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投资经济(通用12篇)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1
摘要:我国的旅游事业方兴未艾, 而中国旅游企业在当前国内外旅游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保持优势地位, 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包装是个重大的课题。旅游商品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如果注重表现地方特色, 那么会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因此对旅游商品的包装也需要体现一种文化性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旅游业是商品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政府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 旅游界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地区如何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包装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各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产品时, 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地方特色魅力。对旅游产品包装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应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对于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的企业来说, 虽然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但是只有对产品进行广泛和多层次的包装才能使产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一、何为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商品, 才能称之为旅游商品。所以, 当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结束后, 其购买行为与旅游无关, 其所购买的商品就不再是旅游商品了。
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旅游业中创汇和创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发展旅游商品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旅游实践中, 增加旅游购物的收入就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 旅游纪念品,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它多是以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或文物古迹为题材,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 且制作独特的商品。市旅游商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商品。
旅游纪念商品类型繁多, 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比如民间工艺品, 是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及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美术品。如山东菏泽艺人李俊善的面塑, 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 民间妇女剪纸, 潍坊的风筝等。
其二, 旅游用品, 是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的需要所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主要有旅行车、游艇、旅行箱包、旅游鞋冒、手杖、风雨衣、太阳镜、摄像机、美容护肤品及常备急救药、帐篷等。随着旅游者旅游个性化的要求及各种新兴旅游项目的兴起, 这种旅游用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旅游纪念品具有同样的地位, 是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三, 旅游消耗品, 是指旅游中所消耗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饮料, 以及盥洗用品、当地特色风味小吃、日常生活必需品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是按照平常的喜好来购买的, 这种支出是较稳定的和有限的。而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因此, 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及小吃就成为旅游创收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与法国、土耳其饮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因此开发这种风味小吃也是旅游商品中的一个重点。
三、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 使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求可带走的商品, 因此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又具备一般商品有时并不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 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够通过旅游商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通常旅游者所选择的商品大多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纪念性的商品。所以, 纪念性是指旅游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显示旅游所在地的某种特点,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能够引起游客美好回忆的属性。几年形势旅游商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比如, 到桂林的旅游者, 一般喜欢买以桂林的山水为内容的山水画、工艺扇和文化衫等;到苏州的旅游者, 多会购买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手帕、枕套等;到西藏的旅游者, 会购买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到青岛的旅游者, 会购买一些贝壳等饰品等。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商品能吸引人的目光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因此, 旅游商品的独特创意和美观的, 具有艺术性的包装, 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之一。为了获得美的感受, 具有美感的商品自然成为旅游者购买的首选对象。旅游商品愈具有艺术性, 感染力就愈强, 游客就愈喜爱。
旅游者在异域他乡旅游购物时, 总想买些该地富有民族性的商品。到中国的旅游者, 会购买中国的丝绸、年画、古董及印章、瓷器;去我国新疆的旅游者, 会选择购买维族的帽子和佩刀、葡萄干、哈密瓜;去广西的旅游者, 可以购买竹雕酒具、竹子工艺、竹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这些商品均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令旅游者印象深刻。
旅游者在选购具有民族风格物品的同时, 也会选择具有突出反映地方文化的特点的商品。比如,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旅游者, 除了购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商品——丝绸、茶叶等商品外, 还会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 如安顺的蜡染、苏州的扇子、酒泉的夜光杯、张小泉的剪刀、潍坊的风筝、临沂的煎饼、全聚德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麻婆豆腐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大多旅游者很想购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 作为玩赏、纪念和馈赠之用。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有很多, 如旅行包、旅游鞋帽、手杖、钱包、中药材、小玩具等。
旅游商品的这几个特性,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 遵循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三、旅游商品应重视包装策划
旅游商品大多是旅游者所购买的, 因此对于这种商品的包装我个人认为, 应该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加以地方特色的表现, 能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商品的地方特色, 浅意上讲就是商品具有产地优势和特色, 如特产, 它的商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 再如有些产品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还有些产品具有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产品在共同具有地方性的同时;还让购买者有一种“人是故乡亲, 货是当地好”的这么一个潜在的信誉感。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这既是特色更是优势。
对于生产地方特色的企业来说, 虽然居于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由于缺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 只局限于当地或周边的销售地区, 不能真正地走出去, 所以只有对商品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宣传, 才能使商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沈祖祥, 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2]许峰.旅游产品理论与旅游市场营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2
县级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的发展旅游业策略,对拉动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 者:陈桂荣 崔树强 作者单位:陈桂荣(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014)
崔树强(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AND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F590 关键词:县级区域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策略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3
民俗文化的融汇之地
“逛庙会去大悲院”。天津市民对已成功举办三届的大悲院文化庙会给予了颇多的认同和喜爱。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休假中的人们被文化庙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艺表演和琳琅满目的特色旅游商品所吸引,或扶老携幼全家“总动员”,或三五成群结伴而来。假期逛大悲院庙会,已成为部分市民长假期间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
漫步在整修一新的商贸旅游区,传统韵味的牌楼夺人眼球,火红的宫灯烘托出浓浓的喜庆。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蛟龙飞腾漫游,雄狮欢腾跳跃。伴着喧天的锣鼓声,高跷老会的艺人们装扮成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表演的“单脚跳”、“劈叉”、“过障碍”等高难动作,令游客大呼过瘾。民间婚俗展示,传统津味叫卖,演杂耍的、扭秧歌的、抖空竹的、说相声的……民俗文艺演出此起彼伏、异彩纷呈,为欢乐的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将商贸旅游区装扮成欢乐的海洋。
一边观看花会表演,一边品尝津味传统美食,享受购物的快乐,逛传统文化庙会令人喻悦。百余家商户、数百个摊位,为前来游玩的人们准备了丰盛的传统美食和特色商品,天津“三绝”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风味小吃艺兰斋糕干、马记茶汤、石头门坎素包,果仁张、崩豆张,有“赛鸭梨”之称的沙窝萝卜齐聚于此,令人大饱口福。慈航路上,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泥人张的泥人等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应有尽有,书画名家当场挥毫泼墨,民间艺人现场制作传统糖人、泥人、吊钱售卖……
每逢举办文化庙会,大悲院商贸旅游区就成了文化交融的一块宝地,将津城的百姓,周边省市的朋友和在津工作、学习的国外友人都吸引到这里,让人们在感受津味民俗中获得快乐,传统文化就是有这样大的吸引力。
据统计,每届文化庙会,都会吸引数十万人次游客前来游玩购物,摊位销售收入百余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商贸设施的发展。
津城游玩的必览景点
近几年,天津城市环境显著变化,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市容市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商贸旅游区内的古刹大悲禅院,作为全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门十方丛林寺院,为各地游客和香客所喜爱,成为津城游、海河游等诸多旅游线路的必选景点。
大悲禅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因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得名,又因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顶骨名扬海外。后因沧桑变革,几多兴废。沐浴着天津海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春风,古刹大悲禅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改扩建后的大悲禅院,占地六十三亩,由宗教活动区,办公生活区,和以纪念塔院、文物院为主体的综合区等三个功能区组成。位于寺庙中轴线上的宗教活动区,山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楼由南至北依次排开。
每逢佛教节日,寺内香烟缭绕,人流如潮。据统计,每年前来礼佛、游玩的香客、游人达百万以上。
大悲院周边可供游玩的景点还有很多。在天子朱棣“津渡”毕竟途中修建的天石舫,永乐桥上世界唯一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天津之眼”摩天轮,充满异国情调的海河意式风情区,散发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古文化街,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特色商品的购物乐园
为提升商贸旅游区“吃、住、行、游、购、娱”等必备功能,河北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益运营”的要求,在大悲院周边规划建设了大悲院商业街、世纪天乐商贸城、凤凰城商贸区等大型商贸设施,引入了津菜典藏、海河假日酒店等数家高中档餐饮、住宿企业,为游客采购特色商品、品尝津味美食提供全新的体验。
大悲院商业街位于大悲禅院东侧,占地20000余平方米,由15栋独立楼座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有150余家商户在这里长期经营,形成了以佛教用品、素食小吃和餐饮住宿为主要业态的经营模式。今年又有沽上嘉信等多家企业入驻经营,新增投资额8000余万元。
津食文化园坐落于商贸街内,是一家经营天津风味食品,宣传津昧饮食文化,出售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购物商店。500平方米的营业空间,将天津“三绝”等各种津味美食尽揽其中,四周墙上关于天津饮食文化的图文介绍与各类美味配合的天衣无缝,俨然将小文化街和小食品街融为一体,使游客在短时间内体味到更多天津美食文化。
想吃纯正津菜大餐的朋友,可以到“津菜典藏”一饱口福。“津菜典藏”坐落在商业街天纬路与三马路交口。四层小楼装修的豪华典雅,在2600平方米的经营空间里,处处雕龙画栋,华贵韵致,遍布其间。八大成、天一坊、真素楼等传统津菜名餐馆的字号,在这里成了店内各个单间的招牌匾,大有将传统津菜——典藏的气势。这里的传统津菜“紫蟹银鱼锅”得名师真传,洁白中衬托着橘红,晶亮滑润,人口奇鲜,味道醇厚。而“嘎巴翅”、“老豆腐海参”则是将天津传统小吃配以名贵食材,味道得天独厚,创意绝无仅有。在这里品尝津味美食,不仅可以一饱口腹之欲,更是一场视觉和津菜文化的盛宴。
吃得美味,住也同样方便。法国宜必思酒店、美国格林豪泰酒店、国内的如家燧酒店都在这里开设了连锁机构,整洁的环境、温馨的服务、便捷的交通、舒心的价格,总能给风尘仆仆的游客带来居家一般的自在感觉。如果是商务出差,入住假日酒店集团旗下的海河假日酒店则是不二之选择。透过酒店宽阔的落地窗,迷人的海河风光和靓丽的津城新貌尽收眼底。酒店内桥场日餐厅、海河轩中餐厅和威尼斯咖啡厅的资深厨师,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美食,随时恭候客人品尝。如果感到行程中的疲惫,可以到酒店的康体中心做一做运动,游泳、桑拿、瑜伽等健身项目会令人放松身心、神清气爽。
大悲院新文化市场有100多个摊位准备了佛像、念珠、木鱼、烛台、香炉等佛教用品和琳琅满目、千奇百怪的特色商品。在这里购物,低廉的价格、热隋的服务和繁多的品种,定会使您感到物超所值、不虚此行。
穿过商业街,大悲禅院山门对面的世纪天乐商贸城和天津窗帘城也是消费购物的好去处。
世纪天乐商贸城前身是天津轻纺万象城,老字号瑞蚨祥、谦祥益等200个商家在此经营。今年2月份,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斥资6亿元人民币,成功收购万象轻纺城,并注资1.8亿元人民币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可以容纳1500个经营户的大型综合性服装、服饰、鞋帽批发零售市场。在商城8月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韩国城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商签约入驻,目前商城整体招商形势异常火爆。9月28日开业后,预计将有3000余人在此从业,日客流量将达3万人次,年纳税额超过3000万元。天津窗帘城位于凤凰商贸广场A座,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汇集全国精品窗帘、室内布艺装饰产品高端品牌,集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天津最大窗帘城。目前,已有多家商户入驻装修,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将盛大开业。到时,有时间的朋友到这里转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画创意的交流平台
坐落在商贸旅游区内的天津美术学院,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为这里积聚无限的创意灵感。
依托美术学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河北区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触角伸向这里,正在将毗邻天津美术学院的地纬路打造成书画创意的交流平台,并取名为“经纬艺术街区”。
即将建成的经纬艺术街区,长约500延米,以清末河北新区开辟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为主体背景,巧妙融入了街区独有的艺术文化底蕴,青砖灰瓦之间,街区古朴传统的气息油然而生,与百年中山路风格、色彩得到了协调和统一。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4
关键词:经济增长,政府投资,面板数据
1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差异
中国的经济增长差异在改革开放前就已经存在, 改革开放后, 在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指导下, 我国经济发展重点优先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使得本就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更加落后。2000年, 为了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我国政府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投资、政府政策等开始向西部地区倾斜, 继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5年后, 2005年, 为促进中部地区 (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 经济快速发展, 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尽管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改善。见下图。
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 中西部地区GDP占东部地区GDP的比重在这9年间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从而可以认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缩小的趋势。
2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扩大公共投资是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投资拉动型”的我国, 政府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显著。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在于:一是政府投资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形成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局面, 也即政府投资的引致效应。二是政府投资本身能够创造需求, 也即政府投资具有需求效应, 直接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投资的需求效应, 是指政府投资在形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过程中, 政府需要不断地用货币资金购买物资和支付工资, 从而使得经济生活中的总需求增加。三是政府投资还具有供给效应, 是指政府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 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 引起经济中总供给增加。政府投资的引致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 这也是西方大多数学者尤其是凯恩斯学派分析政府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三条主线。
3 我国政府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
3.1 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第一, 关于政府投资变量的选取。国内学者在定义政府投资时, 采取了不同的口径, 有用预算内投资来定义政府投资, 也有用国有政府来定义政府投资, 甚至也有用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的投资来定义政府投资, 本文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定义来定义政府投资, 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第二, 经济增长差异指标采用各省市GDP来代替。由于西藏自治区GDP总量和政府投资总量都较小, 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 剔除了西藏自治区, 即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 选取了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3.2 实证研究结果
本部分内容构造了以GDP为因变量, 政府投资为自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 实证分析了全国数据、东部数据、中部数据和西部数据, 并进行了简要的对比, 实证分析结果见下表。
下表显示, 不管是全国模型还是东、中、西部模型, 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很明显, 其中, 从全国模型来看, 政府投资的系数是2.79, 即政府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约2.79个百分点;从东部地区模型来看, 政府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约4.53个百分点;从中部地区模型来看, 政府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约3.78个百分点;从西部地区模型来看, 政府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GDP增长约1.26个百分点。在四个模型中, 政府投资系数都在1%左右, 模型的其他判定指标也表明该模型的实证结果和现实是吻合的。因此我们认为政府投资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 但是对不同地区的拉动作用是不一样的, 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最明显,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不明显, 即我国政府投资是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增长和政府投资关系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表
注:限于篇幅本文删除了固定效应部分的结果。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3.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认为之所以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最明显, 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的原因在于:第一, 制度方面, 尤其是投资环境。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都较中西部地区领先, 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大量的FDI并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第二, 政府财力方面。政府投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 东部地区省份财力相对雄厚, 可以支持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支出, 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又促进了财力的提高, 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局面。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 认为政府投资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 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最不明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和政府财力差异。要缓解这种差异, 本文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尤其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如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激情等。二是中央政府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尤其是对于落后地区要加大财力支持。三是东部省份要支持中西部省份, 改革开放之初, 中西部省份为东部地区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在东部省份发达了, 要转过来支持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蓬勃的发展起来,并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而对于这种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国内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主要的观点包括东部旅游市场差异、区域资源条件、市场客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的自然、人文因素、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与之相关的差异考虑。在以上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产生原因的探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旅游业区域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差异的存在。
关键字:区域旅游 区域差异 制度经济学
一、区域旅游发展差异产生的背景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旅游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由来已久,而对于形成这种区域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基本上要从差异产生的几个背景进行分析:
1、我国旅游业发展特点
我国旅游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初期东西部的差异化并不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执行,旅游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从而使得中东西部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根据我国学者的数据和计量分析结果说明,我国东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仍在继续扩大。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也就是旅游的天然条件,许多的旅游资源也都分布在西部,但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经济严重落后,当地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使得当地旅游业开发力度和资源丰度之间极不相称,西部地区这样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开发。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政策上的优势,技术先进、交通便利,使得当地有限旅游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开发,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就必然造成了我国东西部的旅游资源出现严重的区域性差异。
2、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
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经济发展的适当刺激,形成最终需求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依赖与其他产业的巨大投入,这样也就使得其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厉以宁将我国分为四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第一类直辖市经济发达地区,第二类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三类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第四类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经济发展地区分类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于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也就必然的造成了东西部旅游经济出现差异。
3、旅游动机与经济发展水平
理论上我们认为,旅游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动机也是促成旅游行为发生的关键。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东西部人们旅游需求的差异,从而导致东西部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4、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变动的情况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建国后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中农业远高于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有的农业主导转化为现在的工业主导,同时第三产业也保持着高比例的快速增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占消费行业的比例较大,这就需要工业的带动,东部地区在工业发展中占有优势,这样也就能极大的拉动旅游的需求,同时产生相应的旅游供给。而旅游业自身的强关联性使得东部地区其他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对的西部地区农业的较大比重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能力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只能单纯的依靠旅游资源来提供,这种单一的结构也就在客观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充分发展,长期下来的积累必然就造成了东西部旅游区域的差异越来越大。
5、政策优惠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东部地区在人、物、力等方面都获得了比西部多的多的国家支持,东部先发展后带动西部发展的格局使得东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我国建国后设立的五大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的实施形成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沿海开放地带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在我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式的格局,这就使得东西部的旅游经济也必然会在这种格局下产生巨大的差异。
综上,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国家政策倾向东部产生的必然结果,国家政策倾向是正是制度的最终实施表现;产业结构是国家政策在经济领域中的布局,涉及到产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问题;国家优惠政策其实质就是制度,它是国家
在某一区域特殊的制度表现。因此,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制度因素差异。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根据这一观点,分析我国东西部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有着更合理的理论基础。哈罗德·德姆塞茨指出,制度引起经济绩效的改变。制度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造成我国东西部旅游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下文将具体分析制度因素是如何导致我国东西部旅游经济的差异,并同时根据制度的组成部分的相关内容对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客观剖析。
1、制度因素中观念、习俗等因素影响旅游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斯认为,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观念、道德等意识形态。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长期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观念、习俗、价值等方面都产生了差异,长期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所受到的约束程度也就存在差异。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基调,东部地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了与各地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融通的整体文化,这种主流的文化基调能强烈的促使东部人们在价值观、金钱观、竞争观发展上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相对的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体文化相对封闭、滞后。两种不同文化基础也就使得东西部人们对待旅游业的发展上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意识。东部人们从分利用自身的开放意识发展经济并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却还在为如何发展农业而思考,同时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全方位的规划和布局。上文提到过,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发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观念上的滞后也就必然会影响到西部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绩效。
2、制度因素中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合理度影响旅游发展
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差异将会影响区域制度,即区域制度会受制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合理度将直接影响到制度的变迁,并进一步的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匹配的合理度较高,一旦需求出现,就会相对应的随即出台制度供给,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会在国家的制度安排前就在自身管辖的区域内实施制度供给,这种超前的制度供给能够极大的满足东部一些地区的制度需求,目前这种地方政府自主创新的行为也就已经基本上被国家默许。而相对来说西部地区,观念、意识不但影响了西部人们,同时也必然的影响了西部的地方政府行为,长期的非正式约束造成西部地方政府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固步自封的思想使得西部根本无法制定出高效的甚至超前的制度供给规划,这就使得西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严
重不足。一旦西部的旅游需求变得极为强烈时,地方政府根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匹配的制度供给。
3、制度因素中制度安排的及时度影响旅游发展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的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强制性制度创新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主流。而制度安排本身也属于公共产品,很难通过诱制性制度创新过程建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促进,制度安排将很难在社会中存在,而合理、高效的制度安排也将会决定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效果也就与当地政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旅游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并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于此同时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却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产业的优化升级,要消除这种差异就必须要在制度安排上做出切实合理的布局。东部地区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在高效的制度安排下发生的,每出现一种旅游需求,就会出台合理的制度安排,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甚至会在国家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保证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支撑。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制度安排的节奏与步伐明显落后与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已经进行了制度革新的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却还是在旧的制度安排下缓慢的前进,西部地区的诱导性的制度供给动力存在严重不足,这就使得西部的制度安排的合理程度十分低下。制度安排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帕累托改进,但由于制度安排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以及官僚机构的问题、集团利益的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新制度的实施总会遇到障碍,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正如我国东部地区在实施一种制度安排时,所遇到的阻力必然比西部要小的多,这也是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严重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所在。
三、总结
制度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方面,制度因素将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度因素也将会限制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制度因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制度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并不是说制度因素都会对生产力发展有利,只有那些高效率的制度因素才能真正的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东西部制度因素差异,西部地区的差在于有效的制度因素供给不足,无效率的制度因素供给过剩,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制度因素的制定不是数量的多少问题,而是要重点考虑制度因素的质量和性质。
参考文献:
[1]王汝辉,杨辉.西部旅游区域市场的弱根基性[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2, 11(3)
[2]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 2006, 32(3)
[3]王颖.中国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研究[D].硕士论文, 2007
[4]朱俊杰,丁登山,韩南生.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J].人文地理, 2001, 20(1)
[5]万绪才,丁敏,宋平.南京市国内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J].经济师, 2004, 3(1)
[6]王文瑞,伍光和,曹忠祥.甘肃省旅游业区域差异性分析及发展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11(3)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6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经济发展 适应性
引言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拉动效果显著,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①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改变,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贡献。其投资活动日益活跃,已成为当前投资领域的一个焦点,住房又是人们生产生活必备的空间,事关民生,故房地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②200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房地产投资不断增长,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增长,销售额同步增加,市场交易量活跃。然而房地产市场也有起伏,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跟随着大环境的起伏也有很大的变化,从2007年的猛涨到2008年的回归,再到2009年的逐渐回暖,2011年各级政府严控房价,每一个房产现象都与购房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由于我国房市目前正在面临着一轮新的调整,因而其走势和发展也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③
一、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内涵
房地产投资对有效改善人们住房条件和社会福利、提高城市公共品质量和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等,均能做出重要的贡献。合理的房地产投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如果房地产业盲目地加速发展,投资结构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所谓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含义就是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房地产投资的速度和规模应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与同类城市对比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使城市居民住房幸福指数提高。
二、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的方法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分析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
(一)房地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的分析
根据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国民经济相关历史数据,采用生产函数(C-D函数)进行分析,运用双对数线性模型的形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包Eviews3.1进行定量分析,看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是否显著,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④
LnY=C+∑λiLnXi+e
上式中,Y表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Xi表示各影响因素;C表示常数项;λi表示要估的参数;e表示误差项。模型可采用的数据是某年或一定年限(具有一定代表性)被研究区域统计年鉴或相关报告中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对上述被选变量进行筛选和计算,确定模型的最终形式如下:
LnY=C+λ1LnXF+λ2LnXC+λ3LnXG
+λ4LnXR+λ5LnXFI+λ6LnXI+λ7LnXE
+λ8LnXT
上式中,Y表示区域生产总值;XF表示国家财政性收入;XC表示金融机构信贷投入;XG表示粮食产量;XR表示房地产投资额;XF表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XI表示工业总产值;XE表示出口总额;XT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区域房地产供需对比分析
房地产是一种商品,它必然具备商品的一般特性。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一般是两个原因所致,其一是成本的上涨,其二是商家欲谋取暴利,但归根结底其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分析房地产投资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可通过对研究区域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来判断。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均衡不是绝对均衡,而是趋于均衡。在对研究区域房地产市场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房地产的需求量则需要进行预测。如以住宅为例进行分析,对住宅潜在需求进行预测可根据历史数据,对人均居住面积与时间t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找到两个指标之间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函数方程,来获取未来几年的预测值。
设回归方程:■
其中 ■
■
通过代入某区域人均居住面积计算,可得出一元回归方程。运用 ■公式对方程进行检验,当|r|>0.7时,为高度线性相关,即拟合度相当高,可以进行预测。
在预测中还考虑到人口增长、居住条件改善、拆迁改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物价指数等因素,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分析,目的在于厘清所研究区域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三)区域房地产与同类地区横向比较分析
从全国同类地区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区域与所研究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区域优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并可以通过名次对比说明被研究区域在全国同等区域中所处的地位,看其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因素是众多的,大的分类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金融因素、国际因素等。再细化又可分为人口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使房地产市场产生波动。分析中可以将衡量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部分经济指标作为比照标准,分析所研究区域在全国典型区域中的经济位置以及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对比分析;(2)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市场对比分析;(3)购买市场对比分析。
(四)城市居民对区域房地产业发展的满意度分析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房地产业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城市居民对区域房地产业发展的满意度以及从中获取的幸福感是“以人为本”思想贯彻落实好坏的重要体现。房地产业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安居才能安民”。房地产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不能仅仅看到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能“见物不见人”而忽视人的幸福感。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分析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广泛地展开调研工作,收集一手资料,调查城市居民对区域房地产业发展的满意度。通过调研也可为政府进一步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提供有力支持。⑤
三、结束语
合理的房地产投资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房子又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活提升的重要标志,人们对住房的有效需求势必也会加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如果房地产业盲目地加速发展,投资结构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超出了人们的购买能力,供给大于需求,投资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回报,对市场失去信心,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综上所述,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应体现出房地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突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房地产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房地产投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同类城市横向比较优势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在提倡“以人为本” 的今天,城市居民对区域房地产业发展的满意度要高。分析要从区域房地产投资历史和当前状况出发,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系统对区域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①兰峰,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②张巧云,我国房地产投资结构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③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编,西安市统计年鉴2008
④商碧元,田涛.深圳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3年7月28日
(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郑成华,1982年生,陕西汉中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建设与房地产投资)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7
目前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 建设和完善相关的交通通讯产业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管道、海运和通讯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 以海运和铁路为主, 公路、民航、管道运输为辅。海运和铁路在中长途大宗货物和旅客运输方面拥有优势, 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拥有便利、灵活、覆盖面广的优势, 航空在长途旅客运输方面拥有优势。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大规模扩展大陆桥的运营能力, 减轻和消除交通运输瓶颈。统筹安排以外贸和集装箱等物资为重点的物流建设, 促进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带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 开发建设沿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一些地区的金属矿产资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也是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 已形成了以交通邮电为先导, 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医药食品为支柱的产业群体, 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度和优势互补性, 蕴藏着非常广阔的互利合作前景。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黄淮海经济区在机械、盐化工、农业、水产和港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中原经济区在机械、棉纺、冶金、食品、建材、电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关中经济区的机械、电子、纺织、医药、航空工业等在国内拥有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黄河干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建材基地, 天山北坡经济区的石油开采、炼油、石油化工、轻纺、皮革等产业初具规模。东部地区可通过积极发挥港口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开拓优势, 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和沿边优势结合,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与中亚、欧洲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 合作开发建设沿线各区域的开放型经济
过去亚欧大陆桥区域的开放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 中西部内陆地区主要是开放的腹地, 目前国家实施了由“单向开放”转变为“双向开放”, 即在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实施了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 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拉山口地区, 已由过去的改革开放的腹地转变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如何在沿海和内陆“双向开放”中充分发挥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 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参与国际分工,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在综合开发过程中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新体制, 按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 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企业和产品, 进而形成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带, 都有待开发建设。
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上述亚欧大陆桥区域的各类产业和经济发展, 有赖于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 充分发挥区内的共同优势。而如何把亚欧大陆桥区域的合作深入地搞起来, 发挥区内的共同优势?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 将设立的基金专门用于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项目投资。这是否可行?我认为, 不仅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而且从实践上来看也有良好的建立和发展基础。
(一) 从理论上来说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1.目前国家已为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
例如国家已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 允许滨海新区在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为亚欧大陆桥区域相关的城市共同发起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性机遇和优越的政策环境。因此, 抓住机遇、用好政策, 创新亚欧大陆桥有关的城市对区域产业合作的产业投融资方式,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2.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一些重要内陆城市, 有建立和完善与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
从近些年来看, 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一些城市开始重视开放建设利用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发展经济, 合作开发建设沿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以及合作开发建设沿线各区域的开放型经济。随着这一区域经济的活跃, 各区域合作开发建设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倘若建立了亚欧大陆桥区域产业投资基金, 也必将能大大加快这些方面的建设步伐。
3.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有着较充裕的资金来源
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结构性过剩, 国家也倡导大力发展直接金融 (产业投资基金是重要组成部分) , 逐步改变我国过去那种过分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状况。因此, 可因势利导, 由有关的东部港口城市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一些省市共同发起, 并吸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社会保障基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 还可吸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以及企业年金进行投资的法人受托机构, 甚至还可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该基金。
4.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提供参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 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项目选择能力, 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对优质项目的投资。一些企业通过出让股份、发行证券工具, 设立面向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机制, 可以获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长期增量资金, 推动集约化经营, 有助于扩大企业规模, 更有市场竞争力。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 可以打通储蓄与投资的通道, 加速资本流动, 将闲置的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资本。
(二) 从实践上来说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
1.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等先后获批成立, 天津市已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型产业投资基金最多的城市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批准天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 2008年批准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200亿元, 存续期为15年, 首期募集基金60.8亿元, 已投资7个项目计42亿元。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带动了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为完成由投资至退出的试验, 建立契约制股权投资基金模式积累了经验。
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200亿元, 为永久存续基金, 用于经营大型船和特种船。设立船舶基金管理公司, 按照专业化、国际化标准, 聘请国内外船舶基金、船舶投资融资和船舶管理专家, 组成理念先进、运作高效的管理团队, 实现船舶基金科学治理、依法运营、防范风险、持续发展。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自2009年12月底挂牌开业以来, 陆续投资总吨位约500多万载重吨的各类船舶, 累计投资规模约150亿元。我国第一支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和飞机租赁基金也已在天津设立。以打造我国的船舶和飞机融资中心。
2.天津滨海新区中小股权投资基金先行先试取得突破, 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增长最快、活跃度最高、机构最集中的地区
自2008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股权投资基金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 (发改办财金[2008]1006号) 以来, 目前, 天津已在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行、管理、交易、信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为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来, 天津市大力支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个中小股权投资基金注册登记办法, 第一个支持中小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财税政策, 第一个股权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管理试行办法。成立全国首家股权投资基金协会, 开展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自律。设立全国首个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与备案管理办公室, 负责股权投资基金业政策研究、备案管理、行业指导与协调服务。设立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 搭建股权投资基金交易退出平台。制定出台《天津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办法》, 从注册登记、备案管理、财税政策和投资退出等多方面, 引导和支持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同时, 天津市积极研究推动滨海新区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已取得进展, 向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上报试点方案, 并得到肯定和支持, 目前正在组织推动落实。
截止2011年2月末, 天津市累计注册内、外资股权投资基金 (管理) 企业1108户, 注册 (认缴) 资本2055.16亿元人民币。其中, 16家专业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 占全部备案户数的70%以上。天津市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与备案管理办公室累计备案51家股权投资基金, 其中2010年新增备案基金18家。航空产业基金、燕山租赁股权基金、建银国际、新天域、春华资本、软银博悦、洛克菲勒、THL、中盛邮信等一大批知名的中、外资股权基金纷纷落户天津滨海新区。
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 促进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建议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鉴于我国大力发展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 而这一区域不仅有东部沿海城市, 而且有诸多华北、东北和西北等中西部的内陆城市。因此, 建议由东部的有关沿海城市与亚欧大陆桥区域有关的内陆城市,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 共同发起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职能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 来研讨和协商涉及亚欧大陆桥区域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重大事宜, 共同拟定合作发展方案等。
除此之外, 还可考虑将未来的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分步骤推进:第一步, 即在初建时期, 先建成国内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步, 即待其运行到一定阶段, 当时机成熟时再吸收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亚欧国家中的有关地区或跨国公司参加, 将其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 建议由亚欧大陆桥区域有关各方共同发起设立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鉴于亚欧大陆桥区域广阔, 产业项目多, 范围庞大, 建议将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建立和发展:
一是参照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设立大规模产业投资基金, 设定在不低于200亿元的规模, 实行股份制的市场化运作。为了加快投资运作, 可首期设定50亿元先行运作, 然后逐步追募和增加。
二是参照近年来天津建立和国内发展起来的中小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模式。设定在10亿元的规模之内, 多用于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开发开放中的中小投资项目。
还鉴于亚欧大陆桥区域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有关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较发达, 资金力量相对雄厚, 发起设立时可由有关的东部港口城市多出资一些, 而且在初创期要较多地考虑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的西部城市有关项目的投资开发事宜。
不仅如此, 当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规模时, 可将原先设立的部分内资性质的产业投资基金, 进一步对外开放, 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产业投资基金。
(三) 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对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给予政策支持
鉴于天津滨海新区等区域在产业投资基金的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因此建议中央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产业投资基金先行先试的地方, 加快研讨总结经验, 尽快出台有关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进而发挥对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不仅要促进产业投资基金的进一步创新获得更大的突破, 而且充分发挥好产业投资基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增.天津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点:决策参考, 2000, (8) .
[2].李文增.关于搞好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天津港口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建议:天津政协公报, 2004, (6) .
[3].李文增, 鹿英姿, 王刚, 张成林.加快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7, (5) .
[4].民盟天津市委会.大力发展环渤海港口经济促进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和快速发展.拥抱海洋——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 (江苏) 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9, 9.
[5].李文增, 鹿英姿, 王刚.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 理论与现代化, 2010, (9) .
[6].李文增.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产业投资基金与发挥天津港龙头作用.求知, 2010, (6) .
从投资视角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篇8
一、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投资合作现状
(一) 我国是日本在东北亚区域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 且日本有相当一部分投资流向韩国。首先, 从投资规模上看, 自1995年形成高峰后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趋势呈不平稳上升势态, 在对华投资国中位列前位。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 (JETRO) 2006年3月5日公布的数据, 2005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为65.2977亿美元, 占日本海外投资的14.4%, 创历史最高记录。2006年减少到45.9806亿美元, 几乎减少了30%, 这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现象。据日方统计, 目前日本对中国投资又已经进入第三次高潮, 截至2007年10月底, 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3.9万个, 实际到位金额607.8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二大来源。
1962~1988年期间, 外国对韩直接投资总计为41.56亿美元, 其中, 日本占50.8%, 为21.12亿美元, 居第1位。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 (2001年和2002年) 资料表明, 2000年度日本向韩国直接投资额为8.13亿美元, 至2002年, 日本对韩投资额达14.03亿美元, 占韩国引进外资额的15.4%。
日本对东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据相关资料显示, 日本对俄罗斯的投资数量相对较少, 规模小, 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例。日本企业由于朝鲜债务积压问题以及两国尚未建交等原因对向朝鲜投资持消极态度;对蒙古的投资主要面向中、长期的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领域, 这为日蒙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和为蒙古有效地进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经济条件。
(二) 韩国对东北亚区域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从1992年中韩建交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投资项目金额和层次逐步提高, 投资区域也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延伸。受金融危机影响,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01年开始, 中韩两国企业的经济合作又获得新发展, 2001年韩国对华投资额为19.7亿美元, 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02年以后, 投资进一步加快, 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27.21亿美元, 居外国对华投资第5位;2003年增至44.5亿美元, 上升到第四位。2004年韩国对华投资额突破62.5亿美元。2006年上半年,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达35.2亿美元, 比2005年同期增长54.4%, 其投资金额首次超过日本和美国,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7年韩对华投资3, 452个项目, 同比下降19.01%, 实际投资36.8亿美元, 同比下降7.89%, 韩对华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的比重达到4.92%。韩对华投资件数、规模和比重都有所下降, 但韩国首次超过日本 (35.9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第三大投资来源。
韩国对日本的投资规模小, 投资数量不大。一直以来, 具有较高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的欧美企业在对日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到2003年, 日本FDI存量9.6万亿日元, 北美和欧盟15国合计占85.5%, 其中美国占40.8%, 是日本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其后依次为荷兰15.1%、法国13.7%和德国5.5%。亚洲仅占5.5%, 且主要来自中国香港2%、中国台湾1.8%和新加坡1.2%。韩国在日本投资数量显然要比这个比例还要小。
(三) 东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相互直接投资现状。除了日本和韩国之外, 东北亚区域内其他国家之间只有规模很小的相互直接投资。从目前对蒙古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来看, 按投资多少排列分别是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等。据蒙方统计, 截至2004年底, 在蒙登记注册的中资企业达1, 640多家, 总投资额为4.6亿美元, 占蒙古国吸引外资总量的40%多。由于各种条件制约, 中国与朝鲜的互利合作规模一直不大, 2001年中国批准对朝投资两项, 协议投资金额395万美元, 其中中方投资260万美元。
二、制约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的因素
(一) 历史、文化及社会制度因素。
首先, 历史遗留问题。领土、领海主权的争议问题以及日本政府对侵略东北亚有关国家的领土等历史问题缺乏反省, 使得东北亚各国政治互信难以建立, 对经济合作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其次, 民族发展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这一地区经济合作的主体—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深受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但三国的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并不相同, 而与俄罗斯的斯拉夫文明相差更远———这和欧盟的单一基督教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文化上的差异加大了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本, 并加剧了合作前景的不确定性。再次, 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转轨国家制度并存。各国经济的互补性与该地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非一致性相矛盾, 它不仅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内各国共同利益的形成和确定, 限制各国经济合作的紧密度, 而且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和原则。
(二) 地缘政治因素。
东北亚是大国利益特别集中的地区。军事、能源大国俄罗斯, 政治、人口大国中国, 经济大国日本, 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这四国关系因各自国家利益, 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状态, 其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东北亚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尽管不是亚洲国家, 但它始终直接或间接插手亚洲事务。美国为维护和扩大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 不愿意看到东北亚建立不受其约束的自由贸易区。美国通过拉拢日韩、打压朝鲜、遏制俄国、渗透中国等手段深入介入东北亚军事、安全与政治事务, 极力扩大在东北亚的利益范围, 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另外, 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尚未建立。在东北亚六国中, 日本、韩国与美国分别签订的排他性的以军事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安全保障协定, 使得东北亚各国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机制。朝核问题及其背后朝鲜与美国之间尖锐对峙的关系不解决,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隐患就不会消除, 也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合作和一体化。资本是向投资最安全、回报最高、最有市场的地方流动, 是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的。所以, 东北亚地区的投资, 安全问题是制约因素之一。
(三) 经济因素
1、日、韩、中、俄的经济重心和战略重点不在本地区。就目前东北亚区域内贸易总额来说, 仍低于区域外贸易总额。日本、韩国的经济利益重点在欧美。中国虽然非常重视发展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关系, 但同欧美国家的经贸往来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俄罗斯在传统上和现实中都是所谓的欧洲国家, 俄罗斯东部又是人口稀少、资金缺乏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显然, 其战略重点不在东北亚。蒙古和朝鲜经济规模很小, 很难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2、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体制不同, 经济水平差异巨大。我们必须承认, 国与国之间经济体制的不同, 会导致经济政策的不同, 经济政策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经济合作。但我们也应看到, 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中、朝, 在改革中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俄、蒙也在向市场经济过渡, 这就会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逐步趋近, 向着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迈进。
东北亚各国既有发展中国家, 也有发达国家, 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乃至转型国家。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例, 2005年中、日、韩、俄、蒙这5国的名义GDP分别为22, 288亿美元、45, 059亿美元、7, 876亿美元、7, 637亿美元和11亿美元。悬殊差距最大者达到4, 096倍之多。而欧盟中差距较大的德国和葡萄牙不过13.6倍,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在、墨两国差距也只有16.2倍。因为东北亚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悬殊, 它们通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能够得到的经济利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又由于这种经济力量对比的不平衡, 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也存在的差异, 各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情与资金投入比例很难协调。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直接构成经济合作的障碍, 但如果没有实现共赢的经济合作方式或模式, 经济合作就难以向前推进。
3、东北亚地区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性区域合作机制。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原因是资源优化配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率。但能否实现有效合作, 其深层次原因却是经济合作中各方竞争与合作博弈的制度规则问题。制度是降低风险并保证交易者稳定性预期的装置。从这个角度出发, 区域经济合作是需要制度保证的。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为制度性保障, 导致这种松散经济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影响了资本在本地区的流动。
三、加强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的对策
如果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以贸易合作为先导, 那么投资合作应该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从某种意义上说, 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进展缓慢是限制该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想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深层次推进, 区域内各国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投资合作:
(一) 在投资互动力较强的两国之间开展直接投资活动。从直接投资的行为特征来看, 区域内各国之间直接投资活动只有互动起来, 才能形成活跃的经济联系。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 多年来两国直接投资的实际效果和双力合一的受益程度十分引人注目, 两国直接投资对韩、俄、朝、蒙各国的影响和拉动力也日益明显。九十年代以来, 韩、朝、蒙和俄已把中国和日本作为主要经济合作伙伴, 中日两国直接投资活动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些国家。进入21世纪, 只要中日两国能够继续扩大直接投资, 就能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的凝聚力, 影响和带动东北亚其他国家积极参与地区间经济合作。
(二) 各国应加强政策建设, 为区域投资合作建立制度基础。由于各国政策的不透明和不稳定, 使本来可以在域内进行直接投资的项目改为贸易交易或转向了域外投资。日本虽然是该地区经济体制最为完善的国家, 但为了摆脱长期萧条状况, 国内也在进行着改革, 其政策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不透明性。韩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 经济还处于调整时期, 一些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俄、蒙三国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 各种政策、制度很不完善。朝鲜还是一个极其封闭的国家。我们在承认差别的前提下, 各国一定要加强其政策的稳定性与透明性, 为区域投资合作建立制度基础。
(三) 各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所谓次区域合作是相对于东北亚整个区域而言, 在该区域内相邻或相近的数国开展小范围经济合作。目前在东北亚地区内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环黄渤海经济区、图们江经济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和中、蒙、俄沿边经济合作带等几个不同的次区域。
环黄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是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近年来, 三国的经济发展重点均不同程度地向环黄渤海沿岸地区转移;各国环黄渤海地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各国环黄渤海沿岸城市的发展战略在面向环黄渤海、面向国际合作进行调整。要实现东北亚区域投资合作的突破, 必须加强中、日、韩三国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图们江地区经济合作是另一个率先开展起来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图们江地区开发是东北亚6国都感兴趣的唯一项目, 并且也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重视, 在21世纪最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次区域合作成功的范例, 进而决定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走向。各国应积极参与图们江三角地带的合作开发, 充分发挥在这一地区的当事国作用, 促进投资合作在该地区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动因与模式分析 篇9
1 区域旅游经济
1.1 区域旅游经济的基本概述
区域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和旅游经济的重合区域, 因此, 想要对区域旅游经济进行了解和探究, 就需要了解旅游经济的含义。
旅游经济的定义是以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为基础,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或者相关的旅游企业与其相关的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的一种经济关系。其中,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者付给旅游企业一定的资金报酬, 然后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有关旅行中的吃、住、行等有关旅游方面的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旅游企业要想为旅游者妥善的安排好相关的旅游活动, 就必须与相关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产生一定的经济联系, 这就构成了旅游经济的全部内容,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经济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旅游行为或者活动是其前提, 以现代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靠, 充分地反映出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当中, 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之间因为存在某种经济利益关系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区域旅游经济是以行政区域的划分为基础, 既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独立性也有很大的依赖性的一种区域经济形式。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要依靠各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而促进和带动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1.2 区域旅游经济的特点
区域旅游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关联性强。据有关的调查和统计显示, 旅游业的发展牵连到29个部门108种行业, 由此, 可以看出区域旅游经济的高度关联性。因此, 大力发展区域旅游经济, 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增强当地的经济活力。但是, 在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同时, 还要注意区域旅游经济与其他相关行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妥善协调安排相关的活动, 保证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
(2)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综合。区域旅游经济既有自己特有的独立性, 同时也依赖其他相关产业和企业。不仅如此, 在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同时, 还存在着当地政策方面的制约和干预问题。
(3) 地域特征明显。由于区域旅游经济是依赖于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的, 与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很大的关系。
1.3 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意义
通过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不仅可以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区域旅游当中, 丰富了区域旅游经济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全面了解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还能够学习到国内外相关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1.4 进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步骤
第一, 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 了解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文本, 对资料进行整理。整理完相关文献之后, 搜索理论知识进行补充, 并进行推广。
第二, 对其他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整理, 为进行当地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充足的实践经验。
第三, 通过对搜集出来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 对各个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找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各种原因, 得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原因和动力。
第四, 根据第三步研究出来的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归类总结, 分析出各种原因之间的关联度, 总结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第五, 把得出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 为当地或者其他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案例参考。
2 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经济主要是依靠旅游资源才能够得以发展和进步, 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区域旅游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能够吸引旅游者注意力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的不同, 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其中,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区气候、地理景观、生物环境等方面;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2.2 资金资源
在进行区域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级阶段, 对于旅游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地区来说,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其他设施的保健或维修。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之后, 区域旅游才能够得以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 当地即使有无穷无尽的旅游资源需要开发, 当地的区域旅游行业也不能够发展起来。因此, 资金资源是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也是必不可缺的资源。
2.3 人力资源
现代社会是一个处处存在竞争的时代, 要发展区域旅游行业, 就要进行一场知识、文化、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竞争, 参加这场竞争的过程中, 人才资源是区域旅游需要的最强大的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资源。由于区域旅游是一个关联性相当高的行业, 与其关联的行业和部门非常多并且关系十分复杂, 所以要想发展区域旅游并且增强其在市场的竞争力, 相关的旅游部门需要招揽更多专业的人才, 不能仅限于涉及旅游方面专业的人才。
2.4 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企业的资金资源是能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保证,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着当地发展区域旅游经济的重要方面。只有完成好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行业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
3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3.1 资源驱动型
资源驱动型主要指的是区域依靠当地独有的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要求当地能够准确把握和了解其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根据当地具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区域旅游经济的开发。对于旅游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化内涵和乡村型, 其相对应的发展模式为资源集中型、文化主题型和乡村推动型。
3.2 需求推动型
需求推动型是指该地区根据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情况和其他闲暇时间的利用情况, 调查分析出适合当地需求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3.3 政府驱动型
在进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的时候, 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除此之外, 政府还扮演着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当政府扮演的角色不一样的时候,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政务扮演的角色不同, 政府驱动型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政企合作型。
4 结语
由于区域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活动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价值。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 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寻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和道路, 为本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3 (20) .
[2]李宝吉.论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商贸, 2009, 16 (19) .
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 篇10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不同的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旅游经济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旅游企业) , 为了获得和把握某一市场机遇, 经过科学的选择方法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 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分布于各个运行旅游经济主体中的实现该区域所需的资源集成起来, 形成一个动态的最佳旅游经济组织, 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旅游经济活动。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也成为各地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施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为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城市做出了“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作用, 构建沈阳核心经济区”的战略选择。沈阳经济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区, 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武汉经济圈之后的我国另一大经济区。沈阳经济区是辽宁省城市密度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是辽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就是通过沈阳的旅游经济辐射和吸引, 与周围旅游活动联系密切的地区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共同体”。沈阳经济区内八个城市在空间上有很强的积聚性, 旅游产业上有互补性。因此, 无论从自然地理角度还是区域旅游经济角度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这种客观的现实基础, 使在“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原则下进行的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可能。
沈阳经济区通过加快区域旅游合作来大力发展旅游业, 八城市相关部门已经共同签署了《进一步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圈区域合作方案》, 积极推进经济区旅游合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已逐渐显现, 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均有明显的增长幅度。与此同时, 科学客观地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进行评价, 引导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多方共赢, 尤显重要。
3 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合, 主要体现在将评价指标体系分成递阶层次结构,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然后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最后综合得出总的评价结果。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 其评价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指标体系又有别于其他行业, 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
当前理论界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尚未有定论, 在探讨建立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本文在结合区域旅游合作的特性以及借鉴其他行业合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遵守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 对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充实、调整, 最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
3.1 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无论是相邻区域或不同区域具一定文化联系的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 其合作开发的数量与比例、开发的有效性 (使各地旅游资源充分得到开发利用的程度) 以及旅游线路的设计, 反映了各地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状况, 应特别关注。
3.2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
旅游活动作为暂时性异地行为, 交通网络建设对区域旅游合作十分重要, 区域内各城镇、景区景点之间交通状况的数量、质量, 尤其是通往各主要景区的道路状况, 包括交通往来安排的合理性均应重点考察。
3.3 区域旅游合作市场开发
旅游市场合作开发的力度和成效包括:合作营销是否制度化、经常化, 区域内各地旅游市场的互补程度和区域外各地旅游市场的共享程度、合作开发的目标市场的客源增长率等, 这些因素反映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开发程度。
3.4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
理想的区域旅游形象应具有完整性、统一性、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同时区域内部旅游形象又应有自身特色, 能够形成互补。这从宏观层面反映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应纳入考察。
3.5 区域旅游合作政策与管理
区域旅游合作政策与管理在区域各地也应较为接近或统一, 如政府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建设的政策力度、是否建有常规性的旅游协调机制并有实质性运作、各地旅游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差异程度、区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 这对旅游空间的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具有实质性影响。
4 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过程
4.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构造判断矩阵
对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采用表1。在层次分析法中, 为了使决策判断定量化, 形成判断矩阵, 常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将判断定量化, 常用1~9标度法。由此, 采用专家法为各因素及指标打分, 构造判断矩阵。有关数据如下:
4.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使用乘积方根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即各指标的权重。确定的各项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用Wi= (wi1, wi2, …, wij) 表示:
W= (0.4147, 0.2382, 0.1665, 0.0708, 0.1098)
W1= (0.0827, 0.1581, 0.4094, 0.3498)
W2= (0.0940, 0.1428, 0.3029, 0.4603)
W3= (0.2772, 0.0813, 0.1960, 0.4454)
W4= (0.2717, 0.4832, 0.0882, 0.1569)
W5= (0.4444, 0.0898, 0.3061, 0.1597)
4.3 确定评语集
确定评价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评语集V= (V1, V2, V3, V4, V5) , 在本评价模型中V= (优, 良, 中, 可, 差) 5个档次。
4.4 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把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集Ai到评语集V看成是一个模糊映射, 可以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
undefined
根据FUZZY理论, 运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 得Ai的综合评价向量Bi。
undefined
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B1=W1·R1= (0.2095, 0.2492, 0.2394, 0.2224, 0.0795)
B2=W2·R2= (0.2103, 0.2452, 0.2564, 0.1834, 0.1047)
B3=W3·R3= (0.2959, 0.2573, 0.1805, 0.2064, 0.0599)
B4=W4·R4= (0.1663, 0.2403, 0.3176, 0.1758, 0.1000)
B5=W5·R5= (0.2386, 0.3198, 0.2300, 0.1390, 0.0736)
4.5 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每个准则层指标集Ai看为一个指标, 用Bi作为它的单因素评价, 即得到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指标集B到评语集V是一个模糊映射:
undefined
所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undefined
4.6 综合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作归一化处理,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得:
undefined
则得出FUZZY综合评价结果对评语集中V2的隶属度最大, 所以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为V2=良。
5 结论
国内外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对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在对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提出了一套评价区域旅游合作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对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以便能对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量认识。并以此发现不足、找出差距, 有助于提升和强化沈阳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绩效。
参考文献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11
作者简介:刘慧欣(1989-),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李平(1960-),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海岸带环境。慕慧洁(1990-),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摘要】本文在分析山东省旅游业和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弹性分析对两者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山东省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并提出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经济;格兰杰因果检验;弹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3.0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随着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场迅速发展,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对社会消费、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都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带动作用。
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以及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技术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国外学者Khan的研究得出旅游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结论[1];Lee的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旅游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林刚、龙雄彪定量分析了桂林旅游收入对其GDP的影响,认为把旅游业作为桂林市支柱产业的做法是正确的[3];卢江勇、张玉梅、过建春测算了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计算得出海南省旅游收入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7.03%,因此得出海南省旅游收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子的结论[4]。
本文拟通过对1995—2013年山东省旅游业总收入与山东省GDP数据分析,依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弹性分析对两者进行关联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使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诸多行业得到发展;而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如农副业和加工、建筑业与装修,其他如水、电、煤等行业也必然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刺激而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提升。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和部门配合越来越密切,对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文化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旅游业一直稳步增长。自1995年到2013年18年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从170.54亿元增长到 5183.9亿元;旅游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从3.4%增至9.48%,这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山东省战略支柱性产业,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山东省GDP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5]。
(二)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也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很容易受到当地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和部门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接待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着目的地旅游接待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而且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完善旅游设施,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6]。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居民外出旅游的能力和出游距离的远近。
综上可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刚性条件。因此山东省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选取指标及数据
旅游业收入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成果,是反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旅游业总收入(TR)作为衡量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时使用最多的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权威性和统一统计口径原则,本文以1995—201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旅游业收入和GDP数据作为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衡量指标(表1)。(由于2003年受“非典”的非正常性影响,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真实状况,本研究不包括2003年数据。)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要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必须要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7]。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用ADF检验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1.平稳性检验
ADF检验法是通过比较在5%显著性水平下所得结果与ADF统计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为平稳序列,只有当ADF统计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结果时,才能判定为平稳序列。对山东省旅游业收入TR与山东省GDP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序列TR、GDP都有单位根,即序列TR、GDP是不平稳序列。然后得出TR和GDP的一阶差分DTR、DGDP并对其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序列DTR、DGDP仍都有单位根,即序列DTR、DGDP是不平稳序列。再得出TR、GDP的二阶差分DDTR、DDGDP并对其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序列DDTR、DDGDP都没有单位根,也就是说二阶差分DDTR、DDGDP是平稳序列[8]。因此,判定TR、GDP为二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endprint
在TR与GDP满足二阶单整序列基础上,对GDP和TR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由检验结果可知,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表明在99%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协整方程的个数为零和至多有一个的假设,即协整方程的个数大于一个,因此可以判定TR和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由协整检验推断出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需进一步做格兰杰因果检验。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导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9]。
因此,本文中对于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因果关系界定为:GDP不是TR的格兰杰原因和TR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现运用eviews5.0对TR和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一期时,TR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0.01654小于0.05,GDP不是TR的格兰杰原因0.00070也小于0.05,也就是说TR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GDP不是TR的格兰杰原因也被拒绝,即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TR与GDP之间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二期和三期时,只有GDP不是TR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即在5%显著性水平上只存在GDP到TR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综上可知,从长期来看山东省经济对旅游业影响作用比较明显,积极促进旅游业发展,而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影响作用并不显著。
(三)弹性分析
由TR与GDP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经济旅游弹性来反映[10]。经济旅游弹性是指经济(GDP)增长率与旅游收入(TR)增长率之比,表达式为E=(dGDP/dTR)*(TR/GDP)。它表明旅游收入每增长1%所推动的经济增长。
由图1经济旅游弹性可知,旅游收入每增长1%,经济收入平均增长0.63%左右,即经济旅游弹性0 (四)关联分析结论 由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可知,在滞后一期时,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滞后二期和三期时,存在山东省GDP到旅游业收入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山东省经济对旅游业具有促进作用。 由弹性分析可知,经济旅游弹性在0.63%左右,山东省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作用比较强,说明山东省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旅游业已经不是制约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因素。 综上可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弹性分析均表明,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尽管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与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有差距,从长期分析来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有将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取得更好的效益。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阐述山东省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1995—2013年旅游业收入与GDP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弹性分析对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区域经济对旅游业影响作用比较显著,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太明显。从弹性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山东省进入了区域经济拉动旅游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山东省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旅游业已经不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瓶颈”。 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优化旅游规划、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山东省旅游业应借助经济发展的力量,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建立旅游业的集团化和品牌化经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保证旅游信息的及时性和旅游信息交换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进行,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做好准备。同时,积极发挥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耦合作用,优化区域经济规划,促进区域旅游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本文研究也存在不足,从山东省旅游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产生着重要影响。此外,各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如果不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分析,直接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对于提高山东省旅游业及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Khan,H., Phang,S.,&Toh,R..The Multiplier Effect:Singapore's Hospitality Industry[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ration Quarterly 1995,36:64-69. [2]Lee,C.Kwon,K..Importance of Secondary Impact of Foreign Tourism Receipts on the South Korean Econom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5,34:50-54. [3]林刚,龙雄彪.桂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算[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16-17. [4]卢江勇,张玉梅,过建春.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39-42. [5]崔青竹.山东省旅游业经济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3. [6]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892-896. [7]乐小兵,幸伟.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西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3,4(23):15-21. [8]夏杰长,瞿华.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1994~2010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10-17. [9]徐茜,黄祖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11,9:116-119. [10]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chanism between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u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lastic analysis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correlativity between the two, the impact of economic on tourism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is not obvious; then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ourism and regional economic to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规模、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确定中都提供着重要的参考依据, 是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投资也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发挥的作用以及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本文对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希望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其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经济有着双重影响, 包括投资供给以及投资需求两个方面。投资供给是社会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 可以提供供给, 也是扩大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对资本的积累, 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从投资需求的角度分析, 投资可以促进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 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投资需求还具有多级传导以及扩散的功能, 在产业经济的影响下, 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投资具有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效应, 其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投资还可以刺激供给能力, 而供给能力增大后, 资金以及劳动力的投入会大大增加, 有利于提高经济总量。 总之, 投资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初期, 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收入的方式, 刺激经济的增长。只有保证投资供给的充足性, 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 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社会中各个企业增加生产以及供给的总量后, 服务的质量也会提高, 在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 需要满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出口需求, 在服务需求增加后, 有效的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在经济萧条时期, 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也可以实现经济的蓄势待发。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相互决定的模型 因为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只涉及两个变量, 所以, 我们选用的模型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规定Y表示“GDP总量”这个因变量, X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这个自变量, 建立数学模型, 即Y=a+b X。 1. 建立回归模型 在Excel中运用6SQ统计做出统计分析, 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1.8966X+15575。 2. 模型的统计检验 通过相关系数R能推断出自变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因变量“GDP总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为了让我们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与可信度, 我们在Excel中运用6SQ统计做出了F检验和t检验。 三、加强投资宏观调控,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 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 在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时, 主要是对投资总量中各要素的构成以及比例关系进行调整,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同时, 融资的渠道在不断增加, 我国投资结构形成了筹资、投资与外资渠道并存的形式。为了保证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相关工作人员应保证投资规模的适度性, 还要做好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 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这可以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改变, 各大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在企业发展以及规模扩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只有做好固定资产投资, 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 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发展的动力 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投资的规模以及运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着较大影响, 对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有着决定性影响。我国工业行业发展较快, 但是城镇化发展较慢, 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也不高, 加强工业、城镇化以及农业发展的投资, 可以提高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 只有做好资源储备工作, 才能达到推动生产的目的。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后, 我国城镇化概率提高了1%, 还带动了消费需求, 消费品总值增长了1.5%。由此证明, 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可以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3. 保持投资快速、稳定的增长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经济波动现象时有发生, 政府部门对经济波动进行了宏观调控。在对发声经济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 我国经历的几次较大的经济波动, 都与投资增长不稳定有关, 投资增长过快或者过慢, 都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性。只有保证投资的稳定性, 才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 在发展区域经济时, 可以适当增加对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资金的投入, 当前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后,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们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促进了城镇一体化的建设, 增加公共服务事业中固定资产的投入, 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发展公共事业时, 应做好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融合工作, 做好公共服务事业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这也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对薄弱环节, 一定要给予较大的经济支持。 四、结语 本文对固定资产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关系进行了分析, 还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互为决定模型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控制,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 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过资金与资源的储备, 可以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助推力。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了解二者的关系后, 要制定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 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成, 陈烈.全球化与制度转型脉络下中国区域空间生产逻辑及其研判[J].经济地理, 2009 (03) . [2]邓爱珍, 李金昌.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8 (01) .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推荐阅读: 高铁经济区域旅游07-23 旅游业区域经济08-07 教育服务区域旅游经济09-15 区域旅游业论文10-14 区域旅游资源概述09-12 区域性旅游中心论文08-22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09-28 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建设08-17 青藏高原与东南沿海区域联合发展旅游的构想07-22 投资区域09-25区域旅游投资经济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