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区域经济(精选12篇)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1
香港地处中国南部,属于海港城市,拥有235座岛屿,城市主要由香港岛和九龙区组成。拥有美丽的山岭丘陵、蔚蓝的维多利亚海港以及秀丽的海湾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具有许多有吸引力的海滨、岛屿、沙滩、山林等旅游资源。有体现海内外各国各地区民俗风情的各类公园、乐园和郊野公园,以及展现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各种博物馆、展览馆,以及文化中心、艺术中心、高山剧场等,这些人文景观糅合了中西以及远古和现代的文化,是吸引旅客的重要资源。此外,香港的古堡、庙宇、坟墓、村落以及一些私族的祠堂等深具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大重点,这些各具优势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广阔的游览和选择空间。
香港交通便利,拥有独特的购物环境和美食文化,同时是一个低税甚至免税的城市,这一条件使得更多更好的外来商品涌进香港市场,也使香港被美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此购物。香港的餐饮酒店文化也是香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功臣。此外香港经济还有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香港的旅游业也随着大陆政策的放宽而迎来了更多的游客到访。2010年9月访港总人数达到26175950人次,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23.7%。香港旅游业的收入也直线上升。
一、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1.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1)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产业之一,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依托旅游业,可以带动酒店、零售、餐饮、交通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香港经济的转型。香港经济在经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后呈现出不稳定特征。高度开放的经济开始暴露出香港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香港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可以解决香港经济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促进香港经济的转型。
(2)旅游业刺激区域投资。
旅游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稳定的消费、独特的资源都成为价值投资的上佳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使投资者在通货膨胀的紧急背景下继续保持对香港地区坚定的投资信心,为香港经济摆脱困境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应当善用这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赶大集式”的旅游消费,积极发展特色旅游,提高消费层次,重点开发商务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同时培育多元化市场,为香港旅游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游客来源,保持旅游市场的活力,更好地发挥旅游业的优势和作用。
(3)旅游业能够完善区域就业结构。
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创造就业、扩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方面作用明显。根据世界银行属下国际金融公司的旅游业专家估计,每家酒店的1个房间,可以创造2个职位。加上每年吸引到1千万人次的内地游客来港消费旅游,可以带动旅游、酒店、零售、餐饮、交通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就业,香港失业状况将会大大改善。同时,旅游产业的扩建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香港一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2. 区域经济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区域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香港拥有全球最完善快捷的公众运输系统,便捷的地下铁路、轻便铁路、九广东铁;旅游景点内也有电车、渡轮、山顶缆车等小型交通设施。香港公共交通己普及“八达通”电子消费系统,使用“八达通”储值票,可避免没有零钱的尴尬。在机场快线和地铁站还有“三天香港乘车证”、“游客地铁1天乘车证”出售,对于在香港停留时间不长或不经常到港的游客很方便。香港的旅游饭店业十分发达,各种档次的酒店旅馆比比皆是,许多酒店邻近购物广场、餐馆和夜市,饭店24小时服务。香港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在此汇集。香港拥有各具特色的购物场所,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消费层次的旅客的需求。
(2)中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
2003年1月1日,中国政府颁布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一系列全球推介活动的展开和CEPA(“个人行”)政策的实施,为香港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2003年7月28日,开放广东四城市开始,至今全国已覆盖49个内地城市。中国内地一直是香港旅游业的最大客源,2009年底,中国内地“个人游”旅客达到10591418人次,占中国内地旅客人数的59%,比2008年增长10个百分点。同时香港政府自2008年7月1日起免收酒店房租税,酒店平均入住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至84%,2009年过夜旅客的平均留港时间为3.2晚。
(3)区域完善的旅游管制机构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1999年5月成立香港旅游事务署,负责统筹政府内部各项发展旅游业的工作,并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本港的旅游业。以确立和促进香港作为亚洲首要的国际城市,以及世界级的度假和商务旅游目的地。由政府、旅游发展局和业内各界代表组成的旅游业策略小组,专责就旅游业发展事宜,从策略性角度向政府提出建议。
二、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1. 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等一系列的特殊政策,给予全方位的帮助,这是香港维持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同时也为香港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光明前景。
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来港游客有所减少,但内地依旧是香港的最大客源市场,2009年上半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数上升至826万人次,较2008年上升4.6%,占访港旅客总数的六成。
2. 发展生态旅游业
庞大的游客数量超过旅游景点的承受能力,加速了景点资源的损耗;一些游客在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加剧了对香港旅游景点的破坏程度,同时大量游客的到来使景点产生拥挤状况。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对香港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旅发局于2007年4月向海外旅客推广“自然生态万花筒”活动。其中项目包括新界东北外岛环游、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导赏游、大屿山大澳生态游、黄泥涌峡径健行、香港湿地公园观光团、昂坪奇趣径、中华白海豚观察之旅及多个远足游等绿色旅游景点活动。
3. 深化香港与周边城市及内地的旅游合作
香港与内地在合作发展旅游业方面,有着一种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内地不但是香港的主要旅客市场,亦是香港推广配套旅游的一个重要伙伴。目前,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已形成紧密整合的区域经济,“粤港澳大珠三角旅游区”这个世界唯一跨越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旅游合作区,已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新局面,这对发展香港的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个人游”的旅客,多次往返深港,可以解决香港住宿设施不足的问题,延长内地游客在香港和深圳两地购物消费的停留时间;外国人经港澳免签证进特区,也延长外国游客在香港逗留时间,实现了深圳与香港的双赢。这项特许改策可以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和加强双方旅游市场监管,合力打造深港旅游一体化,达到深港同城旅游的目的。这会对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4. 培育新型旅游业人员
香港的商业活动是以自由经营为主的,近年来,少数旅游从业人士与有关店铺串通一气,针对内地游客人路两生的弱点,以欺诈等手法使游客受骗,这些行为和作风使香港的整体声誉严重受损。另一方面,旅游业人才不足,部分从业人员普通话尚未达标,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一知半解,无法回答游客的问题,使旅游业的效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导游服务的质素,导游须完成培训及考试合格,并遵守由香港旅游业议会(议会)所颁布的《导游作业守则》。现时,香港共有5538名持证导游。为进一步协助业界提升整体专业水平及服务质素。截至2010年6月底为止,已经有约3800位旅游从业员报读有关课程。
5. 加强旅游设施的更新换代
旅游资源的更新换代对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香港海洋公园正全力落实其重新发展计划,新景点包括“七彩升空天地”、“亚洲动物天地”及“海洋列车”,已于2007-2009年推出。另一新景点“梦幻水都”于2010年落成,设施包括亚洲最大型的水族馆及一所海底餐厅;工程在2012年全部完成后,海洋公园将成为一个拥有超过70个景点的世界级海洋主题公园。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扩建计划将分阶段于2014年底前完成;扩建计划完成后,现时主题乐园面积会增加23%,提供超过30项新游乐设施、娱乐及互动体验,令总数增至超过100项。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2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深入挖掘巫山县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
作者:干丽娜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10821870201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中 国 重 庆 2011 年 9 月 深入挖掘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旅游经
济
内容摘要:
巫山县有着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是旅游资源大县。但如何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立足巫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营销的系统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其旅游发展的思路。摘要:
巫山;旅游;发展潜能;旅游经济;小三峡;小小三峡正文:
巫山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县北,与巫溪县和神农架林区毗连。巫山山脉呈南北走向纵贯于东,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七曜山脉亘于中部,穿插其间。三大山脉在巫山贯通全境,形成了雄伟秀丽的瞿塘峡和巫峡。长江,形成了雄奇幽深的小三峡。成了宁静幽深的小小三峡。迷人的神女溪风光,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是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在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的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使巫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巫山县提出了打造“一线两圈三区”旅游精品,提升旅游附加值,做大盘强旅游业。要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旅游发展的思路。
1、挖掘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多样化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旅游经济分析巫山县旅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大巴山山脉西东走向绵延于大宁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山绕岭,在巫峡西口汇入马渡河自东北向西南由神农架流向大宁河,形神女溪由南向北在神女峰对岸注入长江,形成了奇特巫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营销的系统分析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 是世界峡谷景观荟萃之地。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的核心,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旅游产品简单而具体的说就是旅游线路。目前,巫山成熟的旅游线路就是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小三峡的游客主体上都是过境观光游,显得比较单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的方式,同时,游客在旅游时也更注重亲身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开始由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我国散客旅游市场也发展迅速。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已超过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休假制度将进一步释放公民的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潜能,加速旅游散客时代的到来。经营和接待散客的能力,成为衡量旅游景区接待成熟度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而言,单一的产品也不能崔生和支撑巫山县旅游经济的高度发展。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品的多样化。
1.1 立足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1.1.1 观光类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是目前全国比较普遍的旅游形式,在旅游开发中占有相关大的比例,容易被市场接受。巫山县可以立足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三峡—大昌古镇生态文化游,开发神女峰(巫峡十二峰)文峰观等,再现“三台八景”,推出三峡古栈道—神女峰自然生态游游线路。1.1.2 休闲类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层次的提高,不再是单纯为了观光、猎奇,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文化品味、多重目的。可以利用丰富的山水、平湖、峡谷、森林景观开展多种功能的休闲活动,如避暑、登山、溯溪、森林浴、露营、划船等山水生态休闲游,还可以推出农家乐等城周休闲体验游线路。
1.1.3 专项旅游产品。
依托巫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庙宇龙骨坡“巫山人”祖的远古科考游线路;打造以红叶节、神女旅游文化节,推出节庆旅游线路;挖掘长江三峡、小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推出地质科考游等等。
新就旅游我们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实现旅游
推出小三峡小小、神女溪,复建高塘观、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已增长知识和休闲娱乐,推出寻根拜 1.2 立足现有景区、景点,编排丰富旅游线路。
1.2.1从时间上。
根据景区各个时间段所具有的不同特色的风景来推出线路。比如可以推出春观景,“小三峡小小三峡+县城、大昌古镇”的常规旅游线路;夏纳凉,“小三峡小小三峡+平河或洋溪河漂流”;秋看红叶,“小三峡小小三峡+红叶”;冬赏雪“小三峡小小三峡+梨子坪”;春夏秋冬不同特色的线路组合。同时,还可以分昼夜,推出夜间小三峡梦幻之旅等等。1.2.2从空间上。
改变传统坐船观峡的方式,通过索桥、栈道、高空滑绳、观景台等方式俯看峡江,体验不同的景观感触。如推出徒步游巫峡、小三峡线路。1.2.3 从区域上。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丰富旅游线路。推出“三峡大坝—神农架—小三峡”“大金三角”旅游线路和“巫山—奉节—巫溪”旅游线路。甚至随着交通的改变,峡的线路组合。这也可以改变小三峡游客必须从长江三峡进入的依赖局面。
2、挖掘产品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质量的服务?答案很简单,何让具有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满意,那就得让游客各取所需,获得差异化的服务。峡旅游产品存在着同构竞争,最为典型的就是巫山小三峡青龙瀑布VS白果瀑布、芙蓉洞的,就只是各个景区从中分得的羹不一样。游客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这在体现竞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品定位,肯定是要服从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挖掘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1 从景点挖掘特色。
可以实现西安兵马俑—湖南张家界—巫山小三从目前长江三峡旅游的现实情况来,VS腾龙洞等。每年长江三峡总的游客量是一定游客到神农溪,也要为小三峡自身产品的特色进行重新定位。
“小金三角”
如不难发现三VS巴东神农溪,还有就必然带走小三峡的产
就是让游客满意的服务。巫山小三峡就已经失去了宜昌上水游客的客源市场。巫峡有十二峰,尤其是神女峰,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小三峡可以推悬棺、猕猴等,以及规划复建的栈道、索桥等。还有通过峡谷观红叶、观云雾等特色景观,体现差异化的服务。
2.2 从游览方式挖掘特色。
峡谷主要是坐船观景,首先就可以从船上出特色。小三峡游船经过几代的改造升级,在豪华性和舒适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主要能够提供的服务只是针对团队的固定时间、固定线路的游览方式,存在过于单一的缺陷,的游客需求。可以在游船上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实现游船的多样化。在立足目前游览方式的情况下,方式:
包船进峡游览峡游览方式。 单面游船游览。 自驾游船游览。
3、挖掘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化发展有人认为,旅游业既属于第三产业,也属于第二产业,是第并没有这一种化分方法,但却说明了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互动性很强的产业,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达行、游、购、娱”六要素,拉动着很多行业部门,能有效地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到了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巫山的产业化之路要从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实施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重视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有机衔接,制定高起点、大跨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规划。巫山县展总体规划》,去年重庆市交旅集团进行国际招标,为巫山旅游发展制定了一个高起点、大跨度、要不断地完善、实施,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大船为小船,可以提供以下一些特色游览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109个。2007巫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快以2005年制定了《巫山县旅游发制定了小三峡片区旅游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划。
2.5产业。虽然“吃、住、还不能满足多样化提高游船速度等,旅游业提高旅游带动能3.2 打造精品旅游区点。
按照巫山县“一线两圈”(小三峡精品线,县城旅游圈、大昌旅游圈)的布局,强调文化旅游的融合。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丰富内涵,打造科学规划、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设施配套的精品旅游区、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县内小循环,县外大循环,把巫山的旅游线路推到全国的旅游业精品线路之中。
3.3 加大资金投入。
交旅集团整合长江三峡后,解决了整合景点的投入问题。游基础设施,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先是大胆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出让给有开展能力的法人主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出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业,如发展高档次的农家乐等。第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施项目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项目。四是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投资、合资开发旅游产业。
3.4 营造一流旅游环境。
巫山新县城搬迁后,主要城市功能是围绕安置移民,能,没有吸引游客的标的物,没有游客的集中消费区,制约了游客的消费欲望。一是要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营造一流旅游消费环境;二是要提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生态环境,提供安全的交通服务,提供方便的旅游导向,提供文明向上、热情友好的人文环境。三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设功能,立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旅游单位创优活动,单位的整顿力度,提高“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水准,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
对新开发景点和旅首其次是大量吸引外资、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投资旅游企开发建设重点旅游基础设缺乏旅游城市的很多功实现旅游的精神文明建加大对旅游等“窗口” 5
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3
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产业集聚
1.河南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旅游产业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到2013年,我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将突破4.13亿人次,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7%、20.0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和6个百分点。然而旅游业在全省发展非均衡化严重。在区域总体布局方面,郑州、洛阳、焦作、开封是河南省四大强势城旅游市。其中,郑州旅游产业最集聚,洛阳、焦作次之,开封第四。这些地区发挥了自己的区位累积势能,以期带动、促进、支援不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部门结构方面,河南省核心层次产业和中间层次产业的收入比例均高出其他省份,而基础层次产业的收入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12.34个百分点。同时旅游热点高度集中,河南省旅游形象与品牌地位的树立主要贡献在于少林寺,洛阳以及七朝古都开封和四朝古都安阳等开发不够。
2.河南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2.1 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
区域自然禀赋指与区域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生态条件和自然资源等。自然禀赋是区域旅游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区域间的自然禀赋差异是很明显的。各地光、热、水、土条件不同,均能形成旅游业区域性专业化。
2.2区域人口和劳动力条件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一定的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力成本,提高服务业的质量,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人口总数量近亿,劳动力资源丰富,占据全国第一。全省有国际国内旅行社64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就业机会,旅游业产出每增加1万元,社会总产出可相应增加3万元,远远高于其他第三产业,属于典型的消费型产业。
2.3 交通区位与旅游业区域经济
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是指某区域内部的城市间(或居民点)及区域与外界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的方便程度。交通运输条件是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先决条件。旅游业易产生交通区位集聚,即指旅游产业沿着交通便利的地区聚集的现象。旅游产品具有固定性,旅游者必须亲自抵达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旅游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至关重要。交通区位成为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郑州旅游产业之所以发展的最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交通区位好,以郑州为中心开通了十字高速公路,京广、陇海、京九、焦枝、新荷等多条铁路在郑交汇,这些便利的交通为郑州旅游业的区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形成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从产业转入地看,承接相对于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有利于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从产业转出地看,转移出企业的生产线,有利于企业总部全力研发新产品,创造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集聚。其次,从产业集聚形成后的发展趋势看,产业集聚也会引起产业转移。在某一地区形成产业集聚以后,采取集聚方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显著高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区,就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实行产业转移。这不仅包括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从分散地向集聚地转移,还包括相关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转移。这种集聚的形成不但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创造社会价值,而且还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微观产业集群主要以区域旅游单元为对象,依托于区域单位的核心吸引物,在区域单位范围内,所有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微观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如河南的郑汴洛、豫东平原旅游经济区、豫西伏牛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等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旅游区域间缺少有效合作,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景区文化娱乐项目单调,游客夜间文化娱乐贫乏,有些重要的景区景点食宿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灵碧.石油企业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J].经济经纬.2006(6).
[2]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河南省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07.
[3]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发展旅游业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篇4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发展旅游业能否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 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 二是落后地区的旅游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 且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旅游业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将上述思想进行定量化表达可以采用收敛模型,本文将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加入收敛模型中[1],计量模型采用如下形式:
其中rjt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yjt -1为上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tojt为人均旅游收入水平; xjt为其它影响因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 ( 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衡量) 和对外开放水平 ( 采用惯常的处理方法,以当年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2]) 。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形式,以提高序列的平稳性。为更好地考察不同区域旅游收入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现对传统的收敛模式进行改进,取T = 1,以便通过考察每年各个省 ( 区、市) 的横截面数据,计算出该年旅游收入差异的变化情况,并得出不同年份旅游收入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中系数含义的判别方法如下:
如果β和γ 数值同时为正,则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扩大存在贡献; 如果β和γ 数值同时为负,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缩小存在贡献; 如果β数值为正,γ数值为负,尽管经济差距存在扩大趋势,但旅游业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有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 如果β数值为负,γ数值为正, 尽管经济差距存在缩小趋势,但旅游业有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此外,为了更好地考察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对不含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计量分析,以有效比较两种状态下的稳态值、收敛速度和收敛时间。
(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31个省 ( 区、市) 2000 -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末人口数量、进出口总额、旅游业总收入 ( 包括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和国内生产总值 ( GDP) 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而2009 - 2012年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 2010 - 2013) 。2000 2012年以美元计算的入境旅游收入、进出口总额, 按照当年平均汇率价 (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 2013) 换算成当年人民币数量,不同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和GDP用价格平减指数 (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折算成2000年价格,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使不同时期的数量具有可比性。
二、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 一个变化特征
本文以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与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反映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前者反映了旅游收入增长的速率水平,后者反映了旅游发展的质量水平。图1显示2000 2012年31个省 ( 区、市) 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与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在整体上呈现出反向对应关系,即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高的地区增长率较慢,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低的地区增长率较快; 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较高的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省份,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较低的地区,多为经济较落后省份 ( 不能排除特殊个例的存在,如云南和贵州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平均比重达到12. 67% 和17. 15% ,但此两省不仅在全国,即使在西部也属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 。因此,经济落后省份因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 不仅远超过发达地区,而且超过本地区GDP的增长率) 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图 1 2000 - 2012 年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及相当于 GDP 的平均比重
三、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 计量分析
图1显示2000 - 2012年间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达省 ( 区、市) 和落后省 ( 区、市) 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应有更好的效果,而事实上地理位置、文化差异等能够弥补模型的不足[3]。本文采用Eviews6. 0对公式 ( 1) 进行回归 ( 结果见表1) ,模型回归效果整体上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本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 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 东和海南11个省 ( 市) ,内陆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20个省 ( 区、市) (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虽然在地理属性上属于沿海地区,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其它省份相差较大,故将其列为内陆地区考察) 。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 10% 、5% 、1% 水平下显著。
沿海地区是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内陆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边缘地区,两者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产品特点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4]; 沿海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地区,内陆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较低地区。从全国范围看,β的回归系数为1. 1224,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 - 0. 0006,且通过了10%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 结果见表1 ) 。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发达省 ( 区、市) 与落后省 ( 区、市) 发展差距趋于扩大,但旅游业的发展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
从沿海地区看,β的回归系数为0. 1858,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0. 0273,且通过了10%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 结果见表2) 。这表明沿海地区发达省 ( 区、市) 与落后省 ( 区、市) 经济发展差距趋于扩大,旅游业的发展强化了这一趋势。
从内陆地区看,β的回归系数为1. 1350,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旅游业对经济差距的影响系数γ为 - 0. 0013,且通过了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 结果见表3) 。这表明尽管发达省 ( 区、市) 与落后省 ( 区、市) 经济发展差距趋于扩大, 但旅游业的发展弱化了这一趋势,即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2000 - 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贵州、甘肃、青海等省份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 以上,其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所以,内陆地区旅游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与东部地区不同,但与全国范围的分析一致。
四、结论
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旅游业更是缩小不同省 ( 区、市) 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为缩小发达省份和落后省份经济发展差距做出了贡献。因此,无论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从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看,上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均不具有收敛趋势,无需再考察比较稳态值、收敛速度和收敛时间。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寻找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工具时更应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手段,通过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摘要: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旅游业对区域的影响 教学反思 篇5
这节课是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旅游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旅游地理对区域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课前备课的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仅只是针对课堂教学实际的反思,也应该包括对备课、教案进行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前后共修改了4次,最后形成完整的一节课的设计。为什么反复修改了4次之多,其中有几个很关键的地方值得一提。
首先,是备学生。我所教的是文科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对于地理的悟性和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就考虑到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是旅游地理对区域的影响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等到高三复习时再讲还是在高一阶段就慢慢渗透给学生还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型。在高一阶段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是要渗透给学生,学生经历过的,形成一定的经验,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就能唤醒这些经验和记忆。第三,教学呈现方式的定位。这是很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成败。本节课设计上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设计例题。不能求全而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一味搞成题海战术,因此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的题目在难度和容量上较为侧重基础,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思维得到提高。
(二)对课中教学的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知识回顾、案例讲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甘当学生的绿叶
由于地理的思维严谨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者变化多样的题目容易望而生畏,出现懒得动脑思考、动笔去做的现象。教师也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在本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摸索。只是结果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给予指出,同时也个结果错误也是学生经常犯的。
(3)从容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上课提问时,高年荣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这种做法在我预想之外,当时我面带微笑鼓励他说下去,对他的陈述及时做出肯定和鼓励,尽管能从容不慌地面对了偶发事件,但是还是略为显得处理的粗糙了一点,对他的表述没有概括到位。
(三)课后反思,再设计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近八成 篇6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业是三亚的传统产业,也是三亚市的支柱产业,“旅游兴市”不是一句空话,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三亚治旅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领导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其他省市比较少见,如:早在2014年11月,三亚市就成立了书记挂帅的12301旅游调度指挥中心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市各区及35个涉旅部门的力量,将分散的旅游管理力量握指成拳;做强做实旅游发展委员会……
还有,在市领导的工作分工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岳进分管旅游工作。这种工作分工,也颇有“三亚特色”。近日,《小康》杂志就三亚市旅游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旅游业对三亚整体经济的贡献等相关话题对岳进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专访主要内容: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八成
《小康》: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2016年上半年发展情况如何?
岳进:我先介绍一下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全市接待过夜游客78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92%(全年预计接待过夜游客增长值10%),其中:接待过夜国内游客762.53万人次,同比增长8.81%;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全市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同比增长15.25%(全年预计旅游总收入增长值13.6%),超出预计增长1.65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39.41亿元,同比增长15.21%;旅游外汇收入9686.17万美元,同比增长16.21%。
2016年上半年,三亚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旅游总收入增幅持续保持超过游客接待量增幅,游客满意度为82.59%,旅游市场质效齐增,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高位回升,入境游客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63%,占全省接待入境游客量的58.11%。新开通的境外航线,带动全市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增长32.2%,带动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89亿元。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6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6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9.1%。2016年上半年,三亚地级税收收入34.18亿元。旅游服务业税收收入9.85亿元,占全市地级税收收入的28.82%。2016年上半年,三亚市GDP247.85亿元,增长8.9%,旅游总收入145.39亿元,增长15.3%,旅游增加值72.70亿元,增长10.9%,占GDP比重29.3%。
三亚旅游业需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小康》: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三亚的旅游业,面临哪些机遇?
岳进:中国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大众旅游进入中高级阶段,然而,三亚现有的很多“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产品和旅游业态,未发展先老化、单一、落后,未能体现三亚旅游度假目的地特色。这既是三亚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破题的关键所在。从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淘汰一批落后的旅游经营模式、陈旧的旅游业态、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精品产品、精品企业、旅游综合全要素度假产品,促进三亚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就是三亚旅游业要迎来的机遇。
加快全域旅游创建。以“旅游+”“互联网+”为推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产业格局;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三亚要立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地位,用好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旅游特区等利惠政策;旅游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双修”“双城”为抓手,推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进行改造,开发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构建“旅游+”多元化产业格局;营造公平诚信环境。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12345和12301热线作用,推动以“123”开头的多号合一,畅通旅游投诉举报渠道,第一时间应对旅游舆情,以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微信、数字平台、新媒体等综合运用,坚持市民游客中心区(局)长24小时值守制度,强化旅游警察等“四位一体”旅游长效监管机制作用。
通过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小康》:请谈谈三亚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的关系,目前二者结合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成果?
岳进:三亚市一直将全市作为一个全域旅游区域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以来,三亚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培育乡村旅游业态,完善全域旅游接待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美丽乡村的长足发展。
根据《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及《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三亚市美丽乡村确定为基础型、提升型、宜居型三种标准。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将休闲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策划旅游业态及旅游精品线路,规划配套旅游接待设施,为将来全域旅游发展做好铺垫;在实施阶段,通过产业主体的引入、对业态的培育,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叠加效应,通过旅游企业的产业结对帮扶,实现旅游扶贫。
nlc202309081646
目前,三亚市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结合较好的村庄有吉阳区中廖村,该村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基础产业等,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业态,已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条件。
争取开通三亚至西沙低空旅游
《小康》:“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战略,三亚如何利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位置的优势,发展国际性旅游业?
岳进:三亚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邮轮旅游方面。一是依托三亚旅游目的地的辐射力,发展“环南海与东盟国家”的邮轮游。二是依托南海旅游资源,发展环球邮轮旅游,实现邮轮旅游全球化。加大与境外邮轮公司、国际邮轮组织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发展“一程多站式”邮轮游,使三亚成为国际邮轮挂靠港。
(二)低空旅游方面。目前三亚开展低空旅游业务,有三亚美亚旅游航空有限公司和三亚亚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鉴于目前邮轮至西沙的航程约13小时,且容易导致晕船,三亚至西沙开展低空旅游,单程约为1.5小时,有往返时间短、舒适度较高的优势。若国家政策放开,三亚旅游市场前景看好,旺季可天天有航班,还可减轻三沙旅游的游客承载量。
(三)帆船运动方面。依托南海海域优势,打造帆船赛事品牌,发展帆船运动旅游。
(四)依据TPO平台,深化与亚太地区旅游合作。2015年5月28日,第七届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总会首度放在三亚举行。依托TPO平台,三亚与亚太地区深入探讨旅游营销发展政策、进行经验分享,深化合作交流,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五)争取有利的出入境政策,开拓旅游发展前景。三亚的地理区位优越,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享有国际航班过72小时免签证入境政策,如能仿照越南、印尼巴厘岛、泰国普吉岛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做法,海南(三亚)对外国游客实行30天免签证政策,将为外国游客自由进出提供极大方便,同时将有力提升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三亚要大力发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机场的中转作用,尽快成为国内游客出境游的转口地,将国内游与国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机场将成为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小康》:请介绍一下三亚新机场的最新进展。新机场与凤凰机场将来如何分工合作?
岳进:新机场设计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将建设成为面向东盟乃至亚太、非洲等地区的区域性国际枢纽航空港和自由贸易及合作发展平台。航空条件改善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商业和旅游市场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
国务院目前已经批复了该项目提交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红塘湾海域)修改方案》,而项目选址红塘湾的报告,预计于今年8月31日获民航局批复,如选址敲定,三亚新机场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海上机场。
旅游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两成多
《小康》: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过,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新的“房地产”,三亚作为房地产发展的热点城市,如何看待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热潮?
岳进:当前,我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大众旅游向中高级阶段演化,某些阶段,一些旅游目的地房产“火热”,是投资者“搅热”了市场。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一座专业化的旅游城市,自80年代以来,坚持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从一个南海边陲的小渔村发展成知名旅游度假城市。三亚面临南海、地处南疆、坐拥南繁,被国家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陆地面积19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8.6公里,拥有阳光、海水、沙滩、森林、温泉等多种优质旅游资源。三亚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
三亚以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决心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创新思维引领产业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在推动“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2014年以来,三亚旅游收入增幅持续超过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连续实现质效齐增。2015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4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 %和12.08%。旅游服务业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22.5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285.8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5.71%。
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1.4个百分点
《小康》: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整体表现疲乏。三亚市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现在时间已过半,全年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岳进:2016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三亚市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经济工作方针,全市经济总体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47.85亿元,增长8.9%。2016年的增长目标为7%-7.5%,2016年上半年GDP增长高于预期目标上幅1.4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呈:
一是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显著。国家“去库存”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海南实施的“两个暂停”政策,刺激潜在购房需求。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7.96万平方米,增长75.5%。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38.64亿元,增长24.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9.2%。
二是金融业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出台《三亚市支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相关细则》等多项支持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业总部机构、分支机构进入。上半年全市保险企业实现原保费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4.93亿元,增长14.7%,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6.0%。
三是入境旅游市场回暖。随着全域旅游和“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稳步推进,南部区域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成效显著,2016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81.73亿元,增长8.9%,旅游总收入达到145.39亿元,增长15.3%;接待入境游客19.20万人,增长13.6%,旅游外汇收入增长16.2%。
2016年下半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双修”、“双城”及重大项目投资,稳定投资增长,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年目标。
编辑/余弘阳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7
本文将沿海地区城镇化分解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 分别构建体现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 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与动态发展关系进行估计分析, 揭示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产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理、相关政策建议, 旨在为提升旅游业在推动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支撑功能, 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以及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一、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
(一) 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
根据指标选取的典型性、数据可获取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原则, 本文采用旅游外汇收入 (ITI) 和国内旅游收入 (DTI) 两个指标, 衡量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态势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 沿海地区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从空间差异上来看, 沿海11个省市区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最高的省份均为广东, 最低的均是海南;2011年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最高的仍然为广东, 最低的仍为海南1 744亿元, 这是由于广东省依托其资源、区域和经济支撑力等优势, 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高阶段, 海南省由于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和旅游产品开发无序, 导致其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从时序演化上来看, 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最快的为山东 (18.24%) , 其次是天津 (17.53%) , 年均增长率最慢的为广东, 这表明山东、天津等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省市区,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而水平较高的广东对入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吸引力逐渐变小。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最快的为辽宁 (27.25%) , 年均增长率最慢的为广西 (14.20%) , 这是由于辽宁较为重视旅游业的经济支撑作用, 广西服务水平、交通条件、资源吸引力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
(二) 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化特征
一般而言, 用于测度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指标是城镇化水平, 也称城镇化率, 主要是采用单指标法和指标体系法对其进行衡量。单指标法采用非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以表征,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多指标体系法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区域城镇化水平。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 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 以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为关键点, 其中人口城镇化主要内容包括升学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包括老城区、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三个区域, 经济城镇化包括新型产业体系、新型需求体系、新型要素结构体系等[13]。因此,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这里采用多指标方法, 从人口、经济和空间三个方面来全面衡量沿海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
根据选取数据的可行性、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 本文分别选取人口城镇化率、经济城镇化率和空间城镇化率来分别代表人口、经济和空间的城镇化水平, 其中人口城镇化率 (HT) 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 经济城镇化率 (ET) 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征, 空间城镇化率 (ST) 用城市中的建成区面积占城市总土地面积的比重来表征。综合城镇化率 (IU) 由HT、ET、ST三个指标复合而成, 计算公式为:
式中WHT、WET、WST分别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成, 根据专家咨询、打分的结果得出各指标权重值, WHT+WET+WST=1, WHT=0.40, WET=0.35, WST=0.25。
利用Arcgis制图中的分级色彩显示功能, 以自然断裂法 (Natural Breaks) 为基础进行适当调整, 选取2000年和2011年为研究截面, 分别将沿海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 (UR) 划分为<40%、40%-60%、≥60%三个等级。2000年综合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为上海 (66.31%) , 最低的为海南 (32.23%) , 平均综合城镇化水平为43.94%, 高、中、低三个等级的省市区数量分别为4、6、1个, 中间等级的省市区数量最多。2011年综合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依然为上海 (74.32%) , 最低的为广西 (36.85%) , 平均综合城镇化水平为50.98%, 高、中、低三个等级的省市区数量分别为1、8、2个, 仍然是以中间等级的省市区数量最多。从时序演化上来看, 沿海各省市区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均呈增长态势, 其中增幅最大为江苏和广东, 增幅最小的为天津和辽宁。
(三) 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时空演化特征
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来衡量,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反映城市化水平对经济作用的影响, 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衡量经济总量。2000-2011年沿海地区趋势变化如图2所示。
从空间特征上来看, 沿海11个省市区的GDP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21世纪初广东省的GDP最高 (10 741亿元) , 最低的是海南省 (527亿元) ;2011年GDP总值最高的仍然为广东省 (39 274亿元) , 最低的仍为海南省 (1 744亿元) 。从时序演化上来看, 年均增长最快的为天津 (15.13%) , 其次是山东省 (12.93%) , 年均增长最慢的为上海 (11.08%) , 这表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仍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体地位, 形成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这主要是由于东南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支撑条件。
综上可知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由此可以初步判定东部沿海地区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这为进一步估计和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客观依据。上述变量, 非农业人口数、总人口数、第二三产业产值、GDP、建成区面积、城市土地总面积等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1-2012年) , 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数据来自于《旅游统计年鉴》 (2001-2012年) , 人口城镇化率 (HT) 、经济城镇化率 (ET) 、空间城镇化率 (ST) 、综合城镇化率 (UR) 是根据文中公式计算而得。由于各变量的量纲不同, 这里对各变量进行对数转换, 即得到In (HT) 、In (ET) 、In (ST) 、In (GDP) 、In (ITI) 、In (DTI) 。
二、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
(一)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面板数据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样本个体、变量指标、时间序列三个维度, 反映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相关关系和变化态势。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方法, 以城镇化指标为中间变量, 对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估计和分析。通过对旅游外汇收入 (In ITI) 和国内旅游收入 (In DTI) 与人口城镇化率 (In HT) 、经济城镇化率 (In ET) 、空间城镇化率 (In ST) 的作用关系进行估计分析, 进一步探讨人口城镇化率 (In HT) 、经济城镇化率 (In ET) 、空间城镇化率 (In ST) 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In GDP) 的作用大小。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计量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模型中下标i为沿海各个省、市、自治区 (i=1, 2, 3, …, 11) , 下标t指代的是各年份 (t=2000, 2001, 2002, …, 2011) , βHT1、βHT2是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人口城镇化率的弹性系数, ξHTit为式子 (1) 中的随机扰动项, 式 (2) 、 (3) 、 (4) 、 (5) 中β的作用与式 (1) 相同。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原理, 这里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变量数据平稳性与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 并利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面板数据模型适合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 进而进行模型估计和分析。
(二) 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在进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分析之前, 需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其中单位根检验主要对于变量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如果各经济变量都为非平稳的, 那么回归结果可能就是伪回归。为了避免选用一种检验方法带来的偏差, 增加检验结果的可信度, 这里同时采用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 如果出现检验结果的不一致性, 则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Fisher-ADF检验。如若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均显示为水平不平稳, 且其一阶平稳, 则需要对数据间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进行进一步检验[14], 这里选用Pedroni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
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In ITI、In DTI、In HT、In ET、In ST、In GDP及其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由此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各检验方法均显示In ITI、In DTI、In HT、In ET、In ST、In GDP的原序列大多数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 各变量均为原序列水平上非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 所有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LLC检验法、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综上所述, 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 (1) 过程。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 (非平稳) 的原假设。
由于各变量均服从一阶单整I (1) 过程, 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进行协整检验之后的结果见表2。由此可知沿海地区旅游业、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 (2) 、 (3) 、 (4) 、 (5) 中, 大部分检验方法的结果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这表明各式中变量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 即有长期和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 由于对截距项和解释变量系数的不同限制, 面板数据模型可分为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三类, 根据个体影响的不同形式, 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又可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用模型。因此, 这里采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 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 确定式 (2) 、 (3) 、 (4) 、 (5) 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形式, 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2) 式的个体截面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应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 (3) 式的个体截面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应为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 (4) 式的个体截面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形式可以是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 也可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 (5) 式的个体截面面板数据模型设定应为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
为了消除横截面的异方差与序列的自相关性, 对模型进行OLS估计 (见表4) , 模型 (2) 、 (3) 、 (4) 的估计结果显示In ITI和In DTI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较为显著;而模型 (5) 的估计结果显示, In ET和In ST的估计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 但In HT的显著性不明显。因此, 对此模型进行修正, 去掉不显著变量In HT, 模型估计结果显示面板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模型 (2) 、 (3) 、 (4) 的拟合度均达到了99%, 模型 (5) 中调整后的拟合度也达到了82%。
注: (1) 表中Pedroni的7个检验和Kao检验的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 在零假设下统计量服从渐进正态分布; (2) 符合*、**、***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注: (1) 模型 (2) 、 (3) 为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模型 (4) 、 (5) 为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 (2) 符合*、**、***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模型 (2) 显示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与人口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 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对于促进沿海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内旅游作用更为显著。新型城镇化不仅包括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运动, 也包括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镇化的推进, 即强调了人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换而言之, 旅游业对人口城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各地人口的吸纳、集聚和消化上。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具有服务业所共有的就业条件低、劳动密集型强等特点, 能够解决较多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消化了城镇化所聚集的大量人口;其次, 还表现在对人口素质、城镇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提升。入境旅游者对于人口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主要在于入境旅游者所带来的异质文化, 加速了农村人口落后思想向新思想、新观念的突破, 带动旅游地区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方面的创新, 促使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变。而沿海国内旅游对人口城镇化的作用较之入境旅游作用大, 主要在于在沿海地区能够深入到乡村进行旅游的大多仍为国内旅游者, 且国内游客的思想与地区思想具有较多一致性, 更容易让本地居民借鉴和接受。
模型 (3) 同样显示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城镇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国内、入境旅游均能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城镇化的进程, 且国内旅游作用较大;同时, 与方程 (2) 的模型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得知入境、国内旅游对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明显高于经济城镇化。旅游业运行涉及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极强的产业带动性, 不仅能带动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还能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 加快经济城镇化的进程。此外, 由于入境游客的旅游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游客, 其消费多集中于游、购、娱等高需求弹性的旅游产业部门, 同国内旅游业相比, 沿海各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城镇化的作用较为显著。
模型 (4) 结果也显示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与空间城镇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国内、国际旅游都能促进沿海地区空间城镇化的进程, 且国内旅游作用更为显著;同时, 与方程 (2) 、 (3) 的模型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得知国际、国内旅游对空间城镇化的作用, 均明显高于对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作用。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对城镇空间的改造、扩容以及功能的完善, 旅游促使旅游乡村和旅游城镇对原有空间进行改造, 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和服务业用地, 开设主题公园、开发旅游景区、建立旅游度假区等, 扩充了城镇空间容量, 扩大了城镇建成区面积, 为空间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较大贡献。沿海地区国内旅游方面对空间城镇化的转变作用较大, 在于目的地居民及政府深知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为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 大力完善城镇功能、转变土地用途、提升城镇竞争力和旅游形象, 提高城镇接待能力。
模型 (5) 估计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 经济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 且经济城镇化的作用高于空间城镇化, 这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相符。由此可知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发展相对成熟, 其经济促进功能和城镇空间调整功能较突出, 但在扩大就业渠道和容纳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 以沿海11个省市区2000-2011年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样本, 分别对沿海旅游业与其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行全面考察, 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 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均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与入境旅游相比, 国内旅游作用更为显著。因此, 应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 提高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消费能力, 以扩大内需潜力和空间,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第二, 旅游业对沿海地区空间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最大, 人口城镇化稍次之, 对经济城镇化影响最小。城镇化是一个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过程, 需要三个方面城镇化的共同作用。因此, 在推动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发展动力和产业支撑作用, 推动沿海地区的产城互动和内涵增长, 促使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从而加快和提高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和水平。第三, 人口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应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产业支撑地位,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中的产业承载功能, 进一步挖掘其吸纳城镇人口的潜力和空间;同时, 应调整旅游产业结构, 完善产业发展体系, 提高旅游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消费产业带动能力, 形成“沿海城市旅游化、旅游小城镇建设、旅游新农村社区”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模式,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农村合理分工、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进而提升沿海地区空间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
摘要: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 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 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 其中入境旅游发展对空间城镇化的作用程度明显大于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作用较入境旅游大;经济城镇化对沿海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城镇化, 而人口城镇化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因此, 入境旅游业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主要通过空间城镇化的演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国内旅游业主要通过经济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浅谈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篇8
一、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部分地域的贫困现状。
一般来说, 旅游客源市场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到不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 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国民收入, 同时也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为不发达地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途径。如张家界原来是湘西一个十分贫困的地区, 旅游开发后, 使当地一跃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提前跨入小康社会。
2. 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 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 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
3. 发展旅游业可以拉动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虽然是一个非物质生产部门, 但它的关联带动功能很强, 旅游业的发展与多种行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为旅游业需要为游客提供食、行、宿、游、购、娱等一体化服务, 必须要求相关各行业的协同发展。据统计显示, 旅游业的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 商业、餐饮、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增加4.3元;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美元, 利用外资额就相应增加5至9美元。
4.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层次化, 使原本不被人看好的荒山野岭、海港码头、农家小舍、村边地头变得与城市一样有人气, 这就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例如, 原本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大伊山景区的一些石刻, 通过发展旅游业, 可以与大伊山的水文化、茶文化、佛文化、神文化联合构成产品, 进而实现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再向产业优势发展。
二、如何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1. 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 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加强开发旅游人力资源力度, 创新教育与培训模式, 提升旅游管理与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树立人本旅游品牌便显得十分迫切。
2. 打造旅游产品特色名牌。
发展旅游产业, 必须打造精品名牌。这里讲的品牌有两个方面, 一是景区特色, 应突出地域特点, 表现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和建筑造型, 另外配有休闲娱乐设施, 让游客既欣赏到独特的地域风光又满足了娱乐放松的精神需求;另一个是服务品牌。旅游服务要成为一种品牌, 它首先是要被消费者认可、喜爱, 这就需要旅行社一定要建立稳定的质量体系, 从产品的初始设计、提供到市场中的宣传、促销, 到最终服务反馈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模式, 稳定服务质量, 建立品牌客户关系。
3. 创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
一般来讲, 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交通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景区管理这五个单一产业, 由单个产业要素发展扩张到上下游的旅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 通过建立与上下游旅游企业、相关企业密切的关系, 形成旅游产业链。统计数据表明, 旅游消费中最有机动性和弹性的是旅游购物。应开发特色饮食业、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发民俗文化、丰富旅游娱乐产品, 在各大旅游景区设置高品位、高档次的休闲、度假型娱乐文化场所。
4. 加强对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旅游管理机制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需求, 是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加快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5. 强化旅游业营销力度。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9
关键词: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旅游业是商品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政府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 旅游界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地区如何对本地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包装使其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各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现代商品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在包装旅游产品时, 不仅要注意它的审美性、功能性, 还应考虑它独特的地方特色魅力。对旅游产品包装在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还应注重地方特色的表现。对于生产地方特色产品的企业来说, 虽然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 但是只有对产品进行广泛和多层次的包装才能使产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一、何为旅游商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相随行为。旅游商品就是特指旅游者为实现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必须是旅游者购买的;其二必须是有形的商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的商品, 才能称之为旅游商品。所以, 当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结束后, 其购买行为与旅游无关, 其所购买的商品就不再是旅游商品了。
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旅游业中创汇和创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我国发展旅游商品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旅游实践中, 增加旅游购物的收入就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点。
二、旅游商品的分类
旅游商品种类繁多, 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 旅游纪念品,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它多是以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或文物古迹为题材,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 且制作独特的商品。市旅游商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类商品。
旅游纪念商品类型繁多, 可分为文物古董、书画金石、文房四宝、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和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几大类。比如民间工艺品, 是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及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美术品。如山东菏泽艺人李俊善的面塑, 贵州、云南少数民族的蜡染, 民间妇女剪纸, 潍坊的风筝等。
其二, 旅游用品, 是旅游者为实现旅游目的的需要所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使用的商品。主要有旅行车、游艇、旅行箱包、旅游鞋冒、手杖、风雨衣、太阳镜、摄像机、美容护肤品及常备急救药、帐篷等。随着旅游者旅游个性化的要求及各种新兴旅游项目的兴起, 这种旅游用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与旅游纪念品具有同样的地位, 是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方向。
其三, 旅游消耗品, 是指旅游中所消耗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饮料, 以及盥洗用品、当地特色风味小吃、日常生活必需品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耗的食品、饮料、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是按照平常的喜好来购买的, 这种支出是较稳定的和有限的。而对当地的特色产品的需求是有弹性的, 因此, 开发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及小吃就成为旅游创收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与法国、土耳其饮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饮食体系, 中国饮食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因此开发这种风味小吃也是旅游商品中的一个重点。
三、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 使旅游者购买的满足其各种物质需求可带走的商品, 因此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又具备一般商品有时并不具备的特征和属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商品, 就是让自己的旅游经历能够通过旅游商品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通常旅游者所选择的商品大多是与特定文化环境氛围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纪念性的商品。所以, 纪念性是指旅游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显示旅游所在地的某种特点,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能够引起游客美好回忆的属性。几年形势旅游商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比如, 到桂林的旅游者, 一般喜欢买以桂林的山水为内容的山水画、工艺扇和文化衫等;到苏州的旅游者, 多会购买苏绣的代表作双面绣、手帕、枕套等;到西藏的旅游者, 会购买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藏饰;到青岛的旅游者, 会购买一些贝壳等饰品等。旅游者购买这些商品的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商品能吸引人的目光勾起人的购买欲望。因此, 旅游商品的独特创意和美观的, 具有艺术性的包装, 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目的之一。为了获得美的感受, 具有美感的商品自然成为旅游者购买的首选对象。旅游商品愈具有艺术性, 感染力就愈强, 游客就愈喜爱。
旅游者在异域他乡旅游购物时, 总想买些该地富有民族性的商品。到中国的旅游者, 会购买中国的丝绸、年画、古董及印章、瓷器;去我国新疆的旅游者, 会选择购买维族的帽子和佩刀、葡萄干、哈密瓜;去广西的旅游者, 可以购买竹雕酒具、竹子工艺、竹画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 是因为这些商品均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性, 令旅游者印象深刻。
旅游者在选购具有民族风格物品的同时, 也会选择具有突出反映地方文化的特点的商品。比如, 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旅游者, 除了购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商品——丝绸、茶叶等商品外, 还会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 如安顺的蜡染、苏州的扇子、酒泉的夜光杯、张小泉的剪刀、潍坊的风筝、临沂的煎饼、全聚德烤鸭、云南的过桥米线、四川的麻婆豆腐等。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让旅游者能感受到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大多旅游者很想购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 作为玩赏、纪念和馈赠之用。因此, 旅游商品具有使用价值,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有很多, 如旅行包、旅游鞋帽、手杖、钱包、中药材、小玩具等。
旅游商品的这几个特性, 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 遵循这些特性的旅游商品, 才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三、旅游商品应重视包装策划
旅游商品大多是旅游者所购买的, 因此对于这种商品的包装我个人认为, 应该在遵循包装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再加以地方特色的表现, 能更加突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和作用。商品的地方特色, 浅意上讲就是商品具有产地优势和特色, 如特产, 它的商品原料主要来自当地, 再如有些产品在当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还有些产品具有当地浓郁的风土人情等。这些产品在共同具有地方性的同时;还让购买者有一种“人是故乡亲, 货是当地好”的这么一个潜在的信誉感。所以对于这种产品来说这既是特色更是优势。
对于生产地方特色的企业来说, 虽然居于优越的先天条件;但由于缺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 只局限于当地或周边的销售地区, 不能真正地走出去, 所以只有对商品进行广泛的、多层次的宣传, 才能使商品的销售跨出区域性的限制, 走向最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沈祖祥, 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 大力实施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指导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导思想。相对于工业来说, 旅游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没有工业上的严重污染源;没有工业生产流程;废弃物也不含剧毒等污染严重的物质, 相对来说便于处理和回收利用。但是旅游业同样可以而且应该大力开展循环经济, 因为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循环经济正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概况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楚雄市内, 交通便利, 各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全区拥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20余家, 其中星级宾馆7家, 旅社40余家, 床位2500余张。开发区内没有自然风景区, 目前旅游资源相对来说还比较匮乏, 已建成的主要景点有彝人古镇和太阳历文化园两处, 都属人文景观。
如何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开发区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要问题。开发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抓住楚雄建设‘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精品旅游’的机遇, 立足彝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与旅游产业建设的结合。大力挖掘和弘扬以‘彝’为主的民族文化。以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和彝人古镇为龙头, 打造旅游文化精品;认真研究、论证、开发一批文化旅游项目, 不断推出新的文化旅游精品, 促进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成为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开展旅游循环经济, 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已成为促进开发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1彝人古镇
彝人古镇全名楚雄彝人旅游文化古镇, 地处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路西段, 开发区管委会对面。总用地面积243亩, 净用地面积216亩,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由楚雄伟光企业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2004年10月动工, 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8.1万m2, 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彝人古镇是人为修建的一处景观, 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形式, 没有门票收入。它是集文化、旅游、商贸、住宅为一体, 设计上参差错落, 以彝族特点为主的一个展示彝族及本地其他民族文化的综合性社区。
古镇已建成的景点主要有:①水源广场:展示了彝族水的文化;②梅葛广场:通过浮雕、汉砖、雕塑的表达形式再现了《梅葛》这部创世史诗的精要以及太阳历文化;③火塘会广场:主要展示了彝族的火文化;④古戏台:主要用来展示彝族小型原生态的歌舞文化;⑤德运广场:通过“德运石”、“德运碑”记述了高氏相族的伟烈丰功, 突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也号召世人不忘祖训, 以德为人, 同时为开发古镇找到了历史依据;⑥望江楼:是宋代德江城及今之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是古镇的文化集萃楼;⑦咪依鲁广场:通过雕塑讲述了咪依鲁动人的传说, 展现了彝族人民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⑧桃花溪:通过溪上各种石桥栏杆的雕刻展示了彝族各个阶段的发展史。
古镇建好后尽管得到了省、州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但由于目前古镇的规模有限, 许多彝族的人文文化还无法向游客展示完全。例如:没有展示彝族土司文化的土司府;没有展示彝族大型歌舞文化的表演场所;没有用于彝族人民对先民的祭拜场所;没有用于展示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南诏十三个王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的场所;用于展示彝族的婚宴文化、大型节目文化、竞技文化、手工艺文化、餐饮文化的设施过小不完善;用于游客的休闲、度假、娱乐、住宿的设施太少;用于满足购买商品房居住者的配套要素过少;总之已建好的彝人古镇的各种配套要素还无法满足居住者和旅游者的需要。
1.2太阳历文化园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地处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历大道, 于1995年开始建设, 1999年完成的一期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 占地500余亩。现有正式员工52人。
目前已经建成的景点有:①大门迎宾广场;②葫芦海:是一个以葫芦为造型开挖的人工湖, 创意为彝族崇拜葫芦的洪水神话;③葫芦长廊;④彝索桥;⑤刀杆竞技场;⑥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是仿彝族古观象台风格建造的宏伟建筑。广场顶端的10根图腾柱, 其科学原理是彝族先民利用“立竿测日影”观测太阳运动季节;⑦火把广场:占地6000多平方米, 每年的彝族火把节就在这里举行。二期工程准备建设的景点有:彝族民居文化村、彝族民俗展演区、彝族宗教祭祀区以及购物、餐饮和娱乐等设施。但由于种种原因, 二期工程已停滞多年, 现开发区管委会正积极招商, 准备继续开发这个项目。
2005年太阳历文化园接待游客7.27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930人次, 下降3.35%;接待国内游客6.58 万人次, 增长3.29%。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 比上年增长23.76%, 其中景区门票为10元/人, 全年门票收人72.40万元, 比上年增长28.82%。
2.循环经济评价分析
2.1彝人古镇
2.1.1已开展循环经济情况
古镇的二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国家规定的环保建材, 并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为了不影响周围的居民休息, 施工作业基本都在白天进行, 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粉尘也有严格的控制。古镇中的绿化和装饰都以环保和贴近传统为指导思想。由于所在地以前不是绿地, 古镇的修建不但没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古镇中饭店的食材比如说羊肉不但来自本地, 而且是完全用草料喂养的黑山羊, 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 营养价值非常高。饭店中所用的青菜也大都是本地产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菜。餐具也尽量做到不用一次性的物品, 而代之以传统土制或陶制餐具。这样既保护了环境, 也体现了民族特色, 节约了成本。
2.1.2存在的问题
目前古镇的二期建设还没有竣工, 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古镇中的水资源还没有做到循环使用, 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饭店的各类有机废弃物并没有直接作为动物的饲料或植物的肥料,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循环。而且古镇中的宾馆也不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环保的要求。另外某些个别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上缺乏环保意识以及旅游生活垃圾的不恰当处理, 也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2.2太阳历文化园
2.2.1已开展循环经济情况
文化园的建设所用的建材都是环保材料, 修建时也尽量做到了不破坏周围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园区内的生活垃圾和废水也得到了集中收集和处理。园区内有以民族服饰为主的旅游品制作加工项目, 这些项目都是手工制作, 大都选用植物作染料, 不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服饰用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布料, 衣服图案取材于大自然, 衣料容易生物降解。
2.2.2存在的问题
现在园区内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生活用水和景区用水还没有做到循环使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还是用的传统木质火把, 对空气有一定污染, 而且也造成了木材的浪费。由于园区的二期工程还处于停滞状态, 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循环经济规划, 与开发区内其他景区和单位的互补和交流也还不够, 还未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
2.3其他
开发区内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 比如宾馆、饭店、商店、交通等行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是太深, 所开展的循环经济工作也不是很多, 在节约能源上做了一定的工作, 但是在清洁生产和废物再利用等问题上可以说只有个别的、单独的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点, 而没有系统的、从小到大层次分明的循环经济。这是以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3.循环经济设计方案
3.1景点小循环
3.1.1彝人古镇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古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态型的居民楼和旅馆、生态饭店、生态商店, 各种资源和能源做到综合利用, 循环使用。古镇自身形成一个生态循环式的系统, 并且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古镇内的商业住宅和旅馆的建筑可部分地利用再生材料, 生活用品尽量不含有化学物质, 比如在种植中未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的棉花或亚麻制成的不含酸的信纸、床单、毛巾等, 用过滤系统清除自来水中的氯化物和有毒的微生物等。客房内装配由当地植物提炼成的香味发生器, 根据需要, 向房间内释放果香或花香, 并可提供各种时令鲜花。旅馆达标废水可用来绿化环境, 粪便可制作沼气供照明, 沼气渣用作植物肥料等。
饭店中的食材可尽量就地取材, 选用无害的绿色食品,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这样既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又体现了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 与当代人注重环保和健康, 回归大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饭店产生的废弃物又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或植物的肥料, 朝着生态饭店的方向发展。
商店中销售的纪念品应尽量选用天然无害的原料, 产品以手工制品为主, 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 这样既能体现民族风情, 又不会带来生产上的污染。
各种人造景观 (比如喷泉) 所用的水可以用其他单位经处理过的废水, 再流向外部做大循环。路灯的照明和景观的用电可以采取各种节能措施, 根据游客的多少和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供电方案。
总之, 古镇其实就是一个集生活、休闲、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区, 在古镇内部就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循环。
3.1.2太阳历文化园
太阳历文化园的二期建设 (主要是各种生活娱乐配套设施) 还没有最终定型, 在以后的设计规划中就可以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 从景点的选址、设计、修建到后期的管理都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
园区内的生活用水可经处理后作景观用水, 火把节所用的火把也可以用其他的环保材料予以代替, 或者用现代化的光电手段来代替传统的火把。另外要加强环保和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 强化游客的循环经济意识, 让每个游客都做到自觉保护环境,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文化园内具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从二期工程的规划、工程建设的清洁生产、项目管理、能源 (主要是水和电) 的合理使用、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考虑。
3.2园区中循环
园区内的两个主要景点彝人古镇和太阳历文化园都是以彝族文化为基础所开发的人工景观, 已建成的项目有个别的重复性, 但是也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要做到园区内的中循环, 就必须把景点与景点之间、景点和配套设施之间、景点与其他企业之间等综合起来考虑, 达到优势互补, 资源综合利用, 废弃物再利用, 形成生态循环式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3.3城市大循环
楚雄市旅游资源丰富, 紫溪山风景区的护法明公德运碑是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台山、西山、西灵宫、兴隆寺等名山古寺使游人流连忘返;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库藏文物。
要做到整个楚雄市旅游业的大循环, 就必须把楚雄市的旅游资源、相关配套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企业、单位综合起来考虑, 从整体出发, 统一规划。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环境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使楚雄市的旅游经济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真正做到景点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城市大循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循环经济模式。
4.结论
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业的建设现在还不够完善, 这是差距, 但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同时也是有利条件。只要有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将来的建设就会朝着科学、有序、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楚雄是彝族文化的代表地, 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开展旅游业循环经济是大有可为的。
摘要:旅游业循环经济不同于工业循环经济, 但本质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各行业全面开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区内以人文景观为主, 建设不够完善, 但发展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关键词:旅游业,循环经济,彝族文化,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吴易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师, 2002.10.
[2]赵恩超, 包景岭, 王小春.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循环经济思考.城镇建设, 2004.1.
[3]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5.
[4]冯之浚.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刻革命.北京循环经济, 2005:13-14.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篇11
河南省的旅游虽然起步于五十年代,但是有了较大发展还是从1978年我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仅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接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1%,超过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2009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旅游人数达到两千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路网。将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紧密相连。“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为河南省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河南省位于我国版图中央,资源丰富,文化优势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进一步的吸引了国内客源来河南省旅游消费。
在基础设施上面,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逐渐成熟,河南省结合各种经验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准。1978年全省可接待国境以外游客的旅馆仅仅六家;到1990年达到三十七家,到2012年高达七十家。河南国际饭店、洛阳友谊宾馆、洛阳牡丹大酒店、开封东京大饭店等一系列的酒店都为接待外国宾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服务。旅行社也层出不穷,洛阳国际旅行社、河南省国旅、中国青旅等旅行社组织在河南省旅游公司统一管理下日渐繁荣。
资金投入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之中,要求各级政府给与旅游业发展政策并高度重视其实施状况。
虽然在河南省各地市都重视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之时,还是凸显出了河南省旅游业中的问题和劣势。第一,旅游资源中知名度高的景区较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仅有三处,知名度较低,宣传不到位。第二,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低,政府财力有限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第三,旅游行业人员素质较低。河南省人口较多,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在人才引进上受到诸多限制。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高级领导者、缺乏经济规划和区位优势规划,服务人员外语能力差、接待外宾能力有限,一些景区服务人员低,尤其是知名景点附近“宰人”现象屡屡发生。第四,河南省内许多景区面临着停车位少、房间少,甚至连基本的三餐都无法满足,在开发景点时候忽略了对于市场的开发。
面对河南省的旅游优势和劣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对旅游业重新规划整合,让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支柱。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抓准河南省旅游特色,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水平化。从经济层面加大投入,合理使用产业资金,用最少的钱得出最大的效果。焦作云台山学习成都九寨沟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用大巴、旅游讲解等标准化管理和经营既保护了自然景区的环境,又取得了良好声誉,是一箭双雕。
其次,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更新自身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旅游产品的开放商,既要结合国内需求,又要走出国际风范。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行管理体制。从根本层面上改善河南省的旅行环境,树立河南省旅游新形象。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走出局限思维,重塑河南旅游新面貌。通过大城市投放广告、传单、以及央视广告、地铁广告进行全方位介绍,用唯美吸引人的手段感化顾客。旅行社要和旅游主管部分、铁路部门进行合作协调,开通直达专列,提升交通便捷程度。同时要重视河南省省内教育,办好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培养旅游业复合型人才。尤其对于当前旅游体验师培养上,加大力度和投入,促使其走出国际路线反哺河南旅游业。
最后,实施抱团、品牌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立足于特色而突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路线,进行品牌营销。例如洛阳应该着重突出河洛、汉唐文化,依托伏牛山系景点和中原文化博大精舍、洛阳国际牡丹花会等合力推出“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招牌集合。做大、做强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名人古迹游览,挖掘河南省文化底蕴,扩大旅游业影响力。
旅游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南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我们必须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合理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同时贯穿到旅游建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切实保证旅游资源造福国民、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长盛不衰。
旅游业区域经济 篇12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旅游第三大省, 拥有全国6.7%的A级旅游区, 更有人间天堂杭州, 宁波, 温州等旅游大市和被国内外旅游组织的专家一致认定为具有高欣赏价值的浙西大峡谷、浙东大峡谷、千岛湖等旅游区域, 可以见得, 浙江省对旅游业的保护和重视。从浙江省旅游经济来看, 09年浙江省旅游总收入达到了2644亿, 占当年浙江省GDP的11.6%;14年旅游总收入为6301亿, 占浙江省GDP的15.7%, 旅游总收入翻了近三番, 旅游比重远远高于其他省市, 可见旅游业在浙江省的经济比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席, “十一五”以来, 浙江省旅游实力更是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扩大, 行业素质提高, 旅游环境优化, 这些都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收集浙江省11个城市中最具代表的8个城市进行研究, 通过各市旅游总收入, 旅游外汇收入和GDP的发展趋势讨论研究找到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单独分析, 寻找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和趋势, 并作出相应的预测与分析, 为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SPSS17.0, 以浙江省主要的八个城市GDP和旅游收入为分析变量, 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 得到下表。
通过表1, P=0可得此次分析具有显著意义, 由表中的相关系数可以得到这几个城市相关系数都大于0.8, 表明在浙江省, 各个城市旅游收入与GDP都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而宁波的相关系数高达0.995, 可知宁波城市中, 旅游收入与GDP发展状况最为密切, 使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能较好的体现区域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1. 指标解释和数据介绍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各个城市的统计信息网, 基于对过去文献的研究, 收集了从2000年-2014年浙江省GDP和旅游收入, 选取的主要八个城市 (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台州市、金华市、绍兴市、嘉兴市) 的GDP、旅游收入。在经济生活中, 为显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我们通常使用该地区GDP的发展状况来显示, 通过GDP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很明显的得到该地区发展趋势和发展速率大小, 为明确的观察地区之间旅游业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使用旅游收入来作为指标, 通过对指标的分析, 可以确定当地旅游业的具体发展趋势。通过对上述两个指标与浙江省旅游收入状况的研究, 我们可以分析出所选取的八个城市中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状况最为突出和代表性的城市, 用其旅游外汇收入作为指标, 来更加明显的反应该区域旅游业的具体发展状况。
2. 长期均衡关系检验
首先通过对其他文献的研究, 发现反映城市发展状况的最直观体现, 往往是该城市的GDP发展状况, GDP发展的程度可以很好的反映该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状况, 为研究宁波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选取了宁波市GDP作为第一个指标,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旅游业的收入、旅行社个数、旅行人数、旅游外汇收入, 由于旅行社个数会受到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所以不选取, 旅行人数的多少会受到天气、人们喜好程度的趋势等的影响, 所以选取旅游外汇收入作为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 本文通过宁波市统计信息网所得到的2000-2014年数据, 对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为保证数据受到较小的干扰, 在进行后续的检验以前, 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以宁波市GDP的对数lny作为因变量, 宁波市旅游外汇收入的对数lnx作为自变量, 从而消除单位所带来的计算干扰。
本文采用2000年-2014年宁波市GDP (y) 和旅游业外汇收入 (x) 两者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 从而判断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避免异方差影响数据的精确性, 我们对这两者进行对数化处理。为了观察两序列之间的关系, 绘制了lny和lnx的水平时序图:
通过图1水平时序图, 我们可以很好的看出宁波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宁波市旅游外汇收入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 表明旅游业外汇收入与宁波市经济发展有着统一向上发展的共向趋势。
通过相关性表, 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市GDP与宁波市旅游市旅游外汇收入存在显著意义, 相关系数0.981, 远远大于0.8, 可以很明显的得到宁波市GDP与旅游外汇收入存在高度相关, 表明选取的数据具有研究意义。
3. 单位根检验
根据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到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但即使相关系数很高, 也可能不存在任何关系, 为避免产生伪回归现象, 我们需对lny, lnx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1中变量LNY和LNX的ADF检验值大于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 故接受原假设, 表明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经过二阶差分后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 故拒绝原假设说明序列平稳, 表明LNY和LNX是二阶单整序列, 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4.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利用eviews6.0对这两个序列进行协整回归, 如下表, 得到估计方程为:
其中R方为0.962350, 调整后的R方为0.959454。
由协整检验可以得到宁波市旅游外汇收入数值每增加1%个点, 对宁波市GDP的发展会增加1.43%个点, 由数据可以很好的反映宁波市区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作用, 继续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 从旅游业的长远来看, 可以很好的促进宁波市经济发展。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为检验上述得到的序列是否具上有长期均衡关系, 我们对其进行残差检验。
得到的序列为二阶单整, P值小于0.05, 表明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通过协整方程定量的展示了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可知长期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由协整检验和残差检验可知两个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变量之间存在的短期波动却是无法避免的, 为调整变量长期均衡需要的误差修正, 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短期波动的研究。
通过公式:
我们得到lnx的系数为0.674691, 带入到第二和第三个公式中, 得到:
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到R2=0.581852, 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度高。P值=0.026884小于0.05, 说明模型消除自相关。可认为此误差修正模型能够充分解释模型的经济涵义。图2的拟合图能够直观说明其显著影响。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调整序列的均衡比例, 从分析的结论可以看到, lne对lny的作用已经偏离了长期均衡, 从系数估计值 (-0.143236) 来看, 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将以 (-0.143236) 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加到均衡状态。
四、结论
从长远角度来看, 发展旅游业经济, 对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 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理论依据。浙江省作为旅游强省, 旅游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并且浙江省拥有高达6.7%的全国A级景区,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各个城市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 继续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业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丰足于物质生活, 必然会追求一定精神物质的享受, 旅游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旅游业的发展不会像工业发展那样极大的破坏周边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 朝阳经济的代表,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就业率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提高城市化发展, 产业结构变化和维护一个地区的安定也有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来安县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徐勇.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旅游业区域经济】推荐阅读:
区域旅游业论文10-14
循环经济:旅游业05-20
第一章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业05-10
旅游业与经济发展08-23
乡村旅游业低碳经济05-15
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建设08-17
区域旅游投资经济06-15
高铁经济区域旅游07-23
旅游经济系统06-30
乡村旅游经济07-03