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节能减排

2024-10-15

区域经济节能减排(精选12篇)

区域经济节能减排 篇1

摘要:落实节能减排决不能靠短时间、强制性的“减排风暴”, 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内在关系长久地深入人心才是践行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节能减排,成本控制,经济发展

一、引言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也是国内外形势风起云涌的一年, 环境污染、物价攀升、能源紧张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面对这些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发展战略, 将节能减排提上了议程。

然而, 在各地落实贯彻节能减排政策时, 却出现了林州市冬季停止供暖、部分省区限电限产等诸多新问题。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火不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降低能耗之间的关系, 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限产限电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短视行为。节能减排, 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 如果基层政府与企业都能正确认识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节能减排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二、微观分析

从微观来看, 节能减排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动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国际油价攀升与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 迫使企业不断地改进工艺和管理方式, 深挖生产过程中的效能, 并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生产理念。在这个过程中, 使企业降低了成本,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改善了企业效益。同时, 受益企业也会自觉地更加注重节能减排, 推动政策落实。可见, 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宏观分析

从宏观来看, 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发展。如今, 能源安全问题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有专家曾指出, 哪个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率先解决了能源问题, 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下一时期的顶尖强国。节能减排政策不但能够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还能够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催生绿色经济概念, 并使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加速产业化。在新能源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 无疑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可见, 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结束语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落实节能减排决不能靠短时间、强制性的“减排风暴”, 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内在关系长久地深入人心才是践行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相信只要企业能够解放思想、把握机遇, 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科学管理,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的愿景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中国中小型企业能耗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2]崔砚宏.工业能源消费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 2008.

区域经济节能减排 篇2

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以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低碳经济和全球经济减缓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绿色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渡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可行方式。

2009年4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经济每月谈”演讲中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年之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五大重要趋势,即美国消费率有所下降导致世界市场容量缩小;许多国际金融服务业缩水,更加重视制造业等实业;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能否抓住机遇,分享这个新增长点,对中国和中国企业将是一大机会。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浙江作为出口大省,大量的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如何在抓住这次机遇,从而转变发展,至关重要。

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

一、要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

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倡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地源热泵空调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 篇3

关键词: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调?传统中央空调?运行费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8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049-02

地源热泵系统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浅层地温能资源作为建筑物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的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既可供暖又可制冷、能够“节能减排”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该系统由水源热泵机组、浅层地温能热交换系统、建筑物内部中央空调系统组成[1]。地源热泵技术具有明显减排温室气体的特点。由于地源热泵供暖7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土壤中的能量,30%以下的能源来源于电能,所以用它替代冬季采暖锅炉,至少可减排温室气体70%以上。另外,地源热泵技术利用的能源是常温土壤或水中的低位能量,并不需要特殊的地热田或地下热水。它只要有足够进行热交换的浅层土壤就可满足地源热泵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同时它不消耗也不污染地下水。并且,地源热泵空调具有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在供暖时,地源热泵技术可将土壤中的能量“搬运”至室内,其能量70%以上来自土壤,制热系数高达5.0,而锅炉仅为0.7~0.9,可比锅炉节省70%以上的能源和40%~60%的运行费用;制冷时要比普通空调节能40~50%,运行费用降低40%以上。

本文将以成都地区某2万m2商业办公楼项目为例,分析对比水源热泵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水冷螺杆式机+燃气锅炉)的节能减排经济效益。

1 基本参数

1.1 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冬季:干球温度6.0℃;平均最冷月相对湿度:80%;夏季:干球温度31.6℃;湿球温度:26.7℃;平均最冷月相对湿度:85%;

1.2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冬季室内设计温度t=20~22℃,室内相对湿度φ≤55%。夏季室内设计温度t=24~28℃,室内相对湿度φ≤60%

1.3 设计负荷

整个空调面积约为20000m2,根据成都地区经验数据,商业区经验冷指标为140W/m2,经验热指标为120W/m2,估算得空调系统的冷负荷为2800kW,热负荷为2400kW。

2 方案设计

2.1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本方案拟建设一个热源井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置,通过管网输送给各末端采暖制冷用之热(冷)媒即热水或冷水,机组设置于地下室。室内末端设备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设计用2台水源热泵机组(30HXC-400AH-HP1)满足供热制冷需求。根据所选择的水源热泵机组,所需的最大用水量为244m3。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2],设计单井出水量40m3/h,共设计取水井6口;设计单井回灌量20~30m3/h,共设计回灌井12口。热源井的单井初步设计深度为40m[3]。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如下:

30HXC 400AH-HP1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

制热量1356KW,水源侧温度15/7℃;冷热水温度40/45℃;冷冻水流量263m3/h,水源侧流量132m3/h,耗电量318KW。

制冷量1528kW,水源侧温度18/29℃,冷热水温度12/7℃;冷冻水流量234m3/h,水源侧流量122m3/h,耗电量211kW。

2.2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燃气锅炉

本方案拟建设一个集中供冷站和一个集中供热站,供冷站及供热站设置于地下室,冷却塔设置于空地上。通过管网输送给各末端采暖制冷用之热(冷)媒即热水或冷水,制冷时管路切换至水冷螺杆机系统,制热时切换至锅炉系统。室内末端设备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3 经济性比较

3.1 初投资比较

3.2 年运行费用比较

制冷时间按120d,每天12h运行计算;供热时间按100d,每天12h计算。电费按1.0元/度计,天然气按2.2元/Nm3计。【运行耗能=制冷量(制热量)/EER(COP)×运行时间】

根据每天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规定空调运行时间:夏季为120d;冬季为100d;空调每天运行12h,其中:

100%满负荷运行时间为2.3%,75%部分负荷运行时间为41.5%

50%部分负荷运行时间为46.1%,25%部分负荷运行时间为10.1%

水源热泵系统夏季EER为4.8,冬季COP为3.6;水冷螺杆冷水机夏季EER为3.5,冬季燃气锅炉COP为0.85,

通过计算,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为:夏季耗电量495602kW·h,年运行费用为49.56万元;冬季耗电量485490kW·h,年运行费用为48.55万元,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包括人工费及系统维护费等,为15万元,年运行总费用为113.11万元;传统中央空调运行费用为:夏季耗电量660798kW·h,年运行费用为49.56万元;冬季耗电量169920kW·h+耗气量237948Nm3,年运行费用为48.55万元,运行管理维护费用18万元,年运行总费用为:153.43万元。每平米运行费用为水源热泵中央空调56.56元,传统中央空调76.72元。

4 结语

由上述实例可以看出,虽然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修建的初投资费用较高,为1000万元,比传统中央空调(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燃气锅炉系统)的修建费用830万多出170万,增加的投资比例约为20%。但是在运行费用上,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所节省的能耗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节省能耗为26%。投资回收期仅需4.22年,运行20年后的纯收益为636.24万元。由此可见,地源热泵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并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具备了城市级区域推广的条件,必将在我国的节能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周念沪.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地质科学出版社,2005:11-39.

[2] 刘俊贤.成都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报告[R].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0.

[3] 武晓峰,唐杰.地下水人工回灌与再利用[J].工程勘察,1998(4):37-40.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篇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15日正式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如果想要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还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全世界新一轮轰轰烈烈的经济转型———新兴的低碳经济潮流正在涌动。

世界经济必须转型为“低碳经济”,作为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赛-尼古拉斯-思特恩最近在他长达700页的报告中表示:不可预测的全球经济变暖至少会导致整体经济缩水了20%,同时各国政府还要为之多付7万亿的资金。但如果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的话,此项支出的费用将会大大降低,仅是其1‰。他认为现在世界经济必须转型为“低碳经济”,而要促成这种转变,全球各国应该从当下就开始实施相关鼓励性税收政策、温室气体排放监管和二氧化碳贸易等措施。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承担减排义务的国际论辩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随着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出版以及“巴厘路线图”的达成,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化。这在本质上与中国正在开展的“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致。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同时也有保护全球气候的责任与政治意愿,在发展中寻求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双赢的选择。

3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关乎温室气体的排放、关乎能耗的降低、关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关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乎低碳经济的推行。

3.1 节能减排与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变

199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9.9亿t标煤,到2007年达到26.5亿t标煤。从1992年起,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生产总量。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能源安全(持续稳定供应)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尤其是石油的可获得性。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进口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07年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达46.6%。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到2008年6月26日一度超过了每桶120美元。虽然中国非常注重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但国内替代选择方式有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考虑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石油进口过度敏感,以及中国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获得的经验,中国必须重视能源供给安全。节能减排有助于中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

3.2 节能减排与环境污染的治理

目前中国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济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进一步扩大。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中国环境负担占GDP比例为2.68%~5.78%;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同期GDP的3.05%。中国的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13%,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国内能源需求的2/3需要由煤炭来满足。中国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都是燃煤引起的,其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SO2,2005年,SO2排放造成大约6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l61。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全世界2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2004年只有31%的中国城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中国30%的地区受到严重的酸雨影响。

3.3 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有可能也最重要的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含义不仅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要全力地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逐步降低,使中国的产业与技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l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4 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

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一项长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虽然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向低碳经济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国政府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及政策支持: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四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具体方案:

(1)积极实现年度节能指标。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自2006年就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到2007年,全同已经淘汰了1 500亿k W的落后发电容量,关停了5 200万t的落后水泥产能,同时在清洁的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太阳能、氢能、风能与生物质能实现产业规模和应用的突破,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增长已超过了整体能源消耗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今年我国将首次有望完成平均每年4%的年度节能指标。中国计划到2010年总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将提高到10%,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2亿k W,到2020年增长到3.6亿k W。

(2)推动风电装机。

我同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已超2亿t标准煤,氢气年产量已近900万t,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氢气生产国。2004年至2007年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加了437%,而中国更是猛增了77倍,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围。风力发电在我同已进人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安排的风电设备研发项目,为提高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提供了技术支持。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33万k W,2007年装机容量更达240万k W,今年仍然保持着同样强劲的增长。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逾1 500万k W。我国已经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3)开发氢能源。

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储量丰富。“十五”以来,我国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给予了稳定的支持。国家“863”计划设立了氢能技术和系统技术开发课题。“973”计划设立了氢能基础研究项目。

“十一五”科技部又分别在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氢能主题和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中,安排了一批氢能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课题,在氢能及基础设施技术、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中取得了实质进展。中国在氢能开发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近500辆各类电动汽车构成了奥运中心区的“零排放”,近百辆混合动力汽车、近千辆燃气汽车实现奥运场馆交通“低排放”,清洁交通成为“科技奥运”的一大亮点。

(4)加速生物燃料的规模生产。

我国积极推进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开发的甜高粱乙醇生产新技术和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以甜高粱、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小桐子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正在开展小规模试验,这为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积累了经验。到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t,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t。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正在研究开发以秸秆、木材等非粮食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望在2010年前后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5)利用农村家庭沼气。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节能减排 篇5

山西襄矿集团

我们襄矿集团是襄垣县最大的地方国有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不断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形成煤—电—化产业链,充分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改善和保护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先后被省经信委评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示范企业,被省环保局评为蓝色企业。从2003年开始,我们逐渐认识到重视环保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为没有企业环保,就没有再发展。比如,在建设聚氯乙烯项目时,我们算了一笔帐,该项目环保设施配套需要费用1319.45万元,但节省资源、节能减排带来的经济效益为1459.79万元,经济指标与环保费用指标比为1.11:1。数字告诉大家,环保不是没效益,而是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因此,专门成立了集团环境保护领导组,由一名副总总负责,责承专职的部门具体承办环保事宜,每年专项列支环保经费,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列入考核范围,明确规定环保指标一票否决。谁分管的项目谁负责环保,谁不负责处理谁。环保在我们集团成为一项硬性工作。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近几年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煤炭增值,环境改善和

节能降耗的目标。其中三步棋尤为关键。一是从原煤到洗精煤。去年我们集团生产原煤475万吨,自建的5座洗煤厂入洗原煤420万吨,按吨煤年均增值30元计算,七年多洗煤收入比煤炭增值增加近3亿元。二是从废物到电能。原煤生产产生的煤矸石、洗煤的副产品中煤、泥煤,原来是“废物”,现在我们把它作为再生资源,投资7个多亿,新上了煤矸石热电项目,将、矸石配烧发电,年发电量12亿度,可让近50多万吨废弃物再增值,一年增加收入2.6亿元。同时,充分发挥电的优势,又新上了两座环保型电石炉,年生产能力20万吨。我们算了两笔帐,我们自发电满足了企业生产、生活用电,一年比网电节省电费1435万元,电石厂节省电费1.06亿元,同时,由煤延伸到电石产品,吨煤增值1255元。

第三步从电石到化产。从2008年5月起,我们继续拉长产业链,实现超越煤的目标,投资近10亿元,新建聚氯乙烯60万吨项目一期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这项省重点工程已于去年10月投入试生产。试生产半年以来,经初步测算,项目正式投产后,年可新增工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利税7亿元。这个项目的建成,意义远不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我们形成了煤—电—化产业链条,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综合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节能降耗最大化,有效地改善了环境。

三步棋走到今天,节能减排的效果日益得到体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4年的2.319吨标煤下降到去年的1.82吨标煤,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由2004年的1.56吨标煤下降到去年的0.63吨标煤。原煤、精煤、电力、电石的单位产品能耗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标准。同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总产值由2003年1.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1亿元,增长32倍;上交国家税金由2003年的2400万元增加到7.05亿元,增长了28倍。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的骨干企业,成为全县的节能、增值大户。

3、持续发展,打胜三场减排战。企业要发展,环保先过关,这已成为我们今后发展的准则。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看环保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展开三场减排攻坚战。

第一是战污水。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业污水和井下废水明显增加,如不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浪费水资源。我们把处理污水作为一场战役来打。首先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年处理300万立方,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但我们没有外排,而是全部回用到各个企业,不仅年节省水费400多万元,还可减少COD排放量270吨,B0D排放量438吨,SS排放量410吨。同时,新上污水在线监察系统,与省环保指挥中心联网,实行全天候监控。接着又投资600多万元,新上了矿井水处理厂,日处理矿井废水

4000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市杂用水质”中的景观水质标准,一部分用于井下防尘,一部分用于矿区景观。2009年9月投资1300万元,新上电厂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最近又投资3000万元,规划建设瑞恒化工厂的污水处理车间。目前,全集团废水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利用率达到95%。

第二是战余气。我们的热电厂具有集中供热的功能,一年可产生余气260万立方,不用则污染,用则减排。为了将余气变成新的资源,我们投资3.2亿元,分三期向县城集中供热,到去年底供热面积达到410万平方米,150个单位、小区的7000多户居民享受集中供热,年用气量246万立方米,同时集团的化工厂,余热发电、蒸压砖厂等一年用气量108万立方,达到254万方,利用率达到97.06%,一年增加收入1600万元。集中供热使县城居民得到实惠,更使县城单位、居民推倒大小锅炉1200多台,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6万吨,二氧化碳51万吨,减少废渣排放量21万吨,使县城天变蓝了,水变绿了,环境变的更美好了。

第三是战烟尘。前些年,我们一批项目的环保设备,运行到目前已不达标,我们对每个厂、每台设备逐一检查,发现一台换一台,发现一处改一处,不惜血本,不惜资金。诚丰电厂投入7475万元改造脱硫和除尘系统,先后新上湿发脱硫,布袋复合除尘设备,安装烟气监察系统,改造后脱硫

率达到99.1%,除尘率达到99.3%,年减少二氧化硫1500吨,减少烟尘量排放6.3万吨。弘升电厂变燃煤发电为煤气发电,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下降339.01吨和600.58吨。电厂、砖厂、电石厂等企业纷纷改造除尘和脱硫设施,取得排放新成绩。瑞恒化工按照“三同时”要求建设,聚氯乙烯一期环保投资4997.8万元,其中废气治理1865万元,废水治理2823.7万元,固废及其它环保项目309.1万元,除尘效率达到99%,年排放粉尘仅15吨,年排放氯乙烯仅0.073吨,均低于或达到国家标准。

区域经济节能减排 篇6

关键词: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电力 能源消费 可持续发展

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最主要原因。在温室气体引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中,CO2的作用高达77%。因此,减少CO2 的排放对于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

中国政府在2010年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当前CO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而火电行业是总排放量的主体。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 减排的主力军。中国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是我国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时代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 年统计公报显示,2008 年全国6000 kW 及以下电厂发电消耗原煤13.4亿t,火电耗煤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53%。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1. 1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逐步淘汰小火电机组,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作为减排的基础保障。通过淘汰小火电机组,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和热效率,使发电耗煤系数大大降低。力求用最少的煤生產出最多的电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随着火电装机总量的增加,煤炭用量也在增加,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碳减排的任务。

1. 2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提高现役燃煤机组脱硫排放的比例,对新建项目要求全部上脱硫装置,实现工程减排。

1. 3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电力企业在“上大压小”、工程减排的同时,积极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扩大核电和水电在总能源中的比例,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实现管理减排。

2 、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

由上述可知,目前的“节能减排”对策已经有效减少了SO2 的排放“, 上大压小”和SO2 工程减排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SO2 减排的压力。随着GDP的增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依然会增加,还解决不了NOx 和CO2 的减排问题,使火电能源利用的环境成本大大提高。

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变革,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各种形式的新能源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预计到2020 年,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430GW(其中水电300GW、核电40GW) ,占当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6%,尽快加大清洁能源占电力能源的比例。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才能在减排SO2 的同时,减排NOx 和CO2 。

2. 1 核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核电成为低碳能源供应的支柱。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和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我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2008 年底,我国已建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个核电基地。

2. 2风电产业进入大发展期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绿色能源之一。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以目前发展势头来看,未来3~5 年,将有望达到世界第一。与太阳能相比,风力发电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发展风电产业符合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尚有诸多瓶颈:风电零部件,特别是轴承、电控系统等受制于人,影响企业规模发展;缺乏风电设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要建立风电技术公共平台、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和质量保证控制体系。

2. 3水电产业潜力空间仍然很大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具有综合效益,且是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 ×1012 kWh/ a , 技术可利用量达2. 47 ×1012 kWh/ a ,特别是我国已完全掌握大型水电开发技术,且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生态的法规体系,使加快水电开发具有现实可行性。

3、低碳经济下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

为提高发电效率与环保效益,我国电力行业分阶段研究与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与CO2 排放技术,尤其是碳捕捉与储存技术,该计划将对低碳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 是当前发达国家实现CO2 减排义务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最大的CDM 项目减排国,核准减排量(CERs) 占全球的50 %,大力发展CDM 项目有利于获得大量的CO2 减排额度,并实现低碳技术与资金的引进。

4、结语

谈节能减排与经济持续发展 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广西梧州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近年来,虽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梧州市全面完成了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资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节能减排工作仍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迫切举措。节能减排与经济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需要理顺好的难题。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和企业担当着什么角色及发挥着什么作用,值得商榷和探讨。

1 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角色及作用

梧州市“十一五”之前,工业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能源消耗比较单一,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远远小于广西平均值,但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和扩张,特别是梧州市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后,一批产业、项目在梧州生根发芽。特别是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陶瓷产业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梧州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梧州工业面临着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双重矛盾。随着梧州工业发展的提速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现有产业结构来看,相应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相当时期内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节能减排仍是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对政府而言,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作为企业的监督者,为促进节能减排,政府要付出一定的监督成本。同时,政府又是社会的管理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运用必要的法律、行政手段来获得最大效用。

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全民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

(2)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等量置换、上大关小、扶优淘劣”的思路,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为上新的先进产能、项目创造条件。

(3)坚决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执行高耗能产业准入条件,确立“主动保护”的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对于引进的项目,从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环保要求等方面设立符合梧州实际的准入门槛,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循环经济,将传统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废物”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的循环模式,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清洁化、高效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建立梧州市循环经济重点企业、项目库,促进关联企业、项目适度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发展,使节能减排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连、良性循环,并使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的成本尽量降低。重点抓好有色金属、林产林化、冶炼、建材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作,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把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打造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城市矿山示范基地”,在园区形成以综合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完整产业链,打造运行高效、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产业集群。

(5)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推动,增强政府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促进节能降耗示范工程。继续抓好节能技术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尽快形成节能能力。梧州市和各县(市、区)应在加强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同时,针对实际制定并落实配套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政府表彰和奖励,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示范企业。

2 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角色及作用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企业是主力军,担当着关键的角色。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企业而言,提高生产力,提高投入产出率,换取丰厚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从经济的角度看,节能降耗要求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加强用能管理,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首先,企业要进行节能减排就必须加强生产控制,引入节能减排设备,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员工素质和技术培训等,这些都需要企业付出和增加一定的成本;其次,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提高了其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节能减排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企业应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以决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实施节能减排。

2010年梧州市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就得益于一批企业把节能减排工作与企业的壮大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开展工业节能整治工作,推进企业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和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工作。典型项目有:广西三威林产公司利用废弃生物燃料替代原煤燃料的“热能中心优化改造”项目;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利用热泵技术取代原蒸汽加热干燥的“利用热泵技术回收余热技术改造”项目;广西藤县金茂钛白有限公司“20万t/a硫酸废热利用工程”项目及梧州市联溢化工有限公司“8 t/h燃氢锅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据测算,项目实施后,4家企业每年可节约63 000t标准煤,预计每年减少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8 000万元。企业取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效果,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节能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在政府有效监督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经济效益。

(1)提高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制定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国家的节能目标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并确立每一步明确的实现目标。

(2)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及新能源的利用。加大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以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

(3)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实施清洁生产,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目的。

(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激励机制。

3 结论与建议

风电节能减排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篇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所有物质及能量均来自于自然环境。但是, 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 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呈指数化增长。与此同时, 爆发式的工业化扩张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如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气候异常以及物种灭绝, 还有全球大面积的酸雨、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 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来解决上述问题。

在面临诸多全球化问题的情况下, 对风能的利用已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蕴藏量巨大, 全球风能约为27.4亿兆瓦 ( MW, 1MW =1000kW) , 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000万兆瓦, 是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的10倍。此外, 由于风能在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废弃物和温室气体, 因此被认为是当前最廉价、技术最可靠的可再生资源。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排世界第7位, 能源资源量约为4万亿t标准煤, 居世界第3位。然而, 由于人口众多、能源技术不够成熟所带来的使用率不高和浪费,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非常匮乏,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 已探明煤炭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1% , 人均常规能源资源占有量为135t标准煤,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264t标准煤的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 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节能减排被提上政治日程,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1], 节能减排工作刻不容缓。

中国继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以后, 2010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也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 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累计装机容量41.8GW, 约占全球总容量的21.5%。我国的风能资源储量丰富, 且国际上技术比较成熟, 风电产业化发展时机已经到来。2012年, 中国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 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 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对风电产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们对风能利用的环境效益也有了一致性认可, 如风电的“减排”效益、节约能源效益、改善水质和生态效益。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 环境效益成为风力发电最突出的效益[2]。江苏省风能资源相对丰富, 风电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综上所述, 当前尝试对风电节能减排的环境、经济效益进行计算,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 借助数学模型将风电效益货币化, 以体现其价值, 并且介绍了影响测算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 选取江苏省东台市海上风电三期工程这一具体实例, 分析开发风电的经济效益。

2 文献综述

对于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 国际能源署进行预测, 认为2020年全球风电容量将达到12.6亿千瓦, 总投资估算约需6300亿美元, 中国的风电投资将达到近1000亿美元。因此, 吸引了众多国际顶级风机制造商纷纷进入中国。以GWEC秘书长Steve Sawer为代表的国际风电领军人物, 在密切关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 对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 认为中国政府对本土风机制造企业的适度保护是明智的, 也是卓有成效的; 固定电价与配额制是发展风电的宝贵经验, 值得中国借鉴。国内学者贺德馨长期以来从事新能源 ( 风能) 研究, 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技术创新, 参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风能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五”期间国家863项目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 主持完成多项风能利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制定发挥了积极影响。施鹏飞对比分析了我国发展风电的优势和制约条件, 探讨了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积极推动中国风电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跟踪研究了中国及世界风电装机及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进行连续十多年不间断的统计分析工作。在我国风电产业走过试验示范期之后, 面对近年来风电产业爆炸式发展的新局面, 国内还有许多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和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李俊峰、路正南、王正明、赵子建、迟元英、胡其颖、庄幸、芮晓明、周鹤良等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即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国家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

3 风电产业的环境效益分析

3. 1 模型假设与构建

传统的化石能源, 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发电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SO2、NOx、CO2、烟尘等废气排放物及废水、灰渣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此同时, 以水力和核物质等能源为原料的电力开发也造成了气候异常、放射性废物处理等环境负担。与之相比, 风力发电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因此风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1]近年来我国风电节能减排效益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通过风力发电, 2006年我国节煤量、CO2减排量、SO2减排量、NOx减排量和烟尘减排量总计达到559.18万吨, 2007年总计达到1118.53万吨, 为2006年减排量的2倍。今后各年, 节能减排量每年都以2倍的速度增加。到2011年, 我国风电节能减排总量已达到11769. 64万吨。可以预见, 未来我国风电节能减排效益将以更大的幅度提升, 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未来我国风电节能减排的效益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到2015年, 我国风电节能减排总量将在1.7亿吨到2.3亿吨之间; 到2020年, 将在3.2亿吨到4.1亿吨之间。其中, CO2减排量占绝大部分, 这将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问题, 更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总之, 表1和表2的数据均显示, 我国风电节能减排效益正在逐步提高, 并且风电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因此风电必会成为节能减排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比定性分析, 定量评估计算风电工程效益可以更直观地说明风电的环境效益, 对于风电产业决策及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重要意义。而与传统能源相比, 风电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排放上, 以产出同等电量, 节约燃煤火电的能耗及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值作为风电的环境效益指标[3]。因此, 使用数学模型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定量分析风电效益, 目前燃煤火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由此需要将风电和火电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比较。燃煤火电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和水, 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x、CO2、烟尘等大气排放物及废水、灰渣等, 其大气综合排放量约占全国大气污染物总量的1/3。

3. 1. 1 SO2排放量测算

影响S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燃煤中的含硫量, 其次是燃烧过程中烟气硫的转化率。

式中, GSO2为SO2排放量, B为耗煤量, Sy为燃煤应用基含硫率, KSO2为燃煤硫向烟气硫转化率, λSO2为SO2与S的摩尔质量比, 等于32/16, IS为脱硫效率。

影响计算的因素有煤炭含硫率、转化率、摩尔质量比和脱硫效率。

3. 1. 2 NOx排放量测算

NOx的生成机理较为复杂, 基本来源于燃煤中氮化物热分解后再氧化和空气中氮的高温氧化这两种途径, 其中燃料氮占主要地位。在目前常规燃烧方式下, NOx主要由NO和NO2构成, 其中NO量约占95%。

式中, GNOx为NOx排放量, n为燃煤含氮率, KNOx为燃煤氮向烟气氮转化率, m为燃料氮生成的NOx占全部NOx排放量的比率, 其他参数取值同前。

式中将燃料氮和空气氮生成的NOx量进行了合算, 也可单独进行计算, 相应公式为:

其中Vy为单位燃料生成的烟气量, CNOx为燃烧时生成的温度型NO的浓度, 通常取93.8mg/m3 ( 标准状态) 。

影响计算的因素有煤炭含氮率、转化率、摩尔质量比和脱氮效率。

3. 1. 3 CO2排放量测算

CO2排放量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生成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式中, GCO2为CO2排放量, Q为煤炭的单位热值, E为单位热值下潜在的排放量, KCO2为燃料中碳的氧化率, λCO2为CO2与C的摩尔质量比, 等于44/12。

影响计算的因素有单位热值、潜在排放量、摩尔质量比和碳氧化率。

3. 1. 4 烟尘排放量测算

烟尘排放量与煤的灰分及烟气中烟尘占灰分比例有关。

式中, Gd为烟尘排放量, A为煤的灰分, dfh为烟气中烟尘占灰分的百分数, 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Cfh为烟尘中可燃物的百分含量, 与煤种、燃烧状态和炉型等因素有关, Id为除尘系统的除尘效率。

影响计算的因素有煤灰分、烟尘比例、可燃物比例和除尘效率。

因为风电基本不排放污染物, 所以风电单位污染物减排量等于燃煤火电单位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风电的发电量来计算其总减排量。

3. 2 影响测算的因素分析

计算公式涉及了较多的参数指标, 其取值需要根据燃煤火电项目的具体工艺技术、规模标准及燃料特性等确定。

3. 2. 1 火电污染物排放以及原材料消耗

采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每年定期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中相应的年度供电煤耗指标。2011年, 全国6000kW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33g /kW·h, 发电标准煤耗312g/kW·h; 江苏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22g/kW·h, 发电标准煤耗302g/kW·h。

我国煤炭含硫量平均值介于0.95% ~ 1.05% 之间, 含硫量小于1%的煤炭大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 煤炭含氮率一般为0.5% ~2.5%。根据中国煤炭实测平均数值, 单位热值为21.2MJ/kg, 潜在排放24.74kg/MJ, 碳的氧化率为0.9。通常, 煤灰分一般为10% ~50%, 烟尘比例为5% ~60%, 可燃物比例为0% ~55%。燃煤污染物的排放率如表3所示。

3. 2. 2 风电 “挤出效应”

通常情况下, 风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发电成本和实现节能减排 ( 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火力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 从而使风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为了实现降低发电成本和节能减排两大目标, 往往希望既有电力系统尽可能多地接纳风电, 使风电“全额上网”成为电网调度的重要原则。但是, 在一些特定的运行条件下, 增加风电接入容量并不能使电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相应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反而使全系统的发电成本增加, 甚至还会影响系统频率质量[4]。

3. 2. 3 地区政策

风电投资各地区的投资收益差别很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各地区采取的风电发展政策有所不同。由于受到上网限制、电价较低等多方面影响, 使得有些地区风电项目设计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水平, 尽管这些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风资源。地区政策对传统能源产生污染物的控制, 各地区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不一样, 由于税利与火电排放的指标要求, 许多工业企业因为不愿提高成本, 同时, 政府也需要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所以, 工业企业和政府之间达成的平衡和默契导致风电相对于火电的节能减排效益不能体现。

3. 3 风电环境效益实例分析

由中国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 这一项目建于江苏省东台市东沙岛东侧150万平方千米海域, 总投资达66亿元人民币。根据布置方案, 在场址内布设单机容量为3.6MW的风机机组84台, 总装机302.4MW, 工程建成运行后, 取每年平均发电小时数为2000 ( 2500) , 则每年可向电网输送6.048亿kW·h的上网电量。

根据2011年, 江苏6000kW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22g/kW·h, 发电标准煤耗302g/kW·h。计算得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每年可节约用煤量为182650t。

根据表3所示的各污染物排放率, 计算得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的各污染物减排量如表4所示。

根据表1及表2, 风电产业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正逐年增加, 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各污染物减排量可占到2011年风电节能减排总效益的0.025% ~ 0.04%。201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7. 99g /kW·h, 增长速度为1.04%, 而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 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随着每年装机容量的增加, 以及高新科技的推动, 风电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将会越来越显著, 成为可再生能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风电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分析

作为分布式能源的一种, 风电具有分布式发电典型的优点: 地理分布广, 可以在负荷中心地区就近发电; 高度模块化, 容量能够随着逐渐增长的负荷递增; 与传统电厂相比, 建设周期明显缩短, 降低了资金和管理的风险。这些特点都使风电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性[5]。

4. 1 风电经济模型分析

4. 1. 1 风电场风能与风机功率

风能的利用主要就是将它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因此计算风能的大小也就是计算气流所具有的动能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于风速截面积A ( m2) 的风能, 即风功率为:

式中, ω为风能, 单位为W, ρ为空气密度, 单位为kg /m2, ν为风速, 单位为m/s。p为气压, 单位为hp, t为气温, 单位为℃, pw为水气压, 单位为hpa。当A = 1时, ω为风能密度。

额定风速为风力机工作在额定功率时的风速, 在这种风速下, 风力机功率达到最大。启动风速为风力机开始运行做功时的风速。切出风速为极限风速, 风力机必须停止运行, 否则会造成损坏。

4. 1. 2 风速概率密度

风速分布一般为正偏态分布, 因此威布尔 ( weibull) 分布双参数曲线最适用于风速作统计描述的概率密度函数。

威布尔分布是一种单峰的, 两参数的分布函数簇, 其概率密度函数可表达为:

式中, k为形状参数, c为尺度参数, 是威布尔分布的两个参数。

4. 1. 3 风机功率

功率是力和速度的乘积, 因为风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风的功率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式中, P为风轮输出功率, Cp为风轮的功率系数, A为风轮扫掠面积, ρ为空气密度, ν为风速, R为风轮半径。

年平均输出功率为

式中, v0与vi分别表示风力机启动风速和停机 ( 截止) 风速, p ( v) 为风速概率密度函数, Ps ( v) 为输出功率特性。

额定功率为 ( 风速为额定风速时) :

4. 1. 4 风机特性

( 1) 输出功率特性Ps ( v)

式中, I ( v) 是输出特性, 是一个与风速有关的复杂函数。

( 2) 容量系数F

式中, Pa为年平均输出功率, Pr为额定功率。

4. 1. 5 风机发电量

风力机年发电量:

W = 8760·F·Pr ( vr)

式中, F为风力机容量系数, Pr ( vr) 为风力机额定功率。[6]

4. 2 风电成本量化分析

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刺激下, 资本市场劲吹“风电风”。众多拥有风电概念的公司股价开始“迎风起舞”; 国产风电技术水平与国际差距大、国产化率低, 因而导致国内风电成本居高不下, 风电价格高过火电价格数倍。

4. 2. 1 风电成本

与火力发电相比, 风电运行费用较低, 但建场投资大, 所以风电工程需要较长的资本回收期。

风力发电成本:

式中, C为单位风电成本, 单位为元/kW·h; Q为单位建厂投资, 单位为元/kW; n建厂投资回收时间, 也即风电场使用寿命期望值; r投资贷款年利率。

式中, D1为经济系数, 可视为常数。

根据风力机投资与风电场投资关系, 可令Q = D2·R, R为风力机每kW的投资, 即风力机价格, D2为比例系数, 取值范围为1.2 ~1.4, 准确值取决于风力机容量及其价格, 风力机容量越大, D2越小, 此时:

令 D =D1·D2, 得:

由式 ( 5) 可知, 若要降低风电成本, 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风力机投资和提高风力机容量系数。由于风力发电的一次能源费用可视为零, 因此发电成本就是建场投资与发电量之比[7]。

4. 2. 2 风力机对风电成本的影响

风力机参数Pr、H以及vi、vr和v0相关数据如表5所示。考虑到现有国产大型风力机的容量, 选择200kW和600kW两个容量级别, 每级都有一国产机组和两个进口机组, 共6种机型。

目前我国风力机国产化率不高, 依赖进口, 风力机价格居高不下, 提高风力机的国产化率水平可以极大降低风力机价格, 推进风电工程建设。

4. 3 风电经济效益实例分析

由中国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 这一项目建于江苏省东台市东沙岛东侧150万平方千米海域, 北纬32°33' ~ 32°57', 东经120°07' ~ 120°53', 地势平坦, 地面高程1. 4 ~ 5. 1米, 大部分地区在2.6 ~4.6米。

该项目总投资达66亿元人民币, 根据布置方案, 其工程全部采用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3.6MW风机共84台, 总装机302.4MW。

此类风机额定功率为3.6MW, 切入风速3.5m/s, 额定风速12m/s, 切出风速25m/s, 风轮直径116米, 扫风面积10568m2, 轮毂高度80米, 转速范围8.3 ~ 15.4/min。如图1是W3600 - 116标准功率曲线。

东台沿海地区各季节及全年70米高度Weibull参数、相当风速、有功风功率密度及平均风能密度如表6所示。

根据文献8的数据拟合结果, 东台市全年5.5 ~7. 5m /s的风速最常出现, 风机功率为600kW。根据公式

计算得风力机风电机年发电量为3.8Mw·h。

根据全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发布的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江苏省属于IV类资源区, 其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0.61元/ ( kW·h) 。所以此项目建成运行后年收入可达2.32亿元。

5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低碳”的生活概念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 具有低价、环保、便捷等特点, 因此一度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和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其他发电方式相比, 在环境、经济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目前, 风电已成为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因此对风电节能减排工程效益做好 评估已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风电工程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势出发, 对风电的两个主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评估。在环境效益部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 将便于规范统一和快速计算风电项目的环境效益。其中的定量分析主要依据燃煤火电的污染物排放量来界定风电项目同等发电量情况下的减排量, 由于火电行业未来的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 简化计算公式中的各污染物排放率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因此简化计算方法关键在于其理论基础和行业发展。在经济效益部分主要分析了风电产业投资目前的状况, 以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通过相互的关联比较, 分析风电产业投资机会条件, 以及可以遇到的风险问题。鉴于风电产业链带动经济的相关关联, 分析了风电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状况。除此之外, 本文基于大量的资料收集和严谨的数据整理, 对风电经济模型及风电成本量化进行分析, 运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定量分析效益成果, 并从宏观分析其经济意义。

摘要:本文基于能源危机及环境恶化等背景下, 从风电工程与传统能源相比的优势出发, 对风电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评估,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效益成果。最后结合国华东台海上风电三期工程实例, 将数据代入模型中, 测算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具体结果值。

关键词:风电项目,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叶冬燕, 王湘赞.风电发展影响因素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28 (10) :69-73.

[2]孙磊, 宋志杰, 王健.风力发电的环境效益分析[J].广东电力, 2012, 25 (4) :40-43.

[3]蔡贵珍, 王莹, 黄家文, 等.风电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效益计算方法探讨[J].人民长江, 2010, 41 (15) :23-26.

[4]刘红哲.风电增发挤出效应及其效益评估方法[D].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 2012.

[5]派特.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曹彪.风电资源经济模型研究[D].江苏省:江苏大学, 2010.

[7]谢建民, 曾建成, 邱毓昌.风力发电成本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计算[J].华东电力, 2003, 31 (1) :6-8.

节能减排能源计量促进国民经济 篇9

一、节能减排是中国承担联合国气候峰会相关义务的重要举措

发展中国家要么交高昂的碳排放费, 要么购买欧盟生产的碳排放较低的清洁能源, 我们都知道欧盟在清洁能源发展和研制方面遥遥领先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发展中国家, 一定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减少碳排放, 才能掌握主动, 在与发达国家的讨价还价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要靠资源能源大量消耗进行支撑, 中国又是一个资源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关于中国的能源家底,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节能减排完全没有那么重要, 而实际上, 煤炭资源虽然绝对数量庞大, 但1800亿吨左右的可采储量, 只要除以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 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会少得可怜。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能源、资源有限, 利用浪费严重的现实, 实施节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节能战略的实施有各种措施, 包括法律强制规定、政策引导、低损耗材料的应用、新型节能设备的推广以及企业技术进步等等。但无论哪种措施的实施, 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计量。没有计量监测作为基础和支撑, 这些措施是难以具体执行和落实的。因此可以说, 能源计量是加强节能管理的核心。

1、加强能源计量是我国节能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节约能源工作, 1986年1月, 国务院发布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 《条例》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其他规定, 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1997年1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该法进一步完善了节能标准与限额管理制度。

2、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节能标准只是规定了节能要求和节能指标, 为节能管理提供基本评判依据。但标准的具体实施却有赖于有效的能源计量手段。建立与节能标准相适应的计量监测手段, 是标准得以实现的前提。没有能源计量手段, 即使节能标准制定的再全面、再完善, 也无法操作和落实。能源计量还是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和节能评价的基础, 是进行能源消费统计、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以及能耗考核的手段。只有依靠能源计量监测提供的客观数据, 才能准确分析能源利用状况, 为政府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3、能源计量是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动力

能源计量不仅是企业实施节能标准的重要手段, 而且对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企业与市场之间, 而且体现在企业内部分厂与分厂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一些能耗管理好的企业, 如济钢、邯钢等, 无不把加强成本计量核算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 企业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根据能源计量监测的结果, 淘汰高耗能的产品和设备,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4、能源计量是引导和推动节能产业发展的动力

节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精良的节能设备, 而精良的节能设备除了采用低损耗的材料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提高能耗监测、控制的准确度, 而这恰恰与能源计量的发展水平有关。凡是能源计量监测、控制准确度提高了, 计量监测指标要求全面了, 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水平和档次就上去了。因此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对引导和培育节能产品市场, 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能源计量的对策和手段

1、加强节能宣传, 提高节能意识, 倡导科学发展观和求

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节能是一项全民工程、系统工程, 有赖于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的共同参与。然而, 在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由于多种原因, 节能问题并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必须大力加强节能宣传,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教育、培养干部职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数据指导节能决策、开展节能工作。

2、依法办事, 把《节能法》的有关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1997年11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使我国的节能工作正式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上至国务院, 下到各省 (市) 、地、市、县都设置了专门机构。节能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应该看到, 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 节能意识比较淡漠, 能源计量工作得不到重视,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受检率都很低。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依法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依法实施监督, 使能源计量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和技术进步的基础。

四、积极推动能源计量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节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利用新技术、新经验, 改造旧企业、旧设备的过程;是提高人们科学技术水平的过程;是促进生产现代化的过程。能源计量新产品对于推动节能标准的完善和提高、促进节能产业乃至整个节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节能标准和企业节能降耗的需求, 积极鼓励、支持和推动能源计量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组织开展能源计量新产品、新成果的交流、应用和推广。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计量技术保障。

摘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社会共识,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强化能源计量监测是实施节能的重要手段和如何加强能源计量的对策和手段, 在党中央提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新形势下, 能源计量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作用也日益凸现, 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计量,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马靖、刘建国:《蒲长城副局长强调能源计量工作应做好“两个服务”抓好“三项建设”》, 《中国计量》, 2010年01期。

[2]张素玲、胡涵、苏苒:《浅谈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与器具配置》, 《上海计量测试》, 2010年01期。

浅议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篇10

1 科学技术在低碳与减排中的作用

不管是发展低碳经济或是推行节能减排, 还是科学技术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研究, 国外有上百篇论文, 都是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这四方面因素, 来研究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 在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这三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会导致污染物增加, 而末端治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通常会使污染物排放降低。如果以上三者减排之和高于经济发展的增排量, 则污染物排放呈下降趋势。

科技进步减排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增排的速度, 这是我国当前减排工作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象。

近些年, 我国环境污染控制仍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模式一直没有发生转变, 这很令人担忧。因为最好的末端治理技术也治不好最差企业排放的污染。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其资源利用率, 这样才能大幅度地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数量, 能够有效地进行污染减排。也可以说, 污染减排的核心部分就是要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量, 要通过科学技术进步, 把污染物消灭在产生之前。

2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减排之间的联系

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为根本, 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全过程控制是在减排工作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全过程控制包含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末端治理3个方面。国外的数据表明, 末端治理潜力有限, 结构调整潜力有限, 唯有科技进步的潜力无限。

例如, 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SO2居高不下, 但在实施全过程控制之后, 其SO2排放量逐年稳步下降。1996~2010年, 日本的GDP翻了一番, 其SO2排放量反而下降了100万吨。在这其中,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最大。2010年, 日本SO2减排量中, 末端治理贡献率为6%, 结构调整贡献率为24%, 技术进步贡献率为70%。

结构调整在国外一般指多发展单位GDP产污量少的产业, 重点是调整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我国的结构调整实际上还包括关闭治污无望的小企业、多建大企业, 这是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建设大型企业不但有利于建污染治理设施, 也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即便如此, 由于我国重化工产业还将继续高速发展, 结构调整对污染物产生总量所起的作用有限。这就好比配制药水, 因为总量在增加, 溶剂加得再多, 充其量只是改变了药水浓度而已。如果结构调整中对提升科技水平重视不够, 其减排作用更加有限。

我国污染减排最突出的矛盾是技术进步速度慢, 总体上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以SO2减排贡献率为例, 2000~2010年, 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SO2减排贡献率为65.2%。工业技术进步的SO2减排贡献率在“十一五”期间有明显降低, 从“十五”时期的55.1%降到34.2%。我国工业近期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率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率。

例如, 我国目前每生产十吨钢, 先进水平 (指大型钢铁厂) 平均需要消耗新鲜水65.6吨, 排放COD 3.7千克、SO229.6千克。而国外先进水平十吨钢消耗新鲜水量在24~32吨之间, 排放SO25.5千克。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钢铁厂对氮氧化物也是很少采取处理措施, 对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含二恶英、呋喃等强有毒物质的气体没有先进的监测手段和处理措施。

3 实现低碳和减排的应采取措施

要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 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就要继续深化在高能耗领域抓节能减排工作, 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高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 也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取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 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就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 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 适时微调和修正, 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 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 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要走低碳道路, 要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 既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 更可以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和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所以, 我们应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观念更新、制度创新以及对外合作, 做好我国低碳社会的建设计划。

参考文献

[1]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R].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2]魏志恒, 庞莹.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节能减排的艰巨性分析[J].生态经济.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4]张力, 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节能减排上下求索 篇11

“经营”协会优化服务

会议由端小平会长代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向到场嘉宾作2011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端小平说: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协会秘书处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指导思想的要求,本着“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宗旨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许坤元名誉会长给予了肯定。

端小平谈到具体工作时说:首先协会在配合工信部完成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行业需要和市场需求、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相协调,降低了总量的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化纤产量年均增长目标为5.8%,明显低于“十一五”平均14%的增速。其次着重强调创新,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纤维发展及市场推广做了很多工作,加强了新产品研发基地的建设,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尤其是启动了纤维流行趋势分析,获得了业内广泛关注。考虑到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和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中等收入家庭的比重一系列背景,化纤协会在需求拉动创新,创新创造市场的理念下,希望借鉴莱卡、莫代尔品牌纤维的成功经验,把更多,更好的纤维产品推荐给下游用户,帮助化纤企业开拓市场,同时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指引方向。

除此之外协会创新开展了“协会标准”工作,重点解决新产品标准真空期内市场混乱的问题,为企业和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针对2011年原油、棉花等大宗原料市场高位震荡的情况,协会找准时机,及时推动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了行业的稳定运行。在管理改革方面,协会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激励机制、营收模式并且针对协会工作人员出差多的现象,引进了OA办公体系,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端会长在会上真诚的和在座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在协会工作一年多的体会,他用“经营”一词概括了自己工作的整体思路。具体总结为三点:“首先,需要寻找适合协会长期发展需要、稳定的主营业务,只有协会能够生存能够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为产业、为企业、为政府服务;其次,一定要跟着行业走,为企业服务,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再次,制度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重视制度建设,团体方能够不断保持活力。”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端小平提出2012年协会工作的思路:要围绕“一条主线”,通过“两种手段”,实现“三个突破”,完成“四项落实”。一条主线是指贯彻落实纺织工业、化纤工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两种手段是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三个突破就是要突破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突破高新技术纤维发展,突破“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四项落实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服务水平:落实研发体系建设和市场推广模式创新,支持新产品开发;落实运行分析和行业自律,应对困难挑战;落实协会服务平台创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秘书长郑俊林宣读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第二批信用评级企业评价结果》和2011年度协会表彰颁奖的决定。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化纤企业获得化纤行业AAA信用评级评价;授予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全国化纤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奖”;授予王毅等10名同志“全国化纤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给我国化纤行业带来了巨大困难,面对国内外新的竞争环境,我国化纤行业正处于由规模数量型向技术品种效益型实施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化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拉动行业“转型增效”,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燕娥处长在会议上从环保角度分析了化纤行业当前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燕娥处长谈到:“‘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环境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困难,形势十分严峻。”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上对中国环保问题进行阐述时所表示: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高速进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资源消耗大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背后就是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会上提醒化纤全行业一定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高会长说:“化纤行业在过去节能减排问题上是吃过亏的,尤其是粘胶长丝行业,曾被列入了“两高一资”产品(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出口退税率降到了5%,使得粘胶长丝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陷入了全行业亏损。一直到2009年,三年振兴规划实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化纤协会花了大力气,才得到政府部门的许可,最后将出口退税率调回16%,使得近两年粘胶长丝行业有了平稳的日子。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化纤行业来说是有前车之鉴的,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以涤纶为主要原料的企业都应该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首位。”他说:“今天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开得非常漂亮,化纤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不但要抓高性能纤维的研发,还要落实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重任。”“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共淘汰落后产能300多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虽然,就数量而言比“十一五”期间有所减少,但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依然不轻松。

nlc202309031616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许坤元名誉会长在会上表示:“节能减排工作做了很多年,国家也发了很多文件,文件多,口号响,效果有,但还不够漂亮,行业需要再把工作作具体,将行业内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整合成系统,向企业全面推广。节能减排不应该只是负担,只要进行一些合理调配,就有可能出效益。”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办公室李伯鸣副主任做汇报时指出,未来化纤行业节能环保涉及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清洁生产评价技术要求及聚酯涤纶清洁生产技术方案的编制;二是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三是用战略联盟推动化纤行业的循环经济;四是化纤行业的碳足迹认证;五是进行合同能源管理。

清华大学孟绍利教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里第三条、第四条、第十五条、第十二条内容介绍了政府的宏观能源管理政策,建议企业要加强能源管理,要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引进能源管理师,配置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在能源的统计与计量管理方面,要按国家标准(GB/T17167-2006)配备能源计量仪表与器具,关注节能量、减排量,按时上报企业能源统计报表。要建立企业自身的能量平衡表和能源网络图,实行能源监测、能耗限额,及时淘汰落后工艺与设备。要建立、完善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要进行企业能源审计与编制节能技术改造规划,对重大的节能工程项目编写节能评估报告。同时开展企业全员能源培训与节能奖励管理。

迎难而上实现跨越

中国化纤工业,自1975年起步,历经改革开放,发展十分迅速,产量已经从2000年的695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3362万吨,约占世界产能60%以上,化纤使用量约占到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72%,化纤作为全球经济高度关注的多品种、多工艺的大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关系到整个纺织产业的荣辱。

端小平会长指出:化纤行业是一个成长中的周期性行业,大约2~3年为一个周期,自2009年3月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迅速见底后反弹,到今年9月,上升周期已经延续了30个月,自今年四季度开始,行业运行已经开始转向,下行的趋势已基本形成,这是过去2年多行业运行良好、新增产能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计明年化纤行业的整体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希望企业能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作为协会,在2012年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重点落实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保障行业平稳有序运行。

在会议的最后,许坤元和高勇对化纤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提出了期待和建议。高勇表示化纤行业“十二五”工作的中心应该围绕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支撑纺织工业纤维增长的需求;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纤维,满足产业用纺织品的高速发展需求:三是节能减排工作应该放在全行业的首位,避免“两高一资”的再度出现给化纤行业带来严重危害;四是加快化纤行业自身技术提升,淘汰落后产能。

许坤元提出:“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要实现“四新”,即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新跨越。当前,化纤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到10%以下,转向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为主,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强化扩大内需政策,国内市场需求不断被挖掘,并且第一次提出,从金融向实体经济倾斜,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感。但是市场的波动,原油价格的波动,汇率、利率的波动,市场周期的波动这一系列常态化的波动成为我们的新课题,行业要在波动中发展,就更要加强研究,寻找规律,防止风险。

许坤元指出,行业目前面临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的挑战,当前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个性化、时尚化为主流的趋势,化纤行业应该开发出用户可支付的最优性价比的产品,要为下游产品提供更多价值的产品,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指使用价值和服务价值,更多的是社会价值,开发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产品,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人才、资本、科技”。

福建省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减排 篇12

截至目前, 福建省物价局累计下达3 278家执行差别电价企业, 累计征收差别电价资金约12.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执行差别电价的72家钢铁企业、227家水泥企业、1 059家建筑饰面石材企业、24家落后产能企业已停产或转产, 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 985万t。

同时, 福建大力推行节能发电替代, 将小火电发电量指标有偿转让给高效大火电机组替发, 提高发电效率, 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

大气污染物排放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福建省将用大型高效环保煤电机组逐步替代小煤电机组发电;全面试行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 从2013年起仍未取消脱硫烟道旁路的燃煤机组全额扣减脱硫电价, 并将提高脱硝设施投运率和脱硝效率的考核标准。

上一篇:欧元区经济下一篇:载人航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