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钾论文

2024-11-04

碳酸氢钾论文(精选11篇)

碳酸氢钾论文 篇1

摘要:研究了碳酸氢钾在水溶液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其分解机理。通过计算得到碳酸氢钾热分解是二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89.54 kJ/mol。分析了反应温度, 搅拌速度, 溶液中K+浓度对分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40℃的条件下, 分解率可达到92%。

关键词:碳酸氢钾,热分解,动力学

近几十年来, 由于CO2的过量排放造成地球表层的气温不断升高, 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各种自然灾害也愈演愈烈, CO2的减排研究日益成熟。CO2减排的方法有物理吸收法, 膜吸收法, 空气分离/排气循环法, 化学吸收法等等[1], 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本菲尔溶液法即以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的方法最为普及, 相关的文献也很多。CO2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碳资源, 可以被广泛用于多种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对排放的CO2进行回收、固定、利用及再资源化, 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2]。将吸收CO2的富液进行再生可提高碳的利用率, 因此进行溶液再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再生的报道国内目前还非常少。工业生产中, CO2的吸收和再生是同时操作的, 溶液再生的能耗决定了回收CO2的经济成本, 在考察吸收状况的同时, 本文首次从动力学方面对碳酸氢钾溶液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1理论分析

纯的碳酸氢钾是无色透明单斜晶系结晶。在空气中稳定, 100 ℃ 时开始分解, 200 ℃时完全分解, 失去二氧化碳和水而成碳酸钾。

2ΗCΟ3-CΟ32-+Η2Ο+CΟ2↑

2实验部分

2.1试剂及仪器

碳酸氢钾, 分析纯,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无水碳酸钠, 工作基准试剂,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N-甲基二乙醇胺, 化学纯,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一乙醇胺, 化学纯,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二乙醇胺, 化学纯,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盐酸, 分析纯, 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

全自动电位滴定仪, ZDJ-2D, 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电子天平, YP2001N,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DF-1,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2.2实验步骤

在四口烧瓶中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钾溶液, 放入油浴锅, 调节磁力搅拌器的转速为最大值, 调节加热温度到一指定值, 每隔相同的时间取样, 用电位滴定仪分析出其中CO32-和HCO-3的浓度。

2.3溶液中CO32-和HCO-3浓度的测定

CO32-和HCO-3都可以和HCl反应, 其中CO32-先与HCl反应生成HCO-3, CO32-和HCl反应完全后, HCO-3和HCl反应。该反应可以看做一个两步反应, 电位滴定仪是通过溶液中的电位变化判断反应终点的, 利用这个两步反应的电位变化可以分别求出CO32-和HCO-3的浓度。

CCΟ32-=CΗClV1V, CΗCΟ3-=CΗCl (V2-2V1) V

式中:V1——滴定时第一个峰的体积

V2——滴定时第二个峰的体积

V——待滴定的溶液的体积

CHCl——滴定用的盐酸的摩尔浓度

3结果与讨论

3.1纯碳酸氢钾溶液热分解过程

3.1.1 搅拌速度对分解率的影响

由于分解过程中产生CO2气体, 因此搅拌速度对分解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旋转床反应器中, 溶液中K+浓度为2.5 mol/L的实验条件下, 碳酸氢钾的分解率随搅拌速度的变化如图1。当转速大于800 rpm时转化率变化不明显, 从400 rpm到800 rpm转化率从81.8%上升到85.1%。很明显, 增大搅拌速度加速生成的CO2气体向空气中扩散, 结果大大加速了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是当搅拌速度超过800 rpm时, 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加较小, 因此控制搅拌速度为800 rpm进行动力学研究。

3.1.2 溶液中K+的影响

搅拌速度为800 rpm, 反应温度为102 ℃, K+浓度对分解率的影响如图2。当反应时间超过75 min后, 转化率速率变化不大, 转化率上升很小, 表明化学反应已经基本达到平衡。在反应的前30 min, 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钾的分解率变化不明显, 30 min后, 转化率随K+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选择K+浓度为4.35 mol/L进行研究。

3.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转速为800 rpm, 溶液中K+浓度为4.35 mol/L, 温度对分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在反应前期0~50 min的反应时间内,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分解率明显增加,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明显, 说明了反应前期化学反应控制分解过程。当反应进行到50 min 后, 随着化学反应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而分解率继续增加, 说明反应后期CO2气体的溶解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即扩散控制化学反应。考虑到降低能源消耗, 建议工业生产中在140 ℃的条件下热解。

3.1.4 表观活化能及反应级数

由图6可知, 反应的活化能E=89.54 KJ/mol, Lnk=19.55-10.77/T。

由图7可知, 碳酸氢钾热分解是二级反应, 并且温度为145 ℃时, 分解速率常数最大。但温度升高能耗增加, 综合考虑, 碳酸氢钾热分解温度以140 ℃为最佳。

4结论

(1) 碳酸氢钾热分解是二级反应, 反应活化能为89.54

kJ/mol。

(2) 热分解机理为:

反应初期化学反应控制, 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 CO2气体的扩散控制反应速率。

(3) 碳酸氢钾热分解条件为:

搅拌速度为800 rpm, 溶液中K+浓度为4.35 mol/L, 反应温度为140 ℃。

(4) 碳酸氢钾的分解率在140

℃时可达到92%。

参考文献

[1]朱国才, 赵玉娜.碳酸氢镁溶液的热分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56-63.

[2]任保增, 赵天园, 曾之平, 等.重碱催化湿分解动力学研究[J].纯碱工业, 1990 (6) :10-12.

碳酸氢钾论文 篇2

中国石油海相碳酸盐岩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课题研究进展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的认识逐步深入,一体化的.储层预测技术集成和创新初见成效,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和评价的技术思路基本形成,标志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课题的实施进人新的阶段.

作 者:《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 作者单位:刊 名:海相油气地质英文刊名: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年,卷(期):14(4)分类号:关键词:

碳酸氢钾论文 篇3

1.问题的提出:

教材上比较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分别把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装在气球里,3ml的盐酸溶液装在集气瓶里进行实验。不足之处:(1)这套装置气球里的Na2CO3固体与NaHCO3固体不能分别同时倒入集气瓶中。(2)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和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比NaHCO3固体要多出四分之一。(3)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2.实验改进:

2.1实验用品:

1.5mol/LNa2CO3溶液 1.5mol/LNaHCO3溶液 4.5mol/L盐酸溶液 5ml注射器 小试管 小气球 双孔塞 导管

2.2实验装置:

2.3实验过程:

(1)分别在5ml试管中装入3ml 1.5mol/L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针筒中装入2ml 4.5 mol/L盐酸溶液。

(2)同时慢慢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紧接着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2.4实验结果:

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瞬时就出现了气泡。NaHCO3+HCl■NaCl+H2O+CO2。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在第一次注入1ml的盐酸溶液时几乎没什么现象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马上产生很多气泡。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3.实验改进的优点:

(1)方便了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和盐酸溶液反应。

(2)不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3)微型实验,方便随堂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9

[2]化学实验的小助手——注射器[J].化学教学,2013. (8):40—41

[3]张庆云.微型化学实验,2006(2):45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是高中重要的知识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就显的无比重要,针对教材上实验设计的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对实验进行改进。

1.问题的提出:

教材上比较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分别把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装在气球里,3ml的盐酸溶液装在集气瓶里进行实验。不足之处:(1)这套装置气球里的Na2CO3固体与NaHCO3固体不能分别同时倒入集气瓶中。(2)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和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比NaHCO3固体要多出四分之一。(3)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2.实验改进:

2.1实验用品:

1.5mol/LNa2CO3溶液 1.5mol/LNaHCO3溶液 4.5mol/L盐酸溶液 5ml注射器 小试管 小气球 双孔塞 导管

2.2实验装置:

2.3实验过程:

(1)分别在5ml试管中装入3ml 1.5mol/L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针筒中装入2ml 4.5 mol/L盐酸溶液。

(2)同时慢慢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紧接着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2.4实验结果:

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瞬时就出现了气泡。NaHCO3+HCl■NaCl+H2O+CO2。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在第一次注入1ml的盐酸溶液时几乎没什么现象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马上产生很多气泡。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3.实验改进的优点:

(1)方便了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和盐酸溶液反应。

(2)不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3)微型实验,方便随堂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9

[2]化学实验的小助手——注射器[J].化学教学,2013. (8):40—41

[3]张庆云.微型化学实验,2006(2):45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是高中重要的知识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能通过实验对比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就显的无比重要,针对教材上实验设计的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对实验进行改进。

1.问题的提出:

教材上比较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分别把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装在气球里,3ml的盐酸溶液装在集气瓶里进行实验。不足之处:(1)这套装置气球里的Na2CO3固体与NaHCO3固体不能分别同时倒入集气瓶中。(2)0.3克Na2CO3固体与0.3克NaHCO3固体和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比NaHCO3固体要多出四分之一。(3)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2.实验改进:

2.1实验用品:

1.5mol/LNa2CO3溶液 1.5mol/LNaHCO3溶液 4.5mol/L盐酸溶液 5ml注射器 小试管 小气球 双孔塞 导管

2.2实验装置:

2.3实验过程:

(1)分别在5ml试管中装入3ml 1.5mol/L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针筒中装入2ml 4.5 mol/L盐酸溶液。

(2)同时慢慢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紧接着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2.4实验结果:

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瞬时就出现了气泡。NaHCO3+HCl■NaCl+H2O+CO2。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在第一次注入1ml的盐酸溶液时几乎没什么现象又注入1ml的盐酸溶液马上产生很多气泡。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3.实验改进的优点:

(1)方便了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和盐酸溶液反应。

(2)不仅区分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没从本质解释原因。

(3)微型实验,方便随堂学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9

[2]化学实验的小助手——注射器[J].化学教学,2013. (8):40—41

[3]张庆云.微型化学实验,2006(2):45

碳酸氢钾论文 篇4

一、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学设计环节, 我们最初的设计思路是由面包发酵过程引入, 通过面包的松软结构引出问题, 促使学生思考为何面包在烘烤制后可以蓬松?进而, 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小苏打, 即碳酸氢钠 (Na HCO3) 的性质进行探究。

但由于面包发酵过程中会生成乳酸, 乳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O2) , 而面包在烘焙过程中会受热亦会促使碳酸氢钠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这两种因素均使面包具有松软的结构, 学生容易混淆, 故而, 我们经过讨论与思考, 决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 通过初三的教科书章节图片给予学生熟悉感, 再经过物质分类、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内容, 之后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并使用ipad查找资料、记录实验过程, 最后进行汇报,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本节课程ipad来源于学生自带, 这就为电子化学案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空间。但是, 教学方法的新颖只是课程的表象, 教师所关注的课程的核心还应该是学生的知识落实情况, 故而, 我们经过思考, 在课堂上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传统的纸质学案及电子化学案, 而随着学生进行实验汇报时, 教师会引导学生边汇报边在纸质学案的总结表格上进行记录, 为学生在课后的复习留下笔记与资料。

而在本节课程教学设计的最后, 要重点落实有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及方法, 通过提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探究方法, 并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初步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 重点提出定量实验的思想, 帮助学生从初中定性实验转变为定量实验。

二、教学过程反思

在实验探究及汇报过程中, 学生可保持较高的课堂注意力以及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 但由于在探究实验过程中, 学生自主使用ipad进行数据查找及实验现象、结论记录为教学过程带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时, 会对某一实验现象的记录方式进行讨论, 但同时ipad同步操作的不熟练亦为本节课程的汇报环节带来了遗憾。对此, 我们在课前应进行更为详细的ipad使用指导, 并随着学校相似课程的延续, 使学生逐渐适应以电子设备为媒体的电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碳酸钠 (Na2CO3) 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 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实验探究内容, 分别为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 及化学性质 (水溶液的酸碱性、与酸溶液反应、与碱溶液反应、热稳定性) 5个探究实验, 学生4人1组, 每组探究2个性质, 探究内容可自主选择。在此过程中应更为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初步接触多选择的自主探究实验时有一定程度的茫然, 即学生从按部就班的实验过程转变为可自主的实验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某一个探究实验学生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样能做好等应该是先我们经过不断自问揣摩, 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初步使用定量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异, 通过定量实验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现象, 探究碳酸钠由和碳酸氢钠性质差异原因。

而本节课有三个深层次内容, 一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碱溶液反应, 二为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顺序, 三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在学生进行与碱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时, 可能最初两种溶液加入氢氧化钠 (Na OH) 溶液均无明显现象, 学生在汇报时即说这两种物质的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 此时应立即纠正学生, 并提醒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氯化钙溶液进行探究, 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之后再向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之后进行提问, 帮助学生理解碳酸氢钙不是沉淀, 在未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 溶液内存在钠离子 (Na+) 、碳酸氢根离子 (HCO3-) 、钙离子 (Ca2+) 、氯离子 (Cl-) , 此时溶液澄清、透明, 而氢氧根 (OH-) 可与碳酸氢根离子 (HCO3-) 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 (CO32-) , 即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在学生进行实验汇报时, 主动提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差异, 并引导学生联想初中知识, 通过碳酸钠、碳酸钙及碳酸氢钠的加热时的实验现象, 以及碳酸钙和碳酸氢钠的加热条件, 帮助学生理解碳酸盐的热稳定性顺序为:可溶性碳酸盐>不溶性碳酸盐>碳酸酸式盐。

而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的探讨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并理解本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 首先通过其水溶液的酸碱性实验确定碳酸钠较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更强, 故从碱性较弱的物质制得碱性较强的物质应加入碱, 即加入氢氧根, 反之则加入酸, 即强酸电离的氢离子 (H+) 或弱酸碳酸 (H2CO3) 。其次, 有热稳定性实验, 归纳碳酸氢钠可通过加热转化为碳酸钠, 加深对本节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碳酸水美容秘笈 篇5

美容“碳”秘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瓶装碳酸水就是时下最方便利用的美容水。碳酸水中的重碳酸离子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后,不仅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更可以对毛细血管进行冲洗,会使血管扩张,为皮肤带来更多的氧气,不仅可以令皮肤的色泽健康,更可以防止和改善皮肤衰老的现象。

碳酸水美容秘笈

秋季多风且寒冷,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皮肤微循环障碍,令皮肤会出现面色晦暗、苍白等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女人的皮肤微血管减少,皮肤营养供给开始衰退变得松驰、出现皱纹……此时,正需要改善面部的微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以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肌肤的活力。其实很简单,每日1000ml的碳酸水就可以改善这些皮肤小问题。

碳酸水面浴

每天晚上到家后,先做个碳酸水面浴吧!只需要5分钟的时间,操作方法也很简单!

先用防敏感型的洁面乳进行两次洁面。然后,把1000ml的碳酸水和热温水混合,使之最终温度为45℃左右。然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混合后的碳酸温水中。尽你所能尽量多坚持一段时间后,抬起头进行面部按摩。

按摩方法是:用两手中指、无名指在前额画圈,方向是向上向外,从前额中部眉心开始,分别画至两侧太阳穴,然后用两手食指点压太阳穴。重复10次。然后两手中指沿鼻梁正中上下推抹,重复10次。接着,两手中指沿着嘴唇边做画圈动作,然后,分别由中间向两侧嘴角轻抹。上唇由人中沟抹至嘴角,下唇由下颏中部抹至嘴角,抹至下唇外侧时,两手指略向上方轻挑。重复10次。做完面部按摩后,停顿1分钟后,用冷清水冲净面部即可。

DIY碳酸水面膜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一款海藻碳酸水面膜。(可以改善面色)

海藻粉对提亮皮肤十分有效,不仅能供给水分,还能减少刺激,改善肤色,每周做两次,效果非常明显。另外,此面膜还具有补水、缓解压力、改善不良心境等功效。

准备材料:碳酸水少量,1/2匙海藻粉、1匙甘油。

制作方法:1:将1/2匙海藻粉和1匙甘油放入一个容器中进行搅拌。2:加入少量碳酸水中再搅拌成糊状。

使用方法:用化妆棉蘸取或用纸面膜浸湿后敷在面部,1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涂上面霜。

碳酸饮料,别多喝 篇6

流行并不代表是好的, 正是因为流行, 我们就更不应该盲目, 看清楚碳酸饮料的好坏, 然后选择对待它的方式。碳酸饮料一般都被定义为“垃圾食品”。2004年美国禁止食品公司在学校销售富含糖分的碳酸饮料。韩国首尔从2008年起, 各级学校及图书馆和博物馆全面禁止碳酸饮料。

什么是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我们也称汽水, 顾名思义, 汽水其实只是一瓶二氧化碳的水溶液 (另外有糖和香料、咖啡因) , 把大约2~3个大气压的二氧化碳密封在糖水里, 就会有部份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 二氧化碳在水中就形成碳酸, 那种刺激味道就是因为碳酸的缘故。碳酸饮料主要成分为糖、色素、甜味剂、酸味剂、香料及碳酸水等, 一般不含维生素, 也不含矿物质。

碳酸饮料被定义为“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没有营养, 更在于它与骨骼、牙齿和体重的关系。

疏松骨质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碳酸, 喝入胃内, 碳酸可与胃肠道内的钙离子起反应, 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然后随胃肠道蠕动排出体外。胃肠道内的钙被排出后, 体内其他部位的钙则被游离出来, 不断向胃肠道内补充, 从而慢慢造成体内钙的丢失。而且碳酸饮料的成分大部分都含有磷酸, 这种磷酸也会对人体内钙吸收有影响, 因为人体对各种元素都是有要求的, 大量磷酸的摄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 引起钙、磷比例失调。

骨骼的主要物质为钙, 一旦钙缺失, 将会对我们的骨骼产生影响, 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对于处在生长过程中的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损害更大, 因为对他们来说缺钙无疑还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与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相比, 经常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的人骨折危险会增加大约3倍;而在体力活动剧烈的同时, 再过量地饮用碳酸饮料, 其骨折的危险有可能增加5倍。

腐蚀牙齿

碳酸饮料还会腐蚀您的牙齿, 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含的糖分, 还因为碳酸饮料的酸性。二氧化碳气容量是碳酸饮料一个特征性指标, 只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气容量能使饮料保持一定的酸度, 也只有达到一定二氧化碳气容量的饮料才能成为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的酸性成份PH值一般在2.2~4.9之间, PH值为7代表中性, 而牙齿在酸性成份达到5.5时, 就会脱矿, 即矿物质晶体被酸溶解。长期大量被酸物质侵蚀, 牙齿前切面就会被腐蚀变薄, 牙釉质丧失, 牙本质露出, 牙齿丧失保护层后, 就很容易发生龋坏。碳酸饮料的酸性也足够腐蚀牙齿的了, 所以说, 喝碳酸饮料时, 最好用吸管吸着喝。有些人知道碳酸饮料对牙齿的坏处, 而在喝完马上刷牙, 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样将会使被溶解的牙表面物质流失更多, 对牙齿的伤害更大。

引起肥胖

碳酸饮料一直被认定为造成肥胖的因素之一, 因为他的高糖与高热, 而肥胖又是增加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来自新加坡的健康调查中显示, 调查的客体里, 5年内体重增加3公斤以上的人群中, 每周至少喝两次含糖碳酸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不喝的人高70%;而那些体重变化不大甚至减少的人, 爱喝甜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不喝的人高20%。

碳酸氢钾论文 篇7

长期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CC),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进展的原因[6]。碳酸镧(lanthanum carbonate,LC)是一种能有效控制血清磷水平的新型磷结合剂,与传统磷结合剂碳酸钙比较,能有效降低血磷和i PTH,而不升高血清钙水平[7]。既往研究发现,碳酸镧能有效地降低血清磷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 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而碳酸钙并不能减少血清FGF-23[8]。FGF-23与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密切相关[9,10]。

但是碳酸镧能否延缓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是一种无创性的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的方法,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同样好的价值[11]。笔者对本院血液透析中心52例服用碳酸镧与碳酸钙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定期监测血清Ca、血清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共有42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碳酸镧组19例,碳酸钙组23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随机分为碳酸镧组和碳酸钙组,每组26例,接受治疗1年,42例完成研究,碳酸镧组19例,碳酸钙组23例。初始服药为碳酸镧每次500 mg,每日2次,饭中嚼服;碳酸钙每次600 mg,每日2次,饭后口服。入选标准:1病情稳定,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2~3次/ 周,入组前均接受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治疗,入组后碳酸镧组停止服用碳酸钙。2通过饮食控制及接受传统磷结合剂碳酸钙后血清磷>1.77 mmol/L。排除标准:1既往接受过其他新型磷结合剂治疗;2肿瘤;3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肝病及内分泌疾病;4心率失常者。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两个月每两周检测血清Ca、血清P,两个月后检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以后每个月检测血清Ca、血清P,每3个月检测i PTH,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碳酸钙、碳酸镧剂量。在开始服药时于最大透析间隔,清晨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

1.2.2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使用日本东芝制造64层螺旋CT(MSCT),由影像科医师操作,使用CT扫描机制造商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进行钙化评分,钙化斑块定义为病变的CT密度≥130 HU,且面积≥1 mm2,关注的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计算:测量发生钙化病变的面积乘以钙化灶峰值记分, 每1个断层图像独立分析,将所有断层的钙化分数相加得到的总分即为该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代表以上关注血管的总钙化负荷[1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 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龄、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心率及一般生化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实验室指标

2.2.1治疗前后血清磷水平治疗前,碳酸镧组血清磷为(2.46±0.39)mmol/L,碳酸钙组血清磷为(2.46± 0.29)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碳酸镧组为(1.48±0.58)mmol/L,碳酸钙组为(1.52±0.21)mmol/L,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2治疗前后血清钙水平治疗前,碳酸镧组与碳酸钙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2.46±0.17)和(2.45± 0.15)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碳酸镧组血清钙水平(2.30±0.14)mmol/L, 碳酸钙组血清钙水平(2.58±0.20)mmol/L,碳酸镧组较碳酸钙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注:+两两比较,P >0.05

2.2.3治疗前后钙磷乘积治疗前,碳酸镧和碳酸钙组血清钙磷乘积分别为(5.80±1.00)和(6.02± 0.90)mmol2/L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年后,碳酸镧组钙磷乘积为(3.40±0.72)mmol2/L2, 碳酸钙组钙磷乘积为(3.92±0.62)mmol2/L2,两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4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治疗1年后, 碳酸镧i PTH水平从(542.42±609.05)下降至(188.5±133.0)pg/ml;碳酸钙组i PTH从(607.42±678.39)降至(208.6±110.0)pg/ml,治疗后两组i 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注:覮两两比较,P >0.05

2.3治疗前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42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治疗1年后行64层螺旋CT(MSCT)检查,其中碳酸镧组19例,碳酸钙组23例。治疗前总的CACS为(1 742.5±2 151.4),碳酸镧组(1928.4±2383.8),碳酸钙组(1 588.9±1 980.5);治疗1年后总的CACS为(1 650.7±2137.4),碳酸镧组为(1 639.5±2189.5),碳酸钙组为(1 696±1 890.3), 碳酸镧组CACS进展(-288.9±1 176.4),碳酸钙组CACS进展(107.1±559.6),两组CACS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见表3。总的CACS进展率为36.8%,其中碳酸镧组CACS进展率为-6.4%, 碳酸钙组CACS进展率为41.2%,两组CACS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见附图。

注:CACS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治疗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进展

灰色条图表示治疗后总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进展率,黑色和白(n =19)和(n =23)碳酸钙组患者治疗后冠状

2.4临床症状观察

治疗期间,碳酸镧组有2例死亡,5例由于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碳酸钙组1例死亡,2例由于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余生存良好。肺炎、腹痛、食欲下降、便秘、头痛、心律失常及水肿发生的情况见表4。

3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是常见并发症,ML发现[13]血液透析患者都有高磷血症的发生,血清磷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炎症来源,可以增加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前,临床上通过限制食物中磷的摄入及血液透析很难将血清磷控制在一个目标值范围,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要口服磷结合剂。碳酸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磷结合剂,它能有效地降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但是服用大量钙剂会引起钙超负荷,多余的钙沉积于心脏和血管,引起心脏瓣膜、冠状动脉、主动脉、 外周动脉钙化[14],尽管在透析中使用低钙透析液(1.25 mmol/L)。最终,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不可避免,并且由于服用含钙的磷结合剂所致的钙超负荷加速其进展,因此,在关注控制血清磷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血清钙水平。

碳酸镧作为一种非钙非铝的新型磷结合剂,研究证实其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及降低血磷的效果要优于碳酸钙,且其不升高血清钙水平[15],但碳酸镧对于改善血管钙化方面研究不多。RUSSO发现[16],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进展较非透析患者快,多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已有研究表明,与碳酸钙比较, 新型磷结合剂司维拉姆可以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17]。碳酸镧同样为第3代磷结合剂,它对磷的结合能力比司维拉姆强,而不良反应较司维拉姆小[18]。但是关于碳酸镧能否延缓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还不明确,仅有少量研究表明碳酸镧延缓主动脉瓣钙化[19]。

本研究发现,碳酸镧在减低血磷的同时不升高血清钙水平,而使用碳酸钙1年后患者血清钙水平升高,碳酸钙组血清钙磷乘积高于碳酸镧组。1年后碳酸镧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较治疗前减低,碳酸钙组较治疗前升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碳酸镧可以延缓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而碳酸钙不能。本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小,随访观察时间不长,由于碳酸镧是一种含金属的复合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镧的沉积或毒性作用。早期关于碳酸镧动物实验报道[20],镧可沉积于尿毒症小鼠的骨骼和肝脏中,MAKINO[21]最新的研究发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中有大量镧沉积。本次研究还发现有些患者服用碳酸镧后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因此,与碳酸钙比较,碳酸镧能否长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疾病预后及生存率还需要大样本、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碳酸镧(LC)和碳酸钙(CC)对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碳酸镧和碳酸钙治疗1年,定期监测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共有42例完成本次研究,于治疗前及1年后行多层螺旋CT(MSCT)断层扫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其中碳酸镧组19例,碳酸钙组23例。结果 碳酸镧和碳酸钙都能有效地降低血磷和i PT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酸钙组血清钙、钙磷乘积高于碳酸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碳酸镧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较治疗前有进展(-288.9±1 176.4),碳酸钙组冠状动脉钙化评分较治疗前进展了(107.1±5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CAC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6.4%,CC41.2%,P=0.024)。结论 碳酸镧可以延缓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而碳酸钙不能。

商品蛋鸡碳酸氢钠中毒的诊治 篇8

1 临场症状

据畜主讲, 发病鸡鸡冠发紫, 精神沉郁、羽毛蓬乱, 两腿后伸, 头向后仰, 呈角弓反张状死亡。全身颤抖, 从嘴中流出白色粘液, 排水样白色稀便。

2 病理变化

临床剖检可见病死鸡肾脏高度肿大, 呈花斑状, 心、肝、脾及肠系膜和腹膜上有灰白色尿酸盐沉积, 心肌出血, 肝有出血点, 质脆易碎, 肠道粘膜充血、出血。关节肿大, 关节面上有尿酸盐沉积, 大脑水肿。

3 诊断

3.1 根据采食含2%碳酸氢钠饲料的病史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

3.2 动物回归试验

从其他养殖户家中购买10只7月龄的健康的海兰褐蛋鸡用上述饲料喂1d, 傍晚出现临床症状, 第2d清晨一只鸡死亡, 其余临床症状加重, 将病死鸡和活鸡剖检, 可见各器官和腹膜上有不同程度的尿酸盐沉积。进一步证明是碳酸氢钠引起的中毒。

4 治疗

立即停用含2%碳酸氢钠的饲料, 改用1%食醋自由饮水, 对不吃、不喝的鸡, 灌服1%食醋4~5mL/只进行治疗。用鱼肝油粉250g拌500kg料、饲料添加维生素C 500mg/kg, 给与适当剂量的双氢克尿噻拌料进行辅助治疗。第2d用5%葡萄糖自由饮水, 第2d鸡群状态明显改善, 采食基本恢复正常。

5 体会

(1) 在临床剖检中要注意与通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磺胺类药物中毒、双氯芬酸钠中毒相区别。

(2) 缓解碳酸氢钠中毒, 选用食醋效果比较好, 来源方便, 易于购买。

(3) 本病例说明碳酸氢钠可引发或加剧痛风的发生。

(4) 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酸中毒、提高机体抗热应激能力和增加蛋壳厚度, 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d。常用的使用浓度为0.1%~0.5%

(5) 治疗肾传支时, 肾肿解毒药中常含有碳酸氢钠, 故应慎用, 以防加重病情。

(6) 碳酸氢钠中毒的实质是钠离子中毒。

(7) 应注意应用酸性药物时, 尽量避免使用碳酸氢钠, 以防降低药物疗效。

清汁类碳酸饮料浑浊沉淀原因研究 篇9

关键词:碳酸饮料,浑浊沉淀,微生物侵入,化学反应,物理作用

碳酸饮料是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气)的软饮料,其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分数(20℃时体积倍数)应不低于2.0倍,市场上常见的碳酸饮料有可乐、雪碧、果味汽水等。碳酸饮料按外观质量又可分为清汁类和浑汁类两大类,清汁类碳酸饮料主要以透明、无沉淀的外观质量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清汁类碳酸饮料有时会出现白色絮状物,或在瓶底生成白色或其他沉淀物,使饮料浑浊不透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销量。清汁类碳酸饮料浑浊和沉淀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微生物原因、化学反应原因和物理作用等3个方面。笔者就3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仔细研究,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在太原市食品工业公司生产基地——山西鸿腾饮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公司严格注意引起清汁类碳酸饮料浑浊和沉淀的各方面因素,生产的可乐和柠檬等碳酸饮料保持了100%的产品合格率。

1 微生物原因引起的浑浊和沉淀及防范措施

一般中小饮料企业生产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过程见图1[1]。

这个生产工艺虽然有一定的杀菌处理,但是很不完善,在混合、灌装、封盖、容器消毒及其他不标准操作过程中难免有微生物侵入。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虽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但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低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对糖和柠檬酸的分解利用,便形成白色絮状沉淀物。分析表明,90%以上的变质事例是由于过量的酵母所引起。酵母能够在糖浆中生长,一旦糖浆受酵母污染,酵母(特别是耐高渗透压酵母)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饮料变质。严重的酵母污染会使糖浆产生发酵现象,致使酸度升高,并产生二氧化碳,出现气泡。酵母的存在可以通过下列变化识别:乳白色膜或黏质物的形成;在饮料表面通常有一种浅白色环状物;絮状物的形成,特别是在含有中草药和可乐型的饮料中更为常见;沉淀物;变色;过多的气泡。

酵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因此,生产环境、设备、容器以及工艺规程操作人员都可能成为酵母的污染源。为防止微生物酵母的侵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碳酸饮料生产车间要保持整洁卫生,尤其是冲瓶、灌装、封盖设备要保证密闭正压,并达到10万级洁净程度;二是生产人员进入生产车间要穿好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工作帽,保证清冼、消毒、吹干并风淋后再进入车间;三是设备和管道采用321不锈钢制造,方便清冼,无死角;四是容器、设备、管道和阀门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饮料瓶盖消毒后才能使用;五是混合前要把处理水冷却至4℃并进行1 MPa负压脱气,保证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溶进饮料,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六是加强原材料和辅材料的采购管理、藏贮管理,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和辅材料;七是加强过滤介质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空气进入。

2 化学反应原因引起的浑浊和沉淀及防范措施

化学反应引起碳酸饮料产生浑浊和沉淀的主要因素包括白砂糖的质量、饮料生产用水的质量、香精、浑浊剂、色素和苯甲酸钠。

2.1 白砂糖质量

碳酸饮料产生的浑浊和沉淀多数是由于糖中胶质凝聚而形成。有的砂糖因精制过程中分离不彻底而含有糖蜜,在制造饮料时虽外观上清澈透明,但时间一长,糖蜜中的胶质物质即由原来的小微粒凝聚成块,出现浑浊、沉淀。当然,除了时间以外,糖蜜中胶质物质的凝聚还与温度、压力、酸度等因素有关。如果购买的糖杂质超标或色度不符合标准,可以先将其制成糖浆,再加入1.5%~2%的糖用活性炭,加热、搅拌、过滤,过滤清液以一定比例配料,这样方能加工合格的饮料。糖中除含有胶质外,有时还含有蛋白质,也容易引起凝聚,造成沉淀。所以,必须选择优质一级白砂糖。

2.2 饮料生产用水的质量

饮料生产用水的水质好坏一直是饮料生产者所重视的问题。水中的杂质,二价钙离子、二价镁离子、二价铁离子的质量分数,pH值的大小,以及生产用水是否受到污染,均是影响饮料沉淀的因素。此外,如果水的硬度过高,柠檬酸等很可能与水中的钙、镁产生盐类作用生成不溶性沉淀物。所以,饮料生产用水必须进行处理,使水的硬度(以碳酸钙计)小于100 mg/L。水的处理工艺为:机械过滤—活性炭吸附—混合树脂软化—反渗透—冷却。

2.3 香精和浑浊剂的影响

香精和浑浊剂虽然用量很小,不及千分之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保质期已过,或用量过多,也会使饮料产生白色浑浊和结块沉淀[2]。乳化香精是香精的一种,是水相和油相经过高压均质而混合的乳浊体,油的微粒极小(<2μm),由于调整了各项比例,使其成乳化状态。这类香精保质期一般为半年至1年。保质期过后,乳化状态会被逐渐破坏,水相和油相产生分离现象,香精中的变性淀粉也会析出,在饮料中生成白色块状物。此外,水溶性香精的质量也会对饮料产生影响,如柠檬香精使用无萜柠檬油,如果萜烯去除不尽,将直接影响香精质量,继而影响饮料质量。所以,选用香精和浑浊剂时,关键要选用有质量安全标志、有质监部门的质检报告,质量可靠、信誉好的企业产品。

2.4 色素和苯甲酸钠的影响

色素用量过多是饮料发生沉淀的原因之一。在含有单宁的饮料中,使用焦糖色素极易发生沉淀。同时,配料方法不当也能引起沉淀,如饮料中添加苯甲酸钠过量,便会与柠檬酸作用生成结晶的苯甲酸,从而形成有规则的小亮片沉淀。所以,应在QB 2760(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允许范围内尽量少用或不用色素、防腐剂苯甲酸钠;果汁要先脱掉单宁后再作为原料使用;严格执行配料操作程序。

3 物理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物理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玻璃瓶洗刷不彻底,如瓶颈泡沫形成的油圈,泡下后会形成沉淀;瓶底的残留汽水干固膜,装饮料一段时间后沉于底部形成膜片状沉淀。另外,管道及灌装设备内部清洁与否、布局是否合理,也直接关系饮料质量。如果管道内壁凹凸不平,死角处的杂质便容易残留,同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在管道内形成碳酸盐,与饮料接触后,一部分会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柠檬酸盐,逐渐凝聚并悬浮在饮料之中。因此,应尽量采用新玻璃瓶或PET瓶,并采用CIP自动清洗系统对管道及灌装设备内部进行清洗,加强清洗检测。

参考文献

[1]邵长富.软饮料工艺学[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7.

碳酸饮料 请你远一点 篇10

“每次打完球,必须的一件事就是喝一瓶冰镇的可口可乐,入口的那一刻感觉棒极了,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凉世界。完后再打个嗝,产生的气体把胃里的热量全部带出来,好像脱胎换骨一般,甚是舒畅和兴奋!”爱打篮球的王华说。

“我不喜欢喝水,觉得什么味道也没有,太单调了。就算我口渴了,我也不会去主动喝水的。不过,还好有这么多好喝的饮料,各种口味,各种功能,太棒了,我觉得还是饮料好!”18岁的Nancy说。

以上是几位对于碳酸饮料的看法的口述,听听他们的心声吧,不难体会到他们对于碳酸饮料的“感情”。我相信和上述几位有同样感觉的朋友不会少,可见碳酸饮料这个看似健康的饮品已经深入许多人的心里了。

碳酸饮料就是我们俗称的汽水,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制品,一般是由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二氧化碳及其他原辅料组成。主要起清凉解暑作用,为嗜好性饮料,一般没有营养价值。眼下市场里,各种口味、品种玲琅满目,尤其受年轻人的欢迎。尽管什么功能性饮料也曾疯狂“出击”,但是并未动摇碳酸饮料的稳固“地位”。更加上麦当劳﹑肯德鸡的大力“协助”,碳酸饮料更是“耀武扬威"。其实,你可否知道,当你在尽情享受碳酸饮料所带来的那份刺激和兴奋时,殊不知疾病已经慢慢向你“走来”了!

饮用碳酸饮料带来的危害

⒈造成肥胖:碳酸饮料的甜香主要来自于甜味剂,也就是含糖量多。那么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就会产生大量热量,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最重要的是,它会给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这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隐患之一。所以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人,尽量不要饮用。

⒉影响消化: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非但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大大影响消化。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特别是年轻人,一下喝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胃肠疾病。

⒊损害牙齿健康:碳酸饮料中过多的糖分不仅会造成肥胖,而且对孩子们的牙齿发育很不利,特别容易腐损牙齿。有调查显示,12岁的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59%,而14岁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22%。也许有人会因此而选择无糖型的碳酸饮料,但尽管喝碳酸饮料减少了糖分的摄入,但这些饮料的酸性仍然很强,同样可能导致齿质腐损。

⒋导致骨质疏松:碳酸饮料的成分,尤其是可乐,大部分都含有磷酸。通常人们都不会在意,但这种磷酸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骨骼,常喝碳酸饮料骨骼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大量磷酸的摄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一旦钙缺失,对于处在生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损害非常大,缺钙无疑意味着骨骼发育缓慢、骨质疏松,所以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⒌易患肾结石:钙是结石的主要成分。在饮用了过多含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后,小便中的钙含量便大幅度增加,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结石。如果服用的咖啡因更多,那么危险就更大。人体内镁和柠檬酸盐原本是可以帮助人预防肾结石的形成的,可是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后,将这些也排出体外,使得患结石病的危险大大提高了。

饮用碳酸饮料需谨慎

由于碳酸饮料的品种和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产品,就有不同的特点。所以,专家指出,在选购和饮用碳酸饮料的时务必要谨慎,一定要适量,切不可因嗜喝而长期大量饮用。

碳酸饮料根据产品的原料成分和口味的差异,碳酸饮料分为以下五类:纯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和其它包括含有植物抽提物或非果香型的食用香精为赋香剂以及补充人体运动后失去的电解质、能量等的碳酸饮料。相对来说,纯果汁的碳酸饮料营养比较丰富,有的饮料中还有少量果肉沉淀,能够适当补充维生素,较适合年轻人和儿童饮用,但一定要适量,不能每天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而对于一些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可乐型最有代表性,虽然具有提神的作用,偶尔感觉疲劳、精神不济的时候可少量饮用,但并非人人都能饮用。以下人群不宜喝可乐型碳酸饮料:

⑴儿童:可乐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即使1次服用1克以下,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儿童对咖啡因较成人更敏感,所以不要给孩子喝可乐型饮料。

⑵新婚夫妇:医学家们奉劝新婚女子少饮或不饮可乐型饮料。因为多数可乐型饮料中都含有较高成分的咖啡因,咖啡因在体内很容易通过胎盘的吸收进入胎儿体内,会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样会使胎儿造成畸形或先天性疾病。因此,专家们建议,新婚夫妇以及想要孩子的夫妻们,除了须禁烟酒外,可乐型饮料也不宜饮用。即使婴儿出生后,哺乳的母亲也不能饮用可乐型饮料。因为咖啡因也能随乳汁间接进入婴儿体内危害婴儿的健康。

⑶老年人:可乐虽有利尿作用,但却使钙的吸收减少一半。老年人经常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加剧体内钙质的缺乏,引起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另外,饮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多,会使血脂升高,容易加剧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多饮,会加速病情的恶化。

对于低热量型的碳酸饮料,因为热量比较低,而且糖分少,所以比较适合对糖和热量摄入有特殊限量要求的人。例如肥胖者。

此外,在选择碳酸饮料的时候,尤其在夏秋季要选购近期生产的产品,购买时要尽量选择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因为喝不完的饮料,其中的二氧化碳在存放过程会溢出,再次饮用时就会影响口感,还容易滋生细菌。特别要提醒您的是,购买碳酸饮料一定要到正规销售场所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以免误饮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健康。

小贴士:合格的碳酸饮料产品需要在购买时仔细分辨。一般瓶装汽水液面距瓶口应为3—6厘米,瓶口干净、无锈迹;塑料瓶或易拉罐装用手捏不动,或上下摇动,瓶中有大量气泡者,表明密封好。透明型汽水倒置后对光检查,不得有云雾状絮状物或小颗粒;果肉型不得有分层和明显沉淀物。若甜味不足,异味有余表明汽水已变质。若二氧化碳的清爽刺激感不明显,表明饮料中二氧化碳含量低。选购时还应该查看包装容器底部是否有絮状沉淀物,产品的外观,产品生产日期与最佳消费日期等。一般来说,品牌知名度大、信誉度高的产品质量较有保障。

碳酸氢钾论文 篇11

碳酸饮料的质量安全对其生产经营有着重要意义。在有些碳酸饮料产品的瓶口在开启后会发现黑褐色的污渍并且有发霉的酸败味, 严重影响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瓶口处出现有酸败味污渍的主要是由于碳酸饮料在生产灌装过程中残留在瓶口的含糖量较高的饮料液体, 以及瓶口外边缘可以与空气接触 (与空气的接触) 为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所造成的, 瓶口残留的饮料液体越多, 越可能造成瓶口出现霉斑。

碳酸饮料瓶口外侧残留饮料液体主要是受饮料生产灌装过程中饮料灌装速度、灌装起泡、灌装间环境温度、灌装饮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就碳酸饮料瓶口残留问题设计了验证试验, 分析瓶口残留影响因素, 并探讨解决方案。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验器材

试验样品:600ml规格的PET瓶装可乐型碳酸饮料;

测试仪器:RX-5000α型台式自动折光仪:日本爱拓公司;医用脱脂棉签棒;移液枪。

2.2 机器设备

碳酸饮料灌装机:意大利Simonazi公司, 灌装方式为一次性灌装装, 灌装原理为等压式灌装。

2.3 试验方法

2.3.1 取样和试验步骤

2.3.1. 1 取样:

灌装机平稳运行后, 在设定条件下随机抽取20瓶, 静置消泡后, 小心平稳旋开瓶盖, 待检测。

2.3.1. 2 试验步骤:

A.用移液枪吸取1ml蒸馏水于折光仪镜面上, 测试白利度, 读数为0.00Brix方可使用镜面上的蒸馏水进行下一步试验;

B.取一支脱脂棉签, 棉芯完全浸入折射仪上的蒸馏水中, 并不断旋转15S后测试数值, 读数为0.00 Brix则进行步骤C, 否则废弃测试液与棉签, 重复上述步骤;

C.将B步骤中浸湿的棉签棒在开盖的外瓶口上来回旋转抹拭三遍后再浸回折光仪的待测液中, 旋转浸泡15S后读取数据并记录, 计算平均值。

2.3.2 影响因素测试

2.3.2. 1 灌装机灌装速度对瓶口残留影响的测试

在灌装机灌装速度设定为12000瓶/h, 14000瓶/h, 16000瓶/h, 18000瓶/h, 20000瓶/h时分别测试瓶口残留液白利度, 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1

2.3.2. 2 灌装间温度对瓶口残留影响的测试

在灌装速度为16000瓶/h时测试不同室温条件下瓶残留液白利度, 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2

2.3.2. 3 灌装饮料温度对瓶口残留影响的测试

在灌装速度为16000瓶/h时测试不同饮料温度条件下瓶口残留液白利度, 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3

2.3.2. 4 灌装机起泡对瓶口残留影响的测试

在灌装速度为16000瓶/h时分别测试起泡和不起泡条件下瓶口残留液白利度, 取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4

三分析和探讨

3.1 瓶口残留糖度影响因素的确定

从表1~4可见, 饮料生产灌装过程中饮料灌装速度、灌装起泡、灌装间环境温度、灌装饮料温度等因素对瓶口残留糖度的影响相关性明显, 灌装速度越高、环境温度越高、灌装饮料温度越高, 瓶口残留糖度数值就越高, 灌装机起泡情况对瓶口残留糖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3.2 解决方案探讨

由试验可见, 决定碳酸饮料瓶口残留糖度高低的因素较多, 有效减少瓶口残留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首先要从机器设备上着手, 做好灌装机的日常维护, 降低饮料灌装过程中设备的震动和抖动, 从而减少饮料摇晃;做好灌注阀的保养, 减少饮料灌装时候漏气和起泡引起的饮料溢出;做好热交换器的维保, 确保对灌装用水的冷却效果;做好空间温度调节设施的维保, 保障灌装间环境温度维持低温。第二, 在灌装机上加装伞状喷淋装置, 对灌装完成后但未封盖的饮料瓶口进行喷淋, 冲洗掉残留瓶口的饮料。

3.3 验证试验

为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选取了2.3.2.4试验中起泡条件下生产的成品和最优条件下 (综合条件设置为灌装速度20000瓶/h、灌装间温度15℃、灌装饮料温度6℃、未发生起泡现象且加装了伞状喷淋装置) 生产的成品各30瓶放置于常温库房保存两个月后, 观察瓶口变化情况。结果是前者30瓶中有25瓶在瓶口出现了霉斑, 后者均未出现霉斑。验证试验表明, 在保证最优条件时, 可以有效防止瓶口霉斑的出现。

4 结论

通过试验表明, 可以通过良好的设备维护保养、监控, 调节碳酸饮料灌装速度、控制灌装起泡情况、保障最优灌装间环境温度、灌装饮料温度等因素以及加装伞状喷淋装置, 有效控制碳酸饮料在瓶口的残留量, 从而有效防止瓶口发霉现象。

摘要:通过设定试验条件, 分析饮料生产灌装过程中饮料灌装速度、灌装起泡情况、灌装间环境温度、灌装饮料温度等因素对PET瓶装碳酸饮料瓶口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装速度越高、环境温度越高、灌装饮料温度越高, 瓶口残留糖度数值就越高, 灌装机起泡情况对瓶口残留糖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降低灌装速度、灌装间环境温度、灌装饮料温度、控制灌装起泡和在灌装机上加装伞状喷淋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瓶口残留糖度, 以达到减少瓶口出现霉斑的目的。

关键词:碳酸饮料,瓶口残留,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向军.碳酸饮料生产中微生物控制的关键点[J].中国食品工业.1999 (1)

[2]可调式碳酸饮料灌装机[J].轻工机械.2004 (3)

[3]陈秀芬, 刘爱萍.对碳酸饮料中发生混浊与沉淀问题的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 (4)

上一篇:职工心理疏导下一篇:通用访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