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医院所处道路交通状况、通讯设施完善状况等因素。良好的地理位置对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社会环境。医院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 尤其是当地群众对医院的就医环境的认可度、医疗水平的信赖度及医院的知名度, 对医院的长期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1. 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医院建设的推进, 医院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医院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渐渐显露。而客观上政府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也使得医院运行的经济负荷进一步加重。医院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等问题。因此,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 成本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以成本控制为主, 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医院内涵建设管理目标的重要举措。

首先, 医院应建立分级成本核算网络, 加强全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 例如对行政、后勤科室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位, 对临床科室以病区为基本核算单位。第二, 医院应增强全院成本核算的可比性, 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项目。第三, 医院应逐步实行完全成本核算, 完善成本核算, 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第四, 医院应尽力减少各项成本支出, 建立节约型医院, 有效降低医院管理经营成本, 保证医院经济效率不断提升。

2.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资产高效、安全的周转对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首先, 医院要慎重考虑库存设备、药品材料的储备数量, 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 提高资产周转率。在保证医院用药的前提下, 减少库存物资, 进而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经营成本。其次, 医院的往来款项积压也是不容忽视的资金浪费, 医院要做好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 尽早收回应收账款, 做好坏账准备, 加强成本管理。再次, 医院要善于将现金等流动资产投入收益较好的项目, 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 加快医院发展步伐。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一般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70%左右, 明确固定资产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发票和使用调拨单据对资产的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亏、报废等进行准确登记和核算, 严格执行资产报废审批制度, 定期清查盘点。

4. 适度负债经营, 增强医院声誉。

适当的负债经营, 可以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负债经营, 资金可用于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护理设施, 人才培训, 医疗研究, 从而为病人提供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 使医疗服务质量上档次、扩大医院知名度, 赢得患者的信赖, 自然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增多, 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

因此, 负债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将负债资金用在恰当的地方,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医院赢得信誉、加强医院发展的后劲。否则, 如果资本运作不佳, 不仅不能创造效益, 而且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偿债压力和信用风险, 使医院的发展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 最终甚至导致资不抵债, 无法经营。医院对负债经营一定要慎重, 从医院现有状况考虑, 制定切实可行的负债经营规划, 增加医院声誉, 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

5.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预警机制。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面对的风险不断增加, 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 重视财务管理, 建立各种风险风范机制和危机处理制度, 加强财务监管, 实现医院人员、资金、设备运行的良性循环, 努力探析收益和风险的平衡点, 保证医院财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使医院得以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 医院作为一个福利性组织和市场经济主体, 其重要任务是抓住机遇, 加快自身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 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出建议, 从而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增强竞争力, 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医院经济,经营效益,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2

[2]张文英.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 2009, 07

[3]张兰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中国医药导报, 2009, 08

[4]许晓南.医院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集体济, 2010, 13

[5]耿燕.强化医院财务管理, 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1

[6]张弛.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才智, 2009, 29

[7]王勇.对医院经济效益的分析与探讨.时代经贸, 2007, 05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探讨 篇8

(一) 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评价经济效益实现的程度和途径, 为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政府所实施的一种审计形式。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全面地了解单位经营理财的状况, 从而对其经济状况的优劣作出客观、系统、合理的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质是对被审项目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系统、综合的分析和审查, 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做出评价, 进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达到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审计机构通过对医院营运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进行检查、评价和分析, 增强医院竞争力,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叫做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固定资产效益审计。

审查重点是查看项目审批是否可行以及可行度高低、是否严格遵守程序、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等, 进而通过分析对比, 审计人员客观地评价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

2. 采购物资比价审计。

对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 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 (内控制度、招投标制度) 进行核查, 以及监督合同的订立;同时, 审计人员还要对医院重大经济合同的论证、履行、验收进行详细核查。

3. 经营决策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权, 对政策的决策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对决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作出分析, 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 筛选出最佳方案, 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4. 建设投资项目的审计。

关于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要着重把握以下内容:对项目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和评价;对投资项目的审计和评价, 审查其可行性;对建设项目成本核算的审计和评价;对项目造价的审计, 减少支出, 避免浪费。以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为例, 审计人员要全过程监督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及最后的竣工, 审查项目的可行性, 分析论证是否充分, 是否正确、适当、合理, 投资价值大小, 以及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竣工投产后的工程效益等等。

5. 管理效能方面的审计。

指的是对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的审计, 找出各部门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品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6. 业务经营审计。

指的是对医院的各项制度、决议、基建、招标、合同等进行检查, 核查其是否遵守法律法规。

7. 干部领导责任的审计。

是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及履行部门职责的效率情况。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情况;内部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保值增值情况;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等。

(三)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医院实施经济效益审计, 有利于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水平;有利于发现医院在管理上的问题, 为医院领导或各职能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 从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 实现最佳管理, 也为我国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经验借鉴;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医疗水平, 提高竞争力。

同时,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医院对基本医疗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 从项目的初期调研、论证、立项、预算、决算、竣工结算到项目后期效益评估, 都要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并且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医院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 医院不断增强经营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调整服务结构, 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服务成本, 达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但是, 通过审计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不良情况:

1.以药补医, 低价药难进医院。

据调查, 医院的总收入中药品收入占44%, 财政拨款等收入占2.4%。由此可见, 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就是依靠药物销售获得的, 这是我国现实生活中各医院在财务收支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 尤其以县、乡等医疗水平程度低的下层医院体现的最为明显。

2.收受药品回扣, 支付非公益性捐赠、赞助支出。

3.挤列成本, 超范围支出。

4.往来款结算不及时, 挂账金额巨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等。

以病人住院期间单病种医疗费用为例, 疾病诊疗费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住院标准、入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费用、诊断费用、住院的时间标准、手术的进行方式、完全治愈的标准,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确定了需要标准化的项目后, 医院应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单项收费标准。

单病种医疗费用价格的制定要在“三级负责制、首诊负责制、诊疗常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院内、院外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达到维护患者利益的目的。第一, 要严格住院对账制度, 保证账目的条理性和清晰性,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让他们了解病情的真实情况, 以及该用什么药和用药的目的。尊重患者, 公平、平等的对待患者, 将每一个患者视作消费者, 接受他们的监督。对于某些价格较高的治疗手段, 仪器设备检查以及用药等, 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表明医理并说明用该方法、该仪器、或该药物的原因, 同时说明这并不在最高限价范围内。只有在患者或者家属签字认可之后, 必要的措施才能被采纳。第二, 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质量, 质量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就十分必要了, 质量管理办公室对每个月出院的每一位患者都要对其治疗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还要和医疗组进行一定的探讨。此外, 医疗管理办公室也要深入最基层的医疗管理现场, 包括医院病房以及最基本的医疗门诊, 一旦发现不当的医疗行为, 治疗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都要给予其严厉的通告批评。第三, 采购质量优良、价格低廉的药品、医疗设备或者耗材, 这可以借助网络设备, 尤其是政府网。最后, 在进行监督的时候, 需要监督的不仅仅是患者治疗的疗效方面, 医院的医德医风也是必须监督的方面。所以, 患者及其家属应该是医院医德医风最主要的监督主体, 医治的对象主要是患者, 没有人能比他们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生做出更客观的评价了。可以采用让患者填写意见反馈表的方式, 治疗过程中, 每月让患者填写《关于各项检查的意见反馈表》, 听取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在治疗结束, 患者将要出院的时候, 让患者填写《出院患者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反馈表》, 并最终得出两个表的统计结果, 直接与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

三、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管理启示

(一)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技术要不断创新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多, 范围大, 涉及面广, 没有固定的审计标准, 也没有行业标准可参考, 所以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因此财务收支审计一般所用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了, 这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和医疗专家交流, 从而对医院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 进而选择适当的标准, 进一步改进医院管理和提高效益。

(二)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而定

我们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理念,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既要从实际出发, 讲究实效, 又要相互借鉴, 大胆创新。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做好医院审计工作, 医院也能发展壮大。我们要坚持把审计工作贯彻到医院的各个领域, 切实贯彻执行。

(三) 辨证的分析和采纳各项指标

根据哲学所讲的因果联系的辨证思想, 我们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将联系的观点运用到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中, 把审计工作与医院工作联系起来, 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辨证的、全面的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这样大大增加了组织财务状况的可靠性, 进一步使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 这样工作量将大大增加, 特别是关于指标的计算的工作量, 同时也增加了资料收集的难度。

(四) 立足医院的实际情况, 借鉴先进的经验进行经济效益审计

医院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用探讨 篇9

一、医院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一)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多数医院资产管理不规范, 存在帐帐不符、帐实不符现象, 成本费用也未完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列支, 收入费用不配比还很严重, 账表上数据还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加上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差, 这些情况都无法为内部审计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从而制约效益审计的实施。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但建立的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不够科学、严谨, 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 稽核范围过于狭窄, 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也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狭章制度, 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 未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目前多数医院虽然实行了成本管理和核算, 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和缺乏科学的方法, 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也是不完全成本核算, 尚停留在收入减支出计算结余以计发奖金的阶段, 对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最终目的还不甚清晰, 致使各种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

(四) 缺乏系统、有效的效益评价指标, 内部审计机制弱化

虽然有些医院也建立一些如: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 人均医疗费用等评价指标, 但不全面, 远没有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也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 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数医院对内部监督不够重视, 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 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和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医院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就必须搞好基础审计, 只有在会计资料真实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才是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延伸审计, 以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 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因此, 针对制约医院效益发展的因素及医院现有的条件, 如何整合现有资源, 找准突破口, 选好试点项目, 探寻评价指标等手段、方法, 进行效益审计的实践和探索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 做好医院的基础审计

搞好医院的基础审计要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入手, 主要内容如下: (1) 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 (2) 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确认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3) 通过审查货币资金、财物管理及债权、债务总体情况来确认资产、负债的完整性、真实性; (4) 审查成本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情况。成本是考核医院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 成本核算不能真实反映其财务成果,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就是一句空话, 也有碍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 (5) 抽查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性, 分析医院管理的科学性, 提高经营决策的水平, 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6) 审核非财务指标如门诊就诊人次、挂号病人人次、平均在职职工人数等的真实性;7) 检查会计信息是否存在严重失真问题。在会计核算、资金使用等方面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二) 确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 (1) 经营组织审计。审查评价医院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人、财、物力的使用是否适当、合理、有效率, 职工的权责是否分明, 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效, 并提出改进经营组织管理的建议。 (2) 经营预算的审计。重点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可行, 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如何, 工程结算审计及新建工程竣工决算情况。 (3) 经济决策审计。评价医院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 经营决策程序是否科学, 经营决策是否可行, 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同时审查决策中不同方案的比较、筛选与评价, 为确定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4) 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改善医院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5) 经济信息审计。医院的经济信息, 包括会计信息、统计信息或主要业务信息等, 都应真实、准确。由于这些信息是医院进行宏观管理, 制定政策与执行监控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做投资决策的依据, 因此, 经济效益审计要把保证经济信息真实和准确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效益审计内容。

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 (1) 固定资产效益审计。重点审查项目审批是否严格遵守程序、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切实可行, 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通过实际效益和设计效益的对比分析, 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 (2) 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对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 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对物资采购内控制度、招投标制度执行及合同的订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 审计部门要参与医院重大经济合同的论证、履行、验收工作。 (3) 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该项审计的重点为: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其主要项目的利用效果等。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 审计过程中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考察其研究是否正确、适当、合理, 论证是否充分, 有否投资价值, 亦要审查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的发生情况, 竣工投产后要对工程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 (6) 业务经营审计。检查医院的经营活动包括医院的各项制度、决议、基建、招标、合同等是否遵守法律法规。 (7) 成本核算审计。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不科学, 通过审计促使医院引入成本机制, 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现行的成本核算, 不应只分奖金算物价的办法, 应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 全面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成本优势和运营成本。 (8) 基建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是单位的重大支出, 关系到经济运行的高效性, 所以应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强化全过程监督, 包括项目的初期调研、论证、立项、预算、决算、竣工结算、后期效益评估。

(三) 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 对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很多, 如调查法、百分比法、本量利法技术经济论证法和审计评价方法等, 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对医院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

(四) 确定经济效益评估指导原则

对医院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必须综合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经营学的基本原理, 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估体系, 才能客观评价医院经济运营情况, 正确反映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 因此在制定医院经济效益评估指标时必须遵循科学性、政策性、可比性、效益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六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挑选与效益性关系较强的指标, 参照评估标准 (一般有计划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等) 进行综合评估, 充分体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实质、内涵, 揭示经济效益水平。

(五) 建立有效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和分析医院的经济效益, 必须借助和运用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指标。一是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数量指标.品种指标.质量指标.利润指标) ;二是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 (年总成本费用指标.投资指标.时间指标) ;三是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 (绝对的经济效益指标.相对的经济效益指标) 。选择评估指标时, 应根据分析目的和管理的要求而定, 筛选出能够反映单位经营状况和成本效益的指标。具体步骤的方法如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指标: (1)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人均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药品综合差价率、收支结余率。 (2) 发展能力指标。包括医疗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3) 管理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医疗款、药品周转率、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率、总资产周转率、药品占医药收入比例。 (4) 医疗费用指标。包括人均门诊人次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医院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有: (1) 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上述16项经济指标水平。 (2) 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医院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 确定完成程度。 (3) 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医院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 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六) 效益审计与程序建议

开展效益审计不仅要查出效益问题, 而且要分析影响效益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最终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改善管理水平。效益审计建议的提出应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效益审计对象的典型性、重要性, 因此在提审计建议时应明确使用者;二是要明确在效益审计中发现哪些问题, 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哪些问题需要以书面文件形式正式提出建议。目前经济效益审计还在探索之中, 审计方法还没有固定的模式, 因而必须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 灵活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从过往的审计实践来看, 与其它审计程序一样, 经济效益审计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不仅着眼于对被审计单位当时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更注重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 后续审计阶段不仅是对经济效益审计事项的再检查, 也是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效果的检验, 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中的注意事项: (1) 由于经济效益审计的特殊性, 所需搜集的内容将比其它审计更全面、更复杂。在资料采集的过程中, 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经营、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 对相关行业的市场动态, 各种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信息等, 都需要予以关注。 (2) 由于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 目前尚无统一的审计标准, 因此需要编制更具体、细致和目标明确的审计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审计模式, 在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 更加要侧重于审查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三者必须兼顾。其次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范围与重点, 选准切入点, 取得适当证据, 便于对审计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 人员配备方面, 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由于经济效益审计内容远远超出传统审计的范围, 对此审计人员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打破传统的专业界线, 除了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以外, 还需要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 内部审计要摆在信息网络的中心位置。由于在网络条件下, 所有现金、库存材料和各项固定资产等实物由计算机实时动态地进行管理, 所有凭证、帐簿、报表及各种书面文件均已成为网络上的电磁信号, 各种计算与分析都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为了能充分地了解医院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程序, 收集审计证据的实时性、可靠性, 减低审计证据收集的成本, 医院要把审计放在信息网络的中心位置。

参考文献

[1]徐红:《医院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安微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 2009年8月。

[3]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 1998年11月。

[4]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李春、王晓中:《医院成本核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版。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下滑及对策研究 篇10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2014年1月,国家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同时政府上调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一升一降,意味着公立医院从此将彻底切断存在多年的“以药补医”的生存模式。

在医改政策实行的4年后,财政筹资职能撤退的现在,公立医院经济效益能否在越来越低的药品价格面前无动于衷,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医疗工作者、每个经济人、甚至每个民众深入思考。

在宏观改革环境和财政职能调整下,医院被定格为自收自支的“经济实体”,医改政策实行4年以来,药价平均加成率明显下降,用药不合理等情况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药价是对几乎所有公立医院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这些问题牵动着每个学者、患者、医疗工作者的神经,本小组将对这些问题深入调研,找出答案。

一、中医院的经济现况

为了深入研究药品价格与医院经济效益的关系,我们团队前往溧阳市中医院实地考察,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走访里,我们通过分发调查问卷、关键人物采访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医院这个特殊经济体有了总体的认识。

溧阳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现有职工568人,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35人,共开设九个病区,设有25个临床科室和15个医技科室,其中骨伤科为常州市重点专科,眼科、肾病治疗中心为溧阳市重点专科。

经过走访调查,过去5年时间里,溧阳市中医院每年营业额大约在7200万元,其中药品销售额大约是300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41.67%,其中顺差法为医院带来的药品收入不可小看,从中医院潘院长口中得知,2014年1月零差率的实行后,每个高层领导都为为医院收入捏一把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中医院营业额不减反增,突破8000万元,药品零差率对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影响虽大,减少的药品收入却对医院全年收入影响甚微,经本小组充分调查取证,我们发现,有以下三大对策可以很好的应对药品收入的空缺。

二、经济下滑的对策研究

(一)国家政策

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国家政策,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市民持医保卡购药,市、区两级财政按照销售药品进价的5%-10%对医院给予补助,按每年药品销售额3000万来计算,零差率政策施行后,每年中医院可获得药品补贴300万元,相当于过去一个普通科室全年的营业额,可以说,国家的大力补贴很好的帮助公立医院走出难关。

零差率政策是国家医药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能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策的推广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平滑程度,零差率政策完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顺差收入,给医院短期收入带来巨大压力,为了保证医院正常运转,保证医院公益性、社会性的特殊地位,对医院药品利润部分给予补贴,可以很好的帮助其完成收入转型。

(二)医院政策

政策出台后,中医院及时对本院门诊费用进行调整,普通门诊费从3元调整至10元,专家门诊费从10元调整至25元,门诊费用的大幅提高对医院经济效益的补充尤为明显,医院2014一年增加了2400万门诊费收入,药品收入的空缺基本已被门诊收入填补。

2014年以前,医患矛盾的原因集中于检查过度、药费过高、医患沟通不足,却很少有由于门诊费用发生争执的案例,经调查表明,2014年以前,大部分患者的头等心病还是集中于“买药贵”,以本次问卷调查中普通感冒的数据为例,2014年以前,超过77%的患者每人每次就医,花费超过300元,10%超过了700元,其中最普遍的原因就是买药和挂水,过去,发烧挂水两天头孢、葡萄糖、巴米尔点滴的价格甚至能超过1000元,而实际上这些药品的成本很低,现在医院也卖的非常便宜。相比于动辄几百的药费,几元钱的门诊费用丝毫不影响患者就医,我认为这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在2014年以前的中医院,一个工作十年以上的富有经验的医师,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基本工资+手术提成+药品提成,其中药品收入比例要大于前两者,这势必对医生造成一定不良的影响,部分心性不坚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从中牟利,而真正有本领、负责人的医生却难以获得符合其付出的回报。

我们知道,一个合格医生需要经过本科、硕博近十年的学习才能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为了成为一名能懂病、能治病的真正合格的医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实践、摸索、学习。可以说,医生的价值所在根本上是他的学识、他的经验、他为病人服务的能力,这是一个合格医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现在医院门诊费用一般分为两档,普通号和专家号,专家号的收费一般比普通号要贵,这多出来的价值就是不同经验医生价值差,患者挂专家号看病,见到的大多是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老医师,或者学历很高、同时在某一领域拥有专长的青年才俊,医生治病水平的高低可以很好的体现在门诊费用上,这是他们凭能力换来的应得的收入,昂贵药品的提成收入或许可以补充医生、医院的经济水平,但不应该长久的存在,相比于其他性质的收费,技术性收费理应占有更大的比例。

(三)其他措施

还有一个有待开发的项目—VIP医疗,或者叫做高端医疗服务。在社会市场化进程下,大部分企业商家都开辟了VIP,或者说高端服务,这种服务汲取组织中的优质资源,面向少数消费能力高、有需求的消费者开放,在获取相当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分流了一部分普通业务的客流压力。

我认为在公立医院,这种模式同样适用,公立医院同样需要进入市场运作,开展高端医疗产业,一方面可以分流部分普通门诊患者,减轻普通门诊压力;同时,医院的先进设备、进口医药有的放矢,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在使用量上可能会有相当程度的上涨;最后,在高端医疗领域,医生用药和检查不必束手束脚,而可以以患者康复最优先为前提,减少经济纠纷,届时以“用药贵”、“检查多”为代表的一系列医患矛盾将显著减少。

三、经济对策的普遍性

为了验证溧阳市中医院的调查数据是否具有普遍性,本小组又联系了杭州市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为邵逸夫医院),收集相关数据进行了大量比对,比对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上述对策结论具有普遍性。

杭州市邵逸夫医院,又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通过JCI国际医院评审的公立医院。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一直注重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实施科学管理,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逸夫医院模式”,使医院获得了超常规的持续高速发展,2006年底通过了国际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的评审,标志着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医院营业额方面,与中医院相似,邵逸夫医院在2014年前后营业额保持在24.8亿左右,基本无明显下滑;在药品收入比例方面,邵逸夫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1%,虽然比例低于于中医院的41.67%,但在零差率政策实行后有明显下滑,与中医院情况一致;最后,在门诊费用方面,邵逸夫医院普通门诊费用从3元调整为5元,专家门诊费用从5元调整至15元,调整后价格分别为原来的1.7倍和3倍,涨价幅度与中医院相近。

由于对邵逸夫调查时间比较靠后,邵逸夫的各项开源措施也更加全面和完善。首先,医院临床手术费用整体上调,以阑尾炎切除手术为例,该手术2014年以前价格为每例500-700元,2014年和以后上调为每例1000元以上;其次,部分检查费用上调,如局部CT检查的费用,从600元上调至700元;还有就是各项操作费用,如扎针,护理,价格也略有上调。邵逸夫医院实行的措施与我们对中医院给出的方案一致,本次调查研究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刘小鲁.管制、市场结构与中国医药分离的改革绩效.世界经济,2011-12-10.

[2]周宏菊,何振.医学生责任感问题与对策分析.西北医学教育,2011-04-01.

[3]邵莉.中外医药物流商业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7-03-01.

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医院效益 篇11

本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建立优质、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改进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才能使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当前,由于某些医院的经营机制不健全,利益及风险不明确,导致这些医院无明确的职能机构来负责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造成了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化,只注意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管理,却忽视了行政后勤保障服务过程成本管理,以及药品、物资、材料、设备与劳动力供应过程成本管理。某些医院把核算的重点放在了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及科室的承包上,这虽然能在短期内增加收入,却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成本管理的职能不清,缺乏动力,一些医院更是以奖金分配核算代替了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成本管理缺乏规范性

成本管理作为增加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形式,对于本单位来说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内部规范体系,但现阶段国家只在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上做了明确规定,在院级成本核算上做了规范,对科级核算及责任核算未有明确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要求与现状间的矛盾。

2、成本管理人员覆盖面较窄,未能形成全员成本管理局面

当前的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一般由几名专职的会计核算人员来进行日常成本归集及核算,主要由财务科与卫生经济管理科统一实施,成本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内容及人员都十分有限。

3、成本管理权力划分过于集中,成本管理工作显被动

当前的医院成本管理的权力划分过于集中,只有党委与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下面的执行层却只有履行的义务。权利过于集中,难以实现成本管理的方向性的统一,成本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上下一致,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十分的被动。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很难形成成本管理有效控制力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其不仅需要预算会计及企业会计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医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但现行医院的财务人员虽经过正规财经院校的培训,但大多是半路出家,其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很难满足成本管理要求。其知识结构相对的单一性及非专业性也限制了成本管理工作效用的发挥,导致了难以形成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力。

导致成本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原因

(1)医院领导者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领导层没能从战略的角度来认识成本。因此,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2)某些医院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倡创新与创收能力时,从来不在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上下功夫,常常是重视收入却忽略支出,这样一来就将成本核算引入了歧途。

(3)医院的医务人员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及成本意识还未建立,这就给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4)医院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没有形成规范、统一及科学的方法体系与操作流程,各医院都按各自的办法来处理,多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存在一定盲目性。

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核算程序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核算程序,对医院财产进行全面彻底的盘点及清理,并配备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从事医疗成本核算统计工作。作为财务部门,还应设立成本核算组,以全成本核算为基础,对各临床专科、医技科室、机关职能部门及后勤组来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实施院、科二级全成本核算,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促使其优质、高效及低耗的完成医院各项医疗、教学与科研任务。避免人浮于事,节约人力资源。减少了投资的风险,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使医院经的营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医院经营的管理水平。

·建立与完善成本核算财务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的电算水平

医院应引入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理念,设立医院成本核算账户体系与医院成本核算的帐薄体系。成本核算应设立医疗成本、预提费用及待摊费用帐户,并同时设立相应明细账薄,建立完整的及系统的成本核算操作平台。增加医院自动化、网络化及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大力开发功能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的软件系统,使软件适合成本核算需要,同时具有较好的开放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水平。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人员综合劳动效率

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实行责任奖惩适度,打破科室壁垒,实现联动医疗。在综合使用医院资产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人员的综合劳动效率,降低医疗的成本。通过改善工作流程与联动医疗模式可使设备利用率与人员综合劳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还可把密切相关的科室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救治效率,客观上也降低了医疗的成本。

总之,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医院的经济管理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只有加强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探索一套适合本医院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医院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

医院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措施分析 篇12

1.遵守市场规律, 学好相关法规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每一项工作的正常进行都离不开法律的管理和引导, 在对各项工作的的评判过程中, 法律是判断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因此, 在医院的日常经济管理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很多的事项与法律息息相关, 同时会涉及到我国的一些有关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规章制度, 例如经济法、市场法、价格法以及保险法等等。因此, 在此过程中, 医院的工作人员, 特别是一些管理相关岗位人员必须要懂得法律知识, 掌握医院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之间的联系, 从而有效的促进医院的正常运营, 健全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 促进院内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中, 管理人员要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 学好法律, 利用法律, 保证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个程序的正确性, 这样有利于使医院的各项工作环节规范化、科学化, 最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出现。

2.提高医德修养, 强化人文关怀

医院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 它不仅仅具有经济性, 它还肩负着重大责任, 在医院救死扶伤过程中, 医院的人道救助使命与医院所获得的收益、利润并不一定完全成正比, 在这一方面医院与其他事业领域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在医院的经济效益管理过程中, 医院必须要本着一个救死扶伤的心, 坚持“大医大爱”的思想信念, 将“敬业、精术、协作、守信”作为医院发展的目标和宗旨, 一心为人民服务。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医院必须提高医疗救助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医疗修养, 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以积极地态度对迎接每一个患者, 用负责的心去救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同时, 医院要不断强化人文关怀, 高度重视精神和文明的文化建设, 在医疗救助过程中要将患者作为主体, 尽力做到“争做最好, 让患者都看好病”。医院可以采取激励制度, 通过经济规律来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规范, 并针对一些事项进行物质鼓励, 保证医护人员人员在检查、配药和用药以及收费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保证患者的每一分钱都能够花在刀刃上, 从而减轻巨大精神压力同事也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 让患者相信并依赖医院,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复合人才, 提高专业素质

在我国, 就目前的医疗行业而言, 很大一部分医院在人才管理方面不够健全。医院中, 当然不缺少学历高、医疗知识深厚、医疗素质较高的医务工作人员, 医院日常工作中, 也愿意投入较大的资金定期对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以此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而构建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但是就医院的经管方面来说, 相关专业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医院对这方面的关注力度也不够,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中的重要性。

由此一来, 为了不断健全医院经济管理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 医院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加大对于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关注, 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资金投资力度, 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在医院内部形成一整套科学经管人才能力评价体系, 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专业素质, 发展并健全医院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方法与制度, 从而提高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经济管理人才的能力, 促进医院各项经济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培训过程中, 为了保证医院能够正常运营, 可以对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分批培训, 这样不但能够做到合理分配, 还能够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 学习一些最先进、最前端的知识技能, 从而培养一些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复合人才。

三、优化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1.优化医院经济结构

所谓的对医院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 首先就要对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对于一些有经济联系、数量上比例不均衡, 以及部门间的职能重叠等情况必须进行着重改进、优化, 打破这种僵局, 并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实施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 做到在日常运行过程中, 利用最少的人力和物力来得到最大的劳动效益, 取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例如:在医院更换医疗设备或者是对于一些先进的比较大型的医疗器械进行引进的过程中, 医院必须要分析目前医疗市场上对于这些医疗设备的需求程度, 利用相关调查数据进行落实实施。同时, 在医院日常的运行中, 医院有责任重视并监管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 避免科室之间的重复建设, 杜绝部分科室在器械使用方面搞使用垄断, 或者使用不良手段应对科室之间的竞争, 只有如此, 才能将医疗器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例如:在调整各个科室之间的结构时, 医院可以将院中的计算机信息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财务部门, 以及相关物资调配科室进行有机的融合, 强化各相关科室的联系, 将部门职能发挥到极致, 从而在医院中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当然, 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科室取消、重组, 达到有效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促进医院工作的高效完成的最终目的。

2.改进成本核算办法

从某种程度来说, 经济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 而成本核算又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力量。因此, 想要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进医院的成本核算办法。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人员, 必须确保其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 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行为准则, 经济管理人员要善于将工作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有针对性的找出适合本医院的经济运行规律, 并制定出一套符合医院的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从而有效的平衡医院的经济发展,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 实现高利润低成本。国内很多医院都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成本费用分摊不够严谨, 随意性较高。针对这一点, 医院必须对此进行有效调整改变, 避免人为对这方面的影响, 从而正确的落实实施新的成本核算办法, 保证能够与医院的效益分配方案以及成本管理标准上相适应。除此之外, 针对核算办法, 医院要进行网络化管理, 建设网络信息化系统、实现办公软件自动化,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 确保医院核算的科学准确性。

3.重视科学研究

医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时候, 要重视科学性, 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 善于将经济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引进。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代表的就是强大的生产力, 特别是对于临床医疗这个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 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 医院要重视科学的研究, 从而促进医疗工作的不断发展, 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各项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这个医院来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会日趋激烈, 为了使医院在医疗事业中能够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不断地提高本医院在医疗领域的地位, 医院在经济管理上必须做出努力, 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的强化本医院的管理机制, 优化医院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做到人性化管理, 这样才能够使医院不断强大起来, 在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 使医院得到可持续性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得以发展, 各行各业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的市场体制中, 医疗事业发展的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社会各界都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从而竞争也越发激烈。在强大的市场感召下, 如何保证医院自身的发展, 并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核心问题。因此, 本文将主要围绕医院经济进行分析探究, 结合笔者工作环境与经验, 提出相应合理化措施来提升其经济效益, 从而促进医院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医院,经济效益,措施,市场

参考文献

[1]李俊卿.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17) :80-81.

上一篇:企业金融风险分析下一篇: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