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背后的污染

2024-11-06

污染背后的污染(共10篇)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1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多依靠国外市场

我国的光伏电池市场主要在国外, 虽然国内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 但实际上马的光伏电池发电系统还很小, 目前国内生产的光伏电池主要销往国外。“国内太阳能组件生产巨头无一例外地将国际市场作为自身发展的主流, 只是在国际市场出现滞缓的最近一段时间, 才有一部分企业将一部分市场转向国内, 这也是很多太阳能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变动, 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国内生产企业的发展。可以说, 我国的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 而国外市场是由各国政府补贴产生的, 一旦相关政府取消或改变光伏发电补贴, 这个市场就立即消失。”相关业内人士如是说。

近年来, 在西欧国家利益巨大的订单驱使下, 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上马单晶硅及单晶硅电池生产线, 致使国内单晶硅生产出现了过剩的局面。而且, 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生产线的建成, 其耗费的能源和排出的污染也是巨大的, 而最后生产出的电池组件源源不断地输出使欧美国家真正实现了“零污染”。

问题还不止于此。随着国外市场的饱和, 国内光伏企业遭到了重创。据中投顾问公开的资料显示:2009年一季度, 江苏光伏产品出口额为6.4亿美元, 同比大跌48.1%, 而在一年前, 这一数字则为12.3亿美元。其中, 西班牙从江苏省进口1479万美元的光伏产品, 同比下跌97.8%。而浙江60家光伏企业中, 有一半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可见, 我国太阳能产业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远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太阳能产业造成污染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 太阳能电池在其使用过程中具有“无燃料消耗、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 无愧于其清洁能源的称号。曾有专业研究表明, 太阳能电池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相比, 对环境的污染要少将近9成。然而,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流程中, 还有很多高耗能的环节, 并且会有大量的污染产生。

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生产过程环保问题过多

众所周知,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要依靠大量的单晶硅和多晶硅晶片, 而在硅片生产的过程中, 会有很多环保问题出现。也许我们还对晶科太阳能事件胆战心惊, 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如果出现任何纰漏, 都会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这种伤害有时候是人力所不及, 有时候却是人力所不为造成的。

作为光伏产业基础材料的多晶硅, 曾一度被十部门联合发文划归为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有专家认为, 由于单晶硅电池生产能耗大, 现有单晶硅电池生产能耗大于其生命周期内捕获的太阳能, 即使最乐观的估计, 也需要10年左右时间才能使单晶硅电池所获得的太阳能大于自身被生产所消耗的能量。

太阳能电池是一个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而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 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 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而现阶段, 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多晶硅电池组件、单晶硅电池组件、硅带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转换效率的差异, 如今的主流是多晶硅以及单晶硅电池组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光伏电池主要是单晶硅为原料生产的。

而晶体硅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以能量制造能量的过程, 在提纯、拉棒、切片、制电池和封装过程中耗费了巨大的能量。

而且, 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由于生产所使用的化学品为清洗腐蚀以及掺杂用的无机酸性、碱性, 如果处理不好,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正因此, 国外纷纷将这一生产过程转移到中国。

就目前情况来看, 太阳能发电行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隐患令人担忧, 其原材料生产环节过多的环保问题已经逐渐凸显, 甚至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技术局限和生产工艺导致污染问题出现

目前, 国内绝大部分多晶硅生产都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第一代工艺, 这种工艺的耗电量极大, 一个年产1.5万吨的多晶硅基地, 其耗电量大于一个100万千瓦火力发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 耗煤量将近3 0 0万吨, 每年产生1 10 0万吨C O 2, 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据介绍, 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 金属硅转化成三氯氢硅, 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 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 其余大量进入尾气, 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 每生产1吨多晶硅, 就产生4吨以上的四氯化硅废液。四氯化硅是一种腐蚀性极强、难以保存的有毒液体, 并且不能自然降解, 遇潮湿空气即分解成硅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 对人体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刺激性, 遇火星会爆炸;如果将四氯化硅倾倒或掩埋, 水体将会受到严重污染, 土地会变成不毛之地。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 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 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而由于生产技术落后, 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欧美的设备配合俄罗斯的技术, 这些方法均不能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闭环运行, 也不能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虽然有些制造企业是用闭环式的生产方法, 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达不到闭环式的要求, 或者本着降低成本的目的, 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所以导致环保问题出现。

相关生产辅料也造成严重的环保压力

事实上, 晶体硅电池生产所需的材料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许多辅料参与其中。比如在提纯和生产多晶硅、单晶硅中所用的辅料主要包括氯产品如盐酸、氯气、三氯氢硅等, 还有氢氯化所用的气体和多晶硅铸锭用的氮化硅粉、惰性气体以及其它反应气体;另外还涉及到石英坩埚、铸锭炉、隔热用的碳毡以及工作时需要消耗的温度传感器件等;而在硅片切割过程中, 要用到钢线、钼线、金刚砂线等切割线, 还有切削液、金刚砂微粉, 在硅片切割后清洗时, 要用到各类的碱、酸和纯净水等等。在电池片的生产阶段, 除了前期的各类酸碱和纯水辅料外, 还需要用到三氯氧磷气体、硅烷气体、银浆和铝浆;在组件加工方面, 要用到超白玻璃、E VA薄膜、铝合金框和各种粘结剂等等。

以上这些辅料是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质, 其消耗的能源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有数字显示, 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组装完成的全过程, 综合电耗约2 2 0万千瓦时/兆瓦。然而按国内平均水平, 生产1千瓦的太阳能电池需要10千克多晶硅, 耗电5 8 0 0~6 0 0 0度, 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这样一组数字背后, 隐藏的是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和令人担忧的环保问题。

造成污染的人为因素

在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中, 暴露出来不少影响环境的问题, 除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人的因素。

从2005年开始, 多晶硅在强烈的市场需求拉动下价格持续走高, 从66美元/千克暴涨到450美元/千克, 在3年的时间内价格上涨了9倍之多。而在高涨的行业利润的驱使下, 国内多晶硅项目也开始呈现出惊人的几何式增长。“这些项目规划时间集中在2007和2008年, 量产时间集中在2010年和2011年, 设计产能合计将达到153900吨。”相关人士介绍, “由于相关企业良莠不齐, 很多生产企业缺乏环境责任, 直接导致了环保问题的出现。比如氢化车间可以降低四氯化硅的一部分毒性, 但是, 为了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很多企业没有增加氢化车间, 而是在厂区建立专门的储罐片区存放四氯化硅, 或者干脆深埋、乱倒, 更有甚者贴钱将四氯化硅‘外包’处理。这样往往造成四氯化硅污染在空间范围上的大面积转移和扩散。”

另外, 由于多晶硅是一个研发投入大、工业增长率高、产业层次高的行业, 一些地方政府同因为经济原因, 对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开“绿灯”, 甚至对环保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终导致了环保问题的出现。和其他因素相比, 人为因素可能更加让我们心痛, 也更加让我们警醒。

减少污染要靠整个产业共同努力

太阳能发展过程中, 硅的生产是必须的, 而生产过程中的化学产品的应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环境的冲击自然存在。然而, 如何将这种冲击放在可控的范围内, 让这种冲击不对现有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这是生产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那么这种责任由哪些部门承担呢?该如何承担?应是如何监督?这些都是拷问太阳能产业的现实问题。

加快技术革新步伐

随着太阳能产业的不断发展,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这个市场上抢眼的生产商, 但同时, 我国企业并没有掌握先进的光伏电池生产技术, “单晶硅光伏电池生产技术虽然很成熟, 然而还在不断发展, 其他各种光伏电池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专家如是说, “目前光伏电池的成本和光电转换效率离真正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的光伏电池市场主要靠各国政府财政补贴, 欧洲市场光伏发电补贴高达每度电1元以上。今后, 要使光伏电池大规模应用, 必须不断改进光伏电池效率和生产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 生产技术和产品会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改变太阳能产业技术落后的现状, 加大多晶硅提纯技术的研发, 并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闭环运行,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比如新兴的非真空方法制备铜铟镓硒电池, 现在的电池效率已接近15﹪, 该法将大大降低能耗。此外还包括, 新型电池的研发、薄膜电池的应用和推广, 既可以降低原料用量,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可以加大资金投入, 改进污水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 扩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规模和能力, 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降低排放污水中污染组分的浓度。要加强立法, 严格限制工业污水的排放, 对排污重点企业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奖励排污达标显著的企业, 积极推动各排污企业增强自身的中水回用率, 实现清洁生产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出台完善的行业标准

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 引导企业主动解决污染问题, 并加强监管。整个行业需要更详细、更完善的标准来规范。比如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废弃物, 可以按照谁制造谁负责的回收原则制定行业标准, 可以尝试通过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鼓励回收、处置废弃物。同时, 也需要加大对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的管理, 加大对随意处置或是买卖废蓄电池的打击力度。此外, 促使太阳能电池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 加强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使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得不考虑污染行为的后果, 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 合理认识阳能发展市场

政府要发挥对行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整体上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向, 对于新项目的上马要进行严格合理的论证, 避免出现生产过剩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和出现价格战, 从而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因为降低成本而造成的相关设施不完备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无论怎样, 太阳能的自身优势和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太阳能资源丰富, 无需运输, 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不仅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 而且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人类要合理发展, 认证整改, 提高防范意识, 太阳能行业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 减少其负面问题。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太其真正作用, 将“污染之门”紧紧关闭, 将污染拒绝于清洁之外。

科污染门::

纽交所上市的中概太阳能股晶科能源近日因海宁工厂“污染门”事件而备受关注。事件起源于晶科能源未能妥善安置固体废料, 以致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目前, 海宁市环保部门已责成该企业按环保要求整改。同时要求浙江晶科对涉及污染的电池生产线进行停产, 并开出47万元的罚单。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2

室内环保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人一生中三分之二时间在此度过;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已达到全天的80%~90%,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我们看看室内的污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表现1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表现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表现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噪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表现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表现5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有明显变化和好转;表现6新婚夫妇长时间不怀孕,查不出原因;表现7孕妇在正常怀孕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表现8装修的家庭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异味,而且超过一年仍然气味不散。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它会给你的家庭带来无休止的麻烦和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治理呢?

污染地图背后的生态难题 篇3

不断累积的环保欠账,给这个黄土地上崛起的能源航母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年来,延长石油已开始反思a过去的发展模式,但要彻底破解环境保护难题,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每年春夏两季,由于气温变化、雨水增多导致土层变化,对于石油开采单位来说都是原油泄漏高发期。2015年,陕北漏油事件自3月起便来势凶猛,其密集程度和污染规模均属罕见,3月底至4月初的一周时间内,几乎是一天发生一起涉及原油泄漏的突发污染事件。

4月,陕西省环保厅对漏油主体的两家企业长庆和延长进行约谈,并开出罚单,但效果有限。

6月25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川口采油厂发生污水管线破裂,导致泄漏污水直接流入延河支流河道。污水管线破裂的具体地点是延安市宝塔区的川口乡党庄村,这是一个距离延安市区只有五六公里的村庄。

而早在几年前,一张延长石油污染地图便在坊间流传。

2005年到2015年,是延长石油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其环境污染事件屡被曝光、不断升级的十年。于是,这张污染地图随着延长石油扩张的步伐也在不断放大。

显然,对延长石油来说,这是一个必须应对的发展难题。

是扩张地图也是污染地图

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和延安两市,延长石油星罗密布着超过23个采油厂。

2005年由陕西省政府主导组建后,延长石油发展进入井喷期。与此同时,延长石油环境污染事件也进入高发期,麦田、草滩、河流、土沟、水库……但凡是有“磕头机”存在的地方,各类漏油污染事故也是接踵发生。

据陕西省环保厅一份资料显示,2011年至今,延长石油和长庆石油两大集团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28起,其中2011年21起,2012年24起,2013年83起,环境污染事件逐年上升,媒体频频报道,社会高度关注。虽然这些事件大多得到妥善处置,但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暴露了环境安全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引起足够重视。

2011年,驰骋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陕北大地之上,坐拥石油储量达6亿吨,销售总额达1236亿元的延长石油开始向世界500强的目标冲刺。与此同时,延长石油也开始深陷“污染门”。

这一年,延长石油在陕北各区县创造一年漏油12起的记录,登上了漏油大户榜单。其中9月3日延长石油旗下靖边采油厂11号联合站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林地和耕地。12月24日,延长石油陕西定边至靖边的原油输送管线发生泄漏200吨左右原油事故。

2012年6月23日,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原油泄露导致黑王子水库污染,总面积800亩、长度接近5公里的黑王子水库直接供应着周边700多户农民群众的日常饮水和生產生活,鱼蟹大量死亡,流域水质恶化,农民受损严重。靖边县环保局局长坦言,石油污染已经成为当地环保工作最大的隐患。

延长石油旗下23家采油厂,按照产量计,前五家依次为吴起、志丹、永宁(宁夏)、定边、靖边。而污染事故的排名几乎与这个排名保持同步。

和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靖边县一样,吴起县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也遭遇石油污染的严峻考验。2014年6月24日,吴起县白豹镇发生一起重大原油泄漏事件,据当地村民描述,泄漏的一瞬间,原油直喷如柱,随后流入乡镇街道,当时镇上弥漫着原油气味。

“采油厂污染水库的事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好几起。”有人士介绍,靖边县渔政站专门成立了石油污染专项办案组。陕西省环保厅在榆林、延长两个市级环保局均配置了负责石油污染的专职副局长,但由于采油厂点多面广,污染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油田漏油污染发生的区域大多处于陕北河流、水库等生态极为敏感的区域。今年8月2日,志丹县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一油井平台发生石油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河道,被污染的河道约8公里,共3.8方原油泄漏,几条河流遭污染。污染地域跨2省3县,包括陕北的志丹县、吴起县和甘肃省的华池县。

这让延长石油污染地图从陕北辐射到邻省甘肃。

记者在延长石油一采油厂发布的公开资料上了解到,这家企业长期在环保方面注重科技投入,已构筑起六大项科技防护措施,筑牢油区安全环保防线。

但是,不断发生的漏油事故,却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这道“环保防线”的脆弱和无力。

“非常态”怎么成了常态?

“非常态”的原油污染事故不知何时开始成了业内“常态”。

谈到陕北石油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大多数受访者都要求隐去其姓名。

“管理不善”、“安全意识薄弱”、“畸形监管”、“产能增长、快速扩张”……知情者列举了延长石油事故频发的多重原因。

“这么多年来,延长石油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都是因为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反正出了问题当地政府也不会拿它怎么样。”一名持续举报延长石油违规生产排污的人士无奈地说。

2012年,延长石油下属采油厂开始开足马力扩大生产。2013年,延长石油全年累计完成钻前井场274个,完成年计划的181.46%,同比增长68%。

“集团层面给下面的(采油)厂下了很多硬性指标,现在只要设备能正常运行,首先满足的是生产,根本顾不上治理。”一位石油公司人士说。采油队满荷生产时,其处理钻井作业时所伴生的油污也只是随地挖就土坑,并以塑料布简单防止渗漏。

很多井场建设速度非常快,要求尽快投产,再加上现在的井场建设市场化,施工方在选用输油管道时势必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这些管道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该石油公司人士说。

2010年,延长石油位于延安市延长县七里村镇杨旗村的延332钻井发生井喷,事发之后附近五个村庄的一千多名村民被紧急疏散,事故发生五天后,大火仍未熄灭。国家安监总局对这一事故进行批示,要求对事故原因进行详尽调查。但时隔几年,公开渠道仍未见有关该事故的等级认定报告。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4

当前对于农村污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点: 1、具体存在的几大污染及其改善措施: 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牲畜污染等, 如《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1]; 2、某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或者防治对策《武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改善措施》[2]; 3、涉及城乡关系的农村污染问题, 如《城乡断裂下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及自治对策———以河南省舞阳县为例》[3]。

笔者认为, 单纯地分析农村环境污染及解决措施是不够的, 任何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极少有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人的身上。此外, 以往的相关研究常常将关注点简单放在工厂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以及在两者的缺位下导致村民成为最大受害者而无处申诉的简单的静态的运作逻辑上。罗亚娟在《苏北“癌症村”》中提到村民在同企业的博弈中失败的原因: 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和村民在话语权上的弱势地位; 程鹏立在《富裕的“癌症村”》中提到村民对健康风险的应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环境抗争、避免接触污染物质、永久性地搬离污染源; 程鹏立, 李彩虹在《贫困与癌症共存》中发现, 村民抗争的积极性中存在经济利益上的纠葛。这些研究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本文认为三大群体 ( 村民、企业、政府) 之间平衡的动态互动模式很有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难以解决的重要线索。

二、田野概况与问题缘起

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马鞍山市D镇的A村为调查地。A村位于马鞍山市东面, 介于南京、芜湖之间,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 毫米左右。该村地形平坦, 河渠纵横,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山芋等作物。A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村庄, 村民靠土地吃饭, 自给自足; 土路高低不平, 一旦下雨, 就会泥泞不堪。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 村民的生产方式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 村民对土地的情感逐渐淡薄, 另一方面, 对致富和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愈加迫切, 这些心理成为了招商引资的动力。在D镇镇政府的网站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在‘十五’期间, D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发展‘三资’农业, 全镇新办‘三资’农业企业5 家, 总投资2. 7 亿元, 其中M牧场项目投资2. 5 亿元。”

M牛奶厂于2005 年建成, 拥有10000 多头奶牛, 每头奶牛大约每日产粪便50 公斤左右, 产生的牛粪用途有三: 沼气发电, 周边农户沼肥, 剩余的沼渣做卧床。M牧场一度给了村民和政府以致富的希望: 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村里也修起了水泥路。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牧场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现出来并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牛粪的气味从牧场向四周扩散, 引来的苍蝇群成为村子里的常客, 牛粪的抛洒带来严重的水土富营养化……

到了夏天, 你在外面晒得衣服、被子, 那苍蝇往上面一扒, 不要你打的, 你那衣服就不能用了, 那苍蝇身上都带着污秽的东西, 你洗的干干净净的东西, 往上面一扒……而且那个苍蝇叮人, 吸人血, 跟蚊子咬人还不一样……洗衣服、洗菜都不在池塘里面洗……鱼虾全部都死掉了, 有的塘甚至被用来储存牛尿了。 ( 2015 年12 月31 日, 王某)

在招商引资的时候, 村里领导和村民均没有充分考虑过该牧场是否会带来环境污染, 只是单纯地“想把A村死气沉沉的气氛给带动起来”。后来, 牧场带来的视觉和嗅觉上的冲击使得村民感到不安和焦虑。该问题从2005 年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未得到解决, 并且越来越严重。

为了更加细致地了解A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于2015 年12 月至2016年4 月初, 先后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 无结构访谈了多名村民、村干部和牧场内部员工, 并获取了详尽的访谈资料。

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逻辑分析

( 一) 村民对企业: 爱恨两难

1. 积极抗争者

M牛奶厂建在上游, A村建在下游, 到了夏季, 风向偏南, 牛粪的臭味都吹到家里去了, 很多村民反映“家里简直不能待”。除此之外, M牛奶厂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家门前原先可以养鱼的池塘如今已经荒废, 村里通了自来水, 村民也不会在塘边洗衣服、洗菜了; 成群的苍蝇在空中飞舞, 咬人和牲畜, 污染食物和衣物; 终年不散的臭气给村民带来不小的困扰。

“以前反映的人蛮多的, 记者也来过, 因为记者来, 我们才拆迁的。三四年前有村民反映过, 几个村都反映, 村民一起去反映, 每到下大雨, 脏都往门口淌。村民去反映, 牛奶厂送两个钱给政府 ( 村里面的) , 不就算了嘛。” ( 2015 年12 月31 日)

村民对以村干部为代表的政府表示很失望。但仍有部分村民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抵制牛奶厂。我们的一个访谈对象, 郑某, 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A村, 祖房就在M牛奶厂旁边, 是全村受牛奶厂危害较深的人, 也是抵制情绪最强烈的人。一谈到M牛奶厂, 他就特别激动, 怨念颇深, 但表示不会搬离这边。

“牛奶厂刚来的两年, 大家吵……有了。现在我们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了, 哪个哄呢……江苏那边拆迁的标准是两千二百五十块钱一个平方, 这边是七百五十块钱一个平方, 我觉得钱太少了, 不愿意拆。另外, 我家祖宗八代都住在这里, 我不愿意他们拆我家房子。”

郑某如今和自己的老伴坚持住在牛奶厂旁边, 成为了该村拆迁的钉子户, 在这场村民和企业之间的较量中, 郑某的行为似乎并没有取得成效。

实地调查发现, 大多数村民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持消极态度, 能够坚持抗争的仅仅两三户人家。M牛奶厂最初的时候会给周边的村民发放喷雾剂, 后来就不再发放了, 此外, 还委托村领导劝村民搬迁。

2. 消极躲避者

( 1) 搬离村庄。A村中的很多房子是闲置的, 调查显示, 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在街上买了新房并且已经搬离。这种现象固然与农村拥有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村民的土地情结断裂等因素有关, 但留下的村民更倾向于将该现象归结为M牛奶厂带来的环境污染, 村民的言谈不免带有夸张的色彩, 但从侧面还是可以看出M牛奶厂成为了村民搬离的一大推力。

“A村以前有三十几户人家, 现在只有十几户。因为这个厂而搬走了一半的人家。其他几个村也是这样。这个厂影响五个村。”

成功搬离A村, 在街上开小公司的陈某是村中的经济精英, 他在A村还有一栋小洋楼, 偶尔会回村里看一看老人。因为同M牛奶厂并没有利益上的牵扯, 又不再受A村污染的影响, 陈某表示对村中污染不是非常关心, 也不了解现在的污染程度, 但仍希望村中的环境能够好转。

( 2) 用常识规避风险。A村已经通了自来水, 村民的饮用水都依赖于自来水。池塘闲置在那里, 甚至用来储存牛粪、牛尿。田野调查显示, A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带着他们的孩子流入了城市, 常驻居民是老人和婴幼儿, 从事农业耕作的村民已是寥寥。留守的村民有相当一部分会把田承包出去, 并自留一块田, 种自己吃的庄稼和蔬菜。村里的农作物长势越来越不好, 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浑浊, 这些都给村民带来了土壤和水质被严重破坏的信号。

3. 相对支持者

调查显示, 还有部分村民成为了M牛奶厂的相对支持者, 虽然能切身体体会到M牛奶厂带来的环境污染, 但牛奶厂带给他们经济上的利益亦是难以舍弃的。调查发现, A村的部分村民因为体力和经济收入上的不平衡而不再种田了, 他们的经济来源是土地的租金、儿女的孝敬或者其他途径, 比如用自己家闲置的田装牛粪换取微薄的利益。“牛奶厂会在这边继续存在下去, 污染会越来越重。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牛粪牛尿啊, 不停地扩散, 污染只能越来越重。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方法, 就是抛洒, 它是有偿的。比如讲家里的田是荒在这个地方, 然后他打个电话, 有热线的, 讲我家需要几车子牛粪, 一车子牛粪是给20 多块钱。农村现在好多人都是无业的, 打牌打麻将, 输了钱怎么搞呢, 打个电话, 让送10 车子牛粪过来, 他就又有钱了。他不管那样对地好不好……” ( 2015 年12 月, 王某)

在M牛奶厂打工的村民亦是经济上的受益者。M牛奶厂招收的员工有52 人, 大部分都是周边的35 到40 岁村民。该厂的工资待遇在当地来说属于中上等, 开出的住房补贴、五险一金、节日福利等也吸引着不少村民前往。离家近、待遇好等因素使这部分的村民对M牛奶厂“恨”不起来, 表示“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 二) 村民与政府: 靠不住的情分

1. 村民与村干部: 管辖与被管辖的熟人关系

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A村也不例外, 村民和村干部大多都是沾亲带故的, “人情、关系”使得村民在环境抗争过程中抹不开面子。A村的村干部基本上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 一方面, 他们是村庄的管辖者, 另一方面, 他们又是村民的亲戚与晚辈。盘结交错的关系网像蜘蛛网一样, 不仅束缚了村民的环境抗争, 也束缚了村干部的管理行为。面对村民的抗争行为, 村干部更愿意选择用情分私了的方式。

2. 村民与监管部门: 无奈与失落的信任关系

“污染天堂”理论认为污染密集产业会倾向于选择环境标准较低的地区, A村地处偏僻, 环境污染在短期内很难显现, 且类似情况较为普遍, 所以A村的环境问题很难引起媒体和大众的重视。环保部门是一级单位, 很难顾及到像A村这样的偏远农村, 面对村民的上访, 一开始是派人来A村视察了几次, 发现情况并没有村民反映得那样严重, 让牛奶厂给了周边村民一些补偿, 后来下来的次数就少了。然而, 实地调查中, 积极抗争的村民表示并没有拿到什么补偿, 或许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或许村民只是想夸张一番引起社会的注意。但从侧面可以看出, 村民正由积极抗争转向消极避害, 他们的心态正由对政府的信任依赖到不信任和麻木。

( 三) 企业与政府: 看似暧昧

1. 牧场与村干部: 互惠的熟人关系

( 1) 政绩上的牵扯。随着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地开展, 改善农村景观成为了一项衡量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M牛奶厂作为引进的一大企业, D镇的“摇钱树”, 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颇大, 只要不产生大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那么就不是问题。

“省里面、市里面的领导给地方下了压力, 土地方面我也不知道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地原来就是种庄稼的……我们这边原来很落后的, 村领导、镇领导非常渴望来引进一个企业……”

调查发现, 村领导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在镇上开了一家规格高档的饭店, 他在镇上买了自己的房子, 每天开车去村里上班。提及M牛奶厂, 他也是非常无奈, 作为村民, 他对牛粪带来的污染感到“不能忍”, 于是凭借着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双重身份, 他成功逃离了村庄。

( 2) 人情上的往来。提及M牛奶厂的厂主, 村干部说他不是本地人, 是一个特别会做人的人, “常在一起吃饭”, 跟他们是很好的朋友。牛奶厂帮他们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带来了A村景观的改善, 他们帮厂主解决人脉和其他问题, 双方合作非常愉快。这也造成了积极抗争者的不满。

“前有村民反映过, 几个村都反映, 村民一起去反映, 每到下大雨, 脏都往门口淌。村民去反映, 牛奶厂送两个钱给政府 ( 村里面的) , 不就算了嘛。”

2. 牧场与上级监管部门: 有效抵御与低效监督

“我们现在是循环经济, 所有牧场都是可以循环的。我们会自己种植饲草, 牛粪一部分会成为沼渣作为卧床, 另一部分, 会用做沼气发电。我们牧场……自给自足。有专门部门进行沼渣的物液分离, 分离后进行卧床铺垫, 用来保证牛只趴卧的舒适度。我们还会用牛粪来还田, 跟周边的农户签订种植的协议, 他们无偿的使用我们的沼肥, 他们种植的青储玉米, 又会作为我们的饲料我们来统一收集。所以这是一种很完善的循环。”

调查发现, M牛奶厂确实有自己的沼气发电设备, 并且都价值不菲。用地下管道将牛粪还田的方式听起来十分环保, 然而一辆一辆驶出的装满牛粪、一路滴滴洒洒、散发臭气的卡车也是不容忽略的。

“环境保护局这边的人来了也是摇头, 污染企业都有应对措施, 讲我们在建一个沼气发电, 进行无害化处理 ( 真的有那个设备, 也用了, 效果确实不明显, 牛粪太多了, 一天600 多吨排泄物, 供过于求了, 只能处理一部分) 。上面人来检查, 一看, 什么措施都有, 只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厂方也讲了, 我们正在想办法改进。我估计那里有一个技术问题, 我觉得那个沼气发电不是很成功。他们觉得抛洒是最直接的方式。”

监管部门会定期下来检查, 而M牛奶厂会让他们看到应该看到的东西, 并表示, 沼气发电的效用是长期的, 需要时间。实地调查并没有找到M牛奶厂环保中心的员工, 公关部门的员工小李说“他每天都不是在办公室里的, 都会去农田看一下牛粪使用情况, 监督一下”。

四、原因初探

( 一) 受益圈受害圈高度重叠

研究发现, 受益圈受害圈的重叠程度对村民抗争的强度及策略选择、村民的内部分化有较大的影响。受益圈受害圈理论是日本环境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它源于日本社会学者对新干线造成的公海问题的实证研究。

污染的受益者从厂主、以村干部为代表的政府、在牛奶厂工作的村民、靠用自家地装载牛粪换取生活来源的村民再到普通村民, 收益程度依次减弱。相反地, 污染的受害者从村干部再到厂主、政府、村干部再到普通村民, 受害程度依次增强。牛奶厂厂主拥有足够强硬的社会资本来有效规避污染给自己带来的损害, 村干部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搬离村庄。

村民选择忍受的一大原因就是, 他们在环境污染的损害中获取了不忍舍弃的利益。大部分村民因为种田的成本太高而选择不种田了, 经济来源微薄, 加上A村赌博风气严重, 用田地有偿装载M厂抛洒的牛粪似乎是最为便捷的挣钱方式。

( 二) 三大结构因素

1. 亲缘- 地缘关系结构

虽然A村已经步入现代化的轨道, 社会结构发生的了较大的变化, 但“熟人社会”的特质依然存在。村民之间存在复杂的血缘和地缘关系, 碍于情面, 村民往往不愿意为了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而破坏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2. 精英- 大众结构

农村中的“精英- 大众结构”影响着村民环境健康风险的规避, 也影响着村民的环境抗争行为。精英是环境抗争的牵头人, 是村民和政府、企业沟通的中介人物, 环境抗争的意识也遵循着从精英到大众的逻辑。调查发现, A村青壮年人口流入城市, 精英损失严重, 政治精英又是政府的代言人, 所以无论是经济精英、文化精英还是政治精英都没有起到牵头的作用。

3. 代际结构

农村社区代际结构的分化日益突出, 面对环境污染, 年轻人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 更倾向于用网络媒体等现代方式维护权益或者逃离村庄, 而中老年人群体倾向于逆来顺受、运用常识和智慧规避风险。然而, 年轻人群体的乡土情节较为淡薄, 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 争先恐后地涌入了城市, 带走了村庄的活力与自保的屏障。

摘要:农村环境问题涉及三大利益群体:村民、企业、政府, 他们之间的互动逻辑及行为是农村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马鞍山M牛奶厂在A村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该村的污染是由村民和牛奶厂、村民和政府、政府和牛奶厂之间的互动共同造成的。受益圈受害圈重叠程度高、农村社会的三大结构是纵横分析A村环境污染的框架。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利益相关,互动逻辑

参考文献

[1]孟祥海.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华中林业大学, 2014.

[2]安冬梅.武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改善措施[J].甘肃科技, 2011 (19) .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污染源的调查 篇5

班级:

姓名:

学号:

调查题目: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源的调查

湖南农业大学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源的调查

——关于家乡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

学生:陶米林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2班,学号2008421462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使我国农村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的区域和人口重点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从根本上扭转,将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使“三农问题”变成越来越难解的症结所在,而且也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乎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而且也成为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调查目的我的家乡—宁乡县,近十年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断新建的楼房,四通八达的新公路,人们日趋富裕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正是由于这种高速发展,我们的环境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河流不再清澈,充斥着一股恶臭味;空气不再清新,到处都是灰尘和汽车尾气的味道;就连室内都不再显得明亮干净,容易落上灰尘。环境的污染与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断兴建的工厂,废气、污水的大量排放,汽车的不断增加等都是导致我们环境遭受如此大的损伤的主因。环境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而且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我们对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为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寒假期间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针对家乡环境的污染情况,我向村长、身边的亲戚朋友以及个别农户进行了调查,也问询了现有的解决政策。

三、调查情况

1、家乡环境污染的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提高了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度,新建了大量基础设施,但由于主心脉仍旧在发展上,所以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从整体看,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随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农村地区兴起,废水、废气、废渣的大量排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汽车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农村中生活垃圾,化肥的使用,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下水道污水胡乱排放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污

染到河流、地下水,影响到了人们的饮用水质量和饮食的卫生健康。同时,由于人口居住太分散,大多数村无专门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填埋,二次污染十分严重。农田被大量改造为住房、工厂等,严重破坏了环境的绿化及生态平衡,当年随处可见的绿油油的田野,如今只剩下满目的商品房;更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意乱丢乱扔,不管在哪都可见肆意丢弃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卫生与健康。

因缺乏城乡一体化的环保规划,个别镇街的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治污设施不配套,导致污水废气乱排乱放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明沟,造成渗漏,污染了当地水质,有些地方甚至发出化学恶臭味。有的镇街工业园区管理不规范,未实现功能分区,工业、生活、商贸和畜牧养殖混杂,既影响了农村居住环境,又造成了污染纠纷。同时,由于没有建立农村环保专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薄弱,防治措施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我觉得,关于家乡的环保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懂得学习,就长沙的环保来说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模范,但我们却没有学习,政策严重不到位,管理不合理。

2、主要污染源

(1)生活垃圾污染。

突出表现在:

1、乡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随手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在承受乡民生活垃圾的同时,还要承受城市垃圾带来的压力。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5、大量含污染成分的生活用品的使用。由于生活日趋现代,洗衣粉、洗洁剂、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经使用后产生的大量污水,以及人们的日常用水,最后都通往河流。

(2)工业、企业污染

近年来,为响应中央政策,家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兴建的商品房、住宅也给空气和地下水带来极大的污染。

(3)农业污染源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宁乡养殖的猪又大又肥,小有名气。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药和化肥的不科学施用,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家乡人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3、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体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宣传栏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农民的生态环境教育,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生产、消费方式和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2、是进一步摸清农村污染源的底子,建立污染源档案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示范、稳步推进。要逐一摸清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农村工业污染等方面的底子,查清全市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数量、排放去向,各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对排查出来的污染源要逐个建立档案,制定治理规划,定期对照检查考核,客观、动态地反映一个地方污染源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3、不断加强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加快镇街环保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环保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村环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同时,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要加大对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投入,重点做好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逐步使环境监测、监察机构的仪器和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执法质量

和水平。

4、多措并举,综合防治,提高农村环保水平

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农村工业“三废”污染防治,要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对超标排放企业实行限期治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对污染严重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要坚决取缔、关闭;对畜牧养殖小区,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的办法,鼓励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小区,强化畜禽养殖场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严禁在村内建设养殖小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通过建全设施,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湿地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要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估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快实施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达标。要制订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对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要定期开展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5、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行政资源,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考核,切实把区域性污染治理好。要注意统筹城乡环保工作,对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农村饮用水源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好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各部门的责任。要创新农村环保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制订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整体推进园区规划、整合、改造、规范等相关工作,合理调整镇街工业布局,明确园区招商、财政分成等政策,调动各镇街在园区落户项目的积极性,引导新上项目向工业园区集聚,为集中治理污染创造条件。

工业污染场地与地下水污染的控制 篇6

1工业与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类型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造成了大面积工业污染场与地下水污染的现象, 这些工业污染对我国地下水资源形成了重大的影响, 需要迅速治理。依照国内研究者的调查发现, 我国工业地区的污染场地数量极多, 其中还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的掩埋和处理场;现在已经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现状, 而这种垃圾填埋场建造相对简单, 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使得浅层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就是城市容易出现储油罐以及排污管道的泄漏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也出现了更多的工业污染场地。

2造成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国内土壤修复立法和相关政策的缺失

我国每个地区的土壤类型都不相同, 所以造成污染的种类也大不相同,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矿地、工业用地、城市垃圾填埋场、农地。用地种类的不同, 修复的方式也大不一样。土壤受到污染, 土壤下的地下水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必须先完成土壤的修复工作;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并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 使得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十分艰难。由于没有专门的指导内容, 许多污染土地没有得到修复, 这样, 在以往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大多被荒废, 得不到重新利用。

2.2工业污染修复的资金问题

在工业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难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染责任的归属和费用的分摊问题。关于这一问题,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法》中做出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费用列入企业搬迁成本”的规定, 引来许多专业人员的争议, 这种争议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修复污染的费用由已经转移企业承担, 就会给这个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其二:土地经过修复后又可以重新利用, 治理费用应该由后面使用的单位来承担。这两种观点使得工业污染修复的资金无法确定, 严重影响着工业污染修复的效果。

3工业污染场地与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3.1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工业污染处理技术的提升,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污染物或污染土壤混合处理的技术。从固定的处理地点变成可移动处理的工作环境, 同时使用现代多种水体、大气检测修复设备的多种协调工作来对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进行整体的修复。

3.2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基本原则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污染与地下水修复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技术, 根据相关学者对多个地区工业污染地区的检测、气象模拟, 以及污染控制工作的总结, 我国地下水污染与修复工作中, 需要注意到几个问题:

第一, 根治污染源头。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根治污染源, 阻拦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 为接下来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第二, 污染晕的控制是前提。在处理地下水污染的同时, 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的交叉污染, 避免增加地下水污染的面积。实践证明, 修复地下水污染需要很长的时间, 为了充分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使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来防止污染晕的进一步增加, 减少修复费用。第三, 修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地下水可以得到重新利用。为此, 需要在切断污染源、控制污染晕的条件下, 利用先进的新型修复技术来彻底消除污染物, 使地下水得到成功修复。

3.3地下水污染的异位处理方法

污染土壤开挖的方式只能针对污染面积较小的情况, 通过对污染源处的土壤进行开挖, 然后对这些污染源进行集中处理。这一方式对这种污染面积较小的情况处理的效果非常理想, 但对于那些面积较大的污染场地是无法实施的。抽取一处理方法就是抽取一定量的污染地下水, 选取相应的技术在地面上进行处理, 可以采用理化处理法, 也可以应用微生物处理法。通过将地下水进行往返的抽取处理, 从而降低水源的污染浓度, 经过长时间的处理, 彻底修复污染水源。如今, 抽取--处理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大面积地下水污染的处理中去, 在工作的过程中, 偶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来增加污染物的溶解能力, 从而提升污染水体净化的速度。

4结束语

我国治理工业场地与地下水污染的时间较短, 使用的修复技术, 装置设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所以,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对工业污染与地下水修复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技术, 综合我国工业场地污染的具体情况, 实现因地制宜地实现对我国工业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够加快我国工业的建设, 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在工业水平的发展下, 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重视工业污染场地与地下水污染工作的控制。本文主要对工业污染场地与地下水污染的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敏, 曹恩伟, 朱歆莹, 刘莉, 刘浩.徐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典型金属污染物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6 (01)

[2]程福海, 谈建康.浅述我国地下水污染危害现状及成因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 (24)

[3]居马·吐尔逊.农业开发区地下水污染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16 (01)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7

1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主要原因

河流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 不难发现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河流。现代城市建设中依然会进行城市河流规划建设, 例如, 隆昌的金鹅江、长春的伊通河等。但却对城市河流维护并不重视, 许多城市河流缺少维护计划, 没有良好的城市河流保护机制, 致使许多城市河流遭受污染。这些被污染的河水中将产生大量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更会发出恶臭的气味, 人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 嗅觉和神经系统都将受到破坏。导致城市河流污染的原因有很多, 既然生活污水, 也有工业排放。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城市河流水污染主要原因:

1.1 垃圾入河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 不论经济水平, 还是教育水平都有待提高, 国民整体素质并不高, 许多城市居民对环保没有一个正确认识, 普遍缺乏环保意识, 加之政府方面缺少宣传和监管, 所以经常出现沿河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河的现象, 且这种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 被污染后的河水未能及时得到治理, 最终水体被严重污染, 水体生态遭到破坏。

1.2 上游污染下游

我国城市河流污染中上游污染下游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城市河流污染都是由于上游污染导致, 这已不是局部问题, 而是当前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普遍现象, 其中上游污水下排就是典型的上游污染下游的表现。另外, 上游违章建筑、简易住房、工棚等等, 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河水造成污染。

2 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运用

由于城市河流不同于野外河流, 所以不能使用大型清污船。想要真正意义上控制城市河水污染, 不仅要治理污染, 还要尽快恢复水体水质, 改善河流生态环保。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环保宣传, 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加大处罚力度, 杜绝垃圾、污水排放, 从根源上控制污染源。另一方面, 还要对已受到污染河水进行治理, 对污染进行控制。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城市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

2.1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除藻技术、金属化学固定技术、化学絮凝技术等。化学处理法与其他技术相比, 不仅见效快, 操作简单, 适用范围广泛, 且能够应用于特殊条件下的严重污染, 是控制城市河流谁污染的有效手段。化学处理技术的原理是, 通过化学药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实现水质的改善。常用药剂有:明矾、硫酸铝、氯化亚铁、聚丙烯酸钠、聚丙烯氯胺、硫酸亚铁等。实践证明, 化学处理技术对水体中CODcr去除率高达70%, TP去除率达到了94%。但化学处理法应用中, 必须控制药剂用量, 避免对水体造成化学污染。

2.2 曝气复氧技术

水体污染严重后, 水体耗氧量将大于水体自然复氧量, 这会使水体处于缺氧状态, 便会失去自净能力, 发出臭味。曝气复氧技术对改善水质,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能够有效控制水体黑臭现象, 且反应速率快。但成本相对较高, 在我国应用度不高, 普遍应用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污水治理中。该技术原理是, 通过人工充氧方式, 改善溶解氧, 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由于成本原因, 应用时一定要结合水质污染情况和财政情况, 合理运用。

2.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转化和降解方式去除污染物, 修复河内植物和生态, 这种技术是最为生态环保的污染控制、处理方式。该技术由美国发明, 是通过加速水体自然降解能力实现控制污染, 净化水体目的。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的是特定微生物或植物来实现。重庆桃花溪的污染控制就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污染控制效果非常好, 既能提高水体含氧量, 又能改善水体生态,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控制, 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3 结语

城市河流对城市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日益严重, 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 城市河流水污染必须引起重视, 想要改善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 必须采取想要治理措施, 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周墨菁.城区河流污染对生态环境及系统的影响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经济管理学院, 2012, 13 (11) :119-124.

[2]李志搏.城区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浙江经济管理学院, 2011, 19 (14) :132-136.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8

为了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 应注意做好以下事项:

1.1 建立应急预案, 堵塞事故发生漏洞。

对待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事故与对待火灾是相似的。“防范胜于救火”, 只有建立一种防范制度和机制, 才能避免和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或破坏的损失。环境监理单位及其环境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期环境监理过程中, 对易发生污染事故的单位、设备、工艺、原材料、排放口, 周边环境状况应做到心中有数, 增加对关注点的巡检次数, 及时发现隐患, 堵塞事故发生漏洞。要建议项目业主和督察承建商建立应急预案, 万一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应有必要的应对措施, 防止手忙脚乱和事态扩大。

1.2 建立通畅、快速、有效的事故报告渠道。

在建设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责任的条款内容, 在施工管理组织中应有环保工作负责人, 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范围, 平时在施工中-旦发现污染事故, 施工单位发生的事故应有谁负责, 项目业主方面发生的问题应该找谁联系, 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通信方式等, 包括应采取的措施, 环境监理人员都应当学握。当发生突发事故需要由项目监理机构报告的, 应做到及时、快速、准确报告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

1.3 注意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 配合环保部门做好调查、监理、取证工作。

环保行政执法人员不可能像项目环境监理机构的环境监理人员一样长期派驻施工现场, 当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后, 为了对事故进行处理需要作调查、监侧、取证等工作。除了当事人外, 现场环境监理人员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监理人员应当了解与之相应的程序、规范, 配合环保执法人员以利调查、取证过程合法, 资料真实可靠。

1.4 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 熟悉和掌握避险知识和方法。

在有条件或有必要的地方, 应对项目建设单位、承包商、当地公众及有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具有放射性物品的保管、运输、储存和使用应注意的事项等:对食人鱼、杀人峰、食蜗草等野生动植物或其他不知生长特征的稀有、罕见野生动植物不能因为好奇而随意养殖和遗弃。

2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处理程序主要是指环境行政执法都门的处理程序, 项目环境监理机构不具备执法条件, 不能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进行查处, 只是在施工期环境监理过程中如有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 应了解调查处理的基本程序, 便于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环境污染破坏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分为:现场污染控制、现场调查和报告、依法处理、结案归档四个步骤。

2.1 现场污染控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 必须:a.立即采取措施, 已发生污染的, 立即采取减轻和消除污染的措施, 防止污染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尚未发生污染但有污染可能的, 应即采取防止措施, 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b.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使得他们能及时撤离危险地带, 避免人员伤亡。c.肇事单位应当向当地环境行政执法部门报告, 接受调查处理, 报告必须及时、准确、不得拒报、谎报、瞒报。

2.2 依法处理。

环境污染事故的受理、调查证据收集完成后, 即进入审查、决定、处理阶段。审查是环境执法人员对所调查的证据、调查过程、调查意见、处罚建议进行认真的审理。审查结束后, 对环境污染或破坏事故依法进行处理, 做出决定。

2.2.1审查人员组成。一般情况下受理、调查取证阶段与审查、依法处理阶段截然分开, 由不同的环境执法人员进行, 实行“查处分开”的原则。接受、受理、调查主要由环境监察人员负责;而审查、依法处理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管理人员和环境监察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环境行政处罚决定还必须由同级环保行政主要领导签字。审查小组由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由二人或三人以上单数组成。2.2.2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主要是对调查材料、调查处理、调查意见、处罚建议进行书面审理。重点审查: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查处程序是否合法:处理意见是否适当。必要时由调查人员进行补充调查, 然后提出处理意见。2.2.3确定赔偿金额, 提出处理决定。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有责任排除危害, 并对直接受到危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合理确定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给受害单位或个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下达处理决定, 提出具体赔偿金额。2.2.4追究环境法律责任, 进行行政处罚。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的情节, 危害后果 (刑事责任除外) 应按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追究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进行行政处罚, 并提出杜绝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和要求。

3 解决污染损失陪偿的事项

3.1 环境污染赔偿的构成要件。

根据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规定, 构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要件有:一是意识行为实施了排污, 即有行为把污染物排入环境;二是引起环境污染并产生了污染危害后果, 即造成财产损失和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三是排污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具备了以上三条, 排污单位就必须赔偿受害者由于污染危害造成的创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排污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化的以下几种情况, 排污单位不负赔偿责任: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山洪、泥石流等。尽管已经采取了力所能及的合理措施, 仍然无法避免发生环境污染, 免除污染者承担污染责任和赔偿责任;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第三者的过错引起污染损失的, 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第三种情况是由于受害者自身责任引起污染损害的, 由受害者自己承担责任。

3.2 排污单位达标排放造成的污染损失同样负赔偿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 时常碰到排污单位在达标排放的情况下, 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损害, 排放单位提出自己属合法的达标排放, 对造成的损失不负责任, 只对超标排放造成的损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确定污染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是由于排污单位的污染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危害, 并使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受到人身和财产损失, 即衡量排污单位是否造成污染危害 (也就是排污单位是否应赔偿直接损大) 的标准, 主要依据是形成了危害的客观事实与实际后果, 而不是将排污单位的排放物是否超标排放作为确定排污单位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4 结论

总之, 环境案件的取证工作须依法进行, 责任十分重大, 我们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 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 才能把问题处理好。

参考文献

[1]毛银海.企业应如何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事故[J].江西有色金属, 2003 (3) .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9

关键词: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入江通量,秦淮河,长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工业企业排污、生活污水随机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排入秦淮河水系。尽管南京市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水环境保护措施严重滞后、有限的水体自净容量难以承载大量污水直接排入等问题,致使秦淮河水质遭受的污染程度较重。长江南京段是南京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1]。分布在长江南京段的六大水厂供水量占我市城区及郊区集中式供水总量的80%[2],且其取水水源地目前已被列入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秦淮河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其入江污染物的输入会影响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的供水水质安全[1]。因此,有必要对秦淮河入江段的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开展研究。笔者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对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入江段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采用水质-水量耦合模式对秦淮河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进行了估算,并对秦淮河的水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区域概况

秦淮河全长110 km,流域面积达2 631 km2。上游水系支流多,中游河床开阔,下游与南京护城河合一,自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至西水关流出汇入长江。秦淮河入江道有2条[3],一条是外秦淮河,长15.6 km,从下关区三汊河入江;一条是秦淮新河分洪道,长16.84 km,从雨花台区双闸乡金胜村入江。详见图1。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分别设置了具有防洪、调水功能的秦淮新河闸和武定门闸,近年根据需要从秦淮新河闸调引长江水,改善水环境。秦淮河入江段所属水功能区为秦淮河南京景观娱乐用水区,起于江宁上坊门桥断面,止于三汊河口断面,全长24 km。外秦淮河入江口上游水功能区为长江南京夹江饮用、渔业用水区(右岸),下游水功能区为长江南京工业、渔业用水区(右岸)。秦淮新河所属水功能区为秦淮新河南京工业、农业用水区,起于河定桥,止于金胜。入江口上游水功能区为长江南京渔业、农业用水区(右岸),下游水功能区为长江南京夹江饮用、渔业用水区(右岸)。

1.2 数据来源

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对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共22项指标进行监测,选用2007—2011年外秦淮河入江断面(三汊河口)、秦淮新河入江断面(秦淮新河闸)长江入秦淮新河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其中长江入秦淮新河断面水质监测频次为1次/月,秦淮河入江断面水质监测频次为2次/月。收集2007—2011年秦淮河武定门闸闸下、秦淮新河闸闸上和秦淮新河闸翻水站的逐日水量资料,计算秦淮河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

2 分析与评价方法

2.1 水质分析方法

根据秦淮河水污染特性和水体功能,选取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水体主要污染因子对水质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的水质分析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5,6,7],其计算方法详见式(1)~(2)。

Ρ=1ni=1nΡi(1)Κ=j=1m1ni=1nΡi(2)

式中:Pi为某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即单因子污染指数;i为某污染因子;Ci为某污染因子i 的监测值;Si为某污染因子i的评价标准值,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中的关于景观要求水质标准;n为秦淮新河或外秦淮河监测断面数;j为参评污染因子;m为的污染因子数;P为平均污染指数(ACI);K为综合污染指数(ICI)。

2.2 水质趋势分析方法

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8,9]对秦淮河入江段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该法可以避免单因子评价法的一些不全面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用于计算年际间相关系数Rs值,负值表示呈下降趋势,正值表示呈增加的趋势。

2.3 污染物入江通量计算方法

将半月内入江断面的水质数据均值作为该段时间内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入江断面的平均浓度,与相应时段的入江水量均值相乘后进行年度叠加,再减去长江经由秦淮新河闸翻水站进入秦淮新河污染物量即得秦淮河此类污染物的入江通量。

3 秦淮河入江段水质趋势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0],外秦淮河入江口和秦淮新河入江口上下游水功能区2020年水质目标均为Ⅱ类。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资料,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011年外秦淮河入江段和秦淮新河入江段水质超出Ⅱ类水标准的主要污染因子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0],秦淮河南京景观娱乐用水区和秦淮新河南京工业、农业用水区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均为Ⅳ类。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对秦淮新河入江段和外秦淮河入江段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年际间等级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详见表1~表2。

综合污染指数(ICI)可以表征河流总体的水质状况[5,9]。由表1~表2可知,2007—2009年期间,秦淮新河南京工业、农业用水区和秦淮河南京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状况趋于恶化;2009年以来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污染状况均有所缓解。2007~2011年期间,秦淮新河水质要优于外秦淮河,其年均水质类别在Ⅳ~Ⅴ类之间波动,综合污染指数在1.62~2.46之间波动;外秦淮河入江段水功能区年均水质类别始终保持为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在4.28~6.00之间波动,详见图2。

年际间等级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越大则变化趋势越明显,负值表示呈下降趋势,正值表示呈增长趋势。由表1和表2可知,各项污染因子按照ACI和ICI计算得出的年际间等级相关系数(Rs)均大于0,由此说明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水质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水体污染状况不容乐观。近5年来,秦淮新河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其年际间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0;外秦淮河水体氨氮变化趋势要比化学需氧量、总磷变化趋势明显;外秦淮河水体水质总体变化趋势要比秦淮新河明显,这是因为外秦淮河受纳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远大于秦淮新河。工业企业污水不达标排放、农田面源污染、废污水通过雨水泵站排入秦淮河、水生态修复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是导致秦淮河水质污染、常年发黑发臭的重要原因。这势必影响秦淮河景观用水、农业用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导致水质性缺水。

4 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

通过对2011年秦淮新河闸闸上、秦淮新河翻水站、武定门闸闸下流量和长江水质、秦淮河各入江口断面水质进行耦合统计叠加得出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

2011年长江污染物入秦淮新河通量情况和进入长江的秦淮新河主要污染物通量详见表3。调查发现,2011年除去7月份和8月份之外的其余月份秦淮新河闸翻水站均处于运行状态。由长江进入秦淮新河的主要污染物通量为氨氮66.33 t/a、化学需氧量997.74 t/a和总磷95.58 t/a。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入秦淮新河量最多的月份分别为4月、5月和2月。

通过秦淮新河水文数据,2011年6—9月,秦淮新河闸开闸放水,进入长江的秦淮新河主要污染物通量为氨氮394.20 t/a、化学需氧量1 724.02 t/a和总磷78.70 t/a。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入长江通量最多的月份分别为6月、7月和9月。

2011年外秦淮河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分别为氨氮4 869.61 t/a、化学需氧量31 044.23 t/a和总磷578.79 t/a。其中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入长江通量最多的月份分别为10月、7月和7月,由此可见,2011年长江受外秦淮河有机污染和总磷污染都集中在夏季。2011年武定门闸均处于开闸状况,各月的外秦淮河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情况详见图3。

2011年秦淮河入江总通量分别为氨氮5 197.48 t/a、化学需氧量31 770.52 t/a和总磷561.90 t/a。由图3可知,对秦淮河入江通量贡献最大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外秦淮河污染物对长江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贡献较大,其氨氮入江通量占总入江通量的93.7%,化学需氧量入江通量占总入江通量的97.7%。秦淮河主要污染物入江通量详见表4。

秦淮新河闸需根据上下游水位情况进行日常开闸放水工作。与此同时,2011年开展了从长江途径秦淮新河向石臼湖引水抗旱调水工作。根据调查,2011年秦淮新河闸开闸时间为6—9月,秦淮新河翻水站翻水则贯穿2011年始末,因此秦淮新河总磷入江通量为负值是秦淮新河开闸放水和翻水站翻水后总磷交换的综合结果。

2011年,由于抗旱调水等工作,秦淮河与长江处于相互交换污染物的状态。由表4可知,2011年秦淮河入长江的水污染贡献远超出长江入秦淮河,污染状况严峻的秦淮河水体入江后势必会给秦淮河入江段上下游的饮用水源区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影响长江农业用水、渔业用水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部分区域水资源水质性短缺。

5 讨 论

根据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苏水资2009[41]号),外秦淮河入江口所属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现状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3 250 t/a、93 t/a,秦淮新河入江口所属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现状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326 t/a、32 t/a。因此急需对秦淮河水体展开水污染整治工作。

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水污染加剧最直接的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根据调查,秦淮河周边雨污水泵站入河排污口就有49个;根据2006年南京市入河排污口普查结果,秦淮河干流沿线存在9个排污点源,建议严禁秦淮河沿线非法工业、企业排污口排污,合法的企业排污需实现达标排放,以减少秦淮河点源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对长江水体安全的威胁。

6 结论及建议

a. 2007—2011年期间,秦淮新河入江段和外秦淮河入江段整体水质污染程度有所加大,各项污染因子按照ACI和ICI计算得出的年际间等级相关系数(Rs)均大于0,污染状况呈恶化趋势,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b. 2011年秦淮河入江总通量分别为氨氮5197.49 t/a、化学需氧量31 770.52 t/a和总磷561.90 t/a,其中外秦淮河入江水体对长江的有机污染和总磷污染都集中在夏季;秦淮河水系中外秦淮河污染物对长江水体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污染的贡献较大,其氨氮入江通量占总入江通量的93.7%,化学需氧量入江通量占总入江通量的97.7%。秦淮河水体入江后势必会给秦淮河入江段上下游的饮用水源区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影响长江农业用水、渔业用水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部分区域水资源水质性短缺。

c. 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水污染加剧最直接的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建议整合雨污泵站,实行雨污分流,将生活污水统一纳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达标后方能外排,要做好污水处理厂规范排水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入河排污口审批制度。合理施肥,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推行低污染、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的使用;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以涵养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进植被和农业结构。

d. 建议采取调水措施改善水环境。汛期可通过天生桥闸开闸自流引石臼湖进入秦淮河,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增加水体复氧程度及水体自净能力,从而改善秦淮河水体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沈乐.长江南京段六大饮用水源地水质趋势及原因[J].水资源保护,2012,28(1):71-75.

[2]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9):13-16.

[3]郑克珉,石尚群.内、外秦淮河的水质污染及其防治[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2(4):83-89.

[4]《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

[5]刘国华,傅伯杰,杨平.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J].环境科学,2001,22(4):46-50.

[6]李莉,梁生康,石晓勇,等.2007年环胶州湾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23-28.

[7]王焕松,雷坤,李子成,等.辽东湾北岸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学报,2011,33(6):110-116.

[8]张军,耿雅妮.宝鸡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Spearman法分析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4):112-125.

[9]陈大卫,杜勇.“引江调水”条件下外秦淮河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江苏水利,2009(10):34-36.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10

1 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实验

该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 在某地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 食品样品一共7大类, 一共230份。其中每份散装食品重量为500克;包装食品样品抽取统一生产日期的, 每份样品重量也都大于500克;对于每袋重量小于250克的包装食品, 需要采集2个包装作为一份样品。对于每一份样品, 都需要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送到检测中心检测, 另一份备份。

该次检测的方法严格按照相关的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 检测的类型包括常规有害元素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生物毒素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餐具检测以及违禁药物检测六大类, 检测的项目一共21项。

在检测过程中,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采用带标检测, 而采用加标回收等方式控制无标准物质检测质量。对于单一食品样品, 采用平行样方式实行检测, 检测结果取均值;批次的食品样品选取20%进行平行测定。对于初次检测结果呈超标或阳性的样品, 一般需要进行复测以及确证, 并保证将检测报告及时地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确证, 对保留的另一半样品进行妥善的保管。

2 检测结果分析

经过有效的检测, 230分食品样品中, 合格的样品共185份, 检测的合格率为80.43%。其中蔬菜类食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主要为汞、铅、砷、镉等重金属元素, 检测的合格率为88.12%;粮食类食品样品检测铝合格率为62.10%;食品加工过程中明胶检测中铬合格率81.63%;肉制品等检测中亚硝酸盐检测合格率为83.14%;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检测合格率为74.26%;食品中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的合格率为100%;食品中违禁药品含量检测, 合格率为100%。

实验中, 检测项目共21项, 其中7个项目检测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33.33%。其中对大米、菠菜、韭菜、萝卜、大葱等蔬菜粮食类的食品进行铅、镉项目检测, 其中铅不合格率为1.89%, 镉检测不合格率为3.77%;对面包、油炸食品、凉粉等粮食制品等进行铝项目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高达60%以上;对太子奶、纯牛奶、酸牛奶、水牛奶等牛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为25.00%;烧猪肉、火腿、烤鸭、鸡爪、香肠等肉制品中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食品检测不合格率为17.80%;对花生油等花生制品的黄曲霉素M1项目进行检测, 不合格率高达40.00%;对灌汤包、肉皮冻、水晶肘子、雪糕、棉花糖等可能使用明胶的食品, 进行铬项目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为20% (以上不合格率表示检测项目中含量超过标准上限值) 。

根据以上实验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还很严峻, 但检测过程中所有食品中均没有发现农药残留、违禁药品等, 说明我国食品生产者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更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样的,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造成这些危害因素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生产经营者,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添加剂过量, 包括使用铝制添加剂作为膨松剂进行面食发酵, 从而导致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 (2) 在肉质食品中, 常常使用亚硝酸盐增加肉制品的鲜美感, 这是因为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防腐、抑菌、起色等作用, 如果添加的亚硝酸盐过量就会导致肉类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超标。 (3) 大豆以及花生制品中, 在温度达到28度以上后, 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在花生制品生产过程中, 需要经过严格的脱毒处理, 如果在花生类食品生产、运输、储藏的各个环节中, 没有做好防霉处理, 都可能导致食品中黄曲霉素超标; (4) 牛奶制品中, 黄曲霉素M1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在奶牛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B1, 在奶牛的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换, 最后表现为黄曲霉素M 1。这就需要在奶牛饲养以及原奶加工过程中, 采用正确的方式, 严格检测奶制品的质量, 做好黄曲霉素污染物的处理工序。 (5) 一些食品中检测出铬超标, 这与食品加工过程使用工业明胶有很大的关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 食品安全属于我国公共卫生问题, 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的种植、生产, 到食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 都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污染, 对食品卫生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还需要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做好食品污染源的监测与控制, 同时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提升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另外, 对于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加工商, 需要加大打击力度, 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进行食品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罗朝礼.2011-2013年平南县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 (2) :102-104.

[2]高平原.2010年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食品种类和项目[J].食品安全.2013, 35 (8) :99-100.

[3]冯建华.某地食品中重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现况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3, 23 (4) :147-148.

[4]蒋少辉, 董敏明.大豆制品中黄曲霉素实验检测分析[J].卫生事业.2012, 25 (1) :522-523.

上一篇:指导员职业化社会体育下一篇: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