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质量

2024-08-11

数据统计质量(精选12篇)

数据统计质量 篇1

1 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近年来,随着英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和美国Bill Franks的《驾驭大数据》等著作的出版,大数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时代正在呼啸而至。大数据几乎对每个领域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限于不同领域各自的特点,对大数据的表述也不同,但是一个广泛的观点是:“大数据是一个数据集合,这个数据集合是无法在规定时间里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它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

2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数据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既讲机遇也讲挑战。各个应用领域的不断变化使得统计学成为一门难以成熟的学科。所以在数据分析的世界里,统计学发展的终身动力是不断提高驾驭数据的能力。大数据是推断数据,不是原始数据,所以会存在抽样偏倚、随机的和非随机的误差。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推断的数据。数据的认知范围有限,所以数据可解释的范围就有限。模型是对数据信息的汇总,由于数据信息有限,所以模型可解释的程度也有限。超出模型可解释的程度,就是对模型进行一系列的假设。大数据方法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联合,统计学家需要关注实时决策和计算机资源,计算机学家需要了解算法和统计推断的复杂性。

3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

3.1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时效性的影响

库克耶和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不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而用所有数据的方法。数据科学家甚至提出“样本=总体”,这或许意味着统计工作重心要转移。舍恩伯格和库克耶认为抽样调查有很多自身的不足:一是样本的随机性很难实现;二是不适合考察有子类别的情况;三是采样忽略了细节的考察,而大数据分析则可以弥补抽样调查的这些不足之处。如果说之前统计工作的重点在于数据搜集和整理,那么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的重心就是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用的信息。这样一来,已经得出的数据结论可能不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即失去了时效性。

3.2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真实性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除了对数据的时效性有影响之外,对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影响。由此,当通过网络搜集数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数据是否是由自动化算法系统产生?如果是,究竟有多少?以淘宝网为例,大量的虚假评论已经影响了信息的真实。

4 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的应对之策

大多数的研究指出,当前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于业务部门没有利用好大数据导致数据资源缺乏;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导致数据的有效信息无法充分利用;工作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差导致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工作很难进行。

4.1 国家应对之策

在大数据时代下,要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国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改革当前统计管理体制的制约,保证统计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在大数据时代,统计体制改革要与时俱进,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计管理体制。

(2)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赋予各其统计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要发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本区域统计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将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作为考核一个地区领导业绩的主要方面之一。

(3)尽快建立引导一个提速增效的统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党政领导的绩效考评机制。

4.2 企业应对之策

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信息以数据形式呈现,强化建设数据标准;融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推广应用大数据,促进使用信息资源;重视数据的安全管理。

4.3 个人应对之策

统计学家必须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大数据环境,拓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创造出新的统计方法。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章贵军,刘晓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

[2]郑京平,王众全.官方统计应如何面对Big Data挑战[J].统计研究,2012(12).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Brian Hopkins,Boris Evelson.Expand Your Digital Horizon with Bigdata[N/OL].www.asterdata.com,2011-09-30.

[5]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1).

[6]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

[7]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1).

数据统计质量 篇2

一、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成立自查组织。

接到通知后,我局十分重视,祝礼局长多次向分管的常务副县长进行汇报,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县统计局专门成立自查领导小组,要按照文件指出存在问题的方面认真开展自查,确保我县自查工作扎实有效。按县领导的指示,县统计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自查计划。

二、全面自查,确保全县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工作水平和改革发展成效的主要标准。一直以来,我县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准统计数据的极端重要性,不断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坚决抵制和排除各种干扰,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对统计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我局经常在局例会上讲解《统计法》,增强全局同志的法制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理念。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宣传《统计法》,如乡镇首席统计员工作例会,各种专业报表会议,全县经济运行调度会等,这些宣传举措极大地增强和提高了全县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实行企业一套表改革后,我县统计数据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数出有源、数出有据。

2、强化审核,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监管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报送数据的查询和审核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各项数据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和协调性审核,凡发现数据之间不匹配、不协调的,直接向下评估。同时,严把新建企业审核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申报。

3、坚决杜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预先编造虚假数据。我们始终把数据质量视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统计数据,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预先编造虚假数据的现象。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篇3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统计数据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作用也渐渐的体现了出来,这使得国家的相关部门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越来越关注,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统计数据发展的没有其他国家那么早,自然与国际接轨还差一定的距离。所以,统计工作者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迫在眉睫。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意义

统计数据的质量指的便是,一组数据满足客户使用要求的程度。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后期的数据分析、重要问题的数据采集提供基础。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比作一座高高的摩天大厦,那么统计数据就是这座摩天大厦的地基;那么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就是地基的质量就决定了摩天大厦的高度,。如此而言,就可以明白统计数据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难以与国际接轨,同时由于个人的贪婪,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和政治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给统计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且使得人民也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失去了信心,质疑声四起,非常不利于中国统计工作向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统计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统计数据质量失真的现象,所以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努力工作加以解决。

四、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1.统计法律意识淡薄

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的《统计法》,经过法律工作者十几年的深入基层的普法宣传教育,使得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个别单位的个别领导对《统计法》的学习与了解还不够,并且法律观念淡漠,统计数字不及时上报且准确性也堪忧,以至于出现要数难、不配合的情况,从这个方面,我们也该意识到《统计法》的宣传教育任务还特别的艰巨。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且数量也不是很足;统计数据的基础水平不高,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统计的原始资料等级表册、统计档案不健全或不完善,而且基础统计工作者一般是出了事之后才开始彻底的彻查,一般的表现都是上面催一催,下面的基础工作者才查一查,动一动,没有工作的主动性。

3.统计体制和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

统计体制和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上面与下面不协调统一,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建立完善的实施细则与管理监控机制,而中国的各级统计单位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中国的考核评价系统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往往一些单位为了的到更好的考核评价,从而去篡改一些数据。所以这个方面,我们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

4.执法队伍不专业,且力度不够

执法的轻微处罚难以触及不法分子的根本利益,一点点处罚金,和触犯法律之后的巨大利益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所以一定要加强执法力度,努力的培养出适宜当前国家经济条件下的执法人员。

五、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1.加强统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在基层加强、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希望法律工作者改掉以往照本宣科的做法,要让宣传教育变得更加的生动,活灵活现,多一点这方面的犯罪行为例子,使基础工作者认识到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必要时也可以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加强法律的威严。同时,还要通过广泛的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观念。

2.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基层单位应依法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并按《国家统计从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证上岗。相关的统计单位要加紧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统计人员也要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同时鼓励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统计工作的浪潮中;为了吸引人才,加强基层工作者的待遇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3.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价系统

本研究上面讲到统计的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因素,而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任务,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实施细则与管理监控机制;建立一种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系统,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对领导进行培训,务必使其建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需要在员工上面做文章,可以留一个渠道,使领导手下的员工可以直接向上面的高层汇报,从而把可能出现的错误消弭于无形之中。如此就可以使上下级直接协调统一,不至于出现了问题,难以找到领导的现象,这样相当与员工也具备了一个监督的作用,给以随时给他的上级敲响警钟。

4.加强执法的力度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培训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执法队伍,人员高素质,高能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执法环境。之后,乱象需用重典,用巨大的处罚来迅速遏制统计领域的乱象;之后需要徐徐图之,然后慢慢的把法制建设落到实处。逐渐满足当前的环境,建设出一片适合统计数据良好成长的土壤,环境好了,统计数据的质量自然会显著的提高。所以加强执法的力度,不是为了去惩罚什么,而是为了去给我国的统计工者建立一个适宜发展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 苏伟.新时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0).

加强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篇4

机务段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根据《统计法》统计规则及有关规程与规定, 对机车统计及有关原始单据的正确填写进行监督, 做到统计报表如实计算、及时完整地上报, 并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工作, 做到优质服务。

1 提高机车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统计数据质量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 尤其是在铁路深化改革的今天, 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 统计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 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1]。

2 机务段机车统计的现状

铁路机车统计报表由最早经过手工计算包括总重吨公里在内的几项主要数据的人工报表, 到后来的计算机时代的4种包括除了几项主要的生产指标之外, 又相应增加了能源消耗指标, 成本指标等机打式报表, 又延续到9种报表, 一直到现在的20余种, 相应的增加了全方位的机车统计工作的报表, 其种类繁多, 形式多样, 涉及范围广。

机车统计报表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上报体系, 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效的为同科室、同岗位、同系统提供精确的数据。在如何提高机车统计数据质量方面, 近年来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各站段做了许多大胆尝试, 并探索出一整套适合铁路机车统计管理的新模式, 使得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3 完善源点信息的收集整理

3.1 源点信息的模式

主要为列车编组通知单、司机报单、站段分界点日志、机务本段运转日志、机务折返段运转日志、机务段内停留及点落火记录、机车中间技术检查记录、机车小辅修走行公里统计簿、机车临修登记票、机车检修登记票计10种。大致分运用数据、检修数据、成本数据。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列车编组通知单、司机报单和机务本段运转日志。前者涉及清算, 后者影响机务成本支出。司机报单数据涉及机车乘务员与统计人员。机车乘务员需要按照新统规要求的格式填写报单。关键是统计人员必须按照处理90项数据的要求, 整理报单数据, 特别是一些新的统计指标需计算核定数据平衡后方可录入微机。

3.2 加强源点信息的控制考核

作为直接用于清算的源点信息统计数据, 必须保证真实准确。铁路部门工作的特点是部门之间分工细、专业性强, 从管理层面又存在各系统的交叉管理, 各系统之间沟通和信息传递又不够及时, 各部门部分信息和口径不能做到统一, 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机车源点信息质量的因素。因此, 必须从信息产生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规范作业步骤, 保证信息的采集、检查、核对、录入、报表生成至上报, 每个环节不容丝毫差错。进而规范信息采集渠道, 改进信息传递方式, 控制数据质量。

对考核台帐进行规范, 废止原有的一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统计改革需要的制度。根据现行管理细则, 建立必要的台帐。如客车编组与报单填写核对登记台帐、机车报单源点信息填写质量考核台帐、机车报单整理输入质量考核台帐、机车统计报表制作质量考核台帐、客运公司及车务段客车编组收取记录台帐、非运行机车技术作业时间质量考核台帐。

4 提高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列车编组通知单填写必须规范。着重解决新旧编组不一, 编组内容不全, 列车担当局和加挂客车车辆及加挂客车配属局没有记录, 中转继乘旅客列车编组通知单收发不畅, 中转继乘客车利用电台通报编组, 司机和运转车长两方联系不彻底, 造成报单填写与补填编组吨数不一致问题。2) 列车车次必须统一。货网分帐后, 被用以清算的机报-7报表区分不同运输区段的标识就是列车车次。客网分帐后客车车次经过整顿已基本规范, 但现在的货车车次问题较多, 单从列车车次是看不出列车所属局的。3) 客货运文电必须及时。突出反映在临客车次上和变更终到站的货车。如果文电命令不能及时送达统计部门, 那么就可能输错列车担当局, 造成报表任务区段分劈错误。4) 充分利用“运器”里的第一手原始数据, 通过“运器”与统计服务器相连, 将其数据进行转储,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5) 要求“运器”开发部门, 将其数据更加规范化、更加完善化、采集数据越多, 数据真实性越高, 数据质量越高。6) 将各站段的数据采集程序统一起来, 做到统一管理, 减少由于手工干预所带来的数据不真实、误差。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统计数据在各行各业已被广泛运用, 这就要求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铁路这个大的行业来说, 数据的庞大是有目共睹的, 这就更要求其保证数据的准确, 有效地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 尽快将“运器”中的数据完善, 减少手工干预, 统一利用“运器”的有效数据, 以达到数据共享来提高原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篇5

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针对局下发的《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核查的通知》(杏教发函〔2013〕12号),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对我校学生数、教师数的电子数据和文件资料进行了细致排查,具体如下:

高度重视、成了自查领导组:

组长:负责监督管理总体工作

组员:负责资料、数据的整理

二、自查内容情况

1、在校学生数情况:通过核对我校学籍花名册、转学联系表、休学、复学、退学证明等内容,我校学生数据历年规范、准确,有年报数据资料和电子数据,转学联系表明确清晰,没有休学、复学、退学情况。

2、教职工编制和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通过核对我校教职工花名册、工资表、社会保险名单,我校编制为,专任教师都具有教师资格证、教育局备案的合格教师,专任教师学历都达到教学资格要求,职工花名册、学历档案齐全。

3、我校每年有招生计划文件;招生录取花名册对每年的招生情况都逐一入档案,对教职工、专任教师花名册,教职工工资表资料齐全。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学籍档案资料齐全,对分类细化还有待改善,今后将专柜专用规划管理;电子文档数据努力实现专机使用,防止数据的丢失。

2、加强教师在职教育的学历认证,努力做到资料规范。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国师街小学教育事业主要统计数据管理办法》,形成管理长效机制。

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篇6

摘 要:统计数据是一个企业进行决策、制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目标的重要决策指标,这使得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下一步的目标制定是否正确,以及能否按计划实施企业的战略。因此大力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确保企业能够更好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对策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统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宏观上看,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把握经济运行时,需要由统计这一渠道提供信息,并依据它进行政策调控;从微观上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方方面面的情况,都需要由管理者依据企业统计信息来做出相应决策。(刘领,2003)。因此统计数据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

企业的统计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统计数据是一个企业进行决策、制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目标的重要决策指标,使得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下一步的目标制定是否正确,以及能否按计划实施企业的战略。因此,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进行统计工作者的永恒主题,也是保持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基础之一。统计数据质量的优良程度取决于它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这三个方面,能够保证统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以及保证统计数据的时间价值得以更好的发挥,同样也是能够提高效率,加快统计数据形成的重要要求。为了能够使数据使用者能够更好的合理的利用真实的数据,保持数据的及时、准确以及完整也是对数据统计者的第一要求。

在这种统计工作重心围绕着质量这个中心展开的新形势之下,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几个主要原因。第一点,统计人员的素质比较低,这是造成统计数据不够精确的直接原因。许多统计岗位的工作者在入职之前,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得到全面的入职培训,因而专业素养方面比较欠缺,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各个统计指标的含义,且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统计误差,他们的能力难以与严谨的统计工作要求相适应,最终造成统计结果误差很大的后果,对统计数据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第二点,是企业的原因,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员对统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统计数据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轻视对统计人员的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频繁调动,直接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点,是统计工作进行时的执法力度不够,许多企业的统计部门在进行统计时,对于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够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且可能受到部分行政干预,这些因素都会使统计数据失去真实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企业的历史资料混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对工作缺乏确切的依据等,这些方面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既然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结果,对于企业而言是永恒的主题。那么,要想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要从数据的源头入手,确保数据的来源真实、准确、及时以及适用,这才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应该招聘到最适合这个岗位的员工,重视数据的原始记录、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结果等,各个环节都要全面扎起,建立健全的统计报表制度,使整个数据的统计工程准确并且连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纰漏,从根本上杜绝犯错的可能,这一才能保证最原始的数据结果是最真实最有效的。

从源头出发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需要配合的手段就是要做到依法统计,这样才可以做到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因此,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做到依法统计,负责数据统计的人员要按照《统计法》和《统计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执行统计调查、统计报告以及统计监督的职权。增强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并配合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对各单位的数据资料谨慎核查,杜绝一切虚假、伪造、篡改的资料,严格执法,对于已经违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这样才能既维护法律的权威又从本质上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

第三点是要提高企业统计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统计团队的建设。统计的工作要求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且所从事的工作综合性比较强。若想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需要直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面对枯燥的统计工作,要求统计工作者具有敬业的精神,又要精通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更科学系统的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把最真实准确的统计结果传递出去。因此,抓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筛选工作以及在岗培训对企业来说很有必要,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最后,就是企业要制定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并制定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统计误差,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使统计人员工作有章可循,这两点都可以为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得到重视,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视为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统计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应该采取的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领,加强统计数据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宿州师专学报,2003(2)

[2] 初蓓,贾志琦,影响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3] 林勤,论企业统计数据质量[J],闽江学院学报,2004(3)

[4] 马凤清,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2005

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 篇7

一、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简介

所谓的统计信用是指: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数据统计者或者是提供数据的人在参与的过程中,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数据合理的安排、推理、分析, 最终为企业, 或者政府服务。所提供的数据与事实相符的程度为统计的信用。在整个统计数据与统计信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点:

首先, 数据要有真实性。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数据不真实, 不准确, 导致统计数据分析错误, 甚至给企业或政府决策带来错误信息的指导, 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使用。

其次, 数据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去统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所以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首先讲科学统计, 不能出现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统计。否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性, 将影响统计信用的使用, 最终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和信用的提高。众所周知, 数据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试想一下, 如果所采集的数据本身存在虚假的话, 或者缺乏完整性, 那么最终的结果肯定与事实是不一致的。所以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关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如果不改进, 将会对于最终的决策产生不良的后果。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信用统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足:

首先, 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够重视。因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使得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或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认为数据统计在工作过程中不过是起到记录的作用, 无关紧要, 可有可无, 即使出现错误也可以原谅, 这样的心态使得数据统计的发展举步维艰, 停滞不前, 更不要说统计的信用问题。

其次, 说到数据统计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 指的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数据统计方式, 才能找到工作过程中正确的统计数据, 从而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才能有效指导工作。但是目前的问题是, 有些企业政府认识到了数据统计的作用, 但是仅仅将数据的统计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作为最后总决策的辅助资料。这样的重视程度, 统计信用的问题更是抛到一边。

最后, 我国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彻底也是目前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得不到重视的原因。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数据统计的法律法规, 并且这些法律法规经过实践证明可行性是比较高的, 但问题在于, 关于统计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公民的认可, 很多的公民在进行数据统计时, 依然我行我素, 不依照法规办事, 对于最终的统计信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增加公民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三、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不足的解决办法

(一) 加强统计信用的意识

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只有在意识上认可某一件事情, 才会尽全力去完成。目前很多的民众不相信数据统计的重要作用, 主要是在以往的数据统计使用中, 出现过因为数据统计而使得最终的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 并不是数据统计这种方式本身不好, 而是因为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不科学, 不合理造成的。并且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数据统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之间的积累, 要通过数据之间的积累, 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使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可以提供一定的思路, 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很多人在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方面存在这样的一种误区, 即:数据统计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与政府的职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样便出现了对于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认识误区。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在政府决策时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民众要认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性, 政府的执法部门同样要将这件事放到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待, 一旦出现与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法规相违背的事情要严肃处理。

(二) 建立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标准和规范, 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传统的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建立一套新的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的制度。现在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且也渗透在各行各业中, 数据统计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 使用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并且也应该加强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相关法规的建设, 使得民众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加大对于数据统计法规的宣传。人才制度同样是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需要关注的重点,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目前很多的数据统计的人员在操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谈到相关的理论时, 便是一片空白,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需要一批书呆子, 但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的学习方法。所以目前, 数据统计需要的便是一批专业的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强大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并且也可以熟练的操作数据统计的系统。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掌握单一技术的人才, 而是多方面发展的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人才。

(三) 进行必要的维信措施

前文已提及, 目前我国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使得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在企业与政府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要明确的认识到,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建立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过程中, 需要每个工作人员踏实践行相关的要求。当然, 在人们意识到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重要性之后还要有相关的维信措施。所谓的维信是指维护数据统计与统计信用的真实性。首先就要在制度上作出要求, 这样可以基本保证工作人员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其次, 应该认识到数据是掌握在工作人员手中的, 工作人员心中的维信观念如何直接影响最终的数据统计信用。所以要不断地给员工灌输统计信用的意识, 不断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与信用度, 使之认识到统计的信用与最终的统计质量息息相关。只有保证统计的信用, 才能得到优良的数据, 为最终的结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信息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之下已经来临, 面对庞大的数据库, 进行统计数据是必要的举措。本文主要研究了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相关的一些问题。首先对于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然后介绍了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存在的不足, 在不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值得一提的是, 统计信用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并且维信的措施也是必要的。总之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数字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数字信息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数据统计是企业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基础, 只有真实有效的数据统计才能使得企业政府作出正确的决定。所以本文将对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信用,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继明.数理统计如何建成统一独立的统计学[M].职教与经济学研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2006 (4) .

[2]霍宏伟.探析数理统计方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4) .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篇8

1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及存在的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指其准确性, 通常用统计估计中的误差来衡量。 目前,统计体制在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技术手段、 数据报送与处理方式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了统计事业的发展。 但是,浮夸风以及片面追求假、大、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违背了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 目前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统计数据失真 。 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等有力措施。

(2)设计时需求不明确 ,缺乏远见 。 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数据库不仅存放数据, 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 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 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 。 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 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的不平衡发展。 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

(4)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 。 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 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的缺失造成统计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5)统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 基层统计工作薄弱 ,统计手段落后,统计人员素质比较低,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这些都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2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数据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

(1)统计数据质量理论及其控制技术与统计实践脱节 。 各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不多, 对于经常性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实际上还主要是采用事后分析评估和挤水分的方法,而事前的分类预防控制不多,建立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的也不多。 虽然制定了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但具体方法的应用、由哪些部门负责以及这些部门的质量责任、职权和义务并不明确。

(2)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全面 。 全程性上,只重视调查环节,不重视统计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的研究, 从而影响数据相关性、及时性的提高;全域性上,所实行的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及经验, 主要集中于几个专项的普查,应用范围较窄;全员性上,只重视统计系统内部的人员控制,而对统计系统外部的,占统计工作人员2 / 3的基层统计人员却无从控制。

(3)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 。 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缺乏相对统一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 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混乱。

(4) 控制措施与事后评估结果及发现的问题没有很好的结合。 统计是一项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新的修订统计设计都应反映出上一次数据质量评估的结论以及质量改进的要求。 但是事先的控制措施,如填表要求中的平衡关系、逻辑审核关系用于质量控制的设计内容较少。

3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搞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 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 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指出了抽样调查作为新统计调查体系的主题,精简全面统计报表。 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它避免了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减少了较多的中间环节, 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各方面因素在调查过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 使得调查得到的数据较符合客观实际。

(2)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 。 首先 , 要做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 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上级部门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同会计等部门统一设计企业内部套表,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一致。 新统计报表的采用,可以克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杂乱、重复、矛盾等弊端,也有利于报表的规范化、系统化,更有利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 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3种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而要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作为依据。

(3)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主观随意性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的法制观念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统计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健全统计法规,防止某些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以强化统计法规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4)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 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队伍稳定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最基础、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因此,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所有统计人员都必须通过严格考核,获得专业技术证书才能持证上岗。 企业应按规模大小、统计业务的难易程度,配备有一定统计职称的综合统计人员,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 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 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为。

总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明确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高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三大职能的发挥。

摘要:针对统计数据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如何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 篇9

众所周知,卫生数据统计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投入,社区卫生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计算机知识,这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料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但是,卫生组织及主管部门常常对这些工作不够重视。信息管理工作的技术和设备基础薄弱,现代化的统计技术和设备相当匮乏,从而直接影响到信息统计工作效率。同时一些统计人员对统计资源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基本功能缺乏认识,因而在搜集、提供信息时缺乏主动性,甚至敷衍了事,统计工作十分被动,统计资料利用率很低;同时统计法规制度不完善,不落实,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并不罕见,统计工作缺乏法的保证;还有一些原始记录、登记制度不健全,有的卫生室在统计室仅能看到统计月报和年报表,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极差。比如我们在对我市某县2 3 2名卫生防疫人员调查中发展,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4名、初级职称98名、无职称达到了118名,分别占0.86%、6.04%、42.24%、50.86%。其高、中、低职称比倒为1:7:49。

2 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2.1 建立与健全卫生统计制度及方法

2.1.1 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统计部门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其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制作报表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医疗统计分析,要求村、乡、县、市疫情管理内容认真填写,如实记录,作为登记统计报告的根据,这才能做到数字来龙去脉清楚,报上的数据有根有据,而不是杜撰臆造,查无实据。

2.1.2 实现统计工作标准化

上级卫生统计部门要对卫生统计工作设置专门机构,并且明确其职责,统计人员编制配备及职位,统计报表口径,有关指标及计算方法,都应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统一的规定。使统计人员开展工作有依据。同时,使领导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有利于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2.1.3 完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

我们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并且要保证经确定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的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医疗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2种口径和随意变更,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此外应建立从卫生机构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医疗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医疗统计报表。

2.2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手段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卫生统计领域的应用,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义重大。使用统一的卫生统计应用程序,不仅可以使卫生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得以解脱,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将主要精力放在数据审核和统计分析之上,还可以利用程序录入、审核功能,减少卫生统计中的随意性,减少统计误差,减少计算错误和逻辑错误。

2.3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2.3.1 合理地设置卫生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

我们要明确各级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明确各岗位上的质量责任。《统计法》以及《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已对统计机构及人员设置、管理体制、法定职责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卫生部、省厅、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局、县及县以上医院、省防保机构等依法设置统计机构和人员,卫生部各司局、地、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地、县防保机构根据统计任务需要配备人员。各级卫生统计机构应当是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的多功能,智力型机构,统一指导、管理和协调本单位各项卫生统计调查。

2.3.2 强化全员信息意识

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同时《统计法》对统计人员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做出了规定,即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

2.3.3 严格卫生人员管理制度

统计员应由持有大专以上专业文凭的人员担任。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医务人员晋升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对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并赋予统计人员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的医疗统计指标的权力。使虚假数字消灭于基层。此外,不单从“数字”上看政绩,而应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2.3.4 严格卫生人员培训

通过建立在职教育、重视县、乡(镇)卫生统计人才岗前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统计队伍素质。新上岗的乡村统计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县乡镇卫生院人员要具备统计员以上资格,逐步促进乡村统计向专业化转变。同时,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总之,我们在实施全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要变被动质量管理为主动质量管理,要工作型管理为研究型管理,使卫生统计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摘要:卫生功能得到保障的基础是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可以说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卫生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因此,努力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医疗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快捷地传递,对国家卫生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卫生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从卫生行政部门角度谈谈如何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关键词:卫生,统计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强.浅谈医院统计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91.

[2]梁芳.浅谈如何确保卫生统计数据质量[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669.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篇10

(1)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设计时需求不明确,缺乏远见。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4)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在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等质量控制、监督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自己审核或互相审核的方法。缺少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造成统计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5)统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手段落后;统计人员素质比较低,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队伍不稳定都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在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以单项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缺乏综合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数据质量内涵的理解相对来说仍较为狭隘,在实践中主要围绕着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对数据质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在评估过程中,没有让社会公众和用户充分参与进来,评估机制缺乏必要的透明和有效性,未能取得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料的充分理解和认可;对于多种经济成分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不够明澈;缺乏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和目标。

从数据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

(1)统计数据质量理论及其控制技术与政府统计实践脱节。各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实际统计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不多,对于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实际上还主要是采用事后的分析评估和挤水分的方法,而事前的分类预防控制不多,建立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的也不多,所应用的仅有的一些事后质量控制技术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组织活动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虽然指定了主要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但具体方法的应用、由哪些部门负责以及这些部门的质量责任、职权和义务并不明确。

(2)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全面。全程性上,只重视调查环节,不重视统计设计环节对数据需求的研究,从而影响数据相关性、及时性的提高;全域性上,所实行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及经验,主要集中于几个专项的普查,应用范围较窄;全员性上,只重视统计系统内部的人员控制,而对统计系统外部的,占统计工作人员2/3的基层统计人员却无从控制。

(3)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统一的质量管理规范。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缺乏相对统一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混乱。

(4)控制措施与事后评估结果及发现的问题没有很好结合。统计是一项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新的修订统计设计都应反映出上一次数据质量评估的结论以及质量改进的要求。但是从公布实施的统计调查制度上看,事先的控制措施,如填表要求中的平衡关系,逻辑审核关系用于质量控制的设计内容较少。

多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把统计数据放在首要地位,通过不断努力与实践,摸索出一套方法,即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对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此,结合专家学者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研究,笔者就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搞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国家统计局在《国家统计制度的总体方案》中提出了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体系”指明了抽样调查作为新统计调查体系的主题,精简全面统计报表。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它避免了对总体单位的逐一调查和较多的中间环节,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因而使得调查的数据较符合客观实际。它具有事先计算及控制抽样平均误差和便于对样本指标进行检查,避免调查工作中间环节的弄虚作假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首先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基层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上级部门和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会同会计等部门统一设计内部套表,在设计中应体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一致。统计表的设计,统计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应当统一,以适应计算机整理、汇总、分析的需要。新的统计报表的采用,可以克服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杂乱、重复、矛盾等弊端,也有利于报表的规范化、系统化,更有利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我们知道,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种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而要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整理、场内报表及三种核算,数字来源通过逐级加工,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这样核算,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3)加强统计法制法规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在统计工作中,主观随意性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领导者的法制观念和对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以及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统计数据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的统计法制观念,具有基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统计技能的统计人员,才具有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健全统计法规,防止某些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要确定统计犯罪的界限,作出良性的具体规定,以强化统计法规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应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和暴光宣传《统计法》,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和执法自觉性,使《统计法》真正成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保障。

(4)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队伍稳定有直接的关系,统计人员是提高统计信息最基础、最原始数据的源泉,因此,为了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搞好他们的上岗和在岗培训,要实行“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上岗合格证方可上岗。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掌握多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例如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其次还要提高统计人员对现代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依靠科技手段快速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企业还应按规模大小、统计业务的难易程度,配备有一定统计职称的综合统计人员,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5)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质量评估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保证。首先,可运用抽样调查法推断总量指标的准确性,它是对全面报表、普查、重点调查的基层统计数据或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或误差判断的科学方法。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法检测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例如,在对汇总数据的评价中,可利用回归分析,发现矛盾,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并可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对各类数据纵横比较,以确定其质量。另外,还可用主次因素排列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来分析各种统计数据质量。在多种经济成分的统计数据中,要寻求一种能够多因素同时考虑的方法,不能只局限与一些单一因素的评估方法。例如运用模糊评价法等。要加快成立相对独立的专门从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社会终结组织结构,确保统计数据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6)加大新的统计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而且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腐败行为。

总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明确什么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抓住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提高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三大职能的发挥。

摘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文中分析了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对策。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及其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指标含义不明晰

从统计指标的含义上我们可以得知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包括名称、计量单位、时空限制、计算方法和具体数值等几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完整地表达一个统计数据所要传递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但是,我国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往往存在含义不明确、不清晰的弊端,指标的计算方法也不标准。这使得政府统计数据的使用者往往对公布的统计数据心存疑虑。举例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8年12月份公布的社会蓝皮书中声称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了9.4%,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7%);但是在人力资源部2009年3月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却仅仅为4.2%,数据悬殊之大让人对政府统计数据不得不产生疑虑。人们对到底应该相信哪一组数据感到无所是从。但是专业人士会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人力资源部颁布的数据在概念和本质上完全不同,前者是站在国际惯例角度统计的失业率,后者则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含义不明确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大相径庭。

2.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

2002年之后,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开始进行阳光统计改革,政府统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而是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公众共同服务。因此,近十几年来,政府统计工作的透明度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服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政府统计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众服务力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公民获得政府统计数据的成本比较高,渠道也比较少,政府提供的数据也比较笼统,普通公民难以获知其统计标准和方法,统计数据的来源等信息。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使得社会各界对政府统计数据缺乏完整的认识,容易产生猜疑。

3.统计数据经常出现“打架”现象

中国政府统计数据一方面来自于政府部门综合统计,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其他部门的统计。不同部门往往采取不同的收集渠道、不同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因此产生的统计数据经常会有出入,有的时候甚至差距悬殊,这使得统计数据需求者往往难以抉择,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一套数据。比如说,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的税收为57862亿元,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则为54219亿元,两者相差近3600亿元。在各个统计部门公布的房地产价格数据中这种打架的现象更为显著:2012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其3月份一手房房价均价为17029元每平方米,比2月份有明显下降。当地报纸上进行报道,认为政府行政干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不就之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却显示在2012年3月广州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近9%,这一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和广州市广管局的结果完全相反。

二、加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成立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设置了专门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部门,这是我国落后和需要学习的地方。构建完善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现有统计体系的缺点势在必行。我国的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的统计部门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质量管理部门,在组织模式上可以采取人员集中管理、项目分级负责的模式,对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管理和规范工作流程。

2.制定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

我国政府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提高统计质量依然是我国统计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第一我们要制定全面、统一的统计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在这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我国采取集中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利于落实和实施统计政策和法规。所以,学者和专家应该对统计数据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使得统计质量标准体系变得通用,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确立涉及到统计规划、制度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3.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

统计数据准确性是指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应该贯穿在整个政府统计工作之中。首先,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应该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加强审核,直接对基层数据进行处理,避免中间环节的误差;其次,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把握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超出合理区间的数据进行严格检查,合理分析和解释,又要注意防止把可以在一定区间内变化的现象固化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此外,在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上还存在两个非技术性方面的因素:一是基础力量薄弱,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二是政绩考核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带来的干扰。针对第一个问题,加大基础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第二个问题,就需要教育与处罚并重,健全完善纠错与处罚机制。

4.改革统计方法制度

统计工作的起点在于统计方法和制度的确立,方法制度应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和统计调查实施的可行性。确立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经济问题。另外,为了保证理论和实际、需要和可能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应该确保所选定的方案是在目前情况下最合理的方案。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分析现阶段的统计科学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环境和基础条件进行研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周琦.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篇12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随着各方面对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的需求不断扩大, 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获得高质量且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决定着统计质量的高低。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据统计不全, 即数据遗漏、资料不全等问题, 如果数据统计不全, 那么就不能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和总体特征, 也就无法发现研究对象真实的变化规律;二是数据统计失真, 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指标涵义和统计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的统计失真, 受利益驱动虚报和隐瞒统计资料导致的统计失真, 由于调查对象不负责, 漏填、乱报等所导致的统计失真;三是统计分析和统计手段落后, 特别是在基础统计工作上, 部分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的状态, 计算配置了计算机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先进的统计分析和统计手段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统计制度不完善, 包括统计执法力度不强, 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和制约机制, 统计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 统计人员任务繁重, 数据误差频次扩大, 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的不一致, 在多家共同统计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数据不尽相同, 影响统计数据公信力。总之, 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 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统计数据将会对决策的制定和管理的实施产生负面的影响, 甚至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因此对于目前一些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的现象, 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统计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 各行各业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面对统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统计数据的误差越来越大, 统计数据质量也随之下降。当前统计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

《统计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 已实施多年, 统计法律、法规得到大力宣传, 但从整个社会的具体情况来看, 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现象比较突出, 《统计法》落实不力, 执行不严。上到领导下到群众, 不管是调查者或是被调查者仍未充分认识到统计数据造假的严重性, 法律观念淡薄, 要数难、不配合情况时有发生, 导致统计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准确, 甚至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虚报、隐瞒、伪造、篡改统计数据, 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由于统计执法乏力, 打击力度不足等因素, 使得统计法律法规失去应有的震慑作用, 本已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变动更加淡薄, 助长统计数据造假行为, 使得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任务更加艰巨。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工作混乱, 统计源头数据无法保证, 包括基础统计工作人员对数据的记录不全面、不及时或是原始数据记录混乱, 拼凑数据、数据逻辑性错误、统计台账不健全等, 加大了后期整理和分析的难度, 也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统计数据不能满足各方需求, 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情况;二是由于统计方法、统计内容和统计指标造成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包括在统计工作中选择的统计方法、统计范围、指标涵义和指标口径的不统一, 指标数值背离指标愿意, 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以上现象的内在原因。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缺乏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缺乏相对统一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 导致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混乱。

3、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易受行政干预

我国统计机构是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双头领导, 导致统计工作决策多层次, 利益多元化, 一些地方部门为了局部利益会对统计工作进行行政干预, 甚至出现“统计数据要经过党政领导批准”的现象, 支出、纵容统计资料弄虚作假, “以权谋私、以数谋私”的行为时有发生, 使统计数据准确性受到较大影响, 误导决策和管理, 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 且误国害民。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体制结构和人员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统计工作本身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较差, 从统计数据的管理上看, 部分来自其他部门的统计数据并没有进行制约和评估, 缺乏严密而科学的评估和相互监督机制, 难以保证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没有差距, 且各级虽然设立了监督检查和考核约束机制, 但却形同虚设, 不能真正发挥检查验收作用, 难以起到遏制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作用。缺少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造成统计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 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4、统计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除了受统计方法和相关机制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受到统计工作人员素质的制约。在当今信息社会, 统计人员承担着向各级各部门提供统计信息的任务, 统计工作人员作为统计的先锋, 其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 目前统计人员在执行统计工作时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职业道德素质欠佳, 基层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工作敷衍了事, 有的统计人员身兼数职, 任务重, 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 对统计数据来源不能严把关, 使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二是业务能力问题, 部分统计人员长期缺乏业务培训, 导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理论知识等过于滞后, 不懂得现代化统计工具的操作, 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不够, 从而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三是统计人员变动随意性大, 长期稳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不足, 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工作交换频繁, 统计基础数据得不到完整的延续等, 这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 完善统计基础管理制度

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 统计部门应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 提高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意识, 使其认识到按时、如实报送统计信息的重要性, 明白虚报、瞒报、伪造或是篡改统计信息等均属违法行为, 同时要求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制度,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方式, 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另一方面, 需进一步完善统计基础管理制度, 规范和完善统计管理制度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其中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各项统计管理制度, 同时可以建立健全严格的分级负责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将统计数据质量责任下放到个体。

2、强化统计基础工作

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离不开准确、全面、及时的统计资料, 而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首先, 改革统计调查方法, 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各方面对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 有利于避免调查工作中间环节的弄虚作假, 能够较大的提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统计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并对比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 确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向, 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再次, 充分考虑统计调查指标的基础性、必要性, 确定统一规范的统计基本属性, 各个指标之间要相互联系、彼此配套, 尽可能避免统计工作中杂乱重复的问题, 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3、完善统计部门监督自律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一方面, 在严格执行《统计法》的前提下, 需要保障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因此可以建立统计部门的监督自律制度, 实行部门内部交叉监督管理,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加大监督力度和检查力度, 保证统计信息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严惩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 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对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核评估, 例如可在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 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对统计数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事实的运行情况。

4、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从思想上和作风上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 如实地反映情况, 严格按照《统计法》中的权利和义务执行, 做好统计工作;二是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统计工作是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 为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 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 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

总之,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国家、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的统计工作中有诸多的因素和问题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 制约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努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当前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共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实现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精确、全面和及时的统计工作对于国家、企业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国家、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阐述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分析了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彩霞:浅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J].统计与管理, 2011 (3) .

[2]刘英:浅谈如何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J].财务与审计, 2010 (25) .

上一篇:目标变化下一篇:检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