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生产

2024-10-22

配网生产(共10篇)

配网生产 篇1

0 引言

配网抢修作为配电生产常规性重要工作,提高抢修质量和效率对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1]。现有的配网故障抢修由配网调度中心、服务快响中心、配电运检中心按故障类型分别进行指挥调度,缺乏统一的抢修指挥平台,抢修过程中对抢修资源的专业化管理较为简单[2,3]。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大检修”工作模式下,实现配网生产、抢修业务集中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配网生产的合理安排、配网故障的快速抢修、辅助配网运行的科学调度[4]。

本文通过对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中关键技术研究,以建立专业抢修队伍、优化简化抢修作业流程、管控配网生产风险、落实安全监督为目标,健全系统支撑功能,开展抢修标准化作业和物资装备标准化配置,完善常态监督分析体系,提高故障抢修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强生产指挥管理和安全监督。

1 总体设计

以生产管理系统(GPMS)为基础平台建设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集成配用电等多个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抢修指挥管理、生产指挥管理、智能移动终端、安全监督管理、配网运行监视、综合展示平台等六大功能模块,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建设内容涵盖文献[5]相关功能。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配用电系统集成

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网GIS平台、营销管理系统、95598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集成,并可根据应用需要预留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实现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与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功能整合,达到信息共享。

2.2 故障辅助研判

通过分析配网故障跨部门协助的故障抢修过程,集成配用电数据、异常事件基于电网GIS实现停电事件关联分析、停电事件归集分析与展示、专家视频研判等手段,协助用户快速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查找时间,提高故障抢修效率。

(1)停电事件归集分析与展示。

供电路径表示从供电电源点到负荷之间的电力设备的隶属关系。在故障辅助研判中提供了停电事件归集分析。主要根据设备运行方式分析该设备的供电路径,如根据用户的报修户号,计算该用户是中压用户或低压用户以及设备的编号,自动分析该用户的供电路径,并根据分析出的供电路径进行停电事件归集。最后结合GIS的可视化展现优势可以清晰地定位展示出从供电电源点到供电用户过程中的全部关联设备。

(2)停电事件关联分析。

为了避免出现故障重复报修的现象,故障辅助研判提供了停电事件关联分析手段。该手段通过多源采集停电事件,结合停电事件归集分析手段获取报修用户的供电路径信息,并与停电事件对应的停电范围进行比对,如果包含在已知的停电事件中,将自动建立关联关系,从而判断是否属于重复报修。

在停电事件关系分析中,如何构建完整的停电事件库是关键性问题。构建停电事件库需接入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的停电事件,将收集到的停电事件进行确认,最终形成停电计划、10 k V故障单、95598报修单等多种业务单;针对未知停电事件,在明确故障点情况下,通过分析影响停电范围,最终形成已知停电事件,存入停电事件库中。在停电事件库中需要包含如下信息:停电开始时间、停电结束时间、停电事件描述、影响停电范围、停电事件来源、停电事件状态、关联业务单等信息。具体的停电事件库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3)专家视频研判。

针对故障抢修质量不高、抢修时间长的问题,在故障辅助研判中提供了专家视频研判手段,使得抢修过程融入专家组的建设思想,避免盲目抢修,保证故障抢修的质量。专家视频研判手段是通过抢修队伍在现场使用车载视频或单兵视频设备,采用先进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以及流媒体视频处理技术,同时整合了3G EVDO数据通讯功能,将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经视频压缩与编码,通过EVDO智能无线通讯功能,把实时动态图像通过电信EVDO无线网络传送到电力外网服务器上,专家可方便地监控实时图像。

2.3 抢修队伍最优调度

针对各个抢修任务间经常发生的抢修资源短缺及资源冲突等问题,抢修资源管理在全面梳理抢修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建立起了智能抢修资源调度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最优调度原则与优化方案,为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提供基础资源支撑。

抢修资源管理重新梳理了抢修资源,将抢修资源划分为两大类:抢修物资与抢修队伍。其中抢修物资主要依托于抢修队伍,由于抢修资源的静态性与依附性,抢修物资的调度分配相对简单,只需结合抢修队伍进行物资分配即可。

(1)制定最优调度原则。

抢修队伍最优调度的总体原则作为整个调度算法的根本核心,所以制定最优调度原则是前提工作。抢修资源管理分析抢修业务,明确了四条基本最优调度原则:(1)抢修队伍必须具备处理该故障任务的能力;(2)“紧急”的抢修任务必须优先;(3)以到达现场最短时间为准则,提高客户满意度;(4)多抢修队伍、多抢修任务以综合的到达现场最短事件为准则,要求尽量不能违背到达现场时间的服务承诺。

(2)量化抢修因素。

在实现抢修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时,需要定义多种因素的优先等级,以及将各种影响抢修的因素量化,抢修资源管理以最优调度原则为基准,提取出六大影响因素并分别对其进行优先级划分以及量化,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单任务多抢修队伍优化调度算法。

针对单任务多抢修队伍的场景,优化调度算法根据抢修任务中影响因素的优先级别,逐级筛选抢修队伍,并根据各个影响因素的评价量进行过滤抢修队伍,其中在计算抢修车辆到达故障点时长,结合GIS系统根据最短路径算法,分析出车辆与故障点的最优路径的公里数,再根据车速折算成时长。详细的优化调度算法为:(1)根据故障任务所需的抢修队伍资质选出满足条件的抢修队伍;(2)判断故障任务的紧急情况,如果为非紧急情况需要考虑抢修队伍的管辖范围因素;(3)统计各个抢修队伍的到达现场时长:将抢修队伍当前任务状态转换为“等待时长”并叠加通过分析出的车辆到达故障点最短时长;(4)计算抢修队伍工作时长:累计抢修队伍当班的抢修工作量即为工作时长;(5)结合抢修队伍的到达现场时长与工作时长,生成单任务下多个抢修队伍的时长排序队列。最终选取出所需时长对短的作为该故障任务的最优抢修队伍。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4)多任务多抢修队伍优化调度算法。

针对多任务多抢修队伍的场景,抢修资源管理基于单任务多抢修队伍优化调度算法,并进行相关扩展,即:将基于单任务多抢修队伍优化调度算法计算出每个抢修任务分配给各个抢修队伍到达现场时长,通过数理分析上的排列组合算法,计算出在多任务情况下不同的抢修队伍组合的各种到达现场时长,最后筛选出合计到达现场时长最短的组合方案为最优的抢修队伍最优调度方案,具体的调度算法,如图4所示。

2.4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

针对故障抢修现场作业信息反馈滞后、现场作业人员难以管控等现状,在现场作业管理中引入了PDA、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设备,并利用GIS、GPS、GPR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抢修情况反馈、抢修物资领用、抢修车辆跟踪等功能[6,7],以达到数据在现场作业人员、调度指挥中心、95598坐席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流动,实现了“三点一线”式的抢修作业管理模式,推进故障抢修工作的效率与准确规范性。

3 功能实现

该平台多源采集营销系统、调度系统、用电采集、在线监测等配用电系统运行异常、停电事件,实现故障抢修流程跨部门、跨系统运转,应用电网GIS平台设备拓扑关系,贯通配用电运行数据,实现多种故障辅助研判手段,综合多种因素实现抢修资源最优调配,支撑抢修指挥中心、服务调度组故障研判和资源调配。2013年5月22日12:07:15,95598坐席接到用户投诉集美区杏林村苑中路多户停电,在营销系统中受理并派发至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生成抢修工单如图5所示,通过该平台的故障辅助研判功能指挥抢修班组及时赶赴故障现场。

通过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综合展示功能可实时展示配网抢修的相关指标,实现抢修全息化辅助决策。

4 结语

在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支撑下,配网检修计划制定更合理、停电信息共享更及时、计划执行更准确;强化抢修标准化和故障研判管理要求,实现异常事件主动预警,优化抢修资源调配、延伸现场作业方式、提高到达现场及时率、缩短抢修时长,总体上减少了停电用户、停电次数、停电时长,增加了电量供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周静,庞腊成,叶卫华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配网故障抢修资源智能调度[J].电子与封装,2012,12(11):45-48.Zhou Jing,Pang Lacheng,Ye Weihua,etc.IntelligentScheduling for the Fault Repairing Resources of DistributionNetwork Based on Information Platform[J].ELECTRONICS&PACKAGING,2012,12(11):45-48.

[2]姜月忠,殷复彬.山东聊城东阿供电公司95598客服与抢修调度指挥系统[J].电力勘测设计,2010,88:66-69.Jiang Yuezhong,Yin Fubin.Attemper Command System of95598 Customer Service and Preemptive Mending of PowerSupply Company in Liaocheng Shandong[J].ELECTRICPOWER SURVEY&DESIGN,2010,88:66-69.

[3]吴树鸿.配网故障快速复电指挥信息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科技成果,2012,(1):51-53.

[4]裴传逊,徐重酉,吴召华.配电网停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思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5):10-16.

[5]国家电网公司.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功能规范[EB/OL].(2012-04-25)http://portalnew.sgcc.com.cn/EP/appmanager/segear/scjsb?-nfpb=true&pageLabel=813400598551266739183859.

[6]吴强,滕欢,王凯富.基于GPRS_GPS_GIS的电力抢修实时调度系统构建[J].继电器,2005,33(17):70-73.Wu Qiang,Teng Huan,Wang Kaifu.Structure of electricalrepairs real-time scheduling system based on GPRS/GPS/GIS[J].RELAY,2005,33(17):70-73.

[7]李富鹏,周静.GPR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与封装,2008,8(7):39-42.Li Fupeng,Zhou Jing.The Design of GPRS Wireless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in Power System[J].ELECTRONICS&PACKAGING,2008,8(7):39-42.

配网生产 篇2

1.1 配网调度管理水平低

配网调度管理一直都未受到重视,所以配网调度工作一直都缺乏管理,这就导致了配网管理工作权责不明,配网管理组织十分混乱,从而导致配网管理制度不完善。另外,配网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管理工作的流程也比较复杂,但是配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所以配网管理的水平一直都很低下。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电网的运行,甚至威胁到电网运行的安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1.2 配网调度管理的局限性

因为一直都没有对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所以配网调度管理工作一直是无序混乱的,这不仅会影响到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还会给其他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例如:配网的检修维护管理、配网的经济运行以及配网的优化升级等方面。另外,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局限性还会对配网工程的管理规划产生影响,导致配网工程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1.3 配网调度管理粗放

配网调度管理的工作流程比较复杂,而且配网调度管理的工作内容很分散,再加上一直都缺乏对配网调度管理的关注,所以配网调度管理一直都很粗放,从而导致了无法精细地对配网调度进行管理。配网调度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电力系统的停电管理、电力调度记录以及电力系统的图纸管理等,但是这些内容的分布十分散乱,它们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电力信息系统,这就o信息整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进一步导致了配网调度管理的粗放。

2 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原则

2.1 满足用户的需求

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完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时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改变传统的调度模式,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业务。总之,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完善和配网调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需要立足于实际,以满足用户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管理模式的完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2.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对资源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对此国家提出了节约资源环保发展的政策。所以,为了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在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时应该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力管理朝着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2.3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水平低下及工作流程混乱,还有管理工作权责不分,极容易导致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产生极大的破坏,致使财产生命安全遭受巨大的损失。另外,配网调度管理技术正在朝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所以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设备也会影响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3 完善配网调度模式的方法

3.1 明确配网调度管理模式

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针对结构系统比较复杂的电力系统及业务量很大的电网调度系统,应该选择调度分离的配网调度模式,而主机与配网统一调度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则适用于小规模的电网,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配网调度模式,并且对配网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以此提高配网调度的管理水平。

3.2 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

目前,配网调度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不能保证配网调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而且管理制度不完善还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造成财产与生命安全的损失,所以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配网调度管理制度。首先,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的配网调度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在建立配网调度管理制度时要注意,有些国家要求的强制性的法规一定要具体落实,有些制度只是为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这些制度就需要根据配网调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在配网调度管理制度建立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配网调度管理中存在很多综合素质低下的管理工作人员,这直接影响到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可以应用监督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配网调度工作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部门配合,实现信息的整合

配网调度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加强沟通,对配网工作的运行、电力系统的停电管理及电力系统的图纸管理等工作信息有机整合起来,保证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要立足于整体对配网调度管理工作进行规划,不仅要适应本地区电网调度的实际情况,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现区域内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工程管理的影响很大,而且目前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所以要不断地完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在具体的完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不断发展,促进电力系统的协调发展,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樊同声.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32):161.

[2]胡长生.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研究[J].通讯世界,2016(1):143.

[3]张曾珍.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171-172.

[4]薛辉.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在配网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配网生产 篇3

关键词:城市电网;配网自动化;配网规划;电力工程;电力供应;供电可靠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13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68

电力管理一直是我国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生产能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如何为城市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能源是当前电力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在配网规划中的运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 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城市配网自动化

在城市电网管理中实施配电自动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持。总体而言,我国城市配网自动化发展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为:配网自动化试点运行较早,但在长时间内未取得明显的自动化管理效果,导致难以在既有城市配网自动化基础上有所突破;部分供电企业受电力生产设备、管理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难以通过技术更新获得更好的配网自动化管理效果。

1.2 配电网络及设备现状

现阶段,我国配电网网络运行状态良好,且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电线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架空线路、地埋线路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电力输送能力。同时,城市配电网络平均电缆化的比重不断上升,为开展配网规划与自动化控制奠定了基础。但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网络结构层次不清、多电源线路分段不理想、电网负荷增长速度加快等问题,导致配电网负荷转供能力不足,容易引发多种电网管理问题。

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必须要认识到配电自动化终端与一次设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配电终端的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必须要考虑到一次设备选型等多种问题。我国部分地区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将传统的一次设备更换为自动化接口设备,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外,那就是成本相对较高。

2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与配网规划的应用分析

本文结合南方某沿海城市,对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在配网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2.1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目标

该市在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中,对电量的需求不斷上升,以求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配电网建设,进一步减少市区停电次数,并缩短停电时间,减小停电范围。

(2)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实施对配电网运行的监控,进一步改善电压质量。

2.2 配电网自动化的具体应用

该市在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中,针对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单一、系统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推行一系列应用办法,其具体措施为:

(1)重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GIS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该市在配电网系统建设中,发现自动化系统与GIS系统之间存在接口问题,对于部分难以确定的故障不就地诊断,而是通过遥信功能解决。在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营配信息系统间建立对接接口,当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记录用户信息,并自动统计故障区的数据,最终显示不同类型的用户资料。

(2)建立信息远程控制体系,不间断接收系统数据。该市在配网自动化的资源共享中通过信息接收系统,不间断地接收系统发送的数据,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数据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利用固定电子程序,确定故障地点。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能根据固定程序,在故障地图上显示电网出现故障的地点,并通过与城市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确定到达指定地点的路线,为尽早解决故障奠定基础。

(4)进行有效的遥感操作。该市在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并予以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例如,通过分析本市区配电网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再统计遥感操作的准确性,并通过适当的改变信号补贴类型,改进终端信号。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在试点城市开展经济实用型配电自动化建设,通过离线收集、在线指标检测等方式,多方面地开展自动化检查工作,这种趋势也是未来该市配网自动化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3 城市配网自动化应用的创新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需要通信手段的支撑,保证主站系统的相关控制命令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到配电终端,并从客户终端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运送到控制中心,因此该市可从通信系统方向实现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创新应用。

现阶段,多数城市在选择控制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时,都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外部环境较为恶劣的现状,再加之部分地区系统运行程序复杂、管理混乱,导致系统运行的风险问题频发。因此,建议该市在综合选择多种自动化通信方式的过程中,应该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两方面进行考虑。

现阶段常见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主要为光纤双环自愈网、配电线路中压载波与无线通信等。本文简单统计三种线路的优缺点,为有关单位选择通信方式提供数据支持,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三种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对该市而言,在选择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过程中,光纤双环自愈网的通信方式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通信方式,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4 结语

电力综合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对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电力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成为广大电力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简单分析了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简单讨论了其应用情况。在城市配网自动化应用中,必须以本城市的电能需求为基础点,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重视不同管理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才能为进一步提高电网自动化管理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孟华.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

[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7).

[2] 任亚军.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电力科技),2014,(33).

[3] 方黎明.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机械与自动化),2014,(11)

[4] 劳江南.培养规划中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1).

[5] 莫从元.探讨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工业技术),2011,(18).

作者简介:赖日泳(1988-),福建龙岩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配网规划管理。

配网生产抢修指挥支撑技术应用 篇4

关键词: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应用

配电故障定位抢修模式有很多, 鉴于传统的故障抢修模式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 目前设计出基于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 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全过程的管理, 平台业务功能包括电网运行监控、故障报修、停电管理、现场抢修作业和抢修指挥等, 实现了一个从报修到抢修指挥再到现场抢修的一个全过程配电抢修指挥解决方案。

1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总体功能框架

1.1 故障抢修管理工作业务处理步骤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根据故障信息的来源, 系统自动对故障进行研判, 判断其是否为正在处理的抢修信息和停电信息。系统判断为未处理的故障的时候, 安排抢修车辆进行现场的检查和故障处理, 系统判断为正在处理或者停电信息的抢修信息时, 进行信息的归档处理。处理的结果系统自动告知给95598系统, 配网抢修撤离按照车载工器具和器材标准化配置要求, 完善配置, 满足配网抢修的工作需要, 通知95598抢修车辆到达现场的具体时间。配网抢修车辆按照现场作业工艺和工序质量要求, 对故障现场进行安全隔离,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的抢修工作, 对现场抢修工作通过移动作业平台进行实时反馈, 系统再将抢修动态信息通过接口传输给95598, 95598系统就可以查询并告知用户故障处理的情况和进度。故障处理完成后, 将故障处理工作完成情况和结果通过移动作业平台汇报给抢修指挥中心, 请求调度恢复送电, 系统根据抢修人员填写信息告知95598系统故障处理的结果。

1.2 总体功能框架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包括生产指挥管理、抢修指挥管理、实施故障研判、基础应用平台以及分析和决策等五个部分。基础平台作为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应用的支撑, 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支撑、可视化应用支撑管理、报表管理、图模库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生产指挥框架系统为正常生产提供决策分析和指导, 包括保电管理、故障预案管理和计划停电分析管理等功能。根据事故的处理过程可以分成生产抢修指挥、生产抢修态势分析和生产抢修分析等相关功能。故障研判从各个系统获取信息, 能够识别停电, 可以对故障进行判定分析, 主要包括故障识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故障分析和客户故障报修等功能。抢修指挥主要是为故障抢修提供辅助决策, 实现高效、快速抢修作业。

2 抢修指挥管理应用

2.1 计划停电分析

计划停电分析通过与营销业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PMS生产管理系统交互信息, 获得计划停电信息和用户信息, 根据停电计划, 自动分析影响用户和停电范围, 随后将停电信息发布到95598系统, 其详细的功能图如图1所示。

2.2 故障预案管理

故障预案管理包括故障预案维护、故障预案执行跟踪和故障预案执行分析三个部分。故障预案的维护能对各类抢修预案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进行查询、更新和编修等动态管理。对于配网标准化抢修, 可以根据现场故障类型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故障抢修预案模板, 其中包括材料、工器具和作业要求。在发生配网故障时, 配网抢修指挥平台能够自动关联相应的故障预案, 能够从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获取故障应急预案的信息, 实现了配网故障预案的联动管理。故障预案执行追踪可以对故障预案执行全过程进行显示, 展示抢修作业执行情况、材料和工器具使用情况等。故障预案执行分析则可以在抢修结束后, 对故障预案的执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统计, 将执行结果同标准流程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2.3 生产信息态势图

2.3.1 抢修态势图。

抢修态势图能够对今日抢修的任务数量、正在进行中的抢修数量、已完成的抢修数量、指挥人员、抢修车辆、当前抢修队伍和影响用户数量等信息进行动态的展示。在抢修态势图中还可以动态展示今日正在进行中的计划停电、已计划停电数量和影响用户数量, 实现计划停电动态情况的汇总。

2.3.2 抢修信息可视化。

对抢修的资源, 包括故障地网络位置、电气连接情况、故障影响范围、报修点、抢修驻点、人员及车辆位置等信息, 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进行展示。可以在地理图上显示配网的停电影响范围和影响用户的信息, 对故障情况、抢修过程和抢修进度也能够进行全面显示。

2.4 实时故障研判

当配网线路发生故障时, 配网自动化系统在检测到故障并判定故障区间之后, 就会推送故障区段到配电生产抢修指挥平台, 配网生产指挥平台分析出受影响的用户数量和范围, 同时对收到的95598报修停电客户信息进行分析, 将这些信息合并到同一配电线路故障的报修工单中。当收到95598报修信息之后, 配电生产抢修指挥系统根据当前是否欠费、是否计划检修和是否有故障等进行综合分析, 确认是否存在线路故障, 随后进行后续的派工单和抢修工作。

3 应用实例

3.1 上海电力共公司故障抢修管理体系

上海电力公司是我国最早建立统一指挥、统一平台和统一资源的故障抢修管理系统的单位。故障抢修管理系统将统一故障抢修平台作为基础, 有效支撑各类故障抢修业务工作流程的贯通, 实现各个业务部门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有效促进了各个专业和部门在故障抢修业务中的信息协同和交互, 避免了多条线路独立运作带来的资源浪费。

3.2 厦门电力公司建设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

厦门电力公司建设的配网抢修指挥平台, 以电网GIS和生产管理系统为核心, 通过加强配网抢修标准化流程的管理, 实现了对配网抢修物资、工器具、车辆和人员队伍的全过程统一指挥调度, 实现了配网抢修的闭环管理。

3.3 青岛电力公司配网抢修指挥系统

青岛电力公司的配网抢修指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生产专业和营销界限, 故障的报修从受理、派发、接受、抢修和复电等方面实现了可视化、互动化和精益化管控。在配网发生故障之后, 抢修指挥系统能够自动发送停电客户和停电区域, 提前就发送短信告知客户故障区域和抢修情况, 将传统的“被动模式”抢修转为“主动模式”抢修。

4 结束语

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将相关系统信息通过信息交互总线进行资源的高效指挥和统一调度, 实现了配网生产抢修的统一指挥。供电企业可以将配网生产抢修平台作为技术支撑, 将标准化管理作为基础, 从而实现抢修作业、流程和工器具配置的标准化, 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提高配网抢修的工作效率,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电力配网改造分析 篇5

关键词:配网变电所线路

110KV配网线路

1.1变电所(电源点)的布置变电所(电源点)的布置直接关系到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已某县城为例,该县城由110KV南关变、35KV北关变、110KV西郊变供电,基本满足供电要求。但存在以下问题:110KV西郊变在梁山西北郊,距负荷中心较远,有远水不解近渴之感:35KV北关变电所损耗较大,容量较小,当110KV南关变停电时容量不能满足要求;110KV南关变距负荷中心近、容量大,全县城近65%的负荷由该所供电。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对此不好改造,建议县级城区电源点规划时根据负荷及地理情况,建两座(有条件建三座)以上110KV变电所,满足其中一所停电,其余所照样能带正常负荷的要求,构成较理想的电源点,为10KV配电网络的构筑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10KV配网线路结构随着客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原来辐射状单电源的结构已不适应客户的要求,可以采用双电源并行,客户双电源进线加备自投的方式,但其投资高,客户各自投改造量也大。不适应当前一般县级城镇的应用。另一种方式是两条从不同变电所(电源点)出线的配电线路在终端用联络开关联络,中间用分段开关分段(电缆线路用环网柜)。正常时联络开关断开,分段开关合上;故障时,自动切除故障段,非故障段从另一变电所供电。分段开关数量可根据线路长短,配变多少来配置,分段开关越多,故障时停电用户越少,运行越灵活,但切除故障时间越长,造价越高。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广泛适用于县级城镇。我们共20条线路,每两条从不同变电所出线的线路组成一对,共组成10对手拉手线路,每对采用三开关四分段为整个县城供电。

1.3线路相序在手拉手双电源配电网,联络、分段开关动作,切除故障,恢复送电过程中,供电电源改变,故线路相序一定要对应。线路相序宜以一个主变变电所为电源,背向变电所,从左到右(或从上至下)为A、B、C相,直至另一变电所。现在变电所多用中置柜、电缆出线,实现换相十分方便,若有架空一变电所,则应以该所为电源侧,背向变电所设置相序。我们以带全县城近65%负荷的110KV南关变电所为基准设置线路相序。

1.4线路走廊线路走廊应与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一般宜在人行道树的位置(人行道上,距路沿石0.5m)沿城市道路架设,假如条件受限也可在绿化带位置架设。我们主干线路选在南北道路西侧人行道树位置,分支线路选在东西道路北侧人行道树位置。这样比较美观大方,不与通讯线路干扰。在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下,杆塔位置要离开路口,不宜正对房门口,以便顺利施工。

线路建设中双回同杆架设节省走廊,也比较经济,而且故障时切除故障段所停的客户数量较少,故在负荷较密集的路段宜采用双回同杆架设线路,以道路为分界线,路左侧用左侧线路供电,路右侧用右侧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的道路段宣架设单回线路。我们在负荷密集的水泊中路、水路南路架设了双回同杆线路,其余沿道路架设了单回线路。

1.5导线选择采用电力电缆有利于美化环境,提高供电可靠性,但价格高,不便检修,可在最繁华路段采用;架空线路,便于施工和检修。绝缘架空线有普通型和轻型,普通型绝缘层较厚,答应与树木频繁接触,轻型绝缘层较薄,答应与树木不频繁接触,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绝缘线雷击后易断线,风荷较大,弧垂较大,档距要求较小,适用市区选用,郊区可选裸钢芯铝绞线。

导线截面宜用10~20年(中长期)猜测负荷,一般城区走廊受限,改造新建难度大,主干线路建设后寿命较长,故障时还要转移负荷,故导线线径宜选大一点,现在看来一般应不小于150mm2,以防重复投资。我们主干选用240、185mm2两种,分支选用120、70mm2两种。

1.6杆塔及基础受力杆如转角、T接、耐张杆,由于在大区拉线受限,宜用钢管塔,直线杆宜根据荷载选用相应弯距的砼杆。选用砼杆时根据线路重要性及经济条件可采用普通砼杆和预应力砼杆。我们同杆架设低压线和通讯线路,采用18m普通砼杆。

钢管塔基础一般有两种,即深埋式和浅埋式。一般设计采用浅埋式,开挖面积较大,在位置受限的城区不便施工。我们选用深埋式灌注桩基础。直径1.5m左右。施工时采用人工开挖,实践证实既经济实用,又不需其它配套设备,无噪音,无污染。深埋灌注桩铁塔基础和人工开挖的施工工艺在城区应广泛推广。

1.7金具、绝缘子选择绝缘架空线用的新型金具较多,如耐张线夹的型式就有楔式、螺栓式,材料有铝合金、铸钢,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但应注重校验握力。节能型金具虽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合算的,应优选选用。在选用金具时注重选用配套绝缘罩。复合绝缘子,重量轻,防污闪,施工方便,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应优先选用。因绝缘线雷击后易断线,故在架空绝缘线路中应优先选用防雷绝缘子。

2配电网自动化设备

配网自动化设备功能强大,技术含量高,投资也高,适用于大中城市。馈线自动化相对来说能满足一般县级城镇需要,经济实用,易于升级,宜在一般县级城镇推广使用。馈线自动化大体分两种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2.1电压一时间型典型的电压一时间型,由变电所断路器和线路上的分段器构成,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变电所跳闸,线路失电,各分段器跳闸,断路器重合后各分段器顺序延时重合,合闸到故障段时,断路器又跳闸,故障段两端的分段器被闭锁,再重合时,正常段恢复送电。故障段以后的正常段由联络开关闭合后从另一变电所供电。

该方案优点是:逻辑简单,判定准确,免维护(可达15年免维护期),有可靠的运行经验(30余年),不需蓄电池。缺点是:故障隔离时间长,因为变电所断路器要进行2次重合,故障点前的分段器要进行2次分合闸,而每台分段器在合闸时都有7s的合闸时间,一般在1min左右,假如分段开关较多,可能达2min。若故障是相间金属短路时,故障点后的开关要用低电压逆向闭锁是不可靠的,将使另一端正常段也会有1min以上的停电。我们采用该方案。

电压一时间型在近年来又有一种变型,即电压—电流—时间型,该方案分段开关可直接断开故障电流,在逻辑判定中使用故障电流值,使故障隔离时间缩短一半。但该方案定值较难整定,判定错误时会引起误动作。

2.2电流型该方案发生故障时变电所的断路器跳闸,同时各分段开关将电流参数传送至子(主)所,子(主)所根据各分段开关传来的电流参数,算出故障段的位置,发出指令,将故障段两端的开关闭锁在分闸位置,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

本方案的特点是:需要通讯通道(光缆)、子(主)所。有些厂家介绍该方案不如电压一时间型造价高,通信中断时自动转换为电压一时问方式运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般县级供电企业宜采用电压一时间型方案,但要规划保留升级可能,以便以后可以不断完善。

3小结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篇6

1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理念是通过设备管理,以业务流程作为工作重心。 在管理上,把对配网的运行、检修、验证等基础设备的功能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在技术上,把地理特征和业务特殊性考虑进来,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技术进行实现从设备到空间再到电网拓补信息整体化管理。 从结构上,做好和省公司生产管理建设的配合,完成系统管理、数据交流等工作。

配电生产管理系统构架包括业务、 信息、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描述了企业管理模式、业务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信息架构是业务流程过程中表单、数据的传输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架构是在业务架构基础上对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规划,为各个模块分配任务。技术架构是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技术依据,不同的技术平台由着不同的结构设计。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几个架构之间是拥有一定联系的。因为业务架构是整个系统设计的依据和来源,信息架构和应用架构都是依据业务架构建立的,而应用架构和信息架构完成了业务架构的信息化和业务流程化规范化,技术架构则通过软件技术、 硬件设备等支撑应用架构的运转,不同的技术手段也使得应用架构有所不同。

2配网生产管理要求

配网数据使用于系统应用规范。通过单位录入的系统数据资源交给设备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录入系统,在设备变更两天之内应该需要完成更新,系统业务流程数据必须当天完成填写,抢修事故需要事后尽快补录,应该在当天完成。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流程便于管理。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复杂,工作环节流程多, 在进行管理时需要制定完备的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方案,明确每一个部门的职责范围,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在接到指令之后第一时间实现操作,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同时不影响其他环节的工作。鉴于数据对于配电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工作数据需要设置独立的数据库, 做好备份,避免数据丢失和私自更改,不断更新的数据需要经由专业人员录入,做好分类整理,定期进行新旧数据之间的整合,对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工作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保存数据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分析。

3配电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3.1数据库、电网建模、系统架构统一标准的建设。缺乏统一执行的电力系统会导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结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无法发挥数据共享的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实现标准化,积极跟踪学习国际标准,实现电力信息模型统一、标准化,把电网公共信息统一建模 ,实现数据无障碍共享传输。

3.2对管理系统信息进行分析。配网生产管理信息包括设备信息、地理信息、 拓补信息。设备信息包括输、变信息和设备的维修、更换等,地理信息包括电子地图上物体的空间坐标、位置。拓补信息是指电器设备物理模型信息,通过数据、图标形式表达电网建模、生成设备之间的关系。管理系统信息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映射关系,确保管理功能的准确高效。这要求业务架构和管理图表之间使用相应同的标准。

3.3如果业务架构同图形管理之间并没有实现标准统一,可以采用集中形式完成数据沟通。一种是在配网生产管理系统中以web的形式调用图形,配网生产管理数据以视图形式上传到共享数据库,GIS系统可以读取这些数据,而生产系统可以高效的通过GIS获取信息,这种结构形式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可靠性,只需要对GIS系统进行一些小改动就可以实现数据沟通。另一种方案是配网生产系统通过web的形式完成GIS图形数据调用,GIS直接获取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页面,并且可以进行数据录入、查询。这种方案的优势是GIS系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系统数据的调用, 在简单改造之后可以完成而这的维修工作,这是一种符合配网生产管理的方案, 但是这种方案对GIS系统的改造需要开发商的配合,较为繁琐。

4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例

基于EAM平台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是以设备管理作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架构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安全工具管理、 运行管理、缺陷管理、计划管理、权限管理等模块。这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配电生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配点管理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了配网生产的管理流程, 改进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EMA的设计理念是以资产模型、设备台帐为基础,通过对成本核算管理的增强,把工单的创建作为工作主线,实现人、 财、物的合理、优化的安排分配,把传统被动的检修转变为主动维修,集成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实现预防性维护和企业业务流程和维护历史的全过程监控。

系统总体设计。通过对系统功能的需求来分析系统应有的功能,进而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各种功能对应着各自实现功能所需的结构。请参考下图1。

设备管理模块。用来实现配电线路、 配电设备的管理、维修和台帐管理。使用角色不同,相应的使用权限也不同。

安全管理。实现对工作票资质人员管理。包括电气一二三中工作票、线路一二种工作票和低压工作票的工作负责人、 签发人、许可人的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具有所有操作权限,区域部门只具有读取权限。

安全工具管理。对安全工具台帐、日常检查、试验、借领记录等的管理。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工作票管理。完成对外单位安全技术交单、安全技术交底单、安全措施控制卡、 工作票管理等。使用权限根据操作人员不同而不同。

运行管理。实现配电管理和相关值班人员工作台交班记录,值班记录的填写仅限于当班人员。

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信息、组织机构信息、角色权限的配置、管理。

网络建设。GIS和PDA平台的通信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续需要大的通信量和高的通信速度,因此需要铺设光光纤。供电局基层班接入公司主网路的线路至少达到2M到10M,如果网路暂时没有开通到班组, 可以临时租用网路。网路结构可参考下图2。

软件环境的搭建。EMA平台可以在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方面形成优势,进行配网生产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生产数据管理等。GIS系统可以在地理信息、图表展示、拓补分析等方面形成优势,对网路管理、设备管理、电器拓补关系等方面可以实现有效管理。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发挥便携性和无线应用的优势,在现场指挥、 巡视、作业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5结束语

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把配网生产管理建设成为了有统一规范标准、有完整流程的工作系统,使得设备台帐日益完善,同时完成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这种平台已经是配网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摘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电网面临着不断增加的生产任务,配网管理系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就如何适应现有配网生产发展规模,加强对配网系统运营的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配网生产 篇7

1.1 农村配网工程管理现状

近年来, 国家突出民生基础建设, 各地市供电公司都是上亿资金的投入, 这对于资产总值几个亿的县市供电企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加上精细化工作的开展, 生产活动要求比以前更严格, 同批次可能会有20多个农村配网工程项目需要现场核实, 按照“小容量、短半径、多布点”的要求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并经生产技术部门汇总物资材料进行项目申报工作, 工程管理成为一项浩繁的工作。

1.1.1 工程中初步设计不准确

工程设计由熟悉现场的供电所运行人员进行勘察, 供电所根据运行人员的草图绘制初步配网线路设计图纸。

在工程资金量并不确定的前提下, 供电所的重点工作在于营抄、维护工作。工程下达后去除各级部门传达的衔接时间, 供电所能使用的勘察设计时间很有限。仓促赶制的设计材料, 往往有悖于10%以内的工程量设计误差的要求。

部分台区无法做到“短半径、多布点”。尤其是近城区范围内, 有的街道已经全部用水泥硬化, 路面无法挖坑立杆;有的地区房屋林立, 无法在安全距离内设置配电变压器;有的商户门前因人为阻挠无法立杆。因此, 造成违背设计原则或设计与施工不符等情况。这些问题在各个供电所也许不多, 但对于整个地市来说, 却是普遍现象。

1.1.2 工程实施中材料变动大

县供电企业生产技术部门通过设计要求进行材料清单及工程资料的汇总, 并以规范格式正式申报工程项目。

小改动, 对于工程整体来说, 也并无多大影响。但如果到招标后, 某单位上报材料不能应用于现场施工, 那就会成为严重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将是, 市级供电企业协同物资部门与省电力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协商, 然后才能与厂家最后商定。这样不仅涉及手续问题, 而且工期问题则是更为棘手。

1.2 农村配网管理中的报表

1.2.1 统计报表繁多

农网报表一直是上级发通知, 下级报数据。然而农网台账变化频繁, 很多情况是当时需要当时跑现场, 这也是农村配网数据差异大、准确度低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农网10kV线路图, 很多县市供电公司无法做到准确, 加之近年新建改造工程多, 更新速度一直跟不上。农村配网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农网改造, 专项统计尤其多, 可精细到每一个台区配电箱、台架材料、配电变压器环境等。更有统计同一个设备多个方面的情况时, 因分次统计造成同一个设备统计报表需要分数次填写。如何减轻农网报表负担, 清理台账数据, 是现在数据管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2.2 运行分析数据准确度不够

农村配网报表一直有别于城区配网,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专业分工比较粗放。随着投入的加大, 农村配网的日益完善, 精细化的严格要求, 使得农村配网也在向城区配网方向靠拢。运行分析中要求的数据量在增多, 而杂乱的农网台账数据显然不能够精确分析农网实际运行情况。更何况现今农村配网数据分析依然是人工统计计算, 远达不到智能化分析的程度。

1.3 配网的岗位设置

各地区配网的专业岗位设置不一样, 不如城网专业、细化, 一般没有运行专责。同时有的单位考虑工程项目的管理绝大多数为配网工程, 工程专责则由配网管理人员兼任。种种情况导致本来就事务繁杂的农村配网管理人员任务更加繁多。为了熟悉新材料、新设备运行情况, 施工进度和质量, 新标准实施情况等, 农村配网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到现场做督导、核查工作。以至于配网管理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 周一到周日连轴转。

到了外出学习培训、公司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 配网管理人员又因为无法分身而顾此失彼。在轮岗的时候, 更有因为换人后需要交接的周期比较长而不在考虑之列。用长远的眼光来看, 这些都会妨害农村配网管理的长期健康发展。

2 农村配网生产管理的改进

2.1 工程管理流程优化

现阶段供电所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偏低, 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始终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换一种思路, 发挥供电所运行人员对台区配电变压器熟悉的优势, 采用手工绘制草图, 并签字确认的模式, 上报生产技术部门统一设计, 加强配网管理人员与供电所的沟通, 共同完成农网的规划任务。

生产技术部门根据设计图纸, 采用标准材料的模式, 按照全省统一的典型设计要求, 安排物资材料。这样, 既方便工程项目的申报, 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修改与误差, 同时也能更好地宣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督促新标准新工艺的实施。

2.2 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常态化

鉴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工作即将到来, 县级供电企业将农村配网工作的储备项目申报工作常态化, 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工作模式。按供电所定额定量, 每月完成储备项目数量, 记入绩效考核内容, 并定期安排抽查储备项目的准确性。这样, 既能确保初步设计与施工工程量的误差在10%以内, 减少工程验收的工作量, 也能在批复资金下达时, 第一时间高效地完成大量储备项目的申报工作, 确保工程进度的按期完成, 使投资、回报与用户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

2.3 台区灵活布点

农村配网地域广, 大多数新增供电台区能有效地新增布点。对于少数的难点区域, 可以采取“谁受益, 谁同意”的原则, 就近增点。电压“卡口”、配电变压器重载, 在什么地方出现低电压, 就在什么地方布点, 供电企业做设计方案, 用户拍板。同时, 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设计, 线路敷设可上墙、可入地。通道少的可以提前预留, 或提前架设线路。供电区域都是跟人们的活动区域相关联, 在这方面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 尽量在道路两边架设线路。同样的方法在处理树障的过程中也很适用。

2.4 台账、图纸电子版本汇总

推进生产管理系统应用, 将已有的农村配网台账与营销部门的台账结合起来, 并绘制完整的线路图纸。逐步完善台账自动分析功能, 减少农网管理工作量。现在, 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农村配网管理中刚刚起步, 很多资料并不完善, 虽然农村配网工作形势很严峻, 但不可能等待一个完善好的系统放在管理人员面前。

系统网络的应用需要我们做好前期工作。首先是线路图纸的完善, 电子版本的10 kV线路图、低压走向图需要完备, 还要安排专人负责图纸、台账的更新维护。

台账的精细化可以到每一个螺丝型号、厂家。往往上级下达的统计表来自于看似细小的铭牌, 完善的系统应该记录所有数据, 后期统计工作就只需要在系统中自动生成。

配网生产 篇8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除对现有的电力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外, 如何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 通过构建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以对电力营业台区和配网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 并就相关信息达成充分共享, 是提高电网生产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同时达到电力企业挖潜增效的目的。

2011年, 我局利用原来的GP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计划中的停电计划, 运行管理中的实用化项目、安监的开票系统等, 作业管理, 调度管理统一整合升级成GPMS系统, 共享电网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图形资源及台账资源。并与营销的186系统接口,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手段, 以服务营销及配网生产为目标, 建设了符合莆田电网特点的电网生产管理信息平台。

本文着重讨论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 以及该系统推广实施后所带来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系统业务分析及运行目标

配电GPMS系统以电网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为基础, 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依托, 建立覆盖全局相关生产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生产班组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 实现配网生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 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供优质服务, 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配电GIS系统建立了配电网络模型的完整描述, 实现对配电网各种设备对象的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台帐信息、设备对象间的拓扑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实现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图数一体化”管理。通过获取各系统的实时数据, 建立配电网运行实时参数和设备台帐数据的系统管理平台, 使之成为相关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平台, 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数据的横向集成共享。建立实时或准实时的虚拟数字化配电网, 提高把握配电网运行状况的能力。

根据莆田电业局配网运行、检修的管理思路、理念、方法和特点, 加强设备管理及生产业务管理流程, 体现配电业务管理的简单化, 实用化, 规范化, 推进现场有序作业。实现配网生产因管理而安全, 体现能控、可控、在控的管理理念。

以设备为中心, 实现设备全周期, 全过程, 全方位的管理。用计划规范电网生产管理, 以计划源头, 通过生产计划和停电计划安排生产工作和停电工作。以工单为主线, 串接生产任务的不同类型, 不同工种的生产活动, 方便生产任务的跟踪、监控和管理。

三、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

系统在运行中发生过一些问题。1.如该系统在应用初期, 虽然在系统运行前开展了多次的对基层班组人员的培训工作, 但在正式运行中仍然由于基层班组人员对GPMS系统的不熟悉而产生对GPMS系统的抵触情绪, 这问题随着系统的推进及人员逐渐对系统的熟悉而解决。2.系统需要较高的硬件终端, 由于基层班组电脑配置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直接造成系统无法运行。解决办法:该问题以全局对基层班组专门配置一到二台高配置的电脑而解决。3.流程的超时延时能问题。作业人员对图形设计不熟悉造成流程延误的情况经常发生。提议软件流程设计人员三单合一解决, 就是将工作票、异动单, 指令票统一走一个流程, 让使用人员无法延误。4.不同专业之间端口联接后数据冲突问题。解决办法:集中不同专业人员统一核对, 清理垃圾数据解决。5.因为宽带带宽不足而影响系统的使用。解决办法:设立服务器远程操控解决。

四、系统效益分析

配电GIS在我局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为电业局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变革, 也为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社会效益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减少了全省各局用户的停电时间与次数;提高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响应与准确性, 提升了电力企业形象。

4.2管理效益

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 可及时、有效地帮助运行管理人员掌握配电设备台帐和运行记录情况;方便、直观地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网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完整情况, 为设备维护和状态监督提供了完整直观的信息支持, 进而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了电网的科学化运营水平, 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配电生产管理水平。

4.3经济效益

通过系统的建成实施, 提高了配网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在为电网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 为电网生产管理增收或节支的经济效益显著。随着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 实现了工单串接所有配网业务的功能, 领导只需通过跟踪工单就可监控所有配网业务的处理情况, 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2) 实现了设备履历表功能, 通过设备履历表及时了解设备台帐信息、版本信息以及与设备相关的运行管理信息;为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实现了计划平衡、调度管理无纸化办公及基本的电网高级分析功能; (4) 实现了配网运行业务在系统中运行, 减少了资料、信息在流程员与各环节之间的人工传递, 提高了传递速度; (5) 实现了图形与业务的无缝应用集成, 减少了用户在C/S系统与B/S系统间切换的烦琐, 加强了系统间的应用集成, 实现了C/S系统与B/S系统的互动, 如:用户可在网页中进行图形开票操作, 也可以在电气图程序中填写停电申请单等等。

五、结论

配网生产 篇9

1研究内容

在配网生产抢修中, 会涉及到很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以及不同专业的业务流转以及协同配合, 可是现阶段很多信息系统都处于彼此孤立状态, 怎样由配网生产运行集成为一个信息系统, 达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标, 综合指挥配网生产运行以及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是这一指挥平台的基础。具体信息集成以及交互原则与思路为:

(1) 以统一规划以及分布实施为基础理念集成电力企业信息;

(2) 在信息交互总线以及企业总线的基础上集成和互交数据信息;

(3) 通过标准封装器技术, 对已有应用集成进行支持, 同时对已有投资进行保护;

(4) 在接入应用系统的时候, 应该使用即插即用这种模式, 通过总线应用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 降低应用系统接入以及实现所具有的复杂性, 同时便于系统管理以及升级;

(5) 通过Web Service技术来对各种平台的以及异构的应用系统具体信息进行集成以及共享。

根据信息交互总线以及山东电力集团已有系统相关分析, 对于信息集成, 应该在数据访问模式、事物代理适配器、事件适配器以及文档交换模式和消息适配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开发出相应的适配器, 使不同协议之间数据能够转换传输。

2主要研究方法

2.1对配网模型进行统一管理

PMS系统比较侧重于安装、检修管理以及维护旧设备;营销系统比较侧重于管理电费收缴以及用电客户;GIS系统则负责管理各种设备地理信息。现在同一电网设备都录入到这些系统里面, 可是未进行同一编码, 所以不能综合利用信息。大部分数据信息都是利用人工核对这种方式, 只有少数利用半自动式这种方式。通过MPS、GIS以及营销数据对配网模型进行统一, 就是最新的6+1系统, 该系统将营销系统、配网生产系统实行集中开发, 统一管理, 实时数据的交互, 实现数据同源。配网生产系统将过去独立的多个系统如电子化移交、故障抢修等系统功能融入其中, 从而将抢修指挥平台所具有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建设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过程中, 通过过平台以及信息交互总线, 对PMS、GIS系统以及营销系统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编码。在PMS系统里面新增变电站具体数据利用信息交互总线输送到这一平台上时, 平台会利用信息交互总线将数据输送到营销系统。当营销系统已经登记入库后, 就会形成系统唯一标识, 同时将数据打包输送到抢修指挥平台, 建立三个系统数据, 具体如图1。

2.2对配网故障抢修进行指挥管理

这一指挥管理属于综合管理, 可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及供电可靠率。配网抢修主要包括:故障研制、费供电位置的供电、进行现场抢修以及解决故障后的送电和隔离故障等工作。

2.2.1实时故障研判

在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 自动化系统就会对故障进行检测, 同时判定具体故障区, 将故障区发到抢修指挥系统里面, 生产指挥系统就会实时分析出停电用户, 且分析95598报修具体停用户信息, 将相同线路故障所有报修工单合并起来。抢修指挥系统会依据是否故障、是否欠费以及是否计划检修等来综合分析, 判断是否产生故障。

2.2.2现场作业管理

通过GPRS技术, 可以将抢修车辆具体位置和相应的运动轨迹显示出来, 依据事故位置以及性质等来对抢修紧急程度、备件状态、抢修车地点以及队伍管辖范围和负载等因素进行自动分析, 选择最适车辆以及最优路径, 以此来支持抢修指挥决策, 同时实时监控管理抢修车。

PDA现场作业以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为基础, 实现位置的共享, 为支援、物资调配等提供直接到点导航, 减少现场作业人员联系沟通的时间。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抢修内容, 在作业指导书库中选择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按作业指导书开展工作, 保证作业安全。作业人员外出工作时无需再准备多种作业指导书, 实现无纸化办公及回填系统的二次工作, 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3与95598进行业务互动

95598业务的主要作用是, 故障报障统一由95598客户服务中心受理, 故障信息来源主要是调度故障跳闸数据及客户报障。配网调度系统根据自动化设备反馈的数据, 会对报修信息的产生原因进行自动分析, 同时利用实时召测配电和电力用户电能表具体信息等途径来确定停电原因。同时将线路跳闸信息经营销系统形成故障工单传递到客户服务中心坐席, 坐席在十分钟内通过短信通知受影响客户。对于客户的保障, 客户服务中心坐席对故障描述等信息记录形成工单。所有的故障工单, 当席坐席通过营销系统传递到生产系统故障抢修模块及值班负责人PDA。值班人员通过生产系统中故障抢修模块或PDA, 生成抢修工单, 之后派工到抢修值班人员开展抢修工作。值班人员通过PDA将出发、到达、故障定位、故障原因、停电范围、预计复电时间等时间节点及信息传递回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与营销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互, 客服坐席根据实时的信息反馈, 及时通过短信通知受影响的客户。如果是计划停电, 95598相关工作人员就会以短信以及电话方式通知用户, 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2.4停电计划优化

抢修指挥平台可以通过生产管理系统得到月计划, 对停电计划进行分析, 判断是否有重复停电现象、双电源现象以及是否对保电用户造成影响等, 这样就可以辅助编制出比较合理的具体停电计划。

2.5全景数据显示

利用抢修指挥平台里面的GIS组建对事故信息以及配网检测信息进行直观展示, 这样有利于调度人员更加准确有效地完成抢修指挥。在直观地理信息的基础上, 统一设计集成抢修管理中的所有对象数据, 构建一套比较完整、设备健康以及能够将所有数据关联起来的数据模型, 给抢修指挥信息全景展示以及分析应用打下基础。

3应用实例

北京某供电企业基于标准化管理, 构建了相应的抢修指挥平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全天候监视、全方位指挥以及全过程控制, 有效增加了电网的驾驭能力以及掌握力度。此外, 供电企业依据实用化具体需求, 构建了相应的保电管理模块和政治保电模块, 给政治供电实现常态管理给予了有力支撑, 保证所有重大保电活动能够零闪动以及首都核心区域的供电足够稳定可靠。

4结语

抢修指挥平台能够利用信息交互总线对系统信息进行集成, 同时统一调度相应资源, 进行高效指挥, 使配网生产以及配电调度能够进行统一指挥。各个供电公司能够将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当做技术支撑, 将配电网标准管理当做基础, 使具体抢修流程、工器具配置以及抢修现场作业更加标准化, 把原来的那种被动抢修变成主动抢修,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抢修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 减少抢修时间, 可以同步提升供电可靠性以及供电服务质量, 保证停电不会严重影响到电力用户的日常生活, 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文章以山东电力集团构建的配网生产抢修指挥相应平台为例, 对配网生产抢修具体指挥支撑技术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介绍了一种能够被借鉴应用以及有效提高配网管理工作效率的具体平台技术方案, 希望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力电子,配网,生产抢修指挥,支撑技术

参考文献

[1]房牧, 许明, 王兴念等.配网生产抢修指挥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 2013, 23 (3) :11-16.

[2]王霞, 路海侠, 王玮等.地区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建设方案的研究[J].电子世界, 2014, 5 (20) :445-445.

配网生产 篇10

在物联网在应用和研发方面, 美、欧、日、韩等少数国家与地区起步较早, 总体实力强。物联网最初的研发方向是, 条形码、RFID等技术在商业零售、物流领域应用, 而随着RFID、传感器技术、近程通信及计算技术等的发展, 其研发、应用近年来开始拓展到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智能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

目前, 物联网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 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 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 以及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等计划相继实施, 物联网成为抢占“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 许多领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探索与试点, 但在应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目前, 在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初步发展。

“北斗”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应用在感知、网络两个层面。在感知层面上, “北斗”实现精准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感知, 主要应用在物流、航空、电网等行业;在网络感知层面, “北斗”实现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时、无缝隙传递, 主要应用在水文、水利、气象、地质、地震等行业, 以及作为其他行业的应急数据传递方式。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网抢修系统, 国内已有部分地区的电力公司和企业开展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如安徽电力公司的“基于标准化配置的配网设备抢修系统”、青岛供电公司“基于高可靠性的全过程主动式配电应急指挥系统”、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配网生产管理指挥系统”, 都利用GPS实现位置感知, 缺乏对北斗导航进行应用和对配网生产抢修的一体化作业的研究, 尚未对北斗导航的网络功能进行研究。

总之, 目前配网抢修一体化的管理水平较低, 综合运用物联网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对配网生产抢修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尚未提出。

2 应用总体设计

本应用研究将以精益化管理为指导思想, 围绕“安全、高效、经济”的目标, 开展电力业务故障抢修全过程分析, 深入剖析故障抢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价定期纠偏, 持续改进, 以建立专业抢修班组、优化简化抢修作业流程为基础, 健全营销、配抢信息系统支撑功能, 开展抢修标准化作业和物资装备标准化配置, 完善常态监督评价体系, 加快故障抢修速度, 提升客户满意度。

2.1 总体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2.2 业务架构设计

本应用的业务架构设计是基于电力业务的角度去理解配网抢修业务需求, 强调以业务驱动为前提, 以实用化应用为目的,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结合基于GIS的配网抢修新要求, 配网生产抢修现场作业管理包括现场抢修应用、两票应用以及电力设备导航等业务。

(1) 现场抢修应用: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提供移动设备管理、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交互、定位服务、交互日志、系统设备和版本更新等功能;客户端提供抢修工单管理、故障快速处理、移动终端导航和现场拍照等。

(2) 两票模块:提供工作票管理、操作票管理以及唱票录音的操作。

(3) 导航定位:提供电力设备的查询定位以及路径规划、导航等。

配网生产抢修现场作业管理系统业务架构如下图2所示。

2.3 安全架构设计

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研究信息安全接入, 依靠安全可靠的无线通信方式将现场数据安全接入平台, 对数据及通道进行加密及优化处理, 进而汇总至业务系统, 总体实现现场作业数据的安全接入。信息安全接入架构图如图3所示。

3 关键业务和技术研究

3.1 配网抢修通信技术

当前, GSM /3G移动通信网络已完成组网和大面积覆盖, 北斗系统也面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可运用GSM/3G和北斗通信技术为配网抢修工作提供可靠、实时、安全、可扩展的通信服务。系统以GSM /3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为主, 北斗短报文通信为辅, 为配网生产抢修提供全天候、无盲区的实时通信支持。

3.2 北斗导航定位技术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DS) ,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北斗系统可完全应用于配网抢修作业。

3.3 电力物联网技术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推动下, 电力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目前, 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支撑, 其在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交互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电力物联网具有全面协同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处理以及标准化统一应用及服务, 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根本保障, 也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融合的主要手段。因此,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不断应用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项目已具备物联网技术在配网抢修应用的研究条件。

3.4 数据支撑

配网抢修一体化作业的研究应用需配网设备的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作为支撑, 目前, 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较完善的配网抢修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 为项目的研究应用做好保障。项目主要难点如下:

(1) 当前, 现场抢修作业主要依靠移动网络通信与指挥中心进行交互, 由于配网设备分布范围广, 网络容易出现盲区, 需要相应的机制解决网络盲区和抢修通信不畅的问题。

解决思路:采用GSM/3G移动网络技术融合北斗通信技术, 利用北斗具有的双向通信特性, 以及全天候、不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基础网络设施依赖较少等优势, 实现配网抢修全天候的通信功能, 解决移动信号覆盖不到时, 出现抢修通信信息盲区, 提高现场抢修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通信能力。

(2) 目前, 基于电力物联网的移动端应用很多, 但可靠性高、易用性好、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移动端应用系统比较少,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决思路:项目研究基于Android的配网抢修生产一体化作业系统, 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研究复杂环境下北斗系统、网络通信以及配网抢修一体化技术, 结合Android系统的易用性、良好的人机界面, 实现移动端抢修作业的智能化、自动化, 改善移动端的抢修系统易用性不足、人机交互不友好、可靠性差等问题, 简化现场抢修过程, 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3) 基于物联网技术, 实现信息的安全接入方案还未完善, 需进一步完善, 保证信息安全。

解决思路:项目研究物联网安全接入模块, 采用高位加密算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止信息泄露, 采用数字签名技术以提高物品和网络的认证技术, 采用数字鉴权技术识别可靠终端以保证信息提取的有效性, 针对重放攻击研究拥塞控制算法, 以此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接入方案, 保证信息安全。

4 系统建设情况

依据上述设计和技术研究, 笔者开发了基于物联网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配网生产抢修一体化作业深化应用, 其功能架构如图4所示。

4.1 配网抢修一体化作业

研究配网抢修作业中, 抢修工单管理、现场两票、电网导航等应用, 实现对配网抢修的一体化管理, 完善配网抢修作业模式, 解决现场抢修效率低、速度慢等问题。

4.1.1 抢修工单管理

主要包含抢修工单查询、工单关联以及合并、工单拆分、重新派工、工单回退、接单派工、故障处理等。

(1) 抢修工单查询:提供抢修工单信息查询, 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系统自动检测新工单的生成, 并可对抢修人员进行语音提示。

(2) 工单关联、合并:提供抢修工单之间建立关联、合并关系, 现场抢修人员需要将工单进行关联或者合并操作, 工单关联将选择的两条工单在业务上关联起来, 而工单合并是将子工单合并入主工单中, 多条工单合并为一条工单。

(3) 工单拆分:提供对已进行合并的工单从主工单中拆分出来。

(4) 预计修复时间查询:提供根据工单编号, 对此次抢修的预计修复时间记录进行查询的功能。

(5) 重新派工:主要是对已派工的工单进行重新派工, 重新派工过程需重新指定派出车辆、派出人员、派出时间、预计到达时间信息。当重新派工完成后, 故障抢修的派工信息发生更改。

(6) 工单回退:主要是对正在进行故障处理的抢修工单进行回退, 工单回退过程中必须反馈申请编号、回退节点、回退原因信息, 工单回退成功, 抢修工单即从故障处理流程节点回退到“回退节点”所选择的流程节点。

(7) 接单派工:主要完成对抢修工单的接单和派工操作, 现场抢修人员在进行故障处理之前, 必须进行接单、派工, 如果未进行接单派工, 则不能进行故障处理。

(8) 故障处理:主要完成故障处理操作, 并实时反馈现场抢修信息。抢修信息包括:故障原因、故障现象、到达现场时间、预计修复时间、恢复送电时间等。

4.1.2 现场两票管理

现场两票管理功能是利用工业级平板电脑的3G无线通信网络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 完成现场两票的开票和执行等工作。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票管理、工作票管理、现场数据融合、音频采集、车辆导航等功能。

(1) 操作票管理:包含现场操作票填写、审批、执行、归档和查询功能, 现场抢修人员可以在现场进行操作票填写, 并进行审批、执行, 完成后进行归档。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对操作票进行综合查询。

(2) 工作票管理:包含工作票填写、签发、许可、结束、终结、评价、查询功能, 现场抢修人员可在现场根据工单填写工作票, 并进行签发、许可、完成后进行结束、终结、评价操作, 并提供根据不同条件的综合查询功能。

(3) 场数据融合:通过数据库无缝融合技术, 将现场操作票和工作票相关信息和语音多媒体资料自动归档到配电生产管理系统中, 实现对现场操作情况的备案。

(4) 音频采集:主要是对抢修人员执行操作票过程中的读票过程, 进行现场录音、压缩并保存, 上传到服务器上, 可对录音文件进行回放。

4.1.3 导航定位管理

实现基础功能、电网设备的查询、电网设备定位、电网设备路径导航等功能。

(1) 基础功能: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 主要包括开图、全图、漫游、缩放、基于图形的查询和属性的查询, 并提供各种接口供其他模块调用, 用户可以通过此模块, 方便地查找各种设备以及设备所在区域周围的各种设备信息。

(2) 电网设备查询:通过属性查询、矩形查询、综合查询、一次设备信息、详细信息查询等方式对电网设备进行查询, 实现相应电力设备的详细信息展示。

(3) 电网设备定位及路径导航:通过属性查询、综合查询、详细信息方式对电网设备进行查询, 对查询设备可进行定位并在导航界面上高亮显示定位的设备, 进而实现导航路径规划的功能, 为用户提供多种可选择的详细规划路径。

4.2 配网抢修全天候安全通信技术

配网抢修通信技术主要基于GSM/3G移动网络和北斗系统实现全天候通信, 系统通信模式主要以G SM / 3G网络为主, 以北斗导航通信为辅, 同时结合国网安全接入平台, 保证通信安全传输。

4.2.1 数据交互通信

配网生产抢修的数据传输是整个系统的关键, 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配网抢修各种需要实时通信的任务日益增多, 配网生产抢修中的语音、调度指令、多媒体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都可以在统一的数字通信网传输。数据交互通信主要基于GSM /3G移动网络实现抢修数据的交互通信。

(1) 实时数据传输:实时数据指的是在线模式下、任务执行过程需要或其他在线功能中, 用户实时请求的、数据量较小的数据。此类数据的传输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数据传输的方式, 另一个是数据传输的格式。

(2) 多媒体数据传输:多媒体文件指的是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大文件类型的数据传输。考虑到这些数据包较大, 可采用目前已经相当成熟的FTP传输的方式来实现。

(3) 业务数据传输:业务数据传输主要基于实时数据传输, 实现对业务操作数据的实时上传和下发, 完善整个抢修操作流程。

4.2.2 应急抢修通信

通过增加对北斗导航模块独特功能的应用, 完善原有通信功能, 实现事故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调度中心间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应急信息的实时传递, 并据此制订基于北斗系统的配网应急抢修通信技术规范。

(1) 短报文指挥调度功能:基于北斗通信功能的短报文指挥调度界面, 显示所属各用户终端上传的短报文信息, 并对单个用户或用户群下发指挥调度信息及其他通播信息。可实现点对点通信、组播通信、实时短信接收、通信查询功能、预置电文等功能。

(2) 应急GIS信息平台功能:应急中心基于实时在线通信网络, 建立基于北斗系统的应急GIS信息平台、通信平台和GIS信息平台, 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共同为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保驾护航。

4.2.3 网络安全通信

对于配网抢修的安全通信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实现网络数据安全性传输:

(1) 数据加密通道:客户端与后台服务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为SSL安全通道, 实现数据传输过程加密。基于SSL的安全通道是目前较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 通道采用RSA算法交换密钥, 每次数据包交互传输使用的加密密钥均不一样, 可以保证数据传输具有高安全和高可靠性。

(2) 数据访问控制:平台根据终端用户身份, 与原应用系统自动建立用户身份对应关系, 按照原应用系统提供的角色和授权进行访问控制, 包括可访问的信息和应用操作权限。

(3) 数据库安全控制:管理后台数据库严格遵照安全规定, 定期进行密码更改。对于数据库内的存储数据, 按照策略进行控制, 基础展现内容只为权限管理的关键字段, 数据库管理员的所有操作日志、平台用户访问及数据变更日志都会进行日志记录, 便于进行安全审计。

(4) 安全记录功能: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时, 对于系统的各项操作, 都会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 保证管理员可以查看以往的操作日志。

4.3 配网生产抢修可视化管控

配网抢修可视化管控是基于北斗系统、配网抢修通信以及配网GIS平台实现对配网生产抢修的可视化管控。

4.3.1 抢修定位监控

利用北斗系统获取当前抢修故障点位置, 可以实现抢修车辆和人员的定位、跟踪、轨迹回放以及移动终端运行监控等管理。

(1) 抢修定位:在系统中可以查看当前抢修车辆和设备的位置、状态等。

(2) 抢修跟踪:在系统中跟踪指定抢修车辆和移动设备路径、速度等, 可实现多终端同时跟踪。

(3) 轨迹回放:回放抢修车辆和移动终端在指定时间内活动记录, 在系统中保存车辆和终端的运行记录。

(4) 移动终端运行监控:在系统中对正在运行的移动进行监控, 发现故障可以及时处理。

4.3.2 抢修可视化管控

(1) 抢修信息实时上报:通过GSM/3G移动网络辅以北斗导航通信, 来完善配网抢修的通信工作。用户采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抢修作业, 实时将现场抢修状况、抢修进度以及抢修位置上传到配网抢修一体化系统中。

(2) 抢修GIS信息平台:基于实时在线通信网络建立抢修GIS信息平台, 为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保驾护航。GIS平台可显示应急救援现场详细地图、抢修人员、抢修车辆等分布信息;可根据应急现场需要生成导航路径;可根据北斗终端的定位信息显示不同抢修状态;可实现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查看和距离量算等功能。

5 结束语

上一篇:4G业务营销策略分析下一篇:多维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