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感(精选12篇)
饥饿感 篇1
反思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一上课就没有了精神, 一下课就玩疯了,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 学生没有胃口, 没有食欲, 说的更确切些, 是没有“饥饿感”。但是一旦到了课间, 学生就像金鱼见到水一样, 活蹦乱跳, 玩得酣畅淋漓。所以我认为, 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是一位“高级厨师”, 善于改善课堂教学, 抓住学生的心理, 烧几道有特色、可口的菜肴, 让每位学生都有胃口, 从而让学生产生饥饿感。试想, 如果厨师看到顾客“狼吞虎咽”的样子, 心里难道不高兴吗?
这里我们所说的饥饿感实际上就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需要是一种本能, 他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去想, 就会产生追求的欲望, 不需要就排斥。我们经常听到很多教师埋怨,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自己的课。这些老师应该很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 多年上课的套路不变, 形式不变, 风格不变, 能让学生喜欢吗?因此我们更应该是一位“厨师”, 给学生做出更好的菜肴:
一、有“色”的菜肴——注重色彩搭
大家知道, 做菜讲究的是“色香味形”俱全。色为菜肴之首, 可见他的重要性。色能刺激我们的食欲, 让我们感知色彩的魅力。菜肴烹调后起锅入盘, 上桌便进入人的眼帘, 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色彩搭配, 五彩斑斓, 令人食欲大振。所以色排在首位是应该的。而我们的物理课堂正是需要这种色。
好的板书令人赏心悦目, 关键是其外在的色。板书言简意赅, 字好图美, 再加上色彩的搭配, 犹如舞台上的布景, 给学生在视觉上最美的享受。尤其是重点处的色彩, 更是让人一看便知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这是我们所说的外在的色。反之, 如果那里有空那里写, 结果将会带来视觉上的混乱和思维的紊乱。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板书这块可以调控的“色”。
二、有“香”的菜肴——注入“感染力”
想想, 如果厨师端上来一盘香气扑鼻的菜肴, 我们肯定会顿时感到饥饿, 真想扑在菜肴上。而我们的物理课堂也应该要做出一盘“香气扑鼻”的菜肴, 以此来感染学生。因此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触角, 使他们的求异思维、想象力都能有所体现, 而且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 学生在香味的感染下, 肯定会投入十分的激情来进行。可见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香”之源, 我们应该善于从教材的挖掘中找到“香味”。
比如, 在讲授《大气的压强》时, 教师首先利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广口瓶。然后在里面点燃蘸有酒精的棉花, 迅速将一个剥皮的鸡蛋堵住瓶口 (不妨加入魔术师的架势) , 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慢慢地进入了瓶中, 正是这些生活化的资源, 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课堂中蕴含的知识魅力。
三、有“味”的菜肴——加点“味精”
我们知道, 菜肴光是看是不行的, 还要美味可口。这样才能调动我们的食欲。同样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注重教学的味道。因此, 我们可以说, 什么东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什么东西就有味了。只要我们了解了学生兴趣的奥秘, 就等于把握了认识味的钥匙, 也就不难识味了。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的趣味和鲜味上下功夫。
1. 需要新鲜可口的。
新鲜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一旦认识了这些新鲜的事物, 就会“意识和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想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感到“鲜美可口”, 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物理教学中“教”、“学”对立模式, 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教学过程的鲜味。这样学生才能在这种饥饿感的支配下去充分的享受我们提供给学生的美餐。比如在学习《透镜》时, 老师并不是按照课本上的进行教学, 而是别出心裁, 先让小组成员制作一个水膜透镜, 让他们看书上的字, 然后再甩甩, 再看书上的字, 学生感到很新鲜, 自然就引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 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判断水膜透镜到底是什么透镜, 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潮。
2. 需要趣味横生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得好学生的“兴趣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的东西, 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大家都知道, 学生好奇、好动, 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注意力不能持久, 意志力较薄弱, 如果在教学中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必然会感到单调和乏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 力求新、奇、趣, 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参与到物理课来, 在愉悦的气氛中探索、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会使学生“趣味无穷”。
比如在学习物理的引言部分中, 有些老师可能怕麻烦, 干脆就让学生自己看看就行了, 殊不知, 这样的教学索然无味。比如在本节课的活动3中, 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个回形针, 这个实验非常有趣, 让学生在猜想中一次次的验证, 同时学生的探究激情一次次的高涨, 最终当学生发现能放100多个回形针的时候, 他们感到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我们物理教学中要追求的趣味。
四、有“形”的菜肴———丰富教学形式
高级厨师之所以高级, 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够做出一些花样来, 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家常菜, 也能创造出花样来, 以此来调动食客的食欲。同样, 我们老师也应该从高级厨师那里吸取经验, 变换我们的教学手段, 试想, 学生即使顿顿吃红烧肉, 他能受得了吗?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懂得变通。
比如,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 可以模仿电视台的娱乐类节目, 搞一些“运气”题、趣味题让学生抢答, 还可以模仿《星光大道》进行逐轮淘汰……。通过这样的创新, 来丰富教学形式, 激活物理课堂教学, 把玩引进物理课堂, 不断的把物理课堂变得丰富而新鲜, 刺激学生的“胃口”, 从而让学生对课堂产生“饥饿感”。
总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饥饿感”, 这就需要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 注重板书之色, 感染力之色, 并适当添加点味精, 辅以各种教学形式, 这样学生才能在“大餐”面前尽情的享受“吃”的乐趣。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令人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因此, 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成为有名的“高级厨师”, 烧几道可口的菜肴, 调动学生的胃口, 关注每位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表现、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信念。
关键词:“饥饿感”,色香味形,感染力,趣味,形式
饥饿感 篇2
1,饮食尽量多样性
营养医师称,如果在晚间觉得饥饿难忍,且并不是简单充饥可以解决问题,那么这可能是机体缺少维生素或矿物质的症状,加强饮食多样性,摄入多重营养可改变这一问题。
2,转移注意力
当身体没有进食的实际需求时,很多人还是想要吃东西,这一现象可能由心理因素造成。此时,可通过某种不太愉快的体力活动,比如打扫厕所,来淡化虚假的饥饿感。
3,多摄入蛋白质
专家建议新的一天从食用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开始。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使大脑抑制食欲的区域更加活跃。专家指出,早餐吃鸡蛋的人与喝同等热量燕麦粥的人相比,更能在工间休息时抑制吃零食的欲望。
4,食用低糖晚餐。
最新研究显示,高糖菜肴会加剧超重问题。
5,少看电视
办公室饥饿症,认清你的饥饿感 篇3
是否开始后悔没管住自己的嘴巴,怨恨起那些曾经给你极大满足感的各色零食和水果沙拉?但是诅咒发誓与零食和高热食品划清界线之后,面对不时袭来的饥饿感,你又重蹈覆辙?其实,与发胖有关的不是食物,而是你的饥饿习惯。有时候,饥饿感只是一种假象,你需要和自己的胃好好谈谈,听它告诉你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它在骗你的恶作剧!
想要认清你的饥饿感,不妨先做做下面这个小测试:
TEST:你了解自己的饥饿习惯吗?
1、你是怎样看待早餐的?
A、一顿饭而已,每天的第一顿。
B、早餐是定要吃的,但必须避免油腻的煎蛋。
c、我一点都不饿,不想吃早饭。
2、你平均每天会吃几次东西?零食,甜点、咖啡都要算上。
A、一次?两次?还是三次?反正不固定。
B、三次,三餐而已。
c、吃四到六次,少食多餐。
3、当你在上班路上经过点心店的时候,会怎么想?
A、快跑!装作没看见!
B、真是太诱人了!我一定要买,下次少吃一顿好了。
c、要是饿,就买一点吃,不饿的话就算了。
4、在离午餐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你仍感到饥饿,会怎样做?
A、忍着,实在不行就把午饭时间提前。
B、随便吃点小零食呗。
c、还没到饭点呢,不能吃,还是拼命喝白开水,忘却饥饿感吧。
5、你午餐一般吃什么?
A、吃外卖午餐,清淡一点就可以了。
B、随心情而定,有时候根本不吃。
C、只吃自己做的低热食品。
6、下午,你感觉饥饿,精神无法集中,是的,你需要食物!这时你怎么办?
A、去楼下的超市里买些应季的水果或者好看的零食。
B、好吧,我吃一点既有饱腹感,热量也不高的食品,比如一两块全麦饼干。
c、必须要吃吗?那我就点自己最爱的甜点吧。
7、对你来说,食物是:
A、一种很大的诱惑,让我时常在欲望和克制中挣扎。
B、不可缺失的享受。
c、让我时刻小心的一种东西,要时刻与其保持距离。
8、如果晚上你感到饥饿,会如何选择晚餐?
A、等会儿,等饿劲儿过了再吃,这样才不会吃太多。
B、嗯,那就趁机大吃一顿吧。
c、还按平常样,不做特殊调整。
9、你正在饥肠辘辘地吃晚餐,一个朋友突然通知你十分钟后去她家吃大餐,你会如何反应?
A、拒绝,继续吃饭。
B、接受,做好的饭可以留到明天吃。
c、太可怕了,我今天摄入的卡路里会不会已经超标了?去还是不去,对我来说是个难题!
10、朋友送来一盒你最喜欢的瑞士糖,你会怎样做?
A、真想毁掉这些糖,杜绝高热量食物来源。
B、那就吃吧,一个晚上就吃掉半包,内心充满了罪恶感。
c、每天吃完晚饭后,把瑞士糖当作零食,一边玩电脑一边吃一两块
食草者的生活Tips
远离垃圾食品!大量进食水果、蔬菜,豆腐和鸡肉。除此之外,还要时刻观察自己,什么时候最容易感觉到饥饿。比如说每天下午4点你都要吃零食补充体力,那么就提前一个小时,在不太饿的时候进食,那时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力会弱得多。营养专家建议,食草的女人应该试着记下自己的食谱,然后再对每天所摄入的卡路里做一个粗略估算,以免无意识地吃下过多的高热量食品。
如果你选★居多
你是个暴食主义者
饥饿度***
你经常在饿得不行了的情况下才吃东西,而吃下去的那一顿,往往是丰盛而美味的佳肴。对你来说,晚上吃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你白天吃得很少+经常感到体寒,而温暖的食物可以与你一起安稳入睡。
专家指出,胃的吸收力在饥饿时最强。那时吃下的食物,会以最快的速度跳过寻常的消化程序,除了提供给新陈代谢所需的热量外,其余的全部化作脂肪存储在体内。暴食主义者的特点是饮食不规律,少餐多食,而且吃饭速度往往比别人快。
作为暴食主义者的你,新陈代谢速度往往比常人慢,因为你的身体里缺少“饥饿生物钟”。英国的一组调查显示,因为营养供应时间不规律,暴食主义者的免疫系统和自我调节能力比食草者要低两成多,还常有风寒咳嗽等小症状。
暴食者的生活TIPS
试着过规律的生活,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尤其是早饭。中午也可以吃得丰盛点只是千万别把大餐留在晚上吃,因为那时的新陈代谢是一天中最低的。
也许一开始,你还会不习惯每日三餐的生活,因为缺少饥饿感,你偶尔感到胃胀或恶心。那就试着每顿少吃几口,尽量选清淡的食物和水果。另外,一定要记住英国畅销书《营养圣经》里的话食物不是你的敢入,它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剥夺了自己此刻享用美食的权利,那么在下一刻,你会带着更大的自责和悲伤吃下更多的食物!
如果你选■居多
你是一个习惯性饥饿者
饥饿度**
你也许会以为,不吃零食保持轻度饥饿感是最好的瘦身方式,可营养学家的意见却认为,习惯性饥饿者是最危险的。美国专家做过次试验他们让一组身体健康的女性参与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节食训练,试验结束后她们恢复了正常的饮食模式。可是她们的新陈代谢速度比6个月前降低了1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了20%,又经历了4个月的综合治疗,她们的血糖和血压指数才恢复至原始水平。而她们中间70%的人都无法恢复到正常的饮食量了,她们的饥饿感下降了两成,胃也在不知不觉中萎缩了!
因此专家指出,习惯性饥饿者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营养素,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厌食症发生率增高。如果你习惯了节食生活,那定要注意有的人可以自我约束辈子,有的人可不行,压力一旦释放,你就极有可能由习惯性饥饿者转为暴食主义者。而且,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你容易内分泌失调,同样有可能发胖!
习惯性饥饿者的生活TIPS
如果你感觉饥饿,不要强忍,一定要吃点东西,每日进食的卡路里算个大概就行了,精确到个位数就没意思了。另外要记住:饥饿是一种预警,伴随着它的是低血糖,低血压,甚至厌食症,你一定不要让这种感觉持续得过长!
关于饥饿的Q&A
Q为什么不管我吃了多少,肚子里都有盛下一块甜食的空间?
A、不光吃甜食,就连想甜食的时候,你的大脑都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饥饿荷尔蒙”,尽管你的胃已满了,大脑还会发出“再吃一口”的指令。这时候你越克制,多巴胺的分泌就越多。此时你不如把食物分成两份,吃一半留一半,因为只要一点点甜食,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大大降低。
Q:为了节食,我拼命喝水,常吃有饱腹感的全麦食品,可为什么还会感到饥饿?
A专家指出,你的体重因节食每下降2公斤,体内另一种“饥饿荷尔蒙”——脑肠肽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7%。
营养专家认为,饥饿感是一种健康的信号,如果你能在节食期间保持这种轻度饥饿感,那么恭喜了,因为你的胃没有因为卡路里摄入不足而萎缩,新陈代谢速度也没有下降。
Q不是说健身会让人减少饥饿感吗,为什么我每天散步三十分钟,还会越来越饿?
A轻度的有氧运动不同于大量的力量练习,它不会影响你的消化功能和内分泌系统,能恰到好处地帮助你排汗,消耗体内的卡路里,随即产生饥饿感。这可是好事,因为此时的饥饿感意味着你的身体正在消耗多余脂肪。
真正的“饥饿信号”
“轰隆隆”:食物在胃中逐渐排空,空气经过肠胃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是饥饿的预警。
饥饿程度*
“咕噜噜”,胃的声音逐渐减弱,但持续不断。你该吃饭了,胃酸开始分泌,因为没有食物,它正在消化胃壁,再不及时补充原料,你的胃壁会越变越薄。
饥饿程度**
头晕,因为热量没有及时供应,血糖水平降低,大脑供血不足,你感到头晕、目眩,快往嘴里塞块糖补救一下吧,习惯性低血糖会引发心脏病。
饥饿指数***
认清你的饥饿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8:15 AM沉睡的胃
你又起晚了!迅速冲个温水澡,简单化个妆,抓起钥匙冲向大门。这时候你心急火燎,别说胃,就连精神还没完全苏醒呢,自然不会感到饥饿。
8:35 AM苏醒的身体
你坐在出租车里,胃开始小声地抱怨:食物,我要食物!这时你体内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启动,胃不时地向大脑发送饥饿的信号,血糖、血压水平开始慢慢下降。
8:50 AM饥饿
你开始分泌胃液,因为体内没有食物,胃酸正在消化胃壁,于是从你的肚子里传来咕咕的响声。是的,你该吃早饭了,尽量选择全麦食物,它有很强的饱腹感,热量也不太高。
8:52 AM早餐时间
当你感觉饥饿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多巴胺越多,你想吃甜食的欲望就越强烈。建议你把甜食最先吃,比如一杯100毫升的甜豆浆,就能使多巴胺的分泌减少30%,你的食欲也会随之减弱。
9:30 AM你的胃饱了
你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电脑开始工作。一般来说中度饱腹感会在20-30分钟后消失,管住自己的嘴,你的胃正在忙碌地消化早餐,如果此时吃零食,多余的热量会被储存起来形成脂肪。
9:31 AM-12:15 PM你正专注于工作
你专注于工作,一部分血液从胃分配到大脑,消化速度渐渐放慢,因为你太专心了,根本不会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建议此时你喝2-3杯白开水,促进消化,还能排掉身体里的一些毒素。
12:16 PM又想吃饭了
你听到邻桌传来小小的声音,又有人打开零食袋了,周围人也纷纷起身出去吃饭,这时你的胃已基本完成了消化任务,大脑受外界的影响再次分泌多巴胺,是的,你又想吃饭了。
12:30 PM不要再等了
英国饮食专家发现,57%的女性认为推迟吃饭时间能够控制食欲,因为过了“饿劲儿”会少吃一些。如果此时你还在办公桌前,那可就错了。你的胃可是最秉公办事的,到了饭点就会分泌胃液,没有食物就会消化胃黏膜,久而久之会形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还是不要再等了,赶快起身去吃饭吧!
12:40 PM准备吃午餐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在经历了第一轮的消化后,你的胃已经疲倦了,此时的消化能力远不如早晨。这时你一定要控制吃饭速度,细嚼慢咽,太会会使食物阻塞肠胃,造成消化不良。
12:55 PM吃午餐
建议你点一些红肉,美国营养专家指出,红肉可以提高注意力,帮助你克服下午哈欠连天的状况。另外,午饭要吃七分饱,给下午茶留一点空间。
1:15 PM-1:25 PM饭后散步
午饭吃完了,胃通过神经向大脑传输已经吃饱了的信号。建议此时你出去散步十分钟散步可以活跃胃动力,促进肠蠕动。
1:30 PM继续工作
继续工作前,喝一杯黑咖啡,它可以帮助你燃烧脂肪,还能提神。如果实在受不了黑咖啡苦苦的味道,可以适当地放两块方糖,不要放牛奶,牛奶会让你的胃更加昏昏欲睡。
3:30 PM下午茶时间
胃还在消化午餐,建议你去一家露天茶座,点一杯热量几乎为零的清茶,再加少量的杏仁,杏仁纤维能使肠蠕动加快,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速度。
5:30 PM-7:00 PM健身时间
在健身时间,你根本不会感到饥饿。专家认为,运动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即使此时你的胃已结束了消化,大脑还暂时不会发出饥饿信号,但大量的运动会使血糖降低,建议你随身带些饼干,在运动前后吃点。
7:30 PM与朋友一起吃晚餐
喜欢和一大帮朋友凑在一起吃晚饭?按理说边吃边聊能让你放慢吃饭速度,促进消化,可是营养专家发现,几个女人聚在一起吃饭,会比平时多花3倍时间,并在不知不觉中多吃30%的食物!食物气味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闻着闺密盘里的美食,你可能会感觉更饿。不要紧,你可以在饭前喝一碗蔬菜汤,以稀释胃液。
9:45 PM终于吃完了
终于吃完了饭,消化功能进入了最缓慢的时期,你的胃正懒洋洋地分解着刚才的晚餐。血液集中在肠胃里,你感觉晕晕的,这时建议你做几组简单的弯腰伸腿动作,尽量多消耗些热量。
11:30 PM睡觉
从课程到课堂: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篇4
那么,学习的饥饿感是什么呢?它是指人对学习始终充满着一种兴趣和欲望,始终保持着一颗充满激情、充满好奇、积极创造的心。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孩子会缺失学习的饥饿感,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老师、家长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为应对各种考试,老师上课“满堂灌”,下课“题海战”;家长呢,唯恐孩子“吃不饱”,又在校外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老师为考而教,家长为考而辅,学生为考而学”的功利性教育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内在需求,以致过犹不及,事与愿违。
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厌食症”,即对求知缺乏兴趣,求知欲减弱,从而妨碍智力活动的发展。因此,给学生适度的饥饿感是教育者应把握的教育原则与教育艺术。
如何让学生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呢?真正的教育应从生命的发展规律出发,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吃”什么的问题,其次是解决怎么“吃”,也就是要从课程与课堂的建设与变革入手给予学生成长的必需品,让其保持学习的饥饿感,同时赋予学生追求自我需要的权利,激发学生探究周围世界的热情。
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不能饥不择食,也不能凭喜好局限于一种或几种食物,要讲究营养的全面与均衡,而课程内容的设置就如同学生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早在2500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并创设了学生成长必需的六艺课程,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中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教者将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推进。可以说,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学生成长、发展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当历史的篇章翻到21世纪的今天,适应学生成才成长需求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完善。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一些中小学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变革,实行了走班制。
首当其冲的是北京十一学校,它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 创立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成立272个社团,提供60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选择。所有课程都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可自选课程和学习时段,采取“走班上课”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安排一天的“行程”。全校4174名学生,就有4174张不同的课程表。
校长李希贵认为教育应立足于“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成长,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体。换个角度而言,这种“因需发展自主选择课程”的模式恰恰使学生很好地保持了学习的饥饿感。90.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94.8% 的学生认为“我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我们追寻的理想中的教育不就是如此吗?
课程的设置、重构与变革解决了学生成长中“吃”什么的问题,而把“吃”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同样非常重要且必要。因为食物在肠道的消化过程同时也受大脑神经系统的调节,愉悦的饮食过程可以使营养吸收得更加充分,保持良好的食欲, 使人处于适度的饥饿状态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满自觉自发学习的动力和活力。打破传统桎梏,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模式,是保持学习饥饿感的有力保障。
一、讲究色香味形的教学可使学生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课堂教学与“烹饪”艺术有众多相通之处,教学不应该是一道难以下咽和消化的菜肴,而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珍馐美味。通俗来讲就是要讲究色、香、味、形。如果一道菜肴没有看相,又闻而无味,食同嚼蜡,很难想象它能唤醒人的饥饿感;同理,如果课堂上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没有考虑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没有利用语音、语调、掌声、歌声、笑声来调节和修饰,更没有用一些竞赛、游戏、展示、互动等环节来激发学生智慧的灵光,那么,这样的课堂势必是一潭死水,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为此,课堂若想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老师就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胃口,精讲精练,给课堂教学增加一些“调味剂”,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阵地,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唯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充分地吸收知识的营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成长的枝叶。
二、凸显探究乐趣的学习可使学生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笔者认为,老师应尽可能地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全过程。若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就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不妨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亩三分地,让他们亲自耕耘、深求自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一支“钓竿”,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示范,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发问、表达、交流、质疑、批判,积极地倾听、选择、吸纳、认同、获取,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饥饿感,从而获得体验,积累经验,并在快速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聚餐式小组合作制度可使学生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合作学习就是运用小组机制,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聚餐”式小组合作更加注重、强调和培养每个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餐”在这里指的是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学习内容,“聚”指的是课堂上基于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学习方式。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聚餐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一席之地,小组学习带来的是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是相互间的启迪、欣赏、补充、完善;也是不经意间的帮扶、关照。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扩展他们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学生在小组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深度需求也让学生对学习能够保持一种适度的饥饿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的自治精神、团队精神和开放精神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拥有自由的闲暇时间可使学生保持适度的饥饿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为什么名家、学者如此推崇闲暇呢?因为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在闲暇之时酝酿生成的。拥有闲暇的时间,才能浮想联翩,观古揽今,才能生发灵感,产生智慧。
记得有这么一则故事,说是一天深夜,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个学生仍然伏在工作台上。卢瑟福问: “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在工作。”学生满心期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可是卢瑟福却问他:“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故事虽短,听来却如醍醐灌顶,让人深思。
《饥饿游戏》读书笔记 篇5
《饥饿游戏》读书笔记
“饥饿游戏”所谓“饥饿”无非便是少年们的争斗。
故事发生在施惠国的一场战争,由十三区的毁灭而结尾,首都凯比特为了让各区记住这段历史,每年都要举行“收获节”,十二个区选出男女两名“贡品”在一个地方进行决斗,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来。作为“饥饿游戏”的奖励,胜利者将会衣食无忧,居住在每个区专门建立的“胜利者之村”。
在74届的饥饿游戏中,凯特尼斯自愿顶替被抽中的妹妹成为贡品,在本区曾经的胜利者现任的导师黑密曲,十二区负责人艾菲的指导与同区的贡品―皮塔扮演情侣以求达官显贵的赞助。
也许是首都市民被两人的“爱情”所感动,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凯比特突然告诉参赛者可以与本区贡品合作,共同成为胜利者。凯特尼斯不得不寻找皮塔继续扮演明星恋人。在凯特尼斯精湛的箭术以及赞助者的共同努力下,凯特尼斯与皮塔存活到了最后,可凯匹特又反悔了,宣布还是只能有一名胜利者。
愤怒的凯特尼斯悄悄问皮塔:“如果一名胜利者都没有,你说他们会怎么样呢?”于是二人双双准备将手中的毒果放入口中,果然凯匹特惊恐地广播道:“停下!停下!现在我宣布饥饿游戏第74届胜利者是凯特尼斯与皮塔!”
为什么人们这么害怕饥饿游戏?原因很简单,因为游戏只能有一个赢家,而且是一个你死我亡的游戏。这种游戏年年都会上演,为一饱贵族们的眼福,()为警告威慑十二个区。而那个牺牲的人可能是是自己挚爱的`人,最重要的是,那是饥饿游戏的时代。
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呢?24名少男少女有着24种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遭遇,本来年纪轻轻正处花季的他们因为一场游戏而变得复杂,变得乐于算计他人。笑脸背后藏着重重的心机,所谓的真善美只有在梦境里才能实现吧。
那么中考呢,面对百分之十五的A率比饥饿游戏的生存率还要低上一倍不止,贡品们赌上的是他们的性命,而我们赌上的是未来。
大容量存储,消除影像饥饿感 篇6
外观
索尼HDR-SR12E延续着索尼硬盘摄像机的工业设计风格,流线的机身设计,取景器部分微微上翘,形成好看的弧度。在选择机身材质的时候,索尼公司充分考虑到了时尚美观的要求,钢琴烤漆的机身让索尼HDR-SR12E的机身不但新潮,而且高贵典雅。
液晶屏采用宽屏设计,92.1万像素的3.2英寸Xtra Fine液晶屏,分辨率为混合型液晶屏的4倍,色彩还原出色,可以清晰地观察焦点位置,方便构图。虽然硬盘容量增加到了120G,但是机身的重量却没有增加多少,单手持机操作轻松自如,充分考虑到了家庭拍摄和户外旅行的需要。
按键
索尼HDR-SR12E的按键设计非常精妙,电源开关不同以往的上部设计,而是安放在了机尾的中部,依然采用旋转的开机方式,摄录转换模式按钮依然集成在电源开关上,通过旋转进行选择。
快速开机键安放在机尾上部,单键操作非常方便,开关机转换速度奇快,可以时刻让机器处在休眠或唤醒阶段,节省大量电力资源。
变焦键依然使用“左右式”变焦方式,这个液晶屏旁边的“推拉式”变焦键组成了一个方便的摄像机操控按钮组,而且在手持使用液晶屏拍摄时非常方便。
机身腹部也集合了大部分按键,EASY拍摄模式转换键和回放键都设置在这里,与以往机型不同的是,索尼HDR-SR12E增加了直接烧录的功能按键。
在镜头下方索尼HDR-SR12E的重要按键设计在这里,手动聚焦按钮的设计极大增强了索尼HDR-SR12E的手动功能,只要轻点按钮就可以转化成手动焦点模式,通过对按钮拨轮的控制可以完成多种焦点模式,这也给家庭DV的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端口
索尼HDR-SR12E的端口保留的非常精道,高清必备的HDMI,USB端口等一应俱全,其他全部集成在底座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索尼HDR-SR12E的端口全部抛弃了过去拔出式的端口盖设计,采用了全新的滑盖式设计,手感非常好,而且非常节省空间,设计功用非常人性化。
亮点
拍摄
索尼HDR-SR12E使用CMOS影像传感器,可以拍摄1920×1080 50i全画幅的AVCHD影像,采用12倍光学变焦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镜头,支持光学防抖功能,影像还原能力异常出色,可以拍摄1020万像素的静态图片。
录制
索尼HDR-SR12E使用120G的超大硬盘,可以海量存储生活影像,做到随时拍、随地拍。另外,它还使用5.1声道内置变焦麦克风,声画功能都非常出色。
易用模式
索尼HDR-SR12E集成了使用方便的人脸检测功能,配合强大的BIONZ影像处理器,实现了图像的低噪点,低光照感光度和高清晰度。支持x.v.Colour技术以及专业的Exmor降噪技术双重录制功能。
大容量的索尼HDR-SR12E已经突破了民用系列的技术指标,呈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态度,无论是拍摄指标,还是机器实际的便携性、操作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索尼HDR-SR12E对于曝光,以及色温的控制都非常到位,色彩饱和且细腻,使用人脸检测功能让拍摄异常便利,适合于家用、商务、旅游拍摄,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轻松记录,而且120G的大容量可以真正地保证影像生活无处不在,让影像变的随心所欲。
回放
使命,责任,饥饿 篇7
企业如何塑造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面的文化?
高层——使命感文化
企业高层, 其使命感具体表现在哪里?自我激励, 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动机、动力源。传递正能量, 消化各种“垃圾”、“负面消息”等, 同时“宰相肚里能撑船”, 包容诸多东西, 然后转化成正能量向周围传递。关注中长期利益和可持续性, 每当遇到紧急关头, 必须卷起袖子高呼“跟我来”。这是一种心态, 体现一定的境界, 使大家从危机中看到机会, 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 “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 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夜中, 自己发出微光带着队伍前进”——这就是高层管理者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 老板都会感觉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增长缓慢, 老板本人也觉得累, 带不动企业了。企业高层表面统一于老板, 实际各唱各调甚至相互拆台。每当出现这种症状, 大部分病因是:“老板独大”, 还没有把一个发动机变成两个甚至多个发动机, 企业没有真正形成高层团队, 其他人缺乏使命感, 只有老板有。这主要不是高层素质有问题, 而是组织建设有问题。应在高层重点培育使命感, 使高层人人都是发动机, 并且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尽量使内耗最小化。
高层的使命感体现在哪里?
第一, 大局观, 也就是系统思考。要清晰知道自己对战略的价值贡献, 以及与其他相关者的联系。脑子里须有“框架”, 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发力点, 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一点在实践中较难, 尤其是能否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这是对高层素质最大考验。当然, 局部为整体做出牺牲后, 公司应当给予局部适当的补偿。
第二, 准企业家精神。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开创新局面的能力, 谋划成熟业务如何低成本运营, 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快速形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打胜仗等重大问题。如果老板给你“几条枪”和“一点粮草”, 你怎样闯出一片新天地?
第三, 关注中长期利益和可持续性。要关注技术进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基础管理、风险控制等重要但非量化的东西。
第四, 文化践行。既问成败又问是非, 关注如何完成业绩、实现目标, 做有意义的工作, 符合核心文化理念的要求。
有个知名企业家曾对笔者说, 我对高层的成绩不是很看重, 关键是看他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 有无意义。这就是文化的统一性问题。文化不统一, 员工队伍可能就会被带歪。高层不仅要带好队伍, 还必须为员工队伍提供持续动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另外一点也很重要, 就是能忍受挫折或“冤枉”, 能消化负能量、传递正能量。
中层——责任感文化
中层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就是目标实现, 他们通过目标来激励自己。为了完成目标很多东西可以放一放, 如忍受一些短期利益损失, 克服一些暂时的困难, 扛住一些压力等。为实现目标, 他们能带领队伍集中精力, 执着前行, 不达目标不罢休,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心无旁骛。
中层在企业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公司战略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或高管领导的变换对中层影响最大。从内部讲, 只要设备工艺不变, 基层员工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从外部来讲, 只要产品不变或市场没有太大变化, 该怎么做业务还怎么做, 最起码短时间内变化不大。中层干部夹在中间, 关键是如何消化“上面的变化”不给基层带来太大的不利影响, 否则下面的人就会无所适从。中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 他能消化上面来的东西, 对下面的输出保持相对的稳定, 起“缓冲和减震”作用。
如何培养中层的责任感呢?
第一, 目标管理。高层要主抓中层的目标计划。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企业高层所忽视。管理格言上说“用计划代替汗水”是有道理的, 这也是管理的基础之一。管理学当中有个”过程学派“, 就是讲目标计划制定、执行和检讨改善等。很多有经验的高层都非常重视目标计划, 制定计划的过程就是贯彻思想意图、锻炼下属的过程, 一旦计划制定好了, 就可把资源给下属来干了, 高层领导反而能“脱出来”成为下属的资源, 在计划执行关键节点帮助下属把控。
第二, 考核。目标越明确、单一, 成功性越高, 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标准应体现战略和文化要求。必须强调, 考核受责任结构的影响较大, 容易用量化指标考核的工作应尽量授权下面的人来做, 非量化指标的工作责任应该让较高层面的员工来担当。当然, 基于目标的责任固然重要, 但更为重要的是协同, 是交叉地带的责任谁来承担。公司鼓励勇于担责, 优秀的中层一定是勇于担当的人。需要说明的是:企业一旦过分强调流程, 往往就会出现“流程大于结果”的问题, 大家关心是否符合流程, 却很少去关心绩效, 更不敢冒着“出错”的风险去创新, 这不利于担当文化的培养。尊重流程、做好本职固然没错, 但真正体现效率的地方是部门之间的”衔接“。
第三, 突破力。中层干部应当具备在现有条件下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 一味依赖流程和资源, 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干部。应当鼓励中层干部在做好本部门工作前提下, 突破流程和组织的边界做事情。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 那些能忍受短期利益受损、勇于担当的中层干部应该得到奖励或晋升。高层应关注中层那些非量化指标考核的工作做得怎样, 这更能反映中层的素质和境界。
基层——饥饿感文化
“饥饿感”就是不断追求上进。企业培育基层的饥饿感文化, 就要在基层完成工作任务后进行及时有效的物质激励。基层需要物质激励, 基层工作应尽可能用量化指标来衡量, 且规则要清楚, 考核评价要简单、直接、有效, 整个氛围应以鼓励为主。很多企业的基层没有活力, 没有积极性, 关键是考核没做好, 原因是考核方案复杂、不直接。其实, 基层员工的要求很简单, 最好的考核办法就是干多少活拿多少钱,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相对来说, 这种考核办法弊端最少, 有效性最强。
需要强调一点, 企业在鼓励完成指标的同时, 应适当提倡英雄主义。什么样的员工是最好的员工?应该是那些不但做好本职工作, 而且积极协助别人做好工作的员工。如果一个员工只听直接领导者的话, 别人求他帮助很难, 这样的员工往往忠于的是权力而不是企业。
饥饿的黑洞 篇8
天文学家在1 9 7 4年就发现了Sgr A*, 但是直到21世纪天文学家才确认了它是一个超大型黑洞的所在。与人们想象中悄无声息的、无法看到的黑洞不同, Sgr A*是一个在银河系中非常耀眼的无线电波和红外线发射源。黑洞因为其强大的引力作用, 连光线都无法逃脱, 因此在理论上黑洞不可能被直接探测到, 它只可能向外发射霍金辐射。但在实际上, 在Sgr A*的周围, 受其引力作用, 聚集着一层气体云, 在这层气体云中包含着数以千亿计的小行星和彗星, 这一层气体云也是在黑洞的周围、向银河系各处发射辐射的源头。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平均每天都会接收到来自Sgr A*的X射线闪烁, 同时, 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也可以接收到这种闪烁。在银河系的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性的X射线闪烁人们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 大体上也许可以把银河系中心的Sgr A*超大型黑洞和太阳系做一个类比, 在围绕着Sgr A*超大型黑洞周围的气体云中的小行星或彗星, 如果一些天体“不小心”运行到了黑洞周围1.6亿公里以内, 它们就可能被黑洞强大的引力所产生的“潮汐力”撕裂, 从而在死亡前发射出强烈的X射线, 这种辐射就会被地球接收到。
最近, 很多天文学家都在兴奋地等待着一个天文学现象, 这个在银河系中心的看似安静的超大型黑洞Sgr A*, 正准备吃掉一团敢于接近它的炽热的气体云。相比于直径4400万公里, 相当于400万个太阳质量的黑洞Sgr A*, 这团气体云只有三个地球的质量, 相当于一道小菜而已, 但这也正是天文学家们在关注银河系中心的40年里, 梦寐以求观察黑洞如何“吃掉”接近它的天体的最好机会。
超大型黑洞的质量会以怎样的方式增长?坐落在各个大星系中心的超大型黑洞, 会不会永久、毫无节制地扩张下去, 最终吞噬掉整个星系?Sgr A*给了天文学家们一个机会研究这个问题。虽然地球距离Sgr A*超大型黑洞有3万光年的距离, 在地球上的人们还不用担心会在短时间内被它所吞没, 但Sgr A*已经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超大型黑洞, 其他相似类型的黑洞都处于其他大型星系的中心, 与地球的距离都是地球和Sgr A*距离的上百倍。研究Sgr A*的演化史, 对于研究银河系和其他大型星系的演化史极为重要。
在Sgr A*超大型黑洞的周围, 存在着一个围绕着它的磁场, 要想探测一个距离地球3万光年远的磁场的来源和强度并不容易。而在不久前, 天文学家们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的Nu STAR望远镜在Sgr A*的附近发现了一个脉冲星, 这个在银河系中心的脉冲星以3.76秒的固定频率发射脉冲, 天文学家们可以通过它来探测它周围时空的性质。
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们迅速跟进, 他们通过Effelsberg天文望远镜对准了银河系的中心, 在第二次探测的时候就惊喜地发现了这颗明亮的脉冲星, 并且开始了对它的持续观测。这颗最近发现的被命名为PSRJ1745-2900的脉冲星, 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的脉冲星, 也被称为“磁星”, 顾名思义它具有极强的磁场, 它的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的100兆倍。通过这颗特殊的脉冲星, 天文学家就可以探测在Sgr A*超大型黑洞周围的磁场。实际上, 在Sgr A*超大型黑洞周围的气体云的特性决定了黑洞增长的速度, 其中气体云所产生的磁场的性质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天文学家们通过探测了解到, 在Sgr A*超大型黑洞周围的气体云中, 一些被电离的气体产生了强烈的磁场, 这个超强磁场阻挡或是减缓了很多黑洞周围的物质被黑洞吸引和吞没。
“饥饿营销”背后的消费动机分析 篇9
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代有一位君王, 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 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 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 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 御厨提议说, 有一种天下最为美味的食物, 它的名字叫做“饿”, 但无法轻易得到, 非做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 寻此美味, 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 于月黑风高之夜, 饥寒交迫之时来到一处荒山野岭。此刻, 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找到了, 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 二话没说, 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 并且将其封为世上第一美味。
这个故事包含的原理很简单, 就是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即使粗茶淡饭也香甜无比, 当人丰衣足食时, 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味道来。这个“美味馒头”之所以让这位君王狼吞虎咽, 就是因为这个食物存在的时机十分恰当, 当时君王饥寒交迫, 生理需求达到最高点。
一些商家把这种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总结成理论, 用于产品销售中, 提出了“饥饿营销”。所谓“饥饿营销”, 是指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 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 买方占有足够多的主动权。卖方为了自己重新占有主动, 人为地造成产品短缺, 吊足消费者的胃口, 让其购买欲望达到极点, 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 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人为地造成产品短缺即生产商或销售商所采取的限量生产或限量销售。本来并不短缺, 却人为地制造短缺, 其目的无非是利用物以稀为贵的价值生成法则,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当然, 在目前商品日益丰富和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 人为的短缺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 限量的前提必须是该商品在某种属性上具有其他同类商品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个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包括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等。但是, 即使产品质量再好, 同样也需要消费者的认同, “饥饿营销”策略才能实施。消费者认同了企业的产品, 决定购买也不是简单的行为, 而是受4种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即动机、认知、学习以及信仰和态度。而在这4种心理因素当中, 动机是根本。在任何时期, 每个人总有许多需要。有些需要是由生理状况而引起, 诸如饥饿、口渴、不安等。另外一些需要是心理性的, 是由心理状况紧张而引起的, 例如认识、尊重和归属。当需要升华到足够的强度水平时, 这种需要会变为动机。动机也是一种需要, 它能够产生足够的压力去驱使人行动。而饥饿营销对消费者心理的激发机制就是心理性的, 故意制造商品短缺假象, 让消费者紧张, 让消费者以占有为最快乐的事情。这时消费者被吊足了胃口, 需要升华到急于占有, 消费者动机产生了。此时一旦商品出现, 即使高价位, 消费者也无暇理智地思考, 迅速形成购买行为。
对于人类的心理动机, 有代表性的理论有3种, 即分别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动机理论。这3种动机理论对消费者分析和营销战略各有不同的含义。本文主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形成金字塔形状。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求实、求安、求廉、求同、求新、求美、求名7种动机。前已述及, 动机也是一种需要, 只不过是普通需要升华到购买需要, 所以, 使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发现求实、求安、求廉动机是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的反映, 求同、求新、求美是社会需要层次的反映, 求名动机是尊重需要层次的反映。在应用“饥饿营销”时, 让消费者产生反应的主要有求同、求新、求美和求名这4个动机。
2“求同”动机
消费者“求同”动机的表现就是大家常说的“从众行为”或者“随大流”。从众在中国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行为, 当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从选择的时候, 看到别人做出的购买决定会直接影响犹豫不决的消费者。
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某超市搞促销, 一长列人在排队等待购买, 然后许多人看到这个长队, 根本不去看超市促销单, 就直接站到队列里面等待。这种行为就是消费者“求同”心理作祟, 很多消费者都这样认为:肯定有实惠, 不然不会有这么多人排队的。这种“求同”心理往往容易被营销者利用, 作为促销的策略。
同样, 因为消费者具有“求同”心理, 在2008-2010年, 中国消费者突然兴起“汽车购买热”。据有关资料总结, 2009年前3个季度, 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 均位居世界第一位。在这3年间, 大家不管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汽车都跟风看车、购车, 中国消费者处于购车狂热状态。究其原因, 也无非是“周围的人都有汽车了, 再骑自行车好像太丢人了”。这种“求同”心理促使消费者迅速决策购买汽车, 与其他人使用同样的交通工具。
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 “饥饿营销”适时出现。当大家疯狂抢购某种商品时, 这种商品就会突然间消失。是商品真的供不应求了吗?当然不是, 是企业的“饥饿营销”在作怪。消费者“求同”心理越急切, 企业就越悠闲自在, 拖着长长的时间, 吊足消费者的胃口。
所以说, 企业应用“饥饿营销”策略, 不是企业自主决定的行为, 而是由消费者消费动机牵制着。消费者的求同动机是“饥饿营销”背后的第一心理动机。
3“求新、求美”动机
“求新”动机是以注重商品的新颖、奇特和时尚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求美”动机是以注重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在对消费者“求新、求美”这种心理动机的诱导过程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神秘。以神秘为诱饵, 激发消费者好奇心理。消费者想一探究竟的同时, 对新奇特商品也给予足够的耐心, 所以当企业营销人员把消费者好奇心激发出来的时候, 就可以放心应用“饥饿营销”策略了。为了揭开心中疑团、为了获知所谓的真相, 消费者有时会不惜重金、不惜大量的时间进行等待。
这段时间, i Phone 4断货事件, 有很多人怀疑是苹果公司搞的饥饿营销策略。原因无非是生产能力很强的企业发生断货有些让人质疑, 并且i Phone 4这种商品本身具有产品新、奇、特的特点, 会激发消费者“求新”、“求美”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动机往往被企业利用进行“饥饿营销”。
本文不去讨论i Phone 4断货事件到底是不是属于“饥饿营销”策略, 但是, 新、奇、特商品确实为应用“饥饿营销”提供条件, 而这种条件的更深层次机制是消费者具有“求新、求美”的消费动机, 再说白一些, 就是消费者都具有好奇心, 越得不到, 就越是想要占有。而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动机就又一次促使了企业采用“饥饿营销”策略。这是“饥饿营销”背后的又一个消费者心理动机。
4“求名”动机
求名动机是一种以追求名牌商品或仰慕某种传统的名望为主要特征的购买动机。这种求名的动机是与炫耀动机相结合的。炫耀性消费动机是凡勃伦 (Thorstein Veblen) 于1899年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的, 用来描述为了显示自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过度消费的暴发户和上层阶层的行为。即消费者在追求名牌的时候, 其实体现出其以执著追求地位、身份和财富势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从事消费活动时, 不太重视消费支出的实际效用而格外重视由此表现出来的社会象征意义, 通过购买或消费行为体现出有身份、权威或名流的形象。
经济学家、行销专家与消费者行为学家、心理学家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学家对炫耀性消费倾向于持否定的态度, 把它看成是需要加以限制的行为;行销专家与消费者行为学家把它看成是可以善加利用促进销售的行为;心理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满足或补偿心理欲求的合理存在。
企业应用“饥饿营销”策略就是因为消费者有着对某些名牌产品的执著追求, 即“求名”动机。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执著追求表现为“现在断货的产品, 可以等待, 并且可以加价等待”, 那么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对企业“饥饿营销”策略的推动。
基于以上对消费心理动机的分析, 会发现消费者因为存在以上所有动机或其中之一, 再加上企业采用广告等形式的诱导, 最后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越来越强烈。从“欲望”来说, 它指的是如果消费者对企业所提供的利益有非常强烈的冲动, 就会产生购买该项产品和服务的欲望, 也就是一种将产品拥有或消费这项服务的企求。兴趣与欲望有时只是一线之隔, 如果掌握住消费者发生兴趣的一瞬间, 使之转化为内心的渴望, 企业的目标实现就会事半功倍。消费者购买欲望产生以后, 无法理智地去判断商品的具体实用性和效用, 以占为己有为快, 这时消费者达到最大“饥饿”状态。企业在这时适时推出“饥饿营销”策略, 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配合。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清豪, 译.第1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浦科学, 赵文龙.基于AIDA模式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1 (7) :40-41.
[3]罗海玲.解析炫耀性消费的动机[J].考试周刊, 2009 (24) , 234-236.
要“饥饿体验”更要公务消费改革 篇10
点评:天下虽丰, 忘饥必忧。尽管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然而因为地少, 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空间。因此, 每个人都必须保持对粮食风险的高度警惕, 必须保持对饥饿的足够敬畏。
粮食部门在世界粮食日发起的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有必要又有意义。但同时, 不论是谁, 都不应只满足于这一天的饥饿体验活动, 不能把刻意而为的短暂饥饿建立在日常对粮食的挥霍浪费上, 如是, 则饥饿体验就走了过场, 成了集体作秀, 失去了价值。每个人更应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抵制浪费的理念踏踏实实地贯彻到每一天, 在每一次拿起筷子时, 都会默默地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来巩固保持对于粮食的虔诚和敬畏。
然而, 干部带头“体验饥饿”节约的一点点粮食, 相对于公款吃喝一顿, 是九牛一毛。近年来, 公务超标接待、公车超标配置、公款出国旅游等不时曝光, “三公消费”饱受诟病。就笔者看来, “干部带头体验饥饿”很有必要很有积极意义, 但最根本的, 还是从源头上遏制“三公消费”的铺张浪费, 确保“三公消费”完全公开, 弘扬勤俭节约美德。
饥饿感 篇11
三册读罢,果然。
目前已经上映的两集电影讲的多是“游戏”,而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饥饿”。生理的饥饿、情感的饥饿、暴力的饥饿乃至于权力的饥饿。小说以女主角凯特尼斯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讲述在一个废墟上新建立的国家“帕纳姆”中,特权都市对各卫星城市的奴役。这种奴役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中都有写照,物质的压榨、精神的鞭笞,而小说更以每年一度的“饥饿游戏”这一暴力美学的情节设定,血脉喷张地集中写意了这种奴役。特权统治的“规则”设定和穷奢极欲,被奴役者的血肉碾压和自我相残,伴随着女主角近乎残酷的青春视角,以及她与两位男伙伴的“爱恨纠葛”——在我看来,小说跌宕的情节起于“饥饿”也仍终于“饥饿”。
何谓小说要表达的“饥饿”呢?穷奢极欲、血腥复仇、残酷青春、激进革命,这些都是表述“饥饿”的不同侧面,甚至仅仅是“饥饿”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许,作者苏珊·柯林斯想要讲述的核心思想是人性对“一劳永逸”的不竭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永难企及的悲观主义结论。社会的变革动荡也好、人的身心索取也罢,人性中对诸事“一劳永逸”的、追求永效的“终极解决方案”都是兴趣昂然,却又总是空中楼阁。“饥饿”这两个字,则是对“兴趣昂然”和悲情结果这对无奈矛盾的一种贴切形容。就像我们每天进食,即便是美食饱腹,也终难逃再次“饥饿”的生理约束。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描写,在统治者的首都,统治阶层为了贪婪地享用美食,居然发明了一种催吐的药水。这种药水只有一个功能,就是让人吐空后再度享用美食。这何尝不是包括权欲在内的一切人类欲望走向变态的一种隐喻?这个隐喻唯一的主题词,就是“一劳永逸”——永远的逃离“饥饿”感,且无一例外地通过奴役他人来转嫁“饥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恩格斯的哲言,并无意外地在小说中再次验证。小说第三册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凯特尼斯的“亲身经历”叙述推翻血腥首都的革命进程。在读完前两册的铺垫之后,刚读这一册时,好像胸中吐了口恶气。阅读过程中,无不希望快快看到革命成功、天下大同的美好结局。可当篇章过半,才发现小说实际叙述的内容是对这种期待的一种讽刺——因为革命确实是太顺利了,几乎无往不利,真正引发人物内心冲突的反而是主人公对革命成功后的提前反思,以及对个人情感选择的追问。后者看似儿女情长,实际上倒像是作者对“饥饿”永恒这一悲观结论的一剂安慰。
是呀,就像当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者罗伯斯庇尔一样,在革命之初,谁会想到这个革命先驱本身又在革命的“浪漫”浪潮中迅速地成为了“革命对象”。随着小说情节接近尾声,那个集中体现帕纳姆残酷统治的“饥饿游戏”终于终结了,但“饥饿”却没有终结,革命带来了新的领袖和故土重建的美好愿望,但并没有给出“一劳永逸”的终极答案。人还是要面对选择,趋善趋恶,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毕竟是“青春文学”,年轻的女主角最终也在两位男伙伴间作出选择收获了满意的爱情。选择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成长的“革命”。和所有成长的归宿一样,那些真正幸福和美好的结果,反而是与原本憧憬甚至臆想的完美青春不再逃避的决裂。
科学家找到控制饥饿的分子开关 篇12
一般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体重骤降现象,而这会使病情加速恶化。澳大利亚圣文森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癌细胞可产生一种称为MIC-1的分子,这种分子会使大脑中的一种被称为“食欲开关”的受体“切断”食欲。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抗体,能阻止这种分子发挥作用,从而可以使大脑内的“食欲开关”重新开启。
对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的实验证明,MIC-1可以降低老鼠食欲,达到减重的效果,这一发现将有望用于改善癌症患者体重骤降的情况,或用于治疗肥胖症。
身体向大脑发出复杂的化学信号,大脑作出翻译后发出反馈来决定进食与否。研究显示,MIC-1是一个以前从未发现的具有向大脑发出不进食信号的分子。研究人员希望在未来数年内可开发出用于人体的抗体,并展开临床实验。这项技术无论是对癌症末期食欲丧失、严重失重的病人,还是因胃口太好饱受肥胖困扰的人来说,都极具应用价值。
【饥饿感】推荐阅读:
你该永远持有饥饿感05-22
饮食好习惯帮你赶走饥饿感07-24
饥饿政治09-12
《饥饿游戏》赏析07-08
“饥饿营销”国际营销09-02
饥饿的艺术家09-16
饥饿的女儿读后感07-15
别忽视宝宝的语言“饥饿”10-08
饥饿游戏英语读后感10-15
地板市场残酷与希望的《饥饿游戏》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