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节能

2024-10-25

经济节能(精选12篇)

经济节能 篇1

1 节能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能源消耗一直在不断增长。在过去20多年中, 中国尽管实现了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但能源节约仍与世界先进水平乃至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以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据统计, 2004年,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4.1个百分点。由于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投资成倍增长, 导致全国不少地方煤炭、电力紧缺。因此,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紧张局势, 大力发展节能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1.1 节能经济的含义

节能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以最低的资源消耗, 获得最高的经济增长效益, 让我国市场经济增长由粗犷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 要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或者节能材料, 实现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 减少必要的资源消耗;

3) 要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 消除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这不仅可以减轻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需求的压力, 帮助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使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建筑节能的目前现状

在建筑业中, 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35%。例如, 在我国北方冬季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总能耗的20%以上。采暖期, 本地区的空气中CO2排放量明显高于非采暖期, 在高能耗的同时还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有数据显示, 全国空调安装率从1991年的0.71%发展到1999年的24.48%, 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27.6%。此外, 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 预计到2010年, 城镇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26m2, 农村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m2。届时, 采暖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建筑能耗必将大幅增加。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建筑节能意识不强, 建筑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建筑企业对节能的重要性体会不深;

2) 缺乏配套完整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因此, 各建筑企业对节能目标并不重视;

3) 政府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企业发展节能措施必定要提高企业成本, 企业的领导者因而不重视节能措施在应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 如果政府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企业的领导者必定会重视企业节能措施的发展, 从而带动建筑节能的发展;

4) 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不够, 致使建筑节能推广缓慢;

5) 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不顺畅, 缺乏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造成了节能管理长期处于阻滞;

6) 现行的供暖收费制度阻碍建筑节能的前行。目前, 很多城市的供暖采用统一供暖方式, 导致很多采暖用户不按时缴纳采暖费也能够享受到正常采暖。因此, 改变采暖方式、调整收费制度是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经济适用房

2.1 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 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 而非建筑标准。但是, 经济适用房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住宅。其原因是:一方面, 经济适用房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难的问题;另一方面, 经济适用房的建造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扶持和地方补贴。此外, 对企业来讲, 经济适用房的建造企业一般为国企, 其企业目标之一应该是支持国家发展, 因此, 国企在经济适用房的态度上与政府是一致的, 国企对待经济适用房的态度与其对待一般商品住宅的态度完全不同。

2.2 经济适用房目前现状

2007~2008年间, 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房价借此机会一度攀升, 导致中低收入购房者无力承担高额房价。虽然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但是房地产商依然顽强的扛着房价。所以, 现阶段中低收入购房者的目标已从普通商品房逐渐向经济适用房转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经济适用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 由于经济适用房数量有限, 它只能够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满足某一部分人的购房需求。

1) 有关主管部门对申请经济适用房购房者的身份审查不够严格, 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领取经济适用房名额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得经济适用房不能够顺利的到达中低收入购房者手中;

2) 某些人看到经济适用房价格低廉, 于是冒领、骗领经济适用房名额, 以达到其获得房产的目的, 这一现象让经济适用房不能够惠及经济贫困的购房者;

3) 一些人在拿到经济适用房后, 按照目前普通商品房价格出卖, 使得许多经济适用房变成了普通商品房, 从而维持了高额房价。

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经济适用房不能够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不能够真正满足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需求。这也是导致某些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并不“经济”的原因。

3 节能经济在经济适用房中的应用

现阶段, 中国正在进行着“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为了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不仅提高了对高能耗企业节约资源的标准, 而且在资源消耗量同样巨大的建筑业, 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此同时, 建筑业也在采取诸多新技术、新工艺, 来降低施工中的资源损耗。可以说, 建筑业正处在接受节能经济思想的关键时期。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更应该注重节能经济的应用。

1) 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既应该表现在其价格上, 也应该表现在其建造成本上。经济适用房的成本中绝大部分是建筑资源成本, 包括钢铁、电力、水力以及化工产品等等。采用节能经济, 一方面可以降低建造经济适用房的成本, 为国家和地方节约资金;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诸如钢铁、电力、水力以及化工产品的使用量, 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 采用节能经济的技术或者产品来建造经济适用房可以降低房屋能耗。就北方地区冬季而言, 由于采用的是分散式供暖模式, 所以, 每年冬季北方的煤炭需求量都会大幅攀升。若要达到房屋恒温的效果, 供暖企业往往要投入巨额资金购置煤炭, 以高消耗来达到供暖标准, 给供暖企业带来了巨大负担。在利用了节能技术或产品后, 供暖企业不仅能够以低额的成本换取高回报, 而且也减少了城市中因供暖烧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

以辽宁省本溪市为例, 该市于几年前在市内某一区域内将分散式供暖模式改为了集中式供暖模式。改变模式以后, 供暖企业在连续亏损很多年以后, 于当年开始盈利。而且, 在采暖效果得到了提升的同时, 煤炭用量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3) 在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过程中, 利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 能够达到节约资源, 节约能耗的目标。就以建筑中柱的纵向钢筋的焊接为例, 在传统工艺上, 钢筋工人会采取俗称“电渣焊”的设备, 来焊接柱的纵向钢筋。这种方法不仅使得钢筋有所损耗, 而且用电量大。如今, 对待柱纵向钢筋的焊接问题, 人们已经有了更好的工艺。这种工艺利用一个钢套管, 将两根钢筋的接缝套住, 并用机械将套管夹死。这一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节约钢筋、节约用电量。

4) 节能经济不仅要应用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过程中, 而且要将节能经济的思想引入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这样做会使得经济适用房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融入了节能经济思想, 从而使得经济适用房的全生命周期成为一个一直处于节约资源的状态。

4 对现阶段节能经济用于经济适用房的几点看法

1) 建立健全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法律, 让经济适用房真正物尽其用;

2) 在经济适用房的建造过程中, 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及工艺, 降低经济适用房的建造成本;

3) 建造经济适用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节能材料, 把目光着眼于经济适用房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

4) 加强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材料损耗。

通过以上对节能经济用于经济适用房的分析, 节能经济用于经济适用房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 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 来激励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

摘要:探讨了有关节能经济和经济适用房的相关问题, 并且对现阶段建筑节能与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节能经济用于经济适用房的几点看法, 为节能型经济适用房的建造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节能经济,经济适用房,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方文台.从建筑层面上浅析住宅节能[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7) .

[2]顾晴.经济适用房=售价经济+运行经济[J].建设科技, 2006 (10) :58-59.

[3]李明, 张景梅.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5) :106-107.

[4]朱栋华, 郑宝华.关于改革供暖方式的策略分析[J].建筑节能, 2008 (6) :1-3.

[5]于慈让, 夏玉祥, 张振敏, 等.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的研究分析[J].建筑节能, 2008 (7) :10-11.

经济节能 篇2

伴随着时代发展,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现在的工业社会,从物资型到享受型,人类的生活水平可谓是蒸蒸日上,可在我们不断的享受消费同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

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碳的地球化学循环破坏,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失衡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最热门的话题是“温度——全球变暖”。围绕着温室效应这一问题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讨论。温室效应,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所反应的是要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用“循环经济”这一词来概括,比较贴切。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对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资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散和转变。因此,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法国,也是核能等清洁使用量占一半以上的国家。

其实,实现循环经济很简单,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

比如,对于使用饮水机,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误解,那就是烧开水的开关一般都没有人会关,开在那里,让水反反复复的烧,加热保温加热保温。这样既是浪费资源,而且另一个更关键,反复烧煮的热水很容易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特别是现在的饮水机抗菌抗藻功能根本不完善,谁家的里面都有小生命,烧得多了产出些什么还真不好说。中国现在城市交通发展很快,湖南长沙,现在正加速修建地路来缓解城市的交通车流压力,每天出门,看着人来人往的车,我觉得头都要大了,特别是每逢上下课的高峰时间,堵车很是严重。曾经我在网上看到一首打油诗描述北京的堵车情况,“帝都风光,千里车流,万里人潮。望二环内外,车行如蚁。西单国贸,汽笛啸啸。司机烦躁,膀胱欲破无处尿。看日落月升,尚未过桥,交通如此糟糕,引无数驾友赴公交。叹神龙大众,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摩把车超。”所以,单车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每天骑着单车上下出行,既能缓解交通压力,体积小占用地方也小,而且还能锻炼身体,这是一种不错的放松休闲方式,对于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一些必要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植树,植物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于那些山区,还能缓解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繁琐小事,例如生活用水的多重利用,随手关灯等等。

循环经济是对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产物,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

经济节能 篇3

【关键词】交通管理;节能;汽车节能

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切实加强交通管理节能和交通工具(汽车等)的节能非常重要。要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衡接,和谐的道路交通体系,减少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加强科学化管理,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大力开发节能汽车和股利汽车使用节能。

一、推动交通管理节能的对策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节约型交通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轿车的8.4%,电车为3%-4%,地铁为5%。若使用个体轿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这一项全国每年节油达到0.8亿升。此外,轿车对车道的占用也远大于公共汽车。在大型城市,公交车的出行比例占30%左右,但只占用6.6%的道路空间,轿车的出行比例不足10%,却占用了50%左右的道路空间。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公共汽车载客量为轿车的30-80倍,而每个公交车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只相当于轿车乘客的0.5%~1%。按每平方米小时的通行人数来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汽车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城市交通主体方式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解决城市行人拥堵问题,降低交通成本的有效措施。

2、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设置红绿灯,保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成本

有资料显示,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管理货车运输和行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空车(回程)行驶,能提高10%的城市货运装载量,可节省2%-3%的燃料。所以,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智能应用系统,建立多方式交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交通控制的可视化,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一体化,不但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还对节能和节约交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对灯控路口的信号灯相位、配时和路口渠化进行系统合理的调整,能够大幅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起到节能作用,减少交通运行成本。

3.提高公路质量,合理布置公路设施

交通拥堵导致能耗增加,而交通拥堵在相当程度上与道路布置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公路质量不合格也直接加大了汽车的能源消耗。所以,政府要加大对道路建设和改造的投资。

4、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质和交警职业素质

我国尽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规则,而交通规则与执行效果差,主要原因,一是行人、驾驶员的交通道德素质不高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交通拥堵增多;二是部分交通警察管理水平较差或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益。所以,我国由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引起城市汽车能耗增多的原因之一。必须对国民采取宣传教育和奖励惩罚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5、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减少道路运行能源,减少车行成本

(1)按区域或分时段实行差别性的停车收费政策。其目的是控制车辆在高峰时期的过度使用,以减少拥堵、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2)实行强制汽车报废政策,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对不合格及退役车的继续运行要进行重罚。

(3)借鉴国际上快慢车道的管理经验,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设立快慢车道,为载客量多的汽车开辟快车道,而空载率高的汽车则只准进入慢车道。

(4)建立合并使用出租车机制,对出租车的空载率进行控制,以缓解乘车压力,节约出租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车行成本。

二、开发节能型汽车的建议

1、建立节能汽车产业联盟

我国汽车行业面对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考验,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突破单个企业能力的局限,进行横向联合,改变力量分散的现状,以降低汽车的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经济效益。建立联盟机构,承担节能汽车创新中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同时,成立行业公共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建立行业共享数据库,并制定国家节能汽车技术标准。

2、制定合适的燃料经济性标准

车辆燃油消耗水平与其环境和能源效益息息相关。我国车辆燃油消耗水平较低,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辆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或法规,逐步实施。

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而仅是限制性标准,并非激励性标准,也不具备按燃油经济性对机动车进行节能等级的认证和分类功能。国家要尽快出台常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混合动力、气体燃料车辆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标准。同时,应增加机动车节能性的等级标准制定、认证和分类进行管理,对符合高节能标准的机动车要授予节能等级标识。同时,还必须颁布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阶段燃料经济性标准,量化各项相关技术指标,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建立对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汽车使用的优惠政策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并在约束机制方面,要加强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管理。

4、实施节能汽车消费税减免的经济政策

消费税的减免要达到欧Ⅱ标准的汽车,减免40%消费税;达到美国加州汽车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的汽车,减免50%消费税。对节能汽车的购置,免收其排污费,减免节能汽车的停车场地费以推广节能汽车的应用。

三、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1、加大小排量节能汽车的政府采购,营造节能汽车消费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全面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全民节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

2、减少公车数量并禁止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从本身就是损公肥私行为,节能的动机与动力自然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单车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借鉴国外管理公务用车的有效做法,进行公车制度管理改革,对长期公务用车的人员建议尽可能采取补助费替代公车配置费,以尽可能减少公车购买数量。对已购公车要采用公车标识、加强用车登记监管,通过设电子装置等跟踪公车私用、设置举报信箱等发动群众进行有奖举报等加强监督。要把禁止公车私用上升到法治高度,把公车私用与违法犯罪等同,对公车私用者一经发现必须实行重罚、撤职等措施。

经济节能 篇4

关键词:节能减排,成本控制,经济发展

一、引言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国内外形势风起云涌的一年, 环境污染、物价攀升、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面对这些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发展战略, 将节能减排提上了议程。

然而, 在各地落实贯彻节能减排政策时, 却出现了林州市冬季停止供暖、部分省区限电限产等诸多新问题。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火不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降低能耗之间的关系,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限产限电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短视行为。节能减排, 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 如果基层政府与企业都能正确认识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节能减排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微观分析

从微观来看, 节能减排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动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国际油价攀升与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 迫使企业不断地改进工艺和管理方式, 深挖生产过程中的效能, 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生产理念。在这个过程中, 使企业降低了成本,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改善了企业效益。同时, 受益企业也会自觉地更加注重节能减排, 推动政策落实。可见, 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宏观分析

从宏观来看, 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发展。如今, 能源安全问题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有专家曾指出, 哪个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率先解决了能源问题, 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下一时期的顶尖强国。节能减排政策不但能够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还能够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催生绿色经济概念, 并使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加速产业化。在新能源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 无疑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可见, 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结束语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落实节能减排决不能靠短时间、强制性的“减排风暴”, 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内在关系长久地深入人心才是践行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相信只要企业能够解放思想、把握机遇, 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科学管理,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的愿景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中国中小型企业能耗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篇5

【摘要】低碳经济与现代能源的关系,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的关系,石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带来的问题,以及未来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前景。要解决能源、生态双重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全方位的节能减排经济,就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经济”,也就是全人类“生态文明经济”,归根到底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的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发“第五能源”——节能减排,同时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关键词】低碳

节能

能源

生态 【正文】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₂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包括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3.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50年来气温上升1.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气候变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其中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的根源。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比较低,但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6%,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面对国际减排压力和国内经济可持续增长、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多方面的要求,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十分紧迫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我国近百年来气温上升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气候明显变暖,近50年来气温上升1.0℃,成为全国变暖中心。气候变暖导致我省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更加恶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退缩,病虫害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灾害天气的发生。

目前我省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仍不容乐观。2008年全省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合计11.3亿吨;COD排放量47.6万吨,氨氮4.98万吨,二氧化硫50.64万吨,烟尘46.96万吨,粉尘11.69万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碳瘾,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我省作为全国纬度最高的地区,有漫长的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高。加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如何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限制高碳排放行业的盲目发展,控制我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4.“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

我省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经济“发展排放”的高碳特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十一五”规划要求,我省到“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截至2008年底,全省万元GDP能耗为1.29吨标准煤,较2005年下降0.17吨,累计降幅11.6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7.62万吨,较2005年削减2.78万吨,削减率5.5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3.6%;二氧化硫排放量50.64万吨,较2005年削减0.16万吨,削减率0.32%,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6%。初步测算,2009年上半年我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5%,降幅高于2008年上半年0.35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预计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我省经济结构尽管有所好转,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因素较大。在国家未来扩大内需政策引领下,我省经济下滑趋势得以控制,工业增幅将逐渐回升,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有可能逐步回升。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仍然偏重,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86%,同比增长6.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低,经济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因此要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降低0.5%和2%的目标,节能减排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要防止产业结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回归,尤其要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严把环评关,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开工建设。研究建立落后产能淘汰和退出机制,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淘汰力度。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依照上大压小和等量替代原则,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核定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墙体材料改革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加快老旧汽车、机车和船舶的报废更新,发展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实施生物质和太阳能等农村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农业和农村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步伐;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改造。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及推广,实施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组织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施“节能惠民工程”。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项目。

与此同时,专家呼吁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被率,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森林以巨大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单位面积的森林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森林又是大气二氧化碳重要的碳汇,每一立方米林木约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因此造林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

5.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 刻不容缓

我国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依赖煤炭生存的行业,每年开发的煤炭有近一半用于发电,这也意味着通过燃烧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一半来自于电力行业。而全国70%的能源来自于煤炭,如果按照现有的火电比例推算,全国至少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电力行业。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又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其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强抓节能环节做好减排工作则有助于低碳的发展。而电力行业作为污染排放的大户,走低碳之旅的压力着实不小,在世界“低碳”呼声一片的形势下,可谓如履薄冰,因此,节能减排也就刻不容缓。

由于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呈“爆炸式”发展态势,近两年平均每年增加约1亿千瓦,脱硫设施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而部分脱硫设施的设计、建设质量不高,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脱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提高脱硫设施建设质量及运行效果,加强对脱硫装置的运行管理,提高脱硫石膏品质,同时加强与建材部门合作,积极为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绿色煤电的技术。例如延伸拓展等离子点火、汽轮机通流改造、锅炉干除渣、机组检测、燃烧优化、变频节能改造等技术和产品,着力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75b7fc1052d380eb62946de5.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81515.htm#1

浅谈建筑节能与循环经济 篇6

目前在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率还将会越来越大),不但建筑能耗惊人,而且能源浪费也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观念落后、技术陈旧、建筑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建筑节能。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社会能源供求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开展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建筑节能还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筑节能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从而有效地限制“温室效应”和环境酸化,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建筑节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规模化,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总结我国近20年来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就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分析展望如下:

(1).建筑节能是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会硕果累累。

(2).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还需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如强制性治污减排,推广错峰用电等。只要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行政监督与引导,建筑节能工作必将在我国各地和各领域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各种资源价格的上涨,利用市场规律,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将成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建筑节能的主要动力,例如深圳市煤气价每罐35元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难度很大,当煤气涨到每罐95元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就很容易了,许多节能企业打出“电荒!燃油荒!我们不慌!”“煤气贵、电费贵、使用太阳能不收费”等口号,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说明了市场规律对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的推动作用。

(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建筑节能事业也会出现空前盛况。加快节能示范建筑、示范区、示范村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从亲身体验中得到启发,形成共识。

近几年,按照我国建筑节能实施标准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筑业各企业单位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从材料、设计、施工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降低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耗能量占社会总耗能的27.8 % ,建筑耗能巨大,尤其住宅建筑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我国现有住房面积约有400 亿平方米,能达到节能标准的只有0.04 % ,微乎其微,新建的也只有15 %达到节能标准。因此,在未来的岁月里,进一步贯彻落实筑节能标准,依然是社会、政府和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等企业共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1.建筑体的保温隔热(主要包括门窗、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

在所有的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来增加墙体的保温性能;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2.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可以相对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室内温差,从而节约供热热量,达到平衡供热的目的。

3.建筑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用荧光灯取代白炽灯,用节能灯泡取代一般灯泡,都会在日常照明中省下一部分电能,电梯的群控,电力拖动设备上的变频调速,用电回路上加装节电器等,都将在日常的点滴中节约为数可观的用电。

4.除以上传统的建筑节能途径外,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改造传统能效产品、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运转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当前的建筑节能中显得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1)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沼气等的开发利用。

(2)运用高技术成果开发高效节能的建筑设备和产品,如高效供冷供热装置(节电产品、节能设备等)、高效介质输送设备(真空排水设备等)。

(3)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如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室内中水利用、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热源循环利用(空调热泵)等。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建筑节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规模化,全民化的方向发展。

5.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5.1.朝向

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1999) 中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在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93) 》中,规定了住宅日照标准的最低时限(如表1 所示) 。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主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按功能合理要求分配居住空间;其二是住宅群体中各住宅单体之间的间距。

在我国早期的住宅设计中,多以卧室为中心,卧室是住宅中的主要居住空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人们在住宅中的活动空间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住宅内部空间分成休息区、起居活动区和厨卫服务区,分区更趋向明确合理,住宅中的卧室不再是多功能的。卧室为休息区,主要功能是供睡眠、休息兼存放衣物等,白天人们工作、学习、外出,即使在家各种起居活动也不在卧室中,因此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多是空关着的卧室,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实践证明,这也是单体住宅空间设计中最直接有效的节能措施。同时,建筑物间距与节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倘若建筑间距太近,在整个采暖季节,建筑的南墙太阳辐射面积因邻近单体建筑的遮挡而缩小,单体建筑的有效日照时间就会减少。

5.2.建筑体形

合理地选择建筑体形,对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影响。衡量建筑体形的合理性,一般用建筑体形系数来表达。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如建筑体形复杂、凸凹过多的住宅建筑。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尽量使建筑物的外形简单化,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一般情况下,建筑外型可以采取长条状,减少建筑面宽或加大进深;多单元组合的住宅可采用一字形排列,层数适当增加,减少和避免建造单元少的点式平面的低层建筑等。另外,对于冬季采暖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若设为北入口楼梯,其不宜建成开敞式楼梯间,应在入口处设置成门斗或其它挡风设施,用以减少冷风尤其北风的侵入,节省室内能源。

6.提高住宅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建筑体的能耗

建筑体的能耗是由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两个方面造成的。住宅围护结构的热耗量占采暖热耗量的1P3 以上。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减少冬季室内传出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的热量。在住宅建筑设计时,可以从门窗、墙体、屋面等每个围护部位入手,在围护材料的吸热性和热容性利用上寻找有效方略。

7.结语:

节能建筑经济研究 篇7

1 节能建筑的含义

节能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在建筑的生产、使用、维护以及拆除的过程中, 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财力, 不浪费资源, 并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节能建筑强调的是在建造的过程中, 尽量使用更多节能材料, 并在建造过程中尽量高效率利用原材料, 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此基础上加大使用节能减排技术, 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 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人口数量庞大, 能耗巨大, 并且资源能耗浪费现象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总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我国主要的能耗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2007年, 根据建筑部的数据显示,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6.7%。目前, 我国的建筑业中只有少部分采用了有效的节能措施,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 到2020年我国的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近年来,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建筑能耗也快速增长。一方面,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 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居高不下, 部分富裕者更是对房屋的采光度、保暖性、舒适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 家用电器的普及, 生活方式的改进, 使得能耗量不断没有降低, 反而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加大我国能源压力, 影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所以, 降低建筑能耗, 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应提上议事日程, 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 节能建筑发展中的问题

节能建筑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能建筑发展起步较晚, 技术仍不够成熟。

第一, 生产成本较高。节能建筑在生产要素的使用方面, 选择更加环保、绿色、健康的材料, 这直接增加了节能建筑的生产成本。另外, 节能建筑需要专业的技术, 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 这无疑增加了节能建筑的隐形成本。所以, 与一般的建筑业相比较, 节能建筑的生产成本较高。

第二, 技术制约。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对节能建筑技术研究的投入, 加强对节能建筑人才的培养, 已经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部分技术仍需要向国外引进, 这无疑是增加了生产成本。

4 节能建筑的影响

节能建筑的发展与很多产业的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从节能建筑对其上游产业、下游产业以及社会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节能建筑的影响。

4.1 节能建筑对上游产业的影响

节能建筑的上游产业主要是向建筑业提供原材料的产业, 比如建材业、化工、机械等。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节能建筑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对节能建筑的需求会不断上升, 因此, 投资者会加大对节能建筑的投入, 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显而易见, 节能建筑的发展会增加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从而促进上游产业的发展。

4.2 节能建筑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节能建筑的下游产业是指购买节能建筑的消费者和需要房地产业才能提供其产品与服务的产业, 例如:装横、家具、家电等。节能建筑的发展, 增加了房地产的供给, 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 购房者对下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需求。不言而喻, 节能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游产业的发展。

4.3 节能建筑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 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使用, 会明显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和污染, 这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为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二, 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 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既有益于身体健康, 同时好的环境还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 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能够有效带动就业。节能建筑业的发展, 会促进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建筑人员的就业, 增加人们的收入,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的发展。

5 促进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5.1 培养专业人才

建筑的设计及构造, 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 尤其是节能建筑的设计, 这就需要加强对节能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设计人员、建筑人员的技术培训;拓展设计者的知识面, 促进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定期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证;引入人才竞争体制,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力度, 实现“术业有专攻”, 使设计人员精心设计, 密切合作, 达到充分利用资源, 技术先进, 经济适用, 价格合理的目标。

5.2 加大补贴力度

目前,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由于受到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限制, 发展有限。政府可加大对绿色建筑生产者的补贴, 充分调动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 扩大生产量, 增加市场供给。另外,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消费者的补贴力度, 调动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 扩大市场需求, 刺激消费, 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

5.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设计规程、环境保护标准、检测方法、评估指标、奖惩规则等内容, 达到使用节能、绿色环保材料的目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 要注意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符合当地的条件, 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积极研究新技术和新材料, 对于有显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5.4 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公众薄弱的节能意识是制约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提高公众对节能建筑的认识。企业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节能建筑的宣传, 突出节能建筑与一般建筑想比较的优点。同时, 相关部门可以向大众展示节能建筑, 眼见为实, 获得大众的信任。

结束语

科技迅速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日增强, 节能建筑的发展是时代所趋, 人心所向,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节能建筑的发展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绿色环保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也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 节约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虽然节能建筑目前的发展困难重重, 面临众多的挑战, 但节能建筑的发展正日益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促进节能建筑的健康持续发展。综上所述, 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可观。

摘要:物质层面的发展促进了精神层次的发展,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 带动了科技的发展, 增强了人们的环保健康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科技与时俱进地发展, 科技的发展进步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了节能建筑的发展。目前, 节能建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然存在问题, 本文分析了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找出节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节能建筑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预测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工业节能重在发展循环经济 篇8

日前,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 预计将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对此, 专家建议, 工业节能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减少高耗能行业的需求, 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同时对高耗能企业和节能企业的政策做系统性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 高耗能项目限批。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 行业间!!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 这写都是工业节能降!耗所存在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源消消耗耗量量占占全全社社会会能能耗耗!!比重2010年上升到77%左右。!

此次《规划》也提出,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是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新建项目节能准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等。严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对于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 其新上高耗能项目采取区域限批措施。(来源:宏观经济)

经济节能 篇9

1 节能项目特点

所有节能都是从根本上对能源进行节约,通常采用的是在技术上可以行得通,在经济上也合理,有利于整体环境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所能接受的整体节能范围。通过在能源使用方面提高其利用效率,达到最终要求的经济效果,保证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使用成本,在社会生产中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以及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在节能方面需要兼顾整体工作效益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就一个企业发展而言,节能主要是以所获得效益多少为主体,包括工作效率以及其他替代方面的问题。从整体考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主要关心的是节约能源方面问题。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来讲,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向大气层排放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节能本身来讲,它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节能方式。直接节约能源主要是通过应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研究科技手段,通过提高使用效率,来保证减少消耗能源的一种节能方法。间接节约能源主要是通过对整体管理经济水平进行改善和提高,通过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来间接减少能源消耗的问题。就节能项目来讲,主要是指在节能应用过程中实施的改造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节约能源所造成的经济效益。节能项目根据不同投资方可以分为不同部分,分别为国家进行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或者是个人进行投资。但是,根据建设类型不同的特点,其节能项目主要是分为增长型、更新型、替换型和最后的综合型4种。在我国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进行改造扩建,以及不同项目的停产复建等各个过程,已经加入了节能项目管理范畴。但是以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节能项目不仅仅是建设方面的项目,也包括改建项目等。

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是节能项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节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都仅仅只能对其某一个方面或侧重点进行反映,而忽视了这个项目其他方面所体现的不同内容。因此仅仅依靠其中一个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很难全面地对项目整体进行考量,如果想更加全面地进行了解就需要对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相关讨论和分析,然后对其所具有的经济和独立性进行具体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形成一个独立且又互相联系的整体项目评价体系。

2 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2.1 评价主体

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主体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其他部分大型企业也在此过程中进行经济评价的参与工作。在节能减排经济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很难对其具体的工作程度进行完全掌握,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所以审核节能减排项目时不能保证对其整个工作的评价有合理的分析。这样的结果,不客观、不完善也不可靠。在节能减排经济技术分析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主要包括3个部门,分别为政府发展部门、民间集合团体部门以及企业内部技术发展评价部门。通过这些部门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并且客观的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一个彻底的评价。

2.2 评价客体

在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过程中,评价客体则包括评价整体过程分析,并对最终效果进行具体评定,也包括节能减排、资金分配的合理应用协议以及对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还包括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等,这些不同内容都对企业经营和节能减排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发展效果。

2.3 评价标准

首先,我们要对整体系统全面性地进行具体分析,要求在构建整体节能减排技术评价体系时需要注重从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的指标。需要将不同内容最终进行整体评估,这样才能保证每项数据都可以互相配合,全面地体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体如何开展呢?第一需要保证科学方面具有很大逻辑性。节能减排工作在具体应用方面是十分复杂的,因此需要在企业发展中,将评价体系各个部分进行结合,保证其在逻辑性方面合理,使不同层面不同部分的节能,都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可以从各个不同部分,比如说从财务层面以及内部运营机构上保证每一部分都相互联系,这样才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自主设置分析。

其次,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实际效应,在构建节能减排经济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当考虑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整体考核指标,保证企业在具体项目设置时有一定的可执行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按照货币为单位进行不断核实,如果不能通过核算就需要对其进行分级处理,分成多个标准来对其不同阶段、不同程度进行区别。

最后,需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讨论,在节能减排技术评价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这样才能对企业评价,可以根据成本支出最小所带来的不同收益对最终考核做出尽量简化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具体问题得到具体分析并进行结果讨论,对于整体指标考核设计有着相关分析,并且对于整体数据有了有效掌握。这样评价考核的标准可以通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反映,通过对各种不同数字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整体考核标准进行相关比较。

2.4 评价指标

对节能项目进行评价指标的设定,目前已经有许多文章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节能项目关于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有3个获取途径,首先是根据企业内部的活动和文化政策对其进行设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节能这两个不同方面。其次就是在企业发展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不断设计和研发,在这个过程加入节能理念设计,从产品设计到最终节能减排都要考虑到能源节约问题。最后是将节约思想彻底贯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对整体经济评价进行适当考虑,并且在此过程中鼓励新能源逐渐在社会发展中被应用。

3 经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3.1 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在我国实行节能减排经济评价整体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思维进行一些改进,在大企业和一些重要领域中,发展这项评价技术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们逐渐认识到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在低碳经济下,也可以使整个企业对节能减排深刻了解,在耗能大、高污染的化工建筑领域中开展这项减排经济评价工作,可以有效鼓励不同企业参与质量认证,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国家甚至国际方面的竞争,也可以对全国民众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起到很大影响。

3.2 提高技术经济评价人员的能力

在节能减排经济评价体系逐渐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对所学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减排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了解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文化需求,企业也需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各种不同课程的学习,不断更新经济基础知识,从而满足整体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的需求。采用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定期开展培训班或者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加强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也增强了企业员工责任感以及其在工作上的热情。

3.3 积极参与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在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节约能源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环境发展问题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发展的重要话题。如果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各国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努力,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人类活动尽可能量对自然造成小的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是目前我国全国人民共同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就更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合作沟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我国恢复生态环境健康。对于其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也可以进行有效实施和改进。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低碳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评价指标的设定和以后工作的发展方向。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工作,注重生活经济的运营性和效果性,认真对待节能项目的评价工作,把握住整体系统全面性,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摘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使能源消耗达到最低,并保持整体项目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本文主要针对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展开讨论,并阐述了在项目中应用节能技术对整体经济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康艳兵.不同采暖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能源,2008(01).

[3]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周晓亮,周英利.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研究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5]侯冰.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6]李婷婷.水煤浆供热节能减排效益研究[D].广西大学,2009.

[7]席灿明.节能型铝电解槽的技术经济评价[C].全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发展论坛会刊,2012.

低碳经济催熟节能五金新品 篇10

“今后建筑行业必将大量采用具有低碳技术特征的新型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建筑五金产品市场需

求将维持长期增长态势。”国际五金展 (CIHS) 新闻发言人说, “为了鼓励建筑五金企业自主创新, 研发更多节能型产品, 2010年, 展会将重点举办同期活动‘新品展示与发布会’目的是鼓励五金企业顺应市场形势,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研发更多节能型产品。”

“另外, 我们还将开设‘建筑五金专题展’、‘锁具与安防产品专题展’, 希望更多建筑五金、锁具节能产品脱颖而出。”

农村配电网节能经济运行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经济运行

供电企业是电力系统输送分配电能的主要企业,是沟通发电企业与电力客户间电能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桥梁。据不完全统计表明,2008年全国供配电网络为发电企业输送了大约65000亿kW·h的电能,但由于供配电网络存在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电能在输配电过程中大约损失约6500亿kW·h的电能,也就是说电能在输配电过程中损耗大约是供配电网络全年输送容量的10%,如此大的线损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电能运营综合经济效益。近10年来,随着农村电网大规模建设改造和智能区域大电网工程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电网在结构方面得到了很大优化改善,线损率大大减少,尤其是城市配电网其线损率可以有效控制在5%范围内。虽然我国城市配电网结构和线损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我国是一个农村占地面积大和农村人口居多的发展中国家,供配电网络线损率从总体来看依然居高不下。据一些统计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县级供配电网络由于电网技改投资资金较多,其线损率大多可以控制在10%以下,最低的甚至可以控制到5%,最高的为15%;相对应的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供配电网络由于电网技改投资资金较少,其线损率普遍在12%左右,最高的甚至可以达到20%。因此,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是供电企业提高其电能运营经济效益的重要项目,也是农村配电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针对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以节电节能效益为最大技改目标,着重分析了优化配电网结构、配电变压器合理选型和布置、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设备等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措施,以期提高农村配电网综合运营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供电电能质量水平。

1.配电网节能降耗总体评估方案

对结构较为复杂、分支线路较多、用电负荷波动较大的农村配电网节能潜力进行分析时,首先要结合农村配电网能耗现状,有针对性采取相关节能降耗技术措施。面对农村配电网成千上万条配电分支线路,采取逐条线路计算然后求和分析显然工作量相当大,且需要监测相当多的工况点,从现有技术手段来看不是很现实同时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在对配电网节能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时,需要通过调研选取配电网中的若干典型线路作为核心分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所选取的典型线路各项能耗,从而结合配电网实际运行工况特性有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方案对策。结合农村配电网的实际能耗情况,制定其节能潜力综合评估方案体系。对于能耗较大的农村配电网而言,可以采纳线路扩径改造、新增无功补偿装置、优化无功控制策略、更换高能耗配电变压器、调整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运行工况等技术措施。

2.优化配电网结构

科学规划农村配电网的高低压路径,尽可能将高压电网直接引入到负荷中心。在配电网输配电过程中,由于配电网输送容量波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配电网电能损耗与配电网运行电压平方间理论上呈现反比关系,即电压越高,在输送同容量电能时其损耗就会越小。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已修建的农村配电网在供电容量、线缆截面等方面均很难适应农村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适当提高配电网运行电压、更换配电网线缆截面等可以有效降低配电网网损。导线截面的合理选择是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农村配电网未来的建设规划目标和运营经济效益。配电网线路经济截面取决于配电网系统的经济电流密度,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配电网推荐经济电流密度值已经不适应现代配电网规划建设发展需求,因此在进行配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应采用新推荐的经济电流密度值进行规划设计。在进行农村配电网节能节损技术升级改造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物价、电价、电力负荷增长等外部影响因素,合理选取配电网线缆截面,有效提高配电网技改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3.合理选型和布置配电变压器

(1)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由于农村配电网分布较广,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配电网负荷率变化较大,负荷峰谷差距比较大。常规按照最大负荷要求选择变压器的方案,会使变压器长期运行在低效运行工况中,增加配电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此,在进行配电变压器选型设计时,应充分统计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尽量提高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从而有效提高配电变压器运行经济效益。

(2)选用S11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农村配电网系统中由于受技改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大量能耗率较高的SJ、SL7、S7等配电变压器依然在使用,这些老型号的配电变压器大大影响配电网供电质量和电能损耗。因此,在农村配电网节能改造过程中,必须采用低损耗节能变压器代替高损耗变压器。据实际应用经验可知,现代农村配电网系统中常用的S11型低耗能节能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值相对于S7系列变压器可以降低14%,而对应的负载损耗率则可以降低29%,也就是说采用高效节能变压器代替常规高能耗变压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网供电电能质量,同时其所取得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3)合理进行变压器选址。从实际工作经验可知,随着配电变压器的选址点的不同,配电网电能损失及电压损失率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配电网电能损耗条件来看,配电变压器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尽量布置在电力负荷中心,尤其对于负荷密度较高、供电范围较大的区域配电网而言,在进行电网规划设计时,应优先考虑两点或多点布置方式来降低配电网线损,在获得显著的节能降损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供电电压和电能质量水平。

对于负荷较为集中、负荷波动较大的供电区域,采用电源两点布置方式与布置在一端方式相比,其线路损失下降率可以达到92.96%,电压损失下降率可以达到93.29%。因此,在配电变压器选址时,要充分结合供电区域的负荷要求,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安装地址,在达到配电网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有效改善配电网供电电能质量和电压水平。

4.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设备

农村配电网通常其供电距离较长,其供电电能质量水平普遍较低,通过装设无功动态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可以有效改善配电网供电电能质量水平。在配电网中输送相同容量的有功功率,在提高功率因数后,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视在功率值就会相应降低,对应负载电流就会减小,也就有利于配电网降低线路的功率损耗。在农村配电网规划设计时,应采取变电站集中补偿和大用户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无功补偿方式,提高配电网功率因素,有效改进供电电能质量水平。

5.结束语

在能源供应紧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今电力系统中,供电企业肩负着降低农村配电网能耗以及指导电力客户节能用电的重任。供电企业除了通过上述多种节能降耗技术手段降低农村配电网线损外,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的指导和制约,制定落实节电降耗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在农村配电网节能降耗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供电企业和每个电力用户节能节电的积极性,推动农村配电网节能工作高效稳定的进行。 [科]

【参考文献】

[1]郭玉莉.提高10KV配电网可靠性思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矿节能减排 篇12

煤矿是国家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 是国民经济发展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关系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得到不断提升, 煤矿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 同时,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过度开采, 开采设备、方法落后, 造成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导致一些可以循环利用资源白白浪费, 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我国目前煤矿行业在实施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节能减排基础比较薄弱

一是我国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基础工作比较欠缺薄弱, 能源消耗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不够完善;二是节能减排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比较少, 与节能减排有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三是节能减排的设备比较缺乏。设备性能老化, 能耗较高, 设备性能改进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展开缓慢。

(二) 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只注重通过开采获取效益, 没有将节能减排作为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 很多煤矿企业的就是通过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 维持煤矿的运行, 节能减排的配套设施和技术却相当缺乏;二是节能减排技术落后问题在中小型煤矿中比较突出。有的小型的私营煤矿连节能减排的基本设备、技术都没有, 采用的是高耗能的老式设备, 对于煤矿产生的矿井水等没有经过有效地处理, 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就直接排放, 大大浪费了煤矿资源, 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三) 节能减排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一是不少煤矿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 往往只看着煤矿近期的生产效率, 而错误地认为节能减排只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不会带来实际的效益, 因此, 有的煤矿还是采用的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模式, 节能减排要么结构残缺不全, 有的有人无钱, 没有办公经费, 有的挂着牌子, 却没有实际执行, 形同虚设, 有的干脆就没有设置节能减排的机构;二是节能减排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应付有关职能的检查, 就采用临时抱佛脚的形式, 临时从网上混乱下载一些制度, 然后挂在墙上, 只做到了制度上墙的“墙化”措施, 而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去“强化”;三是现有不少煤矿的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和他生产配套系统存在着明显不匹配的问题。有的煤矿企业长期以来只重视生产, 不注重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及时有效地维护、升级、更新等, 使运输、机电、排水、通风等设备在严重老化的状态下超负荷、超期限服役, 性能大大减弱, 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致使能耗增大。

三、实施节能减排, 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建议

作为煤矿企业,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实施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煤矿节能减排的主要思路是:要从源头做起, 节能减排思想要充分融入到煤矿的设计理念中。按照煤矿科学合理地设计, 进行系统优化, 再从建设和生。

(一) 提高节能减排认识, 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一是从煤矿设计上提高认识。在进行节能减排设计时, 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认识到“坚持节能减排, 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的设计工作, 企业规划一条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 选用符合节能减排生产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切实处理好生产工艺的“三废”、伴生资源、废气和余热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如果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实现综合利用的, 务必确保其能耗最低, 排放符合标准。

(二) 合理规划节能减排, 实现循环经济效益

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煤矿开采特别是井工开采, 区域内及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对井田布局很重要, 特别是井田内的地质构造分布情况, 直接影响到开拓布局的合理性。所以要加强地质勘探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还要开展地质的勘探研究和创新, 推动地质勘探、高精度三维地质构造勘探等现代高精度装备研究, 这样才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 也可使煤炭开采安全保障程度提高, 也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三) 优化开拓布置, 减少井巷工程量

煤层间距影响到开拓水平的划分, 以及煤层厚度、稳定性、可采性的影响。要优化开拓布置, 减少井巷工程量。除服务年限较长的水平主要大巷和硐室外, 一般不采用岩石巷道。科学合理确定掘进断面, 推广岩巷光爆锚喷、煤巷锚网、锚梁等主动支护工艺。选择合适采煤方法,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减少煤矸石的产生量。

(四) 合理规划工业场地, 加强综合利用

工业场地应选择在便于矿井供电、给水、运输。要充分利用地形, 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合理。合理规划工业广场内供热供暖管网的布局, 优先利用煤矸石、煤泥来发电, 综合利用电厂排出的余热, 推行集中供热替代分散供热,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方式供暖。矿区其他联合建筑及生活区的建筑, 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

总之,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 实施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只有坚持实施节能减排, 加大资源的综合化、循环化利用, 坚持走发展循环循环经济的道路, 才是一条使煤矿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建平, 任蓉.山西焦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

[2]郝继锋.煤炭企业节能形势与对策[J].煤质技术, 2009 (01) .

上一篇:耦合效应下一篇: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