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开发

2024-11-18

区域旅游开发(通用12篇)

区域旅游开发 篇1

摘要:我国的旅游事业方兴未艾, 而中国旅游企业在当前国内外旅游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保持优势地位, 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包装是个重大的课题。旅游商品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如果注重表现地方特色, 那么会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因此对旅游商品的包装也需要体现一种文化性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旅游业是商品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政府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 旅游界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地区如何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包装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各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产品时, 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地方特色魅力。对旅游产品包装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应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对于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的企业来说, 虽然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但是只有对产品进行广泛和多层次的包装才能使产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一、何为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商品, 才能称之为旅游商品。所以, 当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结束后, 其购买行为与旅游无关, 其所购买的商品就不再是旅游商品了。

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旅游业中创汇和创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发展旅游商品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旅游实践中, 增加旅游购物的收入就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 旅游纪念品,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它多是以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或文物古迹为题材,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 且制作独特的商品。市旅游商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商品。

旅游纪念商品类型繁多, 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比如民间工艺品, 是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及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美术品。如山东菏泽艺人李俊善的面塑, 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 民间妇女剪纸, 潍坊的风筝等。

其二, 旅游用品, 是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的需要所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主要有旅行车、游艇、旅行箱包、旅游鞋冒、手杖、风雨衣、太阳镜、摄像机、美容护肤品及常备急救药、帐篷等。随着旅游者旅游个性化的要求及各种新兴旅游项目的兴起, 这种旅游用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旅游纪念品具有同样的地位, 是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三, 旅游消耗品, 是指旅游中所消耗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饮料, 以及盥洗用品、当地特色风味小吃、日常生活必需品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是按照平常的喜好来购买的, 这种支出是较稳定的和有限的。而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因此, 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及小吃就成为旅游创收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与法国、土耳其饮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因此开发这种风味小吃也是旅游商品中的一个重点。

三、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 使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求可带走的商品, 因此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又具备一般商品有时并不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 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够通过旅游商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通常旅游者所选择的商品大多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纪念性的商品。所以, 纪念性是指旅游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显示旅游所在地的某种特点,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能够引起游客美好回忆的属性。几年形势旅游商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比如, 到桂林的旅游者, 一般喜欢买以桂林的山水为内容的山水画、工艺扇和文化衫等;到苏州的旅游者, 多会购买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手帕、枕套等;到西藏的旅游者, 会购买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到青岛的旅游者, 会购买一些贝壳等饰品等。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商品能吸引人的目光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因此, 旅游商品的独特创意和美观的, 具有艺术性的包装, 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之一。为了获得美的感受, 具有美感的商品自然成为旅游者购买的首选对象。旅游商品愈具有艺术性, 感染力就愈强, 游客就愈喜爱。

旅游者在异域他乡旅游购物时, 总想买些该地富有民族性的商品。到中国的旅游者, 会购买中国的丝绸、年画、古董及印章、瓷器;去我国新疆的旅游者, 会选择购买维族的帽子和佩刀、葡萄干、哈密瓜;去广西的旅游者, 可以购买竹雕酒具、竹子工艺、竹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这些商品均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令旅游者印象深刻。

旅游者在选购具有民族风格物品的同时, 也会选择具有突出反映地方文化的特点的商品。比如,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旅游者, 除了购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商品——丝绸、茶叶等商品外, 还会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 如安顺的蜡染、苏州的扇子、酒泉的夜光杯、张小泉的剪刀、潍坊的风筝、临沂的煎饼、全聚德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麻婆豆腐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大多旅游者很想购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 作为玩赏、纪念和馈赠之用。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有很多, 如旅行包、旅游鞋帽、手杖、钱包、中药材、小玩具等。

旅游商品的这几个特性,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 遵循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三、旅游商品应重视包装策划

旅游商品大多是旅游者所购买的, 因此对于这种商品的包装我个人认为, 应该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加以地方特色的表现, 能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商品的地方特色, 浅意上讲就是商品具有产地优势和特色, 如特产, 它的商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 再如有些产品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还有些产品具有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产品在共同具有地方性的同时;还让购买者有一种“人是故乡亲, 货是当地好”的这么一个潜在的信誉感。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这既是特色更是优势。

对于生产地方特色的企业来说, 虽然居于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由于缺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 只局限于当地或周边的销售地区, 不能真正地走出去, 所以只有对商品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宣传, 才能使商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沈祖祥, 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2]许峰.旅游产品理论与旅游市场营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区域旅游开发 篇2

第一章基本目标

销售一部市场开发目标如下:

一、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利润,为公司增值。

二、以各区域主要钢材市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提升日钢品牌形象。

三、提高日钢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品牌价值。

第二章前期市场调查

一、准确把握各区域市场容量。将各地市场大小经销商建档,筛选出目标客户。

二、各区域竞争对手情况。如竞争钢厂主要投放产品、产品质量、销售渠道、销售政策、管理及物流等。

三、机会。

1、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市场容量情况,存在市场空间;

3、产品质量情况,价格定位。

第三章 产品定位

一、基本原则:根据成本情况、前期终端用户对我司产品的反馈、市场接受度等进行合理定位。

二、优势:

1、产品质量优势;

2、产品成本优势;

3、可以直接面对终端,简化销售环节;全程跟踪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4、强大的服务团队来沟通生产、销售服务。

三、定位:利润最大化的产品服务

第四章 市场开发策略

一、起步阶段:安排各区域销售负责人、销售员赴各地市场进行拉网式走访,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并进行详细分类,找出目标客户重点攻关。

二、开发阶段:依靠质量稳定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团队,分阶段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让产品

深入人心,宣传日钢价值观,树立日钢品牌形象。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区域 ;旅游合作; 模式

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概念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是在特定时期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总体方式。具有战略性、具体性和阶梯性三个特征。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是以区域之间或区域内的资源互补为基础,平衡了旅游资源非均衡性、不可移动性与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充分表明了旅游合作主体利益的一种博弈。[1]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我国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区域旅游开发也是行政利益的一种博弈过程,在平衡地方利益前提下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促成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制度框架。[2]与此同时,在关联的旅游产业化进程中,受经济利益驱动,旅游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凭借自身优势与关联企业进行分享和交换资本、信息、技术等,创造更大的市场,形成的竞争——合作模式将会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机制,积极促成和形成有机的区域旅游产业链,如图1。

图1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在不同区域条件中,在区域合作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合作会呈现差异性的结构形态,如杨荣斌等从地理学视角,认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如下:

第一,点——轴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开发模式,从增长极模式逐渐发展的点轴模式,佩鲁认为对一些产业部门集中、优先增长较好的地区为增长极,增长极会吸纳邻近的生产要素,极化周围区域,在此发展过程中,增长极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向周围地区扩散,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增长极发展需要推动型产业发展,会形成在其周围的前、后及旁侧向的联系产业,形成乘数效应,如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合作。

第二,单核辐射模式,地区之间或地区内部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分布呈现出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某个地区的单项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以某个区域或城市资源市场为特征,以单个旅游景区为核心,逐渐发展形成以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3]如闽西南旅游圈是以厦门为中心,涉及漳州、泉州等城市,逐渐形成厦门向周边地区辐射。

第三,双核联动模式,以城市—城市或资源—资源空间关系为特征,在某个区域的城市或旅游资源中地位具有相当水平,会逐渐发展并形成市场共轭现象或资源互补或兼具,如苏北旅游区发展就属于此种模式,在苏北地区的徐州—连云港之间实行旅游合作,发展形成共生性双核联动发展;大沈阳旅游圈形成后逐渐构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双核联动模式,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实行了相关性和互补性,提升了旅游发展,增强了旅游竞争能力。

第四,核心—边缘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出现于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水平较高的时期,也是单核辐射、双核联动旅游模式发展的后续阶段。[4]核心—边缘呈现多级圈层结构,不同圈层具有相异的旅游功能。如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已进入协调的制度创新阶段,逐渐形成了双向、互动的旅游产业运作形式,成为旅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空间;伴随旅游产业发展,“9+20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启动,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了区域旅游合作,不断创新了发展模式。

第五,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旅游合作理想的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发达,旅游业受到支撑,设施完备,资源丰富,市场发育成熟,城市间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专业旅游发达。[5]如“长三角地区的15+10”城市旅游合作组织,在品牌塑造、资源整合、信息交流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区域内城市发展良好,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且互为补充,发展等级较高,交通网络发达。据国内旅游部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客源平均有2/3来自本地区。在旅游资源和市场的融合下,长三角地区总体上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以杭州、南京、苏州为次中心,其它城市为重要节点的梯级网状的区域旅游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杨春宇.中国旅游制度变迁机制及其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新博弈格局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242(12):76-83.

[2]杨兴柱,顾朝林,王群.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1):23-36.

[3]杨艳容. 核心—边缘理论在川南与滇东北区域[J].生产力研究,2010 (7) :109-112.

[4]Trevor H.B. Sofield. Border T ourism and Border Communities[J].Tourism Geograhies, 2006,8( 2) : 102- 121.

[5]董观志. 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4):49-52.

作者简介:焦爱丽(1983-),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旅游教育。

米冰,吉林工商学院讲师。

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篇4

一、红色旅游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特征

1.教育意义重大。红色旅游是一部活的教材,能够让人们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每个时代所经历的过程,通过遗址、物品体会当年革命者的风采。

2.时代特征明显。红色旅游展现出来的多是时代的产物,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每到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能够体会出当时的革命情形。

3.特色多样化。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特点突出。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时期的内容,革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二、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原则

(一)考虑综合效益

红色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弘扬革命传统,而且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价值,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带动辽西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开发

辽宁西部区域充分利用五市现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充分考虑到辽西五市各地不同实际情况和特色。严格按照建设流程,科学规划,避免因建设性开发对革命遗产等资源的破坏。

(三)统筹区域协调

辽宁西部区域开发红色旅游做好开发与规划、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积极整合五市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多元化的红色品牌产品。

(四)面向国内市场发展

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辽宁西部旅游市场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市红色资源开发实际情况,以满足旅游者各个方面需求。

三、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促进辽西区域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红色旅游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旅游参观中,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有利于利用和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辽宁西部区域的各市县的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红色旅游开发,能够更好地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好、保护好。第三,有利于带动辽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辽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辽宁西部区域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动力源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生态建设与发展,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辽西旅游产品结构。随着消费者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只有旅游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对精神文化更高层次的追求。

四、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格局及发展现状

(一)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格局

辽宁西部区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分布辽西大地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总结如下:辽西五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见表1);辽西五市遗迹众多,分布广泛,但各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见图1)

(二)辽宁西部地区开发红色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

1.红色旅游开发意识落后

目前,辽宁西部区域很多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取消收取景点门票或减免。由于红色旅游产品商业价值低于其他旅游产品,所以很多旅游地往往忽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力度不够。只是机械地接待来参观的游客,停留在现有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简化。其中大多数红色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以实物静态宣传展示为主,接待能力不足,无法展示全面的内容,无法吸引游人停留游览,导致个别景区的浏览规模过小,难以发展壮大。此外,红色旅游商品开发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是简单粗糙的的手工艺品,缺乏将真正的红色文化精神渗透到旅游商品中,难以建设特色化、品牌化的红色旅游商品。

3.区域内外缺乏合作

辽宁西部区域五市大多数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缺乏整合包装宣传,尤其是同质红色产品的替代竞争非常的激烈。此外,辽宁西部区域与辽宁东部、辽宁南部、辽宁中部乃至东北、华北等其他地区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开发的力度偏低,这些都导致辽西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较弱。

4.高素质红色旅游人才的缺乏

当前,辽宁西部区域旅游队伍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尤其缺乏较高层次旅游开发与规划等专业人才,缺乏高素质的红色从业人才。特别是少数导游员在导游讲解的环节中缺乏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精神,没能掌握红色旅游的背景及文化内涵,景点讲解缺乏内涵和生动性。

五、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一)加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意识

首先,辽西五市政府相关旅游部门要联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加大宣传,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等。扩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引导相关部门重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其次,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应该开辟红色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行程,科学合理策划线路,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活动,通过红色旅游活动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勿忘历史,为建立美丽中国奋斗。

(二)提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

首先,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大量收集分散的红色历史文物,突出其精神,展现红色旅游魅力,打造红色主题文化。其次,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扩大“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增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红色旅游活动,如战争模拟、真人CS、野外露营等活动,要逐步改变单纯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充分利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最后,加大红色旅游商品开发,要将开发红色旅游商品放在显著的位置,尤其是具有纪念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产品。

(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

辽西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划分,实行区域分工合作战略。一方面,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合作,以锦州和葫芦岛为核心,整合阜新、盘锦、朝阳红色旅游资源,分工合作,通过不同线路组合,将各地的红色景点串连起来形成辽西红色旅游特色。另一方面,要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开发”的原则,加强与辽宁省内大连、沈阳、丹东、抚顺等红色旅游景区合作,形成辽宁一条龙红色旅游系列产品。此外,通过加强与东北和华北区域红色旅游省市的合作,从而有效扩大潜在的客源市场。

(四)大力培育红色旅游人才

红色旅游开发一定要尊重历史。故辽宁西部区域导游人员要按照红色历史文化真实内容来讲解,了解辽西区域重大红色历史事件,认识辽西大地前辈的英雄事迹。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保证游客在中受到红色旅游的文化熏陶。此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重视高校专业建设,建立红色导游、红色景区管理人员、红色景区营销等人才储备和发展战略,从而提高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区域旅游开发 篇5

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旅游已经从单一观光阶段向休闲度假阶段转变,进入高端旅游发展阶段,区域观光与休闲旅游呈现融合,区域城市之间互为客源地,近程自驾游、家庭游、商务会议游等旅游方式成为主流趋势。与此同时对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旅游方式,高度复合与融合,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景点景区唱主角、主题公园唱主角的时代,目前正进入城市旅游产业集聚唱主角的时代,并成为城市的符号与标志。产业集聚适应了世界休闲业发展的潮流,以旅游为主导,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和城市经济业态。

巅峰智业认为,以长三角区域经济上的聚集、旅游上的聚集、文化上的聚集,同时涉及了旅游、文化、商业、酒店、房地产等多个产业,由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高尚居住社区、中高档购物中心、游乐场、休闲娱乐街区、市民广场、剧院和一系列交通、市政配套设施组成。集商务、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对于集约土地资源,集聚城市产业,提升土地价值,打造特色新地标,营造充满活力和人气积聚的市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区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生态的、环保的、地标性的综合性城市结构体系,是多功能、复合性的第三产业集群,是旅游经济的龙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之下,各城市都纷纷展开了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城市休闲产业集聚建设为突破,加快各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步伐。故借鉴休闲旅游产业集聚的模式与经验,在虎丘山塘地域基础之上,加快周边区域资源整合,借势品牌发展,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购物、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是大势所趋。利用优越区位优势,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重点提升城市休闲功能,开发人文休闲旅游精品,形成属于自己且区别于周边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休闲产业集聚而言,其势必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发展新动力。苏州借助较为成熟的旅游基础,区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休闲产业集聚,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集聚和实力的展示,体现城市文化发展实力,打造城市新名片和新地标。

手机区域市场开发的步骤 篇6

开发步骤须含营销规律

一个区域经理被派遣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区域市场,这是在手机行业经常遇到的情况,如何能够高效率地开展工作,迅速提升销量,实现公司的市场份额目标?这是每个破派往新市场的区域经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手机市场的运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类区域经理新到一个省级市场,热火朝天投入工作,刚开始销量上升很快,但到一定程度就后劲不足了,渠道层级大多、经销商利润不够而缺乏积极性、市场空白点多、市场份额达不到公司要求等营销问题接肿而来;另一类区域经理则按照市场调查、市场规划、合理布局、深度开发等一系列科学步骤,销量稳步提升,渠道和队伍都非常稳定,所负责的区域市场容量可能不是最大的,但是公司销售明星的名单中总是少不了他们。

由此可见,科学的区域市场开发步骤是高效率开发区域市场的关键。到底什么是科学的区域市场开发步骤?下面以一个区域经理开发一个新的省级手机市场的经过,对科学开发区域市场的步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市场容量分布情况分析

市场容量分析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所负责的区域市场容量有多大;市场容量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市场容量分布在每个城市的哪些零售店。以福建手机市场为例,以下是福建省的行政区图和市场容量的分布情况。(见表一)

运营比较成熟的手机厂商和代理商,每年都要进行1-2次的零售终端普查,只要看到零售终端普查资枓,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城市的市场容量是从哪些零售店卖出来的。

初步的市场开发规划

1、从所获得的零售终端资料,确认本公司产品准备覆盖的零售店名单,并初步估计每个零售店的销量目标。

2、根据所选零售终端集中情况、渠道扁平化的原则;划分销售区域。实际进行片区划分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在该市场运作的厂商和代理商多数采用的片区划分方式;二是物流就近原则,方便运输;三是保证经销商能够赚取较高利润的最小销售规模。

3、确定渠道模式。

4、每个销售区域列出若干名备选经销商名单。

5、区域营销组织的规划:城市经理、督导、促销员(巡店员)在每个销售区域的配置数量。

建立区域营销队伍

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招聘区域营销人员,并组织相应的人职培训。一般招聘人员的方式有两种:社会招聘和行内人士推荐。社会招聘可以吸纳其他行业优秀人员进入公司,给公司运作带来新鲜的思想,但是,可能由于跨行业问题,新到人员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行内人士推荐是能够获得一些有工作经验、熟悉该区域市场的“老手”,但是,有时人员数量不能保证,经常是可遇不可求。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配合使用效果最好。

终端规划的核实,制定相应的终端建设计划

组织区域营销队伍对零售终端资料进行核实。零售店关停并转是经当发生的事情,从其他途径获取的零售终端资料不一定是最新的,一定要进行认真核实,对准备覆盖的零售店名单和销量目标进行重新确定。

根据月总销量对所选的零售店进行分类。比如,A类:500台以上;B类:300-500台;C类:100-300台;D类:100台以下。

根据零售店的不同类别和销售目标,制定硬、软终端建设计划。硬、软终端是手机行业描述零售终端常用词汇。硬终端是指背景板、专柜、灯箱片等终端品牌形象物品;软终端是促销员、终端管理制度、客情关系。在产品不缺货的情况下,硬、软终端资源投入情况是影响终端零售量的关键因素。制定详尽的终端建设计划,才能准确掌握启动区域市场所需要的硬、软终端资源的数量,在与公司总部沟通销量目标和资源需求时能够做到胸中有数,同时,有如此详尽的终端建设计划,也容易得到公司总部的支持。

编制终端作战地图,确认每个督导所负责的区域和零售店。每个督导必须有一份自己区域的终端作战地图。终端作战地图有以下几点作用:(1)督导非常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和每天的工作路线;(2)方便上级部门进行工作安排和检查,有效监控;(3)可以有效帮助督导寻找辖区内提升终端零售量的方法。

区域经销商的洽谈、考察、评估和确认

拜访备选名单中的区域经销商,收集各区域经销商经营状况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在寻找优质经销商方面,这里有一个技巧跟大家分享:到零售店去看,哪款产品的上柜率非常高,代理这款产品的经销商一定不差,寻找经销商就从这些客户开始。

对备选的经销商进行评估。一个合格的经销商一定要满足这些条件:有较好的客情关系,基本能够将业务覆盖到所选择的零售店;资金实力雄厚;能够积极配合上家的经营活动;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有较强的分销业务队伍。从这5个条件对经销商综合评分,确定可以合作的经销商。

正常业务开展:签定合同、下订单、打款、发货、分销商向客户详细讲解公司的销售政策、价格体系、财务政策、物流政策,与客户达成共识后与客户签定销售合同。以销售合同为基础,下订单、打款、发货、分销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九江市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篇7

1、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1) 庐山植物园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亚高山地植物园, 已引种保存植物3400余种, 保护着银杉、秃山、珙桐等国务院第一次颁布的一、二、三级保护植物93种。 (2) 农业生态园:赛阳花卉树苗种植基地, 长岭茶叶农场, 庐山五老峰茶叶种植基地, 莲花大棚草莓种植园, 瑞昌蔬菜大棚种植园。 (3) 历史文化遗产: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 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慧远始建东林寺, 开创“净土法门”;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上世纪初兴建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 解放后召开了三次庐山会议。 (4) 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周瑜点将台、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周恩来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美庐、陈氏“四杰”故里等。

2、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1) 气候景观。庐山位于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区, 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达1833.5mm, 雾日达190.6天, 被誉为“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 (2) 气象景观。庐山气象景观丰富多彩, 在庐山著名的16大自然奇观中, 有6类属于气象景观, 均与气象条件有关。它们分别为:云雾、雪淞、旭日、佛光、蜃景、风。 (3) 植物景观。庐山地质公园内, 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45种, 其中一级保护的11种, 二级保护的34种, 有不少更是濒危物种, 极具重要性。 (4) 河流景观。庐山常年不断的河流就有20多条, 大的10条。河流大体呈放射状流向山下鄱阳湖或长江, 河流上段几乎都位于嶂谷内, 水量充沛, 长年不断, 而且水质也较好。 (5) 湖泊景观。九江紧靠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 市内有甘棠湖, 庐山有名的湖泊主要有芦林湖和如琴湖, 主要由冰川地质作用和人工作用而形成。 (6) 冰川遗迹景观。庐山是第四纪冰蚀地貌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区。留下了冰斗、冰窑、冰川U形谷等各种冰川遗迹景观。 (7) 地层景观。庐山地区出露最早的岩层是25亿-18亿年的古元古代变质杂岩, 称为星子群。庐山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主要分布在庐山南半部。庐山北半部山体主要由新元古代晚期砂岩构成。晚震旦纪及下古生代浅海相碎屑岩及灰岩, 主要分布在庐山东、西、北山麓地带。晚古生代灰岩仅在边缘地带有零星分布。 (8) 洞穴地貌、岩溶景观。砂岩潜蚀洞穴:水晶洞、瓜洞、莲花洞;岩块崩塌堆叠洞穴:神仙洞、羲之洞、五老洞、观音洞、凌霄洞、紫烟洞、刘越洞;石灰岩溶洞:马祖洞;岩溶景观:龙宫洞等。 (9) 名山、温泉、瀑布景观。九江有庐山、石钟山、大孤山等众多名山。在星子县城西15公里处的庐山的温泉, 为庐山与黄龙山相接出断层所产生的硫磺矿泉, 泉水温度平均为62摄氏度, 水中含有钾, 钠, 镁, 硅等为量元素和矿物质, 为我国医学矿泉中所罕见, 对慢性运动系疾病, 皮肤, 神经系疾病等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九江还有国内闻名的香炉峰瀑布、谷帘泉、三叠泉、马尾水瀑布等众多的瀑布景观。 (10) 古树名木。罗汉松, 两株枝展叶阔的罗汉松挺立于秀峰景区观音像背后, 据说是苏东波的好友佛印禅师所植, 至尽900年的历史;庐山三宝树, 在黄龙寺前便是中外闻名的古老而又珍贵的三宝树, 一棵银杏, 两棵柳杉。 (11) 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35个关键区之一, 每年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80-100万只, 种类达148种, 有“世界候鸟保护区”的美誉。桃红岭保护区3是目前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的野生种群分布地区, 尚有310头左右的自然种群, 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12) 森林公园。天花井森林公园, 马尾水森林公园, 莲花洞森林公园, 马祖山森林公园等。

二、九江市生态旅游开发总体思路

1、开发战略

(1) 精品线路开发:把环鄱阳湖旅游线整合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跨省依托“长三角”等客源地, 联合江西的庐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三清山和安徽的黄山、九华山, 浙江的千岛湖等品位超群的旅游区, 打造“浙皖赣边界”精品旅游线, 有效整合优势旅游资源, 打造黄金生态旅游线路。 (2) 集团化经营: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合, 积极组建大型旅游集团, 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发展, 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 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 (3) 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 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防止建设性破坏。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 绿色旅游领跑:抓住国家发展绿色旅游的机遇, 紧扣政治、文化、经济, 将绿色旅游作为九江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领跑器, 将“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把九江建成绿色旅游强市, 使九江主要绿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 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5) 生态旅游提升:九江是生态资源的城市, 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 充分发挥九江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生态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九江整个旅游业素质和效益, 提升九江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2、九江市生态旅游配套设施与项目建设

(1) 绿色能源。积极推广使用风能, 太阳能, 沼气, 清洁煤等绿色清洁能源, 限制和减少废气物的排放量, 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提高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 加强景点区域居民的绿色能源意识。 (2) 绿色交通。绿色交通是为了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如在景区景点减少机动车辆的进入, 多启动一些电瓶车。 (3) 绿色住宿。按照“控制数量, 提高档次, 规范服务, 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 到2010年, 全市星级旅游饭店达60家左右, 其中五星级3家 (市区、庐山、柘林湖各1家) 。加强重点生态旅游区 (点) 的住宿设施建设, 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完成住宿设施结构, 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大众化游客需求的住宿设施, 比如青年旅馆, 自助旅馆, 家庭旅馆和野营度假低等。 (4) 绿色餐饮。在市区、庐山、主要旅游城镇和大型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旅游饮食一条街, 发掘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与特色菜肴, 扶持旅游餐饮企业以及“农家饭”、“渔家饭”、“竹筒饭”等独具特色的地方餐饮, 全面提升社会餐馆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 (5) 绿色景区。除了旅游区应有一般性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外, 还应加强生态旅游的专业性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点。游客服务中心, 其主要功能使帮助游客了解情况, 解决困难, 提供和出售各种资料和物品。生态博物馆, 期主要功能使利用录像, 幻灯片, 图片, 实物等展示生态旅游区内的基本情况, 为游客提供有关信息同时详细说明对游客的要求。研究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为生态旅游者举办专题讲座。 (6) 绿色商品。突出表现环保性、地方性和实用性, 生产、销售和购买环节消耗资源程度低, 健康安全, 环境友好的天然商品和人工制成品。应加强重点生态旅游区的购物设施建设, 开发土特产品, 积极开发或组织生态旅游专用产等。 (7) 绿色娱乐。充分挖掘鄱阳湖灯彩、湖口青阳腔、幕阜茶戏、武宁山歌、都昌傩舞、湖口草龙等地方传统艺术资源, 建设大型艺术表演场馆, 定期举行演出活动;各主要旅游景区要组织固定时段、不同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表演, 注重丰富游客的夜间娱乐活动。加强对城市公共歌舞娱乐场所的监督, 规范服务行为, 维护城市整体形象;加强对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的娱乐场所的引导, 规范管理, 合法经营, 促进其健康发展;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 大力推广参与性强的特色文娱项目。

3、九江市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

(1) 营销思路。按照“积极发展国际旅游, 突出发展国内旅游, 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要求, 针对九江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实际状况, 采取“巩固港、澳、台, 主攻日、韩、新, 拓展欧、美、澳”的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同时注重培育沿海、沿江、沿京九线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形成开发、联动的旅游客源网络。 (2) 促销措施。一是集中宣传, 整体促销。充分利用各类强势传播媒体, 把城市宣传、旅游促销、对外招商结合起来, 形成宣传合力, 扩大九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每年定期举办1-2次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打造节会旅游品牌, 发挥综合效应。二是设立促销专项资金。从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旅游整体促销专项资金, 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三是建立咨询服务系统。在市区游客集散地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设置触摸式旅游信息查询电脑显示屏;在星级旅游饭店摆放旅游资料架, 免费提供九江旅游宣传资料;在市区街道路口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旺季、黄金周期间在城市主要入口处和市区中心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四是健全营销网络。通过内招外聘, 广揽人才, 组建市旅游研发营销专职机构, 进行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尤其是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与开发;采取优惠措施, 吸引国内百强旅行社进驻九江, 鼓励境外旅行社以股份或独资形式登陆浔城;逐步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建立遍及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客源地国家与地区的旅游营销网络系统。五是加强区域合作。按照“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原则, 主动对接并融入“长三角”、“泛珠三角”、京九、长江等旅游经济圈 (带) , 招徕国外、境外以及国内远端市场的客源;逐步消除地接陪同、交通限制等旅游障碍, 建立无障碍旅游区。

4、九江市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

宏观战略: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项目带动、突出重点, 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江西省旅游业实施以下宏观发展战略。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 (1) 不断提高认识。从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认识, 生态旅游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活动。在满足旅游需要的同时, 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 即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参与者应该是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 (2) 制订完善法规, 包括推进生态旅游的法制管理和强化生态旅游区规划。在立法上, 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整体价值、可持续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明确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开发利用权, 建立有偿使用、综合利用制度。从而保证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开发和保护的统一。 (3) 建立健全组织。生态旅游活动是一项牵扯面广、涉及因素多、知识成分新、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因此必须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以最新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通过整体把握, 科学分解, 组织综合, 建立一整套的组织保障体系。 (4) 分阶段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及经济发展的是不同的, 这要求我们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时需要分层次、阶段式地推进, 确保安全、稳步地发展。在实施过程中, 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工作经验, 及时吸取教训,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分阶段有重点的方式进行。

摘要:生态旅游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旅游形式, 要加快九江旅游业的发展, 必须树立生态旅游理念,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突出特色, 打造旅游品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配套设施树立良好的生态旅游形象, 实现九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旅游线路优化与承德旅游 篇8

关键词:区域旅游线路,边权值,最短路法

区域旅游是指旅游资源较密集的跨省或相邻地市的合理规划的旅游线路, 我国大部分区域旅游正处于空间组织的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演进时期, 经济实力有待加强, 区域旅游路线在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空间能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旅游路线是游客活动和感受服务的主要产所, 涉及到“吃, 住, 行, 游, 购物、娱乐”六大要素的配套设施。旅游路线不仅是游客观光和集散作用, 良好的旅游路线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加快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将促进带动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的发展, 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发展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结合承德市的“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其中加快周边旅游产品开发, 区域整合供应, 联合营销, 已成为规划的重点。发挥承德市区景点周边地市的辐射功能, 带动相邻区域富有季节特色的旅游线路。

一、设计旅游线路的基础条件

在新形势下不断增长的旅游客源市场, 促进区域内各地区把旅游业看成支柱企业, 加上政策扶持, 拟定旅游合作协议, 积极打造更完善的交通, 通信, 宾馆, 市场营销等配套系统, 修复或重建一些知名景点, 筛选沿途精品网点, 对于旅游营销, 管理, 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 实现“三优”的旅游配置:即丰富的旅游资源, 完备的基础设施,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为联合推出旅游精品线路, 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一) 研究游客消费习惯, 满足消费心理需求

旅行社推出的旅游路线将面临游客的选择, 它必须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通过市场调研, 游客心目中要求旅游路线具有“省时, 路途短, 景点内容充实, 主题鲜明, 线路性价比高”等特点, 而游客旅游动机则有好奇、长见识、休闲、购物、疗养、商务会议等, 区域旅游项目旅游资源类型众多更易迎合游客的需求, 因此设计线路时, 要兼顾空间跨度和交通工具的选择, 力求以短时高效高性价的让游客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二) 涵盖资源丰富, 主题鲜明独特

设计旅游线路方案时应尽量特色鲜明, 主题突出, 在风格上应具有较大反差和互补, 唯此才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不会审美疲劳。承德及地区赋存的旅游资源, 现已包括各色自然景观及人文旅游资源, 比如以丹霞风貌著称的磬锤峰、双塔山, 以潘家口水库为代表的水域风光, 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金山岭长城更是声名卓著的古建筑类资源, 以及围场塞罕坝、京北第一草原等生态旅游资源, 形成各色鲜明的国际旅游路线。

(三) 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

市场调查显示, 游客对旅游服务价值的评价取决于期望值与感受差异, 个体需求等, 在设计旅游路线时, 景区景点参观顺序和节奏感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和精力, 景点设置应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 应张弛有度, 而不至造成走马观花或视觉疲劳。

三、区域旅游最优路线算法

旅游产品的构成主体是景点, 交通, 通信, 宾馆, 休闲娱乐等等诸多元素的综合性产品, 因此寻求最佳旅游路线, 首先要按毗邻区域内选取精品景点, 安排合理交通路线, 并将通信, 宾馆, 休闲娱乐等设备按权数考虑进去, 具体步骤如下。

(一) 节点确定

主要根据空间布局及景区的主题特色, 选择景点做为最优化路线的路由节点, 如果有必要, 结合游客旅游动机和期望, 增加或减少景点, 做到景观的疏密适度。

(二) 边权值确定

使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确定边权值, 其中表示两节点地理距离;而表示每个节点的观景指数, 分别有表示该景点社会地位、文化地位的综合评分, 表示景区现处的级别, 表示该景点相对其他景点的重要度, 上述各部分参数的取值, 应建立在大量旅游资源分析及游客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必要时可借助统计知识。以下给出承德部分景点权数值。

(三) 最优线路的配置

省级区域旅游线路必须统筹规划, 若大区域景点密集, 可将其分割为以市区为小区域, 逐部分寻求的最佳路径, 并以本区域的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区域进行衔接即可, 此法提高了最短路算法在大区域范围内的可操作性。

四、给出承德地区两条最优旅游路线

三日游路线:12景区。

第1天避暑山庄宫殿区-山区-湖区-碧峰门-老街区-自由观光-宾馆;

第2天普宁寺-磬锤峰景区-安远庙-宾馆;

第3天普陀宗成庙-须弥福寿宫-城隍庙-返回。

四日游路线:衔接15景区。

第1天避暑山庄宫殿区-山区-湖区-碧峰门-老街区-自由观光-宾馆;

第2天普宁寺-磬锤峰景区-安远庙-宾馆;

第3天普陀宗成庙-须弥福寿宫-城隍庙-宾馆;

第4天木兰围场-塞罕坝森林公园-月亮湖-返回。

良好的旅游线路是满足旅客需求的关键, 优化区域旅游线路, 引入观景指数改良边权值, 为拟定新的量化标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良好的区域旅游线路, 省时省力, 经济高效, 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服务, 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淮南, 孙法合.图论法确定区域公路网主骨架浅谈[J].山东交通科技, 2000 (3) .

[2]唐亦功.西安及毗邻地区旅游线路的配置及规划[J].西北大学学报, 2002 (4) .

[3]梁滨, 刘承良, 郝华勇.区域旅游空间组织时序演变与功能区划[J].经济问题, 2009 (7) .

[4]李瑞, 郭影影.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组织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

辽宁区域旅游优化组合 篇9

关键词:辽宁,区域旅游,优化组合

引言

2009年辽宁省统计公报显示, 辽宁省旅游业在2009年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488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2.0%。其中, 接待国内旅游者24194.8万人次, 增长22.0%;接待入境旅游者293.2万人次, 增长21.2%。旅游总收入2225.1亿元, 比上年增长27.8%。其中, 国内旅游收入2098.8亿元, 增长28.3%;旅游外汇收入18.6亿美元, 增长21.6%。旅游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对于全省经济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7.41%逐年递增达到2009年14.77%, 近乎翻了一番。

然而, 在辽宁省旅游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辽宁省内14地市行政界线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本该相互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区域, 致使原本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整体旅游资源被分成小块, 大大降低了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辽宁省旅游资源概况

辽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既有海、山、湖、泉、河、平原、森林、草地等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 还有众多人文胜景和历史古迹。另外, 辽宁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 境内居住着汉、满、回、锡伯、蒙古、朝鲜等民族。淳朴、勤劳的关东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成为当前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总体来看, 辽宁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 辽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在“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辽宁大地上, 遍布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辽宁旅游资源类型可以概括为“五多”特征:山岳风光多、疗养避暑胜地多、特异景观多、名胜古迹多、古城现代城市多。辽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有千姿百态的山岳、大小河流、奇特的岩洞、温泉和美丽的北方海滨等自然风光, 又有众多的文化古迹, 独特的满族风光文化、古城及现代城市风貌等人文旅游资源。辽宁旅游资源内容既有物质的, 又有精神的, 还有古代的, 也有现代的, 有动态的, 又有静态的。辽宁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适合开展观光娱乐、疗养度假、避暑滑雪、文化体育、科学考察、宗教历史、会展博览以及综合性等多种旅游活动。

(二) 辽宁海滨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辽宁省是我国14个沿海省之一, 然而, 辽宁省的滨海旅游资源却有很多独具特色魅力。如有历史悠久的秦汉碣石宫遗址, 有神奇的笔架山天桥, 有蝮蛇遍布的蛇岛, 有规模巨大的红海滩, 有鬼斧神工的海上石林, 有珍禽栖息的石城岛, 还有养殖海参闻名全国的獐子岛。

(三) 辽宁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辽宁历史悠久, 战国属燕, 秦属辽东、辽西等郡, 汉代属幽州, 辽金为东京, 清为奉天省。这里是满族发祥地, 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其人文旅游资源中以清代遗存居首要地位, 沈阳故宫是仅次于北京故宫的保存完好的封建帝王宫殿, 清朝入关前的三座皇陵俱在辽宁, 而北陵、福陵则都在沈阳。在辽宁大地发现了众多古人类活动遗址, 如牛河梁、查海、新乐遗址等。还有大量宗教建筑, 如奉国寺、万佛堂石窟、朝阳北塔、辽阳白塔等。还有近代、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发生地点和文物。

(四) 辽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辽宁省自然风光奇特秀丽, 名胜众多,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都是享誉中华的旅游名山。还有“北方桂林”冰峪沟、“华夏之宝”本溪水洞。既有森林茂密的辽东旅游区, 又有气候相对干旱的辽西草地, 既有景观奇特的基岩海岸, 也有壮阔的红海滩。辽宁大地有数量众多的河流奔腾不息, 还有数目众多的大小水库和湖泊分布。辽宁还有许多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区, 还有数量众多的古生物化石分布地。辽宁自然旅游资源多姿多彩, 风景美不胜收。

(五) 辽宁特色节庆活动影响巨大

辽宁各地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众多。如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大连国际服装节、赏槐会、中华烟花爆竹迎春会, 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风情节、本溪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盘锦红海滩观赏会和葫芦岛兴城海会等。辽宁各地特色的节庆不仅体现出辽宁传统和现代文化的魅力, 也将辽宁亮丽的旅游形象推向了世界各地。

辽宁省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一) 辽宁南部海滨旅游资源分布带

辽宁省是中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 海滨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的旅游资源。从葫芦岛的碣石海滨到丹东鸭绿江口, 海岸线绵延2920公里, 另外, 还拥有266个大小岛屿。辽宁省海岸线从西部的葫芦岛经过锦州、盘锦、营口、大连到最东部的丹东, 不仅分布着一系列美丽的海滨城市, 而且还有许多著名的滨海旅游景点远近闻名, 如绥中秦汉宫殿遗迹、兴城海滨、菊花岛、笔架山、红海滩、鲅鱼圈、金石滩、白沙湾、长海群岛等。

(二) 辽宁东部森林旅游资源分布带

辽宁省森林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 以长大线为界, 有69.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集中分布在辽宁东部, 东部森林覆盖率达47.1%。天然林面积的87.2%、蓄积97.2%分布在东部。以森林为主要旅游资源的辽宁东部旅游景区主要有凤凰山、黄椅山、天华山、天生桥、青山沟、五女山、猴石以及白石砬子、老秃顶子等以森林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三) 辽宁中部都市旅游资源分布带

辽宁中部城市群 (沈阳经济区) 是以沈阳为中心, 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 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地区, 形成了“区域经济共同体”发展趋势。其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 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市场前景广阔。其代表景点主要是一宫两陵, 即沈阳故宫和东陵、北陵, 沈阳植物园、张氏帅府、抚顺雷锋纪念馆、辽阳广佑寺、鞍山玉佛苑。

(四) 辽宁西部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分布带

辽西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目前在辽西已发现多处古、近代遗迹,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辽宁西部历史古迹中有古人类文化遗址、秦汉文化、辽金文化、满清文化比较具有代表性。

(五) 辽宁北部“本山”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带

自1990年第一走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后, 赵本山在距今的21年间20次将饱含关东民风的小品节目带上舞台, 让全国甚至全球华人都逐渐认识了辽北文化。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一批演员如潘长江、高秀敏、巩汉林、范伟等将诙谐、幽默的辽北民风介绍给了各地观众。另外, 还有《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使得“辽北”品牌妇孺皆知。龙泉山庄、象牙山等成为辽宁北部“本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物质载体, 也成为当地旅游特色的典型代表。

辽宁省区域旅游优化组合

辽宁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前繁华的辽宁旅游经济不是极限, 辽宁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产生更加巨大的经济价值。然而, 当前行政界限的分割, 阻碍了辽宁省范围内区域旅游的整体优势, 因此, 要优化区域旅游组合, 使其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整体, 促进辽宁各地旅游业的持续、均衡发展。

辽宁14个地市根据其地理位置的邻近和资源特色的相似性, 可以组合为五大区域旅游综合体。第一个为辽西多元旅游区;第二个为辽东森林旅游区;第三个为辽北关东文化旅游区;第四个为辽南海滨旅游区;第五个为辽中都市旅游区。

辽宁五大区域旅游综合体中, 除了辽北关东文化区的范围仅是铁岭全市范围之外, 其他四个区域旅游综合体都是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地市, 因此, 要有效落实区域旅游优化组合模式, 必须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旅游协调机构, 负责区域旅游整体协调和优化发展, 保证区域内不同行政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协调发展、形成整体、增强实力, 实现区域旅游吸引力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旅游局.导游基础知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200-201.

[2].姚显志.辽河平原的民俗与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1.

[3].朱斌.辽西旅游资源探查[J].江苏商论, 2009 (4) :90-91.

区域旅游整合发展探析 篇10

一、区域旅游整合在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把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各地方分散、独立的发展进入到不同层次的地域合作、协同发展。所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合作化发展的必走之路。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思想指导下,我国各地相继进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如环渤海旅游圈,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快速发展形成比较强的阵势。在理论上我国学者对此的研究也逐渐宽泛,包括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类型、方法、动力机制、整合模式和途径等方面,并出版了许多研究文献,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有了理论借鉴。

二、区域旅游整合的战略目标

区域旅游整合的战略目标就是根据区域旅游整合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以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按照不同的模式,运用竞争和协同机制,将不同区域的旅游要素进行跨区域的整合,从而充分发挥各旅游要素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旅游系统或旅游地域综合体。区域旅游整合的战略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总目标是对区域旅游整合最终要达到的结果进行的规定。阶段目标则是根据具体环境和整合条件,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空间范围内区域旅游整合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作的一个规定。区域旅游整合的战略目标是整合的起点,并贯穿和制约着整合的全过程。要进行区域旅游整合,必须明确整合的战略目标,确定一个根本性的目标,这是区域旅游整合的核心问题。

三、区域旅游整合的条件

(一)资源条件

1. 旅游资源要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每一个旅游资源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同时也具有其他个体相似的共性。区域旅游整合是指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系统中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的趋势或状态,其结果是形成一个跨区域的,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旅游系统或旅游地域综合体,所以旅游地域综合体的形成也是以旅游资源要素整合为基础,没有旅游资源要素的整合或整合的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域综合体的形成。

2. 旅游资源互补。

旅游资源的整合效果如何主要看旅游资源是否具有互补性,互补性越强,就越容易整合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产品和项目,也就越容易逐步形成新的旅游地域综合体。反之,区域旅游资源相互缺乏互补性或互补性不强,就不易形成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就谈不上区域之间的旅游整合,因为缺乏基础。所以,旅游资源互补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重要条件。旅游资源互补就是指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正的近邻效应,即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个体在其附近出现更加强,这就是正的近邻效应。旅游资源互补既加强了各个资源本身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源互补加强该区域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丰富、独特的旅游形象,从而实现旅游整合。

3. 旅游资源互补类型。

资源互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同类资源规模形态互补,是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相同或相似,但规模、外在形态和具体内容等有差异,通过旅游整合实现旅游资源规模化和形态的完整化,让游客在一个不大的区域范围内有机会完整感受一种旅游资源。二是同类资源时间序列互补,是指旅游资源类型相同或相似,但形成时间不一样,可以沿着历史这条主线进行资源整合。这种整合主要针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时间这个纽带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整合成具有各种主题的文化线路,将大大提高各个资源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三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互补这种互补是有前提的,不是所有自然和人文资源都可以互补。自然旅游资源只有与其精神内涵一致的人文资源才能形成相映成趣的资源互补组合,这种组合的优势是最明显的,往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合最好的地方。四是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互补,指旅游资源所在的地域背景不一样,这种地域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该地域大的自然地貌特征和人文风俗特征,也可以说是一种旅游氛围的差异。强调这个互补主要是因为现在旅游资源的外延扩大,旅游氛围等许多非物质性要素都被包括在里面。另外,这种地域特征是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象互补更能在增强旅游信息量,加大游客对旅游地的期望值。

(二)市场条件

1. 客源市场。

市场经济环境下,旅游企业总是首先注意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并根据旅游者的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但不同客源市场,其人口统计因素、心理及需求、空间活动等特点各不相同。只有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客源市场是产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影响旅游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2. 客源市场分析。

市场的目标、功能定位是区域旅游开发整合方向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了解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规模、特点和规律及旅游者的个性特点、决策行为、需求类型和消费水平。这些都是制订区域旅游市场目标重点、结构、整合策略和设计旅游产品的出发点和前提。如果没有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充分调研,区域旅游开发整合就会变成无的之矢,成为一般项目和内容的胡乱堆砌,最终结果是整合的失败。由于市场的扩大和改变,具有前后的延续性,故区域旅游开发整合中的市场整合内容必须以目前的市场基础为依托,稳定老市场,开拓新市场,以实现市场结构的优化。一旦得到客源市场的肯定,区域旅游整合就会从概念变为现实,区域旅游要素都会在此基础上实现整合,从而保障旅游地域综合体的逐步形成。

(三)区位条件

1. 良好区位关系内涵。

区位关系主要指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旅游地与客源市场的空间关系和旅游区内的交通关系。良好的区位关系具体体现为:一是各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处于一种正相邻的关系,所谓正相邻关系是指资源的互补性强,替代性弱。负相邻关系是指资源趋同,替代性强。如果各区域间资源处于正相邻的关系,将容易形成旅游开发合作关系,也就容易进行区域旅游整合。二是各区域的空间关系有利于客源的互流和旅游大市场的形成。三是各旅游区的交通关系有利于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是区域旅游整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区域旅游整合形成的重要因素。跨区旅游线路的形成必须要以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做保证。

2. 良好区位关系作用。

良好区位关系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空间保障。旅游业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因此区域旅游整合必须建立在市场认可的基础上,区域旅游整合不是单纯的行政行为,而是按照旅游发展规律进行的市场行为,政府主导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区域旅游整合遵循的市场规律就是旅游决策行为规律和旅游空间行为规律。资源的互补性强符合旅游决策行为中的最大效益原则,提高了游客的信息拥有量;客源互流也符合最大效益原则,减少了旅游时间比;跨区域旅游线路的形成更是符合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的特征。因此,良好的区位关系符合区域旅游整合的市场规律,这也就从空间的角度保证了区域旅游整合的市场合理性。

(四)发展环境

1. 区域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发展环境,这一点己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布局;软环境是指政府发展旅游的决心和意识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2. 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作用。

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环境保障。区域旅游发展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环境的规定性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将决定旅游业获得发展机会和资源的多少。区域旅游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区域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扮有很重要的角色,政府对旅游整合的重视以及投入资源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了区域旅游整合的进展和最终的成败。政府的发展战略不是随便确定的,它是在对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后,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出的。因此,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容易形成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而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利于进行区域合作。所以,相似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环境保障。

四、实施区域旅游整合的战略考虑

(一)资源整合为旅游大整合奠定基础

1. 旅游资源整合。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从区域整合角度对资源点和资源区进行重新划分和评价。原有的资源划分和评价受行政区划影响较大,许多有机统一的旅游资源被行政区界分割,造成资源的不完整性和资源价值的降低,使我们的资源开发出现误区。在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下,资源点价值评价不仅要考虑资源点自身的价值,更要从资源互补的角度考虑资源点的价值,不仅要考虑资源点在本区域内的空间位置关系,更应从大的整合区域来考虑资源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样,资源区的划分和评价也要考虑资源之间的互补关系和各个资源在整合区域中的空间位置关系。

2. 旅游资源整合的基础作用。

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对旅游资源点和资源区进行划分和评价,更能科学地评价出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开发潜力,为区域旅游开发奠定一个客观真实的基础;旅游资源整合奠定了未来旅游地域综合体的资源开发格局,旅游资源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起点;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市场整合在资源布局上的反映,整合能否成功,关系到市场对整个区域旅游整合的认可;旅游资源整合是旅游形象整合的一个重要根据,资源点和资源区的重新评价将影响旅游形象对“地方性”和“文脉”的判断;旅游资源整合更是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整合的进行,因为旅游产品整合的“原材料”就是旅游资源,资源点和资源区等级的重新判断将直接影响旅游线路的走向和组合;旅游资源整合关系到旅游交通的整合,根据“路为景开”的原则,旅游资源整合将为旅游交通整合指明一个方向;旅游资源整合更是关系到旅游管理整合,因为旅游资源是旅游管理的重要对象,旅游资源重新分区就是要突破原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旅游资源内在的有机统一关系,重新分区和评价,这样必将带来旅游管理权限的变化和协调,甚至是管理机构的重新组合。总之,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就是要形成大资源观,为区域旅游大整合奠定基础。

(二)市场整合形成区域旅游大市场

1. 旅游市场构成。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目的地的客源。从空间范围来讲,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客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专门前来目的地的外地游客,二是从外地前来,把目的地作为一个过境地,只做短暂的停留和游览的游客,三是目的地本地的游客。旅游市场整合就是要利用各自区域的原有的市场关系(三种市场关系),通过畅通游客的进出通道和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使客源在不同旅游区之间流动,从而扩大各个区域原有的市场范围,即“你的市场是我的市场,我的市场也是你的市场,大家共享大市场”。通过市场整合,每个区域都可以利用客源互流系统,将其他区域的客源变成自己的客源。同时将自己的本地客源和过境客源通过客源互流系统发送到其他整合区域中去;旅游市场整合将扩大旅游区的接待规模,将刺激旅游区的扩展,而旅游区的扩展必须根据旅游资源整合的要求进行,所以旅游市场整合将促进各地资源整合;旅游市场整合不是简单地将客源互流的通道建立了就可以使客源互流,客源互流有一个前提就是旅游产品要整合,没有产品整合,不符合旅游者决策行为规律和旅游空间行为规律,旅游市场整合无法完成;旅游市场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顺利进行和旅游地域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根本保证,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整合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如果市场整合不能形成,区域旅游整合和旅游地域综合体将永远是一个概念。旅游市场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主体推动整合的主要动力,不能实现市场整合,或市场整合太失衡,都将影响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区域旅游整合的进行。

2. 旅游市场整合的关键。

旅游市场整合的关键是要形成“客源互流系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扩大市场范围。“客源互流系统”的基础是交通建设,主要包括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通道建设和整合区域之间的通道建设。目的地与客源地的通道建设要快速、直达和舒适;整合区域之间的通道建设要便捷、交通衔接要好。但“客源互流系统”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系统,它实际是一个市场开发系统,核心思想是“客源共享”或称为“客源交换”,依据是跨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的现实性,即只有跨区域旅游线路符合了市场的需求,才能导致客源在跨区域之间的流动,也只有了这种可能性,跨区域交通系统建设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形成“客源互流”。因此,旅游市场整合的方法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在旅游线路整合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进行跨区域大交通建设,从而实现客源在各个区域中自由流动,形成区域旅游大市场。

(三)形象整合为区域旅游整合指明方向

1. 旅游形象整合。

旅游形象整合是指在原有各个区域的旅游形象基础上,通过对新的自然地理特征、新的历史过程分析和新的民俗考察,重新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分析,以达到原有形象的突破和提升。一方面通过旅游形象整合增强了区域的可识别性,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强化了与竞争地的差异性;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形象整合为区域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与整合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区域旅游整合的深入进行,区域旅游形象整合的最终完成是区域旅游整合成功的重要标志:最后通过区域旅游形象整合,有利于减少各个区域的恶性形象竞争,因为区域旅游形象整合就是在承认各个区域形象差异的,基础上,综合各个区域的形象优势,形成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旅游形象,她的存在就是对各个区域特色的肯定。

2. 旅游形象整合类型。

由于进行整合的各个区域形象条件不一样,所以旅游形象整合的类型与方法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旅游形象整合的类型有三种,相应方法也有三种。一是“强强”整合。即参与整合的区域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形象整合中很难说哪个区域占有绝对优势,在没有更高层次的旅游形象进行提升时(旅游形象不能太抽象,太抽象也就太普通,也就缺乏特色和个性),整合方法多采用“并列”式,将各自特色形象并列地呈现在游客面前。二是“强弱”整合。即整合中一方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另外一方受资源本身的限制,旅游形象独特性不强,容易受人家的“形象干扰”。这种情况在形象整合时多采用“主辅”式,即以旅游发达地区的形象为“主题形象”,在主题形象的延伸中,根据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文脉”设计“辅助形象”,最终形成“主题形象”和“辅助形象”相互相存,交相辉映。三是“弱弱”整合。即参与旅游整合的各个区域开发旅游时间都很晚,资源有一定特色,但依靠自身的资源很难具备某种“垄断性”,形象定位不清晰,什么都可以,但什么都不是最强。这种形象整合的方法是“概念”式。这种方法主要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在提取各个区域的旅游特色后,提出一个有特色的“概念”作为形象,也就是平常说的“炒概念”。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定的“文脉”基础上的,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形成。但这也要求产品和项目要能支持形象,否则会陷入“形象空洞化”,影响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品整合成为区域旅游整合的核心

旅游产品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在理论上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整个经历。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概念。从规划和实践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一种空间和时间并存的点线艺术,从本文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不同游景点的空间组合即旅游线路。区域旅游产品整合就是落实区域旅游整合形象,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旅游者决策规律和旅游者行为规律为导向,突破行政区划对旅游线路的限制,重新调整和建立新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实质内容。新产品线路的形成也是新旅游区形成的标志,产品整合涉及到众多要素的整合,产品整合能否形成是众多要素整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产品整合能否成功决定区域旅游整合能否成功。旅游产品整合关系到旅游地域综合体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区域旅游整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而旅游产品是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旅游产品整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域综合体未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区域旅游产品整合是区域旅游形象整合的直接体现。具体表现在:

1. 产品体系建设。

产业的提档升级是以产品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为基础的,构建完善、发达的旅游产品体系,实施旅游精品—名品—新品系列工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集中全力建设两汉文化、名人文化、海滨生态等国家级旅游精品;提升战争文化、湖泊资源等旅游名品;加速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新品。

2. 产品结构优化。

以特色和功能为基础,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应以特色化的文化体验观光系列为基础,大力开发提高层次和专业层次的产品。尤其要重点突出文化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区域旅游的发展档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要适应旅游发展趋势,借助海滨优势,大力发展度假产品系列。

3. 线路产品整合。

结合旅游者行为规律,总结出旅游线路整合的三种方法:一是精品化。旅游线路精品化的核心就是要在一条旅游线路上集中展示出整个区域最具特色的景点,这种线路设计符合旅游者决策行为规律中的最大效益原则,符合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规律。这种线路设计也有利于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旅游资源空间最优配置。二是主题化。旅游线路主题化的核心就是依据一定的主题,有选择性地选取不同区域符合主题的旅游景点,这种线路整合方式有利于形成一种完整的旅游体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等级化。旅游线路整合要体现层次化和等级化。旅游线路整合不是旅游线路随意叠加和延长,旅游线路整合要考虑游客的满足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但是游客的需求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不是所有景点加在一起就能使游客的满足达到最大化。同样,有些资源虽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开发条件不好,成本较高,也不适宜将其整合到现在旅游线路上,所以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开发条件,将旅游线路整合等级化,逐步推出。在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的基础上,将其具有竞争优势、自然或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活动项目串联,优化组合,构建区域内的旅游精品线路,强化区域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通过区域内旅游要素的空间协调,加大综合旅游服务的力度,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五)交通整合形成区域旅游整合骨架

1. 旅游交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交通包括两部分:一是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交通联系;一是旅游地内部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旅游交通整合就是要畅通旅游地与客源地和集散地的进出通道,让游客不走回头路,根据旅游产品整合要求,在中心城市、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形成环状线路和网络状线路,减少旅游时间比,增加信息拥有量。

2. 构建旅游大交通。

旅游交通整合是区域旅游整合的骨架。大旅游呼唤大交通,区域旅游整合要素的流动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旅游交通体系上,没有旅游交通的整合,其他要素的整合就难以完成,旅游地域综合体也最终难以形成。特别是旅游产品整合和旅游市场整合更是以旅游交通整合为基础的。旅游交通整合主要是点、线、环的整合。“点”的整合是指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的建设和中心城市之间交通干线的建设:“线”的整合是指按照旅游线路整合的思路,进行旅游精品线路和主题线路的交通通道建设和整合,并按照等级向一般景区辐射;“环”的整合是指进行重点景区和一般景区环线建设。从而形成一种网络化的交通整合格局。

(六)管理整合为区域旅游整合提供保障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要进行旅游管理整合必须首先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目前中国旅游行政管理模式做一个了解。发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旅游发展初期,政府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主要负责投资基础设施,拟订旅游发展计划,直接进行重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在旅游业逐步兴起和发展时,政府扮演规范者的角色,主要负责立法、规范工作,保证行业良性发展。在旅游业逐步走向成熟时,政府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用各种方法鼓励企业发展,并保护消费者利益,重心工作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我国旅游业总体上处于开拓期,属于政府主导型,因此政府对旅游业的直接干预比较强。目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方面。

2. 统一行政管理模式。

作为政府职能机构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旅游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未形成法制化模式,而是允许根据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决定是否成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如果有必要,依靠的基础和具体格局也允许各地自行选择。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地区、市、县级机构设置,出现多种模式。在已经成立的市县级旅游局的地方机构中,大多数单独建立旅游局,也有相当多的机构与其他政府职能合署行政,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模式:与建设部门合署的风景旅游局;与文物部门合署的文物旅游局;与林业部门合署的森林旅游局;与外事部门合署的外事旅游局;与文化体育部门合署的,由政府办公室兼管的。现有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组织协调能力有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旅游管理宏观失控,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盲目上马、各行其是难以控制;旅游行业管理的部分领域职责交叉、影响行业管理法规的实施;缺乏解决旅游业重大问题的宏观协调机构和机制。在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时,旅游管理部门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效率,许多重大跨区域的旅游业发展问题没有一个协调机制和机构来处理。

3. 为区域旅游整合提供保障。

没有旅游管理的整合,其他旅游要素的整合都将受到人为的干扰,延缓整合过程,错失整合机遇;旅游管理整合有利于调动整合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区域旅游整合的意识和主动性,管理的整合就是利益的整合,整合的利益在于“双赢”,自然有利于调动各个整合主体的积极性;旅游管理整合有利于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宣传,形象的推广和宣传是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管理实现整合后,在形象宣传上,各个区域的旅游管理者就更容易从整体上进行宣传,而不只是狭隘的区域宣传,从而对区域旅游整合后的形象有很好的推广作用;旅游管理整合有利于实现无障碍旅游,无障碍旅游是指旅游企业跨区域经营的无障碍,旅游线路跨区域延伸的无障碍和旅游执法跨区域的无障碍,这些无障碍将有利于促进旅游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旅游管理整合有利于进行跨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因为目前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靠政府,所以旅游管理整合就有利于大项目的论证和建设;旅游管理整合可以从投资角度防止旅游项目近距离重复建设,有利于进行符合区域旅游整合大局的项目建设;旅游管理整合有利于编制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区域旅游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大悟.发展华东区域旅游刍议[J].社会科学,1985

[2]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制、模式与协调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李悦铮,俞劲国,等.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区域旅游开发 篇11

摘要:体育旅游产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对其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长三角地区如何利用旅游产业自身优势,开发其体育旅游资源途径的研究目前还无人问津。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从民间传统游资源、产品商务游资源、惊奇探险游资源、赛事观摩游资源、活动参与游资源、健身度假游资源、项目培训游资源、休闲娱乐游资源八个方面进行了开发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长三角;体育旅游资源;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188-03

Study on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ZHONG Hua,DOU Shu-hui,XU Yan-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Jiangsu, China)

Abstract:Sports tourism industry, as a pillar and sunrise industr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researches on how to use the advantag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tself to develop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re still no buyers.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From the eight aspects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sports、products commercial tourism resources、surprise and adventure tourism resources、sports Tournament watching tourism resources、active participated tourism resources、tourism resources of Holiday Fitness、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training project、leisure Entertainment tourism resources,this paper do a study on wa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way

我国体育旅游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发展[1]。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在20世纪70年代列出世界六大都市圈,其中就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2]。研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途径,加大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力度,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拉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对增加旅游经济收入,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创新经济增收渠道具有重要作用。

1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游资源

1.1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项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其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渐进增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热衷于赛龙舟、舞龙和舞狮运动。要做大做强龙舟、龙狮项目,应加大开展力度,各大体育院校应积极开设舞龙舞狮专业,为开展龙狮运动提供专业人才。在宣传龙舟文化方面,除了推广龙舟运动,扩大赛事规模,建设龙舟强队之外,还应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如:南京为了拓展龙舟市场,在莫愁湖公园花巨资购进了8条国际型新龙舟,并打造了龙舟赛码头,串通了3公里环湖路,修建了“水上飞虹”长廊,方便市民临水观看比赛[3]

1.2推广弱势项目,挖掘面临遗失项目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腰鼓、秧歌、太极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目前仍局限在自发组织状态;而像气功、石担、滚灯、拳船、摇快船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遗失的困境。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政府的引导,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办成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民间盛事,开发竞赛观赏型和游客参与型产品,凸现项目的花样性和趣味性,将弱势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广。

1.3举办“民间传统项目体育节” 长三角地区可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将各民间体育项目融合贯通,开办“长三角民间传统项目体育节”。传统项目体育节可在太湖、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较为开阔的水域举办龙舟竞赛,拳船、摇快船等水上项目,在岸边举办舞龙舞狮竞赛,或将龙狮作为节日的开幕式表演;开展拔河、放风筝、毽子、秧歌等大众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不断扩大声势,办成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盛会,打造长三角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品牌。并通过大众传媒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体育旅游各组织要素协调发展。

2引入时尚多元的产品商务游资源

2.1提升博览会销售理念,引导大众游客介入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普遍础薄弱等问题。2006年长三角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真正参加体育博览会内容的群众寥寥无几,导致了体育项目产品商务游缺乏群众基础。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的做法,把体育器材销售与使用指导等进行售前、售中、售后 “一条龙” 服务培训,让广大群众了解体育产品,主动参与到体育产品博览会中来,拓宽体育消费领域。

2.2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开发体育用品新模式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现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但大量新生品牌的涌现无法掩饰这一行业整体质量的相对不足,特别是运动功能性产品的研发能力更是各品牌共同的“软肋”。群众体育用品在设计思路上无法打破传统模式,体育健身器械进入家庭,把实用与装饰结合起来,通过组合与折叠能否把体育健身器械变成一件精美的家具,美化家庭,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

2.3优化产业结构,冲击国际客源市场长三角地区拓展体育项目产品商务游,必须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运筹中国体育用品商务游,发展大思路和新战略。应学习借鉴国外知名企业品牌成功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从产品质量、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商标造型、营销策略、资源配置等多方面下功夫,集中精力创建几个知名品牌,拓展国际客源市场。

3推出加入高科技元素的探险游资源

3.1利用高科技产品,打造探险旅游新境界在一些探险旅游(森林探险、野外生存、密境探幽)中,开设丛林狩猎,巧妙的引入声学与光学系统,在路线的隐蔽之处安放形象逼真的动物模型,配备动物的各种声音,游客手端猎枪进山寻宝……。因此,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引入高科技的手段,开发人造漂流场所,并积极创造瀑布,峡谷、悬崖等适合开展探险旅游的外环境,将静态水转化成动态水,开展峡谷探秘、峡谷溯溪、高山溪降、悬崖速降、激情漂流等一系列探险活动。

3.2开发体育旅游主题公园主题公园中各种新奇刺激的运动项目,如太空梭、激流勇进、未来时空、云霄飞车、太阳轮、地狱神鹰等体育旅游项目正日益吸引探险游客的眼球。美国著名旅游研究组织ERA研究员chris L·yoshwii认为,中国主题公园的市场发展潜力最大,每年至少有1亿人次的潜力,“目前还远没有开发出来”[4]。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主题公园开发应加强游客消费项目的建设,不能单纯依靠门票收入作为维护主题公园运营的渠道,主题应构建体育旅游文化体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主题公园的生命力,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4推广和促销体育赛事观摩游资源

4.1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体育赛事旅游国外学者Turco, Riley和Swart的专著从管理学角度对体育旅游管理和营销进行了分析[5]。长三角地区竞争力的加强,繁多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被囊括其中。实地调查得出,长三角地区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了体育旅游消费停滞不前。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 每增加1 美元的宣传投入, 就可增加123 美元的旅游收入[6]。因此,长三角地区在体育旅游在宣传上要不惜巨资,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传播渠道,采取“上星、上影、上网、上报”等手段对体育旅游产品进行促销宣传,实现促销联合经营, 达到整体促销,方便游客的目的。

4.2依据游客类型,开发不同赛事旅游产品赛事旅游的游客可分为纯观赛型和赛事观光型。纯观赛型指游客专门到比赛现场观看体育赛事。该类型的开发重点,主要借助赛事机遇,策划和组织以此为主题的包价旅游产品。利用体育明星的资源优势,策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名人交谈、合影,与明星过招,获得明星签名的旅游纪念品等。赛事观光型游客在观赏体育赛事的同时,还希望了解赛事所在地的文化、观赏赛事所在地的风光。开发重点要加强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合作,捆绑销售体育比赛和旅游景点的门票,使游客利用一票制既可以观赏精彩的体育赛事,还可以领略该地的著名旅游景点,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文化。

4.3实现赛事联合开发,形成区域辐射长三角地区许多城市依托资源优势,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有效提高了该地的城市形象,盘活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运动员数量多、比赛周期长、比赛项目多,举办城市的客流量大增,使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压力剧增,城市承载能力下降。对此,长三角地区应推出区域赛事联合开发的策略,形成地区辐射。如上海承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可以把苏州、无锡作为分赛场进行预赛,实现资源和赛事的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承办地的压力,而且能促进周边地区旅游的发展,最重要是形成体育旅游的区域联合体,大大提高承办赛事的竞争力,避免场馆重复建设和闲置的体育资源浪费。

5开发大众参与的健身活动游资源

5.1整合资源优势,开展大众健身项目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高,闲暇时间多,健身休闲意识前卫,为开展具有大众参与性的健身体育项目活动参与游资源奠定了基础。在开展全民健身热浪中,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不断涌现。依据自然资源条件可开发游泳、垂钓、登山、游艇、温泉康复等休闲娱乐项目;借助人文资源条件,广泛开展赛龙舟、舞龙舞狮、放风筝、秧歌、太极剑、气功、抖空竹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长三角地区还应积极推广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将广泛开展的项目纳入到运动会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体育旅游产品项目的丰富,而且能有效促进健身项目活动参与游的发展。

5.2借明星、场馆设施优势,推广奥运项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体育运动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体育运动明星,如姚明、刘翔、王励勤、周苏红、赵蕊蕊、陈艳青、张军等。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长三角地区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很多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为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奥运优势项目提供了基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为推广奥运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好的契机。奥运明星所在的城市也为该项目的普及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各地掀起了吃运动餐、玩运动员项目、住运动员公寓的热潮。利用奥运明星资源优势,是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项目活动游的另一条途径。

6拓展城乡镇周边健身度假游资源

6.1打造国内体育旅游度假区品牌长三角度假区在准确定位资源的基础上,应将度假产品和体育旅游产品积极结合,实现旅游产品向高层次转化发展方向,突出本土的异质性。首先,把健身+娱乐、休闲+会议组合起来,采取多样的方式,增强整体竞争力。其次,要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高端市场为目标,与水上休闲、温泉保健、气功养生等相结合,推出“健身度假游”、“高尔夫度假游”、“休闲保健游”等产品。再者,度假区应发挥城市的文化功能,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增加军体训练项目,开展野外生存、夏令营、自行车健身休闲游活动,重点吸引假期学生客源市场,也针对老年市场和专业市场,开展“健康长寿游”和水上垂钓等体育休闲项目。

6.2开展国外健身度假旅游资源长三角地区利用飞速增长的经济和世界接轨的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国外健身度假旅游,组织旅游者到全国各地的奥林匹克花园进行参观,亲身感受奥林匹克花园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奥林匹克文化,在奥园运动城和健身连锁店接受专业有名望的体育教练指导,感受世界先进的体育设施和享受和体育明星一样的优良服务。组织者应积极与国外体育旅行公司合作,推出健身度假与著名景点旅游的联合开发,提高国外健身度假游的吸引力。

7开展健心智情的培训游资源

7.1建立培训机构,规范市场管理虽然长三角地区的培训项目不断增多,培训场所不断涌现,但教练水平和培训质量、收费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扰乱了培训市场的有序进行。根据这种情况,长三角地区应建立统一的培训和咨询机构;对开展培训项目的场所予以注册;配备专业的教练指导;对培训场所和培训人员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学习者的咨询进行细心解答;依据市场定位,提供合理的收费标准,使每位学员能够熟悉该项目的市场状况,教练水平、收费标准等相关基本情况。

7.2繁荣培训市场,拓展培训项目长三角地区可依据经济优势,积极倡导各系统、各行业、社会组织及个人举办各类体育专项俱乐部,扶持一批有资质、重信誉、讲品牌的体育培训机构,辐射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鼓励创建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夏令营、冬令营及课余培训活动。成立体育旅游文化、科技公司,进行攀岩、溪降、漂流、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探险旅游项目的培训,传授专业的探险知识、生存技能等。

7.3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进程长三角地区应加大体育培训市场监管力度,使体育培训业步入规范管理、有序竞争的发展轨道。从体育培训机构资质、培训内容、培训考试和培训证书颁发等方面入手,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进程,根据不同项目实行分类指导,从综合性理论培训,向单项运动技术等级培训转变,逐渐使体育培训业步入正轨的市场。

8建立放松身心的休闲娱乐游资源

8.1依水体优势,开发游艇产业长三角地区水体资源丰富,水域广阔,政府部门应加强水域管理,在游艇产业上加大开发力度。上海规划,将建设一心(市中心)、两网(黄浦江、苏州河)、四区(外滩、淀山湖、长江口、杭州湾)的游艇产业布局[7]。杭州已经开始规划筹建游艇码头,主要以提供游艇的停泊、维护保养、租赁、代驾、陪驾等服务为主[8]。江苏早已也在围绕太湖区域的苏州、无锡开发了游艇码头和俱乐部。

8.2开展自驾车休闲旅游长三角地区旅游城市多,城市间距离较近,适合开展自驾车休闲旅游。当下,长三角地区高速网的沟通建设和交通一体化体制的出台,使自驾车旅游将会更加方便快捷。相关部门应积极策划体育休闲旅游路线,以便游客开展自驾车休闲旅游。另外,房车旅游是一种高端舒适的现代旅游方式。上海博览会业内人士透出,将来房车有望进入汽车租赁业,游客只需花费一笔合适的租金,便可带上全家老少用房车度假,停靠在远离城市的野外,在尽情游玩之余,能够感受家一般的温馨和舒适[9]。长三角区域自驾车休闲游潜力发展前景空间大,是休闲旅游的另一途径。

8.3推广高尔夫运动大众化据旅游行业统计,1997 年经德国旅行商组织的高尔夫旅行总数达 5 万人次左右,德国的旅游业界的几个“大玩家”——图伊旅行集团(TUT)、内曼旅行社(Nechmann)、德国旅行社(DER)、杜赛尔多夫航空运输旅行公司(LTU)等把高尔夫旅游作为群众性旅游活动大力推展,有些旅行社的门市甚至有专门的高尔夫旅游柜台[10]。长三角地区应利用先进的球场和经营优势,抓住高尔夫发展的机遇,提高和完善高尔夫产业本身素质,降低价格使高尔夫走向大众,转变国民对高尔夫高消费的观念,提高高尔夫行业服务水平,完善高尔夫产业的市场竞争与运作机制,构筑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将各地区蕴涵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形成行业发展合力,构筑起高尔夫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将高尔夫产业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项目。

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国际大都市、六朝古都、山水城市、古镇、现代化新城镇、文化名城等。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资料表明,在观光旅游的人群中,对同一个地方进行过两次以上旅游的仅为21.3%,而选择两次以上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活动的人群占89%,充分体现了体育旅游的价值[11]。开发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途径,应充分利用其区位、经济、人文等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类挖掘、重点开发,发挥资源的多途径功能,开发代表长三角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满足体育旅游者的需求,贯彻大众健身与奥运同行计划的实施,使长三角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东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6-7.

[2] 董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4):78-79.

[3] 莫愁湖悄打“龙舟”品牌[EB/OL]. http://tour.xhby.net/system/2007/06/08/010062723.22K,2007-6-8.

[4]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的主题公园时代来了[EB/OL].http://finance.QQ.com, 2006-09-18.

[5] Mike Weed, Chris Bull. Sports Tourism.戴光全等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2-4.

[6] “入世”与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EB/OL]. http://www.itsqq.com/a/mu/ ... /39870.html 23K,2006-8-3.

[7] 邓旭.上海迎接邮轮经济时代[EB/OL]. http://www.sina.com.cn ,2007-8-20.

[8] 袭立华,张丹丹.中国私人游艇业能做大蛋糕吗?[EB/OL].http:// my.poco.cn/myBlogDetail-htx-id-734108-use ... 68K,2007-7-16.

[9] 俞剑文.首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开幕[EB/OL].http:// www.cnsz.com/article.php?tid=1184455 19K,2007-8-12.

[10] 中国旅游网. [EB/OL]. http://www.cnta.com.

区域旅游开发 篇12

南太行旅游资源开发概况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绵延于豫西北部, 西与山西交界, 为太行山系的南段, 因而通常称之为“南太行”。南太行山旅游区就是随着南太行山及其边缘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区域。行政区划涉及河南省安阳、鹤壁、新乡和焦作四市, 包括19个县 (市、区) 的94个乡 (镇) 。该区位于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带上, 因而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 受构造断裂作用影响, 本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下降, 绝壁林立, 山势陡峭, 重峦叠嶂。南北走向的太行断块山崖经东西走向的水系切割, 形成串珠状的峡谷、悬崖、名泉、瀑布, 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生态旅游资源。南太行旅游区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 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 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 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6处, 世界级地质公园1处, 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3处。其他景观类资源还有黄龙洞、五龙洞、水峪溶洞, 水域风光类还有丹河、沁河、淇河、宝泉湖以及数不清的泉潭溪瀑, 生物景观类还有太行山国家级猕猴、神农山白皮松等。

该区地处历史悠久、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中原大地, 人文景观资源也相当丰富。这里不仅有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小南海原始人洞穴, 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 以及新乡的周武王庙、比干庙、白云寺、百泉、潞王陵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太行风光古朴、原始、天然、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 年平均气温14℃, 大气中负离子含量5000~10000/立方厘米, 是原始的天然氧吧, 现代的旅游休闲圣地。

南太行山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全省加快旅游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太行旅游已经成为河南旅游的一个佼佼者, 在全省旅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河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对旅游业的认识不足, 南太行旅游区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资源雷同, 缺乏市场导向的理念, 旅游要素市场建设严重不足, 适合国际和全国市场的好的旅游产品很少。在景点建设上缺少专业的创意策划。大多是单一的观光型景点。体制不顺, 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掣肘严重, 使旅游开发难以统一规划, 南太行山旅游区整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联系较弱的分散状态, 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这对该区整合优势的发挥和实现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十分不利, 也影响着它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网络体系中的地位。

二、南太行旅游区区域联合的必要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南太行旅游资源以山水旅游为主线, 辅之以文化旅游, 在整体上具有统一性, 这就为整个南太行旅游区的区域旅游联合创造了可能, 加上各个辖市也有意实现区域联合, 所以走区域联合、共同开发的道路具有可行性。而南太行旅游要形成品牌, 实现旅游产业的规模化, 构建合理的空间组织形态和高效的旅游地域系统, 则必须要走区域联合、共同开发的道路。

走区域联合共同开发的道路, 要求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各辖市要统一思想, 切实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做强做大。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围绕现代旅游理念, 在旅游资源开发、宣传促销、管理服务上创新思维, 从产业的角度、用经营的理念谋划旅游、发展旅游。否则, 只能是造成区域性资源的浪费。

2. 集中精力, 创造旅游品牌, 打造旅游精品。

以景区上档晋级为载体, 对太行山水进行新一轮规划与开发, 提升和积聚本区旅游业的名气、人气和财气。实施名牌推进, 进行统筹策划, 精心包装, 拓展宣传层面, 加大宣传造势力度, 做好山水文章, 在全国打响“中国南太行”旅游品牌。

3. 要坚持“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

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旅游的载体, 只有加强保护。才能维持旅游活动的进行,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开发多层次旅游产品, 开展各种特色旅游, 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的需求。

南太行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能打造出不同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如生态旅游观光走廊 (济源———焦作———辉县———林州) , 寻根拜祖源游 (卫辉———温县———安阳) , 红色旅游 (林州红旗渠———新乡七里营、刘庄、京华村、回龙村) , 山水休闲游 (新乡八里沟———焦作云台山———沁阳神农山———鹤壁云梦山———济源王屋山) , 古文化游 (新乡百泉、潞王陵———博爱月山、寺寨卜吕明清民居———安阳殷墟) 等等。

5. 树立整合营销观念。

现代旅游市场的竞争, 已是旅游业整体实力的竞争, 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是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必须选择。南太行山要扩大旅游市场, 必须对各类营销资源进行整合。一是整合旅游产品, 利用该区雄秀的太行风光、震撼心灵的太行精神和纯朴清新的民风民俗, 建成融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 具有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科考科普、寻根朝觐、体育健身、爱国教育、探险猎奇等功能多样、内容丰富、品位较高的南太行山旅游区。二是城市、景区与区域旅游的整合。构筑地域大文化、谋求区域联合成为当今时代旅游竞争的根本性策略, 地域联合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和自相残杀, 而且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并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南太行旅游区与周边地区资源整合的重点是其与沿黄旅游带、濮阳、鲁西地区、晋东南、冀南等地区相等品位资源整合, 建立旅游协作区。南太行区域内资源整合重点是安阳、鹤壁、焦作、新乡、济源五市资源整合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 走优势互利、共荣共赢的发展道路。

三、南太行旅游资源个性突出, 自然景观品位上等, 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极高的观赏价值

上一篇:物理特征下一篇:开放式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