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管理系统

2024-11-07

配网管理系统(精选12篇)

配网管理系统 篇1

摘要:配电网络的供电安全可靠, 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安全, 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同时配网工程建设是电网的基础, 在整个电网中十分重要。文章简要概述了农村配网工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配网工程规划, 并列举10 kV配网的防雷安全的管理实例, 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配网,工程规划,供电可靠性,安全管理

近年来,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对电网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完成, 农村配网规模不断扩大, 配网设备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 目前农村配网的供电水平还不高, 主要体现在现阶段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农网改造成果, 不断提高农村配电网络的供电水平, 使农村电网的安全运行得到有力的保证, 从而不断提高农村供电水平。而“十二五”规划纲要对配网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相关规划:“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 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 完善区域主干电网, 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 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据以上所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农村配网工程管理分析。

1 农村配网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农村配网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以下总结:1) 布局和结构的不合理:农村配网的难点体现在网架结构上。由于近年来,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配网负荷快速增长, 这也给农村配网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引发了不少问题, 如一些设备由于过负荷而发生故障, 造成用户电压不稳定;在配电网中, 线路迂回供电或超供电半径范围供电;网络损耗过大, 故障发生频繁等问题。2) 配电网改造工程规划和工程配套问题:体现为配电网改造工程前期的规划负荷与实际负荷不尽相同;在改造接户线时, 忽略了三相负荷的平衡工作, 增加了线损和电压降和增大变压器的发热。3) 配电变压器配置不合理:体现为在某些地区出现不少有关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的情况, 这造成配变负荷没有在经济运行区间, 这些不合理配置造成配网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如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 固定损耗大。4) 运行管理人员对新设备不够熟悉:由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后, 配网上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但由于运行管理人员的知识有限, 引发不少问题, 如线路采用几回路同杆架设方式多了;由于线路加了隔断设备, 线路分段增多;部分配电线路采用了电缆和开闭所等供电设备。5) 其他线损问题, 这是由于以前农村电网布局不规范造成的。另一点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 不少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农村, 企业的设备现代化、大型化、自动化, 使企业成了电能消耗大户。因此, 造成电网中无功功率增大, 出现高次谐波, 造成电网电流、电压波形发生畸变, 严重时甚至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以上问题, 以下将从配网的规划和安全管理方面进行重点探讨。

2 配网的规划管理

配网工程管理流程一般依次为:工程立项、工程设计、物资管理、施工招标、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以下重点分析工程设计, 即工程规划这一流程。具体做法为:一般设计单位要严格根据审定的项目及研报告审批表所列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图纸设计, 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优化配网结构, 提高配网运行安全性”原则, 并参考相关配网工程典型设计, 从而推行标准化设计和优化设计, 避免重复修改, 以加快工程进度。如负荷密度小的地区, 在保证电压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前提下, 10kV线路供电半径可以适当延长。同时为保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质量, 要明确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有力降低工程造价和控制建设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现将其要点列如下: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规定:“农村电网线路供电半径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10 kV线路不大于150 km;10 kV线路不大于15 km;35 kV线路不大于40km;400 V线路不大于0.5 km;2) 在供电半径过长或经济发达地区宜增加变电站的布点, 以缩短供电半径。长远目标为每乡一座变电站, 以保证供电质量, 满足发展需要。DL499—92《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根据负荷密度和供电地区形状提供一个低压供电半径大致范围, 其基本原则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是一致的。

2.1 调整线路运行电压及配变容量

主要是实现配电经济合理运行, 可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规划:1) 根据负荷情况, 调节线路的电压, 即调节变电所的主变分接头来使线路的电压始终运行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在低谷负荷时, 可适当降低电压, 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在高峰负荷时, 可变损耗占总损耗比例较大, 可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2) 在农网中, 因为配变容量的选择和安装位置不尽合理, 造成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 加上农村用电负荷“季节性强、峰谷差大, 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长等因素造成损耗大。所以一定要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 提高配变负荷率。

2.2 重视对谐波的治理

为了实现电能品质的改善, 提高电器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减少系统损耗, 应做好供电电网的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若为了防止由于幅值变化较大且伴有多次谐波的大功率冲击型负荷的情况, 而出现电网电压、电流波形畸变较大的现象, 应选用兼有谐波治理功能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一般来说, 可借助两条途径来抑制谐波, 其一为应用谐波补偿装置;其二为应用不产生谐波的电力电子装置。

2.3 运用多种方式设计线路

为了实现农网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 进一步降低线损, 节约能源, 可通过推广农村电网全网无功优化及控制系统技术, 从而实现无功电源和无功补偿最优化。农村配网地域广, 大多数新增供电台区能有效地新增布点, 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设计, 线路敷设可上墙、可入地, 通道少的可提前预留或提前架设线路。

3 配网的安全管理

配网的安全管理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签订工程安全承包合同、实行“双票”制度、明确工程现场指挥及工前安全教育。以下以10 kV配网的防雷管理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那些耐张点的悬式绝缘子在雷击时几乎不发生闪络故障, 而故障发生点主要集中于针式绝缘子上, 因此, 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 特别是那些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尤其重要。此外, 提高绝缘子的绝缘等级, 也无法达到保障线路在遭受雷击后能安全运行。配套措施是增加泄雷通道, 而安装线路避雷器则是一个经济、简单、有效的措施。线路避雷器安装地点的确定原则:尽量安装在周围无高层建筑物、地方开阔的线路段上, 特别是对于那些雷击多发区。在此将有关防雷管理要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 为节省投资, 周围有高层建筑物屏蔽雷电的线路段可不用考虑安装;2) 雷电高发区的确定, 可借助网上雷电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来核实线路是否处于雷击多发区;或参考气象部门已确定的雷区分布图;3) 线路避雷器建议选用非线性、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4) 避雷线, 一般则在大跨越、高杆塔的情况下才加以考虑;5) 为了确保接地网的接地阻值合格, 要定期检测接地网。接地网的阻值检测期, 建议每两年一次, 运行时间较长的, 可适当缩短至每年一次;6) 视运行时间和实际检测的阻值情况, 对阻值不合格的接地网, 可根据增打地极或重新构造接地网的方法进行处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配网工程的管理, 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不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 还要求其能跟得上技术发展水平。因此, 为了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经济、安全及可靠, 给出以下建议:1) 应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智能化、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和少维护”的新产品技术的电力设备, 以提高电网装备的科技含量;2) 由于电力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所以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 提高运行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从而更有力保证电网供电的质量水平, 保持其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娜, 朴在林, 赵斌.农村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方法的研究及系统设计[J].东北电力技术, 2006, (20) .

[2]符达兵.浅谈提高农村配网的供电可靠性[J].广东科技, 2009, (28) .

配网管理系统 篇2

本文就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工程;配网自动化技术

1 配电网中3种故障处理模式

在配电网中,配电网自动化采用的控制模式决定着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故障的处理,采用何种控制模式实现故障处理对配网自动化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下面主要介绍该配网结构中的3种故障处理模式:基于重合器的故障处理模式、基于主站监控的故障处理模式以及基于系统保护的故障处理模式。

1.1基于重合器的馈线故障处理模式

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后,该模式通过安装在馈线上的重合器与分段器的动作配合实现故障的判断、隔离与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整个故障处理过程无需通讯与子站/主站系统的参与。

根据故障判断原理的不同,该模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重合器与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配合。

在这种模式中,需要预先设定好每台开关的重合次数,当开关实际重合次数达到设定值且开关处于分闸的状态时,故障被隔离。

对于重合器还设有重合器每次分合操作的时间间隔;分段器的分合操作决定于线路电压。

②重合器与电压一时间型分段器配合。

在这种模式中,需要设定好每台开关的延时合闸时间及电流检测时间。

当开关在检测到系统电压信号后需要延时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合闸;合闸后,开关在一段时间内检测到电流,没有检测到故障的电流信号,表明故障不在其辖区;反之说明故障在其辖区,此时开关设置故障标志,隔离被故障。

1.2基于主站遥控FTU的馈线故障处理

在这种模式中,需要在各开关上装设馈线终端单元(FTU)。

在故障发生时,各 FTU记录下故障前及故障时的重要信息,如最大故障电流和故障前的负荷电流、最大故障功率等。

并将上述信息传至控制中心,经计算机系统分析后确定故障区段和最佳供电恢复方案最终以遥控方式隔离故障区段、恢复健全区段供电。

参见图1所示系统,这种模式的基本原理为:当在开关S1和开关S2之间发生故障F1(非单相接地)时,线路出口保护使断路器B动作,将故障线路切除。

装设在S1处的FTU检测到故障电流,而装设在开关S2处的FTU没有故障电流 流过,此时自动化系统将确认该故障发生在S1与 S2之间,遥控跳开S1和 S2实现故障隔离并遥控合上线路出口的断路器B1,最后合上联络开关B0。

完成向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

这种基于主站遥控FTU的馈线故障处理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 复供电。

该方案是目前配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供 电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1.3基于系统保护的馈线故障处理

当在馈线的网络上发生了相问故障或者三相故障以后,在各开关处安装FTU立即起动,且同时判断自身的功率方向,再经快速现场总线实现跟相邻的FTU通信。

通过综合比较后,确定发生故障区段,此时跳开该区段两端的开关,故障被隔离。

它具有以下优点:

①一次性快速处理故障,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②直接将故障隔离在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

③ 保护功能完全下放到FTU,无需配电主站、配电子站的配合,使馈线故障的处理更合理。

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诊断、隔离和供电恢复(FDDR)原理

为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性能指标,缩短系统停电时间,不使配电主站任务过重,配电自动化系统采取分级实现的方法。

为此,在建立了一个子站系统。

根据配网拓朴结构、通信网络拓朴结构和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配电主站和子站的故障诊断、隔离和供电恢复功能的合理分布运行。

当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主站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对每个子站在线发布故障诊断、隔离的约束条件。

即:在子站所辖区域内的某个馈线区段上,如果子站诊断出馈线发生故障,子站必须先检测出故障线路和故障区域,然后根据主站对子站的约束条件。

决定是否对子站所辖区域的故障馈线进行故障隔离和局部负荷恢复,最后将故障信息上报主站,主站根据全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确定故障定位和隔离方案后,下发给该子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子站,各子站去执行由主站确定的隔离方案。

其处理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FTU对馈线故障的诊断装有三相CT和两相PT的FTU可采集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和无功功率。

当馈线相电流没有超过整定值时,FTU上报馈线正常工作信息。

当馈线相电流超过整定值时,FTU主动上报馈线故障信息。

2)配电子站对馈线的故障诊断、定位及隔离。

配电子站根据辖区的各个FTU上报的信息,综合分析故障开关的电流或功率方向、 配网拓扑结构及其通信系统拓扑结构和专家系统知识库,判断系统的运行状态。

并结合主站实时下发的故 障诊断、隔离的约束条件,进行具体操作。

①若所辖区域正常运行,则上报主站。

②若系统发生瞬时性故障。

则由变电站自动重合闸完成其瞬时故障的消除,子站 负责将事故信息上报主站。

③若系统发生永久性故障,则进一步判断故障性质、故障线路和故障区段。

3)配电主站对配电网的故障诊断、定位、隔离。

配电主站系统负责监控配电子站的工况,主要功能包括:①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向子站发布故障诊断和隔离 的约束条件。

(利用配电子站提供的信息校核由配电子站所进行的故障诊断和隔 离的方案是否正确。

如果诊断和隔离方案不正确。

则主站利用故障信息和专家系统的知识,重新提出故障诊断、定位和隔离方案,供调度人员选择。

(对于单相接地故障,主站根据变电站 RTU上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后,确定最后隔 离方案并交给调度员进行人工处理或由主站自动处理。

3.集成组合化

在配电线路上,用重合器或分段器将配电线分成若干段。

配电开关设备。

为 达到配电自动化的目的,应配置远方终端,包括配电柱上开关监控终端 FTU、开闭所、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DTU。

馈线自动化能对各区段上的电压、电流、功率和分段开关位置等进行在线监视:远方对各种开关电器进行操作;远方采集配变的电度量及电压量:自动识别故障区段并进行隔离及恢复对正常区段 的供电等。

即数据采集、远方控制、数据传输、运行维护、当地操作等功能。

为了在配网事故即馈线全线失电的情况下,能对开关进行远方遥控操作,必须配置独立可靠的不间断直流电源等,所有这些,都要求配电开关设备等高度集成。

通常是,一次设备集成在主体柜内,二次(监测、控制保护等)及远动通信设备集成在一起,专用控制箱(户外型)或分布式安装在开关柜上(户内型)。

在直流电源的选用上,开闭所电源通常集成为“三位一体”,即开关操作电源、远动电源及通信电源三位一体。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由于配电开关采用的是直流电动机,所以,在开关操作瞬间。

有反电势叠加在直流电源上,导致远动装置死机并退出运行。

电力配网运行管理浅析 篇3

一般来说,配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电能质量的手段有四种:降低配电线路的故障率,优化开关的位置和个数,增强网络互联互倒的能力,引入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本文主要从配网的规划和建设、配网的运行和维护、配网的设备管理以及配网资料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配网的管理工作。

1.配网的规划和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力的供应和消耗已渗透到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力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电价机制的完善,也对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配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系统。其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投资环境的优化等。对配网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降低电网电能损耗、节约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规划一般可分为三部分:电源规划、主网规划和配网规划。长期以来配网的建设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电力规划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电源规划和主网规划上,我国的配网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建设,配网自动化水平和发展状况相对比较落后。城市配网,特别是老城网,已或多或少滞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配网结构不合理,电力设备数量多但性能落后、免维护水平低且不适合自动化要求等,导致停电事故频繁发生,可靠性较低,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目前,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网架结构薄弱、电力设备陈旧、事故率高、线路超载、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低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0kV配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网架结构薄弱,主次网架不清晰,多分段多互联的网络连结未形成。

(2)用户电压不稳定,电压合格率普遍较低。

(3)网络损耗过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低,故障发生频繁。

(4)配网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

针对配网长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配网的规划和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配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通过配网改造,优化了结构,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降低损耗,提高了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了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使得配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全面的规划和改造配网,能够有效地缩小容量要求、降低网络损耗、减少施工投入,提高供电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为供电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2.配网的运行和维护

配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主要在于以下方面:设备运行和操作能力水平;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通信联络方式;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水平及培训工作等。配网的运行管理除确保供电安全可靠之外, 还应尽可能减小运行成本。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杜绝违章行为;完善各项生产运行制度,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巡检电力设备,防止各类因素影响供电的可靠,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小配网运行成本的主要工作是降低配网的线损,本文将着重阐述配网降损的措施。

目前,电力市场已逐步在我国形成,电能作为商品走入市场,各级供电部门尤其基层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直接与配网的运行费用相关。由于以前配网建设滞后、网架结构薄弱、设施老化、供电半径过长,导致配网线损率居高不下。为提高经济效益,制定实施经济合理的线损率指标,掌握损耗构成与发展方向,针对电网结构和调度、生产技术、用电、计量管理、设备性能及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薄弱環节,完善的网络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水平是基础,因此要提高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需要加强运行维护、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运行管理中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事故报修中心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事故抢修做到标准化快速抢修,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第二,推行设备主人制,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定期巡视,对线路和台区内的树木等障碍物及时进行清整,对绝缘瓷瓶和避雷器定期检查,及时消缺,减少故障停电,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第三,加强配变总保护和末级漏电保安器的安装及运行维护工作。避免由于单个用户或单台配变故障而引起主线停线的情况,缩小停电范围。

第四,提高新设备的利用率,尽量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电缆或地埋电缆供电,降低故障率。

第五,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科学地延长检修周期,减少由于年度预检造成的停电事件,缩短停电时间。最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推行带电作业。

3.配网的设备管理

配网涉及面广,各地配网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前配网的建设相对混乱,想在哪里建设就在哪里,想增加负荷就增加负荷,根本没有考虑到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载荷情况,更不用说科学的规划。由于配网历来的无序管理,基础数据不全甚至没有,没建立设备的档案管理,致使配网的设备管理起步困难重重。

从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以后,配网的设备管理逐渐完善,特别通过农网改造,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线路和设备的图纸管理,设备的台账管理(其中包括设备的负荷管理、故障管理、安全隐患管理等等),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都一一健全。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地对配网的设备管理的资金投入各不相同,管理的全面性有所不同,经济富裕的地方已经进行配网信息化管理,使配网的设备管理更全面、更准确;配网设备的更新或增加能及时的归档,配网图纸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使配网的安全生产有更好的保障;设备资料的查阅能更加迅速、更加齐全。经济差的地方还在由人工管理,这对数据的更新和查阅有很大的不便。但总体来说,配网的设备管理已趋向有序、科学的管理。

4.加强配网资料管理

配网资料管理是配网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齐备的配网资料是电网调度和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因此应该把资料管理放在和配网运行管理同样重要的位置,只有通过准确完善的资料和数据,我们才能正确地做出决策,来开展配网管理的各项工作。

4.1配网资料要合理的分类归档

配网资料十分繁杂,因此对配网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归档,便于资料和数据的查询。如将配网资料分为“规范标准”、“设备台帐”、“运行数据”等几类,设备台帐资料又根据不同线路分类管理等。总之。各单位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类标准。使资料管理有条不紊。

4.2 对重要资料及时进行更新

配网由于其特殊性,经常会新增、拆除设备以及线路问运行方式的调整,因此配网资料的及时更新对配网运行管理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10KV线路接线图。是电网调度、两票填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一旦发生错误,很容易酿成重大事故。因此,各单位应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配网资料和线路设备更动保持一致。

4.3 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

面对日益增加的线路和设备,传统的配网资料管理模式已凸现出多种弊端,如资料卡片更新麻烦、数据统计难、资料查询工作量大等,而计算机管理能弥补以上的种种不足.尤其是GIS(地理信息系统)与PMS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使配网资料的集中化管理变成了现实,在计算机屏幕上,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查询设备的台帐、电缆的敷设图、10kV线路接线图甚至各个变压器台区用户信息等,因此信息化技术在配网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结语

配网的运行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从以上分析情况反映出的管理情况看,有的是有管理办法,但实施不利所造成的;有的是随着社会需求,在管理制度上尚需进行补充与完善的;而更多的问题是反映出我们各项基础工作、各个部门工序间的相互衔接问题、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间的配合问题做得不够;再则,就是专职管理部门在定期分析上、措施落实上、工作质量检验上还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颂丽.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电网建设,2005(9).

[2] 顾天天.谈配网自动化对配电设备的要求.新视点,2003(7).

如何优化配网运行管理 篇4

一、配网运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 分销网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全国电力公司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 通过资金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致使配电网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我们依然要清楚地看到配电网仍然有一些薄弱节点, 如线路负荷过大、不合理的结构、过时的电网建设;对于配网的运作和管理方面而言, 已经过时滞后的管理, 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就配电线路运行的监察方面、互供, 非常需要高科技的现代先进管理方法。2) 供电半径长。在配网工程一些地区中, 整个电网没有进行全面的规划, 在一些城市中, 电源布点不科学、不充足的现象已有明显的发生, 供电半径太长的电源点, 已出现很高的线损率。因此同时, 恰恰是因为配电有一个非常大的非理性, 但也导致负载不平衡等问题, 主要是为了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 陈旧、不可靠的配电设备。近些年来, 配电网络建设的不断扩大也进行了优化改进, 但一般的配网设备陈旧, 滞后的状态, 一些线路严重老化, 负载所带较大, 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将直接影响电网持久的安全运行。4) 运行方式不灵活。目前, 网络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在配电网中依然存在着, 使计划检修与故障复电的工作受到严重限制, 在电网运行实际情况中, 常常会遇到变电站迁移, 全站出现停电等问题, 即使在负荷水平很低的情况也不能够将其转出, 只要增加联络线或加强新出线方能够将问题解决。

二、如何优化配网运行管理

(一) 增加科技投入, 加快建设自动化

在实际操作中的配电网, 增加投资在科学和技术上, 使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得到提高, 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线路的沉余容量, 降低投资线路;因此不但需引进国际先进科学技术, 还要加强配电自动化的研究, 通过配网自动化建设, 为配电网的降损提供技术上支持。加强建设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有效对线路和设备状态进行监测、故障隔离区、远程控制和局部自主控制、转移负荷及供电恢复;通过计算配电负荷潮流, 在改变配网运行方式的操作中, 应用配网合环转电, 有效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资源, 通过合环转电的应用有效地避免改变运行方式对用户引起影响。

(二) 加强配网的运行和维护

1) 在配网的建设上, 加大投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设备, 通过投资于高科技产品,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提高配网设备的自卫装备水平, 如高压架空线路安装保护装置, 防雷设备水平的提高, 有效消除线路雷击损坏。在使用配电设备上, 广泛使用内型的故障显示器或3DF-2户外型, 可以有效缩短查找故障范围, 使故障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隔离, 恢复电力用户的供电。2) 加强维修管理的运行, 如实做好品质服务工作是配网建设对用户直接面对的一环, 因此前期配网的建设, 就是为怎样保证用户使用上可靠、安全的电能而准备, 应该制定一个先进的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强大的指挥维修中心, 班组间每个不同环节的处理应理顺, 例如在班组之间宜制订“首问责任制”来形成闭环管理。3) 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 扎实做好对恶劣的户外工作, 针对线路走廊管理, 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措施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监管, 政策宣传, 发出违规通知, 并要求修正, 而且还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4) 积极进行思维空间拓展、开展与吸收一些兄弟单位好、新作法, 努力扎实加强设备日常的检修与维护, 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设备, 使设备的水平不断健康地提升, 制定有效的年度检修计划, 通过对配网线路的情况计划制定了线路的周期检修。5) 在配网的建设中, 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配电, 对配电GIS系统该平台应充分利用, 简化业务流程, 实施和配网相关的配电设备的操作和管理流程, 资产管理, 业务拓展管理, 事务管理, 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为平台, 实施缺陷闭环管理和其他相关的交互系统, 使基础数据管理, 设备操作管理再上到一个新水平。

(三) 选择合理经济的配网运行模式

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配电网, 采用合环运营方式在配电网中是极为常见的;在分布环状配电网的功率, 主要是按照每一个线段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而自然功率分布是按照每个线段之间的阻抗关系来进行的;在环状网络不均匀程度越大时, 其自然功率与经济功率的差别就越大;所以要想电玩损耗降低, 得必须要对配电网的运行模式认真研究。

(四) 加强配网的资料管理

在建设配网中,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离不开数据与完善、齐备的资料, 加强配网的资料信息管理必须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更新的重要信息。因为配网的特殊性往往会改造、设备更新、调整运行线路的方式, 这就需要配网资料做到及时的信息将被更新, 以满足配电网运行和管理的需求。2) 合理的归档与分类配电网资料。鉴于配网资料的复杂、繁琐性, 为了方便以后查询数据和资料, 有必要将其进行的分类存档, 在当前形势下, 可以把配网资料依一定标准进行归档分类。3)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随着配电线路与设备逐渐更新, 以前的配网数据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电力企业的运行管理, 计算机管理称为一门信息化技术, 非常适应时代的要求, 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运行的PMS已被广泛使用。

(五) 加强线路巡视检查

线路巡视检查包括正常的巡视检查, 事故巡视检查, 专项巡视检查, 夜间、交叉巡视检查和诊断巡视检查等, 在不同层次需要时进行的各种检查。事故以后依然要组织巡视检查, 找出事故原因与地点, 了解当时气象周围与环境条件, 同时作好记录有便于对事故进行分析。

(六) 加强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与技能

在配电网进行改造中, 采取了很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以及现有的配电管理, 维修人员不熟悉操作这些, 所以需加大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逐步进行互助学习, 技术培训, 技能竞赛和QC活动, 以便提高业务技能水准。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配电网的质量也不断地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配电网的运作和管理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电网加强监管, 同时也对员工职业技能进行培训, 熟识有关的规则制度, 定期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并实施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与防止意外事故的措施, 以实现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配网建设的不断发展, 在配网运行中, 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促使供电企业的效益从而受到影响, 如何让配网的运行管理得到优化, 配电网的可靠性得以保护, 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 是供电企业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艰巨任务。

电网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规划 篇5

摘要:可靠的电力供应是保证现代生活方式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坚强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设自愈、优化、互动、兼容的智能配电网,进一步提升电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配网精益化管理是目前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电网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规划。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电网 正文:

一、配电自动化的定义

通常,110KV 及以下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配电网直接供电给用户,通过众多挂接于上面的配电变压器,将电能分配给诸用户。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压波动和短时的停电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的提供优质电能。

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简称 DA)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数据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系统自动化是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配电自动化系统(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简称DAS),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即包括基础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层。基础配电自动化主要实现数据采集、运行工况监视和控制、故障实时处理,主要包括变电站(配电所)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简称为FA)、配电SCADA系统。配电管理层主要实现配电管理、停电管理、工程管理、电能计量管理及配电高级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配电工作管理系统、用电管理自动化系统、配电高级应用软件(D-PAS)。

通常把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rment System,简称为DMS)。

配电自动化从功能上讲应包括配电网络的数据采集与控制(SCADA)、馈线自动化(FA,即故障定位、隔离、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负荷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配电应用分析(PAS)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在线分析和离线管理紧密结合;应用分析和终端设备紧密结合;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紧密结合。

二、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配电网架规划、馈线自动化的实施、配电设备的选择、通信系统建设和配网主站建设。

1、配电网架规划

合理的配电网架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基础,配电网架规划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配电网架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遵循相关标准,结合当地电网实际;

主干线路宜采用环网接线、开式运行,导线和设备应满足负荷转移的要求;

主干线路宜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分段主要考虑负荷密度、负荷性质和线路长度;

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某些智能功能。

2、配电网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配网馈线自动化是配电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供电企业考虑配网自动化系统时,首先投入的是配网馈线自动化的试点工程。

馈线自动化的主要任务是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配合系统主站或独立完成配电网的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目前通过采用馈线测控终端(FTU)对配电网开关、重合器、环网柜等一次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因此,FTU、通信及配电一次设备成为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关键环节。

配网馈线自动化主要功能包括:配网馈线运行状态监测;馈线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馈线负荷重新优化配置(网络重构);供电电源恢复;馈

线过负荷时系统切换操作;正常计划调度操作;馈线开关远方控制操作;统计及记录,包括开关动作次数累计、供电可靠性累计、事故记录报告、负荷记录等。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与其它自动化系统关系密切,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控中心站、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管理系统、AM/FM/GIS地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等。因此必须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系统之间信息高度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和系统之间数据不一致。

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备选择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设备应包括一次设备如配电开关等,二次设备如馈线远方终端(FTU)、配变终端单元(TTU)等,以及为一、二次设备提供操作电源和工作电源的电源设备。

实施配电自动化,必须以重合器、分段器、负荷开关等具有机电一体化特性的自动配电开关设备为基础。在架空线路上作为分段和隔离故障用的开关应该具有免维护、操作可靠、体积小和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能适应户外严酷的环境条件。

馈线远方终端(FTU)用于采集开关的运行数据、控制开关的分合,为了达到“四遥”的功能,必须具有通信的功能。

配变终端单元(TTU)用于采集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运行数据,控制低压电容器投切用于无功补偿,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低。

4、配电自动化的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主站系统与配电网终端设备联接的纽带,主站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通信系统完成,因此必须有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才能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有线电缆、无线扩频、借助公众通信网等多种。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具有终端设备多,单台设备的数据量小,实时性要求不同的特点,因此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和经济条件确定合理的通信系统,同时要考虑调度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

5、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系统

主站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

三、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

本文主要讨论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规划,其他方便不作讨论。

1、配网通信网络架构

配网通信网络可分为通信主站、通信汇聚设备、通信终端三类通信节点,各类节点定义,及与配电网业务节点对应关系如下:

a)通信主站:负责将通信汇聚设备传送的信息送到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包含配电主站与区调分站系统),一般设置在地调或区调分局。

b)通信汇聚设备:一般设置在 110kV 或 220kV 变电站。通信汇

聚设备设备的功能:作为通信中继,负责汇聚接入层的各个通信终端的数据信息帧,并将其重组,转换为骨干层传输的数据,完成传输数据所必要的控制功能、错误检测和同步、路由选择、传输安全等功能。因此通信汇聚设备设备需要具

备支持多介质和多协议的能力。

c)通信终端站:与配电终端设置在一起,直接接收配电终端的 数据,负责传输各 10kV配电信息的通信终端站点,包括各室内开关站、配电房、带开关的户外开关箱、环网柜等。

根据配电网通信网络节点功能及配网业务流向,可将配电网通信分为主干层和接入层两层网络结构,其层次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

各网络层次的定义如下:

a)配网通信主干层:指各通信汇聚设备与通信主站之间的通信。

b)配网通信接入层:指通信终端站与通信汇聚设备之间的通信。在通信终端站较集中的区域宜设置汇聚通信终端站,实现对附近区域通信终端站的汇聚功能。

四、、规划方案

以肇庆供电局为例。

1、主干层网络技术方案

目前,广东电网肇庆供电局已建设主干网的传输A 网、传输B 网和调度数据网。中压配电网作为输电网及高压配电网(110kv)的延伸,中压配电网主干网的建设必须依靠输电网及高压配电网(110kv)的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

考虑配网通信点独立性,并结合广东电网各地供电局已有的配网自动化主干层网络现状,供电局主干层传输网优先采用全部具备MSTP功能的传输B 网承载,对不具备传输B 网的站点临时采用传输A 网(不采用光端机、光收发器作临时通道),待传输B 网完善后逐步转移。

根据肇庆地区传输 B 网现状,传输B 网使用同一厂家设备,并且所有站点设备均具备 MSTP 功能,主站与汇聚站点之间能够实现MSTP 互联互通。由配网自动化数据通信带宽分析可看出,每个通信汇聚设备带宽需求为 3.12M。现在肇庆传输网接入层带宽容量为155M,可满足配网通信需求。

每个通信汇聚设备采用一个MSTP 百兆口与汇聚交换机互联,传输带宽为N×2M(N根据归属节点数量,一般配置 2~5个)。

2、接入层网络技术方案

通信技术选择

目前,肇庆供电局已经建设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接入层网络的通信方式全部采用光纤通信和无线。具体技术选择原则如下:

C类区域

1.C 类区域实现“三遥”功能的终端设备点,全部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对于光纤不能到达或者难于建设的偏远终端节点可考虑采用载波通信方式,作为光线通信的补充;

2.C 类区域主干线路实现“二遥”功能的终端设备点(占 40%,不含架空开关)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支路的终端设备点(占60%,不含架空开关)采用 GPRS/CDMA 等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3.C 类区域主干线路实现“一遥”功能的终端设备点全部采用

GPRS/CDMA 等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4.C 类区域光缆建设分三层建设,即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骨干层光缆规划 48 芯,汇聚层和接入层光缆为 24 芯。

5.光纤通信方式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PON 两种技术。6.架空开关全部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

3、设备配置方案

根据前面对工业以太网与 PON 技术分析比较,综合考虑现有配网自动化配网终端规划方案,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组网,其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设备配置方案如下:

1.每个通信汇聚设备分别配置 1 台汇聚三层交换机;

2.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通信终端站分别配置 1 台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3.采用无线公网方式的通信终端站分别配置1套无线设备终端。

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和PON 两种技术组网珠海供电局实例方案:

珠海局1网管终端1珠海局2已有网管交换机网管终端2网管终端3兰埔站夏湾站拱北站白石开关站银海开关站侨光开关站拱北站OLT拱北片区#7光交接箱ODN拱北片区#1光交接箱ODN白石开关站OLT拱北片区#3光交接箱ODN兰铺站OLT拱北片区#11光交接箱ODN银海开关站OLT银海开关站 拱北片区#8ODN光交接箱ODN侨光开关站OLT 侨光开关站ODN夏湾站OLT 拱北片区#9光交接箱ODN跨境#3户外环网柜ONU跨境#4户外环网柜ONU金河湾ONU百合花园三期电房ONU富祥花园电房ONU跨境#1户外环网柜ONU跨境#2户外环网柜ONU跨境#5户外环网柜ONU百合花园电房ONU南苑电房ONU海荣新村电房ONU夏一Ⅰ线3#户外环网柜ONU夏一Ⅰ线1#户外环网柜ONU莲花路电缆分接箱ONU银海开关站户外环网柜ONU西南资源1#电缆分接箱ONU拱北污水厂2#电缆分接箱ONU市政处户外环网柜ONU粤海国际花园一、二区电房ONU海关大院户外环网柜ONU粤华路电缆分接箱ONU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ODN二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ONU以太网线OLT光纤

五、结论和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配网技术的发展,如何为配网自动化业务 提供可靠、高效的通信通道是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积极关注光纤、WiMAX 无线通信等通信新技术,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试点,为实现数字供电发展战略目标,为建设智能配电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简论电力配网运行管理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V2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355-01

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要求是安全和稳定,这也是对于配电网运行的基本要求,下面对于配电网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措施。

1配网的规划和建设

电力系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大,已经融人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市政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城市成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配网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对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降低电网电能损耗、节约能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电力系统规划一般可分为三部分:电源规划、主网规划和配网规划。以往的规划理念基本上忽略了配网的规划,随着电网的管理的深化,电网运行的完善,配网的规划日益的凸显了其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逐渐的提高了对其认识。目前我国的配网规划水平低,规划不完善,存在诸多的不足,急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目前,配网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网架结构薄弱、电力设备陈旧、事故率高、线路超载、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低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0kV配网结构不合理。

(2)电力系统不能保证用户的电压数值的合格。

(3)网络损耗过大,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低,常常发生突发的意外事故。

(4)配网技术落后。

自从人们意识到配网的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国家就相应的提供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电力系统本身也加强了高端的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提高我国的配网运行管理的水平,竭力扭转现状。希望通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节约配网的管理成本,使得配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的需求。这是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配网的规划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只有完善了配网运行的管理,才能够避免大的事故的发生,降低电力系统的维修费用和大量的劳动力费用,能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投资成本。

2配网的运行和维护

配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应该致力于提高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效率;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通信联络方式;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水平及培训工作等。配网的运行管理在保证电力平稳、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成本,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

目前,电力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正在逐渐的摆脱国家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的经营。因此,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提高其经济效益层面。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实际的电力消费方向,制定相关的电力输送和管理细则。具体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缩短停电时间。

第二,推行设备主人制,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第三,加强配变总保护和末级漏电保安器的安装及运行维护工作。

第四,提高新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故障率。

第五,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

3配网的设备管理

配网的设备管理难度大,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配网的设备布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分布范围广,分布位置不均居;配网的相关基本数据不完善,甚至缺少数据,没有进行管理的数据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电力建设的重视,配网的管理也逐渐的在提高,管理相对的规范化、科学化。线路和设备的图纸管理,设备的台账管理、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都一一健全。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的差异,领导的方向的差异,以及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程度的倾斜,造成了各地的管理的水平的差异。需要对于管理落后的区域因地制宜的提高管理质量,完善现有的一定水平的管理。设备的数据记录要及时、准确,与设备的实际运行相符台,以便对于后期设备的故障的排查和定期的维修提供数据依据。

4加强配网资料管理

配网资料是配电网故障维修和故障原因排查的主要依据,人们在保障配电网准确记录的同时。还要加强存档后的管理工作。杜绝资料的流失和销毁。

4.1归档资料

配网资料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数据的记录比较复杂,为了方便数据的调查和使用效率,需要管理人员对于记录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归档和分类。归档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国家的基本规定,并结合实际的信息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制定。

4.2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配网的设备和数据由于特殊的工作需要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尤其是中低压线路接线图。是电网调度、两票填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数据的记录错误或者遗漏记录,可以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管理单位必须加强该种作业的能力,确保设备的数据更新现实与记录的数据保持一致。

4.3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

现行的电力系统的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传统的信息归类和存档已经不能满足必要的要求,另外信息的检索比较复杂,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施工效率。对于此,必须实现信息化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步的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加大电网的运行质量。

5结束语

配网的运行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管理,由于管理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管理的细则比较复杂,因此工作的难度大,基本上要求对于现有的管理细则落实到位,对于管理的漏洞和空白及时的完整,管理工作同时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通过电网的各个环节的配合,共同致力于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颂丽.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电网建设,2005(9)

[2]顾天天.谈配网自动化对配电设备的要求.新视点,2003(7)

配网线路运行管理探讨 篇7

1.1 做好巡视活动

该项巡视活动涵盖平时的以及问题发生时, 夜间、交叉和诊断性巡视, 登杆塔巡视, 监察巡视等。不同活动要在不同时间开展。问题之后还应该积极的协调巡检, 要明确问题的发生区域和缘由, 要分析所在区域的天气状态和附近的氛围等, 认真记载, 可以更为优秀的分析问题。对于关键的事项要论述应对方法, 问题缘由没有弄明白的话不能够放过, 问题的责任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及没有采用合理的应对方法, 没有对责任人处理的时候不能够放过。配电线路, 运行时故障频发的线段, 可划分线路运行特殊区域, 特殊区域一般包括污秽区、雷击区、风害区、覆冰区等。可以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做好这些区域的线路运行工作。

1.2 积极的开展检查以及测量活动

线路应加强接地的检查和测量、导地线的检查和测量、绝缘子清扫和零值测试、杆塔倾斜和拉棒锈蚀腐烂检查和测量以及架空线路交叉跨越其他电力线路或弱电线路的定期检查和测量。

1.3 积极地做好机械的问题管控和健

康统计活动, 运作机构要强化该项检测的力度, 积极的进行问题分析, 在规定的时间中做好统计活动, 论述应对思想。按照性质分为三个类型: (1) 最近时间中发生的, 对于安全干扰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可以放到粘度等的规划中来分析。 (2) 问题比重很高, 机械在短时间中还是可以持续的运作的问题。 (3) 严重性已经使得机械无法有序运作, 随时的都会导致问题发生的一些不利现象。要对其尽快处理, 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应对。

工作者得知紧急问题后结合场地的交通等状态, 积极向工区的相关负责人汇报。事故统计和汇编是运行经验的积累。运行单位必须按电压等级和责任分类做好历年的事故统计和分析, 为修订规程、制度和反事故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设备的健康状况, 应按“电力设备评级办法”和“各网、省公司供电设备评级标准”的规定进行评级。线路设备评级每年不少于一次, 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和下一年度大修改进项目。必须将问题认真的分类, 才可以明确定级, 进而指引大修等活动的开展。运行机构的技术信息以及相关的规定等要精准合理。

1.4 开展群众护线。

该项活动室供电机构维护线路运作稳定的关键方法, 运作机构要结合护线活动的具体状态, 在规定时间中举行会议。不断的交流经验, 普及相关知识, 进行必要的表彰工作。

2 做好机械的维护管控工作

2.1 线路的运作维护管控

2.1.1 积极分析维护时期出现的问题

缺陷, 认真汇报, 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分类处理。对会干扰到线路安全的问题, 要将其列入年度检修规划工作中。针对暂时还是能维护运作, 但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 要在短时间中处理好, 在处理之前的时候要对其积极的巡视分析。

2.1.2 检修应遵循原则:

(1) 运行单位必须认真抓好设备检修工作,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使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健康完好状态, 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2) 线路设备检修,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应修必修, 修必修好”的原则, 并逐步过渡到状态检修; (3) 线路设备检修, 应采取停电与带电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逐渐减少停电检修的次数; (4) 线路设备检修, 要尽量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检修机具, 提高检修质量, 缩短检修工期, 确保检修工作安全。

2.2 强化建设和品质管控工作

(1) 在开展检修建设工作的时候要确保建设品质优秀, 要关注安全, 要切实的落实监护体系, 而且开展好建设计量以及统计活动。 (2) 重大检修项目和大型更改工程要按正常审批程序, 完成施工设计, 编制施工技术、安全、组织措施, 明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并认真组织实施。 (3) 参加带电作业、焊接、爆压等技术项目的检修施工人员, 必须经专门技术考试并持有合格证明方能上岗操作。 (4) 检修施工所用器材及更换零部件必须选用经鉴定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 (5) 检修施工的外包工程项目必须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 做好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作。

2.3 积极的开展规划管控

(1) 运作机构要结合线路机械的健康状态以及检测信息和时间等的规定, 明确后续的检修规划。 (2) 运行单位应在每年九月份根据线路运行工区申报的计划检修项目, 编制下一年度的检修计划, 并报上级部门审批。 (3) 运行单位应根据上级审批的年度检修计划内容和实际情况, 编制季度、月度检修计划。 (4) 线路运行工区在检修计划下达后, 应认真做好各项检修准备工作, 严格按计划执行。

3 积极的开展线路维护管控工作

运作机构要秉承着科学的理念来开展送电线的管控活动, 要结合线路的运作模式来开展合理的维护活动, 不过禁止随意的把线路的维护时间更改。该项维护活动室确保线路有序运作的关键内容。开展好检修管控活动室确保活动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方法。

现场工作负责人在开工前要办理好停电申请和工作票许可手续;防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保证检修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如果速度和品质等出现了问题的话, 要将品质至上。为了确保线路的维修品质优秀, 检修工作者要高度的关注品质, 不达标的禁止交付使用, 运作工作者要切实的落实验收体系, 对于所有的项目都要积极的分析, 对于品质达标的, 要在验收单据上做好评价。

线路完成之后, 检修机构要认真的填写相关的完工报告, 其具体的要涵盖活动的规划时间以及开始时间, 解决了何种问题, 使用了多长时间, 使用的物质和资金, 还面对着哪些不利现象等。各级领导还要重视带电作业工作。公司领导对带电作业的人员配备、工具的添置、新项目的研究、工具房的设置等, 应给予支持解决, 并应严格审查带电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 防止人身事故发生。对10k V配电线路要开展带电综合检修。

结语

对于电网来讲, 配电线是其非常关键的要素, 因为间距长, 而且范围宽, 会受到外在氛围以及人为要素的干扰, 所以, 它的维护活动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该项线路是不是可以稳定有序的运作, 关键是靠着精细化的管控。运作机构要设置岗位责任体系, 运作管控工作者要了解机械的状态和维护科技, 要了解有关的规定, 要时常的分析线路的运作状态, 提出并实施预防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左仲坤.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与保护[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7 (06) .

浅析电力配网调度管理 篇8

电网调度是为了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则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指挥和调配。电网调度的好坏直接会对供电质量和水平带来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 需要根据电网自身的基本情况和客观规律, 对电网调度进行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 这样可以有效的推动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同时也更好的实现对电网运行状况的有效控制, 这对于我国电网良性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配网调度的管理要求

1.1 调度员执行调度命令的基本要求

电网调度工作中, 调度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作为电网调度命令的直接执行者, 需要对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进行正确、及时的执行, 这不仅是调度员的基本职责, 也是其自身的重要工作内容。所以在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中, 需要调度员在自身职权范围内能够正确的行使操作权。同时作为调度员, 其还是电力系统运行故障的直接指挥者, 所以需要在故障发生时, 能够第一时间准确的对故障进行判断, 并对故障做出有效的处理。调度员作为电网调度命令的直接执行者, 其采用的下级服从上级的方式, 即下级调度员需要服务于上级调度员的指挥和调度, 同时调度员在执行命令过程中, 对于发现命令内容存在错误的情况, 可以不立即进行执行, 应该针对错误内容进行上报复核, 经上级确定无误后再对命令进行执行。

1.2 配网设备调度要求

由于配网调度采用的上级服从下级的方式, 这样就在配网设备运行过程中, 如果上级调度员没有对下级调度员下发指令, 那么下级调度员则不能更改和操作设备的运行状态,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对配网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积极的影响。

1.3 配网调度管理人员的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配网调度管理人员, 其不仅需要做好各个配网之间的运行关系的协调工作, 同时还要根据配网调度目标要求, 做好配网调度计划布置, 确保在给用户带来最小的影响下完成配网调度工作。所以配网调度管理人员需要在上岗前做好培训工作, 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配网调度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而且在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够上岗。另外, 各级配网调度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这样对于配网调度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配网调度操作管理

2.1 调度设备操作管理

2.1.1 倒闸操作是调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操作程序进行, 同时为了确保倒闸操作的更好完成, 操作员可以按区域进行规划和管辖, 这样对于调度管理是十分有利的。

2.1.2 倒闸操作中, 为了避免误操作现象的发展, 值班调度员必须要认真执行操作票上的具体操作指示。一般来说, 操作票要在正式操作的前三天内填写完成, 并经由各个部门进行审核, 才能落入操作员手中。另外, 如果是临时性操作, 由当值副值调度员拟票, 当值调度员审核无误后, 尽可能预发到现场, 使现场做好操作准备。事故处理时允许不填写操作票, 但应记入值班日志。事故处理, 当故障设备己与电源隔离, 为了组织抢修而设置安全措施或抢修结束恢复送电时, 可按临时性操作方式填写操作票。地调值班调度员在预发令时应明确说明“预发操作任务”, 讲清操作目的、意图、操作内容以及预定操作时问, 以示与正式发布操作指令相区别。

2.1.3 在调度员对操作票进行执行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必须立即中止操作, 上报基本情况后, 等待指令。如需改变操作命令和操作步骤, 均需在操作票上写明, 对于己执行完毕的操作票, 应盖上“己执行”章。

2.1.4 值班调度员无论采用何种发令形式, 必须使现场调度操作人员弄清楚该项操作的目的、要求和该项操作命令应包括的操作内容, 必要时发令调度员提出注意事项;同时值班调度员在操作前均应核对调度盘及SCADA上的结线图, 操作完毕应对调度盘及SCADA修改正确。应经常保持调度盘及SCADA的标示和现场情况相符合。

2.1.5 对于调度人员管辖以外的配网设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是严禁操作员进行操作的, 但对于一些突发情况时, 作为调度值班人员或是变电站、电厂的值班人员则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并处理, 但在处理后则需要立即进行上报。

2.2 配网并网调度管理

并网运行的发电厂、机组、变电站均必须纳入调度管辖范围, 从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电网并网运行, 互联电网中必须确定一个最高电网调度机构, 按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 明确其他调度机构的层级关系, 对于下级调度机构必须服从上级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需并网运行的发电厂、机组、变电站或者电网必须具有接受电网统一调度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设施, 同时与有关电网调度机构间的通信通道符合规定, 并已具备投运条件;远动设施己按电力行业标准、规程设计建成, 远动信息具备送入有关电网调度机构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条件。

3 配网事故调度管理

当配网发生事故时, 则需要配网调度人员坚守岗位, 同时故障单位及时将配网开关跳闸情况、主要设备运行异常情况、配网自动化装置的动作情况、电压负荷的变动情况及事故的特征、所带来的影响等向值班调度进行汇报。当配网事故对地调系统造成影响时, 则需要及时向地调值班调度员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 有效的避免事故继续扩大, 减少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发生时, 作为上一级调度则可以直接对下级调度的设备进行操作, 但操作完成后需要向下一级调度进行说明。

4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不断提升, 这就对电力的稳定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否则会对人们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而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于电力调度管理的影响, 所以需要充分的发挥电力调度管理的重要作用, 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调度管理工作中, 对于调度人员和调度设备都具有严格的要求, 对调度技术要求也较高, 所以需要在调度管理工作中, 调度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能够正确的对调度设备进行操作, 对于配网中存在的故障及事故能够灵活的应对和处理, 从而更好的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处于快速发展中, 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电力调度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所以还需要调度人员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彦.浅谈配网自动化管理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2]王家宏.电网调度管理的新课题[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9, 31 (2) .

配网管理系统 篇9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县公司的农村配网配电网的运维大部分由基础供电所负责, 归口于公司营销部门或农电部, 供电所所负责整个辖区的中低压配网的运维、抢修、工程管理、业扩报装以及营销相关业务, 供电所虽然成立了配电班, 但从事配电运检业务和营销业务的人员没有严格的区分, 仍然存在混岗情况。

当前农村配电网的管理存在以上问题: (1) 运检基础管理薄弱。供电所从事中低压农网业务的运维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基础管理规范性不强, 在农网线路条图、设备管理、设备台账、信息系统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 (2) 运检业务开展计划性不强。当前农村配网的运检业务中线路停送电、计划性检修、工程项目的实施等工作仍然存在临时性, 这类的生产计划性不强, 配网调度业务还未能有效的延伸至农配网中。 (3) 运检业务成效不明显, 农网线路状况较差, 树竹障碍情况突出, 由供电所承担线路清障工作, 力度不强、手段不足, 成效不明显, 每年农网的线路故障跳闸率居高不下, 农网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不强, 可靠性较差。 (4) 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压力较大。供电所生产、营销人员混岗现象严重, 存在“几块牌子一班人”的现象, 经了解, 供电所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 大多数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培训, 存在一个农电工人既承担配电抢修、操作、运维等业务又要进行高低压抄表、电费回收催费等事务, 专业化不强, 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 开展农村配网运维检修集约管理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在推进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加强对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内涵的学习宣传, 使公司上下充分认识到, 农电系统人员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安全管理不到位, 专业管理工作和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很强, 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推行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 可以解决农村配电网点多面广, 人员分散, 现场作业容易失控等问题, 进一步规范农电安全生产作业环节、作业步骤, 完善、细化作业流程, 有效杜绝作业的随意性, 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推进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2.2 明确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界面

全面贯彻上级公司有关农村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的要求。成立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配电运检集约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成员包括公司分管领导, 相关部室 (部门) 负责人、县公司负责人。制定了《市、县配电运检集约管理模式调整实施方案》, 调整市、县公司运检、营销部门配电设备管理分界点, 成立区域配电队, 明确了供电所和配电队的工作职责和管理界面, 即配电队负责辖区内10k V线路至配变低压侧总开关以上部分设备的运行、维护、改造、检修及抢修服务工作, 供电所负责辖区内配变低压侧总开关至客户电表上桩头测所有0.4k V设备的运维管理以及抢报修工作, 开展配电中压运维业务移交。

2.3 建立市县统一的配电管理体系

(1) 将县公司配电专业管理纳入市公司管理体系, 在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年度工程计划时, 统一管理并监督指导县公司落实。 (2) 加强对县公司区域配电队的专业管理, 制定了对配电队的专业管理检查提纲和监督计划表, 定期组织对县公司配电运检专业开展督察活动。 (3) 加强市县公司配电管理专业交流提升。安排县公司配电管理专业人员到市公司配电专业进行交流, 重点学习配网工程设计、低电压治理、外包工程管理以及客户资产移交等内容, 组织市公司配电运检室到县公司了解农村配网现状、通道树障管理、报抢修业务流程等, 通过双向交流, 有效提升了管理的穿透力。

2.4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市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司集约化管理实施意见, 仔细梳理专业职责界面和业务流程, 结合农村配网实际运作情况就设备运维管理、安全管理、抢修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完成了相关管理制度汇编, 切实指导了实际工作开展。

县公司配电队的日常考勤、工作计划、成本报销均需经运检部审核、审批。运检部以同业对标指标如运检类投诉、线路跳闸等指标, 对各配电队工作进行工作成效考量并考核兑现。最后, 在领导小组的布置下, 由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牵头, 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质量部、营销部、人资部、财务部等部门根据省公司各部门要求, 修编配电队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日常考核、工程、物资、工器具及应急等各项管理办法, 并最终形成了县域配电队管理制度汇编, 指导配电队日常业务的开展。

3 成效

3.1 设备运维故障明显减少

开展市县配电运检集约化管理以后, 县公司配电运检管理从运维标准、状态检修、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得到加强, 由运维质量引起的10k V配网设备故障得到有效控制。

3.2 工程计划和质量有所保证

县公司农网改造和技改大修工程纳入市公司运检部统一管理, 由市公司工程专责、配网专责对有关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实施内容和资金概算进行审核, 保证了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

3.3 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市县配网运检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深入, 县公司配网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锻炼, 业务流程和作业规范得到改善, 县公司配网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4 配电基础管理得以规范

市县配网运检集约化管理将配网运维管理各种相关记录、整理完善各种相关资料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其中一个必备的环节来控制, 县公司配网规范化管理得到有效加强。通过PMS2.0系统建设、营配调贯通工作推进、生产实时管控系统、配变监测管控平台的应用, 农村配网的线路条图、设备台账、异动管理均按照城网同标准在维护, 配电队对管辖的设备有了准确的掌握和动态维护的机制, 基础管理水平和能力明显增加。

3.5 县域配网不停电作业水平不断提升

由运检部牵头, 制定《10k V不停电作业向县域配网延伸实施方案》, 指导配网不停电作业向县公司拓展, 从不停电作业计划、现场勘察、实施方案、流程管理、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等全过程、全方面指导县公司不停电作业专业化发展, 要求县公司提供不停电作业需求计划, 依托市公司人员、作业车辆、工器具开展一、二类不停电作业, 有效的提升市、县不停电作业水平, 提升农网不停电作业化率。

3.6 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市县公司优质资源, 统筹开展农网抢修业务, 农网的故障抢修、效率提升,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4 问题改进

(1) 配电队建设运作后, 现有办公电脑配备不足, 生产服务用车数量不足, 需进一步补充配置。

(2) 配电队在推进带电检测和技术监督工作中, 仪器仪表配置目前没有完全配置到位, 今后在运检装备中增加零购项目费用, 逐步充实配电队运检仪器仪表。

(3) 配电队人员结构老化, 他们对信息化办公不习惯, 电脑操作水平相对较差, 影响办公效率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农电工进出代谢机制, 保证农电工队伍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配电网的基础比较薄弱, 管理水平相对城市配电网落后较多, 基层供电所的生产、营销业务没有完全分离, 不利于农村配电网的建设发展。开展农村配网运维检修集约管理工作, 改变现有管理模式, 提高了农村配网的建设、运行、维护能力和质量, 确保农村配网安全管理、优质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全面推进市郊配网、县域农村配网运维检修集约管理建设, 不断提高农村配网管理水平, 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篇10

1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理念是通过设备管理,以业务流程作为工作重心。 在管理上,把对配网的运行、检修、验证等基础设备的功能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在技术上,把地理特征和业务特殊性考虑进来,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技术进行实现从设备到空间再到电网拓补信息整体化管理。 从结构上,做好和省公司生产管理建设的配合,完成系统管理、数据交流等工作。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构架包括业务、 信息、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描述了企业管理模式、业务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信息架构是业务流程过程中表单、数据的传输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架构是在业务架构基础上对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规划,为各个模块分配任务。技术架构是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技术依据,不同的技术平台由着不同的结构设计。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几个架构之间是拥有一定联系的。因为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来源,信息架构和应用架构都是依据业务架构建立的,而应用架构和信息架构完成了业务架构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化规范化,技术架构则通过软件技术、 硬件设备等支撑应用架构的运转,不同的技术手段也使得应用架构有所不同。

2配网生产管理要求

配网数据使用于系统应用规范。通过单位录入的系统数据资源交给设备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录入系统,在设备变更两天之内应该需要完成更新,系统业务流程数据必须当天完成填写,抢修事故需要事后尽快补录,应该在当天完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便于管理。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复杂,工作环节流程多, 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制定完备的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方案,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范围,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在接到指令之后第一时间实现操作,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不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鉴于数据对于配电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工作数据需要设置独立的数据库, 做好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和私自更改,不断更新的数据需要经由专业人员录入,做好分类整理,定期进行新旧数据之间的整合,对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工作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保存数据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分析。

3配电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3.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架构统一标准的建设。缺乏统一执行的电力系统会导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结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无法发挥数据共享的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实现标准化,积极跟踪学习国际标准,实现电力信息模型统一、标准化,把电网公共信息统一建模 ,实现数据无障碍共享传输。

3.2对管理系统信息进行分析。配网生产管理信息包括设备信息、地理信息、 拓补信息。设备信息包括输、变信息和设备的维修、更换等,地理信息包括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坐标、位置。拓补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通过数据、图标形式表达电网建模、生成设备之间的关系。管理系统信息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映射关系,确保管理功能的准确高效。这要求业务架构和管理图表之间使用相应同的标准。

3.3如果业务架构同图形管理之间并没有实现标准统一,可以采用集中形式完成数据沟通。一种是在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以web的形式调用图形,配网生产管理数据以视图形式上传到共享数据库,GIS系统可以读取这些数据,而生产系统可以高效的通过GIS获取信息,这种结构形式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可靠性,只需要对GIS系统进行一些小改动就可以实现数据沟通。另一种方案是配网生产系统通过web的形式完成GIS图形数据调用,GIS直接获取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页面,并且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查询。这种方案的优势是GIS系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系统数据的调用, 在简单改造之后可以完成而这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符合配网生产管理的方案, 但是这种方案对GIS系统的改造需要开发商的配合,较为繁琐。

4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例

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管理作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架构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安全工具管理、 运行管理、缺陷管理、计划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这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配点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了配网生产的管理流程, 改进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EMA的设计理念是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增强,把工单的创建作为工作主线,实现人、 财、物的合理、优化的安排分配,把传统被动的检修转变为主动维修,集成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实现预防性维护和企业业务流程和维护历史的全过程监控。

系统总体设计。通过对系统功能的需求来分析系统应有的功能,进而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各种功能对应着各自实现功能所需的结构。请参考下图1。

设备管理模块。用来实现配电线路、 配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和台帐管理。使用角色不同,相应的使用权限也不同。

安全管理。实现对工作票资质人员管理。包括电气一二三中工作票、线路一二种工作票和低压工作票的工作负责人、 签发人、许可人的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具有所有操作权限,区域部门只具有读取权限。

安全工具管理。对安全工具台帐、日常检查、试验、借领记录等的管理。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工作票管理。完成对外单位安全技术交单、安全技术交底单、安全措施控制卡、 工作票管理等。使用权限根据操作人员不同而不同。

运行管理。实现配电管理和相关值班人员工作台交班记录,值班记录的填写仅限于当班人员。

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信息、组织机构信息、角色权限的配置、管理。

网络建设。GIS和PDA平台的通信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续需要大的通信量和高的通信速度,因此需要铺设光光纤。供电局基层班接入公司主网路的线路至少达到2M到10M,如果网路暂时没有开通到班组, 可以临时租用网路。网路结构可参考下图2。

软件环境的搭建。EMA平台可以在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方面形成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生产数据管理等。GIS系统可以在地理信息、图表展示、拓补分析等方面形成优势,对网路管理、设备管理、电器拓补关系等方面可以实现有效管理。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发挥便携性和无线应用的优势,在现场指挥、 巡视、作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5结束语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把配网生产管理建设成为了有统一规范标准、有完整流程的工作系统,使得设备台帐日益完善,同时完成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这种平台已经是配网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摘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面临着不断增加的生产任务,配网管理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就如何适应现有配网生产发展规模,加强对配网系统运营的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研究 篇11

关键词:配网故障;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供电;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配网系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代城市的配网系统正不断发达,其主要表现是配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同时也对其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一个可靠、稳定的配网系统,才能够保证供电的质量。然而,任何事物的故障都是不可避免的,配网系统同样如此,配网系统的故障会严重影响到正常供电,因此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以及时恢复供电,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面的问题,以期能够对其工作有所助益。

一、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作用

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简单来说就是在满足配网系统的电气约束、拓扑约束以及供电指标等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闭合/开断网络中的分段及联络开关来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重建,从而改变其结构,实现配网系统网络运行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优化某一项或者多项指标的目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网络重构是在配网系统运行正常的状态下的一种优化控制手段,其目的通常是为了优化配网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消除过载、减小网损或者提高供电质量等;其二,网络重构是在配网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转换分段及联络开关的开、断状态,及时快速地恢复非故障停电区域的正常供电。因此,当配网系统出现故障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尽快找到恢复其负荷最大化、开关操作次数最小化以及网络运行方式最优化等的方案,也即是高效地完成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建工作,从而尽快恢复供电。

二、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

1、限制条件

由于现代网配系统的网络结构都比较复杂,因此当进行故障恢复之时,必须要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而采用合理的网络重构方案。通常情况下,此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限制条件:①当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提供相应的恢复方案,以尽量减少经济损失;②能够尽量多地恢复失电负荷损失,并同时能够区分出用户的优先、重要等级,尽量不影响正常用户的用电;③能够尽量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从而延长开关寿命、减少人力操作时间;④能够平衡各个馈线和分支线路的负荷分配;⑤尽可能地使恢复后的配网系统网络结构接近故障前的结构,并保持其原有的辐射状结构;⑥严格保障其系统没有发生安全越界状况,如馈线和变压器没有过载、各负荷点没有越限等。

2、目标函数的构造

本文所采用的算法的前提是假设配网系统为辐射状结构、配网系统故障后的状态已经可以确定以及其故障已经被有效隔离。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目标函数主要如下:①实现负荷数最大化恢复的目标函数: N∈Nt,本式中,N表示为需要恢复供电的负荷节点、Nt表示为停电区域中所有的失电负荷节点、It表示为t支路的负荷电流;②保证重要负荷优先恢复的目标函数: N∈N,本式中,N表示为需要恢复供电的负荷节点、Nt表示为停电区域中所有的失电负荷节点、It表示为t支路的负荷电流、NMC表示比较重要的负荷节点;③限制开关操作次数的目标函数:,本式中,NAw表示为配网系统所需恢复的所有开关数目、Xj表示为j 开关的状态变化值;④限制变压器负荷的目标函数:max i=1,2,…Nm,本式中,Nm表示为配网系统中母线的数量、i表示为母线线路电流值、Vi表示为母线线路电压值。

三、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

在配网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运行状态会随着其负荷大小、分布范围、供电能力以及电气参数等的实时变化而变化。从理论角度而言,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配网系统都应当拥有一个相对最优的网络结构,因为只有在一个最优的网络结构下,配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够实现损耗最小、负荷分布最均、电能质量最好等目标。现阶段,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运行

配网系统的潮流分布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其功率越小,那么运行便越经济。经济运行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本式中,N表示为支路数、P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有功功率、Q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无功功率、V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电压幅值。

2、负荷均衡分布

通常情况下,负荷均衡分布主要包括配网系统各馈线之间的负荷均衡分布和配网系统各变电站之间的负荷均衡分布。负荷均衡分布的目的是为了使配网系统与其供电能力相匹配,并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其供电能力、降低其损耗和负荷风险等。负荷均衡分布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①;②。这两式中,L表示为馈线数量、Eqj表示为馈线负荷平衡系数、Eqsys表示为系统负荷平衡系数、Sj表示为馈线出口功率、Sjmax表示为馈线最大容量。

3、提高可靠性

影响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而其运行方式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因素。一个最优的配网系统网络运行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其停电频率和停电时间。提高可靠性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本式中,M表示为负荷点的数量、Pk表示为负荷点k的年平均符合、Ck(R)表示为在系统开关状态R下负荷点k的年停电时间。

4、实现综合优化

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优化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多目标优化协调的问题,通过网络重构,不仅可以尽快恢复供电、减少故障损失,更还可以带来许多经济方面的改善。因此,在进行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之时,应当尽量以经济目标为主体,利用罚函数的形式来量化负荷均衡和电压质量等优化目标,从而实现综合优化。

结语:

配网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供电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但是由于配网系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其发生故障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快速、有效的网络重构方案来实现其快速恢复供电、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作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以及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为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提供了几条科学参考建议,希望能够给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助益。

参考文献:

[1]史常凯,徐斌,孟晓丽,宋晓辉,孙军平.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网络重构与供电恢复探讨[J].电力建设,2012,01:12-16.

[2]史常凯,余杰,宋晓辉,孟晓丽.一种计及多目标优化的复杂结构配电网供电恢复推理搜索算法[J].电气应用,2012,22:77-82.

[3]向月,刘俊勇,姚良忠,刘友波,田立峰,杨嘉湜.故障条件下含分布式电源配网的孤岛划分与重构优化策略研究[J].电网技术,2013,04:1025-1032.

[4]李永腾.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快速恢复供电的算法分析[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06:8-11.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 篇12

1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储备数量不足

在前些年中,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处在粗放型时期, 项目储备库几乎为零状态, 自从向计划型管理实施后, 开始进行储备项目工作;配网的基建、技改、修理三类项目是配电网线路设备主要存在的问题, 需要进行立项整改。

尽管省公司对该三类项目的投资界面进行区分, 但供电所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所欠缺, 在项目储备上报当中往往对三者的投资界面难以分清, 配电部门与计建部门间也欠缺理性沟通, 致使配网基建项目储备相对较多, 而配网技改、修理项目通因为投资界面受到局限, 其储备项目数量就相当少。

1.2 项目未经可研阶段, 投资估算有误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没有经过可研究阶段就直接从项目储备中列入立项计划, 单项投资金额全部依靠估计测算, 项目直接得到批复再进行设计工作, 项目填报工作者没有经过专业的造价知识培训, 使其项目预算投资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1.3 变化的管理模式对管理水平的影响

在配网技改、修理项目中, 每年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不断在改变, 项目实施关及到方方面面, 管理流程频繁发生变化, 这样不利于系统管理的形成,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欠缺详细的指引, 分配的岗位未能及时跟上职责调整划分;县区局项目实施部门几乎每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致使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水准的提升受到了影响。

1.4 项目立项时间过长、重点频繁变化及指引类别相对复杂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的填报没有分批次进行, 在每年柒月份填报项目后, 上级部门通常对立项重点、填报表格要求进行补充修改, 投资金额难以确定, 项目立项的明细频繁进行调整, 从每年的柒月份开始填报到来年夏季初方能准许批复, 立项时间相当之长。

1.5 项目立项工作统筹协调不够, 立项质量不高

在现代配网技改、修理项目中, 大部分由基层供电部门上报项目, 各供电所对线路设备状况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 意识较弱的供电所对残旧的线路设备的立项整改存在无意识的安排;而具有较强意识的供电所觉得残旧的线路设备应该进行大修与改造, 整改资料立进行项申请。

作为县区局技改、修理实施部门的配电部, 其指导作用的职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上报项目总依赖供电所, 由供电所制定项目计划, 统筹分析运行检修专业有所欠缺, 统筹协调不够, 未能较好的组织审核项目立项计划。根据技改修理的投资性质不同, 其侧重点也存在不同, 由于投资有所局限, 往往出现不彻底的整改方案, 或立项工程只能解决头尾、中间段, 这样对可靠性供电与投资回报都会受到影响, 也导致配网项目立项质量不够理想。

1.6 缺乏项目后评估环节

计建部和配电部各自负责所属项目实施, 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也不够, 对项目实施后的情况只有工程管理部门和供电所清楚, 不能较好的掌握供电局内项目整体实施效果及整改情况, 对制定下一年的立项计划也有影响。

2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 由配电部组织专业管理者, 对运行的线路设备状况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 与供电所共同制定修改计划与实施方案, 强化和计划建设部的沟通, 配电部本身要划分好配网技改与修理项目两者的立项界面, 区分立项渠道, 站在供电部门的角度按紧急优先顺序排列, 分别列入各个项目库进行储备。

2) 由配电部专业管理者对线路设备的状况进行摸清, 因为工作量比较大, 应对线路设备、支线按照运行时间优先进行排序, 步步为营摸清其状况;进行整合梳理上级分配的设备隐患、缺陷状态评价中找出的问题, 对各供电所线路设备运行状况有所掌握。

3) 对配网技改、修理项目形成系统管理, 固化项目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 使操作指引尽量细化;调整技改修理岗位分配, 进行相应职责划分, 将该岗位分配到县区局配电部, 专人专管, 应该向配网基建项目管理者学习, 吸收借鉴他们的管理模式, 做好项目储备→项目立项→项目调整→完工备案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提高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的管理水准。

4) 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是提高项目立项水平与质量的根本, 由配电部管理工作人员按照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的储备状况与每年的投资金额, 督导供电部门提供项目前期资料, 化被动为主动提前准备进入立项环节;等上级部门下发项目立项的重要指引, 马上进行立项申请资料的填报, 有优秀的项目储备库做为基础, 尽管上级部门的重点内容变化多, 其项目立项工作依然能够顺利地开展。

5) 在展开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研究工作中可参照配网基建项目, 若配网技改、修理项目不可列支可研费用, 费用受到限制, 应安排县区局配电部项目负责人与供电部门工作者, 实行项目造价知识的培训, 从而使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率得到提高。

3 结束语

配网技改、修理项目需要系统化管理, 更要有细化的指引及固化的流程, 加强项目实施单位内部的配合, 职能部门应进行统筹分析, 积极发挥职能应有的作用, 引导基层供电所更加明确地执行工作, 实行闭环管理, 促使真正达到专业规范、高效和谐、合作双赢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近些年在广东电力配网技改、修理项目管理实践的过程进行分析, 总结出一些实际的问题, 并认真探究提出系列解决方法。

上一篇:变频调速系统下一篇:家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